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2024-09-28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通用8篇)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1

《财务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号:11099064场所:模拟实验室学期:

5时间:19-20周周数:2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课程学分:必修

课程名:财务会计 / Financial Accounting

一、教学任务与目的《财务会计》实验是在开设《基础会计》实验的基础上,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验证性实验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㈠ 严格要求与训练,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

㈡ 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㈢ 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㈣ 训练财务会计业务及财经应用文的写作,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根据实验内容详细地写一份财务报告。

㈤ 使学生熟悉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的业务处理。

对培养学生能力要求

1、本课程是一门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验证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强调会计实验业务内容的代表性、特殊性以及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强化会计业务训练的同时,安排学生对某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会计报表、原始凭证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会算账、记账,同时提高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认识。

3、账务处理程序形式有多种,在实验操作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用不同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进行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优缺点以及各自的适用性。

4、体验会计工作,陶冶职业道德。通过会计实验,使每一个实验者进入会计角色,行使会计法所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履行会计职责。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

三、实验内容与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实验内容

1、建账

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3、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核算

6、编制科目汇总表

7、编制会计报表

8、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

(二)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各种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封面。

2、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及各种报表。

3、装订机、装订线、刀片。

四、学时分配

五、考试或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由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是根据学生自己做并设计的一套账(包括装订好的会计凭证一套、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完整的会计报表、详细的财务报告)进行评定。

六、教材或参考书

《工业会计实践教程》,张肇疆等,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2004年第二版第二次印刷。

七、说明

本实验是手工实验,在会计学院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采用多媒体CAI课件教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等。课程的实验学时总数为40学时。每组人数1人。在做本实验前要求先修《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2

分层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尝试, 目标是为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教育教学模式, 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 都能得到不同的教学, 并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而且适应了我院现阶段生源现状, 也符合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在《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 为此, 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每年招生的学生分为正常统招学生、补录学生和联合办学学生三类, 其中每年统招学生录取分数线为460分左右, 补录学生录取分数线为300分左右, 联合办学学生录取分数线为200分左右。以往, 统招学生、补录学生和联合办学学生在一起编班, 也就是补录学生和联合办学学生被插在统招班里上课, 这样, 一个班中, 学生最高分500多分, 最低分200多分, 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从2007年起, 根据学生高考入学成绩, 我校会计系把学生分为会计统招班、会计补招班和会计联合办学班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 进行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顺利进行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各个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制定不同层次教学计划。对联合办学班的学生而言, 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已失去信心, 即使降低要求也很难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学习潜能无法发挥, 因此,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适当调整课时, 取消了数学课, 加入技能性的实操课程, 例如, 开设了点钞、珠算、阿拉伯数字书写、小键盘 (财经基本技能) 等课程, 并安排双师型教师上课。这种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对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应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层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 在梳理好各学段的教材内容, 明确分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能力差异, 来把握备课、授课、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节奏, 才能达到分层教学目的。

1.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知识点要一步步呈现, 采取小步走的方法,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在讲解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购进途中发生短缺和毁损的处理方法之后, 再讲解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购进途中发生短缺和毁损处理方法, 这样, 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的讲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2. 在课堂提问上,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问题。

比如在讲原材料购进的核算时, 问联合办学班的学生:企业购进材料, 支付价款、增值税, 应如何编制会计分录?问补录班的学生:购进材料途中发生合理损耗如何处理?问统招班的学生: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材料, 其增值税如何处理, 发生短缺如何处理?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在作业设计中, 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作业。

比如, 在学习完“应收及预付账款”一章后, 编制三种练习题。联合办学班的学生完成一般应收账款业务的账务处理;补录班的学生完成发生现金折扣的应收账款业务的账务处理;统招班的学生不但要完成发生现金折扣的应收账款业务的账务处理, 而且还要完成销售退回的账务处理。实践证明, 这种分层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学生在由易到难的递进式作业中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这种荣誉感又会成为进一步刺激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强大动力。

四、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评价分层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以往的考试, 大多数是千人一卷, 千篇一律闭卷。进行分层教学后, 对学生考核评价也进行分层。在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上,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综合考察:一是平时表现, 包括上课出勤、作业质量、课堂纪律、实习实训等, 占30~40分, 其中统招班学生平时分为30分, 补录班和联合办学班学生平时分为40分。二是对学生期末考核评价也进行分层, 考试命题分层进行, 建立不同层次考试题库。例如, 统招班考试题库由10套试卷组成, 补录班考试题库由三套试卷组成, 联合办学班题库由二套试卷组成, 期末考试成绩只占60~70分, 其中统招班学生平时分为70分, 补录班和联合办学班学生平时分为60分。

五、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目前, 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和入学成绩及各个阶段的考核, 但测试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全面、有没有参考价值,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一旦分层的标准确定的不准确或不科学, 将直接导致分层教学的失败, 因此, 分层教学的大范围的推广还需要在进一步探讨各学科分层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2.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拿一个教案用到底, 担任不同的班级的教学任务,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改革课堂教学气氛, 改善师生关系, 把教师的工作融入学生之中, 把传统的教与学改革成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3. 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是个新课题。

由于每个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 他们所接的班不同, 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 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问题。

分层教学可能会给一些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 可能会使较低层次学生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因此在分层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宣传,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明确分层教学的意义,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总之, 高职实行分层教学体现了高职办学的特点, 符合高职目前的教学实际, 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 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但分层教学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是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秦晓慧.分层教学因人施教[J].山西教育, 2003, (17) .

[2]李向东.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02, (7) .

[3]李春云.财务会计教学应该把握的几个步骤与环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中级财会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前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人才。而财会从业人员作为市场经济企业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其自身掌握的财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保障企业健康和稳定的经营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研究的课题予以论述,旨在提升现代企业财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在对学生开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时,应明确教学开展的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中的相关理论,了解财会对账目数据进行核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企业相关经济业务财会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的原理,进而使学生能独立并出色的完成对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能力目标

在该门课程中注重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能力、专业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开展财会类的工作。另外,专业的判断力,能辅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根据企业和单位实际的状况,采用更便捷的方式,对账目进行核算。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增强学生在对核算方式选择上,应对将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测,进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核算方式[1]。

(三)素质目标

关于素质方面的教育目标,在任何的教学中均要实施。素质属于一中内在行为和思想活动,基于现今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式较多,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财会方面的管理和支持。在这样的状况下,专业的财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样不仅能培养出具有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同时还能锻炼出具有专业财会应具有的素养,其中包含了财会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二、多元教学模式的评价和运用

(一)任务驱动模式

在现今的中级财务教学中,任务驱动形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建立主义理论为根本,提倡注重将任务作为核心要素,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来进行,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其次,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派给学生。再者,学生围绕任务的内容开展自主的学习模式地面,并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完成教师派给的任务目标。最后,教师应对整个教学模式中任务进行控制,并对完成的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将考察后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或学习者。在该种教学模式中,改变了以往单一和单向的教学方式,能通过制定任务派发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或学习者积极的参与到实际学习中,对中级财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通过小组和互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2]。

(二)案例教学模式

开展中级财会教学活动时,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和应用,在教育領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中真实的案例为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了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其教学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对社会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搜集,并整理和撰写。其次,要提前分发实际的案例给学生或学习者,使其能独立的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斌将案例的资料进行查阅。再者,按照学生或学习者在讨论中的研究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改进。该种教学模式能对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处理的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改善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3]。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中级财会教学的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财会从业人员,在此次研究中,主要对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以上两种教学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和学习者财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将这两种方法应用的实际教学中,能辅助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代企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照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选择探讨[J].财会月刊,2011,24:98-100.

[2]王素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基于国际化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视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28-131.

《金融企业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4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一)教学目的

通过48课时的教学,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掌握相关金融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理念、核算依据与核算方法,显著增强学生运用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础核算知识开展相关金融企业基本经济业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同时,使学生在会计学理论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进一步巩固学生在相关财务会计课程方面的理论短板和知识缺漏,将本课程教学与巩固相关财会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财务会计学科的系统认知水平。(2)使学生牢固掌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企业有关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金融企业财务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对于财务会计学知识体系的辩证认知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性、批判性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会计学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

二、教材与教学方法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方萍教授主编的《金融企业财务会计》作为课堂教学教材。同时,指定方萍教授编写的配套练习册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基本材料。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1)重点难点讲授与课堂互动交流相结合。(2)理论、方法讲解与实务练习相结合。(3)教材知识教学与会计准则学习相结合。(4)财务会计知识传授与相关金融知识渗透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体系

第1章 导论()

第2章 银行存款业务核算()第3章 银行贷款业务核算()第4章 银行中间业务核算()第5章 银行间往来及清算业务核算()第6章 外汇业务核算()第7章 保险业务核算()第8章 证券业务核算()第9章 所有者权益核算()

第10章 金融资产转移及资产证券化业务核算()第11章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核算()第12章 金融企业损益核算()第13章 金融企业财务报表()

(注:按内容的重要程度添加号,号多者重要性更高。)

四、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到课情况×30%+课堂答问×30%+期中或平时测验成绩×40%

五、教学参考资料

1.《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人民出版社2010年 3.《会计》,中注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4.《国际会计准则200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 篇5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负责人:余海宗

授课教师:傅代国、焦薇、唐国琼、于晓谦、吴学斌、黄增玉、张雪南、梁婷、谭洪涛

学 时:周3 学 分:3 先修要求:会计学基础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CPA专业方向 讲课学时:50学时

实验学时:习题课及课外习题讲解4学时 案例分析:4学时 期末考试:2学时

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财务会计学》,傅代国主编,新版教材正在编写出版过程中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CPA方向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既有财务会计理论的阐述,又有财务会计实务的讲析,成为会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其后续课程依次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授。有关破产清算、合并报表等内容列入高级财务会计中讲授。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财务会计学主要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各具体会计要素的核算及对外陈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基本要求上看,一是注重会计问题的经济背景,分析会计的经济社会影响,从经济学等广泛的领域理解、学习会计,注重会计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二是注重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引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能力以及分析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五、教学形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测试和课外作业。

本课程配备了习题集。习题的选择结合实际,以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对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作业是本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完成规定的课外作业。

本课程平时采用案例分析,分小组讨论,或口试、或写阶段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办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4学时)第二章

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4学时)第三章

应收款项(4学时)第四章

存货(3学时)

第五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4学时)第六章

固定资产(2学时)第七章

无形资产(2学时)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2学时)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5学时)第十章

资产减值(4学时)第十一章

负债(4学时)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2学时)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4学时)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4学时)案例教学(4学时)作业评讲(4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实务操作性很强,就会计学的内在教学规律而言,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在方法上应以讲授账务处理的内在逻辑及业务例示为主线,侧重于会计的经济社会价值和会计的职业判断特征。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实际会计工作,适当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堂讨论;另一方面,在每章适当的地方都安排有判断流程图,即可把握整体教学思路,又可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应辅之一会计模拟实验操作。此外,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对于理解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堂上讲解。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建议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同时辅之以少量的板书。

八、考核方法 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九、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根据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修订本大纲。

2.本大纲是依据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编写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十、课程章节基本内容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 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和结构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一)投资者

(二)债权人

(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四)社会公众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内容

(一)受托责任观

(二)决策有用观

(三)融合观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会计要素概念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资产

(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第五节

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计量基本理论

(一)计量对象

(二)计量属性

(三)计量对象

二、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第六节

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及相关概念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附注

第二章 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了解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 2.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3.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核算 4.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和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货币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货币资金的范围及内部控制制度

(一)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管理

(二)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四)库存现金清查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

(二)银行转帐结算方式

(三)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

(四)银行存款的核对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第三章 应收款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应收款项的基本理论与会计核算,通过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应收帐款的性质与范围 2.掌握应收帐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3.掌握应收票据的核算 3.掌握坏帐的核算

4.掌握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应收帐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2.坏帐的核算

第一节 应收款项概述

一、应收款项的概念

二、应收款项的分类 第二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述

(一)应收票据的分类

(二)应收票据的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一)不带息票据的核算

(二)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三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一)商业折扣

(二)现金折扣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

(一)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二)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三)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一)坏账的确认标准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

(三)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第四节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一、预付账款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二、其他应收款

(一)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第五节

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

一、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

二、应收债权出售

(一)不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

(二)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

(三)应收债权贴现

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存货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 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外购的存货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第二节 存货发出的计价

一、存货盘存制度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二)加权平均法

(三)个别计价法 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第四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

2.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4.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2.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3.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4.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一节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

三、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 第三节 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一、金融资产减值测试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六章 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固定资产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及其核算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及其核算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处置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第七章 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 5.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 6.熟悉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其核算 3.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和摊销 4.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三)土地使用权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无形资产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三)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判断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确定

二、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三、无形资产摊销

第三节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一、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

二、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投资性房地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 2.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3.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 6.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2.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 4.投资性房地产处置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一、房地产的转换

(一)房地产的转换形式及转换日

(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2.掌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3.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 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5.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6.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不同方式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2.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概述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三、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五)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原则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二)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二)权益法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第十章 资产减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 5.熟悉资产减值的概念 6.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2.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4.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

第一节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认定

一、资产减值概念

二、资产减值的迹象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

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二)折现率的预计

(三)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

(四)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第三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

一、资产组的认定

二、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确定

三、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四、涉及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商誉减值的处理

一、商誉账面价值的分摊

二、商誉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负 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负债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2.掌握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3.熟悉应付股利的核算

4.了解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5.了解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流转税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

2.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第一节 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概念和特征

二、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职工薪酬确认的原则

(二)职工薪酬的计量标准

(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第二节 应付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一、流转税概述

二、应交增值税

三、应交消费税

四、应交营业税

五、其他税费 第三节 其他负债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票据

三、应付账款

四、预收账款

五、其他应付款

六、应付股利

七、长期借款

八、长期应付款

九、专项应付款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内容 2.掌握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和联系

2.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及构成

一、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二、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三、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概述

二、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概述

二、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性质

二、盈余公积

(一)盈余公积的性质和内容

(二)盈余公积提取和使用的会计处理

三、未分配利润

(一)未分配利润的两层含义

(二)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四、未弥补亏损

(一)弥补亏损的方法

(二)会计处理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6.掌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 7.掌握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8.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9.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0.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2.不同商品销售方式的会计处理 3.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4.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6.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7.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差异 8.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二)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三、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一)现金折扣

(二)销售折让

(三)销售退回

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一)提供劳务收入确认条件

(二)提供劳务收入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

三、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区分

第三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 第四节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建造合同的概念

二、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三、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合同收入的内容

(二)建造合同成本

(三)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营业费用的核算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六节 利润总额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第七节 所得税的核算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一)一般原则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四、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一般原则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

(三)所得税费用 第八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三、利润的年终结转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财务报告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掌握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3.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4.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5.掌握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6.熟悉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主要报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持续经营

(二)列报项目一致性

(三)性质或功能

(四)抵销

(五)指标可比性

(六)明了性

(七)期间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填制依据(二)填列方法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

(一)填制依据

(二)填列方法

三、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三)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 第六节 附注

一、附注的性质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分部报告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6

[摘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专业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因,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用人单位大多需要的是实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就应从研究型转变为实干型。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陈旧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通常超过三分之二。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在如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上却显得不足。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

(二)实践教学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加之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因而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缩小教育与实际的差距。

(一)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以前,用人单位往往是根据应聘者是否具备要求的学历而作出选择,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可看出,用人单位在重视求职者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会计求职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科成绩、会计实习经验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其社会会计兼职情况或经验。而据已经参加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反映,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企业需求要求会计毕业生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其核心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要求会计人员理解新会计准则,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在会计教育中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高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探索会计教育的新路子,突出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如何应对会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挑战,成为学校应认真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重点就是要设计出适应于会计实际工作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数码字和文字书写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随时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修养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到企业单位调研和实践,使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要争取通过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

美谈《企业财务会计》教学 篇7

一、美来源于智慧的升华

在《企业财务会计》的教学中, 最多最重要的是企业设置各账户的账务处理, 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使学生能够清新的认识理解、轻松快速掌握、灵活自如运用, 关键在于知识系统化提升其魅力。比如:在“应收票据”账务处理中我进行了如下构画。

通过图 (1) (2) 简约的描绘, 学生理清了认知思路, 加强了对企业日常业务的理解, 把脉了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日常往来;有利于学生对账务的处理和灵活运用。探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

二、美来源于真实的感悟

学生对初学的新知识, 不能很快的进入状态, 在认识和理解上总是感到模模糊糊、似懂非懂,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新内容有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换位思考, 转换角色, 假如我是学生, 需要的是什么?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从学生所想、所惑、所知出发。比如“借”“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 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会影响到学生以后对账务的处理。尤其是复杂的经济业务核算, 因此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在“预付账款”核算中我采用巧妙的方式, 消除了学生心中的迷团, 使他们真正明白“借”“贷”确实是一个记账符号, 而且反映了企业经济往来的方向。最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也因此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会计”之精髓就是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哦!原来如此简单!学生发自内心由衷地感叹!高昂之兴致随之扩散沁入学生心田。

三、美来源于心灵的碰撞

《企业财务会计》中“库存现金”的清查是一个重点、难点知识。对清查溢缺如何进行处理, 我尝试了如下设计:清查结果溢或缺账务处理:

短缺:

“短缺”的账务处理为: (1)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贷:库存现金。 (2) 借: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溢余:

“溢余”的账务处理为: (1) 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贷:其他应付款;营业外收入。

从上图描述、分析可知: (1) “库存现金”清查结果有两种情况要么增加要么减少 (2) 库存现金“短缺”最终计入“其他应收款”和“管理费用”账户; (3) 库存现金“溢余”最终计入“其他应付款”和“营业外收入”账户; (4) 表明了“待处理财产损益”是一个过渡性账户; (5) “箭头”方向代表经济活动的方向, 即决定了“库存现金”溢缺的账务处理方向, “库存现金”溢缺的结果相反, 则账务处理方向也相反。“溢”“缺”的明显对比, 又一次充分诠释了会计的主题就是“来龙去脉”或者说是主体经济业务的“来来往往”, 又再现了会计真实内涵与本质, 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 师生之间达到心灵的相通与碰撞可谓教学的最佳境界。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会计》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美来来源于智慧的升华;美来源于真实的感悟;美来源于心灵的碰撞;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篇8

职业教育会计模拟实习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设置不合理

传统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式及目标是强调“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样就使许多学校都出现重视理论而轻视实验的现象。尽管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全面培养实用型人才,但在教材、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以致很难构成比较合理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体系,即使有了这种体系,也往往是不尽人意,成效甚微。

会计工作的直接载体是各类凭证和账表,所有这些会计凭证、账表都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经办的会计人员必须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而从未动手制作过此类凭证、账表的学生动起手来难免会出差错。为了避免出差错,也为了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再加上有的会计资料涉及商业秘密,在多数情况下,实习企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因此,多数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也只能是观光式实习,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状态

职业高中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都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和结果全部列在教材中,以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为例,但综合模拟做账教材都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特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模拟做账的特点。而对于职业中学现在的学生来说却是难度太大,教材的编写者而忽略了职业中专当前学生的特点。财会就业班学生会计专业课程度差异大,且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占有相当多的比例。会计模拟做账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前期工作未完成,后期的工作无法接上去。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如果一旦跟不上进度,再往下实习时已难以进行,只能放弃,教学效果较差,作为教师也不易于组织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在会计模拟做账领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在校内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完全可以对模拟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简化,从而缩短会计核算和监督过程。因此,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核算型转向了具有开拓性、技能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

三、会计学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会计学专业人才,大多数会计学教师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也许教过多年会计学但自己也从来未曾做过会计工作,导致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求与教师的实践技能不对称。由于长期以来,会计学专业教师在平时只重视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的充实,致使一些专业课教师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甚至有些教师看不懂会计报表,不会填制凭证、审核凭证,更不会做账,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无法指导学生。此外,尤其是缺乏适应多媒体教学的会计学专业教师。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会计学专业教师不熟练计算机操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不懂会计业务,这样势必会影响会计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导致学生深受影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其一,将会计模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目前会计模拟实验仍然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在理论课程讲授完毕之后,作为课程设计来进行的,学生不够重视,实验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将会计模拟实验作为一门课程,要求编制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要求。其次,最好采用既分章节的模拟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每一章理论教学结束时使用;又根据《会计模拟实习》的全部核算过程编制的综合模拟实验资料,于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时使用,以对会计工作的系统性有所掌握。

其二,动手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会计模拟教材,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当前综合会计模拟做账的教材,经济业务量偏大,而会计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感到难。因此在实验之前,我校采取了先动手编制适合学生会计模拟实习的校本教材。我们编制的教材一是适应当地经济的特点,为学生所熟悉;二是每一套综合会计模拟实习题在反映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相对要小一些,不包括企业各类经济业务。但会计模拟做账要求学生达到初级财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水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采取的对策是,通过编制多套会计模拟做账的教材,在不同的教材中既体现了小型企业的供、产、销业务,而各类企业的不同业务在多套模拟做账题中分布。这样编制出来的教材降低了难度,比较适应当前职业中专的学生。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如果学校有运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还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现场真实感。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学习。

其三,提升会计教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会计学专业必须充分利用已培养出的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进行传、帮、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打造一支适应职业高中会计教学的教师队伍。首先,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结合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定期邀请学科专家作反映最新会计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讲座,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培训,以使会计学专业教师不断地涉猎、汲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其次,提倡教师成为专业技能人才,会计学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成为“双师型”力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一是,会计学专职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争取成为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二是,会计学专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能够满足会计学教学的要求;三是利用暑假下企业学习会计实务,了解当地企业的实际会计处理状况,收集相关企业会计资料。(注:收集资料与企业领导及会计讲清是用于学生实习,而不是商业行为。)通过教师下企业实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实践应用能力。

上一篇:安监局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案下一篇:法律知识竞赛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