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方案

2024-11-07

矿压方案(精选5篇)

矿压方案 篇1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观测内容

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

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测线布置在(133架)4#、18#、32#、46#、60#、74#、88#、102#、116#、130#支架上。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

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60#、102#支架上。

3、统计观测

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4、顺槽的矿压观测

(1)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

在两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均匀各取5个点,用测压表测单体液压工作阻力。

(2)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利用顺槽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观测。即两顺槽每隔50m安设顶板离层探测仪,监测顺槽顶板底板的相对移进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动过程和状态。

观测次数每10天观测一次。距离切眼较近的顶板离层仪,当临近顶板来压时加密观测,可视变化情况每天(班)观测一次。

(3)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利用顺槽原观测基点,并视情况补设部分基点。即在轨道顺槽、运输顺槽分别距切眼40m、60m、80m、100m、120m处布置五个测区,利用测尺和测枪量测巷道采动影响过程中的顶底板及两帮移进量,每天观测一次,根据观测时间可算出移进速度。

三、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每旬由生产技术部不定期对工作面和顺槽支护质量动态检查,对存在问题,由采煤队立即整改。

监测内容包括支架的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顺槽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

护质量等。

四、观测时间要求

1、工作面:观测到老顶初次来压和六次周期来压。

2、顺槽:观测至工作面推进200m止。

3、支护质量监测:整个生产期间。

山西东辉集团邓家庄煤矿综采队

矿压方案 篇2

在布置15101和15103工作面的过程中发现15#煤层赋存极不稳定, 以15101工作面为例, 顺槽长度约为850 m, 煤层厚度在0 m~2 m的范围内分布, 无煤区、煤层厚度小于1 m区域分布很广, 煤层分叉现象时有发生, 煤层厚度达到1.6 m以上区域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顺槽多为半煤岩巷。

1 15101及15103工作面概况

15101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在掘进期间, 巷道顶板赋存着5 m~7 m左右的泥岩, 15101、15103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宽度4.6 m、高度2.65 m, 在现已揭露的工作面顺槽中, 均存在多处背斜和向斜, 整体呈褶曲状, 坡度最大24°, 煤层厚度多为0 m~2 m, 顺槽高度变化很大, 顺槽两帮半煤岩巷、全岩巷较多。工作面埋深平均为50 m, 局部为30 m, 顶板岩性变化很大, 主要分为K2灰岩顶板、厚度小于3 m泥岩顶板、厚度小于6 m泥岩顶板、厚度小于9 m泥岩顶板等类型, 沿着掘进方向由北向南泥岩顶板较破碎, 泥岩上部为灰岩或表土段, 属于浅埋深薄基岩, 地质条件复杂。15101和15103工作面巷道中对中煤柱宽度15 m, 净煤柱12.5 m, 煤层厚度多小于2 m, 矿压不显现, 两帮平整[1]。

2 15105围岩稳定性分类

根据15101和15103工作面顶板围岩揭露情况可知;直接顶岩性赋存极不稳定, 主要为赋存不稳定的泥岩顶板, 且泥岩厚度沿顺槽掘进方向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最厚处泥岩达到9 m以上。因此, 对巷道围岩进行分类, 分类结果为V级, 为极不稳定围岩。

3 15105工作面开切眼支护设计

15105工作面开切眼长度150 m, 净宽6.5 m, 净高2.65 m, 沿15#煤层顶板布置, 考虑到开切眼巷道断面大, 顶板岩层赋存复杂, 支护难度大, 两次成巷, 一次掘巷4.2 m, 二次扩巷2.3 m, 也可考虑一次成巷。

开切眼沿煤层顶板布置, 支护方基本支护方式:锚杆+钢筋网;

补强支护方式:快速承载预应力小直径锚索;

锚杆材料:顶板采用Φ20 mm×2 400 mm左旋螺纹钢 (25Mn Si) 锚杆, 非扩帮侧帮锚杆为Φ18 mm×1 800 mm普通金属锚杆, 扩帮侧为玻璃钢锚杆;

锚杆布置方式:顶锚杆钻孔深度2 300 mm, 外露100 mm, 排距800 mm, 间距如图1所示, 靠近两帮顶锚杆向两帮倾斜20°, 锚固剂:K2360和Z2360各1支;设计锚固力120 k N预紧扭矩为250 N·m;

锚杆托盘:厚度10 mm穹形托盘, 规格为150 mm×150 mm×10 mm;

帮锚杆钻孔深度1 700 mm, 外露100 mm, 排距800 mm, 间距1 200 mm, 每排2根锚杆, 上帮锚杆距离顶板350 mm, 下帮锚杆距离底板1 100 mm, 上帮锚杆向顶板倾斜20°, 下帮锚杆垂直于巷帮, 锚固剂:K2360 1支;Φ18 mm普通金属锚杆设计锚固力取61k N, 预紧扭矩不低于100 N·m, 玻璃钢锚杆预紧扭矩不低于70 N·m, 实际预紧力约10 k N;

锚索材料:7股钢绞线, Φ17.8 mm, 顶板泥岩厚度小于3 m时锚索长度为6 300 mm, 锚索长度为8 300mm, 外露200 mm;

锚索布置方式:锚索排距2 400 mm, 每排2根, 间距1 400 mm, 距巷帮1 400 mm, 与巷道表面垂直, 锚固剂:K2360 1支和Z2360 2支;锚索张拉力为150 k N;锚索托盘:厚度为20 mm钢板托盘, 规格为300 mm×300 mm×20 mm;

顶网:Φ6.0 mm钢筋焊接, 网孔尺寸为100 mm×100 mm的矩形网, 网片间搭接宽度为100 mm, 用16#铅丝联接, 每隔200 mm联网两道;

帮网:12#铁丝编制的网孔为60 mm的菱形网或高强度钢塑 (夹筋) 网。铺网时应拉紧压实, 紧贴煤帮表面, 搭接长度为200 mm, 搭接处用16#双股铁丝以三花扣方式搭接, 联点间距≤200 mm。

二次扩巷时, 在开切眼中部打一排木点柱, 间距2 000 mm[2]。

4 矿压监测方案

4.1 矿压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KJ504煤矿压力监测系统, 系统可实时上传矿山压力监测数据, 实现多台矿用分站同时工作, 符合数字化矿井的建设要求, 采用工业以太网传输矿山压力检测数据, 具有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4.2 监测内容

15105工作面切眼长150 m, 预计布置77台支架;15105工作面运输净宽4.6 m, 净高2.65 m, 回风顺槽净宽4.2 m, 净高2.65 m, 设计长度为975 m。

围岩动态专项监测主要包括:顺槽围岩表面收敛量监测、顶板离层动态监测和锚杆、锚索受力状态监测和支架压力监测等。基于15103工作面地质条件, 顺槽围岩表面收敛量监测不作为研究内容, 主要对顶板离层动态和锚杆、锚索受力状态进行监测。

a) 顶板离层动态监测。

(a) 顶板位移传感器的安设位置及数量。在15105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掘进过程中, 在巷道顶板中央每隔50 m安设1台顶板位移传感器, 传感器使用有线传输, 预计共需要38台顶板位移传感器。

在巷道入口处需安装1台采集分站, 各采集分站需要配用1台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 接入127 V交流电源。共需1套。采集分站共1条16芯矿用单模光纤将分站数据传输至井上。光纤从15105回风顺槽辅运联巷开始, 经辅运大巷转副斜井连入井上监控室中, 全长约1 750 m;

(b) 顶板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时间。按照设计位置, 当顶板暴露后立即安装顶板位移传感器, 安装时安装孔距掘进迎头距离不大于2.0 m~3.0 m;

(c) 测量时间与测量数据记录。测点安装时, 要详细记录各测点安装的时间、巷道名称、测点与测站的编号、位置、深基点与浅基点的深度。安装后的测量记录参数有:测量时间、巷道名称、测站与测点编号、距掘进迎头距离、深、浅基点读数及位移差读数等;

b) 锚杆、锚索受力状态监测。在15105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布置测站, 布置在顺槽开口750 m处, 每组布置4套锚杆应力计, 顶板2套, 两帮各1套;2套锚索应力计, 以观测锚杆、锚索受力状态;

c) 支架压力监测, 15105工作面开切眼长150 m, 过渡支架每隔16架布置2台支架压力表, 总计10台, 以观液压支架受力状态。支架压力监测单独布置1台采集分站, 分站布置在15105运输顺槽设备列车上, 采集的数据通过有线传输, 由光纤接至井上调度室, 上位机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3,4,5]。

5 结语

惠阳煤业15#煤层围岩赋存极不稳定, 通过对15101和15103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对15105工作面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 运用工程类比法, 提出15105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 运用动态监测数据对支护参数进行修正, 为后续巷道支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钱鸣高.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钱鸣高.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形态与受力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5 (2) :97-106.

[3]钱鸣高, 缪协兴, 许家林.岩层控制中关键层的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 1996 (3) :225-230.

[4]钱鸣高, 缪协兴.采场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6 (2) :17-20.

矿压职位的求职信 篇3

您好!很高兴在您能在百忙之中看我的求职信,由于时间仓促,准备难免有不足和纰漏之处,请予以谅解!

首先,我想表明一下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可能是阅历的浅薄吧.一直到现在我都固执地认为:我的工作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汲取知识.当然,钱很重要,不过对我来说,充实而快乐的感觉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我长期在煤矿工作,曾从事过多项工作.在生产技术科接触并了解了矿压工作,发现自己非常适合此工作.在工作实践及学习中产生了巨大兴趣,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接受过宋振骐及其助手的指导,特别是宋振骐教给矿压工作者怎样去思考,怎样去认识理解矿压,从中受益非浅.从他的讲述中印证了自己以前矿压工作思维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为自己深入理解探索发现未知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个人在实践中发现总结了本矿的矿压规律,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采动时空间认识. 在掌握本矿矿压规律的基础上,对冲击地压有自己的独到判断和认识,

矿压职位的求职信

当然,自己也并不是具备什么压倒性的优势,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优势即是劣势,虽然不曾离开这个行业,施工和设计都有过一些经历,但都只能说刚刚上道而已.要走的路还任重而道远!再者,离开设计也有一段时间了,重新开始又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可不管怎么说,只要兴趣所在,心志所向,我想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在多年的观测实践中,我对矿压的认识理解逐渐倾向于破坏拱理论.对一些书刊杂志论文中个别认识和结论有不同的看法.在工作中最大乐趣是享受个人经过努力发现矿压规律时带来地兴奋与愉悦。

唐洞煤矿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科、技术科、安监科、运营科相关人员为矿压监测小组成员,陈贵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矿压监测全面工作。

(三)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专业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

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科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

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一个顶板离层仪的距离不得超过50m;三岔口、十字口处必须及时增设顶板离层仪,安装时,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5)现场应选用安装简便、测读方便、具备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双基点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

(6)施工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确保监测值准确性。然后安装记录牌,顶板离层仪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并便于观察,巷道施工责任单位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7)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50m以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

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出口50m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观测并记录。其它巷道每周1次,由指定单位负责。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监测资料要定期分析并有处理记录。

(8)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队(接收单位),采煤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9)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口制度。掘进期间两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

(10)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真实有效,严禁造假。总下沉量超过40mm时必须及时汇报矿压小组并加强观测,该离层仪的观测应改为每班一次,同时做好详细记录。

(11)施工单位技术员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技术部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汇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整改落实。

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

(1)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巷道每15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测点布置时,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且挂牌管理。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他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

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2)测读方法:测读时,先自顶板挂垂线至底板,再用一松劲绳连接两帮测点,取两线交点为中心点。然后分四段测量,并建立台帐通过比较各次记录数据来得到巷道变形特征。采用钢卷尺作为测量工具。

(3)巷道变形观测站距掘进工作面150m以内每天一次,1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150m内每天一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生产科矿压小组,矿压小组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生产副总经理(采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4、锚杆测力计监测

锚杆受力状况采用测力锚杆或锚杆液压枕监测。巷道每隔300~500m布置一组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4个部位(顶板2个、两帮各1个)。

(1)安装位置选择:在所施工的煤巷中选择巷道变形较快,巷道压力较大的地点进行安装锚杆测力计。

(2)安装步骤:依次为打锚杆孔、安装锚杆、将液压枕及锚杆托盘套入锚杆、用螺母上紧露出的锚杆、调节螺母紧固程度确保扭矩不少于

200N.m、记录初始值。

(3)监测要求:每周要求读数不少于2次,并将初始值及每次读数填入台帐,发现数值变化异常及时汇报技术部矿压小组。

(4)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归零,如不归零应停止使用,并交与矿压小组。

②锚杆测力计工作面应与岩(煤)面充分接触。③紧固螺母使锚杆测力计达到一定预应力。

5、数据处理及分析

负责施工单位的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区工程师及矿压小组,并和工程师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应及时汇报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由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由生产科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

6、责任及处罚

(1)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顶板离层仪的型号和购买计划,矿供应统一购买,施工单位领用,负责施工单位技术员负责安装。技术部门或区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测读数据的分析,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和读数进行监督检查。

(2)施工单位负责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观测站的安装、维护、数据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记录牌、记录台帐上,同时每周一下午3:30之前将记录台帐报技术部进行检查。未及时上报记录台帐或记录台帐填写存在填写错误的、未按时填写的、填写不认真的,每次罚区工程师及技术

员100元。

(3)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必须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凡未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的,每次罚区工程师及技术员100元。

(4)顶板离层仪安装由施工队负责打眼,技术员安装,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安装,凡离层仪深、浅基点安装位置不合格,每次罚主管技术员和安装人各100元,若安装眼未按设计打够深,每次罚队长和施工人各200元。

(5)顶板离层安装后必须固定和调零并挂牌,确保离层仪有效监测顶板离层情况,每发现一处顶板离层仪未调“0”或未固定,罚区工程师50元,罚安装人100元。离层仪显示牌未面向行人道或脏、模糊不清的,每处罚队长和区工程师各50元。

(6)必须保护好顶板离层仪及其他矿压监测设施、设备,严禁人为破坏。离层仪被破坏,每处罚当事人100元、管理单位500元;破坏离层仪牌板或丢失,每处罚责任人100元,罚单位200元。顶板离层仪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发现自然损坏时,及时汇报生产科,经现场审查确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如矿压小组已提前通知施工单位第二天要打探查孔,而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安排打眼准备工作,而造成顶板探查孔未按时打设及探查的,每次罚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

(8)所有记录台账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有效,严禁弄虚作假。凡发现记录台帐与实际不符,每处罚区工程师100元,罚记录人200元。

(二)采煤工作面及两巷矿压监测奖罚制度:

(1)生产科矿压组下井抽查或各级别的检查,发现工作面两巷无测压表、测压不及时、压力检测牌板上与现场数据不符,罚区长、工程师各100

元/次。

(2)当班记录不填写、填写不认真,罚区长、当班队长、测压员、跟班干部、小班安监员每人50元/次,造成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地面原始台帐弄虚作假、无数据分析资料,每次罚区工程师100元。

(4)工作面压力表必须保证100%合格率,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否则罚区长、当班队长各100元/次。

(5)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架必须班班要记录压力情况,发现一次未填写或填写不真实,罚技术员和当班队长各100/次。

(6)采煤每月必须整理观测数据,认真分析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一次不分析,罚区工程师100元/次。

(7)工作面及两巷矿压监测奖罚制度未尽之处,参照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相关规定。

三、其他

1、矿压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矿压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对监控工作抓得实、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矿压监测工作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

2、对确实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3、对此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每次给予责任单位500元的处罚。

4、施工单位矿压监测人员如有变动,必须及时报告矿压监测小组,否则对施工单位处于100元罚款。

5、本办法解释权归生产科矿压小组。

6、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件一: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附件二:三岔口、十字口管理规定 附件三: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巡检制度

附件一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日9

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负责对采掘工作面顶底板岩性的探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总结采场周围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二、对所负责的煤、岩巷及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必须要做到准确可靠,不遗漏任何矿压异常现象。

三、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回采空间围岩与工作面支架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顶板来压预报。

四、对采掘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岩性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向技术下业务联系单。

五、负责研究和掌握采动影响与支撑压力分布之间的规律。

六、负责监督、指导采掘区队的矿压监测工作及监测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等工作。

七、划定回采煤层老顶的级别和直接顶的类别,为工作面支架选型和确定合理参数提供依据。

八、对正在使用的支护和采煤设备的适应性进行观测分析。

九、建立与自己担负有关的矿压资料台帐、牌版管理工作,做到台帐与牌版相吻合。

十、掌握巷道围岩动态、围岩结构和巷道支护结构的效果,以谋求设计、施工的经济性,反馈于设计、施工,提供井巷施工的原始资料。

附件二

矿井“三岔口、十字口”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矿巷道三岔口、十字口管理,统一岩、煤巷道三岔口、十字口施工规范,确保巷道施工安全,特制定钱营孜煤矿三岔口、十字口有关管理规定。一、三岔口、十字口管理

1、三岔口、十字口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矿下达的设计图纸和业务联系单,绘制施工放大图,比例1:50或1:20,并编制专门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2、拨门前,矿分管掘进工程师、生产科以及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现场调研开门位置实际情况,生产科下达开门联系单。

3、开门、维修期间,区队跟班人员为安全负责人,必须现场指挥,安监科指派专人现场监督。

5、区队建立三岔口、十字口开门及维修施工台帐,竣工后及时移交生产科存档备案。

6、三岔口、十字口顶板必须要接实,严禁空顶作业和空顶现象。

7、三岔口、十字口施工采用放炮掘进时,施工5m范围必须采用放小炮以震动为主。

8、三岔口、十字口必须挂牌管理,现场牌版内容及地面台账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填写,矿压小组负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9、三岔口、十字口巡查时间,煤巷的三岔口、十字口每月巡查不少于两次,岩巷的三岔口、十字口巡查为每月不少于一次。

二、岩石锚网喷巷道三岔口、十字口管理遵守以下规定:

1、岩石巷道交岔点一般采用锚网喷支护,当巷道最大跨度超过3米或围岩条件较差时,采用锚索加固。

2、开门施工三岔口、十字口时,必须由生产科现场协助施工单位施工顶板岩性探察孔,生产科依据探测结果调整锚索加固支护的施工参数,并下发业务联系单。

3、三岔口、十字口锚索施工过程中,安监员必须现场监督、检查、认证,当锚索松动时,必须及时进行二次紧固,失效锚索要及时进行补打,永久成巷后要及时对锚索进行编号管理并按要求建立好锚索台帐。

三、煤巷锚杆支护三岔口、十字口管理遵守以下规定:

1、三岔口、十字口处安装顶板离层仪进行顶板离层动态监测,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要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

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煤巷三岔口、十字口采用锚杆支护时,缩小锚杆间排距(按700mm×700mm施工),以增加锚杆支护密度。

3、三岔口、十字口交岔点处采用加密锚索或者锚注加固补强,具体施工支护参数以生产科下发业务联系单为准。

4、拨门施工三岔口、十字口时,必须由生产科地质专业现场协助施工单位施工顶板岩性探察孔,生产科依据探测结果调整锚索加固支护的施工参数,下发支护参数业务联系单。

四、工字钢或U型棚架棚巷道三岔口、十字口遵守以下规定:

1、尽量避免在架棚支护巷道内设计、施工三岔口、十字口。

2、架棚支护巷道内施工绞车窝、躲避硐等硐室时,在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抬棚施工,采用撑宽棚;在施工水仓、钻场等较大硐室

确需抬棚施工时必须编制单项工程设计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3、巷道开门与原巷道夹角应不小于45°,以利于抬棚扶设和巷道施工。

4、所有三岔口、十字口必须统一使用双抬棚,所有抬棚均必须使用副抬棚。

5、抬棚、插梁材料,必须使用矿用工字钢,型号不低于11#。

6、主、副抬棚必须生根在开门处两侧正规棚子上,每头生根棚不少于两棚,联接时每棚不少于两付卡子,制作卡子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2mm,圆钢直径不小于18mm,螺栓加固并加备帽。

7、抬棚扶设前,应加强抬棚区域及其抬棚前后3m的顶板及支架管理,在所有插梁及支架棚梁下使用单体支柱打好双排点柱或者挑棚,点柱距牙口各为500mm。

8、拨门前,必须在待拨门对帮棚腿中间用大链或卡子绑(卡)上一根工字钢或者用锚杆对每根棚腿进行锚杆二次加固,工字钢两端必须生根在主梁以外不少于两棚的正规有劲棚腿上,以防推棚。

9、煤巷尽量避免十字口施工,确实需要施工十字口,不能两侧同时开门,必须在一侧抬棚拨好且进尺2~4m后方可拨对帮门,另一侧停止施工,同时对每根棚梁进行锚索配合卡子固定。

10、三岔口、十字口采用工字钢架设时,主抬棚腿架设必须正规有劲,主抬棚端头超过两端插梁分别不少于200mm。五、三岔口、十字口维修

1、维修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够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修三岔口、十字口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且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里。

2、三岔口、十字口维修在撤掉原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三四岔门及其前后3m)的支架,加固方法同三岔口、十字口施工。

3、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工作应连续进行;不连续施工时,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安全。

4、岔门改扩棚施工单位必须绘制放样图,比例1:20或1:50。

5、三岔口、十字口维修必须有专门技术安全措施,并执行新架设三岔口、十字口相关技术安全管理规定。

附件三: 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巡检制度

为了加大对井下主要通风、运输及岔门等巷道管理,及时掌握井下巷道失修情况,确保井下巷道使用安全,制定本规定:

一、井下巷道日常巡查

1、巷道、岔门巡查的单位分工范围:

1)采掘施工单位的环境卫生区范围内的巷道、岔口及系统路线巡查由本单位每小班执行。

2)主要轨道运输巷道、系统运输巷道、岔门及系统路线巡查由通防科巷掘队执行。

3)失修巷道、岔门、后路的巡查由巷掘队执行。

2、各单位要建立井下巷道日常巡查制度,完善井下巷道日常巡查台帐。

3、日常巡查由专人负责巡查,并要有巡查记录。

4、井下总回风巷道日常巡查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进行。其它巷道日常巡查则1人即可进行。

二、井下巷道月度巡查

1、每月由运营科组织生产、安监、通防、掘进队,对井下所有掘进移交巷道、岔口进行不少于一次检查,掌握巷道的变形和失修情况,以保证巷道的通风、行人、安全等需求。

2、巡查巷道后,必须对失修情况进行登记、汇总,交由技术部报告给矿领导,以指定维修方案。

3、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检查人员如对检查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给予100元的罚款。

4、凡因巷道失修问题而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除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外,并追究参与检查人员的责任。

浅析深矿井开采的矿压治理 篇5

关键词:深矿井开采,矿压,治理

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增长, 矿井深度的延伸, 深矿井开采问题的不断显现, 因此针对深矿井开采面临着许多问题研究、分析、解决。

在我们国家深矿井开采就是指煤炭埋藏在距地表深度大于800米的。深矿井开采表现为以下特点, 地压大:a.矿山压力显现剧烈;b.原岩应力大;c.岩体塑性大。

在煤矿深度矿井开采过程中, 首先要解决地压大的问题, 巷道的形成从掘进到报废要经受顶板的压力、两帮的侧力和鼓底的破坏。造成巷道反复维修, 从而增加巷道的维修量和维修成本。有些巷道甚至前方掘进后方维修最终无法使用, 报废重掘, 严重影响矿井生产。

1 如何控制好深矿井开采的矿压, 首先要搞好巷道布置

根据当地的地质、地矿条件解决深矿井开采地压, 对巷道布置要做到:

1.1 根据岩石力学性能好指岩石强度大, 破坏小的原则, 开拓和准备巷道应在岩石中成巷, 它的特点是四周的应力小、服务周期长、维修量小、一次成巷多次使用。

1.2 巷道应布置在不受其它影响的位置。a.增加巷道与上山距煤层底板的垂直距离, 在采空区下方掘巷;b.在已冒落矸石中成巷;c.沿采煤下巷保留巷道.。

1.3 加快巷道的掘进和加快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速度来缩短巷道服务年限;缩短区段平巷服务年限的措施有:a.采用在浅部开采中使用的方法, 区段集中布置平巷, 采用超前平巷。这种方法在深部开采中、维护费用增大时, 当巷道维护困难时,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b.尽量不用长壁倒退式采煤方法开采;c.缩短工作面推进长度。

2 在深矿井开采中其次是巷道支护的管理

在深矿井开采过程中, 布置巷道时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非常关键, 应根据顶板的岩性、巷道的断面、服务的年限及巷道的用途等诸多因素来考虑应满足以下要求:

2.1 支护强度大, 能抵抗高地压。如采用锚杆钢带支护结构。

2.2 可缩性好, 能适应围岩的大变形。如采用锚杆加锚索支护结构。

2.3 封闭性能好, 能够有效地防止底鼓。如采用封闭式O型钢梁复合支护结构。

3 在深矿井开采过程中再者就是巷道的维护

在煤矿深矿井开采中, 解决好地压大的域区掘进的巷道, 还要采取有效的支护结构来控制巷道受外力作用产生的变形外, 还要重点考虑巷道形成前后或形成期间怎样减小巷道的承受压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即卸压或加固围岩, 来做到保护巷道的目的。巷道维护主要采取的方法:

3.1 在巷道形成前首先采用卸压法。

卸压法分为.超前导硐;爆破卸压;钻孔卸压;宽巷卸压四种方式;a.超前导硐, 超前导硐是在欲掘大断面巷道前, 先开拓一个小断面的巷道, 然后进行逐步扩大达到设计断面要求。开拓小断面巷道和扩大巷道要相隔一定时间, 其目的就是通过小断面巷道来释放围岩压力以减小成巷后支架的承载力。这种方法卸压效果明显, 对后期巷道维护十分有利, 一般不需要增加支护费用, 但要影响巷道掘进速度。b.爆破卸压, 爆破卸压主要是解决和释放巷道地板的压力, 其方法就是用爆破松动围岩, 实现底板卸压。从而减小了巷道底鼓现象的发生。c.钻孔卸压, 钻孔卸压主要是解决巷道两帮及底板的压力, 其方法就是在围岩中布置密集的钻孔, 通过钻孔间的压力作用使其变形来实现卸压。利用钻孔实现了卸压对减小巷道底鼓及两帮内压都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使用钻孔卸压工作量大, 成本较高, 目前这种方法很少应用。d.宽巷卸压, 宽巷卸压主要是解决顶板的压力;其方法是加大巷道掘进开拓宽度, 仅对使用宽度进行支护, 其它多掘部分可自由变形实现卸压。除上述卸压方法以外, 还采用一些专门用于控制冲击地压的卸压方法, 如煤层注水、开采解放层等。

3.2 在巷道形成时巷道的维护还要采用围岩加固法。

围岩加固主要是解决巷道的变形和减小自身的破坏力也就是提高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围岩加固方法分为:机械加固、化学加固和物理加固等。机械加固的方法是利用锚杆、锚索、钢带及挂网的方式进行加固;化学加固的方法:水泥浆、合成树脂和聚胺酯等喷射加固围岩。物理加固的方法是将水泥混凝土浆喷射围岩。

由于浅部煤炭的开采逐渐接近于尾声, 深矿井开采作为煤炭开采的一个延续发展阶段, 所以对矿井深部开采的矿压治理、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等.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施工现场防台风加固下一篇:啤酒 每天别超过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