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2024-06-10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精选7篇)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篇1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挫折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

受挫后的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 健康。长久的心理失衡,不仅会引起各种疾病,甚至能使人丧生。为了避免受挫后消极结果的产生,提供如下几种心理对策。

一、倾诉法

也叫发泄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倾诉法是近年来医学心理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后如果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 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 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 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 谈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优势比较法

受挫后有时难于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诉衷肠,便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序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 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其次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 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的潜力,正确运转挫 折的刺激,挖掘自身潜力。

三、目标法

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 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 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干扰,去努力进行达到目标的行动。

目标的确立是人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的中介,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起始阶段。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去从 事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从而鼓起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篇2

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是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 学生的身体逐渐成熟, 心理也逐渐走向成熟。一是高职的学生在高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与考上好大学的学生相比有挫败感, 认为在高职上学是不得已的选择, 常常贬低自己, 潜意识有自卑感, 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大。二是同是青年学生, 都有互相攀比争强好胜的心理, 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愿意接受挫折和失败, 因此, 高职学生常常对自己的矛盾心理产生精神压力。迫于学校的压力, 学习的压力和自身的压力, 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 学生受挫的心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同时自残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 一定要正确认识高职生的挫折心理,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高职生的心理问题, 让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对高校的素质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挫折的常见心理

由于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还比较浅显, 每个人理想和报复都不同, 因此在面对挫折的时候, 每个人的反应程度和对待挫折的方式都不同。有的学生有积极的心理行为表现, 也有的学生有消极的心理表现。积极的心理表现是指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挫折, 能够尽快摆脱挫折, 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消极的心理是指学生受到挫折之后, 失于常态的没有目标不受控制的情绪。积极的心理行为是受良好的挫折教育引导的, 而消极的心理行为往往在高职学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危害很大, 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让学生正视挫折。高职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攻击型行为。攻击型行为是指学生在受到挫折后, 经常做出攻击型的行为, 是发生频率较大而且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受到挫折之后, 因为禁不起挫折的打击, 情绪亢奋失去控制, 就容易发生攻击型行为。攻击型行为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指在受到挫折后, 直接把不满的情绪发泄给造成其受挫的人或物身上, 比如对当事人谩骂、诽谤或者殴打等行为, 直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直接行为最容易发生在充满自信, 对自我感觉良好或者冲动鲁莽, 没有生活经验的高职生身上。间接攻击就是指有意识无法接受所面临的挫折, 而把攻击对象转移到其他人或物身上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比如为自己找替罪羊, 或者在其他人背后议论、抱怨、发牢骚或者制造破坏等等。直接行为虽然依旧存在, 但不如间接攻击普遍。攻击型行为不仅不会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且容易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因此要对高职生进行挫折教育, 控制其挫折后攻击型行为。

(二) 冷漠心理。许多高职生受挫后, 情绪变得冷漠麻木, 意志消沉, 对人对事都无动于衷。这是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反应。情绪的冷漠会让学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会导致学生性格变得孤僻, 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久而久之, 学生性格就会孤僻, 也会落下心理疾病。比如说, 一位大三的女生因为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受到了挫折, 多加用人单位都没有录用。这是由于连续受挫而产生的冷漠的心理, 从学生的面目表情上来看, 看不出任何的变化, 但学生的内心却十分痛苦。冷漠的表现有几种, 长期屡受挫折, 自身无法摆脱;受到挫折后没有希望挽回, 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无助情绪;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进退两难的心理。冷漠心理不仅是面目冷淡麻木, 更是内心充满痛苦和恐惧, 这是一种比攻击型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往往冷漠心理容易使人更易患抑郁症。

(三) 自杀。自杀是学生受到挫折后, 最为极端的一种行为。当学生受到挫折后, 一时接受不了现实的打击, 自我意识的烦恼和痛苦压抑着自己, 对世事产生恐慌, 对自己对生活都没有了信心, 对未来产生了绝望的心理。这时候, 极端的学生认为自杀是解决痛苦的最好方式。这种学生经常是由于个体的郁闷因素已经压抑到一定程度, 自己已经不能忍受内心的痛苦, 就会产生自杀的行为。一个人的爆发力如果不能受自身的控制, 无法向外界寻求帮助, 就会导致自杀行为。很多高职学生在面临学习、就业、生活和恋爱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挫折, 失去自尊心, 对自己逐渐失去细心, 产生自责的心理, 从而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三、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解决对策

(一) 建立挫折心理防御体系。开展学生挫折心理的防御体系是让学生培养抗挫能力,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高职学校建立学生挫折心理防御体系的重点就是防止挫折的形成和挫折后的爆发, 因此, 要有效预防和管理。可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和不同需求的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合理规划, 提高内心的控制能力和面对挫折时的应变心理, 科学发展自身素质。针对学生常见的挫折问题开展有关专题讲座,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从讲座中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对挫折进行宣讲, 可以通过校网站和校报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针对不同的对象专门进行心理辅导和调查, 准备个案, 帮助个别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二) 建立挫折心理反馈体系。为了使学生在发生挫折心理时, 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 战胜挫折, 就要建立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挫折心理反馈体系。帮助学生战胜挫折, 对未来充满希望。高效的挫折心理信息反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挫折心理的识别预警。心理咨询机构要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查, 要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调查识别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 对这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着重调查, 对正处于挫折心里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二是学校要安排心理机构的值班制度。学校的心理干预机构要每天安排专业的人员值班以便有效对处于挫折心理的同学进行辅导;三是挫折心理处理新的沟通制度。要及时与校内外的心理沟通进行研究处理, 对受挫折心理严重的同学要制定好各种程度的报告, 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四、结语

高职学生属于在校就读的学生, 没有接触社会, 心理承受能力抗挫能力都很弱, 受到挫折和打击接受不了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 部分同学认为与理想的差距较大, 因此在学业和生活方面挫折感就会更加强烈。因此, 高职学校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 帮助学生走出挫折的阴影, 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走向工作岗位。

摘要:高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期, 在受到挫折后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比如, 内心焦虑不安、否定自己、冷漠、攻击型行为甚至产生自杀等。因此要为高职学生构建挫折心理的防御体系, 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 加强学生挫折心理的教育。探讨高职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要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挫折,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吴晓莉.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及调适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0

[2]李磊.高职学生就业倦怠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 2014, 18

[3]韩瑞.高职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危害及消除[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4]史超木.关于消除学生心理挫折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10, 9

[5]张建东.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成因及教育疏导[J].教育探索, 2005, 3

走出挫折情境后的心理调适 篇3

一、总结过去,决心适应未来环境。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并珍惜新环境带给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机会。首先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用挫折情境中与你关系不良的相对人的立场来看待、评价自己,再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客观的认识、评价挫折情境中的自己、他人以及人我关系,既不把挫折过分的归外因,即归因于他人、环境,也不要自责自罪自贬。更不应给自己贴标签,如“我是一个笨蛋”、“我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别人总在挑我的毛病”。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认识自己的长短,重新开始。

二、学会丢掉人际关系的“垃圾”。从挫折情境中出来,不良人际关系的阴影常会笼罩心中,有时还常会遇见“老冤家”,勾起不堪回首的往事,侵蚀你的心灵,使你不得安宁,而且越想摆脱越难以摆脱。这些关系都可以称“垃圾人际关系”,即人生旅程中的“垃圾”。我们就应当像倒垃圾一样倒去,头也不回,然后积极地投入建立新人际关系中。记住:和几个你不喜欢的人关系不好,你不必在乎。因为修复人际关系比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难得多。世界很大,你完全可以建立更多良好的人际关系取代“垃圾人际关系”。建立的新的庞大的人际关系,“垃圾人际关系”撇口过眼云烟,为你所淡忘。

三、要带着强烈的占有欲(即获得成就、获得承认、获得“平反”的欲望)进入新环境。不少从挫折情境中出来的朋友,内心常有强烈的占有欲,希望获得新环境里人们的肯定、支持、接纳,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是好心人,是千里马,只是伯乐没有。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新的环境,常情绪和行为不足或过分。如处处小心翼翼、怕得罪人,怕差错,处处迎合他人,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另一种情况是处处急于表现自己以证明自己的才千,雄心勃勃,咄咄逼人,给同事带来压力。这两种情况,要么埋没自己、受制于人,要么被群起而诛之。因此,除去强烈的占有欲,让行为和情绪舒缩有度,有道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一个淡泊名利又不失生活信心的人,至于为官、谋事、成就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一切成败,尽由缘分。可谓松下幸之助先生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篇4

论文摘要:一个人的残疾,不仅是一个人的痛苦,往往还是一个家庭的不幸。这样不幸的家庭,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论文关键词:心理挫折,成因,对策

一、造成心理挫折的因素

1、耳聋缺陷受挫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外界的信息听不到,自己的意思没法说出来,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主观片面的倾向。与正常人交往困难,缺乏热情,不合群,久之便形成孤僻、自卑、胆怯的性格。

2、自我实现受挫。

许多聋生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上进的愿望,比如:低年级有的聋生想早早地带上红领巾;有的聋生想当小干部、三好学生;也有的聋生期望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得到到老师的表扬……而一旦达不到内心的期望,聋生就对自己不满,盲目放大缺点,对自己自暴自弃,小小年纪就产生受挫心理。

3、同伴交往受挫。

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许多聋校采用封闭式管理,聋生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交往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社会经验难以丰富;另一方面聋生渴望交往,但又不懂如何交往,把自己弄得很狼狈尚不自知。长此以往,聋生易陷入孤独、自卑的境界,形成不开朗、不坦率的性格,对社会有好奇之心而无热情之感。造成聋生交往心理障碍,遭受心理挫折。

4、教师评价受挫。

聋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欣赏和表扬。可是他们的行为有时又不能自控而遭到老师的批评;有时行为表达不清楚而受到老师的误解,这些都会使聋生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向师性、学习的进取心可能会受到挫折。

5、家庭变故、意外刺激受挫。

有的聋生除了耳聋还伴随着其它残疾,这给聋生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些父母为此整天吵吵闹闹,为了甩掉包袱采取了离异;也有的父母为了医治孩子的病,过度操劳,未老先衰、甚至撒手西寰……这些重大家庭变故,往往会使孩子雪上加霜,这对本来心理就不健全的耳聋学生来说,健康阳光性格的养成会产生严重影响。

6、学习环境受挫。

当前某些学校还存在着一些导致聋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的不利因素。如: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形式苦燥;教学目标和要求脱离聋生实际,导致优等生难学好,学困生厌学;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聋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不仅学习行为受挫,而且还会诱发各种心理障碍。

7、社会歧视的影响。

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普遍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表现在A、难以受到重视,往往是嘲笑、可怜、施舍的对象,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

容易产生不满、怨恨的敌对心理;

B、难找工作,既使找到了,也是苦、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菲薄。

C、适合交往的圈子太小、难找朋友、难找对象。

二、心理挫折的预防及对策

对聋教育工作者而言,预防聋生心理挫折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根据聋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及当前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必须从以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加强聋生的抗挫折教育,建立适合聋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

学校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抗挫折教育。

1、班主任应做好聋生抗心理挫折教育的引路人。

聋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许多案例表明,聋生产生的消极心理挫折,往往是由教师有意无意中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道德风范去影响聋生,激励聋生、感化聋生。

2、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能给人打击和悲伤,但也能催人坚强和奋起。要引导聋生客观地剖析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贬低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拼搏。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于激起美丽的水花。”贝多芬遭受失聪的挫折决不气馁,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张海迪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你吸取教训,不被困难吓倒,就能重整旗鼓,在新的起跑线上搏击,去夺取新的胜利。

3、尊重聋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同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映。面对这些个体差异,教师就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可采用同聋生课下单独交换意见,以批评教育的方法,正面教育为主,让聋生欣然接受。

4、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心理健康辅导课。

这不仅仅针对聋生,如何正确认识心理挫折,如何处理心理挫折;更应该针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让他们掌握做聋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技巧。把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当作一种责任,把感情化作温暖,把知识化作乳汁,把心血化作春雨,去培育每一粒种子,去滋润每一颗幼苗。

5、学校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

教育引导聋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教师关爱聋生,聋生尊敬教师的和谐师生关系。让聋生有发挥自已特长的机会,有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有体现自我价值的环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聋生自由飞翔,让聋生心理更加阳光。

6、让聋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聋校不能固步自封,应打开校门,大胆地让聋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

聋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空间,与普小开展“一助一”活动,与其他聋校结对子,让聋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体验人间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7、教给聋生生存的技术,消除聋生心理上的后顾之忧。

面对现实,聋校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聋人在社会上受歧视,不仅因为残疾,主要原因是聋人没有生存能力,没有奋斗的途径、没有上进的阶梯。如果有了技术,学会了生存,情况就会有很大改观。我至今还记得前年周弘老师在临沂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报告时,所赢得的掌声、理解和尊敬。

(二)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营造抗挫折的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有心理挫折的孩子也同样有着家庭的原因。

1、父母心理阳光,孩子的心理才会阳光。

2、重视孩子精神食粮,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身体残疾了心理不能再残疾。鼓励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德,磨炼其战胜挫折的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3、尊重残疾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有残疾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从感情上,心理上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遭受双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都是教育孩子抗心理挫折的大忌。

4、家长要克服教育聋生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要和任课老师及时沟通;要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既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放任自流。

5、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这些可能都是孩子将来走向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集〔M〕.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名人受挫折成功的事例精选 篇5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作品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经历挫折后的励志感言 篇6

2、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长满了许许多多荆棘,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挫折,成了我的朋友,让我学会了挑战,品尝到了成功后别样的快乐。

3、我们前进的脚步虽然会让挫折绊住,但是我们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坐在绊脚石的面前唉声叹气而耗尽了自己。让我们学会微笑着用有限的生命来超越无限的自己!我坚信,挫折让我更自信,更成功!

4、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挫折。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畏惧,不要逃避,要把挫折转变成一种锻炼自己的法宝,用挫折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强者。

5、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历程能平步青云,都期盼自己的事业之途能一马平川,都梦想自己的人生航程能风平浪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幸运儿又有多少?人生不是阳关道,而是充满荆棘的崎岖小径,且十分漫长。人生之路充满挫折与坎坷,美好的人生要在挫折中砥砺,生命的价值要在奋斗中升华!因此,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块绊脚石;对于强者来说,是块垫脚石。

6、我要用热情的红色改变挫折。用热情来燃烧,奋斗。挫折不可畏,需要的是不断尝试与奋斗,挑战自己,挑战挫折,要有永不受挫的热情,也就能改变挫折,击溃挫折,得到成功。

7、孔子逆境成才,张海迪不向命运屈服,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人的一生中失利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情,面对挫折不屈服,勇敢的奋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我们要把挫折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砺,正所谓“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

8、人生的路途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失败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往深处扎根的机会,让生命之树茁壮成长,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只有经历挫折的磨砺中超越苦难的人,才是真正珍重生命,热爱生活执着于人生,做生活的强者。

9、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不幸。当挫折和不幸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不要悲伤,不要难过。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正确态度应对,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整天沉浸在挫折来临时的难过情绪中不可自拔,自暴自弃。

10、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往往经历的常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挫折,并且战胜了它,才会有比常人更突出的成就。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受不了野外的暴风雪,只有高高挺立的松柏才能四季常青。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我想了想,选定了一条最艰险的路。不要逃避挫折吧,只有挫折才能让我们坚强,让我们自信,让我们奋斗,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让我们成长。挫折是什么?坚强说:挫折是山,翻过他,就可以见到成功的大海。

11、病痛是挫折,在它面前,我没有屈服,尽管是多么地无奈……因为病痛,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因为病痛,我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真挚;因为病痛,我体会到了人间的真爱;因为病痛,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与可贵;因为病痛,我懂得了坚强……正因为这些挫折,让我学会了一般人学不到的东西,获得了一般人得不到的东西,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12、折戟沉沙,兵败被俘,是一种挫折;遭遇失败,病魔困扰,也是一种挫折。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就像平坦的道路上忽然伸出一丛荆棘将我们刺得遍体鳞伤,正因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更精彩!

13、挫折和成功就好像钟摆的两端,谁也离不开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考验。面对挫折,有人不知所措了,甚至为了逃避困难与挫折,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有人直面生活的挑战,不折不挠,勇敢前行。

1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便是对错最完结的诠释,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可以看作登山的旅途,挫折便是山上存在的危险。当我们只关注山上随时掉下的石头或是猛兽,挫折固然变得可怕,诚然,当你经理挫折后,抛开挫折,再留意身边的风景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丽。

15、挫折是一记对人生无情的打击,它打落了自信,打落了勇气,甚至打失成功。挫折带给人的伤害是巨大的。然而,只有正视挫折,抛开挫折带来的心理影响,重拾勇气与自信,才能创造新的成功。如果不敢与挫折对抗,那么就只能迎接失败

16、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想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只有笑对命运中的挫折,顽强地鼓起勇气生存,才能显现出生命的辉煌,人生的灿烂!

17、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壁是坚硬的,而我们要敢于碰壁,不要因为疼痛而怯于碰壁,疼痛是在梦醒的时候,也就是你进步的时候,你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步子也会越来越矫健!

18、挫折其实不是恶意的,是天灾,就战胜天;是人祸,就反思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面对挫折,必须拥有挫折,我们的生活也是因挫折而精彩!

19、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需要积极的态度外,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因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在艰难的条件下,甚至在逆境中取得优异成绩。如果具备了坚强的意志,那么,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并不会觉得突然、恐惧,而是从容对待。

受挫折后的心理对策 篇7

一、高职生求职挫折心理问题分析

就业问题是每一位大学生从入校就开始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 一方面给大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以极大的压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教育体制、方法、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 而由于近年来的连续“扩招”, 许多高校在“量”与“质”之间的摇摆, 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适应。此外,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职业理想没有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之上, 所以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择业目标, 导致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困难重重, 挫折感的产生也就无法避免了。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两种, 内因或是外因, 求职中遇到挫折的原因当然也基于这两点。

(一) 内因

高职毕业生求职受挫除了智力、专业能力、经验上的差距外, 目标定位、就业观念、职业规划等因素也在决定着我们能否规避潜在的求职挫折。高职毕业生, 其就业压力, 不仅取决于高职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弱, 还取决于高职生的“软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尤其是求职择业的心理素质。现在一些大学生在读书、找工作甚至出国时都有陪伴自己的“家长团”。一方面, 中国的部分家长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 使这些从小被抱大的一代, 因失去体验真正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方面, 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 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因此, 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无法承受。

求职前, 我们不妨先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学以致用?是否盲目求职没有目标或目标过高?是否过于功利化, 只选择大企业?如果上述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或者有一个是肯定的, 都有可能让你在求职中遭遇挫折。如果你决定学以致用, 那必然只会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 其他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 可是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高期望更有可能驱使你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 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 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 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然而, 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 因此当你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 就会出现“高不成, 低不就”现象, 一时间的心理落差加大, 进而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此外, 因为个人身材高低、胖瘦、五官长相等生理原因致使无法达到心中期望的理想, 也会产生求职挫折。

(二) 外因

从外因来说, 随着涌入就业市场的人才越来越多, 用人单位在选才纳士上自然会精益求精, 进而达到人岗匹配。若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工作经验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软肋, 即使有一定能力, 与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相比, 也会稍显逊色, 甚至黯然失色。而与同年毕业的人同台竞技, 企业也会“从里到外”比较一番, 随后面试、初试、笔试、复试, 唯有一路过关斩将者才能获得最后的入职资格。当然, 也存在诸如原本专科生能干的岗位招本科生, 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招研究生的人才浪费现象, 但人才过剩而企业岗位有限, 出现这一情况也是不可避免, 作为求职者也只有望“位”兴叹的份儿。就业是高职生人生道路的一次飞跃,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 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次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飞跃。笔者尝试将高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 直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挫折。

二、高职生求职挫折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 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 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要教育高职毕业生在遇到就业问题时及时调整心态, 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 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1. 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经过对开放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 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不能怨天尤人。同时高职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有一种说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 意思是说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所预想的有一定差距, 要有从最坏处着想, 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 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轨迹, 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 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 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 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的前提下, 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应采取“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的办法。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 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 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 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 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

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 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 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缺点和短处, 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 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 高职毕业生应在择业前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了解职业特点,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扬长避短,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 要知道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并不可怕, 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克服缺点、发展和完善自己。多参加招聘会, 主动寻找机遇, 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 是相对的, 对别人合适的, 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对本科生合适的, 对高职生不一定合适, 因此一定不能盲从, 要时时记住, 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据现代科学研究,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IQ影响只占25%, 而EQ影响却占75%。可见, 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心理素质, 是指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具体特征。心理素质对高职生求职择业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产生心理问题的高职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不高, 但是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教育应面对全体高职毕业生。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图式。在这个图中, 如果把黑色作为背景, 画面显示的就是一个花瓶;如果把白色作为背景, 画面则成了两个相对的人的侧像。背景的改换, 引起了整幅画面的改变。将这幅画运用于高职生的消极择业心理, 它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对同一个问题,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 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对现代自我的认识, 是一种系统认识, 比较认识, 发展认识。认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 进行检讨、改正, 而且是为了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优势, 立足于发展和超越。高职毕业生将面对社会,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不顺心的事情, 会引起种种不愉快的消极心理反应。在这个时候应努力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的这种看问题的角度束缚, 跳出目前的视角, 换一个角度去看看, 也许事情并不那么糟糕, 也许就可以找到事情本身有利的一面。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要比本科生多, 这时, 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 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 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 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 要知道即使是本科生也很难一次择业成功, 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 应把就业过程看作是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 通过求职活动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促进自我成熟。其次, 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 高职毕业生有自身的优势, 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 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 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 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的因素。总之, 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 学会安慰自己, 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3.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锻炼。

加强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是提高高职生就业率的根本。一个人的目标、意向和期望对其活动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十分重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 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 不断修正就业意向。第二、要有适合自己的抱负或理想目标。不仅要考虑“我想干什么”, 还要考虑“我会干什么”, 更要考虑“社会需要我干什么”, 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第三、要认清自我, 只有了解自己的素质、性格、兴趣、特长、能力、潜力等等, 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何种工作, 才能准确定位, 选好就业目标, 只有这样, 尽早对自己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更新就业观念, 培养就业所需的心理品质。在校学生不能仅限于专业学习, 而应自觉扩大自己的就业范围, 在考虑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 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因素都考虑进去。

由此可见, 笔者提及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挫折教育, 并非指向于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而是试图借助校内外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素养环境, 让高职生通过思想交流, 知识传授, 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 提升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水平, 激发他们素质拓展的内在需求和自我成才的愿望。

4. 学会受挫后的正确归因。

反思是人的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为对象而反复自照, 是精神上的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 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当高职生择业失败后, 往往会有一些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归因直接影响到其情绪。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 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 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 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 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 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 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 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 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 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 体会到愉快;不努力会失败, 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在付出同样努力时, 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 而能力高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 高职生择业过程中遭遇失败时, 帮助其正确归因, 然后做好必要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通常包括信息、知识、心理等多方面指导。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制度的深入, 辅导员尤其应注意毕业生择业前的心理指导。首先,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包括对个人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全面了解, 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选择的大致方向, 并在求职中树立信心。其次, 传授面试技巧, 包括面试礼仪、自我推荐以及如何克服紧张局面, 力求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择业的成功。最后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情绪, 树立适度期望, 鼓励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以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唯如此, 才能正确处理择业挫折, 调整心态, 争取新的机会, 积极投身社会。

(二) 高职生求职心理的团队辅导

现代社会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发展团体的自我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团体的自我学习, 才能达到团体成员间的相互感应、理解与认同, 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团体精神和道德责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根据现代企业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 写了《第五项修炼》的著作, 提出了人的适应和社会发展的主张、措施。他认为在现代社会, 要确立共同的理想, 除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超越之外, 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开展团队学习, 并建立团队的学习型组织。只有在学习型团队组织中, 人们才能摆脱个人的局限, 胸怀大志, 心手相连, 互相反省求真, 勇于挑战极限, 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同时团体成员在共同的价值取向的支配下, 充分发挥生命潜能, 追求心灵的满足与自我实现, 并与周围的世界产生协调感。

研究表明, 团体辅导有教育、发展、预防、治疗等多种功能。对于求职受挫的毕业生可尝试以下方法:

1.利用网络, 提供求职信息。指导中心将网络中与学院所设专业相关的求职信息, 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提供给毕业生, 求职信息专栏定期提供公司、企事业的概况供学生参考。

2.请有成就的毕业生返校做报告会, 与即将毕业的学生畅谈创业的艰辛、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和发展壮大后的喜悦。使毕业生走出校园之前充分了解社会, 从成功者身上获取经验, 去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坚定自己成功的信心。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校门, 走进市场, 收集就业信息, 把用人单位请进来, 对毕业生直接进行笔试、面试, 使用人单位对学院和学生都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及进掌握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情况, 从而达到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就业目的。

4.举办毕业生洽谈会。就业指导机构可以自行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邀请相关单位来校参加洽谈,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团体方式的心理辅导, 不但能给成员发展提供必需的资源, 改进其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 而且能促进其良好地发展与心理成熟, 还可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及协调其人际关系。

(三) 高职生求职心理的全员协作

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之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确立合理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条件, 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和家长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过高, 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学校应及时、定期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让家长能及时了解、跟踪学生的职业进展情况, 共同引导学生转变偏差的就业观。

学生面临毕业, 教育不是该画句号了, 而应考虑针对高职毕业生择业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工作。笔者以为, 如何让他们明白职业是人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扮演的一系列角色的综合。它既可以是从中获取应有的报酬的岗位, 又是扮演一定社会角色, 履行自身社会职责的天地, 还是个人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

实践告诉我们, 经受过挫折磨难, 在逆境中成长的人, 往往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挫折能给人以打击, 带来痛苦和烦恼, 但挫折也能给人以振奋, 使人在磨练中变得成熟。这也告诉我们, 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后期, 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次求职仍未果的学生, 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 化解心理矛盾, 实现顺利就业、和谐就业。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J].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李志.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3].刘龙洲.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 2004

[4].胡凯.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J].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沈继英.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J].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酒店业人力资源离职分析报告下一篇:关于克服困难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