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2024-10-23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共13篇)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1

《理论力学》考试知识点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1、掌握平衡、刚体、力的概念以及等效力系和平衡力系,静力学公理。

2、掌握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球铰链的性质。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对点的矩,掌握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对轴的矩与对该轴上任一点的矩之间的关系。

4、对简单的物体系统,熟练掌握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1、掌握力偶和力偶矩矢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

2、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力偶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如何计算主矢和主矩;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和空间一般力系和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4、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和合力矩定理。

5、掌握计算平行力系中心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割法和负面积法计算物体重心。第三章 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了解运用空间力系(包括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2、熟练掌握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利用平面力系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了解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4、掌握平面静定桁架计算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掌握判断零力杆的方法。第四章 摩擦

1、掌握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物体系的考虑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

2、了解极限摩擦定律、滑动摩擦系数、摩擦角、自锁现象、摩阻的概念。运动学 第五章 点的运动

1、掌握描述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第六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1、掌握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的概念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积表达式。

2、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七章 点的复合运动

1、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哥氏加速度的原理。

3、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4、掌握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加速度合成定理和应用。第八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1、理解平面运动的特征、刚体平面运动的简化以及平面运动方程。

2、掌握用合成运动的方法分析平面运动。

3、熟练掌握计算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的方法(基点法、速度投影法、瞬心法)及其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基点法)。动力学

第十一章 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

1、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力的冲量。

2、掌握质点和质点系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和动量矩守恒条件、质心运动守恒条件。

3、掌握利用相关定理求解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有关问题。第十二章 动能定理

1、熟练掌握如何计算刚体的动能(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势能和力系的功(重力、弹性力的功、力偶的功)。

2、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求解刚体动力学问题。第十三章 达朗伯原理

1、掌握计算惯性力的方法。

2、熟练掌握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

3、熟练掌握利用达朗伯原理求解动力学问题。第十四章 虚位移原理

1、理解约束方程及其分类、自由度、广义坐标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应用虚位移原理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3、理解广义力的概念和广义坐标形式的虚位移原理 第十五章 拉格朗日方程

1、了解动力学普遍方程和

2、理解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并学会初步应用。第十六章 碰撞

1、理解碰撞的概念,基本假设和分析的原理,了解碰撞时的动力学普遍定理。

2、了解分析简单碰撞问题的方法。

就这么多吧--呵呵

祝你考试成功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2

一、把握准理论力学与物理中力学的联系与区别, 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 静力学方面

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与物理静力学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物体受力分析以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有关问题。这其中又有很大区别:物理中受力分析重点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理论力学静力学则侧重于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等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理学研究平衡时, 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物体受力都是平面汇交力系;理论力学静力学把物体简化为刚体, 物体受力一般为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只是其中的特例。学生学习理论力学静力学的难点恰在这些区别上。要处理好物理静力学与理论力学静力学之间的关系, 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就应该吃透教材, 抓住重点, 做到繁简适当, 尽量避免与物理课的简单重复。学生在物理中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既避免了与物理内容的简单重复, 又突出了重点。从客观上把学生引出了理论力学静力学与物理静力学重复学习的误区,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运动学方面

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与物理运动学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点的运动以及刚体运动的几何性质, 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点的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物理中基本都涉及到了, 在理论力学中, 可以作为复习内容。对点的运动用三种方法研究, 矢量法, 自然法, 直角坐标法。对于平动重点介绍运动特征, 强调平动规律最终可以归结为点的运动来研究。刚体定轴转动重点介绍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加速度分布规律及其分布图的画法。合成运动和刚体平面运动是理论力学运动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需要重点讲解。这两部分内容既包括了点的运动, 又包括了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和工程实际联系紧密, 物理中没有涉及过。主要研究机构在运动传递过程中其上各点的运动问题。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相对运动问题, 也就是在动系上来描述动点的运动情况。可以借助教具或动画课件进行演示,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理解从而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速度矢量图, 基点法、速度投影法、速度瞬心法环环相扣, 是非常精彩能够引人入胜的内容, 深入浅出的讲解定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同时也能体会到理论力学与物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差异。

(三) 动力学方面

动力学的主要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和动力学三大定理。这些方面, 物理中都有涉及, 但基本是点到为止。理论力学中我们更注重于刚体以及机构的运动规律, 重点放在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上。牛顿第二定律少讲, 重点放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变形——达朗贝尔原理 (即动静法) 的理解和应用上。引入惯性力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动力学问题是可以用静力学的方法来求解的。例如, 动静法和虚位移原理提供了一种逆向思维, 倒着分析问题的方法。当机器动反力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十分繁琐时, 就不再沿用原来的思路, 而是提出虚加惯性力, 把动力学问题变成静力学问题求解平衡方程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用静力学的平衡条件求解某些复杂结构的平衡问题时, 往往遇到冗长复杂的联立方程组, 而虚位移原理同样是舍弃了那种静力学问题就用静力学原理求解的思路, 而提出利用虚位移、虚功的概念把静力学问题转变成动力学问题来求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样在传授了知识的同时, 又给了学生方法论的指导, 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灵活与奇妙, 从而开阔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二、把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理论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为后续课程及其专业课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要明确哪些内容后续课程会用到, 并有意识地强调与训练。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知识体系这棵大树的根, 因此它要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 突出和强化与后续课程密切相联以及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如, 受力图的画法需要反复训练, 因为在以后的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都需要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总之, 把握准物理与理论力学之间的关系, 应是我们做好理论力学教学工作的第一步, 如何突出工程专业的特点, 努力搞好教学改革工作。从内容取舍到教学方法,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 这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摘要:本文分析了理论力学与大学物理中力学部分的联系与差别, 阐述了在理论力学教学中怎样避免与物理课的简单重复, 强调了理论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应充分体现它与后续课程以及专业课的联系,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3

关键词:理论力学 台球 推拉门滑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73-02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过渡中的专业基础课,是课程中从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点出发向工程中实际问题探索的一个重点转折。虽然它与大学物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对于研究方式和研究对象上还是有很多大相径庭的地方。由于它们的相似性,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轻视的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并在学习中能良好的抓住核心知识,为以后课程进行奠基,就需要在理论中融入一些生活的实例,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对理论力学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4

考试复习大纲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专业中许多课程均以理论力学为基础。本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现代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力学课程内容:

静力学基本公理,约束与约束力,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简单桁架内力计算方法,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运动学点的运动合成,科氏加速度,刚体平面运动的速度分析方法,刚体平面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方法。

动力学基本概念,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对于定点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动能、势能、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及其在静力分析中的应用。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与振动特征量。

理论力学学习心得 篇5

在理论力学知识章节中,前面的静力学章节属于基础部分比较简单但也是后面的基石,希望大家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掉以轻心。值得强调的是整个理论力学学习的核心是运动分析,因此一定要学好运动学这一章,能准确找到各运动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好相应的加速度方程才能解题,这也是解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请大家在此一定要注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仔细认真的琢磨这一章的例题和习题,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至于动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只需学会建立方程即可,他们往往是某一个大题目中的一个步骤,真正需要大家注意掌握的是动力学中的动量矩定理和达朗贝尔原理,他们会结合运动学出题,属于难题类型,不过考试的题目难度不会超过书上例题的难度,大家只要会把书上的例题弄懂会做即可。虚位移章节其实深度挺深的,但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因此弄懂两道典型的杆件系统题目虚位移的关系足矣,以上就是我对整本理论力学知识的大概解读。对于理论力学要求不高的同学建议认真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在考前再将课件浏览一遍,刷一些基础的题目即可,切不可平日不学再来考前突击,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周围比比皆是。另外一定要弄清理论力学当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不要混淆,否则它会让你解题感到混乱和无从下手,因此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弄懂,可以询问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考前做一写典型题目熟悉基本的方法即可。还有和大家想说的是理论力学考试的题型全是大题目,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前面说的都是应付考试的话,对于要求更高的同学我再提一些建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理论力学或者喜欢深究这门课的人你会发现她与数学分析这门课仿佛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只要你有对待学习数学分析的那份耐心和精神,那么我相信你的成绩绝对不会低于90分的。建议想以后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的同学认真地将书后的习题全部写掉,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我仿照大一期间这次又建立了理论力学兴趣小组,讨论和研究理论力学的一些疑难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小组成员最后也都取得了优秀成果,大家理力成绩基本上都在95以上,当然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我们真的认真地将书后所有的习题全部写完了,其中有些题目是有相当有难度的,当然这也为我们以后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革新 篇6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静力学、运动学等方面的原理, 为后续的机械专业类课程, 奠定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基础必修, 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先将工程实际的模型抽象出来, 再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如此一来, 抽象的公式推导和计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觉得该课程教学非常枯燥, 知识点理解困难, 继而学习兴趣降低。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不够, 在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 以《机械原理》为例, 对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便无法开展。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 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在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参与度、构建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以及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 都是行之有效的。

1 教学课程体系的再梳理

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 动力学的应用相对较少。故在教学过程中, 拟将这三部分的学习内容进行划分, 即静力学与运动学作为课程主体必修内容, 而运动学部分整合为选修内容。同时, 结合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 将项目制引入至课程中, 及课程总体项目类别为三级, 涉及到的细节知识点, 再辅之以针对性的小项目, 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训练。以达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促使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2 剧本式教案的再定义

教授课程的前期工作, 是在现有课程教案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详尽的剧本式教案。

剧本式教案的本质, 是教师作为导演, 将整个课程的所有任务安排, 细致到每一节小课时。即当课程进展到某个课时时, 具体的对应学习内容, 都应该在前期做好妥善布置。

对于学习者来说, 在整门课程详细到每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在剧本式教案的引导下, 作为主体来进行, 进行参与与演绎。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可以参与, 可以融入课堂, 而不是在课堂中游离, 则这门课程的讲授必是成功的。

3 教学手段的再改进

(1) 项目制为主体, 引导课程板块的学习。工程案例为辅, 详尽到每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 从而锻炼学生的工程理念, 工程意识, 以及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高数应用软件matlab的引用, 解决学生在静力学部分, 由于分析物体系统的平衡过程中所必需的大量方程的求解懈怠问题。

(3) 运动仿真软件solidworks motion的引入。理论力学教学传统学习过程中, 一般教科书中, 直接给出了机构运动简图, 很多同学没有办法理解其机构运动过程, 因此给出的问题多半比较抽象, 根据Solidworks的插件motion可以将各个常用机构以及例题做出运动仿真模型, 化抽象为具体, 印象深刻, 学生能够实实在在的看到其整个运动过程, 便于分析其工作原理。

(4) 网络课堂结合微课堂, 开拓一条学生自主学习的便捷途径。在学院网络学堂平台下, 提供学习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资料, 微课堂视频资料等等。学习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

4 评价体系的再融合

综合评价体系的引入。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于理论力学课程教学, 注重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则考核体系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阶段评价反馈体系的引入。由于项目制的引入, 课程各板块均设置有课程小项目, 最终还有课程三级项目, 则在每一板块均设置评价内容, 而且在每一阶段之后要把成绩反馈给学生, 从而督促其在下一阶段对应的对于个人在各方面表现进行调整。

5 案例分析

以本院2013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分别将其定义为1 班和2 班。在教学试验中, 1 班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 2 班则引入CDIO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教学, 即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各级项目。最终, 分别在两个班级随机选择10 名学生,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检验学习效果。调查问题包括:

(1) 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

(2) 对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如何?

(3) 完成该课程学习后, 实践动手能力是否提高?

(4) 能否独立完成简单的理论力学案例分析?调查结果, 如表1 所示。

从表1 所示结果来看, 引入CDIO教学模式之后的2 班, 从整体学习质量来看, 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1 班。由此可见, 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 适用于理论力学的课程教学改革。

6 结论

(1) 以公开课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进行了教学改革之后, 理论力学改革课程首先以公开课的形式在全系教师中展开, 各位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改内容, 教改方式, 教改措施各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总体对于课程的教改方向比较赞赏。

(2) 教改内容在往届机械专业学生中试讲授。这门课程的教改在往届机械专业年级中进行了试行讲授, 概年级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新的教学模式, 相比于之前传统的理论教学, 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能够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去。

摘要: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将CDIO工程教育概念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 优化课程体系, 编写剧本式教案, 增设多种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证明, 基于CDIO模式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三级项目,教学手段,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旭.《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机电技术, 2013, (4) .

[2]韩小平, 张劲夫, 和兴锁.在新形势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2, (1) .

[3]马志强, 刘利民, 刘志强, 田永红, 李雷孝.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web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2010, (1)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7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理论力学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具有较强理论分析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石油工程、土木工程、建筑专业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通过研究以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为主要内容。本课程内容多且集中,知识密集且复杂,理论分析较强导致学生结合实践分析能力较弱。由此,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基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自信心不足[1],对理论知识不屑一顾,另外理论力学只研究刚体,不考虑材料变形,理论性很强,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于机械专业来说,应多加强实例分析,导致学习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些教材编排章节,内容不够精炼,并且大多数教材内容中实例过少,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对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出入。因此,为了能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眼球,适应社会的发展,应该对该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为3个部分:

1.静力学部分

包括静力学的公理、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受力分析以及在非光滑表面接触时的受力分析应用举例。这部分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掌握理论、应用为重点,对平衡物体的力学分析,重点讲述其受力后的平衡,而后展开学习和课堂讨论实例,这样可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增加一些抽象实例的题型,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和学习对物体平衡的分析,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比较清晰,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知识。

2.运动学部分

包括点的描述、点的合成、刚体的运动等等。在教学期间,要达到培养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及创新能力,可以实际抽象的实例进行模拟化然后进行运动分析,让学生明白,任何运动都可以简化看成点或者刚体的运动形式,因此,其主要内容集中在学生要掌握运动学中点的运动和刚体的运动,从而为后面动力学打好基础。

3.动力学部分

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三部分内容。该部分主要是静力学和运动学的结合,是运动体,即就是分析运动物体的力学性能,以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如何才能平稳,达到能量充分的利用。

二、教学研究方法

理论力学的研究途径可分为建立理论体系和理论的工程应用两个方面。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科学试验,经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总结出力学的最基本规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做了许多次试验,从而推翻了统治多年的错误观点,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在对事物观察和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化建立概念和力学模型,以公理为基础,经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

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教学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许多课程已开始尝试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管多媒体课件(PPT)讲述比较清晰,如若将板书教学与课件合理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更能够体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价值,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板书教学往往会受到书写效果和座位位置、光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到教师所要传达的信[3],而且,教师在书写过程中也会影响讲解的充分发挥。这时,多媒体就是对这种局限性的一个很好的弥补。它既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看得清楚,又可以让教师通过语言和眼神与学生充分交流。

2.重视绪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绪论内容主要使同学们了解机械、交通、航空、航天、桥梁、土建等方面都有着力学体系的应用,更根据各种行业背景中需要力学研究,在实现过程中力学分析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到理论力学是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结构力学等等一系列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运用理论力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其它课程,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程的绪论了解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加大案例教学比重、侧重应用

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系统的运动和平衡,经过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基本规律建立理论力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让学生对实例大胆分析,从而实现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知晓实际工程中的工程问题进行力学分析。

三、实践教学

独立院校应该多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人人动手动脑 ,生动活泼,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内外互动,如在小论文、创新实践中师生互动等。为此,本课程可适当增加互动式、研究型和创新实践型等教学方式。比如:点的合成运动中关于加速度的合成方法,拉格朗日方程的建立、保守系统下的形式等,都有较多数学、力学的分析研究内容,同学也很感兴趣。另外,在汲取一些其它院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实施再创造,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力学创新思维实验室。该实验室除了满足基本教学实验外,更加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的需求。

四、结束语

通过在独立学院的几年的教学与总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本人将作适当的改革。调整的教学内容重点更突出,侧重应用,补充丰富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科研实训的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实践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飞.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J].教育管理,2011,(9):186.

[2]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桥,周利斌.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陕西: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4]刘云庭,王俊英.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力学与实践, 2003,25(3)

作者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8

在Pu的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近似和N原子6-311G*全电子基函数下,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得到PuN分子基态X6∑+的结构与势能函数、力常数与光谱数据.同时计算得到PuN(g)分子在298 K时的标准生成热力学函数△fH0、△S0和△fG0,分别为-487.239 kJ/mol、95.345 J/mol K和-515.6661 kJ/mol.

作 者:李权 卢红 王红艳 朱正和  作者单位:李权,卢红(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8)

王红艳,朱正和(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所,成都,610065)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9

摘要:《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深入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等内容,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探索

《理论力学》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各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比较抽象,练习题又极具系统性,在学习过程中稍有落差就很难跟上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理论力学》的学习要具备联系性、系统性的特点。然而,《理论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等一系列工科课程的基础课程。学不好基础,专业课也会难以理解,或者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定理,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深入研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力学》的基本教学要求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第一,建模能力。具有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质点、质点系、刚体或刚体系力学模型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第二,分析能力。具有对力学模型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性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能力。第三,自学能力。具有借助《理论力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理论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理论力学课程头续繁多,内容繁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经常有学生反映听课容易,做题难。这主要是因为理论力学的好多概念和基本定律在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中已经学过,听起课来比较容易接受,但等到做题时又很难将理论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这就经常出现做题时要么无从下手,要么概念混淆出现错误的情况。更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前一部分内容或者数学与物理基础比较薄弱,跟不上课程进度,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落后的局面。

《理论力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与实际结合较为困难。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其教学大纲也有所变动,在旧版基本要求中,理论力学课程按学时分成3类,100~110学时、70~80学时和50~60学时。由于大学本科阶段总教学时数减少等因素,目前各高校的《理论力学》教学时数均有所下降,很少有学校能达到100学时。在这种背景下,新版基本要求把理论力学课程分成两类,建议课时分别为80学时(基本部分64学时)的A类和64学时(基本部分56学时)的B类。需要注意的是,两类课程的差别主要在教学内容的多少方面,而对共同教学内容的程度要求完全相同。

三、教学方法运用研究

好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必要途径,特别是像《理论力学》这种难以理解、教授难度大的课程,更是要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结合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际,笔者现对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的有关思考和取得的成效加以整理。

(一)做好趣味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课程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有什么用,列举一些理论力学方面的应用实例。例如:陀螺的旋转、塔吊配重等,证明其存在的价值所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学习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最关键的一点,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抛砖引玉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

以往的教学特别是初等教育往往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容易深入理解课程的内涵,而是浮于表面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对课程的印象也是粗枝大叶。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抛出概念、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他们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程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让课堂上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加深甚至修正一些理论,形成闭环回路,才能不断在循环中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具体实施起来有以下建议:一是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并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是增加《理论力学》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学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让学生尝试使用科学计算软件模拟理论力学问题,如运用现在常用的solidworks建模软件、ansys分析软件运算等,通过受力图谱直观再现力学中的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四)重建考核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

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无非是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然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要有良好的考核体系作为试金石。以往的闭卷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考核了学生在本课程上的记忆能力,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核不够。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试卷的考核上增加应用题型,加大试卷难度,同时采取开卷考核,只要知道这种实践运用到什么理论,这种理论运用到什么公式,具体公式是什么不要去背诵记忆,只要知道在哪里能检索到就足够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课程的理解上,而非公式的记忆中。其次,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布置一些小论文、专题讨论、实验设计等,考查学生的基本科研和动手能力等。

课题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现状,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特点进行了论述,对现阶段教学方法运用进行了研究,在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中,着重对做好趣味引导,激发大家学习动力;抛砖引玉式教学,调动积极探索的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程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重建考核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10

理论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主干课程。对于一般工科院校, 它为《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但是对于飞行院校的我们来说, 它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为飞行学员学习后续的航空理论课程做准备。

传统的理论力学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 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目标拟在传统目标基础上, 还要注重创新思维、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力学是理论性较强而且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

一、将理论力学的学习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理论力学是一门力学理论基础课, 但它所研究的内容大都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 突出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方法, 再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研究, 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思维能力。

具体地说, 可以在课堂上多引用实际的例子。例如, 常见桥梁的结构形式, 实际工厂中某些机械设备中关键机构的运动方式, 建筑脚手架的坍塌事故等等, 都可以引入讨论的问题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员的讲解分析, 将实际结构转化为力学模型, 并从力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最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引入课堂教学的理论部分。另外, 还可以留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思考题, 让学员在课外思考、推理, 力争得到一些结论。这样, 就能使学员明白力学并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概念和理论, 还是活生生的现实。

二、在理论力学中加入课程设计环节

说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如何结合、怎样结合就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学员来说, 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地方的工科院校很多涉及专业相关的课程都会有相应的课程设计题跟着。这里所说的课程设计是指, 以组为单位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工程实际的问题。所以我认为, 可以将这种做法引入到理论力学的学习当中。按照理论力学的研究思路, 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 观察规律, 经分析归纳进行抽象得到力学模型, 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等, 得到结论, 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 如此反复得到问题的解。

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房子的屋脊通过简化可以看成是桁架结构, 然后再根据所知的已知条件进一步分析, 就可以得到各杆的受力等。反过来可以通过计算结果对该屋脊进行设计, 得到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在理论力学中再复杂的问题也不外乎几种常用力学模型的组合或单一的形式, 只在于研究者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学员对理论力学有了更深入了理解, 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这些理论还可以这么用, 用来解决实际性的问题, 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学员的自学能力, 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结束语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中组织这样的课程设计环节既可以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可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学员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注重集体攻关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蔡泰信, 和兴锁.理论力学教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洪嘉振, 杨长俊.工科理论力学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实践, 1999 (6) .

[3]沈英.飞行工程力学[M].吉林:空军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9.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11

计划的阶段划分:

1. 从现在开始到9月31日之前为基础阶段

2. 12月31日之前为强化巩固阶段

3. 初试之前为冲刺阶段

(大家可根据自身复习情况和进度做适当调整)

基础阶段复习建议:

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建议每天拿出两到三个小

时的时间来复习,同时最好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关于概念区分,联系以及公式使用条件的复习

笔记,理出一定范围,每章内部的脉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注重概念的建立,勤于动笔,练习并掌握重要的考点习题,在做题过程中了解概念,并通过对类似公式和概念的比较对比,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基础阶段复习预期效果:

这个时期关键的是对理论力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把握本课程的的概念与知识点,因此应

该在这一段时间把教材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大概要考查的知识点。在这个阶段的要求熟识并

理解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做地毯式轰炸在博广南理工考研网的《复习精编》的基础阶段中提

出的每一个概念和知识点,做熟做烂提供的“考点习题”,以达到对理论力学的大体上的理

解和把握,形成做题的大体思路与模式。

参考书目和复习参考资料的选择:

《工程力学》上下册,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编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上下册,梅凤翔,周际平,水小平编

《南京理工大学普通物理B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

《南京理工大学普通物理B考研冲刺宝典》

《南理工普通物理B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复习预期效果:

使用《复习精编》和《冲刺宝典》,将上述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点和要点都掌握好,自己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12

1、流线和迹线重合的条件为()。

1.F.非恒定均匀流 2.恒定流

3.非恒定流 4.缓流

2、相对压强是指该点的绝对气压与_______ 的差值。1.真空压强; 2.当地大气压;

3.标准大气压; 4.工程大气压。

3、S2 型水面曲线是发生在(1.陡坡渠道中的急流

2.缓坡渠道中的缓流 3.陡坡渠道中的缓流 4.缓坡渠道中的急流

4、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是根据()原理导出的。1.能量守恒 2.力的平衡)

()

3.4.动量守恒

质量守恒

5、在明渠渐变流中()

1.总水头线一定平行于底坡线 2.测压管水头线与自由水面一致

3.总水头线与自由水面相重合 4.水面线与底坡线平行

6、共轭水深是指()

1.临界水深

2.溢流坝下游水流收缩断面水深 3.水跃的跃前水深与跃后水深

4.均匀流水深

7、当圆管中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动能修正系统α等于(1.2

2.2000 3.3 4.1

8、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1.平行 ; 2.正交。

3.无法判断)

4.重合;

9、压力中心是()

1.压力体的中心 2.淹没面积的中心 3.总压力的作用点

4.受压面的形心

10、连续介质假设认为流体()连续。

1.在微观上 2.原子间 3.分子间 4.在宏观上

11、液体只受重力作用,则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是(1.任意曲面 2.斜平面 3.水平面

4.旋转抛物面

12、总流伯努利方程适用于()。

1.恒定流

2.非恒定流)。3.可压缩流体 4.以上都不对

13、佛汝德数Fr是判别下列哪种流态的重要的无量纲数()1.均匀流和非均匀流 2.急流和缓流

3.恒定流和非恒定流 4.层流和紊流

14、紊流粗糙区的水头损失与流速成()

1.二次方关系

2.一次方关系 3.1.75次方关系 4.1.75~2.0次方关系

15、当从孔口流出的水股被另一部分流体所淹没时,称为——————。

1.孔口淹没出流

2.管嘴非恒定出流 3.孔口非恒定出流 4.自由出流

16、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在孔口外接一个相同管径的管嘴,作用水头相同时,管嘴比孔口出流量(1.大

2.小 3.相等 4.不定)

17、管轴高程沿流向增大的等直径管道,其管轴压强沿流向()

1.2.3.4.增大

减小

不变

不定

18、在同一瞬时,流线上各个流体近质点的速度方向总是在该点与此流线()

1.2.3.4.重合相交

相切

平行

19、已知水流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l 只与边界粗糙度有关,可判断该水流属于()

1.2.3.4.层流区

紊流光滑区

紊流过渡粗糙区

紊流粗糙区

20、明渠水力最优断面的水力半径R()

1.2.3.4.等于水深的一半;

等于底宽的一半;

等于水面宽度的一半;

等于湿周的一半。

21、水的动力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增大 2.减小

3.不变 4.不定

22、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

1.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2.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3.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4.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23、一侧挡水的直立平面上,液体的静水总压力作用点(1.通过受压面的形心 2.低于受压面的形心

3.高于受压面的形心 4.通过压力体的重心

24、恒定流的()

1.E.位变加速度及时变加速度均不为零。2.位变加速度及时变加速度均为零; 3.位变加速度为零; 4.时变加速度为零;

25、堰流的流量与堰顶水头的()成正比。)。1.D.3/2次方

2.1/2次 3.1次方 4.2次方

26、牛顿流体具有()。

1.B.实际上绝对不可压缩的性质 2.扩散并充满整个容器的特性

3.切应力与运动状态无关的性质

4.在任何切应力作用下不能维持静止状态的特性

27、已知水流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只与边界粗糙度有关,可判断该水流属于

1.C.紊流粗糙区

2.层流区 3.紊流光滑区 4.紊流过渡粗糙区

28、影响水的粘度的主要因素是()

1.水的温度

2.水的流速 3.当地气压 4.水的密度)(29、图示容器中有两种液体,密度r2 > r1,则 A、B 两测压管中的液面必为()

A 管高于 B 管; B 管高于 A 管; AB 两管同高。

都有可能

1.2.3.4.30、水自水箱经管路流出,若把管路阀门再关小一些,阀门前后的测压管1与2的液面高度变化将是(1.2.3.4.A.h1升高,h2降低 h1与h2都降低 h1降低,h2升高 h1与h2都升高

判断题

31、水头损失可以区分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1.2.A.√ B.×

32、曼宁公式只能适用于紊流阻力平方区。

1.2.A.√ B.×

33、当管流过水断面流速按抛物线规律分布时,管中水流为紊流。1.2.A.√ B.×

34、液体的粘性是液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1.2.A.√ B.×

35、临界雷诺数随管径增大而增大。

1.2.A.√ B.×

36、同一渠道,流量为Q时为缓流,则流量为2Q时仍为缓流。

1.2.A.√ B.×

37、区别薄壁堰、实用堰和宽顶堰,只取决于堰壁厚度δ。

1.2.A.√ B.×

38、临界流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39、流速分布越不均匀,动量校正系数越大。

1.2.A.√ B.×

40、管道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的公式是在没有任何假设的情况下导出的。

1.A.√ 2.B.×

41、临界流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42、水泵的扬程就是指水泵的提水高度。

1.2.A.√ B.×

43、陡坡上不一定产生急流。

1.2.A.√ B.×

44、恒定流一定是均匀流,层流也一定是均匀流。

1.2.A.√ B.×

45、矩形面板所受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与受压面的形心点O重合

1.2.A.√ B.×

46、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1.2.A.√ B.×

47、实际水深小于临界水深的水流就是急变流。

1.2.A.√ B.×

48、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1.2.A.√ B.×

49、体积模量K值越大,液体越容易压缩。

1.2.A.√ B.×

50、其它条件相同时,实用堰的流量系数大于宽顶堰的流量系数。

1.2.A.√ B.×

51、不论底坡为顺坡、平坡还是逆坡,只要水面曲线位于2区,则必为降水曲线。

1.2.A.√ B.×

52、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仅与雷诺数有关。

1.2.A.√ B.×

主观题

53、井管贯穿整个含水层,井底直达不透水层的井称为 _______。

参考答案:

完全井

54、在有压管流的管壁上开一个小孔,如果没有液体从小孔流出,且向孔内吸气,这说明小孔内液体的相对压高于、或低于)小孔的位置。

参考答案: 小于,低于

55、流线和迹线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迹线是单个液体质点在某一时段内不同时刻的流动轨迹线;

流线是同一瞬时由连续的一系列液体质点所构成的流动方向线。

(2)联系:恒定流时,流线与迹线重合。

56、绘出图示曲面上的压力体图及水平方向的静水压强分布图,标明静水压强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压力体的方向

参考答案:

57、图示一跨河倒虹吸圆管,管径d=0.8m,长 l=50 m,两个 30°折角、进口和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流速水头忽略不计,求通过倒虹吸管的流量Q。

58、图示圆弧形闸门AB(1/4圆), A点以上的水深H=1.2m,闸门宽B=4m,圆弧形闸门半径R=1m,水面

59、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4900Pa。压力表中心比A点高0.5m,A点在液面下1.5m。求液面的绝

参考答案:

60、有一沿铅垂直立墙壁敷设的弯管如图所示,弯头转角为900,起始断面1-1与终止断面2-2间的轴线长水头损失hw为0.1m,已知管径d为0.2m,试求当管中通过流量Q为0.06m3/s时,水流对弯头的作用力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 篇13

理论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一门注重工程背景、演绎性极强的基础科学。它具有理论严谨、逻辑缜密、工程应用灵活多变等特点,是高等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如何上好理论力学课程,让学生既得到理论知识的严格训练,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力学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学生引导到对科学的热爱,激发起创造与发现的兴趣,我想,这应该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作为教师,应该身教重于言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向学生展示教师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时间管理的技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希望学生学会研究问题,就要向学生展示教师被问题困扰时如何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与学生分享研究的乐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多利用各种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创新,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科学素养的培育。应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来完成这种培育,除了教师因素,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也成为了决定因素之一。只有基础扎实,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才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最终真正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教育的过程更需要有生动而实用的教学方式来加以完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呢?

1. 讲好绪论课

首先,通过绪论,学生可以了解本课程或本章的研究对象、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大致的理论框架;其次,教师可以把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向学生作简单介绍,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再次,教师亦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力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强调“三基”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重要的主线贯穿到每一堂课中。作为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内容的组织要有条理、紧凑。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语言要规范、清楚易懂、生动精炼,语速语调适中,声音应该宏亮,字迹规范,黑板版面分布合理;表达时有条理、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应有自己的授课特色。成功施教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能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不断去大胆探求、去独立思考的教师。我们应将力学中的大量工程应用实例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用生动的力学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使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成绩也提高得更快。

在上完每节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上课情况、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况、学生理解的情况、课件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合理要求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内容,作出更合理的安排。一堂课的最后要有“句号”,同时也要有“问号”。

教师还应在上完每节课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注意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的习题,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

3. 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投入要高,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不仅要理解吃透,而且要有必要的延伸和扩展。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注重重点、难点,以及破解难点的办法的教学。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师生互动,课堂讲授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问题可以是自问自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大家答等多种形式,尤其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工作建议和对教学工作的肯定,教师都需认真思考,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同时,教师还要去学习新的知识或更新知识,去研究教学规律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 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音效为一体,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信息生动化,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增加大量的工程实例,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加快教学节奏,这对日益减少的力学课时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第一,不要排斥粉笔和黑板的作用;第二,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继承粉笔和黑板优点,充分体现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由于多媒体内容更新很快,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过程理解知识,更没有时间记笔记,从而造成学生下课不知道复习什么。所以,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双方的互动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理论力学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密切配合的方法。

5. 发挥学生的潜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是能否将其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讲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的方法。

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的作用,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影响学生。学生应当是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和推动者,使学生将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艰辛劳作中。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而且更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易懂,习题难做”,学生不善于将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方法联系到实际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教师应注重对力学概念和定义的直观解析,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训练,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媒体相结合,不断激发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力学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注重传授本门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而且要注重揭示这些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发问“为什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反映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面临的问题讲解给学生,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活跃的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把教学不仅看成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舞台,更要看成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核心内容讲清楚,在讲课中留下悬念,留下许多问题,去启示学生,让学生去回味。

在众多的教学媒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语言。除此以外,教师的眼神及适度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它们都是语言的助手。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其它媒体的有效配合,一定能够很好地调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因人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此外,教学质量提高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征跃, 陈玉坤, 李刚常.理论力学实验课的建设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3) :17-18.

[2]朱炳麒, 赵晴, 王振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 (Ⅰ)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版.

[4]杨青, 王玲.创新教育的途径——“问题”式教学法的角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5, (9) :85-87.

[5]李青等.高校数学教法的几点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2) :56-59.

[6]杜惠英等.对工科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 2001, (3) :57-59.

[7]单辉祖, 谢传锋.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裤子经典时尚广告词下一篇:江淮乡村好教师事迹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