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考试试题答案

2024-11-29

理论力学考试试题答案(通用8篇)

理论力学考试试题答案 篇1

理论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考试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范畴的是(4)

A、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B、从静态的角度出发研究过程的始态和终态;

C、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求平衡转化率;D、温度对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

(1)A和B;(2)B和C;(3)C和D;(4)A和D;

2、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中的主要成就(2)

A、Arrhenius定理的提出;B、碰撞理论的建立;

C、质量作用定理的建立;D、过渡态理论的建立;

(1)A和B;(2)A和C;(3)B和C;(4)C和D;

3、在开放反应体系中。体系中欲测的物理量(如浓度)(1)

(1)随空间而变化,但在某一位置处不随时间位置而变化;

(2)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但在某一位置处随时间而改变;

(3)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在某一位置处也不随时间而改变;

(4)既随空间位置而变化,在某一位置处又随时间而改变;

4、下列属于复杂反应特征的是(3)

(1)反应速率方程复杂的反应;(2)化学计量方程复杂的反应;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元反应构成;(4)以上都是;

5、有关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1)反应级数只能为正整数;而反应分子数可以为非整数;

(2)反应级数可以为非整数;而反应分子数只能为正整数;

(3)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均只能为正整数;

(4)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均可为非整数;

6、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定义分别是(4)

A、反应速率与各组元浓度的某种函数关系式,B、各组元浓度和反应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C、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某种函数关系式;D、各组元浓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1)(A)和(B);(2)(B)和(C);(3)(C)和(D);(4)(A)和(D); 7、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的总包反应的速率分别取决于(3)

A、反应速率常数最小的反应步骤和反应速率常数最大的反应步骤;

B、反应速率常数最大的反应步骤和反应速率常数最小的反应步骤;

C、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步骤和反应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步骤;

D、反应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步骤和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步骤;

(1)(A)和(B);(2)(A)和(C);(3)(B)和(C);(4)(B)和(D)

8、有关直链和支链反应,下列描术中正确的是(3)

(A)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保持恒定的链反应称为直链反应;

(B)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发生变化的链反应称为直链反应;

(C)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减少的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D)凡是反应前后自由价增加的链反应称为支链反应;

(1)(A)和(C);(2)(B)和(C);(3)(A)和(D);(4)(B)和(D);

9、能完全由微观结构和运动形式来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的是(4)

(1)质量作用定理;(2)Arrhenius定理;(3)碰撞理论;(4)过渡态理论;

10、在液相反应中,通常下列哪些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分子的扩散速率(2)

A、溶液中自由基的复合反应;B、浓硫酸催化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C、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D、在液相中反应活化大于40 kJ·mol-1的许多在机反应;

(1)A和B;(2)A和C;(3)B和C;(4)B和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多相催化反应,反应物和产物的内外扩散为(物理)过程;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表面(化学)反应以及产物的(脱附),属于(化学)过程.

2、在液相反应中,惰性溶剂是指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而仅给反应物分子提供(碰撞)背景及(物理)环境作用的那些溶剂。

3、链反应的传递物都是价键(不)饱和的(自由原子/或自由基)。

三、简答题(共6分)

1、基元化学物理反应(3分)

答:基元化学物理反应是指微观上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相互作用一步完成的反应。原则上,对基元化学物理反应应该用量子理论进行处理。

2、液相分子反应的定义及它过程的三个步骤是什么?(3分)

答:液相分子反应是指中性的化学粒子(包括自由基)的反应。由于溶液中溶剂的存在,液相分子反应可视为由下列步骤所构成。

(1)扩散接触。反应物分子通过扩散,穿过周围的溶剂分子后,彼此接近。

(2)接触作用反应。反应物分子在一次相遇中在笼中停留有限的时间,发生反应

(3)产物生成后扩散离去。反应生成的产物从笼中挤出,向周围扩散。

四综合题(14分)

1、请描述链反应与一般反应的区别(6分)

答:(1)一般分子反应仅依赖于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而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链反应除了上述浓度、温度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添加物等的影响。(2分)

(2)一般分子反应的活化能,比链引发反应过程的活化能要低,但比链传播过程的活化能要高很多。(2分)

(3)对同类、同系列的链反应,其活化能与反应热Qp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一般的分子反应就不存在这种关系。(2分)

1、反应

(C2H5)3N+C2H5I

和(C2H5)4N+I-(1)

(CH3CO)2O+ 2C2H5OH

选用C6H14,C6H5-Cl2CH3COOC2H5+H2O(2)和 C6H5-NO2三种溶剂作为上述2个反应的介质,请回答:

(1)请就化合物的极性来预测上述2个反应中其相应的反应物、活化络合物和产物的极性大小,以此讨论溶剂极性对这2个反应的影响规律。(4分)

(2)请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给反应(1)和(2)在这三种溶剂中的反应速率常数k的大小排序(4分)?

答:(1):对反应(1)是反应物的极性小,产物的极性大,活化络合物的极性比反应物的要大。如果在极性溶剂中反应,则溶剂与反应物的极性之差,比溶剂与活化络合物的极性之差要大,那么极性溶剂将会加速反应的进行;而对反应(2)则是反应物的极性大,产物的极性小,活化络合物的极性比反应物的要小。在极性大的溶剂中,则溶剂与反应物的极性之差,比溶剂与活化络合物的极性之差要小,那么极性溶剂将会降低反应的速率。

(2): 对反应(1),其k的排序是:k(C6H14)< k(C6H5-Cl)< k(C6H5-NO2);而对反应(2),其k的排序是:k(C6H5-NO2)< k(C6H5-Cl)< k(C6H14)。

(3)

理论力学考试试题答案 篇2

第2题 (25分)

(2) 不会波动, 证明见详细解答.

(3) 可以, 许用荷载最多可提高76.7%.

第3题 (25分)

(3) 长度2L小于200 mm的杆水平放置的平衡是稳定的.长度大于200 mm的杆水平放置的平衡是不稳定的, 处于角度上的平衡是稳定的.)

第4题 (30分)

(2) 可以, 原因见详细解答.

(3) 除了温度补偿片, 至少还应该贴3个应变片.J截面的上顶点处沿轴向贴一个应变片ε (1) , 另外两个应变片ε (2) 和ε (3) 应该贴在J截面水平直径的两端处, 并沿着与轴线成45◦夹角的方向上粘贴.

结构力学二试题及答案 篇3

结构力学二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示拉杆拱中AB杆的轴力为( )

A.-15kN B.-10kN C.0 D.30kN

2.图示刚架,若分布荷载用其合力代替,则支座反力( )

A.都发生变化 B.都不变化 C.仅水平反力变化 D.仅竖向反力变化

3.AB杆件(EI=常数),荷载引起的弯矩图与单位力引起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图乘的结果应为( ) 2y12lA.??

3EIy12lC.???

3EIy12lB.??

3EI2y12lD.???

3EI

4.图示对称刚架,EI不变,在FP作用下,若EI1减小,则( )

A.MAB增大,右侧受拉 B.MAB减小,右侧受拉 C.MAB增大,左侧受拉

D.MAB减小,左侧受拉

5.图示结构,在FP作用下( )

A.A端左侧受拉,D端右侧受拉 B.A端右侧受拉,D端右侧受拉 C.A端左侧受拉,D端左侧受拉 D.A端右侧受拉,D端左侧受拉

6.图(a)所示刚架,用力法计算时,不能作为力法基本结构的是

7.图示对称刚架,在FP作用下,取半边结构计算,正确的半边结构为( )

8.图(a)静定MC影响线如图(b)所示,正确的答案是( )

A.yB=-1 B.yB=-1m C.yB=1 D.yB=1m

9.图示刚架,单元(1)的等效结点荷载矩阵为( )

T

A.[0 -12kN -8kN·m 0 -12kN 8kN·m]

T

B.[12kN 0 -8kN·m 12kN 0 8kN·m]

T

C.[0 12kN 8kN·m 0 12kN -8kN·m]

T

D.[-12kN 0 8kN·m -12kN 0 -8kN·m]

10.?1、?2、?3分别是图示三个梁的自振频率,它们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A.?1??2,?2??3 C.?1??2,?2??3

B.?1??2,?3??2 D.?1??2,?2??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图示结构中,AC杆轴力FN=_________。

12.图示刚架,MBC=_________。(下侧受拉为正)

33

13.图示简支梁,当Fp1=1作用时,1点的挠度为0.01646l/EI,2点的挠度为0.0144l/EI;当Fp2=1作用时1点的.挠度为_________。

14.图示刚架,AB杆A端弯矩值MA=_________。

15.图示刚架,用位移法求解,基本未知量数目最少为_________。 16.图示刚架,EI=常数,则AB杆A端的力矩分配系数?AB=_________。

17.伸臂梁及MC影响线如图所示,在图示固定荷载作用下MC=qA,式中A=_________。 18.图示刚架,单元编号、结点编号和结点位移编号如图所示,则单元③的单元定位向量为_________。

19.图示体系(EI=常数)动力自由度的数目为_________。

20.若图示单自由度体系的初位移为0.01m,初速度为0,则不计阻尼时的自由振动振幅为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作出弯矩图。EI=常数。

22.作图示多跨静定梁FRC,FQE,ME的影响线。

23.图示连续梁,已知结点位移,求单元杆端力矩阵,作弯矩图。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4.计算图示静定刚架,作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

25.图示对称刚架,E=常数,列出位移法基本方程,并求出所有系数和自由项。

26.图示刚架上有一重量为35kN的电机,电机开动时离心力水平分量Fp?t??F0sin?t,F0=10kN,电机转速500转/分钟,杆的截面惯性矩I=8800cm,弹性模量E=21GPa,不计杆件质量,不计阻尼。

体育理论考试 公共理论试题答案 篇4

一、填空:

1、躯体 精神

2、身体 情绪 智力 精神 社会

3、健身锻炼的目标和健身锻炼的内容4、3~5次

5、腹式呼吸

6、心率

7、腹部

8、糖元 脂肪 蛋白质

二、选择题:

1~5:BABCD 6~10:BCABA

三、问答题: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说法对吗?为什么?

错。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结合自身体会谈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2、体质测试与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使你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还可帮助你监测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变化程度。这些都有助于你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四、论述题:

结合自身体会谈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 对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进行体育锻炼并不是单纯发展某一运动能力或身体某一器官的生理机能,而是通过体育锻炼使整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

(三)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新党章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章规定:按照()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A、独立自主、互不侵犯、平等互利、互不干涉 B、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2、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3、党章指出,党除了(),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A、工人阶级的利益

B、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4、党章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A、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B、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C、干部利益放在第一位。

5、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励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C、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脱离群众

B、权力腐败

C、以权谋私

7、党章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问题。

A、兴衰成败

B、生死存亡

C、执政地位

8、党章规定: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

(A)反腐败体系

(B)防治腐败体系(C)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9、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A)党的根本制度

(B)党的生活原则(C)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10、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A、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B、保障党员权利 C、履行党员义务

11、党章规定: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A、党员干部的监督

B、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 C、领导干部的监督

12、年满()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A、十五 B、十六 C、十八

13、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的原则。A、个别吸收 B、群体吸收 C、团体吸收

14、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A、支部大会通过 B、上级党组织 C、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

15、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A、党内群众

B、党外有关群众

C、党内外有关群众

16、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A、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表决权、被选举权 C、选举权、被选举权

17、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

A、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B、有关党组织批准

C、支部大会讨论通过

18、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A、支委会通过

B、支部大会讨论 C、支部大会通过

19、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A、民主生活

B、组织生活

C、学习活动

20、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A、把他除名

B、劝他退党

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篇6

现阶段, 授课方式仍然为课堂讲授为主, 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使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点,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在导入阶段, 生动的导入演示能使学生尽快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再进行重点公式的理论推导, 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推导过程更好地对本学科的理论问题进行基本的掌握和领悟, 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奠定基础。力学习题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学生对理论和公式有一定认识后, 为了避免学生上课时感觉听懂了, 但下课做题时依然不会, 教师必须加强对例题的讲解,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解题思路与过程, 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模式, 再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抽象出来的习题进行复习, 又使理论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

2. 授课有亲和力

教师授课要有亲和力。首先要认同和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课堂讲授时, 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和正在做的事情;做练习题时, 要注意每位学生的做题速度、习惯和准确性, 要及时纠正错误。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有了一些网络联系工具, 不仅可以方便与学生进行联系, 更可以这些自媒体为纽带, 通过每个人发布的动态图互相了解和沟通。这种双向的认同使得教师的授课更具有亲和力, 学生更易接受课堂内容。

3. 内容有吸引力

力学类课程内容一般比较抽象, 但逻辑性强, 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非常系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授课, 现阶段基本的模式为教师将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使更多的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由兴趣激发的自觉学习是教师尤其是力学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学生的知识面很广, 对于一些电影作品和现代知名的大型工程都比较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 可从经典电影和现代知名工程的纪录片中截取部分片段, 分类整理, 与学生一起研究这些案例, 与“理论力学”知识点建立联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 使学生善于将理论和公式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学生有主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这种情况, 要深刻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授课的过程中, 注意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门课自己还是可以很好地掌握, 自己也能够正确地解题, 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小的创新活动。在准备问题的过程中, 要注意循序渐进, 根据之前的课堂教学经验并结合课程内容, 分层次设计问题。通过这些问题, 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内心感受到本节课的内容“我会, 我能行”, 激发内心的学习动力。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只有人类本身才能开发出自己所具有的潜能。”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成为自觉学习。

5. 教师有驱动力

从内部驱动力来讲, 教师自己首先要非常热爱这门课, 平时对自然科学、物理和力学的知识非常喜爱,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以及科研工作中, 注意收集和整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这里的水应该是课程的知识, 更应该是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对于课堂知识来讲, 应该做到教科书的内容标准准确, 有深度;生活案例和工程实例要丰富, 有代表性;启发问题有创新性, 激发创造性思维。这些案例可以有经典案例, 也更需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最新案例。从外部驱动力来讲, 教师讲课时激情四射、亲切诚恳, 学生在课堂上能与教师进行眼神和语言互动, 一定是驱动教师教学最大的精神力量。教师在三尺讲台为学生传授知识, 更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能从教师那里习得力学的概念、定理以及理解自己的生活和人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他们才会有更深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

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渴望, 使学生把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开心和满足。作为教师, 应该把追寻力学美的渴望和学习能力传递给学生, 更要把自己的热情和激情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从而使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力学教学的热爱和激情, 激发学生的自信, 进而启迪他们的梦想, 最终提高学生的力学学习成绩。

摘要: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授课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 初步探讨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激发学生的自信的一些具体手段和方法, 并结合工作实践, 探讨了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几点体会和反思。

关键词:理论力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树峰.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体会[J].科技视界, 2013, (32) :167.

军事理论考试答案 篇7

第一,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主权和安全,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根本基点。

第二,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和文明三种新秩序,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主张。

第三,把积极发展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建立均衡、稳定的世界战略格局,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

第四,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趋利避害,积极参与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点。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意识是人们对国防的认识、观点和看法。错误的意识会导致错误的实践,正确的意识能引导,取得成功。确立大学生正确的国防观念,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就是以科学的国防观念和现代的人才观代替狭隘的国防观和落后的人才观的过程。要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使这一法规家喻户晓。除军训同时与部队联系外,高校还应主动同部队携同举办如“知史明志,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国防形势报告,或联合举办大型军地联谊文艺晚会,通过大学生的自身参与,在自然而然中普及了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了优患意识,强化了国防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务实了,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丰富发展时期(1945年8月-)

3.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要素;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非线性、非接触和非对称作战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信息域、认知域和太空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4.简述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有何影响。

答: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与实践,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国防观念。科学应对信息化战争给国防建设带来的影响,必须牢固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新型国防观念。

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

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

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

试述中国的国防体制?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包括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有边防、海防、空防等。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防的性质依国家的性质和国家政策不同而异。国防的巩固和强大是防备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的保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之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根本目的。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内容主要包括: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体制、兵役制度、动员制度、国防教育制度以及国防法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军兵种及军种的主要作战任务?

答:(1)陆军通常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和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抗敌军事入侵、在一定地区和方 向上打赢局部战争、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2)海军由舰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 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作战;进行海 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保障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调查的安全。(3)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基本任务有:国土防空,独立实施空中进攻作战,协同 陆、海军作战,实施空降作战,实施空中威慑,实施空中输送,实施电子对抗、航空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和雷达侦察。(4)第二炮兵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组成。基本任务是威慑和实战。

谈谈你对军事理论课学习的收获?

军事是政治的工具。任何军事行动的胜利都意味着之前的纯政治行动的彻底失败。老子曰:“兵者,国之重器也,不可轻易示人”,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战争都是玉石俱焚的不明智行为,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军事行动是在抛砖引玉,但事实上,只要战火燃起,战争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就已经告破裂,而随战争进行,经济联系也会随之断绝。

但同时,军事更是政治的筹码。有强大军事实力作后盾的政治行动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狮子才有资格和狮子坐下来谈判,退一步讲,想与狮子叫板,你至少也应该是一头狼。也就是说,只有拥有了尖牙利爪,一个国家才拥有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权利。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使祖国变得更为强大。

1、试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有哪些特点?

答: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我国周边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

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看站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2、试论21世纪初国际战略环境。

答: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他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战略环境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的特征对它的基本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局部战争已成为主要战争形态,军事安全更加突出,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3.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6、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分)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 二是体制编制精干化 三是指挥控制自动 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 五是作战样式体系化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5分 每小题3分)

1、国防: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就会有国防,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

2、高技术战争: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3、精确制导武器:由于制导系统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其信息存储、处理和控制等功能部件得以实现小型化,从而使武器系统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革命性飞跃。

4、信息化战争: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战争形态。它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种一体化战争。

5、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二、填空(本大题共16分,每空格0.5分)

1、高技术战争的特点_(一)战争可控性强

(二)战场空间广阔

(三)系统对抗突出

四)作战方式多样化

(五)指挥控制自动化

(六)战争消耗巨大

2、新三打三防指_:打敌巡航导弹、打敌隐形飞机、打敌武器直升机、防干扰、防侦察、防精确打击

3、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五大焦点:有中东和平问题(巴以冲突)

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

4、军事思想的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阶级性、实践性、时代性、继承性

5、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__:边界线漫长、邻国最多、历史恩怨复杂、多个热点并存

6、精确制导武器按射程主要分为:近程1000KM,中程3000KM 远程8000KM,洲际导弹8000KM以外_

9、.国防教育的方针(1)全民参与(2)长期坚持(3)讲究实效

填空题

1.领海不超过12海里、专属经济区不超过200海里 300万平方公里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3.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

答: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4.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

答:海湾战争1991年;阿富汗战争200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5.钱学森 6.李登辉 7.步枪按自动化程度分为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3 种 8.前苏联

9.将官、校官、尉官 10.越南

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于什么时间?

答:1982年6月19日。

12.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答: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时间?

答:1949年11月11日。

14.哪次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进入了成熟时期?

答:海湾战争。

15.中国分别有多少陆、海邻国?

答:15个陆地邻国,8个海上邻国。

16.《战争论》和《孙子兵法》的作者分别是谁?

答:德国克劳塞维茨;春秋末期齐国孙武。17.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哪年哪月哪日?

答:1927年8月1日。

18.三大兵法王国是哪三个?

答:中国、古希腊、古罗马。

19.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于什么思想上?

邓小平理论试题答案 篇8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特征是(D)

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B)历史性飞跃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4.我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C)A、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5.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6.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7.“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A)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A)A、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代世界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ABC)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原理

2.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BC)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国家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AB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4.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AC)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化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7.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CD)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在(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C)。

A、阶级斗争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无产阶级专政

2.首先对“实事求是”概念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将其作为中共的思想路线的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B)。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D)。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C、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D、强调解放思想

5.检验真理的标准是(C)。A、科学经典著作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社会实践 D、科学研究

6.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7.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A)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斯大林模式” D、“包产到户”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简练表述为(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D)

A、判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执行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B、判断社会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标准

D、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是(AB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内出现的所谓“两个凡是”是(BD)。A、凡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政策,我们都应继续坚决执行下去 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C、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是正确的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在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D、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4.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ABCD)。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是否有利于(ACD)。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CD)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使理论和实际相符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7.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CD)。

A、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 B、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须问姓“资”姓“社”的问题

C、凡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是为社会主义所需

要和允许的

D.凡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

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创造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4.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C)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D)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ABCD)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把发展生产力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B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指出了(B)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B、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农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7.邓小平理论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A)A、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B、经济增长由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C、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型转变为平衡型 D、经济发展由快速发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

8.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B)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A、实行改革开放 B、实现现代化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意味着(BCD)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际 D、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ABC)A、加快科技进步

B、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ABC)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

利用率;

C、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制订中长期发展计划,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

C.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

D.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

C.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6.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依法治国 D.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7.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8.按劳分配是按(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10.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1.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2.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B)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C.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D.按经营分配结合起来

1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1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C.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16.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ABC)

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AB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3.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CD)

A.会使劳动者个人收入趋于平均

B.会造成劳动者个人收入上的合理差距

C.有利于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会造成劳动者之间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有(ABCD)

A.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C.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5.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有(ABC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资产收益

D.按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获得的收入

6.个体经营者的收入,按其性质来说是(BCD)

A.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所得

C.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

D.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

7.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主要有(ABCD)

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有(ABCD)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9.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组成部分有(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0.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有(ABCD)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11.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ACD)

A.促进社会稳定 B.维护市场经济运行

C.促进劳动力再生产 D.调节社会经济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其独立自主来看主要体现在(B)

A.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的不结盟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结盟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3.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4.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不结盟原则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A)

A.基本国策 B.基本路线

C.基本策略 D.基本目标

7.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D.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2.中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的途径和方式有(ABCDE)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利用外资 D.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认识依据是(ABD)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开放是外国对中国的普遍要求

D.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邓小平理论认为,正确认识和坚持对外开放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BCD)

A.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政策

B.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C.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D.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5.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的主要观点是(ABCD)

A.在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全球性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党在市场经济问题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D.保证社会公平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5.关于计划和市场,正确的说法是(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

A.繁荣市场 B.发展生产

C.增加税收 D.追求利润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

A.国有企业改革

B.价格体制改革

C.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现战略重组

D.实行股份制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A)

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ABCD)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邓小平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化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AD)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计划和市场是可以并存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D.使市场对社会经济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ABCD)

A.改革开放实践的结果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特征是(ABCD)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治制度上,有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使市场的运行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表现在(AD)

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B.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C.体现公平收入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7.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是(ABCDE)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组成部分的是(ABCDE)

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技术、信息市场

E.房地产市场

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ABCD)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B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C)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C)

A.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爱国守法、维护安定、诚实守信、热心公益、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于党、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6.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7.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C)

A.共产党员

B.领导干部

C.人民群众

D.青少年学生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9.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B)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表现为(ABCD)

A.保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B.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C.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和社会秩序

D.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BD)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

C.物质文明为目的,精神文明是手段

D.两个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D)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第九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为了解决(D)

A.台、港、澳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

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

4.“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5.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A)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20日

C.1990年4月4日

D.1984年12月19日

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B)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7.按中央现构想,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D)A.拥有行政管理权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C)。

A.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一个国家”为基础和前提

B.内地和台、港、澳分别实行“两种制度”

C.台、港、澳实行高度自治

D.“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2.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部分,其内涵是(ACD)。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

3.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BE)。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独立的防务权

E.行政管理权

4.根据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 “不变”,即澳门原有的(ABC)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5.我国制定的有关“一国两制”的法律和政策性文件有(ABCD)。

A.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分别于1984年、1987年签订的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D.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我们之所以坚持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是因为(ABCD)。

A.这个原则是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的事实 B.这个原则是法律所证明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C.这个原则是国际社会所确立的事实和原则

D.这个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在我国九届全国人大的2980名代表中,我国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其中,占全国人口总数8.98%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代表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36%。这说明(D)

A.各少数民族享有当家作主,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B.我国已形成新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可靠保证

D.我国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

A.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B.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国内外全体华人的联盟

4.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B)

A.个人品质和制度有关

B.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C.个人不应当为因制度因素导致的错误负责任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6.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句话的含义是(C)

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D.文盲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B)

A.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C.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

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有(AB)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立法执法 D.参与执政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BC)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4.在当今世界,民族冲突迭起,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政治现象。而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ABD)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根本上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消除了各个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D.形成了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BC)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6.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现在(ABCD)

A.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B.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C.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D.是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A)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3.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的特征是(D)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的理论轮廓形成期是(A)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 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 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5.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确立的时期是(B)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 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 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A)

A.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代世界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7.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8.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B)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9.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A)

A.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D.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理论成果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B)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11.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A)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斯大林模式” D.“包产到户”

12.邓小平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D)

A.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B.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C.创立了新的党的思想路线 D.重新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3.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D)

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C、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D、强调解放思想

14.解放思想的对象是(B)

A.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B.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两个凡是”论 D.姓“资”姓“社”的争论 15.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解放思想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6.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 的宣言书”是(B)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

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在实际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需要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一切从科学理论出发,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18.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B)

A.社会主义从空想学说变为科学理论 B.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 D.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9.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B)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D)

A.判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执行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B.判断社会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标准

D.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24.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D)A.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D.生产力不发达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现现代化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一般是从(B)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 B.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算起

C.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算起 D.1987年党的十三大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算起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1.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2.邓小平理论在市场经济问题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34.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正确的说法是(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3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

C.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 D.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8.按劳分配是按(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3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且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4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41.邓小平理论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A.民主 B.发展 C.改革 D.开放

4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创造性发展的观点是(C)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

B.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的认识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逐渐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判断 43.发展生产力是(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 44.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B)

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4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C)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46.邓小平理论提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B)

A.加快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国民经济的先导地位 D.重点建设的关键地位

47.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态,叫作(B)A.国民经济结构 B.地区经济结构 C.地区产业结构 D.地区结构

4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B)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并举 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49.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 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51.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52.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社会救济制度

53.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应当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A.消除贫富差距 B.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5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C.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5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57.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

A.国体 B.政体 C.根本政治制度 D.经济基础

58.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9.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原则 6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A)

A.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D.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61.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力量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不结盟原则

62.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A)A.改革具有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的意义 B.改革具有使中国实现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的意义 C.改革具有破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的意义 D.改革具有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意义 63.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A.改革实质上是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B.改革是改变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的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6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6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现战略重组 D.实行股份制 6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A)

A.基本国策 B.基本路线 C.基本策略 D.基本目标 67.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A)A.必要条件 B.首要条件 C.基本条件 D.决定性条件

68.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69.“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提出,是从着眼于解决(B)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0.“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7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72.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7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7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76.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灵魂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7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专政 B.工农联盟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7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B)

A.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C.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79.社会主义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C)。A.本质 B.组织形式 C.组织原则 D.主要内容 8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A.国家公职人员 B.党员领导干部

C.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D.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1.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依法治国 D.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82.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8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的改革 8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B)A.基本目标 B.基本原则 C.基本任务 D.基本要求

8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6.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87.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政治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 C.科技革命 D.阶级斗争

88.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C)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89.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9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9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C)A.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B.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C.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D.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开采并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发展

9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B)

A.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B .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C.相对于社会主义改造而言的 D.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的9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C)

A.经济领域的开放 B.全部领域的开放

C.经济文化社会宽领域的开放 D.经济科技文化重点领域的开放 9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是(B)

A.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体制

C.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政治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9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96.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民营经济 D.三资经济

97.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9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C)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99.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00.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二个以上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是(ABD)

A.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划时代的政治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2.中国共产党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CD)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3.邓小平理论是(ABCD)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4.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时期提出的主要理论是(A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ABCD)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6.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7.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ACD)A.经济建设是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9.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B)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 C.物质文明为目的,精神文明是手段 D.两个文明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10.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ABCD)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1.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ABC)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1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AB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1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实行公有制为和按劳分配制度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4.中国对外开放采取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ABCD)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利用外资 D.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15.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加快科技进步 B.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16.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表现在(AD)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B.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C.体现公平收入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1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BD)A. 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8.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BCD)

A.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B.改革开放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凡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D.凡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19.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国有控股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ABCD)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D)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2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主要有(ABCD)A.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B.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是否有利于(AC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ABC)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C.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不断扩大能源、原材料开发范围和规模,保证持续生产之所需。25.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表现在(ABC)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C.改革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D.改革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手段 26.正确认识和进行对外开放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ABD)A.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B.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C.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D.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认识依据是(ABD)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开放是外国对中国的普遍要求

D.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特征是(ABCD)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有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使市场的运行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A.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各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0.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现在(ABCD)A.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B.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C.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D.是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31.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是(ABC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2.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外交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ABCD)A.冷静观察 B.沉着应付

C.韬光养晦 D.有所作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B)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本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标准

3.第一次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文件是(D)A.1989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B.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

C.1997年2月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D.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

4.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D)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D.自己的发展

1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2.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D.促进社会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A.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B.任何国家从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C.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1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A.改革实质上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D)

A.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D.生产力不发达

18.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D)

A.第一步战略目标。B.第二步战略目标。C.第三步战略目标。

D.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1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B)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并举; 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20.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C)A.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广大农民的期望。

C.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1.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态,叫作(B)A.国民经济结构。B.地区经济结构。C.产业结构。D.地区结构。

22.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A)

A.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B.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

C.由速度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

D.由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向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

23.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A)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4.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C)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必然要求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25.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三资经济

2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国有经营为主导,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市场与国家共同调节经济

27.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28.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量是(A)A.个人劳动量 B.企业劳动量

C.个人劳动能力 D.社会平均劳动量

29.按劳分配是下列哪种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C)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公私合营经济

3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B)决定的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制度

C.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体制。A.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3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C)。A.所有制改革 B.经济结构调整

C.国有企业改革 D.市场化改革

3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所说的“有限”的含义是(D)。A.公司经营者的权力是有限的 B.企业对出资者只负有限责任

C.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有限的

D.企业和出资者对企业债务只负有限责任

35.我国目前采取的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是(B)。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36.宏观调控的主体是(C)。

A.企业 B.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政府 D.政治协商会议

37.农贸市场“注水猪”屡禁不绝,不少地下屠宰场在屠宰前甚至要往待屠宰的活猪腹中至少注入20公斤水,不仅黑心之极,而且残忍之极。这说明了(B)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B.市场经济有自发性、投机性等消极作用 C.体现了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D.要规范市场行为,就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38.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对世界战争形势的基本判断是(B)A.世界战争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 B.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C.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 D.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39.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裁军与发展

D.和平与环境保护

4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C)A.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1.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D)A.和平共处

B.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D.独立自主

42.下列选项中不是经济特区的是(D)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澳门

43.社会主义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C)。A.核心

B.组织形式 C.组织原则 D.主要内容

4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45.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C)。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制度

4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47.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改革(D)A.党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B.国家政府人事管理制度 C.国家公务员制度

D.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48.法制和法治(A)A.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B.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C.以前不同,现在通用

D.是同一个概念

4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A)A.培养“四有”公民 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共同理想

5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D.爱国主义

51.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灵魂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2.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决定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指(C)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4.“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C.祖国统一 D.和平统一

55.“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是(B)。A.改革开放 B.实事求是 C.和平共处 D.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6.“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C)。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两种制度互不干涉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57.澳门、香港回归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A.单一制为主,联邦制为辅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单一制国家,因为还是单一主权国家

58.对台湾问题我国之所以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C)。A.外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势力太强大

B.我国有较强大的军事实力

C.只有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才有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 D.台湾问题的最后解决主要还是依靠武力

5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B)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政治联盟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6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6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6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C)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63.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6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做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C)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国家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2.邓小平理论是(ABCD)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A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的改革 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

4.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AB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5.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A.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C.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D.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B)

A.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8.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D)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什么也不清楚 D.不是完全清醒的

9.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CD)

A.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10.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提出(ABCD)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1.邓小平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ABCD)

A.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发展

C.保持国内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

12.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ABC)。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D)。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C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手段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目的

15.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ACD)。A.经济建设是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16.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A.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B.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7.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ABD)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

B.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C.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8.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式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其中包括(ABCD)

A.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C.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D.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19.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国有控股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CD)

A.资本的占有形式 B..资本的运行方式 C.资本的组织形式 D..资本的经营方式

21.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BC)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2.非公有制经济(ACD)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促进经济增长 D.有利于增加就业

23.生产要素是指(ABD)A.劳动力、资本 C.货币

B.信息、技术 D.管理、智力

24.下列分配方式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有(ABCD)A.按信息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

25.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主要是指(ABC)。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计划机制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ABCD)。A.技术市场 B.资本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

27.党的“十五”大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BC)。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28.深圳某年产200万台彩电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壮大企业实力,没有简单采用“铺摊子”的做法,而是采用兼并战略,几番北上西进,先后花巨资兼并了外地两家因不景气而破产的电视机厂,不但使这两家电视机厂扭亏为盈,而且扩大了自身规模。由此可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作用是(ABD)A.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B.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C.大量淘汰后进企业,极力减轻国家负担 D.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29.政治体制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标是(ABC)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消灭阶级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是(ABCD)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与剥削阶级的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有如下特点(BCD)A.实行选举制和代议制 B.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C.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D.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上一篇:《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下一篇:校庆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