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理论试题答案

2024-07-25

网球理论试题答案(精选4篇)

网球理论试题答案 篇1

1:国际业余田联规定成年男子比赛用的标枪多重?B A:600克 B:800克 C:700克 D:900克

2:台阶试验是测试学生在定量负荷后什么的变化情况? D A:呼吸 B:体能 C:力量 D:心率

3:中国在参加第21届冬季奥运会共夺得几枚金牌? B A:4枚 B:5枚 C:6枚 D:7枚

4:国际奥委会在哪年确定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A A: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D:2004年

5:静脉出血特点是()C A:血色鲜红,出血口在近心端 B:出血呈喷射状,速度快 C:血色暗红,出血口在远心端,血流缓慢 D:血从伤口处慢慢渗出,无危险性

6:大腿肌肌肉拉伤的原因是()D A:柔韧性差 B:大腿前后肌群力量法杖不平衡 C: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 D:以上都是

7:奥林匹克青年营营员人数是多少? A A:500-1500人 B:1000-2000人 C:1500-2500人 D:2000-3000人

8:跑速主要决定于哪些? D A:力量 B:耐力 C:灵敏 D:步频和步长

9:古代奥运会共举行多少届? C A:291届 B:292届 C:293届 D:294届

10:跳绳测试的是学生的什么能力? B A:耐力 B:协调力 C:技巧 D:手的力量

11:目前在国际和国内排球比赛中采用循环法时,普遍使用()来编排。D A:固定右上角逆时针循环编排法 B:蛇形编排法 C:固定右上角顺时针循环编排法 D:“贝格尔”编排法

12:1500米跑终点冲刺一般在最后离终点多远开始? A A:300-400米 B:100-200米 C:200-300米 D:50-100米

13:短跑训练就以何种训练为主? A A:无氧训练 B:有氧训练 C:间歇训练 D:重复训练

14:奥林匹克青年营是从哪年开始的? B A:1908年 B:1912年 C:1916年 D:1920年

15:国际奥委会要求每届奥运会举行的天数应该是多少? B A:15天 B:16天 C:17天 D:18天

16:赛前的准备活动不超过 B A:10min B:5min C:2min D:没有限制

17:球在比赛中破了,则该分应 A A:重赛 B:重发球 C:主裁判定 D:运动员定

18:在一场比赛的开始,抽签获胜方可以 C A:只能选择发球或接发球 B:只能选择发球、接发球或场区 C:选择发球、接发球、场区或要求对方选择 D:既选择场区,又选择发球、接发球权

19:比赛因雨暂停,此时球员可以接受指导吗 B A:是 B:否 C:需经裁判长同意 D:需经主裁同意

20:单打比赛中,发球员第一发球失误,第二发球碰到单打支柱后,进入有效发球区,应判 A A:发球员失分 B:第二发球重发 C:该分重赛 D:以上3项都是

21:在正常的比分中,30:40意味着什么 C A:发球方获胜 B:接发球方获胜 C:双方都可能获胜 D:下一分获得者胜这一局

22:在平分时,当发球失一分,应该叫 A A:接球方占先 B:发球方占先 C:接发球方胜本局 D:发球方胜本局

23:什么决定接发球员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A A:接发球员的眼睛示意发球方 B:发球员发球,接发球员必须准备 C:发球员问接发球员是否已经准备好 D:裁判员示意发球员,接发球员已准备好

24: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A:下手发球动作是犯规 B:如果发球员挥拍而没有触到抛出的球是犯规 C:如果发球员挥拍抛球,然后用手接住球是犯规 D:当球落地弹起后再发出是合法的25:对手上洗手间时球员可以接受指导吗 B A:是 B:否 C:须经裁判长同意 D:须经主裁长同意

26:下面哪种说法正确,当球在本方场区反弹回对方场区 A A:球员的球拍可以越过球网击球 B:球员不能越过球网击球 C:球员击球后可以用球拍触网 D:如果风使球慢下来,球员可以过网击球

27:当一个明显出界的球被在底线后的运动员击了一下,应如何裁判 D A:此分重赛 B:击此球的运动员失分 C:接此球的运动员赢此分 D:接住此球的运动员失分

28:主裁改判司线员的裁决时,司线保持沉默,但球员质问时,司线员应 C A:呈现原来判决的手势 B:向运动员进行解释 C:继续保持沉默 D:更改判决

29:如果一个运动员在单打比赛中站在错误的位置发球,该如何裁决 A A:此分算,下一分应站在正确位置 B:此分重赛 C:此分算,发球员继续站在错误的位置直到此局结束 D:发球员比局算输

30:球员不满司线员的判决,提出抗议,主裁应 D A:可以改判 B:询问司线员 C:重赛 D:维持原判

31:换球时刚好要进行决胜局,不能换球,主裁应在次盘的第几局再换球? C A:4局 B:3局 C:2局 D:1局

32:避震器应装置在拍线没有交叉的地方,数量为: D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没有限制

33:三盘二胜的双打比赛在一盘结束后,原来站在右边接球者,可改站在左边接球 A A:对 B:错 C:需经主裁同意 D:由教练决定

34:在红土球场比赛,司线员叫“出界”,球员不服,主裁应 B A:请司线员检查球印 B:主裁检查球印 C:发球员检查球印 D:接球员检查球印

35:第二发球司线手报出界的同时主裁作出改判,接球员虽有击球的动作但未能击到球,则: C A:重赛 B:第二发重发 C:接球者失分 D:请示裁判长

36:当比赛进行时,外边有一个滚入场内时该如何裁判 D A:此时立刻停赛 B:只有当球滚入本方区域的运动员可以叫重赛 C:比赛继续 D:双方运动员都应该立即要求重赛

37:在信任制比赛中一个有争议的情况下,谁是最终决定者 B A:教练 B:比赛中的运动员 C:任何清晰看到比此问题的人 D:此分自动重赛

38:在平局决胜制时,什么时候交换场地: B A:当分数相加为奇数时 B:6:6平时 C:下一盘开始前 D:每6:6平时并且下一盘开始前

39:运动员在右区发球,虽然脚踩中点的假定延长线上,但在他挥拍击球时却提脚进入规定的区域,裁判应判 B A:重发球 B:脚误 C:合法发球 D:重赛

40:下面选项属于发球基本技术的是 D A:上手发球 B:下手发球 C:平击发球 D:以上3项都是

41:对于半西握拍法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C A: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V”字形虎口对准拍柄右上斜面与 B: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V”字形虎口对准拍柄右上斜面 C: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V”字形虎口对准拍柄上平面与左 D: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V”字形虎口对准拍柄左上斜面

42:下面属于发球技术要点的是 D A:使用大陆式或东方式反手握拍法 B:保持抬头看球 C:击球时,在身体前击球做扣腕动作,并使重心跟进 D:以上3项都是

43:以下网球基本技术属于网球比赛中唯一同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影响的是 D A:正手击球 B:反手击球 C:高压球 D:发球

44:两个网柱间距离是 A A:12.80米 B:11.80米 C:13.80米 D:14.80米

45:1984年的洛杉机奥运会上,网球被列为 B A:正式比赛 B:表演项目 C:开幕式节目 D:以上3项都是

46: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A A:12至13世纪 B:13至14世纪 C:14世纪 D:15世纪

47:1990年初,在国际网联注册的协会有多少个 A A:156个 B:150个 C:256个 D:157个

48:如果是两片或两片以上相邻而建的并行网球场地,相邻场地的边线之距离不小于 A A:7.23米 B:8.23米 C:6.23米 D:9.23米

49:网球运动普及于 D A:法国 B:澳大利亚 C:比利时 D:美国

50:以下所列赛事属于四大网球公开赛的为 B A:大师赛 B: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 C:大满贯杯赛 D:大奖赛

邓小平理论试题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特征是(D)

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B)历史性飞跃成果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4.我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C)A、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D、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5.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

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6.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7.“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A)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A)A、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代世界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ABC)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原理

2.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主要依据是(BC)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国家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AB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4.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AC)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化形成科学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A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7.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CD)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8.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在(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C)。

A、阶级斗争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无产阶级专政

2.首先对“实事求是”概念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将其作为中共的思想路线的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B)。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D)。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C、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D、强调解放思想

5.检验真理的标准是(C)。A、科学经典著作 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C、社会实践 D、科学研究

6.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C)。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7.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A)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斯大林模式” D、“包产到户”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简练表述为(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D)

A、判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执行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B、判断社会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标准

D、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是(AB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内出现的所谓“两个凡是”是(BD)。A、凡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政策,我们都应继续坚决执行下去 B、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C、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是正确的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在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D、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4.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ABCD)。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是否有利于(ACD)。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CD)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使理论和实际相符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7.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CD)。

A、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个无关宏旨的问题 B、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须问姓“资”姓“社”的问题

C、凡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是为社会主义所需

要和允许的

D.凡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

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B、消灭剥削,消创造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4.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C)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D)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ABCD)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把发展生产力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BC)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5.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指出了(B)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B、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农业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7.邓小平理论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A)A、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B、经济增长由集约型转变为粗放型 C、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型转变为平衡型 D、经济发展由快速发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

8.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B)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A、实行改革开放 B、实现现代化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意味着(BCD)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际 D、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ABC)A、加快科技进步

B、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ABC)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

利用率;

C、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制订中长期发展计划,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

C.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

D.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

C.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6.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依法治国 D.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7.按劳分配是(D)

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 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

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

8.按劳分配是按(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10.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1.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D)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2.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B)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C.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D.按经营分配结合起来

1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1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C.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16.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ABC)

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AB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3.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CD)

A.会使劳动者个人收入趋于平均

B.会造成劳动者个人收入上的合理差距

C.有利于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会造成劳动者之间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有(ABCD)

A.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C.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5.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有(ABC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资产收益

D.按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获得的收入

6.个体经营者的收入,按其性质来说是(BCD)

A.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所得

C.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

D.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

7.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主要有(ABCD)

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有(ABCD)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9.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组成部分有(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0.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有(ABCD)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11.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是(ACD)

A.促进社会稳定 B.维护市场经济运行

C.促进劳动力再生产 D.调节社会经济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其独立自主来看主要体现在(B)

A.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的不结盟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结盟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

3.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4.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不结盟原则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A)

A.基本国策 B.基本路线

C.基本策略 D.基本目标

7.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D.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2.中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的途径和方式有(ABCDE)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利用外资 D.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认识依据是(ABD)

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开放是外国对中国的普遍要求

D.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邓小平理论认为,正确认识和坚持对外开放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BCD)

A.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政策

B.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C.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D.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5.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的主要观点是(ABCD)

A.在较长时间内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全球性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党在市场经济问题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D.保证社会公平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5.关于计划和市场,正确的说法是(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

A.繁荣市场 B.发展生产

C.增加税收 D.追求利润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

A.国有企业改革

B.价格体制改革

C.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现战略重组

D.实行股份制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A)

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论述主要有(ABCD)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邓小平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化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AD)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计划和市场是可以并存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D.使市场对社会经济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ABCD)

A.改革开放实践的结果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特征是(ABCD)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治制度上,有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使市场的运行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表现在(AD)

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B.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C.体现公平收入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7.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是(ABCDE)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8.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组成部分的是(ABCDE)

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技术、信息市场

E.房地产市场

9.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ABCD)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B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C)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C)

A.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爱岗敬业、勤俭节约

B.爱国守法、维护安定、诚实守信、热心公益、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实于党、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4.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6.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7.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C)

A.共产党员

B.领导干部

C.人民群众

D.青少年学生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9.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B)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表现为(ABCD)

A.保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B.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C.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和社会秩序

D.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BD)

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

C.物质文明为目的,精神文明是手段

D.两个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D)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第九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2.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为了解决(D)

A.台、港、澳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

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区别

4.“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5.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A)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20日

C.1990年4月4日

D.1984年12月19日

6.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B)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7.按中央现构想,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D)A.拥有行政管理权

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8.“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C)。

A.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原则

C.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一个国家”为基础和前提

B.内地和台、港、澳分别实行“两种制度”

C.台、港、澳实行高度自治

D.“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2.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部分,其内涵是(ACD)。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D.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

3.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BE)。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 D.独立的防务权

E.行政管理权

4.根据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 “不变”,即澳门原有的(ABC)A.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外交事务不变

5.我国制定的有关“一国两制”的法律和政策性文件有(ABCD)。

A.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分别于1984年、1987年签订的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D.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我们之所以坚持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是因为(ABCD)。

A.这个原则是具有不可动摇的历史的事实 B.这个原则是法律所证明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C.这个原则是国际社会所确立的事实和原则

D.这个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第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在我国九届全国人大的2980名代表中,我国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其中,占全国人口总数8.98%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代表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36%。这说明(D)

A.各少数民族享有当家作主,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B.我国已形成新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可靠保证

D.我国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

A.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B.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国内外全体华人的联盟

4.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B)

A.个人品质和制度有关

B.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C.个人不应当为因制度因素导致的错误负责任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

A.国体 B.政体

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6.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句话的含义是(C)

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D.文盲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B)

A.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C.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

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有(AB)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立法执法 D.参与执政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BC)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4.在当今世界,民族冲突迭起,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政治现象。而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ABD)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从根本上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消除了各个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D.形成了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BC)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6.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现在(ABCD)

A.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B.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C.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D.是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邓小平理论”概念正式提出并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A)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3.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的特征是(D)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战争与革命 D.和平与发展 4.邓小平理论的理论轮廓形成期是(A)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 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 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5.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确立的时期是(B)

A.从中共十二大到十三大 B.从中共十三大到十四大

C.从中共十四大到十五大 D.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A)

A.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代世界的主题相结合的产物 7.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8.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B)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D.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9.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A)

A.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D.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理论成果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B)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群众路线 D.组织路线

11.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错误观点是(A)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斯大林模式” D.“包产到户”

12.邓小平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D)

A.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B.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C.创立了新的党的思想路线 D.重新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13.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D)

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C、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 D、强调解放思想

14.解放思想的对象是(B)

A.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B.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 C.“两个凡是”论 D.姓“资”姓“社”的争论 15.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解放思想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6.邓小平著作中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 的宣言书”是(B)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

A.一切从实际经验出发,在实际经验中寻求答案

B.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需要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

D.一切从科学理论出发,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18.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是(B)

A.社会主义从空想学说变为科学理论 B.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从一国变为多国 D.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19.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B)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D.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D)

A.判断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执行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

B.判断社会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党的群众路线是否得到贯彻的根本标准

D.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24.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A.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不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D)A.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D.生产力不发达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段与资产阶段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

A.实行改革开放 B.实现现代化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一般是从(B)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 B.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算起

C.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算起 D.1987年党的十三大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算起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阶段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1.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2.邓小平理论在市场经济问题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C)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34.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正确的说法是(C)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3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

C.公有制为主,其它所有制为辅 D.公有制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想结合

C.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8.按劳分配是按(B)

A.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领取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39.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差别且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阶层 4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41.邓小平理论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A.民主 B.发展 C.改革 D.开放

4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创造性发展的观点是(C)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

B.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的认识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逐渐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判断 43.发展生产力是(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D.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 44.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B)

A、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D、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4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C)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46.邓小平理论提出,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B)

A.加快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国民经济的先导地位 D.重点建设的关键地位

47.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态,叫作(B)A.国民经济结构 B.地区经济结构 C.地区产业结构 D.地区结构

4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B)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并举 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49.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B)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 D.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

51.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52.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社会救济制度

53.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应当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A.消除贫富差距 B.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5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C.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现共同富裕 5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数人的统治 D.共产党的领导 5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57.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

A.国体 B.政体 C.根本政治制度 D.经济基础

58.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9.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原则 6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A)

A.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D.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61.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力量均势原则 C.国家利益原则 D.不结盟原则

62.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A)A.改革具有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的意义 B.改革具有使中国实现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的意义 C.改革具有破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的意义 D.改革具有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意义 63.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A.改革实质上是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B.改革是改变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的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6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6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现战略重组 D.实行股份制 66.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A)

A.基本国策 B.基本路线 C.基本策略 D.基本目标 67.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A)A.必要条件 B.首要条件 C.基本条件 D.决定性条件

68.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

A.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分地区、分步骤、分层次 D.分阶段、分重点、分领域 69.“一国两制”构想的最早提出,是从着眼于解决(B)A.香港问题开始的 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0.“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71.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 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人民凝聚力

72.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A)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7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7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7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76.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灵魂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7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专政 B.工农联盟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78.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B)

A.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C.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79.社会主义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C)。A.本质 B.组织形式 C.组织原则 D.主要内容 8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A.国家公职人员 B.党员领导干部

C.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D.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1.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依法治国 D.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82.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8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的改革 8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B)A.基本目标 B.基本原则 C.基本任务 D.基本要求

8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6.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D)

A.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C.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政企职责分开 87.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政治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 C.科技革命 D.阶级斗争

88.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是看其能否(C)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89.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9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9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C)A.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B.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C.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D.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开采并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发展

9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B)

A.相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B .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C.相对于社会主义改造而言的 D.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的9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C)

A.经济领域的开放 B.全部领域的开放

C.经济文化社会宽领域的开放 D.经济科技文化重点领域的开放 94.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对象是(B)

A.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体制

C.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经济政治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9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96.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民营经济 D.三资经济

97.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9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C)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99.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开展思想路线教育 C.开展整党工作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00.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二个以上正确项)

1.邓小平理论是(ABD)

A.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B.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划时代的政治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2.中国共产党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CD)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3.邓小平理论是(ABCD)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4.邓小平理论形成科学体系时期提出的主要理论是(A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其中有(ABCD)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B.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6.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BCD)A.不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B.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C.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7.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ACD)A.经济建设是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基础 D.稳定是前提

9.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B)A.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 C.物质文明为目的,精神文明是手段 D.两个文明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10.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是(ABCD)A.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C.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1.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观点有(ABC)A.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部质变

1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ABC)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 1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实行公有制为和按劳分配制度

D.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14.中国对外开放采取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ABCD)

A.对外贸易 B.引进技术

C.利用外资 D.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15.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加快科技进步 B.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16.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表现在(AD)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B.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C.体现公平收入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D.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1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BD)A. 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

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D.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8.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BCD)

A.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B.改革开放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应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凡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D.凡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19.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国有控股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ABCD)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2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BD)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C.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答案

D.规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2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主要有(ABCD)A.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B.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本内容是:是否有利于(AC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ABC)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

C.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不断扩大能源、原材料开发范围和规模,保证持续生产之所需。25.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表现在(ABC)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C.改革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D.改革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手段 26.正确认识和进行对外开放所应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是(ABD)A.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B.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C.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D.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认识依据是(ABD)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开放是外国对中国的普遍要求

D.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特征是(ABCD)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C.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有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使市场的运行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A.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各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0.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现在(ABCD)A.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B.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C.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D.是优秀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31.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是(ABC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2.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外交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ABCD)A.冷静观察 B.沉着应付

C.韬光养晦 D.有所作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B)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本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标准

3.第一次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概念并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文件是(D)A.1989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建国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B.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

C.1997年2月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D.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

4.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A.替代关系 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突出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0.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D)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D.自己的发展

1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2.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D.促进社会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

A.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B.任何国家从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C.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1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A.改革实质上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D)

A.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D.生产力不发达

18.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D)

A.第一步战略目标。B.第二步战略目标。C.第三步战略目标。

D.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1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B)

A.先工业化,后信息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并举; D.先信息化,后工业化。

20.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C)A.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广大农民的期望。

C.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1.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态,叫作(B)A.国民经济结构。B.地区经济结构。C.产业结构。D.地区结构。

22.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A)

A.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B.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

C.由速度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

D.由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向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

23.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A)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4.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C)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必然要求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25.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三资经济

26.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国有经营为主导,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市场与国家共同调节经济

27.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28.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量是(A)A.个人劳动量 B.企业劳动量

C.个人劳动能力 D.社会平均劳动量

29.按劳分配是下列哪种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C)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公私合营经济

3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B)决定的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制度

C.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体制。A.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3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C)。A.所有制改革 B.经济结构调整

C.国有企业改革 D.市场化改革

34.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所说的“有限”的含义是(D)。A.公司经营者的权力是有限的 B.企业对出资者只负有限责任

C.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有限的

D.企业和出资者对企业债务只负有限责任

35.我国目前采取的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是(B)。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36.宏观调控的主体是(C)。

A.企业 B.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政府 D.政治协商会议

37.农贸市场“注水猪”屡禁不绝,不少地下屠宰场在屠宰前甚至要往待屠宰的活猪腹中至少注入20公斤水,不仅黑心之极,而且残忍之极。这说明了(B)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B.市场经济有自发性、投机性等消极作用 C.体现了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D.要规范市场行为,就必须实行计划经济

38.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对世界战争形势的基本判断是(B)A.世界战争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 B.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C.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 D.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39.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裁军与发展

D.和平与环境保护

4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C)A.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1.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D)A.和平共处

B.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D.独立自主

42.下列选项中不是经济特区的是(D)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澳门

43.社会主义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C)。A.核心

B.组织形式 C.组织原则 D.主要内容

4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45.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C)。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制度

46.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47.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改革(D)A.党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B.国家政府人事管理制度 C.国家公务员制度

D.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48.法制和法治(A)A.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B.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C.以前不同,现在通用

D.是同一个概念

4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A)A.培养“四有”公民 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共同理想

5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B)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D.爱国主义

51.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的灵魂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2.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决定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5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指(C)

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4.“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C.祖国统一 D.和平统一

55.“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是(B)。A.改革开放 B.实事求是 C.和平共处 D.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6.“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C)。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两种制度互不干涉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57.澳门、香港回归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A.单一制为主,联邦制为辅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单一制国家,因为还是单一主权国家

58.对台湾问题我国之所以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C)。A.外国干涉台湾问题的势力太强大

B.我国有较强大的军事实力

C.只有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才有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 D.台湾问题的最后解决主要还是依靠武力

5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B)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政治联盟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6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 B.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实事求是,开拓进取 6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6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C)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性质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

63.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6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做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C)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B.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C.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D.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南北国家获得了平等发展的机会

2.邓小平理论是(ABCD)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A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的改革 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

4.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AB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B.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D.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5.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A.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C.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D.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AB)

A.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理论高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8.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我们过去(BD)A.已经搞清楚 B.没有完全搞清楚

C.什么也不清楚 D.不是完全清醒的

9.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CD)

A.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10.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提出(ABCD)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1.邓小平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ABCD)

A.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发展

C.保持国内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

12.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ABC)。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D)。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C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手段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目的

15.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是(ACD)。A.经济建设是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是核心 C.改革开放是动力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16.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A.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B.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7.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ABD)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

B.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C.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8.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式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其中包括(ABCD)

A.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C.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D.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19.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国有控股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2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CD)

A.资本的占有形式 B..资本的运行方式 C.资本的组织形式 D..资本的经营方式

21.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BC)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2.非公有制经济(ACD)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促进经济增长 D.有利于增加就业

23.生产要素是指(ABD)A.劳动力、资本 C.货币

B.信息、技术 D.管理、智力

24.下列分配方式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有(ABCD)A.按信息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管理要素分配 D.按技术要素分配

25.市场机制的三要素主要是指(ABC)。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计划机制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ABCD)。A.技术市场 B.资本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生产资料市场

27.党的“十五”大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BC)。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28.深圳某年产200万台彩电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壮大企业实力,没有简单采用“铺摊子”的做法,而是采用兼并战略,几番北上西进,先后花巨资兼并了外地两家因不景气而破产的电视机厂,不但使这两家电视机厂扭亏为盈,而且扩大了自身规模。由此可见,鼓励兼并、规范破产的作用是(ABD)A.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B.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C.大量淘汰后进企业,极力减轻国家负担 D.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

29.政治体制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标是(ABC)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消灭阶级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是(ABCD)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与剥削阶级的民主相比,社会主义民主有如下特点(BCD)A.实行选举制和代议制 B.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C.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D.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

钳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篇3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万能角度尺可以测量(0°~320°)范围的任何角度。

2、一般手铰刀的刀齿在圆周上是(不均匀)分布的。

3、研磨的切削量很小,所以研磨余量不能(太大)。

4、合金结构钢牌号的前面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几)。

5、当配合过盈量较小时,可采用(套筒压入)方法压入轴承。

6、在钢件和铸铁件上加工同样直径的内螺纹时,其底孔直径(钢件比铸件稍大)。

7、圆板牙的排屑孔形成圆板牙的(前刀面)。

8、钻头(副后角)为零,靠近切削部分的棱边与孔壁的摩擦比较严重,容易发热和磨损。

9、为达到螺纹连接可靠和坚固的目的,要求纹牙间有一定的(摩擦力矩)。

10、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首先要保证蜗杆轴线与蜗轮轴心线(垂直)。

11、钳工在加工过程中“三按”指(按图纸)、(按工艺)、(按操作规程)。

12、金属材料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13、国家标准规定,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14、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5、润滑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摩擦阻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表面磨损、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设备故障后操作工人应(A)

A.立即切断电源 B.通知段长 C.通知维修人员 D.自己处理

2、钻头上缠绕铁屑时,应及时停车,用(C)清除。A、手 B、工件 C、钩子 D、嘴吹

3、直径在8mm以下的钢铆钉,铆接时一般用(B)。A、热铆

B、冷铆

C、混合铆

4、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C)

A.整理、整顿、润滑、安全 B.整齐、清洁、打磨、安全

C.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D.整顿、清洁、润滑、防火

5、下列不属于传动机构的是(B)。

A、螺纹传动

B、花键传动

C、离合器

6、机床夹具的组成元件一般没有(C)。

A、定位元件

B、夹紧元件

C、装配元件

7、一般划线精度能达到(C)。

A、0.025~0.05 mm B、0.1~0.3 mm C、0.25~0.5 mm D、0.25~0.8 mm

8、材料弯形后,外层受拉力(A)。

A、伸长

B、缩短

C、长度不变

9、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的某处(C),仅画出断面图形称为剖面。A、切开 B、剖切 C、切断 D、分离

10、拧紧成组螺母时,为使被连接件及螺杆受力均匀一致,必须按一定顺序分次逐步拧紧,其一般原则为(A)。

A、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地扩展 B、从两边向中间对称地扩展 C、从两边向中间对角线地扩展

11、在矫正时,对于轴类、棒类工件的弯曲变形,应该采用(C)来矫正。A、延展法

B、弯形法

C、扭转法

12、台虎钳夹紧工件时,只允许(B)手柄。

A、用手锤敲击 B、用手扳 C、套上长管子扳 D、两人同时扳

13、螺纹的防松装置,按其工作原理分为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和机械法防松两大类,其中弹簧垫圈防松属于(A)。

A、摩擦力防松

B、械法防松

C、以上答案都不是

14、带传动机构装配时,要保证两带轮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可用直尺或(B)进行测量。

A、角尺 B、拉线法 C、划线盘 D、光照法

15、标准麻花钻主要用于(B)。

A、扩孔 B、钻孔 C、铰孔 D、锪孔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齿轮传动有传动比恒定、传递功率大、结构紧凑等优点。(√)

2、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3、在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中。一道装配工序可以包括几个工步,但一个工步绝不可能包括多道工序。(√)

4、圆柱销定位用于常拆卸的地方。(×)

5、为了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必须使各零件的几何尺寸完全一致。(×)

6、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该尺寸必然合格。(×)

7、圆锉刀和方锉刀的尺寸规格,都是以锉身长度表示的。(√)

9、所有旋转件进行动平衡之前都要进行静平衡。(√)

10、事故发生后,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事故报告单,保证数字正确。(√)

11、装夹刀具或擦拭机床时不需要停车以节省时间。(×)

12、划线质量与平台的平整性有关。(√)

13、套丝前,圆杆直径太小会使螺纹太浅。(√)

8、仅发生滑动摩擦的轴承称为滑动轴承,仅发生滚动摩擦的轴承称为滚动轴承。(×)

14、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必须相同。(√)

15、机床夹具按其通用化程度一般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成组可调夹具和组合夹具等。(√)

16、内径千分尺的刻线方向与外径千分尺的刻线方向相反。(√)

17、当螺栓断在孔内时,可用直径比螺纹小径小0.5~1 mm的钻头钻去螺栓,再用丝锥攻出内螺纹。(√)

18、等分圆周可采用不等弦长等分圆周法。(√)19、5S就是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安全五个项目。(×)

20、液压系统一般由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装置组成。(√)

四、简述题(共30分)

1、钳工划线钻孔流程是什么?(5分)答:钳工划线钻孔流程是 ① 在工件上划线 ② 打样冲

③ 用小钻头进行试钻

④ 用图纸要求的钻头进行扩钻去毛刺。

2、钳工刀具材料应具备那些性能?(5分)答:钳工刀具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① 高硬度

② 高耐磨性

③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④ 良好的工艺性

⑤ 高耐热性

⑥ 交好的导热性

3、我公司的主要关键设备有哪些?(5分,答对其中5个即给5分)

答:球磨机、真空搅拌机、脱模机、注浆台、水浴槽、组模台、喷油设备、内模吊具、校平切割机(双头切机)、喷砂机、养护窑、隧道窑、梭式窑、微波窑、水处理设备、机器人、模具、装载机、喷涂机

4、滚动轴承的装配步骤及注意事项?(15分)

答:①装配前:先将轴承与轴承配合的零件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配合表面涂上润滑油(脂),测量轴与座孔的尺寸,避免过紧装入。

②装配时:必须保证滚动体不受压力,配合面不被擦伤。在用手锤压紧轴承时,为使轴承受力均匀,要用铜棒或软钢套筒垫压在轴承座圈上,不可用手锤直接敲打轴承。

A.当配合过盈量较大时,轴承装配可放上套环用压力法机械压入。

B.当过盈量过大时,装配时可采用热套法,用油浴或蒸汽加热法,温度不得超过+100℃。

C.轴承压到轴颈上时,要施力于内圈端面上。D.轴承压到座孔中时,要施力于外圈端面上。

电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篇4

一、单选题(30题*2分/题)

1.( A )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方针。

A.安全第一

B.生产第一

C.效益第一

D.管理第一

2.我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压为12V、6V、( B )。

A.220V、380V

B.42V、36V

C.220V、36V

D.380V、42V

3.在全部停电和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的技术措施有( A )。

A.停电;验电;挂接地线;装设遮栏和悬挂标识牌

B.停电;放电;挂接地线;装设遮栏和悬挂标识牌

C.停电;验电;放电;装设遮栏和悬挂标识牌

D.停电;放电;验电;挂接地线

4.值班人员巡视室内设备时,发现高压带电设备接地,保证值班人员安全的距离为( C )。

A.1m

B.2m

C.4m

D.8m

5.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从( C ) 伏特开始。

A.24

B.26

C.65

D.110

6.三不伤害的内容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C )

A.不造成触电伤害

B.不造成高摔伤害

C.不被他人伤害

D.不造成倒杆伤害

7.发生事故或异常,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时,应( A )。

A.先处理再报告

B.先报告等候处理

C.报调度等候处理

D.等别人来处理。

8.室外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人体与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应大于( A )米,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应穿绝缘靴,手接触设备外壳和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

A.8

B.4

C.6

D.10

9.绝缘操作杆,绝缘夹钳,高压核相杆,高低压验电器,绝缘挡板等属于( B )。

A.基本安全用具

B.辅助安全用具

C.登高安全用具

D.一般安全用具

10.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下列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B )

A.使用万能插座

B.使用漏电保护器

C.身体或衣服潮湿

11.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等外露可接近导体与接地装置相连称为( A )。

A.保护接地

B.工作接地

C.防雷接地

D.直接接地

12.拆除临时接地线的顺序是( B ) 。

A.先拆除接地端,后拆除设备导体部分

B.先拆除设备导体部分,后拆除接地端

C.同时拆除接地端和设备导体部分

D.没有要求

13.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当( C )进入时,可导致短路事故

A.强光辐射

B.热气

C.导电粉尘或纤维

14.国际规定,电压( B )伏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危险。

A.25V

B.36V

C.65V

D.110V

15.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 C )

A.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16.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A )导致人身伤亡的。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电休克

17.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 C )和胸外心脏挤压。

A.按摩

B.点穴

C.人工呼吸

18.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 A )。

A.触电事故

B.电压波动

C.电荷超负荷

19.长期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操作者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C )

A.呼吸困难

B.神经失常

C.疲劳无力

20.金属梯子不适于以下什么工作场所?( A )

A.有触电机会的工作场所

B.坑穴或密闭场所

C.高空作业

21.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 B )米内,禁止人员进入。

A.10

B.20

C.30

22.工厂内各固定电线插座损坏时,将会引起( C )。

A.工作不方便

B.不美观

C.触电伤害

23.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B )。

A.站在铁板上操作

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穿防静电鞋操作

24.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时,不能用( C )。

A.四氯化碳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1211灭火器

25.使用的电气设备按有关安全规程,其外壳应有什么保护措施?( B )。

A.无

B.保护性接零或接地

C.防锈漆

26.当设备发生外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点击称作( B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

27.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 B )。

A.保护接地

B.保护接零

C.工作接地

D.工作接零

28.在下列绝缘安全工具中,属于辅助安全工具的是( D )。

A.绝缘棒

B.绝缘挡板

C.绝缘靴

D.绝缘夹钳

29.为了保证在故障条件下形成故障电流回路,从而提供自动切断条件,保护导体在实用中是( B )的。

A.允许中断

B.不允许中断

C.允许接入开关电器

D.自动切断

30.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 A )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

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

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二、填空题(20空*1分/空)

1.电气事故可分为: 触电 事故、 雷击 事故、 电磁辐射 事故、 静电 事故、电路故障事故。

2.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分为: 电击 和电伤两类。

3.触电人呼吸及心脏均停止时,如单人救护,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交替进行,每 15-20秒 交替一次。

4.对操作者本人,并对 他人 和 设备 安全有重点危害因素的作业,称为特种作业。

5.安全用电,就是要使一切电力设备处于 良好的 状态。

6.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的有效值不超过 10毫安 时,不会丧失自主的摆脱能力,称此值为 摆脱 电流。

7.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应使触电人的 头部尽量 后仰,并排出 口中异物 。

8.保护接零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 金属 部分与电网的 保护零线 相互连接。

9.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 导电 部分同 大地 紧密地连接起来。

10.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 电压 高;二是 静电感应 突出;三是 尖端放电 现象严重。

三、判断题(10题*1分/题)

1.接地线安装时,接地线直接缠绕在须接地的设备上即可。( × )

2.停电检修的设备,各侧电源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电源也需断开。( √ )

3.发生电气火灾时可采用泡沫灭火器。( × )

4.线路检修时,接地线一经拆除即认为线路已带电,任何人、不得再登杆作业。( √ )

5.遮拦应采用干燥的绝缘材料制成,不能用金属材料制作。( √ )

6.绝缘站台在室外使用时,站台应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以防止绝缘瓶陷入泥中或草中降低绝缘性能。( √ )

7.心肺复苏法的主要内容是开放气道,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 )

8.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同时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 √ )

9.不论高低压设备带电与否,工作人员不得单独移开或者越过遮拦进行工作。( √ )

10.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含有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在未装设接地线前都应视为带电体。( √ )

四、简答题(2题*5分/题)

1.心肺复苏的三项基本措施是什么?

答:1.畅通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

2.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可带电灭火的器材有哪几种?

上一篇: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党性剖析下一篇: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