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沟通的8个技巧

2024-08-26

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沟通的8个技巧(精选3篇)

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沟通的8个技巧 篇1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师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师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注

贯注是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当事人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本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心理咨询师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当事人主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当事人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询师的充分重视。由此,贯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贯注当中,心理咨询师要随着当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面部表情的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当事人主诉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藉以加深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在这层意义上讲,贯注是使当事人打开话闸子的开关。

美国心理咨询学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全神贯注,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及其功能。

二、倾听

倾听(listening)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师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三、沉默

心理咨询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反省,思考其个人成长的过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谈话,它需要心理咨询师表现出大量的贯注与倾听,并少做逻辑分析、少说教别人,而是多认同他人的观念,多体验其感受。换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询师首先置身于当事人的境地当中,然后再帮助他认清其成长中的障碍,寻求自救良方,

凡此种种都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多听寡言,学会以沉默来传达对当事人的贯注和尊重,藉以强化他自我剖白的愿望。

所以,在心理咨询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当事人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运用通常需要体语的积极辅助。具体地说,在运用沉默时,心理咨询师通常需要以点头、注视表情变化及诸如嗯、噢等语言助词来表现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总之,沉默的意义在于交流同感与尊重。适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亲切、善解人意,而失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无情。沉默表达的得体与否取决于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功夫。

四、宣泄

宣泄(catharsis)指当事人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放给心理咨询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人感到由衷的舒畅。由此,它可使当事人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病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在心理咨询中,宣泄是使当事人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询师以贯注、倾听、沉默等手段来促进、强化当事人的情绪宣泄过程,以增进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的同感及后者对前者的信任,并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泄不仅可以使当事人倾吐内心的精神压抑与困惑,还可以使心理咨询师深入了解当事人面临困难与挫折的滋生条件与过程。在这层意义上讲,宣泄是心理咨询的必经阶段。没有宣泄的产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泄是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能,宣泄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剖白的意愿,增进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的情合,并为进一步的自我探讨奠定基础。

五、探讨

探讨(exploration)指心理咨询师帮助当事人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探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帮助当事人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探讨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所以探讨的目的也在于助人自省自明。具体地说,它要求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当事人认识与思考其当前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换言之,探讨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它旨在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询师在运用探讨技巧当中,主观武断,教训他人,迫使当事人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那样易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与怨恨,而无法从其生活困难与挫折的认识与解救中成长起来。

总之,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当事人独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师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姿势,完全认同当事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与此相反,心理咨询师要学会以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沟通的8个技巧 篇2

医疗美容咨询师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接待求美就医者、分析求美就医者的需求、介绍医疗美容项目、辅助医生设计个体医疗美容方案,以及对求美就医者进行前、中、后的心理疏导。可以说,从求美就医者踏入医疗整形美容机构伊始,医疗美容咨询师即开始了与其的沟通和服务;从专业服务营销角度来看,医疗美容咨询的主要工作就是与求美就医者深切接触的全过程。因此,与求美就医者的互动成为医疗美容咨询师的工作重心。前来寻求帮助的求美就医者是不是能接受医疗美容方案、是不是对方案的执行感到满意,除却精湛的医疗整形美容技术外,关键就是与医疗美容咨询师的沟通结果。

为此,针对医疗美容咨询师的工作特点,我们已开始逐一阐述医疗美容咨询师与求美者互动的“沟通技巧”。本文主要详述求美者初访时的沟通技巧,以此更好地筛选求美者、了解求美者需求,为医疗整形美容工作的质量提升把好第一道关。

求美者与医疗整形美容机构接触的第一步有三个途径。

第一是网络咨询;第二是电话咨询;第三是直接造访。在这三种形式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求美者都在用自身的言语与医疗美容咨询师进行沟通;不同的是,对前来直接造访的求美者,我们可以通过其诸多非言语特征更快地捕捉其信息,更快、更直接地做出一些判断。同时,无论求美者是通过网络还是电话进行第一步的沟通,通常,意向明确者都会直接到机构进行咨询。那么,我们就从求美者亲自造访来做一些沟通技巧的介绍。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疗美容咨询师,无论求美者之前通过何种途径获悉机构,总之,当其初次造访时,我们可通过一些信息大体评估出其人格特质或性格特征。

一、通过健康心理学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进行评估

通常来讲,根据健康心理学病与非病三原则评估标准,当求美者与医疗美容咨询师沟通过程中,我们可从三方面大体评估出求美者心理是否健康:

一是求美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能够保持一致

比如说,求美者在与咨询师的沟通中总是夹杂着一些不合逻辑、超乎实际的言谈,其或出现一些幻听、幻视等现象,或者其个人认同与客观扭曲很大,那么咨询师就要注意了。要在保持不进一步恶化求美者现状的前提下,尝试问其近来的一些“想法或观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求美者给出连续三个月或持续性半年左右的时间,那么,单凭此一点,我们就要考虑其心理健康问题了。

通常,此类求美者存在或不存在明显的外貌特征的缺陷,为其进行医疗整形手术,术后的个人感受及满意度都不好把控。尤其是在求美者术中恢复期,其情绪的安抚工作更难把控。

二是求美者精神活动内在是否协调

说得直白些,就是求美者的行为特征与大众标准是否保持一致。比如说,一位求美者,明明并没有明显的面部缺陷,可由于现实生活的刺激(如恋爱失败或婚姻关系紧张),其每当谈到自己的鼻子时,都有着不可名状的痛苦,但其鼻子明明看起来又与正常人无异;或者求美者当谈到自己身体某一处缺陷带来的困惑时,按正常人的感受应该有低落、痛苦的表现,但这位求美者却表现得很开心,甚至于哈哈大笑等等异于常人的表现,这时,我们也基本上可以大体评估求美者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三是观察求美者个性稳定性

简单理解就是,当一个求美者坐在我们面前,激愤慷慨地陈述其外貌带来的生活困扰时,我们可以尝试问一下求美者日常比较开心的事情,观察其在陈述较愉快事情时的情绪表现。

如果求美者在陈述较愉快生活事件的时候,依然表现得激愤激昂,我们试探性询问求美者过往的生活状态。比如说,一直以来,求美者的性情即是如此,还是确因外貌缺陷而导致的愤懑不平。如其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表达方式那我们还要在言语沟通中搜集其它的信息;不能简单断定求美者到底是不是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如求美者确因外貌缺陷原因而导致的情绪、言语激昂,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求美者的情绪安抚,以及开始设计求美者的整体医疗美容方案。

除了根据三原则对求美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其它一些特征来进行评估。

二、非言语特征带来的信息

在与求美者开展的互动中,言语信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来自于求美者带给我们的非言语特征。比如求美者的服饰、手工、眼神、坐姿、倾听的状态等等,都可以大体让我们评估出求美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例如,一位衣着打扮明显与当今社会有些格格不入的求美者,咨询师就要小心处理了。因很可能其对美的理解和要求与常人不符,因此对术后的期待值也难以把握。为此,我们要做好求美“审美”的评判标准。

再如,一位因自己的外貌缺陷而失去家庭的女性,明明急于要做整形手术,但当咨询师在向其介绍手术方案时,求美者的眼神飘忽不定,双手抱胸,很有可能是求美者对目前咨询师给出的方案并不十分感兴趣,这个不十分感兴趣的背后有可能是手术效果缺乏信心、对机构水平不抱肯定等。这都需要咨询师及时的捕捉,及时调整沟通方式及手术方案等。

与逆反期孩子沟通的七个技巧 篇3

1.多一点尊重,少一点限制

“妈妈,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如果你想看,我建议你中午睡一会儿。晚上我会给你准备夜宵。”

“妈妈,您真是太好啦!”

“注意电视机的音量不要太大,别影响邻居休息。”

“我保证!”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做过多的限制,尊重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是从源头上遏制孩子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的好办法。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沟通的大门自然会向你敞开。如果你用高压手段对孩子限制过多,必然激起孩子的不满和愤怒,即使他们表面上屈服,负面情绪也会悄悄在心里积攒,指不定哪天以令你莫名其妙的方式发泄出来。

2.对孩子先说“是”

“爸爸,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谁对谁?”

“巴西对科特迪瓦。比赛一定很精彩,我不想错过。”

“巴西队的比赛是不该错过,我们一起看吧。”

“太好了,您真是一个好爸爸!”

“为什么这样说?”

“这次考试我发挥得不好,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我以为您会生气。”

“发挥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考试前,我半夜偷偷看了两场球,没睡好,所以……”

“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看球误过回家火车,被你爷爷好一顿臭骂。”

“您为什么不骂我?”

“因为我知道你已经很后悔了。”

“爸爸,您放心,绝对不会有下一次了!”

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指出: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巧妙地利用这一原理,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气氛中,从心理上接受你。一旦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了你,对你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与你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会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

3.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妈妈,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你都17岁了,这事该自己决定,妈妈没意见。”

“可是,爸爸会答应吗?”

“我猜,他巴不得看球有个伴儿呢。”

“可是,这次考试我发挥得不好,可能进不了班上前10名了。”

“这次世界杯,听说德国队输给墨西哥队了,是吗?”

“是啊,德国队表现太差了!不过,德国队还是强队,我对它有信心。”

“我对你也有信心。”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敞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同时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孩子与你的共同语言就多了,你与孩子的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你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4.角色互换

“爸爸,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了。”

“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小时候我也考砸过。”

“您考砸的时候,爷爷骂您吗?”

“骂。”

“您恨爷爷吗?”

“当时恨,现在不恨了,他是为我好,就是太着急了。将来你当了爸爸,也会这样着急的,因为考试这事,你替不了他。明天凌晨2:30分有场足球赛,巴西对科特迪瓦,想和爸爸一起看吗?”

“我让您失望了,为什么您还允许我看球赛?”

“第一,因为我知道你是巴西队的球迷,不想错过一场精彩的比赛;第二,因为我知道你努力了,考砸只是失误,只看比分不看过程的球迷不是真球迷。”

“爸爸,您真是这样想的?”

“儿子,如果这届世界杯巴西队得不了冠军,你会从此不看球赛吗?”

“爸爸,我明白了,我就是你的巴西队!以后我会加倍努力的!”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扮演扮演父母的角色,让他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能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5.顺势方法化解孩子情绪

“妈妈,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恐怕进不了班上前10名。您是不是很不高兴?”

“当然。你考砸了,妈妈和你一样难过。”

“那您打算怎么惩罚我?”

“让我想想。这样吧,罚你一夜不睡觉,怎么样?”

“为什么要罚我不睡觉?”

“因为明天凌晨2:30分有场精彩的球赛,巴西对科特迪瓦,爸爸邀你一起看电视直播。”

“妈妈,对不起,我……”

“别说了,儿子,好好看球,和爸爸一起疯一把,明天上午睡个懒觉,起来后咱再总结失败教训。孩子,别想太多,一次考试失败,天塌不下来。”

当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父母,目的是激怒父母,如果父母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为,平静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绪,孩子就会感觉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从而转变态度,心甘情愿地与父母沟通。

6.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妈妈,这次期末考试我考砸了,可能进不了班上前10名。”

“儿子,别太关注成绩,找到原因是最重要的。”

“原因是考前我偷偷半夜起来看了两场球,考试的时候精力不集中。妈妈,我错了。”

“这是一个教训,也是一条经验,以后考前要合理安排作息。”

“我知道了,妈妈。可是……”

“可是什么?”

“明天凌晨2:30分有场非常重要的比赛,巴西对科特迪瓦……”

“我知道。我已经准备了两份夜宵,你和爸爸后半夜一定会饿。”

“熬夜看球赛害惨了我,您还允许我……”

“此一时彼一时也,明天又没有考试。”

批评孩子应就事论事,不算旧账,不对孩子发出过多的指令。沟通的问题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个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7.给孩子做好表率

“爸爸,今天期末考试结束,明天休息,我能看明天凌晨2:30分那场球赛吗?”

“当然可以!我们爷儿俩一起看。不过,我只能陪你看上半场。”

“为什么?”

“因为明天中午以前我得修好咱家的洗衣机,否则妈妈没办法洗衣服,所以我要早点睡,明天上午10点起床干活儿。”

“可是,只看半场多难受啊!”

“只看半场球,我一个人难受;洗衣机坏着,我和妈妈两个人难受。”

“爸爸,您真爷们!”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这样,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把工作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对孩子发脾气,不要喜怒无常。总之,父母先要解决好自身的情绪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时候,影响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常常只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奉为真理,因而总是误解孩子。事实上,孩子需要的既不是父母死死盯住他的毛病不放,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提问和填鸭式的灌输,更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同情,尤其是对他行为背后的情感的理解。一旦他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情绪得到宣泄,他就不会再焦虑,更不会依赖他人,而是转向积极地寻求自我的力量,并且最终独立地、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做父母的务必摆脱成人思维习惯的干扰,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会说一些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的话。也许有时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让孩子的感觉好受一些,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的家庭更加和谐,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平和。

上一篇:护理转正申请书下一篇:创建湖北省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