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精选12篇)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1
在心理咨询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 很多读者把媒体的情感倾诉当成了心理咨询, 因此, 情感倾诉版记者在采访中多多少少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做《都市倾诉》版5年以来, 我深切感到, 情感倾诉版记者掌握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职业与社会的需要, 迫使情感倾诉版记者有理由扮演好倾诉者心目中的理想角色, 至少要做好半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采访当成是摄入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基本会谈方法, 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 即通过会谈了解病史, 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咨询师可以获得求助者个人的背景资料、咨询目的及对咨询的期望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情感倾诉的采访其实就是摄入性会谈。二者都是获得倾诉者 (求助者) 的个人资料和事件来龙去脉的过程, 都要围绕五个“W” (Who、W h a t、W h e n、W h e r e、W h y) 和一个“H” (How) 进行, 只是摄入性会谈多了一个“Which” (与哪些人相关) , 因为心理学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环境与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因素。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 了解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从新闻的角度来说, 恐怕得反过来, 因为从重要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来分析, 显然后者的新闻价值更大一些。
由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采访中可以借鉴摄入性会谈的一些方法与技术和倾诉者沟通、互动, 以达到较好的采访效果, 并为写好稿子奠定基础。
在采访中, 听比说更重要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 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参与性技术。在心理咨询中, 倾听被认为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因为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 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
在情感倾诉的采访中, 倾听对记者来说同样重要。一方面他们希望向记者倾诉内心的烦恼, 另一方面又担心家丑外扬, 或者觉得面对陌生人不好意思袒露自己的内心。许多倾诉者是带着不安、紧张和犹豫而来的, 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拘谨、手足无措, 这时, 如果记者用采访新闻事件的方法, 不停地打断对方的谈话或加入责备性评价, 就会使倾诉者觉得更加被动和不安, 从而导致采访难以顺利地进行。
这时, 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耐心细致地听倾诉者叙述自己的故事, 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和鼓励, 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 倾诉者才会在记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 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况且, 许多倾诉者的目的只是想倾诉一下内心的苦闷, 并不指望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因此我认为, 在做情感类采访时, 记者的听甚至比说更加重要。
与倾诉者沟通时, 多使用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是心理咨询的另外一种参与性技术。所谓开放式提问, 就是允许求助者自由发挥的询问, 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 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所谓封闭式提问, 就是事先对求助者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 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 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发问, 答案只能是“是”、“否”等简单限定式答案。
一般情况下, 在会谈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 少采用封闭式提问。在情感倾诉的采访中也是如此。因为, 如果过多地使用封闭式提问, 就会使倾诉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 其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 会使之沉默甚至有压抑感和被讯问一样的感觉。既然是倾诉, 就应使倾诉者有机会充分地表达自己, 而封闭式提问则剥夺了倾诉者的这种机会。因此, 在情感倾诉的采访中, 记者不妨尝试多使用开放式提问与倾诉者沟通, 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讲好一个故事
情感版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情感世界, 设置上多放在副刊。副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性质:文学性大于新闻性。因此, 在写作时, 要充分调用多种写作手法, 讲好一个故事。在事实准确真实的基础上, 尽量提供给读者一种心灵的触动和美的享受。
采访结束后, 记者扮演的不只是“录音机”的角色, 每闻必录, 从倾诉者落座后的第一句话开始, 一直“回放”到结束。这样固然真实, 文章却往往不忍卒读。由于在写稿前缺乏设计和构思, 在有限的文字里充斥了太多的鸡毛蒜皮, 文章就会没有主次, 就事论事, 结果只是抖落了一地鸡毛, 让人看后味同嚼蜡, 好好的素材就这样被轻易浪费了。
同样一个素材, 也会因写作手法的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风貌。比如, 情感版里最常见的素材就是诉说爱人的背叛。这种事情具有很强的隐私性, 有的记者却用直白赤裸的语言把它写得像地摊上的黄色小报, 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其实对读者来说, 背叛的情景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当事人的感受。如果在采访和写作时注意捕捉并细化这一点, 一定会更打动人。
情感版记者有个“雅号”是“情感垃圾桶”, 很多人在对待情感版记者的态度上存在着一个误区, 认为像这种没有时效性和现场感的稿子谁都可以写。的确, 与新闻版记者跑现场的辛苦相比, 情感版记者在体力上确实要轻松一些, 这种版的稿子也确实谁都能写, 但要写好却很不容易。
与新闻版相比, 情感版记者要更多地加强文学、艺术、美学修养。在下笔前先构思好稿件的结构和叙事手法, 根据倾诉人的身份、特点, 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写作时注意适时制造阅读悬念, 注重细节的刻画和雕琢, 在真实的基础上, 把每一篇稿件都当作小小说来写, 这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张红玲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2
(一)我的心理发展史
19____年的冬天,我出生于____省____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教师。出生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哥哥,我的降生给全家带来喜悦。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他们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儿女身上,使我在幼年期安全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形成了我对人的基本信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虽然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也遭遇了总总挫折,但还是拥有积极的人格特点。
在我不到6周岁的时候母亲便让我和哥哥一同上学了,小同学两岁的我不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不停的尝试挫败感中度过的。曾经遭遇在课上紧张得大小便的尴尬,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倒数几名,经常听到老师、妈妈对优秀哥哥的夸奖,自卑心理越来越重,长时间的挫败体验,没有了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好在父母没有在学业上给我太大的压力,他们对我一直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让我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这一阶段的挫败体验没有在我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的阴影。
青春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开始走出自卑的阴影,由依赖转向自立,同时变得感性,防御机制过强。上中学后,母亲开始关注我的学习,同时又遇到一个极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常常同我的父母沟通,我对学习开始入门,成绩提高很快,我体验了勤奋的乐趣,每一次的表扬就能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入学校尖子班后,学习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在高一时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不断的尝试成功,使自己能够怀着热情和方向感正视现实并追求有价值的目标,为后来的升学、就业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母亲下班后还要给学校校办工厂做口罩,一个赚2分钱,看到妈妈很辛苦,复习完功课后我经常帮妈妈做,很小就学会了缝纫并常常自己设计加工服装,时间久了,便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形成了乖巧、懂事、自立、忍让的性格特征。由于动手能力极强,尝试用自己的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阶段开始得到较好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除学业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我的家庭。可能由于职业特点,我的父亲脾气比较暴躁,母亲又生性独立、有思想,因此他们之间常产生矛盾和摩擦,紧张的家庭氛围使我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人也变得敏感、焦虑、谨小慎微、情绪不稳定,防御机制过强。
我的青春时代,正是琼瑶小说在学生中泛滥的时候,我也很快加入到“琼瑶迷”的行列。琼瑶对完美爱情的勾画,对男女主人公的唯美描写,对感情的那份执著,深深地感染着我,改变了我整个的认知世界。当时,对爱情、婚姻有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憧憬和渴望,人也变得感性和忧郁,喜欢幻想、爱冲动。美好的爱情和父母不完美的婚姻交织在一起,同时让我对爱情和婚姻感到迷茫,既渴望又恐惧,这种矛盾一直冲击着我延续到青年期。
青年期是我人生的高峰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也收获了期待已久的爱情。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本市的师范学校。尽管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但是看到许多高考落榜的同学,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庆幸。大学生活是在快乐、充实中度过的.,我热情高涨,频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自我不断发展。参加工作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我市一所重点学校任教,我较好地遗传了母亲的优点:能吃苦、有热情、有思想、多才多艺,因此在工作中鹤立鸡群,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不久就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校级领导。事业的长足发展,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教师的工作点燃了我的激情,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伟大,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我的梦和他们的梦巧然的编织在一起,慢慢升腾,形成无形的巨大的磁场,曾经的那份喜悦、那份执著、那份感动,让我一生都永远的放不下,也正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成人了。
事业成功而爱情却姗姗来迟。由于青春期对爱情的幻想和父母婚姻的不和谐,致使我在青年前期择偶标准追求完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人生和婚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后,于20__年的夏天,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他为人热情、谦逊、善良,尤其是他的乐观和包容和我的敏感、个性相互弥补,补偿心理让我们很快陷入热恋之中,在彼此的承诺中我们很快踏进婚姻的殿堂,磨合期中磕磕碰碰充满了个性的冲突,但我们能坦诚的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建设型家庭、一体型家庭使我们的亲密感日益加强。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饱满的充实。现在的我更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20__年我考上教育硕士研究生,由于对心理咨询职业的无比热爱,我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一年多的学习生活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心情变得简单、快乐、充实。在学习中我也慢慢地懂得:面对身边的人要学会接纳、包容,少些嫉恨,多些爱心,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信任,努力创造真情的空间,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对“成熟”也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成熟的人是一个有“度”的人,简约不简单、放松不放纵、成熟不世故、果断不武断;自信又谦虚;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成熟的人还应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追求、有思想、有情趣、有智慧、有作为。
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深刻地体味到:人生就像登山,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一座山。就像那句广告词:人生最难攀越的山是自己,只要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因此,我为自己确立了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完成研究生学习,充实业务能力;完成心理咨询师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开办讲座,培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办区域内教师、学生心理诊所,解决教育群体的困惑。
我深知攀上这一座座山峰,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我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是:
1、完善人格,永远积极、乐观。
2、学会坚持,永不退缩。
3、修炼境界,心静如水,心态平和。
4、不断学习,充实提高,精益求精。
5、学会感恩,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二)个人人格类型的描述
借助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进行分析,我性格总体是外向、热情,和蔼可亲;富于感性、喜欢幻想、工作生活富有创造力;好强、独立,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易变通;敏感、怀疑,遇事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呈高分倾向,情绪体验偏强烈,易生烦恼,稳定性呈低分倾向,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自律性、实验性呈中等。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善良、理解、积极、负责。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外向合群、积极向上、幽默,放松时给人带来无比欢笑,安静时给人带来深刻思考,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易相处,为人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聪颖,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
人无完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大家这样评判我:有时太过于理想化、完美化,偶尔的行为个性化,过于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就是:感性、积极向上、善解人意。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
1、从职业经历看,我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立项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程》实验研究,那是我接触心理咨询的开始,在长达三年的实验研究中,我和同志们通过课程、咨询、活动等八大工程,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过的学生达百余人,积累了许多心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撰写了三篇论文,荣获课题组颁发的研究课题一等奖。原省教委副主任姬庆生曾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和心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让我爱上了这项工作并决心一生致力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2、从人格和能力看,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首先,我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个性品质:在心理健康的状况下,我的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比较理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人随和热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
其次,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并善于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管理者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有相近之处,不断的经验总结让我知道有些技巧的实用性,例如真诚、温暖、通情达理、引导等等,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咨询技术,所以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从客观现实看,我所关注的教师、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我担忧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我切身体会到教师们那种巨大的职业压力。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基础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社会公民的观念也相对落后,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依旧着重于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变成了精确的分数,因此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不得不抓紧可利用的每一分钟时间,为了学生成绩、升学率疲于奔命。在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之前,教师普遍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在这种压力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根本就难以胜任教师职责,更谈不上保证教育质量。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使这些教师无暇料理家人的生活起居,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快乐从工作和生活中渐渐淡去。心力交瘁之余,老师很难有时间静静地读一本书,不能及时了解新事物,更新知识,教学水平常常停滞不前。老师情绪不良时会无意识地把学生当成发泄愤怒和不满的替罪羊,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严重的是会被学生投射到未来的人际交往上。
在这种现状的刺激之下,我决定学习心理咨询,如果有条件,希望能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办教师心理诊所和咨询热线,希望帮他们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最佳方式,能为我可敬又可怜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心理援助,舒缓心理压力。
这两年面对“某学生轻生、某学生杀人”之类的报道,大家的反应已平淡了许多,远不如前几年那么强烈,那么痛心疾首,为什么?因为太多了。我从教十几年,与学生朝夕相处,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目睹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心理问题太多了: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早恋的诱惑等等。面对那一双双清澈幼稚的双眼,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对学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4、从未来发展上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它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空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历史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个人更大的价值。
(二)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1、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我熟悉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并有条件进行实践,所以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我最希望接待的求助者就是青少年。
2、恋爱婚姻咨询
由于自己的恋爱经历历程比较长,而且用心的感悟和思索了爱情、婚姻的内涵和真谛,因此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更多历练后,能帮助朋友们顺利地寻找到自己停靠的港湾。
(三)从业期待
1、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肯定咨询师的工作价值。
2、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所有通过我帮助过的求助者能够健康生活。
3、期待可以成立一个心理咨询救助中心,中心内部咨询体系健全。
(四)从业的影响因素
1、人格特征的影响
自身的人格特征还不十分完善,敏感、情绪化、感性的个性特征有时会在咨询工作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咨询中的移情、反移情的处理、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诊断等。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在给某些特定的病人做完分析治疗后,有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或试图在咨询的范围之外去帮助病人。
2、职业习惯的影响
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更习惯于统治者的眼光和口气说服教育,也许会在今后的咨询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影响咨询效果。
3、内涵发展的影响
未来的咨询工作可能会遇到专业的学者、阅历丰富的老者等,而目前个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生活的阅历都需要今后不断的学习,内涵发展,才能更好的助人。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学生成长 心理咨询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初中阶段。所以我们初中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间,加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当属思想品德课。新品德教材中融入了很多心理健康的内容,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阶段教材的重要变化,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新形势要求我们老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尽力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咨询师。以下是我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仅供参考。
一、视频引领,触景生情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膨胀期,想独立,又不够格;情感丰富又不稳定;认识敏锐却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的意义、对人生的价值认识模糊等方面。前段时间,有学校的学生效仿别人跳楼,趴在栏杆上,身体悬在外,十分危险,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慌乱,究其根源,是对生命价值认识的浅薄和无知。
在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14课《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时,我首先为学生播放多个交通事故的视频短片,令观看的学生唏嘘不已。从而使学生明白:没有生命,人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生命是一切有意义活动的前提。接着播放《热爱生命》公益短片,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影视视频等教学手段,将客观的情景再现出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情感的升华,走出生命浅薄认识的误区。
二、学生交流,自诊自断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经验或是感受进行互动。通过交流,他们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生活的体验,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如果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中适时、适当运用交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9课《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我给学生设定具体情景:和老师发生冲突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考试成绩下降时;被人误解时。请大家担当一次心理医生自由说说,学习生活中遇到这些常见的情况该怎么解决。问题一经抛出,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地说自己在具体的情况下,宣泄情绪的方法。然后所有学生共同分析,这些方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最后学生重新思考,科学判断,理性做出正确地选择。
在这种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经验和感受进行反思,在重新审视的过程中,积极矫正成长中遇到的情绪问题,并能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使自己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家长听诊,唤醒心灵
为了增强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心理问题的真实情景。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我曾经真诚地邀请一位初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到教室做客。这位家长步入教室时,我热情洋溢地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黄某同学的家长,大家热烈欢迎。黄某同学自升入我们学校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不论期中、期末,还是中考前的多次模拟考试,均遥遥领先,最厉害的一次是七门功课有四科是满分,创下了我们学校的历史新纪录。这么一位优秀的学生在与父母交往方面,是否也是这么顺利呢?我们来问问黄某某的家长吧。
在我的大力鼓励下,很多学生大胆地与黄家长进行了“真情面对面”,诸如黄某与家长吵过架吗?黄某早恋吗,家长怎么处理的?黄某上网打游戏吗?黄某看武打、言情书籍吗?所有中学生可能有的困惑问题,都有人问。而黄家长也是“实话述说”一一作答。最后,黄家长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孩子们,黄某虽然成绩好,但他也是普通人,也会遇到和大家一样的困惑。不管成绩好坏,你们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爸妈都是非常爱你的。在成长的历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开诚布公地讲给父母听。我们要努力把“墙”推倒变成“桥”。
学霸家长亲临现场,亲自为你把脉,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唤醒了多数学生懵懂的心灵。
四、专家把脉,高屋建瓴
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和学习压力的加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最不屑和他们接触较多的家长和老师交流,觉得他们很烦人,老是与自己过不去,所以我们的话他们未必听得进去。看着这些逆反学生,我们老师和家长焦虑万分,又束手无策。那么又有谁可以帮助中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泥潭呢?我建议请心理老师或是专家。凭借这些名人的威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从思想上引导他们。
教学九年级第3课《人生难免有挫折》时,我就请了一个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来友情客串。这个心理老师一上来就展示了自己近些年来的各种荣誉证书,大大小小几百个,并且夸张地对同学们说,知不知道请我现在一个小时的费用是多少?学生摇头。老师伸出一个指头:一千!学生惊讶万分。继续问,知道我年薪多少?老师又伸出一个指头:一百万!学生当时就震惊了。老师笑着说:当然,今天是不收钱的,同学们可以放心了。就在同学们惊诧万分时,老师面露痛苦的表情:孩子们,不要只看到我光亮的现在,曾经我也是一日三餐只吃最廉价方便面渡过的。(老师深情的回忆了自己刚创业时的艰难和辛苦。)然后心理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从小就与挫折相伴,在不同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挫折,而且每个人都遇到过挫折。我们青少年由于知识不够渊博,经验不够丰富,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是很正常的。接着心理老师为大家出示图片:孔子、张海迪,汶川地震、洪水、战争等,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挫折难免。最后总结:人生难免有挫折,像大家所遇到的考试成绩下降、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等等,那简直就不叫挫折,关键是要不断地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坦然面对挫折,勇敢战胜挫折,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这堂课在同学们持续不断的掌声中结束,但是专家带给同学们的高屋建瓴的忠告和建议会一直存留在大家心灵深处。
新世纪不仅需要高分数的学习型人才,更需要心理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所以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就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引领学生读书、学习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可以期望,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不断渗透,以及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不断坚持、努力,我们的学生学业会更加优秀,心理定会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 徐小莉.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心理品质教育[J]. 山东教育,2002(35).
[2] 徐勤友.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考试与评价,2014 (06).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1. 社会需要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
随着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竞争的日益加剧, 心理疾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 今后我国各类心理问题还将更加突出。人们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 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职业领域。心理咨询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职业, 社会需要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必将成为我国极具发展潜力的热门职业之一。
2. 心理咨询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2年,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 引起社会关注, 心理咨询师也迅速得到社会认可。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下, 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 中小学校也都要求开设心理咨询室, 配备心理咨询师。2008年,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使心理咨询行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各类心理援助机构陆续建立, 政府或社会组织不断有针对性地开展震后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为心理咨询师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为相关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 能力测评要适应鉴定人数的逐年增加。
我国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业人员就业、上岗的能力证明。河南省从2003年开始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截止到2009年11月累计鉴定23571人, 其中二级以上占鉴定总人数的15%。从2003年~2009年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人数统计表和2008年~2009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人数统计表可知, 河南省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的人数逐年增加, 2008年报名人数远远超过往年, 2009年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人数高达11011人, 可谓空前。
二、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 国家职业标准是综合评审的依据。
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依据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主要有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范围、工作责任和工作质量要求。
2. 专家面试是综合评审的主要方式。
在考生递交个人成长报告及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的基础上, 由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考生进行面试, 主要考核其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培训指导等综合能力素质。
3. 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是综合评审的核心。
判断考生是否具有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质, 是否有一定的个案积累, 是否有严重人格障碍、患有精神性疾病者, 个人基本素养及个人成长经历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的重点是考核心理咨询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综合评审设计思路也是以此为准则。
4. 考核模块结构是综合评审设计的关键。
考核模块结构要从整体上反映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的主要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配分要求、考核项目、项目组合方式以及是否有特别考核要求等, 要从整体上反映综合评审的全部内容。
5. 测量模块是综合评审的细则。
测量模块主要指具有相同性质、同一类型考核内容的试题组, 并且给出一个统一的配评分标准、相同的考核要求以及该模块所需的考核时间范围。测量模块的基本结构包括模块定义、模块的考核内容、配评分标准以及选择考核项目时应考虑的其他因素。其中在配评分标准中包括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配分、扣分、得分等情况。
6. 配分结构是综合评审的政策要求。
论文撰写部分占40分, 面试答辩部分占60分, 考生的总成绩为100分, 60分为合格。论文内容与论文答辩两部分的成绩均须达到60%及以上为合格。实际论文内容部分的成绩低于24分或论文答辩部分的成绩低于36分, 本次综合评审视为不合格。综合评审总成绩为论文内容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之和。
7. 综合评审统一的评分表。
综合评审每个考核项目都有统一的评分表, 统一的评分表包括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配分、扣分、得分以及现场记录等。统一的评分表, 实际上是把所有考核项目测量模块中的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集中在一起, 加上统一的格式而形成。配分是实际考试所得分数, 无需折算。
8. 否定项是综合评审质量的具体体现。
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设置否定项。综合评审实行否定项, 是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的一大改革, 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具有否定项的项目在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中的重要性, 同时使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对考生成绩的评判更加合理。
9. 可操作性是综合评审的实施要求。
综合评审能力评价的设计, 要充分考虑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综合评审设计, 一要被社会广泛接受, 二要在考虑能力测评原则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综合评审的可操作性要体现在设计的方方面面。
三、综合评审设计方案
1. 考核模块结构表的设计。
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的考核模块结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能力;二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水平;三是综合能力水平。
2. 个人基本素质测量模块的设计。
这一部分要求评审专家在阅读考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的同时, 结合面试进行操作。
3. 案例分析水平测量模块的设计。
对考生递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鉴定是评审专家进行面试的重要内容。要确定案例是考生亲自做的, 保证这个前提, 综合评审才有意义。
4. 综合评审面试答辩测量模块的设计。
这一部分是面试的核心内容, 也是综合评审考核的关键项目。根据考生递交的个人成长报告及案例分析报告, 面试中专家可以设计多个提问内容, 以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综合工作能力。
5. 专家签字模块的设计。
专家签字是综合评审的最后一个环节, 由于考生参加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是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 为了后期成绩查询时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在设计这个模块时, 增加了专家对综合评审不合格考生的简要评语这一内容。
四、综合评审的实施
1. 评审专家的组成。
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是由省级鉴定中心组织实施, 省级鉴定中心根据申请答辩人数组成若干个综合评审委员会, 所有综合评审委员会委员必须参加省级鉴定中心按照有关要求统一组织的考评员培训, 具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医学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 主考必须具备正高级职称,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2. 资料阅读。
由于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采用考生面试答辩的方式, 在考生人数多的情况下, 各方面组织相对复杂, 要在短时间内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就要求专家在进行面试之前详细阅读考生递交的个人成长报告及案例分析报告。
3. 否定项。
否定项是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要环节。二级心理咨询综合评审否定项是指由于关键性的能力不符合要求, 综合评审成绩作零分处理, 与此同时综合评审的其他项目不再具有评审的实际意义, 凡符合否定项任意一项的考生, 本次综合评审成绩就不合格。
4. 提问设计。
评审专家对面试提问的问题可以不拘一格, 以成绩中等水平为基准进行确定, 在实际考核时间上可以有所放宽, 以便于考生对考核项目有思考余地。
5. 现场评分。
现场评分的原则以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的综合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评分时, 评审专家要按评分标准逐项进行打分, 评分时要注意考核时间, 评审结果要得到评审小组的认可, 评审专家对不合格的考生要有简要评语, 考核项目结束后, 评审专家要在考核评分表上签字。
6. 面试答辩的考核时间。
面试考生简要报告文章的内容, 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评审专家进行提问, 考生当场作答, 答辩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除特殊情况不得延时。考核时间均不包括准备时间, 但在具体考试中, 应该把准备时间考虑进去。在综合评审过程中, 评审专家对时间要进行合理分配。
7. 评审专家签字。
从历年组织情况来看, 考生在考试时经常会出现紧张和焦虑, 对考核成绩也很敏感, 对成绩的期望值比较高。由此, 要求评审专家要重视对综合评审不合格考生的简要评语和签字程序。其目的是, 一方面避免在后期成绩查询时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另一方面对考生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8. 细节问题。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 细节也是综合评审应该考虑的问题, 是影响综合评审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综合评审设计应该考虑的细节问题包括:评审专家的组成、面试考场的安排、考生的面试顺序、专家提出的问题质量、考生对评审专家的评价和考试后的反馈信息等方面。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 各行各业强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使人心理失衡。作为一个社会人,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能积极求助与调试, 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 更加凸显了心理学的重要性。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对非职业工作者的工作绩效、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再就业资历的提高, 对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人员的规范操作和职业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都有着质的飞跃, 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也在逐渐走向职业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篇5
摘要:在过去短短的的二十几年中,平凡而渺小的我经历了不平凡的生活。由于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转型期,作为80后的我们自然也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作为80后的我们多了份对生命的执着,共同参与了世界与祖国的最有纪念、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中带给我的是欢笑、是泪水、是喜悦、是感动……,让我学会了更加坚定的去认识、感悟生活中的真谛!作为80后,一方面,受父辈影响,我们性格中存在某些传统稳定的特征;另一方面,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又具有开放、创新、竞争、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既稳定又开放的性格,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为我们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奠定了良好的性格基础。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农村,哪里有山有水,太行山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包裹起来,但是又好像故意留了一条出路给这里的人们,使他们用这个出口与外界保持联系。这里还有著名的淇河,《卫分.氓》里就曾经提到过“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不仅养育了我们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而且也是我们小时候玩乐、嬉闹的天堂。
小时候家里比较清贫,孩子比较多,有姐姐、妹妹和我,但是父母并没有因为家里清贫、孩子比较多而减少了对我们的爱,妈妈总是尽自己所能让我们吃的好点,那时虽然穿着简陋朴素,但是街坊领居总夸我们家小孩穿的衣服总是很干净,妈妈总是用默默无言的爱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热心地帮助周围的街坊邻居,跟街坊相处的都很好。虽然妈妈很节俭,但是妈妈对于需要帮助的弱者却是很慷慨大方的,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舍不得花钱,但是如果遇到乞讨的,妈妈总会毫不犹豫的给予他们金钱帮助,妈妈的这种品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姊妹三个,使我们长大后总是与人为善,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小时候街坊邻居有很 多玩伴,我们在一起自创了很多种游戏,虽然那时我们没有玩具,没有漂亮的衣服,但是我们很知足,很快乐。上小学后我就学会了做饭,爸爸上班回去的晚,妈妈总是在夏天的时候乘着太阳快下山时凉快下地干活,姐姐要上山摘酸枣,买了之后赚钱,妹妹还小,所以做饭的重任就交给我了,现在想想那时自己做的饭可谓难以下咽,但是爸爸妈妈总是说好吃,还夸我懂事。等妹妹学会做饭后,我便和姐姐一块儿到山上摘酸枣卖钱,记得我和姐姐有一个夏天摘得酸枣买了200块钱,当妈妈把酸枣买了从卖主手里接过看着那200块钱时,高像极了,一直夸我和姐姐懂事。
小学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们那里最好的初中,爸妈很高兴,街坊邻居也为我高兴,我怀着众人的祝福与期望踏上了我的初中求学之旅。记得那时学校离家远,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所以没有时间回家吃晚饭,我总是从家里带一点干粮填一下肚子,舍不得花爸爸妈妈给我的生活费,晚上回去再让妈妈给我热剩饭吃,妈妈总是怕我营养不良。那时虽然学习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忙中抽闲和周围的同学聊心事,玩游戏。记得那时最喜欢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了,一群人骑自行车走在大路上,有说有笑,仿佛那条大路也跟着我们一起欢乐起来似的。
初中时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到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高一,高二期间一切都很顺利,我学习成绩优异,跟同学们关系都很不错。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由于自己不想辜负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再加上求胜心切,总希望一天可以学到无限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总是学不进心里,脾气变得也很差,经常因为小事跟家里人发脾气,成绩也退步了,眼看高考就要来临了,但是我还是无法摆脱这种阴霾情绪。于是爸爸妈妈就开导我,让我放松,告诉我高考不是唯一成才的道路,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只要努力就行了,结果不重要。班主任老师也发现了我的异样,于是总是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谈心,开导我不要把高考想的太重,其实高考就是一次考试。在爸爸妈妈的关爱和班主任老师的开导下,我渐渐学会了调解自己的情绪,从阴霾情绪中走了出来。这段经历使我了解到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每次遇到挫折,我都会想 起这段经历,总是能够自己开导自己,让自己时刻保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再次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读的是一所师范大学,在哪里,我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课外还经常到图书馆看各种书籍,但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居多,来满足自己的兴趣。通过自己课下的阅读和高考前那段经历使我更加了解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强烈的期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
考入研究生后,课余时间增多了,于是有更多时间看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书籍,我还经常浏览一些心理咨询网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还经常开导自己身边情绪低落的同学,用我乐观开朗的心态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一直在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而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技能。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
自我人格特质分析:
借助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分析,受益于父母对人对事的言传身教,我拥有了坚强、执着、真诚、乐观、善于反思并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热情,宁愿人负我,我不负人,富于感性,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文学、哲学和社会学基础,生活中为朋友排忧解难而无形中积累了经验等特点,我认为自己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里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追求
二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让我清晰、深刻的认识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轻松学习、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的必要基础,是我们人生成功和精彩的前提条件。心理咨询师职业不仅是一项让人们的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有 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内心里的一种追求和渴望。高考前的压力和纠结使我学习效率很低,而且脾气也变得很差,幸好我在老师,父母,周围朋友的帮助和开导下迅速而顺利的摆脱了这种阴霾的情绪,并能够迅速重新投入到高效率的学习中,最终成功地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进行继续深造。可以说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压力普遍很大,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各个方面的转折期,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使这个阶段成为心理问题多发期。在高中阶段“郁闷、学不进去”等这类消极字汇随时随处都可以听到,这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本科毕业时许多同学面临考研失败或找工作不顺利的情况常常会产生许多消极悲观的情绪,这严重的影响了同学们生活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我周围的这些事例更加增强了我从事心理询师事业原本的动机。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我性格活泼,善谈,真诚,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常常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热情高,并且诚实守信,承诺给别人的事情都会努力做到,这为我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奠定了性格基础。
2、我成长的经历使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丰富的财富,我高中顺利度过心理阴霾期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此后我一直以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待我的学业和生活,并且用我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同学。
3、我对心理咨询事业的热爱使我能够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4,、这些年来我对心理咨询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准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咨询技能。不足:
1、2、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由于我个人性格中存在追求完美和凡是要致清致察的特征,对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释。于一些求助者容易出现反移情现象。
3、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一些硬条件尚需改善,尤其是缺乏比较完备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相关软件。
(三)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特征中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和立场,并能够积极争取专业咨询师的督导和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求助者。
2、由于自己咨询经验不是很充足,社会阅历不是很多,尚需要继续积累相关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心理咨询这一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自己在心理咨询这一领域获得独特的成就。
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篇6
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占总人口的9.5%,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而有心理问题的人则占84.5%。
据报道,深圳市体育学会对深圳一些企业及政府机关工作的年轻白领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显示,有近80%的人心理存在中度障碍。
《经理人》杂志第三次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经理人“痛苦指数”的调查显示,广州经理人的痛苦指数达50.2,深圳为42.6,北京为42.1,上海为35.8。
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恶化程度到底怎样,也许还没有一个更有普遍意义和更具权威的调查,但从目前的部分调查结果来看,所反映出的问题已足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心理问题,它或轻或重,或短或长,但都能给人造成内心的痛苦。有人将痛苦紧紧包裹起来,结果是饱受煎熬,甚至扭曲精神和人格;有人将痛苦烦恼对外发泄出来,结果是造成他人的痛苦和社会的不安定,甚至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
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是内向、内敛,所以许多人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痛苦烦恼展示出来,有人甚至认为向别人倾诉是不坚强的表现。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能够承担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还不能承担起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重担;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我国目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还不尽如人意,更难以承担起社会上所有精神疾病的防治任务。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只有求助于自己。“天助不如自助”,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要忘了这句话。
谁能够比你更了解自己呢?你的欲求,不能向别人讲的,自己心里却明镜一般;你的挫折带给你什么打击,你最有感受;你欣赏什么、鄙视什么、追求什么、轻蔑什么,你都明白;你今天因为什么烦恼了,昨天因为什么落泪了,都有自己的内心体验……如果你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以及心理健康主要靠自我维护,那么,谁能比你更有资格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呢?
你现在所需要的,是先了解心理学的有关内容,读几本有益的心理方面的指导书,然后从自己开始,分析心理状态,治疗心理疾病。
有病早治好呢?还是无病早防好呢?当然是预防更重要。
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强健心理,提升内在品质。如果内在品质高洁强韧,“病毒”无力进攻,这比出现问题再去治疗不是更胜一筹吗?
解放军常州第一0二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519)8108568(8:00~22:00)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7
一直以来,提到心理咨询工作,谈的比较多就是心理咨询是一个比较难胜任的职业,是需要咨询师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情感、复杂的智力活动、熟练的技能操作,对来访者需要高度负责的特殊职业,职业压力非常大,也很容易出现枯竭现象。1985年,Farber的调查发现36%和6.3%的心理咨询师分别处于中度和重度职业耗竭,61.2%的人表示压力过大。
事实上,可喜的是,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察觉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咨询的技术让很多年轻心理咨询师深深折服。因此,探究他们如何胜任这份“不可能的职业”的原因,再现他们如何战胜职业压力、规避职业风险的过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独特的个案入手,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三个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督导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都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有较长的心理咨询工作经历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渐凸显其魅力的质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选取职业压力应对良好、并发展成为资深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督导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专家的深度访谈收集研究资料,以开放的研究态度,了解研究对象的所思所做,并通过归纳和描述得出研究结论。
2 结论
本研究认为,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能较好的应对压力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采取积极认知方式的应对策略
2.1.1 把遭遇到的职业压力以及压力产生的情绪看成是一种资源、转机,一种学习的动力。
A:“也是无能为力吧。记得最初心理辅导的时候,一个学生她说,很想念儿时的一个同桌朋友,但是不知道怎样能找到他,如找到了又不知道他愿不愿意见我?当时,面对她,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有个学生他身体不好,母亲又不认他,当我做完咨询后,心里堵的慌,自己难受了很多天。”
B:“我刚初学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想,哎呀,这个个案没做好,然后会想很久。”
C:“恩。想帮助别人就是帮不了,觉得自己很没有用。挫败感,后来发现挫败感很正常。(笑)”
这些专家在早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都曾出现过负性情绪,做完咨询,走出咨询室,还在思考着个案的问题,严重的还有难受,抑郁等情绪,出现无用的感受。但是职业压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资源,出现问题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转机,压力变成了学习、成长的动力。
2.1.2 克服心理咨询师的救星原型,在个案处理的过程中,始终认为不能包打天下,心理咨询师不是上帝,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荣格在谈到心理治疗的关系时指出,病人的救星原型往往在治疗情景中被无意识激活,病人把治疗师当成他心目中的救星,当治疗师做不到这一点时他就责怪治疗师。“治疗师当然做不到,治疗师只是凡人,他不可能是救星或其他什么原型意象,而在病人的无意识里被激活的正是那种意象”(荣格,1935)。
B:“其实棘手的个案永远都有,你不要认为你永远都会搞定个案,只要你认为你不是包打天下,你允许自己有的时候做不好,允许有的时候那个时候犯糊涂等,这个个案一走,你会想怎么会这样呢,没问题,就是你要是不允许自己,那你永远在焦虑里面,如果你允许自己有的时候做不好,然后慢慢地你就会知道那个是一个什么问题。”
再好的治疗师也无法包医百病。只要一个治疗师保持上进,在面对无法处理的个案时,能及时负责任地转诊,如果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吸取教训,那么,他就是一个好治疗师。问题意味着转机。
C:“我在98、99的时候,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是上帝,我不能帮助所有的人。我只能帮助我能帮助的人,这是很重要的。”
2.2 采取积极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
能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决心表达情绪,做好情绪的处理。没有一个人完美无暇、不曾受过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师也是如此。咨询师必须要有很好自我觉察能力,要了解自己的创伤,以及这些创伤对自己的潜在影响。比如由于过分的自我保护,而不愿意与求助者分享;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将咨询当作宣泄自己情绪的场所;由于自己的“脆弱”,而将咨询成为自我肯定的过程;由于求助者对自己的“阻抗”,而忽视求助者的情感发表,采取疏远和冷漠行为,或者变得傲慢、强加于人。因而,面对心理弱势而敏感的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必须把握自己,敏感地触摸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状态。
B:“对于子女出国那个课题,我送完他回来后,我就会这样,我学咨询我知道,如果我有情绪我就让它表达吗?没有问题,所以到她房间收拾她床铺的时候就会一直哭、一直哭,就会流眼泪。然后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就不到他房间,去的时候就会见物生情,然后就让自己哭吧,哭完,然后到我自己的房间就开始干活。就是情绪要去表达,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心理咨询者不是一个容器,你要把来访者的给你那部分处理掉,如果有情绪就要决心表达和处理,这样负面东西出来后,第二天才能正常工作。专家B和C在做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时候,在面临心理咨询师由于压力产生不良情绪时,开展交流会,做好负性情绪的处理。
C:“总体当然会有,所以你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承受能力去讲,当你做了一两个案例以后,你就要调整自己,放松自己。然后,职业咨询师要有小组,小组每天晚上开会,自己有什么事,有什么感受,谈完以后,就去睡觉。第二天早上,大家相互鼓励几句就开始工作。一定要做这个,这是我们定好的,这是我们灾后援助工作很重要的工作程序,这是规范程序的环节。”
2.3 采取积极行动的应对策略
2.3.1 不断学习,坚持做自我成长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作为专业的助人者,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核心因素,也是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A:“虽然我现在随着岁数增大,但学习、培训的劲头还不小,更愿意参加又有利于专业工作,又配合了自己的愿望和兴趣的学习。
B:“参加很多培训班,参加培训班以后呢就来做咨询,越做咨询以后,越做你就越不准,正好北师大那个时候有个博士班,我就去参加那个博士班,后来就陆陆续续在学,每年都在学,后来有人开玩笑说是学习型人格障碍。觉得我现在的体会就是不断学习,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这个意思,所以这是一个专业成长。”
C:“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又考上了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年来不断学习,接受过香港、台湾、美国的知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指导。”“心理咨询师类似外科医生,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是给人的心灵开刀。大学生一旦把自己的心迹向你透露,如果做不了,可能对来访者造成伤害。因此要做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要掌握各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来保证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克服心理误区。”
美国学者艾鲍:“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员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M.L.Appell,1963)也就是说,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的手段,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理论和技术,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调动起来的他的全部的人格因素,包括他的认识、他的情感,他的经验,他的价值观,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他对生命的态度等。
A:“我觉得吧,还是你的人格。对学生的耐心、关注、爱。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技术也是要通过咨询者这个人施加在来访者的身上的。所以,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就是一个工具。”
C:“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年轻人,第一个就是注重于自我的成长,注重人格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时候,要反过来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够在以后的咨询中用好自己。因为心理咨询的最有效的最终东西就是他自身,也就是咨询师的人格。”
B:“还有一句话就是说,这也是我们不断地说心理咨询有很多种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是透过咨询师这个人来把他呈现出来,所以说是透过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个人的自我经验,个人的认知过滤以后所呈现的,所以说心理咨询师个人的素质我觉得非常重要。”
2.3.2 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接受专家或同侪督导,增强应对压力的信心和效能
在日常生活中咨询师也时常会面临事业发展、人际协调、婚姻家庭与子女教育等压力,也需要及时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是同行的心理分析。咨询师以当事人的身份接受咨询,获得接受咨询的经验,是成功咨询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探索自己,确定自己能否协助别人的大好转机。咨询师自己接受咨询的经验可以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可对工作中可能会忽视的问题保持敏感。
B:“这就是说同侪之间你有问题就不要放着,可以找另一个人去处理,处理过后,实际上你在处理生命中的课题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你的咨询里面去的。”
C:“每天过多的接待来访的学生,心里有时也会感到压抑,烦闷。这个时候就要自觉地寻找和就手更高级别的专家的督导和帮助,并且在高校系统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之间的良好交往,形成自己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中,来自同业人员情感上的关怀、技术上的支持、知识的交流、价值观的认同,甚至仅仅是无判断的倾听等,都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保持并感受到自己对工作的控制。因此,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与业内人士建立融洽的关系是很必要的。
3 讨论
3.1 国外不少学者一致认为,应对比压力结果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个体对压力评估和应对方式比压力本身对个体的影响更重要(Aldwin&Revenson,1987;Selye,1962;Rahe,1974;Folkman&Lazarus,1984)。Patterson&Mccubbin(1987)认为应对的功能可分为三个方面:(1)问题取向的应对,即采取直接的行动以消除或减少压力及增加处理压力的资源。(2)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即重新认识压力,以更易于处理压力。(3)情绪取向的应对,即处理由压力所导致的紧张、焦虑等应对方式。本研究结论也是从认知、情绪、行动三个应对方式来化解职业压力,符合前人研究的观点。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在同一情境中的压力应对过程中,应对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发挥功能,是相互的。
3.2 国外在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即非情境因素和情境因素。非情境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应对资源、文化背景、个体生活经历等;情境因素主要包括具体压力情境的客观特征,如情境的可控程度、变化性、反复性等,个体对情境的主观评价。其中,个体的主观评价是影响应对方式最重要的非情境因素;情境因素对应对的影响程度主要依赖于个体的主观评价。从本研究的结论中也可以看出,资深心理专家在应对职业压力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积极的认知应对策略,把压力看成是资源、是动力,并积极的采取行动,坚持做好个人成长是关键所在。
摘要:目的:探究资深心理咨询师成功应对职业压力的原因,以期给遭受职业发展困惑、处于职业枯竭的心理咨询师一点借鉴和启示,从而得到更好的个人成长。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研究资料,并通过归纳和描述得出研究结论。结论:资深心理咨询师较好应对职业压力的原因主要是采取了积极认知方式的应对策略;采取积极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采取积极行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压力,应对,深度访谈,质化研究
参考文献
[1]Gary D.Ackerly,Juliann,Dale C.Holder,et al.Burnout Among LicensedPsychologists.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Dec 1988,19(6):624-631.
[2]叶一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2,25(6):755-757.
[3]蒋奖,李强,杨眉.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枯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138-141.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8
关键词:教育目的,学校心理咨询师,转型
一、当下教育目的的转型之处
(一)对于人才需求的改变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强调着教育的“主体间性”——即将人作为主体的社会性,将其放置于社会之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尊重与交融的发展趋向。
在对于“人”的认识上,学术界开始对“具体个人”进行特别重视。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就中国目前教育学理论的现状来看,在有关‘人’的认识上,主要缺失的是‘具体人格’的意识,需要实现的理论转换是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换。”在过去的教育目标制定中,将学生视为其与客体(自然、社会、他人)相对独立的主体,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成为被塑造的对象。在新时期、新的认识的背景下,其推动着今日我们教育目的的转型。
(二)新型的人性目标
新型的教育目的观建立在认同学生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兴趣、职业。而这就致力于让学生达到“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的人性目标上。
“有限性”即强调人的差异性、平等性和未完成性。在追求这种人性的目标上,让学生认同和他人的差异,认同自身和他人的平等以及认同自身是永远走在未完成的旅途中是非常必要的。“生成性”即强调人的自治性、不确定性和超越性。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性咨询模式,是帮助其心理健康发展并且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挖掘其潜力的咨询模式。“共生性”即人性中具有共在性、共融性和非同质性的特点。此种人性目标强调非霸权和奴役的理念。
(三)承认人的不完美性
承认人的不完美代表着朝真理追求的脚步是永无止境的,人的不完美性是以自我发展为主体的,因为人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所以人一生都走在未完成的道路上。
(四)教育目的逐渐强调人的多元化
即强调人是多元地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的教育内部并不只是寻求和睦的共存,而是不同类型、不同想法的学生相互交流,向有非主流思想的人提供的新的社会结合方式。
二、当下学校心理咨询及其教师的现状和问题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的王丽蓉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咨询主要针对学生事件的“预防”和“解决”,即对学生的发展性咨询和适应性咨询。所谓的发展性咨询,是针对身心健康、发展较正常的学生,帮助其更深层次、更高层面的发展的需要,给予挖掘其潜力的指导。适应性咨询,就是针对有一定的行为或者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其解决与现实情况之间冲突和矛盾的需要,在该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涯中,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社交中各种心理问题及障碍。
但是在社会上和学校中,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存在着众多误解,主要的误区是将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教育混淆以及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将心理咨询德育化、思想政治化是错误地将学校心理咨询等同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或者与灌输政治思想和观点画等号。这种混淆会导致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纯粹性,使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了主观的影响因素。
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样的误区使学校的心理咨询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由K.W.迈瑞尔、G.A.金佩尔、R.A.欧文所著的《21世纪的学校心理学》中对于“咨询”的定义是这样的:“咨询是一种间接的服务模式,强调对学生事件的预防和解决,包括在学校个体和家庭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其合作来了解学生的需要。”所以说学校心理咨询是应该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历程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学校心理咨询师是学校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优劣程度决定了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程度。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师和思想品德教师、心理健康课老师被混为一谈。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主要在与倾听与引导,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和心理老师是在讲台上以较高姿态面向学生,主要教学方法是灌输讲授,故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率高。运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500名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其轻度倦怠率为26.1%,中度倦怠率为10.8%,高度倦怠率为1.2%。由此数据可见,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倦怠率是较高的。这种现象在全国中学中屡见不鲜,正是因为咨询师本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其工作不被给予过高的期望,所以心理咨询师的倦怠率才得以高于学校其他教师。
最后,学校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咨询工作时,常使用封闭式问答,不注重倾听。很多咨询师在接待来访学生之后,只听其诉说开端就主观臆断其问题根源所在,之后滔滔不绝地给予建议,这样的咨询过程是不利于学生对于自身问题得到清晰认识的,严重的情况还会与咨询师期望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产生不理想的后果。
三、在教育目的转型的视角下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一)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育目的的转型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所拥有的各项才能,形成对学生的认识从“抽象个体”到“具体个人”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师更加关注学生本身,将学生放在其家庭、学校以及同学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去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咨询。由于需要关注学生本身,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更多地需要运用开放式问答,通过设计的问题发掘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在发掘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的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其自身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有利判断。学校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具体个人”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心理咨询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一职业要求在初高中教育中的必要性。
(二)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具有优秀的心理素养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有咨询需求的来访学生,每个学生的来访目的都有所不同,其心理问题也都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素养,主要有:优秀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较强的受挫能力。
学校心理咨询师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从来访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判断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找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认同自身和其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有限性”的新的人性观的目标。教育目的的转型要求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所谓“多元化”,就是使学生发挥多种优势,体验不同的经验。由此就体现了学校心理咨询师重要的引导发现作用,使其运用巧夺天工的判断与洞察力,以及巧妙的咨询技巧,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处,从而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三)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履行“保密原则”
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尚未成年,但是已经具备了“人”所具有的所有心理和生理机能,并且这个时期正是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这就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师必须履行“保密原则”。“保密原则”主要是保证学生的来访记录不公开的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赢得学生信任,学生只有解除了对咨询师的心理障碍,才有利于其对于来访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反之,不仅无法赢得信任,并且会使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发生无法预料的后果。
教育目的的转型也更加强调“主体间性”的意义,即打破传统的“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的状态,让学生和教育者处于平等的状态。为了实现这种平等的状态就要求咨询师必须履行保密原则,而不是上下级中“获取信息—公开信息”的关系。
(四)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娴熟地运用沟通技能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工作技能包含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的相关操作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娴熟地运用沟通技能。在接待来访的学生时,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运用娴熟的沟通技能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同理心来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新的人性观要求学生拥有“共生性”和“生成性”,即强调人在环境中和不同个体的融合性以及自治能力。在学校的环境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学生,近年来各个学校中“校园暴力”的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就是学生无法在学校环境中和他人融合以及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制止这种现象滋生和蔓延的根本途径就是学校心理咨询师运用其巧妙、娴熟的沟通技能,通过自己运用同理心来感染来访学生感知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同时增强其自治能力。
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师咨询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师准入条件
选聘学校心理咨询师是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的入门关,在遵循国家教育厅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之上,还应该自行设立对于选聘人员心理测试的程序,致力于选拔心理素质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优秀的咨询师人员。只有把好入门关的咨询师选拔,在这一环节上避免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师,才能保证在往后的咨询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访者的良好接待。
(二)加强对咨询师的职后培训
在咨询师入职之后,学校要定期举办对其的职后培训,通过邀请国内外的一流学者进行讲座,从而使咨询师能够被注入新鲜的血液,了解前沿的学术研究。这不仅能提高咨询师自身的素养,而且将新思想渗透到咨询过程中,从而增强咨询师的咨询能力,提高学校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建立心理督导制度
心理督导制度即是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水平、专业素养等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制度。在欧美心理咨询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咨询师有着定期的团体督导或个人督导。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咨询师的咨询”来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提升,从而在对来访者的接待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咨询效果。
学校心理咨询在我国只是开始起步,其中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人们继续建构。只有持有“以学生为本”的初衷,保持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尊重差异,才能在接待学生来访者的咨询过程中对学生做到良好的引导。当今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在于培养专业精英,而是让学生能够“成为自己”。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师角色的设立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运行,致力于在咨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于忠海.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基于人性视角的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刘晓明,王丽荣.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30-31.
[3]邹小英.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02).
[4]王丽荣.素质教育下的学校心理咨询[J].吉林教育,2000(04).
[5]刘亚兴.试论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06).
[6]卞小华.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5).
考研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9
刘某, 22岁, 大四女生。性格内向、好强。父母务农,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经询问,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焦虑, 总是担心父母会因过于操劳而死去, 无法有效复习, 犹豫是否应该放弃考研而去工作。
个人陈述:父母为老实本分的农民, 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自己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份好工作, 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从小学到高中, 成绩一直都很好, 进入大学后, 成绩却只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 认为是高中时选错文理班造成的, 以致现在一直对自己的化学专业提不起兴趣, 而自己感兴趣的是文学。大三下学期, 意识到如果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会很痛苦, 于是决定考取文学方向的研究生。父母也很支持, 但因家庭条件一般, 父母的身体状况又不好而犹豫不定。前些日子, 同学的爸爸生病去世, 同学说是劳累过度的结果。事后打电话回家得知爸爸感冒, 开始经常梦见爸爸因过于劳累得了不治之症。内心挣扎, 想要放弃考研, 又心有不甘。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神情焦虑、沮丧, 反复揉搓双手。无幻觉、妄想, 智力正常, 自知力完整, 对自己的现状有一定认识, 并有强烈的求助愿望。目前十分焦虑, 并伴有轻度的抑郁情绪。平时比较安静, 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很好, 学习上很刻苦。
四、评估与诊断
(一) 诊断结果。
一般心理问题。
(二)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个性相对稳定, 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求助者自知力完整, 担忧自己的行为状, 有求治愿望;无逻辑思维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属于常形, 与现实处境相联系, 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持续时间短, 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较轻, 痛苦程度也不严重, 构不成神经症。
3. 根据求助者焦虑、紧张等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现实刺激不是很强烈, 心理紊乱只局限在担心父亲得病以致死亡, 内容并未泛化, 未严重影响其逻辑思维, 社会功能尚可, 能正常学习和工作, 只是效率有所下降,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 心理测验:焦虑自测量表 (SAS) , 标准分62, 提示为中度焦虑;抑郁自测量表 (SDS) , 标准分57, 提示为轻度抑郁。
(三) 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知情意统一, 有自知力, 主动求医;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协调, 个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未出现逻辑思维混乱与精神病症状, 可排除精神病。
2.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虽有情绪低落, 但不是主要症状, 也无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状, 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3.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 预感到似乎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并且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由具体现实事件和特定处境所引起, 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 心理冲突未变形、泛化, 且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 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主要是在考研的现实压力下对负性信息处理不当, 从而影响正常复习, 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病程不足一个月, 未出现泛化, 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一) 生物因素。
未见生物学原因。
(二) 社会因素。
1. 早期经历:成长和生活经历健康、顺利。
2. 人际关系:与父母、朋友、老师等关系很好, 社会支持系统良好。
3. 负性生活事件:同学的爸爸生病身亡, 其同学说是过度劳累致死, 求助者受其归因影响,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此死去。
(三) 心理因素。
1. 错误认知:求助者受同学对其父离世归因的影响, 产生错误联想, 担心自己的父母也会因同样的原因患病离世。
2. 情绪方面:自己不能解决担心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困扰。
3. 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甚至想以放弃考研来避免父母生病去世, 减轻内心冲突。
4. 个性:内向, 自我要求高。
六、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父亲感冒就与我考研有关”和“感冒就会死亡”的错误认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缓解焦虑情绪。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建构合理的自我认知, 增强焦虑应对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
七、咨询方案
(一) 咨询方法与原理。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人们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 以保持心情处于轻松状态的方法。该疗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如果“躯体”反应改变了, “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合理情绪疗法倡导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情绪体验, 使他们在治疗后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生活, 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担心, 这是错误认知负性信息的行为表现。如果任由其发展, 就会严重影响求助者正常的生活、学习。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有自知力, 焦虑情绪尚未泛化, 只是存在认知偏差和错误观念, 自己难以调适焦虑情绪, 因此适合采用放松训练, 以放松代替焦虑, 进而缓解症状。同时通过合理情绪疗法从根源上纠正其错误认知。
(二) 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安排与费用。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交与求助者一份, 并将另一份贴在墙壁上, 以方便随时查看。来访者若有疑问, 可随时提出。一次/周, 50分钟/次, 共5次。学校咨询, 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 第一次咨询。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进行初步评估诊断, 确定主要问题, 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 询问基本情况, 介绍心理咨询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做SAS、SDS自评量表,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了解求助者咨询的原因, 以及想要达到的咨询目的;发现问题, 作出评估和诊断, 并与求助者一同制定咨询目标;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引导求助者思考自己的问题;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贯穿在整个咨询过程中。
(二)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通过会谈加强咨询关系;引导求助者分析自己的问题, 以及发现其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焦虑源于“爸爸感冒是因为我, 爸爸感冒了就会死去”这些不合理信念。
(三) 第三次咨询。
目的:以合理信念代替原有非理性观念;纠正杞人忧天式思维, 客观地看待爸爸生病这件事;缓解因错误归因所带来的焦虑情绪。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
过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 使求助者明白其不合理信念具有糟糕至极的特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难以自拔。帮助求助者分析围绕考研的不合理情绪, 使其客观看待父亲生病与考研之间的关系,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具体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 引导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作业:完成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四) 第四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方法:会谈、放松训练。
过程:反馈作业完成顺利, 继续执行;指导求助者以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布置练习放松作业。
(五) 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回顾咨询过程, 使求助者清晰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 认识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再次施测问卷, 发现SAS标准分39, SDS标准分35, 并与咨询前对比;总结咨询成果, 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告知求助者若生活中再出现不合理信念时, 可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 求助者自我评估。
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能以正常心态看待爸爸生病, 复习效率提高。
(二) 同学反映。
求助者能专心备考, 不再忧心忡忡和愁眉不展了。
(三) 心理测评复查。
SAS标准分39, 焦虑情绪消失;SDS标准分35, 抑郁情绪消失。
(四) 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可以专心备考。
摘要:刘某, 大四学生, 因情绪低落、焦虑、学习效率下降近一个月, 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改变求助者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同时还配合行为疗法, 对其情绪问题进行放松训练。经过五次咨询, 刘某学习效率提高, 情绪稳定,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郭念锋等.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基础理论)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篇10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孔某,女,21岁,某大学医学院三年级学生,汉族,独生子女。
(二)个人成长史
孔某是家中独生女,其父母均为普通工人,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待人温和,任劳任怨,父母双方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所以,从小学习刻苦认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少和同学来往,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胆小、内向,不爱说话。进入大学后,依然只是想认真学习,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甚至与舍友的关系也是淡淡的,经常独来独往。后来逐渐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个宿舍一起行动,而自己常常一个人吃饭、看书,就尽量主动去和舍友交往,但是总有一种不被接纳的感觉。后来,与同学调换宿舍,因与新舍友相处不愉快,想调回原宿舍,但是,原宿舍舍友并不欢迎她回来住,觉得孤立无援,心情郁闷。
(三)精神状态
面带愁容,眉头紧锁,服装整洁,情绪略显低落,语言表达清晰,语速稍快,逻辑思维正常,情感表达自如一致,存在认知偏差。
(四)社会功能
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与舍友的关系不融洽,经常独来独往。
二、求助者主诉
孔某主诉:最近三周根本不想待在宿舍,感觉自己与她们根本没法相处,一回宿舍就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心情压抑。每天晚上,我都在自习教室待到很晚,有时不是在学习,只是在玩手机,只是想晚一点回宿舍,宿舍现在只是我一个睡觉的地方。这个宿舍是我的新宿舍,我原来宿舍里6个人,刚开学的时候,有三个人一起,我和其他两个一起,后来,我和她们因一件小事吵了一架,然后,就她们两个一起,我独自一个人了。在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其他有个宿舍的女生和宿舍的人闹矛盾,而那个女生和我们宿舍那三个一起的女生是好朋友,她们就希望我和那个女生换宿舍。我看那个女生哭的可怜,而且她也保证,如果我住不习惯,可以再换过来。于是我就答应了。到了新宿舍,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她们相处得还可以,偶尔还说几句话。但是,这学期刚刚开学来,她们渐渐就不和我说话了。有时,她们本来有说有笑的,我一回去,她们就立马不说了。于是,上个星期,我就和那女生提出想换回到原来的宿舍,但是她就不同意了。而我原来宿舍的舍友居然还帮那个女生说话,我都哭着求她们了,但她们还是不同意。我越想越气,很后悔当初和那个女生换宿舍,自己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好报。现在,原来宿舍是回不去了,但是,这边新宿舍的舍友也不理我,我不知该怎么办?
三、观察和别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孔某衣着干净整洁,神情落寞,语速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当提及她哭着求原舍让她搬回去而原舍友不同意时,情绪会激动,但是能很快平复。
(二)同学的反映
孔某经常独来独往,不主动与同学相处交流,不爱说话,最近经常眉头紧锁,情绪低落。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59;强迫1.79;抑郁2.10;人际关系2.64;焦虑2.81;敌对1.62;恐怖1.14;偏执1.82;精神病性1.79;其他1.13。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得分:P:66;E:59;N:73;L:31。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三)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无。
2. 社会原因:
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了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社会支持严重缺乏,未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3. 心理原因:认知稍有偏差,性格偏内向且不稳定。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1. 具体目标:
学习一些人际交往技巧,积极改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平复情绪。
2.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提升求助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善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评价时,便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困扰和烦恼。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访谈的过程中,通过与求助者一起找寻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
六、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1.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评估诊断,确定求助者问题,确定咨询目标,商定咨询方案,签订协议。
2.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提问。
3. 过程:初次的寒暄后,开始会谈,进行心理测验,根据结果评估诊断后再次进行会谈。
部分对话:
咨: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助你的呢?
求:我最近不想回宿舍,觉得一回到宿舍就心情压抑,心里就很不舒服,她们都不理我。
咨:你和舍友闹矛盾了吗?
求:没有,她们就是突然不理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咨:可以详细说一说具体情况吗?
求:刚开学不久,有一天中午,大家都买了饭回宿舍吃,有一个舍友从家里带了一只“叫花鸡”来,给宿舍其他人每人都夹了一块,就是没有夹给我,我当时心里就有点不开心,觉得她是在故意冷落我,但我也没有说什么。晚上的时候,她们本来聚在一起说话,我一回宿舍,她们就立马不说了,各自散开忙别的事,我想她们肯定是在说有关我的什么事。之后,她们就没有主动和我说过话,我也没有主动和她们说话。
咨:你有尝试过主动和她们说话呢?
求:没有。凭什么要我主动啊,她们为什么不主动和我说话,我又没有得罪她们。
咨:你觉得,应该是她们主动和你说话,对吗?
求:嗯,是的。而且,她们一点都不关心我。最近由于我不想回宿舍,每天都在自习教室待到很晚,有时不是在看书,只是在耗时间,尽可能晚一点回去,但是她们没有一个人打个电话或是发条短信问问我在哪,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宿舍。她们都对我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我主动和她们说话啊?
咨:你觉得她们对你的关心不够,所以不愿意主动和她们说话,是吗?
求:嗯,是的。
咨:那你有过主动关心她们?你有主动把你喜欢的食品和宿舍成员分享吗?
求:有过的,但是她们都不吃,说不喜欢吃。其实,我和她们并不熟,也不知道怎么去关心她们,而且她们有朋友关心,不需要我的关心。就算我主动去关心她们,她们也不一定领情。
咨:你和你的舍友并不熟,是什么意思?
求:我是上学期期末刚刚搬到这个宿舍的。其实,我在原来的宿舍里和我原舍友相处的还可以,虽不是什么深交,但是偶尔还会说几句话,不会像现在,一句话都不说。
咨:为什么会调换宿舍呢?
求:我现在新待的宿舍里有一个女孩子,因为一些矛盾,和我现在的舍友闹僵了,她和我的原舍友是好朋友,于是,她就和我提出调宿舍。当时,我的原舍友也在一个劲地劝我和她调换,就当帮帮她。我看她哭得可怜,而且她也说如果住不习惯还可以换回来,所以我就同意了。这学期回校之后,我和新舍友渐渐不讲话了,觉得住得很不舒服,就和那个女生提出再换回来,可那个女生就不同意了,当时我都哭了,可是我的原舍友竟然还帮那个女生说话。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初就不应该同意和她调宿舍。没想到她是个说话不算数人的,出尔反尔。当时还以为自己做了好事,没想到最后是自己倒霉。搞得我现在都不敢做好事了。(情绪激动,语速稍快)
咨:你稍微冷静一下。(停顿了几秒钟)可以谈谈你和你原舍友相处的情况吗?
求:嗯。刚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三个人走的很近,我和其他两个人一起。后来有一天中午我们三个一起去食堂吃饭,她们两个吃好饭后,没有等我也没有和我打招呼就回宿舍了。这其实是一件小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回到宿舍就冲她们发了很大的脾气,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气话。之后,就她们两个一起行动,我就独自一个人了。
咨:那你之后有后悔吗?有觉得你做的不对吗?
求:嗯,挺后悔的,其实细想想是一件小事,我没有必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咨:你有和她们当面道歉吗?
求:没有当面道歉,大概一周后,我给她们发了一条道歉短信,她们也没有回我,不知她们看到了没有。
咨:其实在人际相处中,如果自己做错了,勇敢及时地道歉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做到当面道歉,那样,更能显示出你的诚意。在这件事上,你没能做到及时道歉,也没能做到当面道歉,所以,那两个女生疏远你,是有理由的。你和同学班上其他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求:一般般,见面打个招呼,并没有深交的朋友。班上的女生都是一个宿舍一起行动的,很少有像我这样独自一个人的。每一次看到其他宿舍成员在一起,我就特别羡慕,为什么人家宿舍都能相处的那么好,就是我们宿舍相处不好呢?
咨:那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宿舍氛围是你所期待的?
求:我希望和宿舍里的人能好好相处,不求能深交,只希望她们别不理我,偶尔能说几句话就好。
咨:你觉得你和舍友关系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求:上课的时候,舍友都喜欢往后坐,而我每次上课都喜欢坐在教室的第一、二排,因为这样屏幕看得清楚,老师讲课我也听得清楚。所以,她们会觉得我怪怪的。而且,她们喜欢网购、喜欢看小说,这些我都不喜欢,觉得跟她们格格不入。
(二)咨询阶段
1. 目的:
引导求助者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让其领悟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2.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新舍友不和自己说话,原宿舍也不接纳自己,感到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中午在宿舍吃饭,舍友分“叫花鸡”时,没有分自己一块,觉得是舍友故意冷落自己。(2)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发现舍友本来聚在一起说话,见我回来就不说了,各自散开忙别的事,断然认定她们在谈论自己。(3)晚上的时候,舍友没有打电话或发短信问自己在哪儿,就是不关心自己。(4)当自己与舍友冷战不讲话时,认为应该舍友主动和我讲话。(5)自己不应该做好事,做了好事反而自己倒霉。
造成的结果:每天独来独往,羡慕别的宿舍成员能一起活动;不愿意回宿舍,不愿意见到舍友;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中午在宿舍吃饭,舍友分“叫花鸡”时,没有分自己一块,觉得是舍友故意冷落自己。其实这不一定是舍友故意而为之,可能是因为不够分了,她又不好意思开口和我说明情况。而且,我刚来这个宿舍不久,我和她们还不是很熟,她们担心鸡的口味我不喜欢,夹给我后我不吃,反而让大家尴尬。所以,很多事情,如果我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情绪体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尽量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我可能会看得更全面一点。
(2)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发现舍友本来聚在一起说话,见我回来就不说了,各自散开忙别的事,断然认定她们在谈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她们也许正好讨论结束了,各自还有事情忙。或者看到我回来,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了,该洗洗弄弄上床睡觉了。就算真的在谈论我,也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可能永远都是开心的表情,我也不例外。
(3)晚上的时候,舍友没有打电话或发短信问自己在哪儿,就是不关心自己。其实,她们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一定要主动关心自己,她们不发短信不打电话给我,是可以理解的。我很晚都还没有回宿舍,舍友们可能觉得我在自习看书,在用功学习,她们不联系我,是担心影响我看书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安排,舍友有理由尊重我的选择和安排,她们有理由相信我可以合理地安排作息。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平时我也并没有去主动关心她们,却要求她们主动关心我,这个要求其实是不合理的。如果要让舍友主动关心我,我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去主动关心她们。
(4)当自己与舍友冷战不讲话时,认为应该舍友主动和我讲话。舍友和自己不讲话的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不开心,才给舍友一种感觉,自己在生她们的气,自己不愿意和她们说话。而且,她们心中也会觉得,为这点小事就生气的我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另外,我又不主动和她们讲话,没有主动去消除她们认为我是不好相处的人这一误会,从而,她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愿意主动和我说话了。要想打破这一僵局,其实重点在我,只要我主动和她们说话,消除她们对我的误解,渐渐让她们了解我,我和她们的关系会好起来的。
(5)认为自己不应该做好事,做了好事反而自己倒霉。做好事是一件美德,当时我同情那个女生,想帮帮她,才与她调换宿舍,讲好住不习惯还可以调回来,可最终她食言了。世界上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不能做到每个人收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有所回报。如果站在那个女生的角度看,自己与原舍友闹了矛盾,现在和新舍友相处得很好,而且又可以和好朋友住在一个宿舍,要自己再搬回原来的宿舍,心里多少有点不愿意,这一点可以理解。她一定也知道她违背了她当时说的话,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点惭愧的。但是,我不能因为“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一定要去帮忙。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引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自己的个性过于敏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与人相处中,缺少对他人的关注,过分关注自己是否被关心被重视,产生了有偏差的人际相处模式;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体验被寝室同学孤立这一事件激发,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的寝室同学,主题为如何主动开口和舍友打招呼,如何主动去关心舍友,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求助者平时和同学交流方式。然后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求助者就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话语对别人的影响,从而逐渐意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巩固阶段
回顾咨询中涉及的关于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帮助求助者看清自己个性上的不足和长处,帮助求助者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过分看重和缺乏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夸奖别人,怎样和同学谈论共同的话题。最后,还建议她到多看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交往技巧。
七、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在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成长很多,书中学到的理论与技巧也会慢慢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较前几次稳定了很多,自信心也有所提升,性格也逐渐开朗。
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求助者身边同学,尤其是同寝室同学反映孔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心理咨询师:“听”见你的声音 篇11
讨论:你印象中的心理咨询师是怎样的?
杨爽:许多小说里都把心理咨询师写得高高帅帅,神秘莫测。我常常幻想自己就过着他们那种令人羡慕的生活,从各种小细节里分析出陌生人的身份和想法,一语道破后,高冷地转身离开——那画面想想就好酷。
朱心鑫:最近特爱看《他来了,请闭眼》,里面的男主薄靳言是个超厉害的犯罪心理学家,不管是分析作案情节的方法,还是言行举止都与常人不同。心理咨询师应该就是这样的吧:理科肯定不错,有着严谨的逻辑和理智的分析,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会穿起白大褂,戴上眼镜,做做心理模拟实验,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
史再:我前天去医院看病,发现隔壁科室居然是心理科,出于好奇,我就跑过去瞄了几眼,看到一个说话声音好温柔的医生正在哄一个小朋友。我猜心理科的医生情商一定很高,因为他们得应对不同情况:遇到小朋友得哄,遇到话少的得套,遇到话多重复的得耐着性子听,遇到病情严重的病人,还得控制住再实施治疗,真是不容易。
何处迅:徐峥主演的那部《催眠大师》不就是讲心理咨询师的吗?影片开头,饰演咨询师的徐峥就拿出怀表,左右摇晃几下,就催眠了饰演患者的莫文蔚。好多电影中,心理咨询师的标配就是怀表。
陈奕屹:曾听过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讲座,那是一位颇具知性美的女性,和《无间道》里陈慧琳饰演的心理咨询师挺像的。她们永远笑着,但其实做着“心灵垃圾桶”的工作,保存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的故事。即便是再难以想象、有悖伦理的事,她们也要做出一副非常理解且感兴趣的样子,接过话题,微笑道:“哦,然后呢?”。其实她们心里有时候应该挺难受的吧?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篇12
21世纪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人民的思想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不仅仅是面对心理问题,消除心理困扰,而希望过得更加幸福,全民族的心理素质提高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增进。积极心理学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波及了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对各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随着“90后”一代成为高校主体,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凸显,青少年发展性心理问题突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为此,将积极心理学是引入到高校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是一种实践要求,反映了当代高等教育真实需要。运用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来研究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力,进而使积极心理学研究与咨询实践相融合,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新思路。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高校心理咨询
1、积极心理咨询的理念
20世纪西方主流心理学流派研究焦点集中于纠正人生命中所存在问题的科学。主流心理学期望通过修复人类的损坏部分,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传统心理学的重心偏向了心理问题的解决上,而高校心理咨询中多年来也多是关注来访者问题,使得心理咨询成了问题的治愈,使很多教育者和学生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存在畏惧感。积极心理学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主张心理学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消除心理问题,更要帮助所有人建设心灵的积极面,提高人们心理幸福感。积极心理咨询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低于精神疾病的力量,个体的积极心理本身就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重在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引导和树立积极的生活观。积极心理学中包含了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组织系统三个主要研究内容体,体现了积极心理咨询的核心价值观,它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2、积极心理咨询模式
传统的高校咨询模式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来访学生问题的挖掘上,大多致力于修复来访者损坏的习惯、损坏的动机、损坏的童年,期望通过修复来访者的这些损坏部分来达到治愈。
积极心理咨询认为“心理咨询关键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寻找人生意义的需要,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意识不到它而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它被其他一些事情的阻挡而进入了潜意识,积极心理咨询就是要把它澄清出来,让来访者意识到这一需要,从而付诸外在行动,达到内外和谐一致状态。高校心理咨询借鉴了这一心理过程,在咨询过程中,常运用一些故事与求助者进行沟通,这些故事一般不与来访者内心的观念发生直接的冲突,而从另外的角度作出积极解释,目的是使来访学生在积极想象中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并进一步建立新的积极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3、积极心理研究方法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传统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来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力。在研究方法上,借用了心理学发展中积累的大量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等等。在具体研究方运用上更加宽容和灵活,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也不排斥非实证的方法。如:积极心理学用文化解释的方法来论述个体的发展历程。另外,积极心理学还会采用演绎推理、经验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说,它对一切可以用来研究人的良好品质和积极力量的方法都不排斥。
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必然要应用到其方法,二者相互统一。汲取积极心理学的精华部分应用于高校心理咨询,将是推动高校心理咨询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三、对未来高校积极心理咨询的展望
从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虽然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在高校心理咨询中早已有所应用,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首先,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思潮,要合理看待,需选其合理部分应用于高校心理咨询。其次,使积极心理学的三大领域研究为心理咨询服务,发现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营造积极的社会、学校环境。再者,多种咨询方式并用,在对待来访学生问题时,传统方法和积极治疗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为咨询服务。例如:咨询前期可以针对来访来访学生问题入手,而后逐渐应用积极心理咨询法帮其建立积极信念,培养积极情感。使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结合,多管齐下,以达到更佳效果。因此,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将随着心理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展现出更大的功效性。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积极品质和发展潜力的科学。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把积极心理学思想引入高校心理咨询正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目前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主要对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咨询观念、模式、研究方法和技术作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校积极心理咨询的展望。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推荐阅读:
心理咨询师成长报告07-03
心理咨询师的简历10-21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建议09-10
心理咨询师岗位的职责说明10-17
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07-29
学生的心理咨询06-17
心理咨询师技能08-08
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沟通的8个技巧08-26
心理咨询师学习感悟08-14
心理咨询师理论真题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