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精选9篇)
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 篇1
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在于发挥专长
对方辩友,嘉宾们,大家晚上好。
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在于发挥个人专长。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当“毕业就等于失业”由玩笑转向现实时,大学生们就必须严肃的思考,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问题,择业的首要目标,即最重要的目标。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应该在于发挥专长。专长即拥有的独到的学识和技艺、专业本领、特殊才能。它往往存在于兴趣、爱好、和被专业训练过的地方。而其评判标准在于: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优化配置。我方将从以下三点来阐述我方这一观点。
第一,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在于发挥专长是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更好地掌握。到底是以何种立场来判断公司前景的?经济水平、市场地位、个人认识、业内分析、以哪个为主?分歧如何解决?相比于变幻莫测的公司前景,大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专长是什么。当大学生择业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更应以发挥专长作为首要目标才是把自己的未来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而不应该把未来寄托在说不清的,拿不定的,道不明的公司前景上。大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不容易,所以,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看,大学生将择业的首要目标定在发挥专长上能更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择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重要部分,充分发挥专长来选择职业更能发挥自身潜力取得更大成就。大学生初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专长作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展现自身价值,给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筹码。(不以发挥专长为首要目标的择业,核心竞争力就不那么明显)
第三,从公司角度来看,学生将择业的首要目标定在发挥专长上能更好的为公司出贡献。以发挥专长为首要目标,能更加充分的激发大学生对工作的热情。根据择业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自己专长,兴趣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所以,大学生将发挥专长作为择业的首要目标,能够尽情的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下面我方请大家注意:首先,专长并不仅仅指专业;其次,大学生择业必然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公司前景固然重要,但我方认为,能否发挥专长是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
马克思的毕业论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尽其所长让我们展现自我,尽其所长让我们追寻完美。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大学生择业的首要目标在于发挥专长。
择业的依据:心理特征 篇2
据国际职业分类词典介绍,现代社会职业有3万多种。谋生、承担社会义务、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是构成职业的三个要素。为了能在千万种职业中挑选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职业,作出明智的抉择,下面几方面应予重视。
(一)性格。它是成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人的性格千差万别。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把性格分成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内向型者沉默寡言、小心谨慎,在工作、学习上善于思考,内心情感体验丰富,但视野较窄、容易产生自卑感。外向型者爽朗、大方、能言善辩,在工作和学习上反应较快,说干就干;但情绪多变,往往缺乏坚持性。设想要一个沉默寡言、小心谨慎的内向型性格者去从事推销、公关业务,往往难以胜任。而外向型性格者善于社交,思维灵活,很适合公关。相反,要一个外向型性格的人去做打字员或图书资料工作,他很可能坚持不了多久。
(二)气质。它是人天生具有的心理特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是指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及动作、言语的强弱和快慢等。
气质还具有性别差异,男性一般较大胆、情绪易振奋,抗争精神较强,具有男子气质;女性一般较文静、羞涩、胆怯,多情善感,具有女子气质。心理学家把性别气质的强弱称为“性度”。性度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女孩,女子的性度有些淡化,具有男子的某些气质;有的男孩,男子性度较弱,具有某些“姑娘儿”的气质。男子性度较强的人,适合当指战员、运动员,或从事机械、建筑、地质、冶炼等行业的工作;男子性度较弱的人,合适做文秘、财会、艺术等行业的工作。性度较弱的女子,可成为一流的运动员、高级脑力工作者;性度较强的女子,则适合做美容师、服装设计师、会计师或文秘工作等。性度中等的男女,可从事其他一般的职业等。
(三)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抽象概括力、综合分析力等心理特征的综合,构成一个人的一般能力。如果能力在某种领域里得到特别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等等。一个人的能力比较多地在智力方面反映出来。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力,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结合个性的其他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论职校生的择业心理倾向论文 篇3
择业问题一般是出自职校生不能完成对自己的准确评估,同时在时代大潮的影响下不能建立起跟自己相符的就业思想与能力平台。职业学校的教育具有针对性,在新时期的浪潮中有自己的优势与前景,同时职校生作为当今社会成分的一种,也有自己的使命。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仅要积极传授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做好导航灯。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积极地把握职校生的择业心理倾向,深入掌握了一套针对职校生的科学高效的方案,并且积极体悟着新形势带来的变革性的就业趋势与就业系统,从而针对职校生出现的诸多问题,为职校生更好地就业总结出一些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职校生择业心理倾向分析
1.择业标准倾向于高社会地位与高薪化
在就业方面,职校生面临着新时期青年普遍存在的就业矛盾心理问题,即对普遍观念中有面子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的向往,而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职业并不满足,尤其是在刚毕业的一段时期,
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抱着为自己的前途放手一搏的态度选择就业方向。而此心理倾向的矛盾就在于,在一些比较热门的岗位和地域,人才往往是饱和的,同时对人才素质与学历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职校生往往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想要的结果。
在一项对青年的就业理想的地域调查中,想要去全国一线城市就业的学生达到了79.4%,而想去支援国家建设,在农村或者贫困地区就业的只占了不到5%.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大城市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而贫困地区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又会因为得不到人才的满足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这样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而在一项对职校生期望职业的调查中,社会地位高竟然位居所有选项中的第一位,然后工作压力小、薪水高、福利多等也都位居高位。不得不说,青年对职业的理解还是不能摆脱世俗价值观的影响,甚至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2.择业动机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大多数受到过专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实现自我优势的途径就是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随着时代的进展,个性化在青少年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从传统时期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现在的充分展现自我魅力、实现自我价值,不仅是简单的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变,更是时代精神的变革。实现自我价值的择业动机显然是有利于自身长久健康发展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观念中,经济价值和声望价值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同样导致了高薪职业和行政机关的某些职业出现了严重的饱和现象。同时,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往往作为他们择业的重要动机。实现择业时自身兴趣爱好的满足同样是自身价值的典型表现形式。
在对学生的培养阶段,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矫正与引导。受到时代潮流文化的影响,物质化的东西引发的更多的是浮躁的思想。“80后”尤其是“90后”,受到的文化熏陶大多来自文化快餐,同时大量的时间还用来接受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带来的科技成果上了。比如,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展现的就是一种纸醉金迷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青年生活的场景,他们的精神食粮大多来自网络小说、电视剧等文化快餐,甚至在各种娱乐方式的影响下,他们根本就没有精神食粮。而缺少精神食粮的青少年的贫瘠的精神世界,势必将他们带向一种浮躁的境界。这种境界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在择业时物质化、利益化、声望化的择业心理倾向。我国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思想渐渐地隐没在新一代的青少年中,追求较高境界的自身价值,应该被作为教育中的重点引入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中。
3.职校生对发展空间的需求有所增加
毋庸置疑,自主创业是发展空间的最大的发展方式。作为就业方式的一种,自主创业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实现高校毕业生和职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很重要的途径,职校生往往具有更贴实际的专业素养,在自主创业时反而更容易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在鼓励自主创业的同时,国家对自主创业的补贴手段也是深入人心的。对于早即存在自主创业理想的学生来说,应该在职校学习阶段就着手准备相关能力的培养与相关素材的准备。同时,作为职校的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想法的同时,做到对自主创业学生充分的帮助。
与自主创业类似,学生的心理在择业时更多偏向的是有足够发展空间的职业,一些比较现代化的企业作为学生最愿意选择的职业出现在一项调查的第一名的位置,紧接着便是学校或者科研单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于青少年来说,企业单位发展代谢比较快,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时对能力的重视程度更加可观,这些因素都是实现自身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些企业中自身的努力往往是自身发展的条件。他们在展望自己的未来时能够看到无限的可能性,所以自由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在时代的大潮中必定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
二、帮助职校生调整正确的择业心理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认清形势、走出迷途、走向成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应该越早越好的,学生只有认清自己要走的路,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择业就业的本质问题。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人迈向成功的一切动力都是来自对自己的目标的建设。然后就是在通向自己目标的道路上需要进行方向正确的努力。学生的心智还没达到成熟的阶段,必须要由教师做积极的科学的引导。
2.加强就业指导和求职咨询的工作
为了应对学生就业的困惑和就业时面临的种种现实的问题,学校有必要加强自身的就业指导与求职咨询的工作。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的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学生在就业范围的选择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为了让学生更加正确、更加明确地把握自己就业的方向,调整自己就业的心理状态,就业指导应该更加侧重对学生的了解,脱离模式化、样板化,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学生。
3.帮助学生摆脱浮躁心理
学生的浮躁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帮助学生摆脱浮躁心理也应该作为比较重要的问题积极的处理。摆脱浮躁心理重要的是较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并不需要刻意地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从日常授课上着手。比如,在课堂上经常由一些问题引申到课外的很多知识、很多理念上,这些东西看似没用,却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形成比较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我着重强调一些厚积薄发的理念的引入,让学生认清浮躁心理的危害,从自己本身的角度实现摆脱浮躁,走向扎实的为自己的成功做积累的道路上。
4.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实质上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通常出现在比较悲观的学生当中,这会导致学生择业时不敢对心仪的职业发起挑战,总是觉得“我不行”,对这种自卑心理的学生应该强调从大的角度,用一种科学系统的心理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使用心理学手法调整学生自卑心理的同时,还应该从学生的自身素质入手,因人而异地实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发掘,创造出更多令自己满意的成果,不但调整了自卑心理,还从整体能力的角度全面地提升了自己,为以后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能片面地专注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从心理素质、时代背景上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新时代的学生拥有独特的择业就业心理,教师应该深入地走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真正迫切需要什么,从而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积极的引导教学。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职业学校教师的问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这些问题,挑起担子,为实现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郭丽。职校生择业的不良心理及应对策略.河南教育:职成教版,(07)。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篇4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自身的逐步调整与完善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
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心理上千姿百态,我们对其分析、归纳,总结出9种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择业心态:
(一)功利心理
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在有关部门最近对北京高校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择业倾向。当问及“你对人生价值怎么看”时,选择“人的价值既在于贡献,也在于取得功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70.1%、69.0%、72.3%、74.3%;当问及“您追求怎样的人生”时,选择“既追求为社会做贡献,也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92.4%、92.9%、94.1%和90.3%;当问及“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时,选择“多贡献、多得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80.3%、78.2%、80.6%、84.4%;当问及“您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排序”时,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三位。从这些调查答案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二)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常常遇到。例如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一些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此外,人们还发现怀着安全心理来求职择业的人群中,家长“越俎瓦疱”的居多。一位大学生的家长对我们说:“我不要求孩子去冒风险挣大钱,只想帮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了却当家长的忧虑”。这种家长不会是少数。
(三)求“名”心理
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即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不惜购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在求职择业者当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四)竞争心理
商品生产的竞争是人们竞争心理产生的源泉。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科研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人才流动以及取消干部终身制等等,都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从而强化了人们的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地十分明显。据一位已被上海希尔顿大酒店录用的大学生说:“首先吸引我的是工资高,待遇好,另外,坦白地说,我不满意我原先所干的研究所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我不知足,在有名气的单位做清闲的工作够惬意的,为什么还要调动呢?可气就可气在这清闲上,没有什么活可干,人又不能调走。我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这多痛快!”这位大学生的直言不讳代表了许多人的求职心态。
(五)求闲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在一些大城市里常有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人无工作干,使大批农村“盲流”填补了空白。在北京市的一次招工见面会现场,常常看到许多手持求职证的人在“挑肥拣瘦”地寻求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当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清洁工人„„另外一些部门的招聘桌前却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笔者问其中的一位女青年,回答令人瞠目:“都90年代了,还让我们去操作那些笨重的纺纱机,没门!宁可吃闲饭,干个体户,也不去干那些出力不少,挣钱不多的工作”。求闲心理在大学生的求职队伍里可能只占少数。
(六)求便心理
求便心理就是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的人的一种求职心态。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求便心理。一位家在北京,单身在外地工作的大学讲师,为了全家团聚,竟然屈就去当一名更夫。
在大学生择业倾向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求便心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1988年调查,当问及“假如您在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去向,您首先选择哪些地区”时,大学生选择北京的占23.2%;选择沿海的开放城市的占21.0%;选择其它大城市的占16.7%。理由是为了生活、学习方便。1987年我们对部分高校在校生调查时,当问及这个问题上时,大学生选择大城市的占24.2%;选择离家近的单位的占21.0%,选择边远地区的只占极少数。可见求便心理在大学生择业中的位置。
(七)奉献心理
这种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例如,放弃到国外继承万贯家财,立志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甘当螺丝钉的国家机关干部;愿做“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教师;甘为人梯的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的需要甘当“无名英雄”或自愿到边疆工作的人们等等,他们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对人民、对祖国、对事业强烈的献身精神,义无返顾地选择国家急需的工作,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往往更能做出较大的成绩。奉献心理是我们在择业指导中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
(八)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 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人为此“献身”或受骗。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再三告诫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九)依赖心理
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篇5
摘要………………………………………………………………………3 关键词……………………………………………………………………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4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4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4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4
(四)依赖心理重………………………………………………………4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5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5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5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5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5 参考文献…………………………………………………………………7
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愈演愈烈,大学生择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如何助其解决就业时候心理上的困扰,通过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好即将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关键词:就业,形势,心理问题,解决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遭遇“寒流”,在毕业之后选择一份怎么样的职业成了他们的难题。面对势不可挡的挑战,难免在择业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即择业挫折,具体的解释就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此心理问题,有如下几点分析: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
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
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
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
心理调适是指毕业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解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J]。如果常常出现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定的心态,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舒缓不良情绪。第一,自我转化法。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第二,自我宣泄法。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
满和委屈,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第三,自我慰藉法。这实质上是自我排解。就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总之,大学生要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远大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面对就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就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态,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从而达到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5-26.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太学出版社.2007:33.
[3]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o4:97.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 篇6
关键词:高职营销择业
营销岗位是由市场和实践决定的,有志于从事营销工作的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只能顺应市场的需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出现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解决好自身的心理问题,避免各种不恰当的定位,作出盲目的选择。
1 高职学生在择业时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在择业时的心理问题往往带有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盲目择业,没有人生目标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较本科生短,普遍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的情况下就面临着择业的挑战,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美国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规划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毕业时,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
——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另有27%的人没有什么目标,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非常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断完成短期目标,生活状态步步上升,他们成为了各行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来他们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他们当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美国其它几所著名大学,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研究,耶鲁大学的调查结果为:3%有清晰长期目标的毕业生,20年后,他们挣的钱比剩下97%的毕业生挣的钱的总和还多。
目标,像分水岭一样,轻而易举地将资质相似的人分为少数卓越精英和多数平庸之辈,前者主宰了命运,后者随波逐流。
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确定目标的重要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就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工作。
1.2 缺乏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是高职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高职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在同其他高校学生竞争时,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看到其他应聘者侃侃而谈,自己什么也说不出而妄自菲薄;其次,一些在校表现一般的大学生,面对比自己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时畏手畏脚,不能充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容易自我贬低。
1.3 急躁盲动,焦虑不安 有的学生在整个就业期心境被择业所左右,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就业问题,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表现得心急如焚,烦躁不安。性格内向的学生,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外向的学生满腹牢骚,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在对就业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东奔西跑,四面出击,结果处处碰壁,得不偿失;有的学生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有更好的职位,又后悔莫及。还有些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心理更为急躁。急躁使得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有些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成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意志消沉。过度的焦虑会对高职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4 缺乏主见,消极依赖 一些学生缺乏主见,在择业过程中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犹豫不觉,该选择的不敢选择,自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即使做出一些决定也心有余悸,心绪不定。还有的学生在求职中十分依赖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亲。这些人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父母或亲戚、朋友到处找关系、托人情给自己找路子,或者等待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
1.5 偏执与从众 偏执心理的主要特点是在择业问题上固执刻板、敏感多疑和自我评价过高。有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固执己见,歪曲体验,常把别人本来衷心、友好的建议看作是敌意的行为,认为自己能力非凡,应该获得巨大成就,遭到挫折时往往将失败归咎于社会或他人,总是从负面角度来看待问题,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成功。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就非常典型,在择业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就经常抱怨社会的不公,而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他们缺少自我探索,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这些学生很容易追随他人的脚步。特别是在招聘会上,看到应聘者多的企业,就跟着去应聘,表现得非常盲目。还有的学生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岗位,不管所谋职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大流找一个单位,仓促签约,最终不能做到“人职匹配”。
2 造成高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受社会的影响,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功利倾向日益严重。例如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注重现实利益、社会地位,盲目追求经济收入、就业环境等。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大学生调整不好心态,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就业的市场结构不平衡影响大学生择业。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发展差异明显。由此带来大学生攀比、从众等心理问题的出现。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就业形势严峻,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这一切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巨大冲击。
2.2 学校环境因素 高校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多停留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方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业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很多毕业生不会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不敢积极参与竞争,产生消极等待等心理问题。
2.3 学生自身因素 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父母的地位、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各种矛盾心理的产生。其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使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素质较差,当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而始终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面临就业时表现出心理压力过大,不知如何选择的原因。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他们或者心理发展不成熟,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或者因为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弱,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面对初次就业,对环境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在压力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3 解决高职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要解决好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就必须综合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在这三股力量中间,学校应该起主要作用。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所以,培养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其次,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搭建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最后,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让学生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从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也在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地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高月.当代大学生择业调查[J].价值工程,2011(14)
[2]徐青华.择业价值取向与人才市场[J].价值工程,1998(04).
[3]陈岩.大学生择业观的探究与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0(03).
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 篇7
此次问卷是针对女校大学生择业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的调查,通过一些心理反应来解决或缓解择业时遇到的问题,此问卷涉及择业心理问题、就业形势、就业期待、社会关系、就业指导、自我评价等问题。本次调查发放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0份。下面是对此问卷的问题以及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
1、您毕业后工作中期望的薪金是多少()
A10002%B1000—1500
C1500—300010%50%D3000以上38%
分析:同学们集中选择了C 大多数同学对自己今后的薪金期望比较中性,是大众的选择,选A的同学对自己相对不自信,对薪金的要求抱有失望的态度。选D的同学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和自己的专业也有一定得关系,形象设计专业和那些艺术的同学都对薪金期望很高。但有些过于理想,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高薪职业,所以必须的坚持做好一项工作。
2、您在择业过程中感到()
A心跳加速 76%B手心出汗 6%C口干舌燥14%D呼吸急促4%
分析:同学们在面试过程中大多数会感到心跳加速,会感到害怕,向往就业关心就业,一谈到择业就惶惶然,有大难将至的感觉,心情烦躁、意志消沉,忧心忡忡
3、你认为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A 呼吸困难或窒息感6%B胸痛或不适0%
C出汗、面色潮红16%D紧张、不安、恐惧78%
分析:同学们78%的人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紧张、不安和恐惧。对自己缺乏一定得自信,在就业之前学校应该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自我肯定的能力。
4、您身边的女大学生毕业初期的工作,期望的薪金是多少()
A10002 %B1000—150024%
C1500—300058%D 3000以上16%
分析:大部分同学周围的同学对薪金的期望值都在1500--3000之间,对于自我的要求不是很高,心态比较好。但也不排除对自己的肯定不自信的同学。对于薪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能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5、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与工作的问题()
A 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12%B可以不对口但要一定得有 28%
C 有联系就行 4%D先找到工作积累经验再重新择业 56% 分析:关于专业对口的问题,有12%的同学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28%的同学认为专业可以不对口但要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同学认 为先找到工作然后再重新择业。这也会容易导致失业问题,会造成一 的心理问题,一山望着另山高,跳来跳去身心疲惫。
6、您觉得女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工作和家人是否有关()
A有关系30%B没有关系70%
分析:主要集中在B选项,女大学生认为毕业后选择工作和家人没有关系,这也体现出80、90后自我独立意识很强,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30%的同学认为和家人有关系,可能有些同学选择某个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而是为了满足家人的要求和愿望。
7、您在求职过程中认为长相和身高是否对自己的自信心有影响()
A有影响22%B没有影响78%
分析:78%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长相和身高没有影响。从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对自我的认同。
8、您在面对当前的激烈的就业形势,下面那个对你影响最大()
A就业竞争激烈34%B行政或地方保护主义
C重学历轻能力26%D社会关系38% 2%
分析:就业竞争激烈,以及社会关系对同学们的就业压力最大,一般的企业都比较重视个人能力。
9、您在毕业前是否受过学校专业、全面、细致的就业指导()
A有 12%B有,但不过深入,没有针对性 66%C没有22% 分析:在女校大学里面都有个
10、您是怎么样评价择业中的自己()
A非常棒,自己一定能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46%
B 自己成功的机会少,感到不如他人16%
C 单位太多,很难做选择 12%
D 随便选择一个先做着,遇到更好的再做其他打算26%
分析:大部分选项集中在A,同学们大多数认为自己很棒,能够找到自己心目理想的工作,11、你认为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地位如何?有何优势?有何劣势?
本略战略咨询的目标宗旨 篇8
2011年,21世纪走完了第一个十年,在中国的商业世界,从表面上看,却显得格外的平静、安谧,充满了进步、现代甚至祥和的色彩。一个大时代暴风骤雨的 剧变之前,风起云涌,往往都是如此波谲云诡地给人以无边的假象。这个新商业世界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新商业革命!2011中国经济正面临大转型!产业转型,将是冰火两重天。一个云战略的时代即将来临。
我们以为,任何伟大的结果都源自开始的那一刻,本略咨询深刻理解中国企业咨询价值,从创始那一刻就发掘最深层的咨询价值。本略咨询通过总结近现代管理咨询 发展与演变,顺应管理咨询时代从“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明确提出了“心本管理——管理咨询的本原革命”,咨询的最大价值就是 通过“将物本、人本、心本”的模型整合价值设计,完成对企业“物本”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裂变!本略咨询,正是顺应当代管理从“管理霸道”向“管理王道”的飞跃而应运诞生,以聚焦圈脑型管理智慧的价值,进行资源型思想的价值整合,如果您正为高层管理问题所困扰, 您正想寻找外部专家顾问的资源帮助, 本略咨询是您正确的选择.本略战略咨询是专业的战略与管理综合性咨询机构, 本略咨询是以战略实施创造企业价值管理而著称的咨询公司,基于“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的是结果,而非报告”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战略、运营、技术、组织以及兼 并购方面的咨询业务。我们和客户的最高管理层并肩工作,制定重大决策,协助他们击败竞争对手,取得持续的财务增长。
本略总部位于中国上海,通过创新的聚焦本地工作模式,专注长期客户关系,开创与众不同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战略咨询”为核心,“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咨询”为两翼的咨询业务结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
本略战略咨询拥有不同的专业教育背景和行业从业经历的高素质咨询师团队,建立了庞大的专家顾问网络,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电子商务平台官员、技术专家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的知识网络关系,建立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数据库和咨询案例库。
根 植于中国本土,本略战略咨询对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解,对科技与经济、技术与市场的结合点具有深刻的把握。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考虑 的“云”战略,其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集约、重组等手段实现资源、资本、人力、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最大效率。已经成功为众多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 现代商业组织客户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服务。特别是在企业战略、高成长企业管理、品牌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区域战略规划、高科技园区发展、产业发展战略、信息化规划与电子商务等方面积 累了丰富的成功咨询经验,树立了崇高声誉。
本略战略咨询积极吸收并融合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工具,在基于对中国企业现状和经营环境深刻理解的前提下,借鉴云计算理论中资源配置的方式,将云 战略融合全球最先进产业思想,设法提供一种解决未来乃至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案。注重咨询方案的整体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帮助客户提升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到绩效提升的整体管理能力,并将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咨询的目标之一。
浅谈高职生择业心理调适措施 篇9
关键词:高职生择业择业心理择业误区择业价值取向
引言
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按学历进行的就业情况比对中,高职生由于择业定位较准、实际技能有所长,相比本科生就业难度小、一次就业率高。但是从高职高专生个体心理看,对就业的状况却不甚满意,普遍认为就业公司的规模不够、薪资情况不理想、发展空间和前景不清晰等,出现这类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人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不够、国家和政府对技能蓝领对经济的贡献度宣导不够、高职生择业价值取向不明晰。就业市场向来都是层次丰富、需求多样化的态势,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其对技能蓝领人才的培养和就业非常的科学和系统化,现在国家提出高教改革要分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种培养途径,作为高校也应该认真分析学校的教育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并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加强对学生择业心理进行引导;作为学生个体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合理的择业定位,以期在就业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一、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生择业心理现状
(一)择业心理的普遍表现
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同时自身的综合技能又不够,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的认识不足,真正面对就业竞争时出现恐惧、急躁、自卑、孤傲等不良心理,加剧了竞争的难度;另有少部分学生,梦想着通过捷径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在择业选择一开始就走入择业误区;还有少部分有强烈的依赖心理,等着父母、亲戚或学校帮全权完成就业,缺乏主动性。在择业心理中普遍存在以下的几种表现形式:
1、功利心理:追求高工资、高收入的工作岗位;
2、安全心理:追求稳定、不冒险的工作岗位;
3、求闲适、求便利、求出名心理:追求不同的工作状态,有的是舒适清闲、有的是生活便利、有的是迅速出名,会相应寻找这类工作岗位;
4、竞争心理:追求不断存在竞争挑战的工作岗位,这种心理的学生是属于工作狂人类型;
5、从众心理:大家都蜂拥向条件比较好的工作岗位。
(二)广西经管学院高职生择业情况调查问卷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下称广西经干院)是以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为主,为广西各级各类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双管并举的高等院校。学生比例为高职生占八成、成人教育和业余函授各占一成,学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在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
日前学校对五个专业、三个年级的高职生发放了《高职生个人择业情况自我调查问卷》,总共发放了552份,收回有效问卷534份。
回收的调查问卷,发现有效问卷多是大三将毕业的学生,显示出大一、大二学生没有太多关注择业,就业压力在大三才日趋明显。问卷中对自己的学习专业和未来工作的契合度没有明显的要求,对自身综合能力培养的方向和途径认识不够清。学生普遍存在对如何实现就业茫然无措的状态,就业的价值观偏向急功近利的趋势。
(三)择业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
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一定是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他们普遍赞同在学院里学习的是一种能力:获取和消化知识成为己用的能力、综合学习和判断分析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起单纯的专业知识,这种能力更为重要。
对于目前的就业状况,学生们普遍认识到其竞争的严酷性,但对于自己如何去实现就业显现出一筹莫展的居多,除了通过学院和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招聘网站外,不清楚如何去寻求其他的途径。
对于实现就业的前景预测普遍是比较迷茫,尤其是要实现理想就业,学生大都感觉压力大。因为目前社会理想就业很多情况跟学生本人的素质关系不紧密,更多的是后台、背景的影响力和人脉的宽广度,所以除了部分已经有工作意向的学生外消极情绪较为明显。
对于就业观念的影响力,学生们普遍认同就业观、价值观对求职和工作影响很大,校方需要在思想意识、观念树立方面多下功夫。
对于就业选择的标准,学生普遍认为有发展潜力和工资水平是主要因素,发展潜力是个不太直观的东西,很多择业初期是无法判断要选择的公司和提供的工作是否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在择业初期,公司规模、工资水平几乎是最明显、最直观的判断选择的标准。
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认识,多数学生表明想达到成功就业,了除专业知识外,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商、不同知识的获取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也会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强化自身的这些能力,但强化的方法还不够多样和有效。
对于求职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大都反映出:背景关系不足、外貌条件制约、获取信息途径不够等困惑,这些困惑大都是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
二、广西经干院高职生择业过程的心理问题
同国内高职生普遍的择业心理问题一样,广西经干院的学生同样具有这些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地域特点,广西经干院学生心理问题又具有其独特的方面。
广西经管干院高职生很多来自边远山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背景和人脉关系薄弱,因此学生的就业焦虑感更甚。一般到了大三,学生普遍呈现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人才市场的简历投放、职位搜索,上课不能静心、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完成、论文进度一拖再拖等情况出现。
nlc202309011911
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从小生长环境比较封闭,性格内向、语言沟通能力不够,怯懦和自卑心理非常明显,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没有竞争的勇气,在就业面试后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
三、高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1.外在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目前我国改革处在深水区,经济形势复杂、经济状况严峻,政府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基本的就业率,具体来看产业结构面临调整、企事业单位面临裁员增效、政府机关面临整合缩编、退休年龄面临延后,就业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不同年龄层次都面临就业困难。
(2)高校因素:高校近些年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在专业设置和市场契合度上把控和更新得不够,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择业引导和综合能力锻炼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适合用人单位需要,从而造成结构性的就业困难。(3)家庭因素:大多数家庭希望孩子能从事体面的工作、获得良好的薪资,对就业岗位的认同感比较单一,给子女就业带来更多无形的心理压力。
2.内在主观因素
除了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是产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这些主观因素包括:
(1)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强: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生活、心理成长上都备受家长的关注和宠爱,很少经历挫折,除了学习成绩不够拔尖的少许失落感,他们基本顺风顺水,加之体育锻炼也不够,其意志力相对薄弱,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心理疾患。
(2)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国内的教育以应试为主,没有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此对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在择业过程中,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不懂得迂回前进、多渠道达成,很容易积累挫败感。
(3)青年期的心理特点:青年期有着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比较冲动等特点,但是局限于知识结构的单一,心理和行为能力发展不同步,在择业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复杂的、矛盾的心理问题,会出现患得患失、举棋不定、决定后又后悔等状况。
四、高职生心理问题优化的对策
面临以上探讨的高职生择业心理问题,社会各方都非常关注,学院、家长和学生自身都需要想办法进行调适和优化。
1.广西经干院的优化对策
广西经干院一直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在校期间的择业心理导向,近几年通过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班主任/辅导员密切沟通等形式,掌握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和动向,并使用很多手段进行学生的心理调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讲座、谈心、期刊、板报、班会活动等形式,学院引导学生们以平常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准高职生在市场人力资源环境中的定位,避免出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攀比心理。
(2)引导择业价值取向:从大一开始灌输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在物质利益被过分看重的当今社会,用学院的力量去宣导奉献精神,宣导为国、为民、为社会做有益工作的态度。
(3)增强就业竞争实力,加强针对性的职业规划:从课程设计到社会实践,学院不断地结合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变化,以期在知识传道中充分注意到实用性、时效性。同时个性化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有目的、有计划的选修课程、看课外书;每年的六月至八月是全院学生综合实践月,以期在大三择业时综合能力与职业预期更为接近,择业、就业的成功性增大。
(4)强化挫折教育:在学院的学习过程中,会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挫折演练和实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挫折和弯路是难免的,让他们学会跨过去海阔天空。
(5)深入心理辅导介入:学院加强了心理辅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定期举办心理减压讲座,同时增开不同时段的个性化心理辅导时间,在不同场合发放趣味化的心理测试小题目、给学生自我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学生可以随意、舒适、不拘泥地根据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心理老师谈心,从而把学生心理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调适、解决掉。
2.高职生个体优化方法
对于择业心理问题,除了学院方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学院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我调适的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步:
(1)调整就业心态、找准定位:学生应该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知识结构,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然后在放眼就业市场,找到和自己能力知识想匹配的工作;
(2)进行自我情商学习,促进人格完善;
(3)提高心理调适的自觉性:学会自我转化、自我适度宣泄、自我安慰的能力,学会进行松弛练习,在焦虑、紧张、消沉的时候听音乐、参加体育锻炼、唱歌、交谈、郊游甚至逛街,从而排解心中烦闷、使情绪理性化。
(4)进行挫折心理对抗练习: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挫折练习,如:跟陌生人交谈、推销产品等,通过挫折磨炼心理承受能力,建立自信;
(5)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如: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众人面前演讲;锻炼协调能力,从到尾策划组织一项活动等。同时要扩大知识面,尽量在课余时间多选修有益的课程、讲座,多去图书馆看书,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6)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意识的演练面试、竞聘等场景,和同学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演练消除紧张、克服羞怯,当真正面对就业面试时能轻松应对。
五、结论
通过广西经干院对高职生择业心理的调适实践,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高职高专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恰当的行为,而且可以顺利促进其就业,对高职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环境、发挥特长、和公司同步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面对高职生择业心理的问题和误区,通过学院、学生本人、家长多方、多渠道开展优化调适措施,可以是高职生用正确、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择业和就业问题,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达,林岚.大学毕业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J].教书育人,2005,(23):25-26.
[2]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
[3]王立,罗小林,周丽丽.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4):305-306.
[4]张尚兵.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中国知网,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周平.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中国知网,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6]王迪.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中国知网,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7]张莎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及调适策略.中国知网,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0.
【择业心理咨询的目标】推荐阅读:
4 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06-19
择业心理特征05-13
择业不良心理08-13
择业心理问题12-17
大学生择业心理12-13
大学生择业心理11-05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09-25
职业学校择业心理问题07-30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调适12-21
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与咨询策划书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