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自我优化

2024-11-26

择业自我优化(共3篇)

择业自我优化 篇1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就业现状也由曾经的国家分配转变为自主就业。随之而来的是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现状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过程选择就尤为重要。选择适合的、科学的择业过程,有助于提升就业几率,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职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无疑,梳理好适合的择业过程,将对促进、缓解大学生择业就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应届毕业生择业过程现状

择业选择是广大莘莘学子从校门迈向社会路上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蜕变。但必须正视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面前迷茫,从众,自身的择业观与现实情况相矛盾,从而选择了效率低下的择业方式,不但不适合自己,而且从结果上看,失望而归或委曲求全的占大多数[1]。

现阶段我国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网站投递简历

这是应届毕业生群体中最为常见,也广泛使用的一种择业方法。通过网上投递简历,预约面试,从而走向职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获得简单,成本较低,方便了广大经济承担能力较弱的大学生。

2.校园宣讲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行业转型的道路。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将招聘工作瞄准了高校毕业生。每年春秋两季,国内的本科大学都会吸引一批企业来校做宣讲会,同时服务学生接触企业,迈向职场。

3.亲戚朋友介绍入职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总有少部分的学生,家中亲戚朋友为其安排好了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生,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成本较低,可靠度也较高。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就业渠道下,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准备不足,最终甚至未能如愿迈进职场。据资料显示,2015年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待业率逼近三成,为27.4%。落实率方面,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2]。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待业应届毕业生,他们其中有些人甚至误入歧途,被传销等不法机构控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就业案例问题分析

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进而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3]。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择业渠道选择不佳有很大关系,下面根据具体案例,具体问题人员类型,利用逻辑推证法,对大学生的种种就业选择作出分析。

1.准备不足型

此类大学生在就业准备的前期未能打好基础,或过度自信,或不以为然。邻近毕业,企业招聘大规模开展的时候,因准备不充足,四处碰壁。不难想象,在各方的压力和自身的懊悔中,这部分学生此后的就业渠道选择一定不会精挑细选,慎之又慎。他们会选择最快捷的求职方式———网上大量投递招聘简历。如此一来选到适合自己,待遇又高的企业的几率大大减少,并会产生两个后果———①拿到的offer不适合自己,干不长久。②仓促选择,准备不足,最后未能如愿就业。而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网上的招聘信息良莠不齐,背后有很多传销和诈骗陷阱。准备不足型的应届毕业生往往沉不住气,不会加以辨别筛选,从而受其所害。网上申请途径,或者说复杂的招聘网站信息,是这类学生最大的敌人。

2.目标单一型

这一类的大学生往往只心仪某一家企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关于该企业招聘的工作。他们择业途径的选择往往是宣讲会。追随某一企业的招聘路线,极少关注其他招聘信息。这样,就会自己将自己的就业渠道变窄。此类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根源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全面的认识,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缺乏就业培训和开阔的视野,导致在就业失败时不知变通,错失良机。

3.规划混乱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企业为了更好的挑选人才,会面向全国进行招聘。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择业选择没有进行清晰的梳理,主要在时间和经济上的规划混乱。例如,现如今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不少大学生长途跋涉,跨市甚至跨省参加面试,由此可以推断他们身上所负担的经济压力比其他择业者要高出许多。而这类毕业生面试周期长是其另一大特征,远距离的奔波使其无法在时间上与其他择业者匹配,不难推论出,当其他应届毕业生有多次选择机会时,这类学生还在面试的道路上。久而久之,这类学生面临的局面就是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堆积,最终难受其负,择业成功的不占多数。

以上仅列举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业问题,其实应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才会增大就业的几率,而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自身就业素质,是广大高校和每一个应届毕业生共同需要关注的。

四、毕业生择业过程优化

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有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毕业生本身来看,在优化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信息来源,合理搜寻机遇

大多数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在毕业生时实现其人生理想,高校应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多种内容的就业指导。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具备甄别虚假信息、合理选择网络应聘途径的能力。

其次,精心组织多次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避免遍地撒网,亦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

作为学生,选择网上投递简历是最普遍的求职方式。我们要对搜集来的信息加以筛选,不可轻易相信种种诱惑。利用自身的知识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或专业的机构帮助自己,剔除虚假信息、诈骗信息。保证了求职信息的真实、可靠,也就能保证求职的旅途顺利开展。

2.提前准备,合理规划

应届毕业生应该转变“毕了业才找工作”的不良观念。虽然毕业季应聘工作才逐渐开展,但自身积累和规划可以提前进行。积极参加每一学期的就业讲座,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如辅导员、学长学姐、就业指导手册等武装自己,开阔眼界,积极准备自身的就业规划。

在做就业规划时,一定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每个单独的个体情况是不同的,自身所面临的情况更是复杂纷繁。结合自身条件,合理把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尽量选取成本低、效果好的就业渠道。如企业在本校举办的招聘会,各个学校组织的宣讲会,优质企业的网上应聘申请通道等等。切勿攀比或从众,将自己放到不切合实际的择业路径上。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加实习

实习是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尝试,亲身经历后方能更好的了解自身职业规划,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使企业有了高校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就是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对培训学生、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大有帮助。学校在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的前提下,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毕业生,优先向合作单位转让技术支持或提供才人培训等。在加强校企合作基础上,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4]。

五、总结

做好择业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迈入社会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毕业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措施,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进促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应届毕业生也要做好坚实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就业信息,从而达到优化择业路径,顺利进入职场的目的。

摘要:本文瞄准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的种种现状,从对信息搜寻、路径选择和求职成本三个维度优化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为广大应届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做出分析建议。

关键词:信息搜寻,路径选择,求职成本

参考文献

[1]易贤,郭莉敏.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1:84-86.

[2]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修飞飞.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择业自我优化 篇2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心理调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已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大学生择业时面对各种诱惑与激烈的竞争,存在着一系列心理矛盾或困惑,需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以便在纷繁的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 者:李殿录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1581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444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心理 调适

择业自我优化 篇3

一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分析

1. 矛盾心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找工作难, 找到满意的工作更难。有些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 但又觉得创业风险甚大;有些大学生理想高远, 却又不愿放低姿态, 从基层开始做起;有些大学生想要高额薪酬, 却又不愿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一系列矛盾心理使其徘徊不定, 犹豫不决, 最终错失良机。

2. 自卑心理

此部分学生虽各方面表现不错, 但因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高, 缺乏优势, 因而在激烈的竞争前鼓不起勇气面对, 临阵退缩, 因而错失许多就业机会。

3. 依赖心理

有些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包办各项事务, 因而觉得择业也是父母的事, 从不主动参与择业、就业,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家长、亲友、老师身上, 希望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安排工作。

4. 从众心理

有些学生择业时, 没有对就业形势及岗位进行正确定位, 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因而缺乏主见, 当面对各种求职信息时, 往往不知所措, 盲目从众, 一味追求热门地区的热门企业, 忽略自身条件, 从而为顺利择业带来了困难。

5. 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外向, 择业过程中情绪过于亢奋, 急于求成。不少人在还未完全了解用人企业时, 就匆匆签约, 待了解实际情况后, 便满腹牢骚, 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过于急躁。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控的途径

1. 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择业前夕, 要了解国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以便在择业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应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包括公司的规模、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等, 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其次, 应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做好知识储备以外, 还应树立打胜仗的信心和失败的准备。具体而言, 除了主动出击, 积极推销自己以外, 还应培养竞争意识,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 应迅速适应社会, 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充分运用自身优势, 并针对社会的需求, 逐步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我

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 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 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气质及综合能力等特点, 对自身进行恰当地评价, 同时, 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择业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

3. 正确面对择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 应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定位。 (1)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正确评价, 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2) 了解自己对于择业目标的相关要求, 如应聘企业的前景、规模、效益、个人发展空间等, 两者相结合, 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二, 在面对机遇时, 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住。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乏机遇, 如学校所举办的“双选会”, 邀请众多用人企业来学校招聘, 此时, 能否顺利签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表现, 这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次机遇。

第三, 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和挑战时, 应正确对待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勇于面对挫折, 方可成功择业。大学生应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摆脱对于老师、家长的依赖心理, 独立自主地面对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推销自己, 并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 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从而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在择业期间应正视社会现实, 了解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 同时, 结合自身能力、兴趣进行准确定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勇敢面对, 真实、自然地展现自己的魅力, 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裴吉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6)

上一篇:宫颈异常下一篇: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