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审核管理(精选6篇)
监督审核管理 篇1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本文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点和特点,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监督
为了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点和特点, 下大力气做好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工作。
1 注重监督的全面性
注重监督的全面性, 要使质量监督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过程方法模式是质量管理体系新的模式, 受到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充分肯定。按照这一理论,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由若干个过程构成的大过程, 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又可分别分解为若干子过程。这些过程都对产品质量的形成发挥着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出现异常, 都有可能产生不合格晶。因此, 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都实施监督, 促使每一过程都能正常运行。
注重监督的全面性, 要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监督。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都起着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 在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的任何一个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问题, 都会影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或运行不正常, 在研制阶段, 就会影响设计质量甚至造成研制失败;在生产阶段, 就会造成不合格品的产生, 影响产品质量的正常形成;在使用阶段, 就会影响产品充分发挥使用效能。因此, 质量监督人员应始终注重对承制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监督, 使这项工作贯穿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注重监督的全面性, 要对承制单位质量管理的各项职能性工作实施全面监督。要对质量管理的计划工作实施监督, 促使承制单位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协调地开展。
2 注重监督的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往往一个过程的输出, 就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质量监督人员在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中, 必须确立系统观念, 运用系统方法, 既注意各个过程的相对独立, 又要把握各个过程的相互联系;既注意各个过程的特殊性, 又要把握各个过程的共性特点;既要注重对具体过程的监督, 又要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体系的状况。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中, 应注意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实施全面监督, 是为了避免质量监督人员的监督出现盲区、死角。但是, 由于质量监督人员力量有限, 不可能对所有工作都实施深入地监督。因此, 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质量监督中的重点, 应是监督那些对产品质量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过程和存在着薄弱环节的薄弱过程。对那些既关键、又薄弱的过程, 更应列为重点。对列为重点的过程, 应采取具体措施, 增大监督的力度, 例如, 增加监督的频次和增加检查的内容等。
在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中, 要注意把握好体系建立与运行中的质量监督的关系。这两项工作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健全完善的体系, 是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而体系在运行中又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在体系建立中, 质量监督人员不能因工作难度大, 而放宽对承制单位的要求, 给今后的体系运行带来隐患;在体系运行中, 质量监督人员不能因为体系已经通过认证或认定, 而放松监督工作, 致使体系变形走样或落伍。
质量监督人员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 必须与过程监督相结合。体系监督和过程监督构成了质量监督人员的全部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人员要看到这两项工作的区别, 更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做好体系监督工作, 就能为过程监督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过程监督是体系监督的延续、扩展和深化。质量监督人员在体系监督中, 要细致地做好体系建立和完善的监督工作, 为开展过程监督打好基础;要充分利用过程监督的信息, 作为评价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的重要证据;在确定体系监督的重点时, 要与确定过程监督的重点相结合, 使重点监督工作具有系统性;对整个质量监督工作要实施系统管理, 系统考虑人员力量分配和工作安排, 避免顾此失彼。
质量监督人员在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的各项工作中, 必须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在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时, 必须以现场检查结果和产品质量为主要依据;在审查程序文件时, 必须考虑文件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处理不符合项时, 必须考虑其对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3 注重监督的有效性
承制单位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 就是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因此, 质量监督人员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监督, 必须把落脚点放在促使承制单位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上。质量监督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工作是否有效, 是通过承制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来反映的, 是通过产品质量是否优良来证明的。质量监督人员必须把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宜、有效, 产品质量是否优良, 作为评判质量监督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工作有效性的标准。
注重监督的有效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监督和纠正偏差工作中, 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求承制单位密切结合使用方要求的实际, 结合产品的实际, 结合承制单位管理的实际,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注意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具有适宜性, 防止建体系时搞形式走过场;体系通过认证或认定后松劲泄气。
注重监督的有效性, 必须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体系建立的过程, 就是一个改进的过程。因为体系不是凭空构造出来的, 是在承制单位原有的管理工作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体系的实施过程, 更是一个改进的过程。既要对体系的不健全之处进行完善, 又要不断改进创新, 不断增强质量保证能力。质量监督人员应注重体系的持续改进工作, 特别重视承制单位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过程改进工作, 不断解决体系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通过促使承制单位不断改进, 切实增强质量保证能力, 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注重监督的有效性, 必须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承制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特性。一方面, 在通过体系认证或认定后, 承制单位明确了质量方针和目标, 完成了各个过程的识别、确定和策划, 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编制了体系文件, 配备了各类资源, 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要求开展起来。从这个角度说, 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 使用方的要求是不断发展的, 承制单位所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形成产品质量的各个过程是动态运行的, 承制单位的改进工作是持续开展的, 因而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性。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动态性是绝对的。面对一个动态变化的质管理体系, 质量监督人员应该定期开展分析评价工作, 通过分析评价, 判断承制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从整体上把握体系状况, 掌握体系变化的趋势, 并根据分析评价, 及时采取措施, 调整工作重点, 增强质量监督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监督审核管理 篇2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审核注意事项
(一)一、厂门或厂内应书写“欢迎审核组莅临指导”等标语,以示对审核组的尊重。
二、认证前做一次清理,并加强现场定置管理。正式审核时一般会安排半个小时参观厂容貌、生产流水线,争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三、审核时,确定好向导。向导很重要,最好是由经过内审员培训、对体系比较熟悉的管理人员担任。
四、认证审核如问为什么这样做,应回答按文件规定要求来做。如被要求找出依据时,主要是找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管理规定或是记录表单。
五、认证时,中层干部勇于出来回答问题,可适当提示操作工人。
六、问什么答什么,不必急于表现对体系熟悉程序,以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抽样。
七、审核方式有以下几种:问、查、看、重复以前做过的工作。正式认证不要紧张,特别是遇到以问为主的审核员,一紧张平时会的也答不出来。
八、实在找不出证据的,要实话实说。
九、第一天审核结束,审核组会作小结将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向被审核到的部门反馈,这些问题罗列可能比较多,公司不必紧张,能马上纠正的马上纠正,并将纠正情况提交审核组;如纠正措施需要一段时间方可实现的可待以后一并纠正。另外,其罗列的问题不一定都开不符合项报告,或可能几条并成一条开一个不符合项。只要不出现两个严重不符合项,未经预审的企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不符合项是正常的。
监督审核管理 篇3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意识差。
一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 单位财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2) 账户设置不全、账薄使用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薄, 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 无法对各明细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 账薄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 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营人员责任不清;账薄登记时发生错误, 更正采取挖补、涂抹、刮擦及错误做法。另外有的单位明细账根本没有摘要说明, 有的连年度收支都没有按规定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3) 票据管理比较混乱。
票据主要来自财政部门的发票, 也有单位自购或自印的发票, 事业单位使用票据主要用于符合规定的收费, 也有用于往来方面的收款收据, 在票据认购、领用、核销上存在监督漏洞, 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造成事业单位经济损失。
(4) 变相隐瞒截留收入。
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使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单位感到受约束, 因此, 个别单位寻找各种借口使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 想方设法隐瞒截留收入。五是预算有名无实。按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要求, 基层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规定项目和要求编制年度收支预算, 以此作为实际开支的基本依据, 若开支项目及金额有变动, 需调整预算, 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但一些单位在实际执行时不受预算约束, 随意决定开支。
二、针对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强培训。
主管领导应熟悉《会计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自觉遵守财经纪律。财务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能, 制定相应的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 健全经费收支手续, 加强会计核算, 规范会计业务。
(2)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要求他们学习、了解、掌握、运用相关的财政、税务、审计、法规制度及业务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体系。
(3) 推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模式, 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会计核算中心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 使财政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据了解, 一些地方对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制度, 对于驾驶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这方面的经验应进行宣传、推广。
(4) 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不具备审计条件的单位, 也可请具备法定条件的中介审计机构或上级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5) 加大监管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 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 对会计监督的两个基础性审核进行检验和评价。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基础性审核
(1)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最基础的工作, 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 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更正、补充。”这是讲对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原始凭证应加以区别:一是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所谓不真实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记录的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 是一种虚假的凭证;所谓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所表述的事项与经济业务是相符的, 但经济业务本身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要求更正、补充。所谓不准确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没有准确的表述经济活动真相, 或在文字上、数字记录上发生差错等。所谓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是指凭证上的文字说明、有关数字没有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齐全。所以《会计法》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 而不是不予受理。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 不要因为第二种情况出现的问题较普遍, 而忽略了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 在审核原始凭证时,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看大项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 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需要, 有无超出单位正常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其次,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 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忧, 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第三, 《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要坚持单位领导人“一支笔”审核签字制度。
(2) 对财务收支的审核。
对高校会计核算审核、监督的探讨 篇4
一、加强会计审核
高校会计审核的对象是预算资金活动,即根据《会计法》和有关方针、政策、制度,在计划范围内,确认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并以编制记账凭证为收款、付款、转账以及记账的依据。该项业务种类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政策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知识。做好审核工作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办学规律,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校内有关涉及事业财务和基建财务方面的各项制度。2.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以及学校拟定的具体细则和规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3.熟悉校内各部门业务范围和财务审批权限,并与各部门审批经费负责人取得联系,经常沟通经费的使用情况。4.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时掌握各部门经费指标的执行情况和代管经费的余额情况,并要计算熟练、数字正确,审核无误。5.坚决贯彻执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做到收有凭,支有据,特别是创收经费的自制凭证审批手续要健全。6.差旅费的报销是高校费用报销发生频率较大的业务,必须了解有关交通知识,以便于对差旅费的具体核算。
审核岗位决定了审核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正确判断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及时地制止或纠正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的收支事项,及时地揭露和防止伪造凭证、虚报冒领的违法行为,制止滥发奖金、实物和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违纪行为等。
审核人员不仅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报销手续是否齐全,而且还要认真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超过预算指标的情况,重视事前审核工作,把财务活动渗透到各个领域或环节。高校经费除了人员经费外,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占的比重也较大,对支出经费多的大项目要重点审核。审核人员要了解各单位购置设备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预算,以保证教学、科研经费的急需,避免预算、计划与实际支出出现较大的差距,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为了保证会计职能的实现,还需要创造一些能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如取得各部门领导的支持。鉴于国家拨给的经费和学校内部自筹的资金都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而使用经费、审批经费由各部门领导掌握,所以取得各部门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经常沟通信息,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为领导当好参谋,使财务工作在教学科研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监督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监督检查综合财务计划能否充分发挥内部潜力,做好人、财、物的平衡,对学校收支进行监督管理,促进增收节支。有效的财务监督可以使高校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对高校的服务作用。高校财务部门所面对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审核岗位作为财务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必须要求其工作人员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审核岗位人员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监督职能落在实处。高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做好财产清查工作,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规范资产的购置、保管等制度,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害,对高校的所有经济活动全面监督,保证各项财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三、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稽核是指对会计工作的检查和监督,设立稽核制度是贯彻会计法的需要。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照章办事,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高校建立稽核制度,就是在会计工作的分工中设立复核岗位,这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在会计业务量较大的高校中,都应设专职人员从事复核工作,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
从高校财务队伍的现状来看,会计人员新手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即使有经验的人员,在审核过程中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现失误,如在审核自制的原始凭证中不慎将未经过领导审批的费用予以报销。因此,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安排有较丰富经验,熟悉和精通业务的人员担任复核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把好“报销关”
正确执行财务制度,把好“报销关”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会计人员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认真审核、精打细算,对每一笔报销业务必须严格按照财务操作程序办理;会计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除具备一般业务素质外,还要提高识别票据真伪的能力。主要包括:1.审核票据台头名称与本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凡对公业务不署本单位名称一律不能报销。2.审核票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或缺项。3.审核票据印章。一看有无财政或税务部门票据印制(或监制)章,二看有无收款单位财务专用(或发票专用)章,三看有无收款人签章。正常情况只有印章齐全才视为有效票据。4.审核票据票面清晰程度。5.审核票据基本内容。6.审核票据真伪。7.审核票据笔迹。8.审核票据填写是否移位。
浅谈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 篇5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主要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意外事故的防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执行主要是依照公安部在1996年制定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来执行的。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那些新修建的或者是改建的、扩建的、装饰过的建筑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监督以及审核通过, 防治安全隐患的发生。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对施工图纸的初步审核, 并对其中一些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的标准主要是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给定的指标。其次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行动态的监督, 主要防范以下几项事情的发生:第一, 施工单位随意修改图纸, 造成火灾隐患。第二, 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是在质量不达标的电器等。第三, 对不规范的施工方法进行纠正, 防治施工人员以外的发生。最后就是对施工完成的建筑进行整体的审查, 防治一些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错误操作。如果有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 就必须马上进行修改, 当审查工作完成后, 此及建筑才可以进行使用。
相比较火灾发生后的消防工作, 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管审核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也是一项减少火灾发生的有效措施这项工作是保证一座建筑物能够投入安全使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所以, 在监督或审核任何一个环节的时候都要十分严格,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建筑物中的火灾隐患。
2 制约当前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因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目前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些障碍。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使得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建筑工艺越来越多样化。一系列的情况的出现给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带来了一些制约因素。
2.1 城市公共消防实施的滞后性
《消防法》中有相关规定, 就是要求政府在做城市建设的时候, 要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设施纳入城市建设中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的城市的消防设施的建设都不健全。在做城市建设的时候常常忽略消防建设中的一些细节的建设, 总体上来看, 消防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达到《消防法》的要求, 城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建设。这是阻碍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一个先天的因素。
2.2 消防监督力度不够
造成消防监管工作力度不够的原因有许多种, 首先, 就是现在大多数的地方消防工作监管机构的人力不足。由于从事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人员需要一些建筑上的知识, 既要懂得消防知识, 又要懂得建筑问题, 这就给招收具有专业素质的消防员提供了难度。这种审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规范性。
由于人员的不足, 往往一个人要负责不同的几项任务, 再加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 很有可能造成任务的完成质量不高, 忽略了一些细节。其次就是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比较复杂, 里面极有可能存在工作上的漏洞。比如说, 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了懈怠的情绪, 或者是其他情况, 很有可能会造成消防工作的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存在一些漏洞, 或者可以说, 现在的快速发展的经济制度加快了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实际操作性要求, 机制的完善速度远远赶不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变化性。
3 改进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社会的宣传力度
加强在社会上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 是大家自觉做到防火防灾。随着消防的基本知识的不断深入宣传, 消防机构可以进一步的在企业单位进行有关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宣传, 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最起码可以做到帮助人们在买房的时候做一个初步的火灾隐患的判断。
3.2 做好城市的消防规范
一个城市的消防规范是否做的成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消防水平, 同样也是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在城市建设的初期, 做好消防规范, 并且要保证这些消防设施的切实使用。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脚踏实际、按部就班的做好基础工作, 不能好高骛远。
3.3 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 再加上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队伍的成员之间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给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的工作质量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想要改进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 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的队伍, 审核人员的素质, 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要想提高审核队伍人员的素质有许多方法, 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来实现, 多组织消防工作者进行素质培训, 通过不断的考核,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吸收新的素质高的人员来代替原来在素质比较起的成员。
4 结语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们财产安全的重要消防工作, 它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步骤都比较复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的复杂性以及建筑工艺的多样性都不断加深, 要想做好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就必须解决其中的制约因素, 通过在社会上的宣传或者休整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队伍, 来实现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完成情况。做好建审工作会大幅度的减少火灾的发生情况及火灾隐患, 对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君.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浅谈[J].科技风, 2010 (4) .
[2]王小雷.浅谈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2) .
[3]郑良峰.改进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管理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0) .
[4]沈奕辉.对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审核工作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1 (9) .
监督审核管理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 1审核对象青岛市海水淡化工程。审核范围主要包括: 水源选址、工艺流程、涉水产品、各工艺单元投加药剂等是否符合有关卫生要求〔2〕。
1. 2 审核方法
1. 2. 1 收集相关资料从水源选址、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和工艺流程等多方面收集海水淡化项目的技术资料, 进行工艺工程分析, 开展项目卫生学调查。确定出厂水取样点及水质分析项目, 进行现场采样。现场调查结束后, 立即将现场采取的水样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
1.2.1.1水源选址与自然条件海水淡化厂取水泵站位于厂区以南约1.3 km, 碱厂海水湖北侧, 水源来自胶州湾海域, 取水方式为海床式取水, 取水量为25.8~26.2万m3/d。海水输水管道由取水泵站 (PS2) 向东铺设至规划安顺路, 之后沿规划安顺路东侧车行道向北铺设, 距离道路中心线6 m, 至海水淡化厂西侧区域后, 穿过青岛碱业地块进入厂区。
1.2.1.2工艺流程取水管道进海长度约为1.8km, 取水口位于0 m等深线以下。海水进入海水湖后经取水泵站 (PS2) 加压后, 沿规划安顺路铺设的DN1300输水管道被送至厂区进行处理。取水泵站前设两道进水廊道, 每个廊道上都设置一个细格栅, 去除直径>5 mm的悬浮物质。
具体流程为: 取水系统→前过滤系统→微滤/超滤系统→超滤水储罐→一级反渗透系统→二级反渗透系统→后处理工艺。其中的预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1. 2. 1. 3 卫生清洗消毒设施超滤工艺单膜堆需要定期清洗, 反渗透的化学清洗和冲洗系统共设清洗和冲洗膜筒, 分2 个阶段清洗: 一阶段同时清洗膜筒数量10 个, 单位膜筒容积200 L, 最小清洗压力6bar, 清洗泵使用量2 台, 备用泵数量1 台, 单泵流量40 m3/ h; 二阶段同时清洗膜筒数量5 个, 单位膜筒容积200 L, 清洗泵使用量1 台, 备用泵数量2 台, 单泵流量40 m3/ h。全工艺中水质消毒药剂均采用次氯酸钠〔4〕。
1. 2. 2 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水质监测结果, 综合现场调查和工艺流程情况,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 对照相关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等, 对海水淡化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2 结果
2.1水源卫生防护本项目水源选址位于胶州湾内海域, 据湾口大约为20 km, 其北侧1.3 km处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口。该污水处理厂排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5〕, 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直接影响南侧海水淡化水源水质;但若排水不达标或事故情况下, 可能会对海水淡化水源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2.2水厂选址与布局本项目所在地全年主导风向为南南东, 化学品罐区位于本项目的西南侧, 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可能会对项目产生一定影响。
2. 3 工程卫生学该工程针对水源水为海水的特征, 采取了预处理 ( 前过滤工艺、微滤/超滤工艺) 、脱盐 ( 一级反渗透膜系统、二级反渗透膜系统) 和后处理工艺, 通过对原水水质的连续性中试实验分析, 计算工艺设计参数, 使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T 5749 - 2006) 的要求, 水处理工艺流程合理〔6 - 7〕。
3 讨论
3. 1 分析
3. 1. 1水源水的质量监测水源水是整个项目的源头和关键, 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水源水的质量与预处理, 能否实现取水口的标准化, 直接关系到海水淡化项目的出厂水水质。
3. 1. 2 水质的日常检验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749 - 2006) 要求, 对淡化出水涉及的全部指标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均合格, 故该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是合理的〔8〕。但供水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 短期的检测结果无法确定水质的安全性, 工艺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水源水质变化、膜元件损坏及运行故障等因素, 从而影响水质的稳定性, 淡化厂更应注重后期运营的跟踪检测, 按要求开展日常监测, 以保障居民的健康饮水。
3. 1. 3反渗透膜装置可靠性运营反渗透膜是海水淡化项目中的核心装置, 膜元件的完整性是保证出水水质能达到生产要求的重要因素〔9〕。由于反渗透膜元件是非常精密的产品, 且很容易遭受机械性损坏, 例如启动和停机时, 高压泵迅速升压和卸压过程会产生巨大的剪断应力造成RO膜元件机械性破损事故; 急停车时, 原水流量、浓水流量发生急剧变化会发生水锤以及真空现象, 造成膜片表面的剥离。而膜件损坏的直接后果即为供水遭受污染, 影响厂区对市政管网的正常供水。
因此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 为保证反渗透膜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除应严格控制反渗透工艺进水水质之外, 要加强对运行、检修相关人员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 严格按照生产设计要求对反渗透膜件进行定期化学清洗及维护保养, 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保证水厂的安全供水。
3. 1. 4应急预案的建立健全海水淡化运营方必须具备完善的预警机制, 管网系统必须具备快速应急处理机制及相关措施, 切实保障城市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应根据淡化水生产工艺的特性, 建立各项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明确职责, 对可预测的情况, 应做好预防应急工作。
3. 2 建议
3. 2. 1预防性卫生监督要提前介入海水淡化项目多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 预防性卫生监督难以做到全程监督。为有效开展工作,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使政府重视此项工作, 并及时了解有关招商信息, 本着服务的理念, 主动开展监督, 提前介入, 及时发现问题, 减少各种卫生安全隐患。
3. 2. 2 加强项目跟踪监督将海水作为水源水, 目前没有明确的卫生标准, 为了保证水源水质满足海水淡化工艺设计要求, 在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项目是否对取水处海水水质进行跟踪检测, 是否落实好各项卫生防护措施, 保障出厂水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 2. 3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此次海水淡化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要点探讨, 是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技术层面的首次探讨, 为以后海水淡化项目卫生规范的完善提供了材料依据和技术参考。但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海水淡化项目的卫生规范, 海水淡化项目缺乏系统的卫生监督法律规范, 海水淡化的相关卫生监督工作也缺乏相应的依据, 导致审查工作没有具体标准, 可操作性不强。海水淡化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工作的持续开展仍需要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持。
摘要:目的 从技术审查层面探讨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审核要点, 为将来海水淡化项目卫生规范的完善提供材料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 综合工程分析, 开展卫生学调查。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对照有关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做出项目评价, 提炼青岛市海水淡化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要点。结果水源水的质量与预处理、水质的日常监测、反渗透膜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应急预案的建立健全是影响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 建议从水源选址、平面布局、工艺流程以及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开展卫生审查, 明确关键技术要点, 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工作的不断完善、全面推进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海水淡化,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核要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T 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7051-1997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7218-1998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998.
[8]姜忠义, 王晓进, 郑岩, 等.长海县大长山岛海水淡化厂工程卫生学评价报告[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18 (6) :345-346.
【监督审核管理】推荐阅读:
监督审核准备11-08
如何监督审核工程资料07-04
监督员不能审核内审员08-18
审核管理11-11
处方审核管理规范07-29
公司管理体系外部审核06-05
方案审核管理员竞聘09-06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09-23
企业产品审核管理规范10-04
项目前期策划编制审核管理制度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