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2024-11-26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精选13篇)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1

大学生与就业

大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与将来就业辩证统一的关系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0912学号2009820066姓名江楚潇

摘要 本人通过对宇宙通国际有限公司东莞办事处和香港总部的走访调查,并亲自体验整个公司的运作和在一些职位的亲身实践。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同中国就业形势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再目前中国就业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要想在毕业后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唯有在大学四年期间为自己树立理想,制定合理的计划,不断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增值。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并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自身所学的专业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 所学专业 就业方向 自我锻炼

在2010年8月份这个暑假期间我进行了一次难得可贵的社会实践暑期调研。为了调查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先后走访了宇宙通国际有限公司香港总部和东莞分公司办事处。对各个部门中的代表性职工进行交流与访问,特别是与我同一专业的前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了在未来的就业中,你不一定能获得与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所以说在大学4年期间,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能力,往往又细分为许多方面,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一一说明。但是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仍旧十分重要,唯有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精,学透,才能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站在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上。当然,光光进行调查访问是不够的,我还亲自到工厂及FQA部门进行了为期2个星期的工作,在这短短的2个星期中,我认识到了工作的艰辛与枯燥,明白了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更是切身体会到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必要性。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2

本次调查中,针对已就业人员,采取网上调查形式,针对在校生,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本次调查共有近1000人参与,其中网上调查400人,实地发放600余份问卷中,有546份有效问卷,有374份网络调查填写完整,最终,综合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情况,共收到930份的有效问卷。

一、基本概况

(一)被调查者情况

1. 性别

此次调查的性别比例虽然男生稍多于女生,男生占55.53%,女生占44.47%,但基本均衡。

2. 学历

接受调查者中本科占59.58%,专科占40.42%。本科生所占比例高于专科。

3. 就业地区分布

接受调查者就业地区主要位于中南部及东北部,其中东北部占40.53%,中南部占45.21%,另有少部分属于中西部14.26%。

4. 所学专业

接受调查者的专业分布为理工科占59.57%,涉及专业有电气、自动化、热能动力、土木工程、数学、化学、生物、给排水、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文科类占40.43%,涉及专业有社会工作、社会体育、会计学、日语、英语、国际贸易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泛。

5. 年级

受调查者中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和在校生为4:6,其中2014年-2016年的毕业生占36.86%,在校生占63.14%。

(二)被调查者的对口就业情况与就业满意度情况

1. 对未来工作的专业对口意向

在目前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7.06%认为所选工作必须限自己专业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即可占56.47%,也有想拒绝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和对工作无要求的部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并不会严格要求甚至限制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专业持宽松态度。

2. 对以后工作设想

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工作设想情况是,有56.1%的学生没有明确目标,42.68%的人能清楚计划,仅仅有1%的人对未来工作还未做过任何设想。对未来工作呈积极态度的人接近99%。

3. 被调查者接受就业指导的情况

因东北电力大学开设的创业就业教育指导课程为必修课,所以,接受调查的所有人员在大学期间均100%接受了创业就业指导教育。

4. 已就业人员目前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

在网络调查中,现从事的工作限于所学的专业的占55.44%,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占26.83%,几乎不相关的占到21.73%。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大学生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接近80%。

5. 对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行业不对口的影响

综合网络调查问卷情况来看,18.33%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比较大,有69.67%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会对工作发展影响一般,12%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对口对未来工作发展没有影响。

二、统计分析

(一)不同专业性质对待未来从事工作的专业性质的态度也不同

就业灵活度较强的文科专业学生,对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具有较强的宽容对待态度;理科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较强导致就业灵活度较差,而且多数将自身的思维局限在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现象严重。不同专业性质大学生对待未来从事工作前景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文科大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持灵活变通态度。这是因为文科生由于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各方面较为贴近,兼容性较强;而理科生所学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学习对象具有特定性、针对性、专业性等特点,这导致就业面狭窄,就业兼容性不够,所以学生理所当然认为就业选择范围较小。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预期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意向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就业意向更为灵活和变通,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没有过度专业对口局限,思维相对活跃,对本学科认可度高。理科生就业的意向受专业性限制的影响较强。

(二)已就业的理工类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比例高于文科生

在对已就业学生的网络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在所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中,理科生在理科生群体中就业不对口的比例为文科生3倍多。据调查,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科大学生中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占理科生群体总人数的大约六成,三成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只有一成的理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而文科大学生群体总人数的三成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五成会从事与本专业部分相关的行业,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人数大约占两成。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理科大学生对专业和就业对口度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虽然一些企业在某些岗位设置上没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但受传统用人单位专业性招聘思想影响,认为理科生的就业可塑性更高,因此招聘时更偏向于理科生。而文科生虽然与理科生相比就业心态和意向更灵活和广泛,但在实际中,多数用人企业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使得文科大学生从事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几率大大增高。从而出现理科生从事管理岗位的较多,而文科生走上技术岗位的较少,这可以说是专业使然。另外,对于专业与就业是否对口和对口的程度的判断,大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因素,与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专业特点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文科生选择就业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对于理科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普遍现象,应当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首先高校理科专业设置中存在专业对口程度不高的专业,造成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就业难对口的现象;二是理科生大多所学专业性强,目前理科专业的就业适用面较广,即使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工作,也能较快适应。

(三)在校本科生对就业专业对口期望值高

已工作的毕业生中对口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最低的是专科学历。调查结果显示,学历层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较为明显,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对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意愿越强烈。在高校就业调查中,有近八成的在校本科生希望未来的工作与专业对口,仅有约两成学生表示不想从事所学专业行业,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表明对就业的专业没要求。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就业行业定位较为清晰,经过本科阶段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就业创业方面的学习帮助他们未来的就业定位。受访的人中大部分成表示未来职业要与所学专业相近,而对专业没有要求和不希望从事所学专业的学生只占少数,这说明本科学生对未来工作基本都有较为清晰的定位。而专科生的专业对口要求度显然没有那么严格。在专科受访学生调查中,希望专业与就业对口的学生占四成左右,对就业专业无要求的也有接近四成。这也说明没有学历优势的专科生对于职业对口的期望值也相对低些。

(四)参加工作年份越短跳槽意愿越高,跳槽的意愿受就业不对口影响相对较小

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年份对跳槽意愿有一定影响,在工作2年的受访者中,没有跳槽意向的比例均约八成,工作已经处于稳定上升阶段;约工作一年以内的学生有较强的跳槽欲望。二者数据差距说明工作年份越长,工作的稳定性越强。

现实工作中,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与跳槽的关系较小。在离校毕业生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明自己跳槽不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的就业,而不对口的就业尴尬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而那些最初专业不对口而随时觉得自己会跳槽的新工作毕业生在工作之后大多数逐渐没有了跳槽的想法,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跳槽和个人专业不对口没有必然联系。开始参加工作时,专业不对口可能由于工作内容与任务难以快速进入状态而导致较容易跳槽,但是一旦时间沉淀,尽管专业不对口,但是随着对工作环境与内容的熟悉与了解,跳槽意愿明显降低。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校就业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

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通过开设必修性质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有强烈就业意向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布置专业和学科设置,与社会和市场接轨,科学办学;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办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此外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合理设置和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自身要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跟风随大流一味扩招,增加专业,而不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才的质量,同时要处理好“博、专、高”三个方面的关系,监控好毕业生的输出质量并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既使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丰富的多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正确认识就业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对口的意义,培养学生就业灵活性和可塑性

在招聘过程中和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应把专业是否对口当成是判断人才的唯一条件。虽然对口就业能很好地利用人才和人才自身的教育资源,减少知识浪费,但如果不能保证就业对口,招聘对口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也应懂得灵活变通,个人应综合考虑,长远打算,企业也应更加重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注重对人才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简单地以专业定终身,避免专业不对口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对口就业机会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校企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模式,高校应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签订人才供需合同与高校负责岗前培训机制。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企业背景或者与企业共同薄弱的高校更应及时转变思路思想,积极寻求与之合作的企业群体,采取地区定向培养、岗位定向培养的方式,只要青年人有激情有毅力,社会与国家、学校应当为其提供充分的资源渠道,让人才有用,让人才可用,让人才能用,开拓和丰富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彭月媛.大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度问题研究[J].商,2015(10).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3

【摘要】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调查大学毕业生职业与专业匹配度,从学生、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高考生选择专业、提升职业与专业匹配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专业选择 相关度 就业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浪费日益严峻。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但人才市场中需求大学生素质素养的职业不到70%,使大量学生学不能致用而选择专业不对口的职业。针对此现象,我们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调查了706位毕业大学生,收集有效问卷532份,占总体75%并针对性地选择了不同的院系调查,分经济管理类、文学类、理工类及其他类包括16个教学学院。调查显示,职业与专业完全相关的达38.35%,比较相关40.05%,完全不相关15.6%。对此,我们从学生、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一、学生层面分析:

1、报考时对自己兴趣及专业了解不够

在本次调查中,约10.2%的同学对自己兴趣爱好不够了解,3.3%的同学对自己兴趣很不了解。对于专业了解程度,约43.5%的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了解程度一般,有2.7%的同学对专业一点不了解。同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专业选择仅是一种跟风选择。对兴趣和专业的了解影响之后的就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2、专业工作实况不满足自己的职业期待

从调查结果看,26.4%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实况不满足自己的职业期待。当觉得自己选择专业相关的职业时不能满足自己对工作环境、薪酬、内容等的起始期望时,使自己产生不满情绪并感觉压力大,选择期望靠近的职位放弃专业相关的职位。尤其是工资薪酬,11%的学生因为薪酬不达期望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职业。

3.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由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迫力及来自学校及家庭的管束力急剧下降,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自律能力差,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薄弱,实践能力不强,导致在进行招聘时候没有实际优势,甚至达不到专业工作要求。而因此与专业相关职位失之交臂的学生占到了约17%。

学生层面建议:

1、充分了解自己职业期望、专业信息与社会需求

在高考前才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期望会感措手不及且易因急促产生错判。学生应定位好自己的方向与职业需求,深入了解选择的专业是否能满足自己的职业期望。可以与专业人员交流了解该专业,有条件情况下参与该专业的工作实习。同时学生和家长多关注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等信息,以便综合考虑专业方向,尽早开始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 学会自我管理学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选择专业性质高的专业必然有对专业知识掌握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学习自由的大学,更考验的是自律能力,这需要学生有自我的学习管理能力和明确目标。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内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已经从单纯知识需求型转向多方发展的综合素质型。必要的实习、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经验积累及综合素质培养都有实际帮助,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层面分析:

1.高校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及重心的不明确性

现今政府渐渐下放专业设置权,但如何具体实施仍是问题,同时政府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高校发展自己的专业设置特色。大部分高校墨守成规,对专业的设置没有自身想法,把专业设置的重心放在如何获取更多专业上,导致课程设置落后。同时高校修改专业的想法实施起来也相当困难,需经层层审批,大大降低了效率,加上社会产业结构发展迅速,使很多专业都适应不了社会就业形式的快速变化。

2.高校对于就业指导的关注度低

许多高校美其名曰会专门给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是很多徒有其名,在培养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缺失。大学里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利用专业的社团及机构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实践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其成功就业。

高校层面建议:

1.积极探索学分制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

高校可尝试弹性学制等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早让学生择业,并拓宽择业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去企业实习之后再回校继续专业课的学习,并且可以让他们写下实习心得,为以后真正的就业做好准备和提前适应,同时也应相应增加实习的学分比例, 如有需求,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与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

2.改善专业培养模式,注重就业观培养

高校应通过对专业设置的完善与创新,整合不同学科间课程设置的范围,增强学科间的流动性,改变以专业设置为重心的模式,把重心挪到改变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课程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同时高校应从大一开始设置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并通过辅导员与班级同学的沟通指导上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三、社会层面分析:

专业不对口很大的原因是激烈的竞争,增加就业机会让毕业大学生有足够的选择机会,才可能提高专业匹配度。同时国家应考虑人才市场需求因素,鼓励企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针对市场供求关系建立调控机制,缓解就业压力。政府也可以起宏观调控的作用,一方面给学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一方面增加对就业信息的提供途径。双管齐下,让学生准确地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

社会层面建议:

最近几年我国在校毕业生不断增加,但经济发展却在减速,这意味着提供的岗位在减少,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部分大学生退而求其次跨专业就业。另外有些工作社会需求量大,而且门槛低,社会压力大,大学生就会选择这些上手快,效益显著的工作岗位。有实用性专业本身的就业面广,实用性强,和它相似或者相同的专业较多,学生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会跨专业就业。有些学生的专业的理论性过强,跨专业甚至直接换专业就业的概率会相对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卉.本科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中国学术期刊.2012(06)

[2]卢凤仪. 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作用和重要性.【职业教育】.2015(05)

[3]李俊.就业不对口分析与对策探索[J].人才,2010(07)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4

主要课程:航海力学、航海气象学、电路与电机、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海洋船舶驾驶、海洋货物运输、海商法、船舶原理、船舶自动化基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海事管理部门、船舶管理部门、航海业务部门、航运企业、港口、码头、航道管理部门、集装箱业务部门、国际航海业务通信部门、船厂、国际劳务输出、海关公安及边防单位等。

航海专业就业方向

航海专业毕业生经国家海事局考试合格后取得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主机动力3000KW及以上三副、三管轮见习证书、GMDSS普通操作员适任证书、无限航区船舶值班水手、值班机工适任证书和专业培训证书等。可从事与航海相关的技术研发或具体操作的专业人员.造船厂、船舶主机厂及其他与轮机工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海军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海洋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

航海专业就业前景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航海人才前程似锦,目前航海人才供不应求是中国航海事业的人才现状。目前,全国各种不同类型的航海类院校在校学生每年约1.8万人,其中海上专业的学生在7000人左右。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到船上工作的海上专业毕业生人数每年不足6000人,在全国航海类毕业生在市场上的供求比是1:6。

绘画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分析 篇5

绘画专业就业前景:

如果对绘画有兴趣,油画就业前景就不会太差,因为油画专业毕业的人在美术造型和色彩方面的功力,是要普遍高出设计专业毕业的人(混文凭的人除外)。

如果画画真的很好,可以从事游戏,电影,动画的设定工作,而且这些职业多数不看学历,只看实力。中等的月薪在7000-10000+

绘画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艺术学类,其中艺术学类共27个专业,绘画专业在艺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7,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17位。截止到 12月24日,36467位绘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74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元,3-5年工资3529元,0-2年工资403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朝阳、厦门、武汉、南京。

绘画专业就业方向:

绘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岗位有: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实习生 设计师平面设计 广告设计 网页设计及网页美工 文员客服平面设计培训讲师 热聘中、设计师、美工、插画师、美术老师、ui设计师、原画师、室内设计师、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等。

绘画专业大学排名:

1、中国美术学院

2、湖北美术学院

3、广西艺术学院

4、西安美术学院

5、四川美术学院

6、中央美术学院

7、南京艺术学院

8、广州美术学院

9、山东艺术学院

10、鲁迅美术学院

11、上海大学

12、清华大学

13、四川大学

14、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5、南京师范大学

16、杭州师范大学

17、四川音乐学院

18、郑州大学

19、内蒙古大学

20、黑河学院

[绘画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分析]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6

在专业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之时, 我们也清醒的看到, 市场化改革以来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 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表现出以下几点趋势:

毕业是毕业生发展的主流。选择继续深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比例少;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总体来看,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偏低, 更令人担忧的是, 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毕业生专业能力认可度偏低。在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满意度中, 专业能力评价过低。

针对以上问题,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何处去?如果我们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 那么培养的目的何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一、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各高校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大致有适宜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 适合报考相关方向的公务员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国务院学位办于2009年下发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明确的指出作为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要培养方向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 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据笔者考察, 本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不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 甚至不从事与相近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二、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异化

第一, 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现行的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在运用汉语进行外交、商贸、新闻、文化交流、中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易把握, 呈现学生“什么都学, 什么都不精”的现象。不少用人单位认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汉语基础不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扎实, 外语水平不及外语系学生, 教育技能不能与教育学专业学生拼比。同时, “什么都学”的观念使得学生感觉基础课程任务繁重, 毕业去向不明朗。

第二, 汉语教育与推广市场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比例降低。目前国际认证的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ICLT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与PAT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对报考者的专业背景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国内汉语教育就业市场对本科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并不强烈。

第三, 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下降。受汉语国际推广蓬勃发展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于汉语热的宣传, 很多学生和家长并没有清晰的了解汉语国际教育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没有真正理解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文化转播的真正理念, 更没有对这一专业的就业问题做过深入理性的调查和思考。因此,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入学之初对这一专业的就业形势盲目乐观, 最后导致就业难的状况。另一方面, 与普通专业相比,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汉语国际教育具有高期待值的片面理解, 认为新兴热门专业在就业时有所保障, 一旦自身的就业质量不甚理想, 心理落差较之其他专业更大, 就业满意度也随之下滑。

三、强化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

为避免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异化程度,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第一, 明确细化培养目标。明确细化的培养目标是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方向标,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各高校在指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 减少“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之类含糊不清的表述, 减少“文字类工作都可以做”、“中文英文都能学”、“万金油”之类的观念输入, 尽量让学生明确在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 能掌握什么本领,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 加强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 即:汉语言知识能力, 汉语教学理论,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教学技能, 综合素质[1]在培养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过程中, 除了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同时, 要在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概况、跨文化交际以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上增设课程, 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课堂运作原则和汉语教学技能与方法, 以及熟练使用电脑, 具备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第三, 鼓励学生继续深造。目前, 现行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 毕业生如果志愿于进行汉语及中华文化的推广教育工作则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深造与实践。高校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考研或参加专业证书的考试, 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 也能提高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行业的热情。

保证大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 对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来说尤其重要。专业教育的定位首先要与市场进行结合, 同时, 也要看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着培养更多更好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7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生;就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公共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公民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受到社会、民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卫生事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业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有诸多不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必须提高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199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新专业,从1998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132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量毕业生并未进人公共事业专业领域就业”,根据有关统计机构统计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

二、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认知度低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时间短、社会认知度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中遇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了解其专业培养的方向,提到“公管”专业,用人单位更多理解为“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发展时间长、社会认知度高的专业,在求职竞争中,首先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2.专业设置不合理

(1)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设置情况看,主要是医学院校,包括一些综合类院校。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各有其特点,但基本方向都是培养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从就业渠道来看,当前,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本专业尤其是本科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其有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也不高,就业渠道较为狭窄。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录取研究生:l8.41%、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10.00%机关、其它事业单位:14.5%、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12.05%、三资企业:0.87%、医疗卫生单位:5.71%、科研设计单位:2.73%、金融单位:1.51%、高等学校:7.65%、出国:0.17%、部队:2.22%。而各大院校争相开办该专业的结果使得毕业生的供给越来越超过需求,必然造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相对于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其他专业例如医学类专业而言,作为社会科学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专业培养上,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评价最为重视,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评价更是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在大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很多学生所忽视。

3.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是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专科生能从事的工作,非本科生不招;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研究生不用。这种用人观念给广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受传统经验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对口就业单位,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认同度不高。从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传统来看,医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临床工作的或者有过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对于拿管理学学位、仅接受过粗略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认为无法胜任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这种用人观念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而实际上,作为临床上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系统化的管理学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管理,因个人经验不同可能使管理工作显得随意而缺乏规范性、效率不高;而作为医院管理人员,扮演的是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在临床一线为病人诊治疾病,不需要具备系统、高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胜任。

4.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有待提升

本专业学生就业难还存在学生就业择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如前所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主动性不够,对于工作、职业的了解很少。在参加就业招聘前,很多学生几乎未参加过一次用人单位的面试,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这些是提高就业成功几率的必要条件。

三、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各高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首先应该让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了解其专业设置的目的。同时,可以在宣传中,介绍国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通过对国外先进意识和经验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社会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

2.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人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大实践课时的设置,多给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的机会,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并有所提升。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去向为医疗机构的所占比例不高。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渠道较为狭窄。而从学历层次上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本科毕业生,已经属于社会主要的一般性人才,相对于研究生来说,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相比工科、医科等专业,社会科学类专业间的替代性较强。在专业设置中,应注意拓宽基础,改革单一就业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使本专业学生既可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就业,从事公共事業相关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大类的工作。

3.引导用人单位形成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

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的转变和合理用人制度的建立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政府应制定适宜政策,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的聘任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员的任用比例等方式,转变我国传统依靠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经验性管理的不恰当做法。

4.提升学生就业择业能力

首先,要加强学生就业择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传达有关就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开展就业知识的教学和交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注意避免流于形式,也可以采取与往届学生座谈、邀成功人士开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第三,就业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可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相关比赛和模拟面试等锻炼学生;利用实习、见习机会,例如组织实习面试选拔决定实习单位分配;在求职招聘季,学校就业部门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应及时组织学生间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已参加过面试的学生反思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新伟.“211”模式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经济师,2011(11):124-125.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J].焦作大学学报,2010(1):118—120.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3-)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8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113158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5023 元,其中好范文工资3635元,10年以上工资4635元,0-2年工资4843元,3-5年工资6602元,6-7年工资7927元,8-10年工资10539元。

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5个]、北京[14个]、南京[12个]、广州[10个]、西安[8个]、成都[7个]、深圳[5个]、上海[4个]、杭州[4个]、石家庄[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8450元]、上海[7265元]、北京[6818元]、深圳[6606元]、珠海[6269元]、厦门[5521元]、杭州[5513元]、苏州[5360元]、南京[5250元]、南昌[5184元]、广州[5153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6,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7位。

荷兰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篇9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5957位荷兰语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367 元,其中3-5年工资3332元,0-2年工资3499元。

就业方向

荷兰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荷兰语翻译、网站运营专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荷兰语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上海。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16个]、北京[15个]、深圳[13个]、成都[9个]、厦门[4个]、广州[4个]、南京[3个]、朝阳[3个]、天津[2个]、杭州[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上海[20000元]、武汉[4500元]、北京[3249元]、福州[2250元]、深圳[2000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荷兰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荷兰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7,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49位。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10

1 当前社会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形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专业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内、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及各类中介机构从事会计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急需会计专业人才,但普遍存在着无经验或经验少的会计毕业生,这样使得当前市场出现了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失衡的现象。

2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科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调查方法,对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目前就职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共有313位用户参与调查,有效问卷309份。

2.1 性别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由于专业性质问题,往往女会计就业率更高,被调查的女性占60.84%,是总体的3/5,她们比男会计做事更有耐心、踏实,更善于处理一些烦琐的事务,但一些企业由于带薪休产假等问题不愿意招未婚女性,这使得不少女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被企业拒之门外,而男会计更能适应不固定、流动性大的工作事项,相对而言,男性将会有较好的会计就业前景。

2.2 工龄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俗话说“会计越老越值钱”。调查结果显示,工龄在1年以下的跨级毕业生工资薪金1800元左右;工龄在1~3年的会计毕业生工资薪金在3000元左右;工龄在3~5年的会计毕业生在5000元左右。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会计行业更加了解,专业知识懂得越多,人际关系越稳固,且随着他们工作深度的加大,个人职位越来越高,获得的职称越来越高,在不断升职的条件下,工资薪酬也就越来越高。

2.3 工作地区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由于工作地区的局限性,不同城市所得薪酬也有所不同,在调查数据中,一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18.12%,现薪酬平均是7000元;二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52.10%,现薪酬平均是5000元;三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占总体的29.78%,现薪酬平均是3000元。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一线城市企业在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更多,随之招聘到更多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也会有所增加,而在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的会计毕业生会因为工作地域受城市发展水平的限制,薪酬也不太乐观。

2.4 单位性质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单位主要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调查结果显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会计毕业生最多,占总体的37.86%,最低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只占总体的7.78%。这一现象表明,更多的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选择在企业单位,这是由于独立学院在教学方面偏向实践与用脑,所以他们在企业单位更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工作的会计毕业生,工资薪酬虽不多,但员工福利较好,工作较稳定。

2.5 职业证书和会计职称对薪酬高低的影响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会计人员深入研究,顺应时代,考取职称就等于拥有进门的钥匙,它是必需品。考证和评职称都需要体现自身能力,但往往对于独立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来说,他们能力较薄弱、缺乏创新。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专业证书和会计职称越多的会计毕业生,就业率越高,会计职称等级越高,工资薪酬越高,可见证书职称这些硬性实力不可或缺。

3 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3.1 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但市场仍缺乏高级人才,所以,毕业生必须有强硬的综合素质,才能占领自己的地位。据调查,独立学院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时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和社交能力普遍一般,由于只能考取较低级的执业证书和会计职称,只达到了毕业生找工作的最低要求,因此,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级人才的需要。此外,他们常常忽视对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3.2.1 独立学院成立较晚,社会认知度不足

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是1999年之后成立的,发展时间不长,其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毕业生的素质等很不完善,不容易被社会认可。独立学院作为新生力量,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无法与传统高校相比,有些单位几乎不了解独立学院,这无疑增添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压力。

3.2.2 教学专业特色还不明显

许多独立学院的发展依托母体的优势,依靠母体高校的优质资源,在课程和专业设置方面也借鉴母体高校。引进的教师大都是年轻人,缺乏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如果独立学院只依赖母体学院开设子专业,不考虑当代经济市场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上的变化,就完全缺乏了教学特色,因而没有优势可言。

3.2.3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系统化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导致就业指导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系统化,缺乏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许多独立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是学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主任,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能力。而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单一、枯燥,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添上一道障碍。

3.3 社会原因

3.3.1 社会竞争激烈

会计学是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会计岗位。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人数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第5名;但有关报告显示,在2010届主要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排第25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双高”现象的存在显现出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之多,就业竞争之激烈。

3.3.2 供需不均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应聘者,求过于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却长期招收不到会计专业人才,求大于供。

3.3.3 企业招人眼光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许多企业青睐于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人员,这给会计专业应届生带来不利。而且许多企业会根据自身工作岗位对应聘者提出要求,如吃苦耐劳、能经常出差、担任过学生干部或学生班主任等。

4 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身方面

根据调查可知,独立院校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人才市场拥挤,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要真正解决好就业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毕业生、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4.1.1 认清自我,做好定位

当代毕业生一定要有自我认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父母、同学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这样的状态:前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中期,找工作碰壁后丧失信心,开始降低期望;后期,乱了阵脚,失去方向。认清自我,做好定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4.1.2 扎实专业知识,加强社会实践

据调查,会计专业受人瞩目是因为其强大的应用性,因而无论何时何地,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历都将成为找到一份好工作的阶梯。会计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毕业生来说,步入社会仍需学习,具体体现在:阅读财会方面的报刊、浏览经济方面的论坛、参加会计专业类的交流会等。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鹤立鸡群。

4.1.3 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增加就业筹码

职业技能证书是会计专业的敲门砖。随着我国人才市场逐步规范,很多岗位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增加了获取工作的机会。这些证书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高级会计职称等。不论是处于什么阶段的会计毕业生,都应该居安思危,勇于超越自我,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努力向注册会计师看齐,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4.1.4 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询更满意就业信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拓展自己的眼界。如今社会各界都偏爱复合型人才,所以,如果能够多涉猎一些与自身岗位相关的知识,不仅能让自己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更能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

4.1.5 多方向选择岗位,注重提升空间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许多会计毕业生初入职场时,被安排做出纳工作,出纳虽处于基层岗位,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来可选择的职位涉及成本类、税务类、主管类等。同样,会计毕业生不能着眼于现在的工作职位,应多方向拓展,可涉猎证券、银行等,无不更好地发展自己。

4.2 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方面

4.2.1 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独立学院的建校历史不长,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了解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要达到完全被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还需要再努力。所以,学校应增加其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强化学校的品牌建设,利用媒体效应,及时宣传学校在教学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亮点,有助于社会及时了解独立学院,同时也让独立学院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4.2.2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能力不足,实际上是指实践教学偏少,而会计专业是个与实际紧密联合的专业,在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多次指导学生课程设计,业务处理应真实模仿各个行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切合实际。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主动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手工与电算化能力,通过合理的会计实验培训,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

4.2.3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要创建严格的教育监控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下转P167)(上接P165)就业指导队伍,增加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收集、就业政策咨询等一系列课程,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应加强独立学院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经常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生生涯的系统化就业指导体系。

5 结论

尽管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强大的就业压力,但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只增不减,通过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和原因进行探析,提出对策,能较好地促进独立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纪东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3(3).

[2]戚建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限制[J].时代经贸,2014(7).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11

现在医药行业不怎么景气,竞争越来约激烈,本科毕业要么去车间要么在外面跑销售,搞科研不几乎不可能,现在研究生那么多,我们班级的同学一半在读研究生,部分车间,剩下的在做销售。

现在医药行业不怎么景气,竞争越来约激烈,本科毕业要么去车间要么在外面跑销售,搞科研不几乎不可能,现在研究生那么多,我们班级的同学一半在读研究生,部分车间,剩下的在做销售。我是考上研究生没有读,原因就是对未来信心不足,要么去一所名牌大学,要么就别读,我们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水平我们自己心理有数,所以没有读,做销售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可以拿到4000,我刚毕业不到半年就差不多3000了,过年后市场稳定了可以到5000左右。

制药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化学与制造类,其中化学与制造类共5个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在化学与制造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32位。截止到 12月24日,319044位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15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49元,0-2年工资4254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5340元,6-7年工资6817元,8-10年工资7700元。就业前景比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成都、石家庄、武汉、天津。

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 篇1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领域,拓宽,邮轮旅游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过度,各类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滑雪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以携程、艺龙等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随着新型旅游多元化发展,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也在逐渐扩展,然而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不完善的现象依旧突出。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方向依旧停留在旅行社、酒店等常规旅游行业,受可选择性较小、职业预期差异大等原因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仅仅占30%甚至更少,造成了旅游行业极大的专业对口人才的流失。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类已成为和工商管理类平级的一级学科,因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在就业时除酒店、旅行社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难被其他企业雇佣。即使在酒店、旅行社,各部门岗位也会优先选择其对口专业的学生,如财会、人力、市场营销等,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除餐饮服务、导游外,在其他岗位均不具备专业性和竞争性。就业领域的狭窄,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得不放弃本专业的工作,选择其他行业。

(一)旅游教育革新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

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酒店与旅行社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在传统旅游教学上主要重视酒店与旅行社的相关知识。由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大多数院校依旧将酒店与旅行社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就业领域,导致学生一入学的就业方向就定位为酒店或者旅行社。就业方向的传统定位,导致就业选择上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就业的局限和就业方向的狭窄。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旅游教育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竞争优势。如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规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过高的培养目标,使得对人才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专业”的现象,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专业特色竞争力。

作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于专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在理论课程方面,学校开设的大量理论课程多而杂,且没有根据行业进行区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系统掌握,也使学生在就业时没有区分度。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程方面,因本科院校注重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实践时间短、实习方向单一,大多为酒店服务员或旅行社导游、计调等,仅从事一些基层工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酒店或旅行社的运行,单调的服务工作使学生丧失从事旅游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供需矛盾突出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存在着总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本科院校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旨在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中层管理人才,忽略了旅游行业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与市场所需的应用型、操作性人才不符;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忽视了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管理服务人才,休闲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等。

二、新旅游业态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新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随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占据各个行业,特别是旅游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携程、艺龙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新兴旅游迅速崛起,如邮轮旅游、探险旅游等在我国起步较晚的旅游方式迅速进入大众的生活,并快速发展起来。新兴旅游行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以邮轮旅游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拓展。

(一)邮轮旅游发展现状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一直稳健增长,潜力很大。据CLIA(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邮轮旅游一直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近年来,在欧美国际邮轮传统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境下,世界邮轮市场呈现东移趋势。

根据WTO预计,亚太地区和东盟将是未来全球邮轮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其中我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增长,为我国邮轮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国内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传统的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邮轮旅游以其新颖的形式、豪华的设施、优质的服务和无尽的海洋风光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目前,我国针对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趋势,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于2014年2月28日启动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同时交通部制定的促进邮轮运输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也有望于近期出台。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的需求大大促进我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邮轮海乘人员概述

邮轮海乘是指在国际豪华邮轮进行服务的专业人员,工作性质与空中乘务相近。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素有“海上流动度假村”的邮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涉及到航海、住宿、餐饮、海关、法律、医疗、通讯等众多部门,这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因此服务的范围和岗位远多于空乘。这就要求邮轮的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极少。

随着我国邮轮业迅猛发展,对优秀海乘人员资源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邮轮旅游起步晚,海乘人员培养落后于邮轮旅游的发展,虽然陆续有高校开设新兴的旅游专业课程,但高校很少涉及邮轮旅游课程,导致我国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邮轮海乘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从下表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邮轮旅游从业人员有很大的互补性,旅游专业学生从事邮轮旅游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弥补一部分邮轮人才匮乏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部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扩展策略

(一)学校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储备旅游人才

一是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根据旅游行业细分,培养专项人才。高校有针对性的根据行业特点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如设立邮轮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等旅游细分专业,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业人才。旅游院校要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重点发展方向,保证院校人才的特色供给与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成功对接。二是高校可以与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联合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通过定期实践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可与企业订立协议为其定向培养所需人才,解决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的同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缓解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三是与国外旅游院校合作、交流沟通,借鉴其培养旅游业人才的方式方法、先进经验,加快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懂国际规则、有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生层面———摆正学习心态,提高职业素养

当旅游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这一行业时,就应该明白它极强的实践经验性,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从基层做起,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进而实现职位的提升。

一是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分重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如选择海乘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则应选择与其相关的课程,并根据海乘的职业任职要求来要求自己。二是培养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除日常的专业课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应重点关注自己的职业认同度,可通过专业实习以及参加相关业界成功人士的讲座来激励自己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就业方向随之扩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更多的职业选项,应凭借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以及实习经验,抓住机遇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论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方向 篇13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金融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企业财务及融资部门,适应业务操作、服务和管理等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掌握金融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金融实务的基本技能,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操作的高级管理人才。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1、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方向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主要岗位为:银行柜台,银行的基层内部管理工作,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综合岗、内勤岗等岗位,其他非金融企业的基层内务管理岗位和业务岗。

2、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就业前景

金融是经济学的王冠,是银行家的摇篮。金融是投资的圣地,是就业的门槛。金融带着五彩的光环,吸引着莘莘学子。毕业后能到金融单位工作,更是许多考生孜孜以求的目标。金融业是由银行、证券机构、投资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组成,涵盖各种金融业务的统一整体。近年来高校金融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良好,就业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在高职学院中开设金融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80%以上的毕业生在金融机构一线工作。毕业生起薪高,平均月薪在3500元以上,最高月工资达3万元,毕业生以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廉洁自律操守规范、创新创业成绩显著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经济与金融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与金融专业为经济、金融、工商、政治、法律、社会等各界及各社会科学学术界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应用能力之间、高度的国际化与深入的本土化之间的有机结合。

1、经济与金融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一般会继续深造,类似攻读经济学之外的研究生,也有学生直接进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服务于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该专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在管理与财务咨询公司和大型工商企业就业等。

2、经济与金融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与金融专业专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该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薪酬收入方面差距比较大,这跟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塑造、实践经验紧密关联。其中,融资和资本运作、咨询服务方面,发展前景更广一些,而且收入也颇丰。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如果能进入跨国投行或者埃森哲、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年薪则大多在20万左右,还有其他福利。

上一篇:物业公司经理致词下一篇:初中优秀作文天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