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2024-09-03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共9篇)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篇1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4节)

[A组 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别跑了,跑也逃不出科技的掌心 李春霞

气喘吁吁的逃亡者以为已经逃过了追踪,殊不知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热血动物的痕迹!

在这座城市,一个叫Roger的在逃男人,所有的警察都在追捕他。是否他犯了重大命案,就像加利格兰特在《西北偏北》里那样,还是他掌握了国家机密,像威尔史密斯在《全民公敌》里的角色,还是像《第九区》里的沙尔多科普雷演的高危病患?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知道,借助夜色的掩护,逃犯在遍布大城市的监视摄像头下消失了。他已经成功脱逃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出卖他的主人。首先是体温,它在红外线下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人类与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永远靠燃烧能量来维持身体活动,持续散发出相当于100瓦灯泡那样的辐射。再没有比使用特殊的望远镜或摄像头识别一个清晰浮现在稍冷背景前的热血两足动物更容易的事了。这种侦测手段甚至在几十公里外都是有效的。不呼吸?不可能!

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常留下一些气味。为了帮助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汗腺。汗液由水和盐组成,还有尿素和氨水,本身没有什么气味,但会由于寄生在皮肤上的细菌的繁殖转化成令人作呕的酸味。

再加入成百上千个从腋下和腹股沟的特殊腺体集中散发出来的,号称信息素的气味分子,所有这些就可以组成每个人特殊的气味线索。它可以影响到身边数米范围内的环境,并持续几个小时之久,足以让警犬大显身手。

当然,Roger可以穿上石棉防护服来隐藏体温,喷洒廉价古龙水来掩盖自己的气味。但是不呼吸对他而言实在太困难了。尽管呼吸的声音就连本人也很难觉察,但还是可以被几十米外的监听装置捕捉到。另外,Roger一张嘴就会在空气里呼出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其中自然包括从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胃的丙醇和数种碳氢化合物(己烷、甲基戊烷、异戊二烯等)。在封闭空间中,这一混合气体能明白无误地指示有人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气味还不足以出卖Roger,他的心脏也会改变这一切。首先,人类心脏以每分钟约70次的频率搏动,这一人类特有的节奏引发一种典型的振动,能够被一些仿地震仪原理制造的仪器在几米内探测到。

另外,心脏细胞和所有的肌肉细胞一样,也有肌电活动。在医院中,医生往病人皮肤上粘贴电极测量这一活动。而更尖端的仪器现在已能对微弱的心肌电活动实施远程探测。背叛我们的神经元!

最后,可能背叛我们的还有大脑。它由60亿至100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神经电信号进行交流,因此也难以遁形,用于探测心电活动的仪器同样也能对此进行远程探测。但鉴于神经电信号比较弱,有效探测范围目前还不超过几厘米。或许几年后这个距离能大大增加。总之,即使在密闭的掩体内,Roger也不太可能逃脱追踪。当然,这些探测器不仅可以用来制服暴徒,还能成为制造大团圆结局的神奇工具。想象一下其他的Roger:这一个或许是青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在滑雪时被雪崩掩埋……体温或者心跳都可能让他

引人入胜。如文章多处使用了诸如“他已经成功脱逃了吗?当然没有!”之类的设问修辞,可以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B组 真题检测]

二、(2013·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文:“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A),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B)。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C)。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D)。”C与原文表述不一致。【答案】 C

如果你像千千万万的人那样得知这类可怕的消息,你很可能会选择做进一步检查,甚至采取一些实际上对身体危害更大的治疗,比如进行乳房切除、前列腺手术,或者接受放射治疗。这类治疗可能会让病人小便失禁,或者失去某些功能,其他极端治疗带来的危害也是数不胜数。

这类现象在医学界很普遍,被称为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世界上已有针对此类现象的量化研究。在《癌症的过度诊断》一文中,来自达特茅斯的医生们认定,25%的由乳房摄影术测出的乳腺癌、50%的由胸部X射线或由痰标本检测出的肺癌,以及60%的通过前列腺抗原检测出的前列腺癌,都属于过度诊断,他们将此类疾病定义为——“不会恶化(甚至可能自愈)的癌症”或“恶化速度较慢的癌症”——患者在其自然生命完结之前不会产生相关的严重症状。

医生们在文中提到:“无谓的治疗对这类病人没有好处,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除却过度治疗带来的直接伤害,癌症确诊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一种健康隐患。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免疫力,甚至会让他们容易患上传染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得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癌症带来的金钱上的花费也是不容小觑的。整个医疗系统不仅因为对癌症的过度治疗而消耗了几十亿美元,而且美国在癌症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也是对心脏病研究投入的3倍。1971年颁布的《美国家庭法案》最早提出“向癌症宣战”,当年的法案宣称,“癌症是当今美国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而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个说法并没有改变。

2011年的一次“哈里斯民意调查”发现,癌症是美国人最畏惧的疾病,对其担心的人占了41%,而担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占31%,仅有8%的美国人最担心得心脏病,而实际上心脏病是美国人的首要死因。为何人们没有提出“向心脏病宣战”呢?

“癌症”是一个有冲击力的、让人胆战的名词,很多癌症确实很可怕,仅仅“癌症”这个词本身就会对人造成损害。

医学界正在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在《对癌症的盲目恐惧之辩》一文中,小乔治·奎尔医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癌症恐惧症”。奎尔写道:“如今,由于罹患癌症的人数众多,恐惧造成的危害远远超出了癌症本身。这种恐惧使得很多医生和病人采取了不理智甚至危险的做法。”奎尔的这篇文章早在1955年就发表于《生活》杂志。

直至最近,一个由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才对整个医学界提出倡议,停止对某些病症使用“癌症”一词,并提议称之为IDLE,意为“上皮增生性病变”。这项提议的详细内容刚刚被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实际上,这并不是首次提出这样的倡议。2011年,在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份报告中,前列腺癌专家们建议:“由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有着乐观的预后,建议不再对此类病况使用‘癌症’这个令人焦虑的词。”

医学界终于对社会科学中关于风险认知提出的观点有所认识,那就是:我们往往更多地依靠本能而非理智来评估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感受。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时常过度担心某些事情,而顾不上考虑这种担忧的依据。

是时候认真对待人们对疾病感知的方式了,它所造成的后果是真实并严重的。如果医务工作者真心认为他们应该尽量做到“不伤害”,他们就要意识到“癌症”这个词的危险,并且像对待身体的其他危害一样,来对待癌症带给人们的恐惧。(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篇2

一、问卷编制及取样

科普资源是本次调查的核心概念之一。依据于伊霖, 张平淡 (2007) 的《科普资源的概念与内涵》一文对科学资源的界定, 我们将科普资源分为科普场地资源、科普媒体资源以及科普活动资源三个方面。科普场地资源包含了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和科普活动室;科普传媒资源包括了报刊、图书、电视、影片、广播和互联网;科普活动资源包括了科普展览、科普竞赛、科普讲座、科普专题活动、科普培训。我们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包含了未成年人对上述所有类别的科普资源的偏好和需求, 调查其对上述科普资源的知晓情况, 接受情况和偏好排序。

10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是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我们抽取了来自于上海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未成年人, 共得到385份有效问卷。市区样本取自于徐汇、卢湾和杨浦三个区, 共获得有效问卷193份;近郊区样本来自于宝山、闵行两个区, 共获得有效问卷90份;远郊区样本来自于奉贤和松江两个区, 共获得有效问卷102份。在385份有效样本中男生样本185份, 女生样本200份, 小学生101份, 初中生184份, 高中生100份。我们采用采访员入户调查, 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填写, 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二、未成年人对科普资源的偏好情况

(一) 未成年人对科普场地资源的偏好情况

科普场地资源是未成年人接受和参与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 主要包括科普场馆, 如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等;科普基地, 如动物园、植物园、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等;科普活动室, 如社区科普活动室、农村科技活动中心等设置于街道居委和乡镇中供公众进行科普活动的地方。调查中就未成年人对于科普场地资源的知晓率 (1) , 接受率 (2) 和偏好排序 (3) 情况做了调查和统计。

1. 科普场馆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场地资源

经调查发现, 在三项科普场地中, 未成年人对于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知晓率和接受率较高, 其所占百分比都超过了90%。相比之下, 其对于科普活动室这种科普场地资源的知晓率和接受率相对较低, 只有70%左右。

从科普场地资源的知晓率和接受率中可以看出, 未成年人对于科普场地资源总体是接受的。为进一步了解未成年人对科普场地的喜好程度, 我们在问卷中请未成年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科普场地资源“第一位”的偏好情况。调查显示, 科普场馆最受欢迎, 占48.8%, 其次是科普基地, 而只有13.2%的未成年人选择科普活动室。

2. 未成年人参与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活动热情较高

由表2可见, 2007年每个未成年人平均参加科普场地活动1.40次, 参加科普基地活动1.97次;参加科普场地活动1.00次, 参加科普基地活动1.06次。相对成年人而言, 未成年人参与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活动热情较高。然而, 未成年人对于科普活动室的参与热情并不高, 其参与科普活动室的活动次数比成年人的还要低, 只有0.98次/人。

(二) 未成年人对科普媒体资源的偏好

科普媒体资源对未成年人日常接受科普信息来说十分重要。科普媒体资源主要包括报纸、图书、广播、电视、影片和互联网。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未成年人对这些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的关注程度、接受程度, 以及他们对不同媒体的“第一位”偏好排序情况进行研究。

调查发现, 未成年人对于不同科普媒体的关注率和接受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 未成年人对于图书、影片, 以及电视的关注率和接受率达到了90%以上;报刊和网络的关注率和接受率达到了85%以上;而他们对于广播这项科普媒体资源的关注率和接受率均较低, 只有70%左右。

通过“关注”和“兴趣”调查得到的未成年人对于科普媒体资源的关注率和接受率, 反映了其对于科普媒体资源关注程度和感兴趣程度。为了解未成年人对科普媒体资源的偏好程度, 在调查中请他们挑出“第一位”喜欢的科普媒体资源。调查显示, 网络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科普媒体, 其所占百分比为37.1%。其次为电视, 所占百分比为25.5%。在六项科普媒体中, 报刊、图书和影片均只占有11%左右的百分比, 而广播所占的百分比仅为1.8%。可见, 网络和电视成为了未成年人主要的科普媒体资源, 而广播逐渐在未成年人的科普媒体资源中消失。

(三) 未成年人对科普活动资源的偏好

将静态的科普资源变成动态的科普资源, 是实施科普的一个重要步骤, 科普活动资源就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动态科普资源。对于上海市的未成年人而言, 其经常参与的科普活动主要包括以下5种:开展科技夏 (冬) 令营、听取科普讲座、参加科技兴趣小组、进行科普竞赛、参与科普主题活动。

从表4中发现, 未成年人在科普活动的知晓率中存在一定差异。其中, 只有科普竞赛的知晓率达到了82.9%, 其余四项科普活动的知晓率仅在75%左右。对于五项科普活动的“接受率”, 未成年人的接受态度良好, 都在80%以上。但是, 相对于科普场地资源和科普媒体资源, 未成年人在科普活动资源上的“知晓率”和“接受率”相对较低。

为了进一步分析未成年人对于科普活动资源的偏好情况, 调查题请未成年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择:将什么放在科普活动放在第一位?以此来分析他们对于不同科普活动资源的偏好情况。

调查表明, 未成年人对于科普活动资源的“第一位”偏好排序中, 科技夏 (冬) 令营所占百分比最高, 达到了41.0%, 其次为科普讲座, 占21.0%。科普专题、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普竞赛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只有11%左右。

三、调查结论与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 科普场馆最受欢迎, 学校对未成年人科普场地的选择影响重大

从调查所获取的信息看, 未成年人在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知晓率和接受率普遍较高, 均达到了90%以上, 然而, 他们对于科普活动室知晓率和接受率都只有70%左右。这一结果恰巧与未成年人在科普途径的偏好排序情况一致, 其偏好排序情况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活动室。

未成年人对于科普场地资源的偏好排序差异主要源自于学校教育。由于未成年人大多处在学校学习阶段, 学校中安排的课外参观活动通常以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较多。久而久之, 未成年人逐渐对于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熟悉起来, 并产生了兴趣。

建议科普场地工作单位应该加强与学校间的联系, 利用好学生的春秋游等参观游览机会, 吸引学生到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去。而对于学生较为生疏的科普活动室, 作为社区科普人员应该多多加强宣传, 与社区周围学校联系, 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参与到科普活动室的活动中。

(二) 以网络与电视为主要媒介, 信息的快速与形式多元不可忽视

本次调查发现, 网络与电视成为了未成年人主要的科普媒介, 这两种科普媒介占据了未成年人接受科普宣传的半壁江山。然而, 广播这种传统的科普媒介已经逐渐被未成年人所淡忘。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网络和电视的多媒体功能。相对于报纸和图书而言, 网络和电视这类的科普媒体不仅具有报纸和图书这类文字表现形式, 通常还配有视屏和声音, 在表达方式上形式更为丰富容易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相对与科普影片而言, 尽管在呈现方式上网络和电视与科普影片没有区别, 但是在信息的传达方式上, 其更为快速便捷的方式受到了未成年人的喜爱。

通过对于六项科普媒体资源的比较发现, 网络和电视媒体传达信息快速和形式多样的优点成为了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和电视喜爱的理由。经调查显示, 在105家科普网站中有23个网站的受众对象被判定为是未成年人, 占22%。可见, 科普单位对于未成年人在科普网站资源上的关注已经有所关注。建议相关科普单位利用现代信息资源, 丰富网站内容, 贴合未成年人的喜好, 继续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普网站。

(三) 科技夏 (冬) 令营最受欢迎, 走出课堂的科普活动值得关注

从本次调查中的数据显示, 在五项科普活动中, 科技夏 (冬) 令营所占百分比占据首要位置。与此相反的是其他四项科普活动所占的百分比均不高, 尤其是科普兴趣小组和科普竞赛。

为什么未成年人较为偏爱科技夏 (冬) 令营这种科普活动方式呢?其实这个答案可以根据五项科普活动不同的特点来寻找。在五项科普活动中, 科技夏 (冬) 令营的活动范围大多在室外, 而其余四项活动主要以室内为主。对于未成年人而言, 平时每天的学习都在教室, 长期以来, 对于这样的环境无法产生新鲜感。科技夏 (冬) 令营的活动环境恰好多以室外为主, 这弥补了未成年人平时不能得到的新鲜感, 因此受到未成年人的喜爱。

建议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科普活动, 利用学生的春秋游到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中走走, 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 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习得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1].上海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中心.上海科普资源状况[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8:12.

东城区社区科普需求调查 篇3

该报告从东城区普通居民对科普的认知水平和科普需求出发,开展了面向东城区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调查,取得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基础调查从2010年2月启动至2010年6月底完成,共分为资料研究、现场访谈、问卷编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报告编制六个阶段。在现场访谈阶段走访了3个街道6个社区,与25名居民代表及社区科普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以电子表格问卷形式对东城区(不含前崇文区)全部10个街道所辖115个社区居民进行了抽样率为1‰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49份。本次调查对反馈数据进行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对居民的科普需求与其群体属性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考察居民的科普喜好是否受自身特点影响,从而为有针性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指导。本次调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的居民参与科普的意愿以及他们对科普主题、科普队伍、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普机制等各方面的具体需求内容,最终形成《东城区社区科普需求调查报告》。

第一,强烈的科普意愿。社区居民非常重视科普信息的实用性,出于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居民了解科普信息和参与社区科普的意愿都非常强烈。从分析来看,阻碍居民接受科普信息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科普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尚不完全满足需求以及科普活动与居民日常工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协调。

第二,层次化的科普主题需求。社区居民的科普主题选择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科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理论四大类科普内容中,居民们仍然更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科普知识和科技热点问题。其次,科学方法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在各科技知识领域中,居民们对生命科学、宇宙科学和环境科学较为关注,这与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因素较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居民最为关心的三大科普热点是医疗健康、食品安全、节能环保,其中医疗健康受到最广泛的关注。

第三,专业化的科普队伍需求。首先,大多数居民认为社区科普工作者适当的年龄应为30~50岁;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其教育程度应达到大学专科水平以上;近90%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科普队伍要求颇高,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其次,88%的居民表示愿意担任社区科普志愿者,这体现了东城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科普责任感。同时,居民希望以社区科普组织或团体的形式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开展科普活动,这是政府主导科普的一种有力补充,是居民作为科普主体的具体表现,也是探索科普社会化道路的一个途径。

第四,实效性的科普设施需求。从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看,科普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最低,尤其是对科普活动站(室)、大屏幕感到满意的居民还不到一成,说明这些设施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其高昂的投入不成正比。同时,居民认为最重要的科普设施前三位分别是科普图书、科普印象制品和科普宣传挂图。说明传统的科普基础设施依然是科学传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同时还要增加新的手段和途径。

第五,多样化的科普活动需求。首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目的各有不同,从总体来看,增长生活知识与技能是首要原因。其次,在活动数量上,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活动并未被大多数居民所知晓,科普活动的平均覆盖率仅为19%。因此还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重视活动信息的宣传力度。另外,在活动形式上,居民们喜爱的科普活动形式前三位依次是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科普晚会、科普电影等)、咨询讲座。居民对科普活动形式的偏好与年龄、教育程度以及性别的相关性较高,需要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才能满足。

第六,创新性的科普机制需求。目前很多社区在科普工作的人员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常态的工作机制,有的社区甚至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的推进多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主观能动性。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居民认为形成创新性的群众参与、活动组织、资源保障、人员培训等科普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社区科普工作现状与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科普能力建设不足。表现在部分社区科普人手短缺且专业性不强、科普设施简陋、科普资金不足等方面。第二,科普工作创新性不足。在内容上局限于自然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将科普狭隘地理解为知识传播或技术推广,忽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的宣传和普及;在形式上多采用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不注重公众的参与,忽视双向交流;在宣传手段上还较为落后,新兴电子媒体如互联网、数码音视频、电子杂志等以及科普场馆、科技旅游等能够充分运用科技体验开展科普工作的新的途径还没有普遍开展。第三,科普工作效果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活动覆盖面不够广,针对性不够强,持续性不足;科普信息权威性不够高;缺乏科普工作评估体系等方面。

针对以上症结,结合社区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提高社区科普工作。首先,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从资金、设施、队伍三个方面保障科普工作的开展,并通过整合和共享辖区及社会的已有资源,提高科普资源利用率。其次,要与时俱进,提供满足居民新需求的科普内容。突出“体验”“互动”等科普活动新形式、以高科技,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普宣传新手段、促进全民参与,为居民提供权威、专业的科普服务。再次,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探索多部门协同和科普外包等新型工作模式,通过吸收社会公益基金、推动社会科普产业化、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等方式,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最后,确保科普工作效果。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科普工作有章可循;做好评估和反馈,保证科普工作效果可测量。

科普书读后感(范文模版) 篇4

最近,我读了《宇宙空间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彗星,俗称扫泏星,它由慧头和慧尾组成,其中慧头又由慧核和慧发组成。彗核的直径约有10千米,他周围庞大的气团为慧发,慧发的直径有几万到几十万千米。慧尾则更长,可达数亿千米。

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这是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这个大气体球时刻都在释放者大量的光和热。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这是由于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原子反应。

我还知道了火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科学家称他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因为火星有很多和地球相似的特征。用望远镜看,你会发现火星简直就是一个“地球仪”。它的两极是白白的极冠,就像地球上被雪覆盖的南北极。而且火星也像地球那样呈一定角度绕太阳公转。不同的是,火星上的一年是687天,是地球一年的1.9倍。

宇宙太神奇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当个科学家研究宇宙的奥秘!

《昆虫记》读后感

前不久,老师让我读一本科普书,书的名字叫《昆虫记》,我心想关于虫子的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去抓几只虫子来观察一下好玩呢。可是我刚只看了个开头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

《昆虫记》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尽毕生心血才完成的杰出作品。书里给我们介绍了蝉、蟑螂、蝎子、蜘蛛、黄蜂等几十种昆虫。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蝎子《白蝎自杀之谜》。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法布尔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卷成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法布尔用镊子把它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的这种事情,那都是人们乱猜疑!

读到这里,我想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愿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连这小小的虫子也不例外。当我们想故意去踩死地上的蚂蚁,扯断蝉的翅膀时,不要忘记那也是一条生命。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上天给了我们每一个人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珍惜生命,做一个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读后感

我读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总共分4本,它可以带你到八个地方去玩。这八个地方是:“中国家园”、“世界公园”、“地球村”、“太空馆”、“动物园”、“植物园”、“科学宫”和“文体馆”。

在“动物园”里我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有很多动物会伪装,伪装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动物们通常是采用保护色、隐蔽色和拟态等手段把身体伪装起来,去麻痹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比如说斑马是用保护色来伪装的;蜥蜴是用隐蔽色伪装的;红花螳螂是用拟态法伪装的;毒箭蛙是用警戒色伪装的······ 自然界中的多数动物单独或结群生活,不需要与另一种动物合作。但有些动物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别的生物的帮助或者牺牲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就是共栖、共生和寄生。比如说白蚁和鞭毛虫就是共生;蛔虫就是典型的寄生虫;小丑鱼和海葵是共栖的······

“植物园”里除了自然界的植物,现在还有一些是用高科技培育的植物。而且还有好多种培育方式呢!有无土栽培,比如利用温室栽培,用营养液池使番茄能够生长成为番茄树,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番茄。还有反季节植物、转基因植物等,更神奇的是太空种子,科学家们将种子送上飞船,让它们随宇航员到太空中去旅行。种子回到地球时,已产生了变异,再经过优选培育,就得到了更好地植物品种。很神奇吧!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篇5

二00六年我县畜牧系列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省、州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对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

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疫情的能力,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了由县领导任组长的动物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为妥善处置动物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二是县局领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加强了对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敏锐性,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快速地组织对重大动物疫情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应急处置。一些疫情发生后,县局领导亲自赶赴处置一线,指导协调应对工作。2006年在东南亚及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县局和各部门反应敏锐,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通过新闻等主流媒体对高致病情禽流感进行宣传,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应急机制。2005年我县按照国家、省、州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订了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荔波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荔波县家畜口蹄疫应急预案》),2006年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其它法规和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并根据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机制,一是设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局,与省、州指挥部对接运行。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实行专人值班,接收、报告动物疫情,疏通理顺了动物疫情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和预警发布工作。加大对动物疫情信息监测和传递网络建设。三是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县直各部门之间之间加强了协同配合,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建立了畜牧、公安、疾控、卫生、民政、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四是加大了应急保障力度,为妥善处置各类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县财政加大了对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配齐应急所需应急物资。五是组建了动物疫情应急预备队伍,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组建了应急预备队和应急专业技术队。

(三)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动员和依靠群众,让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应对重大动物疫情中来。由于广大群众应急知识掌握不多,应急管理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必须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力度。

一是要加强应急宣教。2006年,县局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开展动物疫情安全知识进农村、进养殖小区、进规模养殖企业活动,今年共开展活动6次,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县较常见的一般动物疫情和危害程度,今年共组织编写动物疫情简报14期分发到各乡镇、养殖户手中。开展05快捷服务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专题,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动物疫情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预防知识、报告知识活动,分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范动物疫情的良好局面。县局在“荔波畜牧”网建立设置了应急管理网页,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交流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二是要加强应急培训。由县政府牵头,以应急预案为蓝本,各级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县局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应急预案分工内容编写培训教材,通过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培训,今年县局共举行培训班28期,对全局职工干部83人、村级畜牧兽医员110人、疫情观察员170人、养殖户2200人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三是搞好应急演练。县政府组织县直各部门加强应急演练,于今年2月份在玉屏镇组织了一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这是最好的应急培训方式之一。演练工作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时,按照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演练后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四)下一步打算。我县动物防疫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预案体系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缺少培训和必要的演练。二是信息报告不及时,个别单位和个人存在漏报、迟报、瞒报动物疫情

现象。三是应急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培训不到位。四是宣传演练不到位。结合我县实际,全面推进我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构建一个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

设。应急预案要覆盖应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要在应急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2、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一是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加强疫情报告工作。三是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四是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3、抓好应急法制建设。根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使应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4、继续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增加资金投入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力度。

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 篇6

一、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二、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议和设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协会,延伸辐射科普组织网络

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科普网络;二是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专家大院)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篇7

一、基本情况

2003年6月,为了解决过去农业业主在永安镇发展的200多亩红提葡萄的技术问题,在镇党委的倡导下,由红提葡萄种植爱好者苏炳中、陈贵彬等4位农民发起成立双流县永安红提葡萄协会,负责研究解决红提葡萄南方不宜种植的技术难题,首批会员66人。为使协会合法经营,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要求,在县科协指导下,2007年3月协会到民政局进行了社团登记,登记会员622人,下属分会4个,并建立协会党小组,有党员10人。2007年9月,由协会11名理事组建了双流县永安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协会。协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制定了《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协会知识产权制度》、《协会会员学习培训服务制度》、《协会会员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协会经社团登记成立后,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一方面继续组织协会会员研究创新新技术,聘请科研单位的专家任科技顾问,先后研究了红提葡萄棚架一体化、双季葡萄、有机葡萄、葡萄延后采收等栽培技术,并成功选育出四川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品种,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选育品种的农技协。同时,通过协会建立的3个科普惠农宣传栏、3个科普惠农宣传站、11名葡萄科普惠农宣传员,迅速将这些创新技术向全体会员、全镇农民展示、宣传、推广。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市场销售这篇文章,连续4年协助政府成功举办红提葡萄节,并开办了“葡萄田间超市”,率先提出“打造成都吐鲁番”的口号,并积极实践。同时,协会派出技术骨干到巴中、德阳、眉山等地进行技术托管、科技承包,每年的技术托管收入达到10多万元,使永安红提葡萄基地向全川扩展。2010年初,协会成功协办了“四川省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启动仪式,受到了副省长李成云、省科协党组书记吴凯、副主席刘进等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永安年销售红提3 000余t,销售收入4 500余万元,协会会员比普通农户人均增加收入5 000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协会成立以来,以“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为会员谋利”的宗旨,以“把永安打造成成都的吐鲁番”为目标,充分展示了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

1. 推行标准化,实施“五统一”为提高永安红提葡萄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协会在全体会员中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永安红提品牌,统一质量等级标准,统一制作规范化营销摊位,统一使用电子秤”,集中展示了永安红提葡萄的规模优势和生产气势。特别是在双黄旅游快速通道两侧整齐统一的销售摊位和千亩标准化的葡萄钢架大棚、葡萄长廊,体现了“货卖堆山不愁卖”的规模效应,大大提升了永安红提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显著促进了永安红提葡萄的发展。

2. 规范财务管理,实施监督机制协会积极争取成都市科协、双流县科协和各级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先后获得各类资金100多万元。为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更好地发挥这些资金的效益,在县科技局、县科协的指导下,协会坚持做到“一监督,二统一,三到帐”来管理协会财务。即:协会账目由会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账本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购买;财务人员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培训;协会开支由会员集体审定,使项目资金开支符合规定,效益发挥最大化。

3. 聘请专家做好技术培训,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协会聘请成都市农科院专家苏家烈、卢国富,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江国良为技术顾问,从会员中选出11名懂技术、善经营的会员作为技术骨干,常年对会员和农户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了会员在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2009年培训会员18期,不仅培训一般的生产管理技术,还进行营销技巧、营销礼仪、GAP和有机认证等知识培训。同时, 协会与四川省资源科学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定合作协议, 引进推广红提新品种、新技术15项, 逐步把全世界优质红提品种引种到永安, 建红提新品种博览园。

4.终结“南方不宜种植红提葡萄”的结论在专家的指导下, 2003年苏炳中、陈贵彬等人率先试验成功了红提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每亩红提葡萄卖了5 000多元, 带来了永安镇第一次红提葡萄大发展高峰, 当年种植红提葡萄800多亩。使“南方不宜种植红提葡萄”的专家结论成为历史, 带来了永安红提葡萄发展的大好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 永安红提葡萄已经成为四川省红提葡萄的龙头基地, 协会会员已发展到成都、眉山、巴中等地区, 并建立红提葡萄科普示范基地5个, 面积2万余亩, 创造了“生产红提在全川, 销售红提在永安”的佳绩。在协会的努力工作下, 永安的红提葡萄销售价格逐年提升, 由2003年的1.5~2.5元/kg, 发展到2009年的5~10元/kg;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不足200亩, 发展到2009年的3 000余亩;亩收入由2003年的3 000~5 000元, 发展到2009年的12 000~30 000元。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段长青、顾问孔庆山、晁无疾等专家到永安考察, 对永安的红提种植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在成都这样的南方城市能够种植出如此品质好、产量高的红提葡萄实属不易, 并邀请协会在2009年全国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学术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

5.做好有机和GAP认证为提高永安红提葡萄基地的质量和水平, 早在2007年, 协会就为有机和GAP认证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2008年8月份, 永安红提葡萄就取得了有机和GAP规范双认证。协会按照“双认证”的要求制定统一操作规程。2009年GAP认证种植面积达1 000亩, 有机认证种植面积达500亩。

6.打造田间超市, 创新红提葡萄营销方式在政府支持下, 协会鼓励有条件的会员建红提葡萄观光长廊, 吸引游客在长廊休闲观光, 到红提葡萄田间自选。目前, 全镇已建PVC立柱长廊2km, 成为永安红提发展旅游农业的一道靓丽风景, 同时, 也成为葡萄田间超市的市场。在红提葡萄协会的规范下, 协会会员统一销售价格, 提升服务水平, 让游客在充分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 放心购买质量好、品质优、自己采摘、绝对正宗的永安红提葡萄。协会会员不仅免除了运输外卖的麻烦, 还获得了高额的收益。

三、主要经验

1.配合政府部门发展节会经济按照“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助农增收、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在永安镇党委的支持下, 2006年协会成功举办双流县首届葡萄节。协会沿双黄旅游快速通道修建了88个销售摊位, 免费提供给协会会员使用, 使协会在农户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红提葡萄节。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 协会统一制作包装盒, 统一使用“永安红提”品牌, 按协会统一规定的红提等级和指导价格, 通过田间超市和旅游通道两侧的88个销售摊位对外进行销售。每届节会期间, 销售红提葡萄2 000余t, 销售收入3 000余万元。

2.组织会员申报专利几年来, 协会积极组织会员科技创新, 把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 鼓励会员申请专利。目前, 协会会员已申请各类专利24件。为加快“成都吐鲁番”的建设速度, 协会研究了PVC廊架,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年永安镇政府使用此专利技术建设观光长廊, 率先支付协会专利许可使用费2 600元, 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专利政府使用付费的典范, 人民网、中国知识产权报以“有了专利权智慧也卖钱”进行了报道。在政府的带动下, 协会鼓励会员利用PVC廊架建红提葡萄科普观光长廊, 促进了一、三产业互动, 实现了观光旅游农业带动现代农业进而促进产业农业的发展。全镇有9家农家乐运用该专利技术搭建了生态环保的PVC科普观光长廊2 000余m。每年6~12月, 每家农家乐PVC科普长廊下游人爆满, 农家旅游收入每年以500万元递增。同时, 这些使用PVC廊架专利技术建观光长廊的农民, 也主动向协会支付了专利许可使用费, 今年, 又有9家农家乐支付协会专利许可使用费4 000多元,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以“永安农民付费用专利成氛围”, 科技日报、人民网以“四川农民自掏腰包买专利使用权”进行了报道。

3.自主选育葡萄新品种农技协致力于自主研发新品种、新产品, 有利于农技协的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协会与四川省资源研究院等合作, 选育红提葡萄芽变新品种“蜀葡1号”, 该新品种2009年7月已通过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的田间技术鉴定, 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品种。

4.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充分发挥协会在本地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利用协会联系广泛和人材荟萃优势, 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 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 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 促进协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年来, 协会与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成都试验站、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协会建设在永安的红提葡萄基地, 已被这些科研单位确定为联系点, 长年派葡萄专家驻点跟踪指导服务。由于专家的培训和服务, 为协会会员熟练掌握红提最新科技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取得成效

科普调查报告范文 篇8

被称作“火星叔叔”的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美国航空航天局刘易斯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兰迪斯博士在中国科技馆给北京青少年作了首场关于火星探測的科普报告。他中国之行的另一个目的是请中国少年为即将发射的火星机器人起个名字。而中国孩子们的想像力却似乎令人失望。

兰迪斯博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科幻创作的,为了迎接这位国际著名的科幻“大腕”的到来,有关单位组织了一次青少年“火星与太空探索”绘画大赛,虽然兰迪斯愉快地为小作者颁奖,但这些孩子的作品却缺少童趣:在一幅描述火星上奏乐的作品中,竟出现了戴莲花僧帽的形象,似乎能登上火星的人必须“法力无边”;许多少年为新的火星机器人起的名字没多少新意:“童年号”,“宇宙邮递员”,还有“蜘蛛侠”,一半是老掉牙的名字,另一些则来源于好莱坞的电影。孩子们似乎没有自己“独家”的想法。

也许是含蓄的性情或纪律的约束抹杀了儿童的天真。兰迪斯在演讲中虽屡出幽默或惊人之语,连翻译和主席台上的馆长都笑起来,但孩子们却正襟危坐,不笑也不闹。连他们给兰迪斯提的问题也像是官员提出的,比如,“你们的火星探索考虑过要和中国合作吗?”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说,中国教育就只能培养出解答有标准答案的算术题的活体计算器吗?

科普报告主持词 篇9

春节档火爆电影《流浪地球》让大家耳目一新,原来中国也可以拍出如此炫目和感人的科幻电影。在大家感慨和自豪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如何让地球不流浪?如果迫不得已流浪,那么如何让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切都需要科技来实现。《流量地球》中出现的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发动机、主控电脑摩斯等高科技,以及当下大力推进和发展的人工智能、太空科技、量子技术等高科技,就是人类对现实发展和未来生存的探索和预设。

同学们,科技就是在人类生存危机和超越欲望所推动,科技也是第一生产力。秉持“全球视野,中国脊梁”培养目标的七中学子,身负“科技兴国”“科技救国”的使命,积极献身科技事业发展,心怀科技梦,勇做科技人,让“大国重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让科幻变为现实。

向徐院士致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xx教授为我们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科普报告。徐院士早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多年,20xx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徐教授所研究的领域包括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专注于空间机器人、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汽车、动态稳定系统和自学习系统,并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六部专著和300多篇国际学术论文。

机器人,未来已来!徐校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20xx年11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59425号小行星 GJ5命名为――“徐xx星”。徐院士的研究成果,既已充分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将广泛运用于让地球不再流浪的科技探索中。

为徐院士报告致辞同学们,听大师名家的报告,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反省自我。希望同学们认真聆听,主动反思,把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和生涯规划融合在一起,在大师身上明确成长的方向与责任,激发科创的灵感与力量,做到“听报告一小时,受益一辈子”的目标。套用《流浪地球》交通提醒语,提醒同学们“成长千万条,好学第一条;学习无动力,亲人两行泪!”

上一篇:沈阳市工程建设资料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