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2024-09-29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共12篇)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1

个人工作总结

我自2009年5月11日入职以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虚心的学习工作中自己欠缺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情况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岗位目前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医院计算机及其网络维护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医院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的维护、管理,保证医院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以及医院计算机相关产品,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的日常故障维护及共享设置等。其中工作的重点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以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医院目前有的一共100多台电脑,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硬件故障,office应用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同事的误操作等。

现在入职以来的工作做以下几点总结,主要体现在:一明确、二把关、三加强。

一、明确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医院医院的现代化、数字化、科学化管理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好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积极地想方设法开展好、配合好医院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献力。

二、严格把好医院的计算机维护关。一是认真做好医院服务器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转,使数据能够保持正常正确地进行传输;当发现异常及时找出问题原因,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系统整改措施,及时向领导汇报相关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积极做好系统查询,协助和配合各科室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二是把好电脑维护关,认真对医院的每一台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对出现故障的电脑及相关设备及时响应并处理解决问题,确保每一台电脑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对各科室电脑硬件进行检查,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出现故障,使医院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加强计算机管理。在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以计算机室为中心,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对各住院病区和门诊实行全电脑化管理,不断完善、优化电脑网络系统,加强计算机应用的管理,配合相关人员对各科室的电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杜绝不规范使用电脑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服务器数据的安全,以保证全医院各科室的日常工作如期完成。为医院各项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保驾护航。

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较快,工作特殊,所以要在空闲时间多补充自己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多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书籍及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料以备今后工作需要,确保今后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能及时解决。

高州市中医院

杨鸿伟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席卷全球, 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并且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信息化背景下, 高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单方面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要充分利用微课、MOOC等信息化教学方法, 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 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素养的重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与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影响息息相关。

2.1 教学模式的传统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采用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用广播软件演示相关操作, 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做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 是被动学习。在此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较大。优秀的同学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完成一些综合性项目, 较差的同学对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点尚不能掌握, 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因此,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2 学生生源差异化

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 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有90%在高中阶段接触过计算机, 中部地区的学生55.3%的接触过计算机, 而来自贵州等地的学生95%的高中都没上过计算机信息课。在所有学生中, 50%的接触过Word, 11%的熟悉Word, 而还有18%的不知道Word是什么。生源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入校时所掌握的计算机能力的差异。因此,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不能满足差异化教学, 没有因材施教。

2.3 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较缓慢, 所有专业的教学内容一样。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专业相关联、没有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工作岗位相挂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学习该课程的作用, 从态度上就没有足够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因此, 要基于学生的职业工作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3. 基于翻转课堂与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构建

3.1 基于工作岗位, 以项目为载体, 重构教学内容

以本校工业分析专业为试点, 教学团队对该专业进行了调研。深入研究了该专业毕业生的今后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基础的能力应用要求, 从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网络知识、到office应用方面进行了知识点、能力点进行梳理与分析, 结合工作岗位的相关任务, 设计了5个项目:项目一、编写滴定管使用方法;项目二、编写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报告;项目三:分析计算Na OH测定数据;项目四、分析统计工业品数据;项目五、制作检测报告的演示文稿。每个项目由若干工作任务组成, 每个任务完成相关能力点的训练。5个项目都涵盖了信息检索、资料分类、文件管理基本能力点。项目1侧重word简单的图文混排。项目2侧重公式编辑器、三线表、表格计算、长文档排版综合能力的运用。项目3侧重Excel报表的设计与数据计算。项目4侧重Excel的数据统计与行业排版规范以及邮件合并的应用。项目5侧重演示文稿的编辑、动画设置、放映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重构的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 与职业工作岗位相挂钩, 是计算机基本能力在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应用。

3.2 翻转课堂在项目化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3.2.1 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 构建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

课堂的教学进度以项目的进度来推进, 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性, 对课堂上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构。将计算机基础的基本知识点和能力点放入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内容以课前任务单描述。如, 项目二、编写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报告中的任务2-设计、编辑醋酸含量检测表。构建如表1所示的课前任务单。

在上述课前任务单中, 基础很好的同学可以跳过任务1和2, 直接完成3和4。对于程度较差的同学, 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多次观看视频直到自己掌握为止。因此,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课前就大幅度缩小或者已经完全得到弥补, 便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一方面了解了哪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对表格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重难点的把握。

3.2.2 翻转课堂课前资源的准备

课前资源在课前任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前资源主要包括:案例 (图片、文本材料) 、学习材料 (文本) , 视频。在准备材料时要明确哪个任务需要哪个材料, 并告知学生材料在哪里获得。对于视频材料, 一方面应寻找合适的视频以减少制作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视频材料的开发, 视频控制在3-10分钟左右。以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学习的专注性。

3.2.3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点评课前任务完成的情况;其次, 教师引领学习思考、分析、学习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 并分析本次工作任务的流程;再次, 教师给出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在此环节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与学生逐一讨论并给予指导。再次, 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评价、展示。最后, 教师给出下次课的课前任务和本次课的拓展任务 (有能力的学生选做) 。

3.3 评价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成绩的评定不能单一以考试成绩来评定。该教学模式下将课程成绩评价设计为三个部分:1、课前任务完成评价。2、课堂学习评价。3、课程考核评价。其中, 课前任务完成评价根据学生上级的任务单及任务作品给予评价, 占总成绩的40%;课堂学习评价, 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观察及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 占总成绩的40%。课程考核评价, 以无纸化上机考试成绩进行评定, 占总成绩的20%。对于完成拓展任务的学生教师在总评中根据其完成拓展任务的质量与数量给予一定量的加分。总之, 此评价方案的设计注重过程化考核。

4. 结束语

基于翻转课堂和工作岗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方面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工作岗位相关联, 以项目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推进教学进度;另一方面,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兼顾了班级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不同需求, 尊重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课堂上, 教师不再简单的传授知识, 而是传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管理模式, 使得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 在今后还要继续探索现代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 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 推进多维化的教学, 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素养的重任。如何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的运用计算机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本文将翻转课堂与工作岗位相结合, 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工作岗位,计算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龙, 邓敏杰, 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9) :46-51.

[2]董辉.翻转课堂研究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5 (113) :124-125.

[3]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 2013 (2) :53-57.

[4]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58-64.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岗位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How to Train Vocational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Onto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s

Yang Yicui

(Chongqing Dazu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Chongqing402360,Chian)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the most obvious industries affected.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policies,the industry is beginning to show business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better signs of stability.Only the computer industry for the better,we specializ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develop better computer,or computer science will move toward.

Keywords:Vocational students;Computer;Positions

面对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各大IT厂商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革新为动力,成功地实现了变“危机”为“商机”,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前段时间,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加强自身的理论实践能力,特到重庆XX公司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工作实践。在该公司工作中,一方面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也看清了目前计算机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给我校的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高明的技术,甚至有些中职学生到了公司,反而害怕去操作。为此,我认为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应该多向公司学习,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技术,做到一上岗就有用武之地。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毕业生数量的增多或质量的下降,而是学校没有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学生。作为计算机教育者,如果我们能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多深入市场,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从而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将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中职生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并能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呢?

一、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上存在随意性和欠规范化。有的学校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是取决于师资力量或设备情况,存在因人或设备而设置课程的情况。我们要打破传统编写教材的模式,按照专业方向设置,纵向深化,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和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实效性的培养。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或3年,所以课程设置要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体现技能模块化培养,课程设置要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我们学校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我们不否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素质不好,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技术技巧方面还是欠缺。所以,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多让教师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市场调研、实地调查、网络了解等方式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思想的教育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行为习惯比较差,到公司之后,不能适应环境,结果导致卷铺盖走人的局面。所以,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比较关键的一环,在学校期间不仅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应该多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制度,特别是让他们了解公司对于“奖”与“惩”的执行情况。比如该公司就是这样规定员工,上班迟到扣工资20元,业绩达不到要求,奖金为0,对于“奖”的方面,也是比较高的,业绩为公司第一者,奖金加50%,对于这样的公司规定,学生多半是无所谓的态度,而在公司里面,如果干得非常差,则连自己的生活都可能成问题。因此,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让他们利用假期或周末去体验一下,增强他们危机感。

四、边学边实践

课内的实验训练基本是任务驱动式、作业式,而训练内容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而计算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尽相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具有针对性的去参与实践。正说“百闻不如一见”,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面向职业岗位实践。学生在学到技术后,如果不及时使用,可能会造成“刀不用会生锈”的情况。为解决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平台让他们去练习。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这些挂钩的实验基地实地调查,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到公司去实践,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又回到学校进行查漏补缺,从而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及时溶入到社会当中去。

在企业的实践中,让我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中职学校,就是要教授学生技能,让他们在企业中去实践,边学边巩固,最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用之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其索”,让我们职教计算机工作者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走向进一步稳定与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2]吴桂斌.试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J].科技资讯,2006,9

计算机技术员岗位的工作职责 篇4

1、参与软件工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等过程,并协助工程师或项目经理完成软件研发等相关工作;

2、根据公司技术文档要求编写相应技术文档;

3、协调各个程序员的工作,并能与其它软件工程师协作工作;

任职资格:

1、全日制统招届大专及以上应届生,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机电等相关专业;

2、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并了解软硬件开发的流程;

计算机专业应聘岗位简历 篇5

女 25岁 四川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在读学生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成都 - 高新 - 不限

求职意向:数据库管理/DBA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自我描述

我是一个做事认真,踏实,热情,刻苦的人。拥有团队意识,知道团队在一个企业有多么重要。我相信我可以做好每一件上级交待的任务,按质按量。作为一个女生,我认为自己不比男生差,男生可以做的我也可以。所以请不要因为我是女生而拒绝我。


计算机培训师岗位职责求 篇6

1、培训规划和计划:在培训经理的指导下,进行培训课程开发,确保培训假话复合培训需求;

2、培训资源管理: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在培训经理指导下,手机、评估相关课程、学习资料;开拓并维护合适的学习与培训渠道;

3、培训授课:了解学员需要,参与培训授课,编制培训讲义、做好备课工作,丰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做好现场把控,根据课程反馈不断完善培训课程。素质要求:

1、良好的人际理解与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善于倾听。

2、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敏捷

4、愿意与他人合作,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

中级培训师 岗位职责

1、培训规划与计划:协助培训经理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参与拟定培训的具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方案,协助进行培训课程管理,确保培训计划符合培训需求;

2、培训资源管理: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在培训经理指导下,收集、评估相关课程、学习资料:开拓并维护合适的学习与培训渠道,确保培训资源的丰富性与适用性

3、培训授课:了解学员需求,参与培训授课,编制培训讲义、做好备课工作,丰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做好现场把控,根据课程反馈不断完善培训课程

4、培训效果总结:做好培训记录并跟进培训后的效果反馈;分析总结培训工作,提出培训管理与课程完善合理化建议;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交分析报告 素质需要:

1、人际理解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制造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他人,能够把握别人的态度、兴趣、观点和行为方式,理解他人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通过倾听与观察预测他人的反应

2、思维能力:能够将复杂问题进行有效分解,使之更容易被理解与把握,且能根据知识、经验和尝试,迅速发现问题的实质。

3、团队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享信息、知识、资源

高级培训师 岗位职责

1、培训需求调查:参与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了解培训学员的现状及组织者对课程的期望,以此策划培训内容

2、培训内容策划:根据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讲义,准备学习材料,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信息、案例、活动,深刻理解并有效整合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授课方式,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与生动性,确保培训方式符合学员学习习惯

3、培训授课:专业并生动地进行课程讲授,做好现场把控,更具课程反馈,不断完善培训课程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岗位需求,模块课程,医学,计算机课程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构建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1+X”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方案,其中的“1”表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X”则是指Visual Foxpro、Access、Visual Basic、C等程序设计语言。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棘手的问题。

1 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距大,尤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形式设计单一,不能很好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未能很好地与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服务。

当前绝大多数院校仍沿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和教学模式,由于缺少岗位需求调查分析,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突出,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岗位需求不匹配、职业能力低下的现状日益突出。

3)课时压缩使教学内容无法深入

近年来,课时压缩普遍存在,如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原来的64课时压缩为32课时。面对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Office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多媒体、网络等诸多内容的教学任务,一般只教学各内容的表层浅显而简单的内容,即便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office软件也不存在做深入介绍的课时条件。经常有专业老师向我们抱怨,毕业生连毕业论文排版都排得乱七八糟,究其原因是,目录、样式、引用等诸多高级排版操作确实没有学习过。

4)程序课程的开设不符合学生实际

开设编程类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达到编写高级程序的能力。但是随着生源的不断下降,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数学底子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难以接受编程类抽象的课程。所以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上课玩手机,睡觉,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事实上,以上的共性问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受过困扰,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校计算机教学团队自2014年下学期以来,在校内开展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问卷调查发现,有超过96%的学生认为我们SPOC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突破。虽然自2014年起取消了成建制的湖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给了各高校更灵活的课程设置空间,但是,有限的课时一直是我们课程发展的瓶颈,我们经常一起讨论的问题是:为了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第二学期的“X”该由程序课改为什么?什么课程最合适?开设什么样的后续选修课程?

2 问卷与反思

在我们曾经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超过47%的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在校所学计算机知识技能不足够应付工作需要,必须经过后期自学、单位培训等方式才能适应工作岗位。[1]他们认为,尤其需要加强Office软件中的Word编辑排版、幻灯片的制作、Excel知识模块的教学,比例分别占70.06%、57.96%、50.95%。[1]显然,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必然要求不仅能利用办公软件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利用其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挖掘和利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此可见,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有待加强。取消程序课程的教学,新增《Office高级应用》课程已经是形势所逼。

3 基于岗位需求的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模块课程设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的指导和模块课程设置理论给我们指引了方向。

3.1 政府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文件明确提出,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同时,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指导思想,以及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把“提高卫生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列为八个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3.2 模块课程设置理论

模块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以模块为组织形式、围绕学生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不从学科体系出发,而从职业对从业者素质实际要求出发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模式[3]。模块课程设置灵活,课程内容能快速适应岗位技能需求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

3.3 具体实施计划

在上述内容的指导下,我们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从需求调查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

首先,进行中医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中所需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研究,以此掌握中医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主要计算机应用技能。其次,设计通用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开发出与岗位对接的两门通用模块课程《医学计算机应用》和《医学Office高级应用》,两门专业拓展模块课程《电子病历》和《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最后进行各模块课程项目的设计和教学素材的开发,并付诸实践,通用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模块课程分别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同时,通过教学效果分析和和毕业岗位适应能力跟踪调查,不断调整和完善该课程体系。

3.4 具体实施路径

1)需求调查:调查分析中医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中所需要的主要计算机应用技能。形成主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表。

2)课程开发:根据计算机应用技能表建立与之对应的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以目前国内高职医学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框架形成通用模块课程,包括《医学计算机应用》、《Office高级应用》两门模块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与岗位技能水平息息相关的专业拓展模块课程:《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应用》两门模块课程。同时,实现通用模块课程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对接,并建立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与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资格认证的衔接。

3)课程设计:通过建立各模块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和构建各模块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将通用模块课程内容设计成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知识和素质的真实情境项目。

4)教学实施:基于能力进阶规律构建课程开设路线。在一年级开设通用模块课程,二年级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专业拓展模块课程。

5)跟踪调查:课程方案实施后,调查临床专业毕业生对工作中所需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适应能力情况,比照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数据,总结方案实施效果,并实时调整模块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以上课程设置模式,打破了医学高职院校传统的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和课程设置单一的局面。课程设置直接与岗位技能挂钩。课程内容与过级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同时,创新了教学载体,以医药岗位计算机应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真实工作情境的项目为载体,构建各模块课程。基于岗位需求的模块课程开发方法,为护理、医学影像等其他医学专业的计算机模块课程开发研究提供开发模型,将大大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内容的针对性,对促进专业建设、增强教学实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松,彭剑,谢铭瑶.医药岗位计算机技能需求与学生计算机基础现状调查对比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22):90-92.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8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和思路,探讨岗位引领的“三融合、五对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与创新。

【关键词】岗位引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创新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7-03

一、研究背景

2011年至2014年,学院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等主干课程为改革载体,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研究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新课程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1年至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先后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办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新方向,共同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急需的IT行业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应用型人才。

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逐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体系的研究实践作为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着力解决当前教学面临的课程内容陈旧、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职业技能分析不透、实训停留在模拟阶段等一系列问题,改变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企业参与教学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有效地迎合了当前市场对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人才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面改革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及思路

(一)改革目标。项目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开发岗位对接课程为突破口,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三融合、五对接”的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锻造一支既能精通专业教学、又能指导生产服务的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校企双赢的教育新模式。

(二)改革思路。以职业教育的目的及计算机行业标准为出发点,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体系开发模式→重构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课程项目教学研究→培育精英教师团队”的总体思路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

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过程中,按照“校企深入研讨→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融进企业环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多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总结并推广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步骤,形成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校本教材、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规范化的一整套方法和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升华。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

(一)重构课程体系。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围绕网站开发设计师、电商营销推广专员、电商运营专员、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员、移动互联网络管理员、Android工程师六类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构建适合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在原专业课程体系下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

(二)合作开发教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解决传统专业课程教材不适宜、课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的无缝对接。

(三)形成教学模式、教法学法。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将技能竞赛机制、创新创业项目引入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注重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竞技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高。

(四)锻造专业师资团队。解决“什么人教”的问题。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执教,解决校企合作初期阶段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对接的问题,缩短校内专业授课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教学差距;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团队,从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生产服务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锻炼和培养。解决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

四、研究主要内容

(一)确立岗位引领的“三融合、五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抓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深入企业调研—— 校企合作开发—— 校内教学实践—— 企业顶岗实践—— 企业用人反馈—— 学校改进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内容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一体。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课程研究,共拟培育方案,优化课程资源,将公共教育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考虑,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研讨,进而构建与岗位对接,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契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营销)新专业方向的“三融合、五对接”课程体系。

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平台,引入丰富的企业项目资源,以企业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规划课程教学。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中,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提升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评价与用户反馈对接的“五对接”,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二)创建“动态建设、立体开发”的课程资源。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工程实践教育发展中心合作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实时引入IT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成果,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教材数字化资源库。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应用、动画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电气CAD与工程识图、图形图像处理等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教学任务书、实践指导书、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一整套教学材料,开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CAD与工程识图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微课资源。

(三)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局面,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实践教学改革,以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达到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针对网站开发设计师、电商营销推广专员、电商运营专员、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员、移动互联网络管理员、Android工程师六类主要计算机职业岗位,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搜索引擎营销、Java高级编程、Android编程基础等多门主干课程进行改革,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拟为企业工作室,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程序员等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客户、项目经理的角色。将商业项目引进课堂,师生直接在课堂上参与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课程作品即竞赛作品、创业产品,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的紧密对接,实现竞赛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开发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高校就业工作管理系统软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学生就业服务。

(四)搭设“学赛互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互联网营销实训室等专业场所,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为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提供了后备保证。以全国、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指标为依据,将职业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的引导作用,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课堂中,形成“学赛一体,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业”的教学局面,通过竞赛创业平台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

(五)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支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具备项目课程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企业一线调研培训,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开发课程。同时,还邀请了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组织中,校企双方人员组成授课团队,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改革带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设计能力,通过工教结合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学生、教师、企业共建教学团队,加强学生对实际项目综合开发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就业岗位零对接。

五、特色及创新

(一)建立岗位引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重的课程体系。贯穿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计,以IT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工作项目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构架学生经历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整合了企业资源,引入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专业办学质量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构建“教、学、赛、创”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教学特色突显,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

(三)搭建“学赛互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理念,打破学科体系;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适合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能力提升的平台,突出竞争就业与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专业新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学生到行业员工的转变,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对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实践范围覆盖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群,应用范围广,项目改革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人才,使职业教育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张悠慧.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8)

[2]李伟娟.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3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727)

【作者简介】梁毅娟(1983—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与研究;莫小群(1968—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技术,图形图像技术。

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9

一、计算机教室管理员直接对学校负责。

二、严格遵守计算机教室的各项管理规则,认真履行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职责。

三、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必须加强师生在计算机教室活动或使用计算机教室设施、设备、仪器时的安全教育,在安排教学活动场地时远离危险区域。

四、做好计算机教室设施、设备、仪器的管理工作,师生使用计算机教室设施、设备、仪器必须经过计算机教室管理员的许可,并由计算机教室管理员告知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五、作好计算机教室和物品存放点的通风、排气、排污、防火、防爆、防盗等工作,坚持安全用电制度。

六、随时对计算机教室的设施、设备、仪器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随时加强安全防护工作。一旦发现设施、设备、仪器及易燃、易爆物品及电源、电器等存在不安全隐患,需及时向学校书面报告并取得书面回复。

七、定期对计算机教室线路、插头、插座、计算机等用电器具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用电。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若因学校场地限制而造成设施规划不合理,暂时无法解决的,或学生进行的活动有可能造成损伤的,必须对学生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及监护,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每期末,对软件进行清理,妥善保存,对硬件进行一次维修。学期初将有关目录和软硬件发到上课教师,为使用提供一切方便。

九、协助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十、搞好电教资料的搜集、归档工作,编制目录,及时传递信息给教师,协助行政搞好经常性的应用工作。

十一、掌握一定的电脑器材维修技术,积极促进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十二、做好计算机教室的卫生及美化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十三、管理人员应配合教师指导学生按规定使用设备,机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查明故障原因,确系故意损坏的,要追究责任,严格执行赔偿制度。

计算机支撑中心班组长岗位职责 篇10

2.协助公司(或中心)领导组织安排好节日通信和重要通信期间的通信保障工作,并加强节日通信和重要通信的值班工作。

3.每月定期召开班会。

(1)总结本月各系统运行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提出下月份的工作重点和生产计划。

(2)对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分析意见、解决办法和改善措施。

(3)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奖优罚劣。

4.每月和每周做好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5.定期检査各系统运行状况及日志记录。

6.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组的团队精神。

7.定期检査班组的安全实施情况,对安全隐患加以整改。

文学编辑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建议 篇11

关键词:文学编辑;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37-0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也不断丰富,文学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的兴盛,对网络编辑岗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岗位工作当中必须紧紧把握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要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工作能力。

一、文学编辑岗位工作的特点

(一)工作量比较大。

文学编辑工作岗位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这是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不具备的,比如说网络文学编辑,起点网每位编辑每天要审核数十万字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小说,这么繁重的工作量,让网络文学编辑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即便是一般的出版社、杂志的编辑,每年也要阅读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作者来稿,这么多工作量让现在的文学编辑很多都感觉到吃不消,也无法真正的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与审核,也很难把握文学创作质量。

(二)编辑作品的内容太过于丰富。

现在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内容繁多、百家争鸣,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为每一个喜欢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现在的小说内容上五花八门,什么样子的都有,比如说探险类小说、盗墓类小说、穿越小说等等,不同类型的小说对文学编辑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编辑每天在工作当中,要在不同的作品之间转化、他们思维活跃性,审查能力等都需要跟得上不同类型的作品创作需要,要运用不同的标准来审查每一种文学作品的质量,这不是传统的文学编辑岗位工作所能具备的,要求文学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灵活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等,这也是目前文学岗位工作的一大特点。

二、文学编辑岗位工作建议

(一)增强工作责任心。

由于每天都有大量的编辑工作,让很多文学编辑都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进行的,长期的紧张工作可能让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能够认真负责的进行审查,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其精神和注意力、编辑审查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文学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心,本着对单位、对平台、对作者、对文学创作负责的态度,认真审查每一个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质量,确保文学创作在内容上都是文化的精华,让暴力、色情、封建的内容远离文学爱好者,让高质量、精彩的文学展现在读者前面,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陶冶读者情操。

(二)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文学兴趣和爱好。

考虑到现在文学编辑岗位编辑文学作品的类型和内容不断增多,如果文学编辑的兴趣爱好比较狭窄,不喜欢某些类型的作品,或者对某些类型的作品有所偏见的话,可能会让一些优秀的作品与出版、与读者擦肩而过。一方面,在岗位工作之余,建议文学编辑多猎读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来丰富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然本单位、本平台上也有很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些在编辑之余也可以阅读,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兴趣,还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一部作品,更好的完成编辑工作。另一方面,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些新的文学创作,不要局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说针对现在一些穿越小说不断增多的现象,一些网络编辑往往觉得非常头疼,网络编辑不妨转变自己的思想,将穿越小说看成科幻小说,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类型文学作品创作,可能会给编辑带来不同的体验,消除编辑对这些作品的偏见,更加客观的审查这类作品。

(三)尝试下一下角色转换。

现在的一些文学编辑习惯了上位者的角色,往往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编辑,比一个文学创作者要厉害的多,习惯性的高高在上的看待文学创作者,这种思想往往让他们不能认真的阅读每一步作品,尤其是新创作作者创作的作品。编辑应该转变自己的工作思想,尝试做一个文学爱好者去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比如说创作一部武侠小说,然后以笔名向别的杂志社、别的网络平台投稿,看看其他的文学编辑是如何看到自己的作品、如何评价自己的作品,与自己评价别人的作品有什么不同,角色的转变让其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学创作,体会到文学创作的不容易。当然,现在很多文学编辑本身也是作者,只不过很多编辑在走上编辑工作岗位以后就不喜欢再创作,有的编辑年龄偏大,也不适合进行高强度的创作,建议杂志社、出版社、网络平台给文学编辑更多的自由创作的时间,让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创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可能也会为平台带来一部优秀的作品。

总之,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对文学编辑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编辑要审时度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能力,让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能够展示在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赵玉君. 新形势下做好文学编辑的几个创新点[J]. 新闻传播. 2013(02)

[2]牛寒婷. 文学编辑的自我提升[J]. 编辑之友. 2011(05)

计算机岗位工作总结 篇12

关键词:职业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项目化教学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型发展模式。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 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态度四个方面。职业岗位能力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和支撑。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上以典型的职业岗位任务为导向进行学生能力培养,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却仍以“知识体系为中心”、以等级考试为培养目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何结合各个专业的职业岗位做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现以软件技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一、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立教学目标

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应用和维护知识, 具备设计并实现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具备应用软件测试的常用工具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能力, 具备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能主动遵守企业规范, 身心健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有:软件编码员 (程序员) 、软件测试员、客户服务支持人员、软件产品销售员;后续就业岗位有:项目实施工程师、系统分析师、软件架构师和项目经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属于基础课程, 教学对象为一年级新生, 学期为第一学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生基础调研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 (office软件应用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的整合, 软件技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软件开发文档的编写为切入点, 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确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的流程及相关文档, 能根据需求利用Word对常用的软件企业中的所应用到的文档进行编辑与处理, 能用Excel制作项目报表、项目风险检查表等, 能用PowerPoint制作汇报演示文稿, 能利用Pulisher制作常用出版物如需求说明书的封面, 能利用Visio绘制软件开发过程的流程图、数据流图、UML用例图等, 能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能对计算机中的各类文件进行文件管理。

能力目标:能区分软件开发的各阶段及所需要的文档材料;能用Word编辑软件企业中的软件开发相关文档, 能制作表格, 能进行图文混拍, 能排版长文档, 能使用word专业文档快速制作相应文件;能利用Excel设计编辑表格, 能用公式和函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利用数据生成图表, 能进行邮件合并;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演示文稿, 能利用设计模板修饰美化演示文稿, 能利用母版设计特色化模板, 如公司模板;能利用浏览器搜索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下载或保存, 如搜索下载公司信息、公司资料 (文本, 图片等) 等;能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命名、删除、复制、搜索、设置属性, 创建快捷方式, 能分门别类管理文件;能利用Visio创建与业务有关的图表, 如, 流程图、组织结构图、项目日程安排图, UML图、数据流图等;能够把visio制作的各类图表在word中进行应用;能用Publisher软件设计、创建和发布材料, 如应用文档的封面, 公司信纸集等。

知识目标: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公司一般的办公文档;了解软件开发文档的编写规范;理解文件的概念以及文件管理的概念, 掌握文件命名的方法, 理解文件各属性的含义;了解网络、IP、浏览器的定义, 了解常用搜索引擎, 如谷歌, 百度, 搜狗, 等, 掌握信息搜索与信息下载的方法;掌握用foxmail与outlook收发邮件的方法;了解Word 2003各视图的含义, 掌握字体、段落属性、分栏、首字下沉的设置方法, 掌握表格绘制的方法, 掌握表格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 掌握目录的制作方法, 了解页眉、页脚的含义;理解Exce2003中单元格的绝对地址、相对地址以及混合地址的区别与使用范围;掌握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分类汇总、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排序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 掌握插入图表的方法。了解PowerPoin2003的各视图的含义, 理解设计模板的含义, 理解幻灯片模板的含义, 掌握幻灯片母版的设计方法, 掌握自定义动画与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了解Visio2003的各菜单选项的含义, 掌握visio各模具的选择以及模具中各形状的使用;了解软件开发中一般会使用的各类图表;掌握Publisher 2003的开发环境, 理解Publisher2003的快捷出版物的含义。

二、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

根据课程目标, 采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主要设计了三个项目:1、软件开发合同书的制作;2、软件开发需求说明书的制作;3、Excel软件项目数据管理。具体任务见表1-项目任务安排表。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软件开发合同书的制作是一个引领项目, 在实施时第一课交待了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目标、考核方案、教学情境、项目任务安排等, 并给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能力应用水平调查。根据调查结果, 利用word对开发文档的撰写可以按照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完善任务的过程组织教学。其他较难的任务完成是在先了解一下知识点, 以及基本的操作, 再让学生去发挥, 也就是说先给学生一个基础, 再让学生提高的一个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项目教学为主体, 个别任务还兼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课程的考核主要是基于项目的过程考核, 每个项目设计考核表内容包括基本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考核。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能力掌握情况进行等级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项目作品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中, 一个班级采用基于职业岗位的项目教学, 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期初的学习状态差不多效果也差不多。但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 在学生学习态度上, 基于职业岗位的项目化教学的班级学生的积极性时逐步提高, 到了期末还是具有很高地积极性;传统教学班级, 学生中途积极性会下降, 有疲态, 主要是由于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方法使学生不明白今后在职业岗位上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 缺乏明确的学习动力,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在职业能力上, 采用职业岗位的项目化教学的班级的团队协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而传统班级则缺乏这些能力的锻炼。在综合能力应用上, 采用职业岗位的项目化教学的班级能够较好完成一些大型书稿、文档的编写、排版, 并初步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和软件文档的撰写规范, 而传统班级则不能灵活运用各项能力, 不能适应大型文稿的编写与排版。总的来说, 基于职业岗位的项目化教学在能力培养上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同时也更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四、结语

基于职业岗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任课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并能紧密结合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维, 张清, 涂群岚.基于职业岗位的“安装工程预算”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0 (11) .

[2]吴献文, 陈承欢, 刘志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1 (2) .

[3]高峰, 周斌, 李丽.岗位任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 2010 (26) .

上一篇:我心中的小情绪随笔下一篇:初中生寒假安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