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2024-07-05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通用8篇)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1

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推进措施、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建强服务组织、建好服务阵地、打造服务团队、健全服务机制,切实推动党组织领导方式转变、广大干部的工作角色转变和全体党员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转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服务,提升带头人和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强化服务,建好用好服务阵地;保障服务,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建设目标及推进标准

建设目标:一是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切实增强,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做到围绕中心推进发展,破解难题,贴近群众,关爱党员增强活力,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领域、服务渠道不断拓宽,服务制度、服务举措不断完善,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三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和为民办事的能力有效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四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目标激励、制度建设等保障举措不断加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整体合力基本形成。五是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不断有新提高。

推进标准:一是党员队伍强。带头开展服务承诺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党员每人结对联系1名以上群众。二是学习能力强。坚持学习制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工作,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工作效能强。开展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质、优秀服务标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四是廉洁自律强。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违法违纪行为。六是运行机制强。党支部工作制度健全,三、主要措施

1、建强服务队伍。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以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深化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建成一支业务精湛、社会满意的高素质队伍。

2、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面向党员群众的各类服务。全面开设优质服务窗口,规范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

3、规范服务职责。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水平为核心,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简化业务程序,促进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积极营造比思想、比作风、比技术、比服务、比责任、比纪律的争先氛围,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四、考核办法(一评一考核)

为达到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采取面向社会、群众参与、大会测评的方式,对党支部半年一评议,年终一考核

1.每半年由党支部组织群众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议。2.年终党支部进行综合考核

对党员个人考核进行量化打分,年度考核总分在90分以上的评定为优秀等次,70分到89分评定为良好等次,60到69分评定为合格等次,不足60分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2

一、丰富载体, 形成创先争优鲜明特色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仪征市级机关工会提出了党群共建的目标, 积极根据工会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会工作实际设计载体, 力争形成鲜明的活动特色。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根据经济转型发展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增多的情况, 在市级机关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中深入开展“为党旗增辉、为工运添彩”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工会干部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举办专题培训班、集中学习会等, 深入贯彻中央精神, 正确把握工会工作新形势, 提高工会机关服务能力, 推进工会转型发展。二是组织竞赛活动。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业务比服务”活动, 具体细化为“五零、五优、六不让”活动, 增强市级机关各部门“三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零、五优、六不让”活动具体内容:在行政服务中心、机关服务窗口深入开展推进“五零”活动, 即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在行政执法部门积极开展以“五优”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服务窗口”创建活动, 即环境优美、管理优化、作风优良、队伍优秀、服务优质;在机关所有部门积极开展“六不让”活动, 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上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我手上削弱、不让服务对象在我面前受到冷落、不让工作差错在我手上发生、不让各种不良习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身上损害。通过反复抓, 抓反复, 规范管理, 提升市级机关干部队伍能力作风, 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学习典型经验。按照“党建带工建”的要求, 结合新的形势需要, 以三强三比三创为重点, 学习市广播电视台的先进经验, 大力开展三强三比三创活动, 强宣传、强发展、强管理;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创县优、创市优、创省优, 将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作为做好本职的迫切需要。

二、强化指导, 为创先争优提供多项服务

根据基层工会和党员的实际, 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 确保各层面的创争活动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市级机关工会与企业工会结对制度。针对经济转型发展形势下劳动关系矛盾呈现多元化、显性化、多发化的特点, 建立市级机关基层工会与企业工会挂钩结对制度, 负责为这些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机制培育、经验总结和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的服务, 强化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二是分类确定创争方向。针对机关党员干部工作岗位不同的实际, 提出了争当先锋的要求, 即“争当服务发展先锋”、“争当服务中心先锋”、“争当服务基层先锋”、“争当勤政廉政先锋”、“争当文明和谐先锋”五先锋的要求。对窗口服务岗位直接服务职工的党员干部, 实行亮牌上岗, 促进服务质量提高。三是强化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带工建”的要求, 通过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 实现对基层工会思想建设上带、组织建设上带、工作创新上带, 推动基层工会建设“模范职工之家”, 争创“信赖之家、民主之家、活力之家、欢乐之家和温馨之家”, 坚持维护职工权益, 推进民主管理, 以多种形式发掘职工潜能, 营造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职工互助互济、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体系, 每年有计划的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 以工会职工之家建设有效提升机关凝聚力。四是督促检查到位。建立落实了创先争优活动汇报交流机制, 市级机关工会每月1次召集基层工会交流汇报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利用简报, 制作创先争优活动宣传专版, 通报和发布创先争优活动信息等形式对基层工会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督促检查, 明确将创先争优活动情况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 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三、注重实践, 取得创先争优活动实效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3

关键词: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65-02

党的十八大在未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这无疑是今后中国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目标,大部制改革则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措施。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2]。“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3]。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通过大部制改革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一、大部制改革的动因及宗旨

社会转型期是大部制改革的动因,这一时期政府应该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大部制改革是一项重大举措。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政府是主导经济建设型的全能型政府,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全面干预的作用。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政府职能与之相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放宽经济发展的自由程度,让经济在市场的主导下自由发展,政府应该为市场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而服务。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应该转变观念、职能、角色、工作方式来适应经济发展,由全能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正从传统的全能型政府向有限责任型政府转变,这就需要通过大部制改革来划定权力和责任的界限。当前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应该避免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转而做好监管,应努力办好政府应该办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事项,应明确自身的权责范围,从一个管理者变为一个服务者,完成政府权力模式转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突显。一方面,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表达,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社会性质的公共服务主体发育不够健全,大量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提供。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弱势群体福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以维护社会公平,完成社会结构转型。

大部制改革的宗旨是在动因的基础上确立的,既是大部制改革的目的,也是今后大部制改革的方向。因此,大部制改革的宗旨是通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厘清部门职责关系,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突出改善民生,切实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政府的主要职能彻底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尤其是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最终建立起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4]。

二、大部制改革中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阻力

大部制改革是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与行政体制框架内进行的,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实行大部制改革,既涉及人员结构的调整问题,又涉及政府与部门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涉及深刻的体制与利益格局的变动,面临很多阻力。

(一)权力和利益难以整合

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是如何打破各部门权力和利益的壁垒。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部委对经济的掌控能力也变大,各部委通过政策的调节就可以改变资金的流向和利益的分配。各部委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其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形成“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的现象,这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严重侵害公共利益。也正是由于大部制改革触及了各部门和权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使其变得困难重重。政府机关的权力是人们赋予的,如果政府机关把手中的权力看作是为自己谋利益的工具,就很难考虑人民的诉求,更难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二)部门内部难以协调

将多个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原本是为了权力更好地运行,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进行政策决策、执行和监督。但实际上,由于部门整合打破了原有的权力结构,使得新整合的部门内部存在矛盾,被整合的各部门之间会存在权力和权威争夺的现象。因此部门合并后部门内部需要磨合、外部需要磨合、上下级之间需要磨合,这需要长期的协调和磨合才能解决。而长时间的磨合期势必会分散部门的大量精力,从而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对公民的服务质量。

(三)权力难以监督

大部制将一些部门和机构进行撤并,将权力重新整合,使得整合后的部门变成一个权力巨大的超级部门,这使得对权力的监管变得相当困难。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制,这使得权力监督变得如同雾里看花,没有一个明确的切入点。对于权力的监督制度和法律还不健全,科学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存在困难。如果不能实现权力的有效监督,就很难实现让国家部门有效地将权力用在人民身上,很难建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三、大部制改革对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新路径

大部制改革不能以简单的部门合并为主,而应该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多方面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切实有效地通过大部制改革完成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轻人民负担

大部制改革应该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解决政出多门问题,彻底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真空并存”的现象,减少政府部门间的摩擦,把部门间的推诿扯皮问题转化为部内协调问题去解决,从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也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有效措施,通过大部制改革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操作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大部委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未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的严肃处理,这样会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真正建立起高效率的政府。部门合并后,能有效解决机构臃肿现象,机构精简后各部门的经费支出总额也会随之减少,三公经费也会随之降低,纳税人的钱将被节约下来用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上来,这将会大大提高人民社会福利水平。只有把纳税人的钱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真正体现政府的服务意识,从而在人民心中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二)注重民生,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部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和办好公共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其一,通过大部制改革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的制定和顺利实施,缩小贫富差距,切实解决关乎百姓生存的问题。其二,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办好公共服务的同时,要进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只有做到以上两方面,才能减轻社会矛盾,避免引发社会危机,真正使政府职能贴近人民生活,在人民心中树立服务型政府良好形象。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通过大部制改革推行政府部门实行责权统一的运作模式,在赋予其权力的同时,应该明确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首先,应该建立部门内部监督机制。合并后的大部权力变得更大,这一方面使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增加了部内滥权与腐败的机会。可以通过在行政体系内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小三权适度分离机制来防止行政滥权与腐败现象,并进一步提高决策和执行的质量。另外,应该建立部门外部问责机制。大部制改革之前各部委之间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出了问题不知道谁来负责。大部制改革要明确权责界限,做到“有权必有责,责权相符”的境界。充分发挥人大、检察院、法院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切实落实人大监督权,解决司法独立问题,加强检察院的日常监督和法院的事后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总书记的话表明了我党今后完善监督机制的决心,也为今后我党和国务院在做好权力监督方面指明了方向。只有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进一步建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四)加强政府职责和机构设置的法制化建设

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有序进行,现阶段我国亟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组织法,建议由全国人大颁布国务院组织和编制法。大部制改革前存在不同部门不同法律的现象,大部制改革后,有关执法主体、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务院部门组织和编制法,将组成部门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运作制度、领导方式等,在部门组织法中规定下来,以及对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权限和纪律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通过实现机构管理法制化来保障大部制改革的稳定进行,进而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步伐。

总之,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政府转型的重大举措。完成这一举措应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为背景,以完成政府职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步伐。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起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

[2]吴燕,徐琴.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维度看大部制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包法宝.刍议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政府再造视角的理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篇4

养老保障除了基本的经济保障制度外,还需要一个支撑这个制度顺利运行的完备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贯穿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始终,包括设计养老金缴付、支出、投资运营以及发放领取等环节的养老金服务;在养老保障制度下维护老年人各种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险、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居家养老者及机构养老者日常生活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照顾和护理服务;涉及到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心理服务;日常消费服务;包含文化学习、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以及老年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等内容的老年文化服务;以及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实现的价值服务等。总体的思路普遍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一)各类层面、各种服务的定位不准概括起来,就是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等各类层面、各种服务方式功能相互补充。以社区为依托,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在当前已被民政部门确定为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于是,一提推进养老服务,就必然首推居家养老,言必称居家养老,在居家养老服务上下大本、化大力,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成类同于养老机构,导致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各自功能混淆不清,孰重孰轻各自定位不准。

(二)各级责任部门职责不明养老服务究竟该由谁来统管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一些为老服务的资源又都分散于民政、体育、卫生、文化教育及企业等各个部门,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和利用。如,居家养老服务概念的提出,在最初应该是为了应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形势,暂时缓和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提出的一时权宜之策。特别是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原先没有确定哪个部门应有这样的一个职责范围,造成了对这同一个事项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三)目前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无论是老龄工作部门还是民政部门,推出了不少新举措。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些举措随意性大、标准高低不一,导致所能提供的服务层次无法提升。已经开展了几年的居家养老服务,至今大多地方也还是停留在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上,服务单一,且覆盖面窄。在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上,使人感觉政策执行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在政策的执行上缺乏力度,即使有了优惠政策也是空文一张,行之无效。

(四)养老服务业良莠不齐、监管评估机制不全就整个养老服务业而言,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其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多只在扶持、推动上做文章,忽略了必要的规范和监管评估机制。措施从一开始就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加强管理、深化服务、优化服务的积极性。就养老服务提供者而言,提供合格优质的服务与得过且过、管理混乱、老人们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待遇并无本质区别,无形之中也减少了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不利于构建“公平对待、级别管理、奖罚分明、良性循环”立体式的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服务体系理论上的概念定位应该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产品为主要任务、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老有所养,保障老年人

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和生命质量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并包含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政府或社会活动的过程。体现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同样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特征。

(一)政府主导由于政府的公共性质,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从公共服务过程来看,无论从目标设定到组织设计再到公共服务的机理运作,还是最终输出公共产品到收集社会反馈再到修正输入,政府始终是其中的主导者,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比国家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方面,起步晚,基础差,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又似乎是突如其来,应对准备不足,所以从思想认识、政策安排、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政府更应起到积极的主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社会公众的合法性支持与资源性支持是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也要加人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当中来。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样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大力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养老事业,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养老服务经济实体,形成能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三)体制创新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首要的是要加快建立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要加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尤其是对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发挥示范作用;对新办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要按照市场配臵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既要保证养老服务业准公益性基础,同时能够兼顾实现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其次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在优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特别应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深化、巩固和提高。体制创新更多的还应表现在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创新上。检验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果如何,需要公共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管体制同样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开放性。通过建立一系列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来评估并监督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推进烟草服务品牌体系建设 篇5

服务品牌的内涵及服务品牌体系的构成服务是烟草商业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实现卷烟销售网络价值的根本途径。通过一系列服务,制定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两者认同的规范,这个规范经过不断实践、修订、完善和丰富,形成标准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就是服务品牌。服务品牌是企业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服务特色、服务文化、企业精神和员工素质的综合表现,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长久的生命力。烟草商业服务品牌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指企业提供的服务水平(或产品)与服务期望(或服务标准)之间的差异程度。烟草企业希望满足零售客户的期望,但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限制,使得对零售客户期望的认知无法落实到企业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上,产生了零售客户对烟草企业的服务期望与烟草企业的服务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因此,必须把服务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以获得稳定的服务质量。

服务模式。服务模式包括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服务模式与服务反应速度、服务规模共同构成服务的三大核心竞争点。烟草商业企业提供的部分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的出发点基本是以提高网建水平为目的,与零售客户的期望有偏差,从而导致了零售客户的期望与烟草企业的服务之间产生差距。

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服务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对企业品牌文化的继承,以及对市场消费文化的融合。在建设烟草服务文化的进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既

要结合服务特点,又要考虑行业的特色和中国国情,要符合“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

服务信誉。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是协调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诚信更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建立企业信誉、树立诚信烟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诚信服务才能树立企业信誉,才能更好地服务零售客户。

推进烟草服务品牌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推进烟草服务品牌体系建设中,需要清晰地了解服务品牌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素,从而找准着力点,科学划分构建层次和步骤。在推进烟草服务品牌体系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服务品牌建设的实效性。在服务品牌建设中,要在日常服务中有意识地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员工对服务理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让零售客户、工业企业、社会公众都能深刻体会到烟草商业企业的服务提升,并获得认同。

2、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奠定服务品牌建设的基础。企业服务品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过程。员工是企业服务品牌建设的最终实践者,服务观念的转变和服务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开展服务品牌建设的活动中,要对企业员工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服务培训,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不断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和机制。通过建立符合烟草行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以机制规范、约束、激励员工,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管理。首先,建立以零售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做到服务流程化、操作规范化;其次,成立考核小组,对企业员工的服务情

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建立服务检查监督机制;再次,根据新的管理体系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对服务流程和环节进行细化,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服务工作的改进。

4、把握零售客户真实需求,积极宣传品牌服务。服务品牌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让社会认同、客户满意。因此,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并通过全员参与、舆论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服务品牌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服务宗旨,增强受众对品牌的认同感,最大限度地获取零售客户、消费者对服务品牌的认可。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6

打铁还需自身硬,机关工作人员须加强自身建设。要想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各级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自律”是关键。各级公务员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在其位,谋其政,而不是得过且过;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内部学习,通过组织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交流;采取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增强每一个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权利有效运行。加强干部及各级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不仅需要自律来约束,同时还需要他律来管制。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管理制度,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执行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和问责制等制度。要加大对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情况的考核,重点加强干部贯彻落实上级决定决议、执政为民、生活作风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并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严肃查处因作风败坏引发的违纪违法违规问题,确保干部、职工作风建设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促进制度落实和作风转变。

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多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官本位意识浓厚”,工作漂浮图虚名,瞒上欺下瞎指挥,把群众的利益抛之于脑后。工作紧紧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上,满足于当“收发员、留声机”,说话办事豪言壮语一串一串,官话一套一套,当面拍胸脯,事后拍屁股;表面上忙忙碌碌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实际上这些工程都是拴在羊角上的鲜嫩青草——政治商标,群众看得见却得不到实惠。要解决这种浮躁的、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当务之急就是要杜绝形式主义的诱惑,要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实质问题,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切实提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7

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 提高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础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这是总结近年来各地实践经验做出的重大部署, 是党的工作科学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也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抓手。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人物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 十八大报告又提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论断, 从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任务上阐明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第六粮油”在历届党支部的领导下, 带领商店全体党员和职工, 继承和发扬“第六粮油”便民、利民、为民的优良传统, 始终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服务需求作为商店抓好窗口服务的重要工作, 始终自觉地在服务群众工作中不断探索服务新方式, 搭建新的服务载体, 让社区居民群众在实际感受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进一步增强党支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功能, 更加自觉地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 以服务带动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明确服务主体, 创新服务载体, 以扎实的工作自觉, 开展服务群众工作。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要以扎实的工作自觉, 把服务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服务能力。在新形势下, 党支部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 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示范, 继承和发扬“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宗旨, 积极探索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进一步明确党组织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群众和企业职工群众, 创新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群众工作, 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让群众感受到“第六粮油”干部职工真诚的服务所带来的便利和温馨。

1.结合企业实际, 建立联系群众, 服务群众的便民服务措施。“第六粮油”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 立足粮油行业属性, 以人为本, 发挥“第六粮油, 您可信赖的粮油”服务品牌的优势, 想居民所想, 推出了“五个一”便民服务的措施, 即一支志愿者队伍, 即由商店党员、团员青年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孤老和敬老院的老人慰问服务;一张便民联系卡, 即商店营业员做有心人, 凡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递上印有送货电话、服务项目的联系卡;一门服务热线电话, 开通62306262的热线电话, 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一只便民联系箱, 即居民有求只要写在纸上丢入信箱内, 即会得到帮助;一辆流动服务车, 即常年坚持穿街走巷为居民送粮油, 使商店与社区居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拉近了商店与居民群众的距离, 方便了居民群众, 受到居民群众的欢迎。

2.关心社区特殊群体, 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党支部坚持以关心社区特殊群体为己任, 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 带领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社区送温暖活动, 关心好社区孤老、困难家庭儿童,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每逢春节和九九重阳节, 志愿者们对静安区四个街道 (社区) 的45名孤老和曹家渡敬老院50名老人进行节日慰问, 送上节日慰问品与节日问候。还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开学之际, 为曹家渡街道中行小区的二位“结对帮困”小朋友送去助学帮困金。在“六一”节还慰问中行小区8位困难家庭儿童, 为这些小朋友送去节日礼物。同时, 积极参加在街道、社区开展的各项公益性活动, 自觉担负社会责任, 拓宽服务社区群众的渠道。

3.创新服务社区思路, 开展“双进”服务活动。自2010年以来, 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关于开展静安区“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 按照开开 (集团) 社区商业定位, 组织全体党员与职工积极开展了“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服务活动。

一是聚焦服务社区项目, 建立服务社区工作机制。党支部结合开展“共同行动”主题实践活动, 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 探索具有“第六粮油”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特色, 建立和完善“第六粮油”服务社区的工作机制, 构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社区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党支部书记主抓服务社区“双进”工作, 深入街道社区, 与五个街道11个社区党组织建立共创文明、服务社区的工作关系。副经理具体联系社区居委的服务点, 党员店长带头深入社区开展服务活动, 坚持每周8次下社区服务, 做到定人、定时、定点、定服务内容, 并做好服务时间、服务情况的统计工作, 记入文明单位创建台账。建立健全服务社区工作考核机制, 党支部在年初与各门店负责人进行责任签约中, 将服务社区“双进”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

二是聚焦服务群众、服务社区, 开展“双进”服务活动。“第六粮油”按照“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的要求, 结合民生工程, 以“相互兼容、功能互补、错位经营”的思路, 对下属各分店进行调整改造, 充实服务社区功能, 以“第六粮油?家购”社区便民店为经营模式, 围绕家庭开门七件事, 调整商品结构, 增加服务项目, 提升服务内涵, 在经营与服务上更加满足居民需求, 得到了社区居民较好反响。同时, 结合社区商业发展, 以民生工程为载体, 在全区五个街道、八个社区的便民服务点, 开展了“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 创新服务社区思路, 进一步拓展社区商业的内涵和服务方式, 形成了“第六粮油”的服务特色。每周深入社区, 开展为民服务设摊活动, 把价廉物美的放心粮油食品送到居民家门口, 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送货上门。得到了社区居委干部与社区居民群众的好评, 得到了区委、区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第六粮油”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销售 店、“静安区创先争优红旗党组织”、“静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4.服务企业职工, 关心职工生活, 落实职工共享。党支部在注重抓好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同时, 坚持做好关心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身体健康等服务工作, 坚持企业发展依靠职工, 企业发展成果让职工共享的原则, 认真实施关心职工的1+8实事项目。即, 每年为职工增加工资收入, 近几年平均每年增加10%以上;组织全体职工实施带薪休养;每年组织职工参加健康检查;坚持节日送温暖和实施关心困难职工的“爱心工程”; 对个别困难职工子女开展帮困助学, 送上帮困助学金;为全体职工办理住院医疗保险, 在职工的生日, 送上生日蛋糕等。重大节日, 党政主要领导上门慰问结对困难职工家庭, 做好帮助慰问工作。组织职工参加静安粮油公司、开开集团举办的文体活动, 让全体职工在直接参与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同时, 也感受到企业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此同时, 党支部注重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将公司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重大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收入情况、精神文明建设、业务招待费使用、职工“四金”解缴、工资集体协商等情况, 都在职代会上向职工报告, 并仔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第六粮油”被评为静安和谐企业示范单位 (五颗星) , 静安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称号。

5.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工作, 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经济发展工作中, 党支部注重围绕经济工作中心, 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党支部班子发挥表率作用, 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实施分工负责制, 一方面紧紧抓住各便利店门店的经营工作, 积极调整商品经营结构, 注重诚信经营的理念, 建立诚信经营管理制度, 对投诉处理、商品质量、公共卫生安全、经营行为、索证索票等9个方面进行规范, 抓好工作落实, 进一步规范了商店经营行为。2011年, “第六粮油”荣获静安商业网上诚信测评“优胜单位” (五颗星) 。一方面紧紧抓住所属分公司的原辅料销售配送业务, 以商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赢得客户信任, 扩大企业销售业务量。二是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以创建ISO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为载体, 结合连锁便利店的特点, 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编写质量管理手册及操作文件, 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及抓好整改落实, 经上海市质量认证中心的检查和考核, 通过了验收, 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强激励硬约束的考核机制, 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人员的积极性, 不断拓展经营业务增量, 进一步明确经营人员的职责, 把绩效与收入紧密挂钩, 提升企业的经营质量。

深化理论学习, 突出服务重心, 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推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在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 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已是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各基层党组织, 只能以自己的实际作为, 为人民谋利益, 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 想百姓所想, 急百姓所急, 以百姓认可的实际业绩, 彰显党组织的地位和作为, 体现党组织的作用和权威。因此,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是新形势下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任务。“第六粮油”党支部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 突出服务重心, 完善工作机制, 拓展服务渠道, 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要坚持把服务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全过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范围, 需要从“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来考量, 应该包括群众的生活、工作、政治、精神和文化等诸多方面, 是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一体的多方位的服务, 是一个立体化的服务和经常性的工作, 因此, “第六粮油”要如何考虑从多方位的角度来改进服务方式, 进一步探索既适应企业实际情况, 又能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企业职工群众如何在工作、生活、思想、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对社区居民群众如何在生活、精神、文化等方面考虑服务方式的延伸。要通过建立畅通的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倾听社区居民群众和企业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的服务新需求。

二是要借助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积极参与“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党支部要进一步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协调机制, 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 建立和完善“第六粮油”服务社区的工作机制, 突出服务这个重心, 丰富和深化“便利商品进社区, 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服务活动, 让社区居民群众不断感受到新的便利和实惠, 使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在为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中创出新特色。

推进服务型支部建设 篇8

一、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由来

自2003年以来,崇明县扎实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抓好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民生条件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上崇明依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岛上就业机会缺乏,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大量崇明籍青壮年劳动力赴上海市区工作,崇明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服务任务繁重、队伍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

如何应对挑战,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白钥村党支部对“村情”和党员队伍的情况做了分析,发现村党员队伍有三个特征:

一是队伍结构老龄化。大部分为大龄甚至高龄党员,年龄结构呈“拳头型”;且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结构呈“金字塔型”。在整个党员队伍中,仅有2名镇政府下派的年轻机关干部学历为本科或以上。

二是党员的党性意识较强。老党员年龄大,但党龄也长。这一群体出生与工作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绝大部分党员观念朴素,作风优良,党性意识较强,是年轻后辈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三是工作经验丰富。党员队伍中,有数量不少为原政府机关干部、国有企业职工或村干部,这一群体退休后居家赋闲,但人生履历丰富,工作经验丰富,是农村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动者,也是群众舆论的有力影响者。

如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党员队伍党性意识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无疑是重要的抓手。

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白钥村党支部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服务理念,组建服务队伍。一是明确服务理念。针对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党支部提出“微志愿”理念,即号召党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日行一善”导向,以自身行动鼓励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二是成立工作平台。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将该站作为党支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达83人,编外党员志愿者16人,并对党员志愿者登记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分类组建队伍。工作站根据年龄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分为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两个支队。老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其性别、特长、兴趣爱好、服务时间等情况针对性成立“环境清洁”、“文明示范”、“矛盾化解”、“平安社区”4个兴趣组。青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则以日常性服务活动和专题性服务活动为载体,为村内的各类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二)关爱困难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三留守”问题是当前农村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安全稳定和长远发展。白钥村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一是关心孤寡老人,倡导“尊老爱老”。以邻里互助的方式并结合“老伙伴计划”,定期到独居老人家走访照顾;在节假日进行慰问,对党员和群众根据家庭状况分别以困难党员和高龄老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常态化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读报陪聊等服务项目,受到广泛好评。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绿苗苗”健康成长。成立“绿苗苗”留守儿童工作站,并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范围。青年党员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理咨询、课业辅导等服务;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每月一次进行走访联系,及时了解儿童情况并与校方保持联系;利用寒暑假举办“假日学校”,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三是关注妇女生活,帮助妇女成才发展。充分发挥妇女特长,组建妇女舞蹈队,丰富精神生活;阶段性组织开展科普培训、家政培训等,提高工作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挑选部分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作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增强其责任感与荣誉感。

(三)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一是拓展服务队伍。针对本村青年党员队伍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从社会、机关层面吸收优质资源,外聘镇机关党员青年、其他村的大学生村官、社工等优秀同志作为补充力量,纳入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使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二是突出环保主题。积极参与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持续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秸秆禁焚,回收废旧电池、废旧手机等环保领域的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生态文明。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大联动管理等镇、村中心工作,在党员志愿者中成立一支特殊的“啄木鸟”队伍,主要由镇村退休的党员干部组成。在生活中掌握舆情,对群众矛盾纠纷、社会安全隐患进行收集排查并上报;同时收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民主管理。

三、对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若干思考

白钥村党员志愿活动的实践证明,弘扬志愿精神有利于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

(一)创新服务思路,有效拓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途径。当前,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较高,在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志愿者无私奉献悉心服务的形象深入人心。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内在要求,促进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内涵,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该践行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应该在志愿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赋予其时代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创新服务载体,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努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基层村(居)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条块情况复杂。基层党建工作可与其他领域工作科学交叉融合,以载体创新推动党建创新。如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并与留守儿童工作站有机结合,学习其他地区的“三级联创、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做法。各地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深耕优势领域,补强薄弱环节,科学构建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体系架构。

(三)创新服务内涵,全面覆盖群众需求诉求。当前强调“服务型”着眼于内涵更深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体现了可感可知的执政方式,强调的是执政党必须为公众提供充分的、满意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观。打造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对接群众所思所想,充分认识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赢得群众认可,满足群众需求,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靠保障。既要提供“快捷式”服务,能办即办;又要提供“前瞻性”服务,通过党员志愿者长期与群众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在政策层面进行探索实践,做好舆论疏导,满足群众长远需求。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各方面运用志愿精神,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四)创新制度建设,确保党员志愿服务长期规范开展。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和党建工作创新中,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目前,白钥村党支部正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根据村情镇情,进一步完善民意反馈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制度等,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者在这些领域的服务功能,注重抓常、抓长、常抓,保障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在相互融合促进中长期规范有序开展。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干部,崇明县建设镇白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上一篇:两后生实施方案下一篇:幼儿园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