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

2024-05-27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精选8篇)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 篇1

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助跑全面深化改革

--第六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这些都为政府购买服务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改善民生,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能够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从而改善民生福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二是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同时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政府透明度,有效抑制腐败。另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有利于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三是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汇聚社会正能量。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其重要方向就是要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改变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直接垄断的做法,将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和不便做的社会事务转移给社会组织等承担,使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服务的承接主体,有利于促进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发育,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引导社会汇聚正能量,释放正效应,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和谐共生。

四是有利于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动预算制度改革。按照以事定费、费随事走的原则,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所需资金主要从既有预算中统筹考虑,有利于强化预算经费控制。

二、我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现状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最先产生于上海。为破解政府包办公共服务的弊端、提高社会服务效率,2000年上海率先在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时提出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凡属事务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加快推进。

我市作为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重点推进以“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为主题的四大改革创新工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我市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已制定印发了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办法、指导目录和联席会议制度,并将市公安局天网工程、市政府投融资项目工程预决算评审等6个项目作为2014年试点示范项目。市本级已实施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共26个,涉及财政、公安、环保、环卫、园林等10多个单位,涵盖公共安全、政府工程预决算审核、环境监测和治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多个方面。随着我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规范,今后将根据需要将城市管理、信息安全等项目陆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发展相对滞后。我市政府购买服务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作为内陆城市受各种条件限制,政府购买服务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操作不规范、缺乏制度保障,承接主体能力不足,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政府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面临着三个压力,即众多项目统筹实施的压力,实践经验缺乏的压力,以及基础条件薄弱的压力。

(二)配套政策亟需跟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要求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市场机制能有效运行,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启动以来,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还都是指导性,零散性的,缺乏整体的规划,包括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资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促进机构发展等配套政策还亟需跟进。

(三)承接主体依然薄弱。一是非政府组织总量偏少,影响竞争性。由于可选择的范围偏少,并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竞争关系,存在机会主义、低效、供应商垄断等种种风险。二是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行业协会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各个行业协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责不明、监管失效、运作不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协会的发展。

(四)监管评价体系不健全。一是绩效评价难度较大。由于一些公共服务的质量量化困难及成本与价格难以计算,而大部分政府在评估承包方服务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行政方法,尚未形成一套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和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估的办法。二是缺少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公共服务领域资金回报率的确定、成本核算、价格确定、服务质量标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监督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需要独立的监督机构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保证竞争的公正性。

四、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的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制度设计

1、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首先要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服务职责上的观念转变,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变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施监管”,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

2、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一是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要结合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投资评审、集中支付、绩效预算等财政管理制度,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项目前期审查制度。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合规性进行科学审查,作为项目实施很需要依据,防止项目的随意确定、盲目跟风、无序推进和低效运行。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出台奖励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等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措施,重点培育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通过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健全、作用到位的社会组织体系,增强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工作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服务积极性。

(二)强化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公开

1、严格预算执行。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对政府购买资金决算的审查,强化预算经费控制,按规定支付政府购买资金,杜绝无预算、超预算的政府购买行为。

2、推行信息公开。按照政府采购有关程序,购买主体应及时向社会公布购买服务的项目、内容、数量、价格、预算资金总量、服务要求、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项目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通过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三)逐步扩大范围,创新服务方式

根据外省市经验,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一般先采用简单易操作的岗位购买方式,等积累经验后,再过渡到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相结合的方式,并最终转变为项目购买为主,同时购买服务的范围也从最初的慈善救助、助老服务、就业帮扶发展到慈善救济、助老服务、调解服务、就业帮扶、法律服务、社区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建立健全完善购买服务机制,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的方式,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发展。

(四)强化资金监督,实行绩效评价

政府购买服务应有健全的工作程序,从计划、招标、实施、管理、评估、跟进等进行规范化的监督和评价,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同时,在整个监督过程中还需要多个监督主体的有效合作,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实施期限较长的政府购买项目,应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的质量水平。

2015年2月28日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 篇2

一、会计公共服务领域基本现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在财政经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政府购买会计服务, 是创新会计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的迫切需要, 是会计改革重要的举措。2014年以来, 宝鸡市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基本信息、会计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针对调查统计中暴露出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无证上岗、会计管理基础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人才匮乏等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和培训方案。

一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加强培训,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无证上岗问题, 对经过培训, 未在规定期限内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调离财会岗位, 并取消“评先树优”资格, 对不积极参加、无故不参加集体培训的人员进行系统内通报。例如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免费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岗无证财会人员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前提下, 连续举办了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班, 会计科专人负责协调, 精选了业务精通、有长期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 通过率达51%, 比平均通过率增长22%。

二是鼓励中介机构免费为会计基础管理薄弱, 无专职会计人员的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业务服务, 解决账务疑难问题, 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业务服务, 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受到单位好评。

三是突出重点、公开择优、提高服务质量。财政部门在总结考前冲刺班的经验基础上, 又免费举办了一期场面宏大, 规模空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考前强化冲刺班, 近千名考生参加了培训, 这是宝鸡市财政部门开展的政府购买公共会计服务的首次尝试, 为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内容及存在问题

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要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 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 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 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同时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购买会计服务将为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而极大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是政府改革简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会计公共服务领域现状看,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购买会计中介机构服务。通过招标的形式与事务所或代理记账机构合作, 开展审计、绩效评价、专项检查和代理记账工作。现行制度规定“中介技术服务事项”被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主要包括:项目评估、项目评审、技术服务、业务咨询、资产评估、审计服务、绩效评价、其他等。如一些小的行政事业单位, 编制仅4-6人, 除去领导, 实际工作人员只有2-3人, 会计人员多为兼职, 且无会计从业资格证, 可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向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等中介机构购买服务, 将财务及相关业务交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办理。

二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委托给高等院校或会计学院来实施。按照陕西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培养一批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会计学术带头人、其他各类会计人才, 打造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军人才队伍。采取创新会计人才学历教育, 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联合举办学历教育;加快启动宝鸡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建立市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并和省级领军人才衔接。

三是各类会计培训工作, 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考前培训, 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等, 可委托会计培训机构实施。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和培训方案, 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水平, 免费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会计人员和社会考生举办考前和各项业务水平提升培训等。

从目前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进展情况看, 推动政府购买会计服务还存在困难和问题。政府购买会计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 对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 虽没有明确会计服务事项, 但将“中介技术服务事项”列入服务内容。从中介技术服务事项的内容看, 与会计服务密切相关, 如何承接会计公共服务, 在一定程度影响社会购买会计服务工作。主要是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完善, 在政府购买会计服务试点项目选择上缺乏科学性, 一部分购买会计服务项目缺乏市场竞争主体, 部门对购买会计服务缺乏正确认识,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所需资金需要落实, 购买会计服务的绩效评估有待探索。

三、推进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公开择优, 大胆创新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发挥市场机制, 按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 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 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 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政府购买会计服务坚持积极稳妥、公开择优、注重绩效、鼓励创新的原则,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科学制定政府购买会计服务范围, 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规范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行为,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 提高会计管理绩效。

(二) 强化顶层设计, 细化购买会计服务相关规定

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改革中,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力度加大, 一方面对于政府职能转变有强劲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也为整个会计服务市场提供了发展的良机。从代理记账行业来看,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会逐步形成行业规范, 这是推动会计服务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建议专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法规制度, 规范购买会计服务的管理流程, 对购买目录、承接主体、准入资质、经费保障、绩效评价、监督管理、信息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

(三) 明确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按照积极稳妥、有序实施、竞争择优、强化绩效、以事定费、政府分开的六项原则, 先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会计服务工作开展试点开始。把市县两级10人以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或代理记账公司进行核算。进一步扩大购买会计服务工作的单位和范围, 初步形成统一有效地购买会计服务平台和机制, 相关制度法规初具雏形, 两到三年后, 在全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会计服务制度体系。

(四) 明确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购买内容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会计服务的主体, 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会计服务, 对不具备、没有设立会计、出纳的行政事业单位购买会计服务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承接主体为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 以及依法在工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会计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 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通过政府购买会计服务方式实施, 加大会计人才培养, 重点解决会计人员持证上岗问题, 大力扶持和培育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账机构、会计培训机构等各类会计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五) 明确购买程序和方式

政府购买会计服务原则上按照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式组织实施。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各项程序规定, 建立以项目申报、项目评审、资质审核、组织采购、合同签订、项目监管、绩效评估、经费兑付等主要内容的规范化购买流程, 有序开展工作。购买方式主要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 也可根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特点、采用委托、承包等方式选择承接主体, 严禁转运行为, 杜绝违法分包, 确保购买服务的质量。

(六) 制定扶持政策, 加强资金和绩效管理

建议顶层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力量建设与购买会计服务的各项扶持政策, 细化具体支持举措, 对社会组织举办公共会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购置相关设备等,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信用担保等方式予以支持, 对政府购买会计服务进行评估、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的作用。购买会计服务所需资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依据购买服务合同按规定程序支付。创新和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会计服务监督管理机制, 注重与财务管理制度衔接。建立政府购买会计服务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将政府购买会计服务的推进和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切实提高各部门推进此项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将信息公开放到第一位, 定期对信息公开、合同签订、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 绩效评价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建立规范透明的会计服务监管新机制。

(七)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推进县级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 篇3

一、夷陵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夷陵区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推进的原则,在农村综合改革“以钱养事”、城市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公共就业服务、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面,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全区政府购买服务金额达到8900万元。

(一)强化项目对接。一方面,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推广”的原则,采取“部门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审定”的方式,将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社会关注程度高、社会基础较好的公共服务项目,逐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从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中选择承接主体,并对承办主体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二)强化预算统筹。各部门、单位购买服务项目计划随同年度部门预算一同编报,按规定程序批复后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原则上严格按照现行预算管理办法,先编预算后支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制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对突发性应急事项,经区政府同意后可以先确定承接主体,再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一事一议”原则,专项研究确定资金规模和来源。同时,出台有利于公平竞争、事业发展的多项扶持政策,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引导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三)强化过程管理。对已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均采取合同制管理办法,对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要求和违约责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对购买公共服务程序,财政全程参与监督,严格落实财政财务各项规定,确保流程公开、透明、规范。主动将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资金列入同级预算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范围,实行重点审计或专项检查,确保预算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

(四)强化绩效监控。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对政府提供资金、社会组织承包服务、合同关系实现、社会组织独立决策、独立运作、承担责任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并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合同期满后,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范围包括购买主体购买服务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资金支付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工作及继续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依据。

二、县级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政府动力不足,“不想买”。一些部门习惯于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传统思维和行政模式,没有准确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缺乏发挥市场力量改善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责任担当和改革魄力,把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应急”之策,“拾遗补漏”之举,导致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研究不够、指导不力、进展缓慢、社会公众认知度不高。

(二)服务主体薄弱,“没人卖”。许多社会组织自身力量较为薄弱,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自律作用不够,自主性、自治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按质按量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部分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与政府和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利于公平竞争。个别社会组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盈利方面,甚至出现了欺诈或腐败现象,导致民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不高。

(三)购买力度不大,“买得少”。政府购买服务与财政预算管理的衔接不到位,有的县级财政还未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框架之中,临时性、应急性的色彩较浓。同时,“政府购买服务”还未被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具体支出分散在业务经费、人员经费、三公经费等支出中。政府购买服务往往是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而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领域的购买服务尚不多见,农民工、流动人员、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受益较少。

此外,由于制度建设落后,存在“买不准”的问题。由于监督管理不严,存在“买不好”的问题。

三、推进县级政府购买服务的对策

(一)转变行政理念,确保“有人买”。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平等合作、相互尊重、优势互补的多元共治模式。政府要从公共服务直接生产者向间接提供者的角色转换,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解公民公共服务需求、制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公共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要强化政府责任,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行事,明晰服务项目的要求、期限以及效果,并且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控,防止低效率和欺诈行为。

(二)扶持社会组织,确保“有人卖”。要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使大量民间发起的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促进社会组织大发展。要大力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使社会组织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事业单位,不再增加新的事业编制,以此来“倒逼”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向社会购买服务。要建立扶持发展机制,积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小额补助、能力建设、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等服务。

(三)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有钱买”。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经费的统筹力度,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增加对购买公共服务的专门预算,将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列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细化到具体项目,并将“购买公共服务”作为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使之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除了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为主之外,还应探索多元化筹集资金渠道,努力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保障购买公共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监督评价,确保“买得值”。要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细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要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事后查询和动态监控平台,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追究责任、采取补救措施以规避和降低各类风险。要建立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止资金被挪用、截留、侵占等,杜绝设租、寻租等贪腐行为。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推进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篇4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法律法规体系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现有行政体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必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模式,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必然要求。

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职责在于服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政府必须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监督自己,将政府的公共服务活动在阳光下进行。这要求一方面必须加强行政法律法规以及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将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规范透明、灵活高效、廉洁自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限制行政权力,使权力在法律的笼子里运行使用;使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有法可依。强化约束机制,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置于全社会和老百姓的监督之下,避免官员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行为。在进行重大公共决策和重大事项时,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使行政服务便利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数量,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优化行政程序,缩短行政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使行政机关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以及制度化。建设电子政务也是政务便捷化的有效途径。

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将全能管理型的“无限政府”向服务型的“有限政府“转变。政府应该公共服务范围有所收缩,保留基本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一些具有竞争性、盈利性的公共服务业大量的交给市场和社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针对性的基础公共服务中去。打破垄断,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支持鼓励国企、集体企业、私企以及私人参与公共事业经营,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化,实现公共资源最优配置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监管和宏观调节。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为参与公共事业的私营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加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同时要对市场加强监管,使公共事业宽进严管;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保证公共事业投资者和用户各方的利益,保证公共事业健康发展。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 篇5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

一年来,我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会上,孔德

宏同志还将汇报行政服务工作情况,市政府及行政服务中心将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在行政服务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下面陈市长还要就完善行政服务体系、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作工作报告,我先谈四点意见。

一、明确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我认为,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上来说,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自己的行为严格地限定在制定规则和实施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社会提供稳定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公共服务型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是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服务的产品主要是制订政策、建立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服务的方式是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服务。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三个代表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各镇、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扬州市政府《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快两个转变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以加快两个转变为前提。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孟德斯鸠说过,谁也不能说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管得最多的政府肯定不是最好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强化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使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切实有效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二是转变管理方式。过去的一些观念认为政府管理就是控制、审批、监管和处罚,这样的观念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我们要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三、确立三个理念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确立三个理念:

一要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群众赞成、人民满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努力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搞好公共服务,让人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二要确立非禁即可的理念。即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扬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上,季建业书记提出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处理好大聪明和小聪明、大算盘和小算盘、大突破和小突破、做大事和做小事的关系,推动扬州十一五大发展。建设公共型服务政府同样需要解放思想。现行的很多法律政策,从总体上讲、从长远发展讲是对的。但是法律的要求是从全省、全国整个面上的情况来考虑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殊性,如果仅仅讲法律讲政策,社会效果不一定很好。再则,目前改革开放步伐很快,很多东西日新月异,法律制定有一个过程,也许法律刚刚制定出来,新的形势又变化了,法律又不适应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执行法律政策既要讲原则性,又要增强灵活性。要对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对照地区的实际状况,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在操作的方式方法上,注意从实际出发。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为,我们就要敢于探索,善于变通。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要确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只能做法律规定的事情,法律不规定的事情政府就不能做。我们不仅需要依法维护经济秩序,还需要依法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更需要依法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

四、把握四个重点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当前要把握四个重点:

第一、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行政服务体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我市在扬州率先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镇便民服务中心,部分村还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我市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先进地区还有差距。常熟、姜堰等地中心实现了行政服务、政府采购、药品采购、财政结算、招投标等几个中心合一,与之相比,我市中心功能还不够完善;镇江市正在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和服务事项进中心到位,部门对窗口授权到位。扬州市也将这项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与

之相比,我们的工作显然滞后。就行政服务体系自身而言,个别镇便民服务中心还没有实行大厅式办公,村便民服务室推广面还不宽,市镇村纵向联动及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机制还不健全。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着力解决。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努力将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抓出成效。市行政服务中心功能越完善,运行的成本就越低,行政服务效

率越高。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也要加强。我市经过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现在平均每个镇面积是平方公里,万人这个规模超过了扬州市每个区的规模。小纪、大桥、仙女等镇面积在平方公里左右,如果不加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企业群众办事就会很不方便。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效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政府服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行政服务中心要继续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办事流程,采取便民措施,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今天的会上,将向全市重点企业发放项目办理绿色通道卡,其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审批再提速。要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围绕项目主体,打破窗口与窗口、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变各自为政为相互协作,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要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协调功能,在项目办理过程中遇到矛盾和分歧时,各部门要服从中心的协调,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要改变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方式,打破垄断经营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各类中介机构主动、自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现在政府的收费在降低,有些中介机构处于垄断经营状况,中介服务收费居高不下,有些中介服务行为变成了行政强制行为,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研究和剖析,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作,搞好政府上网工程,着力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和网上年检工作。扬州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已开通了首批个事项的网上预审,王燕文市长要求进一步增加网上预审的部门和事项。我市要抓紧做好与扬州行政办事服务中心的衔接,同时做好与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联网工作。

第三,深化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我们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特别是构建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寓政务公开于行政服务、以行政服务促政务公开的做法得到了中纪委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政务公开。一方面,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严格执行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规定,落实新闻发布和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公开咨询、公开听证和公示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各类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去年下半年,我们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政务信息查询处,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政务信息查询处公开的文件还不全,少数部门不愿意将某些文件公开,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请纪检委、监察局、法制办认真调查一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确定现行文件公开目录,接受群众查询,杜绝暗箱操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教育、卫生、公交、供水、供电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本系统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办事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考评标准。

第四,改进机关作风。机关作风是衡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完成全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各镇各部门精神更振奋,作风更扎实。各镇各部门要着力加强政风建设,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要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进一步减少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重心下沉,到基层、到一线、到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对项目审批、项目建设、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有关部门要主动介入,提前介入,积极沟通,掌握实情,提供超前服务。凡是需要审批、协调、沟通的事项,要及时告知企业;能够当场拍板的要当场拍板,能够现场即办的要现场即办,避免让企业跑冤枉路。市委市政府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 篇6

(2014年4月16日)

沪府发〔2014〕28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多年来,本市围绕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本市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积极应对本市深度老龄化挑战,现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上海深度老龄化的实际出发,坚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政策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拓展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营造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氛围。

2.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实践创新。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推动养老服务政策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向政府直接提供与政府购买服务并举转变,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向补需方与补供方相结合转变,实行政府定价的养老机构向综合考虑成本与保障对象承受能力相结合转变,逐步形成基本养老服务、其他公益性养老服务和市场化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供给机制。

3.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政府全面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养老形式,形成合理梯度;统筹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其他专业服务,实现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统筹各级政府各类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统筹城乡养老资源,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全面建成老年友好城市、全面建设老年宜居社区,使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文明和谐五个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养老服务格局继续深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进一步健全。支持居家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服务设施、服务机构等全面发展,为城乡居家老人提供各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文教体娱等服务。各类养老机构提供多层次机构养老服务,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户籍老人30张以上。

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产品用品、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金融服务、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市场全面繁荣。涌现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一批养老服务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养老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养老法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土地、税收、财政、金融、投资、人才、就业、价格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识显著增强,为老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

三、主要任务

(一)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1.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各区县根据本市养老服务格局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本区县实际,编制区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项目落地。新建居住区根据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将养老服务设施挪作他用。

2.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量的70%以上。确保政府举办养老机构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养老机构实行能力提升计划,对一批不达标的养老机构特别是郊区、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加快改造。逐步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的护理功能,提高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能力。引导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重点增强养护功能。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对新建养老机构,在土地供应、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现有住宅、工业、商业等设施改建养老机构的,在规划调整、财政补贴和公用事业收费价格等方面予以支持。

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培育发展老年人互助组织,建立养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和平台,继续推行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项目。推广社区“睦邻点”建设,倡导邻里相助、结对帮扶。推进老年大学、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群众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鼓励老年人组织各类文化团体,丰富晚年生活。

5.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鼓励部分床位供给充裕的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短期入住床位,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式服务”。稳步推进老年人集聚的居住区开展适老性环境改造。

6.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养老服务数据库及其分析决策功能,推进养老服务网上办事和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有序开放政府信息资源。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有利于集成市场和社会资源、促进供需对接的科技助老平台,研发各类适合于养老机构和老年家庭的信息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家政、医疗保健、电子商务、服务缴费等一站式服务。

7.积极推动老年产品用品开发和推广。相关部门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健康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鼓励开展老年福祉产品设计大赛和老年用品展示等活动。

(二)逐步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8.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统筹各类与养老有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强化医保支付导向,扩大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范围,在老年护理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形成相衔接的评估标准和有梯度的医保支付政策。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范围和受益人群,不断完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市实际、覆盖城乡全体老年居民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9.大力促进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发展,制定实施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适当增加诊疗护理服务许可项目和用药类别。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推动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有机衔接。在建立激励补偿机制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与所在地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养老机构收住的老年人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0.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提高社区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慢性病管理等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有机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社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在内的一站式专业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健康延伸服务。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院,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护理床位,并开设安宁舒缓疗护病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护理机构。

11.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以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家政公司等为载体,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在城乡之间、养老机构之间、地区之间,建立养老服务协作与对口支援机制。将养老服务业人才队伍培养纳入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加强养老学科建设,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列入上海重点领域导向专业目录,鼓励学生选择养老服务专业,培养护理、管理人才。加快培养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逐步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相对合理的薪酬体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增加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吸引力,鼓励本地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来沪从业人员开展灵活就业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给予相关补贴。研究养老服务专业入学补贴和行业入职补贴政策。

(三)逐步形成发挥市场作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12.争取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根据国家总体部署,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各种瓶颈问题,动员各种资源和力量,促进上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鼓励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进行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实践。

13.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财政补贴政策。完善政府购买为老服务目录和办法等相关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管理。加大财政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老人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补贴力度。福利彩票公益金的60%以上应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探索和推进基本养老服务补需方的财政补贴政策和机制。鼓励老人选择适宜、经济的养老方式,促进服务机构间公平竞争,提高不同区域机构养老床位利用效率。

14.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费政策。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比例扣除。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使用水、电、燃气、电话,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费;养老机构使用有线电视,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享受付费优惠。落实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15.制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土地政策。各级政府将养老机构等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在符合规划、确保安全等前提下,可将闲置的公益性设施用地优先调整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民间资本兴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建设用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新增供应,鼓励利用存量自有土地或集体建设用地。对符合土地协议出让规定的,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养老用地,降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本。严禁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用于房地产开发。

16.拓展养老行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利用现有财政扶持政策以及不断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探索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各类保险工具,增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鼓励发展各类养老服务业保险产品,探索针对老年护理需求的商业保障计划。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引入投资基金及开展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业的融资渠道。

(四)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体系

17.建立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对老年人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并以此为标准,匹配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养老专业服务项目。整合现有相关评估标准,建立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多种服务需求的评估标准。依托现有的需求评估力量,逐步形成统一的需求评估队伍,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组建统一的需求管理和服务平台,由其负责区域内养老资源的统筹,组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制订完善老年护理院出入院标准,在医保配套政策、出院执行保障措施等政策基础上推广实施,形成机构护理与机构养老、居家养护等合理分工,有序衔接。

18.建立统一的经济状况审核体系。依据家庭资产、收入等经济状况,确定享受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和条件,利用居民经济收入核对系统等手段,探索逐步对申请享受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老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开展审核。制定享受财政养老服务补贴的标准,对符合标准的老人,依据享受财政养老服务补贴标准,由政府对其入住养老机构、购买助老服务社服务、购买紧急救援服务等给予适当补贴。

(五)建立科学的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体系

19.完善养老服务队伍资质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做好护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等职业(工种)的职业培训和鉴定,明确老年护理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老年群体对于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搞好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专项能力的培训和鉴定,提升从业人员的为老服务能力。

20.加强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定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办法,根据法人性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等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的定位,以及相应的服务标准、医疗服务资质,配套制定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扶持优惠政策,推动养老设施、服务管理、照护等级评估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养老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区分保基本范畴、其他养老机构的定价形式,制定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办法。养老机构收费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区县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实行属地化管理。对养老领域内服务的资质、范围和质量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发各类行业标准,提升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21.加强养老领域的监管。加强对各类养老机构日常运行的管理,建立养老机构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对机构服务质量和运营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机构,完善管理规范、改善服务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取消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资格。加强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监管,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要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存在侵占、私分、挪用其资产或所接收的捐赠和资助的,依法予以处罚。加大对财政补贴监管力度,通过联网、公示、收入系统核对等方式,加强对政府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管,对接受财政补贴的个人和机构通过瞒报、造假等方式骗取财政性资金的,依法予以处罚。强化对政府投资举办或者接受政府补助的养老机构财务状况的审计监督,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四、具体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养老事业财政投入力度。各区县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性,发挥区域优势,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对本区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规划、协调推进、创新实践的属地责任。成立市、区县两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分析养老服务业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推进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任务要求。

(二)部门各司其职。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牵头履行业务监管职能,加强宏观引导、行业规范、规划编制、业务指导、信息发布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卫生计生和医保部门要研究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财政部门要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给予财力保障。规划土地、住房保障和建设部门要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土地供应。税务部门要及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价格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管理的界限,做好养老服务收费的监管工作。老龄工作机构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工作。教育、公安、消防、商务、金融、文化、体育、旅游、质量技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创新制度和政策,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及监管力度。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区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绩效考核,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要加强对本实施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适时组织专项督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各区县、有关部门养老服务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报送市绩效考核办公室,作为区县政府工作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完善老龄委成员单位老龄工作评估制度。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业统计制度,完善“上海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发展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跟踪掌握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

(四)强化宣传动员。通过宣传主渠道,大力宣传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社区宣传、新闻媒体、文艺作品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泛宣传敬老、养老、爱老、助老、孝老传统美德和养老服务先进典型,强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观念和思想准备,形成敬老、为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上海市人民政府

浅议如何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篇7

一、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到位, 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政府采购工作的政策性强, 要求高, 但由于该项工作实施时间不长, 加止政策与相关要求宣传不到位, 导致各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采购意识不强, 加上政府采购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 部分单位存在一下的抵触情绪, 加大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难度, 导致集中采购的规模较小, 工作成果不明显, 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推进。

2、政府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规范。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 规范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对于方便财政资金安排, 规范采购行为、促进政府采购具有重意义, 但目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部门重视不够, 所编制预算质量不高。部分单位对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在编制预算时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报行为, 导致出现明显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未纳入预算, 还有的担心预算编制过细, 会给自己实施采购行为时带来不便宜, 于是在编制预算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为给采购意愿的变化留“后路”, 这就导致政府采购预算刚性不强, 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采购预算还需进一步细化。部分单位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还存在一定的争盘子, 抢资金的现象, 对预算项目不进行科学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 导致预算编制时缺乏完整的、科学的依据, 标准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与实际出入较大, 影响了预算的有效执行。

3、对政府采购工作监督不够。

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缺乏比较完善的的监管制度, 加上目前政府采购工作监督职责不健全, 对政府采购工作中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 这极易造成政府采购出现走过场现象的发生, 同时目前监督也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环节, 而对单位物资采购的必要性和效益性无法进行监管,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成效的发挥, 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措施

1、要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法规和政策的宣传。

政府采购工作作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拥护和支持, 这就要求政府采购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政府采购政策的宣传力度, 让实行政府采购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要求深入人心, 从而让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真正认识到政府采购工作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阳光操作”, 不断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举措, 从而真正支持、参与政府采购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改革, 充分发挥工作成效、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奠定基础。

2、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活动的基础, 它也是部门预算的重要构成, 是部门预算中按规定需要实行政府采购的一项支出预算。因此要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以支出预算为基础, 将全部采购项目纳入单位部门预算。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必须是目, 是部门预算表中有关项目的单列和细化。这既是促进有关支出项目的进一步细化, 同时也使采购项目有资金保证。因此, 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 科学合理的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同时要切实规范采购预算的调整和追加行为, 强化预算的刚性, 对确需追加预算的, 要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和严格的审批制度, 以规范调整、追加预算的程序, 确保“阳光操作”。

3、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 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

针对目前政府采购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状, 各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 建立健全相配套的政府采购政策及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对本地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 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 树立政府威信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要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 配备业务素质高, 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政府采购工作, 同时要加强他们的再教育,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增强管理水平, 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政府采购工作, 杜绝走过场、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 同时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管, 将所有应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防范单位采用分批采购、零星采购方式将应政府采购的项目自行采购的行为。

4、构建监管机构, 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建立权威的监管理机构, 是确保政府采购工作规范运作的重要前提, 因此要建立起以财政部门为主, 纪检监察、审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在机构设置上应确保监督主体与采购主体相分离, 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避免政府采购行政监督主体多元化而导致工作低效率。同时还要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工作机制, 各相关部门应该增强责任意识, 站在全局整体利益的角度上, 配合监管主体部门的工作,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依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摘要: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择优、公正、公开、公平的形式使用财政性资金, 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服务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实施以来, 各地规范了工程物资采购行为,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在政府采购工作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 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推进, 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政府采购,财政资金,效益

参考文献

[1]、韦爱兰 浅谈当前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财经界2010 (9)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篇8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必要性;遵循原则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政府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经济基础。正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自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由此可见,正是经济生产关系的改革,推动了政府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倒逼”我国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我国政府的改革,必须也必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生产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同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2.政治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也要求我国政府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治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自主。我国的政府职能大体可以分析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我国政府政治职能中的统治职能被弱化,民主职能得到强化。同时,我国政府管理职能中的规制职能被弱化,服务职能被强化。政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了公共服务职能的践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践行又推动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在法律上,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政府及其公务员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只是人民权力的代表行使者。

3.在文化上,我国从古至今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提倡“大同社会、和谐的社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而为之奋斗。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无不体现人们的要求,无不代表广大人们的最根本利益。党的章程、宗旨和政府的宗旨等等,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道理。以上的要求及文献理论,都明确的告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为达到“大同社会”而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我国政府已经走在迫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之上。

4.社会转型出现的各种各样矛盾、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政府急需转变政府的职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之还人们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安详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区域发展失衡、失业、教育不公平、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使社会陷入倒退。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凸显以及社会转型高风险的预期,促使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服务型政府的相关问题

1.服务型政府的含义: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2.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我国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要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依法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切实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好务。

3.服务型政府特征: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措施和应遵循原则

(一)措施

1.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谓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仅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要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项原则。

3.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方式;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将原政府职能部门的各项职能集中到一个大厅,面向服务对象统一提供对口服务。

4.发展电子政务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5.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有效途径。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提供转变为政府利用社会的力量由社会自治或半自治组织以及私营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一些私营部门、独立机构,社会自治、半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都将成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者,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展开竞争。

(二)原则

1.分权原则。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遵循分权原则。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合理分权。

2.法制原则。政府建立健全适合现代政府服务要求的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实体法,依法重构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

3.责任原则。责任原则要求政府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要保障和维护公众的利益,此外,还要建立一套完整而有制约的服务行政体系,要使社会公众能够有效的对政府进行监督,真正使其作到民主行政和责任行政。

4.人本原則。政府实施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就要求政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思想,完全从人民需要出发, 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 以人民满意为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

5.效率原则。服务政府要求政府工作要提高效率。“效能“是第一核心要素,只有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才能做到效率于工作,勤政于人民;最终改变政府相互推诿、政出多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05月.

[2]焦利,智士才,郝春和,马宝成,杨海洋.《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县级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

[3]王立京. 从善政走向善治——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取向[D].《江汉论坛》 2005(3).

[4]邱霈恩,《危机博弈与领导权变》,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06月.

[5]于娜,浅议县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6, (6).

上一篇:参观上海博物馆活动总结下一篇:张璐翻译温总理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