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精选5篇)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1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和政府关注的政策议题,已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还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全国各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更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难度极大的攻关项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修订和颁布,国家和省都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一系列的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促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柱。促进公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把教育列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工作,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确立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缩小区域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流和分享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经验,更好落实市县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建立和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让受教育者接受有质量和良好教育,推进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行政专业委员会把“市县政府统筹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2014年的第五次学术年会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专程前来江苏省无锡市,致辞并指导年会工作。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年会放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达地区――江苏省无锡市,目的就是想让各位代表看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这是全国所有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追赶的目标。年会的举办获取江苏省教育厅和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洵如在致辞中讲到:无锡市教育局在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将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五一博士主持开幕式,并预祝年会获得圆满成功。
一、树立教育公平理念,落实市县政府责任。宣扬区域实践经验。提升全国义务教育公平普惠水平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全国各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全国各地的教育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同市县域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地落实市县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强化市县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角色与作用。
中国教育学会马建华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供求关系的问题,而且是结构协调发展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做好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以教育公平为基本理念,从缩小校际差距到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路径过程。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当前市县政府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实际上也就出现政府失灵问题。因此在加大政府投入和资源配置时,要考虑运用非财政资金和引入非公立教育,从而满足受教育者的特殊需求,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接受有质量和良好的教育,需要落实政府责任,提升义务教育公平普惠水平。
吉林省抚松县原教育局长陆世德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阶段性特征:一是机会均衡阶段,以普及教育为主要目的,解决适龄儿童和少年有学上的教育权益问题,2000年全国已基本实现这样的目标;二是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就是现在正在经历和已经经历的条件均衡阶段;三是内在的均衡阶段。要解决的是内涵式发展的问题,即条件均衡和机会均衡只能说是外在的均衡,内在的均衡才是本质的均衡,体现在让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应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均衡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公平,均衡目标的提出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一定要有教育的公平。只有实现教育的公平,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的均衡。均衡的本质应该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只有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的时候。特别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候,这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在均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回到教育的起点,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学校和上学,其支点就是课程。首先要改变课堂,让课堂灵动起来,成为一个灵动的课堂,抵达学生内心的世界;其次目中要有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要有温暖的师生关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及与学生的平等。作为教育局长,要开发一些区域性课程,要立足于给学生提供营养配餐。课程有活力,学校才能充满活力。如果区域中的每一所学校都溢满书香,县域的每一所学校都有教育的味道,教育就真正变成处处有味道的教育,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也就走向均衡,这是最有品位的均衡。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长鹿建平认为,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做好立德树人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二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落实立德树人,要用文化来滋养人生,改变教育的现状,尤其是中小学校。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该是科学、人文和艺术都受到重视的教育。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艺术是求美。现在总书记讲新常态,教育更应该反思:如何回到教育的新常态。所谓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育人本质,如何回到真正传道?当前基础教育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所以导致后来没有创新的激情和能力。从小学、初中乃至到高中,都要回到教育应该有的常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促使学生的学习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促使学生获取健康而愉快的发展,个性和潜质在未来呈现为创造性,其中包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创新的源泉,否则就没有创新。人类文明在不断地追求公平正义,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追求公平正义,其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追求公平正义,政府的首要责任是维护公平正义,改革是维护公平正义,百姓最大的诉求是公平正义,培养学生也是追求公平正义,应该在公平接受教育的环境中,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感。由此看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马建国谈到,石家庄市西部地区太行山中段的六个山区县经济相对落后,其中有四个国家级贫困县,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也是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必须促进人口脱贫,必须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教育现代化,让山区孩子读书、就业,引导家长融入城镇,改变原来的落后与贫穷。让生活富裕起来。基于上述考虑,启动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按规定配备完善的生活和教育设施,转移安置全部深山区的初中学生,扩大山区六县教育规模,增设适合山区专业技术课程,让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全部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学生学有所成,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山区教育扶贫指挥部,建立组织保障体系;针对山区孩子大多数家庭比较困难的实际,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山区学生进行补助,提升补助比例和标准,出台《关于深山区学生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的山区教育扶贫体系;明确具体和操作性强的规范要求,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保障学生享受优质的生活条件;挑选市区的优质学校与山区的学校接对,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和教研人员等组成名师团队,安排山区学校的校长进市区内最优秀的中学挂职,不断加强山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让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提升山区教育质量推动山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治本之策。
二、以无锡市改革经验为典型,强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理应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江苏省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引领者与前行者,而无锡市又是江苏省的教育强市,积累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宝贵经验。
中共无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兼教育局长陆卫东谈到:无锡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人人实现良好教育的目标,以及国家和江苏省相关工作部署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2008年无锡各县市区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创建;2009年被教育部表扬为全国先进地区;2010年入选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地区:2013年所辖各县市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2014年颁布《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主要做法:坚持党政挂帅,出台《关于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制定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及相应评估方案,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列入市县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范畴,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提谷齐峰,把改造和提升义务教育相对薄弱学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学校布局优化调整,贯彻《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办学标准》,提升薄弱学校现代化水平;坚持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每年分别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总数15%比例,推动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齐学校教师,逐步做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中高级职称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大致相当,对配置不足的学校,通过交流、培养和引进等途径,增加相应教师数量,新增骨干教师优先安排到这类学校任教;坚持改革创新,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破除教育发展制度障碍,化解群众关心教育热点难题,率先清理公有民办学校,深化中招制度改革,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坚持公平普惠,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无锡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力;坚持依法治理,颁布《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构建均衡发展长效机制。
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正茂谈到:政府在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南长区强化政府制度设计和改革规范意识,确保政府职责到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和创新发展:一是强化政府职责,发挥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思想、组织和经费到位,完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二是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布局调整,科学统筹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增强优质资源辐射力度,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夯实教育现代化基础;三是创新治理机制,调动和激发学校能动性,为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内涵品质: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实践研究,构建新型的政校关系,激活学校自主发展意识;改革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不同类别学校增量发展,激发学校自主办学活力;坚持立德树人,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现代德育体系,形成特色教学范式,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鼓励学校错位发展,制定学校文化发展规划,形成“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四是培育社会参与力量,优化义务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并实施《关于全面建立中小学理事会制度的实施意见》,依托教代会和家委会等机构,形成“一体两翼”(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理事会、教代会为辅助)决策系统;把握内外舆情导向,引入第三方测评机制,转移政府的考评权,实现真正意义上常态督查。南长区将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点,以追求卓越教育为目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寻求政府、学校和社会三大主体间的平衡点,从而让公平、优质和均衡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纵深发展。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局长范良谈到,惠山区努力构建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惠山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扎实推进区域优质教育发展,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的高位均衡;为了均衡区内学校的优质生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择校生的质量。落实帮扶政策,确保人人享有优质的教育,高标准开展贫困学生助学工作,帮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的学生,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免费入学制度,让流动人口的子女获取高质量的就学条件;真正实施阳光招生,确保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学校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加固改造和追求优质结合原则,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围绕一流教育的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制定学校发展为抓手,以完善学校章程为核心,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建立自我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拓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工程,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校域特色的德育品牌,努力营造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职责,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制度,持续投入资金改造薄弱学校,建全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促进教育保障水平均衡发展。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2
“十一五”时期, 阳泉市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一个覆盖城乡的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体系已初步形成, 普职两类教育逐步走上了均衡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作为阳泉市招生考试管理部门, 我们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为阳泉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编制和实施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调控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阳泉普通中等教育迅猛发展, 一度出现了“村村办初中、乡乡办高中”的“红火”场面,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最多时达到近60家。从90年代开始, 我市加大普通高中结构调整力度, 压减整合普通高中学校, 把有条件的转办为职业高中, 到“十五”末期, 全市普通高中压减到15所, 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到17所, 但招生状况仍呈现出“普热职冷”的趋势。2005年, 全市共有19611名学生参加中考, 其中普通高中录取8204名, 中等职业教育录取2821名, 普职招生比例为3:1。为扭转这一不良趋势, 由招生部门牵头制定了《阳泉市“十一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提出在坚持做到每个县区办好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学校的同时, 严格执行普高招生计划, 不得突破当年省下达的规模轨制计划 (每班不得超50人) 。并规定, 招生计划一经下达, 各县区和学校之间不得进行调剂。这样就把当年初中毕业生的一半甚至一多半留给了职业学校。通过发挥招生计划的导向功能, 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得以协调发展, 既基本上缓解了“普高热”带来的社会压力, 又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实行招生计划县域 (学校) 管理, 引导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均衡协调
为了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我市成立了“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 组长由教育局局长担任, 副组长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副局长和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局党组成员) ,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招生考试中心, 负责其工作的具体实施。该机构的职责就是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录取, 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管理, 严格控制过热的普高教育, 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 我市针对普通高中招生跨县区“择校”的现象, 制定出台了招生计划由市统一管理, 按县域、学校划分的政策, 严禁各普通高中学校跨县区招生。2007年, 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将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县域内所有初中的中考招生改革, 直接分配的比例逐年递增到招生计划的50%。对普通高中招生我们通过取消调节生指标、压减扩招生计划、坚持“四限” (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限时间) 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等措施, 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两个“集中管理”和一个“统一划定”。所谓两个“集中管理”, 一是普通高中招生全市集中管理 (包括统招生、扩招生) , 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按我们市考试中心确定的录取批次和录取时间进行;二是招生与学籍相结合集中管理。具体做法是录取期间, 由我们考试中心牵头, 实施市教育局普教科与市考试中心合署办公, 一次性完成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这样避免了录取和注册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控制住了普高乱招生的现象。同时“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明确规定, 没有经市招生考试中心统一录取的考生, 学籍管理部门不得予以进行学籍备案。这样形成了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 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分别向市纪委报送录取与注册数据, 由纪检部门督察, 同时各普通高中学校也公示录取与注册的学生名单, 以便让学生、家长及广大社会监督。一个“统一划定”就是全市普通高中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由录取领导组统一划定, 同时坚持“宁缺毋滥、铁板定钉”的原则。生源好的普高学校不能突破本校计划而无限制地招生, 生源差的普高学校也能因计划未完成而降低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进行招生。“十一五”时期, 全市每个县区、学校的普通高中招生从未突破省给我市下达的招生计划,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留足了发展空间。到2010年, 全市每个县区都有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省级合格职教中心, 高中阶段教育从布局覆盖、办学规模、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均实现县域间均衡发展。
三、通过实行灵活自主的招生政策, 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们在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中职招生政策, 全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一是按照招生计划, 结合县区、学校实际, 分县区、分学校进行招生任务责任分解, 招生计划到县、到乡、到校。同时我们每年都要对县及所属初中学校进行完成职教计划任务的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各县、校输送到各级职业高中、省内外中职、高职以及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等除普高以外的人数。二是坚持实行“五个放开” (即计划、时间、分数、年龄、地域放开) 招生政策及“随招随注”等灵活便捷的学籍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开辟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渠道。如多年来, 我们招生部门规定:中考时考生的志愿一经填报, 任何人一律不得改动。在这个大原则下, 为了引导考生合理分流, 我们又实施执行了以下规定:考生第一志愿一旦填报职业技术学校, 则不能再改报普通高中;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普通高中, 则可以改报职业技术学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可以重新补报职业技术学校而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已初步实现了由“重普高”向“普职并重”的过渡, “十一五”期间,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已由2005年的2821人增加到2010年6545人, 年均递增幅度为1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27%增长到2010年的48.1%, 年均递增3.6%。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调整发展到17所, 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7所。阳泉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实现了赶超发展、跨越式发展。
四、通过宣传中职教育发展成就与资助政策, 吸引更多的城乡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为了扭转广大城乡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我们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 通过各类电视媒体, 以及组织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深入县城、乡村和学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展示我市中职教育的办学成就;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编印专门的宣传手册, 积极宣传中职学生国家和省市资助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2-3次中职学校办学成就集中展示活动, 共出动广播宣传车近百台次, 制作宣传版面近百平方米, 编印各类宣传资料近30万份, 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过我们的努力, 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中来自农村和农业县区的生源比例逐年上升, 由2005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10年的近80%, 且生源稳定、流失率低, 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五、通过发挥招生部门的桥梁引路作用, 创新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渠道、新模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招生考试部门与外省、外市学校联系广泛的优势, 通过为外省市学校与阳泉本地职业学校之间“牵线搭桥”, 积极引导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思路, 创新办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我们共为市一职校、市交通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和市工业学校等本地7所中等职业学校, 与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4个省市的13所学校、企业, 以及阳泉本地的阳煤集团、兆丰铝业等重点企业, 组织牵线“联姻”17次, 配合学校发展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新的办学模式, 使阳泉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省内外就业市场得以充分结合, 进一步推进了地区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如市交通职业学校与天津工业学校、连云港航空学校等联合开设了机械制造和航空服务专业, 招生人数占该校当年总招生数的30%。2011年我们充分发挥招生考试部门的纽带作用, 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校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介绍推荐给我市广大考生、家长, 在我们的努力配合下, 考生、家长和该校双向沟通了解, 2010年我市有5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再如阳煤集团技工学校, 近年来已为地方乡镇煤炭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近千名。目前, 阳泉已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采矿技术等省级示范专业 (点) 11个。其中, 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全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第二轮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就业范围覆盖煤炭、化工、餐饮、服务、汽车修理等十余个行业, 就业地域从阳泉和山西省内的太原、晋中等地, 逐步拓展到省外的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9省 (直辖市) 16个地市。
总体来看, “十一五”时期, 通过我们招生考试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阳泉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到2010年底,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9%。普职两类教育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从招生规模看, 实现了大体相当。2005年, 全市19611名中考学生中, 有8204名选择了普通高中, 占到42%, 有2821名到职业学校就读, 占到14.3%, 普职两类教育招生比例为3:1;而到了2010年, 普通高中招收8420名, 占到51%, 中等职业教育招收7545名, 占到48.1%, 普职比为1:0.91。
———从资源配置看, 实现了整体优化。“十一五”期间, 阳泉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条件改善, 其中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达3059万, 全部用于各类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共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2.6万平方米, 装备标准化车间11个, 添置近700万元的实训设备, 进一步增强了阳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
———从布局覆盖看, 实现了均衡协调。全市15所普通高中学校中, 6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而且均衡分布在全市所辖的两县三区。全市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占到85%。阳泉已基本实现了每10万人口拥有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区分布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 。
———从生源结构看, 实现了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教育在控制规模的同时,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高考成绩连续十几年稳定在全省领先水平,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 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 吸引大批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 实现了中考毕业的合理分流。
统筹兼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3
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元江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全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将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在不断巩固成果和解决问题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投入体制,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投入
根据元江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十二五”期间,元江县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是要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从注重提高普及率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为此,我们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硬性要求,依法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三免一补”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财税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确保全额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确保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用于教育,确保将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二、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谁主管、誰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校舍安全工作责任,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努力使中小学新建校舍成为最牢固、最安全的建筑,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同时,要加快教师周转房和廉租房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做到“安全牢固,经济适用,标准够用,实用方便”,加快实现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三是要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努力使全县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配备、图书、体育运动场和绿化美化面积等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三、大力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实行集中办学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规模、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水平,进而解决中小学教育长期投入分散、质量效益不高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元江县区域现状,包括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打破乡(镇、办事处)、村组行政区划界限,大力推进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要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把初中学生人数在600人以下的乡(镇、办事处)初中学校分期并入相近或条件更好的初中学校集中办学,力求做到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下的村不再设立建制小学。着力使全县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除中小学确保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外,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二是建立健全稳定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坚持每年从具有从教资格的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不少于30人的新教师补充教师队伍,逐步实现教师资源区域内均衡配置;三是健全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机制。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升工作,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坚持每年选派中小学校长到教育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四是大力提倡和鼓励城镇教师到山区学校任教服务,组织实施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教研员联系帮扶农村学校制度。五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向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岗位设置、教师绩效工资和教师职务评聘倾斜力度。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落实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上,建立和完善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生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小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做到不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坚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渗透到学科教学以及各个教学环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加快建立有利于教育要素有机融合,各方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充分彰显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六、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
通过加大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义务教育项目投资,全面加强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建设,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切实保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彝族山苏支系、仆拉支系、哈尼族布孔支系等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学生集中学校或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帮扶机制,不断提高办班质量和效益。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注重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4
关于推进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切实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政府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把切实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突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两个重点,抓住办学条件、师
资队伍、教育质量、扶弱助学四个关键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镇域内中心校与村小教育差距明显缩小,我镇学校办学经费、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二、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镇中心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教师。
2、改革教师配置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向村小倾斜。严格按核定的编制配足、配齐农村小学教师。核定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积极鼓励中心校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建立完善中心校教师支持村小学校的机制,加快实施中心校教师到村小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努力缩小我镇校际师资水平的差距。
3、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政策规定,逐步缩小我镇、校际间不合理的教师收入差距。采取切实措施缩小村小与中心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差距。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4、加强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培养。大力表彰先进,建立培训机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加大对农村学校、薄
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2010 年前使所有农村教师完成不少于240 学时全员培训。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和文明风尚,表彰和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和尊师重教的先进事迹,完善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促进优秀教师成长。广大教师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加强自身业务和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保证经费投入
要加大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力度,为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
要优先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资金,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教育投入,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抓好已有农村教育项目的实施,认真组织实施“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
(三)、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中学、镇中心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支持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管理教育工作。各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平民教育的观念,更加关注群众子女尤其
是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更加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树立教书育人观念,不仅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树立创新观念,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开放办学观念,面向社会,影响家长,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3、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注重青少年思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使命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4、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把加强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足上好体育课,实现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重视并组织开展好中小学健康快乐课外话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5、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加快构建新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强大合力。
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实现富民强镇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保证。镇党委、政府将分解和落
实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加强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通过共同努力,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二00八年九月六日
主题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意见 抄送:县教育局
双沙镇党政办 2008年9月6日 印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5
上的讲话
今天,召开全县迎接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会,主要任务是直面我县教育现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举措。刚才xx县长传达了《x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的意见》,教育局x局长就迎接省政府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推进工作讲了具体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了《xx县迎接两评估责任状》,这些做法,就是要求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我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全力攻坚,奋力冲刺,不折不扣的开展迎评工作,确保如期顺利通过省检和国家认定。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识一定要到位
认识高度决定工作力度,要凝聚“三个共识”:
一是均衡发展和教育提升不冲突。要站在教育公平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全年教育工作的重点,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解决“上好学”的重要抓手。客观的说,由于新区管控等方面的原因,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距国家、省标准还有 较大差距,正是因为有差距,就更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积极做好迎检准备,充分展示新区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均衡发展必须全力推进。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紧迫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心在“发展”,核心在“均衡”,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当前,我县教育资源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群众对“上好学”的问题反映还较为强烈。只有在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中促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好教育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更要从长远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全力推进。
三是均衡发展验收不容有失。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和省政府的明确要求。这次迎接省检查评估和国家验收,既是巨大的压力,又是强劲的动力,更是难得的机遇,必将有力促进我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项工作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执政为民的实事和大事。评估验收不达标省政府不答应、新区更不答应,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评估认定。
二、差距一定要找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政府一直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狠抓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等与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差距还较大;教师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不合理,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等。面对这么多问题,我们该怎么办?要做到三个“全面”。
一要全面对照评估标准。要逐个乡镇、逐个部门、逐个学校、逐项指标的进行排查,务必找准差距,找准问题,找准症结,并结合实际逐一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员逐一加以解决,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二要全面提升迎检水平。教育局要全面掌握各校指标完成情况,加强跟踪督查督办;各相关单位要明确自身职责,按要求全力做好分内工作,要万无一失,确保每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要着力打造特色亮点,同时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确保资料规范齐全,数据真实准确。
三要紧盯弱项全面提高。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与规定标准差距仍然较大,能否按期及时弥补差距,完成欠账,是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的关键所在。要算清时间账、任务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项、责任人,逐项查缺补漏、逐一对标提升,确保一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三、措施一定要落实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和办法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如何抓好落实?我讲四个字:
第一个字是“快”。均衡发展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总体来看,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大家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抢抓有限时间,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往前赶。
第二个字是 “实”。要本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说实话、报实数、出实招,各种数据、各类资料必须详实可靠。要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实在在解决一些教育上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实实在在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真正助推全县教育发展上一个台阶。
第三个字是“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都关系到全局的成败,大家一定要努力把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做深做细:找差距要细、拿措施要细、抓落实要细、通过细节保整体、保大局,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确保准备到位。
第四个字是“严”。此次督导评估实行的5 个一票否决,指标硬、标准高、要求严,任何一项指标不达标,评估认定就通不过。因此,我们要严格对照评估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确保达标的前提下,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四、责任一定要明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全县所有相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职尽责,齐心协力,才能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强化三个“责任意识”。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责任。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细化措施,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做好迎检准备。
二是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分析总结,查漏补缺,狠抓落实。要强化时间观念,增强紧迫感,激励责任心。
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各乡镇及相关部门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要进行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亲自部署、亲自检查,随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明确专人,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工作有序推进。如果哪个单位因工作不力拖了全县的后腿,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同志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民心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天已经是8月18日,距离8月28日省评估验收只有10天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多项工作任务,我们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狠抓落 实。充分发扬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不等不靠的开拓精神,合力攻坚的团队精神,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加强市县政府统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阅读:
加强教学点师资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07-18
山东潍坊市召开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10-16
纸房头乡政府落实市县群众工作精神汇报材料07-02
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06-30
加强党性修养 推进科学发展10-03
市县两级10-21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发言专题10-02
加强机关建设推进档案事业长足发展09-05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推进医院持续发展10-02
市县一体化管理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