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书籍推荐(一):捕捉儿童敏感期(精选4篇)
亲子教育书籍推荐(一):捕捉儿童敏感期 篇1
亲子教育书籍推荐
(一):《捕捉儿童敏感期》
来源:原创作者:郑舒文
推荐指数:★★★★★
适合群体:0~6岁的父母
推荐理由:
我经常被问到以下的问题:
我儿子整天打人,怎么办啊?他是不是有暴力倾向?
我孩子特别固执,什么事情都想按着自己的意思来,给他讲道理他还不听。我孩子最近很喜欢说脏话,动动就说我“臭妈妈”,还讲粗口,怎么办? 我女儿老是有问不完的问题,都快被她烦死了。
我孩子最近很喜欢在我们洗澡的时候闯进来看我们的裸体,要不就要求我和他一起洗澡,多难为情啊。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某个特征性行为是不是一种行为障碍,或者担心这种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第一次成为父母,他们或许并没有很多的了解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会有哪些特定的行为表现。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们答疑解惑,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作为大人,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时候,我们要么觉得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懂事;要么就觉得很挫败,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知道在他的那个世界里,其实他真的是很无辜!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以合适的方式来爱孩子!
内容简介:
《捕捉儿童敏感期(全新增订第2版)》内容简介:有多少父母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他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押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
你忽略了,因而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你却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篇2
(一)励铮
自从升级当了妈妈之后,可供阅读的涉略面又多了另一种选择。在同龄人当中,如何科学地养育、教育子女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恰巧前不久我院成立了妇女之家,作为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希望自己在参与读书活动的同时也能为女同胞们服务,于是想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
一把了解儿童心智成长的金钥匙
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
在儿子上幼儿园之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向家长们介绍了班级里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并分门别类地告诉我们这些表象的背后是由于他们正处于某些敏感期,由此我开始接触到此书。正如书中所写,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即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仍会再扔掉?让他听CD,他的兴趣为何不在于听,而是在来回装卸CD上……此书的作者,把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引入了中国的孙瑞雪老师告诉我们,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作为80后的父母,我和其他年轻妈妈一样在传统和现代的养育教育理念之间挣扎。并非期望每个孩子能成龙成凤,只是想要下一代能比我们优秀就好。于是儿童的早期教育越来越被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我也曾懵懂的接触过蒙特梭利的一些教育理念[1],但系统地了解她的理论还是源于这本兼具故事与点评于一体的书。对照自己的孩子,我总能在书中一些小主人公的故事中找到他的缩影,故而才明白当时的他有这种表现的缘由。也因此很后悔自己忽略了、忘记帮助了或者制止了他的活动,却还不知道破坏了他的什么。
[1]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也自此改变了许多中国家长的育儿观和许多孩子的人生。
身为法律工作者,我们一直自诩自己的规则意识强,却殊不知自己往往破坏了孩子自出生不久就自发形成的秩序感。年轻的父母可能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如果不盖上家里带有小花图案的毛毯会哭闹;起床时一定要先穿袜子再穿裤子,如果顺序混乱了,他就会说不要;看巧虎时必须自己动手播放,如若中间有家长帮忙了,则执拗地要求重新来一次……对于儿子的执拗,我有时会感到十分无奈甚至恼怒万分,我们只是简单的认为孩子不听话需要做规矩,但不一定认识到此时他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对他而言,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内化于心成为其最初的内在逻辑,便形成了儿童直线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内在秩序感需要外在秩序的配对。[1]我们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环境。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遵守并创造秩序……这仿佛就是学习法律的人所期盼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1] 详见此书第94页,秩序是文明的基础一文。
碍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成人们一旦无法理解并破坏了有序的环境,他便用哭闹执拗来提出抗议。所以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理解、尊重并协助孩子,为他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帮助他构建自己的内在秩序。于是乎,秩序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自然成就了诚信、规则、友善等基本品格。
读完此书,脑海中浮现出书中的一句话。“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渐渐地,在验证科学育儿理论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宽容、理解、尊重生命的初始,由此而衍生的益处又何止于此呢……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二)王晓静
这本书总共分为八章,是以一种简单案例呈现的方式,讲述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所产生的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让人能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敏感期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从这本书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原来有这么多的秘密。而这本书就从四个孩子开启的敏感期观察之旅,也开始了我的收获之旅。
我觉得我们成人对于孩子的一些思维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用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殊不知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孩子在敏感期内的固执、蛮不讲理,家长和老师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于是出现了很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而孙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进入了某个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龄,而是孩子的表现,所以孙瑞雪老师认为蒙氏教师重要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与孩子们爱和自由的空间。
爱和自由是我们很多人都所需要的,可是等到孩子耍脾气、执拗、叛逆时,我们还能记得这些吗?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固执的要命,难管难教。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家长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气得暴跳如雷,对儿子大发脾气,可孩子丝毫不惧怕,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一点都不妥协。()读了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
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理解了孩子执拗的原因,就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将书中这些经验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情况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观念,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鼓励,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三)柯金婷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于孩子的敏感期,可以说我是知之甚少的。自从打开这本书,一直阅读到现在。以前那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我所不解的事情竟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
最开始看到的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小时候的我很喜欢和小朋友玩儿。对于那些刚出生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手,而且吃到手会感到很开心,(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吃不到会突然哭泣,这让我很不解。《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第一章就讲述了儿童口的敏感期,我明白原来儿童最初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第二章中儿童口腔的敏感期让我知道孩子喜欢将东西放到嘴里;孩子爱咬人;孩子把拳头放进嘴里这都是孩子在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从而用口来唤醒手,为孩子用手做准备。
我有个三岁多的侄子,他叫睿睿。记得一次,睿睿的妈妈没有告诉他妈妈要去洗澡了。等妈妈洗完澡,睿睿大哭并喊道:“妈妈再洗一次,妈妈再洗一次。”看到睿睿哭了,睿睿妈妈赶紧安慰,可是丝毫不见效。妈妈只好妥协答应再洗一次。可还是没用。睿睿哭得更凶了,我走过去告诉他:“妈妈已经洗过了,睿睿不知道妈妈洗澡了,如果希望妈妈要洗澡了告诉你,你可以告诉妈妈。”睿睿哭得撕心裂肺并大喊:“妈妈刚刚重新再洗一次,妈妈刚刚再重新洗一次。”睿睿边说边跺脚,看起来十分焦躁。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在一边看了一会儿便回家了。
一直以来,我都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孩子为什么有时候这么倔强执拗,即使你和他说了原因,他也不理解,依然我行我素不罢休。直到我看到《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的第三章儿童秩序的敏感期中找到了答案。睿睿当时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因此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篇3
“爸爸、妈妈,你们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一则近来在朋友圈中被无数次转发的文章,它引发了许多网友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无限感慨,甚至心痛。平日里,我上班,两个孩子上早教,我的确错过了两个孩子值得纪念的时光。终于寒假了,有时间和两个宝贝朝夕相处了,忽然发现不懂孩子们的“小密码”。
茫然间,想起了朋友借给我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虽说前面也断断续续读过,终究是不解其中真谛。而今是如获珍宝,细细品位其中内涵,悔恨初见之怠慢。
轻抚书页,闻着墨香,欣喜地发现孙瑞雪老师对一些主要敏感期的专门阐述,如“儿童在用手思考”“空间、时间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等。读后深深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取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老师在书中用200多个儿童的例子来描述敏感期的存在和特点。我边看边与两个宝贝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我的两个孩子2岁7个月上的早教,刚去的时候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他们,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排斥周围一切事物,这种“社交”敏感期的缺失,让两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内向。从书中我意识到,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
孙瑞雪老师发现,儿童的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可以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在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然而,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关爱,又得不到长大后的尊重,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眼中看到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内心的孤独让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叛逆,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软硬兼施的引导,收效甚微。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重视儿童的敏感期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异常关键。书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真的很好!那么饱满,专注,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敏感期对孩子发展期的重要。我也更加坚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们敏感期的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我们一定要重视。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4
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重要,实用的书。而且是专门针对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我们生活上看到习以为常,见惯司空,却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书籍。很多事情,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於儿童阶段,我们很多人也都是一样。
看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到在以後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多吸取正能量。对此,我感觉此书不能只看一遍,必须不断重复看,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怎麽写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达其中的众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读有所悟的地方摘录下来,反复看,反复斟酌,虽然这样子会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不过,在节约时间,抓住重点,以及能让自己更好地举一反三,碰撞灵感,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看完这本书,或者说这类型的书。让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关於传统文化读经教育这一块的引导的空白。本书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中国是否适用呢?那麽套用在读经教育的私塾,是否适用呢?如果不适用,或者说不完全适用,那麽,需要怎麽转变呢?在读经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此书给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确的指引。可是对於读经的孩子来说,读经才是重点。本书却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说明。
【亲子教育书籍推荐(一):捕捉儿童敏感期】推荐阅读:
一年级儿童怎么教育10-22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10-20
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方案09-22
亲子儿童户外活动自然游乐园组织11-11
六一儿童节早教亲子游戏活动策划方案08-27
一年级亲子课程教案09-04
一年级亲子日志范文09-06
亲子教育11-08
年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方案06-07
亲子教育模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