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总结(精选4篇)
纺织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总结 篇1
纺织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主要工作业绩
一.围绕内涵,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
(一)队伍建设
1.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借用“外脑”,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实行学院特聘教授制度;新聘1位美国教授为校级兼职特聘教授;聘用国外2位大师、4位骨干、9位知名学者,申报成功“111项目”。2.做实岗位聘任及年终考核工作,进一步明晰了学院各级各类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妥善处理了教师岗位等级与全能岗的要求及专业技术职称之间的关系;加强年终考核,初步构建了适应学院发展重点的奖惩激励机制,激活现有队伍活力。继续实行团队考核和个体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做大科研团队和发挥不同人员特长。
3.加强中青年骨干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构建了适应学院、学科发展特点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采取一定的支持政策,激励、支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各方面的骨干。本,1名青年教师获得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1名获得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资助,2名教师入选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
4.加强了对学院各支队伍建设的规划、统筹工作,使各支队伍结构渐趋合理,素质能力能够满足研究型学院发展的要求。
(二)学科建设
1.顺利完成了“十五”“211工程”的学科建设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了 “纺织、服装科学与工程”子项目验收。
2.按计划全面实施“纺织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以全面优质的成绩通过了项目验收。3.加强新型交叉学科方向的建设。申报成功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资计划 “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项目。
4.积极开展“中国古代纺织工程”学科建设,加强“纺织史博物馆”基地建设,与服装学院联手申报成功上海市科委“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建设项目,为该学科方向的内涵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基地建设
1.申报“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得立项。2.进一步推进“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评估准备工作。
3.积极参与“生态纺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4.在基本完成仪器设备搬迁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更新和添置设备,改建和扩建了部分实验室。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1.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中澳CAWIN项目、欧盟ASIA-LINK等国际合作项目。
2.进一步推进了与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及与Karl Mayer、Santex等国际知名集团的合作与交流,已签署双边合作协议。3.继续开展与法国鲁贝高等纺织学院的研究生双学位培养项目,06年派出研究生8名,07年的派出人选已选拔完成。
4.加强了留学生的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2名,硕士生2名,本科生7名。
5.加强国际学术与交流,组织青年教师、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接待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36批,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教育、研究、企业机构保持经常性联系。二.积极开拓,加强科研工作 1.纵向科研项目有新的突破,获得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2.高等级获奖取得新进展,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3.积极参与“东华大学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获“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专项资金”的资助。4.科研经费总量显著提高,进校财务科研经费达1472万元,其中纵向经费为542万元,横向经费为93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80%和136%
5. 2006年SCI、EI、ISTP收录论文144篇。
6.申请国家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国家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7.举办国内外学术讲座、报告40余次。
8.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泉州鲤城区合作建立泉州地区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与浙江三弘集团成立了“东华—三弘家纺研究中心”,同时与国内众多纺织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进一步推进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一)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1.以评估工作为抓手,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制度落实、切实整改、精心准备,迎接并顺利通过了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积极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开展工程化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承担新世纪第三期教改项目8项。
3.继续组织做好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4.积极进行了“十一五”国家级和部委级规划教材主编教材申报立项工作。获得了7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主编权,10本“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的主编权,6本 “十五” 规划教材被评为部委级优秀教材。
5.新专业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新专业顺利通过校级评估验收。
6.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5篇教学研究论文获“真维斯杯”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论文奖。
7.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由设计性和综合集成性实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异生培养、开放性实验、学生提早参加科研项目组等环节组成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8.加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及招生宣传工作,开展了首届学院开放日活动。
(二)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
1.再次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1篇、“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篇。
2.开展了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工作,修订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了高校教师的录取与培养工作。3.进一步推进了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改革,充分发挥培养基地导师在论文指导等工作中的作用。
4.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纺织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评估,并且作为“全国纺织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完成了对苏州大学的评估工作。5.加强招生宣传工作,06年招收硕士生149名、博士生39名,第一志愿率达100%。
6.积极参与并出色完成“国际纺织科学与技术博士生论坛”相关工作。
四.整合资源,探索机制,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建立了学院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组织等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的作用和活力,重点围绕学生培养和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总支、教职工支部和党员在本科教学评估等工作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本,1个教师支部被评为上海市科教系统先进党支部和校先进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学生党支部,3名教师党员被评为校优秀党员,1名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学生党员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党员。2.进一步完善了本科生、研究生党建工作组工作制度,适时成立、调整学生党支部,建立了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加强学生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支部工作丰富多彩地开展。学生支部通过“以党风促学风,争做时代先锋”——“迎评创优促学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及“组织生活会每次一讲”等品牌活动,研究生支部积极探索支部在同级组织中作用发挥的途径,现基本确立了学生支部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领地位。
3.在完善发展、转正党员支部书记汇报等制度的同时,自06级新生开始,学院统抓,党建指导员、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党章学习小组工作,统一安排学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为后续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阶梯式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在保证所有具有入党愿望的大学生都接受到党组织培养的同时,又根据不同层次入党积极分子特点,开展不同的教育;通过“全过程培养”保证发展、转正党员的质量。全年共发展党员91名,转正党员43名。4.积极拓展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本,新建立载体3个。
5.不断充实学院党校培训内容、探索新的培训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全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3名。
6.定期组织对学生支委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工作研讨。今年主要开展了学生支部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及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同级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等的实效
(一)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理论指导实际,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坚持面上教育与解决个别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促进个人发展相结合,引导教职工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相统一,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学院氛围。以学院搬迁松江为契机,建立考核制度,加强每周二的教职工集体学习。
2.着重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建立了“关工委”、“退教协”老教师、团队导师、学院党政、系级组织共同参与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总支整合学院各支队伍,确保专职不缺编,配足配强兼职。我院目前有专职辅导员9名(含研究生辅导员),兼职12名。其中,学院在岗人员19位,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硕士学位的4人,另有5名同志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年龄上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学院坚持辅导员每周例会制度和工作研讨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了三级信息网络,确保日常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本辅导员撰写相关论文、案例22篇。
2.整合各方面资源,完善了研究生、大学生培养体系。即“关工委”、“退教协”老教师、青年教师、导师、辅导员→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关工委”、“退教协”老教师、专业导师、党员教师、辅导员、家长、博士、硕士→本科生,全方位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工作。3.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体系。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分团委及其它社团、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本科生分团委被评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组织”、“校优秀分团委”,研究生团总支被评为“校优秀团总支”;学生会被评为东华大学唯一的五星级学生会,研究生会被评为校“优秀院研究生会”;“纺织科技协会”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团”、东华大学唯一五星级社团,“华阳自强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社团”、校四星级社团,“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获三星级社团;2个活动被评为“校三星级主题团日活动”。
4.在完善教育体系、自我教育体系的同时,将思想政治等工作与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前几年探索基础上,自06级新生开始,学院统一规划教育内容,整合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全方位教育。本,专门针对学生开设的讲座就有22场。其中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好学业的“三上大学——上一代青年的求学之路”、“研究生的学习和做人”、“一个草根专家的人生感悟”等,有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创新精神的“汽车风洞与自主创新”、“现代制造业对其人才的要求”等。
5.提供条件、拓展载体、建立机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大学生在院、校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纺织科技协会”、“研究生纺织科技文化节”、“纺飞节”已成为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传播纺织科技知识、浓厚学生学术氛围的载体。本,学生们还通过组织“倡导优良学风,营造校园积极进取学习氛围”、“本征博引”、“硕得博学”、“我拿什么回馈你?”、“诚信与我同行”等主题活动和与上海毛泽东旧居、宝山灵石中学结对共建、松江富林文武学校“爱心支教”、学院学委会与校信访办共建、学风督导队、暑期社会实践等载体发挥大学生之间“传帮带”作用及在学校、社会中的作用。本,学院有216人次参加了义务献血。
6.本学生获奖:上海市优秀研究生、大学生各1名,上海市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各1名,校优秀学生(含研究生)45人,优秀学生干部(含研究生)21人,校优秀班级3个,125人获得了各类社会奖学金。
(三)学生的管理及就业等工作
1.完善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以楼层为单位的社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等的推行确保了学生工作有序进行。高效预警机制的建立确保了重大问题的及时感知。2.适应现代大学生的管理特点,逐步推进助、奖学金评定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建设进程。
3.学院整合就业资源、建立了就业网站,拓展了2家就业实习基地,新生进校即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学友会”的网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开设了30余次以企业界人士为主的就业指导讲座。今年保持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落实率已达97%。六.按照“高兴、放心”要求,加强各级班子建设
1.加强学院班子成员日常的相关学习和工作务虚、研讨,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驾驭学院工作和学院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2.不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学院重大事项议事程序,增强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3.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学院基层组织”的长效机制,班子对基层情况、问题的了解和指导加强;设立学院意见箱和电子邮件地址,完善学院师生反映问题的正常渠道和规定时间内答复问题的机制。4.加强学院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及时调整和加强中层干部,不断明确责任与义务,坚持中层干部例会制度,确保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部分 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1.缺少研究型学院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领军人才。
2.在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虽有进展,但是与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还有差距。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实践。
第三部分 2007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1.以有关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新型交叉学科方向的建设。2.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好机制,在激发现有队伍活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或使用好“外脑”。3.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重点围绕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研究生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4.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不断明晰各级各类岗位人员职责和加强考核基础上,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5.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措施,确保教学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6.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学院氛围,为推进学院工作上台阶提供环境、组织、思想保证。
信息学院2009年党政工作总结 篇2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下,我院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各单位主任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委工作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我们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准了定位,制订了目标,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2、召开了我院首届二次“双代会”。会上认真总结我院近几年来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通过了《信息学院2009-2015年发展规划》。
3、完成“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负责人选的考察推荐工作(现等校党委审批),协助校组织部完成我院科研副院长的考察工作(现等校党委审批)。
4、认真做好学校两会“(党代会、双代会)代表选举及其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
5、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我院稳定与安全方面,没有出现任何较为重大的隐患与事故(事件)。
6、组织全院教职工和党员到阳春、雷州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进知识,加强了凝聚力。
7、配合学校积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小金库专项检查治理工作。
8、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探望特殊教职工。
二、学科建设方面
1、成立了“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2、明确了我院的建博任务和努力的方向,并召开了全院建博动员大会;
3、提交了2009年建博工作进展报告;
4、申请并批准成立了“广东海洋大学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目前已完成了遥感实验室项目的招标工作;
5、组织了“双聘院士”潘德炉院士来我校的学术活动,并对我院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了研讨。
三、教学工作
1、教风学分得到好转。3月份,学院下文《信息学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实施办法》,通过抓教风学风建设,教学管理更规范,学院风气得到明显好转,学院凝聚力得到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更加投入教学。
2、基本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经过1年多的调研、讨论和修改,基本修订完成了7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材料已交学校教务处。
3、启动课程组工作。这两个学期,学院按课程组开展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等工作,已基本按课程组排课、审核教学材料、征订教材、教参等。
4、探索应用型本科示范性专业建设。经过各系及专业首席教师、专业建设负责人的努力,我院6个本科专业(除自动化外)撰写了应用型本科示范性专业建设申报材料。
5、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软件工程专业完成了首次校内集中实训任务,并与三家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及设计合作意向;
与广东省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训基地签订协议,接受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生产认识实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三家公司达成了合作开展毕业实习合作意向;
自动化系组织学生到长江电力葛洲坝水利发电厂(湖北省宜昌市),进行生产认识实习,这是我院首次组织学生进行省外实习;
通信系组织学生到湛江市三大通信运营商进行了毕业实习工作。
6、教研教改项目成绩较好
2009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有:1个委托立项、1个重点项目、1个教学管理团队专项、3个面上项目,2个青年教师专项。完成3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申报,5项实验研究课程项目申报工作。
7、举行了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11月11日下午举行了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共有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樊海红、李灿苹、赵桂艳老师分别获得学校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科研管理、实验室建设方面
1、按职称和学历分解学校下达的科研经费指标到教师个人;
2、全年到账经费164.8万元;
3、获得湛江市科技二等奖一项。出版著作1部,教材1部; 4、2009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8篇,其中,EI收录12篇;
5、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2场,校内专家、学者讲座2场;
6、海洋遥感实验室挂牌成立,已完成招标工作;
7、软件学院企业实训与嵌入式课程实验室获批建设。
五、学院日常行政管理方面
加强学院制度建设,制定了《信息学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实施办法》、《信息学院推优评先有关规定》、《关于毕业实习经费管理及其津贴分配的暂行规定》、《信息学院教职工参加会议考核暂行办法》、《信息学院2009年就业工作措施》等。完成了学院2009-2015年规划,召开了“双代会”,举办了学院教学研讨会,调整了学院办公室部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
六、人事工作方面
1、联系和接待来校试讲博士2人,教授1人;
2、调入引进人才家属1人;
3、晋升高一级职称教工7人:获得副高职称5人,获得中级职称2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
4、外出进修教师9人;
5、完成了教师教辅及行政人员的聘任协议签订工作。
七、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
1、狠抓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工作,组织落实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2、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省高校软件杯设计大赛、第四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获大赛等,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
3、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信息学院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路、目标及措施”的大会发言;
4、在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做了“应用型本科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专题发言;
5、成功组织了学校第六届IT科技文化节活动。
八、学生工作方面
1、学生学风得到好转。制定了《信息学院学风建设方案》,成立学风督查组,以抓课堂纪律和出勤率为突破口,学风状况明显改善。
2、完成了招生任务854人。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IT科技文化节,分时段举办了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组织了2次军学共建活动,学生参加第十届校运会的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学生科技园初具规模,巩固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成果,学生在省、市参赛获奖的人数增加,我院参加学校“挑战杯”比赛的学生作品16件,其中4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挑战杯”比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罗三汉等参加全国 “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汽车模型比赛获三等奖;刘伟雄等参加第七届广东省程序设计竞赛获得三等奖。
4、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组织了5个主题党日活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得到加强,规范了党建工作,一年来发展学生党员282人。
5、抓好招生与就业工作,2009年共招新生854人,注重新生的入学教育 工作,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跟踪调查,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31%。
九、工会工作
2009年,学院部分教职工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其中教工排球比赛获冠军,合唱比赛获优秀组织奖,女教职工参加庆三八 “时代列车”比赛获二等奖,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七名,校运会获总分第九名,乒乓球比赛获团体第六名及女子单打第四名。
十、对外交流
1、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招收09级工程硕士班顺利开班;
2、带领学院各系(实验中心、学生工作组、办公室)主任一行10余人前往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进行学科专业调研和对口交流;
3、湛江师范学院信息科技学院一行10人来我院进行对口交流。
十一、综合治理维稳方面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安全问题是天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处处讲安全,讲稳定,致使一年来没有任何事故,保障了学院事业的顺利推进。
十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海洋遥感实验室没有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时间拖延太长,严重影响到海洋科学的建博任务;
2、由于科研力量薄弱,没有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指标,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还任重道远;科研的学术团队少,学术交流少,学术成果少,学术氛围不浓。
3、师德师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学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教风、学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少数教师不够敬业、教学投入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课程到课率不高。
5、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相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更是不足。
6、课程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建设和管理还有待于加强。
十三、2010年工作要点
1、做好学院十二五规划;
2、完成海洋科学建博任务及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工作;
3、加强校内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验教学课程化改革;
4、推进应用性本科示范专业建设工作;
5、完成科研200万经费及SCI、EI论文12篇;
6、做好扩招工作及其应对措施;
纺织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总结 篇3
(征求意见稿)
2008年我校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以开展“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大讨论为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核心,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增至3个;以提高科研水平为目标,科研立项、获奖再创历史新高;以服务奥运为契机,学校影响力大幅提升;以加强滨海校区管理为重点,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孔子学院建设为突破,国际化办学取得重要成果。学校事业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成效喜人。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重点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以落实天津市“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为契机,认真完成创新平台投资计划,建成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国外英语资源检索中心”等8个专业实验室,提升了日语、英语两个市级重点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二)特色专业建设成绩突出。英语专业继朝鲜语、日语专业之后获批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三个特色专业按照建设目标,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参加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研讨会并作会议交流,提高了我校专业知名度。
(三)三大学科群协调发展。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龙头,促进国际商务学科群和人文学科群全面发展。“基础日语”教学团队被授予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英语翻译团队成功完成大型奥运文献翻译,获得嘉奖。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办学空间得到拓展,教学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在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研究生教育由一个学科门类扩展到五个学科门类,为我校更名大学奠定了基础。
(四)研究生教育呈现新局面。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达648人,比2007年增加了9%;2009年招生报考人数达1293人,再创历史新高。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并完成了首届学生的推免工作。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实用型外语人才需求,调整、增设研究生专业方向。召开研究生工作系列座谈会,推动了研究生教
-1- 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的提高。选派50余名优秀研究生出国学习,使日、法、韩等7个学科实现了研究生层次的国际交流。
(五)服务社会硕果累累。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具有天外特色的社会服务品牌,为天津市各项大型涉外活动提供了高水平翻译、同声传译和文字翻译服务。出色完成了各项奥运翻译任务,荣获北京奥组委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评选的“中国翻译事业杰出贡献奖”,15名教师荣膺“中国翻译事业优秀贡献奖”。与团市委联合举办天津市“百万青少年学外语”活动,学校出版的《走近天津-——实用英语手册》成为指定教材;与市公安局建立了民警外语培训基地,为奥运期间城市服务系统提供优质外语翻译等,在天津对外交流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丰硕成果得到了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学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二、稳步推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课程建设再出精品。《英语报刊选读》和《大学体育》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初步形成了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二)培养模式不断优化。重新修订了11个外语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完善了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和计算机课程的分模块教学。新增5门双语课程。双学位教育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新办专业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和专业验收,新申报2门新专业已通过市教委初审,体育课程被评为天津市市级优秀课程。
(三)质量监控更加完善。成立了新一届本科教学质量专家督导委员会,对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督导工作及时反馈,建立了包括日常督察、指导和专项督导、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完善了各类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8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初赛中,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三等奖,1人代表天津赛区赴京参加总赛;在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华北赛区决赛中,1人获华北地区决赛第1名,全国总决赛第4名;在第二届锦湖韩亚杯韩国语演讲大赛(天津赛区)比赛中包揽了冠亚军;“明法杯”天津市高校首届法学辩论赛中获第1名;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市高校大学数学
-2- 竞赛中有多人获奖;学生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和毕业生考研形势喜人。学校严把招生的“入口关”,抓好成长的“培养关”,落实就业的“出口关”。今年生源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录取新生中有72%的学生分数超过了当地的重点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为94.80%,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
三、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学研究又创佳绩
(一)立项、获奖再创新高。2008年获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教育部思政司项目、13项天津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获横向课题8项,各类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创历史新高。113名教师参与申报天津市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数量名列市高校第二,最终获奖13项,并获组织工作奖、个人优秀工作奖,数量名列天津市高校第4名,获奖成果超历史总和。
(二)搭建平台推动成果产出。积极构筑研究基地创新平台,努力建设好天津市高校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批准了25项校内招标项目,跨学科组建了学术团队。成功举办了“全国当代外国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交流会”,学术团队在短时间内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受到专家好评。围绕市社科重点项目,联合河西区教育局遴选了六所学校做为首批“从学前到大学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实验单位,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科研管理不断创新。召开多场科研座谈会,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和创新机制,积极筹措经费资助科研,鼓励多出优秀成果。资助17名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19名学术骨干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在校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中,有28人分获一、二、三等奖。41篇核心期刊论文和转载论文受到奖励。举办了22场学术专题讲座,284名教师先后参加了研修。
四、强化人才兴校意识,师资队伍素质提高
(一)多渠道引进急需人才。根据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认真实施我校“232高层次人才工程”,今年共引进和补充教师24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名、博士11名,使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二)多途径培养未来人才。结合教育部、天津市教委教师培训项目,派出8名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3名教师入选天津市中青年
-3- 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并获得资助。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4名教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11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举办了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第二届青年管理干部基本功竞赛,选派15名青年教师和5名青年管理干部参加天津市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比例在全市高校名列前茅。
(三)多角度激励现有人才。在第三轮全员竞聘工作中,以多种措施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在教师岗位中设置了科研编、教学科研编,调整了非语言类专业教师的周标准工作量;在管理岗位中了设置了科级管理机构。获得英语、日语2个学科副教授评审权。通过召开各学科师资建设研讨会,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五、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再结硕果
(一)孔子学院工作成绩斐然。由我校承办的韩国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在全球已开办的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中,办学规模名列全球第三,并在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荣获“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市领导亲自批复表示祝贺。今年4月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12月与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签署了共建孔子学院的协议。顺利完成了两期世宗学堂韩语培训工作。
(二)国际交流范围不断拓展。本我校共有24个团组、29人次出访,接待来访团组55余个、162余人次。通过交流途径派出教师11人,分别派往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学习或工作。累计派出学生277人,涉及英、日、韩、德、法、俄、西、经、法等专业,分别派往11个国家的35所学校。再次成功承办了由商务部主办的“东盟教育行政官员培训班”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三)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今年共聘任外籍专家教师49人,涉及学校9个外语专业和经济专业。进一步开拓了与国外友好交流院校的教师交流工作渠道。配合奥运主题,为留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天津市高校留学生汉语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优秀奖和组织奖。利用暑假共接待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短期培训班,累计4个批次120余人。
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一)构建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创新形势政策课教学形式,增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收到显著效果。健全“1+8”学生工作体系,开展诚信、感恩、爱国和心理健康
-4- 教育等,形成多角度结合、全方位进入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2人分别当选“中国大学生百强人物”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膺天津市十佳大学生和先进集体标兵称号以及天津市王克昌特等奖学金等荣誉,所获奖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培育优良学风。完善了晨读制、学风督察制、学习预警制等,通过开展天外学生优秀党员、天外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评选和各类优秀学子事迹报告会,在广大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顺应国家资助新机制,形成“一主、两辅、三保、四补充”立体化的助困工作体系,为包括四川灾区学生在内的百余名困难生送温暖,减免学费20.8万元;为近2000人次安排勤工助学;3000余人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进一步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打造天外志愿者特色品牌。今年共有近千名志愿者参加了奥运服务、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杯外围赛、第二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亚洲开放大学年会等涉外服务活动,人数名列天津高校之首。志愿者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赢得各方好评,分别荣获天津市参加和协办北京奥运会先进集体、天津地区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夏季达沃斯论坛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第七届中国“百优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微笑天外 志愿奥运 共建和谐”主题系列活动荣获第七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以外语服务为特色的天外志愿者已成为知名品牌,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嘉奖和表扬。
(四)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不断升华。“天外名人讲座”在成功举办百场后全面升级为天外名人大讲堂,举办了“聚焦滨海•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暨2008年精品季活动,引起社会反响并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本科生科研立项及“求索天外”学生科研论坛等活动蓬勃开展,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6项成果获首届天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一、二、三等奖;在第五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2项。在滨海校区成功举办校综合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校运动代表队参加天津市高校各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4支高水平运动队(网球、击剑、国际象棋、龙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摘金揽银。刘子歌同学获奥运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谭雪同学获女子佩剑团体亚军。
-5-
七、强化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滨海校区管理更加规范。学校重点加强了对滨海校区的管理,明确了“突出以条为主、强化条块结合”的管理思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滨海校区管理的若干意见》和配套制度。三大学院整体迁入,主体作用继续强化;重点延伸部门垂直管理,服务职能不断深化。“两个校区,一所大学”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了两校区统筹联动协调发展。
(二)多项措施构建和谐校园。深化校务公开特别是推动二级院系公开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完善了二级院系和各职能处室校务公开制度。通过教代会执委会、校情发布会、各类座谈会等,保证了广大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修改了经费预算分配办法,便于实现两个校区统一管理。努力筹措资金,落实教职工货币分房政策。美化育人环境,加强物业管理,稳定饭菜价格,加强矛盾排查,抓好综合治理,确保了校园的平安和谐。
(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加大滨海校区的建设力度,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资融资,滨海校区主楼与图书馆于今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了滨海校区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为实现两校区的一体化办公提供了技术保障。搬迁和新建了各类实验室,搬迁并丰富了图书馆藏。完成了办公楼、教工食堂、单身宿舍、学生宿舍综合楼的设施配套,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八、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不断创新
(一)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成效显著。大讨论活动中学校召开各类研讨座谈会、经验交流会40多场,征求意见建议182条,促进了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教卫工委以简报形式刊发我校经验,中央和地方媒体也多次报道我校大讨论活动。全校共有1个基层党委、21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98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
(二)以提高领导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08年是我校组织工作的“班子建设年”。以提高班子领导能力和思想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院校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精心组织安排两级中心组学习,创新学习形式,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全局性、-6- 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下发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细则》,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按照要求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的领导班子,规范了工作程序。配合工委完成了校党委和校行政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在处级领导班子届中考核工作中,创新考核方式,进一步加大考核的民主力度。
(三)以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领导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培训班,通过开设高水平讲座、提供自学书目、组织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访等,创新了培训方式,体现了培训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完善了“干部党员教育培训网”,实现了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网上即时管理。
(四)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强基创先”工程活动,在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评估和党建工作评优、“创最佳党日”和“三个一”等活动的同时,着力打造“党员走访日”活动品牌,使广大党员走进基层、走近先进、走近困难群体,收到显著效果。制定下发了《关于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等,使组织工作的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党员带头缴纳特殊党费125826.6元,带动全校师生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受到上级好评。
(五)加强教育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载体。通过深入基层部门调研走访,进一步督促落实各项制度,重点加强对二级院系领导班子及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对学校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不断深化。
新的一年,学校将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继续把“语”做强,把“外”做大,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8年12月22日
文法学院2006年学生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文法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学生工作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大学生全面化、个性化的成才宗旨。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下,积极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制度建设
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院全面落实了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的意见》提出的各种任务,按照学校“一二五四”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并完善了以实践创新为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建立了宿舍-班级-系院级思想政治学习体系和班级思想政治情况每周汇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
针对我院专业理论强的特点,在06年我们继续引导同学作好理论学习理论工作,倡导同学多读书、多学习,教育学生要坚持不断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认真领会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去认识、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同时,多次举办司法考试讲座,促使学生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06年是我国各项工作都有新举措的一年,针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实事,我们主要通过形势政策课,党的理论研究会等社团活动和国际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居安思危激发同学爱国主义热情,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研究“十一五规划”了解国家发展动态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形势,准确的给自己定位,为就业和长远发展作准备。3.学生党建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第一步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16号文件,结合我院特色,继续抓好学生党建工作。针对我院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认真做到“五落实”,以我院的“两课”教学资源为优势,鼓励同学在实践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强化业余党校的学习机制,以民主生活会,组织讨论会等形式深刻领会党的理论知识。在院党委、团委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下,学生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政治进取心不断增强,入党积极分子越来越多。在保证我院推优入党工作质量的同时,努力构建文法学院学生党支部良好的组织体系,成立03、05级第一学生党支部,04、06级第二学生党支部,并由专门老师负责,以便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党员情况,开展业余党校和党员座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全新的学生党建格局。目前,我院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党员占到60%,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就业。4.学生团建工作
我院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在学院形成团委领导,学生会辅助,班级团支部和社团团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使团建工作体系清晰,目标一致,有序高效,实现了团组织配备齐全,团员积极向上,开展活动丰富多彩。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团员意识教育贯穿其中,给团员以正确引导,认真考察,推优入党。
同时,我们积极认真实施“凝聚力工程”,不断创新团建工作。一是由团员选出代表成为学院团委委员,直接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在便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到团学、团建工作中;二是进一步完善班级团支部和社团团支部,形成由班级团支部书记、安全生活助学委员、文化体育学业信息委员、宣传组织监督委员组成的基层团支部,在做到分工全面、责任明确的同时,又更好的实现了班级、社团工作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的对口配合,通过团建工作的创新,更好的促进了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5.主题教育开展工作
我院积极响应校党委、团委的号召,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们从活动中接受了思想教育。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以来,文法学院根据学校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院实际,通过下发学习材料、组织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2.为响应校团委“传承长征魂,弘扬荣辱观”的号召,文法学院立足本院实际,发挥学院特色,开展纪念长征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举办长征知识讲座,长征图片巡回展,在党员和新任学生干部的培训中也纳入学习长征精神的内容,将其与党章、党史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在全院掀起学习长征精神热潮。
3.针对校团委“知荣辱、重修身,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文法学院按照活动宗旨和目标,利用宣传栏、展板、校园广播等途径进行宣传,分别以学生会、社团、班级为单位,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引导学院学生自觉养成“知荣辱、重修身”的良好品德,促进我院学生基础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我院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坚强我院院风和学风建设。
4.为全面贯彻校团委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会议要求,文法学院在全院范围开展“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大型调研活动,与此同时,文法学院各班级团支部、社团团支部将举办系列活动,以认真领会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文件精神,全面建设和谐学院,教育引导广大文法学子走健康和谐的成才之路。6.心理健康教育
文法学院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发放心理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动向,掌握新信息。同时在学生当中,在每一个宿舍里,委任一名心理员,每星期举行一次舍会,促进学生心理沟通与交流,发现情况及时报告,而辅导心理测试员则通过会操或个别座谈,及时使同学们的心理困惑得以消除。这些得当的措施将心理事故控制在了最底水准,因而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效。
二、日常管理阶段 1.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规范学生行为,完善学生工作的制度体系,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好的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工作。首先,我院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学校总体管理工作要求,结合我院特色和实际,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化管理,在处分学生时,做到依据合理,程序合法,政策合情,以确保学生的辩护权、申诉权,做到定性准确,处分恰当,更好的维护了学生合法权益。其次,为了更好地量化学生的日常表现,实现综合测评等评优的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对学生上课、宿舍文明等日常表现制定了详细的量化标准,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再次,在学院、班级、学生会的管理体系中,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使各项工作权责明确,在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基层学生组织中,也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
2.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与“三自”作用发挥
我院学生会、班级、社团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职能,积极开展活动,努力做好自身建设,密切与团委的联系,做到团学工作一体,成为“师生交流之桥”。
为此,文法学院特在南校区模拟法庭召开了学生“三自”作用座谈会,总结文法学院在学生“三自”作用发挥方面的成绩与不足,强调在下一步的学生工作当中,要突出学院优势与特色,健全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普通同学“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重点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其以积极的行动带动全院同学共同进步。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增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广大同学“三自”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为文法学院下一步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1)学生会,以“让同学满意,建精品社区”为目标,以“团结、奉献、奋进、高效”为学生会精神,不断加强学生会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同时深化学生党员作为、不作为考核机制,新的考核机制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规 范党员行为和强化党员意识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三自”作用,进一步促进党员觉悟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发挥了同学们的民主监督功能,为文法学院下一步的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而且给社团成员提供了社会实践锻炼的平台。文法学院以社团换届和纳新为契机,大力调整社团管理思路,创新社团建设和社团管理机制,以提高社团知名度,扩大社团影响力为目的,通过对社团机制的大力改革,塑造学院品牌社团和精品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3)班级方面,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团结,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学院鼓励以班级为单位,承办学院的主题活动,充分调动班级的积极性,并予学生会以辅助其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职能。3.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我院实行严格的学生会例会制度,每周一次,并认真做好考勤和会议记录,以便及时向团委传达会议内容和学生情况。学生干部工作积极主动,做好与同学间的交流工作,认真完成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团委和学生会认真做好每学期的奖学金评定工作,以及学生的评优工作,确保及时上交学院材料。4.社区管理
我院团委、学生会本着“服务同学,负责同学”的宗旨,针对宿舍卫生和安全问题,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手段帮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宿舍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宿舍安全环境,将我院的社区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
例行工作:由卫生部、纪检部统筹学院的社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院学生的卫生和纪检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对宿舍用电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同学们形成安全用电、合理用电、正确用电的意识;通过查寝和宿舍卫生的检查帮助同学们树立安全自律和卫生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制度建设:在保证以往社区办公及服务的各规章制度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我院学生工作的实际,不断将其补充、完善。如《办公室志值班制度(补充)》、《宣传物品使用条例》、《办公室电脑使用办法》等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保证了我们的工作走上和谐有序的轨道。
基础文化建设:社区建设文化当先,在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改往办公室环境脏乱差无序的现状,投入电脑、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归类各部工作资料,将办公室改善为环境优美,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办公设备齐全,一切工作井井有条的状态。同时,我们开展了党员、预备党员、十佳标兵、先进班级、先进团支部挂牌的活动,即为以上先进的个人和集体所在宿舍和床位进行挂牌评优的活动,让先进者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也给落后者起到鞭策的作用,保证了社区活动的和谐进行。
举办活动:社区作为最贴近同学们生活的平台,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如“卫生、纪检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吸引了绝大多数同学参加,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对卫生纪检的积极性;开展的宿舍标语活动,使每个班宿舍都有适合自己的标语,更好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卫生纪检意识。
交流与学习:在保证自己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还加强与校会及各院学生会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先后举办了由我院卫生部和动科学院卫生部参与的卫生联谊活动,由各院卫生部部长共同参加的卫生交流会等,在交流中各院社区管理学生干部,相互沟通学习,这些学习和借鉴也保证了我院社区管理的不断前进和创新。
通过上述方面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了的宿舍环境,切实保护了同学们的利益,也为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三进三同”工作情况
辅导员深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学习上作学生的良师,生活中做学生的益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经常地随同学听课,保证稳定的学习秩序,创建工作考核记录,对各学生干部和部分问题学生进行考察,了解其精神生活和思想动态,针对不同问题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解决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同时从精神上关心同学,主动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同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6.行为管理
2006年,我院在学生安全文明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学生违规违纪少,无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学院团委制定安全文明自律条例,并将学生自律文明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建立通报制度,使我院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安全行为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对宿舍不文明现象查处力度增大,有效杜绝使用违章电器、打牌、夜不归宿等现象的发生。7.贫困生帮扶
学院贫困生档案有完备的材料(见书面版和电子版)。
学院勤工助学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勤工助学部开展诚信、自立、自强的教育,加强对贫困生的人为关怀。建立一套公平合理有序的勤工助学秩序,确保贫困生的切身利益。
首先积极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勤工助学秩序,做到关心、帮助贫困生,尊重个人,协调集体,真正的把勤工助学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常规工作的管理,严把考勤、考核关,确保工作质量。密切配合卫生部的同学把校园的环境卫生搞好,勤工助学部的人员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抽查,以确保工作质量。我院实行“按劳分配,奖惩有则”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的同学加以批评引导,督促上岗。如不悔改的将调离其岗位。对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的同学予以表扬,并给予额外的奖励,以增加所有上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加强贫困生的诚实、自强、自立教育,培养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沟通,定期举行交流会,以更好的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走自立自强之路。同时借交流会之机多听听贫困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他们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加强对广大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例如近期举行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贫困生座谈会,不仅倾听了他们的心声,而且帮助他们解决了关于勤工助学的疑问,并及时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学员,真正做好贫困生与学校学员的纽带桥梁。还举办了《张思德》电影展播,更好的帮助了广大同学尤其是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觉努力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养,进一步为自身成才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文法学院将拍摄关于贫困生励志题材的公益DV剧,借DV剧宣传活动,进行贫困生调查问卷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广大贫困生,推进勤工助学部工作,激励广大贫困生发扬自立自强的精神。
三、学风建设 1.学习与学风
学风建设历来是我院的一项重点工作,学院以为广大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目标,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优良学风、院风和“和谐学院”、“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给广大同学创造更好的学习、实践环境,自2005年6月,学院与泰山区法院联合组织“帮教少年犯”活动,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来,2006年学院又先后与泰山区人民法院共同开展了“心灵驿站”网站揭牌仪式及演讲比赛活动,学校纪委书记董新胜以及泰安市、泰山区政法委的相关领导参加。
对于“新生入学教育”、“新老生交流会”等一系列引导新生的常规活动,学院也积极创新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方式。新生入学教育会结束后,学院又按专业举行了“专业介绍会”,专业主任及专业老师的详细介绍,为广大新生更快地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打下了基础;今年的“新老生交流会”采取集体组织和班级联谊的方式进行,并将《学生手册》的学习在交流中贯穿,使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在12月6日学校举办的《学生手册》知识竞赛中,我院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学院还通过在新生报到日当天举行的“新生入学教育”会上表彰学院“十佳”学生、参观校史展等方式不断深化新生入学教育。
为响应学校建设优良学风、建设“和谐校园”的号召,学院充分调动各团支部的积极性,开展了以“你我参与,共建和谐”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各团支部也相应组织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足球联赛、社团游园一条街等一系列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另外,学院还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教学信息中心组织的“参与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大型辩论赛,获得第三名和优秀组织奖。
作为文科学院,学院结合同学实际,通过组织各类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为同学们展现自己文采、提高自己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提供舞台,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此外,学院还鼓励同学在校报、学报及各类社科刊物上发表论文,学院03、04级也有多名同学参与了专业老师的论文写作并发表;04级多名同学参加了SRT调研活动,撰写了较高水平的论文,并顺利通过考核。
考试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学院也狠抓考风、考纪,以确保考试的公平,使考试真正起到促进学习、检验成果、查找不足的作用。在每次考试前学院都组织“考前动员会”,并重点强调考试纪律。针对06级新生第一次参加大学考试的情况,学院也组织各班级举行了“考试进行时”考前交流会,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考试经验,团委老师强调考试纪律,让新生明确利害、充分准备,以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学院03、04、05年级学生的考试中未出现过考试违纪现象,学生必修课、限选课考试不及格现象也不断减少。2.科技创新
文法学院作为文科学院也一直未放松对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培养,学生会作为学生组织,开展了大量有自我学科特点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中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首先,积极组织开展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文法学院组织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为我校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自己独有的一份贡献。其次,在我校组织的如SERP、SRT等科技竞赛活动中,文法学院广泛发动,争取了多项课题,学术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赛场氛围,一直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3.在素质拓展方面
文法学院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的新兴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全方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与修养,积极组织学生投入到各项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首先,开展了大量内容积极向上,能够展现和提高大学生素质、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班级篮球赛、专业间足球联赛,今年11月学院举办的“美丽百年,风尚大典”时尚佳丽选拔赛,充分展现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形象,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其次,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积极组织落实好学生假期调查报告撰写任务,今年暑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洪仁还专门为全院同学做了如何做好调查报告的培训会,使更多的同学做出了优秀的调查报告。2006年暑假学院申报的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带队,到德州地区调查“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落实情况,既服务了农村,也锻炼提高了学生,该服务团也被学校评为了“优秀服务队”。本年中学院也认真做好学生的“三夏”、“三秋”劳动。
第三,学院认真组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南校区首届啦啦队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06年校秋季运动会,学院上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资环学院组织的“缅怀长征精神”越野赛中,学院也以极大优势取得总分第一名。
第四,学院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士后流动站建设”,“青春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重要工作中有上佳表现,积极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技能,开拓自身素质,建立起良好的实践平台。对于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学院积极为其打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在展示中取长补短,继续提高,并且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最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方法,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4.文明诚信
我院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自开学初学院即开展文明诚信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守信,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文明诚信宣传活动,从同学内心提高诚信意识,建立安全文明及个人信用记录表,并记入个人档案。并对拾金不昧和其他诚信进行定期的表彰,对院风的提高起到非常好的效果。5.集体荣誉
1.“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获优秀服务队 2.南校区首届啦啦队比赛二等奖
3.校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竞赛总成绩第三名 4.《学生手册》抢答赛第一名
5.“参与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校园”辩论赛第三名、优秀组织奖 文法学院2006招生工作总结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文法学院全体学生工作人员群策群力,任劳任怨,在招生工作上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06学年的招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院积极筹备迎新和入学教育工作,做到了提前准备,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了以学院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迎新工作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入学教育计划,做到了各个环节不留死角。在确定本院录取名单后,专门有院分管领导和院团委老师填发录取通知书,整个填发过程做到了细心周密。在 2006年9月5日、6日迎新工作中,没有发现因填发录取通知书原因而导致学生未报到的现象,且报道率达到了99.23%。新生入校后,学院领导专门组织有关老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入学教育,并专门培训了新生班主任作为新生军训指导老师,邀请了知名教授给新生做成才报告,并通过社团和学生会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和主题座谈会,挖掘有特长的学生并了解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
新生入校后,学院领导和团委辅导员深入了解同学,帮助一些困难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经过领导和老师的深入工作,学生中困难生大部分找到了助学岗位,经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筹备,我院新生学费已全部交齐学费。
2006年文法学院领导积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地动员全院教职工,全面了解学校和学院的政策,大力宣传本院三个专业的特点和将来的优势。院领导要求全院职工要大力宣传,通过教课老师的课堂以及朋友关系,了解生源。
在今年的7月初到8月中旬,学院安排了固定咨询电话,有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团委辅导员轮流值班,接受学生家长和学生对学院三个专业情况的咨询,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据统计我院接受电话咨询400多个,接待学生家长和学生来访咨询的近100余人次。这为我院今年报道率较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也接待了很多家长的来访,与个别学生家长达成了家庭与学校共同管理的良好基础。
在6月24日的招生咨询活动中,学院领导对开放日作了周密安排,为了使参观的家长和学生能够更了解我院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未来前景等,学员专门成立了“开放日”领导小组和服务队,并分专业制作了宣传板,介绍了学院的专业特色,同时通过展板介绍了我院的科研成果和师资力量,组织部分咨询家长和学生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我院主要领导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学生家长和学生分别就学院的的专业和师资情况就行了提问,我院相关老师就提问做了一一解答,座谈会后并接受了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单独咨询,同时我院还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与考生和家长以及老校友保持联系,并邀请他们来参观指导我院学生工作。
在校园开放日这天,我院共接受家长和学生咨询100余人,通过介绍学院情况和学院举办的座谈会来看,学生家长和学生多我院的整体情况还是基本满意的,借开放日这次交流机会,我院一直在不间断的和部分家长和校友联系,了解学生报考情况。
为了更好的宣传百年农大的悠久历史和挖掘重点中学的优秀生源,结合本院实际,文法学院联系了潍坊的几所重点中学,并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通过到各地市中学举办一些座谈和报告会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各中学生对农大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邀请了部分中学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农大参观交流,扩大了农大的社会影响力。文法学院2006就业工作总结
一、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文法学院2006年毕业法学专业本科学生203人,一次性就业率达24.1%,总体就业率达93.57%。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22人、公务员8人及到企事业单位就业15人,4名西部志愿者。
1.考取研究生22人,均为外校研究生,考研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录取。其中党员同学占主要部分,共有17人考取。
2.公务员录用8人。符合报考条件且参加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达150余人次。
(1)其中国家公务员(泰安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人。
(2)通过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公务员,法院系统2人入围面试,录用1人;检察院系统3人入围面试,其中1人就业放弃,录用1人;组织部系统4人入围面试,其中1人放弃,录用3人;公安系统录用1人;共青团系统录用1人;西部志愿者4人。
3.企业事业单位就业主要在省内,省外只有去北京和江苏吴江工作2名。省内就业的学生分布在人事局、电力、银行、机械电子、食品等单位。
4.在已经就业的学生中党员比例为75.5%,省级毕业生50%就业,校级优秀毕业生有12人就业。已就业毕业生中女生只44.4%。
5.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靠学校和各大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到学校录用毕业生的情况签约就业率较高。但是用人单位较少,06年到我校要人的企业单位只有10 多家,其中主要是要文秘专业为主。6.同05年相比,05年我院毕业学生183人,也是仅法学一个专业,但一次性就业率较高为60%,总体就业率为94%。考研21人,其中党员考取研究生15人。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方法及成效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专业主任和任课教师也积极利用校友和同学资源等推荐我们的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指导意识。学院历来重视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举办就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等给同学做就业报告,为学生就业导航。针对我院学生报考公务员较多的情况,我院开辟了公务员招考信息专栏、举办培训会等,并安排专人负责政审等后期工作。对于考研的同学我们先后举办了考研形势报告会、考研面试座谈会等,还安排了学院的模拟法庭作为学生的自修室,提供以往优秀的考研学生联系方式,多方面为考研同学搞好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名同学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
3.建立健全了就业信息畅通体系。学院在学院办公楼和学生公寓分别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和考研、考公务员专栏,专人管理,及时张贴通报宣传就业信息等;每周召开班长例会,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信息最大程度的畅通。
4.鼓励学生下基层去、到西部去。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以及选调生的宣传、组织和选拔推荐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今年我院毕业生在“三支一扶”报名积极踊跃,纷纷表示愿意到基层和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志愿服务西部我院报名同学居全校之首,最后共有4名同学被录用。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
1.毕业生专业单一,学生人数较多。我院今年毕业生只有法学一个专业,且学生人数为203人。兄弟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形势教育是我们对毕业生包括在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逐步认清形势,调整自已的学习和就业心态,以科学的、与时代合拍的心境迎接就业,走向工作岗位。
2.本校没有硕士点,考研率低。由于我校没有法学专业硕士点,毕业生只能报考外校的研究生,加之全国的法学考研率整体偏低,使我院学生的考研难度加大。但是由于教师认真教书育人,学院领导及时引导和同学们刻苦学习,近两年的考研率一直稳定在11%左右,尤其是今年的考研质量非常好,有多名同学被各大名校录取。针对同学考研难的情况,我们注意分年级有重点地开展就业教育,大三作好考研的动员和组织,邀请考研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交流,并专门腾出学院的模拟法庭作为考研自修室;提前为他们提供各高校考研的信息,尤其是往年已有毕业生考取的学校,为毕业生提供联系方式等;始终注意引导教育同学决不能因为法学专业考研难而放弃。
3.政府各级公务员选调人数比往年明显减少且偏重于基层有工作经验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效能的提高,每年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少,06年我院考取公检法系统的公务员只有3人,远低于04年和05年的情况。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数的学生在选择就业意向时还是出现大幅扎堆公务员和事业机关单位的现象,部分签约企业的学生也因为种种原因频频解约。面对这种情况,我院一直致力于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理念。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努力将“先就业再择业”理念深入学生内心;并有选择的带部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为以后的就业拓宽思路、打开局限,使更多的同学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投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4.毕业生立志考研,主动放弃就业的思想降低了就业率。每年有相当多的毕业生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包括老师教育引导、真正走求学之路,同学之间攀比心理的存在,单位不理想或无奈之余的选择等),放弃就业,人为降低了就业率,是出现“有业不就”情况的原因之一。我们为此在毕业生中分情况做调查了解,严格区分各类有业不就现象,及时跟上与同学谈心交流,引导他们理性做好选择,静下心来分析每个人自己的家庭、事业等情况,学会对自己负责、家长负责,且不可仅因为自己的一份虚荣心等不成原因的原因影响了发展前程。5.毕业生官本位意识浓厚,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因和传统思想作怪,法学专业的学生认定要考取公务员,走仕途的特别多,而且有相当多的同学观念顽固不化。另外我院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一半属于三批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就业期望值高,加之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下基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率低。因此,目前我们引导广大毕业生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就业,走向厂矿企业,为已经改制和正在改制的现已蓬勃发展的广大企业贡献才智。我们还专门带领部分学生到一些知名企业参观学习,请成功的企业家为学生做报告,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现在社会上企业的份量和水平,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旧有的一些看法,从而拓宽就业渠道。这样的信息还注意通过课堂,以专家的身份传授给学生,这样多管齐下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6.就业流向狭窄,依靠家人回家就业,创业意识淡薄。我院学生就业视野不够开阔,往往只注重省内或离家近些等,而对省外单位由于缺乏自信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前往。我院今年毕业生去外省参加工作的只有2人,在省内就业的也大部分选择的是机关事业单位,这就大大减少了就业面,降低了就业率。这与省属高校,及毕业生中尚没有外省籍学生也有关,不过以后要加强对毕业生这方面的引导,勇于走出小天地,敢于走向全国、走向大市场。另外毕业生中还有不少同学惰性很大,懒于走上社会推销自己,而是依赖心理明显,自强自立意识差,准备依仗家人的保护伞过日子;另外很多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差,缺少魄力,没有勇气自己走出去开创一番天地。当然这里也有家长的原因,鼓励毕业生回到自己身边,提前为毕业生到处寻找所谓的理想工作,而不是鼓励毕业生走出去,经受锻炼,历练人生。由于这部分人大多是在毕业生毕业后一段时间才能安排好,也就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这部分毕业生的工作较难做好。
7.就业指导教育不够。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要早、要有步骤有计划,从大一到大四,要科学筹划,分不同重点对广大大学生展开就业创业教育,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且不可在毕业生毕业之际,急功近利,仅为了提高就业率,强行学生就业,这是不可持续的做法。我们通过学院领导参加的大会、毕业生就业交流会、夜间值班、走访宿舍等方式教育引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理性,消除盲目攀比,过于理想化、简单化等不应有的就业想法,提高他们的就业认识水平和择业能力,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毕业生的就业,切实为每一位毕业生负责。就业指导还应做到全员参与,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给与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全院教师也应把就业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转变观念于无形中。
【纺织学院2006年党政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10-17
赫瑞瓦特大学纺织与设计学院06-19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研究生专业目录09-24
学院党政办管理制度09-14
××年上半年全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情况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