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2024-10-17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精选8篇)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1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选导师小结

各位纺大的学弟学妹:

大家好!

首先恭喜大家经过痛苦的笔试,又通过了紧张的复试!很多积极的同学已经开始考虑选导师的事情了,今天接到了很多弟妹(学弟学妹简称,下同)的电话,问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当然了,我还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同样的话,为弟妹服务,当然要有耐心了!好久好久没写东西了,如果没记错的话上次写东西还是去年初试完了,寝室号召大家写考研心得吧,当时心有所感,一口气写了6K多字,没有公开只是发给了个别弟妹,一直在电脑里面放着,但是很不幸,上个学期电脑还原了一下,删掉了,所以如果哪位弟妹哪里有我写的那个经验,就速速发给我吧(就是那个带了很多图片的)。今晚心血来潮,想敲点东西了,练练笔,不然以后考试什么的写不出来喽,废话不多说了,步入正题!

东华这边选导师的余地还是很大的,过程也比较透明、公开、自由的吧,毕竟咱纺织学院的老师多啊,很多老师人爆满,也有老师招不到人。个人认为,读不读博,对选老师的影响很大,读博的,你就选个大牛,博导,以后给你个好课题大课题,不读博的,个人认为跟谁都一样了,顺利毕业就行了,至于那些纠结于读与不读边缘的人,你就早做决定吧,不行的话就找个博导,做两手准备,其实也无所谓,以后如果真的硕博连读了还是可以选老师的。

东华这边有纺材,纺工,非织,生物,数字化,古代,主要就是这几个方向吧。纺材的大导有几个还是有好几个的,比如于卫东老师,邱夷平院长,俞建勇,等等吧这些老师都可以的东华官网上搜到的。纺工,也有很多大牛,比如,王璐老师,龙海如老师,等等等等,非织造老师少啊,貌似一共加起来不到十个人,博导就俩靳老师,柯老师。总之,导师列表里面都有每个专业每个老师的介绍,自己去看吧。我想说的是,选老师的时候不是严格按照导师列表上来的,纺材的可以选纺工的,纺工的也可以选纺材的某些老师,非织造只招了10个人,但是非织造组,每年都有纺材的和纺工的学生进来,所以,有意愿进非织造组的同学们可以大胆的去和非织造的老师联系哦。数字化的对电脑要求比较高,据说要学编程的,但是不用做实验哦,对计算机没兴趣的弟妹就绕道了,不想做实验的可以考虑下了。总之一句话,纺织学院的老师,你想跟谁就和谁联系,要就要不要拉倒再找别人。

开学两周,学院会开一个导师新生见面会,相当于双选会吧,每个组的老师都会去讲自己组的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了解,然后会给每个同学发一个导师确认表,老师要你了就会给你签字,签了字才算确定了师生关系。

咱们纺大基本上每个组都有学长学姐的,对哪个组哪个老师感兴趣可以先和他们联系联系多了解一下这个组这个老师。

写了这么多,比较乱,不知所云,希望对弟妹们有所帮助!

名字就不留了吧:我叫雷锋!20130411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2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 而这些也同时冲击着高等教育。一方面, 大学毕业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而逐年增多,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 既可以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 充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内容, 部分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创新、抗挫折能力, 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纺织服装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省、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 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目前, 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依赖于校级选修课、讲座及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环节。而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块主要依赖三个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和政工系统的辅导员。学院一方面积极从高校、地方企业等邀请纺织服装相关学科的专家、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另一方面也积极带领专业教师“走出课堂, 走进企业”。学院努力通过鼓励年轻教师参加教研教改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联合项目等, 鼓励辅导员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等方式, 积极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合适的教师队伍。

(二) 学院开展了多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迅猛的时代, 一方面, 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各类创业大赛、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迹等。另一方面, 通过学生干部队伍积极传达国家、省市及校级的各项创业大赛和创业知识竞赛等相关信息。学院学生会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 其工作内容之一是负责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以及学院招聘会的相关服务工作, 而另一项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创新创业相关宣传服务工作。基本上, 学院每个年级各个专业均有学生参加不同期的创业大赛, 而学生项目计划书涵盖面亦很广, 既有和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餐饮、打印、快递服务等项目, 也有和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较个性化的计划书, 例如T恤图案设计与制作。学院鼓励全体大学生积极参加团委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通过参加各式校内外文体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比如, 很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的举行, 可谓精彩纷呈, 学生们往往会有很多出彩的创意。此外, 学院从2014届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大一新生导师制, 这对学生及早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 了解导师所作研究的领域、特点以及专业的前沿情况非常有利。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如进工厂一线的认识实习, 及织物设计与打样、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服装CAD设计等各项实验课的进行, 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反思

(一) 高等学校的成人成才教育。在高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CEO, 不是为了让大学生不切实际地编织每个人的创业梦, 不是为了通过学生自主创业去规避就业压力。要清楚地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种时代发展呼唤出来的教育新内容、新方式, 归根结底, 还是要回归到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上面。创新创业教育依然离不开“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目标。需要明白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扭曲成为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参赛率、教师的创业项目申报数及论文发表数……真正应该做的是, 借助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讲座、模拟实践等方式, 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 关注学生中的不同群体。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教师既要做好针对全体学生的面上教育活动, 也要因材施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工作。以纺织服装学院为例, 每年轻化工程、纺织工程与服装设计与工程这三个专业在男女生比例及毕业去向的选择上均有很大的不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女生偏多, 而轻化工程专业则男生居多, 纺织工程专业男女生人数相当, 三个专业中每年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同学大约占学生总数的20%, 而实际上线的同学10%多。其中, 每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报考研究生人数最少, 而纺织工程专业报考研究生人数最多。而其他毕业生也从各自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等出发选择了在不同的城市就业, 从事着外贸跟单、服装面料设计、纺织品检测或是与服装相关的销售工作, 只有极低少数同学选择了创业。即使有创业想法的同学, 也大多选择先打工学经验, 然后再谈创业。另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就是很多学生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学业和创业关系的问题。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大学生们的思想更具开放性, 有的学生开起了网店;有的学生做起了微商;也有学生卖起了水果……更有甚者, 直接休学, 提前开始“职场人生”。这里面有同学是因为家庭贫困, 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想提前通过“挣钱”补贴家用, 证明个人能力的;有同学是很盲目地看别人做“淘宝”了, 自己也跟风;也有同学是对自己专业不来电, 就想换个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来做。分析这种种现象, 作为教育者, 要理清学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给自己合理定位, 引导学生将眼光放长远, 尽早确志立向, 磨炼个人心性,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 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三)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应该舍弃对结果的过多关注, 而重视学生的过程学习。很多时候, 学生只要参与到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中,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 这个参与的过程, 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就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准备计划书, 收集资料, 思考讨论, 评估风险等等, 这都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体验。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还应该注意管理方式, 要把握好一个度。很多时候教育者工作做得不少, 效果却不理想, 往往恰恰是因为管的太多, 学生难以学会自我管理。所以, 不要事无巨细均替学生包办, 不做学生的24小时看管者、监督者, 不做学生的保姆;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 培养学生的自信。此外, 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应该合理运用惩罚和奖励制度。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几乎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及生活的全部, 而条条款款归根结底可以分为惩罚和奖赏。一般认为, 惩罚可以规范个体不良行为, 而奖励可以激励个体良性行为。但实际上, 如果惩罚运用不当, 往往个体会想着如何逃避惩罚, 而非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奖赏运用不当, 个体会迷失, 没有奖励的刺激, 就失去自己的原动力。

四、结语

任何一项教育工作的开展, 都需要许多人不断的摸索、总结与改进。虽然, 目前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还面临诸多的问题, 但相信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在教育者的不断努力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3

曾巧丽,一个来自淮安盱眙普通家庭的女孩,2006年考取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通纺院)旅游日语专业。2008年12月,凭借其积极的努力,曾巧丽进入中国国旅南通旅行社实习,仅用8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公司设定的一年两万多纯利润的指标。

2009年9月,曾巧丽到锦江旅行社工作,仅4个月就完成了公司全年的业务指标。2010年初,曾巧丽成功注册了南通阳光国际旅行社易家桥营业部,2010年11月,成立不到半年的营业部已有十几万的盈利。2011年初,曾巧丽又创办了南通阳光国际旅行社开发区营业部,工作人员也从最初的一个“手下”增加到现在的七名全职人员以及十几个实习生。曾巧丽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同时也折射出其所就读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 理论、实践、知识、做人,一个都不能少 ※

初进校门,曾巧丽对自己的前景并不乐观,因为旅游专业并非南通纺院引以为傲的重点专业。但随后的入学教育和专业认知课程很快打消了她的顾虑。她知道了,学院的专业设置有其严格的程序,自己所读的专业也有光明的前景。而学院开设的就业与创业的相关课程则使曾巧丽有了初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意识,使她的校园学习生活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南通纺院推行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则让曾巧丽如鱼得水,该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推进学生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序交替,着力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形成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全面素质。这种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8%以上。在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带动下,全院100%的专业已经实施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课程“给力”,时间“hold住” ※

大学生活是紧张的,也是丰富的。曾巧丽笑言:“以前听说大学生活是如何的丰富多彩,轻松自在,真正到了大学以后,发现自主性和自由度是比中学大,但如果把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加以利用,提高自己的能力,你会觉得大学生活其实还是蛮紧张的。”

曾巧丽说的不无道理,因为南通纺院的课程设置让她能从各方面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就要充分利用时间了。学院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两个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

其一,是“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课程。即围绕学生未来必备的社会生活素质要求设计公共基础课程,系统开发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审美与人文类、就业与创业类、生活通识与通用技能类等公共基础课程,彻底摆脱了以往学科式的思路,将典型社会生活情境(问题、情景、事件、活动、矛盾)转化为学习情境,构建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用性、专题活动性的学习内容,并按必修与选修方式交叉实施。

其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素质要求,遵循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要素,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与改革,形成了各重点建设专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 校园:职场演练不打折 ※

除了学习,大学校园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学院还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企业家、创业者、实训车间请进校园,使学生亲闻其声。举办深化企业精神教育的征文、演讲、报告会等多种活动,加强了在企业精神和艰苦创业、企业经营之道和经营理念、成才之路和价值取向、诚实守信和人品情操、人际关系和交往原则、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着力推动学生“挺进”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就业基地,了解和熟悉生产工艺及其流程、科研课题、技改项目与厂规厂纪。在这些活动中,也曾有曾巧丽的身影。大一时,曾巧丽就担任了学院心理协会会长,这段任职经历使曾巧丽在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曾巧丽的职业能力。

※ 创业: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

对于勇于创业的毕业生,学院也是大力支持。2010年初,曾巧丽开始筹划创办自己的公司。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经营一家公司并非易事。曾巧丽变旅行社为营业部,降低了创业经营成本。在学校有关部门和有关老师的关怀下,曾巧丽顺利入驻学校创业园,解决了办公场所的问题。不仅如此,学校老师还成了曾巧丽的第一批客户,系主任冯老师更是将自己的海南蜜月之旅交由她负责,学校每年的外出考察活动也都成了她固定的业务。学院的创业扶助体系制度给初次创业的曾巧丽很大的帮助。

曾巧丽的成功,看似一个普通学生的创业成果,其身后其实凝聚了南通纺院百年办学“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理念的精髓,正是这样的教书育人办学思想的经久传承,才有了学院今天的凤凰涅槃。

【学院简介】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学院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跻身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

学院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700多亩,建筑面积202 720平方米。学院教学设施齐全,装备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院紧密对接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经营,精心打造了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家用)、染整技术和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等五个特色专业链,全面服务于行业的上下游企业。

学院设有48个实训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创始人】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1894 年,张謇不惑之年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但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他毅然弃官从商,践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在南通创办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几十家企业,苦心经营,最终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大生集团,对南通当地社会经济乃至中国轻工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张謇之所以能在兴办实业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所具有的创业素质分不开的。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4

一、活动背景

当下,高校与高校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高校的社团,通过社联组织的联谊,不

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是促进了社团文化和社联管理的发展。在社团的联谊中,展

示魅力的同时,也让自身得到了完善。与兄弟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社联社团大大

提高了自身在高校之中的知名度。所以,所以社团联合会迫切需要通过联谊活动,加强交流。

二、活动目的针对社团文化的开放性,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加强高校之间的社团交流,达到走出去,引进来的目的,促进高校社联管理制度的发展。

三、活动主题

肩并间的社联,心连新的希望

四、举办单位

主办方: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

协办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社团部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社团联合会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桂花岗校区文艺部

五、活动对象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联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社团部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社联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联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社联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桂花岗校区文艺部

六、活动时间:2012年03月17日10:00—16:30

七、活动地点: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八、活动流程

10:00七校人员到场,在报告厅集中签到

10:20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致开场白

(1)领导代表发言

(2)广科社联介绍

(3)广铁社联介绍

(4)省体社团介绍

(5)广大纺院桂花岗校区文艺部介绍

(6)广工程社联介绍

(7)广大纺院社联介绍

(8)结束

11:40自由活动,参观校园,进行协会对接,协会间相互认识交流。

13:00六校在足球场集中

13:10学校表演开始:

13:10(1)主持人开场白

13:15(2)广工程跆拳道表演

13:25(3)广铁街舞表演

13:35(4)广纺书协表演

13:45(5)问答有奖

14:00(6)广工程魔术协会表演

14:10(7)广科街舞表演

14:20(6)游戏“接力大比拼”

14:50(7)兔子舞

15:10(8)各校之间自由交换礼物

15:25(9)放飞祝福(足球场)

15:40(10)合影留念

15:50(12)主持人宣布圆满结束

16:00(13)欢送各校

注明:各学校表演顺序由具体节目调动

九、注意事项

1、如天气问题影响活动,时间另作安排。

2、如某学校因交通问题晚到时,根据具体情况推后活动时间。

3、如活动中发生突发情况,有关负责人及时处理。

十、预期效果

1、通过本次联谊,加深了七间学校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学生们的感情;

2、七校之间的社团文化得到了交流,互补了不足;

3、为以后的继续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游戏说明

问答有奖

1、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持人提问观众回答,第二部分是观众提问其他学

校或协会回答。而且问题必须是对其他学校社团有关的问题。

2、第一部分回答正确者得到相应奖品,第二部分参与者都可得到相应奖品。接力大比拼

游戏规则:

1、游戏分为六个环节,我们将会把相似的协会分为一组,每个环节由组里安排10个人

参加。每次游戏前先说出自已的口号。

2、第一个环节要求垫足球10下,第二环节要求两人跳绳5次,第三个环节要求一人读

一段绕口令,第四个环节要求两人能答出主持人的问题,第五个环节要求两人对垫8次排球,第六个环节要求一人抱着另一人转5圈,转完后被抱人说出口号为结束标志。

每个环节结束后,必须说出自已的口号,才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完成了游戏会获得一份小礼品,用时最少的小组会获得大礼品。

3、4、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5

二O一O年处级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10年,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一项主导任务,两个必要支撑”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教职工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围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阶段性成绩。现述职如下。

一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经过多年沉积和建设,2010年下半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发展站上了一个新平台。经过两年的持续努力,纺织工程专业于2010年上半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质量工程建设实现了“国字头”突破。依托学院建设的“河北省纺织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省级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中心。此外,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契机,在学校支持下,依据学科错位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了学院未来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基础性工作愈加扎实有效

1.党建工作突出主题。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四月份开始,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在争创过程中,紧紧围绕以“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两个提升”为主题,对照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经过广泛发动,组织学习,开展党性教育,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召开民主生活会,亮党员身份,确定党支部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树立优秀标杆,开展“主题党日”和“我为党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学院的学科建设、工程中心评估等大的任务面前,教工党员率先垂范,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2.班子建设民主有力。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一岗双责,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制度健全,大局意识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重大问题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在副院长空缺的情况下,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确保了学院工作的平稳运行。

3.结构性超编矛盾仍在化解。以调整专业方向设置为手段,解决学科发展与部分专业人员超编的结构性矛盾。轻化工程专业正在调整设置“染整工程”、“生态纺织化学品”两个专业方向。

4.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拓宽思路,努力突破学院学科博士稀缺造成的人才引进困局。今年共引进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先后邀请天津工业大学博导李嘉禄教授等5人次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国际会议10人次,参加全国会议15人次。

二、教学工作夯实基础严守质量

学院教学工作注重夯实基础,规范扎实地推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力求严守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日常教学工作平稳运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居全校第二位。个性化教育中,艺术类学生以河北省服装设计和服装表演大赛为契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品囊括了此次大赛所设的两项金奖。

2.不断推进优秀课程建设。新增校级精品课:《针织学

(一)》;获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家纺布艺设计》。

3.努力推动教材建设升级。全年主编出版部委级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新型精品规划教材5部,参编出版教材7部。学院教师编写的3部教材被纳入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并被推荐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备选教材。

4.积极开展教研与教学改革。学院全年共发表教研论文7篇,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立项2项,院级教研立项9项。获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1项。

5.实验室建设又有新起色。利用质量工程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和学校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上的支持,完成了200余万元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和安装、培训工作。更新和增加了实验仪器设备,环境建设上更具有专业特色。

6.教学效果明显。在学院学生入门成绩全校最低的客观背景下,今年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36.37%(含艺术类学生),全校排名第四名;英语四级通过率81.82%,较去年增长了5%,全校第七名;计算机一级通过率97.53%。本年度教学工作学校考核为优秀。

三、科研工作渐入良性发展轨道

1.纵向课题立项层次明显提高。摆脱了纵向课题来源依赖石家庄市科技局的窘境,实现了从市科技局到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立项的跃升。今年,共立项国家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目2项。纵横项课题到校科研经费较去年增长67.1%,科研工作正在驶入良性发展轨道。

2.高水平论文渐渐凸显。全年鉴定科研成果7项,其中国际水平3项,国内水平4项;结题验收项目10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SCI收录论文2篇,其中1篇为SCIⅡ区论文;EI收录3篇;ISTP收录1篇。发表重要学术期刊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2篇,一般刊物论文32篇。

3.专利授权和国家标准明显增加。全年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获国家外观设计授权1项,制定行业国家标准2项。

4.学院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服装专业在产学研结合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先后与泊头天伦集团、河北宁纺集团、石家庄市千禧纺织贸易公司等,达成市场产品设计开发协议,分别承担了2011年100款家居服和200款秋冬成衣的设计开发。

四、学生工作注重实效

1.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一年来,共举办专题讲座、培训30余场,完成2010级迎新工作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开展了院十佳大学生评选,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名同学分别被评为2010年全校十佳大学生、学习标兵和十佳优秀党员。81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那娜获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赛区冠军;梁琼获教育部教指委组织的全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比赛“最佳镜前表演奖”和“最佳T台表现奖”;学院获“2009全国高校童装设计作品大赛”组织贡献奖。

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通过大学生信息渠道建设及时掌握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了安全稳定。在学生奖、助、贷、补资金使用上,学院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规范操作,学生满意度较高。

2.开展学科竞赛,促进学风建设。建立了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采取表彰先进、促进后进、严肃纪律等方式,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开展学术讲座、考研面对面、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十佳大学生报告会等活动,强化学风建设。在入学分数全校最低的条件下,2010届毕业生考研率(含艺术类)居全校前列,英语四级通过率较去年增长5%。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6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专业】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分数线第十四条 学院招生录取工作按国家及各省高职高专和高职单招招生的规定和程序,以及投档的分数线,择优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录取原则进行投档录取。高职单招批次实行 “平行投档,一档多投,高校预录,考生确认”的录取模式。第十五条 在确定考生专业上按照志愿优先的原则,不设立专业级差。第十六条 按照政策规定,接收各省招办的加分和降分投档的考生。第十七条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福建省考生,专业成绩以福建省统考成绩为准。考生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情况下,按专业成绩(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十八条 根据2011年福建省高招录取改革的有关规定,我院服装表演专业(时装模特方向)、染整技术专业(染整助剂

工艺方向)两个专业申请福建省“注册入学”改革试点工作。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7

为了构建与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和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进行“3+3”对接合作办学。为了做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 双方院校召开了多次协商会议, 共同探讨了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课程体系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问题, 较系统地对中高职分段教育和衔接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 就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及产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就业岗位与岗位能力

(一) 分段教育面向的就业岗位

在中职教育中,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纺织操作工、机制小样织样工、纺织纤维检验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纺织品业务员。

在高职教育中,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纺织品检验员、实验部门主管、纺织品跟单员、纺织服装销售经理。

(二) 衔接教育面向的就业岗位

中高职衔接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纺织品检验员、实验部门主管、纺织服装生产管理、纺织服装跟单与贸易。

可见分段培养下, 中高职的职业面向有所重复, 有些岗位如纺织面料设计师和纺织品业务员中职学生难以胜任。衔接培养的职业面向, 按照人才培养规律来确定, 毕业生更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人才培养不会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面向的层次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二、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诚信、敬业、社会责任感强等良好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人才。分段教育中, 中职教育更偏向于培养纺织工艺管理、纺织品质量检测、纺织生产操作等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者;高职教育则偏向于培养具有一定的纺织、服装和贸易基本知识, 熟悉中外纺织、服装质量标准, 掌握纺织、服装质量检验技术, 掌握纺织、服装跟单及贸易运作技能,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适应纺织服装企业、贸易公司、中外检测机构等单位需求的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强调有一技之长,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 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操作型的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技术员”, 主要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端技能型、管理型的技术人才。

衔接培养明确了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的分解, 确定各段培养的分目标, 目标层次清晰, 易于实现。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诚信、敬业、社会责任感强等良好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一定的纺织、服装和贸易基本知识, 熟悉中外纺织品生产, 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能适应纺织服装企业、贸易公司等单位需求的懂技术、能操作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为熟悉服装质量标准, 掌握纺织、服装质量检验技术, 掌握纺织、服装跟单及贸易运作技能,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适应纺织服装企业、贸易公司、中外检测机构等单位需求的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分段培养中, 中职阶段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忽视了人的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的规律, 学生不能达到学校提出的某些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如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纺织品设计与跟单能力、纺织品经营和销售能力等, 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消极自卑心理, 进而影响到培养效果。

有些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是学习某些课程就能完成的, 需要在模拟或现实的职业活动中养成。中高职衔接教育把不同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要素进行分解, 设置课程和实践环节, 有利于学生从一线的操作工向技术能手、技术管理者提升。衔接培养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如表1、表2所示。

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传统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没有体现出教育的层次性。同时, 由于部分高职课程内容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学习过, 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又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高职衔接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校企、校校合作, 通过分析岗位, 共同开发, 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以课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 实现中高职无缝对接。衔接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一) 课程内容设置梯度式递进

与以往课程体系相比, 衔接课程体系结合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覆盖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课程包含了纤维 (纺织材料及应用) 、纺纱和织造 (纺织工艺与质量控制) 、染整 (染整生产与贸易跟单) 、服装 (服装生产与贸易跟单) 、非织 (非织工艺与分析) 、针织 (针织工艺与分析) 、检验 (生态纺织品检验、功能纺织品检验、纺织品检验综合实训) 和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纺织品外贸英语函电、纺织品出入境报关业务、纺织品外贸单证制作、纺织品外贸综合实训) 等, 这些课程是在原来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提升。课程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 逐步展开。纺织服装检验从基本的纺织性能检测到纺织生产质量控制、染整质量控制、服装质量检测, 最后是成品综合检验。纺织服装贸易从贸易基本知识到纺织服装生产跟单、市场营销、函电沟通、单证制作、报关报检, 最后是综合练习。梯度递进式学习纺织服装检验与贸易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 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课程侧重于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高职课程更侧重于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于生态纺织品检验、功能纺织品检验、纺织品检验综合实训、染整生产与贸易跟单、服装生产与贸易跟单、纺织品外贸综合实训等主干课程中。

高职阶段的课程系统传授学生检验与贸易的知识, 强化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人才的综合技能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发展潜力,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上岗就业、胜任工作以及职业发展提升打下基础。

五、人才培养及产业服务

近年来,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向国外转移, 逐渐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型产品, 因此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学生毕业时年龄较小, 心理和生理都不够成熟, 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人员流失率比较高;而高职学生毕业时年龄已经二十岁左右, 心智更加成熟, 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因此, 衔接培养下中职学生通过上高职不仅可以推迟上班年龄, 使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 同时能够相对稳定地面对社会和工作, 这对于中职学校和纺织服装行业来说都是件有益的事。

通过纺织类专业分段培养与衔接培养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对现代职教体系的形成、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011-9-20.

[2]徐兰.我国香港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对于中高职发展定位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5) .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篇8

2012年12月31日

2012年是材纺学院全面推进和落实学校、学院“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攻坚之年。学院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抓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与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以“大力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重点突破学科建设目标”为工作主线,积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为实现材纺学院不断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对照年初计划,现将一年来材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2年材纺学院基本情况综述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目前有纺织与轻化工程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两个基层学科组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四个本科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在校本科生1007人,30个班级。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28.57%;副教授11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31.43%;博士24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68.57%。###教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纺织101获校级标兵班级。

学院拥有“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纺织科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个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新型纱线材料成形及其复合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二级实验室。

2012年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以上项目6项,到校科研经费达491.45万元,首次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38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出版教材1部;各种科研获奖4个,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2012年面向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新增设了6项企业奖学金共40名学生获奖学金,获得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并荣获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和构建“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学院文化

1.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材纺学院作为一个新学院和快速发展的学院,在制度设计上,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保障学院的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能有效有效运行;在干部的选拔方面,选拔、培养了若干名懂策划、会组织、能带头苦干的基层负责人;在制度方面,今年新起草建立了16项管理制度,构建了一个包含人、财、物及学院运行等方面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坚持“以师生为本”和“三全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学院管理团队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坚持“保常规、促规范、强服务、抓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师生的各项服务工作。以院办、教学办、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具有较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材纺学院门户网站,创建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网站、“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网站、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等网站,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

3.抓教职工思想建设。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积极推动教职工思想政治的学习和教育工作。创新理论学习模式,以“学习十八大精神,省自我教育,创时势先进”为主题,与建工学院党员之家举行第二届“反哺教育”宣讲会。本共举行2次形势政策专题辅导会,开展了2次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开展3次全院范围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召开了18次全院教师例会,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一次。通过学习、研讨、参观等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构建“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激励”的同事伙伴关系,并逐步在材纺学院形成“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4.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风廉政的思想教育,分院理论中心组每学期进行4-5次理论学习,都会专门抽出1次做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的专题学习,在思想上构筑坚强的拒腐防变防线。加强对学院内部的廉政风险排查及防范工作,重点进行制度建设和梳理,专门制作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文件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与规章制度汇编》。积极探索用制度强化对党风廉政重点岗位的监控和约束,逐步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全院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5.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和对困难教职工的关怀。为了尽快实现学院内部的和谐稳定,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学院的和谐文化建设,以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家庭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打造两大工程。

⑴ 送温暖工程:党总支通过对生育、结婚、生病的教职工,党政领导都亲自看望和慰问,关心他们如何融入到嘉兴学院材纺学院这个团队。今年,共通过工会送出慰问达十余次,看望生小孩的教职工或家属6次,看望生病5次。这些慰问活动的开展,确确实实带给教职工以温暖和关怀,为学院良好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学院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⑵ 共成长工程:党总支通过将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与服务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打造我院的“共成长工程”。对青年教职工主动帮助他们进行人生规划的设计,对业务、科研、教学加强指导,为此还专门开展了“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针对近几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这些年轻教师通常存在教学基本功还不过硬、与企业对接经验不足 的特点,通过“服务新教师成长”系列活动的开展,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演讲比赛、青年教师钢笔字和粉笔字比赛、青年教师下企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现青年教师练口才、展风采、秀文采的目的。

三、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突出教学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

2012年,我院按照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主战略,围绕育人中心和质量主线,继续完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机制,突出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凝练办学特色,确保了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一年来,学院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努力强化教学管理,浓厚学术氛围。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学秘书、相关研究所所长、专业建设负责人等各级教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出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排课规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专业与课程群负责人制实施办法(试行)》、《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关于聘请客座教授、顾问教授的暂行规定》、《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与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性文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汇编》、《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管理文件及规章制度汇编》两本制度的汇编与编印工作。

加大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检查制,依靠学院教学督导组,抓好学院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监督工作。对教师、学生的上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包括备课、上课情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作业批改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认真落实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意见及建议,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与协调,实现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化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倡导广大青年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教学的思想意识,做到了以优良的教风引领良好的学风建设。本在我院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全院教师以高度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心克服困难,承担了全院1028学生(包括部分南湖学院学生)、115门课、69个教学班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高达375学时;组织学院全体学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有952人取得了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颁发的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证书。

圆满完成了本学院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院四个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短学期实习实训工作、2012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答辩、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启动,以及各类教学档案管理和试卷印刷工作;核算完成了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了教师本的工作业绩。##、###、###、###等四位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实习(设计)指导教师;王亮、邵晶晶、陈林爱等三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嘉兴学院2012优秀毕业

论文(设计)。

2.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计划”,扎实做好学院现有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改革项目;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互动、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嘉兴学院BB网络教学平台,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效;寻求与地方行业企业、平台联合培养学生合作机会,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纺织工程成功入选嘉兴学院首批校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人才培养创新试点专业。

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材、课件等基本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从事教改项目研究,培育、积累教学成果;抓好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纺纱学》、校级精品课程《纺织导论》、《纺织服装材料学》、《织造学》等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实施与结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等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推进在点上形成教学改革亮点与特色。本承担、参与并完成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项:分别是基于CDIO模式的纺织服装工程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与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承担校级重点教改项目2项,分别是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纺织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承担完成校级一般教改项目5项,分别是《后整理对织物服用性能影响研究》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分子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研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课程双语教材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CDIO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两个项目分获嘉兴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易洪雷老师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称号,兰平老师荣获嘉兴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杨树老师荣获嘉兴学院青年教师讲课优胜者称号。

3.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生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与评价模式,逐步改革学生素质综合评定及学业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质量标准及学生多元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完成了新教师的上岗培训,编印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简明手册》。利用全院例会与研究所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嘉兴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综合考核办法》、《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化条例》、《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强校、院、研究所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为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聘用。加强学

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逐步规范各研究所的教学、教研以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学院教学督导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听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累计听课60余门次,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嘉兴学院关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为契机,认真落实逐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大力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投入,创新实践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继续大力争取财政资金投入,抓紧完成已立项实验室建设项目;深度推进实验室对外开放,提高了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了材料与轻纺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以及嘉兴学院2012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和验收工作。组织召开了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立项建设项目交流会;启动了示范中心课程教材、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指导书修订工作;初步完成了学院四个专业相关主干课程实验课程课件、实验录像资料、教学资源库,以及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网站的建设工作;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学院教学督导和日常检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人员的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质量,提高了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完成了短学期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以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为基础,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以创新型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竞赛和奖励为推动力,努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机制。完成了开放性实验的立项、启动与结项工作。鼓励并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科技创新与各类学科竞赛,本共有1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以及嘉兴学院SRT项目(12项)立项,并在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有2项分获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二等奖,有1项获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启动并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首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有10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院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省内优秀骨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增嘉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明新旭腾皮业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基地,确定了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为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并联合申报了嘉兴学院-春江轻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都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科研反哺教学,设立了“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以及“汤普勒化工奖学金”等6项企业奖学金,提高了学生对相关专业与行业的认知度,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教学基本建设成效显著

立足学校及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组织完成了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纺织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轻化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十二五”发展与建设规划,以及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十二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召开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了东华大学郭建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邵建中教授等校内外专家为我院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献计献策,圆满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修订工作,以及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1版)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轻化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并获得“优秀”成绩。学院新增25门合格课程。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鉴定。完成了从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教学常规检查、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工作。

本,我院多位教师参加了相关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杨恩龙老师参编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纺织品》(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程凤侠老师参编的《皮革商品学》正式出版。

四、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继续坚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以贯彻学校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学院“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人性化服务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以学工办为主体连续实施三届的“新生服务月”活动,为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起了明显成效。行政党支部以“新生服务月”活动为载体的党支部创新活动荣获嘉兴学院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优秀奖,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加深入人心。

1.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风建设。举办了第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党办学生干部,主要班委等近100人参加培训,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风进一步扭转。

2.加强学生寝室的管理。落实“一周一查”制度,给每个寝室配备了洁厕灵、洗衣粉和刷子。组织寝室文化节,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在全校寝室卫生检查评比中由原来的中等一跃成为全校第一,此后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其中A级寝室保持在35%左右,B级寝室保持在60%左右,C级保持在5%左右。

3.以考研、就业工作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党政高度重视,全院协同联动,全员共同负责。在考研方面,与国内相关院校专业负责人加强联系为考研学生提供组织保障,加强考研指导为考研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关心学生心理调控及作息规律为考研学生提供生活保障。在就业方面,认真开展就业指导,积极与浙江省大中型企业加强联系,为用人企业开展了20余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平均为每个学生

提供了3.2个就业岗位进行选择,2012年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就业率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学院也荣获了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浙江省第八届“挑战杯”美丽家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的“嘉兴市绿水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特等奖及公开答辩最佳表现奖,“蓝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创业团队获二等奖。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浙江省化工设计大赛,请校内外专家专业辅导,有一个参赛队伍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三等奖。

5.强化四级网络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设。今年成功处理了三起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并协助学校妥善处理了“4.6”伤害案件,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6.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完成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贫困生贷款材料准备工作。新设立“春江轻纺奖学金”、“新澳纺织奖学金”、“神州毛纺奖学金”、“荣泰化工奖学金”、“新凤鸣奖学金”、“汤普勒化工奖学金”共6项企业奖学金,设奖项40个,填补了材纺学院在这方面的空白。

五、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外引内培,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聘请中科院院士田禾为我校名誉教授和“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形与复合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从美国Drexe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北京)等机构引进教学、科研、管理人才7位,其中:教授(博士)1人、博士4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4人。攻读学位并获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人。多名教师通过访学、师从名师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入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相关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2.实验室建设完成计划。本完成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皮革、染整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一期)、“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论证、实施与招标工作,以及2013“非织造材料实验室(二期)”、“纤维改性与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实验室”的立项申报工作。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入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3.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继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⑴到校科研经费继续增长。全年到校科研经费491.45万元,较去年增长21.78 %,其中新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5项,并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⑵高档次论文发表获得突破。全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32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

⑶科学研究进一步取得成效。与桐昆集团合作的《一步法双收缩涤纶多异复合丝工艺及装

备》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毛衫产业优质高效低耗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全年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

⑷平台建设工作又有新突破。继2010年获得省级创新团队、2011年获得省级重点学科,今年申报的“纱线材料成形及复合加工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轨道,2013年再进行现场考核的答辩后,即可直接成为省重点实验室,也是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一个突破。

六、努力营造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扩大学科影响力,打造办学软实力

1.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共同举办以“可持续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前沿动态” 为主题的“2012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南湖论坛”。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同济大学长江学者李新贵教授等相关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安排分院教授、博士举办系列讲座,全年共举行各类学术报告近30余场。与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开展对口交流,推动材纺学院学科建设接轨国内外先进水平,推动教师融入学术核心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关系。

以省创新团队为载体,继续加深与桐昆集团、新风鸣集团、新澳集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浙江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兰宝毛纺有限公司、浙江荣泰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汤普勒化工(德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相关单位共同承担了4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相关合作研究位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前沿,将为我校纺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相关办学成果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学院在各领域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嘉兴学院报对我院进行4次专题报道,嘉兴日报和嘉兴科技各进行了2次专版报道。

七、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的发展离学校总体要求还有差距,离学校领导的要求与期望还有差距,学院的内部管理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们期待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继续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也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第二步发展目标继续努力奋斗。

上一篇:感动流过心坎河下一篇:中国古诗词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