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相声

2024-10-17

中国古诗词相声(通用8篇)

中国古诗词相声 篇1

校园相声:古诗词趣谈

甲:好久不见最近忙什么呢?

乙:我最近正在研究古诗词。

甲:为什么突然间对古诗词有了兴趣呢?

乙:哎,别提啦!前几天几位老友聚会,一位朋友根据我的谈话说了两句古诗。

甲:什么古诗?

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就这么两句诗就激起了你对古诗词的兴趣。

乙:是啊,我不理解这两句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甲:这你都不懂还研究什么古诗词。

乙:那你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离题万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话让人听不明白。

乙:高才呀,你这样一解释确实让我茅塞顿开。

甲:这都不懂,你研究的是古诗词哪一方面?

乙:太多啦!

甲:能说说吗?

乙:张口就来,问什么答什么。

甲:带数字的每个字来一句。

乙:没问题。

甲:带“一”的。

乙:“碧玉妆成一树高。”

甲:带“二”的。

乙:“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带“三”的。

乙:“白发三千丈。”

甲:带“四”的。

乙:“四面荷花三面柳。”

甲:带“五”的。

乙:“五月人倍忙。”

甲:带“六”的。

乙:“毕竟西湖六月中。”

甲:带“七”的。

乙:“七月七日长生殿。”

甲:带“八”的。

乙:“平林云鸟八窗秋。”

甲:带“九”的。

乙:“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带“十”的。

乙:“十年生死两茫茫。”

甲:带“百”的。

乙:“采得百花成蜜后。”

甲:带“千”的。

乙:“千山鸟飞绝。”

甲:带“万”的。

乙:“”万里长征人未还。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用数字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太容易啦。

甲:真的?那你来说说看。

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这太多啦。”

甲:不错,不错。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来两句行吗?

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甲:这是宋朝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

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甲:这是宋朝辛弃疾写夏天的《西江月》。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甲:这是唐朝刘禹锡写的《秋词》

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甲:这是唐朝柳宗元写冬的《江雪》。

乙:怎么样(得意地点点头),满意吗。

甲:马马虎虎吧,花中四君子每个来一首完整的行吗?

乙:小菜一碟。

甲:写梅的。

乙:宋朝王安石写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写兰的。

乙:宋朝朱熹写的《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甲:写竹的。

乙:唐朝白居易写的《题李次云窗竹》:“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甲:写菊的。

乙:宋朝陆游写的的《新菊》:“老去流年不耐催,微霜又见菊花开。莫言冷落西风晚,也有飞飞小蝶来。”

甲:哇塞,你太有才啦!

乙:那里,那里,你问的这也太小儿科啦。

甲:那你研究最多的是什么?

乙:改诗呀!

甲:怎么改呀?

乙:杜牧的《清明》你听说过吗?

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对,我能把它改写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词”、“小剧本”……。

甲:了不起,我今天才知道火车是推的,牛皮是吹得。

乙:你不信。

甲:当然不信,好,大家鼓掌,请我这位同伴开吹!

乙: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甲:有意思。

乙:“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甲:这是五言诗

乙:在请听四言诗:“清明节雨,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甲:高!

乙:“清明雨,酒何处?杏花村。”

中国古诗词相声 篇2

关键词:古诗词,虚实,艺术境界

虚与实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没有实就没有虚, 失去了虚, 实失去了诗词的意义。虚与实在诗词中具有丰富的含义:

(1) 实:作者正面描摹的事物, 虚:实所暗示或表现的空白。 (2) 实:作者感知到的客观事物, 虚:作者想象或虚拟的情景。 (3) 实:眼下之景, 虚:意中之物 (包含作者的暗示) 。

一言以蔽之, 作者正面描摹的、感知到的实体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情景为实, 作者想象的虚拟的情景与暗示的艺术空白为虚。如:“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中“江中月”为虚, 周围寂静、哀伤的艺术氛围为虚;柳永笔下的“寒蝉凄切”为实,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虚;毛泽东笔下“已是悬崖百丈冰”为实,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为虚。正是这种虚实相映、虚实相对、虚实相依让古诗词有了更深、更广、更厚的艺术境界。然而, 古诗文在实践中却有着不同的关系。

一、以虚写实

以虚写实中, 实为主, 虚为宾, 实居上, 虚居下, 虚是为更好的表现实, 从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白居易诗《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意在表现佳节之时对家人的思念, 抒写内心的孤独寂寞苦闷之情。然而, 作者并没从眼前的景入手, 而想象今夜的家人同样难以入眠, 正在谈论着出门在外之人, 从而表现“我”对家人思念之情, 进而表现内心的孤苦寂寞, 显得独具匠心。以想象的场面表现现在我的孤独, 新颖别致。

同样,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以想象未来的“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来表现现在对爱妻的思念, 以虚写实, 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愁苦和深切的思念。

二、以实写虚

以实写虚中, 虚为主, 实为宾, 虚居上, 实居下, 实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虚, 从而抒发作者的情感。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目送友人离去, 远望江面只剩下滚滚的江水。言外之意, 友人的船只已经离去, 而诗人久久地站在那里, 不舍离开。以滚滚的江水的实, 表现作者的离情别绪的虚, 含蓄委婉的同时, 别有一种雄浑厚重之感, 让人耳目一新且毫无雕琢之痕。

再如杜甫诗:“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空旷寂寥天地, 孤独的小船, 在江面飘摇, 这不正是杜甫的人生处境吗?实景中寄寓着人生孤苦之叹。

三、以虚写虚

诗词中有时存在着两种虚, 其一是作者虚拟的虚景, 其二是作者要表现的虚, 要表现的虚存在于作者虚拟的虚之后, 两种虚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为诗词创设出一种更加曼妙的境界。如:“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词句中的三景几乎不能同时在生活中出现, 然而, 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 把三种景巧妙的虚拟在一起, 形象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的愁绪, 把无形的愁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以虚写虚, 回味无穷。

再如毛泽东词:“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显然, 诗人不一定手握长缨, 也不可能真的去捉龙, 作者出于表现的需要, 虚拟了这种情景却是为了表现革命家的豪情壮志。两虚相映, 妙趣无穷。

中国古诗词相声 篇3

“解决美国失业最好的办法是强制降低劳动生产率,把一个人的活分给两个人干,比如总统和副总统。”黄西这样调侃金融危机后的失业大潮,坐在台下的副总统拜登哈哈大笑。

黄西也没忘记挖苦未能出席的奥巴马:“奥巴马总统经常被指责过于软弱,但是他一手策划了两场战争,诺贝尔居然还给他颁发了和平奖,他居然还接受了,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其实,我能想到比这个更可笑的,就是让他把诺贝尔奖金捐给军队。”

美国新闻界以苛刻和挑剔出名,在黄西刚上场时,他们不认识这个亚洲人,对他毫无反应。但15分钟的表演结束后,全体政界与新闻界的人士为他起立鼓掌。

从白宫走出来,黄西凝视夜晚的华盛顿,感觉像是站在了世界之巅。

博士成笑星

黄西的父母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儿子怎么会突然干上这个行当的。黄西出生在吉林白山市的河口公社,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去美国之前,他从来没坐过飞机,没吃过三明治,没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我是在中国的穷乡僻壤长大的。我们初中某年突然决定要修整土路,铺上砖头和水泥,让学生们带砖头到学校来……我们玩命地干了3个礼拜终于把路修好了。多年以后我听说了这个词:童工。我立马就惊讶了:啥?!那些小孩干活还有钱拿?”

童年和故乡经常被黄西写进相声段子里。

黄西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二人在“文革”后期大学毕业,分配到那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高二以前,黄西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高二那年,黄西遇到了对他极好的物理老师杨秀华。在杨老师帮助下,黄西的成绩“飙升”,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人了吉林大学,又以有机化学满分10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科院读研,之后他考去美国,获得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生化博士的学位。

黄西曾经的梦想是在大学找到一个生化教授的职位,而现实却是迫于生计,2000年,他放弃继续深造,选择到麻州剑桥市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工作,从事癌症研究。2001年,同事带黄西到俱乐部里看脱口秀表演一一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最初,他只能听懂一半,但还是被深深吸引了。

黄西已经不记得那个演员说了什么笑话,但他记得这次经历颠覆了他脑海中“喜剧”的概念。“喜剧不是哗众取宠,它可以很睿智地针砭时弊,也能发人深省”,而更吸引黄西的是喜剧演员身上具有反叛精神,敢于挑战精英和传统。

之后,黄西在家里安装有线电视,只要有空就在电视上看单口相声、脱口秀和情景喜剧。“在美国的公共频道里,很多脱口秀节目可以严肃地讨论一些政治话题。”最初,黄西还有点不太适应美国的言论自由,大家都可以拿政治人物开玩笑。

在很多喜剧节目里,总统被演成了小丑式的人物,演员可以调侃总统出台的医疗政策。“虽然不可思议,但是确实太有意思了。”他常常技痒,想着如果自己讲笑话能不能比俱乐部里的演员好。他开始关心美国文化和社会时政。对于一个移民,这并不容易,黄西每天去实验室上班时都会揣上一本口袋书。在实验室等着蛋白质分离时,他就拿出书来看。

2002年冬天,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名叫“汉纳”的体育酒吧,一个身材瘦小、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国男子走到角落里的麦克风前,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文作自我介绍,要给大家表演单口相声。这是黄西第一次登台,5分钟之后,既没人笑也没人鼓掌。等他走下台,有个陌生人走过来对他说:“你可能很有趣,但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第一次表演以失败告终,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

第一次登台的惨败使他内心备受煎熬,经常失眠胃疼,但他并没有放弃。于是,31岁的黄西,利用业余时间去读脱口秀培训班,他白天上班,晚上出去找俱乐部,让他免费登台讲相声,为了能够上台表演,他需要在大雪天里自己站在街上去拉观众。

黄西说,美国人有一句话,要像鸭子一样,表面上很平静,但是脚在水底下要拼命划水。黄西随身带着笔记本,每天在上面写下5到10个笑话。从实验室下班后,黄西就到俱乐部去讲自己编的段子。

“对不起,我不能在台上表演很长时间,因为我的绿卡快要过期了。”黄西喜欢用这个笑话暖场,而实际上他真的曾经因为丢了工作差点失去美国身份。

“很多华裔移民都有这样的经历,我讲的就是真实的生活。”黄西的表演会有很多移民的段子,因为“喜欢为移民讲话”。从萌生想法到实践,黄西最终找到了自己发挥喜剧天赋的舞台。移民的身份,让黄西找到了独特的视角,也让黄西成为被需要的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我的喜剧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美国人可以看清楚他们的社会。”

终于,2009年,美国深夜收视冠军《大卫莱特曼秀》的星探找到了他,《大卫莱特曼秀》是一个被称为

“美国相声界春晚”的节目,在反复沟通、修改、试镜后,2009年4月17日晚间,美国人惊异地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华人面孔出现在莱特曼秀场上,他气质安静、身材不高、表情略显呆板、动作拘谨、戴着眼镜,一张口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符合所有人关于以留学生背景来美的中国移民的刻板印象。然后,他貌似怯怯地挥挥手,张口一句:“大家好,我是爱尔兰人。”全场哄堂大笑,莱特曼也合不拢嘴。

不到6分钟的演出,黄西不露声色地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抖,全场笑声、掌声不绝于耳,一波高于一波,气氛异常热烈,让见怪不怪的莱特曼也忍不住在演出结束后走上前台和黄西一再握手,当着摄像机和观众再三表示祝贺。“即使那天晚上被一辆汽车撞上,我也会带着笑容”,黄西这样形容当时自己的狂喜。就这样,黄西一炮而红。

2010年,黄西获得了全美喜剧节大奖,还成为波士顿喜剧年度人物,又上了几次颇受欢迎的“艾伦,德詹妮斯秀”(Ellen Degeneres Show),成为当红主持人艾伦·德詹妮斯最喜爱的嘉宾。

黄西在2010年3月“广播和电视记者协会年度晚宴”上的表演,成为他的里程碑式的演出,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一年,他从医药公司辞职,专业做起脱口秀演员。而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爆红,也让黄西被国内观众所熟悉。

史上最邪门的“美国梦”

在舞台上,黄西不借助音响,没有动作,没有太多肢体语言,只有他浓重口音的英语,和意味深长的停顿。有人统计过,在莱特曼节目上,黄西的表演只有5分钟,一共只说了37句话,有20次笑声,其中有10次是边鼓掌边笑。也就是说,他平均两句话就抖一个包袱。

在美国,成功的脱口秀演出要符合3个标准:段子写得好、台上口才好、风格独特有绝活。黄西所创作的笑料段子在反映中国移民生活时,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移民的揶揄讽刺。

有一次,朋友到黄西家玩。黄西邀请朋友参观他的屋子,朋友刚刚说“好”,黄西就跟了一句:“行,现在你们已经参观完了。”这被黄西当做他到美国后讲的第一个笑话。

“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小幽默,自嘲窘迫的生活。”黄西身边有很多为移民问题困扰的亚裔人,关于升学、找工作、失业、绿卡等等,这些难题让大部分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焦头烂额,“中国人完全不缺搞笑的素材和环境。”

以往亚裔移民的真实奋斗、心路历程、以及所面对的困境和歧视,是不为主流社会所熟知或关注的。而现在,这些永远存在却得不到重视的点点滴滴通过黄西的挖掘、收集、整理、创作,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吸引了美国民众的眼球,激发了他们想了解的兴趣。

幽默是需要有自嘲的勇气和能力的。黄西的段子里到处都是自嘲,但这不是自轻自贱以达到讨好听众的手段。自嘲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黄西引用黑人谐星的历程来证明自己的想法。“黑人把受到的歧视编成段子,使得主流社会了解他们的遭遇和内心想法,从而得到同情和更为公正的对待。”

“我曾经开着一辆贴了很多贴纸、撕都撕不下来的二手车。其中一张写的是:‘如果你不会说英语,滚回家!’我两年以后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黄西的这个经典段子让老美笑得东倒西歪。

2011年,黄西出版了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讲述自己从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奋斗成为美国生物学博士,又从移民博士闯荡成为美国脱口秀明星的故事。这个被称为史上最邪门的“美国梦”,就是这样成为了现实。

用相声演义中国文化判断 篇4

相声是北京地区的土产,但是说相声的人要求要用普通话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抬杠”一词由北京方言中逐渐引申出来,成为一个褒义的词汇,意为同大家保持一致的步调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练习绕口令的时候,语速越快越好。因为语速越快,说明你的口齿越清晰。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贯口的使用方法和场合很有限,现在相声段子中只有八大贯口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柳活是指学唱各种地方戏曲和歌曲,类型可分为歌柳儿和戏柳儿。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相声本身的特点就是能够随时随地跟当时当地的一些情况结合起来。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一直延续下来,没有断的文字。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俏皮话的一个含义就是指谈话风趣,举止活泼、伶俐。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文人墨客这样一些人因为没有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对俏皮话的形成没有什么贡献。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顶针续麻中“续麻”的意思就是连续不断、不能间断,这是一种语文的修辞方式。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相声是以说为主,以逗为先的艺术形式。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吆喝存在于宫廷生活当中,意为“告君知”。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相声当中的“学”可以分为“正学”和“歪学”两种。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京剧属于相声当中唱的部分,因此,在相声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有唱念坐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在相声“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形似,同时还要神似。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噶七马八的意思就是不整齐的意思。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俳优是中国古代宫廷中专司歌舞戏剧的艺人。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抖机灵”的意思是本身自己知道,却要为了讨好别人,装作不懂的样子。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的包袱既要有一定的规则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逗乐并非是单纯的为了搞笑而搞笑,而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在其中的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臭美是一种自我感觉当中的美,如果你能够说出来,那么别人一定能够认同你的美丑观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四门功课当中的“唱”就传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唱太平歌词和京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作为相声中的唱来说,除了歌曲、戏曲之外,还有一些表演的段子。这些表演的段子在行话中被称为“柳活”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玉子就是快板,中间需要连接。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数来宝自诞生之初就是撂地演出的形式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快板儿书要求词合辙押韵,唱的时候用竹板打拍子。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单口相声是最早的相声表演形式,并且流传至今。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从审美学的观点来看,“笑”能够起到很大的社会功效,比如说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判断题】相声行话中的“把点开活”是指根据观众的情况决定所演的节目。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常连安在净化相声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朱绍文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在清康熙年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的老祖朱绍文先生属于清门相声的创始人。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从传统相声来讲,相声分为清门和浑门两大门派。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中的“翻腐为新”意思是将所有相声段子中过时或是不好的东西全部都去除掉,从此再也不提。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笑侯”指的是让人发笑的一个环境、条件和气氛。我的答案:√得分:100.0分

【判断题】“笑资”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关于“笑”的理论方面的资料。我的答案:√得分:100.0分

【判断题】“笑友”的意思就是要把观众当做舞台上演员的知心朋友。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判断题】“笑忌”指的是笑话所涉及到的人和事一定要符合观众的口味。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中的“派”指的就是师承关系。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学说相声的人在拜师的时候,会把要把朱绍文的牌位摆出来。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新相声是指在民国以后逐渐创作出来的相声。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一般的百姓称呼“打灯谜”为“破闷儿猜闷儿”。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所创造的流行语同网络所创造的流行语一样,寿命都很短,影响力也很小。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中的“包袱”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同笑料是不同的。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相声当中的唱就只是指模仿唱歌、戏剧等等。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北京的传统民居只是分四合院和大杂院两种,四合院内部不再进一步分等级。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满汉全席原本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侯宝林大师是满族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侯宝林大师曾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一是不允许有骂人的荤口,二是不说摇尾乞怜的贱话。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侯派相声语言的特点就是长篇累牍。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叙述性语言本身属于通俗文学。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侯派相声的一个特点便是,台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要有出处,有依据。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抬杠就应当是以对方为中心的正理歪说。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相声表演中的对话性语言实际上是三方交流,即演员和演员、演员和观众的三方交流。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幽默的语言来自于幽默感,更来自于个人的素养和修养,来自于语言当中的提炼。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艺术是滑稽语言艺术,而不是幽默语言艺术。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侯派相声讲求语言要有时代风格,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只需要加点时髦的词汇和网络语言就可以了。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相声语言中,“清原正本”的“本”是文化,而“原”是相声中的知识。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相声中的“学”实际上是对原事物的“模仿”。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学”是相声表演的一个理论体系。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作为喜剧,相声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最好的方式就是博学多闻。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1

【判断题】侯派相声突破了传统相声中“学”停留于表面形似的局限,加入了一种表演艺术。我的答案:√得分:100.0分

【判断题】侯宝林大师对相声段子中包袱的要求是越多越好。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侯派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寓庄于谐。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相声必须特别有人情味,因为有人情味才能带出趣味。我的答案:√得分:100.0分

【判断题】

山东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铜板两块,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又名竹板快书。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包袱越多,说明这个相声段子越好,艺术价值越高。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判断题】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一定要学会刻画人物,并且这个人物一定要在共性中追求其个性。

我的答案:√得分:100.0分

【判断题】侯宝林大师的声带条件非常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梅兰芳字鹤鸣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大鼓是曲种的一个总称,主要分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等不下几十种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京韵大鼓是由流行在河北沧州、河间一带的乐亭大鼓发展而来的,形成于北京一带

中国古诗词相声 篇5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魏文华几岁就开始跟随父母演出 A.5岁 B.6岁 C.8岁 D.9岁

正确答案:

2.那几年是小品发展的启蒙期 A.1966-1980 B.1990-1996 C.1986-1990 D.1980-1986 正确答案:

3.下面那个地方的四合院数量最多 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正确答案: 4.斗精灵是指

A.本身知道的事情装作自己非常知道 B.本身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 C.本身知道的事情反而认为不知道 D.本身不知道的事情以为自己知道 正确答案:

5.第一代“浑门”相声是 A.朱绍文 B.陈涌泉 C.张寿臣 D.马三立 正确答案:

6.下面哪一位是第三波的八大怪 A.云里飞 B.程傻子 C.常傻子 D.处妙高

正确答案:

7.侯派演绎的《卖布头》的特点是 A.更注重语言 B.更注重实践 C.增加了很多包袱 D.扔掉了一些包袱 正确答案:

8.在中国,学习相声最好的办法是 A.拜师 B.自学 C.了解中国 D.跟着演 正确答案:

9.下面那个物品在卖的时候不适合吆喝 A.西瓜 B.鸡毛掸子 C.冰糖葫芦 D.包子 正确答案:

10.传统相声的特点不包括 A.一致性 B.口头性 C.集体性 D.传承性 正确答案:

11.传统相声《学四省》是指那四省 A.河南、河北、广东、广西 B.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C.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D.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正确答案:

12.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一共收录多少个段子 A.57 B.55 C.53 D.51 正确答案:

13.《戏剧与方言》中哥俩的一问一答用河南话需要几个字 A.16 B.12 C.8 D.4 正确答案:

14.参军戏是由什么演变而成

A.生 B.旦 C.优伶 D.静

正确答案:

15.陕西的一句老话:“汾酒必合”后面是 A.合久必分 B.喝酒必汾 C.分久必合 D.分分合合 正确答案:

16.马三立相声的特点是 A.很快

B.反映社会最低层人民 C.雅俗并有

D.百分之百的世俗而没有庸俗 正确答案:

17.侯老准备拒绝舞台的时候仍然坚持说的相声是 A.三国 B.醉酒 C.戏剧杂谈 D.打灯谜 正确答案:

18.下面那个词语不是从相声中流行而来的 A.马大哈 B.假大空 C.胖子 D.坐地炮 正确答案:

19.做小买卖最讲究的是 A.做广告 B.产品好 C.吆喝 D.宣传 正确答案:

20.抬杠有一个特点是必须 A.方言一样 B.语言不通 C.摇摇摆摆 D.步调一致 正确答案:

21.不敬东家敬伙计,下面是 A.反了 B.篡位

C.认错人了 D.野心外露 正确答案:

22.下面那一个地方不是河北梆子的基地 A.北京 B.天津 C.秦皇岛 D.河北农村 正确答案:

23.谁给八位相声演员赐为八大怪 A.慈禧 B.光绪 C.乾隆 D.顺治 正确答案:

24.侯宝林相声用什么去感染观众 A.江湖气息 B.幽默的台风 C.滑稽的表演 D.夸张的表情 正确答案:

25.仁义礼智信是那个学派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正确答案:

26.莲花落盛于什么朝代 A.宋 B.明 C.清代 D.元

正确答案:

27.那一派的相声把雅端到舞台上 A.清 B.侯 C.浑 D.马

正确答案:

28.“造字圣人”号 A.仓颉 B.苍劼 C.史皇氏 D.候刚

正确答案:

29.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挪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称之为 A.屏风口 B.疯屏口 C.画屏风 D.八扇屏 正确答案:

30.瘸腿诗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什么 A.三句半 B.床头诗 C.打酱油 D.对春联 正确答案:

31.侯派相声语言的最大特点是 A.简单 B.复杂 C.悦耳 D.难解 正确答案:

32.相声表演中学的是什么 A.刻画人物 B.理论 C.动作 D.神态 正确答案:

33.五档相声不包括 A.张寿臣 B.丁广泉 C.马三立 D.侯宝林 正确答案:

34.张寿臣相声最大的特点是

A.谐而不厌,雅而不村,为妇孺所共赏 B.怪诞的动作 C.粗野的语言 D.夸张的表情 正确答案:

35.估衣指的是什么 A.死人的衣服 B.古代的衣服 C.旧的衣服

D.认识的人的衣服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你知道你自己吃了几碗干饭吗”是一个双关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河南豫剧也叫做河南梆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中国进入民主时期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太平歌词的历史比相声中的唱的历史要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金陵三杰”指的是徐悲鸿、张书旗和柳子谷三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焦德海在幼年时候并没有学说相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王世臣擅长“倒口”和“说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文哏”大师指的是苏文茂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张寿臣对今天的相声来说是一个功臣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马三立在净化相声语言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拆唱八角鼓形成于清代中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四抖指的是反复强调四遍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马三立的演出没有文字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相声是制作包袱的作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正唱的时候不要求学的非常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通过绕口令学习汉语是,语速怎样最好 A.越快越好 B.越慢越好 C.越清楚越好 D.吃字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

2.山西酿醋的人叫做 A.酿人

B.醋人 C.西人 D.醯人 正确答案:

3.“文哏”是以什么为基本内容的段子 A.动作 B.传说 C.文学作品 D.历史 正确答案:

4.张寿臣先生的代表作是 A.相面 B.逗你玩 C.吃元宵 D.小神仙 正确答案:

5.单口相声的开场白叫做 A.正活 B.偏活 C.结活 D.垫话 正确答案:

6.把点开活的意思是 A.按照时间间演出

B.根据观众的情况决定所演的节目 C.根据既定的内容演出 D.把握着时间开始演出 正确答案:

7.侯宝林先生在每一个段子里 A.都要笑演员出洋相 B.都很正面 C.都很反面

D.都有一个人物 正确答案:

8.相声中包袱内容的来源是 A.社会生活中可悲的人或事 B.社会生活中可歌的人或事 C.社会生活中可笑的人或事 D.社会生活中可泣的人或事 正确答案:

9.相声是一种富有什么性质的说笑 A.表演性 B.戏剧性 C.哲理性

D.偶然性 正确答案:

10.八大怪一共有几波 A.五 B.四 C.三 D.二

正确答案:

11.相声应该是第几人称的叙述 A.一 B.三 C.二

D.无所谓 正确答案:

12.下面哪一位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苏文茂 B.王世臣 C.赵世忠 D.李伯祥 正确答案:

13.小品是从什么中提炼出来的 A.生活 B.抽象

C.戏曲艺术元素 D.相声 正确答案:

14.侯派的相声必须是什么的艺术 A.肢体 B.语言 C.舞台 D.搞笑 正确答案:

15.第三波那个的传人现在找不到了 A.大冰黄 B.大金牙 C.赛活驴 D.焦德海 正确答案:

16.做小买卖最讲究的是 A.做广告 B.产品好 C.吆喝 D.宣传 正确答案:

17.莲花落盛于什么朝代 A.宋 B.明 C.清代 D.元

正确答案:

18.下面那一项不是对口相声常见的表现形式 A.一头沉 B.绕口令 C.子母哏 D.贯口 正确答案:

19.十三道辙不包括 A.发红 B.江阳 C.人臣 D.中东 正确答案:

20.魏文华几岁就开始跟随父母演出 A.5岁 B.6岁 C.8岁 D.9岁

正确答案:

21.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 A.音调的变化 B.音色的变化 C.音节的高低变化 D.音域的变化 正确答案:

22.在传统相声中,逗哏和捧哏谁的笑料更多 A.一样多 B.无法比较 C.捧哏 D.逗哏 正确答案:

23.张寿臣相声最大的特点是

A.谐而不厌,雅而不村,为妇孺所共赏 B.怪诞的动作 C.粗野的语言 D.夸张的表情 正确答案:

24.抬杠有一个特点是必须 A.方言一样

B.语言不通 C.摇摇摆摆 D.步调一致 正确答案:

25.中国戏曲的最早形式是 A.隋唐戏 B.歌舞戏 C.参军戏 D.宋杂剧 正确答案:

26.在相声表演的过程中,要怎么样 A.夸张 B.学 C.拟人 D.大胆 正确答案:

27.侯派演绎的《卖布头》的特点是 A.更注重语言 B.更注重实践 C.增加了很多包袱 D.扔掉了一些包袱 正确答案:

28.对春联是清代什么子弟撰写的文字游戏之作 A.汉人 B.达官贵人 C.贫民 D.旗籍 正确答案:

29.下面哪一个不是第一波的“天桥八大怪” A.穷不怕 B.韩麻子 C.丑孙子 D.赛活驴 正确答案:

30.传统相声正是因为相声前辈们一句一句的结识更有高级的什么才继承下来的 A.笑候 B.笑谈 C.笑资 D.笑友 正确答案:

31.谁给八位相声演员赐为八大怪 A.慈禧 B.光绪 C.乾隆

D.顺治 正确答案:

32.下面哪一位是第三波的八大怪 A.云里飞 B.程傻子 C.常傻子 D.处妙高 正确答案:

33.八大棍每一段说起来都要多长时间 A.十分钟 B.几个小时 C.二十分钟 D.一个小时 正确答案:

34.相声的灵魂是 A.说 B.逗 C.学 D.唱

正确答案:

35.在相声中,功底深厚、掌握节目多也被称为 A.绝活 B.活儿棒 C.活多 D.有活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王世臣10岁就师从张杰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相声表演中最重要是形似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与正唱相比,歪唱在相声中用的更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太平歌词的历史比相声中的唱的历史要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李伯祥的师傅为赵佩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马三立在净化相声语言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李德钖因为相貌漂亮被称为万人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太平歌词唱的就是八角鼓里面的曲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豫剧有“国剧”之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现在,在堂会的时候特别适合演相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贾先生》是刘德智先生的一个代表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快板还是西洋音乐术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莲花落是指聋人乞讨唱的民间曲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正唱的时候不要求学的非常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史记》从开始就是这个名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八大棍每一段说起来都要多长时间 A.十分钟 B.几个小时 C.二十分钟 D.一个小时 正确答案:

2.第一个把相声引进剧场的是 A.焦德海 B.李德钖 C.张寿臣 D.马三立 正确答案:

3.五档相声不包括 A.张寿臣 B.丁广泉 C.马三立 D.侯宝林 正确答案:

4.相声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 A.善于吹捧 B.善于讽刺 C.脱离现实 D.现实再现 正确答案:

5.第一代“浑门”相声是 A.朱绍文

B.陈涌泉 C.张寿臣 D.马三立 正确答案:

6.抬杠有一个特点是必须 A.方言一样 B.语言不通 C.摇摇摆摆 D.步调一致 正确答案:

7.中国的相声表演离不开 A.社会底层 B.民间 C.国家支持 D.宣传 正确答案:

8.下面那个物品在卖的时候不适合吆喝 A.西瓜 B.鸡毛掸子 C.冰糖葫芦 D.包子 正确答案:

9.常连安相声的代表作不包括 A.黄鹤楼 B.卖估衣 C.大上寿 D.大保镖 正确答案:

10.李白在下面那首诗中采用了首尾相连的做法 A.将进酒 B.赠孟浩然 C.望庐山瀑布

D.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正确答案:

11.在相声表演的过程中,要怎么样 A.夸张 B.学 C.拟人 D.大胆 正确答案:

12.参军戏中,戏弄者叫做 A.苍鹘 B.参军 C.主角

D.配角 正确答案:

13.郭子章自号为 A.靑螺 B.相奎 C.玭衣生 D.泰和 正确答案:

14.单口相声的开场白叫做 A.正活 B.偏活 C.结活 D.垫话 正确答案:

15.相声界一代宗师指的是 A.苏培文 B.朱绍文 C.马三立 D.侯宝林 正确答案:

16.侯派相声的生命线是 A.唱功的掌握 B.逗的手法

C.叙述语言的掌握 D.哏的作用 正确答案:

17.顶针续麻是什么时期以来的文字游戏 A.宋元 B.明清 C.东汉 D.西汉 正确答案:

18.最早的相声表现形式是 A.群演相声 B.对口相声 C.单口相声 D.双簧 正确答案:

19.焦德海的相声艺术特色是 A.拜师多 B.演出多 C.活路宽 D.活路窄 正确答案:

20.相声应该是第几人称的叙述 A.一 B.三 C.二

D.无所谓 正确答案:

21.小品是从什么中提炼出来的 A.生活 B.抽象

C.戏曲艺术元素 D.相声 正确答案:

22.传统相声《学四省》是指那四省 A.河南、河北、广东、广西 B.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C.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D.湖南、湖北、山东、山西 正确答案:

23.“相声八德”中的万人迷指的是 A.刘德智 B.李德钖 C.焦德海 D.张德泉 正确答案:

24.串门这个词的产生和什么有关系 A.四合院 B.房子 C.市民阶层 D.邻居 正确答案:

25.侯老准备拒绝舞台的时候仍然坚持说的相声是 A.三国 B.醉酒 C.戏剧杂谈 D.打灯谜 正确答案:

26.相声中的对话性语言应该是几方的交流 A.一 B.二 C.三 D.多

正确答案:

27.歇后语一般有几部分组成 A.四

B.三 C.二 D.一

正确答案:

28.莲花落盛于什么朝代 A.宋 B.明 C.清代 D.元

正确答案:

29.马三立的兄长马桂元擅长 A.文哏 B.舞哏 C.捧哏 D.逗哏 正确答案:

30.通过绕口令学习汉语是,语速怎样最好 A.越快越好 B.越慢越好 C.越清楚越好 D.吃字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

31.丁广泉老师和侯宝林大师一起做的事情不包括 A.学艺

B.抄写手抄本 C.唱京剧 D.做木工 正确答案:

32.哪一年,丁广泉老师如愿拜侯宝林为师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3年 正确答案:

33.抖包袱的本身是 A.说 B.学 C.唱 D.哏

正确答案:

34.昆曲以什么来控制演唱节奏 A.笛 B.弦 C.鼓、板

D.歌词 正确答案:

35.魏文华几岁就开始跟随父母演出 A.5岁 B.6岁 C.8岁 D.9岁

正确答案:

16秋学期《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尔雅)》在线作业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拆唱八角鼓形成于清代中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相声是制作包袱的作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笑候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气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豫剧有“国剧”之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李德钖因为相貌漂亮被称为万人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魏文华生于曲艺世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全家跃进》属于讽刺类的相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相声中在正活前面加上垫话,为的是一开场就让观众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相声就是为了搞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现在,在堂会的时候特别适合演相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马三立家是曲艺世家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莲花落是指聋人乞讨唱的民间曲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新加坡习惯把汉语叫做华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李伯祥的师傅为赵佩茹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翻译策略 篇6

归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 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 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巴尔胡达罗夫曾把意译看成是“层次偏高的翻译”。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因此, 在采用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 应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不为原文所包含特有的文化意象、文体、韵脚等因素的桎梏, 最大程度地降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用富含译语文化特色的词来表达原文的丰富内涵, 增加其可接受性和审美性。

以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为例, 诗歌中的名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在翻译上就遇到了困境。“织女星”和“牵牛星”虽在英语中有直接对应的词汇“Vega”和“Altair”, 但却无法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它们的独特的意象和联想,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Vega”一词还另有寓意, 表示“夏日中的女王”。因此如若直译, 不仅会让西方读者引起误解, 而且使原作中韵味大打折扣。许渊冲则另辟蹊径, 采用意译的手法成功地化解了这一矛盾, 译文如下: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lies watching heart-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

译者巧妙地回避了牵牛织女星这一带有过强民族色彩的意象词汇, 转而使用“heart-broken”一词取而代之, 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宫女孤凄悲凉的命运, 他的译文也更易为西方读者领会。

所谓“异化”翻译, 亦指以源语文化为中心, 译文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域性 (foreignness) 色彩, 保留源语与译语的语言文化差异。Venuti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 让读者向他靠近”, 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 把读者送到国外去”。

针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 异化的翻译不仅可以保留原作品的原汁原味, 对译文读者而言, 还能从国外文学译作中读到新奇、陌生的东西或许更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乃至思想上的启迪。

金昌绪的《春怨》中的名句“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在翻译时就需多加斟酌。诗中“辽西”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象, 既指丈夫, 又指边疆, 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因此, 译者处理好这一意象是译好本诗的关键。Fletcher译为:

Their warbling broke the dream wherein

My lover smiled to me.

译文中, “辽西”被译成了“wherein my lover smiled to me”。该意译虽巧妙地绕过了“辽西”这一民族独特的文化意向, 但却使全诗的中心意象已荡然无存, 读者无法看出唐代连年战争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妇女带来了痛苦。相反, 译文在意境上增添了一层风花雪月的色彩, 可谓“形”“神”两失。这是因为译者不谙中国地名文化, 没有进行形象思维, 不能再现原诗的意象, 未能体会原诗的意境。

许渊冲则对该诗句进行了意向对等处理, 译为:

From dreaming of my dear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在这个版本中, “辽西”这个寓意深刻的中国文化意象由英语意象“the frontier”代替了。这样, 不仅原诗的意象和意境在译作中得到了再现, 而且降低了英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辽西自古就是就是边境重镇, 此处翻译成“frontier”, 无疑是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后直译的表现。

在中国古诗歌的翻译中, 采用直译和意译, 主要不决定于个人爱好和主观愿望, 而决定于翻译活动的客观条件和客观要求。如能兼用两种表达方式, 使之圆满调和, 就可以忠实地传译出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而又不违反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

参考文献

[1]蔡新乐, 郁东占.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忠廉.变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中国古诗词相声 篇7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韵律之美

1.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 这是由于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声韵协和, 曲应金石”, 即做诗要用韵, 韵的作用不仅在于能使曲调和谐, 且能够配乐器演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的句法和用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的韵律。《诗经》虚实词的运用巧妙和谐, 吟唱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讲求用韵节奏变化, 使诗歌优美动听、富于变化, 诗词的抑扬顿挫, 也处处彰显着音乐美。

2.以《陈风·月出》中“兮”字的用韵为例分析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倒兮。舒忧受兮。劳心馐兮。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之, 劳心惨之。”这首诗抒情色彩及其浓郁, 韵味集中体现依托了尾部“兮”字的运用, 其韵在“兮”的前一字上:皎、僚、纠、悄;皓、倒、受、馐;僚、绍、惨。孔颖达在《关雎》诗后疏中说:诗之大体, 必须依韵。其有乖者, 古人之韵不协耳。之兮矣也之类, 取以为辞, 虽在句中, 不以为义, 故处末者, 皆字上为韵之首……此等皆字, 上为韵, 不为义也。虽人志各异, 然用韵目的皆在于诗歌声韵和谐。此种韵在《诗经》中较为多见, 它以其特有的连贯、顺接、易于上口的特点, 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声韵结构。

3.诗是音乐的内容, 音乐是诗的形式

诗歌和音乐一般都要讲究节奏韵律。节奏就是一连串的声音, 具有一定的高低和时间的间隙, 韵律就是一连串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先后一致的反复回应。节奏和韵律同为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和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同音乐结合起来, 无疑会大大加强它的艺术感染力;而音乐与诗歌结合起来, 亦会大大加强它的情节性和明确性。诗歌与音乐合则双美, 缺则两损。

二、古诗词的意境表现音乐声情

1.意象运用之音乐美——以《蒹葭》为例

《诗经》中《秦风·蒹葭》富有印象派音乐特性, 运用具有简单而又饱含艺术特色的诗歌意象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

大最运用双声叠字及叠韵的表现手法, 不仅是为了获得韵律方面的美感, 运用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隽永醇厚。“苍苍”、“萋萋”、“采采”,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的越来越浓, 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的凄凉清寂, 心境的悲凉凄苦。自露“为霜”、“未唏”、“未已”的变换, 用时间推移, 写出主人公寻人不着的焦急、惆怅和失望之情。“水一方”、“水之湄”、“水之泗”是伊人所在地点的变换, 真切地描绘出主人公企慕“伊人”的心境。“长”、“跻”、“右”和“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浊”的变换, 从不同的道路和位置描述了主人公寻找“伊人”的困难重重和焦急的情境。这首诗歌所渲染的音乐意境悠扬和谐, 表达的情感也随之由弱到强。诗只写寻求之难, “伊人”宛在, 便戛然而止, 给读者和听者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

2.唐诗境界之声韵美——以《琵琶行》为例

自居易在歌行体《琵琶行》这篇乐府诗中千百年来为人称道的经典音乐描写, 达到了诗境与曲情的完美结合, 在“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后琵琶女先开始“转轴拨弦三两声”的校弦, 接着诗人以琵琶女所弹奏琵琶曲之“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以及“说尽心中无限事”来突出“情韵”, 表达思想感情。而“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借助文学通感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突出了一种乐韵、一种神韵, 以至于琵琶女一曲终了之时“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一种无声的美感, 听众完全沉浸在刚刚的演奏之中。它不是音响的简单静止, 它是乐韵、是留白, 容大象于无形之中, 容大音于无声之中, 把音乐表演的美学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歌行体表现出诗与曲声请的融合, 达到了乐与韵、情与声的至美境界。

3.小结

诗词, 正如同一支乐曲。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都逼近音乐, 因为这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内容和形式最为浑融的艺术。诗歌艺术与音乐相融, “二十字如一片云, 因日成彩, 光不在内, 亦不在外, 既无轮廓, 亦无丝理, 可以生无穷之情, 而情了无穷”。这正是传统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所产生的一种天衣无缝的音乐境界, 诗歌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必然带来它的广阔而光明的前景。

三、结语

文学是人生的构成部分, 它始终与人的生命、生活、生存、生产等人生的主要内容, 与人的价值世界、意义世界、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文学是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建构精神家园的一种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音乐是艺术的一种, 艺术装点生活, 美化生活, 给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音乐对此的贡献不可忽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可以通过音符的组合传达强烈的情感。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所以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就有必要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韵律做一个专业的探索。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文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中国古诗词的文化源远流长, 古诗词中的音乐美学更是意味深长, 研究中国古诗词的艺术,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也是对艺术创造、音乐魅力的延伸, 它的出现, 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音乐也因古诗词的存在而繁荣, 因它的传播而留名。中国传统文化热潮再次兴起, 对古典诗词的韵律研究在这一时期适应了时代潮流。研究者以音乐学的角度出发有独具创新意义。诗歌之美和当代音乐艺术研究结合起来走相辅相成的发展道路有进一步发展和探寻的空间。

摘要:诗词中讲究“随律押韵”、“随调则韵”, 说明了诗词中用韵与乐曲的“律”“调”密切相关。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以各类诗词为例, 结合古典诗歌的汉语特点, 了解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关键词:古典诗歌,汉语特点,韵律美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梁茂春.中国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3]任半塘.唐声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4]杨荫测.中国音乐史纲[M].上海:万叶书店, 1952.

[5]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中国诗词的美学价值 篇8

关键词:中国诗词,美学价值,审美能力

中国诗词能够以简练的语言营造出深厚的意境, 读者在欣赏优美词句的同时, 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 仿佛参与到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旅行。因此在教学中, 如以诗歌鉴赏为引, 配以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就可以开启学生对中国诗词中美学的认知, 使语言学与美学完美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赏析古诗词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具体说来,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感受能力, 是指人在面对审美对象时, 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应能力。如欣赏音乐要有接受音乐的耳朵, 欣赏绘画要有感受画面美的眼睛一样, 面对诗词, 学生要有对语言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知能力, 应首先从学生的直觉感受开始, 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与感受中提高其审美能力。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是中国诗词的特性, 这种特性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诗词的传授教学中, 可以通过诵读咏吟的方法, 在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旋律里, 把诗词中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陆游的《示儿》是一首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歌, 在教学中, 老师会作范读或放专业人员录制的朗读录音, 让学生在缓慢、低沉的语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进而感受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通过反复诵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 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博大的胸怀, 体会到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立体形象。中国诗词又常常是与绘画相统一的。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 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学习古诗词时,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绘画美。

二、审美接受能力的培养

审美接受能力是指对审美对象的鉴别、分析、批评能力。如果说对古诗词的看、读、听只是审美的感性阶段, 那么鉴别、分析、批评的能力则是审美的理性阶段, 要想从古诗词中获得美的享受, 就必须具备这种能力。诗词是诗人感情勃发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物境、人世间的情境及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意境美。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细细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从而达到接受美的目的。

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按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感知美、鉴赏美都是为了能够再创造美, 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审美创造能力, 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引导学生情感的迸发。

强烈的情感认同感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家的思想感情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但诗词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 诗人的情感体验更显强烈。在鉴赏诗歌本身的同时, 让学生随着诗人波澜起伏的感情而培养自身的情感迸发。这样, 就会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而学生主体意识的显现是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任何创造的源泉, 对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直接的就是想象力的创造培养。文学艺术形象都是以语言作为中介来形成人们的最初审美印象的, 在形成印象的同时, 留有一定的空白, 让学生通过想象力去填补、去充实所形成的艺术印象。而在诗词的体验中, 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在创作诗词时, 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 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物我之间的界限, 将自己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其次, 诗词的语言大多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创造出的各种物我之间的意境, 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在诗词的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拓展想象空间, 充分启动再创造能力, 去感受作品中诗人的情怀和审美意象, 再以此为契机开启学生的创造源泉, 并逐步把它培养成一种能力。

3. 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诗词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精练、准确、简洁、生动。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形容词当动词用, 意即“吹绿了”。如果用“到”、“过”等字, 只能从风的本身流动着想, 依然看不见春风吹来后的景色, 而这个“绿”字能写出春风拂过后, 千里江岸一派新绿的无限生机。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领会这些词的妙处, 用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并加以模仿、创新, 运用到作文中。

4.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辩能力。

诗词在布局结构上富有跳跃性, 诗人写诗常常遵循情感的逻辑, 由某一方面跳跃到另一方面, 中间并不存在关联词和过渡句, 整首诗词的搭建是借助感情的纽带与想象的翅膀。在学习诗词时, 必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辩, 及时跟上诗人笔下时空、物体的变化, 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 引导学生用自身了解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理性、独立的思辩能力, 进而形成创造能力。

上一篇: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下一篇:项目公司项目监管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