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2024-06-14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通用3篇)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1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继9月28日召开全省水利建设动员会议之后,今天又在岳阳市召开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目的就是把握冬汛刚过的关键时刻,保持充足信心,坚定必胜决心,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圆满完成全年水利建设各项任务。

今年,是我省水利建设投入最大、发展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全省水利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水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水利改革不断创新,水利建设投入多、进展快、效果好,探索和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认真总结。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还存在进度偏慢的现象,个别市县进度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全省水利建设的总体进度,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上午,大家考察了华容县、君山区饮水安全工程、沟渠清淤疏浚等项目建设现场。下午的会议,岳阳市作了典型发言,娄底、怀化、益阳3市作了表态发言,晓安同志通报了动员会以来各地水利建设情况,提出了下步工作要求,讲得很好,我都赞同。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快水利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治则天下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几年,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高度聚焦水利工作,多次就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抓好水利建设经常研究部署,强力组织推进。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水利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水利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1、抓好水利建设,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落地见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利跨越发展。从投资情况来看,今年全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水利工程建设已是财政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年,中央共下达我省水利建设计划投资12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7.32亿元。按照国务院要求,12月底前中央投资水利项目面上工程必须完成80%以上、重大工程必须完成90%以上、安全饮水工程必须完成100%。国务院开展的稳增长惠民生重大政策措施督查和跟踪审计,把水利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水利项目建设工作滞后的省份给予了严厉问责。这些都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推动水利建设的决心是坚定的,态度是坚决的。从目前全省的完成情况来看,今年共完成投资111亿元,完成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清醒地认识到,用好中央投资,建好水利工程,既能体现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力度,也有利于今后争取中央更大支持。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水利建设各项部署安排,千方百计确保任务完成。

2、抓好水利建设,事关全省稳增长大局。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明确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促进“三量齐升”、“四化两型”,分类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十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水利建设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从投资拉动来看,中央、省对水利建设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为我们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内生动力,提供了良好契机。从建成全面小康和实施精准扶贫来看,如果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没有保障、饮水安全没有解决、灌溉条件没有改善,就不可能精准脱贫,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编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张网”,构建水利网就必须坚持不懈加强水利建设。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的水利建设一直都是“高看一等”,“厚爱三分”,今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省级财政投入了38个亿,这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并在加快资金下达,加快项目审批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从刚才晓安同志通报的情况看,部分市县、部分项目的进度仍然严重滞后,一些项目甚至还没有开工,严重拖了全省的“后腿”。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建设进度,决不能旧账未还又欠新账。

3、抓好水利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推进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湖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在维护全国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巩固和发挥湖南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优势,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但目前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依然突出,农村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建、无人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关系民生民利,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务之急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提升项目建设完工率,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切实抓好加快水利建设的重点环节

完成水利建设任务,是死任务、硬条件,不能靠喊口号、拍胸脯,而是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现重点突破。

1、强化资金调度。水利建设的进度关键是看投资完成率。各地要切实加强资金调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对于中央和省级投资,要按照建设进度加快结算和支付,项目做到哪一步,资金拨付必须相应跟上,决不能让建设资金躺在财政专户上“睡大觉”。对于整合使用的水利资金,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类实施,各计其功,绝不能因为整合而拖水利建设的后腿。同时,各地也要克服困难落实配套资金,竭力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和吸引广大群众投入、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特别是小Ⅱ型水库、城市防洪等以地方为主的项目,县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决不能因为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而延缓开工。

2、抓好重点项目。各地要根据工作实际,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切实做到“五个必须”:707万农村饮水安全建设、4036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等重点民生工程的除险加固,年底前必须100%完成;小型农田水利、抗旱应急水源等面上工程,年底前必须完成投资的80%以上;洞庭湖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大项目,年底前必须完成投资的90%以上;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洞庭湖区朝天口工程等影响度汛安全的项目,必须在明年汛前全部完工;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洞庭湖沟渠清淤疏浚等生态治理项目,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洞庭湖区沟渠清淤疏浚工作。目前,洞庭湖区面临缺水影响扩大、水质恶化加剧、生态功能退化、大水隐患依旧等问题,严重制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先后进行专门研究,明确了洞庭湖治理工作思路,就是积极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治理,在节水优先的前提下,突出推进“引水、蓄水、配水、活水、清水、防水”等综合措施,加快建成洞庭湖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保障支撑体系。并决定近期大力推进四口水系综合整治、西水东调、河湖连通、重要堤防加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洞庭湖水安全工程五大项目,实施沟渠清淤疏浚、矮围网围清理整治、畜禽养殖环境整治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行动。水安全工程五大项目建设需要争取中央支持,各相关部门要加快前期工作;三大行动以县为主组织实施,湖区各市县要迅速动员部署,全面推进实施。特别是沟渠清淤疏浚是恢复水系连通、提高灌排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湖区水资源水生态环境问题实施最易、见效最快的项目。上周,家毫省长在召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时,要求大力推进湖区沟渠清淤疏浚行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湖区沟渠清淤疏浚任务,省政府将安排以奖代补资金,调动各地积极性。因此,湖区各地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生动实践,千方百计落实资金,广泛发动受益群众筹资投劳,迅速掀起湖区沟渠清淤疏浚高潮,通过3年持续努力,全面改善湖区灌排条件和水生态环境。

3、加快建设进度。当前,全省建设进度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与民生水利投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急骤扩大的形势不相适应。从项目来看,洞庭湖治理、主要支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总体进度达不到计划执行考核要求;从地区来看,还有娄底、怀化、益阳3个市项目完成情况不理想,远滞后于国家进度要求。会前,省政府已经约谈了进度严重滞后的8个县市区,约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关键是要促使滞后地区加快赶超。各地要认真分析进度滞后的原因,针对制约进度的薄弱环节,逐项研究推进措施,逐项破解制约瓶颈,把各项工作往前赶、做扎实。邵阳市的做法就值得肯定、借鉴,他们对全市水利建设进度进行排名,营造了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

三、切实形成加快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算上今天,今年只剩21天,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形势非常严峻。全省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格局。

1、要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加强指导;相关单位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做到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任务有人抓。特别是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要强化配合。水利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协同抓好水利建设各项工作。水利部门要担主责,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林业、农发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要协同作战,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加快资金拨付,有效解决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对已立项项目要简化县级财政评审程序,最大限度地优化建设程序。

3、要强化督查。近期,省政府专门派出9个督导组深入各地督导建设进度,根据督查结果,实行分级约谈,取得了积极效果。下一步,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从严从实,加强督导检查,区分优良等级,排序进行通报,排名靠前的要给予肯定,排名靠后的要进行约谈。对于重点县市区、重点项目要派专人蹲点督导,督促各地及时解决制约进度的瓶颈性问题。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对于今年的水利建设,必须强化跟踪问效、从严问责、奖优罚劣,绝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要严格执行“三个凡是”:凡是完不成任务的,要适当扣减当地政府绩效考核分值,相应核减明年投资计划;凡是进度严重滞后、影响全省形象的,要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凡是出现严重安全、质量、腐败问题的,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党纪条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4、要强化共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惠及民生,中央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发展农村水利,首先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广大老百姓积极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让老百姓认同水利建设、参与水利建设、监督水利建设,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在加大政府投入、盘活存量的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敞开大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行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等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让民间资本在水利建设运营领域尝到甜头、大显身手。

5、要及早谋划。水利建设作为国家投资拉动经济的利箭之一,加大投资、加快建设将是常态化的趋势。要在加快前期工作、做足项目储备上下功夫,为争取中央投资打下基础;要在发挥部门合力、加快实施进度上建机制,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要在严格建设管理、强化资金监管上出实招,用好每一分水利投资,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同志们,加快水利建设,责任重大,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切实做好加快水利建设各方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水利建设各项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2

近几年, 蚕桑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全省农业中心工作, 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千亿增收示范工程建设, 实现了产业稳定发展, 促进了农民增收, 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优势, 成绩来之不易。

1. 1 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快

攀西蚕区、川南蚕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绵阳、南充等川中北蚕区得到了巩固提升, 一批蚕桑重点县和专业乡镇、专业村的规模优势开始显现, 全省新建标准桑园超过10 万亩, 培育10 亩以上专业大户6 万户, 30 亩以上家庭农场2100 户。规模化的推进, 使集中成片桑园代替了零星分散的 “四边桑”, 蚕桑逐步成为了产区农民的主业。

1. 2 产业化经营机制日趋完善

以涪城、宁南为代表的 “公司+ 共育户+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成果, 以共育户为平台强化服务指导, 解决了技术推广 “最后一公里” 问题, 带领蚕农把蚕茧提质增效做到了全国最高水平, 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

1. 3 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路线得以确立

在品种上, 成功培育推广了 “川桑98 - 1”、“凉桑1 号”、“川山 × 蜀水”等蚕桑优良品种。在技术上, 形成了包括桑树一步建园技术、宽窄行桑园复合经营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大蚕省力饲养技术、自动上蔟技术、仪评收茧技术等多项具有四川特色的主推技术, 人蚕共居现象得到了克服。在蚕桑机具上, 研发推广了切桑机、伐条机、微耕机、消毒机、小蚕饲育机、控温控湿器等。这些良种良法技术的推广为蚕桑提质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1. 4 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取得了进展

目前, 全省近30 个县区发展果叶兼用桑, 面积已突破10 万亩, 投产达到3 万亩, 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质量最优的桑果生产基地。特别是德昌、盐边等地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产业模式, 通过鲜销、加工、采摘体验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 成效显著。此外, 饲料桑、桑叶茶、食用桑叶粉, 蚕蛹油等产品开发已初步实现专业化生产, 这些创新实践为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开辟了新的途径。

1. 5 蚕茧单产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 我省蚕茧单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蚕茧综合质量已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蚕桑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2 蚕桑产业发展思路

2009 年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从此推开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序幕。从2009 年到2011 年, 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开展了现代农业的千亿示范工程和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在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从2012 年到现在这3 年, 我们重点推进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 主要围绕 “大基地、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 来开展工作。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完成了1000 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完成了640 万亩 “千斤粮万元钱” 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蔬菜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名, 茶叶也由全国第5 名上升到第2 名, 水果、中药材、蚕桑等产业排名均名列全国前茅, 实现了产业的提升和壮大, 产业从过去零星分散向聚集发展, 大基地和大产业已基本形成。在 “大品牌”方面, 打造了 “大凉山”、 “川藏高原”、 “大巴山”、“宜宾早茶”等一批区域品牌。在 “大市场”上, 多次举办菜博会、茶博会、泡菜展销会等, 组织了 “日韩行”、“香港行”、“德国行”、“俄罗斯行”等组团出国门行动。蚕桑产业发展在这两个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 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要围绕“质量、效益”四个字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蚕桑产业也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 总的工作思路是, 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动力, 加快推动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当前, 要做好蚕桑产业发展工作, 必须坚持三个结合。

2. 1 与国家 “一路一带” 发展战略相结合

国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一带一路” 战略, 为我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省是丝绸的发祥地之一, 蚕丝文化历史悠久, 素称 “蚕丛古国”, 是 “蚕神”嫘祖的故里, 古蜀王蚕丛在成都平原“教民养蚕”还早于种植业发展。我省是 “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具有区位优势。蚕桑既是古老产业, 也是现代产业, 要把蚕桑融入到 “一带一路”战略中去, 利用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在 “一带一路” 战略中占领一席之地, 使蚕桑产业焕发青春, 创造辉煌。

2. 2 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

受资源和价格约束, 传统农业已经走到尽头, 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们才有发展空间。当前, 关键是要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能力核心是要保持耕地。在保持耕地基础上, 具体种什么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 让农民选择种植比较效益高的作物。蚕桑要转变发展方式, 就是不能局限在单一产品的生产上, 要围绕桑园、蚕桑发展综合利用。在规划发展的时候, 要考虑桑园间套什么、养殖什么, 要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今天参观的周家镇蚕桑家庭农场实行种养结合这一模式就值得认真研究, 桑园既提供了桑叶, 又提供了青草, 既养蚕, 又养牛, 还养鸡, 充分利用资源提升效益。要注重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 推进桑果、桑叶等资源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生产是转方式最重要的内容, 要改变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概念, 而是探索最有效益的规模, 各类主体的经营规模 “大”与 “小” 要与当地经济水平、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相适应。

2. 3 与精准扶贫发展战略相结合

蚕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条件, 第一, 蚕桑是投入较少的产业。建成一亩标准桑园投入不超过1000 元, 养蚕设施投入每亩不超过1500 元, 蚕房或者利用闲置房屋, 或者因地制宜搭建简易棚架就可满足需要。而发展其他产业如种植猕猴桃、葡萄等每亩投入超过万元, 投入较大。投资较少有利于贫困地区形成产业支撑。第二, 发展蚕桑周期短、见效快。当年栽桑可以当年养蚕见效, 三年即可实现脱贫。第三, 种桑养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贫困地区往往是石漠化、坡地等生态脆弱、土壤贫瘠区域, 栽桑养蚕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兴文县提出 “家有5 亩桑, 脱贫奔小康”, 是非常好的思路, 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全省有88 个贫困县、11501 个贫困村, 精准扶贫是目前我省农业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肩负着产业扶贫的重任, 要把蚕桑产业发展融入到扶贫攻坚, 认真抓好助农增收工作的落实。

3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蚕桑产业必须紧紧围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开展工作, 以此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 也要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贯彻始终。当前, 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3. 1 夯实发展基础

抓蚕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作业道路和排灌沟渠等桑园基础设施, 研究推广投资最省、使用最久、效益最好的蚕房、蚕台、机具等设施设备, 不断提高蚕桑设施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在规模化养蚕的地方, 要探索推广物联网技术, 实现栽桑养蚕精准化、自动化作业, 进一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

3. 2 创新发展机制

首先, 创新发展机制的核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把桑树当作物来种, 摒弃区域分散、户营规模过小的状况。学习借鉴涪城区和兴文县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经验, 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敢于尝试, 不能只是单一的蚕茧经营, 要在土地上做文章, 向土地要效益。第二, 是要大力培育蚕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第三, 要完善担保、保险、贷款等扶持政策。农村改革是一个大课题, 各地要敢闯敢试, 借鉴蔬菜保险、生猪保险、柠檬保险等做法, 探索建立蚕桑保险, 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 稳定农民收入。

3. 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蚕桑产业不能只为了 “桑”和 “茧”, 要思考怎样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3. 1做强 “一产”。做强 “一产” 关键是做好“三调”, 即 “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调结构首先是调桑品种结构, 除了蚕用桑, 可以是生态桑、饲料桑, 也可以是果桑。质量和效益不能仅仅体现在终端产品, 而是要在每一个环节找到质量和效益, 以及提升质量效益的方法措施。蚕桑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大产业理念, 不能只看到桑树和桑叶, 要以桑树为中心, 发展桑园间作蔬菜、粮食、牧草、药材等复合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养殖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综合利用桑园, 改变增收单纯依靠蚕茧的被动局面。

3. 3. 2 做优 “二产”。要完善蚕茧、桑果、桑叶的烘干、储藏、初加工设备, 尤其要完善桑果加工、储藏设施, 要学习借鉴蓝莓的做法, 搞好桑果的深度开发、商品化处理、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蚕丝、蚕蛹等资源多元化利用, 大力开发“丝棉熊猫”、靠枕等丝绸旅游产品、蚕桑保健食品。桑果保健功能强, 发展潜力大, 既要鲜销又要加工, 要创新储藏保鲜技术, 改进包装设计, 加强产品研发、品牌打造。

3. 3. 3做活 “三产”。要发展休闲农业, 以产业为基础, 以创意农业为手段, 以农耕文化为灵魂, 实现农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 产品变礼品, 农房变客房。要充分挖掘桑园、桑果以及蚕丝文化资源, 设计小朋友感兴趣的蚕桑科普元素, 结合现代餐饮娱乐项目, 把桑园变成花园、桑园变公园。这方面, 可借鉴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做法。要重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 积极参加西博会、农交会, 主动融入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等活动, 走出去推销产品、打响品牌、拓展眼界。要积极发展 “互联网+ 农业”, 借助电子商务平台, 拓宽蚕桑产品销售渠道, 建造新型业态。

戴道晋在全省水利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3

一、进一步认清当前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去年7月以来,在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玉溪现场会的推动下,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高峰副省长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工作要求,全省呈现出了锁定目标、上下联动、强化措施、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一年多来,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扭转了被动、滞后的局面,而且表现出后发赶超的强劲势头。去年底,我省五华等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澄江等1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2016年又有盘龙等32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预计国家将于今年11月份对我省49个县(市、区)进行评估认定。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省财政“雪中送炭”,先后安排5.8亿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9个县(市、区)和今年申报国家评估认定的49个县(市、区),每县(市、区)安排1 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问题,49个县共补拨了所欠的教育经费9.27亿元,这样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得益于各州市、县(市、区)、学校和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在此,受高峰副省长委托,我代表省政府、省教育厅,对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全体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二、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之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影响大、时间紧、任务重,推进形势依然严峻。刚才,赵德荣副厅长作了详细通报,问题多,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一)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系重大民生、关系小康社会,它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教育职责,也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党和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省政府于2011年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同年7月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公正,关乎各类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统筹好精准扶贫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功能,但在今天这样一个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它还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二)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有学上的 “普九”,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等问题的基本均衡,是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政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办人民满意教育,站在“十三五”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要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三大目标任务,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等为基本保障,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学校和弱势群体,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

(三)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州、县两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中,有的地方认识还不到位,着力不准,推进迟缓,有的领导还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部门的事。《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县级人民政府一定要依法履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影响大,州、县两级政府务必要按照高峰副省长“知耻而后勇,后来居上”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四)充分认识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个阶段性目标的重要性。为确保到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这一总体目标,必须如期完成以下四个阶段性的工作。

一是2015年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五华等9个县(市、区)必须抓好巩固提高工作,要经得起国家的监测和复查,在确保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向优质均衡迈进。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规定,对已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次年开始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和复查,达不到认定标准的,撤销其称号,我们要坚决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二是2016年申请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盘龙等49个县(市、区)要加强整改,确保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各州市和有关县(市、区)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照整改清单逐条限期整改到位,按照硬件全力补、软件做极致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查缺补漏和整改落实工作,确保4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是2017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呈贡等40个县(市、区)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安排部署。要摸清家底,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找准找全差距和不足,制订工作方案,确保如期实现基本均衡。对明年的工作要早安排、早布置,尤其是“三个增长”要做预算时就做计划。四是2018年、2019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昭阳等31个县(市、区)底子薄、难度大,要提早谋划。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认真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财政投入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各项规定,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三个增长”,确保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额用于教育,确保土地出让收入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统筹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的新方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奖补配套体系。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统筹力度,重点向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建设一支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要落实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优化师资配置,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配齐配足音体美和英语教师;要给予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更多的政策照顾,解除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校长、教师城乡交流机制,不断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要加强培养培训,拓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三)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消除厌学辍学现象。2015年我省初中辍学率仍高达1.88%,厌学已成为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已经30年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允许一定数量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各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县市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村、居委会主任)、家长“六长”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县市政府、乡镇政府、村(居)委会主要领导作为辖区内“控辍”工作第一责任人,县市教育局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保学”工作直接责任人,家长作为依法送子女入学直接履行人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用了大量篇幅来强调控辍保学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教育部门要做好以下“保学”工作:要大力推动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推动人才培养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转变;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政策制度和日常管理中;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课程标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联系,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建立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四)关注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我省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镇不同程度存在大班额、择校等现象,社会反映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要树立兜底思维,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农村学校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改善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切实缩小县域内学校差距。大家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采取科学有力的措施,努力探索出一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路子,确保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五)继续抓好关爱帮扶,促进教育公平。各州市要落实县、乡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有效落实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有效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政策。通过建立全纳体系、关爱体系、同城待遇、扩大免费范围等措施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儿童等各类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保障他们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六)健全督导机构,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教育部设教育督导局,加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我省于2013年成立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目前,个别州(市)、不少县(市、区)尚未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希望各州(市)、县(市、区)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职责。同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的权威。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当年,我省开展“两基”工作是“轰轰烈烈”,现在推进均衡工作却“鸦雀无声”,许多地方政府的决心、措施、成效等群众知道不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涉及各级各部门,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标语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政策、目的和意义,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改进并强化对学校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提振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学习求知的精气神。这次会议安排半天的时间参观,就是让大家充分感受易门县的校园建设和精细化管理。

上一篇:机房施工技术总结a下一篇:音乐教育钢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