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2024-05-21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精选8篇)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篇1

吉林省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问:这次公选共拿出1262个职位,请问这些职位是如何确定的?

答:这次公选拿出的1262个职位,这些职位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省市县三级党委在分析测算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确定这些职位时,重点考虑“三个需要”:根据吉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需要,安排一些职位,选拔一批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根据领导班子换届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为换届储备一批干部。现在确定的这些职位中,既有正职职位、又有副职职位,既有部门领导职位,又有地方领导职位,既有高等院校的领导职位,也有企事业单位高管人员职位,还有部门中层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涵盖了厅、处、科各个职务层次。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职位资格条件上是如何要求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破?

— 1 — 答: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这次公选要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襟选拔干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吉林的伟大事业中来。所以在报考资格条件上,我们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坚持“三重三不唯”,即重年轻不唯年轻、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资历不唯资历。在年龄要求上,我们重年轻但不唯年轻,除了一部分职位因为结构需要重点选拔年轻干部外,多数岗位年龄要求放得比较宽。以50个省管职位为例,要求选拔40岁以下干部的职位安排了17个,其余都针对不同班子的情况,要求选拔45岁或50岁以下的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学历上,我们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职位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有的高校职位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体现向高知识层次干部倾斜,但多数职位不要求第一学历,强调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给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852个公选职位中,要求一般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05个,仅占总数的12%。在任职资格上,我们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适当打破资格条件限制,对报考副职职位的,要求任下一级正职1年或下一级副职4年以上。特别是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注重选拔事业

— 2 —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工作经历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报考;另一方面,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对直接服务群众的村和社区的优秀干部,打破身份限制,允许报考乡镇和街道的领导职位。

记者问:这次公选对选拔“三方面”干部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省委对选拔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历来十分重视。这次公选,核心是选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干部,同时,也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改善,专门拿出一部分职位面向“三方面”干部。在省、市州、县(市、区)管852个职位中,专门选拔女干部的81个,专门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的68个,专门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48个。

记者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选的大体时间安排? 答:这次公开选拔分5个阶段、14个步骤进行。总体时间安排是:从现在开始,计划到12月中旬结束。其中,7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报名和资格审查,7月底至9月上旬进行笔试、面试,9月中旬至10月末进行考察,11月上旬决

— 3 — 定任命,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岗前培训。5个阶段、14个步骤的具体时间安排,以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和公告为准。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没有指定复习资料或考试范围?

答: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笔试、面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如果应考,考试大纲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但公开选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不仅要考察领导干部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对报考岗位的适应程度。而且这次考试命题,首次采用按岗位命题的方式,如果应试者想取得好的成绩,仅仅靠短期突击复习可能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日常的积累和工作经验。

记者问:这次公选中,如何体现竞争择优的原则? 答:公开选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择优的机制。这次公

— 4 — 选,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强化竞争,把比较择优贯穿始终,实行全程差额,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提名、差额票决。面试人选按1∶5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按1∶3的比例确定,拟任人选按1∶2的比例进行差额票决。通过竞争,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上来。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在加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和打算?

答:这次公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能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是否到位。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强化监督:一是下发“八严禁”纪律规定。既对公选组织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每名参与人员严明了纪律。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比如,其中规定,对公开选拔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出现问题造成较大影响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限期调离岗位,并对有关问题严肃处理;对在公开选拔过程中欺骗组织、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人员,立即取消人选资格,并记录在案,今后不再提拔使用。二是成立专门纪律监督组。不仅从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抽调

— 5 — 骨干力量,而且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任公选监督员,配备专用举报电话,全程参与和监督公选工作。三是实现公选全过程监督。报名审查现场设立监督举报席,命题过程、试题押运派员监督,分数核定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面试现场全程录像,邀请公选监督员列席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并由上级派出检查组对下级公选的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巡视监督,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有效监督之下运行。四是加大举报受理查核力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开通12380举报网站,在举报网站上开辟公选举报直通车,形成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对举报的的问题“随接随办”,并加大问题查核力度,涉及省级公选的举报,组织力量直接查核;涉及市县公选的举报,采取转办、督办或直接查办等方式办理,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考试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答:考试环节是这次公开选拔创新、突破的着力点之一。与以往相比,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考试测评方法新。在这次公开选拔考试的总体设计上,打破了以往“笔试一张卷”、“面试结构化”的定式,— 6 — 实行“三关九试”。“三关”,即笔试、面试、测试三个阶段;“九试”,即每个阶段分三个环节进行。与以往相比,笔试增加了“领导能力测验”方法;面试增加了“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测试的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三个环节在我省公开选拔考试中都是首次采用。

二是按岗位命题。为了落实省委提出的“干什么考什么”和“人岗相适”的原则,这次笔试、面试命题公共科目分省市县三个层级命题;专业科目按照岗位命题,省市县三级的852个公开选拔岗位,分级同岗合并后,仅笔试环节就需要命制公共科目试卷6套、专业科目试卷200余套。

三是部分科目开卷考试。这次考试的命题方向是考素质、考能力、考潜力、考岗位适应度,不考简单记忆和纯理论性问题。为了减轻应试者的复习压力,对笔试环节的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以携带并当场查阅纸质资料。据我们掌握,公开选拔开卷考试在全国尚属首次。

记者问:可否介绍一下“三关九试”的具体内容? 答:考试内容和方式历来是应试者最关心的问题。我

— 7 — 在这里尽可能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笔试全省统一时间进行,时间为1天。上午考两个公共科目: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基本素质测验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占笔试成绩的20%;领导能力测验为公共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30%。考试时间各90分钟。下午考一个科目:专业素养测验,题型为专业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面试采用三种方式,即“半结构化面试”、“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重点测试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领导实践模拟”重点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占面试成绩的40%;“无领导小组讨论”重点测试组织驾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

测试主要在省管岗位中进行,采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成绩当场向本人公布,但不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组织考察的量化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发挥各市州、县(市、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测试阶段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法。

记者问:请问在提高这次公选的公开透明度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这次公选,我们确定了全程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做到凡是能公开的都进行公开,及时让广大干部群众周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信息公开。具体做到“六公开”,即总体设计和阶段安排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公开、笔试面试测试方式和成绩公开、组织考察办法和人选公开、人选信息和政绩在考察范围内公开、决定任命程序和结果公开。另一方面是加强新闻宣传。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辟宣传专栏、录制访谈节目、制作专题片、录播面试实况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公选情况。这次公选,我们计划召开4次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公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和总体成效等。同时,还设置了热线电话,随时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听取意见建议。总之,我们将通过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着力提高这次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怎样报

— 9 — 名?如何方便外地考生报名?

答:这次公选6月25日发布公选公告,7月5日正式开始报名,7月11日报名截止。应当说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发布的范围比较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以及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都发布了公告。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公开选拔,特别是让省外干部充分了解吉林的省情、职位的情况,有比较充足的考虑时间,使更多的优秀干部参与到公选中来。这次公选报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不受理现场报名,主要是考虑为报名人员节约时间、节省开支,特别是方便外省人员报名。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篇2

1“新闻敏感”的内涵

思想为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所触动,迅速发生的感应称作敏感。比如作家目睹某一场面、画家面对某一色彩,产生 “灵感”; 汽车司机从发动机的声音,听出细微的不正常; 医生从病人的脉搏看出病情,这些都是职业性敏感。

新闻敏感也是一种职业敏感,它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 “新闻敏感”又称为 “新闻眼”、 “新闻鼻”, 是记者对某一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对产生新闻的条件 ( 如形势、环境) 的认识、判断和预见能力; 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中所具备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识别和选择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2培养新闻记者新闻敏感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新闻敏感,对记者采访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记者能否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 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无论看见什么,都像庖丁眼里 “目无全牛”,随处可以发现新闻线索,并挖掘出极有价值的独家新闻。而初学者要么到了新闻现场觉得什么都新鲜, 什么都该写,缺乏选择能力,抓不到最重要的新闻; 要么在新闻现场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最后空手而归。其中的关键就是有无新闻敏感。

不少新闻学著作都引用过 《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 泰勒初出茅庐时的一段经历来说明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他刚到报社不久,便被编辑部派去采访一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后,发现这次演出因故取消,新闻事件已不存在了。于是他回家睡觉了。半夜,编辑打来电话气冲冲地说,其他各报已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位女演员自杀身亡的消息。“像这样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新 闻。记住,你的 ‘鼻子’( 指新闻敏感) 以后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又如,在抗击 “非典”的宣传中, “非典" 疫情发生后,所有人都想知道其病原究竟是什么。2003年2月18日下午,新华社发出通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 “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而对于这一 “期待已久” 的结论, 广东专家大多持不同意见。《南方日报》记者段功伟得知情况后,凭着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敏锐地察觉到,广东作为 “非典”疫情的始发地之一,广东专家的不同意见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马上进行采访,连夜赶稿,在各媒体都刊播 “衣原体结论”的当天 ( 2月19号) ,唯独 《南方日报》 独树一帜、一篇题为 《非典型肺 炎病原是 衣原体? ———广东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病毒引起的可能性极大》的报道见报,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第一次如实报道广东专家的观点,挖掘出一条极有价值的独家新闻。后来,事实证明,广东专家的意见是对的。世界卫生组织后来宣布 “非典”的病原是变种冠状病毒,此后再也没人称 “非典” 病原是衣原体了,此报道也获得高度评价,并荣获 “2003年度·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新闻敏感对记者的要求

3.1迅速判断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通常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政治洞察力,是指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立即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近期的报道思想、报道重点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意义。这一点是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以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识事物,并从中挖掘出能够解决社会当前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好新闻。

3.2迅速判断所发生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该新闻事实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新闻是写给人看的,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达到较高的收听、收视率,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一报就响”、引起广大受众普遍兴趣的报道日益增多。这也是 “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在新闻趣味性问题上,我们与西方新闻界在认识上是有区别的。他们将趣味性看成衡量新闻价值的真正要素,因此类似 《60岁老妇第五十八次结婚》、《猫接受百万元遗产》等新闻占据大量版面、荧屏,甚至更为低级、庸俗的新闻也不时充斥其中。而我们倡导健康、高尚的趣味,绝非污染社会及人的灵魂的庸俗、低级的趣味,要力求有趣不俗、有益无害。在文化产业改革的进程中,媒体在注重新闻的趣味性、 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好的社会效益。

3.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往往被一般表象,甚至假象遮盖着, 如何凭借锐利的新闻眼,着力挖掘出这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是新闻敏感的又一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就必须有相当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还应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新闻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新闻追踪能力。同时,较好地发挥逆向思维也十分重要。

3.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记者经常遇到需从几个性质、题材相似且都有价值的事实中判别、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构成报道的情况。新闻敏感弱的记者,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可能捡了芝麻丢西瓜; 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则善于将这些事实进行比较,从中鉴别出 “含金量最高”的事实予以报道。

3.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这是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素质,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对记者的整体素质和 “博而专”有着更高的要求。事物一般都有因果联系和产生、发展的过程。记者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对事物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建立起因果联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构成的事物环链的模型,并凭借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认真思考。当一个事实或事件略显端倪时,记者便可顺着这一环链,推测出事物的下一环,直至结局,从而有把握地对事物作出科学预见。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篇3

记者:本次非遗节强调突出生产性保护、搭建商品交易平台,那我们国家在生产性保护方面对文化保护能起什么作用?像北京的景泰蓝这些项目,在生产性保护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对它们技艺的保护是不是能起到一定作用?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 “生产性保护”作为中国经验、中国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生产性保护”是十多年来非遗保护工作中思路比较清晰形成的一种理念,也就是说目前咱们经过这十年来的实践,通过生产性示范基地,咱们国家命名了41个生产性示范基地,还陆续开始了文化生态试验区,从文化圈、生态链这个角度考虑,文化生态试验区已经批复了15个,十二五期间还将再建设15个,生产性保护已经成为重要的抓手,发挥了重要作用。前面在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基础上,经过冷静思考,我们觉得应该向科学保护转化,所谓科学性保护,对非遗项目本身来讲,必须对非遗项目本身规律性的认识要加强,目前看,是非遗十个门类,我们想分别制定出保护的规范,结合下一步开展抢救性保护工程,首先制定业务规范和业务标准,确确实实从管理角度分清楚哪些适合生产性保护、哪些不适合生产性保护,为非遗保护做一些扎扎实实工作,非遗节只是一个平台,这项工作我们正在继续探讨,可以预期它将会成为我们重要的工作抓手。

记者:我们知道大部分文物的保护要投钱,不能光投入没有回报,这就是为什么我关注生产性保护,这个机制是怎么建立的?我们怎么理顺它呢?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 联合国项目中有一些濒危项目,所谓濒危就是到了非抢救不可的程度,现在看,生产性保护只是众多保护当中的一种。目前粗浅地认识,咱们对这十个门类当中传统手工艺、传统中医药、传统美术这三个项目,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能和生产性接轨是比较好的,具有造血机能,通过自身工作能够产生一定的效益,这是一类。另一类,根本不太可能和市场接轨,差的比较远,历程比较漫长,劳动非常艰辛,造血机能不好的,从政府管理层面,想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非遗法要求实行的三项目制度其中之一就是传承人,咱们已经评选了四批国家级传承人,每个传承人每年都有补贴,尽管数量有限,省地市县还有相应补贴,对传承人的传承做了一些扎实工作,尽管不一定科学、不一定规范,但是还是引领了咱们这项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记者:我比较关心生产性保护,产业化方面有没有困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化和扶持产业化壮大方面,我们国家有没有什么扶持政策?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 生产性保护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我们借助各方面力量,包括专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我们想让人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当中来,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做了方方面面探索,比如现在正在做的两项工作:一个是给一些小的生产企业免税问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央对这块非常重视,我们希望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一直在协调税务总局,在市场行为当中给企业减免税收问题;第二个探讨,今年发改委已经又给咱们增加了10个亿的建筑资金,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去。

关于非遗节对城市的影响

记者: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已经举办到第四届了,我想问一下,举办遗产节以来对成都城市的品牌形象有没有提升?对旅游有什么促进作用?

成都市副市長傅勇林:我想这是综合效应。首先,成都本身是一个深具历史感的城市,刚才说有3100多年历史,历史赋予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理性和文化智慧。因此,我们非常愿意为保护这种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整个中国或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我们这座城市独有的贡献。再次,这件事情本身对城市意义非常重大,是深远和深刻的,赋有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智慧,让人们知道历史由何而来,历史决定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禀赋,这座城市如何学会与世界对话,如何更加自信的参与世界文明的创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工作赋予我们这些平台、赋予我们这些资源。再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文化遗产是器,而我们这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道的层面的东西,特别强调对我们这座城市精神非常重要,我们这座城市也在学会更加自觉的参与世界城市分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相关的活动,比如非遗节对于我们来讲就非常重要,既是一种文化项目,也是哲学项目,更是这座城市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跨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会提升我们这座城市的对话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这座城市国际影响力,随着城市美誉度提高,我们希望全世界更多优秀年轻人、受过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教育的年轻人汇聚这座城市,对于包括旅游在内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价值,这也是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非遗节的重要原因。

关于与港澳台的合作

记者:两岸三地在传承和保护非遗方面是如何进行的?是不是未来会形成机制化?在两岸方面,今年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是不是有一个具体计划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有关大陆和港澳台在非遗领域合作的情况,主要是在能力建设方面准备开展一些活动,我们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机构,主要职能就是为亚太地区成员国还有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伙伴开展培训活动。《公约》通过之后,在国际层面还有国家层面包括地区层面开展了很多履行《公约》的工作,有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措施不当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能力建设活动,他们叫能力建设战略,在全球六个地区推进,亚太地区由我们中心来做,包括香港、澳门,算是区域性,香港也需要履行《公约》,我们也征求了香港政府的意见,他们也同意参加,今年和明年举办相关培训班都会把香港、澳门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官员请过来参与我们的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另外一块,搞一些国际交流,重点停留在治理层面上,搞一些研讨会、专题会议,我们也会邀请香港、澳门方面相关人员参加。

关于《公约》十周年庆祝活动

nlc202309040526

记者:《公约》十周年庆祝活动,咱们在全球范围内都举行了哪些庆祝十周年的活动?成都这次的活动跟这些活动相比,独特之处在哪里?另外,十周年以来,各缔约国履约工作在总体上呈现了什么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 关于庆祝活动或者纪念活动,根据我们的统计,截止到今天,全球范围内大概17个国家开展了或者即将开展63项纪念活动,形式比较多样,有研讨会、培训活动、节庆、展览、发行试听产品等等,大概八类。在众多纪念活动当中,中国举办的这次纪念大会应该说是最具亮点的,体现了三个特点:两个唯一,还有一个高度。第一个唯一,这次是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参与筹备的纪念活动,其它活动基本都是各自国家自己组织的;第二个唯一,会议是全球性的活动,有别于其他国家举办的区域性、国家性活动,全球范围最大的活动;一个高度,指的是战略高度,这个会从时间上、从空间上具有战略高度。空间上指的是全球范围,时间上指的是站在一个新的时间起点上展望未来若干年,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另外,在回顾前十年全球范围的《公约》实施情况基础之上做的展望,会议成果将会为国际社会今后在非遗保护领域指明或者勾画一个方向,一个蓝图。

第二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公约》实施情况。应该说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有成就、有进展;另一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成就方面,各国高度关注、重视《公约》,从2003年通过《公约》起,十年之内缔约国已经达到153个,速度非常快,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才189个,將近80%会员国成为《公约》缔约国。还有一个特点,各国履约过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说以这几个名录作为抓手,调动各国的积极性,指的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截止到目前为止,列入三个名录的项目总数达到了298项,急需保护的31项,代表作257项,优秀实践10项,其中中国应该说表现非常出色,中国急需保护7项,代表做项目29项,优秀实践项目1项,中国总数37个,占298项的10%多。同时,从2006年生效到现在将近7年了,也发现一些现象或者问题,一个是重申报轻保护,各国都存在这个问题,申报热情高涨,2011年和2012年申报数量大概在200多项,教科文组织评审能力进行不足,每年也就能评审5-60项,评审能力跟申报数量有一个差距,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一个矛盾。目前,各国普遍存在专业机构不够、专业人才不足以及实践经验少、专门知识不够的问题,教科文组织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2010年制定了全球能力建设战略,从2011年开始实施,全球范围内开展大批培训活动,亚太地区大概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成员国,我们要为他们做好培训。

新闻学习——新闻记者的提问艺术 篇4

新闻采访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记者在采访实践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和问话质量,那么即便是同题作文,即便是面对相同的采访对象,也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视角、题材和生动的事实、事例、细节,照样也能挖掘独到之处,写出独家报道。笔者认为,新闻记者提问艺术的高低主要源于两个重要环节: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和采访中的创造性提问。

采访前的充分准备

采访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去往往认为,是到达预定的目的地、找到采访人、展开笔记本时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记者体会到,采访是从做好与采访对象访谈前的准备就开始了。军事上有“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说法,新闻采访也一样。充分的访谈前准备,是保证采访成功的第一步。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如果采访的题材、对象属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范围,那访谈前的“预习”就尤为重要。预习内容至少包括搜集与采访题材、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了解采访所涉领域、所涉专业的基本知识;拜访与采访题材、采访对象相关的其他人物;初步设定采访提纲、重点问题等。值得提醒的是,当采访对象是社会公众认知度极高的人物时,你最好还要查询在此之前已经发表的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你才能避免提问时“老调重弹”、写作时“如出一辙”。

如果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又毫无准备,最终只会吃败仗。世界新闻采访史上就有一个经典笑话:英国著名影星费雯丽因成功扮演好莱坞影片《飘》中的女主角郝思嘉而一举成名,并获得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这部电影风光无限地首次去欧洲巡演,当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时,众多记者在下面围着,其中一个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对刚刚走出舷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一句话说得费雯丽转身走进机舱不肯下来。①如此唐突的采访,不仅最后以失败告终,而且还被新闻界传为笑谈!

与此相反,访前准备越充分,越有助于记者深入了解采访对象,在采访中,也越容易与采访对象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双向沟通,也更有助于形成与众不同的采访思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1980年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对邓小平的访谈。访谈第二部分被世界舆论誉为“这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中国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新桥”。据资料介绍,法拉奇萌发采访的想法后,开始大量搜集有关中国的历史资料,研究中国国情。她对中国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稔熟于心,对邓小平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了如指掌。甚至连邓小平自己“从来不知道”的生日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以此作为采访的开场白,顺利进入轻松的交谈氛围中。②无怪乎新闻界有句行话:采访一分钟,案头十分钟。

采访中的创造性提问

新闻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如何提问,这里头大有学问。可以说,问题提得好不好,反映了记者能力水平和采访技巧的高低,并直接决定着采访质量和稿件质量。

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肯.梅茨勒教授在其著作《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对采访是这样定义的: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由此可见,记者在采访中不是一个简单的问话机器,而是代表其背后的社会公众与读者向采访对象进行发问。因此,记者提问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条理;也不可泛泛发问,使采访对象无所适从;更切忌违背常识常理,令采访对象反感。2007年5月,在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曾发生这么一段插曲。31位电影大师出席为电影节60周年而拍摄的祝寿短片《每人一部电影》新闻发布会,不料,不少记者偏离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反复纠缠于数字时代的影院如何发展。一开始,波兰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

基还有耐心与记者辩论几句,坚持认为影院不会被新媒体淹没。可是,一些记者还是翻来覆去,做肤浅空洞、无关痛痒的提问,最后导致波兰斯基当众发飙:“这么多重要的导演聚在一起,这是千载难逢的宝贵机会,你们的提问却如此贫乏差劲、毫无意义,真让人丢脸。我认为,正是现代电脑让你们记者的素质降低,只剩下这么点水平。你们的兴趣根本不在电影本身。”随后摔下话筒,拂袖而去。③

再比如,2007年全国两会上,一群记者围着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委员进行采访,居然有记者要求李书福预测一下今年的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李书福无奈,只得大笑着说:“我不是神仙,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回答。”说完拔腿便走。张自立委员是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农业问题专家,有记者却让他谈谈节能降耗的问题,这令张自立十分尴尬,他只得实话实说:“我不太懂这方面的问题。”接着,又有记者问张自立:“你对房价下降有没有信心?”不搞这方面研究、又没有买过商品房的张自立只好告诉记者:“等中央宏观调控。”④根据肯.梅茨勒教授的说法,诸如此类为回答布置了障碍的问题,都可以归为垃圾问题。可想而知,在采访中记者如果老是抛出垃圾问题,或患常识性错误,必然导致信息交流受阻。因此,一位成功的新闻记者,首先是一名出色的提问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学会把握提问的艺术和交流的技巧,还要善于提出富有创造性、个性化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采访伊始的气氛。采访就和写文章一样,都有一个所谓的“三句半”定律。无论多长的文章,赢得人们好感的关键就在篇首的几句。而人和人之间的认识或者说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印象,据说都是取决于初次见面的3分钟。采访初始不要提敏感问题或让采访对象难堪的事,要尽快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与信任,尽快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

其次,要准确提问。记者采访的问题涉及采访对象的专业、行业时,记者的问话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准,这样才能赢得采访对象的信赖与尊重,才能引发采访对象的兴趣与共鸣。

第三,问题问到点子上。记者的提问力求准确具体。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困难?你今后打算怎么办?像这样宽泛含糊的问题,令采访对象很难作答,因而记者最后所能得到的答复多半也是泛泛而谈、枯燥乏味的。其实,每个采访对象心中都埋藏着自己的故事,记者要设置出个性化的问题,循循善诱,挖掘出那些故事。

第四,善于把握提问重点。当采访对象侃侃而谈时,记者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倾听、用脑识别,敏锐地筛选谈话中生动有趣、新鲜独到的东西,并通过进一步的详细追问,捕捉那些读者最为关心、鲜为人知的信息、事实和故事。

注释:

①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②吴菲:《法拉奇的传奇人生》,《文汇报》,2007年3月3日

③严瑶:《“大师”何以拂袖而去》,《新闻记者》,2007年第7期

④张显峰李艳:《政协委员雨中遭围堵记者“慌”不择“题”》,《科技日报》,2007年3月6日

新闻记者述职 篇5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匆匆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较好地完成了自已的本职工作。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作为县广电局一名新闻记者,我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三贴近”原则,把握新闻主线,了解社会动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努力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1.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积极组稿编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宣传优势。参与了《风从苗山来》大型民族歌舞进京展演和在柳州市演出的宣传策划和编辑,参与防汛抗旱、泥石流自然灾害、中国•柳州融水芦笙斗马节大型活动等重大事件编辑策划。在稿件编发过程中,从严把住编辑关,避免了新闻随意发和滥发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电视新闻发稿的严肃。

2.参与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工作,完成录入用户信息47941条,全面完成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任务。

在这一年中还参与了2010年中国柳州•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开幕式晚会直播任务,在保障直播顺利进行的任务中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参与各类设备的提前维护工作,演练应急切换;直播任务期间坚持“不间断、高质量、讲效益、重安全”的十二字方针,圆满完成了重大电视节目的优质、顺利、安全播出。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各项

素养。

为了提高政治素质,我要求自已做到: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认为,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还要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记者心理素质包括: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心理素质是成为一名记者的必备条件。所以,我始终不忘提高自已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光有较强的政治和心理素质还远远不够,更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于是,我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寻找各种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如《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专业书籍,并不断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坚持每天认真观看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边学边实践,使自已学到的每一点先进技术都落到实处。

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我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已努力做到: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等。

二、敢于吃苦,勇于实践。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的,记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 入生活、深 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都 是作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行了艰苦的调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春天,是我们台管理机制改善的春天,改变了我台以往等新闻、派新闻的被动局面,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平等竞争、平等提高的良好机会。今年八月份,我代表镇妇联参加了市妇联、市建设局联合举办的“建设杯学长霞做时代女性”演讲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我镇和台里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通过学任长霞,我认识到只有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才能做一名称职的记者,任长霞精神不仅作为一句口号,更作为一种信念渗透到我的头脑中,所以也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

今年五月,我经过拍摄、收集了大量镜头和资料,精心策划了《我镇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的系列报道,为我镇非公企业工作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材料,得到了许多企业的好评,也为我镇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端午节前夕,台里预计举办一台包粽子比赛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寻求适当的比赛场地和赞助单位,我曾多次冒着酷暑到华兴酒店联系有关事宜。工夫不负有心人,大赛终于如期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举行并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华兴酒店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还为台里争取了元专题片制作费,同时也为我台打出了更响亮的好声誉。

今年夏天,接到群众反映,我镇中亭街企业路段雨后积水很深,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出行。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冒着小雨及时赶到现场拍下了珍贵的镜头,并对附近居民进行了采访。随后,《雨后天晴行路难》真实、客观的报道,带着居民们的呼声播了出去了。让人倍感欣慰的是,没过多久,企业路路基垫高了,水流畅通无阻了,路面平坦好走了,居民们幸福地笑了。

经过不懈努力,虽然今年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将来还需要继续努力,学海无涯,工作无止境,我会永远

新闻记者辞职报告 篇6

你们好!

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台里正式提出辞职。

我进入电视台工作两年多以来,在台领导与各部门主任的关怀与指导下,个人能力得到进步,思想也不断成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也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认可,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现在有一个较好的机遇,我可以转到中山日报采访部工作,经认真、谨慎考虑,现郑重向台领导提出辞职。

离开电视台,我满含愧疚和遗憾。但是,我相信,有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我在新的单位、新的岗位,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争取“采”到好新闻,写出好作品,回报你们的培养之恩。

恳请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新闻记者辞职报告(二)

敬爱的报社总经理:

新闻记者是我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第一站。感谢贵报为我提供这一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我更广泛而深入地认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情冷暖。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培养下,努力工作,基本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各项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的肯定,本人表示十分感谢。但由于自己感觉业务素质急需充电和提高,特此申请辞去我现在的职务。

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新闻事业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神圣的事情。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做于他人有意义的事,也就越来越缺乏工作的激情,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工作。这与自己的初衷及目标都是尽不相同的。

感谢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勉励,在此我忠心的道声“谢谢”。今天我想好了,辞去现在的职位,想要继续去学习充实自己的才干!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新闻记者辞职报告(三)

尊敬的领导:

您好!

这几天我认真回顾了我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觉得来报社工作是对我的锻炼和磨练,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一段时间来,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报社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

经过长时间慎重考虑,我决定辞职。我是xx年年xx月份进入xx报的。尽管xx报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个单位,但在xxx报工作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的新闻采写等业务水平得到明显进步,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工作中逐步完善。我由衷地感谢xxx报这个平台。是它给了我践行新闻理念的机会,也正是因为有xxx报这个平台,我才有机会踏遍xx数十个县市,饱览风俗人情,体会人情冷暖。

我同样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的一些牢骚和抱怨,报社领导没有过一句责备之言;对于一些比较重大或突发的新闻线索或选题,报社领导亲自过问;而在我情绪出现波动时,有报社领导耐心开导。这些,无一不曾深深地感动我!同时,我也可以自信地说,我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除了写出部分有一定份量的稿件以外,我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原则。我决定辞职的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是我的经济压力很大,我生在xx偏远农村,父母年事已高,且均患病,每月需要我寄钱回家,另外,xx年下半年,我与女友借款在市郊购买一处房产,欠下十余万债务。作为家中长子,尽孝、还房款自然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但目前囿于短时间无法改变的种种客观因素,我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存在巨大鸿沟,现实收入远远低于理想收入,这迫使我不得不另觅一个收入更高的单位。希望报社领导能够谅解。

其次,我急切地希望,我的业务水平能进步快些,再快些,我想趁着自己年轻,去沿海经济发达、报业发达的地方闯闯,既增加可观的收入,同时学习新的理念。刚好,我有进入xx时报——一张即将诞生的都市报的机会,希望报社领导批准我的辞职报告。我知道,xx年是xx报关键的一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xx报人,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临阵脱逃。但是,时间不等人,再过一年,家中的父母就年老一岁,希望报社领导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批准我的离去。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一个月内离开报社,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能为报社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离开报社,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尊尊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最后,我再一次恳请报社领导,谅解我的选择,准许我的辞职报告。

申请人:xxx

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高对策 篇7

关键词: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真实性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 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相对比,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高效、快捷、多元化, 成为现今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对我国的信息传播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兴媒体, 它影响了人们的对信息的获取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海量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而面对大量信息, 如何过滤掉无用信息, 把有效的、真实的信息带给广大群众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也无疑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 更应该提高自身对新闻的采集和编写能力, 这也是采编人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媒体, 在了解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及人们对新闻传媒的要求后, 更应该加强个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操守,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闻记者应该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新媒体主要有信息海量化、信息快捷化、信息互动化、信息良莠不齐等特点。

1.1 信息的海量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相较于传统媒体, 网络传媒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信息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海量化。在过去, 报纸是人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第一媒介, 作为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毋庸置疑, 与其他媒介很少存在竞争关系。但在当今社会, 报纸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它存在着“新媒体”这个强烈劲敌。在互联网的发展中, 所有的信息会通过多渠道, 多领域进行传播。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提高对信息的筛选能力。

1.2 信息的快捷化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较于传统媒介,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发生了很大改变, 信息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传播。新闻工作者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新闻制作编辑, 进而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 人们通过手机, 就可以在微信、QQ、和微博分享信息, 并享受信息分享带来的快乐。新闻记者在面对信息快捷化的同时, 更应该探索如何快速高效地传播所编写的信息。

1.3 信息的互动化

新闻媒体从最初的大众媒体发展成为现在的互动化媒体。在当下, 新闻传播不能只依靠新闻记者, 还需要广大观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不仅仅是信息的享受者, 更应该是信息的制造者, 加强与广大群众的互动化, 是新闻记者采集信息和编写信息的基础。

1.4 信息良莠不齐

虽然信息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播源泉, 但有些媒体人或有的人为了博取他人的关注, 会制造一些虚假的, 偏离现实的信息, 这导致信息传播良莠不齐, 混淆人们的视听。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对于信息的编写极度不负责任, 所以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

面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闻记者应该谨慎对待信息过剩的现象, 当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时, 更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这样的新闻编辑工作才有意义, 才会巩固媒体人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 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深度挖掘信息的价值所在。此外, 在进行信息编辑时, 要加强策划, 注重沟通与协作, 在新闻的编写过程中, 深入了解广大群众的兴趣爱好, 以恰当的方式把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新闻中体现出来, 有利于信息的更好、更快传播。

2 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变化

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编写能力, 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 要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变化;同时,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方面优点来促进新闻的传播。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 来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 积极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 编写出真实的、可靠的、利国利民的信息。此外, 在编写新闻时, 新闻工作者要行使编辑人员作为“把关人”的职责, 杜绝损害个人利益的信息和虚假信息避免其传播到社会中去, 一定要去伪存真, 坚持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在整个新闻的传播的实现过程中, 新闻编写人员对新闻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在传播初期就可以避免, 可以有效控制信息以何种形式、何种路径、如何进行传播, 这样对规避信息的良莠不齐及其真实性等现象的出现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3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真实, 去伪存真,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正确的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众, 这样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正确的信息导向, 更有效地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广大新闻记者一定要积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做一个对得起党, 对得起人民的有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锋.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高对策[J].科研, 2016 (16) .

论记者的新闻敏感 篇8

关键词:新闻敏感;新闻记者;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政治敏感

一、对新闻敏感的不同表述

对于新闻敏感,人们有着不同的表述方法。在西方,甚至有人形象地把新闻敏感比喻为“新闻眼”和“新闻鼻”,指的是记者感官灵敏,反应快捷,能迅速地“看到”或者“闻到”新闻线索。在我国,新闻学者曾提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的新闻价值的敏锐的发现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而且这种判断能力有相当严格的实效要求。

①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新闻敏感是一种直觉。所谓直觉,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的一种非常迅速的识别和猜想……是从整体上做出的整体把握。”当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记者面对某一新闻线索的时,往往在瞬间就必须判断它的新闻价值,判断它是否能引起媒体和相关受众的兴趣,是否又进一步挖掘的必要。否则记者在“抢新闻”的过程中可能会一败涂地。一个面对新闻事件要进行长时间理性思考的记者通常被认为是缺乏新闻敏感。

二、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

新闻敏感虽是一种直觉思维,但它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新闻敏感有着具体、实在的内容。

(一)依据新闻事件的全貌,迅速准确地判断是否有新闻价值,这就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表现。

这将直接决定新闻记者是否会进行进一步的采访报道活动。优秀记者常能对看似不起眼的新闻线索进行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并当机立断进行采访和报道。

判断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首先是要判断其背后可能被挖掘出的事实是否会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受众最关心的新闻通常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衣食住行,与生活相关的政策改革等等。②有段时间,北京菜价持续上涨,有些菜价甚至高出了肉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记者想问的,更是老百姓最想问的。记者于是来到山东寿光市,从源头开始,往程千余里,对蔬菜价格的变化作了一次全程追踪,写成了《菜价跟踪》。见报之后,得到了北京市民的广泛好评。

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还应迅速地考虑到别的记者或者别的媒体是否已经采访过同类新闻新闻题材,依据目前的新闻线索还有多大的深挖的可能性。如果不搞清楚这些,就有可能把“旧闻”当做新闻了。

(二)迅速判断目前提供的新闻事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只有从最根本的着手,才有可能报道出有质量的新闻。要学会在众多的新闻要素中找到重点,抓住关键性因素。这样就可少走弯路,直中要害,在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③《华盛顿邮报》记者达斯科多德尔从苏联当时的两则报道中发现了异常,于是他深入调查,从而抢先向外界报道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有可能已经逝世的消息。可以看出,多得尔把握住了新闻要素最核心的内容。

三、新闻敏感所具有的能力

对于一则新闻事件,记者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选取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要素去影响受众,也就是说记者要具有对新闻事实多方面判断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就是要有敏捷的新闻嗅觉—新闻敏感。

(一)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政治作用的能力。

新闻敏感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应。即在发生一则新闻事件时,要能迅速判断其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以及预见可能产生的政治作用的能力。一个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越高,他的新闻敏感性越强,这是为许多记者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新闻记者要为人名服务,为社会服务,就必须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积极地反应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各种要求和愿望,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发现,去捕捉。

2005年山东省宁阳县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大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面对这样的政治事件,写成会议报道很容易,也没什么亮点。但是记者发现,在台下第一排显著位置就座的,不是以往乡镇或各局的头脑们,而是来宁阳县投资建企的企业老板。记者顿时眼前一亮。近年来,宁阳县不断创优环境,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和外资引进力度,推动可经济社会和谐快速的发展。把外商安排到前排就坐,不正体现了宁阳县领导对外商的尊重与重视。于是记者马上对这些外商进行采访,并随后写成了一篇《经济工作大会,外商前排就坐》的时政新闻。新闻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宁阳县投资的外商热情更是高涨。

(二)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见微知著,在无关紧要的事实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大新闻”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不起眼的事被人们所忽略,殊不知其中可能包含着“大新闻”。记者的功力就是要见微知著,从平凡之中看出不平凡,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有些小事只要经过一番细心观察,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之后的重大内容,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1987年六一前夕,记者参加了宁阳县里的独生苗苗家长座谈会,听到一些家长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乱花钱。无独有偶,记者在前不久了解到县师范附小正在开展一项名为“节约一分钱,支援我四化的”美德教育竞赛,而且县工商银行还专门为小朋友们开办了“存一分钱钱起存儿童”的专款专柜。一个星期六下午,记者经过县城某家储蓄所门前,看见一群小朋友正拿着存折,互相比看谁存的多。记者迅速拿起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图片先后被《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杂志登载。中日友好协会中国少数名族文化会会长福田一郎更是亲笔写信给师范附小校长,表示他很被中国儿童的美好心灵所感动,并要将这张新闻图片收藏。由此看出,新闻处处有,只怕无心人。记者要经常留心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见微知著,再不起的小事中发现“大新闻”的价值。

(三)新闻敏感是记者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影响大小的能力。

世界各类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必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些事实,虽属平常小事,但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却成了突出矛盾,成为影响全局的因素。新闻记者的敏感,不但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而且要善于抓住某些平常事物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某些事实的报道,影响全局。

1995年3月,山东小伙子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两幅日本产的索尼耳机,经有关部门鉴定,这种耳机是假货。此后王海又让弟弟去买了10副这样的耳机,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赔偿。此举引起了大厦和相关部门的不满,他们认为不知假买假,可退可赔,而知假买假则属于谋权不当利益。消协将此事通报给新闻单位后,有些单位认为很棘手,而《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却察觉到其中的新闻价值。他把王海现象放在我国政府下决心打假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发现在1993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10%的百姓知道,更少有人利用此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虽然开展了许多打假活动,但制假售假依然猖獗。记者觉得,打假宣传要落到实处,此事件就是一个突破口,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此报道刊出后,引起了全社会巨大反响

因此,一个记者切莫忽视了带全局性的一些事情,小与大事联系在一起的,要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四)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能否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洞察力。

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新闻嗅觉的综合标志。能否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在受众中可能引起的反向程度,既表现为记者对正在变动的客观事物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变现为记者对这一新闻事件的预见能力。

《健康报》记者有一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县翁牛特旗采访时发现,在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中,一个男孩书包中的咸菜瓶居然就是他每日三餐的菜。这在当地是是很常见的事。然而你该地盛产黄豆,黄豆营养丰富,为什么当地教育部门不能引导农民利用黄豆来改善学生的伙食呢?记者找到有关部门,请大家出谋划策,形成了一个“黄豆行动”的方案。1995年年初,《“黄豆行动”诞生记》一文刊出后,社会反响极为强烈。各大媒体对此作了报道,“黄豆行动”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豆行动计划”,千千万万的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上了豆腐,喝上了豆浆,健康情况大大改善。我们从中也得到启示:记者应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特别是一些不被人们注意到或者司空见惯的事件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并能及时把握住这一新闻事实进行深度报道。

四、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同理,生活中不是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对新闻的发现。作为新闻记者,就像淘金者一样,时时刻刻在生活的土壤中辛勤劳作,为的是能淘出那些闪光的金砂。对于许多年轻的新闻从业者来说,他们并不缺乏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他们所缺乏的正是发现新闻的才能。通常都是新闻事件先发现他们,而不是他们去发现新闻。正如有人所比喻的那样:他们不是鹰,翱翔时就在寻觅,随时准备扑向目标;而是长嘴水鸟,一直在等待,知道食物流入嘴里。那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下面将简单讲述几点。

(一)“热爱”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前提和基础。

兴趣与热爱是记者最宝贵的素质,不热爱新闻事业的人,新闻敏感无从谈起。一个新闻记者的成功,是与他的知识积累成正比的。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活动实践之中,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和思考。我在甘肃日报社文教部实习的时候,部里有一位老记者,采访本子从没离过身,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各种聚会、聊天,他经常会记下一些人们不太注意的事情和语言,走到哪儿,记到哪儿,从不间断。由此看出,新闻敏感的培养,不是什么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靠读几本教科书就能学会掌握的问题。从事新闻事业,就必须对此情有独钟,甘于奉献,增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热爱”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前提和基础。

(二)提高政治素质

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对记者的基本要求。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即使是那些为广大群众所关注而又涉及不迫切的问题,我们新闻记者都要怀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发现、捕捉。

1978年11月5日,新华社播放了一条震动国内外的新闻——《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虽只有180余字,但这条新闻实际上是湮没在一则8000字的新闻长新闻中。新华社在接到这则长新闻后,有关同志敏锐的感到,给天安门事件平反,宣布它是革命行动,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反应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得到恢复。于是,他们决定,将它从几千字的长新闻中抽出来单独发表,并加上新明的标题。《人民日报》在刊发这则新闻时,将它放在一版头条位置,并加上花边予以突出。事实证明这则新闻完全符合党中央的意图,也完全体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三)勤于捕捉线索

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个“消息灵通人士”。作为一名记者,不光要了解本市或本县的基本情况,改革及发展情况,还应了解工业、农业、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情况。一个记者无论是在公交车上、火车上、飞机轮船上,还是其他地方等等,都应随时处于采访状态。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研究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7年山东日照市发生了一起海上事故,一个名叫王连全的人为救三名落水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开始,三人都说是王连全舍己救人,后又矢口否认。经调查,日照市政府将王连全树为精神文明标兵。事情看似圆满,但《光明日报》记者却发现问题——获救者为何出尔反尔?记者于是决定前往日照市调查各个究竟。但是落水者的当事人已经不见踪迹,王连全的父亲及涉及此事的一名律师也因由市委同志的在场,不敢多说些什么。于是记者甩掉市委同志的陪同,单独约见了王连全的父亲和律师,这才逐渐找到了重要的知情人士。原来,落水者为了某些隐情,买了政法部门的有关人员。而日照市处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设置了种种认为障碍。几经波折,真相大白。记者的《日照“海上救助殉难案”发人深思》等一组连续报道随之问世,各地媒体纷纷转载,该文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试想,如果记者没有勤于捕捉线索的精神,这么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也就湮没在众多平凡的新闻稿件中了。

(四)加强知识积累

记者通过加强知识的积累,不仅能够让自己在采访中与被采访者很好的沟通,随时发现新闻点,而且能对自己的新闻功底也更有帮助。

④《谈谈如何培养新闻敏感》这篇文章中,作者谈到:新闻界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世上什么都可以传授,只有记者的新闻敏锐无法传授。在这种似乎已成定论的说法中,我们的大学新闻教学似乎也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可以为学生传授新闻知识,却无法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怎样才有新闻敏感,更无法直接培养新闻学子的新闻敏感。所以,新闻记者只有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在关键时刻发现新闻点。

(五) 做好访前准备

⑤《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中有这么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骑师,功绩卓著。许多记者慕名采访,但就是挖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恰好名记者利布林很想一试身手,不过他没有贸然访问,而是提前阅读了许多书籍,访问了一些马术专家。他发现:这是一门外行很难理解的运动术,表面上看不过是娴熟加勇敢就能成功,其实不然。当跑马高速飞奔时,圆形运动场对马和骑师产生了离心力,而必须克服这种离心力才能取胜。记者心里有数了,把采访对象的‘学问’当作主题发现的切入点,必有收效。于是见了骑师,记者的第一句话就问:‘您赛马时左镫皮带要比右镫皮带放长多少?’骑师一听就来劲了,对方居然也懂得重心内侧的诀窍,就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多小时,使记者顺利地完成了自己预先期望的新闻发现。”试想记者在采访前没有做适当的关于马术的“预习功课”,被采访者积极性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的采访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预习”不应只局限于对被采访对象的了解,还应了解、掌握相关的报道“行情”。这里所说的报道“行情”是指有关该人物或者事件的各媒体的相关报道。哪些被报道过,从什么角度报道,哪些还是空白,这些都要尽可能地去掌握。(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注释:

①刘大椿.科学活动论 互补方法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2.

②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5.

③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7.

④王化云.谈谈如何培养新闻敏感[J].新闻记者,2003,(11):32.

⑤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M].新华出版社,2003(8):78.

参考文献:

[1]李方勇.提高新闻敏感的几点体会[J].青年记者,2007,(2):51.

[2]周克冰.中外经典采访个案解读.[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68.

[3]周克冰.中外经典采访个案解读[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26.

上一篇:解数学题的逆向思维下一篇:于写秋天的树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