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2024-07-02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共12篇)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1

2008年是中国电视诞生50周年, 中国电视由最初的蹒跚学步, 到如今渐渐成熟, 几代电视人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综观2008年的电视节目, 特别是其中的电视新闻报道, 似乎承担更多的是“铁肩担道义”的角色, 而电视新闻记者发挥了积极的关键作用。2009年, 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比如央视实行的“出镜记者中心制”等, 将电视新闻记者推到到媒体的前台, 让以往幕后工作者变成新闻报道的门面工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传统意义下的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一) 新闻记者必备的心理素养:自信、激情与冷静

自信是表演不出来的, 它由内而外渗透在记者的神情、语言当中。特别是在一些热点新闻现场, 各路人马汇集, 要敢于抢占有利地形, 落落大方地在众多同行面前作现场报道, 没有点自信是不行的。

新闻记者应该具有激情, 能够认识并调动一切因素, 来感染和影响观众。在进入新闻现场后, 迅速全身心融入环境, 接收各种信息, 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的内心感受, 调整出比较积极的播报状态, 通过语言、神态, 甚至是情绪, 向观众进行立体式的信息传递。

冷静与激情并不矛盾, 但绝不等于状态的低迷。出镜记者要学会在新闻现场控制自己的情绪, 尤其在车祸、火灾、比赛现场这些特殊场合, 避免跟着大家一起“乱哄哄”, 更不能在镜头前表现出失控的情绪, 相反, 更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寻找最佳出镜点, 理顺语言逻辑, 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意外, 以防不备。

(二) 新闻记者必备的职业修养:思想作风修养与道德修养

在新闻记者的修养中, 首先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从心理学角度讲, 新闻采访是一项活动, 必须表现出相应的意志品质来, 也即良好的思想作风修养, 其中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持续性和自制性等。自觉性能要求我们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充分认识到活动的社会意义;持续性要求我们坚持长时间地以旺盛的精力和坚定的毅力投身于新闻事业;自制性要求我们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言行, 表现出应有的忍耐性, 并有独立见解。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新闻事业的确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 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

所谓新闻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在采集、加工和传播新闻过程中, 与人、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简而言之, 就是记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新闻记者既宣传别人, 又监督别人, 自身就应该成为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因此, 记者就应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修养。

二、新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新素养

电视新闻记者一般出现在新闻的现场报道中, 改变了观众与电视的“人机交流”模式, 强调的是“人人交流”。在时下流行在新闻报道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出镜记者的身影, 比如央视2008年汶川大地震张泉灵的现场报道, 《新闻调查》节目中柴静的地震纪实节目《杨柳村七日》等。新时代新的电视新闻形式, 要求我们广大的电视新闻记者具备新的素养。

(一) 把握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以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电视报道为例, 各台一线记者大都采用无剪辑拍摄手法, 配以大段大段的记者出镜来报道新闻。为了对新闻事件进行同步记录和传播, 有些记者甚至边行进边播报, 体现出较为深厚的现场报道功底, 大大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而作为灾难的目击者, 不少一线记者已经进一步认识到:现场报道并不完全等于现场出镜。在新闻的采制过程中, 他们不仅运用了出镜播报的方式, 还注意了各种同期声的原生态使用, 极大地丰富了现场报道的内涵和表现力。如废墟下微弱的求救声、敲打声、痛苦的呻吟声, 解放军战士救援的口令声、号子声, 还有搜寻小组的紧急商讨、心理专家的耐心疏导等等, 这些和记者的出镜播报一起组成了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立体画面, 使观众感同身受, 如临其境。

(二) 跟紧时代步伐, 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的同时, 掌握多媒体技术, 熟练运用网络信息的强大平台;而信息科技时代新闻记者, 更是应该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 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等, 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

(三) 加强新闻敏感性以及创新意识

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如果没有准确的新闻敏感, 不是在某个有价值的事物初露端倪之时, 对该事物从整体和发展态势上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 具有很强的前瞻意识, 而是浅尝辄止, 是难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而创新意识是一个记者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创新能力的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力求有“独家报道”, 力求有独到新颖的视角, 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力求形成个人的风格, 展示个性风采。只有那些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鲜活, 能揭示事件本质的节目才是不同凡响的精品节目, 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一个电视新闻记者, 必须要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气质。成功的新闻记者, 不仅是业务上的佼佼者, 而且是心理上的强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新闻记者长期的工作之一。面对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的实际, 针对各种传播媒体激烈竞争的局面, 广大电视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心理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 才有可能在激烈的新闻报道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彭菊华编著.新闻学原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德生著."新闻民工"现象引发的思考[M].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5.

[3]刘海贵著.当代新闻采访[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2

——浅析全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观众对信息媒体的要求日益提高,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日趋丰富,单纯的新闻主持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富有魅力的主持语言和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记者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本文从全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的特征入手,就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接地气提高业务素质、有思想深化新闻信息、能担当加强作风建设传播正能量这三个方面对提高记者型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全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

近年来,“全媒体”作为一个关键词被传媒学界、业界的人士频繁提及。“全媒体”带来的不仅是媒介形态的变化,还有受众群体分化、信息接收习惯和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新闻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传统的主持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记者型主持人,因为主持人的身份,能够高度融入新闻意识;同时又是记者,所以拥有良好采访评论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这些特性恰恰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

一、记者型主持人概述

我们结合各学者的论述,认定:记者型新闻节目主持人具备“主持人”和“记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栏目策划、制作、播出全过程,是高度融入新闻意识、拥有良好采访评论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由于参与新闻报道全过程,且与新闻现场零距离接触,因此在进行主持的时候有着一般主持人没有的优势。由于进行了实地采访,参与性较高,因此更具有发言权;作为记者与主持人的双重身份,有助于主持人更有见地的客观评述。最后,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主持风格更具个性风格,既体现了节目的真实性,也更容易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青睐。

二、全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生存现状分析

在各种媒体交相辉映的今天,信息的膨胀和知识的膨胀令人目不暇接,在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的时候,对于传媒行业却是更严峻的挑战,新闻工作者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1、观众需求不断升级

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信息工具的发展,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消费需求与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巨变,传媒的“大众时代”正向“分众时代”过渡。在“全媒体时代”,有着海量资源可供人们选择,再加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的享受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闻类节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越来越挑剔。

2、记者型主持人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起步较晚,虽然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记者型新闻主持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其职业素养较为缺乏。一是记者、主持人两者合一人才缺少,难以适应广电传媒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文字记者转型的主持人,口头表达能力欠佳,不良的言语表述使新闻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有部分主持人虽口播能力较强,面对镜头表现自如,但由于其人文素养不够,又远离“新闻现场”,局限于演播室、镜头前,在报道、评论时,始终缺乏表现力,显得机械、死板。

3、记者型主持人理想信念有待加强

对于广播、电视、报业等传统媒体来说,消息和言论是媒体上最有价值、最不可或缺的新闻产品。仅仅从理论层面来考量,媒体上的消息应该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报道;而言论,则是反映具有各种偏见或利益集团的人,对新闻事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的评说。事实上,记者型主持人在参与新闻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其主观色彩,总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节目中去,稍有不慎,将导致新闻严重失实甚至假新闻的出现,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挥之不去的伤害,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三、对策建议

记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时代,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的新闻宣传需要,接地气、有思想、能担当,发挥模范表率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建设美好幸福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凝神聚气,做让党委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社会观察者和解读者。

1、接地气,在新闻一线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对于记者型主持人而言,“接地气”是自我成长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寻求一种真正的心灵沟通,平和而深刻地探讨社会问题,反映人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新闻调查》之《到诉求中心去》,郝俊英采访安图县农民杨管礼的土地纠纷时,她盘腿坐在农家炕上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拉近了记者型主持人与百姓的关系,她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和朴实自然的语言,流露出的不是作秀而是心中有百姓的情怀,并且通过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加深了与观众在思想感情上的沟通交流。其次,要在新闻创作一线锤炼深厚的语言和文字功力,运用关注社会、关注新闻事件的记者视角采写出具有记者思维且融入主持人思想感情的高质量文稿。为自己的节目撰稿,不仅有利于新闻事件的传播,还可以更全面地参与节目整体流程,更好地把握节目的节奏,培养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增强节目的魅力,赢得观众的青睐。最后,记者型主持人要尊重人性,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中,主体都是人的事情。对主持人而言,他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新闻事件进行主持报道时,要客观公正,通过现象深挖本质,以平等视角去观察,尊重人格,践行以人为本。

2、有思想,通过学习不断深化新闻信息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需要不断地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比如在新闻调查类节目里,逻辑思维有助于在复杂的新闻事件中进行快速判断分析,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思辨能力能让记者在调查采访中更容易体现调查节目的权威和深度,同时避免调查节目的浅表和浮夸。在采访过程中能够获得深度信息,在采访时能做到提问到位、表达准确以及点评有力。其次,要树立平衡的意识和平等的态度。在调查节目中,心理保持公正,形式实现均衡。调查的过程是了解的过程,因此不能带着自己的喜好进行尖刻过分的提问,通过平等的态度让被采访者充分自由地表达,从而获得更为公正的信息。例如《新闻调查》中有一期《一只猫的非常死亡》,柴静采访“虐猫事件”主人公时,面对主人公情绪的波澜起伏,不是直接生硬地就进入采访,为了缓解主人公情绪,她们相处了一天一夜,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平等友善地关怀,给被采访者一种没有攻击性的感觉,这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所以主人公终于可以敞开心扉与主持人进行交流。再次,要有审慎严谨的探究能力。新闻调查类节目的核心是要通过记者一系列的调查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一个人探究到的事实真相的多少,取决于他对世界的认知;他对世界的认知有多深,他在节目中的表现就有多精彩。因此,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调查的路上,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

而不断提高探究真相的能力。

3、能担当,加强作风建设传播正能量

“担当”,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作为记者型主持人,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地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在采访报道或是一线主持播报工作中,增强工作主动性,牢牢把握话语权,始终牢记以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全媒体的共同努力凝聚起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二是要有社会忧患意识。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细微的洞察能力,而且要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人们忽视的人,包括一些弱势群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调查,去承担一份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对不断发展壮大的行进中的中国,面对每个国家可能都会遇到的个别尖锐热点问题,应该多考虑一下播报后对社会以及国家的影响,对于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或者是影响国家利益的,坚决不予报道,同时应该利用全媒体舆论的强大合力,主动及时帮助大家答疑释惑,使群众和干部面对大是大非和有关政治原则立场时,能够辨别真伪分清界限。最后,在提高专业理论素养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多宣传播报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以道德模范和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不道听途说、不随波逐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凝聚大家实现中国梦的共识。

参考文献: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3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融合;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

如今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因而各种媒介技术也快速的发展。在以往的媒体中,广播、网络、电视各成一家,而今这种模式将慢慢被打破,向媒介融合的趋势发展。而作为传媒人的新闻记者面对这种趋势,也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成为媒体融合时代下一名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因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培养,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的方法和对策来帮助新闻记者提高媒介素养。

1.记者的媒介素养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受众的媒介素养、特定人群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特别是对受众的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传播者的媒介素养研究尚没有深入。

其實,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在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过滤,担当着信息“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其价值观和媒介素养水平成为直接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新闻记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报道日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辨别真伪、表达观点的主渠道,记者的传播活动对受众有重要作用,在传媒人媒介素养缺失的情况下,受众通过媒介所感受到的就是被记者所歪曲和异化的价值观。因此,提高记者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记者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媒介融合对记者提出的新挑战

2.1信息传播环境改变

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环境的巨大改变,特别是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使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进行业务拓展,开发了与新媒体相融合的新的媒介形式,例如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出现了网络报纸、电子杂志等,随着3G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与手机媒体相结合的新媒体,例如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等。“全媒体”发展战略的提出适应了新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的需要,是未来传媒业竞争和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对传媒人特别是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新闻传播模式改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这样一种流程:新闻事实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传向受众。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受众更多的是出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单一的传播流程已被改变,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在传播中的主动性加强,新闻传播的主体由职业新闻记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记者与受众共同分享,新闻传播模式由单向线性转变为双向互动性传播,由媒介组织对大众的传播转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

2.3新闻产品形态改变

媒介融合还带来了新闻产品形态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即基于受众层面,出现了“公民新闻”;基于新闻媒体层面,出现了“融合新闻”。随着Web2.0应用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受众选择、使用媒介的能力逐渐提高,从单纯的接收者向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转变。在新闻事件现场,“公民记者”利用手机、个人博客、微博、SNS等在第一时间发出消息、表达观点,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重要来源。这种“公民新闻”形式颠覆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并影响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这在突发新闻实践报道中表现尤为突出。

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媒介素养培养的对策

由上述可知,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例如,信息传播环境改变、新闻产品形态发生改变等等。这种种的改变势必会对新闻记者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要针对这些改变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来适应这种新的时代。本文针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提出了几点培养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的对策,旨在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1强化专业知识

就目前我国在职的大部分新闻记者来说,他们所受的教育多传统的媒体教育,即为电视、广播等专门培养的单项人才。然而,媒体融合时代下,这种传统的、单项的媒体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闻记者的需求。所以,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其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媒体传播上,对于媒体融合时代下各种新的知识、新的业务显然认识不够。因此,加强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是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首要任务。

首先,新闻记者要熟悉现代新闻传播手段,提高对新媒体的认知,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如新闻记者在采制新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媒介平台要求的不同,在提供素材和采写新闻方面有所区别,针对网站、报社、电视的不同受众,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稿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新闻记者不但要懂传统媒体而且对新媒体也要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媒介创造出风格不同的内容产品。其次,要加强新闻传播专业理论业务方面的学习,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同时对所采访领域要有了解和认识,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提高在纷杂环境下的信息鉴别和筛选能力。

3.2熟悉专业技能

媒介融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新闻记者不再局限于为单一媒体服务,他们可能需要同时为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移动手机等多种平台,跨媒体服务,提供报道。这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中“功能型”记者已不适合媒介融合的要求,他要成为集文字报道、摄影、摄像等为一体的“多面手”,能熟悉掌握多种新型传播技术,精通各种现代化采编录传设备,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及报道任务。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再造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3.3强化“把关”意识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发布的个体从专业人员变为普通大众,这也造成了各种资讯的涌现和泛滥,面对海量的信息,新闻记者必须强化“把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始终秉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删减、过滤、编辑和传播,强化主流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影响是严重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新闻记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不断的通过培养媒介素养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如若不然,只会被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甩在后面。同时,媒体领域的管理人士也应该认识到媒体融合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影响,因而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加强对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培养,从而为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立芬.从媒体产业化与受众需求的关系看媒介素养问题[J].新闻世界,2011(07).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篇4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而职业素养又分专业素养和除专业以外的素养,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 有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能很好的胜任这个职业。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本文从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如歌提高新闻记 者的道德素养两个方面来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现当代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1.把道德素养放在首位的原因

第一,“德”是从古至今用来衡量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还记得《易经》中流传的千古的一句话“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很重视品德,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完全影响一个人以后的发展。

第二,21世纪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论为:记者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记者, 作为个人,就应该显先出人道主义,应该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第三,记者队伍中一些人道德素养出现问题。例如,2002年6月,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发生金大矿爆炸事故后,当地负责人和金矿矿主人双方为了隐瞒真相,对采访事故的一些新闻单位记者送了大量的现金。在采访事故前后,《山西日报》《山西法制报》和《山西晨报》3家新闻单位的8名记者收受矿主杨某等人送的现金共5万元。

2.现当代记者应有职业素养

基于上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新闻记者应该要有四个信条:①消息要绝对真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②思想要正确。只有有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看清出问题的本质。 ③要有群众的观点。④建立自我批评。同时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记者应该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新闻素材,不夸大事实及扭曲事实。发挥良好的作风,提高整体素质。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舆论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善于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遵纪守法,要时刻把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放在心里,遵守新闻工作的纪律。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好记者应该要确立真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同时要有清廉的工作理念。在这些基础上要成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监督机构。

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为了保证我国新闻事业的完善全面健康发展,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应该时刻记住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那么我们要做到哪些才能提升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本身的思想教育,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我们自己内在的思想觉悟。其次,把国家、人民放在第一位,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各尽其职,同时也各尽其责,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人民。然后,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细心、勤奋的去调查与研究,要走进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再然后,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慢慢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思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身体素质上的提升,因为只有身体素质好了,才能把精力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加强业务能力。坚持多次反复的练习,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并且要有对重要新闻做记录的习惯。例如,“非典”期间 ,

人们谈非色变,不敢坐公交,不敢去商场,出门要戴上厚厚的口罩,市场上的消毒液也被抢购一空。为了消除人们对“非典”的恐慌心理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非典”,直播中,我们不仅在告诉人们“非典“的形成、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同时,也告诉人们在“非典”期间 ,政府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较好地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此之后,像2004年的禽流感爆发,我们及时制作了节目,详细介绍了疾病的传染途径以及如何预防。

结束语

浅析新闻发言的素养和工作技巧 篇5

——浅议企业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工作技巧

在信息时代,谁也不能小看媒体的力量,突发危机事件中,在强大舆论面前,必须给公众一个合乎情理的“交代”,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可谓至关重要。

一、正确认识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

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企业的代表,是企业的代言人。很多人认为危机发生时才需要新闻发言人,平常是不需要的作为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这样的时刻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大型企业,老百姓对于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说是盯着的,如何传递出企业责任央企的形象,如何消弭日渐增长的民众对垄断国企的对立情绪,新闻发言人并不是只能在事故来临时才去补救或者说“力挽狂澜”,如果日常工作做得出色,关键时刻才“游刃有余”。

另外,很多人认为新闻发言人与官员是对等关系。其实,新闻发言人是介于新闻和官员之间的人,应搭建公司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新闻发言人跟国外的产生过程并不一样。国外的新闻发言人是一种职业,干得好可以干一辈子,但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大都从官员中产生,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我们 不能把企业的新闻发言人看成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应该当做是我们整个品牌工作团队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包括外表形象和言语形象)好不好,这个形象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维护,这个形象在关键时刻如何发出准确的声音,都是新闻发言人需要去作的工作。

二、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的素养和工作技巧探悉 1.新闻发言人要正确对待媒体和记者

对于很多宣传工作者来说,不应该把记者一开始就当成假想敌来对待,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传活动之前,新闻发言人跟各路记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了解,是绝对有必要的。

(1)索要采访提纲、回收采访申请表/信息表。这是作为严格专业的新闻发布会的合情合理的流程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开始避免新闻发布会陷入混乱,堵住给公司在媒体上造成负面影响的源头。

(2)上网搜索记者,包括记者的微博、曾经的报道内容、报道风格、写作方式等,了解记者的背景资料,即使是在突发舆情排山倒海之势非常紧急时,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3)与上级及时沟通,与各方口径一致。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记者和舆论时,新闻发言人务必要严守本份,同时表现出足够的专业性,把自己的舆情工作纳入整个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当中去。

2.新闻发言人如何避免“节外生枝” 新闻发布会是企业通报情况、发布信息的汇总要平台,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阵地,召开好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行为新闻言人必须清楚,你要说什么?对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质疑需要有充分的准备,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是公司,避免不当言论“节外生枝”。这是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死守的核心原则。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为了避免不当言论“节外生枝”,同样需要铭记以下三点:

(1)预测问题,制定口径

新闻发言人不可能完整的收集到新闻发布会尤其是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的前期全部资料,那么就必须以专业的媒体素养来预测记者会怎样“为难”新闻发言人,必须要把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困难尽可能的预演出来,才能够做到统一口径。

(2)适当演练,制作要点明细

即使是在突发事件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了日常的模拟和训练,发布会之前也应该有适当的演练,并且要制作简明扼要的“新闻发布要点明细”,让发布会在新闻发言人的掌控之中进行。同时,新闻发言人要有一定的“所问所答”与“所问非所答”结合的能力。

3.新闻发言人要精准转达被授权信息

这是避免造成在事实性信息发布过程中出现负面和不可预知影响的底线原则,作为发言人都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可大包大揽的说大话,也不可唯唯诺诺的不说话,而是要用让大家 信服的姿态传达出符合公司利益的又满足公众知情渴望的事实性信息。

(1)没有得到企业确认,决不对外发布

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发布本身就具有“为公众辟谣”的功能色彩,所以信息发布要坚守的底线是,绝不说没有得到确认的信息,绝不说会给公众造成愈发不清晰印象的表达。

(2)守土有责,绝不缺位,亦不越位

绝不说没有得到授权的信息,信息的发布,绝不能因为天真的想满足公众知情权而说不该说的话,什么是不该说的话呢?比如未经专家论证的事故原因,比如未经证实的坊间传闻,更不能随性做出对事件的观感评判。

4.避免模糊,及时澄清,不留遗憾

对于记者抛来的缜密问题,新闻发言人要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回答要追求“滴水不漏”的效果,因为一旦被记者抓住表达或逻辑漏洞,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不可预估的负面效果。

(1)及时纠正,证据确凿,杜绝后患

作为新闻发言人,我们要善于从记者的问题里找出不合理的漏洞,要善于寻找破绽,才能不至于被动而被记者牵着鼻子走。而且回答记者的问题,不能用错误的说辞来掩盖之前的错误,必须用确凿的证据去驳倒对方的敌对问题,杜绝事件被再度发酵和继续向负面发展的可能。

(2)简短准确,直入主题,不被引诱 把所有的内容表述清楚,不要让媒体有机会对你的说法进行解释,因为他们有可能误会你的意思。回答记者的问题,要遵循金字塔原则,体现出发言人逻辑清晰准备充分,对记者问题的回应即使无法给出圆满的回应但也要听起来有理有据有节,不被记者故意设下的圈套引诱,让记者在报道当中无法对新闻发布的环节横加指责,煽动民众情绪。

(3)面对误会,让权威性高的政府部门出面发布结果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文环境,绝大多数的民众也相信政府部门发布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尽管政府部门同样存在判断失误及意识引导错误的时候,但如果受指责的企业强硬地与其针锋相对,其结果往往是凶多吉少,毕竟政府主管部门掌握更多话语权以及更高的道德优势。在真相扑朔迷离的前提下,政府部门的声明要比企业的声明更具可信度,而且媒体及民众更多倾向于相信主管部门的判断而非企业一方之词。

5.新闻发言人全程参与危机事件应对,保持警觉到最后 对于危机事件的舆情应对工作,关乎企业品牌和形象。对突发危机事件,新闻发言人必须全程参与,保持警觉和及时的反应。

(1)真诚沟通,但依旧内外有别

真诚沟通,是指企业在和媒体的沟通当中,要时刻体现出“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姿态,“内外有别”是对企业当而言看似容易做时难,需要内部保持高度的沟通顺畅和团结一致,对外时则能够以真诚沟通的姿态达到保护公司利益的目的。(2)记者可以报道一切他们“听”到、“看”到的东西 虽说记者可以报道一切他们听到、看到的东西,但是他们可以听到和看到什么,这是需要企业去努力营造的,这种营造应该给记者一种开放和真诚的印象,但是在新闻发言人团队内部,则建立在高效严谨的准备之上,不至于到了面对记者的时候,要么是过分谨慎遮遮掩掩,要么就前后不一漏洞百出。

(3)切勿带着情绪说话,在非正式场合,尽量避免接受记者采访

但凡在公共场合,无论是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是非正式的事故现场,一旦被公众“围观”,一定要记得自己作为电力公司工作者的特殊身份,说话要慎之又慎,即便被记者惹怒,也要保持克制,待冷静之后再发言,这种忍耐与克制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6.要有“时间概念”,打好“时间仗”

在现在这种新媒体高度发达的舆论环境下,就重大特大事故面前,抱着过去那种能瞒则瞒,能骗则骗的心态的新闻发言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其所作所为要承担的舆论风险会比之前高无数倍。作为新闻发言人,就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请示上级主管领导,及早发布简短的事实通报性的消息给媒体,而不是试图掩盖事实蒙混过关,主动发布权威的经过严谨缜密的斟酌之后的事实性消息,绝不是出卖公司利益的表现,而是体现公司负责任的形象,是在和媒体的沟通中抢得先机。(1)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为下午4点到5点

为什么要把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下午迟些时候,这是为了压缩报纸或电视的“思考”时间,使得媒体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写稿,所以只能引用新闻发布会上的内容,甚至直接使用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新闻稿,这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媒体的口径。对于报纸而言,一般都是晚上交稿和排版,晚上时间非常仓促,如此才能保证在第二天造成发行;对于电视而言,为了在当天晚上的新闻中播出,电视工作者必须赶时间,而电视本身的制作难度和审查难度也注定了必须播出前数小时要赶出来。由此看来,将发布会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到6点,这便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媒体“多想”、“细想”和“深想”的可能性。

(2)第一时间优先考虑主流媒体,兼顾其他发布渠道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该优先面对权威层次的主流媒体,通过权威媒体的发布,兼顾和发散到其他渠道。如果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万万不可在新媒体上乱讲话,做出不理性、不严谨的表达。

(3)当舆论全面扩散时,不要站在舆论的对立面

需要分辨舆论情势,如果舆论尚没有形成,此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解释来形成新的思维方向,如果舆论已经形成,而且网民的意见非常统一,而且这种意见中充斥着愤怒与质问。此时,切勿站在公众的对立面进行解释,大家会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狡辩”,不要动不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公众已经厌烦了这种说 辞。切记,舆论是任何力量在任何时候都感到惧怕的东西,千万别恐吓公众,因为有舆论的保护,这样只会激怒公众。

浅议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 篇6

【关键词】 新闻记者 素养 社会责任 重要性

1. 提高新闻记者素养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新闻记者的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影响到新时期广播电视媒体队伍的质量的好坏。新闻媒体人逐渐意识到,广播电视品牌的竞争,新闻记者在很多因素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由于我国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理念更新迅速,各个媒体想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当前新闻记者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文字功底不够扎实,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烈,因此,必须加强对新闻记者的培养,对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进取,发挥新闻记者主力军的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才的发展也不断加强,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新闻记者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战斗力,不畏惧失败,深入到群众中去。未来的新闻记者应该社会学家,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超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入接触社会,走群众路线,这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总之,一句话,以后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新闻记者需要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2. 当前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的培育

面对新闻线索,新闻记者应认真对待,客观评价事件,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要把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事件报道出来,不畏强权,因为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揭露事情的真相,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避免产生矛盾纠纷,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说话,用笔杆子进行战斗。

对相同的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记者就要明白你是想为哪些对象服务,如果对象不一样,那么你所写的报道也会有所差异,这样一来所形成的评价也会不同。如果你选择的服务对象有误,那么大部分人都会不认可你的报道,只有少数关系到他們利益的人才会赞成你的报道。在现实报道中,新闻记者也会碰到社会的黑暗力量,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新闻记者的笔杆子都要为事件的真相说话,不畏强权,勇敢的说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做需要勇气和决心,还需要对事件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明白事件的真相,要仔细分析厉害之处,果断做出判断。

面对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日益加剧化,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具备专业化水平。新闻记者应明确分工,每一个记者要细分一个报道范围,把新闻采访工作做细做精。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新闻记者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及写作能力,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一种必然趋势。

此外,新闻记者要有探索事件真相的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对采访材料认真研究,创新思维,能清晰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写出来的报道要满足人们的求知欲。

3. 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策略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指的是新闻记者应该要履行和承担应有的社会价值,用笔杆子揭露事件的真相,信息化不断发展,新闻记者受到大众的关注,新闻记者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注意,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以及行为。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职业精神,经常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理性思考状态,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产生独到的见解,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办事。

当前,我国有部分新闻记者存在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例如故意编造假的新闻线索,或者挖掘的新闻事件不是真实地,利用记者这个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然而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新闻记者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因此新闻记者一旦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后,就会造成一系列违法行为。

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引导人们,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原则。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日益发展,广播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如果新闻记者用错误的舆论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甚至会影响个人成长,那就使得人们会形成错误的理念以及看法,做出的行为也是错误的。

其次,新闻记者要以社会大众为关注重点,及时了解民情,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千万不可疏远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最先知道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有什么难题要解决,民生话题中群众满意什么以及不满意什么,这些都应该要深入生活进行了解,挖掘出当今社会的热点,找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成为公众的聚焦点。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对美好的诱惑,新闻记者必须严于律已,面对自己的读者,要客观地进行报道,不偏袒任何人,做到公平公正。此外,还要面对社会,让社会和公众评判你的新闻工作的价值。

总而言之,新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新时期的新闻记者要面对诸多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基础,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社会大众为关注重点,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做到公平公正,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媒体做好做强,发挥舆论工具的宣传作用。

新闻记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充当了主力军,也是电视广播媒体的先锋队,是文化传播的灵魂队伍,新闻记者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闻记者的任务很艰巨,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又要向上了解国家的举措,还要往下探寻社会基层最广泛的人民的喜怒哀乐。因此新闻记者们要认清自己的使命,看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素质修养,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红霞.提高新闻记者素质修养的若干意见[J].记者素质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

[2] 吴锦才.如何增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J].论记者责任意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

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7

当今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各种关于媒体的负面消息也是层出不穷, 媒体记者报道的虚假新闻、有偿报道, 更深层次地表现了当今媒体记者缺乏正确的职业素养。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 作为新闻工作者, 更应该注重新闻传播媒体的工作质量, 加强新闻传播媒体记者的职业素养, 在新的形势下认清媒体工作人员的本职, 打造新一代的媒体传播者, 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传播消息的领头人, 以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职业观打造新时代的传播媒介组织。在媒体中,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以下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新闻记者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记者有没有社会责任感, 主要取决于记者在长期的工作中的状态, 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优良工作作风。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人格修养, 面对社会的要求, 以手中的笔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新闻, 向老百姓揭示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 让百姓接收正确的媒体传播, 这是新闻记者的职责也是记者赖以服众的人品。

二、新闻记者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

对新闻记者来说, 新闻敏感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它具有一种职业敏感性, 是一条完美新闻需要的专业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是记者发现和鉴别有价值新闻的能力, 即善于从平凡的事实中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线索的能力。而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 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局情况的认识和掌握上, 它是记者对社会形势敏锐的观察能力, 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以及对报道对象准确而迅速的反应能力, 可以说政治敏感是新闻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洞察力、判断新闻价值和把握舆论导向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成熟新闻记者的重要标志。

三、新闻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

新闻记者的知识素养显得越发越重要。记者必须拥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向多方面知识领域转型, 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新时代记者。

1. 提高采访任务的效率

新闻记者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其实新闻记者就是扮演着社会活动家的角色, 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泛, 所以说我们媒体工作者就要有充分的多领域的知识面, 如果本身就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就会更加便于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交流, 会提高其本身的采访效率, 有利于采访任务的有序进行。

2. 满足受众的求知心理

新闻记者采访的过程中, 必须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与以往的受众相比较, 人们现在通过读报、听广播、看电视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新闻欲, 更是对知识的索求和了解。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新闻记者就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从而满足受众对知识的需求。

3. 加强采访写作的能力

新闻记者要有强大的笔杆子。要做到采和写齐肩并进, 要加强采访和写作的各种专业能力, 提高新闻记者采访的工作效率。在当今巨大的媒介中, 新闻记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 是其采访写作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和重要因素, 对于新闻事实的感知力、判断力, 写作时引经据典的敏捷性等, 都离不开知识修养。

四、新闻记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也是其心理素质最好的证实, 新闻采访就是要与受众打成一片, 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和需求, 新闻采访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 也是心理互相试探交流的过程。新闻记者, 作为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 在采访现场是一个指导专业的主体, 要明确收集哪方面的新闻素材, 怎样激发诱导采访对象进入最佳的采访状态。所以说, 一个新闻记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助于开创良好的采访局面、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 最终提升新闻采访的效果。

五、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新闻媒介事业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它拥有的特殊工作职能, 决定了新闻记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名指导者和传播者, 所以新闻媒体记者的职业素养是极其重要的, 它决定一个社会的舆论传播, 作为新闻记者, 要自觉地抵制来自各方面、各种形式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 站稳脚跟, 一尘不染, 保持高尚的人格。作为记者, 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才能真正履行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才能做好社会传播工作。

摘要: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新闻记者采访中的职业道德, 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基于此, 主要概述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以及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在传媒界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汤昆.简论新时期记者的素养[J].新闻世界, 2010, (10) .

[2]赵志明, 侯迎忠.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当代传播, 2005, (6) .

[3]王雪松.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电视研究, 2004, (1) .

[4]朱霍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大舞台, 2010, (6) .

[5]郑燕.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才智, 2010, (19) .

[6]袁伟.论记者的社会责任[J].视听纵横, 2007, (3) .

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篇8

关键词: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广播新闻记者是社会与群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 广播新闻记者及时地发现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 然后以新闻的形式让群众了解。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性的发展时代, 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 广播新闻记者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 就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 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

一、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 广播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 作为联系人们和社会重要渠道的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对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影响重大。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虚假新闻报道, 使人们陷入对社会的恐慌当中, 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 由此可知, 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不仅关系到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 更对国家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①

(一) 保证广播新闻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广播新闻的质量与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采访的过程中, 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才能保证广播新闻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对事件进行真实的报道, 从而为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奠定基础。②

(二) 保证广播新闻收视率的必然要求

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高广播新闻的收视率。我们都知道, 广播新闻的发展与人们的收视率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知, 只有不断地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进而才能够吸引听众去收听, 实现提高广播新闻收听率的目的。③

(三) 促进广播新闻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传媒与电视传媒的双重压力冲击下, 广播媒体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为促进广播新闻的发展, 必须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才能有效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 进而推动广播新闻的继续向前发展。④

二、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对策

(一) 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从业要求

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必须首先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从业要求。随着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 有许多广播站点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招募了很多新广播新闻记者, 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对广播新闻这一职业并不熟悉, 而且他们也不了解广播新闻媒体行业的基本操作规范, 导致广播新闻行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特别是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以及道德规范方面, 严重地影响到了广播新闻行业的整体形象。⑤由此可知, 为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在招募广播新闻记者时, 必须设立符合广播新闻行业要求的人才招募标准, 并在实际的招募过程中认真落实。通过对广播新闻工作的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广播新闻行业的招募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专业素质, 因为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 才能更好地做好广播新闻工作;二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 这是因为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其工作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 才有可能处理好社会中临时发生的事件, 从而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二) 加大对广播新闻记者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的培训是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另一重要手段, 这就需要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的思想培训, 从而保证广播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 严格的遵守广播新闻职业道德, 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严格的遵守党的基本道德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道德素养的培训, 进而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 必须首先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为此必须加强广播新闻记者对党章和国家政策的学习, 确保广播新闻记者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从而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⑥

(三) 健全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制度

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必须健全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我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广播新闻行业也实现了全方位的市场化, 导致商业化倾向对广播新闻侵蚀问题的出现。有一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丧失了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违背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对一些小事情进行恶意的炒作, 甚至造谣生事、无中生有, 严重影响到人们对事件的真实看法, 既降低了广播新闻行业的形象, 又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什么广播新闻行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在很大程度上, 还是因为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机制不健全, 从而放任了广播新闻记者的不良行为, 进而降低了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形成了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⑦举个例子来说, 在江苏省曾经发生过一件新闻造假被曝光的事件, 但是造假新闻的记者, 其所在的单位仅仅采取了扣发稿酬以及临时对其作品进行封杀的方式进行处理,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对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这必然会使得新闻造假之风屡禁不止, 进而降低了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因此, 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不仅需要广播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 更需要广播新闻行业健全自身的惩处与制约机制。我们都知道, 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是最为严格的, 因此, 惩处和制约广播新闻造假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立法, 以法律的强制性来制约广播新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 从而使我国的新闻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广播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 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事件的重要途径, 因此广播新闻记者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保证新闻传递的真实性。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广播新闻记者必须根据事实说话, 而且要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⑧

结语:

综上所述, 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对促进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新时代, 为促进广播新闻的继续发展, 就需要广播新闻记者不断地进行学习,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从而为促进广播新闻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1 王雯.浅谈如何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 2013, 01:86.

2 章敏.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08:104-105.

3 张清灿.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9:95.

4 花象锷.行业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 2015, 16:65-66.

5 康茜.社会学想象力视角下新闻记者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 2015, 19:80-81.

6 孙伟.如何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窗, 2015, 05:52.

7 张吉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升新闻记者素养[J].青春岁月, 2014, 23:66.

刍议反转新闻与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9

1 记者的职业素养

1.1 报道的真实性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记者素特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在真实性原则之下进行,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新闻报道所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真实事件,人们通过新闻来获取真实的信息,并根据新闻的内容来分析原因,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发展,所以新闻记者必须要报道真实发生的事件,报道虚假新闻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1]。

1.2 坚持人文主义的道德发展观念

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坚持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多角度分析报道语言。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新闻内容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慌,这也是每个记者必须考虑的,新闻记者只有坚持人文主义的观念,正确报道新闻事件的内容,才能体现出新闻记者这份职位的价值所在,新闻报道才会被社会大众所认同[2]。

2 反转新闻与记者的职业素养

2.1 新闻报道不准确导致新闻内容发生反转

近年来,由于新闻内容反转所导致的新闻事件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媒体呈现的是和原有事件截然相反的事件。例如,在安徽省的一则狗嘴救人的新闻中就出现了戏剧化的变化,据有关报道,在我国安徽省某个县内的一名女子为救女童被两只恶狗撕咬成重伤,四肢近乎被啃烂,女子的男友筹集善款,当时对媒体说,她为了救小女孩子导致自己被恶狗扑倒,最终咬成重伤。几个月后,该女子共收到七十万的捐款,但随着媒体的参与,该女子所说的被救小女孩却迟迟没有出现,面对媒体的质疑和追问,该女子的男友承认所谓救小女孩一事完全是编造的,该男子开了一家养狗场,该女子是在养狗场被咬伤的。类似这种剧情反转的新闻不断出现,除了当事人自身地因素之外,媒体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从新闻媒体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样一条劲爆的新闻除了具有相对较高的新闻价值之外,首发的新闻无疑会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调查等步骤却也不容忽视。

记者自身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降低是造成反转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的加快,新闻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用在了如何选择更加劲爆的新闻内容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上面,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核实,反转使新闻公信力面临挑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媒体公信力的灵魂,反转新闻越多,新闻公信力受到的伤害就越深。

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现代社会新闻的总体发展方向,新闻媒体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提高行业自律,对没有核实信息源的报道不能随意发布,更不能发布随意假消息和新闻。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做起,强化道德约束,在追求速度与新鲜的新时代,即便新闻消息做不到深刻、全面,最起码也要做到真实,不能根据臆想来推测事实。

2.2 核查事实的必要性

现代新闻诞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新闻采访可以当作一种新闻实践的具体内容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如QQ、电子邮箱、微信等即时性通讯软件可以让记者不用面对面地问对方,但这种便捷高效的采访方式的背后带来的是采访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反转新闻不断出现已经大大影响了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降低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反转新闻的出现代表了记者职业素养的降低,但仅仅把问题归于记者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有瑕疵的新闻不仅出现在新媒体时代,在传统媒体的时代同样层出不穷,所以要加强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的透明度,这样才能更快地发现存在问题的新闻事件并及时解决。

3 结语

新闻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正确报道每一个新闻事件,并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样才能确保新闻的权威性。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众对于新闻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记者不仅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报道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样的新闻记者才能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能够真正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剧情反转,新闻事件,职业素养,道德水平,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赵遐.刍议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6(5).

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篇10

1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新闻往往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社会的道德走向, 虽然新闻要求客观性, 但其编辑过程中往往会无意加入作者的某些观点, 这也就使新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公众。因此, 要求新闻编辑有较高的道德水平, 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另外, 新闻编辑应该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的不正之风。新闻编辑还应该深入人民群众, 颂扬人民的奉献精神。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新闻编辑才能真正通过新闻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新闻编辑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工作者要适应岗位的要求, 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新闻编辑也不例外。新闻编辑应该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能够及时发现稿件中的错误并给予纠正。较高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避免政治上的错误, 在众多稿件中选取有利于教人向善的内容, 并把稿件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 新闻编辑才能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材料, 并从中梳理出清晰的线索。这种能力不仅仅需要相关的学科知识, 也需要工作者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刻苦学习。只有具备这种能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 才能及时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时代在进步, 知识在更新, 新闻编辑也应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

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相应的政治敏锐度和鉴别力。新闻编辑之后就要面向社会发布。因此, 在思想上, 新闻编辑者应该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不应该出现问题。某一报刊曾因为新闻内容出现政治问题而造成恶劣形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编辑者的政治觉悟较低, 没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合格的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 时刻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新闻编辑所发布的信息面向的人群广, 内容覆盖面也较广,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 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4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新闻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21世纪是信息时代, 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且仍在较快的增长。相关研究表明, 每五年人类的文化水平就会翻一番。信息传递的便捷使人们拥有更多接触其他学科知识的机会, 民众的知识储量更大, 涉及的学科更加丰富。这些时代特点都要求新闻编辑者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他们不仅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更要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步伐。作为一名新闻编辑, 必须做到知识面广, 不断用最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应用于编辑实践中。

5 新闻编辑应具备高尚的人格

不同于记者能够在外出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新鲜的事物, 新闻编辑往往要长时间地在室内工作, 工作相对无趣。如果忍受不了寂寞, 就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因此, 新闻编辑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另外, 新闻编辑常常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 这就要求其拥有活跃的思维, 并且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新闻编辑工作在新闻发布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候也会面对同事的误解等情况, 这也要求新闻编辑要有承受委屈的度量。在工作中, 新闻编辑应该在大量阅读稿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

6 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编辑策划能力

在新闻编辑工作过程中, 往往需要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和重组, 这要求新闻编辑要有相应的策划能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新闻编辑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用信息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的发展, 选题和策划就有了源泉。对于稿件, 新闻编辑应该能够发现其合理之处, 并对其进行合理删改, 对于内容较浅的内容, 应该进行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 来适应工作的要求。

新闻编辑是一项工作, 胜任这项工作就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新闻能否准确地表现主题、记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多大程度的展现等都需要新闻编辑的努力。新闻编辑应该从道德水平、专业能力、政治觉悟、文化水平、策划能力、人格方面来不断完善自身。

摘要:新闻编辑工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 更涉及到新闻编辑所在团队的尊严和生存问题, 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必须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闻编辑队伍, 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文章从新闻编辑的道德水平、政治水平、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蜀艳.探讨新闻编辑如何创新及新形式下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6) :195-196.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11

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从事新闻编辑(组织、选编、加工整理文字、音像、审阅等)、编排,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出。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决定其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下:

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区分电视新闻编辑与文艺、电视剧等其他类型编辑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电视新闻除能够传播信息外,其本质上就是党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这就要求我国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政治感,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将主观倾向融于客观报道之中。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报道中,既客观报道了事态的发展变化,又表明了我国政府的鲜明立场。在3月20日战争打响后,中央电视台各档栏目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鲜明、充分地报道了战事进程,滚动播出外交部声明,宣传我国各机构、团体呼吁和平的原则,巧妙地传达了我国政府的立场。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新闻编辑政治素养欠缺,把关不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真正价值,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甚至漏掉最重要的新闻。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素养。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新闻工作者要有新闻敏感性,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嗅得出新闻,并且能够及时地捕捉这些新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变化大,新闻的发生往往转瞬即逝,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新闻的警觉,在媒体战愈演愈烈的今天,要尽早捕捉各类新闻,第一时间带给观众最权威、最准确的新闻,取得竞争的优势。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在工作中对素材的发掘、提炼的能力,要善于在已有的素材中发现新的线索,在不同的素材中发现相似点,发现新闻点,从而产生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以千万计的世界大事、本国和本地的新闻事件,各种会议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每天报道的新闻却是极为有限的。面对如此广泛的新闻报道信息,如何选择进行报道的事件,是编辑新闻素养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我国新闻价值理论概括为四要素,即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电视新闻编辑,依据上述要素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和编排,是使新闻内容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知识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的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电视新闻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凡是与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编辑工作相关的知识都应该掌握。电视新闻编辑的知识修养不仅要有面上的丰富,还要有点上的精专,这样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文学、历史、哲学、经贸、政治、外语、计算机、网络都是编辑工作的必需,尤其是外语、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编辑不可缺少的工具型知识。外语能力使编辑可以加强与国外的联系以获得最新最快的国际消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升了现代新闻制作特技,也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不仅是编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是与记者、观众等相关人士联系的便利途径。

电视新闻应该能够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报道出去将贻害无穷。

编辑素养。电视新闻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画面编辑语言,在编辑中根据受众的视觉习惯和接受心理,把握好画面节奏;掌握各种镜头的组接技巧和画面转换技巧,能够利用蒙太奇手法加强画面的表现力。还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同期声,在取舍同期声时遵循必要、清楚、生动、自然的原则,让同期声与解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制作,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该熟练地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要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进行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在编排新闻节目时,根据对全局形势和实际情况的整体把握,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整理,去粗取精,重点突出,采用一定的策略,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新闻编排是若干单条新闻的有机组合,从整体上体现该媒体的报道思想。

创新素养。随着通信技术、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播越来越普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编辑中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随着技术的发展,编辑可以将画面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可以运用滚动字幕,在节目进行时插入最新消息或者其他新闻等,还可以运用音乐等多种手段加强渲染力,这些都打破了固有的播报新闻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进步,观众也逐渐参与到媒体活动中,并且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编辑要不断创新。编辑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运营方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采访素养。采访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又一基本功。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这样,才能在编辑时将前后期工作有机结合,创造出精品。

写作素养。电视新闻编辑要求有较高的写作素养,电视新闻由画面、解说、字幕、音响等元素构成。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不仅要求有个性,还要有共性,能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否则,就难以将其表现元素有机地“串”一起成为一条完整的新闻。电视新闻稿和平面媒体广播稿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观众是通过看画面和听声音来看电视接受电视新闻信息,新闻稿的写作要和画面结合起来,起到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电视新闻中的稿子是为听而写的,但它却兼有报纸、广播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具备鲜明的电视特色。电视新闻编辑还担负栏目的提要、串词及编前编后语写作的任务,这些对于编辑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

体能素养。新闻工作是脑力和体力双重消耗的职业,对身体素质、体能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新闻现场,常常是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对体能的消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使是坐在机房操作编辑机和电脑,由于经常为赶制节目而通宵达旦工作,连续作战对编辑的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般都有固定的时段,编辑必须赶在新闻栏目开播前把新闻编辑好,往往顾不得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保证新闻质量。如果有重大的新闻事件,编辑们还要加班加点,遇到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电视新闻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编辑们总是处在一个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战争”状态,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没有一定的体能素质是难以承受的。

美学素养。电视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具备良好的美学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因为电视编辑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工作,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当是画面、文字、解说、音响、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中字幕的字体、颜色、位置要合理地安排,一些经济报道需要用特技,使枯燥的数字解说配以图表、动画等,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明了,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篇12

关键词:匹诺曹,记者,道德,素养

一提到韩剧, 大家肯定都觉得其演绎的大都是唯美的爱情故事, 剧情也都是由灰姑娘变成公主, 充满了童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这种想法的基本是经常追韩剧的女性观众。

2014 年年底, 韩国电视台SBS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匹诺曹》, 单从电视剧名字上来看, 大家觉得可能会和童话故事有关, 但实质上却不是这样, 它讲的可不是一个木偶奇遇记的童话故事, 而是一个被媒体误报道而导致家破人亡的男主角崔达布, 为了复仇而当上记者的故事。女主角崔荷娜是因为“匹诺曹综合征”而选择去做一个不会说谎话的记者, 由于崔荷娜的母亲宋车玉的错误报道, 男主角一直遭受着“冷”暴力, 在家破人亡的痛苦中, 他在工作中坚持以事件的真实对宋车玉展开复仇。在这部剧中, 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电视剧最近一年来的变化, 越来越注重社会现实, 不再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演绎, 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融入了电视剧的创作。“匹诺曹”在这部电视剧里被赋予了新的寓意, 不仅赞扬了女主角不说谎的美好道德品质, 也揭露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新闻记者报道失真、失实的现象。

一、丰富的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首先你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 还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在加上一些丰富的阅历。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新闻专业的知识, 也包括其他社科类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增加自己对新闻热点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知识都会间接地体现在你的文章或者新闻采访中, 所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基础。那么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呢?最基础的方法就是要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增加阅读量可以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更能间接体验到美与智慧的精彩和丰富。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而且有利于增强文字编辑的功底。这里要说明一点, 此处的阅历不单指你作为记者的工作阅历, 还包括你人生、生活的阅历;其次, 还可以走出去广交朋友, 虚心向别人学习, 多倾听他人的故事和经历。当然,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每个新闻工作者在成为记者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然后参加全国考试, 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体现在剧中女主身上就是女主那一皮箱的书、准备了三年才考上这个岗位, 还有男主把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书都借阅了一遍, 这些都说明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二、客观公正的评述

众所周知, 新闻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剧中的故事情节设置都在诠释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当前新闻记者中存在的问题都集中体现在剧中宋车玉记者的身上, 很多剧情的设计均有所涉及, 这些问题在剧中有一个本质的表现, 使得男主角崔达布家破人亡。在处理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时, 基本没有人能保持少有的冷静, 在慌乱的人群中完成自己的报道。从这一点不难看出,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 宋车玉有其作为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但是作为记者你就只是一个旁观者, 而不能根据事件发展状况和看到的现象, 做出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关乎自己价值取向性的臆测。无论发生多么重大的事件, 记者始终扮演都是一个客观的记录者的角色, 只需要记者本人把所看到的正在发生的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就好。在进行新闻专业主义自我培训时, 报道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情绪化的形容词, 如果需要有, 也应当从他人口中说出, 作为记录他人的判断。

近些年来, 作为“宋车玉”这类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工作者比比皆是, 正如剧中所演的那样, 报道的失真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名利的驱动, 使得她丧失了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 在报道中根据自己的主观推测, 从而导致崔达布家破人亡。作为新闻记者只需把自己看到的正发生的事件, 做一个客观的评述就好, 不得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 因为你只是一个事件的见证人。

三、高尚的职业操守

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也在飞速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滋生出许多问题, 当前我国由于新闻机制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在编制之外的人员, 由于被利益驱使, 他们要想在电视台站稳脚, 就必须要有收视率, 为了所谓的收视率, 他们任意编造虚假新闻, 对受众造成错误引导。所以, 作为一名记者, 高尚的职业操守是最重要的职业准则。新闻源头一旦被污染, 就会酿成整个信息流的恶臭。人们所获取信息的真假会影响人们的选择和判断, 若接收了错误信息, 人们可能会采取错误的行动。作为新闻记者,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操守, 不要为了所谓的收视率, 为了所谓的卖点, 放弃了一个作为记者的社会良知和职业道德。社会的进步, 也使得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化, 记者作为媒体的一分子, 应该起到推动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如果新闻报道不能秉持为公众负责的理念, 分清主次, 新闻记者在道德上的缺失, 长此任由其自由发展, 会使得观众对新闻媒体失去信心, 则在无形中降低了记者的职业操守, 当然, 作为受众也应该提升自我素质, 具有自己的判断力。

在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设计, 女主角被接到去拍摄结冰道路滑倒者的一个采访任务, 每每有人经过她都会忍俊不禁地去扶住要摔倒的人, 因为没有完成任务, 她被领导骂了, 嘴里说着抱歉, 但用打嗝在宣布自己的不服气, 而她的领导却大声训斥说:“袖手旁观就是你的职业道德, 把问题做成新闻, 让政府看到, 让总统看到, 这才是公益!”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记者不顾一切地去抢新闻的原因, 就是为了高收视率、为了不丢掉自己的饭碗, 因为这些现实原因才会产生一些畸形的袖手旁观的新闻记者们。作为记者, 都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基点, 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先导——社会良知和道德, 这就是所谓的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指新闻制作发布传播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问题需要基本的道德标准和规范来加以约束, 不仅包括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 也包括采访中体现的道德准则和伦理标准, 否则新闻一经传播就会变为无法控制的怪兽, 扑向每一位新闻当事人, 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更无法保护新闻人按照正常的秩序制作和发布新闻。女主角的做法也是诠释新闻伦理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然在接下来一个小孩子遇车事故的场景设计中, 记者真真实实地做了一个旁观者, 记录了这场灾难是如何被避免的。没有任何争议的是, 此时的记者没有任何能力取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他们当时的处境是千真万确救不下来孩子, 试想, 孩子真的被撞伤或是撞死, 那么记录了全部过程的他们, 又该受到怎样的内心谴责。

四、敏锐的洞察力

什么是洞察力?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洞察力 (insight) 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 从字面上看来洞察是指对于山洞的观察, 山洞除了洞口的地方可以被阳光照射外, 其他地方越深入就越是黑暗,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有观察能力了。其实我的理解就是, 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通俗地讲, 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 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言, 洞察力就是“开心眼”, 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和总结人的行为表现。最简单就是做到察言观色, 表现在新闻记者身上就是指记者在遇到突发事件和采访者时所做出的反应, 在纷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 作为记者要有一定的对新闻的敏感度, 能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此做出充分认知和深刻的理解, 从而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新闻内涵和本质的一种能力, 所以, 新闻洞察力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准则。在《匹诺曹》中有这样一个事件:一个肥胖的女人猝死在健身房, 事件发生以后, 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大众的猜测很多种, 最接近大众无限想象版本是女子可能是为爱减肥过度而死, 而警察也完成尸检, 结论是运动过度, 导致心肌梗塞猝死, 健身房的视频也正好录下她的整个运动过程, 然后很多关于猜测女子运动猝死是因情而减肥的谣言出现在新闻里, 而崔达布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却没有停留在事件的表象上, 正是他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了自己。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让大众知道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 而大众也是有知情权的, 当今这个时代, 人们缺少的往往不是新闻, 而是对于事件真相的探究。如今这个社会, 很多事件会被表象或是假象所掩盖。新华社高级编辑徐人仲说过:“追问真相, 是记者的职业天性, 也是记者的基本素质。唯有能如实报道事实真相并深入提示事件本质的记者, 方可称得上是有眼光的记者。”这里的眼光大概就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有洞察力的记者会从小的地方开始采血, 小事情往往最能引人深思, 这就需要记者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判断力, 从事件本身找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从而将事件串联起来找到内在的联系。从天津事故中就能看出新闻工作者洞察力的缺失, 受众也不会被表象所蒙蔽的, 需要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

纵观韩剧《匹诺曹》, 讲述是年轻的媒体工作者后辈对于追寻新闻最终意义的经历, 在他们追寻的这个过程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报道表现出自己崇高的职业素养。所以我觉得天津事故折射出来的是现实版的“匹诺曹”, 只不过只不过这里的受伤害的人由个体变成了一个群体, 记者是大众的眼睛,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2]任慧芳.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缺失[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2) .

[3]郑燕.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才智, 2010.19.

[4]张广东.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2) .

上一篇:动力匹配设计下一篇:金属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