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素养(精选12篇)
新闻发言人素养 篇1
新闻发言人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帮助政府扭转被动面对媒体与群众的局面, 为政府与媒体以及群众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渠道。社会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出现增加了信息的自由度, 受众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高, 社会与群众对新闻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对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的要求更加具体。然而, 当下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 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完善。
一、媒介素养的基本要求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有灵活的、充分的运用各种传播资源的一种能力, 媒体人能够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己的新闻工作质量, 促进社会的发展。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既包括新闻发言人在一般新闻媒体情况下需要的媒介素养, 还包括网络媒体特殊情况下新闻发言人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
(一) 基本素养
首先, 新闻发言人要明白自己是政府的代表, 可以代表政府与媒体以及大众进行相关问题的沟通与互动。所以, 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刻的政治认识, 具备充分而全面的政治知识和理论, 熟悉政府的工作原则、方针政策、具体情况等。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 充分的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才能保证正确的引导舆论、有效的处理问题, 让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产生有效的作用;其次, 作为新闻发言人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处理业务的能力、进行公关的技巧, 还要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知识积累, 现场控制的主动性、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迅速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语言艺术的掌握与使用能力。新闻发言人只有具备了这些职业知识与技能, 才能有效的处理问题;最后, 在工作业务方面, 新闻发言人要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新闻发言人必须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新闻发言人还要对所属地的民俗民情、群众特点以及发展现状有着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保证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过程中的讲话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二) 新媒体下的媒介素养要求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宽广和自由的平台, 对新闻发言人的具体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素养与传统媒体下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 在媒介素养的要求上有着不同。新媒体下的新闻发言人要掌握新媒体的媒体特点与信息传播的规律, 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还要了解并学会运用新媒体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方式。如果新媒体的语言与官方的语言存在不同时, 新闻发言人要对两者进行灵活性的转化, 切忌含糊其辞, 乱用语言, 在发言过程中尽量做到言语精确, 不要给群众留下胡乱猜测的漏洞, 做到既可以让民众主动接受政府的观点与意见, 又可以清楚的传达出政府的决定与意见, 发挥好桥梁的作用;其次, 在个人素质上存在着不同, 新闻发言人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基础上, 还要具备新媒体的新闻意识, 了解新媒体存在的舆论危机以及发展方向, 并且能对发生的危机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尽量在危机有出现趋势时, 就将其处理掉。在民众调查中, 大部分民众希望新闻发言人可以对舆论进行快速的回应;第三, 在心理素质方面, 新闻发言人在利用网络进行新闻发布工作时, 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 不要简单的将一般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要求等同于网络上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 要用更为包容、平和与开放的心态来处理问题、面对群众。具体而言, 就是要求新闻发言人要有自信心, 面对群众的质疑不要胆怯, 对群众所提的问题要做到心里有底, 快速的在心里梳理回答内容, 可以轻松自如的进行处理。将自信表现出来, 提高自己的个人形象, 增加内容的可信度, 从而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效果。此外, 新闻发言人要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工作的意识, 要敢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不畏惧任何困难,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最后,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 在其背后还需要一个新闻信息处理的队伍, 以此来保障新闻发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的加强措施
(一) 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新闻发言人要想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提高自己的新闻专业水平, 首先要充分的了解新闻发展的历史, 可以通过学习新闻发展史与传播发展史来加深自己对新闻的发展历程、传播特点的了解。传播与新闻发展史既包括中国的新闻史和传播史, 还包括外国的传播史和新闻史。新闻发言人可以通过学习外国的新闻发展史来了解国外新闻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同时, 新闻发言人要重视对本国新闻发展史以及传播史的学习, 因为只有做到对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 才能有效的把握新闻发言中的力度, 学习与继承新闻发展过程中新闻发布工作的优点, 对出现的问题要多加注意, 避免自己发生同样的错误;
当然, 还要了解新闻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为新闻工作打好理论基础。新闻实务囊括了新闻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理论知识, 贯穿了新闻实践中采访工作、写作工作、编辑工作以及评论工作整个实践过程。新闻实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信息内容的寻找、价值性的评判;新闻采访;广播电视和报纸的新闻编辑;评论、消息、通讯等不同类型新闻的写作, 新闻发言人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尤其是对价值判断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更要认真, 新闻中存在的价值体现了社会的需求, 是新闻自身所体现的特点。一般通过新闻是否具有显著性, 是否接近受众的生活, 是否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 是否具有时效性等方面的研究来判断一条新闻是否具备价值, 以及价值的大小。新闻发言人学会判断新闻价值对于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让新闻发言人迅速的判断信息的重要性, 规范自己发言的内容。
(二) 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业务处理能力对一个新闻发言人而言同样重要, 新闻业务处理能力需要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新闻发言人不能纸上谈兵, 要在实际操作中来发现自己的问题, 弥补自己的缺点, 进而有针对性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提高自己的业务处理能力。新闻发言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多参加一些相关的发布会, 看一下他人是怎样进行讲话的, 怎样处理突发情况的, 学习其好的地方, 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犯了与他人一样的错误, 试着把自己当成本场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发言人, 思考一下自己会怎样进行发言与回答, 两者相比较, 找到对方的可取之处并虚心学习。
(三) 进行知识培训, 开展相关讲座
有关部门必须认识到新闻发言人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的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活动, 在业务能力方面, 邀请经验丰富的新闻发言人为大家讲解新闻发言中的技巧和语言的应用, 为被培训人员解疑, 有效的指导学习人员的学习。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 可以定期的组织新闻发言人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与提高, 并通过采用阶段性测试的方法来检测新闻人的学习效果, 进而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知识水平。此外, 还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与座谈的方式来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理论基础和应对能力。讲座并不一定要邀请有名的新闻发言人来进行交流, 大家都可以进行相互交流, 分享一下各自的工作经验, 探讨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互探讨、相互学习, 实现新闻发言人的知识与能力的整体提升。
(四) 新媒体环境下对媒介素养的培养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应用, 人们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网络信息具有发布互动性、与生活接近性、时效性与多媒体的应用性等特征, 这些网络特征给新闻发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也给新闻发布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 只要新闻发言人把握住网络新闻发布的特点, 战胜挑战, 就可以提高新闻发布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如何利用网络来开展全面高效的新闻发布工作, 是当下新闻发言人的重要任务, 要想完成这项任务, 则需要有效提高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网络中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素养:第一, 对于网络传播活动, 新闻发言人要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要跟紧时代的发展潮流, 不能被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所禁锢, 主动参与到网络信息传播中, 既做好网络信息传播把关人的工作, 也要做好舆论的导向工作。目前在网络上, 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开通了新闻发布的渠道, 以此来进行相关新闻信息的发布, 这些发布渠道主要由新闻发言人来进行更新与维护。比如在2013年4月份, 我国的地震台网在新浪微博中开通了地震速报服务, 地震台网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向大众及时有效的发布地震信息。这主要利用了微博用户数量大, 分布广和更新快的优势, 最终达到的新闻传播效果要比一般新闻媒体发布的效果更为显著。第二, 新闻发言人要注意关注网络舆情, 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 避免出现破坏社会和谐的不好舆论。网络中, 每天都会出现各种信息和观点, 作为新闻发布渠道管理者, 新闻发言人要时刻的注意网络中的舆论走向, 提前做好舆论的解读与判断, 为政府赢得舆论的应对时间, 通过发挥新闻发言人领袖的作用来有效的控制舆论的爆发, 引导舆论向良好的一面发展。
结语
新闻发言人担负着新闻发布的任务, 是处理各有关部门与民众关系的重要桥梁。当下, 发言人不仅要胜任传统的新闻发布工作, 还要胜任网络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这就要求发言人既要具备一般的媒介素养, 同时也要具备网络发布工作中需要的媒介素养。对此, 要不断加强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知识学习, 有目的性的进行实践学习, 提高其的基本职业素养, 结合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 满足网上新闻发布工作对发言人媒介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鑫君.我国基层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 2013
[2]曾枫.信息公开背景下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李奕轩.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9)
[4]邓川雨, 饶国桢.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5]李金花.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从王勇平答记者问说起[J].新闻世界, 2011 (12)
[6]梁利伟.高校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 2012 (14) .
[7]李贞.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J].新闻世界, 2012 (09) .
[8]陆高峰.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 2012 (33) .
新闻发言人素养 篇2
摘要: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摄影记者应具备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创造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摄影记者、职业素养、主体意识、创新能力、人文关怀精神
正文: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1848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次大火,大火连烧了四天,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奔赴火场,拍下了有关废墟的许多照片,后来大多失散,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新闻摄影由此走向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有句流行语叫做“无图无真相”。图片的大量运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高了图片的总量和版面地位。新闻图片价值的有无及其大小取决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新闻摄影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新闻摄影记者就显得很重要。但为了推动新闻摄影走向更好的发展层面,新闻摄影
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通过学习郭老师的《新闻摄影》课程和查阅相关资料,针对于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几点我的看法。
一:新闻摄影记者要有鲜明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当今摄影记者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如今评价一位摄影记者,已经越来越强调拍摄者头脑中思想意识水平的高低,强调摄影记者要有很好的主体意识,透过照片要能看到拍摄者的独立思考,照片的内容要具有厚重的社会感和历史感,更追求通过拍摄者思想情感在照片中的表现来打动读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通常都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位在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奖的中国人是杨绍明,他在十年文革**的大环境下,始终坚持着这个理念,拍摄出了大量的记录真实的文革的优秀的照片,是我国摄影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优秀摄影记者之所以能拍出有力量的照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性、使命感、能动性、坚韧的毅力和自省的态度。
那么,该如何培养摄影记者的主体意识呢?第一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二要抛弃对编辑部的依赖性,要主动出击,主动深入生活中去。第三要避免主观主义倾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摄影记者要把自己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在当前,就是把自己看成是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一员,把自己放到生活大潮中去。深入生活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要不顾一切地赶到新闻现场,不怕危险去采访拍摄,才能拍到优秀的新闻照片。例如:第一位战地记者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不顾战火的残酷,深入到前线中去,才拍出了那么多精彩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新闻摄影记者要强硬的竞争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新闻摄影记者需要竞争行业有很多。比如说电视、网络、文字记者等等。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做到几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自我和自己服务的新闻媒介的特点,做到因势利导。
2、要善于挖掘新角度、新线索,要有抓独家新闻的意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熟悉同行的特点,拍出个性,扩大视野。
4、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四:新闻摄影记者要有独到的发现能力
新闻摄影记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深入生活去体验观察,从生活 中选择新闻。不仅在重大新闻事件中要善于发现新角度,更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新意。例如: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他深入走访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当中,拍摄出了让人心动的大眼睛苏明娟《我要读书》。让外界不了解这些贫困儿童的人们懂得了她们对读书的渴望,推动了我国希望工程的组织建设。
首先,发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的眼睛,来自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其次,广泛的观察,才能多有发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摄影记者唯一正确的采访道路。再次,摄影记
者不可猎奇,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塑造典型,只能在实际生活中选取能代表社会生活的主流新闻。要开动脑筋,客服片面性、狭隘性、肤浅性,才能发现深刻的新闻主题。
五: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优秀的独立行动能力
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摄影记者,既要有熟练的摄影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要能单枪匹马独立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这就对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说要充分发挥图片所长,拍出能够妙笔生花,把文字说明写的准确、精当而又生动感人。还要能够把握各种题材的新闻写作技能,要图片、文字都能拿得起。当然,我们在倡导独立行动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之间的相互学习和配合,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六:新闻摄影记者要有创造能力
在从事新闻摄影报道的活动中,新闻摄影记者也要有强烈的勇于创新的拍摄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一直沿袭前者的选择,前人留下的成型经验去琢磨取景、用光、角度、构图、造型、曝光等因素。如果在新的条件下依旧是机械地墨守陈规,那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新闻摄影创作越拍越窄,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超越前人,其结果必然是落后和停滞。而成功的新闻摄影记者往往都是在认真总结前者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摄影的过程中。对新闻摄影的新经验积极加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才有利于我们多出新闻摄影精品。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主题角度创新。新闻摄影采访要善于捕捉关键的报道素材,特别是要抓住带有普遍意义、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对广大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对那些需要用新闻摄影报道的事件,一定要选择新的角度,贴近生活和被摄对象,抓住新特点进行角度新颖的报道。
七: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人文关怀精神。
摄影记者就是一个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那些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力量的,这也给新闻摄影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并且于此同时还要有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关心和爱护之心。不能让借机出名的机会左右自己的思想,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和良知。
新闻摄影记者在重大灾难中的报道,在如何确保读者的知情权下,又不过度渲染残酷的灾难场面而对当事人和公众造成伤害。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尺度。但这也是体现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自己内心良知。例如:在地震发生时,摄影记者作为深入灾难发生地的人员,肯定会遇到许多废墟以及受伤的群众甚至于在灾难中去世的人们。这些画面都是强烈的冲击着人们视线的。在给其它社会大众呈现这种场面时,不能一味的去拍摄这些残酷的伤残场面的,而是应该给予这里的人民和其它社会大众足够的尊重。带着一颗悲悯之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去拍摄。在重大灾难的拍摄现场要一定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例如:课堂上郭老师讲过一个英国《卫报》的例子,有着190年历史的英国《卫报》在四川汶川地震时采用的是间接的报道,而在2010年海地地震时采用的是直接报道的形式。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最初,使用的照片大多是遇难者被营救的场面。尤其表现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中采用的新闻照片大多是被营救着的局部画面,遇难者也是只拍摄他们的遗体。这样就避免了地震灾难之后触目惊心的现场带给受灾群众以及其他社会大众的过于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对于遇难者也给与了一定的尊重。而在2010年在报道海地地震时,该报采用了大量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这样就给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的一些小小见解。基本上是课堂上郭老师为大家讲解知识举例之后,我所汲取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讲了许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郭老师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反复强调。一名出色的摄影记者,就要以人为本。在这里借用台湾大学生进入新闻殿堂的宣誓词来结束这篇文章:吾将坚守岗位,发挥新闻职业道德良知,客观报道,善尽媒体监督职责。参考文献:郭建良《怎样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 篇3
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从事新闻编辑(组织、选编、加工整理文字、音像、审阅等)、编排,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出。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决定其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下:
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区分电视新闻编辑与文艺、电视剧等其他类型编辑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电视新闻除能够传播信息外,其本质上就是党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这就要求我国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有强烈的政治感,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将主观倾向融于客观报道之中。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报道中,既客观报道了事态的发展变化,又表明了我国政府的鲜明立场。在3月20日战争打响后,中央电视台各档栏目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鲜明、充分地报道了战事进程,滚动播出外交部声明,宣传我国各机构、团体呼吁和平的原则,巧妙地传达了我国政府的立场。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新闻编辑政治素养欠缺,把关不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真正价值,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甚至漏掉最重要的新闻。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素养。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新闻工作者要有新闻敏感性,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嗅得出新闻,并且能够及时地捕捉这些新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变化大,新闻的发生往往转瞬即逝,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新闻的警觉,在媒体战愈演愈烈的今天,要尽早捕捉各类新闻,第一时间带给观众最权威、最准确的新闻,取得竞争的优势。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在工作中对素材的发掘、提炼的能力,要善于在已有的素材中发现新的线索,在不同的素材中发现相似点,发现新闻点,从而产生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以千万计的世界大事、本国和本地的新闻事件,各种会议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每天报道的新闻却是极为有限的。面对如此广泛的新闻报道信息,如何选择进行报道的事件,是编辑新闻素养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我国新闻价值理论概括为四要素,即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电视新闻编辑,依据上述要素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和编排,是使新闻内容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知识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的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电视新闻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凡是与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编辑工作相关的知识都应该掌握。电视新闻编辑的知识修养不仅要有面上的丰富,还要有点上的精专,这样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文学、历史、哲学、经贸、政治、外语、计算机、网络都是编辑工作的必需,尤其是外语、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编辑不可缺少的工具型知识。外语能力使编辑可以加强与国外的联系以获得最新最快的国际消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升了现代新闻制作特技,也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不仅是编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是与记者、观众等相关人士联系的便利途径。
电视新闻应该能够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解决实际报道问题的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报道出去将贻害无穷。
编辑素养。电视新闻编辑除熟练运用文字语言外,还必须熟练运用画面编辑语言,在编辑中根据受众的视觉习惯和接受心理,把握好画面节奏;掌握各种镜头的组接技巧和画面转换技巧,能够利用蒙太奇手法加强画面的表现力。还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同期声,在取舍同期声时遵循必要、清楚、生动、自然的原则,让同期声与解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制作,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该熟练地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要根据新闻的内容、栏目的特点进行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使节目具有可视性和吸引力,产生出最佳的整体传播效应。在编排新闻节目时,根据对全局形势和实际情况的整体把握,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整理,去粗取精,重点突出,采用一定的策略,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新闻编排是若干单条新闻的有机组合,从整体上体现该媒体的报道思想。
创新素养。随着通信技术、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播越来越普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编辑中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随着技术的发展,编辑可以将画面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可以运用滚动字幕,在节目进行时插入最新消息或者其他新闻等,还可以运用音乐等多种手段加强渲染力,这些都打破了固有的播报新闻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进步,观众也逐渐参与到媒体活动中,并且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编辑要不断创新。编辑的创新能力可以体现在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运营方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采访素养。采访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又一基本功。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具备了采访素养,才能在编辑时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才能珍惜前方记者的劳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认真对待每一个图像,这样,才能在编辑时将前后期工作有机结合,创造出精品。
写作素养。电视新闻编辑要求有较高的写作素养,电视新闻由画面、解说、字幕、音响等元素构成。电视新闻文稿的写作,不仅要求有个性,还要有共性,能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否则,就难以将其表现元素有机地“串”一起成为一条完整的新闻。电视新闻稿和平面媒体广播稿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观众是通过看画面和听声音来看电视接受电视新闻信息,新闻稿的写作要和画面结合起来,起到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电视新闻中的稿子是为听而写的,但它却兼有报纸、广播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具备鲜明的电视特色。电视新闻编辑还担负栏目的提要、串词及编前编后语写作的任务,这些对于编辑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
体能素养。新闻工作是脑力和体力双重消耗的职业,对身体素质、体能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新闻现场,常常是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对体能的消耗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即使是坐在机房操作编辑机和电脑,由于经常为赶制节目而通宵达旦工作,连续作战对编辑的能量消耗也是巨大的。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般都有固定的时段,编辑必须赶在新闻栏目开播前把新闻编辑好,往往顾不得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保证新闻质量。如果有重大的新闻事件,编辑们还要加班加点,遇到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电视新闻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编辑们总是处在一个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战争”状态,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没有一定的体能素质是难以承受的。
美学素养。电视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具备良好的美学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因为电视编辑是一项技术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工作,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当是画面、文字、解说、音响、字幕等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中字幕的字体、颜色、位置要合理地安排,一些经济报道需要用特技,使枯燥的数字解说配以图表、动画等,使电视新闻表现得更加直观、生动、明了,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气象新闻记者素养 篇4
1 气象新闻记者要具备法律基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 都需要做到知法懂法, 所以作为气象新闻工作者, 首先更应该做到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 以及业务相关法律法规, 这样才能引导舆论的正确性。出此之外, 气象新闻记者肩膀上还扛着向公众发布客观正确信息的重任。这更需要气象新闻记者树立法制法规观念, 掌握应该知道的基本的法律法规常识, 掌握业务相关的经常触及到的气象法律法规, 在一切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做好气象新闻报道工作和舆论监督工作。
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在手机、制作和发布气象新闻的过程中, 与人和社会进行交流时必须具备规范性。既然新闻记者的工作是舆论监督, 自身就应该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有关气象以及新闻从业的一切行为准则。同时, 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事实真相。气象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尤其是在有重大天气过程时, 不能弄虚作假, 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2) 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不夸大虚报。气象新闻大多数都是灾害性报道, 在进行数据统计和受灾情况报道时, 一定要客观准确, 不能增添自己主观的假想和认为;3) 谦虚谨慎的对待每一次报道。任何气象新闻在关注点上都是不相同的, 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不能因为做过类似报道就骄傲自满、不做严谨分析就对新闻得出最终结论, 导致报道出现纰漏。气象新闻发布是一项服务性社会活动, 目的就是准确报道发生的各类气象事件, 气象新闻记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充分认识从事行业对于服务社会的意义, 并且达到服务的目的。
2 气象新闻记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对于记者而言, 最富有内容的、有创新意义的事情, 就是获得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以前的新闻传播理念中, 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许多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事物、新动态孕育而生, 传统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信息迅猛发展今天。对于新时代的新闻线索, 还需要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最新发展情况。记者常用的工作方式就是随机寻找新闻线索, 尤其是气象新闻记者, 很多天气过程是无法预测或者是预测不准确的, 通常都是在哪里出现了天气过程、发生了灾害就去哪里进行报道。这是为了保证气象新闻的及时性。但不能因此成为气象新闻记者坐下来“等新闻”, 对于报道的方式方法以及信息含量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因此, 作为气象新闻记者在平时就要进行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储备, 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才能在天气突发事件发生时, 制作出高质量的气象新闻报道。
在培养新闻写作、制作水平的同时,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气象新闻记者的人文素养, 增强他们对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气象新闻工作者, 首先要有广博的学识, 不仅仅是新闻专业, 还必须熟悉常规的气象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敏锐的判断力, 可以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气象新闻线索。同时, 作为气象新闻工作者, 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与新闻当事人进行流畅的交流, 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新闻拍摄采访活动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 这些动作包括人们的语言交流活动、实际的操作过程等等, 如果能够善于运用语言来调动当事人的情绪, 进行互动交流, 就能够大大提高新闻创作的效率。在采访过程中, 如果能够对事件有成熟的认知, 能够借助与被采访者进行事件叙述的完善, 那么对于事件本身的传播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记者能够和被采访者有聊天似的交谈, 那么新闻报道就会更加形象真实。
3 气象新闻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适应能力
作为一名记者, 经常要面对的就是和被采访者之间的沟通, 沟通能否顺畅, 能否达到采访的目的,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的职业态度。气象新闻记者的工作, 不仅仅是播报出气象新闻事件, 还需要成为解读事件的专家。现代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 广大受众接受事物、理解事物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对于一般事件, 不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件、造成了什么结果, 还希望了解到更为详细、有深度的原因, 所以说作为记者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 还必须是解读者, 也就是说要转变为专业化记者。专业化记者是指除了具备一般记者的基本素质外, 还需要具备相关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工作不单纯是像以前那样进行事件的报道, 还需要对一些重点的、特殊的天气过程及灾害情况进行解读, 以便受众能够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应对。当然, 并不是说要记者端起专家的架子, 高高在上的进行指点, 而是要及时适应事件发生的环境, 和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保持融洽的氛围, 在当事人认可的情况下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抓住事件的热点, 发掘事件的深度报道, 追求新颖独特的表现方式。
4 气象新闻记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公正的判断力
首先, 气象新闻记者要具备高度的气象新闻敏感能力。作为一名气象新闻记者, 要具备能够迅速找到气象事件的新闻点, 并且对于社会和民众有一定影响的气象事件进行报道。
其次, 要具备现场听、说、写的能力, 包括采访进行时对话的能力, 以及在采访结束后进行作品发表时的文字表达能力。气象新闻事件, 通常都是突发性较强、给民众生活带来影响较大的事件, 仅靠在事发现场进行报道做不到有深度。所以需要我们在面对具体事件之前、进行准备报道的时候, 就要首先理清思路, 找到关键的重点切入, 突出事件最有价值的核心新闻点。相比之下, 气象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时, 目的相对单纯, 重点就是突出气象事件的时效性、以及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结果。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从平时的业务工作中进行培训锻炼。
第三, 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平时的工作中, 就应该对于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了解和收集, 现在互联网包罗万象, 在网上涉及各个方面的新闻都能找到图文并茂的报道, 可以多上网查询一些业务相关的事件报道, 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四, 当代社会下的媒体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 还有依托互联网衍生出来的电子报纸、新闻头条等新媒体, 新闻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巨大挑战。这些就为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气象新闻记者, 除了使用传统播报方式进行工作外, 还要了解新媒体的发展, 运用新媒体这个传播方式进行业务的推广。同时还要求我们能够接受和掌握新鲜的事物,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博、微信等, 还必须能够运用这些新媒介进行业务的推广。也要掌握一些国外主流的交流软件, 并且有自己公开认证的账号, 要积极参与, 时刻关注里面发生的事件, 积极地与自己的圈内好友、关注新闻的受众进行互动, 网络已经成为发现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不过网络上信息较为繁杂, 有很多与事实不相符, 或者是编造的假新闻, 对于这些要有是非明辨能力, 判断出那些是真实可信、值得借鉴的。
5 气象新闻记者要善良富有同情心
新闻虽然是客观的叙述性报道, 但作为气象新闻报道, 还会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 记者与被采访者也是在进行着感情的相互交流。气象新闻除了具备真实性之外, 还需要赋予一定深度的情感, 这样才能和被访者感同身受, 同时也会影响到受众的情感。气象新闻报道一般都是在报道气象灾害, 包括干旱、暴雨、台风、海啸等会造成损失甚至威胁到生命的灾害, 不论灾难是否直接给人们带来了影响, 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在面对刚刚经历过这样灾难的被访者, 一定要有一颗富予同情的心, 从被访者角度出发, 体会他们的处境, 才能真实表现出他们所承受的打击, 做出生动的、吸引受众眼球的报道。同样新闻受众者也才会感同身受。
6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新闻报道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 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随处可得、随手可见的精神食粮。而作为气象新闻记者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方面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培训,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 具备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气象基础知识, 具有一颗善良的心, 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关心民众生活、关心社会形态, 用正确的舆论为大众做以引导, 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气象新闻除了要具备新闻的五要素之外, 还要具备及时性和严肃性。做好气象新闻报道, 才能满足各行各业和社会民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作为气象新闻记者, 除了要具备记者的基本素质外, 还需要具备对气象元素有敏感性、对信息数据有较强的意识, 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总结出气象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气象新闻,记者,素养,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徐新平.新闻伦理新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龚德才.中国新闻事业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4]丁彦彬.新闻写作实用全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5]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新闻记者应提高的自身素养及原因 篇5
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
新闻和新闻记者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大体有5个方面。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新闻事实具有突发性。这一特点决定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神状态,做到一触即发,召之即来。二是事件的亲历性。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或与事件同步进行采访报道。只有如此,才能较大程度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真相。三是职业的危险性。这是其亲历性特点的衍生特性。新闻记者是世界上十大危险职业之一。如战地报道、突发性灾难事故的报道和批评揭露型的报道等,新闻记者随时有可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四是工作的独创性。新闻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与报道者的主观认识的有机统一体。报道者的学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报道的质量,别人无法越俎代庖。五是强烈的政治性。新闻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必须为本阶级的利益鼓与呼。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其政治性突出表现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工作上述职业特点,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
养。这种个人素养,从总体上讲,就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将其分解,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思想作风素养
新闻事业是一项十分艰苦且具有冒险性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牺牲精神。每次采访,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充分认识活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服从于社会要求,即使牺牲个人的一切,也会勇敢地克服困难,排除艰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言行,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迫使自己排除干扰,直达采访活动的目的。
二、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职业道德就是记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新闻记者既宣传别人,又监督别人,自身就应该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模范。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不屈服于任何社会邪恶势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深入实际,体察民情,随时了解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敢于和乐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互敬互学,共同促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文化知识素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工作者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目前,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新闻采编业务,懂电脑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在信
息科技时代,记者必须充分利用高科技来迅速地完成工作,时代正在呼唤复合型记者,即能熟练地处理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四、业务技能素养
各方面的修养固然重要,如果缺乏技能修养,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动作方式熟练了,一切就轻车熟路。增强熟悉和掌握方言土语方面的技能,对顺利进行人际交流、提高采访效率十分有利。在与采访对象交谈时,若能听懂采访对象用方言、土语叙述的新闻事实,则能加速自己对事物认识过程的完成,若能不时说上一句半句的方言和土语,则必然活跃访问谈话气氛,加速双方在情感上的交流。
五、情感支配素养
新闻传播是一种事实的传播,也是一种情感符号与意义符号的传播。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记者与受众的感情也在进行传输。受众在接受信息和阅听新闻作品时,固然要受到理智的指导,同时也要受到情感的支配。因此,新闻作品要产生吸引受众的魅力,除了真新快活强等要求及具备思想深度、生活宽厚度外,还得有感情的浓度。新闻报道只有情理并举,才有感召力,才有指导性,才能担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六、社交公关素养
新闻职业较之社会其他职业,具有信息灵通、交际宽广、服务面大、影响大责任重等特点。在平时的采访活动中,记者若是有意识地
在社会上编织起广泛的公关网络,同众多采访对象建立起深厚的私人友谊,则采访活动一定会更得心应手,并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因为,建立起友谊的采访对象会主动积极地帮助记者,一有新闻线索便会及时提供给记者;再则,他们接受记者采访会无拘无束、倾心交谈,记者可以从中获得若干真实的材料。
七、身体素质素养
新闻工作既是复杂的智力劳动,也常常是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规律更是常常被打破。因此,新闻工作要得以顺利完成,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躺在病床上,再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再出众的才华也难以施展。所以,记者的其他修养和条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缺少良好身体素质这个最基础的修养和条件,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浅谈纸媒新闻采编人员素养 篇6
【关键词】纸媒传媒;新闻采编;人员素养
前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凡事物都有两面,机遇和挑战并存,新机遇与发展也对新闻采编工作,尤其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然而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是新闻传媒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其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对新闻传媒工作有着重大意义,是我们做好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
1.新闻采编人员素养的重要性
1.1新闻采编人员素养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基础素材是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将很难保障新闻报道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新闻的基本素材的采集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直接考量,所以,在新闻工作中,我们要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以新闻采编为手段,获取大量的新闻素材,为新闻制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通过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保障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见,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对新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实际工作出发,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发挥新闻采编工作的积极作用,保障新闻报道顺利进行。
1.2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关系到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作用
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新闻采编人员缺少其必要的基本素养,新闻采编工作便无从谈起,那么新闻的制作过程将异常艰难,新闻制作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水之渊,新闻工作也将失去源泉和动力,变成了杜撰和凭空捏造,失去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工作也将失去源泉和动力,变成了杜撰和凭空捏造,失去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采编工作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充分发挥新闻采编工作的积极作用,为新闻媒体的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1.3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是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的要求
新闻采编工作是挖掘社会的原始的新闻素材,通过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后期加工,得到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新闻。一篇新闻报道能够真实的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其具有公正性与客观性的特点,而新人采编人员的素质是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所以,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对于维护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2.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素养
2.1新闻发现力
新闻发现力是新闻采编人员的最基本素养,如果没有新闻发现力,又如何做好新闻工作的后续环节。新闻来源于社会现实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要想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就要具备必要的新闻发现力。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深入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感受生活,把身心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从中发现新鲜的事实,并作出合理的分析,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发现新闻的经验。
2.2高尚的政治素养
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正确引导思想的责任。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直是我们所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立场。一般来讲,党和国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是通过新闻传播的媒介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保持高尚的思想觉悟,与时俱进的政治素养。
2.3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客观、公正、准确的反应社会事物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成熟与发展,许多不符合新闻道德规范的报道接踵而来,给党和国家甚至是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在新闻报道的实际工作中,注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报道,抵制不良诱惑和歪风邪气,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真实新闻。这不仅关系着新闻媒体的自身信誉,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
2.4良好的业务素质
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着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是新闻报道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新闻工作作为一项比较独特的工作,它对新闻工作者的沟通能力,整理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新闻报道工作在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人们对新闻采编工作的素养也越来越关注。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是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前提,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不仅对新闻媒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的舆论宣传产生重要作用。基于此,探究新闻采编人员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的重要价值,是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翊飞、李尔彬:《提高期刊采编人员素质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9)
[2]颜军:《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素质 应对市场挑战》[J].《军事记者》,2005,(05)
[3]任群:《教育电视新闻的采访与摄制的几点看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1)
[4]高颖敏:《报刊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今日科苑》,2010,(18)
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篇7
1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
要想胜任新闻编辑这份工作,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新闻编辑每天都需要编辑处理海量的信息,这就需要自己的头脑中存储着相应的文化知识来对这些信息作出判断,也就是说新闻编辑不但要成为一名杂家,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专家,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对信息进行良好的判断,然后对此进行合理的编辑,进而将其展现在公众的面前[1]。除此之外,当今世界在不断地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一些过往的知识往往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积极地进行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对于时代的更新能够适时地做出自己的调整和改变。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牢固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因为新闻工作人员的服务群体主要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一定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对新闻稿件做出正确而且恰当的评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新闻客观真实地展现在民众眼前,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编辑不同于其他服务范围小、服务群体少的职业,新闻编辑面向的群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着向民众报道社会真实生活,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因此,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新闻编辑,不管其知识存储如何丰富,业务能力如何强大,如果没有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他就永远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2]。因此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新闻编辑首先要做到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的负责。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正确运用的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做出正确的判断,认真编辑,不去刻意引导社会舆论,尊重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永远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对党、人民和社会负责。其次,新闻编辑应当具备严于律己的精神,如今社会各种思潮互相陈杂,因为新闻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在报道上有污点的人企图美化自己的形象,便会向新闻编辑示好。有的新闻编辑便会禁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收费替新闻当事人做虚假宣传;有的新闻编辑在采访报道的时候热衷“包吃、包住、包送礼”的“三包”采访;有的害怕社会上恶势力的报复而不敢进行真实的报道。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给民众展现的都是虚假的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失去民众对新闻编辑的信任。因而新闻编辑一定要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勇于对金钱诱惑说“不”,勇于对对社会上的恶势力的恐惧说“再见”,严格遵守新闻行业的纪律和制度,做一名有良心的、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的、优秀的新闻编辑人员。
3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素养对新闻编辑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新闻在本质上就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工具,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因为如果缺乏这种素养在报道的时候看待政治问题就难免会片面。因此,新闻编辑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首先要牢记我国的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这有利于新闻编辑提高自己新闻在世界上的认识度,提高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可。其次,新闻编辑要不断跟随党和国家方针的制定和修改而增加自身的理论学习,时代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国家的方针政策也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新闻编辑应当不断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4 新闻编辑应当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素养
世界不停地变化,信息也在不断地产生,新闻编辑每天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内容驳杂、数量巨大的新闻信息,从这些新闻中挑选出重要的内容加以编辑报道传达给民众,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
5 结语
新闻编辑在社会的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内与国外、国家和人民、党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枢纽,因而对新闻编辑的素养要求比其他服务行业更加严苛,新闻编辑也应当不断努力来满足自己对这些素养的要求。
摘要: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大量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信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把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资讯编辑好传递给民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思想意志,把握社会正确舆论导向,因此,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较好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宏伟.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记者摇篮,2013,(6):145-146.
浅析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 篇8
一、提升报纸美编的整体识别设计素养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媒体传播工具,要想增加其竞争实力,必须注重版面的整体设计。报纸设计对报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好的设计不仅能有效提升报纸的竞争力,还能使读者顺利找到所需内容。报纸美编在整合文章内容的同时,要优化报纸的整体设计,将所需内容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报纸美编负责版面的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注重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水平,以促进报纸行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
二、提升报纸美编的表达设计素养
报纸美编的表达设计是新闻素养的重要方面。版面编辑可分为四类,分别为重、轻、急、缓。要不断提高报纸美编与版面责辑的合作水平,深刻了解报纸编辑的各个环节,找出最优设计方案。在版面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做好版面编排工作。此外,还要根据读者的爱好及建议,来调整版面的设计方案,努力创造一个使读者喜爱的报纸。版面设计要体现新颖、美观、合理的设计理念。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三、要提升新闻事实或事件的图像语言设计能力
在新闻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新闻信息,运用单纯的语言表达不能有效提高读者的兴趣。这时易懂的图像语言被报纸美编广泛使用,这样不仅提升了读者的兴趣,还能使读者加深印象。图像设计方式的应用,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对文章内容及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时间,有效提升了读者的新闻阅读效率。
随着媒体改革的深入,对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报纸美编将枯燥的文字语言转换为生动的图像,是报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在制作报纸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美编要快速完成信息设计的制作,还要求版面有较高的信息承载量,因此提升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尤为重要。
四、报纸美辑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报纸美编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能及时解决稿件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注重使用新颖独特的选题题材,以丰富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来。不断提高报纸美编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是指在众多的信息材料中,编辑能够从中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这种敏感性要求美编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
五、通过培训,提高报纸美编的艺术素质
当下,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其在报纸行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数码图片的使用及传播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递速度,报纸文章的激光照排与电脑编排不但降低了报纸的劳动强度,还加快了印刷流程。现代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报纸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于报纸的美术设计业务量增多、周期缩短、版面增加等因素,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报纸美编人员的新闻素养,通过对报纸美编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具体内容为:第一,汉字的艺术设计与特点在版面编排中的应用;第二,电脑制作的相关问题及措施;第三,底纹图案在标题制作中的选择与应用。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提升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
六、提高激光照排和电脑组版技术水平
不断加深报纸版面改革,这对报纸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制作标题时要注重使用电脑技术。经过实践验证,电脑对简单的、机械的题图制作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代替美术编辑的效果。美术编辑能从多种多样的电脑底纹中选择更具有实用价值的花纹,大大提高了报纸的美感,美术编辑能有效克服电脑调制的机械性,能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具有最佳效果的底纹纸,把裁剪成的高山、流水、树木等图案穿插于文字之中,从而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因此,不断提高报纸美编的激光照排和电脑组版技术水平,提升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七、具有丰富的知识,独具慧眼的新闻素养
报纸美编除了要负责美化版面外,还要为不同的版面进行美术设计,担负着整理与编发美术作品来稿的任务。由于稿件涉及的品种多、范围广等特点,美术编辑要充分了解稿件画种的理论知识及艺术个性,如油画的特点,中国画的种类及版画的工艺等。在大量的来稿中选编出技法成熟、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呈现给读者。在最佳稿件的选择上,就要求美编具有丰富的知识及独具慧眼的新闻素养。
八、结语
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不仅影响着新闻的质量,更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生存发展。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使其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独特的报纸版面设计提高报社的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报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报纸美编的要求日益严格,因此我们要不断加深报纸版面的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报纸的设计是一种艺术,它包括图形的设计、文字的设计与版面的设计。为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每一种设计都要新颖独特,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报纸的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和“遵循报道规律”,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认真对待版面的每个细节,以求最优化。因此,要不断加强报纸美编的新闻素养,提升报纸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新闻素养,美编,报纸
参考文献
[1]罗小萍.传媒文化变迁与新闻编辑知识和能力的优化[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12):25-28.
[2]周亮.知识经济下报纸广告策划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1(09):11-13.
论提高新闻学子的人文素养 篇9
发挥基础学科优势, 提升精神品格素养, 塑造健全人格
在学生一、二年级时各个新闻学院都会开设人文社科等基础课程, 但多数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人文学科里面蕴涵着几千年来人类所积累的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人文学科应对的是生与死、爱与恨、理智与情感、自由与秩序等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思索相应地产生了种种伟大的理念, 这些理念具有超历史的意义, 可以使亲近它们的人视野开阔、富于理想”。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程中, 学生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如《史记》的文史哲杂糅, 《论语》优美的格言诗, 这些闪耀着人类文明光辉的传世经典, 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极富人文精神, 特别重视人, 人的生命、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展示着高洁的人性光辉。这是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课程之一。
上课时能使学生接触这些鲜活的形象, 如万世师表的孔子, 悠然采菊的渊明, 诗中有画的王维, 风华绝代的李白, 沉郁顿挫的杜甫, 风流万古的东坡, 这些作家以气象万千的姿态与多元的价值呈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鲜活生动, 风情万种, 感情强烈, 个性独特。通过阅读他们的诗词, 了解他们的人生体验, 解读他们的价值判断,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学时注意多感性归纳, 发挥熏陶感染的作用, 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取得情感共鸣, 从而吸取成长的元素, 弘扬学生个性、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解读苏轼的诗词时, 为学生概括苏轼的经历和思想, 他一生坎坷, 荣辱跌宕,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不断被贬, 但他心里始终优游富足, 乐观开朗, 百折不挠, 进退自如, 在艰难困苦中仍能不断发展自我, 在文史哲、艺术的各个门类, 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取得卓越成就。“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苦难伴随苏轼一生, 但他在人生之路上顶风冲雨, 不畏坎坷, 从容前行, 搏击风雨, 笑傲人生。读着这些诗句随时可以感受到他那心灵的喜悦, 思想的快乐, 精神的超然。通过解读诗歌, 接近诗人, 了解诗人的秉性和人格, 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会经过很多坎坷和不幸, 但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人必须具备面对挫折的勇气, 战胜困难的决心, 让自己的人格强大起来。这些温暖的诗词及作家的伟大人格对学生的心灵和品质有提升的功用, 讲授时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引导。充分发挥这些基础学科的优势, 用这些具象的材料来调节性情, 健全人格。
在教学中多关注历史上这些具备伟大人格的人物的故事。如苏轼伟大的另一面是他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在地方任职时结合具体实际, 据案判决, 注意法理和人情结合。多讲述苏轼判案的故事和艺术, 让学生得知苏轼为官的态度是立足民生, 时刻关注民生疾苦, 为百姓切身利益着想, 这是以民为本并对人生充满真性情的表现。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无穷的魅力,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对于陶冶学生性情, 增强文化底蕴, 提升学生品格修养等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要发挥古典诗词的熏陶启发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帮助每个学生在智力、品德、感情等方面达到和谐状态, 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爱护他人, 富有同情心的优良品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日积月累, 终能使学生的心灵、思想、品格得以升华与深化。
选准突破口, 培养仁爱的情怀
作为一个未来的新闻人, 应具备悲悯仁爱的博大情怀, 包容的心胸, 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把民生的利益诉诸笔端, 真切地为老百姓代言。能着眼于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处境, 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接触新闻作品, 在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之后, 更应挖掘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的质朴情怀以及新闻人的素质。
央视记者柴静在汶川大地震后15天进入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采访, 在那里用7天的时间记录了杨柳坪村人灾后的重建, 不只是简单地描述和记录重建的过程, 而是挖掘重建过程中背后的人性、心态, 选取了几个主人公, 他们是普通的农民, 震后生活很困难, 但这些村民很有教养, 在镜头前没有号啕大哭, 没有任何抱怨, 对生活饱含着希望, 凭自己的能力去找水源, 自己投药片对饮用水消毒, 组织村民自己修路, 克服一切困难投入重建。记者和村民一起生活了7天, 记录下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片段, 客观地记录着这7天中村民生活喜怒哀乐的细节, 沉静地理性地记录在震后的废墟里重现生机的过程, 展现生命的顽强和尊严。这些镜头有极大的冲击力, 留给观众巨大的思考空间。柴静倾听村民对震中去世的孩子的回忆与诉说、与村民举杯喝酒庆贺家人团聚、与孩子亲切地交谈、千方百计帮助孩子联系学校复课……从这个片子中可以看出新闻人的素质, 在新闻现场表现出的理性与镇定以及对现场的尊重, 新闻的背后是永远需要沉静的发现, 永远要戒除浮躁, 要知道有所不为, 不能伤害别人, 不能撕开灾区人民的心理创伤, 导致二次伤害。而要更多地陪伴、倾听、鼓励, 提供一些基本需求, 力所能及地为灾区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同时还要具有悲悯、仁爱的博大情怀,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进行人性的开发, 因为对灾区来说, 更重要的是传递希望, 而非眼泪。
一个好的记者如果不能去了解人性, 不具备悲悯、仁爱的情怀, 报道的新闻就会没有味道, 充满人性的生活细节的描述是新闻的生命。因为“新闻报道的主客体皆为人, 报道内容是人的行动和情感, 新闻受众也是活生生的人;因而对于人类历史和人性本身的洞察与理解, 以及在此基础上使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格尽可能完善、心智尽可能发达, 便成为新闻人才培养的中心内容和第一要务”。 (3)
评析重大新闻事件, 拓宽新闻视野, 增强使命感
新闻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丰富, 对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国家发展等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因而课堂上不能仅囿于理论教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每日新闻进行分析, 追踪和解读重大新闻事件, 评析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角度和方法,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关注新闻、评析新闻的能力。如2008年的社会热点:雪灾、地震、奥运、神七、次贷危机、改革开放30年等这些事件, 各媒体是如何报道的, 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媒体呈现出什么样的新闻面貌, 其角度是什么?这个角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如果你是报道者, 你会如何进行?这些例子很鲜活, 每一件事情都牵动国人的情感, 是新闻专业学生绝佳的活教材。别看这些仅是零星的碎片, 但是会给学生一个深入探究的支点, 日积月累地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 养成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的意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求异的思维。使学生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 感受火热的社会气息, 产生深刻的时代感悟, 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弘扬社会正气, 鞭挞社会丑恶, 发挥媒体服务于公众的功能;树立学生的职业伦理观———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 坚定新闻工作的价值立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教会将要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教导他们具备健康光明的情感和恢弘博大的胸怀, 淡化的自我、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在信息社会, 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是“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 (5) 这样的知识才是活的。作家龙应台曾说“文化的核心就是对别人的态度”。人文素养归根结底是将对人的关怀贯穿到我们的行动之中, 贯穿于我们的血脉, 贯穿于我们的价值判断中, 所以新闻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到最重要的议程上来。
注释
1 范敬宜:《我们需要什么“功底”?》, http://www.gmw.cn/content/200 7-08/20/content_658198.htm
2 (3) 阎立锋:《博雅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04/01/content_11110464.htm
3 (4) 欧阳霞、马涛:《新闻学专业开放式教学模式探析》, http://www.tenyun.com/club/index.php/action-viewthread-tid-12280
如何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 篇10
在当今时代,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从而使得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励。想要使媒体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就应该有一只高素质的编辑团队。从某个层面来说, 媒体的头脑为编辑, 这是媒体所不能缺少的要素。在某个程度来说, 新闻编辑承担的岗位职责决定了自身的责任。这是和电视编辑、报刊编辑等有很大的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新闻编辑有一种独特工作方式, 重视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政治性。所以, 新闻编辑的科学素质极其重要。由此可见, 探寻强化新闻编辑科学素质的有效方法,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 科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发展规律进行正确反映的重要理论, 科学的本质是辩证与唯物的, 是正确哲学思想形成和正确宇宙观形成的重要基础。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这便需要新闻编辑能够具备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精神, 对其所进行的研究必须以社会调查数据与实验作为主要依据, 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并且还要对前人的创造结果予以尊重, 上述这些都是对新闻工作者创新、维护新闻正义性、真理是大有裨益的。新闻编辑的素质与态度决定了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是新闻媒体舆论必要性所在。因此, 关于新闻编辑工程来说, 具有科学素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2 加强新闻编辑科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从总体上来看, 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电视素养、编辑素养、新闻素养等诸多方面, 要想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 那么就应当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2.1 促进新闻素养的提升
作为电视新闻编辑, 仅仅具备感性上的意识是远不够的, 此外, 还必须要有较高的力量素养, 能够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正确指导实践工作。我们可以将新闻比作温度计、时代脉搏记录器等, 而新闻的核心内容重在追求真实性, 同时也是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对世界真善美及假丑恶等社会现象反映的源头。和广播、报刊等相比, 电视新闻对时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 新闻便必须具备求变、求快、求新、求准、求实的素质及意识, 并且彻底的摒弃反应迟钝、因循守旧、保守、刻板。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来说, 最需要提高最新动向与社会主流素质, 但是, 新闻报道的形式、效果、合格策划、报道什么均是新闻编辑必须高度关注的新闻业务问题
2.2 培养大众传媒素养
一方面, 广播领域要向其它传媒领域学习, 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 从而逐步完善新闻编辑。例如:当前在我国比较盛行“媒体链接”, 这正是吸取了其它媒体的长处, 相互融合所得到的结果。传统的新闻编辑借鉴内容较多的主要为报纸, 特别是新闻类主持波报道是利用报刊小戏以及指明通讯社提供的消息。因此,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及时找寻其它相关媒体的高质量新闻, 再对其进行编辑、整理, 最后报道给观众, 这样一来, 可以不断扩大新闻信息量, 有效的弥补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 增强新闻编辑大众传媒素养, 重点研究受众心理, 从而取得较好的播报效果。并且要求在编辑每条新闻时, 编辑工作者都要尽量回答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可以进一步强化节目的深度。
2.3 强化电视素养的培养
电视编辑是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内容, 和其它内容的编辑比较来说, 除对文字语言加以熟练运用之外, 还要求对音像语言运用更加熟练, 而最主要是就是换面编辑, 即同期声的运用、起幅落幅、动接动、静接静等。画面编辑应当切实的遵循与解说词声画对位原则、内在逻辑原则、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而并非是仅仅追求声画对位而忽视内在逻辑原则, 否则, 便会给广大受众带来实际上的逻辑混乱, 将不连贯、支离破碎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而针对同期声加以取舍时, 必须要严格遵循自然、清楚、生动等的要求, 使得解说人员能够和同期声相得益彰。近年来,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飞速发展, 新闻编辑工作者还要熟练掌握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操作技能, 从而提升自身的非线性编辑水平。
2.4 重视培养编辑素养
新闻编辑整体素质主要表现在编辑素养方面。特别是新闻编辑思维方式, 必须利用求同存异思想, 把新闻的缓急、轻重等都划分清楚, 并且还要进行分类、整理以及归纳, 在完成加工工作之后, 要进一步深化主题, 最终都是以新闻编辑形式来报道中心思想。这样一来, 使新闻整合了很多个单条新闻, 进而体现媒体报道思想。可以说, 单条新闻和多条新闻是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者缺一不可。所以,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基础编辑工作属于单条新闻编辑, 相反的, 通过新闻编辑又能够体现出编辑单条新闻的价值。现阶段, 新闻编辑从业人员忽视编辑素养的培养, 并且不重视基础性编辑工作, 这便需要新闻编辑能够提起对编辑工作的重视, 一点一滴的将每一篇稿件完成, 认真的处理每个图像, 全面的提升自身的编辑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精品。
3 结论
总而言之, 加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和现代科学发展战略是相互吻合的, 如果缺少较高的科学素养, 那么就不能编辑出高质量的新闻, 我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此外, 强悍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科学素养既能够提升我国传媒技术水平, 又能够增多国民信息来源, 然而, 最主要的是能够对我国自强繁荣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现代传媒行业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慧姝.浅析如何加强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J].才智, 2011 (13) .
[2]邓乐斌.新闻编辑的科学素养[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8 (29) .
[3]李文达.论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条件及其科学素养[J].活力, 2009 (19) .
[4]王静姝.科学素养是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8) .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素养的探析 篇11
关键字: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媒体的兴起,为人们接收新闻提供了多种方式,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局面已经瓦解,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新特点为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增添了困难,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代技术和新媒体也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了便利,新闻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比较分析
新媒体时代卜,新闻具有海量化、快捷化、互动化、良劳不齐等特点。互联网是一个庞杂的信息库,且具有检索功能,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无限量的信息二计算机和网络己经实现了普及,人们只要打开电脑,连上网络,互联网信息会自动跳入视野。信息的海量化是互联网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海量的信息给人们的选择造成了困扰,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消亡的原因。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快捷,新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多以微博为首发原,微博发出信息约半小时后传统媒体才有报道问世,但是新媒体的快捷性也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准确,传统媒体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保证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平台,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可以发布新闻、评论新闻,是舆论影响者。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反馈主要通过对收视率和发行率的调查,互动性较差。
新媒体新闻质量良劳不齐,谣言容易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干扰受众对新闻的判断,容易造成舆论误导,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大众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较为认可,因而传统媒体拥有较大的舆论导向功能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方法
在信息化的社会,新闻信息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方便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样化等。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已是显而易见,但是,当前新闻采编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有目共睹。因此,为了提高新闻采编质量,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是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2.1增强新闻编写能力,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对新闻的深度挖掘
新闻工作者新闻编写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则新闻稿的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前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呈现了“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的局面,与此同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听见“辟谣”的声音越来越普遍。因此,新闻工作者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新闻编写能力,面对一则新闻,要注重深度挖掘其背后深藏的内容,努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其深层的价值,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稿,并且对于纷繁复杂的新闻要认真鉴别,格外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总是瞬息万变,所以采编工作者在新闻编写时还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比如,在招聘采编人员时,就应该对应聘者的相关素质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各方面合格的才给予聘用。这样在开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从业者具有一定良好的新闻采编素质和能力。同时,新闻单位也可以不定期组织新闻工作者参加相关的提升采编能力的培训,并且组织一些测试用来鉴定学员的学习心得。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编能力和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增强竞争力,从而保证新闻的采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2与时俱进创新采编形式,增强新闻编写的新颖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媒介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其赖以依存的载体,图像、声音和表格等都包含着很大的信息量。但是,当前的新闻采编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采访这一单一的表现形式上。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在充分发挥采访这一传统采编方式的优点的同时,也能与时俱进地运用二些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进行采编,从而丰富新闻采编方式,增强新闻采编的新颖性和对受众的吸引力。此外,新闻采编工作者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受众的收视需求和心理变化,以促进新闻的有效传播。
2.3增强采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信息泛滥的局面。因此,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时,要做到全面且真实地报道事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采编人员一定要在实际工作坚持贯彻这一原则,做好新闻的有效传播。
2.4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现代技术
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编辑也要了解到新媒体的不足,新闻的海量性会造成受众的困扰;新闻的及时性、便捷性会造成新闻报道的不深刻、不全面:新媒体的复杂性也导致新闻质量的良劳不齐。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卜新闻的不足,是新闻编辑提高新闻质量,使传统媒体保持一定优势的前提。
过去传统媒体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面窄,主要靠新闻采编人工获取,新媒体为受众,也为其他媒体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利用网络工具收集新闻线索更加便捷,而且网络信息具有及时性,传统媒体通过网络信息可以更快地了解时事新闻,当然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新闻线索需要较高的新闻敏感度。此外,网络也是庞大的交流平台,论坛、微博、QQ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交流工具,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工具通过网民获取新闻线索。
参考文献:
[1] 郭瑞华. 信息化时代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浅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S1)
新时期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探讨 篇12
1 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概述
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纸编辑在处理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需要修改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其自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责任。在采写、修改新闻稿件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判断新闻稿件质量就可以采用、刊登。其中还需要新闻编辑人员根据新闻稿件的价值、质量进行判断和取舍,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和核对内容后,寻找新闻事件的漏洞,完成修改文字后,才能进行新闻稿件的刊登。在报纸新闻的形成中,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其决定了报纸各个版面新闻价值的采集及新闻事件的完整刊登。另外,对新闻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和进行修改、深度挖掘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加工文字都对新闻编辑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顺利开展,重视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探究非常重要。
2 报纸新闻编辑素养分析
在报纸新闻工作中,报纸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较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字处理能力。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素养,需要新闻编辑熟悉通讯、访问、小故事处理、速写、特写、调查报告、评论等各种题材的文章,并在处理新闻稿件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相对完整的新闻稿件。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还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技能的基础上,熟记党的路线方针,严格、准确的从党的方针政策出发,切实做好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
2.1 政治修养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机构,必须时刻把坚持党性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1]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客观公正评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偏不倚,正确引导舆论,维护中央权威,坚决同党中央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一致,高举旗帜,把握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2]。新闻工作一方面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对于各种呼声不管不顾;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追随潮流,盲目跟从各种思潮,没有一个明确的度。
2.2 文化修养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一语道出了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底蕴,就走不远,做不成大事。“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新闻人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的优秀文化人”。很多人由于其文化底蕴不够,眼界不高,欣赏水平有限,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也必定是俗气森然,毫无“文化”可言。总之,媒体的浮躁源于文化的缺失。所以新闻编辑必须要有远大理想、执着信念、奋斗精神和扎实作风,孜孜以求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够不负历史不负人民,更好地肩负使命履行职责,成为新闻的记录者、历史的书写者,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的新闻人[3]。
2.3 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是新闻从业者在长期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实践中应形成热爱新闻编辑职业,干一行爱一行,自觉投身新闻事业的使命感;编辑工作是一项苦差事,必须有忠于国家,服从真理,不畏艰辛、不计得失服务社会与民众的职业态度;诚实公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职业作风。报纸编辑是“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因而更要勤勤恳恳,甘于奉献。报纸编辑从事“把关”的工作,对于社会、读者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职责,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更要时时把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
2.4 信息技术能力
新闻编辑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让更多的读者尽快了解相关新闻事件。做好新时期下的报纸新闻工作,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当前,社会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在现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运用信息设备及信息技术,及时的整理新闻事件信息。据权威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正视新媒体冲击这个最大的事实,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简而言之,就是要懂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2.5 选题策划能力
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素养分析中,选题策划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素养培养,要求新闻编辑具备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报纸新闻的策划主要包括栏目策划、选题策划以及编版策划三个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新闻事件。在实际工作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报纸新闻编辑应该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树立策划的意识,在新闻的栏目、选题以等方面都需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洞察读者的需求,准确把握新闻市场的动态,利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新闻编辑工作。
2.6 信息采集能力
社会实践表明,从事报纸新闻工作,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好的信息采集能力,才能促使其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文理通顺、言简意赅。在进行具体工作环节时,需要新闻编辑具备一定的信息采集能力,确保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采集到具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及新闻信息。另外,培养新闻编辑人员的信息采集能力,有利于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完善新闻采编工作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培养新闻编辑的文字功夫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开放性语境之下,新闻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提高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探究,成为提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升新时期下报纸新闻编辑素养,需要新闻编辑人员不断的通过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
摘要:新时期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成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中重点关注的议题。笔者从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修养、信息技术能力、选题策划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方面简要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报纸新闻编辑素养,更好地传播新闻。
关键词:新时期,报纸新闻,编辑素养
参考文献
[1]庞乾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媒体提升传播力的思想根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2-116.
[2]卢迪.媒体要做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者——2013年全国新闻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顾[J].新闻研究导刊,2013(9):8-11.
【新闻发言人素养】推荐阅读:
党委新闻发言人09-13
新闻发言人实务09-06
白宫新闻发言人10-09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05-15
政府新闻发言人论文10-12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11-04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06-21
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09-29
如何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10-07
新闻发言人算“高危人群”让矿工情何以堪?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