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共12篇)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1
素养与责任并非先天得来,要靠后天培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历练方能得之,新闻记者亦是如此。有人说,新闻记者素养与责任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但素养与责任是新闻记者的生命力和力量源泉,如果新闻记者缺乏素养和责任感,是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形势要求的。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备良好素养,肩负社会责任,这是对新闻记者的现实考验和时代要求。
一、新闻记者素养和责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闻事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新闻记者同样越来越受到关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社会公众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新闻记者要不断地提高素质修养,时刻牢记社会责任,保持头脑清醒,理性看待问题,拥有独到见解,能够科学办事。
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和社会责任对于新闻事业发展影响巨大。我国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其他行业间都在比拼综合实力。新闻媒体想要有效提高综合实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记者素质修养、社会责任的培养。要求新闻记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创新进取中,发挥新闻记者“生力军”“先锋队”的作用,从而不断促进人才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要。
同时,新闻记者要对社会公众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并牢牢把握社会公众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在了解社情民意的前提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掌握新闻事实,深入挖掘信息素材,客观评价新闻事件,既对社会公众关心、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和事件进行报道,又能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此外,新闻记者要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有效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表现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各有特点,对于职业素养都有相关的定义和要求,新闻记者行业也不例外。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是职业道德,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例如,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时常出现有违记者职业道德的事件,这就暴露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低下、自我修养不足等问题。在这里列举几个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表现。
一方面,身处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之下,新闻记者不畏艰难,不怕吃苦,努力提升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自身实力不断飞跃,这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表现之一。新闻记者往往要具备探索创新精神、判断评估水平、刻苦钻研能力等等,并在新闻采访中做到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细化责任、精确把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职业素养高的新闻记者就像是经验丰富的猎人,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观察能力,对于新闻线索和素材,能够认真甄别,去伪存真,并且对于新闻事件能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妥善处理采访中的各方面关系,以免产生纠纷激矛盾,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同情弱者,敢于揭露真相,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捍卫社会正义的“勇士”。
在此基础上,要具有客观、真实的态度,用第三者的姿态和角度看问题、想办法,这是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绝佳表现。如果一直把自己看成是高人一等的“无冕之王”甚至“达官贵人”,说明其职业素养低下,容易导致沾沾自喜、好大喜功甚至报道失实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一名职业素养良好的新闻记者,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服务的对象是哪些,报道的分寸在哪里、报道的要求有多高,从而明辨是非、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保证深入、细致、有序地开展新闻采访和调查,最终出色地完成采访目标和任务,推动新闻工作不断发展。
三、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提升
都说新闻记者是“铁肩担道义”,由此可以看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对党和政府负责,对经济社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这是摆在新闻工作和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事项。
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抵制和防止错误观念和消极舆论的影响和侵蚀,避免误入歧途,错误行事,给广大受众提供良好的新闻事实,肩负起新闻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升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离不开新闻纪律的约束。在开展新闻采访时,要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多角度挖掘素材、深层次思考问题的前提下,全力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的一大表现。
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要坚持新闻理想,时刻注意摆正心态,能够做到善良为人、正直做事,并对所采写的稿件和开展的报道工作负责,真正对得起社会的关爱和受众的关心。此外,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及时有效地了解社情掌握民意,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要给予更多关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让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对人民群众的尊重,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新闻报道是一项汇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于一体的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新闻记者作为推动工程付诸实施的“工程师”,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报道事实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开展批评报道、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风尚等等,对于实现新闻采访和报道的真实准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担当党政“喉舌”必不可少的条件,进而能够坚持讲政治、顾大局的原则,不断提高素养能力,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记者形象。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的素养与责任受到了广泛关注。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完成大众传播、服务社会群众的“生力军”。只有不断提高素质修养,切实扛起应有责任,才能打造称职的新闻媒体“工程师”,新闻传播“先锋队”。
关键词:记者,素质修养,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赖燕芳.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57-158.
[2]沈浩.数据新闻记者的数据素养[J].青年记者,2014(21):17-18.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2
(一)什么是职业素养
一个人的职业素养,除了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敬业的精神;第二是合作的态度。
第一方面:敬业的精神。
有一个员工,在离职前的最后一天,坚持参加公司的会议,参与讨论问题,这些我们都可能做得到;但是他在下班前,真的开出了两张《文件修正申请单》,请问你能做到吗?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令人佩服!
另外有一个员工,到下班时已经晚上10:00过了,当他回家已经走到大街上时,忽然想到一个地方数据错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选择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再改,但这位员工选择的却是:马上掉头回来,改了再回家……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小的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正是一件件小事后面蕴藏的小错误,将造成大大的麻烦:生产线频繁出现“小”问题而停拉、物料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不能按时送达生产线、由于一点“小”问题生产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由于“小”问题产品被拒收……
这时,你还能说这些是小事情吗?不能!
正因为不能,正因为我们身边比较缺乏这种敬业精神、缺乏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我们才搞问责制,来唤醒责任;正因为我们的员工职业素养比较低,我们才搞管理升级,来提高素养。
你同意吗?
另一方面:合作的态度。
合作的态度主要是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态度,同事之间特别是同级之间应该退一步,肯吃亏,不计较,这样做只要心正意诚,就是有修养。
比如,有些事情在工作范围内不该我做的,但我们还是去做,没有抱怨情绪地积极地完成,这就是合作。
再比如,当你收到责任单,你应该正确地对待。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暴跳如雷和记恨开单人。请牢记:开出责任单是每一个员工的义务和责任,是善意的提醒!第二:冷静地反思责任单所反映的是否属实?如果是,你应该当即签单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不是,你应该与开单人仔细地沟通。第三:立即着手改善事项,包括与你的上司和同事一道寻求改善的方法,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第四:如果你对责任单有疑义,应与你的上司和稽核小组妥善地沟通,他们一定会妥善处理。
这就是合作!
有的同事,在责任面前不是这种合作的态度,而是想方设法推脱、找理由、找客观,甚至产生报复心理,狭隘地、情绪化地对待同事的提醒、公司的期望。
合作的态度还包括善意地开出责任单。
所谓“善意地”,就是按流程,指出错误点;处罚不是目的,对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善的人低调低罚,对态度不好、没有团队意识者高调重罚!
当你发现同事出现错误时,你应该及时地开出责任单,便于出现错误的同事及时知晓并采取措施,便于能清楚地知道什么地方错了而反醒和改善。
请始终记住:对错误开出责任单是公司的要求,是对同事的一种善意的提醒,是每一个员工的义务跟责任!
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合作的态度!
于此,你的敬业精神、你的合作态度、你的专业知识构成了你的——职业素养。
公司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员工们的努力;员工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企业这块平台。所以,我们应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同时公司也会有效地关心员工,为我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使我们工作有劲、有满足感,在工作中锻炼、提高,帮助我们一起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企业对员工的一份爱,一份心。
关于责任心
“素质冰山”理论:人的个体素质就象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可见,基本的经验与技能(当然这也是公司刻意要求与培养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公司更关注的是你要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很强的责任意识、很强的客户意识、忠诚度、信誉、客观等等。
态度决定一切!
什么样的态度受欢迎?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的等等。
任何企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可以共同思想、可共同行动、可互相支持的员工,这种员工的比例越大,企业则越强。如果企业内这种员工的比例很小很小,则企业离倒闭的时间已经不远。
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团队精神的人越来越多!公司需要这样的人,也重视和爱护这样的人,公司会把机会更多地给这样的人,他们在管理升级的历炼中会快速地成长……
每个人的工作最终其实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我认为,当一个人被评价为“不负责任”或者“没有责任心”时,这个人基本上就没有职业发展前途了。
如果山不过来,就只有我们自己走过去
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员工!
我们公司最大的“劣势”是什么?——我们的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因此,怎样提高和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已经开始的培训体系构建,还有绩效考核,就是要从员工的职业素养(专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合作的态度)着手,我们坚持推行的和高度重视的问责制,就是要从员工的责任态度着手!
这是企业对员工的负责,同时也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只有大家都负责企业才有发展的希望、只有企业负责员工也才有发展的机会!
当然,对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来说,他也可以选择逃避,大浪淘沙嘛。
但是,我要说,纵然工作单位可以选择,但敬业的精神、认真态度、责任意识本身是不可选择的,那是人生修炼的一种境界……
有一个新进入公司的文员,工作3天后突然不想干了,理由是环境变了、不适应,压力太大了。在她走前的面谈时,我对她说:一个人小时候,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跟前,享受百般呵护,无忧无虑,这个环境很好吧?可是你到了七、八岁,就得去上学,你不得不放弃已经习惯了的以前的环境,去适应新的、变了的环境,你要接受老师的管教、甚至遭受同学的欺负,但你坚持过来了;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环境又变了,你要去面对繁重的学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力不能说不大,但你也过来了;到了社会、到了你第一家上班的公司,环境又变了,你要面对很多的人生第一次,甚至经历很多的挫折、失败,去适应很多的新环境、新事物,放弃很多的旧习惯、旧思想……你是新人,汉威泰的新环境你可能不适应,而且目前我们的工作压力特别是时间方面确实偏大,你选择离开我可以理解,人各有志嘛。你出去后,也许确实能够找到一个比汉威泰轻松许多、安逸一些的工作,但你能保证你要找的那家公司,就是你希望中的样子吗?就不会同样是“环境变了”吗?你难道就安于一辈子都当一个文员吗?……
同时告诉大家:如果山不过来,就只有我们自己走过去!
怎么走?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计划地、有效地管理好自己,加强自我修炼,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分清轻重缓急,追求工作质量。不要只“利己”,更要“利他人”;不要只利于“现在”,更要利于“将来”;要有团队的概念,责任的意识,积极的心态,在“呛水”中学会游泳,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其次,掌握一些工作中必要的技能,达成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检查、改正后再执行的方式来做事情。又比如一些合作技巧和沟通技巧,用建议代替直言,提问题代替批评,让对方说出期望,诉求共同利益,顾及别人的自尊……
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他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这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在事业上能走得多远,做得多长;当一个人没有从环境中赢得能力、从学习中获得新东西时,当一个人不愿意思考时,当一个人排斥创新时,他的进步与成长之路也就停止了。
要说体会的话,我喜欢看到并且欣赏新员工身上那种让人振奋的东西!是的,每当有新员工进来,带来了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活力,他们的积极进取和活跃思想。做为管理者,我总在想,希望这种热情能够感染老员工,希望老员工也拥有这样的激情,让公司更加充满生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过新员工,相信这一点你最有同感。)
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来促成发扬和保持员工的这种新鲜感?这
种激情状态?
完善并坚持推行以责任单为代表的责任体系!
引入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优化公司人才结构!
通过这些方法,改变每个员工的思维习惯,形成明确的个人责任与危机意识,改变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员工整体素养的提高!
员工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公司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5S中的关键就是员工的素养,而公司推行管理升级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每一个员工的素养提高上。我们深知,没有素质的升级再升级,公司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一流企业的。
如果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来与大家共勉:不管你是在xx发展,还是将来自己出去创业当老板,都要仰仗自己的素养,我们不希望大家在我这浪费光阴、而希望大家不断的成长!
新形势下,允许人才流动,提倡双向选择,但并不意味着爱岗敬业精神已经过时,相反,在讲求效率和效益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录取那些没有敬业精神和只为金钱而活着的人。相反,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与企业共同渡过难关,用智慧重塑企业辉煌的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和学习。
一生之中,每个人都在以自己所特有的方式感受着人生的丰富多彩,把握着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钟,争取着每一次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在工作中充分展现,用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只是普普通通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部分,虽然不是模范,不是标兵,却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过得硬的形象打造着我们的品牌,如果每一位职工都能向他们一样,我们的企业必将兴旺发达。
1、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没有众人的帮助,没有人能单独完成一项事业。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加入团队中。因此,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2、自动自发,敬业勤力,是一个人首要的基本素质要求
自小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求学,努力攀登。长大工作了,是我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时刻。不是让你做,而是你要做。无论工作生活,都要有合理的规划,并付诸行动。敬业爱岗更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3、要有责任心。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在上司交给你任务的时候,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完成。现成的东西会叫你头脑僵化,有时类似的东西照搬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时,不要推卸责任,要勇于承担它们,想办法补救和解决它们才是最根本的。注意时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以后更好地工作。
4、尊敬领导和同事,忠于公司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这个道理吧。与全体同仁共同进步,知识要不断更新换代,不要自满或停滞不前;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忠诚的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忠于公司,忠于老板,忠于上司,忠于身边每个人。
1、敬业爱岗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每个员工最重要的是做自己该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
做一行就要爱一行,要深入下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哪怕是自己不愿做的工作,这就是起码的职业道德。
2、追求完美,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好
工作不能自满,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它一定有许多地方是不完善的,是需要改进的。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得更好,将细节之处做得更完美,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中进步,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浅议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 篇3
【关键词】 新闻记者 素养 社会责任 重要性
1. 提高新闻记者素养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新闻记者的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影响到新时期广播电视媒体队伍的质量的好坏。新闻媒体人逐渐意识到,广播电视品牌的竞争,新闻记者在很多因素中占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由于我国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理念更新迅速,各个媒体想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当前新闻记者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文字功底不够扎实,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烈,因此,必须加强对新闻记者的培养,对新闻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进取,发挥新闻记者主力军的作用。时代在不断发展,人才的发展也不断加强,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新闻记者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战斗力,不畏惧失败,深入到群众中去。未来的新闻记者应该社会学家,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超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深入接触社会,走群众路线,这也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总之,一句话,以后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新闻记者需要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2. 当前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的培育
面对新闻线索,新闻记者应认真对待,客观评价事件,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明白自己所处的地位,要把关系到人们生活的事件报道出来,不畏强权,因为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揭露事情的真相,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避免产生矛盾纠纷,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说话,用笔杆子进行战斗。
对相同的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记者就要明白你是想为哪些对象服务,如果对象不一样,那么你所写的报道也会有所差异,这样一来所形成的评价也会不同。如果你选择的服务对象有误,那么大部分人都会不认可你的报道,只有少数关系到他們利益的人才会赞成你的报道。在现实报道中,新闻记者也会碰到社会的黑暗力量,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新闻记者的笔杆子都要为事件的真相说话,不畏强权,勇敢的说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做需要勇气和决心,还需要对事件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明白事件的真相,要仔细分析厉害之处,果断做出判断。
面对广播电视媒体竞争日益加剧化,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具备专业化水平。新闻记者应明确分工,每一个记者要细分一个报道范围,把新闻采访工作做细做精。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新闻记者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以及写作能力,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一种必然趋势。
此外,新闻记者要有探索事件真相的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对采访材料认真研究,创新思维,能清晰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写出来的报道要满足人们的求知欲。
3. 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策略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指的是新闻记者应该要履行和承担应有的社会价值,用笔杆子揭露事件的真相,信息化不断发展,新闻记者受到大众的关注,新闻记者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注意,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以及行为。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职业精神,经常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理性思考状态,以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产生独到的见解,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办事。
当前,我国有部分新闻记者存在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例如故意编造假的新闻线索,或者挖掘的新闻事件不是真实地,利用记者这个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然而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新闻记者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因此新闻记者一旦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后,就会造成一系列违法行为。
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引导人们,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原则。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日益发展,广播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如果新闻记者用错误的舆论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思想,甚至会影响个人成长,那就使得人们会形成错误的理念以及看法,做出的行为也是错误的。
其次,新闻记者要以社会大众为关注重点,及时了解民情,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千万不可疏远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最先知道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有什么难题要解决,民生话题中群众满意什么以及不满意什么,这些都应该要深入生活进行了解,挖掘出当今社会的热点,找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成为公众的聚焦点。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面对美好的诱惑,新闻记者必须严于律已,面对自己的读者,要客观地进行报道,不偏袒任何人,做到公平公正。此外,还要面对社会,让社会和公众评判你的新闻工作的价值。
总而言之,新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新时期的新闻记者要面对诸多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基础,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社会大众为关注重点,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做到公平公正,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媒体做好做强,发挥舆论工具的宣传作用。
新闻记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充当了主力军,也是电视广播媒体的先锋队,是文化传播的灵魂队伍,新闻记者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闻记者的任务很艰巨,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又要向上了解国家的举措,还要往下探寻社会基层最广泛的人民的喜怒哀乐。因此新闻记者们要认清自己的使命,看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素质修养,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红霞.提高新闻记者素质修养的若干意见[J].记者素质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
[2] 吴锦才.如何增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J].论记者责任意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
浅谈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4
1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1.1记者的定义
作为记者要准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要弄清记者的定义,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通常把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称为记者。在新闻机构中, 从事采访和报道的专业人员被称为记者。记者属于一种职业,开展新闻采访是记者履行职责的途径,也是记者采集和收集信息的方式,在整个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 记者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
1.2记者的职责和素质
开展新闻采访、实事求是的报道新闻是记者的工作, 笔者从事新闻记者工作10余年来,深刻认识到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一直是处在新闻采访报道的关键位置上,记者具有客观报道事实和进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同时,传递信息、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也是记者的责任和使命。记者只有准确站位,不偏不倚,坚持实事求是、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才能不愧对“记者”的称谓,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写出有深度、有“一定分量”的新闻稿件。
第一,敏锐发现新闻事实。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作为记者,不仅要具有准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对客观变化的新闻事件的洞察能力和新闻敏感,才能有效捕捉新闻素材,客观、准确、高效的开展新闻采访。一个有经验的新闻记者总能根据新闻事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新闻视角,首先是要勤于思考、 善于思索,要用独特的思维和敏锐的眼光去采访新闻、 报道新闻。记得曾经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刚到报社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记者,报社总编叫他去就一场特殊的婚礼进行采访报道。采访之前,这位记者首先就如何展开新闻采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结果,婚礼当天, 当这位记者走到新郎家门口的时候,门卫告诉他:婚礼取消了,原因是新郎官跑了。这位记者只有垂头丧气地回了报社,并向报社的总编汇报了具体情况,话音刚落, 报社总编就拍案问道:新郎官跑了,不是比举办婚礼更有意义,更有新闻价值吗?听了报社总编的点拨,这位记者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因此,要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一线采访时还要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透过客观新闻事件的变化去发现更多的新闻 “兴奋点”。
第二,客观、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开展新闻采访报道是记者的工作,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让受众接收到客观公正的新闻事实。所以,可以说,实事求是就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但如果记者给受众提供了一则虚假的新闻, 首先是记者没有履行好记者的社会责任,违背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歪曲了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其次也会使新闻报道“跑偏”,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关人员也将会受到严肃的处理。例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透明度”栏目播发了一则题为《纸做的包子》 的虚假新闻。该新闻报道无中生有,通过编造该市某区一些“地下加工点”用废纸箱作为包子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虚假新闻。该消息播发以后,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转播,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群众的食品恐慌,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也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该事件中的相关人员最终也是受到的严肃的处理。
因此,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坚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坚持“三贴近”和“走转改”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 坚持“用事实说话”。
2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2.1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指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报道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社会负责, 要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党委政府负责。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地开展新闻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公众的代言人的角色。
总之,我认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中,要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不为各种诱惑所动,坚持定力,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凝聚正能量,唱响“正气歌”,鞭挞“假丑恶”。
2.2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内生动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新闻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要牢记职责,时刻牢记作为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通过实际的新闻报道展现出来, 解读好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传播好党委政府的民生举措,传递好群众的呼声,民众的心声,让受众在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中感受到正能量,接收到客观实际的新闻事实,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力量。
同时,新闻记者牢记责任还要从具体的新闻采访报道工作中做起,在新闻采访中,只有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做好自己,牢记宗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以修身,整个新闻队伍就会为受众称赞,成为一支受众 “信得过”的新闻队伍。然而在现实中,虽然一些新闻记者为了个人利益,不分是非,唯利是图,“导演”了一出出“新闻戏”,不顾社会影响,淡忘了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在新闻宣传道路上违背了良心,违背了道德,违背了新闻记者职业准则,没有切实履行好新闻记者的责任。然而,这些昧良心的记者毕竟是少数,在新闻记者队伍中,绝大部分的新闻记者是好的,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也是到位的,发挥作用也是明显的。
2.3新闻记者的素养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第一是科学、辩证的思想方法,不偏激、不片面;第二是对国情、省情、 州情、县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脱离实际,不急功近利;第三是肯下工夫到第一线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第四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等方面,注重用事实说话,迅速及时、简洁明快、客观准确。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是靠具体的实践体现出来的,靠的是记者本身的个人素质、定力和历练,靠的是无数次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靠的是不断的纠正与克服、消化与吸收。通过不断的磨炼,才能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
总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新时期新闻媒体队伍质量的好坏。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探索事件真相的能力,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对采访材料认真研判,创新思维,才能写出有深度和有感染力的新闻报道。
3新闻记者应如何履责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新闻记者在实践中要做到有素养、勇担责,深入了解事件发生因果,挖掘事实真相,用心做人、做事。
第一,要做有良知的记者。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中, 要坚持原则,坚持准则,坚守底线,拒绝“吃拿卡要”, 不搞有偿新闻,不唯利是图,不为谋求轰动、出名丢失良知而触碰底线,违背职业道德,记者要严于律己,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才能追求到真理,感受到快乐。
第二,要做有激情的记者。开展新闻采访报道是记者的天职,也是新闻记者履职尽责、体现价值的重要方式,在工作中,新闻记者充满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新闻采访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新闻事件中的兴奋点,采写出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用独特的视角把新闻事件鲜活地传递出去,感染和教育更多的人。
第三,要做学习型的记者。俗话说:学无止境。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媒体记者,面对新形势,新闻记者更要与时俱进,强化学习,才能全面网络时代发展大潮中的最新智慧,掌握形势发展动态,更好的采访新闻,报道新闻,撰写出更加鲜活的新闻报道,让新闻报道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四,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记者。有理想、有追求让人活得有方向。新闻记者只有牢固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道路上,牢记宗旨,牢记使命, 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用爱、用责任、用信仰,把职业作为人生的追求,大胆去爱,放手去追求,虽苦犹乐, 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记者职责,让理想和追求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4结论
新闻记者要敬畏记者职业,坚守新闻记者的精神家园,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实践见证,用作品说话,为受众撑起一片蓝天。
摘要:新闻媒体是党委、政府的喉舌,肩负着传递信息、关注民生、引导舆论的使命,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媒介”,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近年来,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在新闻界时有发生,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新闻记者责任感的缺失和职业素养的丧失。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感触,对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责任和素养的体会和感悟,从新闻记者角色定位、什么是新闻记者的责任、新闻记者如何担当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新闻记者,责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5):32-55.
[2]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7-9.
[3]秦珪.新闻评论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0):13-24.
[4]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3):12-18.
[5]周宏.新时期下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科学素质[J].科技传播,2012(22).
[6]刘传书.浅议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提升[J].新闻传播,2011(10):37.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5
科技期刊既是学术信息和学术成果主要的交流与发布平台,更是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培育学术新人、促进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担负着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对学术与文化的责任、对读者与作者的责任,只有充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责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
1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1恪守职业道德
学术期刊在申报课题与结题、职称评聘以及单位要求完成科研目标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编辑自身必须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无视学术文章发表的原则,发表一些关系稿、人情稿,从而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弱化作为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与职责。因此,期刊编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业道德,倡导学术正气,对那些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人予以抵制,做一名合格的把关人。
1.2努力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广博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因此,编辑要不间断学习各类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要做到:遇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盲从;培养自信心,认为对的要坚持,反之坚决反对;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勇于开拓创新,保持强烈的进取心。编辑要努力做到并践行,才会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期刊独特风格的形成。
1.3提高编辑业务及学科专业素养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是精通编辑业务的专家,而且应成为熟悉自己刊物所报道领域的科技知识专家。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加强编辑业务规范的学习,熟练掌握《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期刊编排规范》、《量与单位的用法》等编辑规范,不但要从稿件的形式上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把关,还要重点查看文章的结构、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恰当。同时注意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其次,在考量作者稿件质量的同时对编辑自身的学科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既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背景,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新理论、新观点及新的研究动态,捕捉新热点,选出具有独到见解及创意的好文章,同时,对一些有创新又不太成熟的文章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引导作者加以完善,从而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提升期刊的刊文质量。因此,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与科学研究,多听学术报告,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1.4多读无用之书,使其变成有用之学“无用”
不是真正地没用,科技期刊对文史哲等领域图书的阅读或文艺编辑对自然科学领域图书的阅读,看似无用,其实对于期刊编辑意义重大。期刊编辑是一个杂家,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一个更有人文修养的科技编辑,会带来视野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强大。同时,在诸如文字处理、编辑规范及审美等方方面面会做得更理想。此外,多读一些看似无用的闲书,也是一种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用”的阅读不仅仅是编辑职业拓展的需要,更是一种职业责任感,也是个体和谐人格发育成长的有益方式。一本优秀的期刊,一名优秀的编辑,能在无形之中将自身所追求的境界与审美理想传达给读者及影响身边的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增加人格魅力,因此,编辑在“无用”的阅读中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1.5注重培养对外交流沟通能力
首先,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当作者将稿件投至编辑部开始,应明确告知作者审稿周期,做到来稿即处理的原则,并及时告知作者稿件处理进程及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最大可能防止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其次,一本期刊的有用性体现在始终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支持并关注着这个期刊。目前,科技期刊大多数是为作者办的期刊,很少考虑到读者的利益。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引导读者,提升读者,而不是追随他们。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树立“读者本位”的观念,将办刊思想从为作者服务转变为读者服务,通过征询意见、网络媒体等方式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真正做到科技期刊不仅仅是作者的期刊更是读者的期刊,从而使期刊获得更多的办刊资源,更具市场竞争力。另外,还要具备与审稿专家及上级主管单位的交流沟通能力。及时与审稿专家沟通稿件情况,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刊发的时滞性。及时关注出版管理的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使期刊出版依法依规。
1.6增强法律意识
科技期刊编辑既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等基本素质以及编辑规范等业务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尤其是要熟悉《著作权法》。因为许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既是作者急功近利思想膨胀和学术道德缺失的结果,也与其法律意识淡薄有一定的关系。著作权立法的根本目的是鼓励作者独立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社会发展。科技期刊编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递者,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必须以《著作权法》为依据,同时还要有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规范编辑出版流程,从而保护作者及期刊社的权利不受侵犯。
2转变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科技期刊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要求它不仅要为行业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负责,还要为区域的科技创新、出版环境等负责,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2.1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生态文明
编辑的职业敏感要求编辑要掌握学术理论前沿知识,才能独具慧眼,只有熟悉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才能辨别是否剽窃、抄袭,是否篡改了相关实验数据。另外,编辑的职业敏感还来自于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虽然如此,但编辑毕竟不是专家,不可能都懂,这就要求编辑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查阅资料,找出佐证,以辨别真伪。作为第一把门人的编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传播的科技信息与成果的优劣会对社会科技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预防并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保护学术的生态文明环境,是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论文是为了项目结题、职称评聘、学位论文答辨等,并不具备真正的学术价值,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利用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去伪存真,减少并最终杜绝各种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调试与升级,检测范围已经涵盖绝大多数论文库。但编辑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该系统也存在自身缺憾,有的内容检测不出来,例如:文章中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插图等内容并不能完全有效识别,对于该系统外的英文文献也不能够识别。因此,这也要求编辑具有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此外,还应明确作者的责任。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性论文,如果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需要在文中注明,作者应主动遵守学术规范,若违反,作者及所在单位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编辑在收稿及录稿时及时提醒作者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术垃圾的出现。
2.2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对科技期刊来讲,产品就是刊发的每一篇学术论文,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具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也更能体现期刊的学术价值。因此,科技期刊必须要发表一定比例的高质量、能够彰显办刊特色的学术论文。一方面,编辑部负责人员应事前做好整体布局,做到全年的每本期刊都发什么样的稿件心中有数,有目标、有重点地针对计划选题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去组稿、约稿,争取更优质稿源,减少稿件的无质无序刊发。同时,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优质稿件给予优先发表,提高刊发的时效性,进而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本刊。对于所来稿件在经过编辑初审及学术不端检测两项工作的基础上,隐去作者的相关信息,送交方向专家复审,专家可以从论文的内容和观点上发现并提出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论文的抄袭,保证论文具有更创新的价值及学术贡献。另一方面,重视培育学术新人,在科技论文写作方面及内容有价值却存在没能表达出来的缺憾给出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在学术上不断成长。尤其是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一部分本科生,他们所做的课题都是由在校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这些论文是科技期刊稿件的主要来源,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期刊编辑部应逐渐建立这些人员的信息数据库,随时掌握他们最新的科研动态,抢占第一手稿源,确保优质稿源不流失。
2.3搭建宣传平台,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从媒介属性来看,科技期刊属于专业性媒介,其在重视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经营的同时应承担起传播先进科技信息的责任。如果科技期刊找准切入点与大众传媒结合,也许会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拓宽道路。比如,与大众传媒建立合作关系,将刊发的文章提要发布到大众传媒上,让更多读者事先了解文章的创新点,引起读者的兴趣;或者将期刊中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以及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论文成果撰写为简短新闻向大众媒体发布。通过新闻科普化的方式,使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在广大科研人员之中传播,而是让普通大众也有了解科技新成果的通道,使他们了解我国的科研能力及实力,提升他们的科研自信心,从而为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普及科学知识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此外,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也是期刊宣传的一种方式。为更好地做好服务,采取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作者、读者开展详细的社会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整理相关数据,与一些重点单位及作读者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的调查,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2.4正确理解和使用期刊的评价体系
科技期刊由于其报道的多为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内容,因此,它拥有学术导向权。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一些用于课题结题、职称评聘、岗位评聘、论文答辩等的论文有硬性规定,导致部分期刊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学术评价片面追求客观指标,并且还存在混淆学术评价、期刊评价和论文评价的现象。为此,有些期刊为了片面追求这些指标,搞自引及与他刊联合互引,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期刊出版的正常秩序。而近几年有关部门的这种错误导向,使得我国的许多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投到国外期刊,使国外收录期刊论文数量快速增加,但质量却明显降低,这样的局面不仅限制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有悖于学术评价是为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的初衷。作为科技期刊的办刊人,有责任承担起引导正确看待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体系的责任。宣传正确的科技期刊学术评价体系,如不同学科之间不能进行简单比较,应重视专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资料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以论文被引用率来论英雄,期刊影响力不等于论文的影响力等等,从而为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总之,编辑自身修养的提高与社会责任的建立是息息相关的,一本刊物只要有优秀的编辑人员才具有竞争力,而编辑能够担负起学术责任才会使期刊的发展基业长青。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编辑人员的自身素养,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社会功能,认真履行期刊办刊人的社会责任,不断地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的竞争力,确实是一个值得科技期刊办刊人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6):471-474.
[2]张明海,欧兆虎.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策略[J].编辑学报,2009(6):488-490.
[3]唐宏伟,杨君丽.GoogleScholar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82-84.
[4]李林,倪天辉,董秀芬.科技期刊应对著作权纠纷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23):415.
[5]刘冰.科技期刊编辑定版后作者撤稿现象引发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
[6]俞晖.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J].江西社会科学,2007(5):25.
[7]马云会.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74-676.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6
作为成立刚刚5年的新办专业,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加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在播音主持方面的基本条件、专业悟性、语言功力、文化素养不仅离“声情并茂、形声俱佳”有相当距离,与国内播音最高学府——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生更是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如果不独辟蹊径,势必会在将来缺乏竞争力。
二是目前国内传媒机构的语言传播岗位基本饱和,尤其是播音主持岗位更是处于人满为患且相对稳定、不易更换的地步。加上目前的岗位选拔机制依然更多地停留在“以貌取人”的阶段。如何让学生在现行的体制下、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真正一步步走近主播、主持等岗位,需要的是知识、阅历的积累,尤其是在此基础上的新闻能力的出类拔萃。
三是针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媒介发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现状,以及受众的需求逐渐深入、细致、多角度等特点,需要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尤其是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知识结构等因素,积极拓宽个人的媒介发展道路。在这里,新闻素养始终是核心。
四是针对我校的多学科、人文底蕴深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学生可以结合新闻素养训练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与涉猎,积极汲取其他专业的优势,补充自己。这种优势是国内许多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
五是国内同类专业高校的训练模式基本上属于“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思路,注重学生在语言、思维、表达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学生的新闻素养只能在未来的实践中现学现用,成为学生就业的瓶颈和软肋,而目前的现状则是“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新闻素质的培养急需加强”。
根据以上情况,我大胆地在03级播音本科班二年级上学期的《语言表达》部分,首先开始了学生的新闻采写训练。由于要保证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教学时间,因此,这种训练主要以学生课下的业余时间为主,在课堂的时间分配上,教师利用课堂的小部分时间(大约30分钟)进行点评和总结,而训练的要求和理念则体现并渗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下是一些具体做法:
一、针对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的机会少、范围小的客观局限性,每周要求他们“写身边事”的500字以上新闻播出稿一篇,精心指导他们用专业视角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注意发现。校外发生的新闻暂时不在训练范围之内。遇到发生在身边的重要事件,则要求学生进行集中的、连续的、系列的报道,如新生军训、校庆、新闻学教育年会等。“天天想一次,从我身边有没有漏掉新闻;同时再想想,我身边现在还有没有新闻”,是学生每天必须要思考的。
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稿件,包括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选题如果出现一致,则要求学生对相同题材的新闻稿件从标题、内容、角度、文笔、导向等各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点评、借鉴,以此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每月要求他们“访身边人”一次,并以1000字以上的采访手记的形式完成作业。“身边人”往往会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的人,如校园餐厅服务员、保洁员、宿舍楼管、保安等;或者是身边的某个群体,如少数民族同学、学生会干部、新生家长、军训教官等。我要求学生们在采访的时候,要关注这类人物的故事,挖掘素材内涵的思想意义,使采访对象的故事娓娓动听。要求同学们不得写成简单的采访实录或者是个人的流水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战能力。
三、在每次小课的前30分钟里,要求专业组的每一位同学简练、流畅地将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新闻大事用资讯播报的方式快速表达,并且是用直播节目的感觉来要求表达,看其能否捕捉住新闻点、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同时挑出某一新闻题材进行多角度挖掘。
切入点训练是这个环节的最为重要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表达某一条热点新闻时用不同的角度切入,以引起受众最大关注度和收听、收视兴趣为目标。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此环节穿插渗透进行。
四、新闻评论写作。要求学生在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则社会热点消息的材料,即兴写出一篇300字——500字的新闻评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快速分析概括能力。而媒体评论著名专栏“人民时评”“冰点”“新华网评”等有关同题材的热点问题的评论则是学生比较、借鉴、学习、提高的重要阵地。
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学生每次的新闻采写作业我都会及时通过校园网络传送到学院网站的BBS论坛上(www.cxinw.com/bbs),最大限度给学生的作业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并要求学生自由发表点评和分析。同时让学生邀请相关相近专业的同学,如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编辑出版等,给自己的作业做出更为客观、多角度的点评。尤其鼓励学生积极和媒体一线的记者及工作人员建立交流,以期取得更为实际、更贴近现实、更为理想的采写效果。
以上的种种训练模式都是建立在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能力而采取的措施,所以学生在意识到训练的有用性,体会到与媒体实际的需求联系的紧密性之后,会经过约一个月的适应期之后,较快进入角色,并能积极将以上的措施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能够一有新闻发生便“马上动手练习、练习、再练习”。因为学生真正觉得知识开始变成源头的活水,理论能很快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并再去指导理论。这里的核心因素就是对于学生自我主动性的要求。
与此同时,训练模式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职、督促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外,还要有其他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备课量大。除了播音专业课的准备外,教师必须是一个紧扣时代脉搏、掌握第一手资讯的人,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不能说是行家里手,至少要对各方观点有所了解,能分析并基本把握事件的本质,以指导、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作业修改量大。由于小组学生的周作业量比较大,教师的作业修改量相对就提高了许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握其发展定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对于未来传媒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了解媒体现状。对于媒体现状的及时把握、准确分析,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和作业修改中做出正确的、有益的判断。这有赖于教师和媒体的及时联系,深入媒体的实践行为,对广电行业政策的准确理解。当然要绝对抵制一切受制于市场,进而丧失基本判断力的媚俗行为。
在一个学期的训练中,学生不仅保证了正常的语言表达的训练,打下了较好的继续提高语言素养的基础,新闻素养也迅速提高。对于刚刚接触传媒行业的本科学生来说,这种思索、联想、比较、选择的能力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活动带来很大的帮助。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更加切合实际,而在实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纠偏又会让他们及时修正自己的新闻素养的不足与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一学期内取得的实际成果如下:
一、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身边采写了20余篇新闻消息,初步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以03播音本科16人的专业小组为例,在学生一学期采写的近400篇新闻中,涉及到了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有反映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布什”亮相播音系课堂》(伍珂)、《辩论形式出新样》(张璐)、《现场播报初显成效》(李欣阳)、《丰富有趣的“打电话”》(王雪)等;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大家小聚”——政治经济学院团组织活动红红火火》(刘珍)、《百事新星“炫亮”师大》(高洁)、《艺术新星 齐聚长安——记长安校区校艺术团成立大会》(谢璟)等;有反映播音系艺术实践、演出活动的《倾听我们的声音——播音系第30期艺术沙龙》(刘瑞)、《“艺术沙龙”得失谈》(张璐)等;有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最新动态的《我爱我“家”》(赵琰)、《“缺课大军”面面观》(伍珂)、《窗外事与圣贤书——大学生缺课现象的思考》(李雯)等;有对身边的事提出质疑和思考的《防微杜渐,消防检查》(李欣阳)、《网上报修速度快》(原田)、《要想进,先交费》(张晶)等;有反映学生与传媒界、外界社会紧密联系的《“华商明星” 来信了》(刘瑞)、《微笑着,透过你纯净的双眼——记03级播音2班“走进孤儿院”团组织活动》(刘瑞)等;有反映校园周边社会现状的《现今的不便,以后的快捷——长安南路交通施工侧记》(赵琰)、《让文明回到西安的街头》(张晶)等。这些稿件充分反映出学生用专业视角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注意发现身边新鲜事、有趣事,通过这样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
二、专业小组学生在我校60周年校庆期间所作的系列报道《我的校庆我来说—03播音校庆现场系列报道》,学生们以专业记者的实战状态出现在了校庆的各个场所。教师提前根据学校校庆活动的安排,将学生搭配时间、穿插分配在校庆的各个场所,要求学生用直播的感觉去感受真实的现场、采集现场的各种信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就要将新闻消息发送至教师的信箱。这种状态下,小组16名学生校庆期间采写了近50条关于校庆的新闻消息,写出了像《开始倒计时的文艺晚会》(许敏)等优秀稿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母校的了解和介绍过程中,学生的准记者身份认同感和话语权得到了强化,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对未来的社会传媒工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三、70余条《与新闻年会同行——03播音2班现场系列报道》的新闻采写稿件,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年会教学指导会二届四次会议暨新闻学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期间 ,学生们与百余名新闻教育界专家碰撞思想的结晶。教师的训练目的是“新闻年会,我在场”,以培养学生的记者意识和记者行为。学生的这种状态不仅增加了东道主的自豪感,更是得到了全国新闻教育专家的关注。
四、每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根据采访的素材完成了5篇采访手记(每月一次采访);针对现代社会信息丰富、变化迅速的特点而进行的新闻采写训练《我在现场—03播音新闻报道训练》,每位同学均在“直播是电视的常规武器”的理念引导下进行了消息采写、播报练习;每月一期的《艺术沙龙》实践活动同步展示优秀的新闻作品;与《华商报》记者陈团结等人的深入交流,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
以上种种新闻素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很有帮助。学生不再是以往的“念字机器”,而是开始努力地去捕捉文字稿中的新鲜点、信息点。很多时候学生的新闻采写稿就是上课的新闻播读训练稿,因为是学生自己亲历亲为的鲜活的东西,因此学生的感受更是非常到位,这无疑有效制止了学生在理解稿件方面的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也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播音学的理论要求。
很多时候,在阅读学生的作业时,尽管同学们的语言还很稚嫩、观点还不够客观、评论的深度还很欠缺,但我依然看到了播音学子的努力、进步、希望。我在不断问自己:“这些文字如果转化为语言,会给受众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哪些细节、逸事、引语、切入点会让受众震撼、共鸣?这条新闻消息的新闻点、故事亮点、卖点能不能让受众有浓厚的兴趣?”等等一些问题。而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我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的新闻素养真正为一个个新闻媒体所认可。这是播音学教育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很多学生急需提高的、渴望具备的能力。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关于新闻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何种传媒学科,只要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知识与理解的差别、体验理论与思想的差别,提高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使他们初步具备新闻人所应该有的责任心和意识,我想,就应该是正确的训练方法。
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 篇7
公正客观的报道新闻事件是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职业素养, 也是新闻行业的基本要求, 它影响到整个新闻媒体行业能否健康的发展。近年来, 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新闻记者的队伍也迅速壮大, 提高新闻记者的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已经迫在眉睫。
二、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 政治立场端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新闻记者, 肩负着真实、准确地传播新闻的责任, 他们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各国经济文化交往越发频繁, 面对大量的外国信息, 新闻记者要准确传播外国文化和信息, 坚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新闻报道, 不传播不确定或虚假的新闻。但遇到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冲突的情况, 必须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保证国家形象不受损害, 这是一位优秀新闻记者坚定政治立场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是, 个别新闻记者在个人商业利益面前, 夸大新闻本质, 谎报新闻, 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泄露新闻信息, 造成社会恐慌和混乱, 这种现象违背了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要求。
(二) 过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记者要具备敏感的新闻洞察能力, 从众多信息中挖掘出真实可靠、有报道价值的新闻, 在此基础上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 最终把信息传播给大众。新闻的语言组织部分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扎实的写作水平, 简洁准确地表达出新闻内涵, 同时又要让新闻语言庄重而不沉重, 生动有趣的语言更能引起大众的阅读兴趣。面对一个新闻事件, 新闻记者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还原出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随着网络的普及,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网络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和报道, 越来越开放的信息让人更容易了解社会动态的同时, 许多真假难辨的报道也给大众带来了很多困扰。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在报道新闻时坚持从事实出发,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严厉打击进行虚假报道的人,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新闻记者充当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他们是国家政策的传达者, 是人民群众意见的反馈者, 是对不公平现象的揭露者, 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将本职工作做到位。
三、新闻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 实事求是, 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新闻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 不能道听途说, 根据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坚持事件真相, 从对角度观察问题, 思考问题, 对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 杜绝任意编造。新闻工作是一项具有浓厚政治性质的工作, 报道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党的方针和政策, 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它对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闻记者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客观角度, 根据事实准确报道新闻事件。坚持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导向, 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经济文化发展。
(二) 用于承担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尤其是在进行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中时, 会威胁到新闻记者的人身安全, 但是他们身上肩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 这就要求他们在困难的时候用于承担这份责任。即使面对危险和挑战也不退缩, 坚持完成报道, 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社会使命。
四、提高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新闻记者提高职业素养的基础, 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广播电视媒体的日益发展, 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果新闻记者用错误的舆论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将会带坏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对自己负责, 对工作负责。
(二) 贴近人民群众, 了解民情
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 新闻记者要严于律己, 自觉抵制腐败。不管什么时候, 新闻记者都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 升入到群众中去, 在群众中发现挖掘社会热点, 关注民生, 揭露腐败, 在新闻报道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新闻记者要注意反映人民关注的问题, 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群众最不满的问题是什么, 对大众进行客观报道, 做到公正公平, 最终得到群众的拥护, 社会的认可, 这是新闻记者最满意的回报。
(三) 注重文化熏陶, 提高主体意识
新闻媒体行业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杜绝不正之气渗入新闻报道行业, 坚持培养员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增强新闻记者的主体意识, 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当每一位社会工作者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熏陶中, 他们会自觉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新闻记者关系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一位新闻记者都肩负者重要的社会使命, 他们要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为人民大众传递第一手信息, 帮助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有关国家政策的信息, 同时又要关注社会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作为民情民意的表达窗口, 弘扬正气, 揭露社会弊端。新闻记者是国家与人民的信息传递员, 他们任劳任怨, 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赖燕.芳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0) .
[2]张勇.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2) .
浅论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 篇8
(一) 新闻记者的素养
1. 政治方面的素养。
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价值导向负责, 所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其政治立场必须正确, 政治素养必须合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强, 国外信息和文化的涌入也呈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对于国外新闻和信息的涌入, 新闻记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新闻内容进行如实报道。如果在国外新闻和国内文化产生冲突的情况下, 新闻记者需要发挥自身的政治素养进行判断, 用自身的爱国情感与政治立场, 保护本国的形象不受损害。
2. 专业能力方面的素养。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写作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他们需要在繁复的新闻信息中, 利用自己身为专业人士的敏锐的洞察力, 判断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通过新闻采访和最终的文字形式, 将这些内容传达给人民群众。新闻的呈现形式虽然已经摆脱了纸质媒体的约束, 但是仍然离不开文字的形式, 而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帮助新闻还原真相。
3. 职业道德方面的素养。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要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客观的报道, 让大众在真实的信息中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 减少“哗众取宠”的新闻对人们造成的困扰和避免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主要表现为:不断与时俱进,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客观度, 坚决反对虚假报道, 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对人民群众获取新闻资源的权利负责。
(二)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1. 对从事的职业负责。
所谓“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份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时刻保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新闻传播者肩负的是大众信息传播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或物打交道, 因此也具有了一定的危险性, 对职业负责就需要一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不图名、不图利, 只为人民群众传播第一手新闻信息。基于新闻工作本身的政治性质, 在报道的过程中必须紧贴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内容和走向, 发挥新闻传播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这也是新闻记者对自身职业负责的体现。
2. 对社会负责。
作为新闻传播者, 新闻记者有权监督社会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并进行披露, 但却无权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为所欲为。一个连法律的界限都会逾越的人, 还能要求他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呢?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新闻记者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对自然灾害的报道就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威胁。作为一名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 就应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不惧挑战, 客观、谨慎地完成新闻报道, 承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3. 对新闻报道负责。
新闻记者的一篇篇采访和报道是对一个时代历史的最好记载, 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道的负责就如史官对于历史的记载负责一样重要。春秋时期, 齐国右卿崔杼杀害了齐庄公, 崔杼命令史官在记载时宣称齐庄公是染病而死, 史官坚持按照事实来记载这件事情, 崔杼一怒之下杀了他。后来又威胁史官的两个弟弟来记载这件事, 他们依然坚持如实记载这段历史, 于是也被杀害。他们认为这是史官的职责, 违背原则、苟且偷生, 不如去死。史官这种忠于事实的行为, 对新闻记者也是同样适用的。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任白涛在《应用新闻学》中这样写道:“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 身可死而事实不可改。”诚实坦荡, 不说假话, 这是一个职业传播者在处理新闻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一) 立场坚定, 观点正确
在新闻记者的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过程中, 作为基础的, 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样才能在新闻报道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种金钱、荣誉和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多, 容易造成对正确价值观的腐蚀, 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自觉抵制诱惑, 与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作斗争, 避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 这样才能报道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二)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
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 进行正确地取舍。新闻记者报道的内容不仅要紧贴时代背景, 还要及时地对民情民意进行了解, 明确自身的位置与职责, 正确处理新闻记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深入人民群众, 了解和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真实客观地报道, 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创造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闻内容。
(三) 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新闻工作者处在新闻媒体行业的大环境中, 是新闻媒体工作的先行者, 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避免在新闻行业中吸入不正之气。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原则, 强化自身工作的主体意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将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 明白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的影响, 进而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
三、结语
新闻记者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且特殊的, 他们对社会有着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也会面对很多的困难, 既要做到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又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探寻社会基层最广泛的人民的喜怒哀乐, 这是新闻记者的最高追求。因此, 新闻记者要认清自己的使命, 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素质修养, 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越来越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也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特别是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社交网络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但是仍然无法取代新闻记者的地位与作用。新闻记者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先锋的角色, 是文化传播的灵魂所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然而,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 各种信息的涌入使得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开始产生怀疑, 所以, 对新闻记者的素养及社会责任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记者,素养,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姚林.浅谈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新闻世界, 2012 (8) :22.
[2]高宇波.论述新闻记者的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J].赤子 (上中旬) , 2014 (13) :101-102.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9
随着媒体监督的作用日趋增大, 一线记者也因为此因素被附上了一些特殊的权利, 在群众眼里记者是他们的主心骨, 在政府和企业眼里, 记者的报道可以带来财富, 也可以带来麻烦, 有了这层关系, 记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势必要承担社会赋予的义务与责任, 有了权力与经济的影响, 就有可能在记者新闻报道中引出社会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的冲突, 需要记者在工作中时时注意, 常见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相关的媒体公关报道
对于企业进行的媒体正面采访与报道, 可以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 通常情况下由企业自身提供报道内容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这就对新闻的真实性构成影响, 若企业提供的新闻素材属于虚假报道, 很容易对消费者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报道媒体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因此在此类媒体活动中, 记者应该多和企业沟通, 对相关的政策与建议应详细的与企业方交流, 争取将媒体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 企业也应加强自身建设, 抓好生产质量, 多提供给媒体有新闻价值的稿件, 记者也应坚持新闻真实优先的原则, 保证客观公正的采访播出, 让企业媒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
(二) 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职业道德与社会关系的责任冲突
对于突发的各种事件, 都需要记者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报道, 这既是媒体记者的工作职责, 也是电视台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为一名参与记者, 处理好突发事件中的各方关系与冲突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与否。
(1) 隐藏真相与实事求是的矛盾。对于重大社会突发事件, 新闻背后一定会存在各种关系的冲突, 记者应该真实客观的向公众做出正面采访与报道, 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文件做好媒体传播, 对事件中发生的问题要客观公正的播出, 不能人为地进行避重就轻、大事化小。这样就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不尊重, 因此在工作中, 应该给予避免和纠正。
(2) 坚持舆论导向与追求新闻价值的矛盾。作为政府的宣传机构, 媒体记者不仅要报道各种消息, 还要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重担, 对于突发事件, 记者要围绕政府对事件的处理进行报道, 将事件造成的各项损失降低的最小, 刻意追求新闻价值, 寻找新闻事件, 也应在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始终将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与追求新闻事件有机的进行结合, 将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到报道首位。
(3) 记者的自身素质存在问题。记者是政府与人们的“喉舌”, 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 尤其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 记者也常常陷入矛盾、冲突和茫然中, 由于一些记者自身素养不够, 在利益诱惑下,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日渐增大, 这样的采访与报道不仅使记者和媒体失去了公信力, 而且还给企业社会留下很多负面影响, 甚至给社会舆论造成了破坏, 在政治上、经济上, 思想上, 精神上造成了不良后果。记者素质的缺乏是影响传媒宣传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 当今媒体的记者素质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这都是要在工作中需要特别警示的地方, 需要记者严格要求自己, 坚守媒体记者的职业操守。
二、记者在职业责任与社会道德责任之间的冲突
记者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社会角色, 肩负着向社会及时告知新闻消息的重要责任。但是记者往往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或突发事件, 在及时客观的报道与仁慈恻隐的人性道德责任之间, 在报道与被报道者之间, 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 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这种职业责任和同情心的冲突, 以及对此的评价和争论不会停止, 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在工作之余去认真思考。
三、记者职业责任和社会道德责任的理想关系
(一) 客观辩证地处理职业责任和社会道德责任的关系
任何职业行为都不能超越社会公共道德, 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理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因为记者是社会环境的监测者, 是公共信息的传播者, 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当两者出现矛盾与冲突的时候, 首一先应当维护的是社会道德。或者说, 记者应该考虑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好的与不好的结果, 权衡利弊的多少, 去做出利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最佳选择。社会道德责任与职业责任的关系是可以协调的。
(二) 努力促进两者的协调通常采用的措施与方法
(1) 加强记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素质高的记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 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播给观众, 记者要把真实性放在首位, 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和负责。作为记者, 一定要以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 在报道内容上不可与法律相悖。另外, 记者做人要正派, 要坚持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钱, 只唯真。为记者一定要有人本精神,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 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监督。加强媒体的道德建设, 就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协调配合。首先要提高媒体的道德自觉意识, 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 加强媒体的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媒体与社会的相互监督, 加强大众传播立法, 这也是媒体记者道德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最后, 记者应该在忠实地履行媒体工作职责的同时, 理性地践行一个社会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努力去寻找坚守职业道德与践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点, 积极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摘要:从事记者这个职业, 除了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特别是在一线媒体报道工作中, 要遵守社会与职业规范, 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要记者参与的采访活动很多, 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冲突与问题, 作为媒体记者如何处理与把握好其中的关系, 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就记者的职业职责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求寻求记者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和谐统一。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10
1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属于一种内在的自身约束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调节和规范作用,从而能够对自身行为产生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一方面来自于学校、单位的新闻教育培养,但主要来源于自身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新闻工作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锻炼,逐步增强自身的新闻职业素养,从而满足新闻传播工作的要求。
作为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是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最根本的职业素养。在现阶段,全球化经济更加迅猛发展,党和人民要求新闻媒体要进一步面向世界,融入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背景下,多种文化不断融合、碰撞,各种价值观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也给新闻传播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理论,紧跟社会前进脚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经受住各种实践考验,抵御诱惑,为党和人民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现阶段,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对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取得长足进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首先,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新闻敏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独特的视角把握新闻的核心本质,积极捕捉新闻亮点,善于挖掘新闻价值,提高对新闻事件的理解、领悟,从而增加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可读性与深刻性,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使新闻报道得到深入、广泛的传播。其次,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闻媒介制作工具不断涌现,大量互联网传播终端也层出不穷。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熟练使用这些新闻工具与终端,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生动性,否则就会使新闻报道滞后,失去新闻传播的功效。目前,大数据风起云涌,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迫切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掌握、使用大数据的各项分析功能,增强新闻传播影响力,达到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深度、思想性的目的。而且,新闻工作者要注重培养自身人文素养和品德素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并且将个人的优良品质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新闻宣传报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闻工作者具有广泛的活动范围和接触领域,被称为“布衣宰相”“无冕之王”,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报道效果的优劣,影响着新闻社会功效的发挥。作为党和政府政策的宣传者、社会的监督者、人民群众的代言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大力增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进步。然而,在现阶段,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价值取向扭曲,为了追逐“新闻背后的利益”,通过夸大事实、制造虚假新闻等手段为个人牟取私利,严重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新常态下,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客观、公正、全面的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最大限度的向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同时,新闻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进一步认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更好的为实现“中国梦”服务。
2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需要新闻传播媒体充分发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关键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主要任务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因此,践行社会责任是新闻工作者首要和最为重要的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义务,新闻工作者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国家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党负责。总而言之,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本着客观、公正、全面和准确的态度对发生的社会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首先要大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利益诉求与愿望,开展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递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真正服务社会和人民。其次是要强化喉舌意识。新闻工作是党的伟大事业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过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反映群众呼声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新常态下,新闻工作者更应宣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占领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以先进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全面宣传报道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各项建设成就,激发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新闻传播工作成败与否,直接影响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影响人民群众真实呼声反映,影响党的事业进程,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新常态,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平常心,谋划新作为,在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取得新成绩,无愧于新闻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和伟大使命。
摘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总书记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目前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就是要求我们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新常态这一新的环境条件下,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新型网络媒体更是异军突起,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由于监管手段的“缺位”以及监管难度的加大,许多新闻传播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夸大宣传,甚至不惜虚造事实,歪曲真相,制造出大量假大空的新闻报道,使人民群众丧失基本的判断能力,甚至引起心理恐慌和社会动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种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一些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低下、社会责任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詹江涛.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J].科技传播,2011(12):2-3.
[2]高丽.浅析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养与责任[J].商,2014(7):88.
[3]贺琛.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责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新闻摄影在读图时代的责任与作为 篇11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摄影
读图时代的含义是什么?现有的资料还没有对它作出严格的定义。根据总结,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读图时代这个词汇,是从受众的角度来描述的,它没有揭示出传播者、受众、社会的互动,也没有体现读图时代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等等。
读图时代一词只是表明这样的现状:人们接受图片的载体大大增加,除了大众媒介外,移动电话、服装、汽车等众多产品都可能成为图片的载体:人们接触的图片种类不断增多,三维动画、视频录像、图片等等不一而足:此外,图片的数量大大增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图像以前所未有的蔓延之势,占据了人们接受信息总量中很大的比例。
在这图片的海洋中,新闻摄影有被“淹没”的趋势。那么在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如何调整自身的理念,在图片的海洋中突出它的个性呢?
1.重点突出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
新闻摄影首先是新闻,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品种。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一样,经过对客观事实的选择、判断,然后进行报道,通过媒介将新闻事实传递给受众。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所共有的基本素质,比如: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等。然而新闻摄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报道手段,说明它还有独具的特征。这种特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现场性、瞬间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等。
与文字报道相比较而言,这些特性显然是新闻摄影的优越之处,但是与网络视频、电视新闻报道相比,除瞬间性外,新闻摄影的直观性、时效性、现场性却远远不及动态画面的效果。因此,以静态、瞬间的画面反映新闻事实才是新闻摄影独具的本质特征。
新闻摄影的瞬间性与摄影本身的特征有关系,因为摄影是时刻的凝固。新闻摄影是新闻事实中某一时刻的凝固,而网络视频、电视新闻报道却是一个时间流的呈现。新闻照片不仅仅是从时间中抽取了某一时刻,将这一时刻从这依附的时间流中分离出来,使照片成为新闻事件某一时刻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新闻摄影还具有从它记录的时刻向前后延伸的能力。
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总是善于捕捉新闻事实内部矛盾中最尖锐、最饱和的瞬间状态,鲜明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使画面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新闻传播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如果认为新闻照片仅仅是在新闻传播上体现出了新闻价值,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瞬间造型与空间造型一体的新闻摄影,同样具有二维图像(包括绘画)方式的诸多审美元素,不同的拍摄者能动地把握这些形式元素就会在新闻照片中不断推陈出新,这也正是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
2.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跨媒介性
在一个多种媒体竞相发展的时代,新闻摄影自身作为一种报道手段就必须考虑到跨媒介性传播。然而新闻摄影从诞生起就与报纸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19世纪末,西方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非常少,仅仅作为版面的点缀或者是插图。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摄影、印刷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人们对新闻摄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1904年,率先以新闻照片报道为主要内容的英国《每日镜报》获得巨大成功,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报道出现,新闻摄影地位进一步提高。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化报纸兴起,以新闻图片报道为主的《生活》等杂志创刊,以及一大批著名的新闻摄影家如罗伯特·卡帕等的出现,使新闻摄影进入全盛时代。可以说,新闻摄影的命运与报纸媒体密切相连。
在我国,新闻摄影与报纸媒体的紧密关系略为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各显神通,发挥新闻摄影的跨媒介传播已是新闻摄影在读图时代的必然选择。
新闻摄影只是一种报道手段,在早期媒介单一时期它必须通过报纸媒介将报道内容加以传播。然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摄影技术特别是数码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新闻摄影跨媒介传播成为可能,新闻摄影作品可以通过与电视机、电脑、移动电话等实现同步传播。就像文字报道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并形成新的网络语言一样,新闻摄影只从属于报纸媒介的观点会逐步改变,新闻摄影报道适用于所有的视觉传播媒介。
3.着重体现新闻摄影的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媒介报道手段,体现新闻摄影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新闻摄影在读图时代理念转变的关键之一。在新闻摄影报道视角上,需要记者更多地平视被摄者和他们的生活,与被摄者之间用心灵去交流。
目前,许多摄影记者习惯用“广角镜头”或者“长焦镜头”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前者对社会生活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把握,站在高处俯视事件,后者只是关注特殊人物或特殊事件。各种视界都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一种方式,本无可厚非,但从人文的视野来看,有的摄影记者缺乏一种用“标准镜头”式的眼光来平视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对它给予关注。
除报道视角的影响外,在新闻摄影报道中,摄影记者的技术、器材、理论知识或对拍摄对象理解的偏差都会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在有关灾难、疾病的报道中,有的摄影记者以超广角镜头拍摄因血吸虫病畸变的大肚子,使画面极度夸张;还有的记者在报道灾难中的伤员情况时,照片中的惨状令人不忍卒读。摄影记者在拍摄这些照片时不仅拍摄技术不当,而且对拍摄对象的诠释出现偏差,同时照片也会对读者形成心理影响以至伤害。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网络新闻记者证,专业素养
一、浅议网络新闻记者的合法身份与专业素养
互联网时代, 网络媒体因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性和功能而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它通过用户生成和收集内容 (UGC) 来进行信息生产, 通过为用户提供定制化和系统化服务来实现盈利, 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多媒体手段和人际交流来进行分众传播。在运用网媒的过程中, 不论是传播者、接受者还是运营者, 都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 尤其是从事新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网络新闻记者。
互联网思维是融合了信息提供、互动交流、门户体验、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满足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运用等方面的综合性思维。其用户至上、开放合作、迭代创新和跨界合作的精神使得全面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成为可能。纵观国际同行我们可以看到, 英国《卫报》美国版的主编珍妮·吉布森已经持续6年寻求扩大该报的数字读者规模;而《纽约时报》则在新闻采编部增设了一个负责受众拓展的职位, 来领导一个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等方面进行直接业务推广和新闻采编工作的个性化团队。深入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 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和实际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 虽然新媒体工作者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从事新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工作的网络新闻记者身份问题也同等重要。
二、网络新闻记者证发放:网络新闻记者合法身份的证明
互联网时代, 网络新闻记者的合法身份问题是网络新闻建设的重要问题。网媒记者群体是新闻网站建设的重要贡献者, 而新闻网站是舆论热点首曝的主要渠道, 如下图[1]:
可见, 处理好网络新闻记者合法身份的问题, 对新闻网站建设和舆情正确引导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网络媒体诞生时间短、行业规制慢, 网络新闻记者仍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词汇, 且他们采访工作的合法性也亟须得到证明。
2014年10月29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决定在已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中, 按照“周密实施、分期分批、稳妥有序、可管可控”的原则核发新闻记者证。可以看出, 能够获得网络新闻记者证的新闻网站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具有独立编发自采新闻的资质。例如, 中央级的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 以及地方级的千龙网、南方网、大众网等。这些一类网站在全国大概有200家左右, 且主要都是由传统媒体创办和掌控的。另一方面, “能够获得新闻记者证的人员是正式聘用的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一年以上的人员”。[2]这样一来, 新闻网站就有了正当身份。据《通知》所述, “我国超过200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 从2015年初将开始正式纳入统一管理范围, 并分批获得新闻记者证”。[2]这件事情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正式推行网络新闻记者证制度虽在预料之中, 但网络媒体人依然欢欣鼓舞。网络媒体人身份的确认, 与时俱进地适应了传媒格局的变化。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像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二类商业网站根本就不在核发新闻记者证的范围之内。大量新闻网站尽管有一类资质并设有记者, 但是这些记者却没有持证的身份。在实际操作当中, 采访对象依照国家管理部门的规定, 可以以“无合法身份”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另外, 有些地方明确规定新闻网站的记者可以评职称, 但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参与职称评选也不符合逻辑。从2006年开始, 中国记协就将网络作品列入了中国新闻奖, 但从评奖项目来看, 网络媒体不像传统媒体那样齐全, 且通过网络记者自身采访得来的原创作品并不多——这些大多是将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而成的作品。如果网站没有原创, 网络新闻很难形成独特的优势。
除了采访困难和职称评选困难的问题之外, 没有“合法身份”, 网络媒体也很难吸引新闻人才加入网站建设。这样一来, 就更难保证新闻专业精神了, 而想要占领舆论制高点也变得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身份不明”的问题, 有的新闻网站将其采编人员挂靠到传统媒体之下, 以“打擦边球”的方法保证顺利采访。
虽然为网络记者赋予“采访权”是当务之急, 但是我们更看重新闻网站及网络记者的采编能力。“新闻采访权”的本质就是“信息采编能力”。从用户角度来说, 谁能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 谁就具有强有力的信息采编能力和事实上的“新闻采访权”。另外, 商业网站实质上已经具备很强的“信息采编能力”了。到目前为止, 商业网站已经能够通过用户自生产 (UGC) 、直播各类体育赛事、演播室专业采访嘉宾及利用互联网分析工具自动生成信息等手段进行比较全面的信息采编了。
总之,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下, 发放新闻记者证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网络记者证的迟迟不发, 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性需要。在媒介融合的传媒格局下, 记者身份认同问题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至于网络媒体的特殊性问题, 也是能够通过规章制度的限定来解决的。事实上, 网络新闻记者证核发工作的正常实施, 关键在于所有人媒介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待新媒体的正确态度。我们需要“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营造一支与此相适应的主流网络人才大军”。[3]
为新闻网站的网络记者发放记者证是适应传媒格局巨变的伟大之举。除了通过新闻记者证发放为网络新闻记者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以外, 网络新闻记者的道德和职业素养问题也值得关注。
三、重塑网络新闻记者的专业与道德素养
有了网络新闻记者证, 网络新闻记者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从而更有利于推动网络新闻工作的开展。然而一直以来, 网络新闻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而背负着真实性与道德性的质疑, 记者专业精神的缺失与重塑也是不得不提的重要话题。
网络媒体对负面案件的“集中化”报道和媒体失范现象的出现, 说明网媒及网络新闻记者的专业与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网络媒体刑事案件报道中的大量负面报道和新闻揭露对未成年人伤害极大。例如, 在2013年李某某强奸案的报道当中, 网络信息传播严重失控, 信息披露程度严重超标, 且媒体一直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置若罔闻。这种有法不依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更有甚者, 媒体的报道还令涉案人员受到法律之外的社会惩罚, 而因此背负歧视, 难以回归社会。
虽然刑事报道可以使大众更好地保护安全, 加强防范, 但它也有相应的负面作用。例如, 专业用语不规范导致公众误解, 对真实案例中的作案手法过度还原而导致他人走向犯罪深渊, 以及对被害人产生二次伤害等。有些报道过于强调所谓的“真实”, 而将受害者的个人资料、影像及受害经历真实、完整地还原, 使受害者在遭受名誉损害之后, 继而遭受隐私权的侵犯, 甚至持续地生活在对痛苦往事的恐怖回忆中。而案件报道激增负能量、刺激他人模仿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这些过度泛滥的案件报道充斥着大量血腥暴力的情节画面和邪恶阴暗的心理描写, 正符合了英国作家和思想家柯勒律治所说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恶俗信息之汪洋, 使公众产生了不知该“游”向何方的迷茫和焦虑。
再如, 在娱乐报道中, 网络新闻记者对名人报道与隐私权问题的把握也有待提高。对于官员、明星等名人来说, 只要被曝光的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且被曝光的事件属实, 那么这种曝光通常不会被认为是侵权行为。但是我们看到, 具体实践中媒体的曝光行为往往牵扯到更多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例如, 2014年5月黄海波嫖娼案发生后一些媒体对事件女主角的过度报道等。我们发现, 娱乐新闻往往比其他类型的新闻更容易出现“过度”报道的状况。这既与娱乐新闻天然的娱乐属性相关, 也与娱乐记者专业训练不充分有关。甚至很多媒体认为最快地抢到独家是最重要的, 娱乐记者根本不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但事实上, 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娱乐媒体都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我国的新闻媒体有着显著的公共属性, 因此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媒体对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在报道过程中应遵守记录者与阐释者的身份, 而不应变成新闻人物角色的一员。
又如, 网媒新闻中假新闻仍在肆意横行。前段时间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的假新闻大行其道, 也表现出网媒在新闻报道方面的不专业。而制造出如此荒唐的假新闻之后, “肇事者们”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有关部门的严厉追责, 反而因巨大的广告效应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虽然网络营销者利用新闻和软文进行商业推广十分正常, 但这种代价极低而收获颇丰的“恶性循环”和网络炒作也应被制止。
由此看来, 网络媒体和网络新闻记者应当重塑道德素养与专业精神, 让新闻报道回归客观和理性。
首先, 记者应当守住底线,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记者应当坚持新闻价值标准, 做到“有所报有所不报”, “假话全不说, 真话不全说”。即便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应遵守法律规范和行业规范来慎重报道, 不能为了迎合某些公众的猎奇心理和感官刺激来报道低级趣味的内容, 触犯道德和法律底线。
其次, 记者应当坚持客观性, 彰显公信力。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真相, 做到信源权威、事实准确、态度中立、报道平衡、语言精准及新闻五要素齐全等, 尊重道德和法律、尊重当事人, 在报道全过程中负起责任, 避免断章取义。网络新闻记者则更应该明确自己的新闻道德和职业规范。
再次, 记者应当注重对正面新闻的报道, 不应过多关注负面个案。如果记者热衷于对一些个案问题、偶发事件进行炒作, 为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后果, 就会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和媒体公信力的极大损失。记者应当理性选择报道视角和方式, 引导受众对制度建设、道德回归等“正能量”的深层关切, 将负面新闻变成具有积极影响的新闻, 以此设置公共议程。
另外, 记者应坚守责任, 做顺应真民意的舆论引导。面对真相的未知性发展, 记者应用坚定的立场来体现自信和坚守, 用辩证的思维来引导公众科学认知, 用理性的把握来确保新闻可信度, 而不应随波逐流、自乱阵脚。网络新闻报道应当以更专业的精神、更负责的态度和更完整的信息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在互联网信息的汪洋当中, 媒体从业人员不仅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 而且还要学会放慢速度理性思考, 不应为了抢独家而用“零思考”来对待任何一条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倍受欢迎的趋势下, 新闻网站应当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新闻记者, 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新闻内容的整体质量, 建立一支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兼备的主流网络新闻大军, 为现代社会传媒体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报告:中国进入互联网“新常态”[DB/OL].新华网, 2014-12-25.
[2]中国官方将向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DB/OL].中国新闻网, 2014-10-29.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素养】推荐阅读: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07-02
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08-23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论文09-24
新闻记者的素质与能力11-25
新闻记者的敏感与灵感12-06
记者的文化素养09-02
新闻侵权的责任与预防05-26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11-03
新闻记者的品质10-20
新闻记者的修养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