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2024-12-06

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共8篇)

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篇1

媒体要兼顾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

摘 要:自17世纪弥尔顿“出版自由”口号的提出,意味着“新闻自由”口号诞生,“新闻自由”标志着人类步入一个新时代,一个真正开始成为人的时代。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媒介事业的发展,新闻自由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种种弊端和问题,因此出现了修正新闻自由理论的社会责任论。本文从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理论入手;基于媒介传播现状,选出近几年较有代表性的传播事例,反映媒体在自由和责任二者之间的选择。在自由和责任面前,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不应该偏向哪一方,在秉持新闻自由之上,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新闻自由论

社会责任论

媒体于自由和责任之间的选择

承担社会责任目 录:

一、新闻自由理论

(一)、新闻自由理论诞生

(二)、新闻自由理论的缺陷

二、社会责任理论

三、自由与责任之间,媒体该何去何从

(一)媒体忽视社会责任

(二)媒体承担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一、新闻自由理论

(一)、新闻自由理论诞生

自由意识对人来来说是久远的,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说:“追求自由不是人类历史上最近才有的现象,它是一部人类史,它渗透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它在中世纪曾发出火花„„”,①对自由主义的追求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而“新闻自由”正是自由主义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具体呈现。

新闻自由起初是源自弥尔顿的“出版自由”口号。1644年,弥尔顿未经当局审查便出版了关于离婚问题的小册子,受到议会的强烈谴责,并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出版自由思想。随后他出版了自己的演说词,就是现在的《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里,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出版自由”的口号,把新闻自由看作是人的“天赋人权”、自然权力。②

新闻自由,是新闻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保障人们相互之间进行通畅的交流。③在当今世界,没有新闻自由,人们将失去一种最为有效的相互交流信息,意见的桥梁。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存在的,所谓“完全的新闻自由”也会受到限制,认为有了新闻自由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是对新闻自由的误解。

(二)新闻自由理论的缺陷

传统新闻自由主义观念支配下的新闻传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渐显出它的弊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并没有完全以理性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新闻自由权力。商业报刊发展成为主流报刊后,一些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转向金钱至上。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传媒资源日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了表达思想的手段和机会,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报纸里广告泛滥,报道内容危及社会功德和个人隐私„„这些情况使得新闻与原先的自由主义理论所标榜的崇高理想被道而驰,引发人们对传统自由理论的不满与反思。传统新闻自由观念设想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同样变成垄断市场,新闻自由似乎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因此,传统新闻自由观念设想的自由景象实际上成了幻象,人们运用的自由权力也往往变成了法律条文上的空头支票。④

二、社会责任理论

面对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弊病和危机,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根本无能为力。因为这一切本来就是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自由”的结果,传统理论当然不可能为之提供解决的方策。为防止由传播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堕落,社会舆论要求新闻媒介重视社会责任的呼声也日趋高涨,20世纪4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个新闻自由委员会先后九易其稿,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委员会宣布:“新闻界担负起新的公共责任的时刻已经来临。”对于需要重建公共形象和恢复公信力的新闻界来说,“责任”概念是一个应运而生的创意。有了责任这个主题,委员会为未来提供了奋斗目标。”这个报告将美国的新闻自由史从报刊的自由之上主义理论转向了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⑤

社会责任理论被称为“传统理论上一个新思想的接枝”。⑥它以挽救“新闻自由的危机”为宗旨,始终强调 “思想自由是各种自由中最可宝贵的”,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

三、自由和责任之间,媒体该何去何从

(一)媒体忽视社会责任

新闻媒介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又时刻被社会各界观察和监督。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被称作“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期。许多动态性、矛盾性的社会问题,在生活中层出不穷,有些媒体缺乏对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追究,一味停留在“抓人眼球”的浅层面上;大众传播中泛娱乐化倾向,忽略了媒体产品的社会效益,陷入低俗的怪圈,这些都是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具体表现。

2007年秋冬,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亢奋性新闻,是陕西“华南虎事件”。综观媒体在此事件中所经历的“轻信—质疑—炒作—反思—无奈”的表现过程,有许多引人深思之处,全国大约没有哪家媒体不曾投入该事件的报道,几十家名刊大报的记者先后云集陕西镇坪县,追问真相,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之真伪,这是“一张老虎照引发的疑案”。华南虎照片真伪之辩,几乎成为

一个时期的媒体热点。连篇累牍的报道,整版篇幅都被华南虎占据了。令人们质疑的是类似华南虎照片这种并非多大事情的新闻,媒体炒作成重大新闻事件,而让本应受到关注的新闻变成旧闻、不闻。如此争夺市场引起的新闻乱象,如今已成媒体一景,人们不禁质问:在抢新闻、抢销量面前,媒体的责任哪去了? 社会责任论强调媒体不能滥用自由。这主要是对新闻媒介提出的要求。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明星私生活不检点,影响的是自己的公众形象,然而媒体对此展开无限放大,一些有官方背景的网络媒体,也令人吃惊地用大量版面跟风报道此事,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媒体的价值取向,媒体在整个事件报道中,不尊重隐私,客观上助长刊登艳照,污染社会环境,对精神和社会风气都是摧残和伤害。

还有某些媒体大肆炒作的“毒香蕉事件”,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恐慌与困惑,导致在某些香蕉产地,每斤香蕉只能卖3分钱。有的蕉农用成熟的香蕉喂猪,或听任香蕉大量烂在香蕉园里——这一系列事件中,相关媒体的社会责任何在?⑦ 人不可能天生有一种动力去寻求真理,他能够运用理性,却常常厌倦那样去做。思想上的懒惰,导致了人往往沉沦于无所用心的盲从状态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着引导和掌握社会舆论的能力,在享有一定的特权的同时并要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媒体舆论被当作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一个社会的第四种权力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维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功能。

(二)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论作为对传统新闻自由理论的修正而出现的,是革新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坚持新闻自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享受着政府赋予的特权地位的媒介,有义务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享有“现代报业之父”美誉的约瑟夫·普利策曾留下过一段关于媒体社会责任的名言:“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他一样卑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媒体在传播多元信息,提供多种服务同时,最关键一点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是一种自律性的责任。

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报道,正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各大媒体反应十分迅速,同时,全国各地媒体自发奔赴地震灾区最前线,对这场大地震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最及时的判断,每篇报道,都直接呈现媒体人追求社会责任感的强烈意识。通过电视直播传递出政府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各种举措,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幅提升。很多境外媒体因为汶川地震报道,纷纷对中国媒体的表现表示认同。《纽约时报》说,中国媒体第一次达到了国际水准;《澳大利亚人报》称,迅速、准确的官方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布出来,这表明中国的媒体完全具备了职业的工作能力和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感。⑧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在商业主义的冲击下,新闻媒介生存有压力不可否认。但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媒体必须在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社会文化潮流方面承担起神圣职责,而不能唯商业利益是从,否则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民族的心理精神品格的健康发展。要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法律、伦理道德对他们进行约束。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来约束媒体的行为和从业者的操作,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道德约束,提高新闻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真真正正保障媒介社会责任的良好实现。

结束语:新闻自由权利不仅是媒体的特殊权利,还是属于全体公民的权利,媒体在享有自由的同时,应该履行对社会和公众的责任与义务。公众对媒体给予了极大的期望,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不仅是具有独特的新闻面感,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次版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4月版 《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陈力丹,《当代传播》,2007年第3期 《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 《论出版自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纪:《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来源,人权网,学者观点)

张允若:《西方社会责任新闻理论评析》(来源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

浙江在线/传播学/个人频道

注释: ①《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267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②弥尔顿《论出版自由》,46页

③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222-224页 ④赛伯特、彼德森、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6页、第85页、⑤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⑥赛伯特、彼德森、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⑦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⑧《从汶川地震看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金黔在线/新闻窗

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篇2

(一)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 或称新闻自由权, 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 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至于官方的信息, 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 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 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 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二) 媒体责任

媒体责任是指媒体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传媒力量的源泉来自于选择性地告诉我们世界的情况。”某一件事是否被报道、报道的频率以及如何报道将直接影响着受众对该事件的理解程度和最终态度, 也直接体现了媒体的责任意识。

二、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 我国的新闻媒介也逐步地走向了市场。各个媒介想尽办法在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新闻媒介的报道面大大地拓宽, 报道的自由度也大大地加大。但过分的自由也是有害的。在自由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我们的舆论传播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近年来, 一些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下降, 这就是它们忽略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由此导致某些大众传媒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背弃自己的职业道德与准则, 报道不利于国家稳定与发展、民族团结与进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在市场竞争中, 传媒为广告和其它经济利益, 总是想尽办法提高收听率、收视率、扩大报纸发行量, 而传媒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才有可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样, 一些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便向通俗化, 甚至庸俗化的方向发展。有些报纸还经常做出煽动性的大字标题。少数传媒已经沦为低俗文化的制造和传播者。

新闻媒体时刻不要忘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不但是党和政府重要信息的发布者, 也应该及时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 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我认为, 新闻报道只有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了事实真相, 才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媒体在涉及到有关公共安全、公众利益的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保持沉默, 让小道消息满天飞, 那就是媒体的失职, 丧失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现新闻自由、提高媒体责任的措施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作新闻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 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新闻职业的这种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要有效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 实现新闻自由、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意识,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思想上, 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学习并领会党中央对新闻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提高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水平, 明确新闻工作的宗旨和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防止舆论宣传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简单化, 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2.在管理上, 要强化管理, 强化他们尊重科学、尊重受众的意识, 并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 对有意制造假新闻和刊发对社会不负责任言论的媒体及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纪律及经济处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特别是在媒体面临着世界传媒大挑战的严峻形势下, 我们媒体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选择具有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才, 另一方面, 也要严格坚持用人的行业标准。同时, 更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严格教育管理。在职称晋升、业务考核、评选优良等活动中, 应考虑思想作风及职业道德等因素, 努力把媒体采编播人员建成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职业道德高尚的过硬队伍。

3.建立监督机制, 加强行业监督以及社会监督。要理顺监督程序, 规范监督制度, 执行监督职能, 加强社会对媒体职业道德的监督。受理群众举报, 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根据情况作出处理, 对模范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媒体必须尊重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 大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东西, 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新闻媒体在关注和宣传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素质方面责无旁贷。所以, 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赋予新闻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内涵, 培养受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进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一切代表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精神产品及时、准确地传播给受众, 最终必将促进整个大众文化品位的提升, 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侯立新传媒既要注重新闻自由又要注重社会责任——学习邓小平新闻理论的体会.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2]文有仁新闻的自由主义论社会责任论与新闻自由.报林, 1995 (03) .

[3]程世寿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新闻界, 1995 (05) .

[4]张昆著《简明世界新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学》, 李元授、陈扬明新华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版

[5]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4页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篇3

【关键词】新闻事业 新闻自由 媒体责任

一、关于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也叫出版自由,最早是由西力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新闻自由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人们的理想和信仰。但是,人们对新闻自由问题的理解纷纭繁复、混乱不清。有人认为,新闻自由的第一标准是允许存在“独立媒体”,媒体不属于官方。非政府所办;有人认为,新闻自由的第一标准是媒体对政府坚持“批判”立场,实行全方位监控;有人认为,新闻自由的标准包括开放”报禁”和“言禁”。实现办报自由、报道自由、批评自由、竞争自由等。有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新闻自由标准。让大家都能接受、遵循和实践呢?应当说,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公认的标准”。

人们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和评价上出现多种说法,与人们在谈论新闻自由问题

时常常把新闻自由的实质与形式混为一谈。将新闻自由的某一个形式当作新闻自由,必要时新闻自由的众多内容视而不见,形成认识上的“筒视”,把新闻自由狭隘化。要防止这种“简视”,就应该搞清什么是新闻自由的实质。什么是新闻自由的形式,搞清二者的关系[1]。

新闻自由的观念和实践,最早是在17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和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一个重要口号。资产阶级要进行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必须首先争取言论出版自由,以便深入批判封建制度,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主张。因此,争取新闻自由的观念和实践,天生赋有资产阶级的性质,能够自觉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服务。

二、关于媒体责任

新闻媒体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又时刻被社会各界观察和监督。在西方国家,媒体被看做社会治理的“第四种权力”为公众所信任,为政府所倚重。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传媒,它既是政府和人民传递信息的“喉舌”,又是加强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作为一种新闻观念,社会责任是相对于媒体和从业人员的权利而言,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体与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身心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我们今天已经步入媒介化时代。无论是报纸、杂志等一些传统传播媒体,还是手机以及互联网等一些新媒体,都对公众产生了很大吸引力,这些媒体影响了公众的认知。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新闻传播成为了我们了解外界信息,观察外界世界的主要渠道,现代社会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新闻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

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要承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依靠新闻媒体对党的路线以及方针的宣传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闻媒体不仅传递时代的强音,而且还能够反应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有目共睹的。新闻媒体的传播应该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新闻自由下的媒體责任

(一)媒体的发展急需新闻自由

关于新闻自由虽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是又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社会上很多人评论新闻的现状让人很不满意,中国人民的言论自由和话语权收到新闻审查和规则的限制,社会上也有很多认为我国的新闻自由比之前进步了很多。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新闻状况到底怎么样?

首先,由于现在的新闻自由还不够完善,很多媒体多自己所要必须关注的东西不能够关注,原因在于即便是关注了这些媒体所应该关注的信息也不能够公开发布,使信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媒体就把关注的信息转向了可以安全报道的信息,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新闻媒体的长时间不报道,公众的长时间不关注,这就使公众缺少了一个可以了解公共事物的平台,出现很明显的断层,这个时候媒体起到的是误导而不是正向指引的作用[3]。

其次,新闻媒体所应该拥有的权利就是新闻自由权利,新闻媒体拥有了新闻自由才能够避免社会危机的产生,当社会出现危机的时候,危机也可以依靠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而得以化解。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新闻媒体一直在帮助国家化解由于政治权利的滥用以及官员的腐败而造成的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责任推卸的程度,现在出现了新闻媒体和权力共谋滥用权力的情况,使得新闻媒体的自由伦理丧失,不利于新闻媒体和国内舆论的发展。

(二)媒体的发展急需媒体责任

现在的新闻记者由于片面追求新闻内容的新鲜性,对自己所报道的内容不加以筛选,只是把信息不加区别的放在栏目里,其实媒体中的这些信息并不符合媒体的责任形象,对于报道的一些粗俗的内容就会影响到受众,这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媒体环境以及良好的媒体责任。

我国新闻媒体责任缺失的原因是舆论的导向性以及经济利益间存在冲突。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的发展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媒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发生了改变[4]。新闻媒体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为了追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报道信息失真的现象。新闻媒体在盲目追求单方面利益的同时对于自身报道的内容以及舆论的导向不会加以详细思考。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舆论导向时出现问题,新闻媒体的责任感降低甚至于说丧失责任感,最终不能够使公众相信。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新闻自由的权力不是媒体所特有的,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新闻自由权力。作为新闻媒体在享受新闻自由权力的同时也该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到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新闻媒体凭借拥有的新闻自由权力应该报道一些公众关心的、真实的信息,才能够使自身树立起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促使自身想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元海.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

2011(06).

[2]于冠深.媒体责任重[J].青年记者,2011(21).

[3]左朝阳、刘爱丽.论媒体的社会责任[J].经济师,2013(03).

自由空间与责任意识 篇4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的”社会,“文化的”社会。其中,主要有知识、思想的对撞,文化的大胆革新。这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功劳。有了开放,国外的一些知识、思想才能涌入中国;同时,政治上的改革,又为大学生的自由空间(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甚至谈恋爱等)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但是,国外引进的思潮和国内自生的思潮,并不会很符合人的发展,特别是正当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故而,我们应在这个自由空间里冷静看待这个社会的思潮,审视自己的责任。

大学,现每个上过大学的人都会讲,在大学里生活的的日子里是人生中最自由,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里不用考虑失业,也不用考虑太多的人情事故。的确,大学是人生中最自由的地方,所以生活在这个自由空间中,我们幸福!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我们生活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在那个坐标点上!我们可以这么分这个空间:分8个卦限,第一卦限是那类爱学习、自主原创意识强、有理想和志向(学习类)、敬业、乐观、奉献(品质类)、生活检约朴素(生活类)的那类人;其余卦限分别比第一卦限从前到后依次少一个点,到第8卦限,以上优点一个也没有;当然在同一个卦限的人中,就要分坐标位置,才能显示不同的人。

假设以上3大类分别为X坐标,Y坐标,Z坐标,且那7点对应值都为1,如何来确定“坐标”,我觉得要用责任两字来决定,责任就是权重!

爱学习是首先是我们学生必备的品质,爱学习是对自己负责!自主意识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提倡的意识,我们都知道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时代,不论在时尚界,学术界都反对抄袭,坚持自主原创。坚持自主原创,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的知识的尊重。有理想有志向,我觉得是对自己未来负责;有理想才会有不断上进的动力。总的来说学习类的3点是对自己负责,X的值可以等于3项分别乘以对应一个人对该项的负责的程度。

对于敬业来讲,我们大学生是作为一个兼职员工。有的同学认为兼职只不过为了消遣时间而已,也有认为纯粹是挣生活零花钱,有的同学太过于看重兼职。这都是不对的,兼职是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工作态度的检验,我们兼职是为了检验自己能力和知识、工作态度,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更健全,工作态度更认真,不是为消遣,更不是为挣钱,当然更不能太过于看重兼职,我们是学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本职。敬业是对自己负责!还有乐观的态度,有乐观的态度,才会有好的学习、敬业态度,这是一种间接对自己负责。对于奉献,我觉得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逐渐淡忘对奉献真谛的感悟,社会上有的人捐款不是为慈善,而是搞个名头。我们大学生应该清楚这一点:奉献不是为自己的将来或眼前的利益,而是为这时受苦受难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或是为集体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利益。总体来讲,品之类的又对自己负责,也有对社会负责,Y的值同理可算。

对于生活检约朴素,这一点我认为是做人的基本。现在很多到学生,在这里或那里炫富,手里要不拿着iphone,要不拎着平板电脑,比富比钱。我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没了这点就不再算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爱炫富的社会人士。作为学生检约,很明显是对家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此,Z的值同理可算。

浅议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篇5

一、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单位、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其他公民通过新闻工具采访、传递、报道和出版当前政治事件、社会事件及各种人们感兴趣的事情,并对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不法地对他人隐私进行介入或披露的行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界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不同的人的隐私权保护范围是否相同?下面笔者主要从国家官员、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三个对象入手分析。

(一)国家公务人员

理论界很多学者把国家公务人员归为公众人物,但国家公务人员和其他的公众人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Melvin V.Reid案就确立了这样的法律原则:公职人员的某些隐私将受到限制。而进行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价值高于公职人员个人部分隐私利益。[1]从此国家官员的隐私因担任公职而受到限制成为通说。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隐私受到限制是因为他们的许多隐私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只有限制他们的隐私才能够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廉洁、高效的政府。但,这并不代表新闻媒体和公众可以无限制地挖掘和公开其私生活,官员正当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政府官员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夫妻感情生活不受他人打扰或调查;享有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等。总之,与社会政冶和公共利益完全无关的私人事务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披露。

(二)公众人物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的解释,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具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的社会成员,如明星、节目主持人、专家、贵族等。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默认了这个规则。新闻价值或者公众的合理兴趣已经成为限制公众人物的主要理由。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同时对其合理的私生活仍旧是保护的,新闻自由也是受到限制的,不可以举着自由的幌子无限制的挖掘公众人物的隐私。

199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曾轰动整个世界,这件侵犯隐私的案件发生后全球各地的谴责矛头纷纷指向新闻媒体,迫使新闻工作者重新检讨他们在专业方面的限度。

(三)普通民众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其隐私应该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只要是属于隐私范围,新闻工作

者的新闻自由就要受到限制,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关于隐私权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隐私权的内容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活动的自由权,公民的私有领域不受侵犯三个方面;[2]有学者则具体列举了隐私权的10个方面:

1、公民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身体肌肤形态的秘密;

2、公民的合法个人活动不受监视;

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干涉;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受非法调查、公布;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个人数据不受非法刺探收集;

7、公民的社会关系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开

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

9、公民不愿公开的过去和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不得收集公开;

10、公民的任何其他纯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加以搜集利用。[4]

二、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案件逐年增多,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是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所保护的利益之间具有对抗性。新闻自由保护的是大众的知情权,要尽可能多的为大众提供信息,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去挖掘个人信息;而隐私权所保护的是个人信息、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的安宁。新闻自由的开放性和隐私权的保守性,新闻媒体的利益和个人隐私的利益,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造成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5]

(二)两者性质具有对抗性。从权利属性讲,新闻自由是一种公权利,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一种权利;而隐私权是一种私权,起着维护个人内心宁静、保护个人私生活秘密的作用,两者发生冲撞是必然的。

(三)意识形态的差异。由于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人们对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有不同的理解。如,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宣传道德风尚或者体现人文关怀,却在报道中伤害了某些人的感情,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四)法律的缺陷。我国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保护隐私权的法律。目前,我国是通过保护名誉权来保护隐私权的,而名誉权和隐私权间区别很大,因此法律保护不力也是导致隐私权屡屡被侵犯的重要原因。

(五)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媒体逐步走向市场,因此商业媒介与其他商业组织一样,以实现利润为要,不免使得有的新闻工作者为达到目的,以新闻自由为借口侵害个人隐私。

三、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实质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权利,它们对公民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精神、公民素质等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探究两种权利冲突实质之前,必须了解什么是权利。庞德说:“我们主要是通过把我们所称的法律权利赋予主张各种利益的人来保障这些(得到承认并划定界限的)利益的。”[6] 可见,权利就是对利益的保护,权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利益和价值之间的冲突问题。人在以权利的形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时,会受到他人的同样以权利形式出现的指向同样的对象的利益追求的阻碍,这样权利的冲突就不可避免的了。因此,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实质就是不同的追求利益和价值的冲突。

四、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新闻侵害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所产生的损害结果、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一)存在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要认定新闻是否侵害了个人的隐私,首先就要有侵权行为的存在。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两个阶段,因此新闻侵害隐私权也集中在这两个阶段。

新闻采访是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媒介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为了获得独家新闻或者比较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实,记者总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新闻。手段可能是合法的,途径可能是正确的,但其间也可能出现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常见的侵犯隐私权的手段有窃听、监视、侵入住宅、暗访、私拆信件偷窥其他文件资料、干扰等多种。新闻采访侵害隐私是违背他人隐私的不可侵犯性而知悉他人的隐私,而不是公开他人的隐私。因此只要有上述行为,就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不以采访内容公开为必要。

新闻报道和出版是新闻采访的结果,新闻媒介违背当事人意愿在新闻作品中公开披露当事人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事务及其他私生活情况,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二)具备新闻侵害隐私权所产生的损害结果

侵权行为的构成必须以损害后果为要件,这是由侵权行为法的本质与社会功能决定的。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损害结果主要表现为新闻采访或者报道侵害个人隐私所造成的当事人精神上或者财产上的损失。精神损害主要是指受害人因为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忧虑、不安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肉体上的痛苦。财产上的损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隐私被披露被迫辞职或者因精神治疗而花去的费用等。对于损害结果的认定,有学者认为“只要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已经发生,就可推定损害结果的存在,不必以受害人提供自己精神损害和其他外在的人格损害的依据作为损害发生的依据。加害人也不能以受害人没有精神痛苦和社会的不良反应来否定损害结果的存在。”[7] 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三)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新闻侵权行为必然导致受害人精神上的损害,新闻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这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容易判断。但,因新闻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却不易界定,通常而言,只有由于新闻侵权行为而导致受害人精神不振、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因为治疗精神损害而花去的相关费用等,才能认定与侵权行为有因果联系。

(四)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一种过错责任,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者是过失。现实案例中,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独家报道而采用非法手段进行采访和获取信息,很明显是出于故意。而绝大多数新闻记者由于并不认为报道内容属于隐私、没有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从而出于良好的主观愿望予以披露报道,这是过失型侵权。

五、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

隐私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只要符合了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就认定为侵权成立。为了保证新闻自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新闻自由侵犯了个人隐私权,也应当免责。

(一)公共利益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报道或者披露他人隐私,是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不再是和公共利益无关,而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了。新闻媒介对有关公众利益事情的报道,只要报道不是对社会善良风气具有粗暴及攻击性的误导,也不是明知为错误而又刻意加以报道,即可免除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责任。[8]无论是政府官员、公众人物还是一般的个人,只要涉及到公共领域,就要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能够满足社会新闻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合。[9]也就是说凡是有关公共利益,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都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一般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公众人物的事件、有关共公共利益的事件、公共文书或公共记录所记载的事项。如果新闻媒体能够证明报道的事件具有新闻价值,不管材料是怎么取得的,也不问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的隐私,只要不是编造而是基于事实,即可免责。

(三)受害人同意

虽然是受害人的个人隐私,但是他积极主动或者默许其隐私被报道,这时受害人的隐私就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一切隐私只要经隐私主体同意就可以公开,但必须在隐私主体所规定的范围、内容、限度内公开,否则仍构成侵权。但受害人只有权公开自己的隐私,无权公开涉及他人的隐私。

(四)使不可辨认

有些个人的隐私确实有报道的价值或者教育意义,但是如果公开又会侵犯他人的隐私,而当事人也不可能同意公开。这时新闻媒体会做一些处理。比如使用化名报道,在电视图象上用马赛克进行处理,甚至对声音也进行处理等。只要能够做到公开事件后,公众不可能从新闻中辨认或推断有关当事人,即不构成侵权。

浅谈当今新闻界的“自由与责任” 篇6

一、新闻自由是否处在危险之中?

哈钦斯报告在一开头便提出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问题——新闻自由是否处在危险之中?报告的答案是“是的”。其得出该结论的原因有三:“首先,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界的发展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能通过新闻界表达意见和观点的人的比例。其次, 能把新闻机构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使用的少数人, 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最后, 那些新闻机构的指导者不时地从事受到社会谴责的种种活动。这些活动如果继续下去的话, 新闻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或控制。”委员会之所以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新闻界正处于垄断加剧的时期, 大众传媒工具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 引起了公众对表达权丧失的担心。另外, 罗斯福新政使得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很多报纸, 大众传播媒介被当做宣传的手段和工具。正因为如此, 委员会认为, 一个受到管制的、被少数人掌握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新闻界就是不自由的。这一判断, 对我们审视当今社会的“新闻自由”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当今社会“新闻自由”存在的问题

如今, 媒介环境的改变已经打破了少数人对大众传媒的垄断。自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人人都有麦克风”, 信息传播的门槛降至几乎没有, 公民享有了史无前例的新闻自由, 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控制想要表达意见的“嘴”。但是享有这种极大的新闻自由并不意味着新闻自由毫无威胁可言。把关者角色的缺失让自媒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媒体在大众传媒当中的便捷性发布一些虚假新闻或恶意诽谤信息以博人眼球或谋取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网络暴力不绝于耳, 负面新闻的当事人被千万网友口诛笔伐, 毫无还口之力, 网络舆论越来越有力地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倾向, 更严重时甚至对司法审判进行道德绑架;一些不负责任的记者创造并发展了“据说体”新闻, 引用自媒体上未经证实的消息制造噱头, 丝毫不惧传谣、造谣, 并企图靠“据说”两字将连带责任撇得一干二净。种种现象说明自媒体的“新闻自由”已经有被滥用的倾向。所谓物极必反, 无限扩大的新闻自由势必会造成新闻自由内部的腐化。

另外, 现在的新闻机构是否提供了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呢?哈钦斯报告认为, 我们的社会需要“第一, 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第二, 一个交流论坛和批评的论坛。第三, 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第四, 一种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和价值观的方法。第五, 一个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但是反观当今新闻界:媒体经常被爆出新闻造假的丑闻, 例如2013年的陈永洲事件就严重打击了《新快报》, 让其公信力尽失;新闻机构一直力求平衡各方利益, 让各种重要的观点都呈现在大众媒体上, 以期成为大众公共交流的平台, 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却轻易抢走了“公共平台”位置, 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有些媒体未能构建真实的社会群体形象, 贴标签、报道歧视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不仅容易误导公众的判断, 还有可能增强受众对特定人群的刻板印象。由此可见, 哈钦斯报告的“五项要求”的前三项新闻界做得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不得不说是新闻界的失职。

三、“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当新闻界从社会获取的自由的权利未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本身的时候, 也就是新闻界未尽到自身责任的时候, 这时新闻自由就会被社会“亮红灯”。以笔者所见, 若想保护新闻自由, 就必须限制新闻自由。这在逻辑上似乎是错误的, 但在实践上却是行之有效的。西方有句谚语叫“三个相互监督的魔鬼好于一个没有监督的天使”。我们用在此处恰如其分, 能够保障新闻自由的三个“魔鬼”分别是政府、新闻界和公众。三者只有各司其职、互相监督, 才能平衡新闻界的“自由和责任”。

(一) 政府对新闻界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来讲, 新闻界是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该系统的运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政府就是处于外部环境这样的一个角色, 而不是新闻系统内部的“要素”。政府需要在大环境下对新闻界予以监管, 通过动员社会因素来作用于新闻界。首先, 政府在立法上对新闻自由的保障是我们应该予以肯定的地方。其次, 当新闻界拥有的权利过于庞大和集中时, 政府必须对这种权利进行拆分, 以保障公民能从新闻竞争中获益。但是, 当这种竞争出现混乱, 例如假新闻泛滥、网络谣言和诽谤、舆论暴力等, 政府需要通过立法手段保护受害方有维护自身正当权利的机会。最后, 政府还需要积极、主动、明确地向公众解释其“政策及其政策背后的用意”, 以免造成公众不必要的误解。

(二) 新闻界的应付之责

对新闻界来说, 要想维护新闻自由, 防止自由权利的滥用, 就要承担社会责任, 其首先要做的是准确报道事实真相。媒体从业者不能因为时间紧张而忽视了新闻的客观理性;不能因为难以达到事件现场而放弃核实求证;不能因为难以采访而规避报道的平衡。媒体应扪心叩问自己的价值观, 是否是追求良知, 珍惜声誉, 以操守为重。其次, 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之职。社会之所以乱, 有很大原因是媒体没有做好沟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不利于社会戾气的疏通和排解。最后, 媒体应下足功夫分清两个词——公民权利 (Public Interest) 和公民兴趣 (Interest of Public) 。这两个词非常相似, 相似到新闻从业者经常错把兴趣当权利。但两者的外延却截然不同。公民的生存权和生活权是需要新闻界来保护的, 公民的兴趣是需要新闻界来满足。这种满足必须以增强和提高公众的情趣和品位为前提, 而非迎合公众的庸俗趣味, 所以新闻界应对两性丑闻、名人隐私等信息的传播加以控制, 而不是以此为傲。

(三) 受众是规范新闻自由的有效力量

受众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环, 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倾向和方式。一方面, 受众应该积极监督新闻媒体, 批评其失职之处, 力求“建立一个新的独立机构, 每年评估和报告新闻界的表现”;另一方面, 公众的自媒体新闻报道应成为大众传媒机构的补充, 以非营利的形式参与新闻传播活动, 为“人民所需要的特定类别、数量和质量的新闻服务”提供帮助。最后, 受众还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审视自身行为:是否为煽情新闻增加了销量?是否点击了恶俗的新闻炒作?是否盲目轻信和传播了虚假新闻?是否借言论自由为名参与了网络暴力?总的来说, 受众是规范新闻自由的一种有效力量, 需要通过外部监督和自身审视的方式减少新闻界滥用新闻自由的可能。

四、结语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为新闻和大众传媒机构勾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发展路线, 其要求和建议虽然理想, 但并非空想。我们应当以史为鉴, 审视当今的新闻“江湖”。在此, 笔者将动态的媒介环境的改变比作“江”, 将新闻追求客观公正的静态的价值观内核比作“湖”, 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努力构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

参考文献

[1]哈钦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樊昌志, 夏赞君.重新审视和厘清媒介“社会责任”——解读《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J].新闻记者, 2006 (12) .

[3]宋兴明.传媒与社会的博弈——《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的文本细读[J].怀化学院学报, 2013 (4) ,

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篇7

新闻媒体从业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新闻市场,新闻媒体不仅要关照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关照他人的感受;不仅要充当批判的武器,同时也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

新闻媒体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之间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新闻媒体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并且勇于接受各种不同意见。反过来,如果利用新闻媒体竞争不充分的特性,片面地刊登一部分人的观点,拒绝其他不同意见,那么新闻媒体就会不断地失去受众,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就没有现实意义。

强调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目中有人”,在发表各种观点的时候,应该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争论。并且为有可能到来的各种争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争论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就应该“勇敢”地刊登商榷文章,让新闻媒体所倡导的观点在争论中越来越清晰,在辩论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乔新生文,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记者》)

企业与新闻媒体合作技巧 篇8

全球性的快速传播能够将坏消息像传染病一样迅速扩展开来。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不断获得壮大发展,就要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个公众形象,并且积极维护自己的信誉,把它当作一种资产,在各种媒体中进行炒作。否则,企业的每一个有损于信誉的举动,都成为了企业的“自我毁灭”行为。如何学会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则成为了当前企业市场部或公关部工作人员的一门必修课。

三个月之前,笔者与一个知名企业的市场部总监接触,他的观点真是不敢恭维。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原则是与媒体保持距离。”可是这话刚说不到一个月,该企业的一些不愿意公开的行为被某报纸来了一个连续曝光,而且还有网上报道,四处受到转载。因为先前他们与新闻媒体没有什么接触,当曝光事件出现以后,才匆匆忙忙地去找报道该事件的记者。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知名的企业尚是如此,其它的一般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与新闻媒体有效沟通是一项核心的公关技巧。与新闻记者建立起稳固的关系,组织成功的新闻活动,跟踪新闻报道,保证信息的传播,将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为了使更多的企业能更好地进行公关活动,充分利用媒体报道来协助企业经营,笔者以个人的心得与各位进行一下交流。

一、和媒体交朋友

与媒体良好沟通常常会带来较好的新闻报道。了解关键的新闻记者,确定他们知道你,然后通过自然的接触为企业获得优秀的新闻报道。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要了解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台是工作人员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支持。比如你要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是媒体朋友所需要的,你才能适时的提供给他们。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为某厨房企业做策划,而当时我的一位媒体朋友正在主持这么一个专栏,很需要这方面的稿件,我们就一拍即合。这就是与媒体交朋友对企业的好处所在。与媒体交朋友,一般需要做如下工作:

1、引起关注:就是企业要学会制造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引起媒体的关注。一旦新闻人员开始向你就事件的经过寻求帮助时,就意味着融洽的关系已经建立。与媒体建立积极的关系可以塑造、提高组织形象,推广产品、陈述事件,让受众(包括普通受众、政要、商业受众、专业受众)了解企业情况。与媒体保持接触能让你对别人的说法做出反应。

2、建立联系:一般情况下,与媒体良好沟通并与媒体人士保持长久、稳固联系的企业会吸引更多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更多正面的报道。观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杂志,这样,你就能熟悉各种类型的报道以及语言运用的风格。确定可能会正面报道所在企业新闻的节目和出版物。去了解当地或行业出版的编辑,与专门报道本行业的记者联络,找到当地电台和电视台新闻编辑的负责人。认识到和谐融洽的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随时准备好帮助新闻记者,积极配合以便及时完成稿件;友好和善地对待他们,这样他们就会支持你。我经常准备不同风格的稿件,然后通过这些稿件与不同的新闻媒体建立联系。可是我接触的很多企业中,他们的做法往往非常的简单。这些企业常常用一篇新闻稿件发给所有的媒体,也不考虑这篇稿件是否适合该媒体的稿件要求。这种没有变通的稿件被媒体拒用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3、邀请媒体采访:如果你和媒体有过初次的合作,为了使双方能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建议你邀请这些记者作一次正式采访。比如邀请记者去公司或工厂采访,向记者们展示目前的工作情况等。如果你策划的是一项与有关员工共进午餐的活动,你还得向员工们简要说明进餐时可以谈论和不能涉及的话题。记住:一些记者会利用酒后闲聊抓住最佳的新闻线索。另外,为记者提供一篇好的新闻稿,以及装有产品的礼品包,或者一瓶葡萄酒或威士忌。这种慷慨大方的表现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关系。万万不能通过贿赂媒体来获得新闻报道,这种方式不但没有效果,有可还会受到负面的报道。

二、吸引媒体报道

正面的新闻报道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与关键受众建立起信任感。找到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进行有效新闻发布,组成整套新闻、确保成为头条新闻。

1、了解新闻报道。我们每天在电视、广播或出版物上看到的除了广告之外,大多露面的信息主要方式就是新闻发布。新闻宣传稿就是将新闻素材以报道的形式撰写。出版和广电界的记者们利用这些新闻稿来编辑、报道、制作特别节目。一旦收到新闻稿,编辑会首先浏览标题和稿件的第一段,以了解素材的大致内容。如果他(她)觉得浏览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就会弃用稿件,这样的稿件估计要占97%。为使新闻稿件能在每天数百篇稿件中脱颖而出,应确保你的素材生动有趣、非同寻常、广受争议、新颖独特、突发性强或意义深远。

新闻稿件就必须从新闻价值的角度选择素材,并且要确保新闻稿件包含五个W,即素材中包含的关键内容。五个W是:(1)、WHO――谁将会执行这项行动?可能是个人、组织、或两者皆是。(2)、WHAT――他们会做什么?可能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公告。(3)、WHEN――什么时候执行?写清日期、合适的场所、时间。(4)、WHERE――活动将在何处开展?(5)、WHY――你开展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2、发布新闻宣传稿。一旦撰写完新闻宣传稿,就须由相关经理检查、批准,然后向目标媒体发布。如果你不确定向何处发送,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当地的媒体地址,按照国有、商业、技术、消费等不同性质分类,加上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详细情况,制作一份特别的媒体目录。这样做代价不菲,但如果你打算将与媒体的关系作为宣传策略的核心,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目录的判别很大,有些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有些是按商业领域和技术领域出版的,而另一些则列出消费领域或商业领域出版物。有些目录专门介绍广播媒体,列出节目名称、制作人姓名及对节目内容的简介。比如报纸类、杂志类,而报纸类又分为中央级的和地方级的。如果按内容来分还会时尚类、专业类、日常生活类等。

3、制作媒体包裹。如果打算开展一项活动或者推出一项新产品,或许需要向记者提供比新闻稿更详细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制作一份媒体包裹,放入新闻稿的复印件和其他有用的信息。例如,你现在有一个新型的化妆品上市,你就应该把该产品的背景材料、以前市场上相关产品资料及关键人物(如产品的研发专家)的传记、产品情况说明书、经常被询问的问题(附有回答)及产品图片等作为宣传包裹的组成部分,也可附上产品的样品。媒体包裹可以寄给记者,或者在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或摄影会时亲自送给他们。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做好,你希望的稿件可能就不会被发布出来,因为记者手里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以编辑你的稿件。许多企业的新闻稿件迟迟不被发布出来,我想材料不全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曾碰到过一个这样的问题,我邀请记者参与一个活动,当记者想给这个活动进行报道时,发现需要一些产品照片,而当时厂家没有,经销商也没有,大家都一直找不出合适的产品照片。正在着急之中,我突然想起我的电脑里有半年前存放有的些类似的产品照片,我马上找到并把它们传给了记者,

否则,我这个活动的新闻报道可能就泡汤了。

4、举办新闻发布会。在新闻有可能激发出媒体相当的兴趣(如宣布意义重大的好消息,如开办新工厂,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或者宣布大规模的裁员)时,企业就应当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人士、媒体和公司重要代表参加,随后接受采访。开新闻发布会要记得安排安静的房间以供会后采访使用,并确保已向接受采访的员工作了有关指示。当然,举办新闻发布会是非常耗时的,而事件本身也充满压力,应确保要发布的新闻合理性和合法性,如果采用新闻宣传稿的形式也同样有效,就使用宣传稿这种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免除麻烦。

三、接受媒体采访

接受媒体采访可能是个麻烦的事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如何回答棘手的问题,确保接受的采访可为你和所在机构塑造良好的专业形象。

1、为电台或电视台采访做准备。与文字刊物的采访相比,电视、电台采访更令人感到不安。但是一般没有必要过分担忧。除非是现场直播,否则不必过虑,通常问题可以重复,节目也可以重新录制,因而你可以提供更简洁或更为全面的回答。在大多数场合下,采访者希望展示你最好的一面,所以让你放松,帮助你有更好的表现也是电视电台记者的工作之一。只有当你成为众矢之的时,才真正到了艰难时刻。和同事一起对可能会在采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以增强信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进行多次演练。记得年初我参加一个知名企业在深圳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时,我们要求该企业领导先做一下准备,他说:“没有问题,我和企业一同成长近十年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是当记者拿着摄像机对着这位领导时,他却说不出几句话。急得大家都在旁边打“哑语”以提醒他,没想到这么一来,他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不但话说不出来,连表情也变得很难看。后来干脆就由他的一位下属来代他接受媒体的采访。

2、处理棘手问题。采访者通常询问被采访者一些设计好的问题,让被采访者以一种有趣的、启发的、生动活泼或开玩笑的方式回答。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做出不被大众接受的事情时,你就可能会遇到一些苛刻或攻击性很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者必须事先确定好愿意回答的问题和不愿意暴露的信息,考虑一下你将如何回答这些的问题。当然,练习一下的环节最好不要省掉。这里强调一点,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永远也别说“无可奉告”。这样说给人的感觉你在试图隐藏什么似的。要避免听起来含糊其词的回答。要集中注意力,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让听众明白。如果有必要,可以把采访者的问题重新解释。比如被问到对裁员持何种态度时,回答重点放在积极的方面。可以这样说“我们将帮助被裁员工寻找新工作”或“所有被裁员工将带薪寻找新工作并可以得到再就业的建议”等。总之,出现了危机,面对摄像机、录音机或不友好的记者,应该保持冷静,确保你已传达要点,然后果断地结束采访。

四、发表新闻图片

一张好的图片是一种优秀的宣传工具。可惜,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却是远远的不够。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通过好的图片来宣传他们的企业或产品(这里不包含硬性的广告图片,而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其实企业可以通过优秀的图片报道,把自己有创意的产品或者企业形象“销售”出去。这里提供两种方法。

1、组织摄影聚会。企业可以通过举办摄影活动的方式,把关于企业及其产品的图片发布出去。如书写一份有效的摄影聚会邀请函发出去,邀请摄影师们参加。摄影聚会邀请活动是为了吸引新闻界摄影师们而组织的活动。如果你认为策划的摄影活动有报道价值,也可邀请电视台的摄影师参加,能获得电视台的报道你的宣传活动将更具影响力。一般摄影记者都是比较忙,他们的工作也很有计划性。所以,在开展活动的前一周你应当把邀请函送到你所邀请的媒体的图片部的桌上。如果编辑们认为这些活动有价值,就会记录在备忘录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同意参加,尤其是在同时还有一场更有新闻价值的专题活动时。也是说,你在策划这类活动时,要注意调查了解一下近期是否有更重要的活动出现。比如,社会公益活动或者比你的企业更有影响力的公司是否在举办类似活动,要尽量避开,以免撞车。

2、发表自己的图片。第二种方法就是企业直接向当地的报纸、杂志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图片。为了确保图片的质量和构图,最好雇用一位了解媒体要求的专业自由摄影师,这样你的图片的命中率可能会高些。如果情况合适,还可配合新闻短讯进行图片发布,也可以在新闻稿上注明在公司网站上可以下载图片。值得提醒一下的是,所有明确发表的每张图片的背后都要附有清晰的文字说明。要写清照片上的是谁,表现的是什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列出人物名字。不要直接在图片的背面写,因为这样可能会损坏图片。把内容写在有粘性的标签上,然后粘贴在图片的背后。这样做会使你的照片显得更珍贵,而对你来说,则显得更专业些。

五、跟踪媒体新闻报道

一旦新闻稿发布成功,图片被采纳,下一步就是确保对企业进行正面宣传,保持前后一致。保留每次与媒体接触的记录,追踪新闻报道,评估效果。这部分工作现在管理比较正规的企业都已经在做了。但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这种习惯和意识。而有些企业可能在做一些媒体报道方面的资料档案管理,但得很不到位,也很不规范,更多的都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甚至看到一家年销售额近七个亿的企业,把这些资料整理好以后就锁起来,等这些资料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就把相对旧的扔掉。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回顾和分析过这些资料。真是让人不解,难道他们整理这些资料是为了积累到一定量以后就扔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样的企业里竟然也拿不出一份记者名单。更不要说什么跟踪媒体新闻报道了。

按照比较规范的做法,企业应该要做好如下两件工作:

1、记录媒体来电。记录来电,你就会有一份相应的、可靠的媒体反馈记录。列出打电话的人所代表的出版物或节目以及问询的深层含义,同时也记录下你的反应或发表的言论。了解采访结果的编排时间以及发表时间,检查报道是否公正客观。你越是致力于提高公司的形象,工作得越辛苦,媒体致电给你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便于记录和方便查阅,建议以一年12个月为导线制作一个表格,按媒体名称、专业、类别进行分类记录。

2、追踪新闻报道。每一次发布新闻或发出摄影聚会邀请函,都应该在档案中留下复印件,附上发送记录表,然后用实际报道单位数量除以发送单位数量,得出媒体曝光率。如果你发送的大多数新闻稿被采用,说明你的工作很有效。如果只有小部分新闻稿被采用,调查原因。是因为超过截止时间、新闻稿质量不高、还是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媒体作为目标呢?按发送记录表的名单拔打电话,看看你能否找到原因。现在媒体竞争也很激烈,只要你态度诚恳,他们很愿意与你进行良好的沟通的。

另外一种跟踪方式是聘请专业事务所来搜集信息。这些事务所将会提供新闻剪报、电台报道的录音、磁带、电视报道的录像带,以及电台报道的记录。许多事务所还提供评估服务。有的事务所提供对出版界的监测情况,有的则提供对广播电视的监听情况,并不是所有事务所同时开展这两种业务。所以,你可能要同时聘请两家事务所为你服务,如果你有需要的话。新闻剪报事务所通常按每月收取顾问费、阅读费以及每份剪报的费用,而监听公司一般不会收取顾问费。当然,各地方的情况自有不同,对于这个问题难以定论。

来源:慧聪网

★ 新闻媒体策划书

★ 新闻媒体副职竞聘稿

★ 职业生涯决策范文

★ 决策方案范文

★ 领导决策风格量表的与应用研究

★ 决策力标语

★ 中小企业程序化决策探讨

★ 新闻媒体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

★ 夹气球加油稿

上一篇:今夜优秀作文下一篇:倡导健康生活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