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2024-11-03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共11篇)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篇1

1. 优质新闻的诞生需要强烈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政治敏感。他通过记者在社会百态生活中利用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新闻捕捉力来寻找新闻素材, 反映社会本质、揭露真相, 表达社会情感, 代表百姓心声, 引领时代主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判断一件事物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敏感性的标准, 具有时政性, 影响力, 老百姓对新闻的需求程度都是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 敏感性是有价值新闻诞生的前提。拥有强烈新闻敏感性的记者, 当某一事件出现时, 他能比较准确判断其新闻性, 他会联系有关部门一起去实地察看。衡量其价值, 通过分析看出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对其需求的程度。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国家政策的推行需要借助传媒的手段告知老百姓, 促进政令的上行下效。这使得新闻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新闻政治敏感性。新闻工作要从整体出发, 要从全局出发, 以尊重客观事物为基础, 从中提炼观点, 去伪存真,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的影响力, 新闻效果才会好。“文章因时而著”, 判断一件新闻作品是否优秀, 很大程度上是看记者是否具有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 敏感性强的新闻记者含金量会相对于那些新闻敏感性低的新闻记者所采写的作品新闻价值更高, 社会影响力会更大。

2. 新闻记者怎样提高新闻敏感性

新闻记者的敏感性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对事物变动的敏锐感知, 把握时效性, 去伪存真。二是对新闻价值的有效准确判断。三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新闻意识。四是准确分析新闻报道的影响。五是迅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自己掌握的新闻事件同各种社会信息的关系, 具有哪些个性特点。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 在于它具有及时性和独特性, 不拥有社会共性。敏锐的新闻感知力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 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能报道出独特的新闻, 明显地不同于其他的一般新闻, 具有特殊性、独特性的陈述。在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之中, 他们有时候会产生某种意义上的冲突, 因此我们必须有舍有得。再就是对于视角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也会产生一定的冲突,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摆正位置, 用良好的新闻素养来判断。

能懂得权衡利弊和懂得取舍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在新闻报道中总有关于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报道, 细节总会有很多。在有限的时间规定下, 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东西与所采访的东西, 就会有一定的取舍。新闻记者的敏感性要求新闻记者具备以下几点:

2.1. 政治敏锐思想深刻

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性和导向性, 这与记者报道的出发点和关注的立场角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必须从党性出发, 从社会正能量出发, 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不是所谓的爆料和不负责任的炒作。好的新闻报道给人以鼓舞, 对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得益于采写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强, 思想深刻。所以新闻记者在采编新闻时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触类旁通、追寻真相, 发挥新闻报道的真正作用。

新闻敏感性, 是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和艺术性的有效保证, 是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这要求他们在平常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能够合理的判读、迅速去伪存真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记者新闻敏感性强, 就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 敏捷、精确地识别新闻事实, 善于思考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及新闻价值。

新闻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于细微处, 于平凡中,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发现的, 而记者的职业特性恰恰在于新闻敏感性。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发现性、创新性和洞察性, 决定了它所写所采所报道新闻的含金量, 他是优秀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以发现事实、尊重事实为基础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并能报道出不平凡, 这需要新闻记者有一定的新闻素养和众多领域的涉猎以及知识的储备, 敢问敢想, 并及时跟踪与调查。可以参考同行的报道, 学习人家先进的优秀的报道, 寻找特定的新闻眼, 为下次类似的新闻出现作准备, 或加入自己的独特想法, 找出更特别的新闻点和新闻眼。

2.2 行动迅速反应敏捷

善于发现问题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一双识珠的慧眼, 关于新闻敏感性就是判断某个事件能否引发一定的社会效果;每个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判断主次, 在平常普通的新闻线索中, 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能分清主次;在已发表的新闻中, 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的情况有关, 这样就能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新闻。从新闻发生前的迹象中或者刚刚发生时, 就能辨别真假, 判断新闻所具有的价值, 快速地采编和发表, 这就是新闻记者的敏感能力。

结语

新闻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发生的时间也没有预知性, 这就要求记者要敏锐地观察, 做有心人, 时时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寻找不同寻常的事物。培养新闻敏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是靠纸上谈兵, 纸上文来终觉浅, 他要求新闻记者要脚踏实地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练, 不断地寻找新闻素材, 不断学习, 不断努力, 凡是躬行, 这样才会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摘要: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记者后天工作中的培养、锻炼、积累。新闻敏感的具体要求是记者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采编有价值新闻的能力。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越高, 就能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优质高效有深度的新闻, 并通过传媒的手段报道出来, 使之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记者,敏感性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篇2

【摘要】新闻敏感性是一个新闻记者应该有的素质,既是综合判断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谈到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的预见能力、见微知著的新闻视角捕捉能力、迅速推断某一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的洞察能力、对新闻事实的多角度判断能力等方面来分析。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与提高。

【关键词】:新闻敏感;电视记者;培养

新闻敏感性是一个新闻记者应该有的素质,既是综合判断能力,又是敏捷的思维能力。一个有经验的电视记者,具备在一大堆事实中,迅速准确地嗅出、寻找出重要新闻价值的本领。评论一个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就看他在纷杂的社会乱象中,是否具备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并随时随地迅速运用现代摄像技术,准确地捕捉、客观地传达。同时,一个好的电视记者还要用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反映生活的正面主流,表现好的精神风貌。

电视新闻的纪实性、形象性,使它能够视听兼备。所以电视新闻记者的思维要敏锐,要敏感,“一触即拍”就是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具体体现。

一、电视记者在新闻敏感性上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个人认为,一个对新闻敏感的电视记者,要具有这四种能力:

(一)在新闻点的政治、社会影响的预见能力

电视记者的新闻采访能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政治敏感。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先以政治角度来观察问题,对于那些政治上重要的和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电视记者就该投入最大的精力,本着责任心、事业感和远见卓识,科学地剖析社会问题产生的缘由。以特有的机敏和才智,鲜明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见微知著的新闻角度抢抓能力

仔细发现新苗头,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见微知著,通过认真报道事实真相,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所以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对全局情况要事先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全新的角度抢抓新闻。

(三)迅速推断新闻线索社会反响的洞察能力

新闻线索有多大的新闻价值,电视记者要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事物新闻价值高低的判断能力,就是记者对这一新闻事实的洞察能力的表现。

(四)对新闻事实的多角度判断能力

在电视采访中,屏幕会再现新闻事件现场的现象。尽管如此,电视采访也绝不是机械地“有闻必录”,它会进行形象造型,研究和发掘视觉效果。要求电视记者首先应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拍摄技术和拍摄手法,事实形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有力地影响

观众。因此,对于一个电视记者来说,必须对新闻事实有多方面的敏锐的判断能力。

二、电视记者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电视记者在培养自已的新闻敏感时,除了用心留意、时时注意那些细小的线索之外,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一)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电视是一种运用视听语言和现代综合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电视记者的政治敏感的重要性好比人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因此,记者要及时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并以此作为评判新闻价值的“尺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局在胸,高屋建瓴。例如在2012年元旦前后曾在网上迅速传播的“五常天价米事件”,有人反映五常有“199元一斤的大米出售”,消息一出大众哗然,因为五常是全国重要的大米主产区之一,在国家大力调控物价的政策与背景下,这一新闻事件备受关注。本市电视新闻记者以高度的新闻敏感,迅速做出反应,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快速的新闻跟踪报道。通过新闻采访,弄清楚了所谓“天价大米” 其实只是极少数的高端产品,甚至只是试验性的新品而已,这样的价格并不是五常大米大众化的市场流通价格,所以不能单纯以它作为行业价格来衡量五常的大米加工流通企业。通过电视记者的报导,既消除了人民群众的误解,对五常大米的形象

与知名度也都有了正面的提高。

(二)培养强烈的观众意识

一个好的电视记者要有人民意识,心系民众,关心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此为情感根基,才会在新闻线索出现时迅速判断出其背后的新闻价值。例如某电视台的一位记者采访某市中学举行的一场法制报告会,这场报告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法制观念走进校园,使学生接受一次深刻而又生动的法制教育,在报告会的现场,还会随机安排采访发言,事先不会有报道稿子,也不可能对问题都做好准备,全凭记者临场发挥。这就对记者的新闻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标准:充分考虑观众的兴趣点,了解哪方面的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尽可能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背景材料,在充分做好报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三)平日里要做好广泛积累

新闻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新闻记者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需要长期地、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炼。平时要广泛积累知识、积累思想。

记者要做好日常的采写积累工作。在生活中往往有些不为人注意的小事,可是只要细心观察和审视,就会发现隐藏其背后的重大新闻价值。

(四)时刻保持应对突发事件的警觉性

当记者的,新闻敏感要随时保持,随时用职业的眼光去审视一切人和事。也就是俗话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见微知著,从平常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不平常素材。有些小事往往不为人注意,经过一番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原来隐藏在小事之后有重大内容。

论新闻记者的问题敏感 篇3

例一:港台人士的名字究竟能不能命名希望小学?

2003年年初《中华读书报》某期曾刊载一篇介绍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报道《寻找林清玄的心灵地图》,其中写到一个细节:"林清玄用自己的版税所得在黄河边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贵和希望小学,以他岳父方贵和的名字命名,亦取富贵和平之意。方老先生生前是台湾颇有声望的教育家,浙江田野里长大,早年来台,认为农村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希望。因此林先生亲自撰写碑文以纪念方老先生,亲自来到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为希望小学奠基植树。令人想不到的是,学校建成后,当地的主管部门以国家有令,不能以港台人士名字命名希望小学为由,三番五次地要求林先生更改校名,经纪人不知如何与林先生做出解释。林先生表示了他的尊重和理解。"

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当地主管部门当初知道不知道"国家有令"?如果知道而在捐建意向磋商时不予告知,这是以欺骗手段获取港台捐助者的捐助金,这对国家形象是一个损害,也伤害了捐助者的感情。第二,即便国家确有此"令",那么此"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港台人士的其他捐助为什么就可以以其名字命名?各地大学里到处都是"逸夫楼"、"英东馆"。按照常理,如果某一做法不伤害国家、社会和别人,就应该被允许做;如果这样做有人明显受益,就更应该被允许做。像林清玄先生以岳父之名命名希望小学来纪念岳父之举,它损害谁了?它没有损害任何人嘛。不仅没有损害他人,反倒使当地孩子和林先生受益(林先生所受之益是完成一桩爱心和孝心),是应该允许、应该支持的。第三,此"令"是否只限制"港台人士"?澳门人士、海外华侨、国内人士和西方人士捐建希望小学是否允许以捐助者的名字命名?第四,有没有开禁的可能?不能"与时俱进"的原因是什么?

林清玄先生是宽厚的,虽然以岳父名字命名希望小学未得遂愿,但他"表示今后每年将在祖国大陆的贫困地区捐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有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然而作为媒体记者,有权利和义务追问上述问题,以使我们的希望工程更健康、更有理性地发展。这样一来,就比仅仅拿"林清玄心灵地图"说事儿立意要高远许多,视野也开阔得多。

例二:火车票涨价的理由是什么?

春节期间火车票涨价已经有好几年了。每年此时,媒体通常都做报道,有些媒体还进行质疑性报道。可是自2001年1月《中国经济时报》的一篇报道《火车票涨价,请拿出你的理由来?》发表之后,媒体与铁路主管部门就开始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后来律师行业和消费者协会都加入"混战",与媒体一道"三英战吕布",最终导致次年春节火车票涨价的听证会。这是中国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第一次听证会,意义非同寻常。

为什么《火车票涨价,请拿出你的理由来?》这篇报道能起到转折点的作用?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它的标题很醒豁,直指"命门"。第二,文中它提出一系列"致命"的问题,如"春运期间铁路系统的员工固然几倍辛苦于平常,可是这个时期拥挤不堪,旅客的辛苦也同样几倍于平常,为什么不在平常票价的基础上降低20%~30%的票价,以补贴他们的辛苦?你会说,那是他们回家团圆,辛苦应该。怕辛苦就别回家嘛!我说你生当中华民族一员,而且你既已入铁路这个行当,就该辛苦。怕辛苦就别进这个行当!既生在过春节的国度里,既选择干这个行当,这个时候受累是应该的。战争爆发的时候,军人比平时辛苦几百倍,危险几百倍,他们的津贴涨价了吗?春天和秋天是流行病发作的季节,那是医生的'春运',挂号费得涨价吗?药费住院费要涨价吗?突发事故来了,那是警察和记者的'春运',他们得加薪吗?"三夏"大忙,抢收抢打抢种,那是农民的'春运',谁给他们加薪?就像权利和义务是配套的一样,忙和闲也是配套的,你选择这个工作,忙和闲都是你的,闲固然是你的福气,忙也没什么怨言可讲。闲时没扣你的薪水,忙时不加薪理所当然。闲,我享着;忙,我加你们20%~30%的价,有铁老大这等美事的行业中国恐怕不多吧?当今中国,各行业普遍是盼着能忙一些,可是再忙也不会给客户加价20~30%呀;偏偏铁路系统就敢这么邪,说加就加,足见其垄断经营是如何公然地侵害消费者的利益了。春运大涨价,国人大年没过先放一回血,实在糟糕透顶。过去有'发国难财'之说,这春运涨价叫发什么财?叫发中华民族团圆财!"

上述这些问题,既包含情绪,又包含情感,感染了公众,又让铁路系统难以"狡辩",根本扭转了消费者与服务业者的话语地位。

浅谈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篇4

一、新闻敏感性的形态

新闻敏感性, 是一名新闻记者应当、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这其中就表现为:记者在各色各样的社会现象中, 能否具有和运用独特的观察力, 去“挖掘”新闻线索, 同时,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在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的一种能力。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能够快速地判断出新闻线索的价值高低, 是否是“新闻”;2.能够掌握或分析出与该线索相关的有价值的社会信息;3.准确地确定报道角度以及报道之后产生的社会反响。

总而言之, 作为一名报纸的新闻记者, 用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捕捉到最佳新闻线索时, 经过判断和思考最终确定报道角度和方向后, 将新闻事件跃然纸上, 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 其实, 这就是新闻敏感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如何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首先要热爱新闻, 热爱这个行业, 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对新闻事业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事业心, 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因此, “热爱”是培养新闻敏感性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一名记者, 新闻敏感性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想做一名出色的记者, 新闻敏感性是必备的要素, 那么, 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呢?

“沉下去”贴近读者, 动脑子观察生活。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应该深入到社会实践中, 深入到市民生活中, 这样做能够让自己在基层中掌握大量的新闻素材, 这些素材也是最根本的, 最真实的, 它能激发记者的敏感性, 充分发挥记者的“灵感”。

业务能力也是记者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记者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能力, 一位业务能力比较好的新闻记者, 也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记者还应该具备“三多”。即:“多问”、“多观察”、“多思考”。当记者得到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时, 多问一些和线索有关的背景材料, 只有掌握得多, 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多观察是说记者要具有一双“慧眼”, 时刻观察和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 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好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从中发现新闻有价值的报道角度。

总之, 新闻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要求记者在生活和学习中, 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的磨练, 这就要靠记者在平时的实践中总结、积累。

三、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

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它是一篇好文章的“开始”, 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作为一名记者, 要想写出“有血有肉”的精彩报道, 首要的一条是看他的新闻敏感性。

其实,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 并不缺乏新闻, 不缺乏好新闻, 可能它就躲在你的身边, 但是你就没有看到它, 发现它, 这就说明, 我们缺少发现新闻敏感的“慧眼”。一篇优秀的稿件, 就是由最初的“发现”而开始的, 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报道,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因为新闻敏感性是一篇好文章的“源头”, 不可缺少, 而且十分重要。

2007年的3月初, 三江晚报接到读者报料, 讲述了她在自家门前喂麻雀的一段故事。

这位读者回家时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头上站着一只小麻雀。由于刚刚下过大雪, 地面的食物都被大雪覆盖, 小麻雀无法找到食物。这位读者马上回家拿出小米撒在门前, 于是, 一只只麻雀纷纷落下, 贪婪地啄食着。

从此以后, 为了让这些饥饿的小鸟能有吃的, 这位读者干脆就在自家的庭院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食物投放挂板, 前来“光顾”的小鸟渐渐多起来。这个“小鸟食堂”一建就是十个冬天。

采访过程中, 记者不断思索, 城市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小麻雀“无家可归”、“无处觅食”呢?

因为当时还处在冬春交际之时, 天气还比较寒冷, 地面上小麻雀的食物都被大雪覆盖, 能不能通过一篇比较全面的报道, 既让大家了解“留鸟”的特性, 知道如何保护留鸟, 还能让大家都能行动起来, 共同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通过几天的时间, 先后采访了佳木斯市林业局、佳木斯气象台、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鸟类专家和一些市民, 从气候对留鸟的影响, 到留鸟的生存环境应该得到重视, 从七旬老人的十年护鸟情结, 到呼唤大家共同爱护鸟类, 最终以一篇《留鸟, 在饥寒中等待救援》见诸报端, 报道发出后, 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一些市民纷纷开始关注身边的朋友———鸟类。

正是因为一个热线电话, 让笔者发现了更有意义, 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这也说明, 新闻敏感性是在其他的事实中发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新闻。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精选) 篇5

新闻敏感是很抽象的,在前面相关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中也提到了。去问一个当了数载记者的人新闻敏感是什么,他未必就能准备在告诉你答案,但如果问

他如何发现、捕捉新闻,他一定津津乐道。

看了一些新闻理论书,再结合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所谓的新闻敏感。

第一,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第二,提高新闻理论水平。

第三,遇事多思考、分析。

第四,多看优秀新闻作品。

不用把新闻敏感想象得玄乎乎的,新闻敏感是靠坚持不懈地观察、积累形成的,天生就有新闻敏感的鲜有人在。所以,照上述方法做吧,我相信,坚持就是

试述编辑的新闻敏感 篇6

1960年3月4日,当时誉满全球的男中音歌唱家、意大利歌剧表演艺术家雷奥纳德·华伦猝死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格拉蒙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采写出了《歌剧明星在舞台上猝然死去》的轰动新闻,一举获得当年的普利策新闻报道奖。这除了他本人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和娴熟的新闻采写技巧外,还应当归功于报社当晚的值班主编。当时,格拉蒙刚出发去剧场采访,这位主编便指示资料室工作人员马上整理出华伦的生平材料,要求高级编辑做好改稿准备,并通知预留适当的版面。

1971年基辛格北京之行的“破冰之旅”,被一个嗅觉灵敏的西方新闻记者捕捉到了,但他将所撰写的新闻稿电传到他所服务的那家西方通讯社后,却被值班编辑认为是痴人说梦,一笑了之。直到尼克松踏上中国领土、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之后,那家通讯社才如梦初醒,为自己眼睁睁地扔掉了一条本可以轰动全球的特大新闻而懊恼不已。

同样是面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为什么有的编辑能慧眼识珠,而有的编辑却熟视无睹呢?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于编辑新闻敏感的强弱。如把具有较高价值的新闻比作“千里马”的话,那么具有较强新闻敏感的编辑就是“伯乐”。“千里马”遇到“伯乐”,才能真正地成为“千里马”;“千里马”再好,若遇不到“伯乐”,终不免老死山林、自生自灭。新闻敏感之于编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编辑的新闻敏感和记者的新闻敏感虽然本质相同,但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却不完全一样。记者常常在事先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捕捉、采写新闻。编辑则常常在事后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鉴别、挖掘新闻。他们常常面对现成的稿子,不变事实变角度,或从来稿的只言片语中寻找新闻线索,从而发现或概括出具有更大价值的新闻。

那么,编辑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首先,新闻敏感取决于政治敏感。就拿前面所讲的那位西方通讯社的编辑来说吧,如果他当时对国际政治形势,特别是中美苏三极关系对全球战略的影响,以及中美民间的交往逐渐热络起来的现象作过深入研究的话,就不会武断地认为中美高层之间的秘密接触是天方夜谭了。所以说,编辑必须有一点政治家的眼光,从宏观上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形势有一定的研究,从微观上对国内各行业、各领域的经济社会走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培养科學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讲,编辑应该比记者“高瞻远瞩”,即编辑看问题角度应该更新,思考问题应该更全面、更深刻,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和联想能力应该更强一些。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占有更多的实际材料。在占有充分的材料后,就可以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从比较、综合、鉴别与分析中认识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点及差异,从别人不认为是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从别人不留意的地方有惊人的发现。

再次,善于发现和衡量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界老前辈赵超构先生认为,评价新闻稿件的质量,应分为新闻价值、写作技巧、文章篇幅、读者反应四项。按好新闻100分计,新闻价值应占50分。从这个划分标准可以看出,新闻价值的大小基本上决定着稿子分量的轻重。一个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也因此而定。

总之,作为编辑来说,有没有新闻敏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写不出好新闻,而没有新闻敏感的编辑,不但编不出好新闻,还会葬送好新闻。因此,编辑决不能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等稿子、改稿子,而应该在培养自己捕捉、鉴别和挖掘有价值新闻的能力上多下工夫。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管理与人文学院)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篇7

关键词:新闻敏感性,新闻报道,宣传角度

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新闻敏感性,那么对于记者及时发现新闻信息、科学把握报道方向以及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当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一定要敏锐地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根据当前事物推断出它的发展趋势,从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想象中将新的新闻素材及新闻线索迅速挖掘出来,从而极其轻松地对驾驭新闻。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在新闻报道中队新闻敏感性进行有效把握的主要手段。

1 要以真实客观的报道为前提来把握新闻的敏感性

相关新闻工作者在展开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客观事实作为前提。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工作中,一般很难会有人做到“绝对的真实”,通常只能从相对意义上做出衡量并提出要求[1]。第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记者在到达事发地点时,这一事件可能即将结束或者已经结束。记者如果要追求完整的新闻事件,就需要结合客观事实来展开主观重构。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挖掘来讲事件的本质展现出来。以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将新闻报道看作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反映客观事实的一种表现,那么就一定会沾染个体意识的痕迹。第二,根据事实的广度范畴来分析,因为记者在认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般是难以立即就对事件做出整体把握的,只能了解事物的一部分。基于此,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否就不追求事实真相了呢?显然是不可以的。虽然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但是在重构事实的时候还是要把握客观度,尽可能不要出现过多的主观因素。在对新闻事实展开了解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事实进行求证。有时候民生新闻的报道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关于偏远地区一些儿童乘黑校车去上学超载这种事件的选取,一次媒体在报道过程只是对冲突矛盾形成重视,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报道中讲述的只有孩子上学路途遥远,以及政府对黑校车的取缔,而并不对后续事件展开报道,最后只是草草了结。这样的报道,可能会使观众难以认同政府的做法,甚至可能会导致受众形成一些负面情绪。新闻事件只有真实完整地被报道出来,才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2 要对政治敏感度和宣传角度形成重视

新闻敏感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不只是停留在“新闻敏感”层面,不仅要及时获取新闻素材,还要在新闻事件中寻找出合适的新闻角度,形成科学的舆论导向和新闻价值观,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敏感”[2]。特别是当前国际局势不仅复杂且多变,国内社会也正在转型,会随时暴露出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并且在这种环境中,一些突发事件就会变得更加不同寻常,这就对新闻媒体的政治敏感提出了考验。新闻媒体不仅要作为国家的舆论重地而存在,还需要发挥出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

3 对于新闻敏感在新闻报道中的延续性要形成重视

对新闻线索的发现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都是一些浅层问题,新闻敏感性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此,其具备更加深层的意义,新闻工作者在确定新闻事件的价值之后,还需要对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件展开后续的跟踪报道,这样不仅能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完整探讨,也可以对其背后具备的深远意义加以挖掘[3]。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时间,观众一般不会满足一般性的报道,他们往往对相关事件、背景资料以及后续报道形成更高的兴趣。这就要求对事件做出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报道。以2014年马航失联这一事件为例,国内及国外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事展开追踪性报道。刚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航班失联的位置及时间是报道的重点,接着就将报道重点转移到失联后的动态中;并且有一部分媒体在掌握一部分信息的前提下展开了严谨的推测,在对黑匣子的位置确定之后,新闻媒体就将报道重点转到打捞黑匣子动态中。这就表明,新闻的感知度以及敏感性是会随着新闻事件发展而不断做出变化,记者应按照这种变化对新闻报道的角度以及进度不断做出调整,以便对新闻事件做出更加及时和全面的报道,最终满足受众多层面的新闻需求。

4 结语

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这不仅有利于记者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而且也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加及时和真实的信息。新闻的敏感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逐渐提高的。因此,记者一定要不断积累新闻经验,以此来很好地把握新闻敏感度。

参考文献

[1]肖大恒,李冰冰.让“新闻鼻”不再感冒——议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 1(8).

[2]李洋洋.浅析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新闻敏感[J].新闻传播,2013(12).

浅议新闻记者的敏感性 篇8

从近年来中央台获奖作品和自己做新闻工作的感受, 我认为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新闻记者要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出台之后所发生的新的变化具有敏感性。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代表着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 一个好的政策的产生、出台、落实到结果, 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及时的报道政策出台之后的新的变化, 人民群众的新的反应, 能够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对于落实政策方面的好的典型经验的报道, 可以对全面工作起到开拓思路, 解放思想, 推动经济改革的作用;对于落实政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报道, 也同样是必要的。它能够起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有助于党和国家不断的完善政策的作用。

记者要反映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政策积累很重要。政策是记者观察问题的眼睛, 及解决问题的钥匙, 不懂政策, 新闻报道就要迷失方向, 偏离轨道, 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党的各项政策的出台, 都具有连续性, 这也决定了我们对政策的学习积累也要有连续性。在学习政策的过程中, 要认真的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弄懂哪些是政策所鼓励的, 哪些是政策所不允许的。哪些是政策引导的发展的。同时还要弄懂政策出台的背景材料。只有吃透政策, 才有利于我们观察分析事物。面对大量的新生事物, 记者要从党的政策角度思考才能写出符合党的政策的报道来。如果我们对政策不了解, 或一知半解盲目采访写稿, 就容易脱轨。

其次, 新闻记者要对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新事物, 新经验、新典型具有敏感性。俗话说, 一滴水见太阳, 新闻记者要具备从纷繁复杂的世态万象中发现体现时代发展的基本因素的新闻事件或新闻要素, 并及时的报道出来, 缺乏新闻的敏感性是难以做到的。

记者要善于从改革的角度思考, 抓住历史进程中最新鲜活泼、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东西。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会带来新的启发, 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们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宝库, 运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等去分析问题, 然后进行比较, 就会从某一方面发现新鲜东西, 这种东西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 就是一条很好的新闻报道。我在采访我省天水地区土豆的种植和外销的过程中, 就体会到天水地区的土豆外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外, 绝非是一种地方农产品有了销路的问题, 而是从根本上反映出当地政府和农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逐步改变了过去传统农业的意识, 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 才使土豆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成为当地农民的一条致富路。因此, 我更进一步的深入采访, 并及时的发回了报道, 中央台在新闻联播中做了报道。对推进一步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 新闻记者要对一些突发事件具有敏感性。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险情事故以及影响较大的社会事件等。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记者时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当今社会, 传播信息的渠道和速度非常广泛和迅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将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甚至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重大影响。

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和政府要通过突发事件的发展进程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 人民群众则通过突发事件了解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变化, 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因搞好此类报道, 不仅是一项宣传任务, 也是严峻的政治任务, 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在当代社会中, 一些真正能够反映民心民意要求的往往是通过一些突发事件反映出来的。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即具备鲜明的党性, 又具备鲜明的人民性, 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论者。新闻记者的责任是既要反映党的需求, 更要反映人民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对突发事件有着准确的判断, 从一些看似非正常的事件中看到反应人民群众意见和呼声的合理要求, 并通过正常的新闻渠道反映出来。因此, 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面前, 必须信息灵通,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 并能及时的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掂量出事实的轻重所在。一旦认为有报道价值, 就要火速赶往出事现场, 做出及时的报道。

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一定要做到辨证的看待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种因素, 即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作为一名人民记者, 特别是国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一定要从国家大局出发, 对社会上发生的每一件事, 都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政策, 符合法律规定,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不要抓住一点, 盲目夸大, 一叶障目。我们要防止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要创造条件, 不断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把矛盾消灭在初级阶段, 新闻报道要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问题面前摆事实、讲道理, 给人民以希望。如果把握不住, 就会煽动群众情绪, 造成社会混乱。

第四。新闻记者要对体现地方特色或区域经济的新闻事件具有敏感性。我们国家的新闻记者, 大部分是分片作业, 铁路巡警个管一段, 应该说记者对所报道地域范围是有责任的, 作为人民的记者应该高度负起这个责任, 对分管地区所发生的新闻事件, 记者均要做出反应, 否则就是失职。

作为国家媒体驻地的记者, 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 脱离一个地区的实际, 写出来的东西就可以张冠李戴。驻地记者要做到了解当地历史的发展变化, 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风土人情, 了解当地地理环境和资源特色。尤其甘肃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省份, 更要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要做到这些, 靠跑机关、看材料或参加各种会议是做不好的。

基层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 篇9

一、善于学习, 培养新闻敏感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在科技信息化的快节奏工作生活中, 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记者采写一篇新闻稿件, 从最初的选题策划、采访, 到事后的写作, 是自身储备的文化知识、新闻知识、社会知识, 甚至包括法律常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作为一名记者, 只有不断博学苦学, 才能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新闻敏感性也才能在工作中得以培养。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记者是“社会的观察家”“时代的瞭望者”, 通过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等学习, 打好扎实的政治理论根底。

2、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通过加强新闻写作理论、语言文字、网络信息技术、历史地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 掌握包括新闻摄影、电脑操作等方面的技能。作为基层新闻记者, 涉猎积累的知识范围越多越广, 写作采访就越得心应手, 光顾的灵感也会越多, 新闻敏感性就越强。

3、要向别人请教学习。

新闻业务知识不但要靠自己刻苦学习, 还要向别人学习;不但要请教业务知识, 还要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各行各业的知识。

二、善于发现, 增强新闻敏感性

没有发现, 就没有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在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中的事件中发现新闻线索。在新闻采访中, 要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群众的兴趣;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许多事实重要性的排次;判断一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 是否可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那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要有一股热情。时时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件, 一旦发生甚至将要发生新闻时, 马上能嗅到新闻味。

2、要有一双慧眼。在日常生活中, 善于观察, 善于琢磨, 慧眼识珠看清新闻的价值在哪里。发现新闻后,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脑袋去想, 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对一个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透视, 以发现其中更多新的内容、新的观点。

3、要有一颗好奇心。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从大同中寻找大不同, 从而挖掘出自己想要, 别人想听、想看的东西。

三、善于思考, 提高新闻敏感性

处处留心兼学问, 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不会思考就不会观察, 就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认真思索, 不但要贯穿在日常深入群众生活的过程中, 也要贯穿在每一次采访活动中。同时, 要时刻注意把自己所见所闻在脑子里过滤一下, 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加以分析、联想、思考, 把一般人往往不大注意的平常现象、偶然遇到的细节, 与政策联系起来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透视, 从而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新颖的内容来。

1、学会在会议中找新闻。

记者参加的会议是多种多样的, 有表彰先进的, 有安排部署工作的, 有总结的……。在笔者的经验中, 参加会议报道的记者要认真听领导讲话、认真看会议材料, 在完成会议报道任务的前提下, 可以从领导讲话中、会议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新闻线索, 并就找到的新闻线索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2、学会从领导活动中找新闻。

领导总是带着问题、目的或者观点深入到基层调研、检查、指导工作, 记者要围绕领导调研的主题、指导的工作多想想, 与党中央和国家的政策联系起来, 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民生工作联系起来能找到新闻点。

3、学会到基层中找新闻。

透过现象看本质, “脚板子底下出新闻”。我们平时要注重学习, 结合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将上头的政策精神和下面的社会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站在全局高度, 来为新闻谋篇布局。同时, 紧紧围绕热点、难点、疑点, 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来聚焦, 到群众中去, 到基层去, 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善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综上所述, 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只有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在工作中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思考, 不断增强新闻敏感性, 才能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独具慧眼发现新闻线索。

参考文献

[1]、《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7期P84-86

[2]、张凯张福禄:《新闻写作与投稿的几点体会》, 山东黄河网, http://www.sdhh.gov.cn/index.shtml, 2011年3月18日

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分析 篇10

1“新闻敏感”的内涵

思想为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所触动,迅速发生的感应称作敏感。比如作家目睹某一场面、画家面对某一色彩,产生 “灵感”; 汽车司机从发动机的声音,听出细微的不正常; 医生从病人的脉搏看出病情,这些都是职业性敏感。

新闻敏感也是一种职业敏感,它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 “新闻敏感”又称为 “新闻眼”、 “新闻鼻”, 是记者对某一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对产生新闻的条件 ( 如形势、环境) 的认识、判断和预见能力; 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中所具备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识别和选择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2培养新闻记者新闻敏感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新闻敏感,对记者采访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记者能否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 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无论看见什么,都像庖丁眼里 “目无全牛”,随处可以发现新闻线索,并挖掘出极有价值的独家新闻。而初学者要么到了新闻现场觉得什么都新鲜, 什么都该写,缺乏选择能力,抓不到最重要的新闻; 要么在新闻现场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最后空手而归。其中的关键就是有无新闻敏感。

不少新闻学著作都引用过 《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 泰勒初出茅庐时的一段经历来说明新闻敏感的重要性。他刚到报社不久,便被编辑部派去采访一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后,发现这次演出因故取消,新闻事件已不存在了。于是他回家睡觉了。半夜,编辑打来电话气冲冲地说,其他各报已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位女演员自杀身亡的消息。“像这样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新 闻。记住,你的 ‘鼻子’( 指新闻敏感) 以后不要再感冒堵塞了。”

又如,在抗击 “非典”的宣传中, “非典" 疫情发生后,所有人都想知道其病原究竟是什么。2003年2月18日下午,新华社发出通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 “非典”的病原是衣原体。而对于这一 “期待已久” 的结论, 广东专家大多持不同意见。《南方日报》记者段功伟得知情况后,凭着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敏锐地察觉到,广东作为 “非典”疫情的始发地之一,广东专家的不同意见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新闻。于是马上进行采访,连夜赶稿,在各媒体都刊播 “衣原体结论”的当天 ( 2月19号) ,唯独 《南方日报》 独树一帜、一篇题为 《非典型肺 炎病原是 衣原体? ———广东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病毒引起的可能性极大》的报道见报,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第一次如实报道广东专家的观点,挖掘出一条极有价值的独家新闻。后来,事实证明,广东专家的意见是对的。世界卫生组织后来宣布 “非典”的病原是变种冠状病毒,此后再也没人称 “非典” 病原是衣原体了,此报道也获得高度评价,并荣获 “2003年度·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3新闻敏感对记者的要求

3.1迅速判断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通常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政治洞察力,是指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立即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近期的报道思想、报道重点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意义。这一点是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以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识事物,并从中挖掘出能够解决社会当前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好新闻。

3.2迅速判断所发生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该新闻事实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新闻是写给人看的,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达到较高的收听、收视率,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一报就响”、引起广大受众普遍兴趣的报道日益增多。这也是 “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在新闻趣味性问题上,我们与西方新闻界在认识上是有区别的。他们将趣味性看成衡量新闻价值的真正要素,因此类似 《60岁老妇第五十八次结婚》、《猫接受百万元遗产》等新闻占据大量版面、荧屏,甚至更为低级、庸俗的新闻也不时充斥其中。而我们倡导健康、高尚的趣味,绝非污染社会及人的灵魂的庸俗、低级的趣味,要力求有趣不俗、有益无害。在文化产业改革的进程中,媒体在注重新闻的趣味性、 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好的社会效益。

3.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往往被一般表象,甚至假象遮盖着, 如何凭借锐利的新闻眼,着力挖掘出这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是新闻敏感的又一内容。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就必须有相当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还应具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新闻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新闻追踪能力。同时,较好地发挥逆向思维也十分重要。

3.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记者经常遇到需从几个性质、题材相似且都有价值的事实中判别、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构成报道的情况。新闻敏感弱的记者,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可能捡了芝麻丢西瓜; 新闻敏感强的记者,则善于将这些事实进行比较,从中鉴别出 “含金量最高”的事实予以报道。

3.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这是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素质,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对记者的整体素质和 “博而专”有着更高的要求。事物一般都有因果联系和产生、发展的过程。记者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对事物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建立起因果联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构成的事物环链的模型,并凭借以往的实践经验进行认真思考。当一个事实或事件略显端倪时,记者便可顺着这一环链,推测出事物的下一环,直至结局,从而有把握地对事物作出科学预见。

浅议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篇11

一、迅速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性

电视是通过视听语言和高新技术进行新闻宣传报道, 是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再现新闻事件的综合艺术。新闻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报道的方针, 坚持三贴近原则, 为政府分忧, 为群众解难, 促进社会稳定。所以, 记者的新闻敏感性, 首先要服从政治, 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善于发现那些政治上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问题。例如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广大新闻记者不顾余震发生的危险, 冲到抢险救灾第一线, 用手中的摄像机捕捉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瞬间, 被困废墟80个小时的男孩薛枭, 被救出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叔叔, 我要喝可乐, 冰冻的。”这一幕被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定格成了永恒, 这个17岁的男孩从此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 因为这句话, 他被喻为“逗乐了悲伤的中国”的阳光男孩。电视新闻记者怀着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感动, 拍下了抗震救灾中的一幅幅悲壮场面, 形象地记录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支援地震灾区的一组组珍贵镜头, 用不同的电视手法和技巧, 千方百计地突出了抗震救灾的政治意义, 反映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性和对客观事物的敏锐洞察力。

二、迅速判断事实是否具有影响力

事物、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 在某个时间、某个地区却可以演变成突出矛盾, 甚至影响到全局和社会。新闻记者的敏感性, 就是要善于及时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的苗头与规律, 抓住某些平常事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影响全局,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对全局、社会的情况做到了然于胸, 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认识和可预见性。例如2008年春季, 一些农民反映在茄子河市场上出售的化肥质量令人担忧, 于是, 我台的新闻记者随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工商和农委等部门进行了一次市场检查, 并就化肥质量鉴别、功效和施肥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宣传报道, 对一些劣质化肥进行了曝光和集中销毁。新闻节目播出后,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星期后, 记者再次对茄子河的农资市场进行了暗访, 农民反映农资市场得到了全面规范。可见, 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注重平时对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 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三、迅速判断事实可能产生的社会反响

新闻敏感性是判断电视记者新闻敏感程度的重要标志, 电视记者必须具备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在观众中可能产生良好社会反响的能力, 这是客观事物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和对新闻事实的预见能力的综合体现。2006年10月, 我台新闻记者来到我市供热企业七煤集团公司热电厂采访时, 正漫天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记者迅速捕捉下了这一镜头。采访中了解到, 七煤集团公司热电厂不但提前开栓为居民供热, 而且出台了确保供热新规定;记者进行深入采访时又了解到另一个重大信息, 我市针对低保户和贫困户出台了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 记者马上意识到这对于弱势群体和百姓来说是一件关乎冷暖的大事,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于是, 记者迅速成稿, 当晚在本台、省台和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其中,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北方气温降、政府送暖来》的综合头题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整个报道从多侧面、多角度报道了政府与供热企业携手打造温暖冬天的新闻事实, 在观众中产生较大反响,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从这篇新闻报道中得到启示:新闻的发现与捕捉不是等来的, 它要求记者在纷繁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善于去发现、去挖掘, 在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 迅速及时地捕捉事件背后的新闻。

四、迅速判断事实可能具有的新闻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小事往住不为人注意, 但只要你经过一番细心观察与审视, 把它同周围的客观事实联系起来, 往往就会发现隐藏在小事背后的重大内容与题材, 再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 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 就会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例如2007年我台的一位记者在与朋友聊天时, 一位朋友说他前几天乘车时, 要不是司机提醒, 险些丢了自己的包, 现在还是好人多, 不久, 记者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采访时, 又听说市运输公司司机高天顺捡到乘客5万元巨款, 归还失主的事。记者意识到高天顺的事迹不但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也是这个时代需要大力讴歌与宏扬的时代精神。在对高天顺和他身边同事的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 高天顺在九年从事长途客运的时间里, 先后捡到旅客手机一部、四个夹包, 其中一个夹包内装有一个50万元的存折, 他都想方设法归还给了失主。于是, 记者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 当晚在本台、省台和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其中,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巨款归还失主、金钱考验公德》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这件事带给新闻记者们一个启示:只有经常注意和留心周围事, 才可以随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 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也会有重大发现。

上一篇:雾封层施工技术下一篇:高中生物理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