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记者

2024-10-03

电视台新闻记者(共12篇)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1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已经是普及度极高的一种媒体,但随着新媒体类型的不断增多,媒体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展示社会现实现状的重要载体,是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台想要在众多媒体中始终处在优势地位,就必要重视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问题。而新闻节目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因此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势在必行。

1 电视台新闻采编内容及形式

1.1 新闻采编及内容

新闻采编,是指采访新闻事件,并将它编辑整理成新闻作品的整个过程。电视台新闻采编还需要借助摄像机、后期编辑器等一系列的多媒体工具。新闻采编的工作范围广泛,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能够结合时代特色,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从而制作出新闻节目。

新闻内容,是指新闻节目通过新闻采编、播出等向观众传达信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称之为新闻,记者要根据观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采访,并公正客观地进行报道,以弘扬正气,净化社会风气。

1.2 新闻采编形式

新闻采编的形式,是指新闻的外在表现,包括定位、方案制定等,也就是指用什么样的形式给观众表达新闻内容。对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就是用视频新闻来表达。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尽量选用贴近人们群众,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才能更易于受到群众的认可。

1.3 新闻采编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元素之一,齐全的软件、先进的设备和功能,给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制作提供技术保障,利于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熟练掌握和应用后期制作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闻采编工作,制作出更好的新闻节目。

2 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的策略

2.1 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的最重要区别就在于电视新闻节目的舆论导向性,它代表着最公正的观点。因此,作为电视节目基础的新闻记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应受到重视。当前,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勇于发挥电视新闻事业的导向作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一,记者要保证新闻真实性,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确保舆论的正确性。第二,记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记者是个很枯燥且很劳累的工作,这就要求记者要爱岗敬业,这样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第三,记者在报道时,要选用能够弘扬社会正气的新闻,这样才更利于形成正确的导向,为群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2 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工作素养

新闻记者想要制作出好的新闻作品,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新闻素养,并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培养新的新闻敏感度。新闻记者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媒体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记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优秀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因此,除了记者自身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之后,电视新闻单位也要注重对新闻记者的培养,平时要加强职业培训,帮助新闻记者形成良好的职业兴趣和信心。

2.3 坚持“群众性”及“以人为本”原则

电视新闻节目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时,始终贯彻“群众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新闻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更好地完成高质量新闻采编工作。群众关心的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报道的问题,因此,将重心转移到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上,贯彻“群众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更好实现“群众性”,首先,新闻记者应该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其次,新闻记者要深入到群众中,真正了解群众的现实需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在编辑时,新闻记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编辑,并且保证语言朴实、简单,群众能够看懂,并确认新闻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新闻作品才能真正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3 结语

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良好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记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新闻敏感度,电视台也应该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摘要:新闻媒体是监督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需要新闻记者有着很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在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提高新闻记者采编能力对提升节目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视台新闻采编的内容及形式,初步探讨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提高策略,希望能给新闻节目良好效果的呈现和积极引导作用的发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高对策

参考文献

[1]安继玲.如何提高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3(14).

[2]商太华.新时期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4(11).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2

1.記者有無任何法律可保障?

只有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並沒有任何法律的保障,刑法、刑事訴訟法也沒有保障記者。

2.記者有哪些進修機會?

以上班時間而言的話,並沒有任何的進修機會,除非辭職不幹,根本就不可能。很多記者讀研究所,讀到一半休學的比比皆是。

3.記者的工作時間?

一般都是10~12小時,電視台記者發完晚間新聞下班,報社記者發完稿下班,如果晚上發生事情,就會請值班記者去跑,並沒有所謂的24小時都在上班。蘋果日報也是會輪班更換。駐地記者則是會協調日夜班的跑線記者。

4.記者的休假情形?

輪休,或是依服務單位的休假規定

5.記者的特殊僱用規定?

無特殊規定,用人條件由所需單位制定。

6.記者有需要考取證照嗎?

不用。

7.記者的薪水大約多少?

起薪 28000~30000,電視台廣播報紙都是這個價位。一般都是要跳槽薪水才有辦法往上加。文字記者薪水大約是 28000~60000,攝影記者 28000~50000之間,不過現在行情可能都要再砍個5000~10000。

基本上一般新聞系的課程只會注重平面的文字記者,忽略掉電視台文字記者或是攝影記者。

如果你真的要參考的話,電視台記者職缺比平面記者職缺熱門,建議你可以著重電視台記者來做未來職業考量。

1.請問記者要採訪哪一則新聞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嗎?要不要開會討論?需要多久開一次編採會議嗎?

基本上記者可以決定自己要跑的新聞,但原則上需要有新聞性,如果很無聊的新聞,主管可能會分配別的新聞讓你去做,如果當天有大事件,則一些例行採訪或記者會必須取消或延後...。通常會再前一天下班前開會,大約匯整一下明天的新聞事件,然後在當天早上主管會與採訪主任回報當日新聞重點,最後決定是否要採訪,有的會去、有的會放棄,要視當日新聞量而定...。以上定案的新聞提供給午間新聞使用,下午還會再開一次會議,討論下午的新聞重點,若上午某些新聞重要,下午則會加強包裝提供晚間新聞使用,大約是這樣~決定中午以後的新聞採訪。

2.採訪時是是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兩人一組嗎?

回答:

台北市部分組數最多,一般新聞台如東森,中天,tvbs等約有40-50組,台中市與高雄市約5組,原則上是一組2人,一名文字加上一名攝影,也有幾名單機攝影,拍完回來給家裡的編輯作帶,大夜班則是攝影兼文字23:00-08:00,地方(新竹,基隆,嘉義,台南,等等)則是一名攝影兼文字記者,報社人數則是比電視臺少一些,但攝影會單獨行動,行動比較自由,但是一天要跑好幾個地方,也不輕鬆。廣播人數又更少一點,記者採訪要帶一台錄音機,大約是這樣。

3.同一線上的記者大約有多少人,如果新聞量多時要不要分配?

回答:

報社==聯合報,中時,蘋果,自由,聯晚,民生,工商,等等。

電視==台視,中視,華視,民視,中天,三立,東森,tvbs,公視,原住民,非凡,大愛等等。

廣播==飛碟,中廣,台北之音,漢聲,警廣,中央社,國外駐台媒體。

至少10人以上。當然社會新聞類的,工商時報就不會出現。

新聞量多時基本上不會分配,憑各台本事,但是記者私下互相通報是常有的事,可一同運作放棄一些新聞,減少壓力,但地方記者就會有分配的情況,因為天高皇帝遠,也因不是主流新聞,通常主管也不太介意。

4.新聞的來源會直接通知記者,還是通知報社,報社再派出記者?而報社又是哪一部門彙整處理這些資訊的呢?

回答:

會通知記者,也會通知主管。如果記者在自己的線路上經營的不錯,通常新聞源源不絕,採訪中心會彙整新聞。

5.記者有上下班時間嗎?如果要守候新聞的時間太長,有可以接替的排班記者嗎?或者記者的上班時間是否有輪班?

基本上是有上班時間,報社記者約中午以後上班,晚報則早上就要上班,一般來說都不需打卡,也不用進公司,隨身帶電腦,發新聞傳回公司即可。但上班時間都很長,10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的事,會有代班記者,如果要守新聞的話,電視台記者原則上8點上班,晚上8點以後才下班,需輪值班,晚上8點到午夜一點,隔天中午上班,一個月輪3-5次左右,若新聞事件長達24小時以上,也會有代班記者,廣播記者也差不多。

記者工作基本上是責任制,沒有所謂加班費,有的會有一些津貼,例如採訪津貼、交通津貼等等,報社記者不必每天回公司,開會時間也不一定,大多都由電腦發稿。

記者的甘苦談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拍摄原则;个性化;想象力;稳定性;无剪辑拍摄意识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像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电视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于电视摄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视或忽略,这大大影响了电视摄像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制约了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以敏捷的判断力及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捕捉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以及精彩生动的画面,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精细点,应用图像的容量和图像的选择,去创造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挖掘别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电视新闻画面离不开电视摄像记者对于稳、移和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与处理。

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推镜头是将某一个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拉镜头则是把某一主体放到一个环境中。推拉镜头的效果是强烈的,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突出环境中的主体,起幅与落幅应果断、干净利落,并有适当的长度,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结构中的中心位置,推拉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节一致。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这是从镜头组接和人们心理要求角度谈的。镜头摇摇晃晃、无规律地摆动等,会令人心烦意乱甚至产生厌恶感,对新闻片、专题片来说尤其如此。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如拍摄文成珊溪水库坝区全貌,既可以居高正面俯摄,也可以侧面俯摄,但无论是“摇”、还是“推拉”镜头,都要尽量缓慢移动以保证画面稳,否则会出现跳跃式的突变,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移,是指移动机位和变换镜头,是摄像重点需要掌握的部分之一。移动画面通过内容的不断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对复杂空间表现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构图,是指摄像把物体在画面结构取景范围内进行艺术真实、合情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电视的画面构图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和原理,画面结构要简单明了,坚持一个画面反映一个典型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可出现多中心、多主题。画面的立意要明确,突出主题,主体的安排一定要在视角中心位置上并占据一定的面积比例。

二、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一部好的电视新闻片作品,不仅与编导、剪辑、录音合成等环节有关,而且摄像人员的个性化行为与想象力在电视片制作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电视摄像也不例外。但是,在电视摄像过程中往往只顾稿本内容而忽视了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结果由于有限的固定镜头而限制了摄录操作的灵活性,最后可能为编辑带来困难。

想象和虚构不是一回事。想象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镜头、美化画面、丰富画面语言。发挥想象力在摄像过程中甚为重要,它使摄录人员能准确地选择艺术形象。想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摄录的电视画面,形象而有力地吸引观众并使之产生共鸣。在发挥想象力时,必须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稿本的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现的艺术性。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人的因素来决定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作品成功与否和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紧密相关。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来自摄像人员的日常观察,深入的理论学习。

三、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提高摄像水平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具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记者的无剪辑拍摄意识,也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要具有“无剪辑拍摄”意识,关键是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和拍摄时的镜头处理。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許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在拍摄前一定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策划,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新闻事件背景资料的查阅、新闻事件中的有关人物进行采访等;对于突发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也要在新闻现场迅速了解新闻事件、确立新闻主题和拍摄重点,如果事件允许,最好能列出简单的拍摄提纲和采访内容,尽量避免因盲目拍摄而形成大量废镜头或无用的素材。

“无剪辑拍摄”意识,体现了摄像记者的综合制作水平和作为电视摄像人员的总体素质。

首先,“无剪辑拍摄”要求摄像记者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摄像记者必须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懂得构图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合理,画面生动,色彩饱满。其次,具备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节目的策划能力。当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摄像记者能敏锐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有预见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再次,要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摄像记者要懂得电视编辑选取素材的标准,遵循电视镜头组接的原则,并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1-411.

[3]叶子,高克明。电视新闻探索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210-214.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现状研究 篇4

1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的概述

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需要迎合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的趣味要求,同时还需维系他们对新闻的求知欲。因此,必须了解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做的事情,并且了解新闻记者采访的内容包括哪些。在信息化网络日益发达的现阶段,工作、学习及生活过程中必须摄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至于使自己落后。新闻记者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丰富人们的信息化生活,而媒体新闻记者承担着上述使命和责任。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定义是:记者借助访谈和交流的手段和模式,对社会上发生的有新闻价值和意义的事或人进行报道、调查、搜集和访问,及时地让社会大众所知晓,并借助各大平台、资源和网络进行快速传播。

若想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需要从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入手。从宏观总体来分析,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解:第一,对于记者实时开展的采访报道其必须具有一定新闻价值,其价值体现在事件具有时效性、显著性、突发性、出乎意料性等特点;第二,新闻记者在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程序、工作模式必须遵循相关法律上的规章制度,同时要确保被采访者的合法隐私不被侵犯;第三,记者在采访时要建立平等、尊重对方的一种工作关系,严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被采访者进行严加逼问;第四,新闻记者采访到的信息内容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播给广大民众,提高其新闻价值,且时效性是新闻内容价值体现的重要关键性因素之一[1]。

2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现状分析与研究

目前,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顺利进行采访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法律观念的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普遍更加在意个人的隐私权和形象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恐惧和抵触镜头、话筒,不愿意接受采访,加之网络信息无孔不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投入应用,让广大群众对画面、采访内容、知识的应用等有了较为严格的衡量标准及要求。高新媒体设备和仪器的介入,使新闻记者面临操作上的巨大挑战。总体来说,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收集新闻举步维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早已把世界变成一体,海量的信息应有尽有。加之现在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电子报、电子新闻广播、新闻杂志报刊等不计其数,让新闻市场产生较大的竞争。此时,为各类虚假新闻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新闻的真伪度辨别难度大大增加。所以,收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变得举步维艰,且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近年出现的神农架现野人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大大增加了记者在进行新闻素材收集时的难度。

2.2 记者职能的弱化和素质水平能力的缺乏

近些年,各类新型社交网络门户被广大网民所热衷,如微博、博客、微信等的大范围普及,让新闻传播不再仅局限于媒体和记者。大量的新闻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被公布出来。这就使新闻记者自身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事件的高度预见性,对自身综合素质水平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才能体现新闻记者的价值。而目前,国内各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职能正逐渐被弱化,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新闻信息并顺利地传达给民众,其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有大量记者缺乏较强的专业基础功底,例如,新闻文字稿经不起严格推敲,存在漏洞;在采访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没有意义,探讨性和针对性不强;有很多记者想成名、幻想一夜爆红,发布和传播虚假新闻;有些记者混迹于娱乐圈,不务正业,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对新闻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等[2]。

2.3 记者的采访技巧有待加强

记者必须以主导者和引导人的姿态进行新闻采集,其采访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决定采访和新闻播出后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一定的采访技巧,掌握被采访者的心理,对其引导,使受访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尽管如此,当今不少记者欠缺上述能力,没有引导意识,采访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没有发挥其传递有效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2.4 采访受到干扰

新闻记者主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对违法不公事件进行曝光和传播的权利。所以,当记者采访、曝光、揭露一些受访者的违法行为时,会遭到来自受访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阻挠与反抗。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记者惨遭毒打等,就是其采访受阻而导致,更有甚者,利用金钱及物质诱惑来对记者进行威逼利诱等。

2.5 意外情况的发生

新闻记者的采访具有实时性,因此决定其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突发状况,例如,正在报道的新闻事件突然被人为的终止;正在接受采访的人由于其情绪波动较大而中途退出采访;采访仪器或设备突然停止工作,出现突发性故障;新闻采访现场其他人员的意外干扰等。

3 解决媒体记者采访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充足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必须对被采访者的情况有个详细的了解,与被访者进行有效的磨合与交谈,杜绝中途退出采访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另外,要提前拟好采访的大致提纲,对采访时所提的问题进行清晰的记录与罗列、核查与研究;除此之外,对采访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仪器作反复试验与调试,避免其出现突发性状况而停止工作。

3.2 培养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技巧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其采访工作主要以提问来开展,其提问方式直接影响答案的真实与否。这就需要记者注重和培养自身的提问技巧,提问时尽量以具有亲和力的方式切入,且同时避免刺眼和刺耳的关键词:和关键词。同时,要注意自身的提问,循序渐进,注意提问节奏,并对被采访人加以引导,尽量使其说出最真实的感受和答案。

3.3 不断提高电视采访记者的素质能力

首先,新闻记者必须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职守自己所处的岗位,还要认识到自身与被采访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与其展开和谐而公平的交流,努力使其信任自己。对待采访工作要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其次,要培养不断学习的意识,定期对自己的专业度进行检测,从细节出发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例如,记者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可以适当地向专栏或者杂志社投稿,甚至签约成为其兼职写手;通过演讲培养自身采访的节奏频率。除此之外,适当地研究采访时所需要用到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熟练自身的操作技能[3]。

再次,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很好的洞察力。在进行采访时,有时会发生被采访者情绪难以控制的现象,这个时候,记者必须保持精神和思维高度集中,敏锐地洞察和分析被采访人的情绪变化,进行换位思考,使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很好的判断力。由于网络信息的范围较为广泛,且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记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把握好新闻事件的核心和重点,预见事件的发生趋势,找准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具备辨别假新闻的能力,确保真实有用的新闻信息的良好流通与传播。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是广大民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有效途径,其职业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下,其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技能,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自身采访的各项综合素质,为民众和社会建立良好的新闻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芳.新闻记者采访权初探[J].当代法学,2014,(11):15-17.

[2]孙凤毅.新闻记者采访权略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3):61-62.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5

为了推进一体化办台工作方案的实施,规范记者采访行为,树立记者良好形象,提高新闻报道水平,特制定《明光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标准化规范》,明确记者礼仪、采访前期准备、采访中行为及后期编辑制作的具体要求。

一、记者行为规范

1、加强记者采访管理,坚持持证采访,严禁无证新闻从业人员开展任何形式的采访活动。

2、坚持“三贴近”原则,实行一线采访、实地采访,不得引用其他媒体未经证实真实性的信息。

3、坚持文明采访,尊重采访对象,保证采访对象信息安全,遵守采访现场管理。

二、记者礼仪规范

1、记者采访时应时刻牢记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媒体人,为此,应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要认真,作风要朴实,举止要得体,谈吐要大方,要时时处处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2、记者采访时要注意着装。参加活动报道时,记者要着装大方得体。

三、采访准备规范

1、记者在采访前,要把该做的预备工作都做好:如检查摄像机、录像带是否正常,应携带的电池、灯光、三角架、采访本等采访工具是否齐全。

2、记者必须在采访活动开始前10分钟到达采访现场,查看摄像位臵,确定拍摄机位,商定拍摄计划。进入现场后应将手机设定静音模式,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前,记者到达指定采访区域或位臵。

四、采访过程规范

1、会议开始后,记者要仔细听讲、认真记录。

2、摄像记者要按照计划拍摄,动作要迅速敏捷,过程要精干利索。要讲究拍摄效率,能一次拍完不要多次重复拍摄,原则上每个会议不同领导讲话时只允许上台拍摄一次,每次不能超过四分钟。

3、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给主要领导特写镜头,其它副职两至三人套拍;以副职领导为主的会议,可给副职领导特写镜头。给两位领导套拍时,不要在两位领导正前方拍摄,要注意领导排名顺序,排名在前的领导在画面中靠前,占主要位臵,摇镜头时一定要按照领导排序进行。

4、拍摄会场台下镜头时,一般不拍特写镜头,要以会场过道为中心拍左右两侧成组镜头。要按照前后排顺序一排排拍摄,镜头里每排至少三人以上,用中景镜头,不能出现一个人镜头。

5、每条会议新闻的镜头都要成组,要有远、中、近、特镜头(包括固定镜头,推、拉、摇、移镜头),特别以固定镜头为主。拍摄速度要均匀、平稳,固定镜头长度至少要五秒钟以上,推、拉、摇、移镜头的起、落幅至少要三秒钟以上。

6、会场照度不够时必须用灯,不能一个会议时而用灯,时而不用灯,造成色调不一致。

7、拍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来宾的新闻时,应该由会见室的全景镜头;领导的特写镜头(讲话时和听时);来宾的特写镜头(讲话时和听时);从市领导讲话摇到来宾并拉开到二人的中景镜头;从来宾讲话摇到市领导并拉开到二人的中景镜头。

8、拍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到基层调研或慰问的新闻时,电视新闻应有文字记者和摄像记者两人参加报道,这样在报道中可以充分发挥电视特点,使用现场同期声,把领导深入基层,亲民、爱民的风范充分体现出来。拍摄时,要体现领导轻车简从的工作作风,画面要干净,不要拍摄车队以及陪同的人群。要体现出领导亲民、爱民的风采,多拍摄领导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画面,领导与群众交流的同期声要及时记录。要多拍反应镜头,运用长镜头记录细节,如领导与群众热烈握手、亲切交谈的镜头;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等。不要一直围在领导身边拍摄,以免影响领导调研工作。原则上不给基层各级领导特写镜头,可以套拍基层领导与市领导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画面中应突出主要领导为主。市领导陪同上级领导到我市调研慰问的新闻,多拍摄上级领导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生产一线的镜头。

五、后期编辑制作规范

1、记者编片时要选用领导状态最好、构图饱满、颜色质量最佳的画面,尽量不要编辑重复画面。

2、记者在合成片子时要注意声画同步,要监听配音质量,务必使声音和画面保持一致,达到最佳播出效果。

3、按照新闻规律,会议新闻画面首先是全景,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全景后接主要领导画面,其次是副职画面,然后是其它与会人员画面和中景画面,中间适当穿插侧全景、中景等过度画面,最后以全景结束。主要领导讲话、听讲的镜头给六秒至十秒画面,副职领导讲话、听讲的镜头给五秒画面;台下选取最好的画面每个镜头四秒。

4、市领导参加的会见新闻,首先是全景镜头,然后是市领导讲话的镜头,客人听的镜头,其次是我方参加会见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镜头;我方给完画面后,给客人讲话镜头,领导听的特写镜头,最后全景结束。

5、市领导调研时,以市领导调研题目为编辑画面的主线,全景开始后,根据稿件需要选用画面,主要以市领导在一线调研的画面为主,少用在会场听汇报的画面。

六、资料保留

记者采访拍摄的画面资料,要及时打包上传、适当编辑,保留在所在部门记者组公用的文件夹,并分类保存。

七、落实领导指示工作

记者跟随领导采访,领导对宣传工作,尤其对广播电视工作所做出的指示和要求,记者必须及时汇报给台里,以便落实工作。

监督电话: 0550—8133906

电视台记者辞职养猪谱写高原传奇 篇6

刘慧彬出生在兰州市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从高中到大学都是三好生。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甘肃省电视台工作。不久,他又娶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妻子,一年后迎来天使般可爱的女儿。刘慧彬的生活曾让无数同学和朋友羡慕得眼红。然而,2006年5月,他却突然提出辞职,要去藏区养猪。

太不可思议了,消息一传出,就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落差太大,放弃如此体面的职业,跑到偏远山区养猪,莫非他的脑子进水了?当时,也有人猜测他可能受了什么刺激,或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不然,为何对自己的前途如此不负责任?令人不解的是,无论父母、妻子等人如何轮番劝说,刘慧彬仍态度坚决。后来,妻子伤心至极,一气之下和他离了婚。

刘慧彬的“走火入魔”不是没有原因的。原来,他在电视台当记者时,经常到大山深处的偏远牧区采访,发现那里有很多土特产都是好东西,比如牦牛肉、野蘑菇、奶疙瘩等,因缺少知名度却一直卖不出去,或卖不上价。那时,他就有了到那里去创业、帮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念头。

一次,刘慧彬拜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户藏民,热情的主人特意宰了一只小猪来款待他。在牧区,人们经常吃的是牛羊肉。那天,在火炉上烤得颜色焦黄、香味扑鼻的猪肉味道鲜美无比,越嚼越香,令刘慧彬回味无穷。他好奇地问:“这是啥猪肉啊,随便一烤竟有这么绝妙的味道?”

主人高兴地告诉刘慧彬这是“藏豚”,俗称“人参猪”,是他们那儿特有的。藏豚又称蕨麻猪,由野猪驯化而来,是我国最原始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猪品种。全世界只有在青藏高原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才有这种猪。这里海拔3200米以上,最冷时气温达-28℃,到处是原始无污染的雪山、草原、河谷。这种猪因长年在草原上拱食地底下生长的蕨麻(俗称“人参果”)以及贝母、冬虫夏草、秦艽等当地盛产的野生名贵中草药而得名。这种猪的奔跑速度比狗还快,一人高的土墙一跃就过去了,3头蕨麻猪就可以抵挡高原狼和雪豹的攻击。所以,当地藏民不会用猪圈圈养它。

刘慧彬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在一些古藏文中就記载着,藏豚在吐蕃王朝时就是古代藏族藩王及土司等王室贵族享用的贡品,吐蕃王松赞干布向唐朝请婚时的贡品中就有藏豚;文成公主进藏后对高原上粗糙的食物很是不习惯,唯独对“火烧蕨麻猪”大为青睐,并美誉其为“人参肉”。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去甘南视察,专门要了一道“烤蕨麻猪”,品尝后大为赞赏。

藏豚生长极为缓慢,一年仅能长到30斤左右。它在草原上自生自灭,没有人专门饲养管理它,最终导致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藏民祖祖辈辈主要养牦牛和羊,藏豚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牧民自然难以认识这种稀缺资源潜在的价值。近年来,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如再不加以保护,这种猪将濒临灭绝。2006年,藏豚被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保护品种”。

如果专门在藏区养藏豚,不仅能让城市人品尝到这种在外界很难吃到的草原美味,还能通过科学繁育不断扩大藏豚种群,使这个珍稀品种避免灭绝的厄运。刘慧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商机后,便决定辞职到甘南草原创业。

160万元收购款血本无归

跨出养殖藏豚第一步,首先面临的就是到牧区收购种猪,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加之语言不通,不能有效沟通,刘慧彬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很多天也没有收获。

2006年6月,刘慧彬联系到一位对当地很熟悉的牧民,让对方骑着马带他进草原寻找藏豚。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刘慧彬几乎走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却很难见到藏豚的踪影。原来,由于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期短,饲料缺乏,藏豚终年四处采食,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夏季,只有在深山里的牧场才能找到它。后来,刘慧彬终于发现了一群正在拱食绿色植物的小家伙,大概有十五六只,脑袋尖尖的,有点儿像刺猬,黑色的毛显得有些稀疏。别看它个头小,但个个野性十足。

藏民以流放方式散养的藏豚会不会因为失控变成真正的野猪,怎样才能捉到它们呢?人家还真有一套。为了有效控制藏豚,牧民会在自己住的帐篷附近定期撒些青稞面、燕麦及盐巴之类的东西。有了这些美味的诱惑,藏豚慢慢地就习惯经常回家了。

费尽周折找到一批蕨麻种猪后,牧民们却不肯卖给刘慧彬。原来,当地藏族人有个传统,养殖藏豚就是为了自己吃,就没卖过。性格豪爽的刘慧彬经常带着好酒、茶叶等到当地人家里做客,很快就和很多藏民成了好朋友。接下来,收购藏豚就顺利多了。

2006年9月,刘慧彬在甘肃定西市岷县投资7万元建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保种场。眼看惊人的财富正向自己招手,不幸却发生了。一天早上,刘慧彬和朋友冯岷川开着货车把120多头从藏区收购来的种藏豚运往岷县保种场时,半路突发暴雨,车子被困,后来又引发了泥石流,刘慧彬和朋友不得不弃车逃生。一个小时后,暴雨渐渐停了下来,刘慧彬他们脱离了危险,可那120多头藏豚逃的逃、死的死,就这样没了。

三个多月没日没夜地艰辛奔走不说,为收购这批藏豚,刘慧彬前后共投进去160多万元,这可是他和父母所有的积蓄。如今,这一切连同他的梦想全部灰飞烟灭,让他欲哭无泪。但这位倔强的西部汉子并没有退缩,他决定继续收购藏豚。

成为中国“藏豚大王”

回到兰州后,刘慧彬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咬牙把自己结婚时的房子卖掉了。做生意的姐姐看弟弟举步维艰,于心不忍,主动提出借给他70万元。有了这笔款,刘慧彬很快就从藏区收上来300多头蕨麻猪。在对其进行保种繁育后,那些藏豚第二年春天就在岷县的养殖场里产了大批幼仔。

这时,刘慧彬又作出一个更大胆的举动,把自己费尽心血繁育出来的种猪、母猪和小猪又运回甘南,让当地牧民去养,并向牧民开出优厚条件:到了秋天,再以毛猪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回来。2008年10月,刘慧彬拿出一大笔钱进行收购保种,兑现了对牧民的承诺。见养藏豚确实很赚钱,当地人奔走相告,纷纷要求同他合作。

花钱买回藏豚科学配种繁育后送人,再高价回收繁育后又送人,折腾一圈,都是刘慧彬往里面大把投钱,他究竟想干什么?就在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他是在做赔钱买卖时,刘慧彬又作出一个更为离谱的举动:2008年年底,他跟朋友合作再加上贷款,筹集400多万元,承包了90多万亩牧场,免费给牧民专门“牧猪”。

刘慧彬知道,要想快速扩大藏豚的数量,仅靠自己饲养是不行的,必须让牧民共同饲养;而要想一年四季不断产出高品质的藏豚,就必须有草丰水美的牧场来放养藏豚。靠着这种模式,到2010年,刘慧彬引导牧民为自己养殖藏豚3万多只。这年10月底,刘慧彬认为销售时机成熟了,便把一批藏豚运到兰州。

因为藏豚肉价格比普通猪肉价格高好几倍,又不知它的味道到底如何,起初,几家星级酒店的老板都颇有顾虑,担心客人不接受。刘慧彬早有准备,现场加工了一道红烧藏豚肉。肉还没出锅,浓郁的香气便满屋四溢,馋得几位老板口水直流。众人一番狼吞虎咽后连呼过瘾。大家认为,藏豚肉鲜香多汁,几乎用不着费劲咀嚼,其美味远远胜过野猪肉和市场上常见的牛羊肉等。

就这样,刘慧彬很快打开了藏豚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市场。至2011年年底,实现销售额4000多万元,一直困扰刘慧彬的资金发展问题迎刃而解。

经权威部门检测,藏豚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这就使它具有惊人的抗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肉质中所含淀粉酶是其他肉质的2~30倍,并且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藏豚肉不但肉质鲜嫩、无腥不腻,还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等药理活性。正因如此,尽管每公斤藏豚肉的售价高达120元,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如今,刘慧彬拥有的藏豚数量已超过10万头, 2012年的销售收入保守估计也会达1亿多元。更重要的是,藏豚这个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7

1 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不高的原因

虽然很多电视台都意识到了记者采编能力对新闻质量的影响, 并采取了一定措施, 但还有不少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不高, 下面对此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缺乏培训

对于记者来说, 实战经验往往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记者这个职业是非常灵活的。记者在工作过程中, 遇到相同事件的可能性很小, 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 对采访环境或者被采访人的情绪, 遇到这些问题时, 就需要记者灵活应对, 因此, 记者在进入工作岗位前, 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但实际上, 很多电视台的记者都缺乏培训,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电视台后, 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 对采编工作的熟悉程度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1.2 记者综合素质低下

记者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敏感度, 新闻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快, 一旦某地出现了突发事件, 记者要第一时间赶现场, 快速抓住采访重点, 因此, 记者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1]。实际上, 虽然每年都有很多高校毕业的该专业的毕业生, 但这些学生刚进入社会, 缺乏实战经验, 有的甚至连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都没有消化好, 而电视台现有的记者年龄也偏大, 行动力不高, 所以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往往是力不从心, 导致电视台记者整体素质的不高。

2 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 现提出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相关策略。

2.1 加强对记者的培训

对记者来说培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 记者可以积累采访经验, 总结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并且对自身实力进行分析, 分析自身的不足,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实力。在记者进入电视台后, 就应组织培训, 除了让其听专业的讲座外, 还可以组织他们跟随老员工去现场进行采访, 让他们在老员工的带领下去采访, 然后指出他们在采访中的问题, 及时对其的错误进行纠正, 通过对记者的培训, 以促进其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

2.2 提升记者的综合素质

要提升采编能力, 记者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升自我。首先, 从事记者这份职业后,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明确记者这份职业的工作性质, 加强生活体验, 提升对新闻的灵敏度, 在工作中, 要不断总结经验。其次, 记者这份职业对人的身体素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采访现场, 经常需要熬夜, 因此, 记者要不断加强锻炼, 增强体魄, 身体素质高了, 其反应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新闻采编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3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作为一名记者, 应该知道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 新闻一旦播出去, 可能会误导很多群众, 因此, 记者在采编过程中不能轻重不分, 不能以人们的兴趣为主, 采访过程中应该要基于事实的基础上, 要将最为真实的消息展现在人们眼前[2]。电视台播放的新闻并不都是国际大事, 民生新闻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 记者要不断关注民生变化, 在新闻中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 探究新闻的本质, 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3 结语

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技的进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获取新闻的渠道, 但电视仍然是大多数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电视台新闻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不断总结遇到的问题, 为了提高新闻的总体质量, 要分析记者新闻采编效果不高的原因,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对记者进行有效的培训, 提高其采编能力。记者自己也要意识到其采编能力对新闻质量的影响, 分析自身问题,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促进电视台新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山.基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2) .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8

一、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的策略

不同种类的媒体形式有其特殊的采访方式,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新闻记者采访中,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采访前的准备是静态采访, 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闻采访中, 要想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采访到高质量的新闻, 就需要知己知彼。如果记者没有全面掌握采访的相关内容以及政策信息, 就不能准确反应出事件的真实情况[;1]如果没有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就不能坚持准确的采访方向;如果对需要采访的事件以及人物认识不足, 就很难找到合适的采访切入点。采访记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良好地应对采访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但并不是所有采访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事前准备, 这需要记者注重平时的积累。

(二) 注重采访提问

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生动、形象, 需要注重细节内容, 在采访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住细节, 丰富采访的素材。[2]新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需要以具体的数据以及证明等材料为依据, 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记者在采访时, 需要明确提问的针对性以及目的性。记者需要明确自己的采访目的, 根据采访的任务设计问题, 不能随意、泛泛而谈。提问需要针对重点人物以及报道思想, 不同的情况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采访全局性的问题就要采访相关的负责人, 如采访细节上的问题, 就应到基层采访基层工作人员。把握住事件的关键性问题, 提高被采访者的兴趣。

(三) 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 由于被采访者的身份、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差异, 记者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情感、紧张等情绪都会对采访过程产生影响。采访是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记者需要与受访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沟通, 减少对方对自己的防备, 获得受访者的信任。同时, 记者的言行举止对于受访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改变者受访者对记者的态度以及看法。如果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随意走开、接电话, 会打断受访者的思路, 也会让受访者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 从而影响整个采访过程。记者应懂得根据环境氛围对自己的心理情绪进行调节, 为受访者营造最佳的受访氛围。

二、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编辑工作策略

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质量是受到选题、内容、后期编辑制作等环节影响的, 新闻的真实性、严谨性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闻制作编辑中, 需要工作人员加入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使新闻内容的质量得到提升。

(一) 科学策划, 认真沟通

新闻编辑工作涉及很多的内容和方面, 编辑工作中, 策划组织应占首要位置。新闻所追求的是最大范围的覆盖, 获得更多的信息量以及更高价值的新闻, 从而提高新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新闻内容一般是记者和通讯员共同完成的, 编辑人员需要与记者和通讯员及时沟通交流, 保证信息的传递, 了解新闻播报和发稿情况, 根据新闻编辑的要求对信息采集进行调整。只有具有高质量的新闻素材, 编辑人员才能够做出好的新闻。[3]同时, 编辑部门也应与观众进行沟通, 了解观众的需要以及意见反馈, 从而更好地改进新闻内容。

(二) 对编辑新闻内容进行创新

电视台新闻传播中, 新闻内容至关重要, 是报道素材的确立。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途径, 电视台新闻内容应从时政、知识信息的传达出发。现如今, 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对于新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要求新闻更加简化、集中。因此在新闻制作中要努力满足观众的这方面需要, 使观众能够及时快速地掌握到新闻内容, 并了解其精髓。[4]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时, 还需要注重新闻的新闻性以及知识性, 当前新闻工作主要是要进行信息的传递, 而知识的传递也应成为新闻的另一功能, 以满足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 创新编辑工作的形式

电视台新闻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使新闻的色彩性得到提升。当前很多新闻节目都采用多人情景播报的形式进行, 在传统的新闻播报中增加互动的形式, 使新闻更加直观、生动, 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能够使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还有些新闻使用了滚动播出的形式, 能够避免新闻稍纵即逝, 使新闻的信息含量得以增加, 突出新闻内容的时效性。

三、结语

当前, 现代化的媒介形式逐渐增多, 作为传统的电视台新闻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也应积极强化自身的采访以及编辑工作能力。电视台是与观众最为接近的媒体机构, 因此更应创新工作方式以及方法, 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以满足更多观众的信息需要。而新闻采访以及编辑人员更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知识能力等, 做好采访和编辑工作, 为观众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摘要:当前, 现代传媒行业快速发展, 媒体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电视新闻采访以及编辑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手机、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人们对于新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闻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新闻工作者整体素质能力的竞争, 因此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 强化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本文就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编辑

参考文献

[1]卫鹏.新时期县级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J].科技传播, 2015 (2) :62-63.

[2]马玉辉.浅析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及后期制作[J].北方经贸, 2015 (7) :229-230.

[3]迟鑫瑜.新时期如何做好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J].新闻传播, 2015 (12) :92-94.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9

1 坚持基层采编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基层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 县级电视台记者要时时刻刻坚持真实性原则, 在政治方向上绝不含糊, 全面、客观地报道事件和新闻。目前, 县级电视台记者由于社会责任感不强, 素质偏低, 违反行业道德的事时有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 败坏了新闻界的声誉。所以, 县级电视台记者要始终铭记自己的本分, 自己的职责所在, 客观披露事件的真相, 按照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解读, 违反社会公德的事绝对不能做。县级电视台的记者, 要不畏惧辛苦, 肯于在新闻采编方面下苦功夫, 抱着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 积极奔赴事件第一线, 了解第一手资料, 深入调查报道, 还原事实真相, 引导社会舆论,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2 定位以民为本的新闻价值取向

在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 最受民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要数民生新闻了。县级电视台受众少, 这是县级电视台的先天劣势。但是, 本土的民生新闻, 相比省级电视台和其它卫视, 对这小部分受众来讲, 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讲, 都更贴切, 更能走进本土百姓的心坎, 包含更多的有用信息, 从而使县级电视台更容易牢牢把握对本土观众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这反而成了县级电视台的优势。因此, 县级电视台记者的新闻采编, 要更多以民生的角度, 以平民视角来报道, 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发掘出老百姓心底的声音。县级电视台记者, 应该有创新思想观念, 不局限于自己视觉范围, 丰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县级电视台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就应该多关注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家长里短、衣食住行。同时, 挖掘出这些新闻背后的新闻, 深入到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合理应对物价上涨、医疗卫生、技术培训、食品安全、土地征用、维权支持等方方面面。

3 提升记者自身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 意指新闻记者“敏感的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 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力”, 这是一名优秀记者必须具有的业务素质, 其决定了一名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 直接影响着一名新闻记者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 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含金量, 直接关乎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影响力。对于一名新闻记者, 其新闻敏感性主要依靠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 工作的勤奋, 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思维的活跃性。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的记者, 能够在日常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敏感的判断到, 哪些是无关紧要的线索, 哪些是值得挖掘的新闻。新闻敏感性的培养, 这不是一时一刻通过集中培训、强化训练就能够获得的, 而是一名记者长期有意培养的过程。作为一名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 首先要具有丰富的新闻学理论知识, 比如对于哪些是新闻, 哪些不是新闻, 有深刻的领悟。同时, 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 要注重透过事件的表像挖掘事物的本质, 透过新闻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而很多时候, 平平淡淡的事件本身后面, 深埋着巨大的新闻价值。

4 树立自己独特的采编风格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现代, 新闻报道极易走入同质化, 各个媒体平台无论从报道的形式和内容来看, 都极易相似, 彼此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县级电视台, 因自己的平台本身就很小, 如果都是一些同质化的新闻, 就很难吸引、把握住观众, 立好自己的根基。因此, 采编记者具有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意识, 能帮助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获得自己独特的吸引力。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10

一、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要素

新闻采编的实质是新闻采集与编辑的过程, 它展现了新闻作品产生的整个流程, 如采访新闻事件、编辑新闻稿件、写作文案等。 (1)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会涉及多方面的新闻内容, 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 开发出更多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因此,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新闻采编工作的新闻内容。新闻内容指的是地级市电视台要向受众传递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影响受众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必须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二是新闻采编工作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地级市电视台采用何种方式传递新闻内容, 通常会影响受众的接受程度,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要采用互动式的表现形式, 提高受众接受新闻内容的程度。三是新闻采编工作的制作技术。制作技术是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的主要技术支撑, 它推动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制作技术, 为新闻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保证新闻记者掌握先进的制作技术, 更有效地完成新闻采编工作。

二、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路径

(一) 新闻职业道德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任何一类行业员工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它直接表现为工作人员的品德与行为, 在评价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同样需要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客观、真实地分析新闻事件, 坚持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 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内容, 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理念, 真正履行人民群众喉舌的职责, 为人民群众实行舆论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职能, 提高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获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任。 (2)

(二) 新闻价值取向的遵循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坚持以民为本的新闻价值发展取向, 开发多样化的民生类新闻节目, 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于地级市电视台而言, 它的受众更多的是基层群众,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坚持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 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 一方面挖掘基层群众生活中的新闻内容, 另一方面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促进新闻采编工作在民生服务方面的重要功能, 增强新闻报道接地气、民生化的重要特点。

(三) 新闻采编特征的保持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 要遵循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 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分寸, 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 保证新闻报道的公开、公正, 提高新闻内容的求真务实, 因此新闻记者要严格按照新闻采编的原则开展新闻工作, 一方面保证自身态度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另外,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表现出实时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敏锐地发现新闻事件, 及时报道新闻信息, 让人民群众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新闻资讯, 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互动、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 增强新闻记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促使新闻记者报道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民生类新闻栏目。

(四) 新闻采编要素的选择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合理地选择新闻采编的要求, 主要包括新闻采编重点的选择与新闻内容的选择。在新闻采编重点的选择方面, 新闻记者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意识, 选择各类疑难问题作为新闻采编的重点, 如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颁布的有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政策等, 这些都是新闻记者采编的重要题材。因此, 新闻记者一方面要实时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 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 另一方面要深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敏锐地发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寻求解决的方案, 保证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既好看又有实用性的重要特征。在新闻采编内容的选择方面, 新闻记者要依据地级市电视台的现实特点、人民群众的接受心理, 选择符合电视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闻内容,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明确所在地级市电视台的发展趋势, 了解人民群众对新闻节目的实际需求, 采集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各类新闻事件, 选择与本区域相关的新闻内容, 并对相应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报道, 以此引发受众的共鸣。

三、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增强新闻采编能力的建议

(一)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它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线索与事实的捕捉过程中, 能够敏锐地对各类新闻做出适当的反应, 并且对新闻事件具有犀利的洞察力 (3) , 这就要求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意, 能够敏锐地判断何种事件能够成为新闻线索与事实、何种事件能够挖掘到更深层次的新闻内容、何种事件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闻记者只有能够敏锐地洞察新闻事件隐含的意义,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新闻。因此, 作为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 要多调查、多思考、多研究、多走访,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意, 透过普通的现象发现本质,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

(二)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新闻记者崇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它一方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 另一方面要求新闻记者为自身行为负责, 保证自身的行为不违反职业道德。因此,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挖掘新闻事件时, 既要亲自到第一现场进行调查与采访, 保证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 又要利用多种手段, 如电话访问、民意调查等方式, 确保新闻事件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结语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既具有一般记者的共性特征, 又具有地级市新闻记者的特性, 由于所在区域范围的制约,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更重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开发与挖掘, 更关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事件, 这要求新闻记者要积极适应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采集、编排适合地级市电视台需要的新闻,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 促进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良好有序发展。

注释

11危义铭.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4) :187-189.

22刘蓉.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科技信息导刊, 2012 (5) :82.

电视台新闻记者 篇11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促使我国传媒产业逐渐成熟和完善。针对报纸和广播来讲,电视媒体具有更多的独特优势,对于视听技术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具体的现场画面使群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要想通过电视节目成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与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若编辑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导致画面与解说产生脱节的情况。所以,想要确保电视节目的成功,记者一定要做好采访和编辑的工作。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和阐述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提升的途径。

1 从根本上加强政策理论水平提升策划意识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政策理论的水平,不断提升其敏感程度和大局观念。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强化对于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方面的学习和掌握,深刻体会精神的实质,对于舆论导向进行正确的引导,给党工作的大局提供服务,这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着眼点,同时还是其着力点。新闻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当作核心的方针,这是倡导主旋律的根本条件,是给党工作大局提供服务的重点表现,也是检验新闻工作人员意识强和弱的方式,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把握好首要关,提升责任意识,尽可能地给百姓造福而不是闯祸。

电视新闻记者还应该提升策划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要求电视新闻文字记者不断学习,进一步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类型的新闻题材写作技巧,必须要明确活到老学到老这种观点,不断强化政策理论方面的学习,清楚目前宣传的核心,真正明白上级的文件精神,提升新闻的敏感程度,必须不断探索和琢磨每一个级别新闻比赛中那些经典和优质的作品,参考其特别的写作方法和视角,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强化策划意识,这里的策略实际上指的是谋划和筹划以及编制正常与行动计划,策划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就是制定战略和规划以及组织监管和执行。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尽可能的针对社会需要,观众需要的改变,寻找改革提供的机遇,把手中需要拥有现实性和潜在性以及代替性,还有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编制出合理准确的节目计划,抓住受众的眼球。使其选择和意愿心理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总的来讲,电视新闻记者在进一步报道过程中选择题目和使用的写作方式必须要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编辑的眼界与全局意识。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深度和广度以及全面性,始终站在编辑的角度写作。怎样选择良好的问题和稿件题目以及开端,怎样使用同期声,这些都要纵观全局,总体策划。必须要积极主动,不断客观的构建稿件的框架,寻找支撑点,进入稳固具体的采访活动,尽可能的做好策划和采访以及写作和制作标题的工作,只有这样可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 强化摄像技能

摄像能力对于拍摄画面质量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对于摄像技巧具有一个详细且具体的掌握,在新闻发生时,专业记者通常会给予多个视角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观测,而想要把这些想利用新闻表达出来,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摄像能力。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摄像能力,才可以在编辑的过程中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并且编辑的内容和拍摄的内容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能够防止因为记者缺少拍摄经验和能力而产生跑题的情况存在。除此之外,电视新闻采访之后的补充工作也特别重要,摄像和文字记者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减少之后制作工作的量。

针对摄像记者来讲,在实施新闻拍摄的过程中,一般应该把一个情景的新闻拍摄时间延长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给之后画面连接留出空白。另外,摄像记者在拍摄的时候,还要重视特别的情况,在要求全景拍摄时一定要变换镜头实施全景拍摄。例如,在拍摄个交通事故报道的过程中,既要对造成事故车辆实施拍摄,还要对于之周围的交通和道路环境实施细节的拍摄等,这些拍摄技巧是必须掌握的,并且也要意识到新闻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每个部门之间的连贯性。不要觉得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事实上电视新闻工作属于一个巨大的系统,少了哪个环节均没有办法顺利地运转。而电视新闻记者属于电视新闻播放报道当中的一个中心力量,必须要把拍摄和编辑这两个内容巧妙的结合,才可以反映出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表明,新闻记者摄像能力也需要我们重视,不断提升其摄像水平。

3 掌握后期编辑技巧提升制作水平

电视新闻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关系到记者和编辑以及播音等多个方面,必须要所有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要求一项记者必须要增加和后期编辑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并且尽可能的要勤加动手,对于采访制作的材料亲自编辑,这样不仅能够了解掌握一定的编辑技巧,同时还能够在后勤编辑的时候对于自己之前的工作进行检查,能够清楚自己前期工作的缺点和优点,不断总结经验,使文字与画面不存在违和感,不断提升自身采访的水准。若两名记者一起外出采访,必须要注重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思想层面达成共识,良好的配合,一定要尽可能地避免因为两个人思想方面不一致,导致画面和文字脱节的情况发生。

4 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事实上电视新闻在播报之前必须要很多部门和岗位一起合作协调完成的,当中新闻记者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基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此期间的新闻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站在编辑意识的视角给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只是简单的想要强化电视新闻记者本身素质,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强化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电视电文记者编辑意识提升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加快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曾超.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44.

[2]刘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浅谈[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171+182.

[3]朱慧莎.小议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J].现代交际,2016(01):131-133.

[4]邓媛.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话语:以“柴静现象”为中心[D].湖南大学,2014:18-19.

[5]李晓平.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3(12):92-93.

[6]王婧.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编辑意识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20):113-114.

论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 篇12

记者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兴奋和受人尊重的神圣职业, 同时也是是一个政治性极强、责任极其重大以及导向性很强的职业。地方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最前沿的工作, 新闻舆论导向对社会的安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此, 地方新闻记者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

首先,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拜金主义风潮日益盛行, 不正之风四处横行, 对于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也带来了冲击, 屡屡发生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和现象, 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道德操守, 是各行各业最基本的要求,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尤其如此。要培养和加强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恪守职业道德和操守, 对金钱和个人享乐追求等不良作风的腐蚀解决说不, 对工作认真、勤奋和务实, 使地方电视台记者能对自己的报导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读者和观众复杂、对自己负起的历史使命和意义负责。能基于社会普遍价值, 能净化人们灵魂和思想。

第二,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新闻要求实时性和真实性,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一定要把握新闻的真实性, 踏实肯干, 求真务实, 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第三,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专业的眼光, 能找到新闻的价值, 能发掘“新闻点”以及策划新闻事件的能力。新闻报导并不是越精彩越好, 更重要的是以真实性为基础, 发现和揭示新闻在时间及空间上存在的意义, 能找准新闻点, 展示新闻的内涵。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思辨力, 善于发现新闻点, 并利用好新闻点做好策划, 形成新闻事件, 使新闻报导质量和价值更高。

第四,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新闻记者只是电视台的一个个体, 而新闻报道由采、编、播、制等各部分组成, 如果没有团队精神, 个体之间就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 发挥更大作用, 更勿论团队于团队的合作了。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能各自发挥所长, 互补长短, 拧成一股个体无法达到和超越的强大力量。

2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 必须要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等, 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工作, 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很繁荣, 因此,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有大局观、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加强团结稳定和正面的宣传工作, 毫不动摇的立足党的立场, 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 强有力的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宣传, 有效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提高人们群众的精神。

首先,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我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的道德要求, 也是我国道德建设中的核心, 因此, 为人民服务也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 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自觉主动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其次,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树立把党和人民思想有机结合报道的意识。这样, 才能彰显政治性, 才能切实履行好党和政府喉舌的功能。因此, 不但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还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了解熟悉, 能对经济、政治等各相关领域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能把握国家的政治走向, 从而能有效和正确的去看待新闻事件, 能把握新闻的本质和内涵, 激励全民能信心百倍的去创造美好生活。

最后,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时时不忘学习提高政治洞察力的能力。事物以及社会是变化的、运动的和发展的, 国家的政策也具有超前性的问题, 如何弥补新闻报道中的不足?如何找到新闻宣传中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如何更具科学和力度的进行新闻宣传?等等这些, 都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时时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的洞察能力, 不断的学习, 才能对社会政策等方面形成灵敏的洞察力。

3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并不断学习和加强

现在的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 有很多不是专业出身, 对新闻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懂, 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点点摸索和积累出来的经验;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信息愈发流畅易得, 也使更大读者和观众的知识积累和文化水平更多更高。因此, 这些都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不断加强专业学习, 包括新闻工作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社会政策、方针、法规等, 以及人文、历史、地理等, 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做大量知识储备, 并与时俱进, 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使新闻报道能富有感染力, 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 这样才能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并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第一,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发掘新闻点的能力, 并能善于利用新闻点, 做到精益求精。新闻点的发现, 需要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有敏锐的嗅觉和洞晓感知的能力, 对以新闻记者的知识技能以及业务能力要求极强, 如此,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如果没有深厚而广泛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 是很难有发现新闻及新闻价值内涵的能力的, 更勿论做到精益求精了。因此,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首先必须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努力, 培养和提高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嗅觉以及创作等方面的能力, 才能在繁杂琐碎的社会当中迅速找到想要的和有价值的新闻, 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迅速抓到新闻点;新闻点固然重要, 但并不是新闻报道能取得好的效果和成功的必要因素, 找准新闻点只是开始, 而不是结束, 因此,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还要加强新闻策划的能力, 新闻策划, 必须对策划对象行业有足够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行业的历史、现状、发展等, 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 了解越多, 越有利于发现重要有价值信息, 把新闻点能引发成新闻事件, 引起更广泛的宣传和影响, 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取得理想的成功。

第二,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大胆发挥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地方新闻记者做新闻报道, 可以在报道的手法上、形式上以及领域上都可以进行合理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不因循守旧, 不墨守陈规, 能不断顺应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这样,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的新闻报道, 才能时时爆发出感染力、冲击力, 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新闻, 重点其实就在于“新”字, 新鲜的事物, 无论何种形式, 都能勾起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创新, 不但是报道成功的一把动力, 也是新闻记者自身素养加强和进步的不断动力。

第三,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不断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素养。新闻报道不是简单的媒体传播, 它承载着文化, 它能促进社会和谐, 能加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能启迪人们思想, 能推广政策法规, 能给人知识和提高等, 新闻报道, 实际就是一件精神方面的产品。所以, 这需要新闻记者有极好的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 才能是新闻报道更富营养, 更便于它的价值观散发出去, 引起共鸣。

第四,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与时俱进, 踏实肯干。新闻记者要不断学习进步, 看书看报看电脑, 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好的报道。实际上, 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 更接近群众,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更加踏实的去做事, 其作用和单位无可替代。

参考文献

[1]李红玲.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调查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上一篇:电子文件管理利用下一篇:基层财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