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2024-06-21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通用9篇)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1

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的素质

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用词都关系到公安部门的形象,甚至是政府形象。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需要超高素质的人才能担当,比起其他行政部门要严格得多。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内涵总结概括起来需要有三方面的精通:政治,新闻,公安工作。在政治上没有建树是不能通晓公安工作的,在其他公安工作上没有全面的知识经验也不能向公众表达公安部门的态度。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大致有以下几大类素质:

一、坚定地政治信念和政治把握能力

政治素质是公安机关发言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是说新闻发言人必须拥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的政治倾向是明确的,必须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坚定的政治把握能力,是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必备的能力,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

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不仅需要宣读发言稿,还需要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这种把收集到的事物信息和资料储存和再现,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是记忆能力,它对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洞察舆论媒体动态和发布会现场的情况,并及时作出反应。发言要准确快速持久。

三、高级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面对媒体犀利的提问和高难度的反诘,新闻发言人要快速反应以及冷静处理。回答记者提问时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并运用一些技巧化解尴尬提问,最好带一些幽默使场面更加活跃,给记者朋友们一个好的印象。

四、熟知公安工作以及公安内部运作

记者提问涉及的范围较广,为避免对记者提问出现“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必须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时刻了解和熟知。公安机关发言人是为了把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向公众公开,所以他自己首先要很熟悉公安工作和情况。这是对公安机关发言人最基本的要求。

五、合理应对媒体,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

新闻发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新闻规律,熟悉各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报道特点,才能提高新闻发布水平,变宣传为传播,变工作汇报为新闻发布,增强新闻发布互动性和成效性。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发言人,要正确摆正自己与媒体的位置,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是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那就不完全是对立的一面,还有统一的一面,而且更多的是统一。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朋友关系。

六、良好的品格和公众形象

公安机关的发言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检点自己。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可信赖的、诚实的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面对公众,说出的话才能令公众信服。不管是外表仪态,还是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都应该不凡。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2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萌芽与兴起, 是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网络舆论表达与政府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与互联网的结合, 最早可追溯到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政府上网, 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 政府在网上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 为公众提供办事的便利, 并通过网络接受民主监督。1998年底, 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47个部委 (直属单位) 信息部门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到2008年底, 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 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的比例分别达到99%和92%。在此基础上, 各级政府领导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开通了网上信箱, 为民众通过网络反映社会民生问题提供便利, 这类网上信箱可以看作是网络新闻发言人的雏形。

而近年来在各地兴盛起来的网络问政, 则是各级政府以政府网站或主流媒体网站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官民沟通新模式。

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网络舆情催生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成为思想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网络被越来越多的民众视作表达自身意愿和对政府政策及社会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因此, 构成了对政府的现实压力, 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难度。

政府要想有效化解此种压力。必须创造一种能够与民众进行良性沟通和互动的方式, 及时回应来自网络的各类质疑与诉求,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规律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可以比一般的新闻发言人更好更快地了解民意、引导和把握舆论, 从而更好地促进公民社会的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与网民、网络舆论“零距离”接触的尝试, 是在网络舆情下催生的。

2、“网络民意”一旦形成对舆论的走向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于此形成网络舆情, 从目前调查到的中国网民数量来看, 网民群体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力量。网络舆情一旦形成, 它爆发的突发性对政府的及时反应速度与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网络舆情偏激、失范。但在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 经由网民传播的信息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但最终呈现的事件图景大多证实当初网民对事件的质疑是合理的, 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国家赖以建立其合法性的诸多价值观在传统媒体新闻发言人的一个补充, 以政府信息传播代替人际和群体的信息传播, 更有效地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3、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建立专职与兼职、常任与临时相结合的网络发言人队伍和机制, 定期举办网络新闻发布会, 对群体性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增强与广大网民的沟通与互动。

三、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涵义

作为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 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完整的团队, 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馈。网络发言人一般是由各地区、单位的班子成员或中层领导担任, 或者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挑选工作人员代表政府发言。其形式主要是通过发帖、跟帖的形式对网民发布的帖子进行跟踪回复, 旨在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

四、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意义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创立, 对于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社会治理而言, 都有着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新闻发言人是网络时代官民充分互动的良好范式。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循环互动, 构建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反馈模式, 既是政务信息传播、社情民意沟通的过程, 也是政府实施舆论引导与公众进行舆论监督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这种直接的官民接触, 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执政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治理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网络时代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延展。减少传统媒体的中介环节, 不仅可以迅速及时地对网络民意做出反馈, 节省信息公开的成本, 还可以更加充分地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 更直接地传达政府信息与权威声音, 消解矛盾, 正确导引舆论。而社会公众随时随地的网络舆论表达与社会监督, 又会使政府社会治理更趋规范与合乎民意。

五、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的问题

1、网络新闻发言人成为现实发言人的“网络版”

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发言普遍存在着不及时、发言打官腔以及不知道该怎么发言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有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2、网络新闻发言人很大程度上是被网络民意“逼”出来的, 缺乏主动性

往往形同虚设。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多半是地方政府为了应对网络舆情, 并不是为了尊重和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要取得民众的信赖, 必须切实解决民众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要把这一制度落实到实处。

六、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站在政府层面就是要完善制度建设, 把一切切实可行的践行下去;而从发言人主体考虑就是要提高发言人的综合素质。

1、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监督机制

规范日常工作机制, 用制度形式明确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报、交办、回复、跟踪等工作程序和人员分工, 规范网络舆情收集与回复机制, 做好与网民的沟通协调, 理顺政群沟通渠道, 消除网民对政府可能存在的偏见, 营造良好的政群关系。建立舆论跟踪反馈机制, 关注与当地政府和部门相关的网络舆论报道, 做好重点、热点问题的分析。及时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化解网络谣言。

2、网络新闻发言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工作态度来说, 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增强主动性, 明确自身定位, 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发布, 主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虽然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立的初衷是应对公众对一些事件的质疑, 而不是主动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但是, 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化的进程中, 发言人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方能尽其应尽之责,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工作技巧上说, 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力求做到两点:一是掌握与网民平等交流的发言方式, 以网民熟悉的、能接受的方式发言, 以网民悦服的方式发言, 而不是类似于领导训话似的发言, 更不是说一通官话、套话;坦诚地与网民进行互动讨论, 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 做到与网民有来有往, 赢得网民信任, 保障沟通效果。二是把握网络语言与行政语言的有机结合度。网络有一套自己的语言, 有其自身的媒介特性, 发言人必须熟悉, 否则便流于老套死板;同时, 因为发言人的行政功能, 发言必须准确有效, 否则就会流于油滑, 有损“发言人”的应有形象。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缘起、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现状, 以及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梳理, 从问题中再寻找到一些解决目前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舆情,民意,政务网站,责任问责制

参考文献

[1]张力.论我国的网络发言人制度[J].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 2010 (7) .

[2]甘纪华.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应对网络民意的一种新策略[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 2010 (7) .

[3]侯迎忠.网络新闻发言人刍议[J].现代传播, 2010 (5) .

[4]张力.论我国的网络发言人制度[J].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 2010 (7) .

透析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3

专家们普遍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是:

满足公众知情权。公众的知情权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权利,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从理论上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除涉及安全、保密的信息外,都要公开。公民纳税维持着政府各部门的运转,当然有权知道这些政府部门在干什么。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方式有很多,部门公告、公众主动询问、领导发表讲话等,但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最便捷、及时、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以较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向最广大的公众传达政府的信息。

引导舆论。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体就是通过定期发布一些权威的、经过审定的信息来引导公众关注哪些事情,忽略哪些事情,从而引导舆论。

保持良好的形象。国外专家指出,形象是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形象的信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良好形象的确立不仅需要真实的信息,而且需要把真实的信息传达出去。这是因为不真实的信息一旦占了上风,会歪曲良好的形象。所以,国家、社会团体和企业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一些真实的、权威的、对自己形象有利的信息,来维护自身的形象,确保本部门工作流程的畅通。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有着重要意义。

一、和世界接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二十年来,对于国际上的突发事件、国际局势、国际事务、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在对外宣传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权威性的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之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传媒的焦点。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说:“与国际新闻服务接轨的要求,也是我们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大动力。”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立足于实事求是,按新闻规律办事,进而使国家政府工作能够公开、透明。全力与世界接轨,以展现中国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二、满足百姓的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稳定。

这一点在非典期间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2003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身上。广东地区首先爆发了非典疫情,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一时间谣言四起,于是出现了抢购白醋、板蓝根热潮,此间白醋、板蓝根的价格是平时价格的很多倍,在苏北一些农村甚至有放鞭炮驱“瘟疫”的可笑之举。后来,广州市卫生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记者提问,官员、专家接受采访的形式,向市民提供了关于“怪病”的相关情况。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得以正常发布,街头传言迅速遏制,“抢购风”戛然而止,市民恐慌心理亦逐渐消除。

三、推进政府资讯公开化、透明化,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建设。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从国家部委推广到地方区级政府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为了保证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也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今天这个社会,公众的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烈。实现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首先要让公众知道政府目前在做什么,在充分保证知情的基础上,公众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建议等参政的民主权利。

各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行在给社会、公众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因其本身不够成熟完善而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可能出现“信息垄断”。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广所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有可能出现“信息垄断”。毛寿龙教授就对此提出置疑:“这种制度的纷纷建立,会不会成为一种‘挡箭牌’被个别地方的个别部门利用以封锁消息。一方面,它可能会防止记者把新闻事实‘挖’出来,也有可能会在记者把真相‘挖’出来以后,以新闻发布的强有力的方式把其影响消除掉。”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源于我国缺乏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适应的关于公民知情权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就世界范围看,这种类型的法律法规已经非常普遍。公民可以以知情权为根据,要求政府政务公开,并能就国家行政机关的相关不当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4

从事新闻发布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为他们直接与记者打交道,任何一点失误可能将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传播部门担任新闻发布的工作,但是,由谁来担任新闻发言人一职,各企业的做法却是五花八门。有的企业由老总亲自担任,有的由公关部长或传播部长担任,有的由媒介经理担任,有的则由长相姣好的女职员担任,还有的请公关公司的人越俎代庖。

新闻发言人一职最好由企业内部熟悉公关传播工作的高层领导兼任,退而其次,也只能由负责公关传播的部长级干部担任,绝不能交给企业其他人员或外部人士。因为担任新闻发言人的人员,如果本身在企业的职位不高,就接触不到企业经营的实质层面,对记者提出的诸如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等问题,不会有准确而且较深刻的认识,自然也就做不出有利于企业的回答。

2、建立规范的媒介记者档案。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在新闻发布活动中把握主动权,就应该事先对出席发布会的各个记者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平时要建立起规范的记者档案。比如要对各主流媒体的记者的生日、籍贯、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哪些记者侧重行业发展的问题,哪些侧重经营管理模式问题,哪些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哪些提问的角度较偏、刁钻等等。企业只有事先建立起详细的记者档案,才能预测与会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3、建立舆情跟踪分析机制。主要是平时要指定专人收集报纸、电视、网络上媒体和记者对企业报道的信息,对报道内容加以研判分析,为新闻发布和回答记者提问提供参考。比如记者所报道的内容对企业经营工作有哪些看法?正面的有哪些?负面的有哪些?哪些对企业不利,需要澄清?哪些虽然对企业不利,但不宜炒热?哪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被忽视掉了?这些都需要经常性的跟踪和分析。否则,就难以掌握记者会问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效果更好。

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5

协和医院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布工作是医院新闻宣传和对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各部门要强 化新闻宣传意识,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好业务工 作与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建立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公布医院重 大事件、重要举措;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针对外界对医院所产生的误解、疑虑,以及歪曲和谣言,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或歪曲报 道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新闻发布工作的组织

北京协和医院指定一名院领导担任新闻发言人,北京协和医院新闻发布工作 由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及宣传处主要负责。各科室、处室确定一名同志作为新 闻发布工作联络员,协助处理与本科室、处室工作有关的新闻发布事宜。

三、新闻发布的内容

(一)医院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等。

(二)涉及医院的重大问题、重要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

事件。

(三)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事实说明。

(四)其它应予新闻发布的事项。

四、新闻发布的形式

(一)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媒体集中釆写等发布新闻信息。

(二)通过书面形式发送新闻通稿。

(三)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信息。

(四)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医院有关工作会议。

(五)通过接受记者釆访、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

五、新闻发布会的组织

(一)医院新闻发布的信息釆集、选题报送、发布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由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承担。

(二)新闻发布会由院办公室会同院宣传处组织,其它任何部门不得自行组

六、发布新闻通稿

针对新闻发布会主题的信息一般由宣传处以发布新闻通稿的形式提供给主 要新闻单位,同时将新闻通告和不涉密的相关文件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网上发布。对于某些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在提供新闻通稿的同时,应经相关院领导同意。也可组织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对院领导或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集体釆访。

七、新闻发布的纪律

(一)新闻发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遵守新闻 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举办新闻发布会应严格按照医院批准的内容进行,所发布的内容要 按照确定的口径对外发布。

(三)未经授权,医院任何人不得以医院名义和医院职工身份擅自发布医 院各项信息。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与社会、患者的联系和沟通,保障患者 对医疗工作的知情权,接受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监督,为医院科学发展创造良 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1、在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及医科院的领导下,围绕医院医、教、研、管 开展工作。

2、负责组织研究制定新闻发布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北京协和医院新闻发布 活动,审定重要新闻通稿。

3、新闻发布会可由新闻发言人自行发布,也可由新闻发言人主持、邀请其 他相关领导发布,必要时相关业务负责人或专家可参与发布。新闻发言人代表医 院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医院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 要项目、重要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通过通报情况、说 明问题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医院与社会、患者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我院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医院设立两级新闻发言人。院新闻发言人由一名副院长担任;医疗工作发言 人由医务处处长担任。

二、新闻发布的审批

1、涉及医院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及医、教、研、管重要事项 的发布,根据医院有关会议决定或院长批示进行。

2、对社会、患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媒体报道的敏感话题、重大突发事 件的新闻发布,需由医院新闻发言人出面进行舆论引导,根据医院主要领导批示 进行。

南昌市第二医院特制定新闻发言人制度首先,医院新闻发言人由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当,如遇紧急特殊事件发生,可由院领导指定或事件处理的主要负责人担当。

第二,医院新闻发布会所要发布的新闻稿应经院办公会或者院领导班子集体决议后敲定,其内容应及时、真实,做到表述准确,且不违反《保密条例》及国家的相关法令法规,会后应将新闻稿交院办存档。

第三,参加医院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应遵守国家机关规章制度,会前应填写《采访申请表》并向院办公室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及采访提纲和提问提纲。

上海市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新闻发言人制度

2010

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中福会,市级医疗机构、局属单位、驻沪部队医院、企事业职工医院: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与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卫生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升医疗卫生单位舆论引导能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患纠纷等危机管理与风险沟通,促进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医疗卫生工作,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全市12家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中探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名单附后)。

一、指导思想

探索建立上海卫生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单位信息透明公开,尊重和维护市民、病人知情权的需要;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新形势下做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建立反应灵敏、高效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提升医疗卫生单位危机公关能力、维护医疗卫生单位对外形象的需要。建立上海卫生系统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上海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基本内容

(一)新闻发言人

由各单位指定1名行政、党委副职或中层干部等合适人选担任。新闻发言人是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新闻“代言人”,应熟悉各单位所发布信息的相关情况,具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仪表仪容较好,普通话较规范。

新闻发言人均应通过上海市卫生局新闻宣传处组织培训后上岗。

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职责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形式,向记者通报有关重要举措、重要工作安排及其进展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以及社会公众关心的应公开发布的信息,视情接受记者采访,也可根据需要,以发言人名义在媒体上发表谈话。

(二)工作班子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成立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言人办公室是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团队,由各单位根据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实际需要组成,一般包括宣传部门、行政办公室、业务部门负责人等,发言人办公室可设新闻发言人助理和联络员等。

(三)工作机制

1、定期研究新闻发布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市卫生局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结合各自总体工作安排,制订新闻发布计划,统筹安排重要新闻信息的发布。

2、制订与汇总新闻口径。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新闻口径库,对相关问题的基本情况、各类新闻事件或记者关注的问题,确定规范的应答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调整,以随时应对媒体的询问,努力做到有备无患、答有口径。所有新闻发布一律由新闻宣传部门统一协调安排,任何科室和个人在接受媒体采访前或发稿前须详细告知新闻宣传部门媒体采访意图等,新闻宣传部门负责把握、策划、准备和陪同,确保单位新闻宣传的管理统一、口径统一、信息准确。

3、制订新闻应急方案。确保在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事件时按照新闻发布程序,把握新闻发布主导权。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提出新闻处置方案或建议,包括制订新闻口径、拟订新闻稿,确定是否对外公布或通过何种方式对外公布消息、是否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根据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正确定性、正确处置、正确引导,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降低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4、及时评估新闻发布效果。每次新闻发布活动后,均应追踪媒体的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的动向,以检验发布效果。如发现媒体有不符合事实的、有失公正的或造成不良影响的报道,以及社会公众有突出的误解等状况,应及时、准确、客观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增进共识。

在卫生系统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性工作,希望各医疗卫生单位高度重视,精心选派人选和工作团队,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以形成一套适应医疗卫生单位特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附件: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新闻发言人名单

上海市卫生局

加快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重点 篇6

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

在党的中央文件中,而且是在党的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还是第一次。这一要求的提出,是党务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大改进、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充分发展和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对党务信息知情权的需要;是新的舆论形势和传播格局下,健全完善党务新闻发布制度,改革创新党务新闻发布工作,提高党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的需要。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工作中心,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向党内外境内外介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介绍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党的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进展,增进社会公众对党的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二是针对境内外舆论动向,及时发布党的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树立和维护党的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形象,为党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境

内外舆论环境。

二、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新闻发布工作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务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强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之后,中央有关文件多次指出要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中央外宣办、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多层次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新闻发布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根据中央的要求,几年来,在中央外宣办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党中央部门中已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台办等7个部门初步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党中央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名单、新闻发布工作机构和联系电话近几年连续在中央外宣办年底盘点新闻发布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受到了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一致好评。

党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步建立推动党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较快进展。党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外发布和介绍本部门工作已初步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近几年来,各有关部门通过举办和出席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吹风会、安排有关领导接受采访、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在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和回答记者问询,以及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等多种方式,适时介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统战工作和对外交往工作,以及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情况,发布权威信息,回答舆论关切,成效十分显著,发展

加快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文/华 清

执政党观察

A Survey of the Party in Power 势头良好。特别是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台办、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和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出席的中央外宣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新闻吹风会,取得了很大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引导舆论的实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都建立了大会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建立了新闻中心,不断探索和实践新闻发布工作,积累了党的代表大会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新闻发布工作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新闻发布工作,采取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热情服务的原则,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和新闻中心,建立了强有力的大会新闻发言工作机构和队伍,不仅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吹风会、记者招待会等方式对外及时介绍大会的筹备、议程、召开、决定等各方面总体情况,还充分、热情地受理境内外记者的采访申请和问询,通过安排集体采访、个别采访、提供信息、回复问询和开放团组等方式,尽可能多样化、个性化地满足记者的信息需求,尽可能不拒绝记者提出的采访申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媒体给予了高度赞扬。

三、积极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党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党的新闻发布工作的进展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积累了很好经验。各级党委和党的部门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一)建立多层次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的各级委员会,包括党的中央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地(市)级委员会、县级委员会和乡(镇)委员会等,要逐步建立本级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每一级党委负责本级党委和党的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同时负责指导、协调本级党委所辖区域内下一级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

(二)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职责。从目前党的新闻发布工作经验看,党委新闻发言人至少要做好以

下11个方面的发布工作:(1)解释党的章程;(2)介绍和说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重大战略思想;(3)发布和解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定,具体举措和规章制度;(4)发布党召开和出席的重要会议、举办和参加的重大活动,以及对外交往情况等,特别是做好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常委会、全会和专题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信息发布工作;(5)发布和介绍党的领导人的有关活动行程等涉党的领导人的信息;(6)表明和传达党对有关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问题的立场和态度;(7)解释和回应党内外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8)澄清涉及党的事务的各种传言、谣言;(9)批驳对党各种无中生有的恶意的攻击、污蔑、诽谤;(10)发布涉党务突发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原因、基本情况、动态进展、党采取的应对措施、党员干部要做的工作和注意的事项等;(11)发布其他需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的事项。另外,由于党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发布党建方面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等情况。

(三)加强党委新闻发言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通常做法和工作需要,每一级党委都要任命1名新闻发言人,1至2名副新闻发言人,具体负责本级党委新闻发布工作的规划策划和组织实施,直接对本级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同时配备新闻办公室,作为常设的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支撑新闻发言人工作,具体负责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对外表态口径起草工作、发布稿准备工作、新闻媒体联络工作、报道安排和报道反馈工作、发布活动策划组织工作、与上级党委和本级党的部门新闻办公室以及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沟通联络通报协调工作、本级党委主要领导和新闻发言人形象设计工作等。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专门的新闻中心,并视情开设门户网站和公共电子邮箱,开通24小时新闻热线电话,受理境内外新闻记者的采访申请和问询。

(四)确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基本原则。(1)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原则。现在,党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新闻发布工作,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及时有效地传播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政策,善于通过新闻媒体推动实

执政党观察

A Survey of the Party in Power 17 一个肩负远大历史使命、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在自身建设上不断探索,实现自我超越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这样一个新理念,它提升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蕴涵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空间。

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质就是党的自身建设要符 提高科学化水平:一个新的党建理念 文/姚桓

际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当今时代舆论形势、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媒体种类和形式繁多,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境内媒体与境外媒体并存,互联网和手机迅猛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性变化,作为最大发展中大国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言一行越来越受到境内外社会舆论高度重视和关注。因此,第一时间、准确真实、公开透明地发布党务信息是内外各方因素的必然要求,也是用大道消息堵小道消息,防止各种传言流言谎言谣言满天飞的最根本的、灵验的办法。(2)充分授权原则。新闻发言人是一个制度人、组织人,只能在制度框架和组织体制内对外发言,只能站在组织立场上根据授权代表组织发言,没有个人观点。各级党委要通过制订简明、具体的新闻发布工作

规则、规定或条例,授予新闻发言人明确、具体的发布权限,确保新闻发言人适时有效地履行职责。(3)保守党的秘密原则。世界上任何一国执政党的行动都同国家利益与安全密不可分,因此执政党事务一定意义上也是国家事务,党务信息中涉及国家秘密等方面的情况不得对外发布。党务信息中哪些属于秘密,要有适合和适应现时代的专门规定,原则上要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一样: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党的权力与国家权力一样都要在阳光下运行。

(五)采取直接面向境内外新闻媒体开展新闻发布的方式方法。过去由于没有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务信息发布只能是在发布稿准备好之后,通过一两家新闻媒体对外发布。由于大量新闻媒体特别是境外媒体喜欢直接采用来自党的权威机构的信息,不愿转用同行报道,因而使党务信息的发布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党委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的方式方法要坚持近几年已开始经常使用的举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吹风会、安排接受采访、向新闻媒体散发新闻稿以及在网站登载新闻信息等多种方式,直接、权威、互动地面向境内外众多新闻媒体,努力扩大党的声音的传播渠道,加强新闻性、有效性,提高覆盖率、落地率,增强传播力、影响力。

十七届四中全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在思想理论上、政策取向上、工作部署上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新要求新举措。“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加强和改进党务新闻发布工作的战略部署,是对党务新闻发布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和党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这一新精神、新要求,加快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把这一战略部署具体扎实地落实好。

(作者: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局副局长)(本文责任编辑 赵端)

执政党观察

学校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 篇7

1、积极应对媒体, 树立良好形象。

学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要与媒体建立互动关系, 设立新闻发言人通过媒体向外界宣传, 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稳定的互动关系,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有效沟通, 为化解危机赢得时机和支持, 提升学校应对危机的能力, 维护学校自身形象, 为学校发展营造融洽的外部环境。

2、加强正面宣传, 赢得处理时机。

学校的机构、人员及文化等内在环境因素很大程度受社会政治或经济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正常秩序, 面对突发性事件, 学校新闻发言人应进行正面的宣传和舆论引导, 使之成为危机处理中的第一道屏障, 为危机处理赢得宝贵时机, 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3、提升应变能力, 维护校园稳定。

学校人群密度大, 加上当前网络的普及, 开放程度加大, 一旦发生危机事件, 恰当、合理的处理需要信息公开、正面疏导和客观辟谣, 封锁信息反而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人心混乱和恐慌, 对学校不利, 且领导尚要担当被问责的风险。通过学校新闻发言人准确、及时将有关事件的信息整理后向社会公布, 控制事态发展, 消除负面影响, 提高应变突发事件能力。

二、新闻发言人进行信息沟通的原则

学校危机管理中信息沟通应着眼于已发生危机的有效应对, 力求减少或者扭转危机给学校带来的危害。新闻发言人在进行信息沟通时, 应坚持以下原则。

1、快捷原则。

危机具有突发性特征, 一旦发生会在校内外迅速传播, 学生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危机发生时, 作出快捷反应是解决危机的关键。学校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新闻发言人及时掌握信息沟通的主动权, 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及时让公众了解危机的真相和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 澄清传言, 化解疑虑, 为危机处理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真诚原则。

真诚和信任是危机沟通的基础, 要取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信任, 必须采取真诚的态度。危机爆发后, 学校新闻发言人应主动向媒体讲明事实的真相, 避免引起公众的好奇、猜测乃至反感, 减少危机的伤害力。

3、主动原则。

危机发生后, 学校不能任凭事态发展, 应迅速成立危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主动采取应急预案, 有效控制局势。新闻发言人作为危机信息的权威来源和危机信息沟通的指挥者、协调者, 尽可能地搜集数据、事实等信息, 了解危机处理进展情况, 确定沟通方案。

4、策略原则。

学校是思想、言论汇集的场所, 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愿望往往会通过非主流沟通渠道直接、真实地反映。在学校危机管理中, 为提高沟通绩效, 新闻发言人应根据具体情况策略地采取信息沟通方式, 要善于应用非主流渠道如网络论坛等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 同时注意防止非主流沟通渠道传播小道消息或谣言, 涉及师生当事人隐私的危机信息则不宜公开发布。

5、规范原则。

危机信息沟通是非正常管理状态下的沟通, 对沟通的时效、质量要求很高, 一旦出现失误很难弥补。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的危机信息沟通制度, 实现危机信息沟通规范化, 保证危机来临时沟通渠道畅通, 从而有效应对危机。危机管理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将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处理、上报危机, 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处理。

三、学校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学校的新生事物, 它的建立处于探索阶段, 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专职人员缺乏。

学校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具思维清晰、善于表达、熟悉有关政策文件等基本素质外, 还要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备官员和媒体的双重意识, 能够从容面对记者并与媒体建立恰当关系, 把握好学校的“话语”。通常, 学校很少储备这方面的人才, 培养一批素质过硬, 数量够用的专职新闻发言人已成为学校当务之急。

2、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内部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行之有效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但学校可以借鉴政府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经验, 出台配套的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及相关政策, 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3、领导不够重视。

目前新闻发言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不突出, 一些学校领导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并不重视, 显然不利于新闻发言人在学校健康成长。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8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等提出了若干新举措和新要求,在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时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的具体要求。对“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一新要求必将推动党务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务新闻发布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舆论学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了动力支持

舆论动力学研究关注了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意见持续性更可能存在于一个对称的社会网络中而不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交往网络中,如果追随者顺从领导者的意志,而不是从相反方向反抗,领导者的意见影响会逐渐减退。在政治竞技场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苏联,他们倡导的共产主义有一个严格的结构,由上至下施加影响的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是该结构最后却土崩瓦解。假设在另一方面,领导者也听从他们的追随者的意见,这样领导者的意见就会持续很长时间。另外,领导者离社会交往网络的核心越近,他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同时,舆论动力学的研究还发现,如果政党或政府的内在意见分歧很大,他们通常会逐渐失去支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在我党历史上和党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尚属首次。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推进党务公开、党务信息公开,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使党的机关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逐渐成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成为至关重要的发展资源和工作环境。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实现各类发展的和谐、各类建设力量的和谐、各种思想观念的和谐、各种利益关系的和谐,都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保证。因此,研究舆论动力学,发现并把握舆论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机制的思路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充分发展和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对党务信息知情权的需要;是新的舆论形势和传播格局下,健全完善党务新闻发布制度,改革创新党务新闻发布工作,提高党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的需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工作中心,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向党内外境内外介绍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介绍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党的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进展,增进社会公众对党的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二是针对境内外舆论动向,及时发布党的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树立和维护党的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形象,为党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境内外舆论环境。

根据中央的要求,几年来,在中央外宣办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党中央部门中已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台办等7个部门初步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党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步建立推动党务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较快进展。党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外发布和介绍本部门工作已初步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一定要防止这一制度发布流于形式。设立党委新闻发言人不仅仅是一项信息公开制度,更是党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实际举措,要确保制度取得实际效果。要着力防止出现几种有名无实的情况:一是虽然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是不发布或很少发布新闻,发言人形同虚设;二是发布的内容是官样文章,并不是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三是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熟视无睹,或者避实就虚、答非所问。党委新闻发言人要尽可能地用广大党员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多通报一些基层关心、群众关注的实事,要讲真话,认真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和质疑,把人们想知道的信息说实说透。

三、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国家健康发展

看一个国家是否健康发展,主要是看她的民主政治是否成熟,看她的决策是否开放,全体人民是否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国家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组织系统,亦存在“健康”问题,从广义上说,“国家健康”就是“国家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从狭义上说,“国家健康”就是建立在国家代谢、国家免疫、国家神经和国家行为四个子系统自身运行良好,以及相互之间整体自洽、平衡、协调、和谐基础之上的一种相对完好的状态。

一个国家健康离不开该国家执政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同时这也是执政党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维稳民心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推动提升理论。国家健康为执政党新闻发言人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良好运行机制为一个国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动力。党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党的新闻发布工作的进展为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各级党委和党的部门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今天,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想闪电,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推向深入,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更加有尊严。

局机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9

摘要: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相生的产物,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如果我们将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当作银行的“硬实力”,那么风险合规管理水平就是银行的“软实力”。近年来商业银行案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如齐鲁银行票据案、烟台银行票据诈骗案等,银行内控制度经常遭到社会质疑,严重影响银行的公众形象。

关键词:突发风险;新闻发言人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相生的产物,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如果我们将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当作银行的“硬实力”,那么风险合规管理水平就是银行的“软实力”。近年来商业银行案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如齐鲁银行票据案、烟台银行票据诈骗案等,银行内控制度经常遭到社会质疑,严重影响银行的公众形象。2012年,银监会开展不规范经营整治活动,要求银行做到“四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优惠政策公开、效用功能公开),强调银行应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方式很多,如服务热线、银行网站公告、网点宣传手册等,但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最便捷、最有效及时的方式,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以最有效的方式向最广大的公众传达银行的信息。

一、当前银行面对的多元化舆论场及潜在的突发风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80多家电视台、260多家电台、近2000种报纸、近1万种期刊杂志。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网民已达5亿人,手机用户9亿多,微博、微信用户均达3亿多。舆情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庞大而多维的舆论场里充盈着巨大的信息量,不同媒体都以自己的方式、角度、价值观在解读新闻,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全媒体环境?这对于一向注重实干但对外宣传不足的新会农商行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表1 商业银行的主要突发风险源

主体分类 来源分类 成因分类

系统性风险 经济因素 周期性经济波动引起的危机事件

非周期性经济波动引发的危机事件

非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如战争、社会**等

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传染病爆发等

非系统性风险 内生银行事件 贷款放出后到期无法收回

银行负债过多、融资不当导致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

员工违法违规操作

外生银行事件 抢劫客户财产、客户突发疾病

重大失实信息传播、营业网点挤兑

营业网点业务系统故障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商业银行其实面对着很多突发性的风险。由于银行处于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中,因此突发的金融风暴、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等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对银行形象产生破坏,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更增加了银行突发性事件爆发的频率。而来自内部的突发性事件则主要源于银行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大多是信息不对称现象(银行在资金投放中并不能完全消除逆向选择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等问题)所引起的。同时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也对银行经营者的决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旦决策失误,银行就会发生挤兑甚至破产倒闭的突发性事件。

而由于新会农商行的经营发展调整,如存贷款利率、理财产品收?益率、网点建设、服务收费、服务态度等的每个变化都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银行形象、银行信誉、社会责任都展现在公众眼中,公众对新会农商行提供公开信息的数量、质量和真实性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新会农商行主动出击,在认真研究全媒体时代舆论环境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对外宣传工作,通过构架银行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桥梁,引导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认同,避免新会农商行陷入不必要的危机漩涡。

因此,建立新会农商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培养优秀的银行新闻发言人,制订正确的传播计划成为新会农商行满足公众知情权、化解负面舆情、维护公共关系、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新会农商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加强和公众的沟通,将银行的决策告知公众,增进公众对银行的了解,提高银行的美誉度。而新会农商行通过对新闻发布的监测,可以收集大众舆论对自身形象的反映,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完善银行形象。

二、设立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声誉是新会农商行生存之本,是巩固市场地位、发展客户资源、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银行形象是公众评价的,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是根据公众的赞赏度来衡量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是公众对银行信任度的综合体现。新会农商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银行信息公开的形式,体现了新会农商行的开放形象,有利于塑造良好形象,提高银行竞争力。

(一)银行新闻发言人是银行的“喉舌”

银行新闻发言人是银行和社会公众、媒体之间感情交流的纽带,代表银行对外宣示银行立场和主张,公开发布信息、处理危机公关和塑造品牌形象,特别是在重大的事故中,是解除公众疑惑和难题的银行窗口,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把最真实的内容向最广大的公众传达,通过正规可靠的途径把银行重要信息传递,让社会公众理解和支持。如果出现谣言,要通过解释事件真相辟谣,还公众以真实,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

(二)银行新闻发言人是一种“润滑剂”

银行新闻发言人需要协调银行、媒体和公众关系,并引导舆论:一方面银行新闻发言人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要宣示银行的立场,解释银行政策、行为的缘由和价值,并纠正错误的信息,努力改善关于现有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另一方面银行新闻发言人在银行内部为记者说话、传达他们需求,为他们全力收集信息,帮助媒体了解银行的立场和想法。银行新闻发言人需要协调至少三层关系:银行与媒体的关系;新闻办公室与行级领导关系;新闻办公室与其他部门、各分支行的关系等。

(三)银行新闻发言人是处理银行公共危机的“救火队员”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处理,危害将进一步扩大。只有第一时间将事实传播出去,才能最大限度减小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银行新闻发言人要担当起救火队员的重任,通过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并表明态度,平息公众的怒火,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协调银行与社会公众沟通之间的矛盾,引导舆论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降低舆论批评一边倒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新会农商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突发事件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会农商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将会为向公众披露企业信息,建立企业与公众、媒体相互沟通的渠道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与实施

新会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中快速发展的佼佼者,随着各项业务的快速推进,网点的加快布局,公共关系建设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建立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将成为新会农商行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管理声誉风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会农商行必须避免“实体性缺位”,要从银行新闻发言人基本素质、工作要求、主要职责、发布原则、发布形式等方面制定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银行新闻发言人工作流程进行系统规范,并将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纳入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制度中管理。

(一)设立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

要确保银行新闻发言人制度高质量推行,并且符合公众的需求,就必须选拔能力和素质较强的人担当重任:既要有高度的统筹安排、驾驭和掌控发布会内容全局的能力,又要有敏锐的视角、快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新闻素养,还要有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把银行想要说的话说出来的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银行新闻发言人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精通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功底,可以代表银行整体形象,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建议建立银行新闻发言人选拔培养机制,定期组织银行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加强银行新闻发言人基本礼仪、发言原则和技巧、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措辞态度等内容培训,强化模拟演练,培养一支优秀的银行新闻发言人团队。对银行新闻发言人团队的培训应该包括:对全行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情况的深入了解;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情况;对社会公众关注的涉及本行工作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解决意见和工作措施;银行经营管理成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披露;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推介等。

(二)主动应对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出现舆论传播苗头,银行应当设立应急指挥机构,立即联络各方面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和处置工作的决策意图,并提出适当的新闻处置建议,统筹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要联系采访对象,通过传递注意事项,协调统一的报道口径;提供采访线索、背景资料、动态信息、安全指示等采访报道条件,尽快设置采访警戒线和记者采访区,对媒体现场采访实施有效疏导,维护好采访现场工作秩序,确保处置工作和采访工作相互配合;联系事件发生地的党委、政府,以便他们对当地采访工作及管理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客户的支持、媒体的配合是银行成功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基础。银行新闻发言人应从公关角度对舆论加以正确引导,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媒体,勇于承认银行的错误,并迅速公布整改方案,给公众以良好的预期,取得公众的谅解,降低银行形象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受损程度。首先,应当由处置工作组专门负责起草一份通稿,并报请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签批。然后,最迟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召开发布会,及时发放通稿,并在发布会上适当回答媒体提问。银行也可以寻求公关公司,如广告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机构的帮助,依托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为银行提供公关支持。此外,如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等外界权威机构的帮助与支持,也利于消除客户的恐慌和不安心理,避免不良影响的加剧和扩散,为银行处理突发事件争取主动。

(三)积极进行形象重塑的善后处理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银行应当利用媒体、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将在善后处理中所做的工作向公众公布,积极开展有利于银行形象重塑的公关活动,以获取客户的谅解。银行新闻发言人要及时掌握社会上可能出现的谣言、毁谤以及煽动民众与农商行对立的言辞,主动及时回应,既要在主流媒体上发表银行新闻发言人或舆论焦点当事人的正面言论,发表权威机构的说理性文章,有针对性的澄清事实,又要组织网络评论员队伍,发布正面权威消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形成有利于处置工作的网上舆情。

此外,银行还应当开展具有层次性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活动:高层管理者应当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创建、参与和指导意识;中层管理者应当通过全面培训来开拓思维,提高警惕;而广大基层员工则应当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形成“主动防范、应对突发风险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人人出彩技能强国征文优秀下一篇: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