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2024-09-20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通用8篇)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1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基本出发点,以强化机制建设和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以检察职能预防和社会化预防有机结合为重要途径,以进一步提升预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努力方向,以服务大局和构建和谐卧龙为根本目的,立足预防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具体手段,不断开创全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预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预防业务更加规范,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理论调研卓有成效,配合协作形式多样,检察职能发挥充分,创新发展有新体现,预防能力有新提高,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局机关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单位的总体目标管理之中,与工作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同奖惩,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预防工作机构,在局机关预防办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局机关一方面抓好各部门学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内容的教育工作,把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局机关职工集中学习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中央省市县有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会议精神,提高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构筑法律、道德、制度三道防线,有效预防、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另一方面抓好预防队伍素质教育和形象建设工作。各部门预防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增强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思路,努力工作,不断提高预防专业水平,进而锻造一支业务娴熟、作风严谨、廉洁高效的复合型、专业型预防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建立预防体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履行职能,务求实效

根据中央和中纪委关于反腐败工作要“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一是明确专人负责预防工作,自觉围绕法律监督、权力运行和职务犯罪这一工作主题,积极开展工作,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其“浮”和“虚”的问题。二是特别对局机关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廉洁自律情况、奖惩情况、信访情况建立预防档案,确保预防效果。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预防工作的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量化到人,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职责和领导责任。四是制定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及预防职务犯罪的岗位职责,严格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五是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总结提高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利用标语、板报、简报等宣传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掀起预防宣传新高潮。二是警示教育,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聘请法律顾问对执法执纪部门人员进行法制讲座、以案释法,揭露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各部门要注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信息交流,将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及好的做法及时上报局预防办,局将整理上报,并以简报形式加以推广。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和局机关要建立相应的预防工作机构,在局预防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将预防工作的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量化到人,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约束和监督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职责和领导责任。

2、对本单位和局机关存在的一些职务犯罪隐患和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有职务犯罪线索,要立即向部预防办报告,部预防办及时向区预防办通报,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开展预防立项调查工作活动、以及做好案件查办工作。

3、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单位、要害部位,要积极配合总支和局预防办,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等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努力形成系统抓、层层抓的齐抓共管、联手联防的局面,切实搞好重点、要害部门的预防工作。

4、本单位一旦发生职务犯罪案件,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检察机关做好案件查处工作,并按照检察机关的要求,“组织好一次案件剖析会、上好一堂法制课、召开一次座谈会,搞好一次回访考察、写出一份预防总结”,坚持“四不放过”的原

则,即发案原因分析不透不能放过,当事人没写出悔过书不能放过,其他工作人员没受到教育不能放过,单位预防措施不完善不能放过,扎实搞好对发生职务犯罪的个案预防。

5、做好信息交流工作,既要注重整体总结,又要注重个案典型分析;既要推广宣传预防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把预防工作做得更实更好更有效。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搞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努力推进我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2

一、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现状

近年来, 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起步到逐渐展开, 应当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预防机构的设立、预防人员的专业化、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等等。然而, 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目前,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重打击, 轻预防

近年来, 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取得了辉煌成就。2003~2007年, 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79696件、209487人, 立案侦查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 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 (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 , 追缴赃款赃物244.8亿多元。在严厉打击之下, 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郑筱萸等一大批高官纷纷落马。和打击职务犯罪相比,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则稍显不足。一方面, 从部门人数作比较, 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和渎职侵权犯罪侦查部门的人员要远远多于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人员, 据了解, 人员比例约为10∶1;另一方面, 从部门级别来看, 全国检察机关大部分反贪污贿赂部门和渎职侵权犯罪侦查部门已升格, 普遍要比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级别高半级。这都反映出预防职务犯罪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二) 重自身预防, 轻整体预防

实践中,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往往从自身出发, 以自我为中心开展预防工作。实际上, 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 唱重头戏的不仅仅是检察机关, 还有纪检监察机关, 另外有许多单位也各自在内部设立相应的部门开展预防工作。从工作情况来看, 各单位基本上是各自为政, 按照本单位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开展预防工作, 缺乏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缺乏整体合力。因而, 预防工作显得较为混乱, 存在着工作盲区和重复劳动的现象。

(三) 重个案预防, 轻系统预防

职务犯罪个案预防是指人民检察院在自行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中, 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帮助发案单位完善制度, 堵塞漏洞, 以达到预防此类职务犯罪发生的一案一预防的制度。职务犯罪系统预防是指针对金融、税务、教育、卫生等各个系统、行业开展的预防。检察机关一直较为注重个案预防, 如到发案单位讲法制课, 进行宣传教育, 或是针对个案暴露出的问题发检察建议, 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等等。但与此同时, 检察机关往往忽视了系统预防, 即未能针对各个系统、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预防工作, 整体规划性不强。因而, 预防工作显得较为被动, 不具有主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 一般是在案发以后才开展预防工作, 预防范围也较狭窄。

二、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必要性

是否应当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要经过充分的论证才能进行, 绝不能具有随意性。当前检察机关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至少具有以下三点理由。

(一) 预防工作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检察机关在遏止职务犯罪工作中, 打击和预防究竟应当孰轻孰重?从表面上看, 打击似乎更为有力, 更应当侧重一些, 其实不然。从打击和预防的关系上来看, 打击是事后进行治理, 而预防是事先进行防范, 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打击具有被动性, 而预防具有主动性;打击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 预防才是最终目的;打击仅能治标, 不能治本, 预防才是治本之策。由此可见, 检察机关在对职务犯罪进行打击的同时, 更应当侧重于预防工作, 这是预防工作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二)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 人们的法治观念较为淡泊, 加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盛行是极为正常的, 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之下,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也是必然的。进入21世纪后,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人们的法治观念大大增强, 但职务犯罪仍然高发, 说明除了人员素质较低的原因之外, 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存在的漏洞较大, 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而, 我们在打击职务犯罪的同时, 必须加强预防工作, 规范各种规章制度, 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使犯罪分子失去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 预防工作时机成熟的必然结果

目前, 我国已正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以下简称《公约》) 。《公约》第二章专章规定了“预防措施”, 该章共分10条, 较为详尽地规定了预防腐败的措施, 其中有多项规定我国均未能达到要求, 诸如“预防性反腐败政策和做法”、“公共采购和公共财政管理”、“社会参与”、“预防洗钱的措施”等等。检察机关必须力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以达到《公约》规定的各项要求。另外, 中国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于2007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6月, 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种种情况表明,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更大的关注。检察机关承担着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的构建

检察机关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充分履行自己的预防职能, 必须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一体化”工作机制, 即纵向“一体化”工作机制和横向“一体化”工作机制。

(一) 纵向“一体化”工作机制

纵向“一体化”工作机制是指上下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下联动、混然一体, 实现机构统一、人员互补、资源共享。具体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预防机构“一体化”。

自2000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以来, 全国绝大多数检察机关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机构。但这一机构的设立并不尽如人意, 如有少数地方检察机关没有按照规定设立职务犯罪预防部门, 仅指定专人负责;有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将预防职务犯罪部门设在反贪局内, 受反贪局的统一指挥调度, 参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 预防部门形同虚设;还有一些地方检察机关虽将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单列, 但该部门大部分精力仍花费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上, 根本无暇顾及预防工作。要改变这一状况, 更好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检察机关必须实现预防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即自上而下建立整齐划一的预防职务犯罪机构, 这一机构必须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单列出来, 是从属于检察机关的一个独立的部门, 且仅承担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政令畅通,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才能促使预防工作步上新的台阶。

2、预防人员“一体化”。

检察机关承担的职能较多, 人少事多的现象普通比较突出, 特别是在基层检察机关, 人员尤为紧张, 有的基层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仅有1-2人, 有的市级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也仅2-3人, 而检察机关其他内设机构有着自己的职能, 不可能承担较多的预防工作。仅凭如此少的预防工作人员, 是很难想象能够承担繁重的预防职务犯罪职能的。因此, 实行预防人员“一体化”是扬长避短的一大举措, 可以整合上下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人员力量, 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 集中优势兵力开展预防工作, 从而能够实现上下左右联动, 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预防资源“一体化”。

实践中, 各地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预防资源, 必须实行预防资源“一体化”。即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对成功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图片资料、预防讲稿等等预防资源, 进行重新整合, 相互融合,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优势互补,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闭门造车、各行其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 横向“一体化”工作机制

横向“一体化”工作机制是指检察机关与预防腐败局、纪检监察机关等单位密切配合、互通有无、各司其职, 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面广量大, 不是检察机关自身能够独立完成的, 检察机关在打造纵向“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同时, 必须加强与其他机关的密切配合, 打造横向“一体化”工作机制。

1、主动接受指导, 发挥预防腐败局的龙头作用。

国家预防腐败局目前已挂牌成立, 全国各地也必将逐步成立预防腐败局。预防腐败局是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预防腐败局设在党政机关, 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因此, 预防腐败局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应当起着核心的作用。作为检察机关应当以大局为重, 主动接受指导, 在预防腐败局统筹安排之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2、摆正自身位置, 发挥检察机关的生力军作用。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 检察机关承担着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虽然我国将逐步建立专门的预防腐败局, 但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仍不能忽视, 不能认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可有可无的, 相反地, 检察机关在预防腐败局的指导之下, 更应当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生力军作用。因为检察机关有着自身建立起来的预防网络、预防人才、预防资源等强大的预防优势, 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单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检察机关应当摆正自身的位置, 抓住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大好契机, 不断拓展自身的预防职能, 充分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 更好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3、积极加强联系,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网络优势。

和检察机关一样, 纪检监察机关也一直承担着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能。相比之下, 纪检监察机关比检察机关有着更为庞大的网络优势, 许多单位都有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员, 预防工作开展起来较为方便。因此, 检察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 利用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起来的网络资源, 开展好自身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摘要:当前,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重打击轻预防、重自身预防轻整体预防、重个案预防轻系统预防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检察机关必须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这不仅是预防工作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预防工作时机成熟的必然结果。检察机关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充分履行自己的预防职能, 必须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一体化”工作机制, 即纵向“一体化”工作机制和横向“一体化”工作机制。

关键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R].http://www.gov.cn/2008lh/content_926172.htm, 2008-03-22.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3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具有天然的法律监督属性。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宪法定位出发,牢牢把握法律监督这个根本,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际来进行。否则既可能超越职权,又可能事与愿违,收不到预期效果。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落实党中央、高检院要求,进一步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关键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法律监督之间的关系,在深化认识、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工夫,以推动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的开展。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检察机关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犯罪已成为改革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新形势新时期迫切需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密切关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职务犯罪的新动向,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界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期望很高,迫切需要检察机关拓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社会管理格局,结合执法办案,从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为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检察职能不仅包括打击犯罪,还包括通过履行检察职责,加强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犯罪。为此,查处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预防职务犯罪也是检察机关的法定义务。在查处职务犯罪的同时做好预防工作,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理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职能定位和特点

职能定位事关发展方向,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具有天然的法律监督属性。工作中,必须坚持从宪法定位出发,牢牢把握法律监督这个根本,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际来进行。否则既可能超越职权,又可能事与愿违,收不到预期效果。

在现行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一方面,检察机关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党政以及专门预防机构组织的预防活动,共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与政府其他部门相比,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职责义务性预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又不同于其他检察业务职能,有其独特的法律监督特点和工作规律。

一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诉讼方式的法律监督。

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是法定的诉讼方式,并且是在诉讼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诉讼方式来实现权力制衡的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既不是法定的诉讼方式,也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它是在诉讼程序之外,通过非诉讼方式来实现的一种职责义务性法律监督。

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对非既然状态下职务犯罪实施的法律监督。

高检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对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实行“惩治于既然、防范于未然”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说,查处职务犯罪是对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行为实施的既然性的事后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是一种结合既然教训对可能发生或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领域、行业或单位实施的未然性的事前法律监督。

三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对非特定对象和具体行为实施的法律监督。

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有特定对象和具体的违法行为,也就是说,既针对具体的人,也针对具体的事,是一种相对具体的个体性法律监督;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预防工作不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和具体行为,它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群体性法律监督。

四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诉讼程序性的法律监督。

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主要体现在“三大诉讼法”之中,且直接介入诉讼程序,或在诉讼程序中进行,或启动相关诉讼程序,其法律监督职能具有鲜明的诉讼程序性制约的特点;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则不同,它不介入任何诉讼程序,既不是诉讼中的程序制约,也不启动任何诉讼程序,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中唯一的非诉讼程序性法律监督方式。

五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种非强制性但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监督。

由于职务犯罪侦查、批捕、起诉及其他诉讼监督均是以诉讼方式或在诉讼程序中进行的,法律赋予了不同的监督手段和措施,且这些手段和措施均具有国家强制力;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其监督方式和措施不具有强制力。但因其实施主体是國家法律监督机关,对预防对象而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手段和措施又有一定的约束力,而这种约束力在检察权威的影响下有很强的监督作用。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监督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做好预防工作务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是更加需要主动性。

职务犯罪的未然状态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我们必须树立主动意识,增强捕捉信息的敏感性,坚持执法办案与预防犯罪相结合,注重从个案预防向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转变,着力解决发生职务犯罪的制度性、机制性等深层次问题。

二是更加需要积极探索。

权力制约制度、机制不尽完善既是惩防体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也为探索预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更需要我们用发展眼光、创新思维、改革办法来对待预防工作,鼓励探索,倡导创新,认真研究和完善预防工作思路、机制、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预防工作水平。

三是更加需要突出重点。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参与面广,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方面,必须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加强预防工作。当前,尤其要把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经济发展、损害民生民利、破坏公平正义等领域和部位作为预防重点。

四是更加需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

目前实行的个案预防、类案预防、行业预防和专项预防,以及预防宣传、警示教育、预防调查、犯罪分析、预防咨询、检察建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预防年度报告等措施,相比其他法律监督手段更具灵活性、多样性。我们要统筹兼顾,综合运用,不断增强预防工作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规律,明确路径,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努力提高预防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一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纳入社会预防大格局中。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优势,积极向党委汇报工作,推进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共同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的形成。根据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适应反腐倡廉的形势和任务,针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及时调整预防重点,增强预防工作实效。在工作中,检察机关既要按照职责和分工,积极开展预防工作,为党委治理腐败当好参谋;也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共同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依法进行。

牢牢把握预防工作法律监督的职能定位和特点,明确职权界限和工作程序,结合执法办案,依法运用预防手段,防止脱离法定职能或者超越法律权限搞预防。严格限定预防对象,既要防止随意扩大预防范围,也要防止预防缺位。认真落实年度预防报告制度,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预防工作创新要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法律监督要求,符合检察改革精神,不能盲目创新,更不能违反司法工作规律和检察工作规律搞创新。认真研究完善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着力解决预防工作与侦查工作制度衔接不顺、办案信息不畅、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努力实现执法办案与预防犯罪协调推进、同步发展。

三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严格纪律。

立足检察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在开展工作中,不能偏离职权、超越权限,不能损害法律尊严和检察形象,不能干预行政机关正常管理活动,不能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行为,不能利用职权谋取单位或者个人私利。对发生在预防部门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查处,对违法违纪检察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

编辑:刘雁君nina_lyj@yahoo.com.cn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4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7月13日至14日,常委会杨美林副主任率内司工委就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检察院、博罗、惠城等县(区)检察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全市检察机关2004年以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状况

2004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精神,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点预防”的工作方针,运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水平逐步提高,预防网络逐步形成,预防内容逐步丰富,预防力度逐步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4年至2006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开展项目预防18项,行业预防60项,个案预防18项;发出检察建议书11件,预防调研18项,形成调研报告13篇,召开预防研讨会15次,预防教育授课120次,组织警示教育活动30次,发放预防宣传挂历图300套,制作预防影视片1部,预防咨询600次。

(一)健全机构,加强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

检察机关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预防腐败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预防工作,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利于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2001年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预防职务犯罪日常事务。2002年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县区检察机关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县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市、县两级检察机关加强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完善廉政共建联系制度,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联系单位,共同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惠城区检察院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伸到乡镇,他们制定了《惠城区各镇办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计划》,督促和落实各镇办成立预防机构、落实人员、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形式多样,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教育。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按照最高检的要求,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法制讲座,召开座谈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领导重视,亲自上课。全市检察机关领导对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工作非常重视,不但要求预防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还亲力亲为带头上课。市检察院黄新林检察长在市委党校第十八期中青班上作了“几种职务犯罪案件的分析”的讲座,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的主管领导也都到有关单位和企业进行授课,普遍受到授课单位和听课人员的好评。二是抓住重点部门进行预防宣传。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多发、易发职务犯罪的单位、行业、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定期巡回宣传,先后在医疗卫生、建设、工商、税务等系统和单位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并与其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制度,受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结合举报宣传周,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多年来,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利用举报宣传的契机,大力宣传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关知识,2004 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市检察院结合“依靠群众、反腐促廉”的宣传主题,与惠州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一辑宣传检察机关、展现检察官风采的电视宣传片《惠州检察官》,并于惠州电视台《社会聚焦》栏目与广大市民见面。2006年“举报宣传周”期间,市检察院和惠城区检察院在市区滨江公园举办举报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图片展览,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市民反映良好。

(三)强化职能,抓好个案预防、行业预防、项目预防工作。

个案预防、行业预防和项目预防,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形式,采用这些方式对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具有一定成效。一是采用检察建议,抓好个案预防。结合初查、立案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预防,把预防工作寓于办案的全过程。在个案预防的工作中,我市检察机关坚持查一案、堵一个漏洞、完善一项制度,帮助发案单位亡羊补牢,防微杜渐,特别是充分利用检察建议,分析发案单位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帮助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市检察院在办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惠州分院出纳员陈x挪用公款360多万元一案中,发现该单位存在领导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制度漏洞大,没有专职的会计,财务章和支票都由出纳员陈x一人保管,而单位领导又疏于政治思想教育等问题,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向该单位发出检察建议要求限期整改,有效地防止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二是专门机关与职能部门相结合,齐抓共管。几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个案预防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的共同特点,与行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以点带面开展行业预防宣传,完善措施,堵塞漏洞,促进行业预防的开展。市检察院2004年以来与惠州市国税局、地税局、海关、工商局、质量监督局、食品药品局、国土局、公路局、水利局等16个单位建立了预防关系,共同签订了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为预防单位建章立制,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市检察院积极与惠州市委党校联系,共同建立起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得到了预防单位的好评,推动了行业预防向纵深发展。各县区检察院结合各地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案发较高,存在普遍性问题的部门,开展行业预防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工程同步预防工作。几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社会化网络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和结合我市实际,主动与有关建设单位联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同步预防工作。如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投资大、时间长、牵涉面广,为使该工程建成“阳光工程”,省检察院、惠州市院、博罗县院三级检察机关对该项目进行同步预防,从2004年至今,惠州市院共参与监督该项目招标投标20多次,涉及金额30亿元,参与监督工程变更13次,工程例会30次。其间,还针对该工程移民征地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惠州蓄电站、博罗县政府、镇政府、寨头村委会、村民代表以及施工、设计等单位在博罗县罗阳镇寨头村召开移民征地工作协调会,通过协调,消除了村民对当地政府处理征地、青苗补偿、安置搬迁及今后生活出路问题的担心和忧虑,为该项目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惠州市院还对惠州大堤加固第三期工程建设开展了同步预防工作。该项目是我市经省确认的十五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中最大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又是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首次介入的重点工程。2004年至今市检察院对该项目进行紧贴式的同步预防,参与该项目招投标6次,涉及金额1.3亿元,监督工程变更25次,参与工程例会30次,下工地现场检查了解情况25次,目前工程量已完成90%,合格率100%,优良率达80%,未发现任何违法违纪现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

(四)加强调研,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经验的总结推广。

近几年来,我市在建设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同步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在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我市检察机关注意结合办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和掌握职务犯罪发生的特点、规律和新动向,把开展职务犯罪工作中好的做法、体会、经验加以总结,积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2004年3月,惠州市检察院与市规划建设局多次协商,决定从征地拆迁、招标、工程质量、工程变更、工程预决算、工程验收等6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把各单位提供的文章进行筛选,汇编成册,编纂印发了“预防在先、防腐保廉”一书。该书分为指导篇、经验篇、制度篇三大部分,对我市一些重大工程及市政工程开展同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收到了较好的预防宣传效果。市院综合预防科撰写的“筑优质扶贫大道,创一流公司队伍”被广东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采用;各县区也积极开展调研,大亚湾区撰写的《探索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规范建设的问题》文章也受到省检察院的表彰。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我市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据这次调研反映,不少单位对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下发的《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不力,没按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应该向预防职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的大项采购、工程项目招标等均无报告;不少单位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重视,对检察机关上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够支持和不配合;各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展不平衡,预防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预防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预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预防工作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不利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等等。

三、建议和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强调“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严重危害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危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危害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广大人民群众对职务犯罪历来是深恶痛绝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各部门要切实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责任目标范围,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惠州市预防职务犯罪具体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扎扎实实地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和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做好。因此,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要与当前开展的“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作为肩负着惩防腐败重任的检察机关,更要发挥好自己优势和作用。一是要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努力营造清正廉洁光荣,腐败堕落可耻的舆论氛围。同时,通过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民众自觉参与的防范举报意识。二是要不断改进宣传方式和方法。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精选开展预防宣传教育的内容和载体,突出特点,多管齐下,不断探索宣传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强有力的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舆论环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三)认真总结经验,从制度和机制上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检察机关要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本地区职务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特别是要针对本地区发生的案件,与有关发案单位一起,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发现产生职务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出制度上、管理上、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犯罪根源,从中吸取教训,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及时堵塞漏洞,不断增强预防效果。

行政执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篇5

一、为什么要讲这一课

首先是司法、行政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

各个司法机关、各行政机关都有各自的职权,如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煤炭安全监察机关行使煤炭安全监察职权。这些权力都是依据宪法和法律或行政法规赋予的,法律在给予权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就是要正确行使权利,权利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滥用权力、不用权力造成后果的,不是违法就是犯罪,不承担行政责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我这里所说的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应负刑事责任的那种违法行为,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的,这是法律理论的问题,不多说。既然滥用权力、不使用权力造成一定后果的,要负责任,那么作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得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也就是说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与履行职务行为有关的犯罪就两种,一种是贪污贿赂犯罪,一种渎职侵权犯罪。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渎职犯罪,弄清楚渎职犯罪与履行职责的关系,就能促使我们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预防渎职犯罪。所以我们学习是为了履行职责的需要。

其次是检察机关宣传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

刑事诉讼法规定,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这两种犯罪统称为职务犯罪。从现阶段来看,这两种犯罪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贪污贿赂犯罪由于检察机关近二十年来的宣传和打击,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一般人都知道将公家的钱揣自己兜里,给别人办事收取好处费是犯罪。但对什么是渎职犯罪,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多大,都不是十分了解。就连我们 1 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清楚。有的人认为,我们不贪不占,都是为了工作,就是没干明白,出了点差错,也不是故意的,怎么会是犯罪,所以当被查处时,觉得怨屈。我们在办案中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不理解,说情者也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小题大做。其实,不贪不占就不是犯罪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渎职犯罪不需要具有贪和占的情节,它需要看的是你是否正确履行职责,是否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经济损失。从危害的后果来看,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如渎职行为引起的矿难事故,既有人员伤亡,又有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这种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造成的那种财产的单一损失。之所以渎职犯罪的危害性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因为我们对于渎职犯罪的宣传不到位、查处的力度不够造成的。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加强了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宣传和查处力度。首先将检察机关渎职检察部门升格为反渎职侵权局,与反贪局同级,从组织上、人员上、装备上给予了保障;其次,组织了保障人权、查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危害资源渎职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大了查处渎职犯罪的力度,再次,重新修订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从法律角度界定了查处的标准和范围。近年来,市检察机关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反渎职侵权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查处案件并不是我们实施法律监督的最终目的,查处只是手段,预防才是根本目的,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渎职犯罪的有关知识,就是想让大家了解渎职犯罪,认识渎职犯罪,从而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违法犯罪,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渎职犯罪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正确理解渎职侵权犯罪的概念、特点

(一)什么是渎职侵权犯罪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我国刑法的分则共规定了十种类型的犯罪,像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等。之所以刑法对犯罪的类型进行分类,是因为每一种犯罪都侵犯了不同的得利益,也是是法律所保护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叫做犯罪的客体。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就是由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使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受到了侵害,侵犯财产的犯罪使国家的、公民的财产遭受了损失。那么渎职犯罪就是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使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受到了侵害,使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公正性的信赖受到了损害。所以说,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罪,是为了保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所谓国家机关的活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执行国家职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活动。这种活动除了必须具有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性,所以说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实际上是指合法、客观、公正地执行国家机关职能的活动。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学说,国家赋予你一定的权力,就要求你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合法、客观、公正地履行你的职责,如果你滥用你的权力,该使用权力时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你的权力,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就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渎职犯罪。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构成条件。这就是刑法上所讲的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像故 3 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渎职侵权犯罪做为一个类型犯罪,也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构成要件:

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有的表现为徇私舞弊,即出于私情而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的表现为滥用职权,即超越职权或者玩弄职权;有的表现为故意不履行职责,即故意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职务行为;有的表现为失职行为,即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总之,渎职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很多,用一句概括就是干工作没干明白,根据自己的职责,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工作没干明白就是犯罪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出台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前面我所介绍的那些渎职犯罪的表现形式,只有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达到一定标准时才构成犯罪。要不然,只要失职就构成犯罪,就要被追究责任,就没有人去干工作了,至于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犯罪,在后面介绍具体罪名时再详细说。

2、犯罪主体,渎职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从事公务的人员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具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公务员,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和通常所说的公务员在刑法上是有区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渎职罪主体适用的立法解释是:“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末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规划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这个司法解释,在我们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你是不是公务员,只 要你代表规划机关行使了审批职责,有了渎职行为,并且构成犯罪的,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3、犯罪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心理态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说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渎职犯罪中,有的是故意犯罪,有的是过失犯罪,像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等就是故意犯罪,而玩忽职守、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环境监管失职等就是过失犯罪,那么如何区分故意和过失呢?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希望是积极的追求,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漠不关心,发生也行,不发生也行,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如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途中又抛下不管,致使被害人死亡就是放任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属间接故意杀人犯罪。一般来说滥用职权犯罪很少有人是抱着积极的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去滥用职权的,绝大部分都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说出于本身的职责,明知自己无权决定、处理事务,也知道违反职责行为如果出了事应承担责任,可是他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的,所以属于间接故意犯罪。那么过失犯罪呢?过失犯罪对危害结果是不希望发生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避免。故意犯罪是明知道,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玩忽职守就是典型的过失犯罪。

渎职罪只是一种类型犯罪的总称,它包含了42种具体的罪名。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违法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由于一些罪名与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没有联系,所以我今天只就一些主要的罪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滥用职权犯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前面说过分析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从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四个方面来分析,由于我们不是专门学习法律,所以没有必要研究那么深,主体、客体、主观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只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这几种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和检察机关立案的标准。

滥用职权犯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正确行使职权,二。是超越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处理公务,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处理公务,具体表现为应该这样做而那样做,应该那样做而这样做,不应该做而做,应该做而不做等。比如说,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有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的职能,那么根据行业的规定,只有煤矿或相关人员具备了一定条件和一定的资格,才能给他们发放许可证明或资格证。如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或上级领导,在明知对方不具备发放许可证和资格证的条件,不应该发放却擅自发放或强制发放。那就是不正确行使职权,如果因此而发生矿难事故。那么谁决定发放的,谁就得承担滥用职权的刑事责任。原江源县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冯某与原白山市煤炭工业局生产科科长许某,在2000年1月分别受朋友亲属所托,在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主副井没有通贯、通风系统没有形成、没上主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没有经过该局生产技术科和安全科审查的情况下,在该矿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 6 书审查意见栏加盖江源县工业局的公章。许某还通过个人关系为该矿办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并违反规程未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下发到江源煤炭工业局,而是直接通过其亲属将许可证副本交到松树镇红利二井矿主手中,以致该矿在非法经营中转变为合法化,使该矿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冒险生产,导致2000年3月4日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这就是不正确履行职责。

超越职权,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而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也就是说行为人手中没有此项权力,却超越了其职权范围,擅自行使此项权力,违法地作出处理决定。讲一个林业方面的案例,抚松县兴隆乡林业工作站站长王毅在担任站长期间,东岗村有个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林地内,按照正常的林业规划设计采伐林木后,觉得不够,找到了王毅,想多采伐一些,林木采伐应由县林业局批准并下发采伐许可证,林业工作站没有权力批准。王毅为徇私情,以交罚款代替批采伐指标的手段,同意那个村民继续采伐,致使该村民在原设计采伐量的基础上滥伐林木蓄积200立方米,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王毅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追究。所以说没有权力却行使权力就是超越职权了。

不正确行使职权与超越职权的区别就在于行为人所滥用的权力是否属于其依法所应有的权力,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不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则属于超越职权。如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合法经营的煤矿进行行政处罚,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如果我们在查处煤矿违法违规事件时,擅自决定对相关人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就是超越了职权了。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滥用职权犯罪,应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反、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直接经济损失的问题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我们在计算损失时一般都是对死亡人员赔偿多少就算多少直接经济损失,但有关物品或其他的损失可能没有计算在内。这在将来我们对事故调查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 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这部份我们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没有计算,由谁计算,怎么计算,值得研究。

玩忽职守犯罪

玩忽职守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观表现:一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二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那么怎么理解玩忽职守行为呢?是指行为人在工作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履行职责是指根据职责要求,应该作而不作,或者放弃职守,擅离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一般是指虽然履行了职责,但不认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或者草率从事,敷衍了事。原白山市八道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张某,在2005年年初工作检查时发现,八道江区泰安矿业公司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经营,这按照规定,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可张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泰安矿业这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生产的情况,致使该公司长期违规生产,2006年发生了事故,死亡2人。这个案件中,张某在履行职责中,严重不负责任,该制止的不制止,导致事故发生,是玩忽职守。

立案标准规定: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9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来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即在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等。没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具有行政执法权,是本罪的主体。

客观表现:表现为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行政机关在对行政违法行为处理过程中,对于已经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依法按照刑事案件管辖 的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2001年国务院公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又下发了《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这些文件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在对煤矿进行监察时,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应该按上述文件要求向司法机关移送。发生矿难事故的,不仅对涉嫌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案件要移送,对于在事故处理中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渎职犯罪案件,也应当向检察机关移送。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区别(责任事故主体为自然人,劳动安全事故主体为单位,责任事故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章作业或强令工作冒险作业,劳动安全事故是有关部门或职工发现事故隐患,经提出后,直接责任人员仍不采取措施改正,以至发生事故。)

解释一下本罪中的几个概念,所谓的徇私舞弊,在本罪中指捏造、隐瞒事实,仿造、隐匿证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等。所谓应当移交而不移交,是指明知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却不移交司法机关而故意使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究的行为。

立案标准

1、对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仿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三、如何看待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

我们通常所说的矿难事故并不是一个法律名词,在法律上他是指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矿难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而且造成了财产的巨大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煤炭产业是白山市的支柱型产业,大大小小的煤矿有200多家,近几年来煤炭行业矿难事故频发,2005年白山市共发生死亡的事故53起,死亡67人,2006年发生死亡事故43起,死亡64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所以说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这96起矿难事故中,我们查了其中13起渎职犯罪案件,只占13.5%,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并非每一起矿难事故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我们是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对所发生的每一起事故的原因是最清楚的,在我们地区,矿难事故一般都是责任事故,很少或根本没有自然事故或技术事故。既然是责任事故,我们就得分析出现这种责任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说,出现责任事故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可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犯罪,但这背后不一定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根据最高检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规定,当事故发生时,检察机关同时介入调查,我们介入调查的是事故企业是否证照齐全,来源是否合法,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是否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到位。由于对煤炭企业进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很多,如煤管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劳动 局等,这些部门对煤炭企业各有各的监督管理职责,如果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矿难事故,那么,这些部门就存在渎职行为,我们就要侦查。但如果事故企业证照齐全,来源合法,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也到位,那就不存在渎职行为,也就不是我们检察机关所能监督的事了。所以说矿难事故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些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的渎职行为,但不是绝对。2000年3月4日,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2002年年7月4日,富强煤矿(红利煤矿改名)在非法生产中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9人死亡。我们在对这两起矿难事故的侦查中,发现松树镇红利二井在取得证照过程中违法,富强煤矿在转让、办理证照过程中也存在违法,涉及到地矿局(国土局)、煤管局等部门。为此我们共立案侦查了9人,现已对其中8人作出了有罪判决。

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

渎职行为能否必然导致责任事故,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系违章作业,而渎职行为仅是间接原因,为此相关责任人不能构成渎职犯罪。从因果关系角度看,这一观点是按照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不是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县一小煤矿,在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中,由于证照不齐和工作面无进风巷、回风巷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发现并被责令停产整顿,同时派出两名监管人员24小时现场监督,电力部门被通知给该矿拉闸停电,煤监部门被通知停止审批火工品,后由于有关现场监管人员脱岗、电力部门人员在矿主私接电路后为多收电费而不加制止、煤监人员继续审批火工品,导致该矿得以非法生产,10天后由于瓦斯超标、通风不畅和工人明电照明引起瓦斯爆炸,造成14人死亡。在这起事故中,虽然引发事故最贴近的原因系该矿电工明电照明、明刀闸、明接头所致,但这不是唯一原因。那些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特定义务人的渎职行为,矿主在停产整顿期间的非法生产行为,均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 因。其中缺少哪一个原因都不可能引在形式逻辑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合因一果等几种形式。一因一果,是指只有某一特定原因,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多因一果,即不同的原因,均能产生同一结果;合因一果,则是指几种原因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就上述案例而言,渎职行为、非法生产行为和违章作业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三个原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就像一个链条一样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在司法实践中,事故型的渎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合因一果关系。所以说,在煤矿行业这种多部门监管的环境下,任何一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监管到位都不可能出现矿难事故。

四、如何预防渎职犯罪

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需要通过法律的、机制的、体制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我院先后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在分析这些职务犯罪案件根源时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职务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认为要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克服一个认识是:不贪污不受贿就不能犯罪的模糊认识。在工作中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也能导致犯罪。一个具有: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物必自腐后生虫”,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来源于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14 徇私舞弊等犯罪,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自律意识。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每个执法人员要严于律已,清心寡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轻小节,而忘乎所以,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人犯罪都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中,都要正确使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二要坚持法规学习,要坚持所执行法律、法规及相邻法规的学习,熟悉本行业务,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做到执法中不越权,不失职。三要坚持制度监督。教育不是万能的,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规律,要针对本单位或本行业的特点、分析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减少漏洞,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监督机制,并抓好落实。四要坚持执法公开。执法标准、程序要公开化。每个单位执法权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点和规律,外部力量很难介入,执法权力运作的封闭性使人民群众很难监督。无数事实证明:发生职务犯罪最重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约束不力,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权力失去制约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执法部门要将执法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权力滥用及失职。五要坚持联系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请司法部门给予授课,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使工作人员知道该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建立联系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 B.1954年 C.1978年 D.1982年 2.我国是()国家。A.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 B.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人民代表大会制社会主义

3.以下哪部法律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A.《刑事诉讼法》 B.《物权法》 C.《道路交通安全法》 D.《民法通则》 4.以下犯罪中,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A.发生于北京的某国驻我国大使馆外交随员所犯交通肇事案

B.发生于飞行在国际空域的我国某航空公司飞机上的故意伤害案

C.发生于某外国的我留学生遇害案 D.发生于北京的我国某公司职员向某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行贿案

5.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以财物的,构成()。

A.行贿罪 B.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C.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 D.商业贿赂罪 6.单位犯罪的,()。A.只处罚单位

B.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C.处罚单位,并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D.处罚单位,并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7.行政执法人员,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构成以下哪个犯罪()A.滥用职权罪 B.不依法移交刑事案件罪 C.徇私枉法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8.以下哪个法律法规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行政法规 B.自治条例

C.地方性法规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9.以下哪种行政处罚不可以由行政法规设定()A.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 C.责令停产停业 D.行政拘留 10.以下哪个行政处罚有可能适用简易程序()A.对公民处以100元罚款 B.对法人处以900元罚款 C.暂扣营业执照 D.警告

11.以下哪种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B.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12.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以书面形式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不涉及金钱给付的催告书应当载明的内容()A.履行义务的期限 B.履行义务的方式

C.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 D.强制执行的理由

13.以下哪一项属于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A.被拒绝颁发许可证

B.认为省政府的行政规章侵害了自身权益 C.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奖惩决定不正确

D.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指导行为

14.我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针是()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C.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律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D.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15.负责预防职务犯罪领导机构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设在()。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同级人民法院

C.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D.同级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 16.《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规定,()工作应当纳入各单位各部门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作为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内容。A.预防职务犯罪

B.预防职务犯罪经费保障 C.预防职务犯罪宣传

D.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司法建议、监察建议和审计建议落实

17.《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和条件进 行,采取()等方式,对被选拔的人员进行廉政考评,建立考评责任制,对考评失察的要追究责任。A.述职述廉 B.群众评议

C.查询行贿受贿犯罪档案 D.备案登记

18.《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等制度,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A.个人财产公开 B.重大事项报告 C.任职回避 D.民主评议

19.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地域和行业 B.上下级关系 C.民主集中制 D.委员会制

20.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党的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A.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B.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C.给予最长不超过两年的留党察看处分

D.开除党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关于我国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B.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D.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以下属于国家所有的有()A.城市的土地 B.城市郊区的土地 C.矿藏、水流 D.森林、草原

3.以下哪些地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A.自治区 B.自治县 C.自治县 D.自治乡 4.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对以下哪些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抢劫 C.运输毒品 D.投毒案 5.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A.罚金 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6.国家工作人员所为的以下行为属于受贿罪的是()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B.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

C.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数额较大的

D.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

7.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个人决定将用于抗震救灾的款项用于单位办公楼维修

8.以下哪些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A.受贿罪 B.滥用职权罪 C.玩忽职守罪 D.报复陷害罪

9.行政处罚的原则()

A.处罚法定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10.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 罚款

B.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C.将当事人送交公安机关拘留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1.下列哪些属于行政强制措施()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扣押财物 C.代履行 D.冻结存款、汇款

1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侵害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赔偿请求。以下有权提起赔偿请求的主体有()A.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B.受害的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

C.受害的公民死亡,没有继承人的,其所在的单位、社区或村民小组

D.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其权利承受人 13.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冻结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扩大查封、扣押、冻结范围的

B.使用或者毁损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 C.在查封、扣押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查封、扣押的

D.在冻结存款、汇款法定期间不作出处理决定或者未依法及时解除冻结的

14.行政复议是在当事人的申请和参加下,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裁决解决行政侵权争议的活动。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以下哪些属于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法定情形()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C.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D.认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政府规章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

15.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2014年9月26日,《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修订时,规定了预防工作三项措施,这三项措施分别是()A.批评教育 B.警示提醒 C.训诫督导 D.责令纠错 16.根据《甘肃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的规定,以 下哪些领域属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点()A.社会保障、扶贫救灾和教育等涉及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领域

B.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重大投资和担保等活动 C.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征地拆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等领域和环节 D.财政资金和其他公共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财务管理

17.为了更好地预防职务犯罪发生,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A.建立健全资本运作、资产处理、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利益分配和其他重要经营活动决策、执行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B.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要接受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和监事会的监督

C.加强对人事、财务、物资供销、工程建设等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D.不得任用、聘用法律禁止的人员担任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等岗位工作人员

18.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按照各自职权,采取以下措施()A.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实、及时提供与预防职务犯罪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B.对不按要求配合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可以采取限制相关责任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或者行政强制措施

C.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预防职务犯罪事项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

D.建议有关单位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严重违反纪律嫌疑的人员暂停执行其职务

19.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党实行的组织原则是()

A.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0.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A.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B.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 C.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

D.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

三、简答(每题10分)

1、供销社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2、县供销社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四、论述(20分)

供销合作社与所属企业是什么关系?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强做大县供销社的社有企业?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7

关键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古语有云“先其未然谓之防, 发而止之谓之救, 行而查之谓之戒。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这一经典论述将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一针见血地表达于外, 意思颇为明了。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 预防对其的重要性同样显而易见,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

(一)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职务犯罪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 其本质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 是腐败的极端形式。近年来, 党和国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出台了一系列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贿赂、权钱交易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愈演愈烈之势;职务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涉及领导干部的级别越来越高, 甚至“窝案”、“串案”频发;职务犯罪现象滋生蔓延, 已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遏制权力腐败、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职务犯罪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大量已被揭露出来的职务犯罪的案例来看, 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总体来说, 目前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权钱交易仍然为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权力与金钱之间的交换依然是职务犯罪的突出特点, 这也是政治与经济病态的一种结合形式。权钱交易古已有之, 非但经久不衰, 更有不可遏阻之势, 并且花样百出, 猖獗异常。从明清的卖官鬻爵到现在的权力寻租, 究其本质, 就是掌握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金钱及其他物质利益;都是以牺牲国家或集体的利益, 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代价, 来满足个人的私欲。近些年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深刻地体现了权钱交易在官与商之间的频繁和罪恶, 例如,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搞权钱交易, 利用职权及其影响, 采取批条子、打招呼等手段, 索贿、受贿现金及贵重物品数百万元之巨。还有今年的郑筱萸案、陈良宇案, 无一不是大搞权钱交易, 用权敛财的。

第二, 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且大、要案明显增多。虽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从未停止与职务犯罪的较量, 每年全国上下亦有数万件职务犯罪案件被立案查处, 但该类案件依然“生机盎然”, 这不得不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典型的就是陈良宇案, 涉案人员级别之高、涉案金额之巨为近些年之最, 实属国之不幸、民之不幸。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腐败大案和要案, 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有一个怎样的态度牵动着世人的目光?可喜的是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作报告涉及腐败问题时, 毅然用了“水火不容”、“斗争到底”等铿锵词汇, 这深刻表达了党对腐败问题是深恶痛绝、决不姑息的, 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一片赞扬之声。

第三, 群体性职务犯罪增多, 形成窝案、串案, 危害严重。职务犯罪窝、串案往往有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相互之间关系紧密, 行为上相互呼应, 且订有攻守同盟。案发后, 又多以“集体研究”、“集体决议”之名来推脱责任, 想达到“法不责众”的目的。这类案件常涉及多个部门或环节, 更有甚者, 一些身负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人员也为了金钱或者其他利益而牵涉其中, 走向贿赂、渎职犯罪。这样的案件往往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对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事业都是一种极为严峻的考验。

第四, 职务犯罪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性和隐蔽性, 使查处难度显著增加。职务犯罪行为人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相关职务的人员, 这类犯罪分子与杀人、抢劫等犯罪分子有本质上的不同。特有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其规避法律制裁的盾牌, 也成为了办案人员发现案件、突破案件和查处案件的难点所在。在犯罪手法上, 犯罪分子通过种种手段给予掩饰、隐藏, 造成假象, 使案情扑朔迷离, 定性困难。比如通过先开借条后收钱的方式, 或者通过给家属安排工作并获得高额报酬以获取不当利益的方式, 等等。但不管采取何种手法, 采用什么方式, 其违法犯罪的实质不会改变, 以权谋私的根本目的依旧, 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二) 当前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 是任何一个执政党无法逾越的现实必然。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本身的原因, 也有体制以外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是交织在一起, 互相牵连, 互相作用, 使职务犯罪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结合其内涵及特点, 笔者认为当前时代背景下职务犯罪大致有以下成因:

1. 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置存在诸多弊端, 不合理

首先是有些权力过于集中, 没有相应的牵制和分权机制。由于大权在握, 受到他人热烈追捧及被恶意利用, 掌权者内心往往发生微妙变化, 公正廉洁之心丧失殆尽, 做事专横跋扈, 官僚主义作风盛行, 进而违法乱纪、贪污受贿, 堕入犯罪深渊而不可自拔。其次, 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使掌权者往往头脑发热、发昏, 惟我独尊。权力如果不受监督, 腐败必将如影随形。法国著名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曾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真理。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显然, 先哲的这句话阐述的内涵即是权力是不能无限制的, 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其被滥用, 而权力被滥用的恶果就是腐败。

2. 经济体制当中也存在促成职务犯罪产生及存在的消极方面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经济体制中, 国家对于各种所有制主体的要求及监督制约程度不同, 各种所有制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参差不齐。对经济利益的贪得无厌使得各主体“相互为用”, 臭味相投, 而遭殃的则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及利益, 比如侵吞和私分国有资产、低价变卖和非法转移国有资产的犯罪现象频频发生。还有就是某些握有批准权、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向他人索取、收受钱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行为斩不尽、杀不绝, 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社会危害异常严重。

3. 法网疏漏提高了职务犯罪的预期利益, 是诱使职务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立法的疏漏, 如真正控制职务犯罪预期收益的法律制度不曾建立。控制和降低职务犯罪预期利益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我国而言, 有效降低犯罪预期利益的法律制度并未建立起来。比如被媒体火热报道的被称作是“阳光法案”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雷声大、雨点小, 并没有真正出台。而其他一些已经颁布施行的法律, 如《行政程序法》、《举报人保护法》、《政务公开法》等, 在我国廉政法制体系中也未真正得到执行。另一方面是执法的疏漏,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相当严重。某些地方的职务犯罪查处机关受外界干扰过大, 不能贯彻独立办案精神, 受当地党政领导或者其他社会重大势力的影响, 无视、放纵甚至包庇犯罪行为。更有甚者, 一些案件承办人员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 结成“利益共同体”, 共同进退。

4. 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观念的沦丧, 是职务犯罪发生的精神层面的原因

在我国, 长期形成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正逐渐受到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剥削阶级思想的冲击。在金钱面前, 很多国家工作人员丧失自我, 世界观、价值观严重扭曲, 政治立场、人格原则发生根本动摇, 渐渐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二、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及其职务犯罪预防职能的详解

(一) 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这是我国宪法对检察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的明确定位。所谓法律监督, 就是保障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而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法律监督的实质就是防止违法。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当是一个动态的监督过程, 是事前预防、事中制止和事后查处三个阶段的有机统一, 即开头所讲的“防”、“救”、“戒”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 确立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坚定不移地要与腐败“水火不容”、“斗争到底”。在这样一种宏观反腐败环境下,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就是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 其合法性与合理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加大力度, 更新措施, 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就成了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部门专司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 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批准逮捕, 公诉部门则负责对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审查起诉。通过侦查、批捕、起诉等一系列办案过程,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对犯罪分子思想蜕变的轨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漏洞有比较深切的感受, 所以检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职能优势, 运用检察工作中形成的丰富预防资源开展预防工作, 将极大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成效。

(二) 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优势

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相对于其他单位的预防又具有专业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检察机关有专门的预防工作人员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根据具体的案例提出的报告和检察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 检察机关内部预防人员进行过专门的法律专业的培训, 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比其他各级纪检部门人员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强调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专业性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检察机关的专业预防和其他单位的预防具有互补性。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 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想把这项工程交由一个部门、一些人去完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职务犯罪预防的许多工作需要通过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和各系统的互相协调和配合。虽然建立预防工作机制不能脱离行业特点和主体的部门属性, 但行业内部的预防工作, 在落实打防结合, 综合采取教育、法制、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 不能够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特有的手段和措施。在预防职务犯罪这个问题上, 检察机关与有关行业的合作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一开始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来, 检察机关就一直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一项重要检察职能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起初个别省份的检察院试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到当前各级检察机关都设立职务犯罪预防机构, 从单纯的个案预防到目前的行业预防、系统预防以及预防网络的建立,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经在检察机关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某些行业与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检察机关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的初步探索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检察机关要结合检察职能, 完善预防措施, 规范预防活动, 创新预防机制, 全面提升预防工作水平, 努力实现职务犯罪预防的“三个转变”。

(一) 要高度重视, 拔高认识, 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反腐败总体格局, 实现预防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管理的转变

这是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可以是通过向党委提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 建议党委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 或称领导小组, 并由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或科负责处理指导或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在各部门、乡镇和厂矿企业里聘请纪检工作人员担任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联络员, 从而建立起一张组织性强、针对性突出的预防网络。

(二) 要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立足检察职能来开展预防活动, 实现预防工作从初级形式向全面系统的转变

这又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立足于加强检察侦查权的行使, 全力开展职务犯罪的动机预防。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分析, 职务犯罪的犯罪收益大于付出成本时, 行为人便会铤而走险, 选择犯罪;相反, 行为人则畏首畏尾, 不敢轻举妄动, 或者打消犯罪念头。在职务犯罪成本的构成当中, 案发和查处是其中主要的内容, 因此, 打击、惩治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过程中最应该采取的一个有效手段, 这也是本职所在。在这样一个层面上讲, 打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方式。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 只预防不打击, 只能出现防不胜防的局面。只有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 才能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二是立足于规范和完善检察建议权的行使, 多角度开展预防工作。检察建议权是检察权的衍生权力, 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在预防职务犯罪过程中, 就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通过检察建议实行“三步预防”, 消除职务犯罪的机会。何谓“三步预防”?就是职务犯罪行为暴露之后, 检察机关首先要深入研究行为发生的制度原因, 并向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然后, 检察机关还应当根据职务犯罪案例暴露出来的制度缺陷, 对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使检察建议预防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最后就是检察机关应当在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之前, 从职务犯罪预防角度, 审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提出立法建议。

(三) 要建立机制, 完善制度, 适应预防工作要求, 实现预防工作从普遍预防向专业化预防的转变

前文已经述及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专业化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实现专业化预防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笔者认为, 一是要加强专业化基础建设, 建立预防与侦查紧密结合又优势互补的内部工作机制;二是借助现代化设备, 强化预防工作专业化手段, 实现科技强检的同时带动科技预防工作;三是建立、完善制度规范, 促进预防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四是适应预防工作发展要求, 加强预防队伍专业化建设。

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 也是检察机关实现职务犯罪职能型预防的过程, 其中体现出“教育、建议、纠正、查处”四种具体检察职能, 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 并且在力度上存在着逐渐递进的关系。与职能型预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就是服务型预防, 检察机关服务型预防职能具体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提供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的教育服务。设讲台, 办讲座, 向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讲授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的知识, 在思想上为他们打好预防针。第二, 向全社会提供预防职务犯罪和廉洁宣传服务, 促使形成公正廉明的社会风气。第三, 分析某类或某些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规律, 研究预防对策, 为决策部门提供对策服务。只有将职能型预防和服务型预防的工作都做到实处了,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才算真正体现了, 职务犯罪预防的机制也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了。

结语

正所谓:“以铜为鉴, 可正衣冠;以史为鉴, 可知得失。”我们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需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创新和完善, 努力建立起系统的、完备的、长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 将预防进行到底, 将反腐败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79—83.

[2]李琼瑶.新时期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探析.湖湘论坛.2007, (2) .

[3]熊灿斌.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初探.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 .

[4]周利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职务犯罪预防诌议.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 (6) .

[5]于珍凤, 苏玉华.检察机关预防工作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 (3) .

[6]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7.

局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 篇8

内容摘要:当前,建设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党委领导下社会化大预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和关键。构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当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并注意保密。

关键词: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预防 信息库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铲除职务犯罪存在和蔓延的土壤,消除职务犯罪发生发展的多种因素。鉴于此,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需要构建具有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的职务犯罪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查找职务犯罪发案的主客观因素,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一、检察机关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党委领导下社会化大预防工作的必然要求。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信息库的要求,明确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研制开发职务犯罪案件统计分析、发案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预测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广泛收集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典型案例和特定事项实行分类建档管理。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第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应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主要收集以下信息:(一)典型、重大职务犯罪个案或者类案资料;(二)与工作相关的社会公共信息;(三)区域、行业、部门职务犯罪状况及防控职务犯罪的规定和做法;(四)境外、国外相关信息、动态;(五)其他与发现、控制职务犯罪有关的信息。”200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强对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和调查研究,注意总结基层预防腐败工作的有效做法,建立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200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又提出总结基层预防腐败工作经验,推进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加快建立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全国检察机关2016年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要求“积极推进职务犯罪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整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国性的职务犯罪案例数据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预防信息机制,为及时掌握职务犯罪情况,深入研究案件和发案趋势提供数据支撑。”由此可见,检察机关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落实党委领导下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二,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基础和关键。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高度综合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在充分掌握相关职务犯罪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否则预防工作很难摆脱不全面、不系统和零敲碎打的状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职务犯罪的发案率不断攀升,犯罪形式在不断变化升级,复杂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对职务犯罪高发、突发、多发领域或行业的职务犯罪风险点—制度、体制或机制的漏洞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此项工作需要一定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知识,但是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的人员配备比较少,专业结构也比较单一,特别是一些职务犯罪多发领域(建筑工程、医疗器械、金融、海关、网络)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可以将平时开展预防工作积累的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对于检察机关高效率、可持续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可以提高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效能。职务犯罪的职务相关性决定了检察机关侦查部门要围绕着犯罪嫌疑人履行职务的行为展开调查,所以大部分证据都可能涉及到相关部门或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以往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核实一些案情,甚至是线索初查过程中的外围调查,侦查人员需要走访大量单位,特别是渎职案件,即使是为了寻找一些案件关联性不大的辅助性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预防信息库建立后,侦查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库中的有效行业、个人信息以及行业部门发案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大大提高侦查效率。如在侦查贿赂案件时,通过预防部门建立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查询行贿人档案信息库和公司、企业资料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侦查工作,有助于侦查人员及时查找到涉案公职人员及公司、企业的相关信息,提高取证效率。

二、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际和现实需要,笔者认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行贿犯罪档案信息库。行贿犯罪档案系统是对行贿犯罪案件有关信息的记录,包括单位和个人行贿犯罪的基本情况、行贿情况、查处情况等信息。行贿犯罪档案系统主要录入以下信息:一是对于单位行贿犯罪的,档案录入内容应包括单位名称、住所、单位性质、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贿犯罪基本事实、案件处理结果、档案保存年限;二是对于个人行贿犯罪的,档案录入内容应包括个人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份证号、住所、所在单位、职业或职务、犯罪基本事实、案件处结果、档案保存年限;三是未犯罪行贿人档案信息,包括行贿人基本情况、行贿对象、行贿主观目的、行贿手法和行贿结果等内容。目前,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在防控贿赂犯罪、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中,高检院要求,各级院要在限定时间内把同级法院的行贿犯罪生效判决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对按犯罪处理的其他行贿行为的录入则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在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过程,绝大多数行贿者因主动交代或数额不大等原因,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恰恰这些行贿者仍然是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类职务犯罪的隐患,应当重点关注。及时全面地录入行贿行为信息并进行分析,对于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应当收集同级人民法院近10年来已经作出判决的职务犯罪案件判决书、犯罪分析报告、对应检察建议书和结果反馈书,并以涉案内容、涉案行业为标准进行多角度以及多方位的统计和分析,以此寻求职务犯罪的规律,便于针对性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的建立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基础工作,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才能立足检察职能,有效分析总结职务犯罪的发案特点和规定,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工作。

第三,重点行业信息库。如近年来查处的国土、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医药和教育科研等职务犯罪高发多发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数据,主要包括行业系统类案分析、预防调查工作报告、主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业务操作流程。重点行业信息库对有效开展预防调查、案例分析、专项预防活动,查找发现职务犯罪隐患,帮助行业单位建章立制以堵塞漏洞,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重点工程预防信息库应当报告辖区内所有在建的重大工程和部分已竣工工程建设的基本信息,重点包括施工方企业、工程管理、监理及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重点工程信息库的建立对于实时跟踪,重点工程建设,同步开展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预防对象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应当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工作性质、职责、工作流程、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和单位领导及重点岗位人员身份信息等相关信息资料。第二部分是涉案信息,如司法机关、纪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对预防单位和人员做出的违法、违纪处理决定和有关检查情况通报等。预防职务犯罪监督服务对象信息库的建立有助于检察机关采用咨询、沟通、协调、搭建预防平台等面向社会的方式进行预防。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人员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及时组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保证预防监督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第六,研究学习资料信息库。主要包括关法律法规、各上级检察院制定的规定、各地先进的侦查方法和策略以及可以借鉴学习的有关文件、文章、资料等。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不仅要学习反贪部门及其他检察机关在查办案职务犯罪件过程中的侦查策略和审讯方法等成功办案经验,也要善于从公安刑侦部门的侦查经验中学习。

三、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的建议

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必须结合检察预防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逐步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包括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等六部分内容,涉及的信息点非常分散、信息量非常大,且涉及单位和部门非常多,所以信息库的建立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在上述六部分内容中,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是基础,也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起点,应该是最先建立的对象。其次是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这两个信息库是开展职务犯罪类案预防、行业和系统预防的基础。再次,是预防对象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涉及的单位、人员众多,信息多,收集这些信息涉及不同的行业和部门,需要众多单位配合,难度较大,故需要在前4个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学习资料信息库属于预防工作的辅助内容,建立较为容易,注重平时积累,随时补充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信息库的建立和运行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高检院没有硬性规定行贿行为的录入,下一步应该侧重于行贿行为的录入。

第二,各级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建立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应当结合各级检察机关工作特点,各司其责,各有所重。高检院应该侧重于顶层设计,对信息库的内容、模块,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省级院应侧重于组织实施,对信息库的软硬件规格和要求以及时限、检查、验收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好督导检查;市级院和县级院侧重于信息库的具体建立。信息库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高检院和省级院因所辖区域广,单位众多,具备查找和发现一个系统或行业职务犯罪多发高发隐患的条件,故其应侧重于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预防对象信息库的建设;市级院兼具直接开展预防业务和对下指导职能,应侧重于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建设;县级院侧重于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其中,县级院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的建立尤为重要。这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够结合发案特点,针对性开展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上一篇:"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家燕友谊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