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

2024-09-29

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精选8篇)

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1

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比较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在一个历史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突发事件、灾难事件的了解欲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其建立后20几年间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政府宣传政策,与公众沟通的必要手段之一。相较于西方已经成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刚刚起步。而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政治环境下,中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底有何不同呢?

首先从定义上比较,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义为: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而相近的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以美国式定义为例是“新闻发布官-新闻负责人”,但其英语原文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而中国式定义则没有突出实际存在的公共关系之诉求。

由此可见,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上,西方在新闻发言人制度职能之上较为突出了其政府公关的诉求。而中国的更多地是被看做一种,政府宣传政策,回应社会公众的方式和方法。

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所以有如此差异,与中西不同的发展背景和社会历史有密切的联系。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由于在美国,各级政府从法律上没有能力控制新闻报道,媒体重大报道出像失误,记者可以不承担责任。美国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于是采取各种对策积极与媒体合作,主动引导新闻理论1。于是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与媒体进行积极的沟通。换而言之,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润滑油,协调政府和媒1 参考:《实用新闻发布学》新华出版社靖鸣 刘建明等著105页

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隐蔽地引导舆论。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通过议程设置理论对舆论进行控制。

而在中国,由于我国的政治传播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媒体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社会主义国家牢牢控制着舆论武器和宣传工具。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更注重实质新闻的发布、直接宣传政策以及正面的舆论引导。从另一方面来说,与过去的中国相较,如今的政府工作更强调“透明化”,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以体现,同时推进了我国现代政治传播的发展与完善。

再来对比中西媒体与政府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以及其对政府与公众沟通间的影响力。正如刚刚提到的,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不受国家部门的控制,所以西方媒体在发布新闻时,没有所谓的“把关人”控制负面信息的传播。加之著名的“扒粪运动”之后,让西方新闻界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社会、政府的负面上,总以负面报道为卖点,所以那些批评政府的揭丑新闻似乎总是媒体新闻的头条。西方的媒体更喜欢将自己看做政府的监督者,而不是帮政府说好话的传声筒。于是在西方新闻媒体跟政府间总有那么点“火药味”,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往往非常明显。当然不能排除,有些政治家经常也会利用这些爱揭短的媒体来打击对手,与媒体建立另一种共同利益体系。但总的来说,西方媒体和政府的关系,与我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气氛总是感觉更加的紧张。有时新闻发言人甚至会跟记者如辩论般,一来一往地相互较量。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往往要求极强的专业性。只有进行严格的选拔和多种考核与竞争后合格才能上岗。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不仅要对自身的行政职务相当熟悉,以应付记者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在气氛紧张的环境下,做到收放自如,不失幽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媒体,要熟知与媒体打交道之法。

而反观我国的新闻媒体与政府关系,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媒体与政府的合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宣扬社会和谐的大背景下,往往是政府发布新闻,而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将其传播给整个社会公众。政府与媒体间的关系是互利的。政府需要媒体帮其传播政策,而媒体需要从政府那里采得更多的新闻,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到了连接沟通的桥梁作用。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合作互利形式,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传统的上传下达思想影响,导致我国的新闻发布会上,很多记者变成了“哑巴”,只懂记录聆听,而不懂思考与质问,往往一场政府新闻发布会非常容易就变成了政府宣讲其政策的课堂,这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中一直都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过于完美的传播体系,使得我们的媒体失去一些重要的职能,很明显,在代表普通百姓的监督政府这一环节上,我们媒体做得还不够。

除此之外,我国的新闻发言人的素养也还未到达西方国家的专业程度,目前我国的专职新闻发言人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担当新闻发言人的基本上是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或代表担任,他们一般对政府部门和团体组织工作较为熟悉,但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得媒体的需要,在新闻发布技巧和如何处理与记者关系上尚显稚嫩2。另外在发布新闻的语言上,也较为死板,一般多为照稿之念,除答记者问外很少有临场发挥,这使得新闻发布会的气氛过于严肃,往往让人有种严词强令的感觉。

再来,回到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职能来看,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十分强调公关的作用,也就是通过新闻发布会作为其树立、维护良好形象的工具。因此在很多信息的传达上,西方更趋于保守和严谨,因为稍微说到一点点不好的信息,就可能引发非常可怕的政治**。因而在他们的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下,政府更倾向于选择发布些能模糊公众视点的信息,有时候甚至不惜以牺牲事实的代价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而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我们更强调的是信息的有效传达,相较于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我们更注重在内容上的全面性与事实性。尊重事实,追求真理,一直都是人民政府的工作原则。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必须明白正确地发布新闻消息,对社会,对舆论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信息的处理方式上,可能要比西方来得更加直观和清晰。这也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较为优越的地方。

总而言之,虽然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各自也存在着2参考:《实用新闻发布学》新华出版社靖鸣 刘建明等著108页

不同的问题和优缺点。但庆幸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公众的知情权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不再是旧社会里被统治阶级玩弄的玩物。而政府与公众的良性沟通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帮助下也已日渐发展和完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西新闻发言人制度能相互学习,并日渐完善,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及现代政治传播的进程。

BTP08055 刘悦

提交日期: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2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由政府指定的, 对外发布政府的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 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的专业人士;其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及时准确地发布新闻信息, 以发帖、跟帖的形式回复网络舆论。1

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通过大众传播的五要素对传统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进行比较:传统新闻发言人是由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专门设立的, 信息发布有时间、地点的限制, 内容多局限于重大新闻事件;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是第一受众, 信息由新闻媒体加工到达公众手中;传播媒介以传统媒介为主, 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 主要表现为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或约见个别记者等;其传播是单向信息的流动, 强调上情下达, 缺乏下情上达。

网络新闻发言人则是由政府指定的、对外发布政府信息, 并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的专业人士, 信息发布则具有全天候、及时性和空间延展性的特点, 内容可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海量的网民都是其潜在受众;它的传播主要以互联网为媒介, 主要表现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论坛实名制回帖答复、职责部门或党政官员开通博客、微博等, 是双向互动的网络交流, 目的是让网民深入了解政府信息, 并且及时反馈。

从二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和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1. 工作方式更能满足现实需要

首先, 网络新闻发言人信息发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既能更好地实现政务公开, 又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其次,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需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 工作方式更为简便;第三, 传统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发布主要面向与会的新闻媒体和记者, 公众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 政府和群众是间接沟通。而网络新闻发布则直接得多, 这既有利于保证信息传播与反馈的真实性, 也有利于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效率。

2. 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务实性

传统新闻发言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信息, 与会的媒体、记者是第一受众, 有的信息不便公开则以内参形式发布, 有一定的封闭或半封闭性。而网络新闻发言人面对的是广大的社会公众, 海量的网民都是潜在受众, 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同时,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仅要答复网民问题, 更要去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青睐。

3. 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传统的新闻发言人长期受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影响, 社会公信力不高, 很难在政府与群众的利益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代表政府及时发布信息, 收集舆情民意, 有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又能广泛地维护公众利益,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更好地维护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与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赢得了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 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制度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制度缺陷

完善的制度是组织推行政策的基本条件, 但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明显还不够完善, 政府在如何回应网络民意诉求、与网民形成公开互动方面, 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举措。同时, 我国少有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和机构, 大部分网络新闻发言人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这些“兼职”人员缺乏专业化水准, 让他们担任网络新闻发言人并非长久之计, 全国性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实践缺陷

在具体的实践中, 我国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少网络新闻发言人依旧摆脱不了“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思维, 对一些事件还抱有遮蔽、掩盖心理;一些网络新闻发言人对网民意见回应速度慢、态度含糊, 口头应承却迟迟不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一些敏感事件, 政府不主动积极回应, 却雇佣“五毛”来为自己“洗白”, 更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政府有必要培养一支专门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 并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其专业素质。

“7·23”动车追尾事故、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等让我们看到: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场, 强大的舆论场催生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我们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制度, 更重要的是, 要将这个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问责机制, 增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不辜负社会公众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建太, 杨欣.对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 2010 (03) [1]徐建太, 杨欣.对我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 2010 (03)

[2]彭广林.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与隐忧——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比较[J].学术论坛, 2010 (02) [2]彭广林.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优越性与隐忧——基于与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比较[J].学术论坛, 2010 (02)

透析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3

专家们普遍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是:

满足公众知情权。公众的知情权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权利,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从理论上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除涉及安全、保密的信息外,都要公开。公民纳税维持着政府各部门的运转,当然有权知道这些政府部门在干什么。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方式有很多,部门公告、公众主动询问、领导发表讲话等,但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最便捷、及时、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以较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向最广大的公众传达政府的信息。

引导舆论。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体就是通过定期发布一些权威的、经过审定的信息来引导公众关注哪些事情,忽略哪些事情,从而引导舆论。

保持良好的形象。国外专家指出,形象是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形象的信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良好形象的确立不仅需要真实的信息,而且需要把真实的信息传达出去。这是因为不真实的信息一旦占了上风,会歪曲良好的形象。所以,国家、社会团体和企业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一些真实的、权威的、对自己形象有利的信息,来维护自身的形象,确保本部门工作流程的畅通。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有着重要意义。

一、和世界接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二十年来,对于国际上的突发事件、国际局势、国际事务、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在对外宣传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权威性的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之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传媒的焦点。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说:“与国际新闻服务接轨的要求,也是我们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大动力。”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立足于实事求是,按新闻规律办事,进而使国家政府工作能够公开、透明。全力与世界接轨,以展现中国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二、满足百姓的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稳定。

这一点在非典期间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2003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身上。广东地区首先爆发了非典疫情,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一时间谣言四起,于是出现了抢购白醋、板蓝根热潮,此间白醋、板蓝根的价格是平时价格的很多倍,在苏北一些农村甚至有放鞭炮驱“瘟疫”的可笑之举。后来,广州市卫生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记者提问,官员、专家接受采访的形式,向市民提供了关于“怪病”的相关情况。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得以正常发布,街头传言迅速遏制,“抢购风”戛然而止,市民恐慌心理亦逐渐消除。

三、推进政府资讯公开化、透明化,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建设。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从国家部委推广到地方区级政府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为了保证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也促进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今天这个社会,公众的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烈。实现公众参政议政的愿望,首先要让公众知道政府目前在做什么,在充分保证知情的基础上,公众才能更好地行使监督、建议等参政的民主权利。

各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行在给社会、公众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因其本身不够成熟完善而存在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可能出现“信息垄断”。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广所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有可能出现“信息垄断”。毛寿龙教授就对此提出置疑:“这种制度的纷纷建立,会不会成为一种‘挡箭牌’被个别地方的个别部门利用以封锁消息。一方面,它可能会防止记者把新闻事实‘挖’出来,也有可能会在记者把真相‘挖’出来以后,以新闻发布的强有力的方式把其影响消除掉。”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源于我国缺乏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适应的关于公民知情权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就世界范围看,这种类型的法律法规已经非常普遍。公民可以以知情权为根据,要求政府政务公开,并能就国家行政机关的相关不当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4

一、新闻发言人的构成

政府新闻发言人分为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县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新闻发言人。设立新闻发言人的行政机关要明确一名媒介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内设部门负责人担任新闻助理。

(一)县政府新闻发言人: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二)县政府工作部门新闻发言人:一般由本行政机关主要领导授权其副职领导担任,本行政机关其他负责人必要时也可根据授权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对外发布新闻。

(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新闻发言人:由了解全面情况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或综合协调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既代表本行政机关,又代表本行政机关行政首长开展工作。

新闻发言人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本行政机关的有关工作和政策信息,尤其是广泛参加或列席本行政机关重要工作会议,以确保能够充分履行职责。

新闻发言人应当积极接受记者采访。新闻助理应紧密关注舆情,协助新闻发言人工作,为记者采访提供方便和服务。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也应积极面对新闻媒体,开展重大信息的新闻发布。

新闻发言人应加强本行政机关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程序,加强本行政机关公职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和公共关系培训,不断提高公职人员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水平。

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助理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筹并具体承办本行政机关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事务;

(二)受理媒体记者采访申请,接待、安排和接受记者采访,并为记者采访提供相关服务;

(三)搜集了解、研究分析新闻媒体及公众关于本行政机关事权范围所涉及重大事项的报道评论情况,接受并回应社会舆论监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计划;

(四)执行上级行政机关指定的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事务;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新闻发布有关的其他工作。

三、新闻发布的内容

新闻发布的内容要确保真实准确,要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保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常规政府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青田县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要求公开适合新闻发布的内容;

(二)社会热点:对新闻媒体及公众普遍关注的有关社会热点的事实确认、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信息;

(三)突发公共事件:辖区内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政府立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提示公众应注意的事项等;

(四)重要预警信息:包括即将发生自然灾害、政府将采取的公共管制措施等可能出现的影响公众利益的情况;

(五)重大活动:以行政机关名义主办承办的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体育竞赛、会展论坛等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

(六)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事项的及时回应;

(七)其它需要主动及时向外界宣传、发布的情况。

四、新闻发布的形式

(一)新闻发布会

向新闻媒体介绍政府立场、观点、态度和有关方针、政策、措施等政府信息的问答式会议。新闻发布会之前,新闻发言人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相关资料拟定答问口径。

(二)其他形式

需要发布有关新闻但不需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可视情况以召开情况通报会、新闻通气会、组织集体采访、接受媒体专访、发布新闻稿、答复问询、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发布。

五、新闻发布的管理

(一)县政府新闻办公室是全县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协调、指导、监督全县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其他指定的新闻发布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辖区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

(二)新闻发布的审批

1、以县政府名义发布的内容,一般事项经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进行发布;()涉及全市的重大事项须经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并上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后进行发布。县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县政府新闻办公室统筹并承办以县政府名义举行的新闻发布,涉事的牵头部门负责拟订发布内容并起草新闻发布稿和答问口径,县政府新闻办审核,分管副县长审定后报县长批准。

2、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在举行新闻发布之前,须提前提出书面申请,报县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后进行。

(三)突发事件新闻发布

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纳入事件处置总体部署,坚持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步安排、同步推进。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和处置事件的主管部门是新闻发布责任单位。突发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同级宣传部门通报事件发生情况,并做好新闻发布口径准备。政府新闻发布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应由上级行政机关授权发布的,从其规定。

(四)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备案

1、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对各行政机关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的培训。

2、县政府新闻办每年对全县政府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进行登记备案,并统一向社会公布。各行政机关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如有变动,须及时报县政府新闻办备案。

六、其他

(一)全县性重要工作、重点活动设立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等,可参照上述规定指定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工作制度。

(二)本制度由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解释。

浅析中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5

意 见

建立权威、规范的新闻发布制度,对于准确及时地反映全市重大工作部署及政策措施,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重大工作进展,及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我市的新闻发布工作要以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化我市对外宣传为重点,遵循国际惯例和新闻规律,在全市逐步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分明、管理集中、运转高效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新闻发布主动、准确、及时、权威,以有利于引导、调控舆论,树立我市的良好形象,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新闻发布的内容和范围

新闻发布的内容:全市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重要

决定等;全市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市各部门单位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其他需要发布的事项。

新闻发布的范围:市直主要新闻单位,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其他有关新闻媒体。如需要,可由市外宣办统一邀请境外驻华记者参加新闻发布活动。

三、新闻发布活动的审批管理

全市新闻发布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市外宣办组织实施。全市新闻发布活动名称为“XX市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负责组织。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的新闻发布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市外宣办配合组织。

发布涉及全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政策、新规划、新举措,以及其他社会敏感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应报请市有关领导同志同意。同时,举办单位需提前将新闻发布会内容、时间、地点、邀请记者范围等书面报市委宣传部备案。凡邀请境外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应事先报请市外宣办等有关部门审批,通过市外宣办邀请境外记者并组织。

四、新闻发布工作分工

新闻发布工作方案,由市委宣传部、市直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题选定、方案制定、新闻发布材料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外宣办确定,与有关部门确定答问口径把关、舆情调研、信息反馈、效果评估等工作。

新闻发布会如需外语翻译,由市翻译局负责安排。新闻发布会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市外宣办负责市直各部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媒体的协调、联络工作。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灾害、事故的新闻发布和报道,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外宣办统一协调管理。参与处理的部门应负责向市委宣传部提供基本情况和素材。内容由市委宣传部报请有关市领导确定口径后统一进行发布。特殊情况,可由处臵单位的新闻发言人经授权直接向记者发布。

市直各新闻单位要在重要版面、栏目或时间段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可根据需要安排现场直播。如有必要,由主办单位安排全程录像、录音、文字记录和摄影,并将录像、录音和文字、图片资料存档。

五、新闻发言人队伍及职责

全市设3名新闻发言人,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府办

公室和市委宣传部、市外宣办相关负责人担任。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要有专人负责新闻发布工作。市直部门设1至2名新闻发言人,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副职担任。发言人要熟悉全面情况,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临场应变能力。

新闻发布会一般情况下由全市新闻发言人和市直部门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信息,必要时可邀请市领导发布新闻信息。

新闻发言人负责制订本单位的新闻发布计划,策划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新闻通气会,向新闻媒体发布本单位的重要新闻;不定期向新闻媒体通报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安排及工作进展情况;在本单位发生突发事件时,在新闻主管部门指导下拟定报道口径,及时向新闻媒体介绍情况、提供信息;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安排新闻媒体采访本单位有关工作或有关人员;回答新闻媒体就本单位情况提出的询问;指导本单位下属单位对外介绍情况、接受新闻媒体采访;负责与本单位新闻事务有关的其他工作。

六、监督管理

建立新闻发布稿件预审制度。举办新闻发布会,或者

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之前,要认真研究拟发布新闻、接受采访的主要内容、政策目的,确定宣传角度和方法。除各部门正常工作类的采访以外,对于宏观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解读,均应对新闻发布稿件进行预审。经市委宣传部审核把关后,对外发布。

建立新闻发布的责任追究制度。新闻发布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准确地发布新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新闻事实。新闻发布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精神相一致,做到严肃、准确、权威,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凡不按照程序及相关规定擅自发布新闻,对政府工作部署和所制定的政策做出曲解和误读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七、几点要求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发布工作,是加强新闻舆论调控和管理,树立我市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充分挖掘和利用新闻资源,多组织以展现成就为主的专题性新闻发布会。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外宣办统一协调落实。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可参照市级新闻发布活动的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关新闻发言人制度。

镇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6

为贯彻落实好莱阳市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知情权,建立起贴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为促进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根据当前食品事业发展的实际,新闻发言人由以下人员组成。

(一)新闻发言人

由镇分管食安办工作的领导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主要领导可以发布重要新闻;受新闻发言人委托,分管食品安全相关业务工作的领导或业务室负责人可以发布有关新闻。

第二条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一)以本镇名义发布新闻的,由镇食安办统筹并具体承办新闻发布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发布内容根据职责分工由相关业务科室提供。

(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涉及相应业务范围的社会舆情和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回应意见;对突发性食品安全舆论,及时准确提出对外发布的权威信息;积极关注网络舆情,有组织地引导网上舆论;在统一组织安排下进行新闻发布;接受记者采访、问询等。

(三)新闻发布联络电话要对外公布,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第三条 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有关食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解读与贯彻落实情况;学习上级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有关食品重要技术标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重大举措以及执行情况;通报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的最新进展,发布食品监管重大活动,如专项整治、业务会议等信息;及时发布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信息;针对食品安全舆情动向,适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发布其他需要向公众介绍的食品药品监管政务信息和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及处置信息等。

第四条 新闻发布主要形式

(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新闻办批准后召开;发布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项目等。

(二)新闻通气会。新闻通气会不定期召开;通报本镇一段时期的工作计划或各相关部门重要活动等信息,并就新闻媒体关注的问题介绍有关情况,沟通相关信息。

(三)发布新闻通稿。不定期将本镇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动态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以新闻通稿的形式提供给新闻媒体,同时将新闻通稿和不涉密的规范性文件文本在镇外网上刊载。对于某些重要工作和热点舆情,在提供新闻通稿的同时,也可以新闻发言人发表声明或访谈的形式表明本局的观点和态度。

第五条 新闻发布管理程序

(一)新闻发布工作在镇食安办和县政府新闻办指导下,在镇党组领导下,由食安办统一归口管理。食安办负责新闻发布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承办,协助新闻发布主体做好新闻发布口径把关等相关工作。

(二)以本镇名义组织的新闻发布(通气)会的主题和内容需经镇相关业务部门和食安办主要负责人审定后,送镇主要领导审核。新闻发布主题、内容、时间、范围、发布人等情况须在新闻发布会拟定日期的5个工作日前(特殊情况例外),用书面形式并报镇领导审批。新闻发布主题和内容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重新办理申报审批手续。食安办负责审批登记工作。涉及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须经镇分管领导批准;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须经镇主要领导批准。需邀请县级以上媒体参加新闻发布活动的,应于事前将发布内容、形式和要求送食安办审核并经镇领导批准后,由食安办统筹安排。

第六条 新闻发言工作要求

(一)客观全面。新闻发言人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准确地发布新闻。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问题,对媒体和公众坦诚相待,取信于民;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新闻事实,从而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作出合理的选择。

(二)讲求时效。新闻发言工作要不断完善运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讲究时效性。特别是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尽快组织新闻发言活动,以便人民群众能积极有效地理解、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业,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效果。

(三)严肃纪律。新闻发言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精神相一致,做到严肃、准确、权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机密。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单位名义和公职身份擅自发布新闻。对违规发布新闻,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责任。

探析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7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推动整个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过去一段时间, 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都对政府提出了重大挑战, 从“周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事件, 从“天价烟”事件到“艾滋女”事件, 从“最牛钉子户”到“嫖宿幼女”事件, 再到“局长香艳日记”事件、“兽兽门”事件, 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不再是通过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被迅速放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成为公众舆论生成的重要平台。

网络的正面社会影响和负面社会效应如影随形, 共存共生。网络给媒体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但也使传统媒体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网络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公开, 但也加大了新闻管理的难度;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 但也会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场所;网络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但也容易成为滋生民粹主义的温床;网络加强了对官员的社会监督, 但也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网络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但也容易造成低俗落后文化的流行;网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 但也会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网络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 但也会给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渗透的渠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成为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在2009年11月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 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 网上舆论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切实引导好网上舆论, 是维护网上信息安全的重大举措, 事关事业兴衰、社会和谐。” (2)

正是在互联网对政府执政提出了重大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双重时代背景下, 我国地方政府首先“触网”, 推出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因此,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可以说是中国各级政府顺应网络发展, 应对网络挑战的必然产物。

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

2003年非典之后,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 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 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确立, 即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 (3) 2009年, 云南、贵州、南京、安徽、天津等地顺应网络时代要求, 纷纷试点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传播模式来说, 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 实现了新闻发布传播模式的创新:

从间接发布走向直接发布。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中, 新闻发布者通过大众媒体向受众发布信息, 发布模式是间接发布 (Mediated) 。在这种发布模式中, 发布者首先确定发布主题, 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发布信息, 最后通过记者的新闻稿件最终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同时, 由于传统媒体发稿周期较长, 一般为24小时, 甚至更长, 新闻发布者根本无法实现与受众的直接沟通。而网络新闻发布则是由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向发言人提出问题, 新闻发言人直接回答, 从而实现了发布者和受众的直接传播。

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沟通。从信息的流向来看, 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中, 公众往往缺少或不能向发言人反馈信息, 因此, 信息流向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而在网络新闻发布模式中, 公众由于直接面对发言人, 因此他们可以随时进行沟通, 正如两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的对话, 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同时, Web2.0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强, 借助Web2.0技术, 通过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以及论坛、博客、微博等媒介, 发言人与受众即时互动, 网络新闻发布实现了真正的双向沟通。

从现实走向虚拟。传统的新闻发布都是在现实中的新闻发布, 而网络新闻发布却实现了在虚拟中的对接。无论是发布者还是网民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现实中的舆论管理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而且深谙其道。然而, 面对虚拟的网络舆论, 则需要发布者更高的舆论管理技巧。正如贵阳市市长袁周所说, 网络舆情的变化促使政府必须进行角色转变, 政府信息发布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延伸, 从单向发布信息向多点、动态传递信息转变, 从定时、定量传播向互联网上24小时随时发布更新转变。 (4)

网络新闻发布会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数量的限制。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定期召开, 而网络新闻发布会基本没有时间限制, 网民可以随时提问, 新闻发言人可以随时发言。例如, 南京市设立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明确规定网上意见24小时之内必须回复。更有专家指出, 针对网络舆情迅速及时的特点, 网络新闻发布应该力争在黄金4小时之内得到回复。

除此之外, 传统的新闻发布还受到地域的限制, 而网络新闻发布则彻底打破了国别、地域的限制。因此,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新闻记者、网民只要对发布主题感兴趣, 都可以参加。另外, 网络新闻发布会还打破了参与人数的限制。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无论发布场地多大也只能由特定数量的记者参加, 而网络新闻发布会则为无穷尽的网民提供了可能。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意义:开启政府网络执政的新时代

美国学者Timothy Cook最早在《新闻执政: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政治部门》 (《Governing with the news》) 一书中曾提出“新闻执政”的理念, 指出现代政府应当运用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网络时代给政府执政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开启了政府网络执政 (Governing with internet) 的新时代。

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 中国政府由于采取传统的媒体管控方式, 导致非典疫情假消息、小道消息泛滥, 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恐慌, 不利于非典疫情的防控。汲取非典的教训, 中国政府加强了新闻发布会的建设, 权威新闻的发布, 成功引导了社会舆论。

当前,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最为集中的场所之一, 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出现, 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也是政府改进作风、促进勤政廉政建设, 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直面网络舆论, 是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会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数量的限制, 实现了从过去的间接发布到现在的直接发布,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沟通, 从现实发布到虚拟发布的突破, 开启了中国政府网络执政的新时代, 是中国政府更加成熟和自信的表现, 是中国政治更加透明和民主的表现。

网络新闻发言人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启了中国政府网络执政的新时代,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仍然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实践和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新闻发言人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网络新闻发布模式的推广。目前,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虽然仅在我国几个省市试点, 但它一出台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从当前来说, 整体舆论导向对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台表达了肯定态度。然而, 如何将网络新闻发布从试点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络新闻发布依托的是网络技术发展和网民的参与。不同地区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和网民的成熟程度各不相同, 如何根据各地、各部门不同的情况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网络新闻发布制度, 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网络新闻发言人形式、内涵的拓展及其制度保障。其实, 网络新闻发布并非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不过最早的网络新闻发布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早在2000年3月20日,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 北京艺百网络就举办了“中国首次网上新闻发布会” (5) 。网络新闻发布是把传统的新闻发布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通过网络形成虚拟会场, 把新闻发布者和分散于不同地点的记者集中在一起, 使信息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实现有效传播。

从目前我国几个省市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实施来看, 网络新闻发言人更侧重线上的网络新闻发布形式。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 用发帖、跟帖等形式回复网络舆论, 形式极其简单。其实网络新闻发布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网络新闻发布的内容也急需拓展。网络新闻发言人不是网络发言, 而更应当是网络服务的一种形式。

网络新闻发布的理论指导。网络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 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是我国政府在网络执政时代的积极尝试。任何一项社会实践都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 中国政府网络执政的新闻实践同样也需要网络新闻发布等相关理论的指导。而且,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发布来说, 网络新闻发布实现了传统发布模式的多个突破。传统的新闻发布理论在指导新型的网络新闻发布的时候更显捉襟见肘。

因此, 加强对网络新闻发布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对于提高网络新闻发布水平, 加强政府网络执政水平大有裨益。伴随着中国网络新闻发布的蹒跚起步, 网络新闻发布的研究和理论化同样也需要加强。

摘要:作为新生事物, 网络新闻发言人一出现就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新时期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一个新亮点。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布制度作为政府执政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 迫切需要学界的反思。有鉴于此, 本文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指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产生是政府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产物;网络新闻发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发布模式, 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络执政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执政,网络时代

参考文献

[1]叶皓:《网络时代执政的机遇和挑战》, 《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9 (5) 。

[2]王晨:《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讲话》, http://media.xinwenren.com/2009/1125/5903.html

[3]汪兴明、李希光:《政府发言人15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中国“网络新闻发言人”亮相政府学会直面网上舆情》, http://news.sina.com.cn/c/2009-09-07/160018598509.shtml

浅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篇8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 制度 完善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机构、企业单位、个人、社会团体等发言人,通过新闻媒介现场进行具有真实性、公开性,以及透明性的说明,实现与公众沟通所制定的行政公开、会谈、咨询、对话等制度。这些制度的科学制定不仅可以缩短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拥护,而且还可以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使社会更稳定。因此,为了不断扩大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构建良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明智的行政手段。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

首先,在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大批优秀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也随之涌现出来。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除了拥有良好的形象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外,较强的应变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从专业的角度,对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和技能指导,使新闻发言人逐渐趋向规范化。

其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使信息发布的方式逐渐多样化。通过不同会议的发布内容,选择不同的新闻发布方式是帮助公众更快更真实了解信息的重要窗口。例如:可以通过现代网络进行新闻发布;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进行发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采访等方式进行发布。

最后,从1982年至今,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获得明显的成效。以往政府部门在某些地方对媒介时常采取信息封锁、堵塞、回避等做法,但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发言人向公众传达真实信息和说明立场与策略,以及回答各界传媒提问的重要手段,使信息发布更具开放性。例如:2003年,突发的“非典”事件,由于在面对新闻媒体过程中,政府部门并没有向媒体真实传达“非典”实际蔓延状况,导致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受到影响。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2008年,在“汶川地震”事件新闻发布过程中,政府部门高效及时与公众形成了较好的沟通与互动,形成从约束到引导的转变。同时,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颁布至今,全国已有92%以上的机构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新闻网站与行政服务中心,使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普及化。

二、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不足

1、信息发布机制与法律方面的不足

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与公众知情权有关,而且还与社会民主政治有着必然联系。消息是否被披露、如何披露、如何控制披露程度、如何确定和追究责任人、如何确保发言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都是信息发布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当前新闻发言人与以往新闻工作者在职责范围上的不同,加上信息发布机制与法律的不健全,使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欠缺。例如:在20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中,富士康公司高层次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尽管在此次事件中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但是在富士康高层管理人员眼里,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防止新闻舆论监督的盾牌,这与实际新闻发言制度规定的目标相违背,造成制度保障机制形同虚设。所以,建立切实、健全、新的、配套、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与法律法规,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2、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中媒体报道权的不足

媒体有权对政府机构、企业单位、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等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对不良现象真相进行披露。因受到操作层某些规则的限制,使新闻报道一言堂、舆论监督无力度、互动机制被限制。例如:在2010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发生一起恶性“拆迁”事件中,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组织爆破队伍,采用暴力手段千方百计进行报复,并掩盖其丑恶面目。因此,当新闻发言人制度无法获得有效保障时,不仅使媒体舆论监督权受到限制,而且还使新闻的广度与深度、公众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3、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

新闻发言人主要任务是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真实的向公众传达信息。不仅要求新闻发言人拥有良好的形象和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外,还要拥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由于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例如:许多新闻发言人官本位意识浓厚、工作繁忙,虽然有一定媒体工作经验,但是,因受过多自身利益因素的影响,导致发言人在面对问题时,时常对问题进行掩盖或出现沟通难等现象。同时,由于政府或各界对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缺乏重视和人才的储备,导致新闻发言人无法适应工作。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新闻发言人不但损害了政府形象,而且对政府公信力也将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策略

1、制定一套健全配套的新闻发言人监督互动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评估体系,专门设立相关考核机构,定期对新闻发言人工作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同时根据公众反馈的意见,对新闻发言人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实现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加大信息透明度,避免新闻发言人因失职或徇私舞弊等行为,造成政府、企业单位、个人、社会团体形象和公信力受损。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可行的互动机制,使新闻记者报道权受到保护,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例如:2010年黑龙江伊春空难事件中,该事件发布会记者在对没有提问环节进行追问时却被警察抓捕。如果有健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2、改变目前新闻发言人职权虚化的状况

由于受到职权的限制,一些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所用的说词和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解释,比较含糊、答非所问,甚至少说或不说,让公众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使政府部门的公信度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公众所关心的话题,在面对新闻记者提问时,要鼓励新闻发言人主动发言、积极表态,允许他们犯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例如:在2010年甘肃舟曲救援事件中,通过新闻发布会,让公众全面了解了舟曲整个救援进展状况,新闻发言人应对公众关心,又不涉及机密性问题,积极表态做出详细解释、说明。

3、组建一支拥有高综合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一名合格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除了拥有训练有素的沟通能力外,还要拥有综合知识涵养。由于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与否直接与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有关,因此,加强新闻发言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综合素养将迫在眉睫。可以从社会或高校中招收优秀新闻人才作为储备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可以通过从新闻媒体单位中选拔具有丰富传媒经验的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还可以采用兼职选拔人才的方式来储备人才,只要拥有健全和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及人才储备制度,才能建立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队伍。

综上所述,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已获得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和存在一些缺失。因此,完善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维护新闻发布秩序,使新闻发布更具针对性、及时性,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参考文献

①王淼,《从“发言”到“对话”: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与转型》[D].暨南大学,2011

②周佩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关键何在?》[N].《中国环境报》,2010

③石朝阳,《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④叶皓,《走出新闻发布的误区——政府新闻发布不当案例分析》[J].《对外传播》,2010(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那份不一样的真情作文500字下一篇:七年级升旗仪式主持词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