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

2024-09-09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共4篇)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 篇1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是政治史的主干知识,包括政体、国体、政党制度及其产生的背景即革命和改革。考查力度大,角度多,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特别是标志这些体制形成的法律文件。大都以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且与现实结合,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但也曾以材料解析题的方式考查;以文字材料为主,但也有表格和图片等。以2016年三套全国文综卷为例,有三道选择题和一道开放型的材料解析题,涉及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政体,它们都属于高频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近两年考查较少,但今后复习应注重理论的发展及其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表现。

【金题点睛】

示例1(2016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3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解析】题干时间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A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B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时间的限制,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D项错误。

【答案】B

变式练习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直接任命内阁成员、出席并主持内阁会议;在讨论重大决策时,他的旨意常常起到拍板定音的作用。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议会仍然无力对抗王权

D.国王仍旧保留一定的行政权

【解析】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颁布,国王虽然失去很多权力,但仍拥有行政权,材料中国王的行为符合《权利法案》的规定,D项正确,A、B两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项不准确。

【答案】D

示例2(2016年江苏卷历史第16题)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解析】表格主要体现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没有涉及选举问题,A项错误;上表的内容是国会建设方案形成的过程,没有涉及国会的地位问题,B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双方的利益,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C项正确;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指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只是讲述国会的建设问题,没有涉及和其他部门的分权问题,D项错误。

【答案】C

变式练习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立法权拥有的这种优势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美国“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的措施有()

①确立联邦体制②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③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④以一定比例计算南方黑人奴隶的人口数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联邦体制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中“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不符,①错误;依据材料中“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的信息可知,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②正确;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各有分工,能“淡化这种危险”,③正确;黑人奴隶制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但不是在权力结构中体现制约与平衡,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示例3(2016年全国Ⅲ卷文综第35题)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解析】根据“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D项错误。

【答案】A

变式练习钱乘旦在《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中写道: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促使法国模式发生转变的重大事件是()

A.工业革命B.普法战争

C.巴黎公社D.“一票共和”

【解析】工业革命不能决定法国模式的变化,可以排除A项;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仍充满着暴力与对抗,而通过1875年“一票共和”,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D项正确。

【答案】D

【重点突破】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二、全面认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1. 概念

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所以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

2. 确立的主要原因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民主化进程,因而代议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2)代议制的确立同时也受到各国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3. 确立的途径

先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民族统一运动,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然后再颁布法律文献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4. 基本特点

(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5.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的表现:①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的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②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③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2)多样性的表现:①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②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也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6.历史作用

(1)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4)在这一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实践

1.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和相互关系

不同之处: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起了积极作用,结果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后者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果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的关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2.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在成果上的区分

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

(1)前者无本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后者有本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2)前者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后者取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3)前者没有迅速消灭革命残余力量,后者迅速消灭了革命残余力量。

(4)革命成果和持续时间不同。(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持续71天;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俄国及后来的苏联持续74年)

4. 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1)俄国化:列宁主义;斯大林模式。

(2)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的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2. 下面是关于英国国王、内阁、议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图示,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A.首相和议员由国王任命产生

B.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握有实权

C.议会有权对首相进行质询

D.内阁可以拒绝首相的决定

3. 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前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再次向白宫发起冲击,她正式宣告,“我想成为冠军”。

如果希拉里·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她必须()

A.赢得国会参众两院的支持

B.成为国会多数党的领袖

C.获美国一半以上州的支持

D.在间接选举中赢得多数

4.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5. 读图2,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6. 法、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

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7.1871年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了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这说明德意志统一后()

A.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B.德国走上民主的资本主义道路

C.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D.出现了经典力学和细胞学说

8. 图3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9. 圣西门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制度,无非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更高阶段,因此他把资本主义制度形容为“新封建制度”,而这个依旧矛盾不断、弊病丛生的“新封建制度”,必将被“各尽所能,各尽其劳”的“实业制度”取代。由此可知,圣西门()

10.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还在浴血奋战的时候,马克思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马克思这样说的依据是,巴黎公社()

A.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 1.“事态的发展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公开地用暴力反对革命,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以自己的叛变行为破坏了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

政权已完全转到资产阶级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资产阶级一个政权的独占所代替,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经不可能了……”此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1 2.《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民主观念“新的转变”是指()

A.追求英国君主立宪体制

B.效仿美法的共和制民主模式

C.实行德日式的形式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形式的民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其中第13小题28分,第14小题24分,共52分)

1 3.(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漫长、艰难、复杂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民主化发展进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18分)

1 4.(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人们的观念上,显现出取代自由主义的两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即社会主义和社会达尔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伟大的活力……但在同时有些思想家、种族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却把“生存斗争”规律的一套用到了人类历史之上。这些情况使社会达尔主义成为一种时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指出其主要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性强)

一、选择题

1. 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于1721年,可排除A项;英国国家元首一直是英国国王,首相是政府首脑,可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的权力受到大大的限制,无法控制立法权,可排除D项;材料信息体现了庇特利用议会组阁来制衡国王,议会执掌立法大权,C项正确。

2. C【解析】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只是形式上任命,议员中的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A项错误;议会的下院握有实权,B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因此议会有权对首相进行质询,C项正确;内阁与首相须共进退,D项错误。

3. D【解析】美国总统选举与议会没有关系,A项不正确;B项是英国首相选举胜利的条件;美国各州的选票不一样,获得多数州的选票,不一定成功,C项错误;美国总统候选人在选举中赢得多数票,才能竞选成功,D项正确。

4. A【解析】材料反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与《独立宣言》的精神相吻合,A项正确;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1791年美国已经建立资本主义社会,C项错误;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基本原则的应该是美国1787年宪法,D项错误。

5. B【解析】英国新政体是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与题干材料吻合,B项正确;美国宪法颁布于1787年,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D项错误。

6. C【解析】德国首相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法国需总统提出法案,A项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对外宣战权,无须经议会同意,B项错误;德国对外宣战的权力属于皇帝,皇帝掌握着国家的对外媾和和宣战的权力,在法国对外宣战必须由总统提出议案,经各部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方可宣战,C项正确;法国总统对外宣战的法案需经各部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方可实行,D项错误。

7. C【解析】德国在没有统一以前就开始了工业革命,A项错误;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项表述不准确;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8. B【解析】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不符合史实,德国立法权归议会和皇帝共同掌握,A项错误;漫画体现了俾斯麦给帝国议会“上弦”,让其继续走动,说明德国的代议制民主不完善,B项正确;帝国议会不对宰相负责,对皇帝负责,C项错误;漫画主要体现了宰相和议会之间的关系,议会并没有成为宰相的工具,D项错误。

9. B【解析】从材料“无非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更高阶段”“新封建制度”等信息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从整体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这种认识并不准确,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C项;D项是马克思的贡献。

1 0. B【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项错误。

1 1. B【解析】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但七月流血事件后,和平道路行不通,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一个政权存在,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A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存在的政权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政权,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不符合材料主旨。

1 2. D【解析】中国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了解和实践。

首先是效仿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运动,然后是效仿美法共和制民主的辛亥革命,最后是五四运动前后对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选择和追求。因此,D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民主观念的新内涵。

二、非选择题

1 3.(28分)(1)妥协、和平与渐进的手段;议会立法和选举的和平方式;限制条件逐渐放宽;公民权利增多;民主范围扩大。(10分)

(2)着力解决的问题:代议制的确立、发展与完善;制定一系列专门法律,逐步建立一套涉及教育、就业、妇女儿童保护、住房、环境、医疗健康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8分)

影响: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对保障公民权利,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0分)

1 4.(24分)主要观点: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伟大的活力,社会达尔主义也成为一种时髦。(8分)

论证:

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伟大的活力:巴黎公社革命从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且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8分)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 篇2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议会与王权矛盾尖锐;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

确立和发展: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主要内容: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

意义:集体统治取代专制独裁;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美国背景:美国独立;邦联制度影响国家的发展

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规定实行联邦制度;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以修正案的形式弥补宪法的不足

两党制形成

意义: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建立了共和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

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局部长期动荡;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

意义:标志着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

德国背景: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统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皇帝是帝国元首;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

意义: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知识剖析】

一、英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

(3)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

(1)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此后,英国成为共和国。

(2)复辟: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及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3.结果

1688年,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受邀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权利法案》

(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2)颁布时间:1689年。

(3)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4)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意义: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2.产生

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3.英国政党制的形成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了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美国

(一)1787年宪法

1.制定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邦联制的国家,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2.颁布时间

1787年。

3.原则

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大原则,即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制原则。

4.思想来源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5.内容

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6.评价

(1)积极性

1787年宪法是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留下种族歧视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不能与白人男子享有同等权利。

(二)美国联邦制的建立

1.时间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2.联邦制的特点

(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2)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可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同时在政治、经济、财政和文教等方面享有一定自主权。

3.联邦政府的结构

(1)立法权属于国会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

(2)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宪法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

(3)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但需经参议院批准。他们除非犯罪,否则终身任职。

(4)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如最高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如果它认为某一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宣布其无效。国会可用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国会可依法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4.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

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影响

①两大政党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②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本质

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

(3)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时间

1875年。

(2)内容

①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②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内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全确立。

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

(1)颁布时间

1871年。

(2)内容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④宪法还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3)评价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概述及特征 篇3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的权力 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2、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已经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3、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三个层面,即政治权威合理化、政治职能专业化、政治参与扩大化。据此分析英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A.两党制的形成是政治职能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B.《大宪章》的签署为英国政治权威合理化的实现提供了传统依据 C.直接民主制的践行体现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D.《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最终完成了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4、《英国政治制度史>记载:“1832﹣1868年间,共更换了10届内阁,其中2届发生在大选之后,8届因平时下院投票选出。”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对议会负责 B.成员由国王提名产生 C.首相国王共进退 D.控制议会立法掌实权

5、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A.“光荣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国王“统而不治”是相互妥协的结果 6、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9、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10、“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1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了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12、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权力制衡 B.民主自由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3、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民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中的300名议员中有75人终身任职,其余由各省及殖民地的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中的议员则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这表明了()

A.法国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 B.法国近代历史发展很曲折 C.法国民主政治已得到完善 D.法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14、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赋予人民选举权 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C.限制了皇帝权力 D.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

15、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16、1873年,麦克马洪当选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下列属于他权力范围的是()①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③作为国家元首可缔结条约 ④经众议院同意可解散参议院。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③ D.①②③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普鲁士王国的政治优势 B.促进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保留和坚持君主专制政体 D.减少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矛盾

18、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A.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1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B.行政权制约立法权 C.总统制约议会的权力 D.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

20、《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下列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5年法国宪法 D.1871年德国宪法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言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同盟。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摘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2、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 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 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 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 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 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 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 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 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 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 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由他的家族世袭。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皇帝任命宰相和其它行政官员,也可以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为陆海军最高统帅。皇帝被赋予召集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仅有的一名大臣,就是帝国宰相,他本人又任命政府各部的负责人,称国务秘书,仅作为助手对宰相负责。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

——丁建弘著《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是在于把“万世一系”的“神圣”的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天皇拥有决定行使各部的官制、对文武官员进行任命等强大的行政权。因此,各国务大臣是对天皇负责,而对议会的责任却不明确。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同时还规定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根据这条规定,政府能够以天皇的名义对国民行使强大的统治权,又可以对国民及议会逃避政治责任。另外,条文上虽然承认信教自由,但实际上也是徒有形式。因为天皇是神道的最高祭祀者,神道事实上是国教,受到了国家的种种保护。

——(日)依田憙家著《简明日本通史》

(1)材料一中“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一、二中,德国、日本两国宪法呈现出的政治体制有何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试比较德国皇帝与日本天皇在权力上的异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的信息,故D项错误;材料“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英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故C项正确。

2、C

3、【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权利法案》的颁布体现议会和法律权威的合理化;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体现政治职能的专业化;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体现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两党不掌握国家职能,排除A;《大宪章》的签署为用法律限制王权提供了传统依据,B项正确;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是政治参与扩大化的体现,C项错误;《权利法案》不是政治职能扩大化而是政治权威合理化的重要步骤,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考查学生对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已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所以BCD错误说法均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光荣革命”的“反革命”是指采用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而没有像处死查理一世那样的暴力方式,故A错误;

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C,排除;材料中的“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是相互妥协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1660年之后出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真正确立,且不断发展,不可逆转。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革命性更强”的含义,排除ABC项。

7、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体现的原则,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自由人”主要指白人,“其他人口”指的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等,这样的规定显示它们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显然不是州的不平等,而是种族的不平等.故排除D项.主权在民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A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各州自治原则,故C项应排除.材料中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故B项正确.故选B.

9、A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主张,美国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党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如何防止专制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政体建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他们采用了用权利制约权利的办法,以防止专制的产生和政权的稳定,因此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B项正确.ACD三项尽管对资产阶级政体有一点影响,但不是关键和核心,应排除.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材料““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 “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可知,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人民主权,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在政治上体现共和原则,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体考查1871年宪法体现的民主性.A项,赋予人民选举权,符合材料民主性,正确;B项,联邦制国家属于国家结构与是否民主无关,排除;C项,皇帝权力不受限制,排除;D项,确立内阁对皇帝和首相负责,排除.故选A.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宪法负责,故B项错误.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实权,主宰议会,故D项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归内阁和总统;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的信息,可知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表明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分析可知,君主大权独揽,C项正确;A项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定时的背景,B项中帝国议会名义上有立法权,实际上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控制,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故选C.

1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经过分析可得出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的结论.在非会议期间,议会可以要求总统召开会议,这说明总统是对议会负责的.这个符合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特点,法国的资本主义政体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度,总统与内阁对议会负责.故选A. 20、【答案】D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权力小,国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只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符合“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说法.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1)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付危机或邦联体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或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在不违背宪法前提下之地呢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2)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民的要求;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影响: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是一种不彻底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22、(1)推进: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 期形成责任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

(2)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解析】(1)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光荣革命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英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如1689年《权利法案》,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1832年的议会改革等史实,注意回答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具体说明这些史实是如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

(2)第一小问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注重调节中央和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参众两院之间的协调;第二小问原则主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其实消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等史实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第二种观点认为“妥协”是积极的,结合材料三中“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等信息得出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由材料三中“南北方的妥协”得出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

23、(1)含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但由皇帝任命,宰相对皇帝负责;

共同: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宪政色彩(或者代议制民主形式);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相同:拥有广泛的权力,具有专制性。

不同:日本天皇带有神权色彩,受到国家的保护。

【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表明,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本身就是普鲁士的国王,而主持帝国政府的宰相,又由皇帝任命,且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故更多体现普鲁士的利益;第二小问共同点,根据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和材料二“把‘万世一系’的‘神圣’的天皇规定为统治权的总揽者”、“对议会的责任却不明确”可知,德日两国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近代政体,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制度,具有代议制民主的色彩;根据材料一“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只对皇帝负责”和材料二“天皇在帝国宪法中具有广泛的权限。同时还规定天皇是神圣的化身,所以,天皇可以不必承担政治责任”可知,德日两国都保留了较大的封建残余,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汇总及答案 篇4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 5.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

6.墨洛温王朝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及特点

7.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土地分封制的结果

8.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主要内容

9.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及政权组织形式的及特点

10.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

1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

12.美国议会总统制的建立过程

1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建立过程

14.代议民主制度衰弱的原因

15.传统代议衰落后为什么出现行政集权民主制

16.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17.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8.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19.帝国时代军事独裁制的社会根源

20.帝国时代军事独裁统治的三种体制

21.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

22.专制君主制的特点

23.工业革命的含义及意义

24.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原则

25.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26.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27.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

28.简述分权制衡的原理

29.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

30.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的内容

31.杰斐逊的分权制衡理论

32.分权与制衡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33.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征

34.分权制衡美国模式的特征

3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政治制度的新特征

36.西方法治的根本含义

37.为什么说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法制的政体

38.社会契约论如何论述政府合法性

39.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

40.密尔的代议民主制理论内容

41.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背后法理逻辑的两种不同观点

42.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的观点

42.西方法治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矛盾

43.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44.一人一票每票同值的含义

45.什么是秘密投票?秘密投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实质上是形式上的平等

46.公开投票的方式有

47.什么是自由选举原则?决定自由选举的有

48.选举公开的内容有四

49.什么是候选人资格?它有哪些明确规定

50.选民名册的编制方法

51.选区划分有两种情况

52.选举投票方式53.美国总统间接选举具有的直接选举的意义

54.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

55.候选人产生的办法有五种

56.竞选经费的来源

57.选举争讼有几种?引起当选争讼的原因有?评论员资格审查的两种形式

58.负责选举争讼的专门机构

59.英国普选制演变的意义

60.法国普选制的演变发展过程

61.西方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意义是什么

62.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有何矛盾

63.选举的功能

64.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

65.英国的政党生产过程

66.美国的政党产生过程

67.法国政党产生过程

68.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政党是如何分类的69.西方政党是如何规定法律地位的70.西方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方式

71.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72.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

74.政党政治的运作环节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 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

80.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82.政党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83.为什么说没有现代政党,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无法运作

84.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是怎样的85.新技术革命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产生的影响

86.利益集团的兴起使政党遇到了危机表现在87.简述议会的基本功能

88.西方政治学者对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的不同主张

89.议员的职权和特权

90.什么是议长?有那此职权

91.议会委员会产生的原因?美国国会委员会有几种

92.议会党团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93.体制内组织和体制外组织的关系分

94.什么是财政权?主要内容有

95.美国国会对财政的控制权要强于其他国家其表现

96.弹劾案和不信任案的不同

97.议会议事的原则

98.议会的立法程序

99.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

100.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

101.国家元首世袭制和选举制的区别

102.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各有哪些特点

103.君主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表现在104.实权元首总统与虚位元首总统的不同之处

105.政府与国家的关系

106.内阁组阁的原则

107.美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08.法国总统与内阁的关系

109.法国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0.法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11.法国内阁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2.半总统半议会制有那些特点和作用

113.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

114.瑞士联邦委员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15.分析瑞士实行委员会制的特殊条件

116.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117.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118.说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的119.政府机构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

120.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的规律

121.英国政府组织结构

122.美国政府的主要组织结构

123.法国的行政组织结构

124.英国首相的职权有

125.美国决策机构及决策过程

126.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27.总统制政府中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

128.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斗总统制总统地位和权力的不同

129.西方国家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与发展

130.分析西方国家政府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发展

131.英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2.美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3.法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

134.英国政府行政机构的决策作用

135.美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

136.法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

137.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

138.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139.单一制国家按地方权力的大小可分

140.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

141.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立法授权的方式有

142.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是何关系?权力如何划分

143.美国是怎样推行地方自治的144.设立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145.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

14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范围

147.各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的原因

148.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作用

149.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手段

150.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

151.政府间合作的方式

152.地方政府按按制度标准分类分为两类

153.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54.最高层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责

155.特区政府的分类

156.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有两种方式

157.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关系

158.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三个方面

159.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

160.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地方自治型单一制国家地方

政府的职能的区别

161.美国地方政府的职能

162.美国县政府的组织形式可分

163.现代地方政府机构发展的原因是

64.实行市长制的城市中,市长与市议会的关系包含内容

165.议会-----经理制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16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关联性和动态性

167.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权限划分的区别

168.地方政府职能扩大的表现、原因及扩大后面临的困境

169.现代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包括

170.城市政府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多样化的原因

171.城市政府职能扩大和城市病的表现

172.比较议会委员会制与议会市长制

173.大陆法系的特点

174.判例法的含义和原则是

175.英美制定法的特点

176.怎么理解司独立原则

17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虚假性

178.怎么认识资产阶级司法原则

179.英国治安法院和皇家法院在刑事案件管辖权上的分工

180.英国大法官的地位

181.法国法院的系统的分类

182.法国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相比有那些特点

183.法国争议法庭的主要职责是

184.法国特别高等法院的职责是

185.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是如何分类的186.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分类

187.西方国家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188.西方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

189.怎样认识西方国家诉讼程序的意义

190.诉讼程序可分

191.律师的职能

192.违宪审查的本质是什么?作用如何

193.行政裁判制度在西方得以推行的原因

194.英国的行政裁判所主要任务

195.美国的独立管理机构的权力范围包括

196.美国独立管理机构管辖两类案件

197.瑞典议会专员督察的范围

198.瑞典议会督察专员制度的特点

199.分析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原则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中的虚假性

200.公平审判原则的三方面要求

201.英国法院系统的分类情况及其特点

202.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构成情况

203.日本法院的构成情况

204.比较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与英美法系国家检查机关设置特点等不同

之处

205.比较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庭审程序的不同特点

206.比较普通法院审查制度与宪法法院审查制度的不同特点

《西方政治制度》试题汇总答案

1.梭伦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禁止以自

由民人身作为债务抵押,发展工商业;二是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

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分为四等人,将纳税捐与享有荣誉结合起来。三是

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建立了四百人会议

和陪审法庭。

2.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⑴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各地区替代按氏族组成的

旧选区⑵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⑶建立陶放逐法

3.雅典民主制的意义⑴雅典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

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⑵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关

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

最早的经验和启示⑶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受全体公民委

托行使权力的人必须按照明确的委托行使权力,必须根据明确的法律行使 权力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即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

贵族争取政治权利问题。其中心内容是土地问题。

5.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⑴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

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⑵古罗马共和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

合政体⑶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

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之

6.墨洛温王朝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及特点:法兰克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对

统治阶级内部的土地占有关系进行改革,实行新的封建土地占有形象即分

封采邑制。采邑是连同居住其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农民过去对国家履行 的赋役,现在全部转移到采邑主手里。特点:国王是全国土地名义上的所

有者,他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和大主教及修

道院长;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中等封建主->男爵

和子爵;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分封给小封建主->骑

7.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土地分封制的结果:在各个封建领地内,政治统治

权力与土地所有权实现高度合一,而整个国家层面上,王权或国家权力则

极为分散。第一在这种政治结构中,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第

二这使封建领地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实体,而且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8.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主要内容:教权与王权的冲突的焦点主要

集中在王权的来源上,世俗君主的权力是谁授予的。教权至上论认为教会

把治理国家的权力委托君主,而把管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予自己;君权神

授论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国王的权力都来自上帝,在上帝面前,教权和王

权都是平等的。主教授职权之争是教权与王权冲突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 中心内容是关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等职务是由皇帝任

命还是由教皇任命

9.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及政权组织形式的及特点: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和平的发展;自治城市的最大是自治性,一是司法自治,指城市摆脱

领主司法权和传统法律的束缚,成立自己的法庭,制定符合商业关系的法

律程序。另一方面是行政自治,即通过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

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城

市的政权组织形式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大批行政官员

和代表人

10.现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其一,它是独立的和统一的,即完全自主和领士

统一;其二,它实行中央集权制;第三,人民主权取代王权成为国家中心

与基石;第四,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民族语言;第五,具有统一的民族

市场。

11.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贵族与资产

阶级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12.美国议会总统制的建立过程:美国议会总统制是独立战争的直接结果,但它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美国独特的?历史条件是

分不开的,首先美利坚民族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吸收滋养。其次,早

在殖民地创立的17世纪前半期,北美各州就出现了议会,再次,北美殖民

地盛行地方自治,当地居民直接参政,管理自己的事务

13.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建立过程:法国议会共和制的形成是通过暴烈的革命

方式实现的。1789年大革命开始了法国资产阶级创建自己的政治制度的历

史。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建立第二共和国;1875年建立第三共

和国,是议会共和制

14.代议民主制度衰弱的原因:一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要求国家权力高

度集中,要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更为

深刻的原因,即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

趋复杂,要求决策向比较灵活的政府集中,议会权力相应削弱。这是议会

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

15.传统代议衰落后为什么出现行政集权民主制:代议民主制与政府职能的

扩大是同一个过程特别是战后,很多因素都推动了权力结构的重心向行政

方面转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首相的权力扩张上。显

然,行政集权民主制西盿国家政府体制发展的共同趋势。它一方面以削弱

代议民主制下议会的传统权力来缓解议会制政府内阁更迭频繁造成的危机,保证国家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国家能够在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社

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从实质上看,由代议民主制发展到

行政集权民主制并不是说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而只是说作

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的内容,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16.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

会,国灰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

集中的最高形式⑵官吏产生的途径。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依

次实行统治,也依次被统治,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

有财产定额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应该短暂⑶监督官吏制度

。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

段。在雅典政治中,行政官吏几乎无独立性可言⑷法庭产生及司法审判制

度。雅典城邦民主制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国

17.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

制⑴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即长老会⑶王、或译勒克斯

。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18.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大土地占有制为基

础的新老贵族边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⑴人民大会,有两种形式一是森杜里亚大会二是特里布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

人民大会⑵元老院,元老院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⑶行政官吏,包

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

19.帝国时代军事独裁制的社会根源⑴土地私有制运动造成的贫贫富极化趋

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导致贵族和富有者进一步垄断政权,另一方面削弱了

平民参政的经济基础⑵罗马的对外扩张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股役的军

人本是各等级的产者和自耕农。马略改革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形成了职

业军队⑶共和国晚斯不断发生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贵族势力动摇了贵族

寡头的统治。罗马在这种紧急状态下,不得不任命军事统帅为独裁者

20.帝国时代军事独裁统治的三种体制:⑴元首体制(奥古斯都体制),他

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

全体人民之上⑵四帝共治体制,戴克里先把帝国划分四个部分,由四个统

治者治理,两名为奥古斯都,两名为凯撒⑶君士坦丁体制,他废除四帝共

治体制,从而成为罗马世界唯一的统治者,是彻底的君主专制政体

21.封建君主制演变过程: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等级君主制是封建割据君子制与专制群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专制君主制

是封建群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

22.专制君主制的特点:一是等级会议对王权的牵制作用丧失;二是君主

建立起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官僚机构;三是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23.工业革命的含义及意义:含义:首先它是指工具改良和非生命动力资源

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是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

变;最后是指由此产生的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意义:⑴工业革命摧毁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

―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⑵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工

人阶级走向历史舞台,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人运行的浪漫,制约着资本主义

社会的走向⑶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土地贵族和商业

金融资产阶级而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主体⑷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

生活上出要出现新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动,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建立

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24.卢梭提出的人民主权的原则:

一、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就是主权者。

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三、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卢梭是反对分权论的。

四、主权是不能代表的。他主张直接民主制而反对代议制。

25.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意义: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第一次以

完整的形式,彻底的精神打开了法国近代的大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他坚持人民主权的绝对性、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极大地鼓舞了大革命时代的政治先驱者。具梭的人民主权论原则中所提出 的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以及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受人民委托

并接受人民监督和政府成员是人民公仆等观点,都是他激进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最具反抗精神的思想精华;局限

性有:从哲学上讲,他代表了小资产阶级反历史主义的浪漫主义政治倾向,没有提供出一一条实现人民主权的具体途径;其公意理论极为抽象,无

法运作等

26.代议制产生的历史原因:一是到了近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人

口和疆域的扩大,实行直接民主制失去了历史和客观的条件,代议制成为

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二是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 的政治特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即市民社会,从而为资产阶级

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民意基础。

27.代议制体现了现代民主的三个原则:一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原则

;二是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的原则。三是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

政务公开原则。

28.简述分权制衡的原理:分权是指国家权力分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 同的国家机构和不同的人们执掌,没有一个部门服从或支配其他任何部门,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行使宪法赋予其他部门的权力;制衡即分立为不同部

分的权力之间形成彼此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权力都不能独占优

势。因此,权力分立并不是说分掌权力的各部门应该完全互不相干,而是

互有牵制,事实上,权力具有一种侵犯性质,应该通过给它规定的限度在

实际上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29.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

外权,后两权属于行政权。其中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国王。立法权是

最高权力。这是一种阶级性质的分权,是确保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前提下 的一种权力分配。不但国家权力彼此间需要制约,而且国家各部分权力无

一例外都要受人民制约。这是洛克分权学说中的民主性精华

30.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的内容: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

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他把自由主要归结为政治自由。把政治自由与权

力制衡结合起来,这是孟德斯鸠留给西方民主制度建设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主张三权要分立,要相互制衡。当然,相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司法

权在他的三分说中并不很重要,制衡的重点是立法和行政。孟德斯鸠三权

分立学说倾向于行政权

31.杰斐逊的分权制衡理论:在洛克和孟德斯鸠之后,对分权制衡理论贡献

较大的是美国的宪 政实践者杰斐逊。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权力只能得自于

人民,人民必须控制政府;只要通过人民的自由选举产生国会并在国家机

构中实行三权分立,就可以达到主权在民的目的。因此他的分权制衡理论

具有鲜明的以人民主权为前提的权力制约的特色。

32.分权与制衡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分权与制衡作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的基本架构和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权

与制衡的形成除了历史和政治原因之外,还有深刻的经济、物质和文化根

源,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是分不开的。要看

到,分权制衡机制同样是为作为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从

本质上讲,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

分权。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

国家权力的垄断

33.英国分权制衡模式的特征:英国的权力制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行

政与立法的关系上,两种权力几乎是融合的,首先是人员上的重叠,政府

大臣全部由议会成员担任;其次是议会授权政府立法;第三是政府可以通

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当然下院可以通过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等

控制政府。二是司法与立法上,首领大法官可以参加议会的立法事务,法

院受议会立法的约束,但不受议会决议的约束。其司法独立是不彻底的。

34.分权制衡美国模式的特征:其三权分立比较明显,但在实际运作中,其

分权制衡呈现出交错重叠的特征。从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来看,国会的立法

权需要总统签署后才能生效;总统任命主要官员需经国会参议院同意。从

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来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但法官又不依附于总统。从

立法与司法的关系来看,国会有权同意或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有权对

法官进行弹劾。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除了体现在上述三部门之外,还体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间等等。当然,分权制

衡并没有否定协调合作。何时以何为重,关键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对自身

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认知和考虑。

35.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政治制度的新特征:一是总统成为国家权

力的中心。总统有权组织政府,有权解散议会,总统享有举行公民投票的

权力。二是政府的权力和地位提升。三是议会地位和作用下降。四是建立

比较完备的监督和咨询体系。如宪法委员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

36.西方法治的根本含义:西方法治的概念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治

缘于自然法学说,奠基于自然法的契约论之上,保护“人与生俱来的诸项 权利”是法治的根本使命;二是法治必然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即法治不

仅以法律统治民众,更以法律约束统治者,法治与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是法治当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但更强调所依之法必须合“法”

。四是法治强调法律是被人们能动发现的自然法则,因此法治要重视法律 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37.为什么说民主政体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法制的政体:民主政体是最适

合、也是最需要的法治政体。一方面,没有法治,民主就容易蜕变为多数

人的暴政。另一方面没有牢固的民主制度结构,也很难有可靠的法治。从

司法活动的角度看,法治对于民主政治的意义还表现在宪政制度和政府体

制方面

38.社会契约论如何论述政府合法性:社会契约论对于解释政府合法性的意

义:一是把政府的来源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来,运用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

(自然状态、公民社会)先于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从而社会决定国家

这样一些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把政府的目的与政府的合法性联系起

来。主张政治社会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财产。人民主权是对政府权力的根本

约束,是政府合法性的根本基础

39.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相比较的优越性:第一,代议民主比较成功

地解决了民主的规模与民主的实现问题。第二代议民主是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摧毁封建政治特权的产物,因此代议民主可为财产权、经济自由、政治

自由这些“资产阶级权利”提供牢固的保障。避免了直接民主制下国家与

社会的高度合一而造成的民主与自由的紧张对立。第三,代议民主比直接

民主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可为全人民提供更大的自由度。第四,代议民主

是程序民主,它通过各级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过滤、筛选和划

并简约,可以有效地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成份,避免政府决定受大众一时

情绪的影响和支配。

40.密尔的代议民主制理论内容:密尔是19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其著作《代议制政府》,是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在一个自由 的社会里,国家的职能并不是消极地而是积极的,国家不能以为只要不立

法就可使它的公民自由,立法可以成为创造、增加机会和使机会均等的手

段,自由主义无须对此加以限制。密尔的好政府观认为,好政府有两个基

本标准:一是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即促进人

民本身的美德和智慧;二是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的好的性质来实现正

当的目的,即政府行为要符合法律和道德准则。代议制政府是理想上最好 的政府形式。密尔的代议民主理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保护少数

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不能因为多数人有发言权就剥夺少数人的代表权和

意见权,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应该按比例分配代表权

。密尔对少数人代表权和意见权的强调反映了他的精英民主观,他主张要

防止由于选举权的扩大而导致国家权力落在越来越低于最高社会教养水平 的阶级手中的现象,他主张要使少数有教养的人进入政府,并切实保障他

们的代表权和意见权以及受到压制时的对抗权。

41.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背后法理逻辑的两种不同观点:当代西方社会,对法治原则背后的法理逻辑主要存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纯粹法学派的

观点,即把法律作为一个摆脱了道德和政治价值判断的、纯粹属于社会技

术问题的研究对象。奥地利法学家凯尔森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二是新

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是美国的富勒。主张把法治与正义、与道德

联系起来,凡是与共同的善相抵触的法律都是非正义的法律,恶法非法,非正义的法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42.西方民主制度法治原则的观点:第一,法律必须是普遍和公开的。一是

法律的适用不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人群,而是所有的人和一系列相同的事物,即不能选择性地立法和执法;二是法律的规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正义、人权、自由、平等、尊严等是不因时间、地点而变化的永恒法则。

不论是立法者还是一般的平民,都必须接受这种规范的统治;第二,法治 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是公民不分性别、职业、种族、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均享有选

举和被选举权,享有公民投票权;二是少数民族、有色人种与白种人享有

同等的政治权利。三是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政府官员,凡触犯法律皆绳之

以法,任何人没有法外特权。四是司法平等,即普通公民与政府官员的利

益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并同等地依法治罪;第四,司法必须独立。司法

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

以干涉。其内容包括:一是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不受任何干预;二是司法

机关组织系统独立。三是为保证法官审判独立,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款以保

护法官地位和权力不受侵犯

42.西方法治中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合理性的矛盾:马克斯韦伯认为,形式

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实质合理性是关于不同价值

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判断,前者主要被归结为手段和程序的可预计性,是一

种客观的合理性,后者则被归结为考量某种特殊目的和后果所具有的意义

性,是一种主观的合理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为

既存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服务的,作为最大限度的形式合理性先决条件

契约自由在形式上似乎是一种中立的制度,但在实际上决非中立,它有效

地保证了经济特权即资产阶级使用其超经济能力的机会。由此可见,西方

民主制度中的法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矛盾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

源。这也表现在立法与司法的关系上。

43.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的逐渐确立,是资产阶级经济与政治力量兴起并不断发展的结果。现代选

举制度的萌发可追溯至欧洲中世纪末期在一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中的市

民代表的产生。中世纪选举市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

创建积累了经验,为现代选举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源。现代意

义上的选举制度,是指公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

决定国家政治事务,这是现代议会制确立以后的事。17至18世纪的英法资

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现代议会制度的社会基础,以资产阶级力量为核心的议

会作为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权威得以确立,从而代议制所要求的现代选

举制随之形成44.一人一票每票同值的含义:是指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且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它具体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选民在

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二是每张选票具有同等的价值,因而同等数

量的选民应该选出同等数量的代表。所谓不平等选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

是每个投票人所投票数不等;二是每票的价值不等。各国对于这一原则的

重视与强调即未能解决选举中存在的形式实质不平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45.什么是秘密投票?秘密投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实质上是形式上的平等:

秘密投票是指选民遵循选举法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亲自投

入票箱,选票不署名,不向他人公开。秘密投票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是形式

上的平等。因为控制者的长期影响往往在受控者作出选择前就已经产生了

作用。此外,秘密投票由于不记名而为投票者较少顾虑后果提供了条件,因此,不负责任地填写选票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对选举的良好动作也会有

所限制,但更主要的是,秘密投票所提供的自由空间是必不可的制度保障

46.公开投票的方式有:欢呼投票、唱名投票、举手投票、双记名(即选举

人和被选举人两个名字同署)投票

47.什么是自由选举原则?决定自由选举的有:自由选举原则要求选民的投

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官方机构和私人团体都不能对选民施加政治、经济

和社会的压力,不能强制选民投票。影响自由选举程度的因素有三:一是

秘密选举;二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就是强制选举。三是选民提出候选人 的自由。

48.选举公开的内容有四:一是候选人情况公开;二是选举过程公开;三是

候选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四是公布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情况

49.什么是候选人资格?它有哪些明确规定:候选人资格是指公民享有被选

举权所应具备的条件。这一条件比选民资格要高,这与现代政治的专业化

要求是相符合的。各国对候选人资格的限制主要有:一是国籍资格,必须

是本国公民;二是年龄资格;三是居住资格。除此而外,一些国家还有职

业限制和一定形式的财产限制。

50.选民名册的编制方法:职权编制,由编制机关依法定职权进行;申请编

制,如法国根据选举人的申请而登记;随时编制,即选一次登记一次;定

期编制,美国规定登记只在一定期限内有效;永久编制,如英国

51.选区划分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现存的行政区域划分;二是按人口数目划

分。后者比前者更为平等。后者是指根据所要选出的代表人数,将全国划

分为相应数目的选区,每个选区的人口数大致相当。现在各国议会下院的

选举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52.选举投票方式包括直接投票和间接投票两种。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

他公职人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是指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由选

民投票选举的选举人选举产生。西方国家,下院议员一般由选民直接投票

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及总统则各有不同。现在美国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是直接选举产生,但参议员却是间接选

举产生

53.美国总统间接选举具有的直接选举的意义:美国最早形成了间接选举总

统的制度,其理论根据是对民主理性能力的怀疑。总统由与国会议员数字

相同且来源州相同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共538人,这种间接选举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直接选举的原则,因为选举人团的成员在当选时就表明了他的

选举倾向。因此,这种间接选举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直接选举的原则

54.竞选班子的成员大致有⑴候选人政治上的亲密朋友、他们与候选人个人 的关系密切,对候选人的竞选活动鼎力相助⑵一般性工作人员,他们负责

竞选活动中的具体工作⑶义务助选人员⑷近年来在西方各国兴起的竞选咨

询专家,他们已成为决定竞选获胜与否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55.候选人产生的办法有五种:一是政党提名,这是最普遍的方法;二是选

民预选;三是选民签署;四是个人登记,多用于选基层的公职人员;五是

临时写人,当选率极低。

56.竞选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一是由竞选委员会向选民募集资金;二是政

治行动委员会的赞助,主要在美国,它是非党派组织,由工会、行业协会

或各种社会团体组成。三是财团的支持。四是公费竞选。

57.选举争讼有几种?引起当选争讼的原因有?评论员资格审查的两种形式

:选举争诉的内容包括:选举人名册争讼、选举效力争讼、当选效力争讼

。选举争诉原因:包括认为当选人资格不符、所得票数不实、计票有误、甚至是整个选举无效。审查形式

⑴凡当选议员都需经过议会审查,不论其当选资格是否发生争讼,非经审

查合格,议员资格不能成立⑵根据有关当事人提起的选举争讼由法院或由

议会作出裁决,认定或否定当选人的当选资格

58.负责选举争讼的专门机构:司法机构、议会、宪法委员会,如法国的;

专门的选举法院

59.英国普选制演变的意义: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现代选举制度的国家之

一,选举制度的演变历程具有典型意义。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

政权虽然在1689年权利法案中规定国会议员实行自由选举,但是选民资格

仍然受到很多限制,至使拥有选举权的人数远远不能达到资产阶级已经灌

输给社会的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因此,英国的选举进行了多次改革。

1832年议会制定英格兰与威尔士人民代表法,实行选举改革。随着工人运 动的发展,英国又于1867年再次修改选举法,使城市工作获得了选举权。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规定了选举费用限额和选举舞弊的刑罚。

1949年,人民代表法统一规定了地方和全国选举的选民资格。1970年,英

国男女公民的选举年年龄全国各地均降为18岁,至此才最终形成了比较成

熟的普选制。英国的选举仅仅意味着对下院议员的选举,国王和上院议员

则不经选举,内阁由议会产生

60.法国普选制的演变发展过程:法国选举制度的演变历程十分曲折。1789

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法国于1791年制定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共

和政体,确认了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划分。1794年大资产阶级的热月政

变推翻了雅各宾政权,于1795年公布宪法,废除普选权、直接选举方式和

一院制,规定只缴纳地税和人头者才有选举权,实行间接选举和两院制。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实行总统制,由普选产生,议会仍为一院制,1974年,法兰西第五共和

国又将对公民选举权的年龄限制由原来的21岁降低到18岁。法国普选制确

61.西方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意义是什么:普遍原则强

调选举权范围的广泛性,即公民凡达到选举年龄,且按宪法规定享有权利

并承担义务者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普遍原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

展的内在要求。选举权的普遍性是衡量民主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普选

制为民主政治的良性运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西方各国普选制演变的历

史表明,普选权是经过广大人民的艰苦斗争而逐步取得的,并没有伴随着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建立而自然地出现。普选制承认并保护拥有公民权的

所有公民的选举权,但不等于对公民的选举权没有任何限制,普选制仍然

存在选举年龄限制,存在对于特殊职业者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限制,这是政

治生活得以理性组织的保障。其意义:一是统合各种社会力量,为各种政

治观点包括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对于政府的不满提供了开放而又便于管理 的渠道;二是选票的制约作用最终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62.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有何矛盾:西方民主政治下的自由与平等主

要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与实践的矛盾,主要

表现为自由与平等理想在形式上的实现与实质上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其中

来自选举制度本身制约选举中的平等与自由的因素是指:具体的选举制度

在技术或程序上甚至内容上不能充分保障选举中的自由与平等。来自社会

方面制约选举中平等与自由的因素主要是指对选举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的

金钱、技术等因素

63.选举的功能:一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形式;二是政府取得合法性的重

要手段;三是西方责任制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

64.政党产生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是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成功,在前资本

主义时期,现代意义的有纲领、有组织和有纪律的政党不可能出现;资产

阶级国家建立代议民主制,尤其是普选制度的推广,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

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形成,为现代政

党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社会政治需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生活角度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政党出现的经济根源;二是从

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代议民主制,是政党出现的政治

根源;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时期在政治理论上的发展,如民

主、平等、人权等为现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65.英国的政党生产过程:其雏形是议会中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派别,前

者主张维护君主特权,后者主张议会主权。注意这两党不是现代意义的政

党。1832年议会通过《选举改革法》以后,原来的政治派别转型为政党,即托利党转为保守党,辉格党转化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党、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一战后,工党取代了自

由党。

66.美国的政党产生过程:美国是实行两党制典型国家。在独立战争期间,就出现了托利党和辉格党。在美国立宪期间,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政治派别,即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1791年,后者

组成民主共和党,1824年以后,其又分裂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后者继承了

联邦党的政治传统,前者继承了杰斐逊的政治传统。

67.法国政党产生过程:法国是最早建立多党体制的国家,也是现代典型的

多党制国家。大革命期间的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和中间派;拿破仑时期的

保皇派、温和派、激进派,到第二共和国时变为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

。第三共和国以后形成左、中、右三党,形成政党联盟或单独一党夺得多

数议席进而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68.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政党是如何分类的:可以分

为右翼政党、左翼政党和中间政党。更细致的分类又有极左、极右、中左、中右等类型。左翼或左派政党一般在政治上持激进改革或改革的政见;

右翼或右派一般指反对激进改革或革命的政党或政治派别。中间派则是政

治观点介于两者之间的政党或政治派别

69.西方政党是如何规定法律地位的:在西方国家的政党法体系中,一般从

两个层面对党法律地位加以规定。首先,国家法律要确认各级党有无合法

地位,如果政党的活动得到国家法律认同,可以将其行为纳入到国家政治

体制中,就是合法政党,反之则是非法政党。其次,国家法律一般对各个

政党的盍也作出较具体的规定

70.西方国家规范政党活动的方式:有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现在以后者为

主,即对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活动的政党实行事后惩戒。预防制是指

政党必须经有关机关批准后才能从事活动

71.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大致有哪三种情况:一是相关法律予以规定。如美

国关于限制政党选举经费的法律、德国选举法中5%的规定。二是专门的法

律予以规定,如德国的政党法。三是惯例法予以规定。如英国的首相和内

阁产生以及影子内阁

72.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⑴该国国内阶级、阶层和集

团之间力量的对比,以及各政党的具体状况⑵各国不同的政体,也对政党

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影响作用⑶各国选举制度的差异,也是各国政党制

度有所不同的原因⑷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对政党制度的形成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73.政党政治的形成和完善经过的阶段:以英国为例一是政党雏形的出现。

二是现代政党的出现和政党政治的形成。三是政党制度的完善时期,政党

政治纳入法制的轨道

74.政党政治的运作环节:指通过政党活动介入西方国家政治过程,并以此

达到影响和决定国家政治活动的作用。其主要环节包括:一是组建政党组

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二是拉拢选民,角逐竞选;第三是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第四是通过政党分肥,掌握国家机关重要职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运作过程。五是影响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协

调政党与其他政治组织的关系

75.西方政党是怎么调整政党的结构危机的:⑴意识形态的总体方向不变,适度调整政党政策,两面兼顾,力图在新的层面上使政党意识形态和政党

政策相互协调⑵极力维护自己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力图使政党政策保持稳

定,通过政策维持来达到意识形态和政党政策的协调⑶为了满足改变政策 的需要,对政党意识形态作或大或小的改变,甚至彻底放弃以前的意识形

态体系

76.政党被权力政治同化表现在⑴政党政治的动作一切都是为了获取政治权

力,这一目标远远高于一切⑵政党政治沦为权力政治,使政党组织的性质

发生了变化,大大影响了它原本拥有的民主性质⑶政党为了获得政治权力,不惜一切手段,甚至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主张,使政党完全成为政治权

力的奴隶

77.政党分赃制的含义:就是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

骨干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选它是对本党干部做出贡献 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主

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

最后,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的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地加强

了本党的各方面实力,更加巩固了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

78.利益集团对政治系统的影响有五个方面:一是对政治选举施加影响,二

是对国家立法机关施加影响,表现为院外活动;三是对行政机关施加影响

;四是对国家司法机关的影响;五是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79.根据利益集团的体制特征分:体制化的利益集团、结社性的利益集团和

政治性的利益集团三种

80.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一是现代政党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二是现代政

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即夺取和维持政权,为本阶级和阶层的利益服务

。这是它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三是现代政党具备健全的

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四是现代政党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81.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

意志,现代政党法律地位的形成和巩固,与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转型有着

密切的联系,表现在: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西方竞争性政党的

合法地位。二是历史传统影响了各国政党的具体法律地位。三是现代政治

生活的发展使政党活动的立法趋势成为客观需要。德国有专门的政党法

82.政党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具体表现为现代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建立 后巩固政治统治的手段之一,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公民平等权 利的获取,是现代政党产生和运转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代议制的完善在客

观上促进了现代政党的产生。二是普选制度促进了现代政党制度的兴起。

现代政党是争夺选民的最佳政治工具,因为普选制度的实施在功能和技术

上给现代政党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求,普选制也促成了传统政党的转型,并造成了现代政党的成型。三是行政集权促成了现代政党的危机和衰落

83.为什么说没有现代政党,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就无法运作:这是因为政

党的活动目标就是要掌握或维持国家政权,在政治制度的动作过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⑴操纵选举⑵控制立法机关⑶控制行政部门。除了以上三方面的

影响,政党的影响力还扩张到国家司法权力机构,工会、青年及妇女等社

会团体,以及社会宣传舆论单位等

84.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制度是怎样的⑴党的中央组织⑵党的领袖

⑶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⑷党的中央组织与方、基层组织折关系。西方国家

政党的中央组织与地方、基层组织之间相对比较松散,不存在严格的权力

等级关系⑸党的外围组织

85.新技术革命对政党的传统地位产生的影响⑴也是最为直接的影响,新技

术革命为人类提供了多种新的信息沟通技术手段⑵新技术革命制造新的社

会构成,其中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⑶新技术革命导

致人类的经济、社会动作方式的产生⑷新技术革命产生了新的政治动作方

式。

86.利益集团的兴起使政党遇到了危机表现在: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了政党

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表现有三:一是政党表达利益的主张不如利益集团明

显,不能赢得认同和支持,利益集团的出现说明政党靠政治纲领和策略来

吸引选民的机制已经部分失效;二是政党的组织基础也就是支持者没有利

益集团的稳定和明确,利益集团的兴起,表明政党的传统组织基础已经越

来越不适应现代政治生活变化的要求。三是利益集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

多元化的,这表明政党通过控制选民来影响政治生活的方式开始无法适应

政治生活的演变

87.简述议会的基本功能:议会的基本功能就是立法与监督。议会立法功能 的完善是传统议会向现代会议发展的重要标志。议会曾经有过在国家政治

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议会总统制国家,不存在所谓最高权力样,不过从法理上来说,议会可被视为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由于各国行政集权发展的共同趋势,议会的立法功能被削弱,议会仍

然是法律具有权威性的源泉。在监督方面,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的

监督权比较大,政府要向议会负责。在总统和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议会对

政府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宪政的基础上立法与行政的相互制衡上

88.西方政治学者对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的不同主张:西方对采用一院制还

是两院制存在争议,主张两院制者以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为依据,认为两

院制可以保证权力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避免下院轻率的立法行为,协调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分担立法任务等。主张一院制的以卢梭的公意理

论为依据,认为公意不可能割,一院制可提高效率等。

两院制,根据两院的作用、体系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平衡的两院制和非平

衡的两院制两种。后者以英国为典型;前者以美国为典型。

89.议员的职权和特权:包括提案权、质询权、讨论和表决权。当然这些职

权受到行政权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行使,更不能充分表达民意议员的特

权。特权:为保证议员职权的行使,议员依法享有规定的各项特权和豁免

权,这是议会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些特权包括:一是发言和表决不受

追究,当然是在职务活动内的;二是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三是领取薪俸和

津贴。

90.什么是议长?有那此职权:议长是议会的主持人和议会的对外代表,是

议会组织结构的核心要件。两院制的下院议长一般由多数党提名选举产生 ;也有的参议院议长由政府高级官员担任,如美国的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英国的上院议长由大法官兼任。议长的基本职权包括:作为议会主持人,决定议事日程,主持辩论等。法国的议长还负责协调和裁 决会议党团之

间的争执等。

91.议会委员会产生的原因?美国国会委员会有几种:委员会的产生原因,一是随着议会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议事和决策方式不再实用;二是议会立

法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程度越来越强,不得不依赖于专家型的委员

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议会审议法案;委员会制在美国议会政治中

发展最完备。其委员会有三种:一是常设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其专门的

管辖领域。其成员由两党按本党在议会所占议席的比例分配,委员会主席

由多数党议员担任。二是特别委员会,即为调查、处理某一具体议题或案

件而成立的机构,一般是临时的,主要是为国会立法和政策活动提供事实

依据,本身无权审议议案,其工作是辅助性的。三是两院联合委员会

92.议会党团的主要特点和任务:议会党团属于体制内政党,其主要特点:

一是它们是经由选举获胜进入体制的,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接受一次重新确

定其地位的考验;二是它们构成议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成为政治体制组织

结构的一部分,一切活动均需遵守体制内的规则进行;三是其必须通过立

法程序才能使本党的政策转变为国家法律议会党团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议

会内的政治发展形势,向本议会党团提供议案和各种动议、建议;统一本

党议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指挥本议会党团在议会的活动;参与领导议会

事务

93.体制内组织和体制外组织的关系分:两者关系分三种:一是体制内组

织领导体制外组织,如英国的两党,议会党团的决定即全党的决定;二是

体制外组织领导体制内组织,如德国的社民党,议会党团对党的中央组织

负责,根据党的中央组织决定开展议会的工作;三是两者没有多少联系,如美国的两党

94.什么是财政权?主要内容有:财政权,即议会管理国库的权力,是议会

最古老的权力,其主要内容是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和决算。财政权主

要内容是批准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和决算。按照规定,政府每年的总收入

和总支出都要事先得到议会的批准,支出的分配细目也须得到议会的同意

。政府预先编制出来的某一财政政府收入和支出数额的方案,提交议

会审议通过,这就成为预算;对上一财政内的政府收入和支出的数额

做出总结,并向议会报告,这就是决算

95.美国国会对财政的控制权要强于其他国家其表现:一是美国国会可以自

主编制预算。二是美国国会控制着政府的债务额;三是美国国会对审议财

政法案拥有高度的制衡权;四是美国政府的开支只限于国会同意的范围,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细目都要得到国会的批准

96.弹劾案和不信任案的不同:弹劾作为一种议会监督的一种形式主要运用

于总统制国家。议会如果要制裁总统或其他高级行政官员,可资利用的有

效手段就是诉诸弹劾。弹劾不轻易用,它是一种引而不发的权力,备而不

用的武器,是牵制行政和司法的重要手段。对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官

员是不能运用弹劾程序的。和这议会内阁制的不信案不同,议会内阁制的

不信任案涉及的是政治责任问题。如果议会中多数谇员否决政府的施政纲

领和重要政策的法案,或者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不同,议会内阁制的不信

任案,政府就得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总统制下的政府官员只有

当涉嫌犯罪违法才能被弹劾。因此,弹劾案所指的是追究政府司法责任,不信任案所指的是追究政府内阁的政治责任

97.议会议事的原则:一是法定人数原则,多数国家规定要超出议员总数的

一半才能开会;二是会议公开的原则;三是一事不再议原则

98.议会的立法程序:⑴法案的提出。法案通常由议员或政府提出,各国不

尽一致。美国的的法案只能由议会提出,政府没有提案权;英国和法国的 政府和和议员都有提案权,但政府的提案权要大于议员。一些国家甚至发

展到政府领导议会的立法工作的地步⑵法案的讨论。法案的讨论是立法过

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讨论法案一般要经过三读程序。以英国为例,一读即

正式向下院提出法案,其作用是通告、审醒;二读主要是辩论;二读后进

入委员会审议阶段,一般由专业的委员会审议,这种审议多半属于业务性、技术性和文字性的,三读即表决,是下院全体议员以下院名义的最终表

态⑶法案的通过。法案通过是指采用表决的形式使法案成为法律的一项立

法程序。普通法案中绝大多数以简单多数通过即可;宪 法和宪法性法案要

求不得低于2/3的多数通过。有的国家对此类法案还要进行公民复决⑷法律 的公布。法律的公布,即议会通过的法律按法定程序和方式予以正式公布,使该法律正式生效。一般都是由国家元首行使公布 法律的权力。法国的

法律在总统公布 前需经过宪法委员会的审议,宪法委有权裁决法案不得实

施。

99.议会政治危机的表现:一是议会的地位的衰落和权力的虚化。议会的立

法权已听命于政府。二是议会决策模式的固有缺陷与立法效能的萎缩。即

现代议会的决策模式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管理之间越来越缺乏相容

性,议会也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表达民意。三是行政权力的膨胀对议会权力 的侵蚀

100.议会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就是行政集权形成的原因。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的国家政治的中心不在政府,而在议会。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对社会各方面的干预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政府不可避免地深深卷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干预和管

理社会经济的职能和范围越来越多。政府挟其由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形

成起来的优势,不仅强化了宪法原来赋予它行使的行政权,而且对这种行

政权进行了最大的扩充;不仅夺走了过去属于议会的相当一部分立法权,而且把议会降为批准政府政策的橡皮图章。不难发现,议会政治危机的加

深是行政高度集权的结果,但是,行政高度集权和议会政治危机的经济、政治的根源却是共同的 101.国家元首世袭制和选举制的区别:凡担任国家元首职务,不经民主选

举,而按照血缘关系,依法世代相传,属于世袭制;凡按照宪法或法律规

定,国家元首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属于选举制

102.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各有哪些特点:按照君主掌握权力的大小,君主立宪制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前者是指君主仍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政大权于一身,是国家权力中心。现在只有极少数国家采

用。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实权完全掌握在形式上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手中,君

主只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际的统治权力,也不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中

心人物,但其在礼仪上的作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在国家政治生活的

实际作用,仍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103.君主的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表现在:一是君主可以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由此而产生人民崇拜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具有不可估

量的精神作用;二是君主的政治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对政府决策有一定 的帮助作用。三是在英国,英王还起着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作用

104.实权元首总统与虚位元首总统的不同之处:在总统共和制国家中,国

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这同世袭的、终身任职的君主制度

是根本对立的。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往往兼任政府首脑,行政大权集中于

总统,成为实权。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样由选举产生并有一

定的任期,但是总统不掌握行政权而由政府掌握行政权,总统不对自己在

履行职务时的行为负责,总统发布的命令和决定须经总理或有关部长签署,否则不生效。这种不掌握行政权的总统通常只是行政礼仪性的职能,在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所起的实际作用远不如政府总理,更比不上掌握行政权 的总统,因而又称为虚位元首

105.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和为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 的工具,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机构也完善。国家的

性质决定政府的性质,政府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政府也将随着国家的消

亡而消亡。政府与国家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讲,国家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的政治机构,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而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它依赖并从属于国家,是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组

成部分,政府的职能就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国家的本质主要通过政府的

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讲,政府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行政统治和管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没有适当形式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106.内阁组阁的原则:一是相容或不相容的原则,即内阁成员或者必须是

议员,或者不得是议员,前者如英国,后者如美国(副总统除外);二是

不得兼职或从事营业的原则

107.美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在总统制三权分立的国家中,总统与司

法机关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美国总统有权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有权赦免

犯罪(仅限于依据联邦法律判罪的。另外,弹劾判罪不在其列)。美国的联

邦最高法院对总统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它所享有的司权上,它可以解释宪

法并把它认为违宪的总统的行政命令宣布为无效

108.法国总统与内阁的关系:法国的内阁政府是中央最高机关,它肩负着

双重责任,一方面要对议会负责,另一方面要对总统负责,它起着联系议

会和总统的桥梁作用。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实际上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统虽然不是政府首脑,但总统有权主持政府内阁会议,只是由总统主

持的称为部长会议,总理主持的称为内阁会议,而参加的成员基本上相同 的。而且,随着总统权力越来越扩大,内阁会议召开的次数越来越少,重

要决策都是在总统主持的部分会议上讨论决定的。总理与总统发生意见分

歧时,要服从总统决定。内阁会议寓言的法令和命令由总统签署,总理副

署。内阁政府的组成。阁员的任免,内阁会议(国务员会议)及其制定法令

和命令的权力完全由总统一手操纵。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理负责领导

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总理必须听命于总统,仅

起辅佐作用,实际上是总统的大管家

109.法国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议

会只对总统的判国罪可以组成最高法院进行司法审判。

110.法国总统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总统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任命司

法委员 会的部分成员,并主持该委员会。

111.法国内阁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法国1958年宪法极大地削弱了议会权力,加强了行政权力,但是国家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手中,总理的地

位和权限也受到了削弱。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法国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是实行不相容原则

112.半总统半议会制有那些特点和作用: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总统在为

国家权力的中心;提高了政府的地位,造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削弱了议

会地位和作用;建立了稳定而持久的多党制。这种因适应国内政治、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化而建立的体制,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政府全面干预

社会经济事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鉴于法国政局不稳、政体形式多变的

作所的制度性的变革

113.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瑞士联邦委员会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

会负责,它是受议会委托的执行机关,对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必须执行;

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议员,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委员会主席对内主持会

议,对外代表委员会行使各种礼仪性职责。委员会无权解散议会,议会也

无权倒阁

114.瑞士联邦委员会与立法机关的关系: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联邦法

院分别先例联邦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由于瑞士权力不实行分立,联邦议会与联邦委员会的关系不是相互抗衡的,而是议行合一的关系,联邦委员会从属于联邦议会。因此,联邦议会所做出的一切法律和命令,联邦委员会都必须执行,不得退回复议,更无权解散议会;权对联邦委员

会和联邦法院实行监督;联邦委员会的提案被联邦议会否决后,委员会无

须辞职

115.分析瑞士实行委员会制的特殊条件:具有典型的小国寡民特征;瑞士

在历史上就有实行直接民主制的传统,而实行委员会制这种政治制度有助

于公民享有某些直接民主权利;瑞士联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早期联邦结构比较松散

116.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际活动中所发挥 的功能和作用。国家的本质通过先例国家职能而实现,而国家的职能又体

现国家本质。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国家的本质主要通过政府的

活动体现出来,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本质具有食不果鲜明的阶级属性,因此政府也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讲,政府的职能是代表统治

阶级实际政治统治和管理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117.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着

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政治职能有赖于社会职能的实现,社会职能寓于

政治统治职能。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其次是政治统治职

能与社会职能相互统一是一种多样性的、包含差别的、变化着的统一,体

现出一种辩证的关系。

118.说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行使经济职能的:由于各国国家垄断资

本发展程度不同,国家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相等,因此

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并不一致,而且是因国而异的。在美国,政府主要采

取财政、金融政策和企业管理政策,同时政府作为最大的消费者通过采购

方式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在法国,政府可依靠国家垄断资本的力量,并运

用计划手段,指导全国经济活动

119.政府机构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基础和

内在根据,政府机构则是履行政府职能的载体,并随着政府职能的变革而

变化。政府机构设置是否科学,结构是否合合理,直接关系着政府职能的

发挥,影响到政府工作效率

120.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的规律:首先是政府职能中能作用的领域从政治、社会领域发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相应增

加政府机构也就不可避免;二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分化和分工,机构设置不

仅越来越庞大,而且趋于分工专业化。政府仿效现代化社会大生的产管理

121.英国政府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内阁首相,居实际行政首长的地位;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首相行使权力的工具,内阁在首相的领导下制

定和执行国家内外政策,国家权力几乎集中于内阁

122.美国政府的主要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由国家元首总统兼任,独立行

使国家行政权,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组成,内

阁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总统的集体顾问。美国政府各部主要执行总统的意

志和决策,接受总统的领导和监督,处理本部的行政事务,没有最终决定

123.法国的行政组织结构:政府首脑是政府总理,尽管总统掌握着国家的

最高权力,但权力的行使还主要是通过内阁政府掌握的行政机关。总理由

总统任命,总统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组成政府,总统主持部长会议,掌握和行使国家最高行政决策权。总理领导政府,处理日常事务,负责

国防,确保法律的执行。内阁成员由总理。国务部长、各部部长、部长级

代表和国务秘书组成124.英国首相的职权有:一是掌握重大人事权;二是拥有最高决策权;三

是掌握政府领导权;四是宣布紧急状态权;五是控制内阁和议会权。当然

首相在政府体制内的决策作用还是受到内阁和议会党团的制约

125.美国决策机构及决策过程:美国总统握有行政大权,总统就是决策的

中心。总统在进行有关的重大决策前,往往要召开内阁会议,听取内阁成

员的意见,内阁成员就相关的问题对策方案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意见,为

总统最后抉择提供咨询服务。为辅助总统的决策,在内阁之外,还有一个

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所谓总统的办事机构,并不是一个法定的,统一的

机关,而是对服务于总统的若干幕僚机构和办事机构的总称,它们之间相

互独立的126.内阁政府与立法机关的关系:第一,议会制内阁是由国家立法机关—

—议会选举产生,它须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会的监

督。第二,一般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就是执政党,执政党 的领袖就是政府首脑,内阁成员是议会议员,此时的议会与内阁已经合为

一体;第三,政府行政权力集中后,内阁对议会的控制更明显

127.总统制政府中总统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总统由选民或选民代表选举产

生,不是由立法机关-议会(国会)选举产生,所以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而

对选民(宪法)负责。在美国,国家的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

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总统也无解散

国会的权力。但总统有参与立法权,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

128.美国总统制总统和法国半总统制总统地位和权力的不同:美国总统兼

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独立掌握国家行政权,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

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总统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

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

或解除其职务。总统的权力来四个方面宪法授权、国会授权先例和最高法

院裁决;法国总统的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从法国政府体制的权

力结构来看,法国总统的地位要比美国总统的地位高,因此法国的总统在

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为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在西方国家政权结构中普遍实行三极分立的体制,在法国已演变一种家

长(总统)式的三权分立体制,法国的政治制度也已演变为选举产生的君主

制这个法国式的代议民主制度,总统的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129.西方国家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与发展:现代西方国家政治职能强

化的表现:一是暴力机关大为膨胀,暴力手段不断更新;二是现代政府的

社会控制方式更为复杂,更为巧妙,通常是以纪律和规范的形式出现。现

代西方国家政治统治职能变化表现有二:一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采取

了民主共和制的形式,并在法治的旗帜下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来实现

政治统治职能。二是政治职能中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加强国防力

量等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30.分析西方国家政府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发展⑴经济职能的扩大和强化,为政府的政治统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⑵社会职能的扩大和分化,一方

面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科学、教育和文化

等事业的发展⑶政府的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扩大和强化,是为了解决在发

展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种政府的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

特殊的社会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政治统治的基

131.英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在英国,根据政府各部的性质可将

政府部门划分为三类一类是职能性质的,它们主要从事一个方面的社会管

理,这些部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关系。一类是地区性质的,它们在

所在负责的地区,综合管理各种事务,而这些事务原是由各部分别管理的

。再一类是带有中央统管性质的部主要指财政部和内阁办公厅,前者主要

负责英国全面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还通过财政控制来协调政府各部的

工作和各方面的政策;而后者秘书处一方面分发各部大臣准备的提供政策

背景的备忘录,这是内阁作出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内阁和内阁委员会安

排议事日程,准备内阁委员会的报告,分发决议等。

132.美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在美国,政府各部之间的关系基本

上是平等关系,但国务院位居政府各部之首,其首脑国务卿为总统的主要

外交顾问,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和管理美国对外事务,也是内阁头号成员

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政府各部关系的协调领导主要靠总统办事机

构来进行。其中,白宫办公厅是总统办事机构的核心,也是整个联邦行政

机构的中枢。负责处理总统的日常事务,与国会和其他行政机构以及社会

组织进行联系、磋商,进行拟定有关政策

133.法国部际关系及其协调领导过程:法国政府的规模最为庞大,而且部

与部之间差异也最大。法国政府的部分为完全部和低级部,完全部由部长

领导,低级部由部长级代表或国务秘书担任。国务部长地位高于其他部长,相当于副总理,部长级代表地位与部长地位相当,国务秘书相当于副部

长。在法国,负责协调领导政府各部工作的机构主要靠两类机构,一类是

总统府,是法国的政治决策中心;另一类是总理府,在总理办事机构中总

理办公厅和总秘书处是两个最重要的机构,办公厅是总理的参谋机构,是

总理的私人内阁,它负责和总统办公厅联系,监督政府各部的工作

134.英国政府行政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由于英国是实

行责任制内阁,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也是

作出最终决策的是内阁会议,其中首相的意见和决定是最为关键的⑵政府 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的作用。英国内阁在内部设有常设委员地和临

时委员会。政府各方面的工作都归口,分属于各种委员会。如果没有委员

会分担部分行政任务,内阁是难以正常工作的,没有委员会事先对一些重

大问题进行调研,内阁和首相的决策的正确性难以得到根本的保证⑶咨询

机构的作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构的作用。现代西

方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各式各

样的咨询组织

135.美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美国的内阁会议由

总统召集并主持,讨论的问题由总统决定。由于内阁并不掌握实权,只是

总统的集体顾问,因此内阁成员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完全由总统决定,内阁

会议的决策作用的大小完全视总统个人的态度而定⑵政府的常设委员会和

临时委员会的作用。美国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分散在总统办事机构

和独立机构之中,隶属于总统直接领导。这些委员会的权力很大,它们拥

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一方面可以分担部分行政事务,承担对

美国的政府、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可对有

关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以供总统决策参考⑶咨询机构的作

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构的作用。现代西方国家都

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各式各样的咨询

组织

136.法国政府机构的决策作用⑴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法国的内阁会议是

指总统不出席的情况下由总理主持的会议,重大的决策都是在由总统主持 的部长会议上作出,因此内阁会议的决策作用可谓微乎其微,最终只是执

行和实话总统决策的工具而已⑵政府的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法国的

政府体制是以总统为权力中心的中央行政高度集权。为了加强中央对国家 的经济的计划和指导,法国先后成立了中央计划委员会、法国现代化委员

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等常设委员会,负责中央计划编制的指导工作,这

些常设委员会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事关法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成

为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规定的国家经济和社会计划

纲领的国家⑶咨询机构的作用。政府首脑在进行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咨询机

构的作用。现代西方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的咨询系统,有官方的、半官方 的和民间的各式各样的咨询组织

137.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分配是一方面涉及中央政府各部

门的权力划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

力的划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是最核心的问

题,它决定了一个采取何种结构形式来体现国家的本质。正是各个国家的

历史、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家的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家结构

形式的实质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138.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⑴在单一制下,全国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和

中央政府;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的国

籍;在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都受中央政

府的统一领导;在对外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中央政权代表国家行政主权,地方政权对外不具有独立性⑵在联邦制下,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

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范围不同的中央与中央的关系,它

们各自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并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最高的权力,直接行使于人民,彼此之间不得相互干涉。联邦制国家有统一的最高权力

机关和联邦政府;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但各联邦组成成员还有各自宪法

和法律,联邦法律高于各成员的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联邦国家除

设立作为联邦国家机构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外,各成员还设各自的

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联邦国家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实行分权,各自的

权力由联邦国家宪法规定;在对外关系以及国际事务中,联邦国家以及联

邦政府享有主权和外交权,但各联邦成员享有由联邦宪法所规定的一定的

独立性

139.单一制国家按地方权力的大小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自治型

单一制两类

140.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主要通过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财政监督的方式进行

141.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立法授权的方式有⑴通用法律⑵私法律⑶

部门命令和规章⑷临时、特别命令

142.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是何关系?权力如何划分:美国联邦政府与州

政府的关系是联邦关系,各自在其管理的领域拥有最高的权力,但是政府 的地位要高于州政府,它作为全国的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而州政府则

享有较为广泛的自治权。联邦与联邦成员之间的权限分配由宪法明确界定

。宪法在积极方面,列举联邦有某种权限;在消极方面,根本上各州行使

某种权限。美国是实际联邦制的典型国家,联邦权限实行列举方式,而各

州的权限则实行保留方式

143.美国是怎样推行地方自治的:自19世纪未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地方自

治的发展和推选。美国在城市的成立和管理过程中,市是经过州的特许而

成立的,并同时赋予市更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现代化和人口的增长也

要求县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许多州也给 县更大的决策权和灵活性。有的

州还把地方自治的原则写进了州宪法,限制州议会和州官员干预地方的权

力,形成所谓,立宪地方自治,这种状况被称为州内的二元联邦制。尽管

地方自治权有了一些扩大,但它没有改变地方政府对州的从属地位。而且,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对联邦和州的依赖并没有改变,州政府借此进一步加

强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44.设立地方政府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一是对所管

辖区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谋求该区域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进而确保

全国的稳定和统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二是承担对社会的错综复杂、细致

入微的事务;三是按中央政府的要求向公众提供私人性社会服务

145.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因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格局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一是经济管理体制 ;二是社会政治制度,三是国家结构形式;四是历史文化传统,此外还有

地理因素、国内国外局势、国际环境等非体制因素

14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范围:涉及政治和行政两大领域。政

治领域的划分反映到联邦制国家涉及主权,反映在单一制国家,则与主权

无关。通常表现为立法权力的划分。行政领域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划分,即谁对这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出

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社会公共事务可分为三类:一

类是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的事务,这类事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权

限属于中央;另一类只与当地居民利益有关的事务,这类事务完全可以由

地方决定和管理;第三类是与国家整体利益有关,但必须在地方执行、实

施的事务,其权限即可归属中央也可归属地方

147.各国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的原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

控制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权限行使或不行使所实施的控制。控制的目 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维护中央政府的法定权威。这种控制不断加强,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承担职能中有一些具有全国性的性质,需要中央

政府对此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加以执行,以免造成混乱;二是各地的资源不

平衡,中央需加以财政资助,对资助的有效利用,中央必须加强监控;三

是克服地方利益主义需要中央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48.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作用:一是确保地方政府权力行使符合中

央政府的预期目标和规范;二是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行使其权限;

三是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的不当行为,起到保护作用;四是可以通过惩戒

来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地行使权限

149.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手段:主要是行政控制。这种控制包括

中央政府设立主管地方政府事务的专门机构,或通过制订各种行政性条例、规章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或者通过干预地方人事行政来影响地方政府

150.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主要依靠立法控制和财

政控制两种方式。立法控制包括中央政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种

法律,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监督地方政府的立法。

151.政府间合作的方式:一是出于地方政府的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在政治上开展合作,二是出于中央政府的需要,两者在行政上开展合作。

三是出于双方共同的需要,两者在财政上进行合作。主要方式是中央对地

方财政的补助。

152.地方政府按按制度标准分类分为两类:一是行政体政府,即地方政府

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完全隶属于中央政府;不设代表当地居民利益和意

愿的代议机关。二是自治体政府,由一定区域的居民选举产生,管理本地

域的地方公共事务

153.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基层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 的最低层级。它直接面向居民,向他们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其工作的好

坏直接与辖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的态度。

这就决定了基层地方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国家政治统治的稳定,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行政管

理的实施,都地基层地方政府活动的结果,因此,基层地方政府在政府体

制中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154.最高层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职责:最高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和所拥

有的权限,比低层级的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和所拥有的权限要多、要大,其在政府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要比低层级地方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更

为重要和更为突出。最高层地方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通过间接管理的方式来

实现的,它一方面通过对下级政府的指挥、监督、指导,完成辖区事务的

各项管理和提供服务,以保证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决定在辖区范围内 的实施;另一方面为下级政府提供协调服务,以协调的方式,帮助下级政

府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争端,发展必要的合作,促进其工作的开展。但

是中央政府在赋予最高层地方政府较大的职责和较大的权限时,也进一步

加强了对它的控制,以防止地方分裂的倾向

155.特区政府的分类:特区政府,按设置目的分类分为为了政治统治特殊

需要而设置的特区政府和为了国家行政管理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特区政府;

按照法律地位分为有宪法规定地位的和无宪法规定地位的;按照职能权限 分类,分为综合职能特区和专门职能特区

156.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代表,负责执行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法令,完成其交办、委托的事项;二是作为地

方政权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本地区公共事务。

157.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关系⑴地主政府职能是中央政府职能 的一部分,地主政府在本辖区内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和解决当地社会问题

等方面为中央政府分担了大部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职能也随着中央政

府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其职能覆盖面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职能 的分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⑵地方政府职能呈现自身的独特性,地方政

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责各有其侧重点,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等全国

性的、一般性的事务,而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基层的、直接面向居民的具

体服务和管理事务。地方政府的职能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地方政府职能

与中央政府职能相比,其稳定性更为缺乏,并呈现一定的复杂性

158.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职能的扩大;

二是地方政府的管理性、服务性的社会管理职能日趋增多;三是地方政府

职能出现了职能合并的倾向159.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一是职能的广泛性

和具体性;二是职能的分化性和专业性

160.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地方自治型单一制国家地方

政府的职能的区别:前者的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其权力来自

中央政府的授予,其活动范围相对要小,而后者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

间实行一定程度的分权,它在处理本地区事务中享有自治权,其活动范围

相对要大些

161.美国地方政府的职能:美国的地方政府是指州以下的县市和乡镇等基

层政府。美国的县市和乡镇地方政府的职能比较广泛,主要是以社会服务

职能为主,并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由于美国的县市、乡镇彼此之间差距很

大,而且设置也各不相同,其职能也不一致,但大体上都包括以下一些职

能:政治统治方面的职能;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等

上一篇:“身边最美党员”先进事迹下一篇:考研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