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制度

2024-07-28

机关单位制度(通用12篇)

机关单位制度 篇1

摘要: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范围和缴费比例及计发办法将与企业基本一致。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这两项制度合二为一, 也就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这项改革是我国实现公平养老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意味着我国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将告别养老金“免缴费”时代。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2015年1月14号国务院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以后简称《决定》) 使我国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加持续, 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来年,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 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 加上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 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万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成为制度全面覆盖的“短板”和“空白”。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6年时间,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近年来,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 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 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 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有力制度保证。

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使社会更加公平

由于历史原因, 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产生了“双轨制”, 即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公平, 职工退休费的多少与职工退休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 总体反映出多缴多得, 长缴多得的原则。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较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滞后。首先是没有实行全员参保, 在《决定》出台前, 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全国大概有5000万人。其实是即使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顶层政策, 全国多地区出现了缴费比例高低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他们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相差很大。以上这三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但退休时领取的退休费还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不交纳养老保险的或者是少缴纳养老保险的,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决定》出台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工作人员退休时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在职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挂钩, 与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挂钩, 与企业职工退休费的计发办法基本一致。因为计发办法基本一致, 长时间的实施下去, 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将会逐步缩小, 最后达到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的征收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缴费的比例完全一样, 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参保 (不参保人员多是工作时间较早的工作人员) , 这样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企业和机关事业人员就基本一致了, 就消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参保或少缴费而退休待遇高的特殊待遇了。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 社会更加公平。

四、有利于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在《决定》实施前,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由于不参加养老保险或者参加了养老保险但是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无关, 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无关, 只与退休前的工资数额有关, 与工作年限长短有关。例如, 一个人上世纪70年代时二十多岁参加工作目前已退休, 他的工龄是40年, 退休费的计发办法是基础工资乘以90%, 其余各项津贴照发, 此人若是一般工作人员他的退休费也许在三千元左右, 此人若在退休前最后一年被提拔或职称上有所提高, 其退休费也可能是四千元或更多。不管这个人是缴纳了养老保险或是不参加养老保险他退休费的结果不外乎这两种情况。

但是《决定》出台后由于退休费的多少与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假如上述那个人刚一参加工作就按《决定》要求执行养老保险政策, 退休时计算其退休费, 退休费的变动不会太大, 因为他缴纳的时间长短一样缴纳的数额只是最后一年不一样, 总缴费的数额变动不会太大, 所以最终退休费的大小变动非常小。

所以《决定》实施后, 退休费将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进一步增强其在职期间工作的积极性。

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首先,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将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全国参保将有5000万人纳入, 参保人员的增加无疑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其次, 缴费比例的调整将单位缴纳部分定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同时再加上职业年金, 单位部分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部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4%。两项相加要比《决定》实施前的比例大得多, 因此, 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比《决定》实施前要大得多。再次, 短期内退休费待遇变动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为《决定》实施后, 对已退人员的退休费有调整, 但是幅度不会太大, 而新退休人员又太少, 所以短期内整个退休费的支出变动不会太大。最后, 因《决定》出台后遵循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 同时在缴费基数的选择上又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至300%的原则。这有利于基本养老基金的收入。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 基金结余将会大幅增加。

六、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统一, 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保险金待遇计发办法, 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基础上, 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 并可相互衔接, 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 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 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 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 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调节性, 综合平衡前后的各种关系, 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 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正因为这“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反映了在《决定》的实施时, 国务院全面考虑、深远谋划、统筹兼顾。《决定》将稳步实施影响深远, 对我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决定》的出台, 将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大东风, 它将长期有力推动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公平、合理、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它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2014年1月14日中央一台新闻联播播出) .

[2]中国劳动保障报 (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第5355期)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就贯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答记者问.

机关单位制度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以下简称“三重一大”制度),推动领导班子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一)重大事项决策

凡涉及本办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关系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均属于重大事项决策的范围,主要内容包括: 1.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

2.机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会活动、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廉政建设等工作;

3.重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置; 4.工作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 5.机关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调整; 6.财务年度决算、预算的申报和调整;

7.工资待遇、医疗等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8.领导班子成员认为应当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问题。

(二)重要人事任免 1干部的任免;

2.副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和选拔; 3.干部的轮岗交流。

(三)重要项目安排 1.大宗物资及设备采购等; 2.经上级批准的重大活动的支出; 3.重大项目的安排和调整; 4.年度计划任务的分解下达。

(四)大额度资金的使用

年度预算经费和专项经费,未列入预算、单项支出在5千元以上(含5千元)的资金款项的支出,应提交主任办公会讨论研究决定。

二、集体决策的机制和程序

(一)集体决策机制和分工

实行主任负责制,对重大问题通过主任办公会讨论决定。

(二)参与集体决策的范围

根据工作的需要,在召开主任办公会时,可以邀请有关股室负责同志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三)民主决策程序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在提交主任办公会决策之前,要经过必要的民主程序论证。干部的任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中确定的程序执行。其它“三重一大”事项,在主任办公会决策之前,要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规定的程序,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深入进行论证和协调。

三、集体决策机构议事规则

(一)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听取与会人员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凡需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的事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其它形式替代。

(三)如有重大议题或重要人事任免,出席人数需达到或超过应出席人数的2/3,会议方可举行。

(四)会议在讨论有关议题和工作时,应首先由主管同志报告情况,其他同志未受委托不得越权代替。

(五)集体决策议决事项,一般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六)出席会议的正式成员有表决权。会议表决事项,重大议题或重要人事任免事项表决,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2/3为通过。对于带有实质性的有争议事项,如无时限要求,一般应推迟议决,重新调研,待意见成熟后,再提交会议议决。主任办公会如遇有时限要求的有争议事项,主持会议的人员有权做最后决定。

(七)凡前次会议做出的决策,如需再次上会复议,必须有1人动议,并在会前征得2/3以上应出席会议同志的同意,否则不得复议。

(八)在讨论与本人及亲属有关的议题时,本人应主动回避。

(九)会议决定的事项,应明确落实部门和责任人。

(十)对尚未正式公布的会议决策和需保密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外泄,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情况,包括决策参与人、决策事项、决策过程、决策结论等,要以会议通知、议程、记录、纪要、决定、备忘录等形式留下文字性资料,并存档备查。

四、“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实施

(一)组织实施

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在提交会议研究前,主任应事前深入调查,缜密思考后,再提交会议讨论决策。

(二)监督检查

会议决定的事项,由综合室负责督促检查,并及时将落实情况向主任汇报。

(三)邀请监督

要提前将“三重一大”有关事项向所属纪检监察组汇报,并主动邀请纪检监察组现场监督。

五、责任追究

(一)凡属下列情况给国家、集体、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政治影响的要追究责任:

1.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三重一大”制度决策程序,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的;

2.未经集体讨论决定而个人决策,事后又不通报的; 3.未向领导集体提供真实情况而造成错误决定的责任人; 4.执行决策后发现可能造成损失,能够挽回而不采取措施纠正的;

5.其它因违反本实施办法而造成失误的。

(二)责任追究主要依据本人职责范围,明确集体责任、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主要领导责任。

(三)对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政治影响的责任人,根据事实、性质、情节应承担的责任,依法依纪追究。

六、解释权和时效性

机关单位制度 篇3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就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此次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老百姓们对此次改革存在着诸多疑虑。而这次改革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旧制度:退休养老金双轨制

(一)何谓双轨制

所谓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就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它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通俗地举例来说,我国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有动辄几十上百万的人参加,而公务员招聘的岗位却远没有这么多,有的职位甚至出现了一比几百的报考比例。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话题几乎每年都会登上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想要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公务员呢?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最通俗体现。人们普遍都知道,公务员的待遇比一般企业的工人、白领要高,不只是工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待遇。普通的企业退休工人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的是养老金,这个金额要比基本养老金高。

(二)双轨制产生的历史渊源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1995年,国家对养老金进行社会保障改革,这次改革从企业开始,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的模式,而此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并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由此,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形成了企业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完全不同的双规制。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为何要改

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体系进步的必然选择。我国之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规制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并不是出自我国社会改革的本意,而且,双轨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双规制的制度下,企业工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待遇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待遇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仅以湖北省汉川市社保局的数据为例,2009年该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参保退休人员的月人均退休金分别是756元和1575元,到了2015年则分别为1518元和2914元。明显的差距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现象就是这个差距的具体表现。这种制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性,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了什么

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改了很多内容。首先,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撤销了双轨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与企业员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要缴纳养老保险金,个人的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一同承担,而非之前的由国家财政拨付。其次,改革中增加了职业年金这一项内容,它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不属于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之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与本人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四的和,有人指出,增加职业年金制度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比之前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最后,就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延迟退休年龄和随之而来的退休金领不完的问题,这一项是人们谈论最多,也是最关心的问题,改革中,退休年龄被延迟到了65周岁,人们不禁担心,交了那么多年保险金,活不到65岁怎么办?改革中规定,参保人员未领够139个月,保险金可以依法继承。

(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已在我国存在二十年之久,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影响改革的因素。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次制度改革的时间界限是2014年10月1日,在此之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将面临一个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过渡问题。如何过渡成为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原有制度中,由于工作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统一拨付,所以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自己的管理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部门,管理体系的缺失和不健全会导致责任划分不清,改革制度错乱等现象。再次,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而言,改革前,参保的对象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人数少且退休人员更少。改革后将是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全员参保,收缴与发放的工作量都是十分巨大的,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十分关键的。而且参保人员身份的确定,原事业单位改制、乡镇改制、人事代理等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将也是十分敏感的工作,处理的不当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如何解决

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各主管部门应首先制定详细、严谨的过渡时期政策,可实行缴费分期递增的方式,缓解一次性缴费给工作人员带来的支出压力。其次,各主管部门应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养老保险管理部门,管理程序和经验应向具有一定养老保险管理经验的企业学习,为员工建立档案等,保证改革过程中各司其职,使改革有序进行。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应该统一改革的口径,合理设置机构和组织好人员的培训,学习并落实好政策。政府、人社和财政等相关部门要互相协作,整体联动,大力做好改革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全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明白改革的意义和必然性,将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社会的稳定,保障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解决其后顾之忧。

结论

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了我国原有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一些弊端,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公平、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机关单位制度 篇4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行政与事业单位仍属于公立性质的企业, 也是我国的统一的财政拨款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的竞争, 统一规范使用了我国的企业纳税人的税务资金。这是由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 这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各种职能的使用状况, 所以其核算的质量要求更高, 制度要求更完善。因此提升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状况以及效率高低, 使我国事业单位的拖拉散漫现象逐渐减少, 这是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 逐渐减少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弊端, 通过职能的不断转变, 快速的跟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大步伐。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仍不够准确, 无法达到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那样精准, 另外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无法达到企业的严谨, 所以造成当下的情形。

二、我国要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旧的会计制度核算的方法很简单, 其核算的内容也不是非常的全面, 缺少了些科目, 其中的资产无法予以核算以及计提相应的折旧, 这就导致我国的资产核算不符合真实性的原则, 进而导致我国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与项目不合理, 不准确, 以及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充分, 同时缺少相应的回答。会计信息的传达不准确, 我国的当下农民的各素质还不是很高, 无法做成角色的转换也是正常的, 这便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更加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及时准确的将我国的财务信息解释给我国的农民子弟, 让我国的农民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了解了我国的国情。可以进行一些农民的培训, 以提升技能为目标才可以综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使我国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社会需要对财政加强监督监管职能

我国的基层要对我国的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以及监管的强度, 来保证我国财政部门对基层负责的原则。加强力度, 大力打击的财政违法行为, 本着不妥协不迁就的原则。对于不认真工作, 没有的职业道德的财务工作者, 应加强力度处理, 不可手软。此外, 我们还应建设很多的监管渠道, 公开可以举报的电话, 对于投诉的情况要认真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立刻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与其进行核对与查实, 确定一切属实后, 我们立刻进行处罚, 来控制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四、我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

在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下, 我国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更是融会贯通, 这样有效的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以来保证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立足之地, 可以让其更好的发展。可是, 我国的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 在一些操作和认识上还是大不相同, 并影响了我国企业财务工作的工作结果, 使我国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并没有发挥相关的工作职能。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中可以在竞争中求发展, 是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好的结合, 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同时使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加最大化, 成本与企业利益达成完美媲美。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改进,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者更加了解我国事业单位的情形, 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建立之中。当然我们的路程也在不断进步中, 需要我们的长期努力。使我国的经济逐渐慢慢的发展, 而财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验等各种原因存在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 适应了我国的社会职能, 不断努力发展社会的多种要求。不断的更新各种财务管理制度, 使我国财务更规范, 促进我国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也不断顺利开展打下了严格的基础, 我国的财务预算管理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财政发展与决策, 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相关的其他保障。我们利用好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其财务的工作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同时也需要我国的各层领导的大力支持, 需要提高我国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预算会计初探[J].经济学, 2012 (9) .

机关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篇5

一、服务承诺制度

(一)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结合宣传部职能职责,制定本制度。

(二)本规定所称服务承诺制,是指对服务的内容、程序以及服务标准等事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并严格按照承诺办事,承担承诺责任的制度。

(三)服务承诺遵循依法、诚信、公开、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办事效率和公众满意度为目标

(四)服务标准

1、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负责地接好每一个电话,讲好每一句话,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天工作。

2、全面推行文明礼貌服务。推行规范的文明用语,工作中做到热心、耐心、细心;遇事不推、不拖、不卡、不刁难。

3、办理公务做到热情、周到,接待群众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树立文明形象。

4、工作人员对符合规定、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事项

能立即办的随来随办,能当日办的当日办,一时不能办的也要限时办结。

5、为前来我部办事或咨询的人员当好向导,指明具体办事地点和联系人,负责解答提出的问题,对难以解答清楚的问题及时与有关科室联系或向部领导请示。

6、主动为基层服务,热情接待每一位来机关办事人员,耐心解答问题,做好服务工作,使基层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7、严禁“有令不行、办事拖拉、吃拿卡要、态度刁蛮”现象的发生。

(五)应履行的工作承诺:

1、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

2、不让工作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延误;

3、不让工作的差错在我这里发生;

4、不让工作的机密在我这里泄露;

5、不让影响团结的言行在我身上出现;

6、不让违纪违法的行为在我身上发生;

7、不让单位的形象因我受到影响;

9、不让群众的利益因我受到侵害。

(六)各科室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1、服务承诺不兑现的;

2、纠错态度不端正,整改措施不力的;

3、违背服务承诺的其他情形。

(七)本承诺适用于县委宣传部(含讲师团、文明办)机关各科室及全体在职干部职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联系电话:89632923。

二、学习制度

1、全体人员每月集中学习至少两次,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2、集中学习时要认真听讲,做好记录,不外出办事,不会客,讨论时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3、坚持搞好自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业务知识和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县领导重要讲话等,并做好读书笔记。

4、认真参加党课学习及其他培训,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果。

5、理论科负责学习计划的拟订,分管副部长负责招集、主持和领学。

三、工作制度

1、部长办公会制度。部长办公会由部长、副部长组成,必要时由部长指定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部长主持并确定议题,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2、月例会制度。会议由部长召集并主持召开,宣传部全体人员和各镇、场宣传委员参加。一般每月末召开一次,副部长通报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办公室负责整理印发每月工作要点。

3、调查研究制度。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完成2个调研课题,撰写2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或理论研讨文章。

4、上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工作,做到不大声喧哗,不串岗聊天,不开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5、要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准确迅速,优质高效,争创一流,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请销假制度

1、全体人员要自学遵守机关作息时间,坚持正常的工作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2、部长有事要向县委领导请假,副部长要向部长请假。其他工作人员请假一天需向分管部长请假,二天或二天以上需

经部长批准。

3、请假期间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上班,应提前与部领导和办公室联系,以便安排工作。

五、首问责任制度

1、首问责任制是指首问责任人必须尽自己所能给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最佳的服务,直至问题最后解决或给予明确答复的责任制度。

2、全体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首问责任制。来我部办事的群众接触到的第一人,有责任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及时给予答复、办理和解决;不在自己职责范围的,要热情地将其带到相关科室,并要交接、落实经办人。

3、当群众来电时,第一个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应当弄清来电目的、姓名、有何事。如果要了解的事可以当时答复,应立即说明;如不能及时说清、说明的,应耐心倾听,做好记录,留下联系电话,及时向部领导汇报并给来电方回复电话。

4、全体干部职工不仅要精通本岗位业务,而且要了解熟悉宣传部的工作职责和当前工作重点、中心工作,以便更好地执行首问责任制。

六、AB岗无缺位制度

一、AB岗工作制度是指在工作日内,A岗责任人因各种事由不在岗,B岗责任人应顶岗的工作制度。

二、各科室必须在每个服务岗位明确A、B岗责任人各一个,其中A岗为该岗位主要承办人,B岗为熟悉A岗业务,并能先例与A岗人员同等职责权力的承办人。

三、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应做好本职工作,并享有A 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对A岗的工作认真负责。

四、A岗责任人因事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的移交,因特殊原因来不及移交的,B岗责任人要主动顶岗。

五、因推诿、扯皮等造成工作失误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在岗责任人的责任。

七、限时办结制度

一、工作人员办理各项工作事务,都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办结。凡法律、法规、规章及上级部门对有关事项有明确规定办理时限的,必须严格执行。

二、机关公文办理应规定办结时限。需要办理的收文,办公室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领导批示,并对紧急公文提出具体办理时限。领导批办的一般公文,未要求办理时限的,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领导签发后的公文,应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发文或印制和寄发。

三、对重要会议议定的事项,各科室及职能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因故未能办结的,要报告办理进度并说明原因。凡因特殊原因一时不能办理的,要主动向交办人说明原因,并解释清楚。

四、各科室负责人根据所办事项相应成为承办责任人,负有指导督促有关人员按时办结相关事务的责任。

五、全体工作人员对组织交办的工作事项,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保证办理的质量,严禁推诿拖拉。

六、如因个人工作失职、失误、效率低下,应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而未办结的,视情给予批评、戒勉或处理。

八、延时工作制度

1、临近下班或刚下班时,只要没有离开工作场所,有办事群众来,仍要热情接待,按程序受理,不得以要下班或已下班为由推托或拒绝受理,更不能持不友好态度和使用不文明的语言,应主动延长服务时间,直至把工作办理完毕。

2、在办理急办事项过程中到临近下班时间,不能因此停止办理,推托以后再办,应主动延长时间,直至办理完毕。

3、节假日期间,如遇急办、特办等重大事项,有关科室负责组织人员加班办理。

4、各科室要采取适当方式对外公示延时服务制度的有关

内容,并自觉执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5、部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受理涉及延时服务的投诉,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经调查核实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九、一次性告知制度

1、一次性告知制度是指当事人到机关部门办理有关事务或咨询有关事项因手续、材料不完备,需退回补办的或不完全具备条件暂不予以受理的,机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责任人)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需办理的材料、手续和不予受理的理由。

2、责任人对当事人需办理的有关事务或咨询的有关事项负有一次性告知的责任。凡办理属于我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能办理的应及时办理;条件不符或手续不全的,应一次性告知相关的要求、条件和应提交的材料;条件不完全具备的,要说明暂不受理的理由等,并填写《一次性告知书》。

3、责任人对当事人需办理有关事务负有负责到底的责任。在当事人补齐手续或材料后,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4、对当事人所办事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很明确的,或情况比较特殊的,责任人应当在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及时请示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应提交哪些材料,并告知当事人。

5、对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造成当事人反复多次上门咨询的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和待岗处理。

十、否定报备制度

1、否定报备制度指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对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能办理的事项,经办人员或科室应填写《否定报备表》,如实说明办理的基本情况、否定的理由和依据,然后逐级上报领导备案的一项制度。

2、否定报备的业务范围。由部属各科室或经办人员实行否定的,比较重大的业务事项,均实行否定报备制度。

3、否定报备的办理。工作人员在办理项目时,需实行否定的,都必须履行报备手续。即由拟否定的经办人填写《否定报备表》,说明基本情况、否定理由及依据后,分管领导人审核,最后报部长备案。

4、对经办事项实行否定时,必须有理有据,并向当事人作出解释,严禁以否定来谋取私利。

5、分管领导应认真审核《否定报备表》,发现疑问的,应及时查问了解;发现违反政策规定的,应及时纠正。

6、工作人员对所经办的事项实行否定而没有遵守否定报备的,按违规给予告诫。

十一、投诉反馈制度

1、在日常办公时态度粗暴恶劣,言行不文明,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不文明办事,与当事人发生争吵的,给予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除给予效能告诫外,并予以一定时间的待岗处理。

2、凡违反服务承诺没有按办事时限办完手续的,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情节较重的,给予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除给予效能告诫外,并予以一定时间的待岗处理。

3、故意刁难,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以及利用管理职权吃、拿、卡、要,情节轻微的,给予效能告诫;情节严重的,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4、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情节轻微的,除给予效能告诫外,予以一定时间的待岗处理;情节严重的,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5、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我部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不满意或发现违诺现象可向县委宣传部投诉和举报,投诉电话:89632923。

接到投诉后,一般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十二、劳动卫生制度

1、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义务劳动和各种公益活动。

2、坚持每天打扫办公室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各科室要按照值日表安排,做好楼梯、走廊、卫生间的卫生,做到无杂物、无灰尘、无污垢、无异味。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三、财务管理制度

1、部所有经费统一管理,支出坚持一支笔审批签字报销制度。重大账务开支需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后由部长签字报销。

2、各科室所需正常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一编造计划,报部长审批后集中采购发放。购物发票经办人签名后由部长审核签字报销。各科室领用的物品履行登记手续。

3、因公县外出差,出差人填报出差审批单,注明出差事由和出发地点、时间、所需经费等,分管部长签字后报部长审批。出差返回后三天内填写差旅单,由办公室按财务制度有关规定的开支标准统一报销。

4、来宾接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对口接待。按客人单位、职务、人数等,由办公室和相关科室造表,报部长审批后由办公室统筹安排食宿、车辆、纪念品等。

5、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经费管理。节俭高效使用资金,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类档薄记录准确及时,保存完好,帐目清晰,收支分明,办公室分类整理后将收支情况向部长每月一汇报。

十四、车辆管理制度

1、车辆使用本着先领导后科室、先急后缓、先预约先使用的原则,确保公务用车。对非工作用车需要安排的,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由办公室严格把握、统筹安排。

2、驾驶员出车由办公室统一派车,上班前先到办公室报到,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后,及时向办公室报告。不经批准不得外借车辆,不得私自开车外出。酒后驾车、私自用车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驾驶员本人承担。

3、车辆用油由办公室统一开票,到指定油库加油出车。车辆维修实行先报告后维修制度,大额维修需经部长审批后方可进行,车辆实行定点维修,办公室统一结帐。

4、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做到随叫随到,准时出车,安全完成任务。

5、驾驶员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擦拭,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清洁卫生。驾驶员在单位待命时,应帮助办公室做好其他工作。

十五、公物管理制度

1、建立公共物品登记制度,各科室公共财物要进行清理登记,新购物品履行签字登记手续。

2、要爱护公物,对本办公室公共物品要勤检查、勤保护、勤擦拭,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3、公共物品不准私自拆卸、更换配件,不准无故损坏,不准公物私用,不准外单位借用。

4、杜绝利用公共物品开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尤其是工作日利用电脑进行股票交易和娱乐活动。

十六、公文处理规定

1、起草

(1)各科室各类公文,凡要上报下发的,需经过分管部长同意后,方能起草。

(2)起草人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用发文拟稿纸起草,要求字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标点正确,书写工整。

2、签发

科室负责人核稿后送分管部长审阅。一般公文分管部长签字后发文;重要公文需经部长签字,办公室编号登记后方可印

发。

3、打印

原则上各科室文稿由各科室自行打印,做到及时准确、规范整洁,紧急文稿和有特殊要求的材料由办公室安排到指定打印社打印,相关科室负责校对,确保质量。

4、发文

(1)发文日期以领导签发日期为准,办公室按公章管理规定加盖公章。

(2)由起草科室按发送范围及时发送。

机关单位制度 篇6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对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但从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有诸多环节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不仅影响了保障制度的完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还限制了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要性及现状

1.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要性分析

我国的传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制度,由于在内在的缺陷上有着不可持续特性,所以和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得不到有效适应。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内在的缺陷主要是体现在封闭性及脆弱性,单一层次性及单向责任性。以单一层次性为例,传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按照单一层次的制度安排进行实施的,这样就造成了替代率的攀升不下[1]。

另外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基金累计的需要以及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对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及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整体制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在筹资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比较困难。供款单位财政压力较为沉重,对制度的风险降低不利。

再有就是各地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发展上不平衡,统筹层次相对较低,在抗风险能力上相对较弱。筹资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健全,长效养老没有保障,虽然在养老保障基金上有着相应的积累,但在退休人数的不断增加过程中,这些积累也开始快速的下降,倘若不继续进行对基金扩大,就必然会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2]。

还有就是参保对象有限,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地区只是事业单位合同工及财政补贴等人员,所以在覆盖面上就相应的比较窄,故此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参保基金上不充分,意识相对较为淡薄,并有着逆差突显。其中的转移接续很难顺畅的进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阻滞了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及制约了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方面主要是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部分,基本养老保险是体现的保险制度公平效应,而补充养老部分是体现机关事業单位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所谓的多层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可分成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制度设计以及调整机制等要和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这一层次的养老制度主要就是保障离职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还有就是补充养老保险的层次部分,这一方面主要是和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相互对应的,同时也是强制性[3]。

2.2统一决策并理顺管理体制

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所以没有多部门进行参与是很难对其进行推进的,这就需要强调统一决策,对养老保险制度管理体制进一步的理顺,要能确保养老保险主管部门管理的权威性。加强其权威性并非是排斥部门间的协作合作,而是将各部门的职责及权限得到有效明确化。如此才能够将部门的职权以及责任得到有机统一,养老保险主管部门才能真正的承担这一制度改革和进程中的成败责任,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保障其改革进程。

2.3加强社会保障法律的制定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得到健康的进行,所以立法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法律法规的缺乏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很难进行有效率的推进和开展。当前主要是依靠着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进行推动,这一模式已经对实际不能有效适应,所以只有在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够改变事业单位的内参保不全的问题。

2.4创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创新改革层面主要是建立基本的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机制,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得到有机结合的方法。同时还要构建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体系,逐步撤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离职退休干部的管理机构,向社区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迈进,从单位人向着社会人的方向进行转变,要能够积极的创造条件对退休人员实行社区化的管理[4]。也可实行结构性养老金计发的办法,主要是改革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及个人账户养老金所组成,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及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行调整,使其能同步进行。

2.5对筹资渠道进行充实及扩大

为能够有效的保证离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所需的养老金得到保障,以及对支付高峰期的压力得到减缓,这就需要对新的筹资渠道进行加大拓宽力度。在这一方面主要从政府层面进行加强,制定优惠措施,例如允许养老基金投资大型的电力以及通讯设施等项目,在基金的比例上要注意,严格的遵循相关投资程序。还有就是要对社会捐赠养老基金制定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的完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共识。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这一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结合有着促进作用,能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状况。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田园,谭春萍,方玉姣.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4,(02).

[2]杨俊.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从分散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转变[J].教学与研究,2013,(12).

[3]周晗.浅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设[J].改革与开放,2013,(12).

机关单位制度 篇7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废除双轨制的必要性

保障是民生之福。养老保险待遇涉及四分之一国民的四分之一生涯的日常开支问题, 既是民生, 更是政治和发展战略问题, 每次改革均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坚实的社会共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养老金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起点公平“”制度有效“”基金持续”。

2014 年10 月1 日,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并轨, 各类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起点公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了, 他们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缴纳的费用相挂钩, 这与企业保的制度是一样的, 相关权利义务也是一致的。从此, 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门敞开了, 人员流出时可以对接社会保险的平台。这无疑是此次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意义。

以三明市尤溪县为例, 2015 年, 辖的尤溪县职工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21037 人, 享受待遇5360 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22.48 万人, 享受待遇55140 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为9747 人, 享受待遇4473 人。一个县就要为如此庞大的队伍缴纳、发放养老金必定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重担。而且,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 社会统筹部分资金支付能力出现了越来越难以为继的局面, 有数据表明, 2014 年我国养老金的缺口近20 万亿, 这给各级财政造成巨大负担。长此以往, 必将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营, 也影响到每个人退休后的切身利益。因此, 在制度上实现并轨是实现社保公平的坚实一步。

由于“双轨制”的存在, 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支出, 很大一部分高于企业职工退休金。“岁月安好”的观念和客观因素让许多有才之士一味的选择公务员队伍。而在围墙内的一方因为不适于公务员队伍却因为养老待遇的接续问题而浇灭了跳槽的热血。长此以往, 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将陷于围墙外的想进去, 围墙内的出不来的怪圈, 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养老金的并轨从待遇层面给了全社会一个公平的平台。养老制度的统一甚至待遇差距的缩小, 都将有利于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开放, 优化劳动力配置, 使更多合适的人才通过市场合理流动, 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二、如何加快并轨步伐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等方面可参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在缴费基数方面, 改革后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包括其个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职务津贴、绩效性补贴、年终奖金, 其他项目都可暂不纳入统筹范围。为了减少改革阻力, 可以考虑允许改革初期以档案工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但必须在统筹地区规定的缴费基数范围之内, 在改革彻底成功后逐步规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 涉及到纵向和横向多个部门, 会触及各个群体的核心利益。因此,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优化管理体制, 出台规范性文件, 促进各个部门、机构之间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多多方协力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此外, 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文件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工作人员不能参加、尚未转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政策规定的很具体和明确。但是, 执行政策的前提也要求编制部门要实现编制实名制和科学分类事业单位, 准确确定参保范围。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中人”参加常规的职业年金时间太短。正因为如此, 职业年金应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保的过渡性调节金, 这部分调节金与视同缴费年限挂钩;另一部分, 则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转制后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相联系。同时, 为了防止滥用财政资金的情况发生, 有必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框架, 且规定各单位不得突破这个框架。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篇8

(一) 统筹层次较低, 保险模式多样化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现行统筹层次太低, 县一级的基层统筹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 收支压力十分巨大, 所以在面对现实收支等问题时, 基层的做法就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政策, 致使基层保险模式各式各样, 很难找到两个实行同样政策和模式的基层统筹区域。缴费基数和比例多有不同, 单基数和双基数各行其道, 差额结算和全额拨付多有存在, 参保范围不一, 全额拨款单位参保、不参保的都有。保险模式的多样性,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基层可谓是各自为政, 亟需国家自上而下出台相对统一的政策和制度, 从而提高基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层次。

(二) 缴费和待遇不挂钩

从现在我市的养老保险模式来看, 表面上实行了养老保险, 个人也按照比例缴纳了养老保险, 发放的形式也是由经办机构统一进行社会化发放。形式上改变了原来的单位发放工资渠道, 但不容回避的是, 这只是发放的途径变了, 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和标准没有变, 继续沿用传统的计发办法, 即退休时将本人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额作为核定基数, 按工龄分档计算, 退休待遇审批也不考虑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按工作年限计算养老待遇缴多缴少一个样, 因而就不能体现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这就让人理解为缴与不缴一个样, 缴多缴少一个样, 严重违背、损害了养老保险制度关于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公平原则。三、参保范围、缴费基数和比例不统一。从参保范围来看, 各县市参保范围是五花八门, 地市级、新绛、绛县、稷山等县市开展是合同制工人范围, 而永济、临猗、盐湖、河津、芮城、闻喜等县市目前全员参保。缴费基数来看:有的县区按实发工资、有的按档案工资确定缴费基数, 有的含奖金项目, 有的则只含补贴等。从缴费比例看:有的县市实行单基数, 有的实行双基数, 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不相同, 给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人员流动带来了许多不便, 给事业单位和个人帐户建立、管理造成很多困难。

目前, 我省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阶段, 如何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借鉴其他省市养老保险制度的成熟经验, 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 尽早尽快考虑省级统筹, 提高统筹层次

省级统筹可以更好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金, 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得到保障, 建立风险预警制度, 在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 省一级主管部门在统筹范围内实施转移支付, 以解燃眉之急, 体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互济性和共济性, 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能量, 确保社会稳定。

(二) 建立权利和义务相对等, 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办法

缴纳养老保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而享受养老金待遇也是每个缴纳养老保险的公民应有的权利。但是, 权利和义务的相统一是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最起码的要求。目前, 我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退休待遇计发多少和缴费多少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缴多缴少都一样, 就公务员和全额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固定工来说, 只要在97年以后缴纳了养老保险, 以前年度都视为缴费, 在退休时都能按月领取一份旱涝保收的退休金。甚至于可以说, 养老保险缴的时间越早缴费越多, 反倒越吃亏, 而没有实行养老保险的县市财政照样发给工资, 参保的财政供养退休人员反响很大, 而单位效益不景气的自收自支单位却强烈要求参加养老保险, 使我们的工作非常尴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借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办法,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试点阶段, 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健, 把个人账户、缴费年限和退休待遇结合起来, 实行统账结合, 退休人员的待遇计发也应该由基础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即所谓的老人老办法、中人有过渡、新人新办法。这里的难点是“中人”这块, 他们参加养老保险时间短, 缴费少, 势必会影响待遇的计算, 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到, 如果新办法算出的退休金待遇大于老办法的按照新办法发给, 但最高不得超过原工资;如小于老办法计算的金额时, 按照老办法确定养老金。各地可根据退休人员年龄结构的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 过渡期结束后, 所有退休人员待遇一律按新办法实行。

(三) 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机关单位制度 篇9

1. 1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 可以将其分为: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等。在社会保障体系中, 社会保险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机关事业单位是我国行政的主要命脉, 它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主要以生产知识和精神产品为主, 不以盈利为目的, 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等特征。所涉及的范围有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卫生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 所以, 只有不断完善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才能确保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

1. 2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 还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但是, 有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干部, 这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对单位和国家具有较大的依附性,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水平也会提高。这样一来企业员工会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水平比他们高, 导致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另外,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自己同样是财政人员, 但与公务员相比, 他们的养老保险较低, 这会造成他们心理的不平衡。因此,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1. 3有利于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大部分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 在我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智力支持、技术保障等重要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不仅与政府部门相类似, 而且具有非政府性质, 与企业有着更大的差别。因此, 这些区别决定了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养老保险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着较高的养老保险, 对政府的人身依附也越来越严重。另外, 在养老保险制度上,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二元机制”的存在, 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在市场之间的流动, 从而使机关事业单位不能较快地向企业进行转制。因此,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 也是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的需要。

1. 4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以及不公平养老保险待遇等问题, 而且可以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但是, 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在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是分隔的, 这使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了我国追求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目标, 应先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目标, 这就需要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内,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现阶段, 在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的前提下, 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 具体如下。

2.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由于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未启动, 造成了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双轨并行现象的产生, 从而使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距不断地拉大, 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这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 我国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 健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法规, 只依靠暂行的条例法律效力是有限的。但国外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都是先有养老保险法律法规, 再去执行养老保险制度。因此, 要想真正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撑。

2.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对象和范围不同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来说, 因没有统一的文件和政策作指导, 导致了各地区在统筹范围上规定不一致现象的出现。比如有的地区机关单位采用的模式是全员统筹; 有的地区仅对财政全额支持的机关单位实行统筹; 有的地区采用两种模式, 要么只对机关单位进行统筹, 要么只对事业单位进行统筹; 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只统筹省级、县级直属单位, 则不包括乡镇单位。这些不同的模式, 造成了同类、同地区人员所负担的经济各不相同, 不仅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认识造成了影响, 而且使其他行业员工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公平。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愈加完善。为全面加大制度保障力度, 必须确保其改革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为此, 笔者主要对其作出了以下分析。

3. 1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退休后按月进行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在退休时,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的基数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以及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 缴费每满1年发给1% 。另外,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是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而计发月数的确定是按照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以及利息等因素所决定的。

3. 2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建立

由于职工工资的增长、物价的变动等, 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进行统筹安排, 建立了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从而确保了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稳定,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3. 3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

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机关事业单位应为员工建立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应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进行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可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8% 缴费, 个人可按照本人工资的4% 缴费。当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后, 可按照月进行职业年金待遇领取。

3. 4养老金发放筹资机制的建立

养老金发放筹资机制的建立, 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 做到应收尽收; 各级政府应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和优化, 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的标准, 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地发放。还要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一定的经费, 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4结语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不仅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立的重要突破, 还是贯彻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实践, 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健全, 进一步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而机关事业单位作为我国行政的主要命脉, 它的设立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不以盈利为目的, 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等功能特征。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就需要积极推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深入地分析, 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参考文献

[1]谢星.对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 2009 (22) :173.

[2]杨彤.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及现状分析[J].特区经济, 2007 (10) :246-248.

[3]马蓓蓓, 张悦玲, 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1 (3) :34-37.

[4]马蓓蓓, 张悦玲, 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1 (3) .

[5]朱梅, 姚露.中国养老保险并轨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 .

机关单位制度 篇10

1.初步建立内控制度。依托金保工程网, 按“一事两岗两审”原则, 对养老保费征缴、基金转移、退休审批、养老金拨付、社会化发放等业务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和监控流程, 内控制度初步形成。2.重点监督控制基金管理工作。对社保基金的收、支、审等业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监控, 每项工作到岗到人, 每位工作人员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权限规范操作。实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征缴保费纳入财政专户, 业务与财务按月对账, 工作人员不准直接收支现金, 堵塞社保基金“跑、冒、滴、漏”及杜绝基金被挤占、挪用。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施内控工作。运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对业务操作实行流程电脑控制, 把每一项业务工作的办理程序、每个业务人员的办理权限及授权批准设定在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中, 每一位业务人员只能在规定的权限内操作, 建立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控制关系, 每个业务工作的人员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权限规范设置, 规避风险。

二、内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控制度意识淡薄、重视不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内控制度管理模式落后, 不重视动态监督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现有内控制度忽视了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控制。现有制度主要是对业务流程中各环节是否相互制约, 财务活动各环节是否相互监督, 内控的目标主要锁定在保障基金安全完整和业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缺少对管理效率、风险预测方面的控制。比如基金如何保值增值、如何增强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不可抗力的影响时, 如何将风险减降到最低等都没有涉及。

(二) 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基础薄弱。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规定建立了业务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若干制度, 但在目前, 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关社保内部控制检查、评比机制, 还没有全国、全省可供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人员受领导意志行事。对领导者、管理者的监督比较弱;内部检查走过场的情况普遍存在, 内部稽核监督无法执行, 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工作氛围。

(三) 经办人员素质、配备达不到业务需求。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特别是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人员缺少。还有人员配备不足, 普遍存在内控机构不健全, 而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 每个业务经办环节必须做到分人分岗, 一事两岗两审。

(四) 信息技术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社保经办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 各种新业务、新情况不断出现, 但业务软件还是2014年10月试点时期以前开发的老版本、至今未升级;人社部统一开发的软件还没有交付使用。与已采用新版本的企业养老保险相比较明显落后, 在办理业务转移时与对方无法对接, 导致一些本应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业务程序现在仍由手工操作, 未能享受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科技成果, 一些业务经办机构缺少计算机或计算机老旧落后没有更新不利于社保内控制度执行, 也为社保基金管理留下安全隐患。

(五) 外部监督环境不到位、不协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机关社保经办机构的事情, 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 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 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往往忽视了对其主管的“外部门”机关社保内部控制建设的督促。

三、完善机关社保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 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意识, 构建良好的内控工作环境。1.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 明确领导责任, 确立内控计划、目标和任务。主管部门要与各级机关社保经办机构层层签订《机关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责任书》, 确定内控工作的重要性, 形成压力, 促使各级领导重视内控工作;同时各级机关社保经办机构也要与内部科室、关键岗位及关键人员签订《机关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责任书》以提高全休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2.加强宣传教育。在经办机构宣传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制度的作用和建立内控制度的目标、任务、意义;加强人员对机关社保基金风险的教育, 促使全休经办人员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3.促使领导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始终坚持“内控优先”的理念, 一手抓业务, 一手抓内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工作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要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监督职能, 把住监督检查第一道关口, 及时向监督部门提供信息, 主动接受监督检查;营造一个重视监督、理解监督、支持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为内控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共同形成良好的内控工作环境。

(二) 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1.制订严密的风险内控制度体系。先确定机关社保风险岗位, 加强对业务风险点的排查, 对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重新评估和论证, 重点落实内部岗位控制和风险防范责任制度, 使内控制度能够涵盖所有风险点。要建立全国或全省统一的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以业务系统为中心控制的内控方案, 完全杜绝系统外操作。针对性开展机关社保风险评估和预防、明确存在什么类型的风险, 对此制订出机关社保风险处置预案, 防范和化解机关社保风险。2.强化内控督查制度。内控制度建设要强化事前监督, 不仅要检查统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 更重要的是将监督的关口前移, 对业务中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做出分析、判断,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 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 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责相分离, 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 杜绝个人独揽业务全过程导致管理失控情况的发生。3.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将考核目标具体化、细化, 制订周密的考核计划和评分标准, 根据检查得分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差或业务操作违反内部控制制度规定, 造成损失的, 按有关制度给予处理、处分,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三) 加强队伍建设, 优化人员配置。按照《会计法》、内部控制“一事两岗两审”的原则及《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改革的决定》的要求, 通过增加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 优先选调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补充进工作队伍中;把素质高、品行好的同志选拔到内控岗位。加强对业务经办人、稽核和内控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树立社保基金是“高压线”“生命线”的风险意识, 全面提高业务经办人员法律意识、业务水平、职业操守, 形成遵纪守法的业务经办队伍。定期对相关的制度执行情况和业务流程遵守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 将检查结果纳入内控考核范畴;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四) 要提高机关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更新落后计算机、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 在机关社保经办机构全面实行计算机信息操作。一是要实行流程控制。把业务流程、权限控制、授权控制、授权批准等内控制度的具体规定设置在业务信息处理中, 任何经办业务都必须在规定的内控系统内进行操作。二是实行关联控制。在业务信息系统内对有关联业务的数据建立控制关联, 设立数据自动钩、逻辑判断的功能。三是实行系统控制, 在业务信息系统中增加内控功能模块、通过数据间的逻辑钩关系检查业务运行情况。四是实行计算机操作人员业务、专业知识培训, 实行专人专岗, 提高经办人员计算机安全保密意识、安全操作能力。

(五) 明确职责分工, 实施问责制度。一是明确内部职责: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以实现职权分离。建立完善的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 采取联合检查、独立检查、交叉检查或突击检查等方式, 实现从查弊到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 提前对内控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建立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对风险事故按承担责任的大小分清职责, 明确直接责任、分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实施问责制。对检查监督不力, 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有失客观真实的, 追究检查人员责任;对整改措施落实不力, 屡查屡犯的, 对违规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涉嫌犯罪的, 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二是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职责, 强化外部监督控制。财政、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行业管理部门, 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 定期向社会公开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外部施压来改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四、结束语

目前正值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时期。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关社保内部控制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我们应加强内控分析、建立完善科学的内控机制, 并认真贯彻执行, 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社保基金流失, 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 从而促进机关社保内控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摘要:按《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文件的要求, 全国于2014年10月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但从目前各地试点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制来看, 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执行流于形式, 机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 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内控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内控

参考文献

[1]吴咏梅.浅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与管理.就业与保障, 2014 (6) .

机关单位制度 篇11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

一、前言

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差距非常大,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养老保险的“二元”制度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制度的革新是势在必行的。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

1.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

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还没有建立正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所以责问过程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缺少合理性和规范性,让养老保险的工作进程受到很大阻碍。

2.缴费机制与待遇的脱节

近年来,虽然养老保险改为个人缴费的制度,但是待遇的计算方法依然还是按照工作年限和工资比例进行计算,所以会导致缴费机制与待遇脱节,不能体现公平的分配原则。

3.养老金的发放制度不平衡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的计算方式上一直沿用过去的方法,离职人员的养老金也没有做到社会化的发放方式,所以不能保证退休离职人员及时收到退休金,甚至退休金金额不能达到标准。

4.抗风险能力差,收不抵支

机关事业单位在这方面不能进行切实的改革,很多经济水平发展比较差的地区的抗风险能力特别差,退休人员在近年来老龄化趋势中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单位收不抵支,基金的积累也越来越少。

5.阻碍流动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至今还有一小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依然实行单纯的社会统筹方法,没有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所以导致人员的流动产生困难,也让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困难重重。

三、机关事业单位仰赖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

1.制定养老保险法

进行养老保险法的制定才会让这项社会保障措施有制度可依,才会让养老保险制度更加便民、更加规范。政策与法规制定之后才可以让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制度对这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办法,从而改善目前这项制度所出现的问题。

2.积极应对老龄化危机

我国现在已经处于老龄化时代,所以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养老危机问题,目前的普遍解决方法就是将退休的年龄提高,让有能力劳动的人们继续为国家提供生产力。目前这一方法已经被大多数面临老龄化的国家所使用。

3.出台改革的总体方案

国家要尽快的出台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对养老保险的标准、发放、受教、对象、管理、转移、监督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让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都能够根据政策进行有效的改革,最大程度制定符合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制度规范,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4.制定合理的缴费制度

在制定缴费制度的时候,应该对我国退休工资和在职工资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和总结,再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制定。山西省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员工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设立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根据其经济水平进行测算,再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一同缴付养老保险的金额。同时也将社会统筹养老金的计费年限进行了实际性的更改,参考了单位就职人员的自身情况来进行设定,这种方法有效的减轻了国家的老龄化负担,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国家的养老危机。

5.可以存在合理的差别待遇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比普通的劳动人员要多,但是这些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很多机关公务员的收入,就更不用说很多企业了。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性和和谐性,甚至会导致机关单位的人才流失状况,所以在他们的养老保险待遇上应该进行适当的补充,这种资金的补充额度要在社会各界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6.健全制度促进人员流动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对人才的流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够更加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让人才的流动更加顺畅。如果建立一个健全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够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就职人员可以在更多的企业之间正常的流动,促进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7.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

如今的养老金发放力度还不能够满足退休离职人员的实际需求,所以应该提高养老金发放力度,让养老金发放的数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让养老金的发放方式更加便民,拓宽发放养老金的渠道。现在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金发放的制度中加入了很多科技化元素,例如视频认证和指纹识别等方法,有效的减少了他人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发生,很多机关事业单位还依托社区等机构对退休人员提供很多方面的服务。

8.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建设与监督

建立社保经办机构可以让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有效的实行,可以有效的避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出现的责任制度混乱的问题,国家也要增加在机构建设中资金的投入,让经办机构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同時也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防止有些单位出现少发和不发的情况,切实的保障人民的利益。

四、结论

总之,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实的保障人民的利益,进一步的优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这项改革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探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18-119.

[2]马蓓蓓,张悦玲,杜淑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1,03:34-37.

机关单位制度 篇12

存在问题

———政策不统一、业务操作不规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没有可供遵循的固定模式和方案, 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边探索边前进, 从而造成政策不统一, 业务操作不规范。各地基本上实行县级统筹, 各县都是根据自己的地方财政状况, 出台各种不同的暂行规定, 这种政策的后果是造成人员流动, 社保关系转移困难。比如有的市县机关社保公司要求, 来自实行全员统筹地区的人员转入该市县, 须按该市县标准补足养老保险费。

———基金运营困难, 保值、增值效果不佳。

现有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是相当保守的, 大部分都只是存在银行, 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 保值都有困难, 更不要说是增值了。而且现在实行的县级统筹, 造成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极低, 基本上都依赖于当地财政, 造成有的县缴费负担比例过重, 达到33%还不能平衡。

———待遇计算、调资制度及审批程序改革不同步。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上还引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其中如待遇计算、调资政策、审批程序等都是按原来的制度实行。这样必然造成个人缴费与离退休待遇计算不挂钩,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机构没有审批退休待遇的权限, 而只是养老金的代发机构。这种情况极大损伤人们参保的积极性, 对参保的意识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过高的待遇计算政策和调资政策加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负荷。

———离退休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

现在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基本上不是依赖于单位管理, 随着养老金社会化的推行, 单纯依靠单位管理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不少地区时有发生离退休人员死亡迟报、不报, 而冒领养老金的现象。

深化改革构想

完善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我省各地历经九年的实践, 目前已处于逐步完善、提高、发展阶段, 应抓住机关和事业单位相继推进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 总结几年来改革的经验, 逐步规范管理, 可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署, 在国家统一的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前, 高瞻远瞩, 适度超前, 制定更为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或按现行《暂行规定》, 制定全省统一的实施细则。并根据我省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 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缴费基数。由于我省沿海与山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方性补贴项目标准不同, 高低不一, 应继续推行工资基金管理项目为社保基金统筹项目的做法, 统一缴费基数;二是统一养老金支付项目。以统一缴费基数为前提, 凡列入缴费的工资项目, 列为养老金支付项目;三是逐步统一缴费标准, 由于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与现行财政体系相适应, 实行分级统筹, 各地养老金负担不同, 统一缴费比例难度大, 可规定保费计提比例范畴, 允许根据各地负担情况在一定幅度内, 确定一个合适比例;四是按社会保险大数法则, 分解和减少分级统筹风险抵御能力小的矛盾, 研究制定风险的能力, 逐步完善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强化基金征收制约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较之企业, 性质、职能更为复杂, 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是财政部门的扶持。抓紧调研, 制定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办法, 建立缴费申报制度、稽核制度、处罚制度等, 并由同级人大、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齐抓共管, 改变以往基金的征缴仅靠人社保障部门、甚至是机关社保机构一家孤军奋战的局面。在征缴的方式上, 抓住国库统一发放工资的有利时机, 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采取直接从工资专户划转保费的办法, 全额收缴。从根本上控制参保单位申报缴费工资的真实性, 避免保费的流失。

1.建立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

建立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是我国综合分析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利弊, 在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二十几年改革实践的基础上,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机关事业性质职能较为复杂, 工作人员种类多、待遇高低不同, 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受财政制约。但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同样存在“老人”“中人”“新人”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可参照企业的做法, 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个人账户, 最后与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2.稳步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程, 确保老有所养。

上一篇:分组训练法下一篇:重塑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