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2024-09-29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精选10篇)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1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门卫、保洁、节假日值班

制度

一、门卫制度

1.保安人员隶属政府林业厅后勤服务中心,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明确职责,认真工作;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得推诿扯皮;局安委会、综治委负责监督检查、督促改正和意见反馈。

2.上班时必须按规定着装,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明,坚持原则,礼貌待人。

3.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离岗,值班期间不得饮酒,特殊情况可自行安排轮换值班时间,保证24小时专人值守。

4.对来访人员要主动询问,在征得被访人同意后,凭有效证件办理登记手续方可准入,出楼时要收回有被访人签字的出入证副页。谢绝推销商品、收购废品等闲杂人员进入;禁带危禁品进入;严格物资出入手续,无有关部门开具的证明(或电话告之)不得放行。

5.对责任区要不间断巡查,防止不法分子、可疑人员进入;对形迹可疑人员应立即向局安委办报告并做好登记;对破坏正常办公秩序的行为要迅速制止,全体人员要主动配合,勇于斗争。6.认真搞好门卫值班科内外及责任区卫生,及时清理纸屑、果皮、烟头等废物,保证整洁、干净;不得留宿外来人员,闲杂人员不得在门卫停留,电话不得随意对外借用。

7.楼内单位公用车辆出入办公区停车场,都要登记配发起落杆无线遥控器,停车位相对固定使用,一位一车,要指挥其按序停放;外来车辆一般不许进入办公区停车场;要监督和制止局大门口乱停乱放车辆、小商贩摆摊及其它设点,不得影响正常车辆出入。

8.上下班前要对门窗、水、电、监控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门窗关闭完好、水无跑冒滴漏、灯无长明不息、监控显示正常。发现有公共设施、设备损坏时,要及时向局安委会报告。

9.认真做好报刊、信件、物品的签收与转交工作。10.及时完成临时性或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保洁制度

1.保洁人员隶属政府林业厅后勤服务中心,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明确职责,认真工作;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不得推诿扯皮;局安委会、综治委负责监督检查、督促改正和意见反馈。

2.上班时按规定着装,做到衣冠整洁,文明服务。3.办公局、宿舍局保洁要求 保洁范围:办公局停车场、绿化带、局大门内通道、局大门外市容环境门前责任区(20.30平方米);宿舍区A、B座及局落、绿地、停车场等。

每日早晨清扫公共场所,全天随时保洁,做到公共场地整洁、干净,无垃圾、杂物。及时养护绿地(盆)植物,确保绿地(盆)无杂草、杂物,植物生长旺盛。

4.办公楼保洁范围与要求

保洁范围:门厅、楼道、楼梯、卫生间、会议科、乒乓球科等。

每日早晨、中午或下午下班后清扫公共场所两次以上,全天随时保洁,做到门窗、楼梯扶手及其它公共设施无污迹、灰尘,天花、墙角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痰迹,瓷砖上无污垢,墙面无印迹,公共场地无烟头、杂物。

每日清扫、冲洗公厕四次以上,及时添加卫生球等用品,保证墙面、墙角、天花无灰尘、蜘蛛网,蹲坑无积物,便池无污垢,墩布池、洗手池、各类台面无污渍,镜面无痕迹,地面清洁,厕所无异味。

每日及时清走垃圾筒内的垃圾,及时擦洗垃圾筒表面,保持垃圾筒周围清洁。

会议科使用后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5.要爱护清洁工具,每次使用后放置在指定地点或位置。6.要节约用水,上下班前要检查好责任区内的水龙头是否关好、下水是否通畅、照明灯是否关闭,保证水无跑冒滴漏、灯无长明不息现象。

7.发现有公共设施、设备损坏时,要及时向局安委会报告。

8.及时完成临时性或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节假日值班制度

1.针对节假日和特殊时段,局安委会要提前制表安排值班,全体职工都有值班的责任和义务。具体由局领导带班、抽调的职工和门卫一起值班,值班人员要严格按安排表值班。一般情况下,门卫24小时值班,其他人员按正常上班时间值班。

2.值班人员要坚守值班岗位,提高警惕,对单位办公区进行巡视,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不得迟到早退、擅离职守。带班领导全面负责当日的值班工作。

3.值班人员要谦虚谨慎,文明礼貌,保持联系畅通,及时记录、请示和妥善处置值班期间的命令、指示、来电、来访等有关事务,保持与上下级和友邻之间的密切联系,做到上传下达。遇事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妥善处理;不能自行处理的,首先要报告带班领导,按带班领导的意见及时处理;重大情况或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处理;情况特别紧急的要果断采取措施,边处理、边报告,或拨打110、119。4.值班人员负责值班的办公用品和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丢失或损坏,并要搞好值班科卫生,做好安全保卫、防火和保密工作。

5.值班人员有事、因病或特殊情况不能值班时,须报经带班领导批准后调换人员或班次。

6.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提前10分钟到岗接班;交、接班双方人员要当面交接值班记录,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明确、详细清楚。

7.值班人员要保管和使用好《值班登记簿》,坚持一天一记、一事一记,记录完整清楚。

8.值班车辆要服从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的调度安排,严禁私自出车。

9.值班期间玩忽职守或对有关事件处置不当贻误工作或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的,要对有关人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追究其相关责任。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2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2015年1月14号国务院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以后简称《决定》) 使我国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更加公平更加持续, 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来年,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 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 加上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 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万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成为制度全面覆盖的“短板”和“空白”。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6年时间,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

近年来,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 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 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 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 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 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有力制度保证。

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使社会更加公平

由于历史原因, 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产生了“双轨制”, 即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公平, 职工退休费的多少与职工退休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 总体反映出多缴多得, 长缴多得的原则。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较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滞后。首先是没有实行全员参保, 在《决定》出台前, 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全国大概有5000万人。其实是即使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顶层政策, 全国多地区出现了缴费比例高低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他们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相差很大。以上这三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企业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但退休时领取的退休费还比不上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不交纳养老保险的或者是少缴纳养老保险的,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决定》出台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单位缴纳部分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工作人员退休时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在职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挂钩, 与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挂钩, 与企业职工退休费的计发办法基本一致。因为计发办法基本一致, 长时间的实施下去, 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将会逐步缩小, 最后达到基本一致。

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险的征收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缴费的比例完全一样, 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参保 (不参保人员多是工作时间较早的工作人员) , 这样在养老保险问题上企业和机关事业人员就基本一致了, 就消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参保或少缴费而退休待遇高的特殊待遇了。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 社会更加公平。

四、有利于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在《决定》实施前,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由于不参加养老保险或者参加了养老保险但是退休后退休费的计发办法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多少无关, 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长短无关, 只与退休前的工资数额有关, 与工作年限长短有关。例如, 一个人上世纪70年代时二十多岁参加工作目前已退休, 他的工龄是40年, 退休费的计发办法是基础工资乘以90%, 其余各项津贴照发, 此人若是一般工作人员他的退休费也许在三千元左右, 此人若在退休前最后一年被提拔或职称上有所提高, 其退休费也可能是四千元或更多。不管这个人是缴纳了养老保险或是不参加养老保险他退休费的结果不外乎这两种情况。

但是《决定》出台后由于退休费的多少与缴纳养老保险的多少有关, 与缴费的时间长短有关。假如上述那个人刚一参加工作就按《决定》要求执行养老保险政策, 退休时计算其退休费, 退休费的变动不会太大, 因为他缴纳的时间长短一样缴纳的数额只是最后一年不一样, 总缴费的数额变动不会太大, 所以最终退休费的大小变动非常小。

所以《决定》实施后, 退休费将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进一步增强其在职期间工作的积极性。

五、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首先,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将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全国参保将有5000万人纳入, 参保人员的增加无疑增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其次, 缴费比例的调整将单位缴纳部分定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纳部分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同时再加上职业年金, 单位部分为单位工资总额的20%, 个人部分为个人缴费工资的4%。两项相加要比《决定》实施前的比例大得多, 因此, 征收的基本养老保险比《决定》实施前要大得多。再次, 短期内退休费待遇变动不会有太大变化, 因为《决定》实施后, 对已退人员的退休费有调整, 但是幅度不会太大, 而新退休人员又太少, 所以短期内整个退休费的支出变动不会太大。最后, 因《决定》出台后遵循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原则, 同时在缴费基数的选择上又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至300%的原则。这有利于基本养老基金的收入。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 《决定》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 基金结余将会大幅增加。

六、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统一, 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 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保险金待遇计发办法, 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基础上, 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 并可相互衔接, 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 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 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 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 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调节性, 综合平衡前后的各种关系, 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 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正因为这“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反映了在《决定》的实施时, 国务院全面考虑、深远谋划、统筹兼顾。《决定》将稳步实施影响深远, 对我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决定》的出台, 将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大东风, 它将长期有力推动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公平、合理、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它是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2014年1月14日中央一台新闻联播播出) .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3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

一、前言

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实现经营目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贯穿于各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合法规范性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有用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障,也是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三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采取措施不断使其进行完善。

二、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控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1.职责范围和处理权限不清,未经授权也接触和处理经济业务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而在有些单位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不明确。每一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检查,进而不能保证授权批准后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2.忽视人员素质,不能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取决于人员的素质,而有相当数量的单位忽视人员的素质,结果给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有相当数量的单位从不进行岗位轮换,又缺少必要的教育和培训,结果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履履出现错弊,损失惨重。

3.内部审计形同虎设,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在现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的缺乏独立性,有的形同虚设,一切按领导意图办事,因而不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内控管理中的一些内在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内控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内控文化没有真正建立,责任约束机制不到位。对员工的失德、失职、违法、违规行为,未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员工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未在全行业树立尽职履职观念,未能够逐级建立严格的责任问责、失职问责、引咎辞职和违规惩处制度等。

三、如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现行体制、法规的协调统一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纪检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要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和配合。

2.建立有效的机关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控制程序包括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制衡;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程序办理,以防范各类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反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在制度执行上有章不循,在业务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就会使国家经济政策与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和运用好内部控制程序的三个控制点:第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职务和岗位相关联,职务和权力责任不可分离,因此,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必须在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分开,每一个具体职务也必须明确划定其对应的责任权力范围,这是形成制衡机制的核心手段。第二,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授权批准与集体决策作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手段,经济事项事前决策审批是内部控制的控制点之一。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第三,监督与审计检查。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单位运行全过程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调查,必须通过加强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控制措施加以修正。因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的复核与审计检查等独立检查程序,以确保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执行。

3.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所有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而言也不例外,它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和贯彻。内部控制不力引发的财务风险,很多是由控制环境薄弱造成的。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深化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内部控制措施,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还要在各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单位内部领导与员工的内部控制理念。各级领导与员工应培养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4.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为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为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统筹安排资金,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机关事业单位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及编制要求,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单位基础工作,否则,难以达到部门预算的编报要求。会计系统包括会计机构与人员的配备,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两大方面,会计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要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5.实施内部控制程序,规范内部行为

机关单位卫生制度 篇4

一、各科室要坚持每天上午上班前15分钟打扫办公室、清洁环境,落实周末、月末卫生日制度,每周末、月末卫生日进行大扫除,每月末进行卫生评比。经常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各科室清扫的杂物严禁往卫生间倾倒,必须自觉清理到垃圾道内。

二、机关全体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果皮、纸屑和其他杂物,不乱泼污水,不乱倒垃圾,不往水池或小便池内倒茶叶渣和扔烟头,不向窗外投掷物品,不往楼下倒水,不在楼内焚烧废纸。

三、办公桌、门窗、玻璃要擦拭干净,室内外墙壁要保持完好,不得乱涂乱画,乱钉乱挂,窗台外不得摆放花盆等杂物。

四、严禁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力提倡无烟科室活动,争创无烟机关。

五、保持生活区卫生整洁,干部职工要教育家属不乱扔垃圾、果皮等,严禁在办公楼乱写乱画。

六、人人爱护机关花草树木,不许采摘、践踏花草,维护机关优美环境。

七、“爱卫会”办公室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表彰卫生先进科室,通报批评卫生差的科室。

卫生检查评比制度

一、执行卫生责任制,经常保持办公室、办公区域清洁、整齐,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杂物、不乱扔纸屑、果皮,不乱堆放物品,不乱倒污水。办公室经常保持窗明几净。

二、公共走廊、楼梯、厕所等设专门人员打扫,确保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实行日清除、周扫除、月评比制度。每次检查之后及时进行通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

四、凡科室卫生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对其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机关单位食堂管理制度 篇5

为进一步规范****食堂管理,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提供卫生、方便、节约、高效的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堂工作人员管理

食堂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服从安排;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全力保证干部职工用餐,不断提高供餐质量和服务水平。

1、食堂管理人员职责:

(1)灵活掌握市场动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对配送的食材、米、面、油及调味品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要求配送公司退换,并及时反馈,必须确保质量并及时入库登记。不得盲目采购。

(2)建立出入库台账,对采购及耗用的物品进行登记,做到日清月结,账目清楚。由食党管理员定期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报账。

(3)每月定期征求就餐人员对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强化整改提高。

(4)努力提高伙食质量,做到荤素菜、主副食搭配,增加花色、品种,做到色、香、味俱佳,虚心听取干部职工意见,自觉接受监督。(5)做好采购物品管理。随时查看,及时增减,并对入库、出库及库存物品做好登记。

(6)注意安全,提高防火、防盗意识。每次下班前例行检查水、电开关,阀门是否关好,门窗是否关、锁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厨师及辅助工工作职责:

(1)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庄,言语文明,讲究卫生。(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准时开饭,如工作需要,应调整开餐时间。

(3)本着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饭菜味美,式样品种多变。(4)对库存的食材、米、面、油及调味品品质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管理人员,严禁采用霉坏、变质的食品原料。

(5)食材、灶具等要清洗干净,餐具清洗干净后必须在消毒柜中高温消毒,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6)食堂、餐厅及周边区域的卫生要天天清扫,餐厅内要做到干净整洁、窗户明亮,通风良好。厨房、操作间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下水畅通,垃圾及时清理。

二、物资采购及用具管理

1、食堂实行据实报销制度。日常采购由食堂管理员负责,采购后交厨师确认后使用;数量金额较大或固定资产等采购由食堂管理员提出申请报主管领导同意后,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采购。

2、严格执行财务、采购、出入库制度,食堂管理员对配送及采购的物品价格要定期进行询价比价,禁止高报价格。

3、根据机关用餐情况,积极联系物资供应渠道,保证食品新鲜、卫生、价格合理公道。

4、食堂工作人员对食堂设备及用具负有管理义务,人为损坏的由当事人负责维修,丢失的照价赔偿,报废的需查明原因。

5、在食堂设置公示栏,每月定期对上月食堂采购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厨房餐厅卫生管理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证就餐人员的饮食卫生。

2、坚持厨房、餐厅每天清扫、擦净,保特卫生、整洁。

3、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体格检查。

4、食堂工作人员要讲究卫生,勤剪指甲,操作前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按要求着装,包括工作帽、口罩、围裙、防滑鞋等。

5、保持食品和冰箱存放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合理储存食品;做到餐具和食品生熟、荤素分开,防止食品相互交叉污染。

6、保持餐具、厨具和操作间卫生。坚持餐具用后洗涮,流水冲洗,严禁使用不洁餐具,经常清理厨具污渍,保持清洁干净。

7、经常检查食品、物品质量,防止菌变或食物中毒。

8、做好仓库及食堂的防鼠、防虫蚁工作。

四、厨房安全管理

1、安全使用天然气及电器,对灶具开关等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管理人员,工作时严禁离开岗位。

2、工作期间注意人身安全,做好防滑、防火等安全预防措施。

五、用餐制度

1、用餐制度

**干部职工工作期间原则上在食堂就餐,就餐实行刷卡管理制度。食堂原则上不允许外来人员就餐,特殊情况需提前通知机关服务中心。用餐时间除因特殊情况另行通知外,时间为:

早餐时间:8:30至9:00 午餐时间:11.30至12:10

2、会议用餐制度

凡会议需要安排用餐的,会议主办部门应征得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同意后,提前一天通知机关服务中心,并填写《会议用餐单》,由主管领导签字后食堂安排就餐。

3、接待用餐制度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6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废除双轨制的必要性

保障是民生之福。养老保险待遇涉及四分之一国民的四分之一生涯的日常开支问题, 既是民生, 更是政治和发展战略问题, 每次改革均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坚实的社会共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养老金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起点公平“”制度有效“”基金持续”。

2014 年10 月1 日,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并轨, 各类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起点公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了, 他们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与自己缴纳的费用相挂钩, 这与企业保的制度是一样的, 相关权利义务也是一致的。从此, 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门敞开了, 人员流出时可以对接社会保险的平台。这无疑是此次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意义。

以三明市尤溪县为例, 2015 年, 辖的尤溪县职工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21037 人, 享受待遇5360 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纳人数为22.48 万人, 享受待遇55140 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为9747 人, 享受待遇4473 人。一个县就要为如此庞大的队伍缴纳、发放养老金必定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重担。而且,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 社会统筹部分资金支付能力出现了越来越难以为继的局面, 有数据表明, 2014 年我国养老金的缺口近20 万亿, 这给各级财政造成巨大负担。长此以往, 必将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营, 也影响到每个人退休后的切身利益。因此, 在制度上实现并轨是实现社保公平的坚实一步。

由于“双轨制”的存在, 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支出, 很大一部分高于企业职工退休金。“岁月安好”的观念和客观因素让许多有才之士一味的选择公务员队伍。而在围墙内的一方因为不适于公务员队伍却因为养老待遇的接续问题而浇灭了跳槽的热血。长此以往, 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将陷于围墙外的想进去, 围墙内的出不来的怪圈, 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养老金的并轨从待遇层面给了全社会一个公平的平台。养老制度的统一甚至待遇差距的缩小, 都将有利于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开放, 优化劳动力配置, 使更多合适的人才通过市场合理流动, 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二、如何加快并轨步伐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等方面可参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模式。在缴费基数方面, 改革后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包括其个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职务津贴、绩效性补贴、年终奖金, 其他项目都可暂不纳入统筹范围。为了减少改革阻力, 可以考虑允许改革初期以档案工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但必须在统筹地区规定的缴费基数范围之内, 在改革彻底成功后逐步规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 涉及到纵向和横向多个部门, 会触及各个群体的核心利益。因此,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优化管理体制, 出台规范性文件, 促进各个部门、机构之间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多多方协力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此外, 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文件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外工作人员不能参加、尚未转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政策规定的很具体和明确。但是, 执行政策的前提也要求编制部门要实现编制实名制和科学分类事业单位, 准确确定参保范围。

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中人”参加常规的职业年金时间太短。正因为如此, 职业年金应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保的过渡性调节金, 这部分调节金与视同缴费年限挂钩;另一部分, 则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转制后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相联系。同时, 为了防止滥用财政资金的情况发生, 有必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框架, 且规定各单位不得突破这个框架。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7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处于试点阶段。由于社会上对此存在不同认识,加上各地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导致在具体实施中出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多样化”的现象。如何通过努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从而促使这一制度尽快完善统一,意义十分重要。这不仅与机关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务必正确对待、认真解决。

1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现状

在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只有企业完成了改革,实行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或单位自理,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据预测,到2030 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数将占在职人员的40%,退休费占人员经费支出总额的50%,这意味着未来的各级财政每年将拿出财政收入的80%左右用于支付在岗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养老金,只剩下20%左右可以用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截至2005 年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 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 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已成为财政的巨大负担,此外,事业单位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动。2009年1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并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业单位人员也要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养老金发放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等。此次试点改革进展缓慢,并遇到了很大阻力,很多学者认为这源于改革整合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两个“碎片”,却又造成公务员养老制度这一新的“碎片”,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2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994 年以来, 山西、山东、河北、江苏、福建、海南等13 个省份、130 多个地区(市)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而全国大多数地方和单位未开展这项工作,尚处于等待、观望状态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改革方案和有效的政策指导,必然导致各地出台的事业单位养老政策缺乏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缺少规范性和合理性, 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随意性及不配套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2.1 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性。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未启动,形成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的双轨并行, 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距逐年拉大,矛盾突出,已影响到社会稳定。养老保险改革已近二十年,时至今日,国家尚未出台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基本上靠政策规范,缺乏法律的依据。这是导致企事业单位拒保、拖欠保费的重要原因,养老保险工作推行起来难度很大。

2.2 事业单位参保意识淡薄。

有的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参保,有的地方只是事业单位参保,也有的地方只有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参保。在参保对象上, 一些专业性或专营性强、经济效益好、职工整体年龄低的单位,由于担心“参保会让他人占便宜”而不愿参加养老保险,只有事业单位合同工,以及财政补贴或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保。这与养老保险的社会化趋势极不相称。

2.3 征收基数、比例不统一

2.3.1 基数方面, 有的地方按人事部门核定的档案工资为基数征收,有的地方按工资总额为基数征收,有的地方执行“双基数”,有的按“单基数”征收。

2.3.2 比例方面,从全国试点地方看,有的高达40%,甚至更高,而有的只有20%左右,多数在25%~33%。现行制度规定,凡缴费满15年即可享受养老金待遇。执行中,企业改制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遍认为缴费满15年就可不缴费,导致缴费中断,给收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缴费满15 年都可享受社会平均工资20%替代率的养老金,使缴费和待遇挂钩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在享受同等替代率养老金的前提下,参保人员千方百计地少缴费和不缴费。

3 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3.1 政策的主体(决策者)纳入改革的范围,体现社会公平。

如果把公务员也纳入养老保险改革中,首先,有利于消除事业单位改革的阻力, 起到带头作用。其次,符合社会保障覆盖城乡所有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 企业养老保险已建立10余年,农村养老保险改革也已启动,只有公务员游离在外,不利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避免形成新的养老保险二元制度结构。再次,此次改革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中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纳入公务员队伍,这也要求将公务员的改革将同步进行。

3.2 保障政策客体的经济利益

3.2.1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实施社会化管理, 提高退休收入水平。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让退休人员的收入来源多样化,既可以提高收入的稳定性, 又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收入。职业年金制度的资金来源应该是财政拨款、单位自筹和职工缴费, 其中财政拨款应该占较大的比重,这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所决定的。

3.2.2 在养老金的替代率的确定上应保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利益。

在我国,事业单位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之地,其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也应略高于企业职工,其目的是稳定事业单位的人员队伍和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此外, 按照社会保障的刚性原则,也应保证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不降低。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只有70%左右。根据这种现状, 结合企业现行养老金的替代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60%左右, 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为15%至20%左右,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不降低或略有提高。

3.3 改善政策环境。

机关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8

一、公务接待坚持节约简朴的.原则,严禁奢侈浪费。

二、单位公务接待实行限额制,年度公务接待费用不得超过限额标准。

三、接待主体。现场准备有分管领导负责;会议室、接待室的布置、材料准备由党政办负责;后勤保障由机关伙食团负责;就餐服务由党政办安排。

四、简化接待。来客原则上在镇伙食团就餐,伙食团安排不了的由伙食团长在机关外安排,班子成员和机关其他职工不直接安排来客用餐;公务接待一般不上高档菜,不上高档酒,不发包包烟,不赠纪念品。

五、单位日常会议、公务接待实行食堂就餐制,工作日午餐一律禁止饮酒。

六、严禁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用公款互相请吃请喝。

七、重大活动实行定点接待,不能到单位负责人亲友经营的场所消费。消费实行公务卡支付,并于开支后的一周之内报帐。

八、乡镇干部到村组开展工作,原则上不到村组就餐,遇特殊情况需要在村组就餐的,要按实支付伙食费,不得接收包包烟。

xx镇机关公务用车购置与维护管理制度

一、车辆配备。严格实行定编管理,配备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的相关规定,不准将在编的公务车辆擅自转让或变卖

二、车辆购置。凡申请新购或报废公务车辆,必须遵照程序审批。

三、用车调度。优先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工作用车。一般人员4人以上、班子成员2人以上下村或出差,由分管后勤领导调度用车。驾驶员未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不得私自用车。

四、用油管理。车辆加油实行定点加油、刷卡管理、每月公示。油卡由财政办统一购买、充值。

五、车辆维修。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500元以下的日常维修由分管后勤领导审定,500元以上维修先做预算,报主要领导审定后实施;机关车辆实行定点维修、打卡结账。

六、车辆管护。驾驶员必须爱惜车辆,随时保持车辆整洁卫生;实行定点洗车、集中结算(打卡)。

七、纪律要求。公车一律不进景区、酒店、娱乐场所,一律不得私驾私用,一律不得借予他人使用,一律不用于红白喜事,节假日公车一律入库管理;驾驶员必须随时检查车辆安全,按规定实施保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xx镇机关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

一、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实行审批备案制。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审批程序办理,公款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必须将个人往返时间、路线、学习考察内容和经费数额等详细情况上报。

二、一律不准借学习考察名义用公款组织干部职工外出旅游。

三、不得用公款组织和参与没有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单位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的,不得借机安排旅游项目。

五、对未按要求审批备案的外出参观学习或考察活动产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因私外出产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六、违规组织公款旅游的,全部费用由个人承担;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不按规定报批备案并借机安排旅游项目的,全部费用由个人自负。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篇9

第一章 学习会议制度

第一条 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本单位学习以水利局通知为准,任何在岗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参加学习(上级临时安排的急件除外)。

第二条 坚持会议、学习签到制度。签到由办公室收集保存。学习、会议不得迟到、中出、早退,缺席一次作旷工处理。

第三条 凡参加学习、会议者,必须认真听讲,做好会议、学习记录,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调阅,调阅中凡没做笔记的视为未参加并作旷工处理。

第四条 坚持会议落实制度。精简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严禁琐事、小事上会、严禁重复召开会议,对上次会议安排的工作任务未落实的部门或个人实行效能监察,确保会议的落实。

第二章 上下班签到及请销假制度

第五条 全局上下班签到由办公室统一监督管理,上午8∶30以前签到、11∶30后签退,下午2∶30以前签到、5∶30后签退。不能代签、补签,4次缺签作一次旷工。

第六条 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无故缺席。凡因病因事不能上班的,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第七条 因事、因病请假的,3天以上由局长审批,2天以内由分管领导审批,一天内由办公室审批,半天内由各股室负责人审批。2天(含2天)以上必须书面请假,一周

第十三条 下乡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下乡完成的工作情况需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将下乡开展的工作做好记录以备查。对无明确目的、盲目或无实际意义的下乡以及无开展工作记录的,将追退当日差旅费和车辆燃油费,同时按旷工处理。

第十四条 严禁租车,确因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而单位车辆均外出的情况下可以请示主要领导同意由办公室出面租车。严禁公车私用,一经发现,立即将情况向县第三纪工委通报,当日燃油费由公车驾驶员负责,如因公车使用造成车辆安全事故的一切法律责任由公车驾驶员承担。

第十五条 单位车辆除公事外出以外一律停放在水利局划定的停车场,如因私自乱停乱放造成车内财物被盗或者车辆损坏的,一切责任由本车驾驶员承担,同时报县第三纪工委处理。

第十六条 单位所有车辆由办公室统一调度,上班期间驾驶员未外出公干的,一律在办公室休息,做到车在人在,以确保单位工作人员和领导临时用车调度。

第十七条 使用公车出差必须先由办公室开具派车单,未出示公车派车单的领导不予签字报销出差等相关费用,确因特殊情况或节假日、双休日下乡或出差的由办公室电话通知安排出差,回来后补开派车单,否则一律不能补开。

第十八条 局机关工作人员下乡派公车不限制人数,出县外开会、培训、学习除领导以外3 人及以上才能派公车,3 人以下自行安排乘坐公共汽车,交通费用(特殊情况含市

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第二十五条 严禁在外签单挂账,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签单的需请示领导同意,报销时在发票上注明×××领导安排。

第五章 加班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 各股、室、处涉及自身工作的加班自行安排(包括人员安排),但不计入加班。

第二十七条 如因检查、验收等临时突击性工作需要加班的,由分管领导安排,办公室统一调度加班。周一至周五晚上加班3小时以上算加班,参照县内下乡差旅费标准计发补贴,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参照国家加班规定计发补贴。

第六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局机关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其他股室所需用品到办公室领取;各项目建设处所需办公用品由各处长自行购买;办公设备涉及金额较大的由设备使用人向分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转办公室,再由办公室请示主要领导后按程序统一采购。

第二十九条 差旅费报销。严格按正财字„2014‟43号文件执行,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报销手续,越期不予报销。当日在县内出差后因公事到县外出差的按最高校准报领一次差旅费,严禁重复报销差旅费。

第三十条 经费会签制度。所有开支票据必须在当月内送领导签字报销(月底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次月初签字报销),超时不予报销。重大资金支出,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事前集体

第八章 首问责任制

第三十七条 首问责任制是指人民群众来访、办事或通过电话咨询、反映问题时,在岗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第三十八条 首问责任制按照“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因首问人“脸难看”对单位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报第三纪工委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九条 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有关办理事项及时限,不允许出现故意拖延不办的现象。

第四二条 不属责任人职责范围内但属其它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到经办人办公室。经办人不在时,应告知联系电话,第九章 内务管理制度

第四十一条 所有财产、物资一律由财务器材股分类、编号、造册登记,并根据工作需要在机关内调配使用。不准转让或自行处理,不得化公为私。

第四十二条 凡单位工作人员调离(含抽、借调、临聘人员)本单位,应到办公室办理有关财物手续,方能办理调离手续。

第四十三条 节假日值班局机关由办公室统筹安排并报局长审定后实行轮流值班;各项目建设处由处长统筹安排并报分管领导审定后实行轮流值班,同时将值班安排表报局

室打印、校对、印发,确保公文的规范、严肃性。

第四十九条 印章使用。本局印章由办公室保管,加盖局公章,需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办理重要事项需将印章带离单位的,填写好用章批准单,交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带离单位。各项目建设处印章由各处长保管,加盖项目建设处印章需请示分管领导。

第五十条 内务信息公开管理。内务信息指出勤、请销假、参加会议、参加单位组织的卫生情况等,由办公室每月汇总在“单位内务信息公开栏”里公开,并将每次公开结果收集、整理、归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第五十一条 局内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即全局实行股、室、处负责制,人员由各股、室、处负责人调度,单位领导如因特殊情况需抽调人员的需告知股、室、处负责人根据各自工作调节抽用,各股、室、处履职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首问责”,即 :只追问股、室、处负责人责任。

第五十二条 加强项目建设处内部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各项目处处长要对项目处人员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要加强施工安全、质量安全管理,主持召开好每一次例会,如实填写工日志,照好隐蔽工程照片(注明隐蔽工程部位、类别)。

机关单位门卫制度 篇10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剖析;改革建议

1.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1.1基金抗风险能力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保基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几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金管理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不统一,统筹层次低,基金结余少,抗风险能力差。再加上近几年来部分事业单位改制,机关事业单位严把用人关,退休人员又逐年增加等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缴费人员逐年下降。在职缴费人员与离退休人员供养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则是现行制度自身矛盾和缺陷所致。当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现在谈论基金支付风险似乎为时过早。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的支付风险在多年不断沉淀后已日益凸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进退两难,已经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1.2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

当前,由于养老金计发方式的不同,企业和事业、机关单位人均离退休费的差距,平均每年分别以5.4%和6.8%的速度在扩大,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在改革前后获得的待遇完全不一样,按照测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将使得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和退休前工资的比值)从80~90%下降到50%左右。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又没有与公务员系统和企业职工养老机制改革联动,使得三者存在对接难度。这也是试点推进缓慢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养老机制向企业靠拢,则不应把事业单位的养老标准拉低,而应把企业的标准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人均离退休费的差距,1990年,企业单位年人均离退休费为1664元,事业单位和机关分别是1889元和2006元,后者比前者分别高出13.5%和20.6%。而到了2010年,企业单位人均离退休费为14400 元,事业单位和机关分别约19200元和30000元,高出的比例分别为133%和208%,已经成为社会分配有失公平正义的一个突出矛盾。

1.3缴费比例高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的特殊性,在职人员和离退休的比例基本上是2:1,为使当年基金做到基本平衡,提高缴费比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缴费比例在附近地区中还不算高,但已经达到38%,有些地方早已超过40%,由于缴费比例高,给一些单位缴费带来困难。

1.4缴费和享受待遇不对等

保险制度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参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基本要求,而我国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就存在着缴纳保费和享受待遇相脱节,机关事业单位必然参加保险,单位和个人缴纳一定的保费,但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仍由工龄、职务等因素决定。单位和个人的缴费不成比例,个人缴了养老保险金,并计入个人账户,但和退休待遇不联动。早在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以云南省为例,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均为工资总额的2%,和退休人员的待遇相关甚远,改革以失败告终。

1.5参保意识薄弱,缺乏法律依据

机关事业单位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国家迄今为止尚未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各级经办机构只是执行本地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导致出现各地政策上的多样性和不配套性,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甚至出现凡是组织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重视的,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就进展得好,反之,就会停滞不前。如有的地方实行全员统筹,有的地方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工以及财政补贴或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人员参保,这种制度上的不规范性,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制度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企业养老保险。

2.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建议

2.1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法制建设的步伐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必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求相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所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必须由国家依法实施。考虑到我国地缘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国性普法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由各省先制定行政性法规,等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有关法律。

2.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必须由财政兜底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赤字,而到目前为止,没有文件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金赤字由财政弥补,因此必须定性明确财政兜底的职能当期赤字当期弥补,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明确缴费比例的上限

部分地方为了减少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赤字,增大了缴费比例,高的已达45%左右,几乎是企业保险缴费比例的2倍,随着保险基金赤字的进一步增加,调高比例已成为弥补基金赤字的有效途径,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明确规定缴费比例的范围。

2.4加强基金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挪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金的检查和监督,发现苗头要及时纠正,对挤占、挪用基金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确保基金的安全,无风险,最大可能做到保值增值。

2.5制度改革和完善要坚持不降低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保险制度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完善机关事业保险制度必须在原有已形成的制度基础上加以提高,坚持制度建立后原有的工作人员待遇的不降低,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杜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制度建立过程中要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借鉴企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做实个人账户,保护参保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

2.6建立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通道,便于参保人数正常流动

逐步创造条件,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转移,有利于参保人员正常流动,转保险关系,转个人账户,不转移统筹基金,使参保人员调动工作时养老保险利益不受损失。

2.7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在一定的比例內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2.8实行社会化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要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素质较高,退休后纳入社区管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发挥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为和谐社区作奉献。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中国几千多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权利的实现问题,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滞后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这一事业单位改革的“减震器”的作用,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向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刍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9,(1).

[2]魏洪军,侯涛.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山东劳动保障,2008,4.

[3]杨晓芸,张力.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8,9.

[4]粱存新,王立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4.

上一篇:学生品德测评系统的改革与探索下一篇:统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