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算“高危人群”让矿工情何以堪?

2024-05-15

新闻发言人算“高危人群”让矿工情何以堪?

新闻发言人算“高危人群”让矿工情何以堪? 篇1

新闻发言人算“高危人群”让矿工情何以堪?

背景: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表示,自去年央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来,一年来运行总体良好。他同时也表示,新闻发言人是一项高危行业,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差距,有时可能会被断章取义,也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给予包容和理解。

中国青年报发表志灵的文章:一些新闻发言人在就有关央企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时,不是想方设法考虑如何通过更为坦诚的交流以及更为详尽的信息公开,来尽可能地消除公众的疑虑,而是一味地想着如何通过技巧性的危机公关来尽快“灭火”。这样一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效果只可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非但解决不了可能的断章取义,反倒会让新闻发言人本人“惹火上身”。何况,公众对于央企的很多批评言论,也不是新闻发言人借助个人魅力或者发言技巧就能应对和解决得了的。如此一来,既然发言或者不发言,批评声音都会存在,反倒是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会成为“导火索”,新闻发言人索性“不发言”——反正“不发言”是制度的责任,而发言一旦有任何问题,就有可能像王勇平或王旭明那样“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和问题,折射的是其所“代言”机构的危机。这样的危机,纵然新闻发言人本人有再高超的“发言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央视记者张泉灵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新闻发言人就像一件超薄紧身衣,身材不好想靠它混过去是门儿都没有的。出了事儿的时候,只靠新闻发言人来撑着,更像超薄紧身衣湿了水,连烂疮都隐约可见。这时候赶来揭烂疮看到你还拿件破衣服遮遮掩掩,自然怒不可遏。如今,骂声不绝,换件衣服,身材不好还是不好,烂疮还是烂疮。”

小蒋随想:没事儿的时候,一些新闻发言人说点“正确的废话”,倒是四平八稳,顶多使人昏昏欲睡;可一旦出了事儿,相关单位成为被责问与质疑的焦点,无论新闻发言人再怎么巧舌如簧,也不可能把黒的说成白的。所以,被喷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不少单位将许多东西列为敏感话题,秉承着秘而不宣的态度,设立新闻发言人是因为上级要求的不得已。由此,发言人在面对公众时没法畅所欲言,吞吞吐吐、绕圈子、打擦边球、甚至说瞎话,必然会招致迫切希望知晓真相的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反感。在很多时候,新闻发言人被媒体与公众狂喷,主要是替其代表的单位所发生的问题“顶雷”。某些单位希望新闻发言人能够巧妙地回答问题,甚至可以起到积极引导舆论、平息事态的作用。不得不说,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化。因为,这年头民智大大开化,媒体记者更是一个比一个嗅觉灵敏、脑瓜儿比猴还精,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新闻发言人“全身而退”尚且很难,指望其“舌战群儒”基本是奢望。社会各界不是非要和某些新闻发言人过不去,“击溃”几个新闻发言人对媒体与公众也没什么实质意义。关键是,遇到重大问题时,被关注的单位与机关的作为要赢得公众的首肯、必须秉承开诚布公的态度。若此,新闻发言人才会获得良性的生存环境。

司法局长带头违法公款游,写检讨就拉倒?

背景: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局长何旅华去年9月19日带队前往上海、苏州、杭州等三地公款旅游,24人全程入住五星级酒店,5天共花费约14万元,平均每人花费5800元。深圳市龙岗区纪委表示,情况基本属实。

新京报发表舒圣祥的文章:和此前曝光的所有公款旅游一样,公务考察只是一个借口,本质上就是公款旅游福利。《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用公款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公务员法》也规定“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进行惩戒。但现实中的问责显然不够力度。2008年山东滨州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立勇因在抗震救灾期间公款组织旅游被免职,不到一年,邵立勇复出又被任用。既然,这次公款旅游事实已经基本查明,而且性质、影响均非常恶劣,期待深圳对这次公款旅游事件处理能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此事的处理,不只是问责何旅华,也包括旅游团的其他公职人员。倘若这次活动“经过组织上批准”,批准者也应承担相关责任。事实上,龙岗区司法局的“考察式私人旅游”绝非个案。问责程序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官员的警示作用将非常有限,关于公款旅游的举报就只能是放空炮,减少“三公经费”更会成为走不出纸面的规定。

小蒋随想:此事的最新进展是,龙岗区纪委责令龙岗区司法局参与旅游的全体人员退回违规旅游费用,何旅华已作出书面检讨。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宣布何旅华已作书面检讨的当天上午,何旅华面对记者时还否认公款旅游、坚称是去公务考察学习。可到了下午,“书面检讨”却已做完。这样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人感叹,何旅华的“思想转变”速度真叫一个快。但是,仅仅是退钱与检讨,会对当事人产生多大触动?又会对其他怀着公款游玩心思的人起到怎样的“警 示”?司法局局长带头触犯《公务员法》中“浪费国家资财”的条款,更让人看到了知法犯法者的“爱谁谁”心态。鉴于以往一些案例的后续处理以不了了之收场,或是涉事官员免职不久又上任,人们还需对此事的后续处理做进一步地观察。但愿,当地纪委表示还将按程序做进一步处理,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能够禁得住社会的考量。

中国青年报发表志灵的文章:一些新闻发言人在就有关央企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时,不是想方设法考虑如何通过更为坦诚的交流以及更为详尽的信息公开,来尽可能地消除公众的疑虑,而是一味地想着如何通过技巧性的危机公关来尽快“灭火”。这样一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效果只可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非但解决不了可能的断章取义,反倒会让新闻发言人本人“惹火上身”。何况,公众对于央企的很多批评言论,也不是新闻发言人借助个人魅力或者发言技巧就能应对和解决得了的。如此一来,既然发言或者不发言,批评声音都会存在,反倒是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会成为“导火索”,新闻发言人索性“不发言”——反正“不发言”是制度的责任,而发言一旦有任何问题,就有可能像王勇平或王旭明那样“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新闻发言人的危机和问题,折射的是其所“代言”机构的危机。这样的危机,纵然新闻发言人本人有再高超的“发言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央视记者张泉灵有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新闻发言人就像一件超薄紧身衣,身材不好想靠它混过去是门儿都没有的。出了事儿的时候,只靠新闻发言人来撑着,更像超薄紧身衣湿了水,连烂疮都隐约可见。这时候赶来揭烂疮看到你还拿件破衣服遮遮掩掩,自然怒不可遏。如今,骂声不绝,换件衣服,身材不好还是不好,烂疮还是烂疮。”

上一篇:国庆七十周年珍惜青春下一篇:浓学风正班风树考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