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共8篇)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1
“两会”中,专家们关于公费师范生的不同意见!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1976年 5月参加工作,1988年4月参加民进,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曰: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师范专业,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施三年以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目前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没有找到解决基层优秀教师短缺这一问题的根源。众多的农村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教师,主要在于中西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且有限的投入还被用在各类城市重点学校,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优秀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环境,人生价值在当地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优秀教师大量流失或转行。如果不提高教师待遇,不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和成长,单凭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国基层永远生长不出优秀的教师群体。
第二,免费师范生政策有失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青年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自由择业,免费师范生强行分配的制度,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也剥夺了青年人的自由选择权。免费师范生很多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这些18岁上下的孩子,大都来自信息相对闭塞的乡村,涉世未深,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所知甚少,而且没有丝毫的职业思想准备,但是,他们一进大学就必须签订合同,保证学完4年的师范,然后再用几年时间从事基层教育工作,而且期间不被允许去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这种制度设计让这些还未上大学、还没有能力搞清楚教师这职业意味着什么的年轻人,在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热爱教育事业之前,就被强行地规定在未来14年都应该从事这项关系到青少年的灵魂塑造的伟大工作。这样的协议,无论从人情还是从法理上来说,都有些不大公平。让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从事教育工作,无论是对于教育事业还是对于他本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第三、免费师范生政策不利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培养优秀师资,但其中的很多条款不利于青年人健康成长,还可能损伤青年人的尊严,在客观上制造了不利于优秀师资精神成长的负面环境。因为前途已经确定,导致部分学生心存“学习期间不愁吃住,毕业不愁找工作”的思想,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学生,因为不能考研,不能从事其他工作,逐渐也变得消沉。命运无法做主的情绪,影响着他们。这样的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教育人才。
我们认为,现在的免费师范生制度,是完全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的操作办法的。我们不必要在特定的大学让学生一开始就成为“免费师范生”,而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采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由教育部(主要解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农村地区)和各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选聘数量,按照发布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基本程序进行选聘,在担任农村教师期间,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同时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工作期满以后,也享受大学生村官的五条“出路”。这样,相信会有更加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农村教师的行列。如果对农村医生、农业技术等农村需要的人才,也采取这样的办法,也会吸引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具体来说,有以下操作性建议:
第一,变目前的免费为无息贷款和奖学金,取消强制性协议。
国家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要吸引优秀人才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以,这个“免费”不应是扶贫,而是“扶优”,是“激励”。建议变免费为建立专项基金,用向所有师范学校和师范专业学生贷款、奖学金的方式,建立“激励、保障、竞争、择优”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这样才能确保师范生学得好、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长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二,出台更多鼓励师范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切实有效优惠政策。
在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采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在工作期间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是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师范生,国家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到贫困地区工作任教的师范生,根据服务年限和工作绩效,分期分批免除他们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
二是提供保障和奖励条件。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师范生,按一定标准提供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按规定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三是提供培训进修机会,确保职业发展。
四是支持师范生继续学习深造。创造多种学习进修的渠道。对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五是建立正常流动制度。鼓励大学生留在基层工作。同时给予出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使优秀人才能够有渠道到城市工作,城市优秀教师也要到贫困地区服务一定的期限。在考录公务员时,给予适当优惠。服务期满者,如果有志于自主创业,提供相应培训和支持。
第三,建立退出机制。
允许师范生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前途。对无意于从事教育事业者,依据不同的服务年限和绩效考评偿还被免除的费用。对不认真从事教育事业者,要建立清退机制。
张书记VS钟校长: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人民网前方报道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集体采访今天下午15时在梅地亚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
有记者问到目前教育部直属高等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的状态,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说,这是从2007年开始中央政府推出的重大的举措,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的免费师范生,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应该说是向上的,而且学生在整个四年的培养过程当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所以这些同学对立志从教这一点大部分是没有动摇的。但是,也不可回避的是,随着毕业的即将来临,绝大部分的同学应该说都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很多方面的考虑和努力的,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些学生都是要根据协议,要回到自己的生源地
张济顺说,我们学校现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按照四年的培养方案,努力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同时,我想我们也有一个责任,就是帮助这些学生落实好我们的学校跟所在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怎么样更好地落实这批学生,特别是第一批免费师范生,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将对今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两会”以后就要召集我们六所师范大学的校长和有关的负责人到教育部开会,商量研究如何做好明年师范生的就业工作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对免费师范生的状况也进行了介绍,他说,北京师范大学的情况和华东师大情况是一样的,形势还是向上的,整个情况比较顺利和平稳,我还没有接到学生准备不回去的报告。我修正一下,回生源所在地容易造成歧义,按照国务院的文件批免费师范生毕业之后,按照他们签订的协议,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回到生源所在省,由省政府统一负责安排他们的任教工作,同时到农村进行支教
钟秉林表示,学校做的工作,一是学年开始要有半年的实习,到学校去实习,我们要把这个落实好。二是毕业之后,在农村支教期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职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当然要通过考试,而且必须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用网络教育的手段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我们一方面在搭建硬件的平台,另一方面在开发软件的资源,刚才张书记讲了,会议结束之后我们要落实这方面的工作。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2
关键词: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政策,就业愿景,问卷调查
我国从2007年秋季起, 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 是要进一步促进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的形成, 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 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这项政策对于改善我国中西部和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 作为一个全新的政策, 其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不断尝试中得以完善。本文拟从该政策对当前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就业愿景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 分析和研究我校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心理现状和就业期望, 为更好地推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1 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2007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国家将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办发[2007]34号) 。通知指出, 国家将从2007年秋季入学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而在基本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湖南、河北、山东、重庆、吉林、广西、陕西等省份又根据省内实情出台了本省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 大部分都保持了与国家免费释放教育政策的一致性。其中, 陕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在原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又补充了允许某些毕业生因特殊原因而跨省就业。
2 当前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期望
免费师范生属于职业已经定向却有服务协议的特殊群体, 而对于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来说, 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有来自于英语专业非免费师范生以及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但取得英语教师资格的毕业生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运行, 当前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值得我们关注。鉴于此, 我们以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2009级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了当前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就业愿景。调查问卷的结果 (见图1) 反映出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大致有以下几种:
(1) 一小部分学生毕业后愿意回本省就业, 而在政策不允许跨省就业的免费师范生中大部分学生期望跨省就业。
(2)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到农村支教两年限制了免费师范生的发展, 不愿意去农村支教;也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在十年从教年限结束后去更发达的地方发展。
(3) 大部分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更期望毕业后可直接攻读硕士, 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面访过程中, 有被访者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学历门槛的限制, 只有通过继续学习, 考取硕士研究生, 出国深造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才能为自己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而如果自身知识能力水平还只能达到本科层次, 又不能立即继续深造, 那么即使现在免费师范生政策有所改进, 师范生待遇已相应提高, 也要坚持违约。
(4) 在众多原因中, 工资福利和工作环境对学生就业愿景的影响较大。
3 调查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
本次调查还反映出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调查的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30.8%的人并不完全了解该项政策, 仅有8%的人表示非常了解本省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此外, 大家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动态了解还不够。下面两个问题在免费师范生当中较为普遍、典型。
第一, 经济状况、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空间是免费师范生考虑的重点。所调查的免费师范生中, 陕西生源的英语免费师范生占到了34.6%, 并以农村生源为主, 48.6%选择免费师范教育的原因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 45.1%的人考虑到以后的就业有保障, 33.5%的人是考虑到升学想用提前批次碰运气。只有33.2%是因个人爱好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免费师范生教育 (如图2) 。
关于就业方面, 28.3%的人将工资福利放在了首位, 同时个人发展空间、家庭、工作环境、深造机会也是大多数人顾虑的因素。有60.2%的免费师范生表示愿意去农村支教两年以积累教学经验, 了解中国农村的教育发展现状。但38.7%的免费师范生因考虑到农村教育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来说, 都比较落后, 所学知识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严重限制了个人的发展, 不愿去农村支教。仅有一小部分免费师范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认为在哪都能发展。
第二, 对免费师范生违约和违约计入诚信档案争议大。免费师范生违约的行为, 47.8%的人表示可以理解, 但仍有15.1%的人正在考虑违约, 5%的人已经决定违约, 违约的原因主要是想从事其它的行业以及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待遇低和承诺的从教年限太长。在面访过程中, 有被访者表示:其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 认为自己其实并无教学天赋, 不适合教师这一行业, 因而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 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而该同学违约之后最想从事的职业是酒店管理, 并认为自己首先需缴纳违约金。同时, 该同学认为现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其最大的限制在于将来转行难度大, 并且认为即使现在免费师范生政策有所改进, 仍坚持违约, 因为其志趣不在教育上。另外, 对违约要计入诚信档案, 有41.5%的人认为不公平, 8.8%的人认为极不公平。
总体上看, 多数英语专业的免费师范生对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表示满意, 但69%的人感觉到就业压力大, 形势不乐观, 仅有1.9%的人表示对英语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大家普遍认为跨省就业、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以及十年从教期限的政策应该改进。根据调查:仅有6.3%认为回省就业很合理, 而8.8%表示非常愿意跨省就业, 49.5%表示愿意跨省就业;仅有3.6%的学生对国家出台的考研政策表示非常满意, 大多数人希望毕业后能有直接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机会;绝大多数的人愿意一生从教, 但是希望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去发达的地方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基于对以上调查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若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免费师范生政策, 增强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就业信心, 需要政府继续对该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宏观调整, 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
(1) 各省市可组织专业人员在各中学进行巡讲, 透析免费师范生政策内容, 扩大政策宣传范围。
(2) 随着阅历增长, 难免有学生发现自己因种种原因不适合教育行业, 选择违约, 这时一个退出机制或转换机制就显得很必要。准大学生心智未必成熟, 在自己职业规划上不甚理智, 师范类院校可以在学生大二结束后, 由热爱教育行业的学生自主申请免费师范教育, 学校组织评审小组, 经过笔试、面试后择优录取。
(3) 在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上, 学生前两年接受正常的大纲教育, 后两年可以进行教师专业教育, 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同时调整师范生课程设置, 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课程, 让教师教育类课程能有实效, 而非照本宣科、走形式。
(4) 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奖助学金申请制度也应有所调整, 根据调查, 近半数的学生都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报考免费师范生的, 学校可以相较于非师范生提高申请标准, 降低补助人数, 但不应禁止免费师范生申请各类助学金。
(5) 政策应该允许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脱产考研, 放宽研究方向, 给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更多的深造机会。
(6) 在就业方面, 可以适当放宽跨省就业的限制。
(7) 针对两年的农村支教, 建议允许学生按自己意愿选择, 对于自愿支教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优待及补助。
(9) 就业后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是职场新人必考虑的问题, 各省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完善地方政策, 落实免费师范生的就业, 保证其工作待遇, 让免费师范生能在公平的竞争后进入到适合自己、需要自己的学校, 真正做到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 不同省份免费师范生政策对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就业愿景的影响很大, 虽然免费师范生政策总体运行良好, 但我们期望各省在针对用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上有更多的改进和完善。
课题基金: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勤助科研创新基金, 基金号:QZYB11010
参考文献
[1]房喻.师范生免费教育:回眸与省思.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9) :特别关注.
[2]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办发[2007]34号) .
[3]苏丽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回归的意义、现存问题及前景期待.2009 (6) .徐特立研究No.62009总第84期-学报Serial No.84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210097)
[4]2008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
[5]黄玉钗, 饶筠筠.师范教育任重道远——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背景、目标以及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14) .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7 (17) .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53—02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后简称《办法》)确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十年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教育地位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意义
1.体现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是普遍关心的问题。《办法》的实施,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改变“一流学生读理科,二流学生读文科,三流学生读师范”现象。政府大力推行《办法》是面對我国人才培养缺陷实施的有效政策。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
2.有助于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趋势。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工资和待遇偏低,无法满足当代年轻人的追求,这更使西部和边远地区师资力量不均衡状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根据各地方的教育缺口,定向安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实西部和边远地区教师队伍。他们的到来,对于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面貌,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3.有助于实现贫困子女上大学问题,减轻家庭负担。国家虽出台了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他们在校期间能顺利完成学业,但贷款偿还问题是毕业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他们无社会背景,可能在求职上遇到困难,出现贫困代际现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能在一定程度把家庭情况差的弱势群体吸引到师范院校中,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则更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学习。
4.有助于师资队伍的提高,人才的培养。就免费师范生群体来看,“六所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各省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30分”,免费师范生是优秀人才的汇聚地。“各部属师范大学要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要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培养其教授能力和师德,对于促进边远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政策的实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但其中也不乏存在诸多问题。
1.签订协议中存在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协议是在填高考自愿时签订,对未来缺乏定位,大多是父母要求签订,只为求暂时利益和今后有稳定工作。有些家庭不能承担学费,只为圆大学梦而选择从教,只有少数是自愿。免费师范生的不同初衷,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将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影响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当前有不少师范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对教育事业不感兴趣,但巨额的违约金对于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的他们来说望而生畏,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2.就业问题。《办法》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市(州、地)中小学任教,文件规定终究是小范围选择,这限制自主选择就业权利。此外《办法》还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农村的教育条件和设施落后,这可能造成免费师范生教学水平和质量在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限制。
3.学业问题。《办法》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是对个人提升的鼓励措施。但读研的毕竟是少数,二年读完研的免费师范生并未在规定中差别与未读研的,如何保证优秀毕业生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重视。此外,在高校中许多免费师范生自以为有“保护伞”,高枕无忧,通宵游戏时有发生。
4.教学技能培养的欠缺。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外,还需教学技能。大学期间虽开设了教学技能课,繁重的学业使其无法顾暇教学技能培养,教学技能课时偏少,无法提升教学水平。师范生大都来自农村,性格较内向,心理咨询工作的不完善弥补不了这缺口。同时,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少,缺少专业授课教师的指导也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一些建议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工程,如何培养他们树立终身从教观念,提升其个人思想道德和专业素养,真正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于西部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这一政策对于改变西部和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政策宣传,清楚认识其目的所在,认识当前教育事业的瓶颈,不断扩大队伍群体,满足西部和边远地区的需求。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任教,但大多在偏远贫困地区,这就存在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现象,政策应大力提高教师工资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使其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此外在宣传过程中应加强诚信教育。不少家长和学生抱着看热闹或先占位置的心态,并未在充分认识政策的情况下签署协议,也有的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导致“误报”,以致在免费师范生中出现毁约现象。政策的实施是为鼓励从事教育事业,不断均衡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开展诚信教育,让家长和学生在明确目标、找准定位的情况下签署协议,使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保证教育生源数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和技能培训。从事神圣而平凡、艰巨而清苦的基层基础教育职业,需更深的爱和更多的忠诚。师范生具有职业情感,不仅利于他们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政策的落实。首先必须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通过思想教育提升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在师生交往中获得共通感,激发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另外加强榜样教育的作用,以身边事迹感染免费师范生,以情动情、以德促德。其次,社会舆论应加大教师职业认同度,使教师职业获得良好声誉,促进对职位认可,形成坚信理念。最后,努力使其“内化”的价值取向付诸于一贯行动,思想得到升华。教师职业还需一定教学技能,必须加强技能培训力度。应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在课余时间,可以邀请优秀的授课教师亲自点评和指导。
3.开设心理咨询协会和心理咨询信箱。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或欠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更容易产生脆弱的心理,性格相对比较内向,需加强心理辅导。某些高校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某些学生可能认为去那的都心理有疾病,迫于思想压力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如何解决心理问题就成为学校难题之一。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无疑会撞出思想火花,开设心理咨询协会,增加学生的交流,这就避免了学生碍于面子或胆小的心理包袱,使其能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和实际困难。同时,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信箱,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让那些腼腆内向的学生能够以文字形式表达内心想法,避免面对面交流的顾忌,这就在轻松的方式下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也解决了学生的困境。
4.引入激励机制,实行淘汰制。《办法》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可分配到中小学任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长部分学生的惰性,这不仅影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将影响今后从教的质量。免费师范生待遇的获得和支持,不仅依靠入学成绩,更需要依据其在校读书的成绩和状态做保障。因此应引入激励机制,实行淘汰制。对于读研学生可相对放宽其从教的年限,使其能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服务于西部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实行优秀毕业生可享受城镇就业的待遇,同时,从教期间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改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紧跟时代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那些在校期间表现不好、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应取消资格。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保证了生源的质量,也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教师素质和能力。
5.开设教育班,发展地方院校和非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当今是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而教师是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职业,对于那些今后求稳的学生来说,教师无疑是他们就业最优选择。免费师范生优厚的待遇更是吸引其之处。非师范生中今后想要成为教师的也不在少数,而他们缺乏教师技能和系统专业指导,这在今后想要从教可能受阻。为解决地方院校和非师范生的就业困境,应大力开设教育班,发展非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对他们进行系统专业指导,增强其教师职业能力。针对想接受免费师范生教育群体,应签订协议,并根据协议退回相应的学费和住宿费,补回生活补助。这有利于弥补那些违约学生留下的教师职位缺口,也有利于发展更多人从事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国家对师范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国家针对当前教育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这一政策是个系统复杂工程,如何促进政策的合理化设计,以期提升免费师范生职业能力,坚固重视从教的思想观念,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新平.重视免费师范生职业品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8-01-09(11).
[2]曹彦.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J].丝绸之路,2010,(14).
[3]刘洋.论培养免费师范生职业情感的意义和策略[J].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曲铁华,马艳芳.师范生免费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小组讨论(福建两会) 篇4
2013年福建省召开的两会圆满成功,在会上各人大代表提出来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报告着重发展实效,着力民生改善,加大投入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化闽台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省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的观看两会报告,参与两会热点的讨论,在学校积极宣传两会精神,学习和贯彻两会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思想崇高一些,放下大城市的虚荣,安心立命!结合福建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参与海西的建设。大学生可以深入群众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志愿者服务,也要加强自我道德,文化,知识的培养,为海西建设现出自己的一份力。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5
两会专题:人代会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现场聆听了 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的感觉是,报告高举旗帜、切中时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贯穿了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符合中央和省委要求、贴合 实际、顺应全市干部群众期盼,是一个聚人心、提信心、明方向的好报告,听了以后感到激荡人心、提气鼓劲、催人奋进。仔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我有以下三点感悟与体会:
一是去年成绩令人振奋。2019 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用了大量事实和数据说话,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等六个方面,对去年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可以说,成绩令我们倍感振奋,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干在其中、感受在其中。对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乘势而上,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巩固提高,争取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二是确定目标客观稳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新的下行压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报告中确定 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等一系列指标,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求,展现了市委、市政府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的奋进姿态,彰显了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历史担当。我们要在市
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走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咬定目标不放松,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坚决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抓紧补回来,确保顺利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三是部署工作精准科学。报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做出安排部署,不仅定大事、讲方向,而且就每项工作指路径、教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这是我们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我们必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精神,努力营造比贡献、争先进的良好风气,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总之,我完全赞同这个报告,大家回去以后,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传达学习、部署安排、压实责任,坚定不移地将报告执行好、落实好。特别要指出的是,报告多处提到**县,在总结部分,提到~~~~。在安排部署部分,~~~~~。可以说,报告中的这些“**县元素”,不仅仅是在项目建设、转型发展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 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我们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要全面落实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的伟大思想旗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最新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学好用好“三篇光辉文献”,“三篇光辉文献”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要坚持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学习,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大要求转化为做好 各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推动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危中寻机、勇于担当,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二要有效利用好 **这个有利发展契机。市委提出了“ ”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努力绘就 的壮丽画卷。要用好自身优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我了解到,最近你们县委在前期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 ”总体布局的工作思路,我觉得这很好,既落实了上级精神,又契合了 实际,发挥了 优势。这是学习贯彻“三篇光辉文献”的 答卷,我们要全力以赴作答,争取优异成绩。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到浙江调研,去了“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以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陕西调研,第一站就到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调研期间,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努力践行,持续巩固提升 建设成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打造生态文明“ 样板”。
三要充分激发好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这个最大动力源泉。一个地方,干部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近期,中办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进一步把党员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
情激发出来。要进一步树立一线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为依据,引导党员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等急难险重的一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建功立业。要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实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6
一、两会报告给房地产行业定调:稳定
1、支持改善性需求将逼相关政策放松
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过去政府报告最常见的是“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现在提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这将极大的增加了二套房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一方面,现阶段各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均较高,目前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五成以上甚至七成,在中央明确提出支持改善性需求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各地将会根据户型继续调整比例,可能会下调到四成到五成之间,对促进改善性需求入市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尽管长期以来中央坚持称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这次又加了“要松紧适度”。提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事实上,本轮自2014年11月25日首次降息以来,至2015年3月1日再次降息,加上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明显能够感觉到货币政策再走向宽松。在支持改善性需求的引导下,降低购房贷款利率将极有可能在二季度出现。
2、稳定住房消费是政策积极导向的信号
两会报告提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其中包括稳定住房消费。实际上,稳定住房消费在2010年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就开始提及,会议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其中一大领域便是住房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在此方针指导下,2015年1月,住建部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1月,住建部、财政部、央行发布通知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职工连续足额缴存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可提取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租住公租房,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租住商品房,各地根据当地租金水平和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由此可见,中央正在紧锣密鼓地出台措施,促进住房消费。
可见,住房消费对于当前稳定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性。
3、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成为保障工程的重点
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
“十二五”是保障房的重要建设期,中央要求各地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棚改房就占据较大比重。2013年国务院提出2013年至2017年要完成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的目标,2014年国务院提要求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住建部也表示,努力实现2015年基本完成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2017年基本完成独立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任务。
事实上,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是有效拉动投资的重要手段,且对惠及民生具有直接意义。
4、公积金调整成为各地政策放松的首要抓手
两会报告提出: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3月20日,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门槛。
3月20日,福建省出台了《关于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若干意见》,而3月下旬满屏被上海将提高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至140万元的消息耍满,且上海公积金中心确认近期将出台公积金调整的相关政策;而此前,济南、广州已先后出台相关公积金细则。
实际上,在两会召开之际,北京、上海两城市均表态:决不放松限购。且传言北京某领导人称:北京的限购政策是永恒的。不管怎么说,一线城市年内难以放开限购政策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中央支持公积金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在全国其他城市陆续大幅放松公积金政策的风气下,结合城市房价水平,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将是短期最好的杀手锏。
二、福建出台全方位救市文件
福建省为稳定住房消费、支持群众首套房首改房等刚性住房需求的要求,促进福建省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省住建厅、财政厅、金融办等三部门于3月19日共同出台了《关于稳定住房消费支持刚性住房需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以下多个方面的救市内容:
1、取消限外政策,将享受首套房优惠的范围扩大
《意见》提出:除购买别墅外,个人购买首套房、首改房(含一手房和二手房),不论其面积大小,均可享受首套房有关优惠政策。
个人购买首套房后,再次购买房屋,除增加住房面积、增加电梯功能、改善地段等级、购买“学区房”等情形认定为首改房外,所购房屋属于旧房换新房、家庭成员上班距离及子女上学距离变近、居住环境有所改善,均认定为首改房。取消对境外个人(包括港澳台居民、华侨)、境外机构的购房限制。
由于目前二套房的门槛较高,购房成本远远大于首套房,包括首付比例过高、贷款利率无优惠等各方面,极大的制约了改善性需求的入市。现在福建省将大量原本属于二套房范畴的购房者界定为首套,将极大的促进这部分购房者入市,预计将推高区域住房交易量。
2、全面支持住房贷款,包括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
一方面,《意见》指出:各地住房公积金个贷使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当地财政要予以支持;个贷使用率低于85%的设区市,要提高贷款最高额度。对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首付比例降低至20%;已还清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职工可以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首次及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均执行基准利率。
另一方面:《意见》称,兴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福建海峡银行、农信社(农商行)等本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购买首套房、首改房申请贷款,应执行贷款利率不高于基准利率,并应根据实际适当下浮贷款利率。鼓励其他商业银行比照本省金融机构执行。各商业银行应优先满足购买首套房、首改房的贷款需求,缩短放贷审批周期,对已签订贷款协议的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要在贷款协议签订之日起45天内予以放款。
可见,《意见》全方位的放松住房贷款政策,可以说要求全面支持购房贷款,包括公积金层面和商业贷款层面。这一力度将有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购房者入市。实际上,在购房过程中,一旦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则终身受惠,这远比住房总价少量优惠来的核算,因此,大量购房者会选择在利率优惠的时候下手。
3、灵活建立市场和保障的关系,拉动交易
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转换通道。《意见》提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现状、财力状况等因素,购买户型合适的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也可长期租赁户型合适的存量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原则上不再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各市、县要根据需要,在满足政策、技术规定前提下,引导房地产企业调整或改造原有户型,以适应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转换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对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家庭购买、承租商品房,要以采取发放货币补贴方式为主予以保障。各级财政可以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专项资金,通过PPP方式和市场化租金分级补贴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
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转换通道,将极大的促进两类住房产品的交易量,根据市场的反应灵活调整产品,提高住房的交易和利用效率。
另外,《意见》在房屋货币化、试行公有产权房、提高小区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提出了积极地指导意见。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 篇7
首先,市场估值水平趋于合理,这封杀了股指下挫的空间。据统计,至2010年年底两市流通市值将占总市值的90%,也即年底基本将实现全流通。当投资者意识到市场将实现全流通时,其对市场合理估值水平的判断就出现了分歧,而美欧等动辄10-15倍PE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
其实,关于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就始终没有定论。美联储(FED)自194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期看2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和市场估值有重合的倾向。据统计,2月24日上证综合指数对应的静态市盈率为22.49倍,如果考虑2010年上市公司25%左右的业绩增长,其动态市盈率仅为18.89倍。当前,我国20年期国债4.27%的收益率对应估值为23.41倍PE。在市场处于迷茫的背景下,所谓的FED估值模型还是在潜意识中给予了场内外资金敢于坚持甚至做多的理由。
其次,短期内利空集中释放,使得市场有利空出尽是利好的乐观判断。出于1月新增贷款达到1.39万亿元,央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6.5%,距离历史高点咫尺之遥。从货币政策工具看,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依然是微乎其微,而通过窗口指导或者公开操作回收流动性的方式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其冲击力显然还不能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提并论。如此,在投资者心理已经对经济政策回归常态有所预期的背景下,接下来的时段基本可以说是政策平静期。同时,股指能够在平安大量职工股将抛售的预期下,在交通银行巨额再融资消息的冲击下止跌回稳,也显示市场做多动能正在慢慢蓄积。联系到资本市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惯例,后市股指走强理应属于大概率事件。
最后,“两会”可能为部分板块做多提供了契机。笔者分析,今年“两会”可能在四个领域中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进而给相关板块带来操作机会。
其一是城镇化进程涉及的农民土地资本化方面可能会有所突破,果真如此,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行业的上游,诸如水泥、建材、钢铁、化工等就有了做多的理由;其二是在三大劳动要素中,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雁型理论”的演绎,我国将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初现端倪,其带来的区域经济振兴及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值得期待。其三是虽然北京已经出台了针对房价的一揽子调控政策,相信其它城市也会跟进,毕竟高房价已经引起了共愤。但是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来拉动经济增长理应是我国今后10年的大政方针,这促使今后房地产上市公司有望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来弥补房价下跌带来的利润下滑。而且,房地產板块自8月高点以来,普遍调整幅度超过40%,无论“两会”期间会否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政策,笔者相信地产板块的超跌反弹目前已经处于一触即发的境况。其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变为强国的必然之路,如此,诸如创业板、新能源、通信等也有可能受到进一步的政策扶持。
综合而言,虽然短期内市场方向依然不明朗,但是我们相信上证综合指数震荡反弹的格局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看高至3500点并不是奢望。建议在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关注创业板、地产、水泥、建材、化工、物流、基建、新能源、电信等;在主题投资方面,新疆、西藏、世博会、海南岛及重庆板块依然值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家电、零售、消费、品牌服装等依然是防御性较好的品种。
免费师范生政策:现状及反思 篇8
2007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教育部6所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使得一度中断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得以正式恢复。政策所宣扬的“三个要”一如预期获得社会各界的一片赞好之声:“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1]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 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免费师范生7.2万人, 考生报考踊跃, 生源质量良好;3届3.4万名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 91%以上到中西部任教[2]。从具体数据来看, 政策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方面所作的努力也得到了印证。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 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深入开展, 越来越多享受着国家得天独厚的政策优惠的免费师范生开始出现违约的倾向。从以免费师范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来看, 有相当比例的免费师范生表现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不坚定且对前途感到迷茫、对农村任教尚有顾虑[3], 及对应该承担的义务并不赞同, 且这一比例在毕业前夕较之入学之初相比上升得非常快[4]。截至目前, 已有几届免费师范生走向中西部学校, 但如果他们当中存在大量打算违约者, 那么其教学效果、教育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中西部基础教育师资的提高不免堪忧。然而对此, 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仅仅概要地规定了违约后必须履行的罚则, 除此之外, 政策缺乏细则性、操作性条款的说明, 进一步导致免费师范生“违约”持续升温。
针对这样的背景, 本文以免费师范生政策中6所部属院校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希望了解该校学生群体对于免费师范生违约的态度与看法, 并借由违约热的讨论对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反思。
二、“违约”之争:从良性讨论到恶性攻击
免费师范生违约现象逐渐成为当前社会探讨的热点之一, 在学生群体中的探讨尤为热烈。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蛋蛋网”这一颇具人气和影响力的学生论坛中能够检索到大量关于免费师范生是否应该违约的讨论贴子。其中既有明确反对违约的态度, 也不乏支持违约的观点, 还有大量表示理解的“折中派”, 可见在大学生群体甚至是免费师范生群体当中, 对此的态度也千差万别, 很难运用统计手法得出“是否应该违约”的结论。
事实上, 无论最终结论为何, 身处其中的免费师范生群体已经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免费师范生被标签化为贫困生, 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自卑情绪愈加浓重, 良性自我评价难以确立, 很可能导致今后正常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在各方有关免费师范生政策权衡利弊的讨论中, 免费师范生原有的功利心态被放大化, 成为教师、服务农村的志愿被动摇, 因而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不足;因违约而起的来自诚信与道德的拷问和质疑更是将免费师范生群体推至舆论中央, 导致免费师范生自我身份认同出现危机, 原本脆弱的群体认同感更显得不堪一击。并且在论坛中, 几乎任何关于免费师范生的讨论都会从最开始的理性商讨演变为攻击谩骂, 很难有例外。类似“因为他们的某方面的人格或者心智还不成熟, 所以当了老师反而危害下一代, 相比他们违约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来说, 这样的危害可谓影响深远。”这样的充满攻击、挑衅意味的回应显然并不关心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 反而使整个讨论呈现出良性互动缺失的局面。
在这些伴随正常探讨始终的攻击谩骂中, 免费师范生明显感到身心俱疲, 甚至无奈、绝望。从“身为免费师范生, 我想说不要这样歧视我们!”“违约师范生需要你们的支持”, 演变为“免费师范生很无奈”、“有一种悲哀叫‘免费师范生’”……这样普遍的表达让人不禁为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正如一位学生在该论坛中所说:“零违约率的光环背后是一个群体学生处境的艰难。”在这样一个经济契约不断被强调的舆论与现实环境中, 免费师范生心理契约的发展明显是迟滞的。免费师范生从签订协议到踏上教师工作岗位, 经历了一个从静态、稳定的经济契约向动态、变化的心理契约转变的过程:免费师范生或者形成一个稳定的契约内容, 实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或者对契约关系出现不满, 产生破裂[5]。当理性价值判断退居其次, 因违约讨论而生发或明晰, 或有形, 或无形的压力与消极影响走上前台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就成了免费师范生群体的“不可承受之重”。在内心建设不足、群体认同感较弱且得不到同伴群体认同的尴尬境遇中, 免费师范生们在诉说的同时实际上也体验着某种程度上的“失语”, 他们实则更希望融入到整个师范群体之中, 受到平等的对待。
三、“违约”背后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目的与措施的错位
关于违约的讨论之所以无解, 并且很容易导致学生群体的相互谩骂和攻击, 根源并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就存在着缺陷, 当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一政策的时候, 就很容易在强化某些优点的同时掩盖了一些缺陷, 从而导致观点之间难以兼容。
1.免费师范生教育:用一种公平代替另一种公平
在人们心目中, 免费师范生政策往往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等价值追求联系在一起。其中, 尤以政策为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而备受关注和推崇, 诸如“从2007年到2010年, 6所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共招录的4.6万名免费师范生中, 中西部生源占90%, 农村生源占60%”[6]这样的报道也为其提供了数据上的佐证。但是, 政策本身的目的并不在于为农村生源提供免除学费等优惠进而促进教育公平, 而是在于为中西部农村地区补充优质教师资源。因而, “补充师资”的目的和“免费”的措施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错位。
对农村学生而言, 在家庭经济困难的背景下通过接受免费师范生教育, 提高了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 增加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社会地位变更、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和可能, 可以改变自己与家庭的处境[7]。如果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 教育事业为受教育者打造着独立于起点地位的终点地位, 并正在越来越大地发挥为很多人提供流动机会的作用[8], 那么来自农村的免费师范生们想必也接受和体验着这样一种教育的公平。但是, 这种公平是以牺牲今后的自由升学权和就业选择权威为代价的, 政策限制了免费师范生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和范围, 而中西部和农村的现实状况制约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后的社会流动及其后代的社会流动[9]。
这样, 免费师范生在享受“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 必须放弃“公平的自由升学和自由择业”的权利, 当前者被极力标榜的时候, 后者容易被忽视, 甚至认为“放弃公平的自由升学和自由择业”是他们享受到“免费”政策之后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却忘记了当免费师范生选择“违约”的时候, 当他们支付了违约金, 那就理应换回自己本该享有的“公平的自由升学和自由择业权”。之所以在讨论中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态度, 是因为他们往往站在道德高地的位置指责免费师范生不愿为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但却没有意识到, 中西部的教育和教师问题不是仅仅靠一批免费师范生就能解决的, 提高教师待遇才是问题的关键[10]。因而, 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质上就是用一种不公平代替了另一种不公平, 将免费师范生的“出身弱势”置换成了“权利弱势”。
2.衡量标准:无人违约不等于政策成功
反对违约的观点暗含着这样一个假设:不违约的免费师范生就是免费师范生政策所需要的支援农村教育的那一群人, 没有人违约, 就意味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成功。但这似乎有些一厢情愿的味道。根据2011年2月人民网所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在181名受调查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 63.5%的受调查者来自农村, 89.2%的受调查者家庭月收入不足4 000元;6.6%的人选择了“北上广深”作为意向就业地点, 58.0%的人选择了“省会级城市”, 没有人选择“农村”作为意向工作地点[11]。尽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了不少优厚待遇, 但很多学生还是选择了留在城市[12]。与他们的就业意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当这批免费师范生就业之后, 实际违约的免费师范生比例并没有这么高, 按协议返回生源地执教的比例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13]。因此可以推论出, 在很多表面上并未违约的免费师范生当中, 依然有不少人在内心深处存在着违约意愿。
在免费师范生的衡量标准上, 当长远的且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措施遇上了眼前的且充满行政命令的要求时, 相比难以量化的诸如爱教、乐教及善教的师范素质, 操作性更强、更简易的“不违约”成为各部分利益相关者默认的共同诉求。但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小, 因而可以预见免费师范生下基层、留农村的意愿必然不会强烈, 即便很多免费师范生没有违约, 但难以否认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 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提高农村教师的文化程度不能说是一项政策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提高其文化水平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进步。因此, 当免费师范生无意留在农村时, 他们身体上的“不违约”, 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也在农村扎根, 因此也难以说这一政策取得了成功。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是因为这一政策将培养优秀教师的高要求与援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缺乏师资的低要求捆绑在一起[14], 用落后的待遇来挽留重点大学毕业的师范生, 其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 “一举”无法“多得”。如果国家只是培养出优秀的师范生, 但不考虑提高其工作环境的质量, 而是试图通过“免学费”的政策让他们能够在农村安心工作, 这只能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 很难在现实当中实现。
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可能转向:重在“以师范吸引人”而非“以免费强迫人”
有学者指出, 如此本身充满变数与信息不对称的政策 (免费师范生政策) 预示了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的长久博弈, 并为政策相关者种种行为的发生预留了空间[15]。基于前述分析, 政策本身就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因为免费师范生获得了“免费”的权利, 所以必须履行服务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义务。由于逻辑的误导, “师范”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而“免费”又透露出了利诱、捆绑, 甚至是要挟的意味, 免费师范生们须为免费付出代价, 同时师范生的培养却又不尽如人意。由此, 本文着重关注政策调整的一种可能性, 从培养免费师范生最关键的场域——学校出发, 坚定“师范”导向, 突出“师范”要义, 促使“师范”本身而非“免费”成为吸引有志于从教并愿意献身西部农村教育人才的最终原因, 真正做到“以师范吸引人”。
首先, 明确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培养的方向与培养规格的要求,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具有导向的作用, 是课程设置和选择培养方式的依据[16]。与普通师范生不同,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因此免费师范生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师范生免费教育有着更为明确的培养目标, 即具备师范素质且愿意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师范人才, 国家还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当前, 由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得到一致的、全面的认识, 无论是生源的选拔、培养还是最后的输出都存在着一定的短视行为, 实际出现了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因此, 对于免费师范生知识、能力、素质与从教信念的综合考量势必成为今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中之重。
其次, 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前, 师范生免费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三种类型的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教师教育课程。其中以后两者为重, 后两类课程旨在提高免费师范生所修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教学实践能力。在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设置纲要基础上, 6所部属师范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进行了改革与完善, 如北京师范大学突出了教师教育课程;西南大学构建了一个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六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1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课程表中却鲜有发现与农村教育相关的课程, 免费师范生的“趋农”特点被忽视了。政策一方面要求免费师范生投身农村教育, 另一方面却没有提供对口的、带有指向性的教育, 这不仅会影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还可能会引发免费师范生的违约行为。因此, 增加与农村教育相适应的课程, 完善课程设置, 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指向性, 才能使免费师范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两会对师范生政策的讨论】推荐阅读:
大学生对两会的看法05-18
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情况调查11-12
两会关于教师工资调整,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师工资待遇改革政策07-17
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政策热点解读09-03
两会关于户籍改革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户籍改革提案政策解读07-22
两会关于电子商务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电子商务政策热点解读10-22
通过教育见习谈谈对师范生的建议08-18
免费师范生政策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