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共6篇)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篇1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教师应用矛盾制造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比较轻重的简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让学生知道比较物体轻重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人人动手,分工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在整堂课中,积极营造双语的语言氛围,让学生习得英语。
教学过程:
(英语歌曲、儿歌)
一
用观察、估计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1(1)(出示字典和书)
生比较,汇报
(2)(出示两组陆地,海洋动物的幻灯)
生比较,汇报
(3)师问:为什么?你们怎么得出正确结论呢?
生答
2
师小结:看来,根据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非常熟悉被比较物体重量的情况下,可以用观 察、估计的方法比较他们的轻重。
二 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1(1)(出示形状大小相同的牛奶盒A ,B)
生比较,汇报
师质疑 生手掂 汇报
师小结:物体大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I Compare by estimation and observation
【教学反思】比较轻重 篇2
通过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认真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等特点来进行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活动中自己得出了很多结论,领会到了探究的快乐,活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让幼儿一直保持着参与的激情。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看一看”比较的方法;在亲身经历中通过探究和协作活动学会“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学会“称一称”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实物等从多感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会知识。
3.让幼儿个性化地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通过操作教材配套的水果图片,孩子们尝试了动手摆一摆、排一排,边排边口述,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动口能力。
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我们要做到“蹲下来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教学中要肯定幼儿的一切努力,赞扬幼儿的思考结论,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
《比较轻重》教学设计 篇3
一年级
上册
临海市古城小学
戴慧红
一、教材分析
比较“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比较“多少”和“高矮”之后,它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比较轻重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用的平衡杠、物品
二、学生情况
我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动脑,敢于向困难做斗争。本学期后转入2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个体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对策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 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采取“问题情境—自主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和游戏中选择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如情境的创设利用“跷跷板”和“猜盒子”引导学生入境,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构建新知的过程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自己喜欢的文具和水果等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在观察中思维、比较中对照,从中不断完善自己,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材的编写可塑性很强,给每一位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我的学生中由于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练一练中的第二题是三个物体两两比较,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的多样化,教师有意将第二题改为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会“轻重”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教材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儿童的生活现实为背景,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出发,从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出发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前我制作了两个外表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盒子,课上让学生猜哪个盒子能将绳子拉断。在引起兴趣的同时,给孩子创造了猜测和判断的机会,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根据自己的猜想——我就认为那个盒子能拉断,孩子有了这样一种自信。之后再由孩子们对玩儿‘跷跷板’情景的回忆和板书的设计直观形象的画面,“轻、重”位置的高
qing
轻
zhong
重
低以及笔画的粗细,都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感受轻和重的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学习、感性体验
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进行实际体验,本节课所注重的不仅是比较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比较的过程,主要采取了动手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做到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领悟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课堂上设计了“掂一掂”、“抱一抱”、“称一称”三个步骤。在“掂一掂”(两人组)、“称一称”(四人组)的活动中取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文具(书、文具盒)与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和水果,如:小飞机、卷笔刀、小玩具;苹果、橘子等等。正因为取材来源于生活,学生就感到亲切、生动、有趣,他们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是轻的还是重的。所以会情不自禁地容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好朋友”一起掂、一起称,不仅使学生领悟到比较的方法,感受到物体的轻和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这也是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需要。
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抱一抱”的比较方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设计了一个幽默风趣的小环节,即让一名学生来掂一掂另外两位学生的体重,引起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会了比较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再“构建新知”这一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将老师从传统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转向了幕后,“让位还权”,真正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角色,并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教师将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正向教育专家讲的那样,数学教育不是“给予”而是“获取”。
三、引导探究、解释应用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小内容:1、比一比身边物品的轻重。2、让学生比一比篮球和铅球的轻重,让学生了解并不是所有大的东西一定是重的,它跟物体的取材、质地有一定的关系。3、练一练中第二题(实际操作)这三道题也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例如:练一练中的第二题,在备课时我感觉这道题对学生会有些难度,所以在不违背教材的前提下我将它改为实际操作,先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猜一猜谁最轻谁最重,然后学生带着这样的猜疑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去了解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最轻与最重,这就降低了难度。通过探究活动解答自己的猜疑,让学生感知比较的标准不同结果的多样化,例如:苹果、橡皮、卷笔刀这三种物品,橡皮与苹果比就较轻、橡皮与卷笔刀比就较重。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我们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教学中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的思考结论,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课后反思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创设了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操作,如:在“掂一掂”、“抱一抱”、“称一称”等比较方法,教师没有向学生渗透怎样比较,都是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猜想、观察、想象、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主要采取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材料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充分交流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篇4
(1)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比较轻重》含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
4、幼儿第一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篇6
设计背景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推荐阅读: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08-09
大班科学高矮轻重比较05-30
幼儿园大班比较轻重教案反思05-27
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09-26
指标的比较06-09
房子的比较09-24
设计平台的比较05-22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12-17
医患沟通模式的比较10-15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