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的作用

2024-05-15

比较法的作用(精选12篇)

比较法的作用 篇1

一、“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

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因此, 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现行高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比较类型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在高考历史科命题中, 比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 体现在各种题型中。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 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 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会学习。

比较是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的桥梁。分析综合是比较的具体表现, 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总是要对其相应部分进行对比, 如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就要对其时间、背景、依靠力量、重要经过、结果、历史意义等进行对比, 这就是分析, 然后还要将其相应部分或特征联系起来对比, 从而得出两次革新所取得的结果不同的原因, 这就是综合。比较又为抽象, 概括穿针引线。抽象和概括就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比较抽出同类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加以综合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同样的环境, 同样的老师, 为什么不同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学生的智力差异较大, 可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正常学生的智力差异很小。人们提出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来解释差异现象, 得到不少专家与教师的认可。然而, 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 大多数教师、学生都认为勤奋是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途径, 于是, 不少人便找到了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理由, 古语有:勤能补拙, 书山有路勤为径嘛!勤奋确实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 但是这绝不能成为一些教师不思改革, 不思进取, 反而逼迫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借口。历史学习更是如此。通常人们总以为历史只要下功夫背就可以了, 如果一个学生数、理、化成绩不好, 人们可能大多倾向于说:“该生不够聪明”或“学习方法不当”, 如果他的历史成绩不好, 则认为“该生不够用功”, 似乎历史学习不必太讲究方法和思考。然而, 近几年高考试题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历史均分的不高说明历史并不好学。历史同样炫耀有效的方法与思考的艺术。因此,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生、教师都应当注重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要注意长期引导和培养, 要从低年级抓起, 要根据不同年龄智力发展水平,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不会到会, 由会转化为能力。科学地阅读教材, 正确地表述问题, 快速地记忆, 敏捷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在高中低年级可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纵横比较入手, 也就是说在阅读教材、记忆和表述问题时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 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纵向比较, 是指将不同时期类似的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的比较。只有比较才能深化认识, 发现规律。如只有在阅读教材时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异同点及其作用进行比较, 才能使学生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 国家富强了, 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横向比较是把某一历史事件与同时期、同地区相似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比较。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掌握还要示范。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地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带普遍意义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用比较带动学生掌握科学地阅读教材和正确地表述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 使学生对历史问题和概念有一个鲜明而全面的认识。例如, 在阐释西方民主政治的特征时, 可以用封建专制制度作参照物, 通过比较分析, 不难梳理出西方政治的两大特征:一是公民在法律上有平等的权利, 他们在人身、财产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方面的自由比较充分, 并得到法律和政府的明确保护;二是政府由竞选上台的政党依法组成, 统治者只有行使宪法和议会立法所赋予的权力, 并受到制衡机关和定期改选的有效约束。而封建专制制度恰好相反, 社会各阶级以身份地位的不平等为前提, 平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法律和政府的明确保障;君主和贵族不仅享有各种世代承袭的特权, 而且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权利制衡。通过比较分析, 我们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民主权利, 议会政党制度和以法治国, 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一鼎之三足, 它们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

引导学生比较法阅读。为了对两个或三个历史概念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加深对这几个历史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比较运用的能力, 阅读时可采用列表比较法 (考试时将表格式转化为叙述式) : (1) 将要比较的一个维度列于一栏, 将比较的标准列出, 形成另一维度。比较分析的关键一步在于确定比较的标准, 即从什么方面去比较?这要依据不同概念的要素进行取舍, 一般情况下可用种种原因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等) 、条件 (前提、必要等) 、目的等背景要素, 以及过程特点、性质、作用、影响、局限等后果因素。 (2) 依据所列出的异同点推理出这些概念要素中的最重要的特点, 并说明从比较过程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或认识。

只有经常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出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和异同, 抽出它们的本质特性, 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的评价, 才能逐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比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将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进行对照比较, 可以挖掘出许多思想教育的素材。

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同世界各国进行比较, 使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当世界古代各个国家因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条件的限制相互隔绝的时候, 我们中华民族就独立地创造了众多的世界之最, 使我们中国的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居世界的前列。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 中国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 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 甚至上千年。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 其中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是伟大的民族, 对世界的文化和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更有实现“四化”, 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雄心和能力。

将解放前后和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制度有其无比的优越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四化”的必由之路。建国六十年多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了愚公移山的冲天干劲, 在旧中国的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起了社会主义的摩天大楼, 带领全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总之, 历史学科有丰富的内容, 纵观古今, 横揽全球。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 将比较的方法恰当而有效的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 让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时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在分析局部问题时注意相类似概念间的有机联系,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入更高的层次,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比较法的作用 篇2

・浅谈比较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1995.01.05 作者单位:赤峰宁城机关干部学校 责任编辑:刘晓霞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李准、李荐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马克・吐 温的《竞选州长》、欧・享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和《孔雀东南飞》、《灌园叟晚逢仙女》、《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一件小事》等文学作品,重点谈了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的比较阅读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比较 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体裁的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法 比较阅读 人物 环境 情节 比较点

* * *

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知识和训练的“阅读训练”中明确提到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 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 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 中认识到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适应当前我国语文教 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 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比较阅读。

我们在教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把文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与入选初中教材中 的《高山下的花环》(节选)中的革命烈士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加以比较,这两个人物相同点都是革命烈士的 母亲,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以对革命的看法和对儿子为革命事业英勇牺 牲的理解也迥乎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不但占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还把持着一切宣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机器。他们不但支配着 物质生产资料,而且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封建思想体系,毒害着、 禁锢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们欺骗群众,麻痹群众,使之安于命运,服服贴贴地受他们的统治、宰割。封建统 治阶级对人民长期的压迫奴役,封建思想意识形态长期对人民进行的毒害,使被压迫阶级思想麻木,落后,逐 渐接受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 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她的愚弄和毒害当然也很厉害,所以她对儿子的`革命行动毫不理解,对儿子革命行为 的看法与茶馆中茶客的观点并无二致。她在给儿子上坟的时候,脸上“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以 至对别人在清明节偷偷地献花环,悼念儿子,做出一种“他们冤枉了你”,“今天特意显点灵”的唯心主义解 释。如果说华大妈给小栓上坟时心里只有痛苦悲哀的话,那么夏四奶奶除了痛苦和悲哀之外还比华大妈多了一 重儿子死得不光彩的隐痛。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和影响,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没有大造革命舆论,没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 来,组织起来,使他们理解革命、支持革命以至于参加革命。可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到了多么惊人的 程度。试想一场革命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而广大的人民群众袖手旁观,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那么 这样的革命是断然不能取得成功的,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的革命,没 有得到人民支持、理解的革命,所以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高山下的花环》里的梁大娘在给为国捐躯的儿子 梁三喜上坟时恰逢雷军长也给他的独生子凯华上坟。当雷军长询问梁大娘的家庭情况时,梁大娘声泪惧下地说 :“……老大,抗日战争时牺牲了,老二

比较法的作用 篇3

一、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得抽象概念的感性认知

初中物理概念的导入往往是教师先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一系列现象,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的概念,让学生获得新知。

如“比热容”是为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将水和煤油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为了让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我们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等。排除了质量、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突出了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此过程通过水和煤油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情况的比较,为“比热容”的引出提供了思维的切入口。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按比较法来编写的,如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电功、凸透镜成像等。这既符合发现物理定律的历程,也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熟练应用好了比较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概念在比较中变得灵活易懂

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定义方式、物理意义、单位等内涵。将物理表达式进行横向比较,能帮助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

例如:在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与速度的概念进行比较。速度的表达式V=S/t,功率的表达式P=W/t,它们都有反映了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共同特征,概念的得到都是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它们的单位都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所有的对功率的抽象理解全部可以移植到对速度的理解上,一一比较,很容易就能对功率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三、比较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得更深刻

物理概念所表述的本质的规律往往隐含在表面的非本质的表象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学生对所学概念深刻、准确地把握。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重力和压力是学生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在某些非常规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例举各种不同情况下压力和重力的情况,用画力的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比较中进行强化。

四、比较学习能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物理现象不同方面的精细比较,为概念的正确应用提供了出发点,正确的概念应用建立在对不同物理现象比较的基础上。

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会在头脑的记忆中搜寻以前经历过的相类似的问题,通过某些相同方面的比较,拟定解题方案,这是学生在物理练习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假如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新旧问题不仔细地进行比较,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盲目代换,就会出现概念僵化,形成知识的负迁移。

例如:在学习动滑轮之后,学生由于受“拉力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认为“只要用一个动滑轮,拉力一定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练习进行比较思考,使学生懂得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五、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相比较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

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电压、电流是初中物理中很抽象、很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无法给出明确的定义,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直接讲述,学生不仅难以接受,也会挫伤学习物理的兴趣。但如果将电压、电流与生活中的水压、水流进行比较,学生就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学习往往不是追求严密的概念表述,而是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知与应用。

教师可用实验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要使水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压差,然后再设问:要使容器中的水长久地流动而不是瞬间流动应采取什么方法?通过类似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活跃气氛,将抽象、沉闷的概念教学转化为活跃的实验和生活经验的交流。最后,教师总结产生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压,提供水压的装置是抽水机。这样,就为进一步的比较打下了基础。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帮助自己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就能比较快地接受新概念。因此,“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

比较法的作用 篇4

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 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百花齐放,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 其中比较法是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所谓比较法就是指按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把两种和两种以上的事物和现象加以对照, 从而找出他们的异同点的一种认识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学会学习,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就科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比较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作用

1.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将来改造自然和社会, 迎接高科技挑战所必需的, 是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同时它又为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概念,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 将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2.运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而稳定的兴趣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在轻松的条件下学习知识, 接受知识。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比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 认真观察, 以获得清晰印象的实验方法。例如, 测自己一天中早晚的身高, 其对比结果让绝大多数学生感到意外, 使他们兴趣盎然, 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愿望。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对比实验, 如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对光的适应, 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比较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等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可利用的实验, 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强烈的求知欲。

3.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比较法进行观察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和准确性。例如在学习冰的熔化时, 可以对熔化前、熔化过程中和熔化后的情况进行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 并进行比较。结果学生会发现熔化前冰的温度不断升高;冰开始熔化时温度即保持不变, 整个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冰全部变成水后继续加热, 水的温度又不断上升。由此学生就知道了冰熔化过程的本质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又如在讲单叶和复叶时, 笔者让学生分组采来了夹竹桃和月季花的枝叶, 学生仔细对比观察后发现, 夹竹桃的每个叶的叶腋里都有芽, 而月季的每个小叶片的叶柄基部都无芽, 只在总叶柄的基部内侧有芽。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比较后对什么是单叶, 什么是复叶就很清楚了。

4.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对比实验中, 学生借助仪器设备, 进行规范的操作, 才能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次要的干扰因素, 才能准确地发现规律, 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 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5.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大自然存在着许多美的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审美教育的例证。例如, 叶的着生方式有互生、对生和轮生, 它们自上而下都互不遮挡, 形成镶嵌式的排列。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 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排列方式可以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6.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一个既存在内在联系又存在内在矛盾的统一整体, 整个自然界都始终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例如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对比, 让学生懂得了两者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比较法进行教学

1.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指根据事物出现的不同时期的特点、表现加以比较, 从而了解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 在讲述生物进化的证据时, 通过对马化石的纵向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始祖马、三趾马、现代马这三个进化的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 得出“现代马是由始祖马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 从而理解生物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横向比较是指本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从而了解它们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方法。例如,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科学课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学习时, 教师可让学生从场所、条件 (光)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加以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 所以光合作用一般在白天进行, 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 所以呼吸作用昼夜进行;因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任何活细胞, 所以植物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都要进行呼吸。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综合、分析及运用能力。在讲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时, 可让学生边实验边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列表加以比较, 从而让学生认识硫酸和盐酸都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自然地归纳出酸的通性, 并理解酸具有共性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硫酸和盐酸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酸根离子不同的缘故。又如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中央液泡和叶绿体。

2.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单项比较一般只选取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特点进行比较。例如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细菌也是单细胞但它不属于植物, 学生对此易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将两者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无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只能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而衣藻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衣藻是植物而细菌不是植物。

综合比较是指对事物有关内容进行全面的比较。例如前面提到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是运用了综合比较的方法。又如, 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之后, 可以把碱的化学性质和酸的化学性质作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比较, 从它们与指示剂作用、与单质反应、与氧化物反应、与碱 (或酸) 反应、与盐反应这五个方面加以系统地比较, 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抓住规律, 把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此外, 对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学习, 对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学习等都可以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

3.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定性比较只是对事物的形态、结构、特性等作一个质的方面的分析比较, 从而把握事物的基本特性, 认识事物的质。例如在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时,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时实际上也是采用了定性比较的方法。

定量比较是对某个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以使人们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趋向精确化, 并从量上对各种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是进一步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一种方法。例如, 在学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点时, 通过让学生自己对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质量、公转周期等数据的比较, 就能使学生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 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又如, 建立自己的健康信息档案, 测定不同时间的气温、气压、湿度的变化情况等都可以采用定量比较法。

总之, 寓素质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是科学学科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来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瞻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2]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比较法的作用 篇5

摘要: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创作,1964年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首演成功。它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以中国人的审美观为出发点,依托中国革命历史为创作素材,其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带给观众丰富的想像空间:英姿飒爽的女兵形象,给各阶层观众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从而体会到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和价值。它将古典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民族气派相融为一体,剧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浓烈的中国风格。电影《红色娘子军》摄于1960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红色经典,表现了三十年代初海南岛一支妇女武装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英雄事迹,为革命精神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电影《红色娘子军》是不同的艺术,因此在艺术表现上也就有一些明显的差别,在艺术美的表现上也就有较大的不同。

关键词: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电影《红色娘子军》 艺术形式 艺术美 正文:

一、两部作品各自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1)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舞蹈艺术是通过直观的、可具体感知的、动态的、美化的人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如果动态形象不新颖、不生动、无变化、无美感,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古今中外舞蹈家一般认为舞蹈第一要素是形体、动作、节奏、协调的美,对形式的构成关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上,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红色娘子军》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舞蹈家对美好生活的肯定以及对丑恶事物的否定。独舞、双人舞、三人舞、五人舞、群舞的动作、节奏处理都服从于整部作品的内在情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舞剧篇章的风格、气质和意境。舞蹈家贾作光曾经总结过舞蹈艺术的美,大概不离“稳、准、敏、洁、轻、柔、键、韵、美、情”十个字。他认为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没有舞蹈艺术。如果按照贾先生所言的标准来判断,《红色娘子军》在美的形式构成方面确实下了功夫,完成得比较到位。比如吴琼花与敌人搏斗的场面,一连串上步转、平转的控制舞姿可谓提练语言并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力度,充分展现了娴熟的技巧,为戏剧效果产生更好的修饰作用。

从舞剧中的内容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把表情与动作的表现手法发挥到极致。剧中没有任何的语言表达,所以强烈的情感必须由人物的舞蹈动作、表情动作表达。从开头吴清华面对团丁的鞭打,就能看出吴清华深刻的怨恨之情与不屈之态,而吴清华的独舞,能看出吴清华的不凡气质。身势语言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身势语言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再加上优美的芭蕾舞,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此外,以动作与神情的表现形式,适于语言不通或者聋哑人、不太理解剧中语言的老人、小孩等,这种表现形式也有利于启发人们的思考,以不同的理解形式,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想法,留有思考余地。剧中的搏斗与战斗场面,都是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这种刚柔结合的方式,即体现了舞蹈的柔和美又体现了打斗的紧张场面,避免单调性。剧中融入中国的戏剧元素、融入了当时的舞蹈与音乐,使舞剧更有欣赏性,结合某些少数民族的舞蹈,体现了当时民族政策。(2)电影《红色娘子军》

电影是一种综合了艺术和科技的综合性艺术,电影还是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不仅如此,电影还是一种由纯视觉艺术发展而成的视听艺术。蒙太奇是电影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电影的蒙太奇,除了镜头内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外,还包括画面与音响、音响与音响之间的组合关系,由此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电影还可称为时空艺术,它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能将各种形式的时空组合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现物质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银幕上的世界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复合体,电影是各类艺术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电影《红色娘子军》就是以这种表现形式,呈献给我们很多舞剧所达不到的效果。

电影《红色娘子军》用微妙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一个相对与其它诸如文学、绘画、音乐,当然还有舞剧,所不能达到的目的—真实性。人们在看电影时,能直接获取很多信息,相当于把自己放入到影片中,身临其境去体会剧中情节,那么观看者的感受就会更深,当然所生出的情感也会越强烈。此外,电影也有一种直观的力,更好理解,能使受众更多、更广,而有不落入俗套。电影也可以让情节更具有复杂性与曲折性,比如当吴清华听了洪常青对自己要遵守纪律的教诲后,吴青华在被关进禁闭室后,虽然看守准许她出来,但她还是叫她姐姐去帮她传话,这就是电影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二、两部作品在细节、表达人物情感、表达情节方面的对比

(1)细节方面

电影《红色娘子军》在细节方面明显要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好很多。在洪常青带吴清华出南霸天府时,有一位妇人哭着在喊“太太,可怜可怜我们吧”,由此来表现黑暗统治下人们的疾苦。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比较多的是洪常青对吴清华的教诲,每次教诲都是吴清华进步的过程,最好的应该是当吴清华说要化妆去县城杀南霸天时,洪常青对她说的话:“要想点一把大火把旧社会烧掉,就仅仅要依靠集体和整个阶级”,这是比较微妙的。而这

些东西是舞剧所不能表达的,舞剧只能仅仅在表面上把要表达的情节表达出来,微小的关系是没办法表达的,这就是舞剧“长于表情,拙于叙事”的缺点。(2)表达人物情感方面

表达情感是舞剧的特长,但舞剧也不是唯一的表达形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对于电影形式,人物通过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吴清华多次阐述自己被迫害的家庭,表达对南霸天的怨恨。但是在舞剧里,是通过表情与动作,如开头部分对吴清华受鞭打时的表现就看出来她对南霸天的怨恨之情。另一方面,电影可以表现人物多方面的情感与态度,而舞剧就略显单调,如电影里可以表现吴清华的喜怒哀乐,而舞剧里却只有她的“怒”。不过舞剧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情感,但是通过强烈表情与舞蹈动作足以使它在这方面表达得比电影强烈,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这是电影所办不到的。(3)表达情节方面

电影的要曲折、复杂,通过各种人物与场景变换,足以加入很多内容,所以电影里可以构造很多不是真实的内容,以表现电影的特色,而且各种情节也比较好串起来,使情节更合理,内容更精彩。相反,舞剧里自由六个场景,不好串联,最明显的就是电影里有吴清华在野外对南霸天开枪暴露目标的情节,而舞剧不可能单独设一个场景表现这个情节,所以舞剧把这个情节放在了洪常青二进南霸天府祝寿时。舞剧的情节表现力是有限的。

总结:

比较法的作用 篇6

一、在比较中,完善认识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第94~95页

第一次比较:

屏幕出示装有1个红球,4个黄球的口袋。

师: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屏幕出示装有2个红球,3个黄球的口袋。

师: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师:两个袋中都有5个球,为什么从第一个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而从第二个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却是?

生:因为第一个口袋中红球只有一个,而第二个口袋中红球却有两个。

师:看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什么有关?

生:与红球的个数有关!

第二次比较:

屏幕出示装有2个红球,5个黄球的口袋。

师:增加两个黄球,现在在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师:都是2个红球,为什么第2个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而在第3个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却是。你发现了什么?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不仅和红球的个数有关,还与球的总数有关!

【反思】以上教学片段中的第一次比较是两个袋中球的总个数相等都是5个球,而红球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的比较,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摸到球的可能性与该球的个数有关,第二次比较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之上,教师巧妙地在第二个口袋中加入两个黄球,这时红球的个数没有变,而可能性却发生了变化,又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可能性不仅与该球的个数有关,而且与球的总个数也有关系。

二、在比较中,突出本质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单元,第98~99页。

比较一: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创造分数。教师展示学生用三角形、圆、正方形纸创造的 。

师:形状不同,为什么阴影部分都能表示 ?

生:因为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比较二:展示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的不同的分数( 、 、 )。

师:同样是正方形的纸为什么又能表示不同的分数呢?

生:第一张纸是被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中其的一份,第二张纸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第三张纸是被平均成分了8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也就是说……

生:纸被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表示的分数的分母也不一样了!

生:纸被平均分成几份,表示的分数的分母就是几!

【反思】在三年级上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分数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以上案例中的第一次比较是不同图形的阴影部分为什么都能用 来表示?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因为这些图片都是被平均分成了2份,而阴影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来表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分母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第二次的比较是相同的长方形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发现分数的本质——物体被平均分成几份,表示的分数的分母就是几!

三、在比较中明晰思路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第89~90页。

比较一:在学生自主探索了例题的两种替换方法结题后。(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格式多少毫升?)

师:无论是把大杯换小杯,还是小杯换大杯,它们有什么不变的地方?

生:果汁的总量不变。

师:什么变了?

生:杯子的数量变了。

比较二:学生在学习完例题和试一试后。(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格式多少毫升?改编试一试: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格式多少毫升?)

师:这两题从题目中看有什么不同?

生:例题中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试一试中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

师:也就是大杯和小杯的关系不同,例1中两种量是(倍数关系)。试一试中两种量是(相差关系)。解题时有什么不同?

生:例题中杯数变了,试一试中总量变了。

生:例题中总量不变,试一试中杯数不变。

【反思】以上案例的第一次比较是例题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旨在通过比较,使学生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无论大杯换小杯还是小杯换大杯,果汁的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在变。第二次比较是两种不同关系的量,进行替换解题的方法比较,学生在比较后明晰:当两种量有倍数关系时,总量不变,数量在变,当两种量又相差关系时,数量不变,总量在变!

比较法的作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购买来自辽宁省宽甸县人参栽培场的4、7、14年人参,所有人参均采收于同一时间。

制备人参制剂:首先将人参洗净,去除根表面附着的泥土。然后将人参置于100℃蒸气中蒸15~20 min,取出风干,再在60℃左右的温度下鼓风干燥。若人参到达可以随意折断的程度,便可以停止干燥[4]。将鼓风干燥后的人参取出,切去根须和芦头,最后用20%乙醇将人参制成1:1制剂(具体过程参照中国药典法),实验时再根据所需将人参制剂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相应的对照组实验必须给予动物人参制剂相应的乙醇溶液。如在动物活动能力这一实验中,所用人参制剂用0.2%乙醇溶液加以稀释,所以对照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0.2%乙醇溶液。

1.2 对动物活动能力影响

选用体重为25~35 g的小白鼠120只,随机将其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使用不同年限人参制剂7.5 g/kg,而对照组则使用等量的0.2%乙醇,药物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进入小白鼠体内。为了测试小白鼠的活动能力,设计了一种旋转装置,使小白鼠被动活动。正式实验之前需要训练小白鼠对装置的适应,并选择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动物。

训练阶段:开启装置,给以16 rad/min的慢速(下同)使动物慢跑0.5 h后,再调整为26 rad/min的快速(下同)使小白鼠跑动0.5 h,凡是在1 h内从装置掉落达到5次的小白鼠直接淘汰。小白鼠休息1d之后,再进行负重训练,给小白鼠的尾根部系一5 g重的砝码,任然先慢速下旋转0.5 h,然后再快速下使小鼠在上面被动跑动0.25 h,凡是在45 min内掉落5次的小白鼠直接淘汰。

选择阶段:顺利通过训练的小白鼠经过2~3 d的休息便开始进行选择。选择时让小白鼠慢速和快速跑动各1 h。让负重的小白鼠在装置上连续跑动,直接将慢速1 h和快速15 min内掉落满5次的小白鼠淘汰出局。剩下的小白鼠则继续跑动,记录每只小白鼠剩余45 min内第5次掉落的时间即作为该小白鼠给药前的跑动时间。每只小白鼠在第5次掉落后获得1 h的休息时间,在休息至0.5 h的时候给予小白鼠药物。休息完成后,再以快速使小白鼠第2次跑动,记录下每只小白鼠第5次掉落的时间,即为该小白鼠给药后的跑动时间,小白鼠两次跑动时间的比值即计为活动能力[5]。

1.3 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首先制作蟾蜍离体心脏标本,然后选用3种年限栽培的人参标本各20只分别进行实验。得出平均引起心脏收缩增大的最小浓度,进而比较各年限人参药物作用。

1.4 抗利尿作用

选用体重25~30 g小白鼠140只,随机分为四组。三个实验组分别给小白鼠注射三种年限人参制剂3.5 g/kg,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20%乙醇。实验时首先采用压迫小白鼠下腹部的方法,排空积尿后给药。给药后放入收尿装置中记录尿量,以各组小白鼠2 h内的平均尿量作为指标比较药物作用。

2 结果

2.1 不同生长年限人参对小白鼠活动能力比较

给药后小白鼠的活动能力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14年生小白鼠活动能力最强,4年生小白鼠活动能力最弱。其中,14年生和7年生人参组的小白鼠平均活动时间明显多于4年生人参组。

2.2 离体心脏作用的比较

引起离体心脏收缩幅度增大的最小浓度分别为:4年生100 g内含(2.2±0.05)g,7年生100 g内含(1.5±0.07)g,14年生100 g内含(1.2±0.05)g。

2.3 抗利尿作用比较

计数2 h内平均尿量,4年生组为(0.53±0.02)ml,7年生组为(0.37±0.04)ml,14年生组为(0.30±0.06)ml,而对照组为(0.62±0.06)ml。可见,给药后2 h三组的平均尿量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且7年生组和14年生组较4年生组和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3 小结

从实验结果看出,我国辽宁栽培的14年生和7年生人参均具有较强的抗利尿作用和加强动物的活动能力的作用4年生人参也具有一定的相关作用,但相对较弱。三种生长年限的人参同样具有加强离体心脏收缩能力的作用,且4年生人参小于7年生,7年生人参小于14年生。可以看出,人参的药理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加大而增强,但并不是呈现正比例的关系。人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在前4年累积较快,6年以后则累积率降低,因此,年限越久的人参活性增长率反而降低。

综上所述,初步认定,我国采收生长7年的人参是基本合理的。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生长年限人参的药理活性情况。方法 通过小白鼠活动能力实验、离体心脏实验和抗利尿实验比较我国4、7、14年为生长年限的3种人参的生物活性。结果 7年和14年组活动能力和增强离体心脏收缩能力明显大于4年组和对照组,且平均尿量小于4年组和对照组。结论 7年生和14年生人参都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7年的栽培人参是较好的采收对象。

关键词:人参,生长年限,药理活性

参考文献

[1]彭明勇,李艳.人参不同生长年限的药理作用的比较.中外医疗,2008,27(28):72.

[2]李熙英,金海强,贾斌.不同生长年限人参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初报.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33(2):133-136.

[3]刘佳.吉林产区人参、西洋参化学和蛋白差异性对比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李芸彤,赵雨,王思明,等.不同生长年限人参中8种酶活力比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67-1570.

比较法的作用 篇8

“诗词创作网站中的格律辨正”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来的, 面向全世界诗词爱好者的, 为他们能够体味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他们能够便捷地开展诗词创作、交流与欣赏, 为他们能够掌握纯正的诗词格律要求, 所搭建的一个网上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窗口, 向所有爱好中华诗词的中外友人传播中华诗词格律的音、韵、形、义独特的内在美, 是世界上各民族诗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一、诗词格律网站能使格律要求得以程序化

中华格律诗词是指形式上符合特定格式要求、内容又相对凝练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体裁, “格律”一词即指“形式上的特定格式要求”。自唐宋以来, 经历代文人的创作、传颂、锤炼和积淀, 至今已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一支诗歌文学支脉, 被人们称为诗歌中的上品, “皇冠上的明珠”。

中华诗词学会老会长孙轶青把中华诗词的格律扼要地概括为:“主要指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字有定声, 讲究平仄、对仗、粘对等。这是我们的先人根据中国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在长期诗歌艺术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论格律诗词的声韵改革》) 。这主要是利用汉字的形声字特点, 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故发音、字形统一而成为中华诗词的基本单位, 中华诗词中的每行诗句的字数就同它的音节数一致, 这一特点便能够构造出中华诗词所特有的粘对句式, 在形制上产生美。在发音上, 由于古今发音的变迁, 古音分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今音分阴平 (第一声) 、阳平 (第二声) 、上声 (第三声) 、去声 (第四声) 四个声调, 其中古音中平声、或者今音中的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 而把古音中的上声、去声、入声或今音中的上声、去声统称为仄声。四个声调分平仄错纵使用, 古人《玉钥匙门法歌诀》有云:“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结合粘对的使用, 可使中华诗词节拍互为呼应, 在音节上产生美。

中华诗词的另一个特点是押韵。所谓押韵是指同一首诗中不同诗句的末尾用字要求使用同一个元音, 从而使韵脚更为铿锵有力。从创作角度看, 为便于创作者按相同的韵部选用恰当的字, 于是就有了韵书, 古人就为此搜集整理了《平水韵》《佩文韵府》《词林正韵》等, 其中南宋刘渊的《平水韵》 (一说为金王文郁著) 流传最广。随着发音的古今变迁和普通话流行, 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发行了《中华新韵》, 这些韵书, 按当时的发音特点归类整理, 印行成册, 以利查询, 给诗人词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格律诗除了上述声韵方面的要求以外, 还有字数、句读方面的要求 (见图一、图二) , 还有用典、使事、对仗方面的要求, 还有谋篇、布局、立意、炼字方面的要求, 这些近乎苛刻乃至死板的要求, 不仅仅是文人雅士间的一种高雅文字“游戏”, 更是在不断要求创作者修改完善的过程中锤炼了诗的品质, 成就了诗的辉煌。对于初学者而言, 这些程式化的要求和众多的工具宝库正适合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帮助创作者反复审查其作品, 督促其合律, 锤炼其立意。

二、诗词格律网站在辅助创作中展示中西方诗词文化美的精髓

与中华诗词相比, 西方诗歌 (以英国诗歌文学为例) 中的有韵诗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其中以斯宾塞 (Edmund Spenser1552—1599)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riar) 、密尔顿和雪莱等人为代表的商籁体 (十四行诗) 尤为著名, 其作品无论从格律、内容、寓意, 还是遣词造句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诗体。上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起也曾在我国兴起, 出现了一些名家名篇。

商籁体按其各行韵脚组合的不同, 分为三种体式。其一为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为代表的彼特拉克体。它由两节四行诗和二节三行诗组成, 结构整齐。其二是英国本土诗人斯宾塞所创, 它由三节四行诗和一节二行诗组成, 诗体情节叠起, 诗行词语、轻重节奏错落有序, 极富音乐性效果。其三是莎士比亚体, 又称伊丽莎白体, 它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诗组成, 诗体以感情丰富、词藻绚丽著称。

为便于全球华人和诗歌爱好者在中西方诗歌格律比较中进一步了解中华诗词, 特以中华诗词和十四行诗为对照列出表一, 从诗词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

三、诗词格律网站能为全球华人和诗歌爱好者提供切磋交流平台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密切, 中华诗词以其悠久的历史, 简练的文字, 广阔的意象, 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哲理, 正引起东西方有识之士的极大兴趣。诗词格律辨正网站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现代化信息工具, 它可以全天候、无国界、自助式地为诗词创作者提供诗词格律辨正的便捷服务, 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图三是借助网站完成的作品之前后对照。

运用诗词格律辨正网站进行中华诗词普及推广的工作在国内高校间已初步展开, 地区间的交流切磋已取得初步的成果。2009年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方法——中国职教课程改革”课题组专家对此予以高度的评价。相信在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 中华诗词走向世界一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清)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孔汝煌, 邵庆祥, 潘军.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3].罗凤珠, 李元萍, 曹伟政.中国古代诗词格律自动检索与教学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 1999, 13 (1) :35-42

[4]. (英)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宗蓥.汉英诗歌格律的对比与翻译策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3) :108-111

[6].翟莉.英、汉诗歌中音律和节奏的特征比较[J].文教资料, 2008, (22) :20-22

比较法的作用 篇9

一般来说针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国际上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是产业优惠政策和区域优惠政策。

1. 产业优惠政策

一般而言,这一类型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同国家自身经济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开展自身国家所特定产业与项目。同时,本类优惠政策也是目前国外的普遍使用的措施。例如,在日本,其针对于国内企业研究开发费以及科技发展支出,可以选择用作递延资产进行处理,也可选择到期进行全额扣除的模式,又或者是两者均选择。同时,其对于部分符合要求的费用还可以通过直接抵免应纳税额的优惠;而部分用在基础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折旧资产,则可以依据当年本项支出的5%以抵免税额;而针对一些已缴股本低于1亿日元中小企业其科技的投入以及研究开发费的支出是可以根据当年本项支出的6%以用作抵免税额;而企业在有效运用能源、环保等方面的专项支出,可以根据6%额外抵免税额。上述规定对于推动日本各大企业的科技发展,增强其产品质量以及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世界发达国家,其高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价值往往占了整体的60%-70%,明显要比我国的水平高。

2. 区域优惠政策

在国外,区域性优惠政策关键在于让特定区域经济能够得以快速发展,进而针对这些区域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特定地区包括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在法国,明确规定于开发区内的新办企业拥有免征企业税10年的优惠政策;在意大利,明确规定在在其国家梅泽洛地区新办企业均可以获取免征企业税10年的优惠政政策;在巴西,明确规定,所有于巴西东北部、北部亚马逊地区开办的公司,均能够得到减免税优惠等。区域优惠政策,不但已经被发展中国家普遍用在吸纳外资发展地区经济,同时也已经被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将用作于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政策基本概况

从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之后,在明确规定国内外企业统一的平等的税收优惠制度外,同时将税收优惠从原来的向外资企业倾斜转变而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倾斜;由原来的直接优惠为主转变而成为以间接优惠主,以产业优惠为重点,区域优惠为辅助,重点强调科技的重要性,由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发现,我国的改革思路已经由“特惠制”取代了“普惠制”。目前,我国新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我国针对享有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当中符合要求小型微利企业能够得到20%的优惠税率,针对一些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样能够得到15%的优惠税率;同时,国家政策还针对部分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在环保、节能以及安全生产等类型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支持。

第二,对农村的关注度进一步加强,保了留原本的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补助。

第三,从旧制的替代性优惠政策向着直接减免方式发展,尤其是在劳服公司、福利公司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公司进行重点开展。

第四,针对开发区类型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我国推出了过渡性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不可以放松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

第五,取消了对外资企业或者是重点出口产品的公司的优惠政策等。

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调整经济结构中取得的成效

1. 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

随着2008年我国《新企业所得税》的出台,新企业所得税其明确规定了将开发内15%的税率优惠扩大至全国范围,如此的措施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同时更为了生存与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与空间,让其得以有一定的优势跟大企业实现公平竞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469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预计突破11万亿元;10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预计超过19.5万亿元;全国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6万家;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93%。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竞争的重要选择。

2. 促进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均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农业发展与环保的和谐发展,一直以来均是经济发展当中的一项持久战,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环节。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保留对农、林、牧、渔等国家重点扶持的相关设施投资给予税收优惠。进而激励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式上,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到了2014年我国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5.2%,自2008年一直保持着超过50%的增长趋势(详细见图)。

3. 实现经济结构向着预定目标调整

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转变,第一,针对于激励企业能够兼并联合、资产的重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展现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激励投资落后区域,完成区域经济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第二,税收可以城镇发展筹集资金,利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发展。第三,对于探索与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效利用信息化与现代化技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势升级起到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从预定目标调整层面上看,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调整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单凭着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显然是不足够的。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其将会导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速度不足。

运用税收优惠的政策,国家可以对企业开展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企业施行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而针对部分企业则使用限制的措施以让两者得到平衡。从而让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对于优化经济结构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发展方向

实践证明,我国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了我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发展方向。

1. 理清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的权限

第一,清理各级政府所制定的各种各样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确保国家税收政策的严肃性,降低地方政府因为盲目、攀比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真正实现税收优惠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

第二,充分考虑各地区自身的情况,适当地给予地方政策一定的制定权,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编制税式支出预算

首先,有利于政府有效控制进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支出成本,也就是由于进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导致放弃的税收收入,以针对这一优惠政府实施总量上的控制。

第二,利用编制具体而详尽的税式支出预算,能够有效调控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方向以及强度,有效优化税收优惠的结构以及方式。

第三,最后,对于正确评价开展企业所得税优惠所带来的经济以及社会效果有着积极作用,能够及时地调整税收优惠的各项条款,推动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

3. 优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

我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更为充分地反映出国家于产业上面的扶持方向,清晰地确地了“产业导向为主、地区导向为辅”的发展原则。就产业结构上进行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对合,让国家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更加清晰,重于清理低端制造业、加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优惠,积极鼓励农、林、牧等的弱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能源、原材料、交通以及水利等系列国家基础设施的生存与发展;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的发展。然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于改革过程中,于促进自足创新、鼓励创业投资等上面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还需要深入研究与完善的,例如:就细化产业优惠原则,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创业投资以及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均应该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厚兵.小型微利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政策解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12):23-24.

[2]罗宇.对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若干思考[J].商业会计,2011,(29):112-113.

比较法的作用 篇10

一般建筑基础工程中的桩基主要承受轴向荷载, 但在港口、大跨度桥梁、高耸塔形建筑、支档建筑及抗震工程中的桩, 除受竖向荷载外, 还需承受横向的风力、土压力、船舶或波浪地震等水平方向的荷载。有些情况下还会成为控制荷载。[1]当前对桩基水平受荷的研究并不充足, 其中对于横向地震力作用下桩基受力的研究更少。因此, 研究桩基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受受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世纪50年代起, 人们对桩承受侧向荷载的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 已有很多水平承载桩的作用机理及其受力特性分析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但对于大部分理论研究集中于桩头水平作用, 横向荷载作用于桩身的研究明显不足。而在当今地球进入地质活跃期, 地震频发的情况下, 研究地震荷载对桩身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文将针对水平地震作用于桩身处基桩受力进行分析, 得出桩身的挠曲微分方程及解析解。并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桩身受力进行分析得出数值解。由于地震作用及其复杂, 本文将地震作用简化成两种不同形式的作用力, 即作用于桩身处的均布面荷载和作用于母线上的均布线荷载。通过两种不同的荷载施加方法得出两种方式的结果, 结并对果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更为合理的受力分析。

2 已知算例

对桩基受力分析是及其复杂的过程, 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尤为困难。故在计算过程中, 需要对桩基受力进行简化。假定土体为弹性体并假定地基反力q与桩的位移x的m次方成比例, 并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作用于桩身处的均布面荷载和作用于母线上的均布线荷载。设基桩所处场地类别为7度设防, 第一组, 三类场土地, 阻尼比为0.05。由反应谱法求得体系自振周期为5.92 s, 地震力。[2]荷载作用于距桩顶1.2m处, 作用段长2m。

桩长为L=10m桩身弹性模量, 桩身密度为, 泊松比为0.3;采用文克尔模型土层简化为5层, 每层均匀分布各土层水平抗力系数比例常数分别如下:图层1为2000kg/m4;图层2为4000kg/m4;图层3为5000kg/m4;图层4为6000kg/m4;图层5为6500kg/m4。桩身实际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3 桩基挠曲微分方程的推导

从桩身受地震荷载处取如图2所示微段, 受力微分方程为:

对上端中点求矩:

对于中点以下桩身, 其受力微分方程为:

略去二阶微分

又因为∑x=0, 得

将式 (2) 对z求导, 得:

将及式 (4) 代入上式得

若设桩的截面保持不变, 即EI为常数, 则 (6) 式可变为

对于 (7) 式, 根据地基反力q的假定不同, 有不同解法, 较为典型的有线弹性地基反力法求其通解。横山幸满[3]和王伯惠[4]分别给出了横向荷载下基桩挠曲微分方程的线弹性地基反力法的通解, 除此之外赵明华[5]对计算中的无量纲系数进行重新归纳整理得出利于计算机编程的通式, 此处不作详述。

4 两种数值模拟的分析比较

以有限单元法为代表的数值解法的成熟大大改进了工程计算方法, 而ANSYS等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出现使得数值计算方法大为普及。有限单元法的重点之一就是模型的建立, 有时荷载施加方式的不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出现不小的差异。因此本文选取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荷载进行模拟, 分析比较出两种不同荷载下桩基受力的不同。

桩基实际受力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通常可以将地震水平荷载简化为沿桩身母线均匀分布的水平线荷载和沿桩身分布的水平面荷载两种。对于桩土作用, 采用文克尔模型, 将桩侧土对桩身的作用力转换成弹簧, 地基分为五层, 假设每一层均匀, 则加设五组弹簧, 其中每个土层设四根弹簧, 共计20根。桩身选取SOLID45单元, 弹簧选取COMIN14。下面将对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面荷载下桩基Z方向 (水平方向) 节点的最大和最小位移为0.004868和-0.00000155, 而线荷载下桩基Z方向节点的最大和最小位移亦为0.004868和-0.00000155;具体数据参见图3。

节点Y方向 (竖直方向) 应力由桩身左侧向右逐渐减小, 面荷载下最大及最小应力分别为2995和-2995;线荷载作用下最大及最小应力亦分别为2995和-2995, 具体数据参见图4。

5 结论

依据有限单元法对地震力作用下的桩基进行数值模拟时, 对地震力以面荷载的及均布线荷载两种形式施加于桩身, 其横向位移及竖向应力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因此,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 两种地震作用简化模型均可采用。

参考文献

[1]《桩基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柳炳康, 沈小璞.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横山辛满著, 唐业清, 吴庆译.桩结构物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4.

[4]王伯惠.桥梁桩基计算的统一和简化, 沈阳:辽宁省交通科学院研究所, 1978, 5.

中日身势语比较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1

摘要:外语教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非下工夫不可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门学科,外语学习自身也存在其必然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学习困难就将迎刃而解。通过分析中日态势语的差异,帮助教师学生正确理解日语姿体语言妁含义,增强学生学好日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论述姿体语在教学工作申的正确运用,推进日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身势语;体态语;肢体语;作用

1身势语的定义

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是指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即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等,它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语言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语言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它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中日两国身势语比较

日本文化虽源于中国,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已发生较大的差异,生活交流中的身势语也有很不同的表达效果。

2.1表情的中日对比

表情的交际作用往往是通过眼睛、鼻子、眉毛、嘴、面颌甚至头的摆放姿势及面部来参与表现的。我们说的面红耳赤、眉飞色舞、怒目而视、左顾右盼等成语就是形容表情的,通过表情,我们可以推断人的性格、心态、也可以判断真伪。

在外国人看来日本人是缺乏表情的。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日本人不是笑容可掬,就是表现出完全赞同对方的神情,其实在表情上日本人也分为[建前]和[本音],在武家社会,甚至要求妇女和儿童也要隐藏悲伤和痛苦,面部要表现出坚强的神情。现代日本人也是一样,在众人面前一般不太流露感情,特别是有意隐藏否定的感情。所以人们看到的日本人只是以温和的微笑和对对方的言行所感动时的赞叹表情。

中国人常说“察言观色”、“看脸色行事”,主要都是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而言,面部表情是人体中最能传情达意,最能表现出复杂思想感情的,表情存在性别差异、个性差异,也有文化差异,在交际中,我们尤其关注的是文化差异。

2.2点头的中日对比

点头也是日本人在交际时经常使用的肢体语言。日本人有一种习惯,谈话时频繁地随声附和、点头称是,“是”、“嗯。是吗?”包括这种话语、以及点头俯腰姿势等,据观察,这种点头称是的身势语在日本人日常谈话里每几秒钟就发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一切并不全意味着“说得对”、“明白了“这种肯定含义,有些只不过是“啊,是吗?”“有那么回事?”等,这种点头称是仅仅作为听了对方的话之后所作出的一种反应而已,与有这种习惯的日本人接触,要是认为“他在那时确实表示是肯定的”,那么对该日本人来说却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习惯于随声附和的日本人。对在谈话中不表示任何反应的中国人,则感到不安,他们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个人是否在听我说呢?”据说在国际会议中,日本人的黑发上下运动的情景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点头不仅在一对一的会话中,就是作为一名日本听众使用它,也能够起到督促或鼓励讲话人把话继续讲下去的作用。

2.3微笑的中日对比

日本人善于微笑,但不能容忍哄然大笑(现在年轻人除外),即使是笑出声时。也尽量放低声音,并用手做掩口状以示失礼。中国人微笑常常是情感所致发自内心的或是为了强调谈话中的一些要点而自然发出的微笑,特点是时现时消的。然而,日本人则往往是从见面时、从开始谈话时就一直保持着微笑的表情,并不因为谈话内容而发生变化。

在人际交往中,日本人不会因为自己悲伤就哭,也不会因为自己高兴就开怀大笑。“微笑”是为了不给人带来不愉快,例如:芥川龙之芥有一篇名为《手巾》的小说,写的是有一天一位40岁左右举止优雅的妇女来拜访他,向他报告曾受谷川先生关照的自己儿子的死讯。这位妇女在讲述自己儿子死讯时表情非常平静,嘴角甚至露着微笑。当时正值夏季,长谷川把手中的蒲扇掉到了地上。当他伏身去拾扇子时,无意中看到了那位母亲放在膝盖上的双手在抖动,手中还拿着一块手帕,她用力地撕扯着手帕,好像要把它撕碎一样。这位母亲脸上在微笑,而她的身体却在哭泣。这位《手巾》中的女主人公,在外人面前,她尽量压抑着自己的丧子之痛。或许她认为要把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用几个限定的表情表露出来是很难的,让对方充分理解自己的心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女主人公在他人面前不但没有哭,反而作出了在我们看来莫名其妙的表情一微笑,此时的微笑是一种对自己的伤痛无人能懂的无奈。

2.4视线的中日对比

在中国以及西方国家认为,与人交谈时看者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行为,而日本的传统礼法却认为目光视线的交流是一种探寻对方内心世界的表现,会造成对方的不安,行完礼抬头时也应注意尽量避免与对方目光的突然接触,在不得不面向对方时,应将目光投向对方肩与腋之间的范围内,所以,日本人在与对方谈话时看着对方眼睛的时间很短,他们会不停地点头,或是反复适时地给对方短暂的视线回送,他们的目光有些闪烁,不直视对方。他们认为直视对方的眼睛是缺乏礼貌的行为,在公共场所如地铁站、电车上,人们为了避免与他人目光的接触,或是闭目养神,或是听MP3、看车中广告,或是看书看报,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用目光侵入他人空间、保持自我空间的行为。

2.5手势的中日对比

手势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与语言一样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手势所表达的意义也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用自己国家的习惯去理解别国手势的含义,往往会引起误会,例如,在中国将食指弯曲代表数字“9”,如果在日本人面前做这种手势则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误会,因为这一手势在日本是小偷的意思,我们竖起大拇指代表赞赏,而在日本却代表丈夫、男人、老板,小拇指则代表女朋友、女性、女性情人,将两手食指竖起举在双耳上方代表鬼、生气。而在中国,这一动作是“牛”的意思,另外,日本人右手握拳在左手掌上摩擦,代表“奉承、拍马屁”之意,食指和拇指圈成圈,代表“OK”,在日本,这一手势还代表“钱”。两手食指交叉在中国是“十”字状,也表示同样的意思。日本人在通过人群拥堵的地方时,会一边稍稍弯腰,一边竖起一只手的手掌来示意他人要通过之意。

日本是一个等级社会,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谨言慎行的礼节和距离意识,所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有严格的限制,视线的接触也不例外。但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不同的是,视线不是只靠距离的间隔就可避开的,必须配合“垂下双眼,低下头这样的动作。所以日本人总给人一种谨小慎微、谦恭的印象。避免视线的接触、不用目光侵人他人的空间被作为一种礼仪上的规则来遵循着。而且,由于根深

蒂固的“内”与“外”的意识,使得他们与他人的目光交流始终保持着中立、谨慎的态度。

3身势语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如何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课堂教学效率,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教师合理利用身势语也非常重要。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学气氛很重要,它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上课时的一举一动,如讲话语气、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室气氛。因此,教师身势语言的善用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身势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人手:

3.1使用身势语促进教学信息的相互传递

伴随口头语言的体态语能够改变、扩张、否定或增长口头语言的信息,与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并且由体态语所带来的信息,更易于人们所理解、接受,反过来,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反应,来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对教学效果能及时地进行反馈,这样的情况相互传递,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3.2使用身势语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

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势必也能营造较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打破以往的陈旧的教学常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

3.3使用身势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态语运用得好还可以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调节,这也是双向的;一方面,教师可利用身体语言来调控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对外国语言的理解;另一方面,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取得反馈信息,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3.4使用身势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学习口语的信心

如果日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幽默感,再配上适度得体的身势语。日语课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实践证明,身势语的直观性和表演性也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等其他外国语言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上课时不感到胆怯。不感到拘束,并逐渐树立起学好口语的信心。

比较法的作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9例;年龄19~58岁, 平均年龄 (32.7±1.4) 岁;患腹部疾病时间1~12个月, 平均患病 (4.1±0.6) 个月。实验组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 (32.9±1.3) 岁;患腹部疾病时间1~14个月, 平均患病 (4.3±0.7) 个月。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麻醉方式给予静注顺阿曲库铵, 剂量标准为0.2mg/kg,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肌松能力恢复程度超过15%, 改为单次静注, 剂量标准为0.1mg/kg, 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实验组麻醉方式给予静注顺阿曲库铵, 剂量标准为0.2mg/kg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肌松能力恢复程度达到5%, 微量泵持续泵注, 速度为3µg/kg·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麻醉效果评价

显效:肌肉达到完全松弛状态, 患者无任何应激反应, 手术操作进行顺利, 并在预计时间内完成;有效:肌肉基本达到完全松弛状态, 患者偶有程度轻微应激反应, 但不会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无效:肌肉未达到完全松弛状态, 患者出现严重应激反应, 手术操作不能顺利进行, 或被迫中断[2]。

1.5 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并进行t检验, 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0.05, 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和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应用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麻醉后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及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实验组。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详见表1。

2.2 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应用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麻醉后总有效率为71.1%;实验组应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麻醉后总有效率为91.1%。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详见表2。

2.3 麻醉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肌松药物的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开创了麻醉学的一个新纪元。如何能使肌松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 以保证获得令人满意的肌松效果, 使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术野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 避免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神经肌肉兴奋传导功能恢复延迟现象, 依然是临床麻醉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3]。

选择一种合适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物剂量, 以保证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 同时又能充分保证不出现过量用药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事件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使可能出现的术后残余肌松现象明显减少, 肌松药物在麻醉中的应满足手术要求的同时剂量尽可能减少。给药方式是肌松药物合理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 临床麻醉操作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物时大多选择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由于缺乏对肌松程度进行监测, 只能依据临床经验给药, 往往要等待肌肉张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或出现气道压明显增高、自主呼吸、呛咳、体动等特征性表现后再予以追加给药, 导致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出现大幅度波动, 使维持稳定水平的难度明显加大, 尤其是在手术操作临近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其进行控制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给药的时机与实际用药剂量很难掌握。通常, 由于估计出现的一些偏差, 药物追加剂量不当而导致肌松药物过量, 使肌松恢复时间明显延迟。残余肌松作用可对患者的呼吸中枢产生抑制, 使缺氧性通气反应明显下降, 用力吸气速显著降低, 上呼吸道梗阻及吞咽困难的实际发生率明显增高, 亦可使反流误吸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另外, 采用间断静注方式给药, 需要频繁给药, 由于在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会出现骤然升高表现, 不仅会使乙酰胆碱 (Ach) 的结合处于一种饱和状态, 且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排泄量也会随之明显增加, 直接导致肌松药物的应用出现浪费[4]。

持续泵注肌松药物可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稳定状态, 被临床公认为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易于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的给药方法。相关研究显示, 神经肌肉接头的Ach受体周围存在大量亲和力更高的生物结合部位, 顺式阿曲库铵等首先与之发生结合反应, 而后能够产生明显的肌松作用。另外, 乙酰胆碱和肌松药物分子与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的结合能力呈动态变化趋势, 因此即使应用小剂量的肌松药物也能使维持肌松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顺式阿曲库铵作为新型苄异喹啉类非去极化肌松药物的一种, 主要具有临床适应症广泛, 药物起效快, 药效持续时间适中, 恢复快, 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产生影响小, 无组胺释放, 在体内不会发生蓄积, 代谢产物不会产生肌松作用等优点[5]。

摘要:目的 应用间断注射和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两种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平均每组45例。采用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采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方式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肌松程度由25%~70%的时间和肌松能力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间断注射,持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麻醉

参考文献

[1]王恩真.神经外科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5.

[2]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71.

[3]王若松, 邓庆华.静脉麻醉与药物输注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44-45.

[4]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上一篇: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下一篇:选择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