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2024-08-04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精选12篇)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1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袁贵仁

内容提要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因而也就成为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价值原则。

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惩罚结合起来,严格监督和检查,严格考核和奖惩,为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帮助人们逐步形成和确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制度保障。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主人,生产力是社会的物质基础,文化是社会的思想灵魂。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作为社会的思想灵魂,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既要有物质文明,又要有精神文明;既要有繁荣的经济,又要有繁荣的文化。而且,社会越发展,文化也就越重要。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和民族融合与冲突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是由科学、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哲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表现为文化产品、创作方式(体制)、文化观念等多种层次,但核心是价值观。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我们常说要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说到底就是要抵制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侵蚀。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

遵循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

正是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的角度,江泽民同志把发展先进文化的目的概括为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把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并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也正是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的角度,江泽民同志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并由此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的位置。

江泽民同志不仅直接把树立正确价值观看作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重要内容,而且还更多地从价值观角度来阐述先进文化的社会作用。他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里精神动力的作用,主要是指价值观的作用。邓小平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动力;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如果说,这里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是把价值观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内容的话,那么,他关于我们党的新文化作用的论述,可以说讲的就是价值观的作用了。江泽民同志指出,“八十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所谓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实质上是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是坚持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因而也就成为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价值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发展先进文化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所说的我们党所代表的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先进的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不同的,不仅空间上有东西文化,时间上有古今文化,而且还有性质上根本不同的新旧文化,以及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与此相应,价值观也就有新价值观和旧价值观,先进价值观、落后价值观和腐朽价值观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指新价值观、先进价值观,而旧价值

观、落后价值观和腐朽价值观,则属于错误的价值观的范畴。

什么是新旧文化以及新旧价值观呢?江泽民同志指出,新文化是指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文化。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属于旧文化。那么,与之相应,新价值观就是指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价值观。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则属于旧价值观。新文化和新价值观,如同作为哲学概念的新生事物一样,它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性质判断、价值判断。社会上新出现的、流行的价值观,既可能是新价值观,也可能是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价值观。而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既包含旧文化、旧价值观,也包括优秀的、有益的,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的新文化和新价值观。

什么是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先进价值观、落后价值观和腐朽价值观呢?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谓落后文化,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因此,与之相应,先进价值观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后价值观也就是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价值观。而所谓腐朽文化,江泽民同志指的是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与之相应,腐朽的价值观,也就是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观。

不同文化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先进文化是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荟萃,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帮助人们树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人的行为,引导社会进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们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相反,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形成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从而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形成和确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大力倡导和发展文化建设、价值观建设中的主旋律,也就是大力倡导和发展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我们大力倡导和发展主旋律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还要自觉地摈弃那些落后的、腐朽的、庸俗的文化和价值观。特别是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价值观对人们的侵蚀,逐步铲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

文化、价值观是个历史概念,文化、价值观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因此,江泽民同

志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建设,“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建设先进文化、价值观,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价值观。从理论上讲,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三是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并把这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结合和融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都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共产党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对共产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概括,也是共产党、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社会的根本标志。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既是一种经济体制,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社会的伟大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深刻变化。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高度概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也就是市场经济所蕴涵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五种价值观。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要确立和倡导这五种价值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也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建设,既要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先进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反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正确处理好自立与监督、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法律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建设必须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律以强制约束方式,惩罚于人的行为之后,使人对不当、不良行为“不敢”;道德、价值观以引导提升方式,规范于人的行为之前,使人对不当、不良行为“不愿”。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切法律规范的设立与实施,都以一定的道德、价值观为基础,都是为了适应和满足一定道德、价值观的要求。同时,道德、价值观建设,既要靠自律,又要靠他律,要把道德、价值观的有关规范纳入法律、法规之中,约束和制止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批评和惩处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思想和行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公

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舆论氛围和形成保障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社会条件。否则,道德、价值观建设,就可能流于形式,从而变成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特别是在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这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有向积极健康方面转化的可能,也有向消极病态方向转化的可能。如何使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尊重个人价值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相统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相衔接等等,已成为我们的理论和现实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道德、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也需要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总之,价值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鼓励与惩罚结合起来,严格监督和检查,严格考核和奖惩,为构建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帮助人们逐步形成和确立先进的、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政策保证和制度保障。

《光明日报》 2001年9月25日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提出了改革目标,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想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各行各业着力推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做好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并非简单的事。长期以来,疾病预防控制战线把主要精力放在疾病防控业务上,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既缺少专业人才,又缺乏系统研究,与先进行业文化建设相比有一定差距。文化是个大的概念,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对此,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农垦疾控中心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用理论分析的视角,就如何把握好疾控系统文化建设大方向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供同道们商榷。

1 文化建设不能背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与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意识形态是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的核心与灵魂,意识形态主导文化发展的方向,为文化的发展确立批判性与传承性的原则,为文化的整合创新确立有效的路径。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决不能背离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创造力,这样的文化建设才是成功的。相反,不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推动力,也不可能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这样的文化建设最终必将是失败的。作为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方向明、不跑偏。

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我们的做法一是认真坚持了每周五的政治学习制度,做到雷打不动,重点围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实践成果,并通过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坚定大家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二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多次组织到哈尔滨东北烈士馆、大庆铁人纪念馆、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日军侵华“七三一”遗址、农垦北大荒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用正确的意识形态占领和武装干部职工的精神头脑、坚定政治立场,用强化的方式催生大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需要

文化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文化需要充分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为政治服务。文化本身可与政治无关,但文化建设不能脱离政治需要。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是统一思想的重要方式。文化建设中的许多内容,如理念、精神、价值观等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相互交融,有些甚至殊途同归。只有充分利用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灵活性特点,把文化建设作为传播政治文明的手段和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文化建设成为我党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和体现党中央意图,紧紧围绕和突出地方党委的中心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当地政府的工作目标。

我们体会在确定阶段性文化建设内容,首先是理清这一时期党中央的重大政治举措,确保把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如十八大后我们及时把中国梦、党风廉政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是紧密结合上级党委提出的工作重点,我们先后围绕总局党委提出在我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和进一步弘扬北大荒精神,践行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开展“三项教育”活动要求,开展的单位文化建设活动都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政治任务推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贯彻政治任务的目的。

3 文化建设不能割裂历史及未来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由文化的传承特性所决定的,广大文化建设工作者应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和文化历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只有辩证的批判与继承,才能更好地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指导新文化建设。要探索和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文化建设者一定要善于研究新理论、适应新思维、更换新观念、接受新事物。文化底蕴越深厚越不能吃老本、背包袱,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洞悉未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历久弥新。

我们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北大荒精神”这条主线,因为这是黑龙江农垦六十五年发展历程中留下最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农垦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把挖掘和传承农垦疾控文化作为发扬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号召卫生工作者参与整理编写《农垦公共卫生史》、在全垦区推荐优秀公共卫生工作者编撰“守护健康”等先进人物书籍画册等形式,有计划地继承农垦疾控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以积极推动践行新时期“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建立农垦公共卫生网、编印农垦公共卫生信息、组织专题演讨和讲座等多种方式搭建文化建设创新平台,让垦区疾控文化建设始终在北大荒精神引领下健康发展。

4 文化建设应该体现行业特色

各行业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则需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进行,这是由文化的特点和属性所决定的。行业文化建设需要博采众长,但更需要突出行业特色,只有围绕行业工作核心、突出行业工作重点、抓住行业文化要素、发现行业文化特色,才有可能最终凝聚并形成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理念、精神、口号、核心价值观等标志性文化符号。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比较明显的行业特色,如公益性的行业属性,预、教、研一体的工作模式,防控病害的高危环境,以及疾控工作者强烈的合作意识、奉献精神、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等都是打造疾控核心文化、开展文化建设最鲜明的行业基材,结合这些特点寻觅文化脉络、挖掘文化底蕴、探索文化特质、开展文化创新才更容易提炼出疾控文化的精髓,使疾控文化建设更有感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我们在确定垦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宣传口号时,充分考虑公共卫生工作性质,结合垦区实际提出了“加强疾病防控打造健康垦区”和“公共卫生是人类健康的基石”两个易读易记又能反应公共卫生工作特点和工作目标的短句,既让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所了解,又给从事疾控工作的同志增添了底气,只有此类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建设成果才可能迅速传播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 文化建设一定符合单位实际

单位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是承载和转化文化建设成果的平台,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单位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但不适宜复制,任何不考虑单位实际情况而照搬的方法都不会达到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即使是在工作任务、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一致的同行业不同单位,也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地域、历史、传统、规模、人员素质、年龄结构以及内外环境和文化积淀等不同的特征,建设具有本单位鲜明个性和特色文化。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成为助推本单位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单位文化建设首先要与本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结合,围绕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明确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同时要与本单位对事业的追求和预期相结合,确保单位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工作总目标。而且还要与职工对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相结合,准确抓住单位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需要强调的是,单位文化建设要与职工的文化、年龄、专业、教育背景等结构状况相结合,更好地选择不同的文化建设方法和模式。总之,不能将单位的文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是一项工作任务,而是要切实发挥文化建设在推动单位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垦的体制比较特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没有完全独立,由于两个机构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性质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在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冲突和碰撞。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在开展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从公共卫生这一大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入手,有效回避了因为两个机构性质不同可能造成的文化建设冲突的矛盾,找到了适合本单位文化建设工作的切入点,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针对单位过去经常出现的写匿名信和互相告状等不团结现象,我们把“一切都在阳光下”作为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推进,采取了单位所有决策全部上班子会研究并向全体职工通报、干部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调研等返回后都要做大会专题汇报、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职工民主生活大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每年至少找群众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单位固定资产采购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必须向全体职工汇报并进行公示、干部提拔和技术职务聘任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等阳光措施,让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大家的猜忌和怨气很快就消除了,团队的凝聚力也就自然形成了。目前,整个单位风清气正,大家在“团结、奉献、严谨、创新”的农垦疾控精神引领下自觉努力工作。近几年,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进行的群众测评考核也全部都是优秀票,充分说明单位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6 文化建设应配合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固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如果说文化建设是单位发展的核心动力,制度建设就是单位运行的基本保障。文化是无形的制度,文化建设往往能起到制度建设所达不到的作用和效果。制度是有形的文化,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具有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文化的本质属性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完全依靠大家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以自我遵守和相互感染的方式达到趋同的目的;而制度则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强制性和约束力,通过明确的指导和规范等手段达到目标的统一。

在工作实践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有制度建设,而这个单位的风气则主要依靠文化建设。按时上下班靠的是制度约束,而加班加点靠得则是文化影响。履行工作职责靠的是制度规范,而探索创新靠的则是文化氛围。疾控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单位仅用于行政运行管理的制度就有56 项之多,加上业务制度、规范、程序等少说也有一百几十项,可谓全面具体,要全部记住几乎不可能。但是,大家在工作中很少发生违犯制度的现象,这应该是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因为我们平时很少强调制度,经常讲的是理想、信念和责任等文化。有理由相信全体员工正在完成从有形制度约束向无形文化影响的蜕变,这也许正是单位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和收获所在。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3

外来文化,即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明成果,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分,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科学精神、民主思想等,但也有消极腐朽的内容,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在开放的今天,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呢?

首先是继承问题。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有优秀的文化成果,也有消极腐朽的内容,那我们就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是创新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之外,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的光彩,以其深厚的东方底蕴、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再次是借鉴问题。对于外来文化,除了坚持“洋为中用”、批判继承之外,还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使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例: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

相关链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理念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外国朋友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感兴趣。

材料二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隆重举行。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当开幕式表演奏响第一个音符,当演员迈出第一个舞步,当会场打出第一缕灯光……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中国”豁然展现。不论是传统画卷、文房四宝,还是戏曲、礼乐,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声光电火烘托的艺术氛围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

阅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中国元素”,你能感悟到什么?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

4面对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區的文化,我们应持何种态度?

5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不少外国朋友,它不但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而且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二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我们对待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的正确态度是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创新。面对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首先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批判地继承,然后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将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对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可从经济、文化、国家形象、民族凝聚力等角度来分析。

参考答案:

1能够展现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而且也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传统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发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

3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中国元素”,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和发展,推陈出新,使“中国元素”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使“中国元素”以其深厚的东方底蕴、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4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5通过举办奥运会,我国加强了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有利于我国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模拟考场】

某中学学生小刚即将赴英国伦敦参加为期一周的中英学生友好文化交流活动。在临行前,他特意挑选了几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纪念品,准备与伦敦的中学生进行交流,有京剧脸谱、2008奥运吉祥物、长城明信片。

(1)如果你是小刚,你会首选哪种纪念品送给伦敦的中学生,并说明理由。

(2)请为你选择的纪念品配上简洁的中文解说词。(要求:100字以内,突出文化交流的主题)

参考答案:

正确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 篇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视和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供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民电业崭新形象,对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竞争能力,拓宽电力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认识上的偏差。这是影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和新能源的逐步应用,无疑会给供电市场带来冲击。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管理的广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企业领导者不得不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管理者则认为生产经营搞好了,企业物质文明上去了,企业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的发展态度。

概念上的模糊。将企业文化与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文化活动方式相混淆,或者是同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相混淆,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党、团组织的事,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列入企业的重要仪事日程,局限于表面文章,“硬”件建设投入不足,“软”件建设更无从谈起,充其量只能说是“有企业文化”。

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没有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而是简单照搬照抄现成的经验模式,使企业文化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受到制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

全面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确立和倡导指向明确的价值来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供电企业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要考虑企业的性质。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能源,电力是全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供电企业必须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主导思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考虑电力行业的特点。电力行业,尤其是供电企业,具有自

然垄断性特点,容易滋生优越感和衙门作风,形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因而,必须教育职工树立“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思想,使每一个电业职工都能牢记宗旨,摆正位置,珍惜岗位,做好工作。

要考虑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近年来,电力发展迅速,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优胜劣汰已是必然趋势,因此,供电企业职工必须树立“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变被动供电为主动服务,以全新的观念和一流的服务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教育职工,积极倡导“作风就是形象”、“服务就是效益”、“敬业奉献、执着追求”、“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以市场为向导,加快多经企业发展”等观念。有了正确的导向,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减少盲目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方言,几乎每个不同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方言。有研究者说: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性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是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我们身边却渐渐消失。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报告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并且无声无息。

方言,本来是人人都会,或者大部人会,而现在渐渐变成了少数人专有。必须承认,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无需多说,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在维护社会协调运行和增进沟通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普通话日益强大的另一面,却是方言的逐渐消失,这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汪涵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及其顺畅,而方言可以让你感到无限的温暖。”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培养方言保护意识。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应多营造方言氛围,让人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6

今日人们所见的《弟子规》是几经修改的作品,此书最初由清康熙时绛州李毓秀写成后,山西浮山儒生贾木斋将原书作过一次修改,并将李编的《训蒙文》改名《弟子规》。同治五年(186年)陕西三原人贺瑞麟又将此书编入他所辑的《西京清麓丛书·养蒙书九种》之中,重新出版。共1080个字,通篇采用三字一句,以合辙押韵的韵文形式出现。这种三字一句,每一小段均押韵的形式,人们喜闻乐见,儿童读起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是一很好的形式,但这一形式不是始于此书,一千年前的《三字经》已有成功的范例。

利用合辙押韵的形式当然很好,作者为了用这一巧妙的形式灌输进他的说教内容。却在很多处勉强凑字,硬造名词,不合语法,令人费解。如“居有常,业无变”之“业无变”之业应是祖宗传下来的事业不变更,但与“居无常”联系不起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之“力为具”、“谨为去”更不清楚。“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一段,“居处辨”既含意不清,这两句又不押韵,只不过凑足三个字而已。“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应是对上要合乎等级名份,对下要与家庭地位相符。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么多,还要好好解释一番。这么一解释,就失去“通俗易懂”之意了。“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意思是别人问到谁时,应该回答名字,“吾”字和“我”字,不应混淆,应该分开。应该是“要分明”,文中用了“不分明”,不正好相反吗?还有“直谅士,渐相亲”“直谅士”应是耿直信实的士人,“谅”当固执讲,固然也当“信”讲,但那是小信。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是说要讲大信,不要讲小信,作者此处用了这个“谅”字,要士人对别人“谅”,只是小信,便能“渐相亲”,显然水平太低,要求不对,这又是明显的凑字之为。“过不规,道两亏”,意思可能是有了过,又不按规则,如果两者加起来,就是两个错(亏)了。这种解释不知是否正确?孔子当年说过“过而不改,是为过矣”[5],即有了过又不改过,又多了一个过。多么清楚,作者的话别人不懂,自己也说不清楚,正是“以已昏昏,使人昭昭”之作。“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这句话显然依据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来,但“即速己”却很难令人理解,好象是自己不愿干的事,快快不干,“即速己”三个字可以这样解释吗?是快快干呢?还是快快不干呢?说起来这么别扭!讲起来这么不通!“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此“理真”显然是“真理”之意,此真理应指儒家学说。这又是为了说明问题凑句造词,颠倒名词之作。

以上举出多例,说明此文作者为了说明问题,造词凑句,病句累累。作为儿童启蒙读本,孩子们读了这些病句,大大不利于语言训练及写作表达。我国古代的文言文,是很规范的,当时民间的俗语,是很顺畅的。以此别别扭扭的一些句子教育孩子,还让孩子们背诵,很易把孩子引向语言和文字不规范的邪路。

正确有效地利用动漫文化 篇7

2.作为教师, 不能将青少年喜欢的动漫拒之千里, 更不能将其视为学习的障碍而否定它的价值。教师应当正视动漫, 分析动漫积极向上的一面, 将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活用动漫, 不仅能将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动画, 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家长应正确认识动漫, 停止一味的反对, 陪孩子一块儿欣赏动漫, 并和孩子交流动漫, 发现孩子在动漫中学到的知识。同时, 在选择动漫时, 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并对其进行督导, 教育孩子不能长时间观看动漫, 明示动漫对孩子身心产生的危害。

坚持正确导向 打造服务型文化 篇8

一、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

我们始终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把文化融入其中,弘扬主旋律,展现文化“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发挥出激发全员为油奉献的热情,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几年来,我们组织了欢喜岭油田开发建设35周年、“辉煌90年、建设新欢采”红色文艺系列活动,用艺术的形式再现油田开发建设的辉煌岁月,让职工的心与企业贴得更紧,引领广大职工牢记责任,不辱使命,立足本职,再创佳绩;组织了“五一”劳动者之歌巡演,讴歌劳动美,在全厂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每年,我们还结合夏季原油生产的特点,组织“送清凉”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演出,让岗位职工在炎炎的夏季感受到一丝清凉,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提振起他们战高温、耐酷暑、保稳产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我们全面开展“公益四季行”活动,把“笔墨纳瑞·迎新送福”春季文化行活动打造成服务基层的又一“亮点”,几十名厂书法协会骨干深入基层班站、深入到岗位、深入到现场,给岗位员工书写春联和“福”字,让岗位员工品味着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以愉悦的心情做好本职工作。开展“月圆中秋·相伴同行”活动。每个基层单位分别推荐1-2个优秀基层队站和典型家庭,厂工会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队站和家庭,组织厂摄影协会骨干到基层、家庭和矿区进行“小站如家”、“四世同堂”等主题“全家福”照片拍摄,充分体现班站和谐、家庭和睦的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形式多样,紧贴生产经营实际的文化活动,起到了加油鼓劲、助力生产的积极作用。

二、面向全员,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的精神阵地

针对职工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我们坚持面向矿区职工家属,体现群众特色,突出广泛参与,科学设计各种载体活动,使每一名职工家属都享受到均等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全员文化根植欢喜家园,引领矿区职工家属业余生活新风尚。

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在广场,我们把打造广场文化活动、消夏晚会做成常态化品牌,开展“咱们工人有力量”职工文化广场活动、组织广场“消夏晚会”、“经典电影进矿区”等活动,开展“感恩欢采、奉献欢采”主题文化广场活动、举办“我行我秀”职工文化艺术节、广场健身操比赛、职工大家唱、家庭才艺秀等活动,创下了建厂以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新纪录,促进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融合,凝聚了重组整合后欢喜“一家人”共融共建的合力。同时,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的精神阵地,引导张弛有度的健康生产生活节奏,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生活、快乐工作。近几年来,广场消夏活动编排新颖,形式丰富,为矿区职工家属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欢喜家园的文化土壤愈加丰沃,在全矿区形成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广大职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展示出欢采人团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了职工家属身在欢喜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特殊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有效提升精神动力。

我们还有效发挥厂图书室的资源优势,丰富和充实各基层单位图书角图书,开展各项读书征文活动,精心打造书香团队,让广大职工在书中汲取营养,获得益处,不断实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三、加强建设,注重培养,不断夯实群众性文化基础

我们持续构建“工会主导、协会协同、基层承办、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工作格局,注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协会等群众文化组织健康发展,为文化艺术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我们成立了11个文体协会,其中体育协会分会6个,文化艺术协会分会5个,分别是美术书法、摄影、文学、音舞、集邮协会,现有骨干会员300余人。厂工会不断强化对文化艺术协会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固定活动阵地-多功能活动室,配备各种活动设施,为其创造活动条件,每年下拨活动经费4万余元,用于文化艺术协会活动和自身建设。让协会带动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向多样化、经常化、普及化发展;各协会积极组织,量化日常活动,打造特色项目,结合季节、寒暑假、节日等特定时段,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形成一批职工欢迎的品牌项目,让协会成为职工文化的引领者、组织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协会活动异彩纷呈,并不断实现项目“品牌化”,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音舞协会组织的健身操影响面极广,充分动员全民参与,活动的职工家属日达400余人次,并已经坚持了近十年。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在欢采矿区桃花林健康路径联合举办“影印暖春·墨香传情”公益书画摄影采风活动,受到全厂广大摄影绘画爱好者的青眯。各种文体协会扎根基层、引领风尚、陶冶情操,让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群众文化阵地,积极倡导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志趣高尚的文化追求,让欢喜家园广大职工家属时时处处洋溢出幸福的笑脸,感受到欢喜家园的和谐与幸福,全厂上下形成了人人想参与、人人可参与、人人都参与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氛围。

同时,我们注重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外请专业教师与内聘骨干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文化艺术爱好者的学习培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在厂网页开设“家园艺苑”文化专栏,推出好的美术、书法等作品,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激发创作热情,培养优秀人才。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9

一要树立“战略经营”理念。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来思考、谋划营销工作,既要谋一地、又要谋一方,还要谋一域,真正做到按照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确定营销的方向,把握营销的重点,选择营销的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企业营销工作。二要树立“集约经营”理念。要以效益为中心推进经营工作,谋求营销效益的最大化,在高层次的经营领域进行竞争。我们既要讲营销规模,更要讲营销质量,既要抓经营份额,又要抓经营成本,确保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要树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既要扩大海外市场的份额,又要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逐步与国际经营惯例接轨。

四要树立“高端经营”理念。我们要转变营销思路,提高营销层次,寻求大项目、大客户、大市场的支撑。跳出低端客户、小订单的困局。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推动企业的高端经营,实现互利共赢。

五要树立“品牌经营”理念。要注重企业经营的软实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影响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六要树立“可持续经营”理念。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发现市场并满足它。经营工作既要谋当前,又要谋长远,更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积极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储备市场资源。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之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1-

制度等的总和。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把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作为核心和基石,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以发挥群体的文化优势、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建设由技术中心、制度中心、产品中心向文化中心的战略转移,是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贯穿于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篇10

【时事回顾】

2010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署名文章。文章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文章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知识链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经历了长期斗争的考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为核心的经验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既是由中国

共产党的先进性,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决定的,也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充分体现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适合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考查主题】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政治及经济的相互关系。

【备考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11

一、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儒家思想

1.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式确立相应的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方针,实行严刑峻法,强化阶级压迫和政治统治。汉初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统治思想,实行修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武帝以后,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选择“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该方法影响深远。如唐朝时,轻徭薄赋,缓和矛盾;中央集权,实行法治;选贤任能,以德治国。

2.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儒家思想,在哲学上宣扬天人观念;在伦理上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在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些都是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所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3.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维护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以德治民思想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今天的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是形成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二、 以古为今用和扬弃的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1. 对那些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忠、孝、礼、义、廉、耻以及以人为本等,这些思想观念经过现代的创新性转化,已经成为我们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思想来源。又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富贵不能淫”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都可以转化为新时代的新思想。

2. 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思想的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要素,使之成为今天文化建设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再到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今天我们可剔除其封建内核,将其发展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3. 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成分必须予以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正确文化发展方向 篇12

一、正确认识校园文化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校园文化”没有统一认识,主要观点如下: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2.校园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活动,其目的和取向都是具体可见的实物或活动方式,在师生中传递,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教育氛围。3.校园文化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建筑设施、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的建设并通过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通常讲的“校园文化”里的“校园”已不是区域性概念,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校精神为特征,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校园文化主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教育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组织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校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以及用于调整、规范和控制这些关系的体系,即制度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即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价值取向及理想追求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是文化的子系统,具有文化的特质,但又有别于文化:

1. 内容的多样性和主导性。

如上所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学校的性质和任务还决定校园文化内容具有主导性,即校园文化要坚持以科学的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四有”新人。

2. 形式的自觉性和人文性: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主体共同创造的,其操作和运行也要靠校园文化主体,而不受法律法规的强制;由于它属于文化的范畴,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的操作和运行一般不按自然规律行事,而是受社会规律或文化规律的制约,因此在形式上又具有人文性。

3. 稳定性和可塑性。

校园文化的稳定性指它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文化的历史积淀;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不仅要靠悠久历史和长期经验,还要求校园文化主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可见校园文化的可塑性。

4. 独立性和开放性。

校园文化有特定的创造主体、创造环境、创造方式、创造成果;同时,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它又不能脱离文化这个大环境独立存在,其生存与发展要具有开放性,面向整个文化大环境,吸取其它文化的发展经验和成果来促进自身发展。

二、校园文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正确认识校园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于:1.它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传递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2.教育的主、客体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互动,从而影响着每一个校园文化主体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 保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是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可靠保证,是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可靠保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由此,以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

2. 导向功能:

即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校园文化是一个方向盘,它提倡什么,学生就会追求什么。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3. 凝聚功能:

由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校园文化总是渗透着对共同理想、高尚情操等的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可以促进思想、感情、信念、情操等的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集体主义意识和对本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

4. 激励功能:

即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富有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富于激情、善于创新的特点,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条件、方式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主体依据校园文化的性质及发展规律,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园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校园文化进行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校园文化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其价值才能显现。3.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学校的特点要求坚持用科学、先进的文化来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求校园文化主体思想敏锐并且拥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精神境界。

鉴于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

1. 优化物质文化环境。

众所周知,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优化校园物质文化,使其呈现出一定的精神境界和氛围,以此达到育人作用。校园物质文化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统筹规划、建设内涵丰富、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物质环境;校园环境要具有人文性,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对校园物质文化有反作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要坚持思想文化方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要坚持校园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之中;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关系优化以形成稳定的校园价值体系和体现校园凝聚力的群体心态。

3. 健全制度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校园制度文化。首先,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相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组织机构,以对学校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最后,还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2]鲁宏飞、沈艳华等:《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3]于建波:“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载于《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1期

[4]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上一篇:结题材料应注意事项下一篇:家乡的赛龙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