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表

2024-07-25

农业统计表(共8篇)

农业统计表 篇1

附件2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填表说明

一、产业化组织总数(表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结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组织经营形式。产业化组织是指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产业化组织按利益联结方式和组织类型分别调查。

(一)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

有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其他经营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方式是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本表以不同联结方式按组织数量分别填写。表中所列产业化组织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关系。产业化组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或组织等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合同关系中的“订单关系”是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年履约订单成交额”是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年订 1

单总额”是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年履约订单成交额占年订单总额的百分比为订单履约率)。

2、合作方式(按利润返还)。指在产业化组织内部,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等将农副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一部分利润按一定方式(如按交易量)返还给农户。也包括实行二次分配。

3、股份合作方式(按股分红)。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产业化组织按照股金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一个产业化组织的利益联结方式可能同时有几种,在调查表中只填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联结方式。

(二)按组织类型划分 主要有四种:

4、龙头企业带动型。是指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和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70%以上。

5、中介组织带动型。是指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经济技术服务组织等带动农户,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组织形式。“规模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组织章程,登记在册会员5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6、专业市场带动型。是指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结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7、其它类型。是指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条件的产业化形式。“农村经纪人”是指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 2

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与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是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专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并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生产的大户。这2个指标不包括部分时间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另一部分时间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员。

二、产业类型(表二)

用来反映产业化组织的产业及产品分布状况。主要有五类:

8、种植业。是指以种植业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在调查中可分为粮棉油、蔬菜、水果和其它四类。

9、畜牧业。是指以畜禽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在调查中分为肉类、奶类和其它。

10、水产业。是指以淡水或海水中各种养殖或捕捞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11、林特产业。是指以林特产品如花卉、中草药材、山野、竹制品等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12、其它。是指除上述各产业以外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以上各项指标分别按组织个数填写。

三、产业化组织规模(表三)用来反映产业化组织总体水平和规模。

13、固定资产总值。是指产业化组织截止年底内部各种固定资产价值的总和。其中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在“龙头企业”中单列出来。

14、带动农户数。是指全年产业化龙头组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数。其中通过订单形式带动农户数在“订单带动农户数”中单列出来。

15、生产基地数。是指直接为产业化龙头组织提供农副产品原料的种植业面积、畜禽饲养量或水产养殖面积等。

四、产业化组织效益(表四)

16、销售收入。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在全年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17、净利润。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年实现净利润总额。

18、出口创汇。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年创汇总额。

19、上缴税金。是指农业产业化组织全年交纳的各项税款总额。20、交易额。是指全年进场交易的各类农产品成交额之和。

21、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是指在产业化龙头组织的带动下,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比从事其他生产或不参加产业化生产当年多增加的收入。这个指标不计算平均数。

五、对龙头企业扶持(表五)

22、银行贷款。是指全年各级银行或信用社对龙头企业的各种贷款总额。

23、财政扶持金额。是指全年各级财政资金用于龙头企业的扶持总额。包括无偿拨款资金(含贴息)、有偿使用资金(如周转金等)。

24、税收减免额。是指按照国家的优惠政策,农业产业化组织享受的税收减免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额。其中减免的增值税、所得税分别填写。

六、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表六)

25、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的年从业人员数。

26、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总数中利用外资的个数。

27、利用外资额度。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中外商投资的额度。

28、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是指由省上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数与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之和。

七、补充指标—龙头企业情况(表七

1、表七2)

29、龙头企业数量 等于主表中指标“龙头企业带动型”数量。30、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龙头企业数量 企业研发中心泛指建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任一种研发中心通过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31、质检机构通过计量认证的龙头企业数量 计量认证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32、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数量 企业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中任一种认证,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33、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农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数量 企业主营产品获得省级以上质检、工商、农业部门颁发的全国或省级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中任一种证书,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

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中国名牌农产品 中国名牌农产品证书由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颁发。

34、获得“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数量 企业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中任一种认证,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有机食品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绿色食品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

35、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数量 指企业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个数,包括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一个企业可能获得多个产品认证。

36、获得“三品”认证的基地规模 指报告期末企业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地总规模。

37、种植面积 以农作物、桑树、茶树、果树、林木等种植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报告期末农产品生产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林地、园地面积。种植面积是露地、园地、温室、大棚等面积之和。单位为标准亩。(下同)

38、牲畜饲养量 以牛、马、驴、骡、猪、羊、兔等牲畜养殖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报告期末(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牲畜养殖量。肉用畜按出栏量填写,种畜或乳用畜按存栏量填写。牛、马、驴、骡、猪、羊等牲畜单位为头、只、匹,兔单位为只。(下同)

39、禽类饲养量 以鸡、鸭、鹅、珍禽等禽类养殖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报告期末(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禽类养殖量。肉用禽按出栏量填写,种禽或蛋用禽按存栏量填写。单位为只、羽。(下同)

畜禽出栏数 指报告期内各种类型生产单位和住户饲养的,已屠宰或出售的全部畜禽数量。包括交售给国家、集市上出售以及自食的部分,但出售或食用的仔畜不包括在内。

畜禽存栏数 指报告期初、期末各种类型生产单位和住户饲养的全部畜禽存栏数量。

40、养殖水面面积 以水产养殖、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报告期末农产品生产基地占用的水面面积。水产品养殖面积指人工投放鱼、虾、蟹、贝、藻等苗种并进行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单位为标准亩。(下同)

41、获得出口备案的基地规模 指报告期末企业所属基地中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并获得商检部门备案的基地规模。

42、主要农产品原料采购值 指报告期内企业利用货币资金购买农产品原料的价值,只包括买价,不包括采购费用。

43、主要农产品原料从基地采购值 指报告期内企业利用货币资金直接从基地农户手中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原料的价值,只包括买价,不包括采购费用。

44、企业当年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总额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培训、生产资料垫付及其他方面的投入总额。

45、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包括生产道路修建,隔离、防护设施(围墙)建设,农田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房屋设施(棚舍)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46、农民培训投入 包括宣传材料、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岗前培训等各种培训投入。

47、生产资料垫付 包括免费提供或赊销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兽药)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投入。

48、其他投入 指除17、18、19三项之外龙头企业通过其他形式对农产品原料基地的投入,包括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基地认证、配套服务、灾害补偿等投入。

49、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 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户当年参加产业化经营比从事其他生产或不参加产业化经营多增加的收入。包括按合同价特别是保护价收购比按市场价收购向农民多支付的差价金额,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营向农民返还或分配的利润 7

金额,采取土地租赁经营支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金额,吸收农民务工支付给农民的工资福利报酬金额及其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金额。

50、按合同价收购比按市场价收购向农民多支付的差价金额 指合同制龙头企业按合同价收购特别是在市场低迷情况下,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农产品原料,与按照市场价收购相比多支付的差价总额。保护价是龙头企业为保护基地农户利益而规定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企业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

51、实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营向农民返还或分配的利润金额 包括合作制龙头企业按照与基地农户约定的方式,向农户返还加工、流通环节利润的总额,以及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按照基地农户入股股金比例分配利润的总额。

合作制 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合同时,确定农产品收购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企业的返利方式,企业按合同规定价全部收购农产品,把农民提供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后,将其中部分利润按农民提供原料的份额进行返还。包括按照原料交售量和交易额返还,也包括二次分配。

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指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并参与经营管理和监督,企业经营利润按照股金比例进行分配。

52、采取土地租赁经营支付给农民的土地租金金额 指龙头企业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向农户支付的租金总额。出租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出租人,将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者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53、吸收农民务工支付给农民的工资福利报酬金额 指龙头企业雇佣农民在基地务工和企业务工,向农民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额。

54、其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金额 指除22、23、24、25四项之 8

外龙头企业通过其他形式带动基地农户增收的金额,包括带动农民从事农产品运销、贮藏等相关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八、填写调查统计数字时的要求

55、本表中以个为单位的,按组织数量填写;以户、元、万元、万美元、万亩等为单位的,按实际数量填写。填写保留整数。

56、本表所涉及数字为统计当期的年底数字。

57、本表全部采取现价填报。

农业统计表 篇2

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 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覆盖美国国内的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 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农民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 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

美国从1848年第一次颁布农业法开始, 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 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 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 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 并不断完善这种体系。

美国农业统计机构的设置和统计信息内容构成

美国农业部 (USDA) 从1962年成立至今, 已形成了较完整健全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制度体系, 以及庞大的、设备先进的遍布全球的电子信息网络。美国农业统计信息的收集和发布由农业部所属的五个单位分工协作完成:

1) 联邦政府农业部统计局 (NASS) 。统计局拥有全国200多万个农场的基本数据资料库。它通过各州的办公室直接给农户打电话, 以咨询等方式对农民的种植意向进行调查, 并运用卫星照片、遥感和抽样调查等手段对主要的农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调查与预测。农业部统计局每年对外发布大约340种报告, 涉及120多种农产品。报告内容包括生产、存栏、分配、利用、库存、农业投入品价格以及劳动力、农场数量、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项目。

2) 农业部市场服务局 (AMS) , 它主要掌握国内现货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 确定经济和统计指数, 进行市场研究、现状和展望分析。

3) 农业部海外服务局 (FAS) , 它通过农业专员收集并提供国外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市场贸易需求和价格变化等信息, 由负责商品和贸易分析人员进行审核。为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以引导他们在市场上的营销活动。

4) 农业部经济研究局 (ERS) , 它利用各种手段对农产品资料进行分析, 找出其对价格、供应量和需求量最重要的经济影响因素和程度, 并与农业海外服务局的分析人员进行交流, 以实现对模型进行修正, 完成各主要农产品当年的全球和各主要国家的供需平衡表。

5) 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 (WAOB) , 隶属农业部, 它牵头统一分析与评估所有的资料, 此外, 还通过卫星系统随时监测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等情况, 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它利用这些信息来进行生产预测和评估出口机会, 追踪美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为美国出口商分析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并指出贸易机会。

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市场统计信息涉及到120多个国家, 60多个品种, 囊括了主要农产品的全球数量、国内产量、供求情况、价格变化等情况, 并在法定的日子里公布, 保证公众在平等的条件下同时获得这些信息。每月10~12日对外发表农作物生产和市场预测情况, 有关统计信息发表后, 2分钟之内就能在美国国内乃至世界的农业网上查询到, 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和邮寄等方式, 从美国农业部及其有关职能局得到一套完整的市场信息。

美国农业统计方法体系

美国政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的管理与服务, 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了庞大、完整、规范的农业信息体系。

一、美国农业统计职能-独具权威的信息服务

1.以统计信息为决策依据

美国虽然是高度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 但由于农业尤其粮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 美国对小麦等七个主要粮食品种进行宏观调控与重点管理, 如根据国会通过的法令, 由联邦政府授权农业部, 每年规定这七种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 政府的政策也以统计信息为基础依据。

2.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

各州必须执行美国农业部统计局制定的农业调查, 同时在保证NASS调查的基础上, 允许州政府统计机构根据州政府需求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扩展。这就保证了全国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调查项目、调查时间、调查口径等方面的一致性、可比性、唯一性、权威性。同时, 为了保证调查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 减少调查操作误差, NASS重视并每年定期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3.权威机构发布信息

公众对粮食以及与粮食相关的市场信息、政策的依赖性很强, 对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信度要求很高。美国农业部统计局及相关机构就直接承担了这一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定期的唯一的通过各种传媒向社会以至世界发布农业统计的各种权威信息。各州统计办公室只能发布由农业部统计局认可的统计资料, 而无权发布其它任何资料。所有调查资料汇总由下而上, 数据发布由上而下, 避免数据冲突, 保证数据权威。

4.封闭的预报分析过程

为了保证信息共享的公平, 确保对任何信息无早期泄漏, 以防信息被个别人利用, 造成市场的波动, 美国农业部统计局作物生产报告和世界农业供需评估报告是在一个安全区内进行, 全封闭起草, 并在每个月的第9至12天东部时间上午8:30发布。依照美国法律规定, 在信息公布之前, 任何人不得泄漏报告的内容, 违反者要受到经济和刑事处罚。

5.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用户的需求和建议, 一直是美国农业统计服务的最终目的和最大动力。除了互联网还以传真、电子邮件和书面形式提供。定购打印报告者还可通过ERS-NASS定购处得到快捷的服务。此外, 每个机构都建立了一个读者服务联系点, 以确保公众或用户快速得到有关咨询、问题和建议的答复。

6.信息的有偿服务

美国社会经济实施的是市场化经济, 任何商品和信息都是有价的。因此, 统计部门向社会发布的统计信息, 除了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而公开的信息外, 绝大多数都是有偿的, 信息的价值大小取决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和指导性, 那些经过加工、深入研究被认为对市场投资经营决策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和咨询服务是用户所需求的, 也是有偿的。因此在美国, 有许多这样的信息和咨询公司, 但农业部所提供的信息代表着官方权威性, 而受到全美用户乃至世界用户的关注和需要。

7.用户反馈

为了改善对作物估计的内容、有效性以及价值, USDA每年进行一次“数据用户”会议, 以介绍公众所关心的内容, 并征求公众的意见, 也接受公众来自电话或书信提出的问题, 以便更多更快地取得与公众用户的沟通和服务。

二、农业统计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与预报

对每个农业调查的基本步骤, 从开始到结果, 经历了以下过程:调查人员培训 (通常由州政府统计办公室职能培训机构组织, 农业部也组织) —实地调查—基层调查及编辑—上报州统计办公室—州统计办公室编辑 (通常采用电脑软件自动检验审核与统计师总结审核相结合, 有问题立即返工或调查) —预计—报告农业部统计局—统计局审核—编辑统计资料—分析评估—发布共享。

美国农业统计的调查涉及许多项目和品种、也涉及许多国家以至全球。我们侧重了解了有关季度库存粮食调查和粮食供需平衡预报工作, 这实际上也是美国农业统计最主要的和最具影响力的调查结果。

1.粮食库存调查

1) 农场内的粮食库存调查。是指所有在农场 (未处理) 的粮食和油料, 不分所有权和使用意图, 包括粮食和油料的长期或临时库存, 及按市场年度的第一季度还没有收获的农作物。在美国, NASS每年进行的最大的单项调查是在六月的农业调查。由约2400名调查员用电话或上门访问的形式向12.5万个农场主调查, 取得他们在经营中存储的粮食库存, 以及农业统计所需的有关作物面积和牲畜存栏等信息, 以推算涵盖200多万个农场的总体信息。

农场内库存调查要求: (1) 进行面积/产量和库存抽样调查的农场主都必须是一样的; (2) 按不同作物采集库存能力和库存数; (3) 按不同的州来定制采集数据的作物; (4) 采用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MPPS) 。

农业调查的样本设计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抽样框:面积框和目录框。从面积和目录样本调查取得的数据使用由农业部统计局和依阿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多样框统计方法进行合并, 确保全美所有土地面积计算一次并且只计算一次。除此, 在7月、9月、12月和3月, 对6月农业调查再抽取子样本, 实现对重要牲畜存栏、作物产量和季度存量估计数的调查并估计。随着作物季节的变化, 一些调查估计数将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调整, 并随着季节的结束, 而越来越接近于年度估计值。

2) 农场外的库存调查。对流通环节或再加工环节的存量进行的调查。包括所有在农场以外的商业设施中储存的粮食或油料 (未加工) , 粮仓、仓库、终端设施、商业加工厂、油料压榨场所等, 包括粮食和油料的永久和临时库存 (不含在途) 。调查对象包括所有已知的12000个商业粮食库存设施点, 约85亿蒲式耳 (2亿多吨) 仓储能力。这个仓储能力大约占全社会仓储能力的42%, 农场外库存数字来自于对仓储单位粮食库存的问卷调查, 这是一项较为完整的数据性普查, 普及美国50个州, 农业部统计局对通过州政府农业统计办公室汇总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 加上对10%的遗漏设施的仓储量的估计值以取得全社会完整的农场外库存调查估计值。

农场以外库存的调查要求: (1) 对全美所有州的仓储设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 (2) 按作物品种采集库存能力和库存数; (3) 采集数据的农作物在各州之间是标准化的; (4) 各州之间对总体的分层也是标准化的。

农场以外库存的调查共分为6大类, 按规模划分为10个层次, 第1-4层内部抽样;第5-6层其他抽样;第7层内部普查;第8层其他普查;第9层油料加工者;第10层终端设施。

总库存的估算不允许没有反馈结果的调整, 调查员所有数据收集后, 运用估计, 首先根据农场内和农场外调查指标所制的表格, 分析直接推算和比率推算的结果;其次是评估农场内、外和全部库存的关系;最后用粮食平衡表方式分析整个库存。据近5年库存调查, 农场内和农场外的库存量在逐年下降, 农场外库存占总库存的比例大致在60%左右。

2.粮食平衡表的预测和发布

美国农业部每个月发布全球多品种的农作物供应和需求预测报告, 掌握世界的农产品平衡情况, 对全美及至世界的相关企业和单位、个人以及政府的决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月度供需预测是通过平衡表方式说明供给和使用量。涉及的谷类包括美国和世界的小麦、粗粮、玉米和稻谷;以及美国的饲料粮 (玉米、大麦、高粱和燕麦) 。油籽包括美国和世界的大豆、世界混合油籽总量。比如, 为了估计大豆供应和需求, 对90个国家编制了独立的平衡表, 这样的预测面对于全球的贸易前景和趋势影响显而易见。

1) 平衡表的指标设计:期初库存量、供给量、使用量和期末库存量。总供给量包括期初库存量、生产量、进口量, 总需求量包括出口量、口粮和工业用粮、种子、剩余项 (饲料、在途、损耗、非平衡和差错等) 和期末库存量 (农场内和农场外粮食库存) 。在一个新的销售年度要求总供给量=总需求量。在预测平衡的基础上, 对价格进行预报。平衡表采用的销售年度通常以年度收获的第一个月开始, 因此对于同种作物国家或地区都不一样, 美国月度供需平衡预测报告对一个国家定义的销售年份可能与当地使用的不同, 特别是对那些全年均收获作物如水稻的国家更是不同。也就是说世界供需估计总量 (延伸至多月) 代表不同地区销售年份的合计量。对于一个给定年份, 世界供需总估计量代表一个概念, 并非在某个时点的世界总量。

2) 平衡表的数据来源。平衡表中各项数据由美国农业部内部分工负责完成, 其中:粮食生产和库存数据来源于农业部统计局, 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外服务局, 口粮和工业用粮数据来源于世界农业展望局, 种子和饲料用粮来源于农业部统计局和经济研究局, 预报工作由美国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协调机构间进行评估, 但并不主宰这个过程, 农业部长办公室也只是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后且对公众发布准备就绪时才听取对结果的简单报告。

3) 无干扰的封闭会议。机构间商品评估协调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过夜的封闭会议”, 估计分析汇总结果, 形成平衡预测报告。评估会议由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海外服务局、市场服务局组成。所有参加估计会的专家, 必须是了解有关方面的情况、具有丰富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知识, 具备承担对各种汇总后的信息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在机构间商品评估协调委员会上, 各组成机构所作的贡献因各自的职能而不同。

4) 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的预报分析。平衡表的预报过程, 融合了定量化的商品模型预测和定性的专家判断、分析人员深层研究, 包含了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最新市场信息和经济条件、重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变化以及全球政策变化的交互作用。商品模型, 提供了评价商品市场的框架, 委员会成员使用在经济研究局和农场服务机构开发的各种模型, 分析每个月拥有的作物新信息;专家判断在于对模型结果的现实的检验和评估, 并对部门确定的估计值做出定论。USDA分析人员在研究中要保证部里的数据库和模型与不断变化的市场关系同步。月度的预测将受政策和各种市场关系的变化影响, 因此供需平衡关系在年度各月份之间将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在月度间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修正, 使预测与实际更相符。因此经济研究局研究人员对市场所作的研究是维护农业部内供需平衡预测和价格预报的质量的关键部门。

3.对调查者提供数据的约束和预报评估

1) 无偿提供, 保密使用。在美国, 所有被调查者均按要求无偿提供有关信息。由于美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出口贸易大国, 政府为保护农业生产, 特别是为解决粮食生产过剩, 维持粮食合理价格, 以及在粮食安全储存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兑现是基于合同或事前登记或在政府确定的目标计划审批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企业或个人, 如果提供的数据失真, 将影响到它们的诚信并影响其可能享受的有关政府补贴。如在1996年以前, 参加政府计划并希望有资格得到不足支付或灾害补贴的农场主, 必须向美国农业部市场服务局上报登记他们种植的分作物面积。否则就不具备参加并希望得到政府的某项补贴的资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美国由于普及率很高的电子化信息化, 为高度数据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基础, 使得许多行政记录, 一方面可作为统计机构检验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息真实程度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检验着信息机构所做出的预报和评估的准确性。同时统计部门也承诺并承担对调查者数据保密的法律责任, 所有农业统计调查的个体数字是不对外提供的, 有些个体数字甚至在汇总上报后消除, 并且调查者就是信息使用者, 因此调查者能按要求提供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调查数据的100%真实和具有代表性, 由于调查过程中样本、操作或其它人为原因, 调查数字可能出现技术和人为误差, 这是不可避免的, NASS和WAOB最终的估计值并不完全简单取决于样本调查的推算结果, 事实上, 还应用了其它组织 (私营的和公共的) 提供的大量数据来评价其生产的准确性并确定最终估计值。

农业统计表 篇3

1.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乡镇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虽然经过这几年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国的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有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这主要跟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识不到位有关,他们平时对统计人员不够关心,不了解统计工作,经常让统计人员从事与统计无关的工作。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其他工作,如劳动保障、招商引资、防汛抗旱、机关事务等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人员在上报报表时经常敷衍了事,只为图完成任务。

1.2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由于新老统计员在工作交替中没有衔接到位,再加上新统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农村统计工作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要经多次催促才姗姗上报,延误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1.3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农业报表的种类就达35种,指标达2070个,可想而之,报表任务之重。而乡镇统计人员不只负责农业报表,他们还需要填报工业、投资、能源等报表,可见乡镇统计工作的难度和任务很艰巨。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1.4统计服务不到位,难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足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1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区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2.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 要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区财政的预算之内,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可以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大对乡镇农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服务水平 可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统计系统培训会,加强统计业务、统计法、统计知识的培训,另外每月在召开统计系统培训的同时开展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听取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心声,实实在在的关心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及困难,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农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4

一、组织领导

农业信息统计工作由农业局分管领导亲自抓,具体工作由综合业务科负责。接到省农业厅通知后,我们专门就农业信息统计工作下发通知,并召开了由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农技站长)参加的农业信息统计工作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全区农业信息统计基点镇,由基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农技站长)具体负责基点村和基点户的选取和信息的统计上报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基点设置

根据我区作物布局和农业农村实际情况,我区共选取了个镇(街道)承担农业信息统计调查工作。我们综合运用等距抽样和类型抽样选取基点镇,首先将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按分布划分镇(街道),将全区某种作物主产区按近三年的平均亩产高低进行排队编号,以全区该种作物三年平均播种面积累计数为依据计算抽样距离(累计播种面积总数除以应抽的基点镇(街道)个数,若抽样距离不在范围内,可多次除以应抽的基点镇(街道)个数,直至抽样距离落到范围内),以抽样半距所对应的单位作为第一个基点镇(街道),以后每加一个组距为一个调查点,直到最后一个调查镇(街道)选出。全区共设置个基点村、个基点户。

(二)统计作物

各基点镇(街道、库区)在农业局的指导下选取基点村、基点户,重点考虑各镇(街道、库区)的优势作物,同时全面兼顾全区统计年鉴中的其它作物。力求每个基点村(个基点户)尽量涵盖全区统计年鉴中的所有作物。统计作物如下表:

粮食作物

小麦

谷物

玉米、谷子、高粱、其它谷物

豆类

大豆、绿豆、其它豆类

薯类

地瓜

经济作物

花生、棉花、烤烟、蔬菜、瓜类、果品

汇总统计时芋头、草莓分别按蔬菜、果品统计。要求基点户在填报统计作物时,具体到作物种类,不细分品种。

(三)基础信息

一是基点村名称,村统计员姓名、联系电话;二是基点户户主姓名、联系电话;三是基点户年的作物面积和产量。

三、基本要求

1.代表性检验。基点村和基点户选好后,我们进行了代表性检验,每一个基点村、基点户的平均亩产与所在镇(街道)、全村的平均亩产比较,其差数在±%以内,则选取该点,超过±%,则重新选点。

2.调查员选聘

选取的个镇(街道)聘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农技站长)为调查员。每个基点村选聘熟悉农业和农村经济情况的村文书做为村级调查员。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业局由分管领导亲自抓,综合业务科具体实施。抽取的个镇(街道)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基点村由村文书负责,做到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区农业局的统一指导、镇(街道)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5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形式。

(一)按利益联结方式划分

利益联结方式(代号2):指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主体,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或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手段或方式。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合同制(代号3):指产业化组织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或销售农副产品,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基地农户能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和出售产品,产业化组织能按合同提供服务、收购农产品并及时结算。

订单关系(代号4):指产业化组织与农户通过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农产品生产、收购等事项的形式。

与农户直接签定合同带动农户数(代号5):指产业化组织直接与一家一户农户签订收购和销售合同的农户总数。

与专业大户签定合同带动农户数(代号6)。

与乡、村签定合同带动农户数(代号7):与村签定合同是指产业化组织与村委会签定收购或销售合同,由村委会组织农户完成合同的方式。与乡签定合同是指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签定收购或销售合同,由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农户完成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数是指企业签定合同的所有村或乡带动的农户总和。

与中介组织签定合同带动农户数(代号8):与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签定合同是指企业与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签定收购或销售合同,由中介服务组织或合作组织完成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数是指企业签定合同的所有中介服务组织带动的农户数总和。

年履约订单成交额(代号9):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若成交金额超过原订单总额,请按原订单总额填写。

年订单总额(代号10):指全年签订订单的资金总额。合作制(代号11):指产业化组织与基地农户建立了较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并按一定的方式(如按交易量)将一部分农副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利润返还给农户(包括实行二次分配)。

联合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数(代号12):指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的总和。

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带动农户数(代号13):指产业化组织与基地农户建立了三年以上的产销合作关系,产业化组织对基地农户采取多种方式实行利益返还,农户完全按照产业化组织要求进行生产、销售的农户总和。

其他方式合作带动农户数(代号14):指产业化组织通过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带动,通过投资合作开发,出租和租赁形式、实施技术指导等各种形式与基地农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联系带动的农户总和。

股份合作制(代号15):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产业化组织按照股金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直接入股农户数(代号16):指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生产设备、产品等资产直接参股入股企业股份,并通过股份取得收益的农户总数。

合作社入股带动农户数(代号17):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股入股企业股份并通过得股份取得收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能享受股份收益的农户总数。

以上各种类型都不属于的,填写其他方式带动农户数。一个产业化组织的利益联结方式(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其他方式)可能同时有几种,只填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但是,请将不同方式带动的农户数分别填写到相应指标栏内。

(二)按组织类型划分

非市场类龙头企业带动型(代号21):指以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是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该指标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代号23):指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该指标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该指标与表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代号1)”一致。

规模以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代号24):指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组织章程,登记在册会员50户以上或年经营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产品市场带动型(代号25):指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该指标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数量。

其它类型(代号27):指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符合产业化经营条件的组织形式。该指标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数量。

农村经纪人(代号28):指围绕产业化经营,在农村专门从事农产品产加销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等。

专业大户(代号29):指在产业化经营中专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并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生产的农户。

二、产业类型

(一)种植业(代号31):指以种植业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二)畜牧业(代号44):指以畜禽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三)水产业(代号51):指以淡水或海水中各种养殖或捕捞产品为对象,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

(四)其它产业(代号52):指除上述各产业以外的产业化组织。

三、产业化组织规模

(一)资产

资产总额(代号55):指各类产业化组织截止年底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各种资产的合计额。其中,合作经济组织资产总额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资产,会员的个人资产不统计。

固定资产净值(代号57):指各类产业化组织截止年底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所有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其中,合作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净值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固定资产,会员的个人固定资产不统计。

固定资产合计(代号59):指各类产业化组织截止年底内部会计 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在建工程的总和。其中,合作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固定资产,会员的个人固定资产不统计。

(二)带动农户

带动农户数(代号63):指全年各类产业化组织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民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数。其中通过订单形式带动农户数需在“订单带动农户数(代号64)”中单列出来。

(三)带动农户类型

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代号66):指龙头企业通过与其签订合同、承诺,或通过口头约定等形式,为其提供系列服务,明确收购保护价回收其农产品用于加工或销售的农户数,以及固定为企业生产原料的农户数。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数(代号67):指由于龙头企业的影响作用,企业或原料基地周边地区的农户受影响而从事相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数,该部分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稳定的提供农产品和收购农产品关系。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在册会员数(代号68)。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有会员登记本,在里面所记录的会员数。该指标统一以户为单位,一户家庭成员不管多少人加入同一合作组织,均按一个会员计算。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农户数(代号69):指除会员外,为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原料的农户数。

(四)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数(代号71—74):指直接为产业化组织提供农副产品原料的基地种植面积、畜禽饲养量或水产养殖面积等。

四、产业化组织效益

(一)非市场类龙头企业效益

销售收入(代号77):指企业全年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代号78):指企业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代号79):指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总额。创汇(代号80):指企业全年创汇总额。

上缴税金(代号81):指企业全年交纳的各项税款总额。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效益

销售收入(代号83):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后统一销售实现的收入总额。不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销售产品的收入不计入。该指标与表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中“产品销售收入(代号229)”一致。

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代号84):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所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农产品后统一销售实现的收入总额。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产品的收入不计入。该指标与表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收入(代号230)”一致。

(三)农产品市场效益

交易额(代号86):指全年进场交易各类农产品的总成交额。净利润(代号87)、上缴税金(代号88):指市场本身经营管理的净利润和上交税金,不包括进场经营户的收支。

(四)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获得总收入(代号89):指各类产业化组织收购农户农产品支付的货款以及对农户的利润返还、股金分红总额。该指标不计算平均数。

(五)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益

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代号91):指企业直接带动的农户由于企业收购其农产品、为其提供服务等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农户生产此部分农产品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户均比上年增收(代号92):指上面指标(代号91)的本年数与上年数对比的增减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做对比,下同。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代号93):指企业辐射带动的农户由于企业收购其农产品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农户生产此部分农产品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效益

会员户均纯收入(代号96):指会员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其农产品、为其提供服务等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会员生产此部分农产品 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代号98):指为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原料的非会员农户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其农产品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其生产此部分农产品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五、对龙头企业扶持

(一)银行贷款(代号101):指全年各级银行或信用社对龙头企业的各种贷款总额。

(二)财政扶持资金(代号105):指全年各级财政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总额。

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代号106):指全年各级政府明确划块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总额。

(三)税收减免额(代号111):指按照国家优惠政策,龙头企业实际享受的税收减免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额。

六、其它

(一)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代号115):指年末产业化组织的从业人员数。

(二)利用外资龙头企业数(代号123):指利用国外资金的龙头企业数。

(三)利用外资额度(代号124):指国外投资商对龙头企业的投资额。

(四)自治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代号125):指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

(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数(代号126):指各市已经认定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

二、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本表统计程序:本表由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发给辖区内的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各企业填写上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审核汇总,汇总表(包括各企业数据)上报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

从业人数(代号128):企业年末的从业人员数。

资产总额(代号131):企业截止年底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各种资产的合计额。

固定资产净值(代号132):企业截止年底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所有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

固定资产合计(代号133):企业截止年底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在建工程的合计数。

销售收入(代号134):企业全年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代号135):企业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代号136):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总额。上缴税金(代号137):企业全年交纳的各项税款总额。出口创汇(代号138):企业全年出口产品创汇总额。税收减免额(代号139):按照国家优惠政策,企业实际享受的税收减免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额。

财政扶持资金(代号142):全年各级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扶持总额。

申请银行贷款(代号147):企业全年向各级银行或信用社申请各种贷款的总额。

实际获银行贷款(代号148):企业全年从各级银行或信用社实际获得的各种贷款总额。

申请建设用地(代号149):企业由于厂区扩建向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总面积。

实际获批用地(代号150):企业厂区扩建实际得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的总面积。

直接带动农户(代号151):企业通过与其签订合同、承诺,或通过口头约定等形式,为其提供系列服务,明确收购保护价回收其农产品用于加工或销售的农户,以及固定为企业生产原料的农户。

收购所有农产品支付的货款(代号153):企业向农户收购用于加工或销售的全部农产品所支付的货款总额。

直接带动农户销售农产品获得的纯收入总额(代号155):企业直接带动的农户给企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或加工农产品,当年获得的纯收入总额,该指标不计算平均数。

在企业就业的农民(代号156):在企业从事长期或短期工作的农民工。

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年收入总额(代号158):企业发放给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工的工资、工钱,奖金、分红等总额。

附报指标

企业主营产品:填写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排在前三位的产品名称。

主营产品的主要原料类别:请按照以下主要原料类别填写(一级类别只能填写一个,二级类别可填写一至两个):粮食类(小麦、稻米、玉米、其它);油料类(油菜、花生、大豆、其它);棉麻类(棉花、亚麻、其它);糖类(甘蔗、甜菜);水果类(苹果、柑橘、梨、葡萄、桃、菠萝、其它);蔬菜类(番茄、胡萝卜、食用菌、其它);林特产品类(花卉、茶叶、中草药、山野菜、其它)、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其它);蛋类(鸡蛋、鸭蛋、其它);乳类(牛乳、其它);皮及皮毛制品类(皮革、羽绒、其它);水产品类(鱼类、虾类、贝类、其它);其它(种子、其它)。括号内的为二级类别名,请加括号填写,如糖业企业在此项填写糖类(甘蔗),苹果、菠萝果汁加工企业填写水果类(苹果、菠萝)。

基地所在地:填写主营产品的主要原料基地所在县。最多填写三个地点。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代号161):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数。该指标与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代号23)”一致。

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代号162):指对会员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产加销综合服务(代号193):指为会员提供生产、初加工、储藏、包装、销售各环节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加工服务为主(代号194):指主要为会员开展产品加工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仓储服务为主(代号195):指主要为会员开展仓储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运销服务为主(代号196):指主要为会员开展运输、销售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技术、信息服务(代号197):指主要为会员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已登记注册(代号200):指已在工商部门、农业部门、民政部门及其它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农民(代号206):指由农民发起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企业(代号207):指由企业牵头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农技服务组织(代号208):指由农技服务组织牵头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

基层供销社(代号209):指由基层供销社牵头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

基层科学技术协会(代号210):指由基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

村党支部或村委会(代号211):指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牵头成 立的合作经济组织数。

会员农产品总产量(代号214):指合作经济组织本组织所有会员生产的农产品总量。该指标计量单位统一为吨,单位不一致的(如家禽用羽计量)请换算为吨。

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总产量(代号216):指合作经济组织本对会员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的数量。该指标计量单位统一为吨。

代购农用资料总量(代号218):指合作经济组织本为会员代购的农用资料数量。该指标计量单位统一为吨。

培训会员情况(代号220):指合作经济组织本对会员进行培训的累计人次。

资产(代号223):指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内部所有资产的总额。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资产,会员的个人资产不统计。

固定资产净值(代号224):指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内部所有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固定资产,会员的个人固定资产不统计。

负债(代号225):指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内部各种债务总额。所有者权益(代号226):指投资者对合作经济组织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产品销售收入(代号229):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后统一销售实现的收入总额。不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销售产品的收入不计入。

总支出(代号231):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本统一收购、销售会员农产品发生的全部支出。

上缴税金(代号232):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本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

本年盈余(代号233):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本实现的收益,即上面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总支出再加上其它净收入的总额。

累计盈余(代号235):指以前盈余的剩余额与本年盈余的合计数。

二次返还会员盈余总额(代号237):指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按会员农产品交易量等返还给会员的总金额。

会员股金分红总额(代号239):指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按股金分配给会员的红利总额。

实行二次盈余返还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代号242):指按会员农产品交易量等实行盈余二次返还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

实行会员股金分红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代号243):指按股金分配给会员红利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

有实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代号244):指办有经营实体且经营实体正常运作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

有风险基金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代号245):指针对会员生产经营设立有风险基金的合作经济组织个数。

财政扶持资金(代号246):指全年各级财政资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总额。

获金融机构贷款(代号251):指全年各级银行或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各种贷款总额。贷款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贷款、合作经济组织为会员担保贷款、龙头企业为会员担保贷款。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贷款(代号252):指金融机构直接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会员担保贷款(代号253):指金融机构与合作经济组织签定协议,由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会员的小额农贷。

龙头企业为会员担保贷款(代号254):指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生产经营,由龙头企业担保,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会员的小额农贷。

经费(代号255):指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日常各项业务活动的经费,经费来源包括收取会员会费、盈余提取、其它单位或个人赞助等。

会员会费(代号256):指本合作经济组织向全体会员收取的会费总额。

盈余提取(代号257):指本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提取的经费总额。

赞助(代号258):指其它单位或个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赞助,包括捐赠。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体会员总收入(代号260):指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收购会员农产品支付的货款以及盈余返还、股金分红等的总额。这个指标不计算平均数。

四、合作之星和联合会会员情况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自治区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之星)和自治区农联会员,各市管辖名单附后。

本表统计程序:本表由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发给辖区内的先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各合作经济组织填写上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各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审核汇总,汇总表(包括各合作组织数据)上报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

登记在册会员(代号262):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有会员登记本,在里面所记录的会员数。该指标统一以户为单位,一户家庭成员不管多少人加入同一合作组织,均按一个会员计算。

会员农产品总产量(代号264):指合作经济组织本组织所有会员生产的农产品总量。该指标计量单位统一为吨,单位不一致的(如家禽用羽计量)请换算为吨。

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总产量(代号265):指合作经济组织本对会员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的数量。该指标计量单位统一为吨。

资产总额(代号266):指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内部各种资产的合计额。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资产,会员的个人资产不统计。

固定资产净值(代号267):指合作经济组织截止年底所有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差额。只统计合作组织自有固定资产,会员的个人固定资产不统计。

产品销售收入(代号268):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购会员农产品后统一销售实现的收入总额。不由合作组织统一收购、销售产品的收入不计入。

产品销售成本(代号269):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购、销售会员产品所产生的成本。

管理费用(代号270):指合作经济组织统一收购、销售会员产品过程中开展管理活动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

本年盈余(代号271):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本实现的收益,即上面的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再加上其它净收入的总额。

累计盈余(代号272):指以前盈余的剩余额与本年盈余的合计数。

二次返还会员盈余总额(代号273):指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按会员农产品交易量等返还给会员的总金额。

会员股金分红总额(代号274):指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按股金分配给会员的红利总额。

会员户均纯收入(代号275):指会员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其农产品、为其提供服务等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会员生产此部分农产品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辐射带动农户(代号277):指除会员外,为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原料的农户数。

辐射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代号278):指为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原料的非会员农户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其农产品而获得的总收入,扣除其生产此部分农产品成本后的户均数。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各级财政扶持资金(代号280):是指全年各级财政资金用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总额。

获金融机构贷款(代号285):指全年各级银行或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各种贷款总额。贷款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贷款、合作经济组织为会员担保贷款、龙头企业为会员担保贷款。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贷款(代号286):指金融机构直接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会员担保贷款(代号287):指金融机构与合作经济组织签定协议,由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担保,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会员的小额农贷。

龙头企业为会员担保贷款(代号288):指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生产经营,由龙头企业担保,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给会员的小额农贷。

经费(代号289):指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日常各项业务活动的经费,经费来源包括收取会员会费、盈余提取、其它单位或个人赞助等。

会员会费(代号290):指本合作经济组织向全体会员收取的会费总额。

盈余提取(代号291):指本合作经济组织从累计盈余中提取的经费总额。

赞助(代号292):指其它单位或个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赞助,包括捐赠。

各市辖区内合作之星和联合会会员名单

南宁市

宾阳县黎塘莲藕专业协会 邕宁那楼桑蚕茧专业合作社 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 广西水果行业协会 广西农产品产销协会

邕宁那马镇昌盛无公害蔬菜经济协会 横县桑蚕蘑菇行业协会 南宁市江南区茉莉花经纪人协会

横县大地种植业开发服务部 横县花茶协会

宾阳县黎塘汇农萝卜协会

柳州市

柳江县百朋镇怀洪村莲藕技术协会 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 鹿寨县寨沙镇寨沙村淮山协会 三江县八江乡布央村茶叶生产协会 柳江县葡萄技术协会

柳州市得利良种猪养殖发展协会

桂林市

全州县才湾镇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

全州县绍水镇湘塔无公害优质早蜜梨联合协会 荔浦县马蹄营销协会 桂林荔浦县荔城镇食用菌协会 桂林(兴安)漓江果蔬协会 全州县食用菌协会

平乐县桥亭乡显堆村月柿柿饼协会 恭城县红岩生态月柿协会 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村水果销售协会 兴安南源禾花鱼协会

梧州市

蒙山县名优水果产业协会 岑溪市马路桂圆加工流通协会 蒙山县木薯产业协会 蒙山养猪专业协会 藤县和平镇粉葛协会 苍梧县石桥镇蔬菜协会

苍梧县石桥镇瘦肉型猪养殖协会

贺州市

八步区水果技术专业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塘面马蹄协会

富川县葛坡镇白牛村水果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美仪水果协会 昭平县农村固定观察点茶叶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大平瑶族乡养峰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公会晒烟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古柏村蔬菜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水果专业技术协会 贺州市贺街镇农业科技信息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蔬菜协会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生猪流通协会

北海市

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营盘社区水产协会 合浦县家禽协会 北海珍珠商会

合浦常乐农副产品流通协会 合浦县崟丰果蔬产业股份合作社 合浦县石湾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

钦州市

灵山县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 浦北县香蕉协会

贵港市

桂平市官桥蔬菜协会

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村面村甘蔗生产合作社

贵港市港南区瓦塘乡香江满村屯水果协会 桂平市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平南县大玉余甘果协会

玉林市

容县黎村家禽业协会

玉林良平水果合作社

北流市新圩供销社法国豆专业合作社 兴业县山心供销社茶叶专业合作社 玉林市六旺鸿大种养业协会 北流市山围蘑菇协会 容县千秋沙田柚协会 玉林市参皇养殖协会 玉林市罗江农产品流通协会 陆川县农业水产畜牧联合会 容县杨村镇农副产品产销协会 百色市

田阳县田州镇凤马肉芥菜加工专业协会 凌云县桑蚕协会

凌云县玉洪瑶乡莲灯村茶叶协会 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无公公蔬菜协会 田东县天远香野猪生产协会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协会

河池市

宜州市太平乡桑蚕协会 宜州市矮山乡王家甫葡萄协会

河池市金城江区拔贡镇寨熬村无公害蔬菜协会 宜州市矮山乡良山冲蔬菜协会

来宾市

武宣县河马乡金岗村茶叶协会 象州市中平镇桑蚕联合会 金秀县大瑶山茶叶生产协会 武宣县桐岭镇蘑菇协会 合山市河里乡河村果蔬协会 金秀县三江乡水果协会

崇左市

龙州县逐卜农产品产销协会 广西宁明县八角协会

扶绥县渠黎镇渠莳村农民果菜专业协会 崇左市宁明县那堪三科水果协会

防城港市

东兴市东兴镇水产品流通协会

农业统计表 篇6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统计报表编制说明

一、报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统计报表,适用于由各省级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二)报表种类。本报表分为1套2张表,其中“附表1”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任务和投资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2”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效益主要指标汇总表。

(三)统计。本报表为统计报表。统计采用公历年制,即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四)填报单位。本报表为内部使用的业务报表,以各省级农口部门为单位分别进行填报。对报表中不涉及本部门项目的指标数据,不予填列。

(五)执行时间。从2004起,由各省级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按本报表 进行统计。

二、填报要求

(一)表中“任务量”及“效益”的指标均采用已注明单位,涉及金额的单位采用“万元”,打“—”者不填列数据。除指标解释中特别注明必须按整数填列的指标外,其余填表数字均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二)表中“计划”栏数据应与计划报表相一致。如项目计划有调整的,按国家农发办或农业部批复调整后的数据填列,由省级农口部门在报送统计表时,在上报说明中列出调整前批复的计划数。

(三)对超额完成任务或投资,或者单项工程建设任务或投资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少量调减但未办理报批手续的,其增减数据对应填列到“任务量(投资额)增减”栏中。同时,对其中任务量或投资额有调减但未办理报批手续的项目,必须备注说明调减的原因。

三、指标解释及统计口径

现将表中的指标解释及统计口径具体说明如下,凡表中重复出现的指标只说明一次。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任务投资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1)

1、行说明

(1)原原种扩繁项目 ①第3行“基地面积”:指项目建设单位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种子生产的面积。

②第4行“仓库”:指低温低湿库和常温库及物资库的库房面积。其中低温低湿库指具有降温除湿功能,温度控制在5-15℃,湿度控制在50-70%的仓库;常温库及物资库指种子周转库、种用物资储备库、农业机具库。

③第5行“网室”:指用于防止鸟类、昆虫等对作物的破坏、传粉专用隔离设施。

④第6行“晒场”:指用于种子晾晒、以降低含水量场所的面积。一般为水泥地面。

⑤第7行“仪器设备”:指种子繁育、贮藏、加工所需的各类灌溉、质检、制冷及加工等仪器设备。

⑥第8行“其他”:指用于原原种扩繁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2)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①第13行“购置加工设备”:指种子加工项目购置的单机加工设备,以及精选、分级、包衣、包装计量、传送设备和叉车等设备。

②第14行“其他”:指用于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3)育草基金项目

①第16行“草种基地面积”:指项目承担单位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的牧草种子生产的面积。

②第20行“其他”:指用于育草基金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4)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①第23行“种植业基地”: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露地、园地、温室、大棚等面积之和。

②第24、25行“引进畜禽良种”:指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畜禽良种的数量。

③第26行“畜禽棚舍”: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畜禽繁殖、饲养的房屋、厩舍面积。

④第27行“水产养殖基地”: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海水、淡水养殖面积之和(包括育苗设施)。

⑤第28行“其他”:指用于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5)秸秆养畜项目

①第30行“青贮氨化池”:指通过项目实施,农户或养殖示范场建成青贮氨化池的体积数量。

②第31行“养殖示范场(户):指补助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农场个数。

③第32行“秸秆处理机械”:指购置各种秸秆处理机械的数量。④第33行“其他”:指用于秸秆养畜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6)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

①第35行“橡胶更新定植”:指更新年限已到并经批准而更新定植的橡胶面积(当年定植的以林段为单位计算保苗率达到85%以上的胶园面积)。

②第36行“橡胶中小苗抚管”:指对未投产橡胶幼树进行管护。③第37行“防风林营造”:指为了减少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而在橡胶林段四周营造的胶园防风林。

④第38行“防风林管理”:指对已定植防风林幼树进行管护。⑤第39行“其他”:指用于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2、栏说明

(1)“任务量”:指列入计划的项目建设任务的数量。完成任务量必须填写实际完成的数量。各类项目中具体工程措施的任务量以“座、处、台、套、个”为单位的,其完成任务量必须填写整数,单个工程全部完成的应填写“1”,未全部完成的为“0”。第1栏“上年结转”+第2栏“计划”+第3栏“任务量增减”=第4栏“本年完成”+第5栏“结转下年”。

①第1栏“上年结转”:指上未完成结转到今年继续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当年立项项目不存在上年结转)。

②第2栏“计划”:指当年项目计划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③第3栏“任务量增减”:指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当年项目的单项工程或措施任务量进行了微量调整,造成该单项工程或措施实际任务量与计划任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任务量增减主要有任务量增加和任务量减少两种情况:一种是“任务量增加”,指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任务量超过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任务量的部分,填列正数;另一种是“任务量减少”,指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该单项工程或措施不再进行续建)任务量少于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任务量的部分,填列负数。

④第4栏“本年完成”:指当年实际完成的上年结转以及当年计划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

⑤第5栏“结转下年”:指当年项目任务量未完成,需结转到下年继续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

(2)“投资额”: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情况。具体分为“上年结转”、“计划”、“投资增减”、“本年完成”和“结转下年”五小栏,下再细分“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等各小项。其中:上年结转+计划+投资增减=本年完成+结转下年。

各项资金的指标解释具体为:

①“财政资金”:指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直接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以及用于贷款贴息、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等支出的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指中央财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指地方各级财政按照规定比例与中央财 政资金配套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

②“自筹资金”:指项目区农村集体、农民群众、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牧场、地方有关部门等)筹集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工投劳折资。银行贷款以及项目建设单位先期的固定资产和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投入不计入自筹资金。

③“银行贷款”:指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信贷资金。

④“其他资金”:指除上述资金之外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等。

(3)“上年结转”:指上未完成结转到今年继续使用的资金总量(当年立项项目不存在上年结转)。其中:

①第6栏“小计”:指上年结转到今年的全部资金量,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和银行贷款。

②第7栏“其中:财政资金”:指上年结转资金中的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总额。

(4)“计划”:指当项目计划安排的“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①第8栏“合计”:指本项目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②第9栏“财政资金”: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总额。③第10栏“小计”: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自筹资金数额。④“其中:投工投劳”:指当年项目计划中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和折资数。

⑤第11栏“折资”:指当年项目计划中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投工投劳折资时劳动力价格要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填列。

⑥第12栏“数量”:指当年项目计划中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

⑦第13栏“其他资金”: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其他资金的数额。

⑧第14栏“银行贷款”: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信贷资金数额。

(5)“投资额增减”:指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当年项目的单项工程或措施进行了微量调整,造成该单项工程或措施的实际完成资金数额与计划资金数额间产生差额。“投资额增减”主要有投资增加和投资减少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增加”,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资金数额超过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资金数额的部分,填列正数;另一种是“投资减少”,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该单项工程或措施不再进行续建)资金数额少于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资金数额的部分,填列负数。

①第15栏“合计”:指当年项目投资增减总额。②第16栏“财政资金”:指当年项目财政资金增减数额。③第17栏“小计”:指当年项目自筹资金增减数额。④第18栏“折资”:指当年项目农民群众多投入或少投入的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

⑤第19栏“数量”:指当年项目农民群众多投入或少投入的劳动工日。

⑥第20栏“其他资金”:指当年项目其他资金的增减数额。⑦第21栏“银行贷款”:指当年项目银行贷款增减数额。(6)“本年完成”:指实际完成上年结转和当年计划“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的数额。

①第22栏“合计”:指当完成的项目总投资(含上年结转以及本年计划)。下立项的项目超前投入的资金不在统计范围内。

②第23栏“财政资金”:指当年财政资金的实际完成数,财政资金无偿部分为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当年实际报账数,有偿部分为县级财政实际借出数。

③第24栏“小计”:指当年自筹资金实际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④“其中:投工投劳”: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和折资数。

⑤第25栏“折资”: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取自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⑥第26栏“数量”: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取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或项目承建单位农民投工投劳台账或农民投工投劳纪录。

⑦第27栏“其他资金”:指当年其他资金的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⑧第28栏“银行贷款”:指当银行贷款的实际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7)“结转下年”:指当年项目的财政资金无偿部分尚未报账数、有偿部分尚未借出数以及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尚未完成数额。

①第29栏“小计”:指结转下年的资金总额,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②第30栏“其中:财政资金”:指结转下年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总额。

(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效益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2)

1、原原种扩繁项目

(1)第3行“新增原原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原原种的生产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第4行“新增原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原种的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良种繁育基地项目(1)第6行“新增原种生产能力”:解释说明同原原种扩繁项目。

(2)第7行“新增良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良种的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第8行“新增种子加工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机械加工种子的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4)第9行“新增种子储备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仓储设施所能储藏种子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育草基金项目

(1)第11行“新增草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治理区草种生产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第12行“新增草种加工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机械加工草种的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第13行“新增草种储备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仓储设备所能储藏牧草种子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4、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1)第16行“新增园艺产品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园艺产品种苗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2)第17行“新增畜类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畜类良种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3)第18行“新增禽类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禽类良 种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4)第19行“新增水产品供种能力”:指通过项目实施,到竣工水产品苗种供应能力。

(5)第20行“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水产品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5、秸秆养畜项目

(1)第22行“牛出栏”:指项目实施区当年牛出栏数。(2)第23行“羊出栏”:指项目实施区当年羊出栏数。(3)第24行“氨化、微贮秸秆”:指氨化、微贮风干秸秆及相关作物的数量。

(4)第25行“青贮数量”:指青贮鲜秸秆及相关作物的数量。

6、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

(1)第27行“橡胶平均增粗”:指本年内未开割橡胶树围茎实际茎粗的平均增加量。

(2)第28行“干胶亩产”:指每亩开割胶园年产干胶数量。(3)第29行“干胶总产量”:指当年生产的鲜胶水和杂胶(即扣除杂物后的胶线、胶块、胶泥)经过加工制成的烟胶片、标准胶、浓缩胶乳、浅色胶等橡胶成品的总量。

农业统计表 篇7

1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见图1),由1电虫统计器、2集虫箱、3穹顶、4太阳能电池板、5诱虫黑光灯、6连板夹、7箱底支架、8架间缝、9支撑立柱、10立柱尖、29集虫袋、30立柱穿口、31收虫袋嘴、32收虫袋组成。

2装置特征

图1中电虫统计器长方体形,长度为10~50cm,宽度为10~40cm,高度为10~30cm,安装在2集虫箱内,3穹顶下表面中央。电虫统计器包括11进虫口、12电虫发声网、13支网架、14探声器、15联网信号处理器、16诱虫进入灯、17蓄电池、18控制箱、19高压发生器(见图2)。

11进虫口是虫子进入1电虫统计器的入口,长方形,长度为8~36cm,宽度为8~26cm,由18控制箱下缘和3根13支网架围成;所述的12电虫发声网在1电虫统计器中设置3~5个,每个12电虫发声网长方形,长度为8~36cm,宽度为10~30cm,12电虫发声网上方的长边24通线绝缘支架管固定在18控制箱下表面,两个宽向边24通线绝缘支架管固定在13支网架上,12电虫发声网所在的平面与1电虫统计器下表面之间呈30~60°夹角,即上方的长边与11进虫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下方的长边与11进虫口之间的距离,从而12电虫发声网形成一个斜面;13支网架是直径或边长为1~2cm的陶瓷杆,或外包有一层厚度为0.1cm橡胶的不锈钢质、铜质或铝质杆,横截面圆形或正方形;所述的14探声器同公知的声音探测仪,长方体形,长度为1~4cm,宽度为1~3cm,高度为1~2cm,结构同人的中耳,朝向12电虫发声网表面中央为一个能够感受震动的薄片,虫子触碰12电虫发声网被电击时发出的“啪”声震动薄片,带动与之相连的震动放大连杆,推动另一端电源开关,形成一个电流通路,声音消失后,开关借助自身弹簧的作用恢复原位,电路断开,在通电与断电中,在相应的芯片里即可形成一个信号记录;15联网信号处理器将14探声器获取的信号传输出来联网;16诱虫进入灯1~4个,每个的灯泡功率为5~60 W,设置在1电虫统计器里面12电虫发声网后方;18控制箱位于1电虫统计器顶部,内部设置有14探声器、15联网信号处理器、16诱虫进入灯、17蓄电池和19高压发生器,而且18控制箱还有一个开关。

12电虫发声网由20集电负极线、21集电正极线、22输出电线、23通线主管、24通线绝缘支架管、25固丝钮、26电虫丝、27丝间缝、28电压控制器组成(见图3);20集电负极线和21集电正极线是铜芯电源线;28电压控制器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发出22输出电线进入陶瓷质或塑料质的23通线主管,两部分22输出电线相间连接26电虫丝;24通线绝缘支架管陶瓷质或塑料质,直径为1~3cm,管壁厚度为0.3~0.5cm,内腔盛纳22输出电线;所述的25固丝钮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直径为1~2cm,在同一横截面上与通线绝缘支架管24方向一致的直径两端,各有一个孔,25固丝钮将26电虫丝一端固定在此孔中,26电虫丝一端与22输出电线连接,另一端游离,每个25固丝钮均固定两根26电虫丝且相对的两个25固丝钮之间的两根26电虫丝之间的距离小于25固丝钮直径;26电虫丝不锈钢质、铜质或铝质,易导电,长度为8~36cm,直径为0.3~3.0mm,两端固定在25固丝钮上,数量依12电虫发声网所设置27丝间缝的大小而不同;27丝间缝指相邻25固丝钮之间的间距,靠近11进虫口的12电虫发声网的27丝间缝宽度为1~5cm,远离11进虫口的12电虫发声网的27丝间缝宽度为0.1~1.0cm。

2集虫箱正方体形,不锈钢质、铝合金质、或铜质,表面涂有一层绝缘漆,边长为15~60cm,一侧面上部有个开口,底面空出,两对角线为两个边长为2~3cm、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钢质7箱底支架所支撑,7箱底支架相交处有一个壁厚1~2cm,内径为3~5cm的螺母,通过旋入9支撑立柱顶端的螺杆形成螺栓结构,连接9支撑立柱和2集虫箱;3穹顶是2集虫箱上表面向上突出形成的顶;3穹顶顶部正中设置有5诱虫黑光灯;所述的5诱虫黑光灯为公知黑光灯,功率为5~100 W。

4太阳能电池板为公知的太阳能电池板,共3块,分别设置在3穹顶东、西、北3个边缘;相邻4太阳能电池板边缘设有2~5个连接孔,6连板夹伸入连接孔将相邻4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8架间缝是两个7箱底支架与2集虫箱侧壁地缘之间的缝隙;所述的32收虫袋由绵纤维布制成,上口同2集虫箱,固定在2集虫箱下缘,下端固定有31收虫袋嘴,形如漏斗,汇集电击致死的虫子,在侧壁上有30立柱穿口,9支撑立柱从30立柱穿口穿过;所述的31收虫袋嘴长圆筒状,塑料质,壁厚0.5~1.0cm,内径5~10cm,外表面设有4个挂钩;所述的29集虫袋钩挂在31收虫袋嘴外面方便收集虫子后拿取。

9支撑立柱不锈钢质或铝合金质,分三段,相互间能套叠;所述的10立柱尖末端尖,是9支撑立柱下部双叉形状的尖形突出。

3装置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将声音用探声器感知变成芯片识别的信号,进而用芯片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从中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有立柱尖,能够设置在待测农田的任何地方;有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储电供电,减少了电源线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收虫袋和集虫袋的设置,也可以有效获悉农田害虫的种类;控制箱开关能够自动控制装置可以自动白天和晚上分别发挥相应功能。农业物联网用害虫数量自动统计监测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3,4]。

参考文献

[1]李坡,吴彤,匡兴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2(3):18-21.

[2]王志彬,王开义,张水发,等.基于K-means聚类和椭圆拟合方法的白粉虱计数算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05-112.

[3]张小超,王一鸣,方宪法.精准农业应用与精细农业工程[J].农业机械学报,2002,33(6):125-128.

浅议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篇8

摘 要 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多样,但对其进行精确的统计又直接关系到正确农业政策的制定及国民经济的安全。全文首先分析了现行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进行较为全面的面积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关键词 农业统计 问题 策略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非常注重三农工作,政府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在研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越来越多地依赖农业统计的基础数据,而且我国加入WTO后很多农业数据也需要在国际间进行对比和分析。因此做好农业统计工作,对于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三农”进行正确、及时的调查、统计、分析,是农业政策指定的基础。我国现行的农业统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统计指标设置上没有反映现代农业前沿、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方面的指标。传统上的农业统计只统计播种面积、农业收成、畜牧业存栏头数、劳动力等计划经济制度保留的生产指标。但随着农村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上的统计指标无法反应农业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性,如对农业经营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绿色生态农业未进行统计,以及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他们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情况也未获得统计。另外传统上的统计也没有关注到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市场化等反映现代农业新趋势的指标。

2.基础数据统计制度机械,方法落后。首先,调查统计方法单一。由于农业统计面广、区域大,因此它不可能像工业统计那样面面俱到,因此现行的农业统计多采取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但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巨大,传统的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不足以反映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用的少,导致基础数据统计不科学。其次,农产品多,种植区域广,而且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较大,这导致标准多、品种多、变化快,因此套用传统上的指标解释很难做到统一统计标准。不同调查人员、不同部门对数据的理解不一样,调查、分析方法不一样,导致数据差异较大。再次,将农产品进行价值化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为例》,其中有多项涉及到农业价值化问题,如“农村投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间消耗及增加值”“农村市场与物价”“产品进出口”“农产品成本与收益”“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等。在价值核定时,各个地区简单、机械的用全省的农产品价格替代各地市或各县区的农产品价格,这就不能真实的反应各地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因为农产品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不同地域间鲜活农产品价格差异很大。

3.农业统计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我国统计人员呈“倒三角”型的,越是基层,专业从事调查的人员越少。据估计进行农业统计的人员80%为政府部门的兼职人员。于此同时,县级及以上有正式的统计机构,他们不从事最基础的调查工作,只能对下面报上来的数据进行核实、加工,甚至编造报表。同时,基层调查人员对现代化的统计工具运用不多,这对数据的精确性、及时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改进当前农业统计方法的建议

(一)进行较为全面的面积调查工作

面积调查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方法,而且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数据的可靠性已被证明,是一种成熟的方法。但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田面积面临两方面的挑战:农村城镇化导致大量农田被占据,农民进城导致农村优质良田被荒芜。尽管我国一直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粮食产量也处于较为稳定状态,但是农村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进行全面的面积调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旦耕地面积调查完成,那么各地区的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可以基本确定,因为耕地面积具有相对确定性,通过抽样调查统计,或根据历史经验,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特别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作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这样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将会大大提高,传统的难以分品种的,或不需要统计的品种的播种面积数得到确定。同时传统的以村为起点,逐级层层汇总上报的播种面积统计调查方法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二)建立健全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涉及面广,统计指标多,复杂。对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建立健全的农业统计指标体系:(1)精简统计指标,把统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上来。现行的农业统计指标,强调对农林牧副渔有关的数据统计,数据量大,加重了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而有些统计指标对于基层农业分析的意义并不大,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机械总动力完全可以弃用。又如农村组织和从业人员情况、耕地面积情况等可以隔年或更多进行调查统计等。对此,国家统计局要建立农业统计核心指标体系,各省、市、县区则围绕核心指标体系,建立各自的地方农业产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特色农业专项统计指标体系、现代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等。因为我够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农林牧副渔情况相差较大,统计指标本身具有多样化,通过建立各地区的特色指标体系,既反映农村基本情况和生产成果,又反映农业再生产条件过程和农村经济效益以及反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情况。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针对及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市场化、新农村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进行重点调查和统计。(2)采用简捷、灵活的非全面调查方法或利用现有经常性统计调查和部门统计资料等多种统计方法。我国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面广、分散、农户家庭经营,但同时又在想农业专业化合作方向靠近,针对这种变化较快的趋势,应大力开展抽样调查,以便及时取得准确的农业统计数据。同时,针对农业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采取重点调查,分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我国的农业统计工作队伍呈倒三角性,即越是基层专职统计人员越少,信息化能力越低。但是,决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又在于最基层,因此以信息化手段为契机,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统计素质至关重要。农村的网络已经在逐步推广和应用阶段,而农村事业的发展需要统计人员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工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需要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数据的采集、分析、上传由专人负责,而且该人应获得县级及以上机构颁发的证书。对此要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计划,培养一些即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的人员从事网络统计工作或兼职。其次,加强对数据统计的监督和管理。实践表明我国的统计数据中掺杂很多“水分”,要杜绝水分的存在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对此就要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管理。因此,提高农民本身的统计素质,让农民来监督统计数据应非常有效。我国的农业统计以组为单位,相对来说每个家庭的农业数据比较透明,以组为方式进行数据公开,任何人可以据此通过网络查询最终上报的数据与实际数据是否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朱苓.加强农业统计改革促进新时期农业发展.中国信息报.2008.8.29.

上一篇:2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下一篇:2016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