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共8篇)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1
龙头企业统计调查表
龙头企业 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70%以上。
统计范围 2009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1、企业详细名称 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后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以报告期末的企业名称为准,不能填写企业简称。
2、经营类型 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情况,填写下列类型之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其他。
3、登记注册类型 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下列类型之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商合资企业、港澳台商合作企业、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外商合资企业、外商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
4、所属行业类别 指企业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农产品加工企业填写农产品加工行业类别,农产品运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生产、农业科技及其他类型的企业,选择“其他行业”。行业类别划分如下:
(1)农产品加工业
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非食用植物油加工,制糖,畜禽屠宰,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水果加工,坚果加工,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豆制品制造,蛋品加工,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焙烤食品制造,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肉、禽类罐头制造,水产品罐头制造,蔬菜、水果罐头制造,其他罐头食品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其他食品制造;
酒精制造,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精制茶加工,其他饮料制造; 烟草制品制造;纺织品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制造;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制造;
其他农产品加工。(2)其他行业
5、主营产品类别 填写销售收入占第一位的产品系列类别。农产品加工企业填写农产品加工品类别;农产品生产企业(包括种植、养殖企业)、农产品运销企业填写农产品类别;农产品批发市场填写农产品类别;农业科技型企业中的种子繁育企业填写农产品类别;其他类型的企业填写其他非农产品类别。主营产品类别划分如下:
(1)农产品加工品 谷物碾磨制品,饲料及宠物食品,食用植物油,非食用植物油,植物油制品,糖,鲜、冷、冻肉,动物油脂,可食用动物杂碎,熟肉制品,水产品加工制品,蔬菜加工产品,水果工产品,坚果加工产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腐及豆制品,蛋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巧克力及蜜饯,方便食品,液体乳及乳制品,肉、禽类罐头,水产品罐头,蔬菜、水果罐头,其他罐头食品,调味品,发酵类制品,营养、保健食品,冷冻饮品及食用冰,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其他原料;酒及酒精,软饮料,精制茶及茶制品,其他饮料;烟草制品;纺织产品;服装、鞋、帽;皮革、毛皮及其制品;木材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纸及纸制品;其他农产品加工品;
(2)初级农产品
农产品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烟草,其他植物原料及产品,农作物副产品;蔬菜,食用菌,花卉,其他园艺产品;水果,茶叶,饮料作物,香料原料,中药材;林产品;牛及其产品,羊及其产品,其他牲畜及其产品,猪及其产品,禽类及其产品,兔及其产品,其他家养动物及其产品;水产品;其他农产品。
(3)非农产品
6、主要农产品原料类别 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消耗的主要农产品原料或经营的主要产品所属农业类别。填写最主要的一种农产品原料类别。这一指标主要是反映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与农业的关联情况。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龙头企业,都要找到其所属的农业产业类别,以便考察其带动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填写主要农产品原料类别,农产品运销企业填写主要经营农产品类别,农产品批发市场填写主要交易农产品类别,农产品生产企业填写主要产品类别,农业科技型企业中的种子繁育企业填写主要产品类别,其他类型的企业填写主要服务农业类别。产业类别选择要遵从习惯,如:种草养牛的,突出养殖环节,选择“牛及其产品”。企业内部从事一条龙生产的,还要突出关键环节,如:养鸡宰杀加工一条龙的,选择“禽类及其产品”;以饲料加工为主兼营养殖加工的,选择“谷物”或其他农产品。原则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突出主营产品生产的前一个环节。填到括号内的二级类别。作这种限制,主要是为了数据分类汇总方便。农产品原料类别划分如下:
粮食类(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其他谷物,大豆、其他豆类,马铃薯、木薯、其他薯类,青稞、荞麦、其他粮食);油料类(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茶籽、其他油料);棉麻类(棉花,黄麻、红麻、苎麻、大麻、亚麻、其他麻类,其他植物性纺织原料);糖类(甘蔗、甜菜、其他糖类);烟叶;药材类(枸杞、人参、西洋参、五味子、天麻、其他药材);蔬菜瓜果(番茄、胡萝卜、榨菜、莲藕、山药、辣椒、葱、姜、蒜、魔芋、时令鲜蔬,黄瓜、南瓜、其他菜用瓜,西瓜、甜瓜、白兰瓜、哈密瓜、脆瓜、其他果用瓜,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其他食用菌类,其他瓜菜);花卉苗木(花卉、苗木);其他作物(染料、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苇子、蒲草,其他作物);茶(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其他茶);桑;水果类(苹果、梨、柑橘、橙、香蕉、草莓、蓝莓、树莓、菠萝、葡萄、槟榔、枇杷、橄榄、猕猴桃、龙眼、荔枝、芒果、桃、石榴、枣、其他水果);热带作物(橡胶、咖啡、椰子、腰果、香料作物、其他热带作物);其他种植业产品类。
大牲畜类(肉牛、奶牛、马、驴、骡、骆驼、其他大牲畜);猪;羊(肉山羊、奶山羊、绒山羊,绵羊);禽类(肉鸡、蛋鸡,肉鸭、蛋鸭,鹅,珍禽,其他家禽);兔(肉兔、毛兔);特种动物(蜂、蚕、貂、银狐、麋鹿、马鹿、其他特种动物);其他畜牧业产品类。
水产品类(鱼类、虾类、贝类、蟹类、藻类、其他水产品)。
林产品类(木材、竹材、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笋干、油桐籽、乌桕子、核桃、板栗、花椒、胡椒、其他林产品)。其他农产品类(作物良种、种畜、种禽、水产种苗、林果种苗、其他良种,其他)。
7、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级别 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县级及其他五种。
8、与基地农户的主要利益联结方式 指企业在与基地农户利益关系上的联结方式,划分为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其他方式四种。每个企业只填最主要的一种联结方式。
合同制 指龙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农户收购农副产品等,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合作制 指在产业化组织内部,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等将农副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一部分利润按一定的方式(如按交易量)返还给农户。也包括实行二次分配。
股份合作制 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产业化组织按照股金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其他形式 指以上四种形式之外的利益联结方式。
9、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签约对象 划分为县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专业大户、分散农户、其他。
10、是否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以法人社员的身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填写是,其他情况填写否。
11、是否有进出口经营权 进出口经营权是指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有独立开展进出口业务的权限,委托其他企业或进出口商代理进出口等情况属无权。
12、高新技术企业级别 划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四种。
13、是否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 企业研发中心泛指建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
14、是否有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 计量认证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
15、是否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通过ISO9000、HACCP、GAP、GMP中任一种质量体系认证,可填写是,其他情况填写否。
16、主营产品是否获得“三品”认证 企业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中任一种认证,可填写是,其他情况填写否。
有机食品 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绿色食品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
17、主营产品是否获得省以上名牌或著名(驰名)商标 企业主营产品获得全国或省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名牌农产品中任一种证书,可填写是,其他情 况填写否。
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
中国名牌农产品 中国名牌农产品证书由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颁发。
18、资产总额 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合计项。
19、净资产 就是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分积、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20、固定资产 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所占用的资金合计,即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合计。
21、营业收入(销售总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累计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收入总额。
22、出口创汇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出口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外汇收入总和。包括委托其他企业或进出口商代理出口的情况,与进出口经营权无关。出口创汇是按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
23、税后利润总额(净利润)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为收入减去费用、企业所得税后的净额。亏损用“-”表示。
24、上缴税金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应缴纳的各种税金,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25、从业人员(员工人数)指报告期内在企业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企业正式职工、长期聘用的临时工、季节性临时工等。
26、季节性临时工 指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主要指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季节性使用的农民工。
27、工资总额 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部分组成。
28、当年税收减免额(不包括出口退税)指按照国家的优惠政策,企业在报告期内享受的税收减免额,但不包括出口退税额。
29、当年获得财政扶持资金额 指企业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各类扶持资金总额。
30、年末银行贷款余额 指报告期末企业从各级银行或信用社取得的各种贷款余额。
31、当年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32、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 指在报告期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
33、专职研发人员 指报告期内企业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包括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从事科学技术教学人员。
34、当年研发经费数额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计划用于新产品研发活动的经费,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
35、拥有发明专利数 指企业作为专利人在报告期内拥有的、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36、主要农产品原料采购值 指用货币表示的企业在报告期内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原料的价值。
37、主要农产品原料基地采购值 指用货币表示的企业在报告期内直接从基地农户手中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原料的价值。
38、合同总额 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合同等契约方式向基地和农户收购各类农产品原料订立的合同金额,合同双方具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原料生产基地和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按合同收购农产品,并及时按约定结算。
39、订单总额 指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没有订立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主要依靠当年与基地和农户新订立的合同或协议签订的总金额。
40、履约订单成交额 指全年全部或部分完成的订单成交金额。
41、农产品生产基地 是指农产品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并为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区域。
42、自建自管基地规模 是指企业直接投资建设,直接经营管理的基地。
43、合同订单基地规模 是指企业与农户、乡村组织、中介组织、经纪人等签订订单而建立的原料基地。
44、其他形式基地规模 是指企业没有签订原料收购订单,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原料而带动的基地,应根据实际采购数量合理推算基地规模。
45、种植面积 以农作物、桑树、茶树、果树、林木等种植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年末农产品生产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林地、园地面积。种植面积是露地、园地、温室、大棚等面积之和。单位为标准亩。
46、牲畜养殖量 以牛、马、驴、骡、猪、羊、兔等牲畜养殖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年末农产品生产基地牲畜养殖量。肉用畜按出栏量填写,种畜或乳用畜按存栏量填写。牛、马、驴、骡、猪、羊等牲畜单位为头、只、匹,兔单位为万只。
47、禽类养殖量 以鸡、鸭、鹅、珍禽等禽类养殖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年末农产品生产基地禽类养殖量。肉用禽按出栏量填写,种禽或蛋用禽按存栏量填写。单位为万只、万羽。
48、水产养殖面积 以水产养殖、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年末农产品生产基地占用的水面面积。水产品养殖面积指人工投放鱼、虾、蟹、贝、藻等苗种并经常进行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单位为标准亩。
49、特种动物养殖量 以蜂、蚕、貂、银狐、麋鹿、马鹿等特种动物养殖及其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企业,填写年末农产品生产基地特种动物养殖量。蜂单位为万箱,蚕单位为万张,其他单位为万只。
50、畜禽出栏数 指报告期内各种类型生产单位和住户饲养的,已屠宰或出售的全部畜禽数量。包括交售给国家、集市上出售以及自食的部分,但出售或食用的仔畜不包括在内。
51、畜禽存栏数 指报告期初、期末各种类型生产单位和住户饲养的全部畜禽存栏数量。
52、对农产品原料基地投入总额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 5 民培训、生产资料垫付及其他方面的投入总额。
5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包括生产道路修建,隔离、防护设施(围墙)建设,农田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房屋设施(棚舍)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54、农民培训投入 包括宣传材料、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岗前培训等各种培训投入。
55、生产资料垫付 包括免费提供或赊销的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兽药)及其他生产资料。
56、其他投入 指除上述三项投入之外,龙头企业通过其他形式对农产品原料基地的投入,包括疫病防治、质量监控、基地认证、配套服务、灾害补偿等投入。
57、带动基地农户总数 指企业采取各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总数。
58、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 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户从事产业化生产比从事其他生产或不参加产业化生产当年多增加的收入。包括实行保护价收购差价金额、实行合作制返还利润金额、实行股份合作制分红金额、实行租赁经营支付土地租金金额、吸收农民务工支付工资金额及采取其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金额。
59、实行保护价收购差价金额 指合同制龙头企业在市场低迷情况下,按照最低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农产品原料,与按照市场价收购相比多支付的差价总额。最低保护价是龙头企业为保护基地农户利益而规定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
60、实行合作制返还利润金额 指合作制龙头企业按照与基地农户约定的方式,向农户返还加工、流通环节利润的总额。
61、实行股份合作制分红金额 指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按照基地农户入股股金比例分配利润的总额。
62、实行租赁经营支付土地租金金额 指龙头企业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向农户支付的租金总额。
63、吸收农民务工支付工资金额 指龙头企业雇佣农民在自建或自属基地务工以及在企业务工,向农民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额。
64、其他方式带动农民增收金额 指除上述五种形式之外,龙头企业通过其他形式促进基地农户增收的金额,包括带动农民从事农产品运销、贮藏等相关服 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2
[摘 要]在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出以资源-网络-能力为基准的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衡量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的27个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 以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为案例,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1-0029-06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cluster network
YUAN Ji-yang1, WANG Yu-mei2, LI Ning2
(1.Library,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network,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network based on resources-network-ability has been built up. 27 original indicators that measur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luster network are selected, the factor analysis model is used,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network of Qingdao City is taken as the example to measure the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the cluster network.
Key words:agriculture; industrial cluster; network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产业集群开始迅猛发展,一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1-3]。这些产业集群都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将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囊括在内,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设,能加快经济中心的形成,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国外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证农业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如欧盟的财政支农政策、美国的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等[4-5]。从2003年开始,我国也将重点转移到农业上来,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回归农业。2003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出台了12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也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其中,2013年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强调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将农业改革落到实处,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网络化创新能力是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表明,农业产业集群在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获得竞争地位[6]。但是,随着集群的发展,区位与资源禀赋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这就导致产业集群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也在由低成本和政策优势向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转变,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农业产业集群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协同发展,打造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创新平台,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以资源要素为基础,通过集群内主体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集群竞争优势[7]。
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建立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有利于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进而达到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集群网络化是由Bothwell于1992年提出的,将网络化创新称为第五代创新模式。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是在一种特定地域网络内,农业产业集群各主体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企业成长模式[8]。通过集群主体间的相互交流、集体学习对创新要素进行整合,促进技术、知识在集群网络中的创造、积累、应用和扩散的过程。
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是在资源的流动中整合资源,加快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说资源与关系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资源观是用来解释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资源的集合体,以资源的特性来解释企业间的差异和持续的竞争优势[9]。但资源观无法解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而关系观则弥补了资源观在这一领域的欠缺。关系观认为企业间关系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这种关系被称为网络资源。因此,资源观与关系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的创新。但是只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资源吸收利用,转化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本文构建了由集群企业内部资源、网络资源和吸收能力共同构成的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框架
(一)资源视角
资源是制约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能否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来获取跨越式发展是创新的重中之重。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各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生产设备、厂房、人员、资金等,以及无形资源,如企业文化、技术专利、商标等。这部分资源对企业来说最稳定、最可靠,是构成资源网络的重心,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二)网络视角
网络关系是指企业所处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网络规模、主体间互动、制度建设、服务支持等。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单个企业内部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自身实力较弱,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要摆脱内部资源不足的劣势,就要通过外部方式来获取,将企业置身于一个资源网络中是突破资源约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集群环境中,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竞争者、合作者、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元网络组织环境,这时候该组织环境便成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场所。集群中的企业通过建立“关系网络”获取外部资源,有助于突破资源约束,推动自身乃至整个集群的创新与发展。
(三)能力视角
企业内部资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网络关系为外部资源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但是,具有相似资源和网络关系的企业往往在创新方面仍旧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企业的创新成长不仅需要丰富的资源和外部交流,还需要隐藏在资源背后的开发、配置、学习、使用以及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这是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的本质。因此,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整合各种资源。
(四)资源-网络-能力视角
集群环境下企业所拥有的内部资源、网络关系和企业能力是集群网络化创新的源泉。在资源—网络—能力的基础上,企业可使用的资源增多,可利用的机会增多,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决策中更具有灵活性,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由于集群是一个网络组织,处在组织中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势必会对网络中其他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促进整个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网络中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集群创新的持续竞争优势便显现了出来。
三、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资源-网络-能力的创新能力分析,再结合农业产业集群指标体系科学性、完备性、适用性的构建原则,本文建立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内部资源是指农业企业本身具有的资源,主要从人力、资本、技术、市场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其中A32:技术改造强度=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产品总销售收入×100%。网络资源是指主体企业从上下游产业链或所处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主体间优势互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吸收能力指主体企业在获得网络资源后,对资源的开发、配置、学习、使用以及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其中C12:新产品出口创汇=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100%,该指标从新产品出口层面说明了新产品的质量、功能等综合创新情况。
四、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青岛市为例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结合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指标为依据,做了相应的问卷,并针对青岛市制粉业、畜禽加工、花生、海产品、蔬菜加工5个产业集群及农业局发放了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2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其中制粉业18份,畜禽加工17份,花生20份,海产品18份,蔬菜加工17份,农业局21份,问卷有效率为89.6%。
为避免量纲不同而带来的数据间无意义比较, 在进行问卷数据统计时,对每一选项按照顺序从1到5进行赋值,对原始数据进行同向化和标准化处理,为接下来的数据处理做准备。
(二)因子分析过程
本文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选取的原始指标进行分析。首先要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来测度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626>0.5,bartlet 球形检验Sig值为0.00<0.05,说明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依据标准化后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到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因子的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
由表2可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前6个因子一起解释了变量标准方差的 80.291%,说明前6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提供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对变量的可解释性较强。由此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前6个因子为公共因子。为了加强公共因子对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对提取的6个公共因子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并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用因子分析的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各个变量在公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根据重要程度识别出各个因子。由表3可知,公共因子 F1在B11、B12、B13、B14、B21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基础环境;公共因子F2在指标A11、A21、A22、A31、A32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研发资本;公共因子F3在指标C11、C12、C41、C42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盈利能力;公共因子F4在指标A42、B22、B23、B41、C51、C52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集群辅助支撑系统;公共因子F5在指标A12、C21、C22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公共因子集群创新文化建设;公共因子F6在指标上A41、A42、C31、C32上的载荷值较大,从构成内容分析命名为集群品牌建设(见表4)。
(三)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得分情况,分析探讨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的基本情况。
就整体来看,表6显示的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能力尚可,尤其是莱西的花生产业集群与青岛的海产品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水平较高,与青岛市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相符。制粉业产业集群、畜牧加工产业集群与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具体分析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评价的6个公共因子。表6显示的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水平分析中基础环境F1较好,这说明青岛市所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合所在集群的发展,政府给予的产业、税收等政策也很好地刺激了当地集群的发展。在集群创新文化建设F5、研发资本投入F2方面也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集群外围主体支撑F4尚显不足,这说明青岛市农业产业集群受周边主体的刺激较小,集群主体间的交流较少,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品牌建设F6也尚待加强。
具体分析不同集群的6个公共因子。基础环境F1上,5个产业集群都处于较好水平,尤其是海产品跟畜禽加工在产地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处于绝对优势;研发资本投入F2上,制粉业、畜禽加工产业集群研发资本投入较低,这表示其在研发经费、研发人员以及培训经费等发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盈利能力F3方面,花生产业集群因为较长的产业链,使得副产品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盈利能力;集群外围主体支撑F4方面,所有的产业集群几乎都处于较差状态,尤其是蔬菜加工产业集群,这是因为集群中的大多数企业缺乏与周边主体的互动,资源整合能力不高;集群创新文化建设F5方面,5个产业集群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产业集群在网络化创新氛围、创新凝聚力方面的不足;集群品牌建设F6方面,除了花生、海产品以外,其他产业集群的品牌文化建设还需加强。
五、结论
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区域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分析,需要企业、政府及支撑机构的共同协作。
首先,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改变以往“引进”“消化”“吸收”“模仿”的创新模式,而要转向自主创新。一方面,纵向产业链上要利用项目带动创新,形成创新团簇;另一方面,横向产业链上要学习竞争企业与互补企业的创新模式,找到创新盲区,实现企业创新。其次,政府要完善区域创新平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网络,通过规划或政策引导,促进区域产业链向高端扩展。再次,要根据区域农业实际情况,着重建立和完善与农业产业集群内发展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建立融资与风投体系,完善多渠道融资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农科院、信息中心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最后,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合作体系,迅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主体间优势互补,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BothwellR. 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1990s[J].R&D management, 2007(3):221-240.
Steinle C,Schiele H.When do industries cluster? A proposal on how to assess an industry's propensity to concentrate at a single region or n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6):849-858.
Elicia M Maine, Daniel M Shapiro, Aidan R Vining . The role of clustering in the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0,34(2):127-146.
Mark J Ahn, Anne S York .Resource-based and institution-based approaches to bio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Malaysi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28(2):257-275.
Piotr Pachura PhD. Regional Cohesion.Clustering and Networking in Regional Policy[J].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 2010:7-11.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
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13-24.
张晗,吕杰.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20):85-92.
余佳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3
及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市农产办:
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做好准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做好年度农业产业化统计工作。按照下发的年度统计报表(后附)迅速准确地开展2010年度的统计工作。注意和上年度的统计报表搞好衔接。各市农产办主要领导要全力抓好此事。
2、做好新增1000个规模以上农事企业的总结工作。按照年初给各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包含口径,在前3季度工作进度基础上,如实检查总结全年的完成情况。按照统计要求(见前三季度的统计格式、口径和要求)搞好全年新增情况的具体填报并进行简单的文字总结。
3、做好年度工作总结。对一年来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的推进工作和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2011年要计划开展的主要工作作出安排。要突出重点和亮点。
4、年度农业产业化统计和新增1000个农事企业的统计报送时间为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前(不得迟于11日);年度工作总结报送时间为2011年1月19日前。
联系人:孟令伟、任皓 联系方式:024-86892426 电子邮箱:liaoning_ncb@163.com
附:
1、2010年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1-7)
2、2010年省级以上(含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1-2)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统计指标解释 篇4
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统计指标解释
1.企业代码: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2.企业性质: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填报“国有”、“外资”和“民营”三类。其中,国有包括国有控股、国有独资和国有企业;外资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民营包括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个人合伙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等。
3.隶属关系:填报企业与上级管理机构的从属关系。填报上级主管部门或产权隶属单位、联系单位(部门)。如无主管单位和联系部门,则填写“无”。
4.经营范围:指企业目前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填报一项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
5.统计对象:粮食仓储设施统计对象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粮油储藏业务的各类所有制性质的粮油购销、储存、加工企业,且自有仓房容量大于1000吨或油罐罐容大于50吨的企业。
6.占地面积:指企业的仓储业务用地面积。填报企业为开展仓储业务投入的土地面积,包括仓房、地坪等生产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以及与仓储有关办公、检验等生产生活附属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以上土地含自有土地和租期10年以上的租用土地面积。— 7 —
7.库区数:指资产归属本企业、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粮食(油脂)存储库区个数。企业为管理方便而人为地将连成一片的工作区划分为几个管理区的,不作为独立的库区数进行统计。
8.从业人员:指在企业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数量。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和完全退休的职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反映了本企业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粮油加工企业仅填报从事粮油仓储工作的人员数量。
9.粮油保管员:指在粮油购销、储存、加工等企业中从事粮油保管工作的人员。
10.粮油质量检验员:指从事粮油购销、储存、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1.储粮药剂:指在粮食储藏中,用于防治危害储粮、储粮设施设备的害虫、螨类和有害生物的化学药剂,包括用于防治储粮害虫、霉菌及储粮扬尘的添加剂。填报本内使用储粮药剂总量。
12.铁路专用线:指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的铁路岔线。
13.有效长度:指能够停放车辆进行装卸作业的铁路专用线长度。
14.专用码头:指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且能够停放100吨及以上级—8 —
别船舶的码头。
15.接收能力:指企业通过卸粮坑等固定设施或吸粮机等固定及移动设备将粮食从运输车辆、船舶等卸载入仓的设计能力。
16.发放能力:指企业通过备载仓、吸粮机或装车(船)机等固定设备装载粮食至运输车辆、船舶等的设计能力。
17.有效仓容:指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仓容。
18.仓容:指仓房的设计能力。一般按以下方法计算:
散装平房仓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容重×93%。
包装平房仓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堆包高度×粮食容重×70%。
筒状粮仓仓容计算公式:[3.14×内径半径×装粮高度+漏斗锥体体积]×粮食容重。
粮食容重统一按中等质量小麦计算,750kg/m。
19.平房仓:指平面为矩形,能满足储藏功能的单层建筑物。
20.浅圆仓: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小于1.5的外型如筒状的粮仓。
21.立筒仓:仓壁高度与仓内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1.5的外型如筒状的粮仓。
22.地下仓:建于地下或三分之二储粮体积在地面以下的半地下的粮仓,如岩体地下粮仓(如平洞仓、立洞仓)和土体地下粮仓(如 32— 9 —
窑洞仓、喇叭仓)等。
23.低温仓房:指具有隔热密闭设施、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等),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仓房。
准低温仓房:指具有隔热密闭设施、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等),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
24.简易仓:指封闭式的用于储粮的简单建筑物,包括罩棚仓、拱棚仓、钢化玻璃仓、钢板PVC仓等。
25.需大修仓容:指需进行大面积防水或防潮、结构、地面、墙体、门窗等维修才能保证储粮安全的仓容。
26.待报废仓容:指超过使用年限,已经不能安全储粮且没有维修价值的仓房容量。
27.罩棚:指无墙身或无完整墙身,仅有防日晒雨淋功能的货棚,包括铁路罩棚。
28.地坪:指库区内已进行硬化处理的地面面积,包括库区道路、晒场、仓间地坪等。
29.烘干设备能力:指用于粮食烘干的设备的设计能力,折算成吨/小时填报。
30.其他移动式设备:包括清仓机、打包机、补仓机、吸粮机、扒粮机等各类移动式大中型粮机设备。
31.汽车衡:仅统计称重能力在30吨及以上的汽车衡台数。—10 —
32.运粮设备:包括企业自备用于粮食运输的汽车、火车和船舶等运输工具。其中汽车指载重量5吨及以上的汽车。
33.油罐:仅统计单罐罐容1吨及以上的油罐数量和罐容。油罐容量按照设计容量确定,如设计容量不详,则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圆柱体油罐容量计算:油罐容量(吨)=油罐底面积(m)×油罐柱高(m)×0.9×0.92。
34.检化验仪器:指企业拥有的用于粮食品质检验的仪器设备。包括:扦样器、分样器、谷物选筛、害虫选筛、容重器、电热烘箱、水分快速测定仪、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电动粉碎机、超级电动粉碎机、粮食粘度测定仪、培养箱(发芽箱)、面筋测定仪、降落数值仪、实验磨粉机、电动粉筛、磁性金属测定仪、粉质仪、拉伸仪、吹泡示功仪、实验和面机、面团醒发箱、面包馒头成型机、实验焙烤箱、面包馒头体积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纤维素测定仪、近红外粮食品质分析仪、油脂烟点测定仪、罗维朋比色计、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天平、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马福炉、振荡器、离心机、蒸馏水器、电冰箱、物理显微镜、化学检验玻璃仪器、生物显微镜、白度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其他价值2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
劳动情况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篇5
一、劳动情况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1、单位从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统计中不包括下列人员:
⑴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⑵从单位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中进行生产的家庭工。
⑶发包给其他单位半成品加工、装配、包装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发包给其他单位的拆洗缝补、房屋修缮、装卸、搬运、短途运输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承包本单位工程或运输业务,其劳动力不由本单位直接组织安排的农村搬运队、建筑队的人员等。
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有计划从农村就近招用,参加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线、水利等大型土石方工程工作,工程结束后立即辞退,不得调往新施工地区的民工。
⑸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
⑹离休、退休、退职人员
⑺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长期职工 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在岗职工。临时职工 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在岗职工。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指单位的在岗职工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
3、其他从业人员 指未作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内部退养职工 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5、职工 指在单位工作,以工资为生活费主要来源的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及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6、本年增加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本单位招收、录用和调入的全部从业人员。
-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指从农村劳动力中招收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来自农村的补充自然减员的人数。
调入人员 指在报告期内由外单位调入的人员。包括成建制调入或兼并的人员。
-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入 指在报告期内,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单位调入的人员。本项指标是调入人员的其中项。
-其他 指未列入以上各项的本单位增加人员。
7、本年减少人数 指在报告期内,离开本单位并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全部人员。
退休 指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和条件,退出生产或工作岗位,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开除 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辞退 指按照有关规定,对犯有违纪行为,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以及因其他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
终止解除合同 指由于正常或非正常原因,与企业终止和解除了劳动合同的人员。
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 指在报告期内,调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工作的人员。本项指标是调出人员的其中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9、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 指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在离开本单位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10、职工工资总额: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和生活费。即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不在岗职工生活费两部分。
二、平均人数指标的计算方法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未人数/2 2.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后求得。计算公式为:
季平均人数=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3.年初至本季止累计平均人数:
年初至本季止累计平均人数=至本季止报告期内年初各月平均人数之和/年初至报告季内月数
三、工资总额具体内容
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2)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支付给在岗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4)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是指对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工作的职工,以及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6)其他工资:是指其他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如附加工资、保留工资以及调整工资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2、不在岗职工生活费:指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的不在岗职工全部生活补贴、费用。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
四、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包括医疗卫生费、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探亲路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防暑降温费、独生子女费及其他保险福利费。(3)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等。
(4)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5)支付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补助、误餐补助是指职工出差应购卧铺票实际改乘座席的减价提成归己部分;因实行住宿费包干,实际支出费用低于标准的差价归己部分。(7)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8)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9)一些单位职工集资入股或购买企业债券后发给职工的股息分红、债券利息以及职工个人技术投入后的税前收益分配。
(10)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以及一次性支付买断工龄支付给职工的费用。
(11)劳务派遣单位收取用工单位支付的人员工资以外的手续费和管理费。(12)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6
1.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乡镇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虽然经过这几年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国的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有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这主要跟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识不到位有关,他们平时对统计人员不够关心,不了解统计工作,经常让统计人员从事与统计无关的工作。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其他工作,如劳动保障、招商引资、防汛抗旱、机关事务等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人员在上报报表时经常敷衍了事,只为图完成任务。
1.2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由于新老统计员在工作交替中没有衔接到位,再加上新统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农村统计工作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要经多次催促才姗姗上报,延误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1.3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农业报表的种类就达35种,指标达2070个,可想而之,报表任务之重。而乡镇统计人员不只负责农业报表,他们还需要填报工业、投资、能源等报表,可见乡镇统计工作的难度和任务很艰巨。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1.4统计服务不到位,难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足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1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区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2.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 要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区财政的预算之内,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可以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大对乡镇农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服务水平 可以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统计系统培训会,加强统计业务、统计法、统计知识的培训,另外每月在召开统计系统培训的同时开展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听取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心声,实实在在的关心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及困难,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
主要指标解释 篇7
2014年国企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中,“上年”指2012年,“当年”指2013年。
金额单位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
1、企业增加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收入法计算或生产法计算。生产法是指,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收入法是指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之和,即按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单位:万元/年,填报时可保留两位小数。
2、企业负责人:指企业领导人员,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及其他由上级考核并确定工资的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水平由上级考核并确定的人员)。
3、高层次紧缺人才:指企业因经营发展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所引进特殊人才,其薪酬水平参考市场标准经双方协商确定(不执行企业内部统一的人事、薪酬管理办法和分配方案)。
4、离岗人员:包括本企业协保人员、本单位征地人员等其他不在岗人员。
5、特殊用工:指企业使用的外单位协保人员、内退人员、停薪留职人员、离退休返聘人员,以及出租车驾驶员。
6、应发工资费用:(应发工资情况)根据当《企业工资增长结算 表》填写,应发工资费用总额对应结算总额。(没有做过预结算备案的企业不用填写)
7、发放工资费用:(发放工资情况)根据当企业实际发放情况填写。
8、住房、交通、通讯等补贴:按照财企[2009]242号文规定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节日补助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等补贴。
9、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指本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当工资总额,包括本企业和劳务派遣公司发放的工资。
10、职工福利性收入:指企业发放给职工个人的除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各项货币性补贴。
11、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补充公积金:指企业缴纳部分,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
12、各类商业保险:指企业为职工个人购买的各类商业保险,不包括集体医疗保险等。
13、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数:指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工资薪金总额。(小于或等于核定数)
14、《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情况自查表》中:
“最高”栏填写年薪合计最高的那位负责人对应薪酬;“最低”栏填写 年薪合计最低的那位负责人对应薪酬;“平均”栏填写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有关数据。
15、本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 本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特殊用工、劳务派遣人员。离岗职工不计算在内。
本企业在岗职工,包括企业负责人、高层紧缺人才、其他在岗职工。
16、根据市监督检查工作小组统计口径,企业自查表中不涉及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缴纳部分,因此,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缴纳部分不用填,不要计入“
七、工资外收入总额
(七)其他”。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篇8
社会保险统计属于部门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组成部分。它运用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社会保险基金为核心,以社会保险参保单位、参保人数为依据,对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和分析,从数量上研究和描述社会保险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深度等状况,揭示社会保险经济现象的运动规律。
本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编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社会保险各项政策法规,根据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征缴、一单托收”计算机管理新系统的特点、劳社部“金保工程”的要求和社会保险各级各类报表的需求,为本市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服务,为社保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基金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各级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服务。它参考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新系统的指标体系,同时对该体系作了补充。
社会保险统计以反映社会保险总体现象数量特征为目的,按照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分为总量指标和分析指标。指标的设置依赖概括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即指标解释和科学的计算方法。社会保险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保险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社会保险分析指标是研究社会保险总体内部的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状况的指标。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按照说明总体现象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两类,即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社会保险静态指标是反映某一时点的社会保险现象所达到的水平的指标,它反映该时点的社会保险状态,也称为时点指标。社会保险动态指标是反映某一时期内社会保险现象发展过程的指标,它反映该时期内社会保险的变动状态,也称时期指标。
社会保险指标体系还包括统计分析体系,内容一是从社会保险参保人及参保单位入手,研究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负担率等现实状况;二是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及结余入手,研究社会保险的收缴率等基金运营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市中心的社会保险统计已无法适应社会保险事业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发展需要,成为阻碍深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桎梏和瓶颈。主要表现在:统计体系不健全、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口径不统一、统计信息不共享、统计渠道不畅通、统计分析不及时等方面。
由于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泛,涉及人员众多,特别是本市今年开始启动“三险合一”工程,仅仅依靠几个统计指标是无法反映出社会保险的总体特征和发展程度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与“三险合一”工作相适应的,能够满足“三险合一”工作需要的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按照社会保险统计学的理论,结合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按以下两种模式来建立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一是“三足鼎立”型,即在“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下,分设“养老保险指标”、“失业保险指标”和“工伤保险指标”三个分体系,分别反映各险种的指标;二是“一统天下”型,即在同一个指标系列中,综合反映各险种的指标。
两种模式相比,后者更符合社会保险统计学的理论,是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因此,本指标体系暂按“一统天下”型,同时兼顾养老、失业、工伤各险种的特殊性,留有医疗保险接口而设定。
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社会保险指标体系
参 参 享 基 基 个
保 保 受 金 金 人
单 职 人 收 支 帐
位 工 员 入 出 户
(详见附表)
三、社会保险统计指标设置和解释
一)参保单位
参保单位指按国务院《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暂行条例》及《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失业保险规定》、《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已在本市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并建立单位信息数据库的各类单位。单位户数划分为时点数和平均数两类。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以下类型划分(有些指标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1)单位及经济类型 即根据劳动保障部和本市有关单位的要求,将参保单位划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保险代理处、城镇个体工商户、非企业其他六类。其中企业划分为国有,集体,港、澳、台及外商,股份有限,私营,乡镇,其他和民政福利企业八种,前七种之和为企业总数;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参保单位划分的依据以国标代码或地标代码为准。
国标代码如下:
国有企业:“110”、“141”、“143”、“151”;
集体企业:“120”、“142”;
港、澳、台及外商企业:“210”??“290”、“310”??“390”;
股份有限企业:“130”、“150”、“159”、“160”;
私营企业:“170”??“179”;
其他企业:“149”、“190”、“900”。
地标代码如下:
事业单位:“20”,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1”,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2”,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3”;机关:“30”;
社会保险代理处:“80”,其中,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81”,职介中心“82”,人才中心“83”,其他社会保险代理处“89”;
城镇个体工商户:“60”;
非企业其他:社会团体“40”,民办非企业单位“50”;
乡镇企业:“92”;
民政福利企业:“91”。
2)隶属关系
即按参保单位的上级主管类型,划分为中央、地方两类。原行业统筹企业在“中央”中分十六个行业单独统计,分别是:民航、邮电、水利、电力、中建、有色、石油、交通、铁道、煤炭、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中保。
3)缴费方式
即按参保单位的缴费现状,划分为正常缴费、补缴、欠缴和未报表停缴单位等类型(各类型间有交叉)。
正常缴费单位指按月向社会保险经(代)办机构申报或由社会保险经(代)办机构自动生成月报的单位。分应缴、实缴两类。
补缴单位分为三类(划分的目的是满足各部门的要求,各类别间有交叉):
A、按性质划分:新参保补缴、基数差额补缴、漏缴人数补缴、未报表停缴补缴和其他补缴单位。
B、按征缴手段划分:自查补缴、稽核补缴、专项审计补缴和监察补缴单位。
自查补缴:指通过自查后,主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的参保单位;
稽核补缴:指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稽核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的单位。
专项审计补缴:指收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基金监督部门的《补缴通知书》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的单位;
监察补缴:指参保单位收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部门的《限期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通知书》或按监察部门要求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缴的单位;
C、按补缴年份分:补当年和补历年的单位。
欠费单位指基金未能按时足额到帐的单位。分四类统计:
期初累计欠费单位:指统计上一年末累计形成欠费的单位。
本期欠费单位:指本期内新形成欠费的单位。
本期还欠单位:指本期归还欠费单位,分为全部偿还和部分偿还;还当年和还历年欠费。
期末累计欠费单位:指报告期末累计形成的欠费单位。
未报表停缴单位指因单位没有按期报表和自动生成报表连续两个月全额欠缴又未报表,被社会保险经(代)办机构暂时处理为停止缴费的单位。
4)增减状态
(1)增加:因各种原因增加的参保单位数。包括:新参保、跨区(县)转入、其它。
①新参保:指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数。包括新成立、新扩面、新范围和转制四类。
新成立:指在本自然内新成立的单位。
新扩面:指在上一年前就已经成立,但没有登记参加社会保险,本自然内通过扩面征缴各种手段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
新范围:指因新颁布政策规定扩大参保范围而增加的单位。
转制:指由事业转为企业而参保的单位。
② 跨区(县)转入:指从本市内它区县转入的单位。该指标为方便区县间增减变动统计而设。
③ 其它:指除新参保和跨区县转入之外的新增单位。
(2)减少:因各种原因减少的参保单位数。其中包括: ① 兼并:指因法规、政策、经营等原因登记兼并并停止缴费的企业数。
② 关闭:指因法规、政策、经营等原因登记关闭并停止缴费的企业数。
③ 破产:指因法规、政策、经营等原因登记破产并停止缴费的企业数。
④ 跨区(县)转出:指从本市内它区县转出的单位。
⑤ 其它:指不明原因停止缴费的单位。包括成建制转出外省市的单位。
5)费率:指参保单位按缴费比例不同的分类。其中养老保险按正常比例和特殊比例分类,特殊比例包括民政福利企业和个人存档两类;失业保险按正常比例(2%)和特殊比例(1.5%)分类;工伤保险按实际费率和行业性质分类。
6)发生工伤单位户数:指企业发生工伤后有享受工伤待遇人员的单位。
二)参保职工:按参保职工和缴费职工的实际状况,划分为时点人数和平均人数两类。
参保职工指已在本市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取得电脑序号的各类职工。参保职工的指标解释同参保单位。根据不同的需要,按以下类型划分:
1、单位及经济类型
同参保单位分类。
2、隶属关系
同参保单位分类。
3、缴费方式
即按参保职工的缴费现状,划分为正常缴费、补缴、欠费、未报表停缴和中断缴费职工五类。正常缴费职工和补缴职工统称为缴费职工(指标之间有交叉,无平衡关系)。
正常缴费职工:同参保单位分类。
补缴职工:同参保单位分类。
欠费职工:同参保单位分类。
未报表停缴职工:指因单位原因没有按月申报,被社保经(代)办机构暂时处理为停止缴费的单位人数和已同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尚未到新单位工作而暂时停止缴费的职工。
中断缴费职工指因参军、非带薪上学、失业、判刑或劳教、“死档” 和其他原因暂时停止缴费的职工,不包括调非统筹单位的职工。
4、缴费基数
即缴费职工按本人缴费基数的不同,划分为按上限(社平工资300%)、按下限(最低工资)、按社会平均工资、按本人实际工资和按伤残抚恤金五类。
5、户籍性质
即按参保职工和缴费职工的实际状况,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
6、职工身份
即按参保职工和缴费职工的实际状况,分为干部(含事业单位职员)和工人两类。
7、人员类别:划分为本市城镇职工、外埠城镇职工、本市农村劳动者、外埠农村劳动者、其它人员。
(1)本市城镇职工:其中包含自由职业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大龄下岗职工、社区弹性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雇主、个体工商户雇工、农转居人员、农转工、小时工等指标项。
(2)外埠城镇职工
(3)本市农村劳动者
(4)外埠农村劳动者
(5)其它人员
8、职工性别
9、年龄结构
10、缴费年限:即按缴费职工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从5至20年,每5年一档统计。
11、参保职工增加
指因新参保、统筹外调入、军人复员转业、外省(行业)调入、他区转入和清册遗漏(养老)、失业转就业、其他等而增加的参保职工。新参保职工分新工作(设其中:新成立单位)、新扩面、新范围和转制四类统计。
12、参保职工减少
指因退休、死亡、转外籍、转外省(行业)、转统筹外、转他区、农民工解除合同、外埠城镇职工解除合同、就业转失业及其它原因减少的参保职工。
退休设其中:享受工伤待遇人数
死亡设其中:享受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者人数农民工解除合同设其中:
1)养老保险:分农民工一次性清算和个人帐户市内转移两类统计。
2)失业保险: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金人数。
外埠城镇职工解除合同设其中: 失业保险: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金人数。
13、缴费职工增加
指因新参保、统筹外调入、军人复员转业、外省(行业)调入、他区转入、清册遗漏(养老)、失业转就业、中断后恢复缴费、恢复申报缴费和其他原因而增加的参保职工。
新参保职工分新工作(设其中:新成立单位)、新扩面、新范围和转制四类统计。
14、缴费职工减少
指因退休、死亡、转外国籍、转外省(行业)、转统筹外、转他区、失业、外埠城镇职工解除合同、农民工解除合同、未报表停缴和中断缴费等而减少的缴费职工。
农民工解除合同设其中:
1)养老保险:分农民工一次性清算和个人帐户市内转移两类统计。
2)失业保险: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金人数。
外埠城镇职工解除合同设其中:
失业保险: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金人数。
15、从事毒害、特、繁工种
16、工伤保险重复缴费人次
三)享受待遇人员:按养老、失业、工伤人员分别统计
1、养老人员
1)单位及经济类型:同参保单位分类。
2)隶属关系:同参保单位分类。
3)人员类别:
即按离休、退休、退职、退养分类;按正常退休,因病提前退休,特、繁、毒害工种退休和特殊政策退休四类;按养老金计发办法分类:78(104)、103、104、478、京合总字(008)、1号令、2号令、机关事业八类分;同时还应有“百分之百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原工商业者”和“军转干部”等特殊标识。
4)人员增加
指因新退(包含且单独统计未达到缴费年限标准,一次性享受养老待遇)、成建制转入、他区转入等原因而增加的离退休人员。
5)实际领取人员增加 指因新退(含未达到缴费年限标准,一次性享受养老待遇)、成建制转入、他区转入和恢复发放等原因而增加的离退休人员。
6)人员减少
指因死亡、未达到缴费年限标准,一次性享受养老待遇、转他区等原因而减少的离退休人员。
7)实际领取人员减少
指因死亡、未达到缴费年限标准而一次性享受养老待遇、转他区和中断发放等原因而减少的离退休人员。
8)社会化发放
指由银行、邮局、社保事务所发放离退休金的人员。
9)养老金水平
指平均养老金、平均离休金、平均退休金、平均退职金、平均退养金水平及最低保障水平。
10)年龄结构(用于一次性抽样统计)。
11)性别结构
2、失业人员:因失业人员信息库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系统目前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所以失业人员暂时只统计总人数,其他指标留有接口,以后根据三星公司开发的信息系统设定指标。
3、工伤、工亡人员:指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工伤、确定伤残等级后,批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
1)单位及经济类型:同参保单位。
2)隶属关系:同参保单位。
3)享受待遇人数:
①因工伤残:分为定期支付和一次性支付两类。
A、定期支付:
(1)享受定期伤残抚恤金人数。按照1??4级每一级一档分档统计;伤残和职业病分别统计。
(2)享受护理费人数:按照全部护理依赖、大部护理依赖、部分护理依赖三档进行统计。
B、一次性支付
(1)伤残补助金:按照因工伤残、职业病两类,从一级至十级分级统计,并分成 1-
4、5-
6、7-10级三档统计。(2)残疾配置辅助器具人数
(3)工伤职业康复人数
②因工死亡
(1)支付丧葬补助金人数
(2)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人数:按当时死亡或在医疗期内死亡;被鉴定为1-4级以后死亡两类分别统计。
(3)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人数
(4)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家庭户数。
③医药费报销人数:按照职业病、因工伤残两类,从一级至十级分级统计。
④陈旧性工伤人数
⑤其他:
4)按月享受工伤待遇人员增加 :按各项待遇、各级分别统计其增加人员。
5)按月享受工伤待遇人员减少:指因死亡、调动、企业破产等申请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数。
四)基金收入:包括养老、失业、工伤三险合一统计、单险统计和汇总统计。
1)缴费基数
由正常缴费基数和补缴缴费基数两部分组成。
2)应缴收入
由当期应缴收入和应补缴收入构成。
当期应缴收入包括单位应缴收入、个人应缴收入;月报收入和零星缴费收入。
应补缴收入可分为按性质、扩面手段、补缴年份三类统计,分类同参保单位。其中:补当年和补历年各由补缴本金、补缴利息和补缴滞纳金组成。
3)实际收入
由当期缴费收入、实补缴收入、收回欠费收入、转移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冲减收入和其他收入八部分组成。
当期缴费收入包括单位缴费收入和个人缴费收入;月报收入和零星缴费收入;
实补缴收入:同应补缴收入。
收回欠费收入包括收回当年欠费和收回历年欠费;全部收回和部分收回两部分;
转移收入:指参保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而转入的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指转移的个人帐户本金、利息。失业保险还包括在外埠参保,回京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本市城镇户口人员转入本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失业保险金。
利息收入:指用社保基金购买国家债券、存入银行(含补缴个人帐户利息)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财政补贴收入包括中央财政补贴收入和地方财政补贴收入;
冲减收入指退还的错收、多收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港澳台及外商企业留存收入、滞纳金收入、沉淀基金收入、预提破产收入和其他五项,并分类统计。
4)欠费:由期初累计、本期新欠、期末累计三部分组成。
五)基金支出:养老、失业、工伤三险分别统计。
1、养老保险
(1)月报支出
1)按养老类别分类的养老金支出,即按离休、退休、退职、退养的养老金分类。
2)按养老金构成分类的支出,即按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及各类补贴四种构成分类。
3)调整机制支出:指因调整离退休待遇月增资额。
4)建国前补贴支出
(2)月报外支出
1)养老金支出
2)一次性支付个人帐户支出
3)一次性支付补偿金支出
4)丧葬抚恤补助支出
5)取暖补贴支出
6)补支调整机制支出
7)退还多支养老金
8)个人帐户转移支出
(3)其他支出
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包括失业救济金支出、医疗补助金支出、丧葬抚恤补助支出、促进再就业支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其他费用支出、转移支出和其他支出等项目。1)失业救济金支出:指按规定支付给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
2)医疗补助金支出:指按规定支付给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的医疗费用。
3)丧葬抚恤补助支出:指按规定支付给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费及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4)促进再就业支出:指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包括职业培训费、职业介绍费、其他。
5)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支出:指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用于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6)其他费用支出:指按照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支出项目,包括支付给解除合同的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外埠城镇职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费用。
7)转移支出:指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而转出的失业保险基金。
8)其他支出:指按本市规定,由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失业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险费支出、工资性补贴、劳务派遣组织支出、社区公益性就业支出。
(1)社会保险费支出:包括自谋职业补助费、弹性就业补助费、大龄下岗职工补助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支出。
(2)工资性补贴(原安置补助费):指给予劳务派遣企业招用4050人员的一次性岗位补贴。(此政策文件正在会签之中)
(3)劳务派遣组织支出:包括营业税等额补助费、一次性补助费。
(4)社区公益性就业支出:包括安置人员补助费、一次性专项补助费。
3、工伤保险基金支出
按享受待遇人员所享受待遇项目、级别、类别分类统计支付金额。
①因工伤残:分为定期支付和一次性支付两类。
A、定期待遇支付:
(1)定期伤残抚恤金支出。按照1??4级每一级一档分档统计;伤残和职业病分别统计。
(2)护理费支出:按照全部护理依赖、大部护理依赖、部分护理依赖三档进行统计。
B、一次性待遇支付
伤残补助金:按照因工伤残、职业病两类,从一级至十级分级统计,并分成 1-
4、5-
6、7-10级三档统计。
C、残疾配置辅助器具费支出
D、工伤职业康复费支出
②因工死亡
(1)丧葬补助金支出
(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支出:按当时死亡或在医疗期内死亡;被鉴定为1-4级以后死亡两类分别统计。
(3)供养亲属抚恤金支出
③医疗费支出:包括挂号费、诊疗费、住院费和药费。按照职业病、因工伤残两类,从一级至十级分级统计。
④其他支出
六)养老个人帐户
1、帐户总额
由单位划转、个人缴费和利息三部分组成。其中,利息分为划转利息和个人缴费利息两部分。
2、帐户增加
分为月报增加、补缴增加、转入增加、补记帐户增加和利息增加五部分。转入增加指外省市统筹转入,补记帐户增加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保后补记的个人帐户的增加。
3、帐户减少
由定期支付减少、一次性支付减少和转出减少组成。
附:国标、地标目录
需要与“统一征缴,一单托收”小组统一口径后确定的问题:
1.未报表停缴单位中含两种情况,一是应报表而未报表,二是自动生成报表连续两个月全额欠缴又未报表。(见P7)
2.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职工减少中的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含两种情况,一为清算,二为个人帐户市内转移。(见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