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翻译(共8篇)
生物教学论翻译 篇1
Transition in the Textbook Marke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Content & Accessibility October 31, 2008--With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expecting revenue shortfalls as a result of the economic downturn educational budgets are feeling the pinch.In Nevada, $45 million originally slated for textbook purchasing was cut in the last legislative session.The decision left parents wondering about the textbooks currently in student hands, as well as wha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them in the future.In Las Vegas’ Clark County School District parents remain unsure about the transition from book to computer-based learning.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hools use websites and cds as book replacements and both parents and policy makers are becoming concerned about equitable computer access.Others wonder if textbook dollars are being spent as wisely as possible.Several cases in recent months have addressed possible political or ethnic bias in textbooks, raising questions in local districts about the textbook review process.At the same time Texas is reviewing its science standards, which, as one of the largest educational markets, has implications for textbook content nationwide.Meanwhile, in higher education, textbook costs have become the prime consideration.The 2008 Higher Education Act reauthorization contains provisions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st of college textbooks.By July 1, 2010, all institutions must disclose the price of required or recommended textbooks in their course schedules.The legislation also encourages institution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on alternative textbook options such as textbook rental and buy-back programs.However, one website that attempted to fill the void for textbook sharing, Textbook Torrents, has already bowed to legal pressure from publishers to close up shop.Nicole Barone Callahan
教科书市场转型引发的有关内容和辅助功能问题
2008年10月31日-与国家和地方政府期待作为经济衰退的教育预算都感到了压力导致的收入短缺。在内华达州,最初为4500万美元购买教科书被切断预定在上一个立法会议。该决定离开父母很想知道目前在学生手中的教科书,以及什么是有望取代他们的未来。在拉斯维加斯的克拉克县学区的家长仍然对从书本到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过渡不确定。越来越多的学校用书替换和家长及有关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公平的计算机访问网站和光盘。
在最近几个月中已经解决了
别人不知道美元是被当作教科书明智尽可能花。几个事例可能的政治课本或种族偏见,提高在有关教科书审定过程中各区的问题。同时,德州是审查其科学的标准,其中,作为最大的教育市场之一,先后为全国教材内容的影响。
同时,在高等教育,教材的成本已成为首要考虑因素。2008年高等教育法重新授权包含降低大学教科书费用的条款。7月1日,2010年,所有机构必须披露他们的课程表中要求或建议课本的价格。该法律还鼓励机构发放教科书,如租金和回购方案替代教科书选项的信息。但是,一个网站,试图填补了教科书共享,教材山洪无效,已经屈从于出版商的法律压力,关门大吉。
妮可巴罗内卡拉汉
生物教学论翻译 篇2
1) 句子偏长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英语重形合, 以形制意, 注重形式接应, 要求结构完整。其句子主干突出, 在复杂句中, 通常先把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竖起, 再运用各种修辞语或连接词把其余各种成分挂靠上去。英语修辞语位置相对灵活, 前置后置, 十分有利于句子的扩展, 句子常繁复冗长。汉语重意合, 以意驱形, 较少受语言形态变化形式的束缚, 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汉语表达, 多借助动词, 按逻辑顺序, 或动作发生的顺序, 层层铺开, 逐层交代, 句子常短小精悍。
例1:I, Yang Yuanjing, who graduated from Nan Jin Normal university,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university in China, who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now, love you, who are respected by people that have firm belief that...
分析:原文是由42个单词构成的长句, 整个句子的主句是I love you。I为主语, love为谓语, you为宾语。剩余成分是由三个who, 一个which, 一个that连接的定语从句做后置定语, 分别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I, China, you, people, Nan Jin Normal university;同时句中还有一个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解释说明抽象名词that的内容。
2) 成分复杂
汉语动词比较活跃, 一个句子里可能出现多个动词, 而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或几个并列的动词来充当谓语, 多余的动词需进行词类转换, 变成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或放入了从句中。介词短语和非谓语动词及三大从句的综合运用增加了句子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句子分析的难度。以从句为例, 从句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同时也是整个句子的成分, 而从句中的某一成分又可能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 如此反复, 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例2:The Chinese who want to go to American where, they said, they can seek freedom pursing by many famous western writers who were thought leaders in 1960’s try their best to learn English,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used by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all orders of society, both in and off class..
分析:句子主干是The Chinese try their best to learn English, 第一个who修饰先行词the Chinese, they said做插入语, pursing by....为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 修饰writers, 第二个who修饰先行词writer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为English的同位语, used by...为后置定语修饰language, both in and off class为介词短语做learn English的地点状语。
3) 分隔结构
英语句子的分隔结构是影响英语长难句分析的又一障碍。按照一般语序规则, 语法关系密切的两个成分应该是紧挨在一起的。但实际行文中, 为了使语义保持严密, 防止产生歧义, 或保持句子结构平衡, 避免头重脚轻, 往往打破了原有语序, 将本应挨在一起的两个成分, 如主语与谓语, 谓语动词与宾语, 定语与被修饰之间插入其他成分。一般情况下, 分隔结构本身不难辨认, 但当被分隔的部分相距较远、句子较长且成分较多时就容易造成分析障碍。因此准确判断分隔结构就成了理解这类句子得关键。
例3:I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a short sketch will be given of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diplomatic practice ans theory.
分析:被修饰的主语a short sketch有较长的介词短语-of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diplomatic practice ans theory作定语, 句子的谓语是被动语态, 后面没有状语, 这时将定语移到句末, 平衡句子结构。
2长难句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1) 语法知识不完善
句子是受语言规则制约的, 符合语言规则的句子就能正确地传递信息, 违反语言规则的句子传递信息时就会出现错误。把制约句子的规则互相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 这就是语法。语法分析在长难句翻译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译者熟悉五种简单句型和九种句子成分就能相对轻松地找出句子主干和各分句的主干, 从而将长难句分隔成简单易懂的短句。如果译者熟悉三大类从句的综合使用和各类非谓语动词及介词短语的灵活运用就基本能弄清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但英语语法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很强, 译者很难掌握完整的语法知识, 特别是一些特殊规则, 如强调结构、倒装结构、比较结构, 这就给长难句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
2) 思维差异不敏感
长难句的翻译, 除了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 还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间的思维差异。奈达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 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而造成的, 而是因错误的思维假设导致的”。对于同一事物, 思维方式不同, 语言表达方式也会不同。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成分是否保留的差异;句子重要信息置于次要信息之前还是置于次要信息之后的差异;修饰语放在中心成分之前还是之后的差异。语言差异决定了语际转换中句序调整的必要性。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注重词汇、语法的研究, 而忽视思维差异的影响。
3) 语义表达不严谨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原文的过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过程。理解是前提, 表达是关键, 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表达的正确。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在进行长难句翻译时, 语义表达总是不够严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意性差。传意性是把原文的意思用译语传达给不懂原文的读者。而学生在翻译时总是倾向于把原文的每一个词都翻译出来, 而不是把原文真正的意思准确的表达出来;2.可接受性差。可接受性是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如何, 是否能完全理解译文。由于中文思维的影响, 学生翻译时总是摆脱不了原文结构的束缚, 译文读起来别扭, 翻译腔浓, 感觉是为了翻译而翻译。3.相似性差。相似性指译文与原文相似, 主要在形式、文体、风格方面相似。学生在翻译时, 由于词义选择不严谨, 修辞手法不熟悉等原因, 将抒情文翻译成说明文, 说明文翻译成应用文的情况频频皆是。
3长难句翻译步骤及方法
英语长难句都是语法结构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内容层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句。要想快速准确的翻译出长难句, 就必须要拥有清醒的翻译思路和一定的翻译方法。基本步骤和翻译方法以例4为例。
1) 削去枝蔓, 找出主干
刘宓庆指出:“英语句子都有一个严密的SV提挈结构”。因此, 无论语句多长, 结构多复杂, 我们都可以先从句子的主干入手, 为句子进行第一层剖析, 找出主干, 统领大意。本文所讨论的主干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和补语, 包括五种简单句型:主谓 (不及物动词) ;主谓 (及物动词) 宾;主系表;主谓宾宾;主谓宾补。
例4:The school report released at the conference, that ended on 12 August, insists tha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will depend more on the good insight of our leaders and the hard working of our teachers than the endless help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分析:本句话的主干为主语+谓语+宾从结构:the school report…insists that, 其中school report为主语, insists为谓语, that是insist引导的宾语从句。
2) 确定单位, 各个击破
分析完句子主干, 接下来就要运用形态手段, 围绕句子主谓结构对句子的其他成分逐层分析, 逐层理解。一般来说, 确定句子有多少个意群单位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找句子中连接词的个数, 有N个连接词, 句子就有N+1个意群单位 (注意省略连接词的情况:如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或that引导宾语从句) 2.找句子中谓语动词的个数, 有几个谓语动词就有几个意群单位 (注意误将过去分词看成谓语动词的过去时) 。当然, 当句子中存在独立结构或是复杂分词做状语时, 也可以将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单位。
确定好各个意群单位后, 就要弄清楚各个意群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语义表达做准备。英语句子主次分明, 具有以形制意的形合特征, 大多数逻辑关系比较明显。但有些从属连词用法多样, 可引导几种从句, 当不能从意义上判断该连词引导的是哪类从句时, 一般可根据其前面的单词词性来判断。一般来说, 句中有it做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 从句就是主语或宾语从句;放在介词和及物动词后面的都是宾语从句;放在系动词和一些相当于系动词的词后面的都是表语从句;放在具体名词或代词后面的从句都是定语从句;放在抽象名词后面, 且在从句中不充当成分的都是同位语从句。
弄清意群逻辑关系及意群成分后就要将各个意群单位短句用另外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 为下一翻译步骤做准备。
上述例4可分为4个意群:
1The school report…insists that...;
2 (the school report) released at the conference;
3that (=the conference) ended on 12 August;
4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will depend more on the good insight of our leaders and the hard working of our teachers than the endless help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分析:第一个意群为为句子主干, The school report…insists that…;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第二个意群是过去分词做独立结构, 逻辑主语为the school report;第三个意群为定语从句, that指代的是the conference;第四个意群是由more...than引导的一个比较结构。
各意群译成汉语为:
1该学校的一份报告坚持认为……;
2在这大会议上披露了一份报告;
3这次大会在8月12日结束;
4该学校的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好眼光和学校教职工的努力工作, 而不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频频救济。
3) 调整搭配, 重新组合
在翻译时应该做到“得意忘形”。“得意”就是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从而“得其意”;忘形就是在表达的过程中, 摆脱原文结构的干扰, 做到“忘其形”,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 其句子结构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我们总是按照原文的顺序亦步亦趋, 对号入座翻译, 译文肯定带有浓浓的翻译腔, 甚至使读者不知所云。所以, 在翻译长难句时, 要对译文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英语长难句的翻译而言, 一般可以采用四种方法对语序进行调整:顺序法、逆序法、分句法和综合法。当原文的逻辑关系与汉语逻辑关系大致一致时, 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当原文的逻辑关系与汉语逻辑关系不同, 甚至完全相反时, 必须逆着原文顺序翻译。当英语长句的主语与修饰语之间关系并不密切时, 可以按照汉语倾向于使用短句的习惯, 把部分从句或短语转化成句子, 分开叙述。为了使语意连贯, 有时需要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词语。当英语长句子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都不理想时, 就需要仔细斟酌, 按照时间先后, 或按照逻辑顺序, 主次分明, 顺逆结合地对整个句子进行综合处理。
分析:
上述例4英语原句的叙述顺序是:先说某次会议上干了什么, 再说会议结束时间。而汉语的叙述的顺序一般是:先说会议结束时间, 再说会议上干了什么, 最后阐述事情的具体内容。
为了译文符合汉语逻辑, 需将原文语序进行适当调整:3这次大会在8月12日结束2在这次大会上披露了一份报告1该学校的一份报告……坚持认为……4该学校的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好眼光和学校教师的努力工作, 而不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频频救济。
4) 核对原句, 润泽译句
核对过程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 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的进一步推敲的阶段。我们在翻译时尽管十分细心, 但译文难免会有错漏和字句欠妥的地方。因此核对是长难句翻译时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对译文修改润色。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短语、句子、修辞、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有时在英译汉时无法将原文的每一个词都转换成汉语中的对等词, 因而就有必要做某些增减, 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再则, 由于不同题材的文章, 用词风格也不尽相同, 比如应用文语言一般较简洁、朴实、准确, 而文学作品语言较生动、形象、含蓄。在翻译时如果“望文生义”或是把英语单词或词组按字面意思翻译出来, 就会使译文不伦不类, 晦涩生硬, 因此,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 按照汉语的习惯选择适当的词义或加以引申, 以求更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本环节通过对原文的反复推敲和对译文的修改润色, 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力争达到信, 达, 雅的翻译标准。
上述例4通过润色, 译文为:
在8月12日结束教职工大会上披露了学校的一份发展规划报告, 该报告反复强调学校的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学校教职工的兢兢业业, 而不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频频救济。
分析:译文将32这两个短句进行了整合, 翻译成了一个句子, 并根据上下文, 强调了 (教职工大会) (发展规划) 报告;将14两句话整合为一个句子, 为了避免重复, 将“大会的报告”, 改译为“该报告”, 并将insists改译为“反复强调”而非“坚持认为”, good insight和hard working改译为“高瞻远瞩”和“兢兢业业”, 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
参考文献
[1]王丹.奈达论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7.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9.
[3]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2.
[4]刘俊子.英语长难句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郑素杰.析长难句的翻译[J].语文学刊, 2007.
生物教学论翻译 篇3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工作坊传统翻译教学
近年来,翻译研究视野拓宽,翻译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对翻译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翻译工作坊是翻译教学探索过程中一门兴起的课程。该课程采用工作坊的模式,通过课堂交互探讨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在当今翻译市场高效率流水作业的影响下,该课程的开设无疑为翻译专业和翻译学专业学生日后从事翻译活动,承接翻译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并与传统翻译教学形成了对比,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翻译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是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在都市规划中引入的一个概念,用以指代提供各种不同立场和不同族群的人们进行思考、探讨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该种方式将由一个特定的领域群体参与,对某个创造性项目或课题等深入调查、研究,分享经验和知识,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课程、专门的研讨会或者系列会议。(李明,2010:32)
翻译工作坊正是基于工作坊的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推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多人参与的过程中,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讨论,相互间不断协商,最终确定出所有成员均可接受的译文。
二、传统翻译教学
传统翻译教学伴随着翻译学科不断发展,成熟,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翻译教学视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能力等同于语言能力。在此种指导思想下,翻译课堂围绕翻译技巧的讲解与練习展开,并且多以词、句、段的翻译练习为主,篇章练习较少。第二阶段:随着对翻译的认识不断深化,翻译课不再被简单地当作语言课或翻译技能课,该课程具有独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内容包括双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和翻译转换能力。翻译教学的基本单位也逐步从字、词转向了篇章。第三阶段: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兴起,翻译研究开始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结果的影响。翻译教学练习中,在篇章翻译练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加入不同译本的比较分析,并探讨不同译文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传统翻译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在不断提升,但仍然有不少不足之处。首先,传统翻译教学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整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对翻译技巧的讲解,分析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积极主动地对翻译进行开放性地思考、探讨,翻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传统翻译教学看重翻译的最终译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纠正学生翻译存在的问题上。学生一旦被过多纠错,自然会逐渐散失信心和兴趣,陷入消极状态,并且不再愿意动笔,对参考译文形成依赖。再次,传统翻译教学没有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在传统翻译课堂里绝大多数充当着听者的角色,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机会不多,高强度、高效率翻译市场中所需的译者协作能力得不到培养,其翻译问题识别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翻译工作坊教学
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其设计是为了培养适应当代翻译市场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当前,翻译市场发展迅速,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量和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全球154个国家或地区共有27668家语言服务企业,当年语言服务业总产值预计为347.78亿美元。仅2011年一年,我国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出版物、影视节目的进出口总额就达到76.7亿美元。另外,我国举办的各类跨国交流活动,都需要大量翻译人才。然而,语言服务业出现的服务分工多样化、精细化趋势促使语言服务人才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本地化服务、翻译项目管理、文化及科技产品外译、会议口译(同声传译)等则供不应求,翻译项目经理、高级译审、专家级翻译已经成为我国语言服务业的急需人才!①
由于我国急需大量能够胜任当前翻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很多MTI(翻译口笔译硕士)培养单位设立了翻译工作坊这门课程,尽可能让学生提前感受翻译市场的工作模式,培养新形势下的翻译专业能力,以解决翻译市场中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翻译工作坊是一种以学生研讨为中心的实践翻译教学。在其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将在课前将笔译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取得小组满意译文;课上教师从各小组中抽出一组向全班陈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翻译思路、翻译理念或困惑,教师针对小组所陈述内容引导大家探讨译文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对翻译中涉及的语言问题、语篇问题、翻译理念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所译文本的特点,注意事项和全班翻译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课的翻译任务。总之,翻译工作坊教学的组织方式相对灵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负责主持课堂各项活动展开,协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的方式解决翻译问题。有时甚至可以承接翻译市场中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从实际翻译操作过程中感受翻译该如何进行,体验翻译市场上笔译任务的整个运作流程。(刘和平,2009: 40)
结语
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式、合作式翻译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并创造了翻译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学生充分参与翻译过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翻译教学思路,更有利于思考翻
译问题,领悟翻译真谛,了解当代翻译行业的专业精神。紧密结合蓬勃发展的翻译市场对翻译专业人才提出的能力要求,翻译工作坊将在开放式的教学思路下进一步成熟起来,必为培养当前时代所需的翻译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教学效用!
注释:
①参见 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4-04/11/content_6811984.htm.
参考文献:
[1]李明.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北京:中国翻译,2010,(4):32.
生物教学论翻译 篇4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大学生翻译作业中存在一些典型错误,这使得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十分必要.为此,要抓好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起扎实的语言图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及中西文化差异等相关知识,并适当布置一些翻译练习,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翻译能力.
作 者:陆兮婷 蒋学军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931(6)分类号:H315.9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能力 策略
六国论原文翻译 篇5
《六国论》是苏洵政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以下是“六国论原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六国论
作者: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②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③”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④继五国迁(31)灭,何哉?与⑤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⑥丧,齐亦不免⑦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⑧不赂秦。是故(32)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3)速⑨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⑩,李牧连却之⑾。洎⑿牧以谗⒀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⒁尽之际,可谓智力⒂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⒃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⒄,当(tǎng)(34)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⒅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⒆秦之心礼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21)也。悲夫!有如此之势(22),而(2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为(25)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26)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27)秦,而犹有可以(28)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29)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0),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4.终:最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免。
8.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9.速:招致。
10.再:两次。
11.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12.洎:及,等到。
13.谗:小人的坏话。
14.殆:快要。
15.智力:智谋和力量。
16.使:假如。
1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命运。
1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
19.事:侍奉。
20.礼:礼待。名为动。
21.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为动。咽:咽喉。
22.势:形势。
23.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
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为状。 月,每月,名为状。以,而。
25.为:治理
26.劫:胁迫,挟制。
27.势弱于秦。 于:比。
2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可以:可以凭借。
29.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以:凭着。
30.故事:旧例。
31.迁:改变
32.是故:因此
33.始:才
34.当:如果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论修身》原文和翻译 篇6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坚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文】
原壤(孔子的一个朋友)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顺从长辈,尊敬兄长,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残害道德的人。”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自己没有能力。”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什么事都依靠自己,小人什么事都责求别人。”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孔子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司马牛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无愧於心,又有什么值得担忧惧怕呢?”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孔子的学生)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尽心竭力、推己及人罢了。”
【原文】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是‘宽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讨厌他们,我也讨厌他们。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看不起他们,我也看不起他们。”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牛车没有輗(连接车辕与架牛横木的部件),马车没有軏(连接车辕与架马横木的部件)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正无私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自高自大,小人自高自大而不平和大方。”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生物教学论翻译 篇7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各种翻译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英文大片的随性翻译到科技文章、新闻的误译,翻译三番五次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翻译受到的关注体现了翻译的重要性已获大众认可,也体现出翻译工作、翻译研究工作及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2015年的“两会”上,政协发言人表示领导层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很坚决、“很任性”,这句话被翻译为“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笔者认为,“任性”在这里的意思接近于“un⁃compromisingly”,而“capricious”的意思是多变的、反复无常或出尔反尔,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容易造成英文读者的不解。
生活中还可见一些误译现象。如2014年公映的影片《银河护卫队》中“outfit”(外套)被译成“捡来的”,“every two weeks”被译为“每次两周”,2015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中的“even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f”被译为“有人要杀你,赶紧跑”。2015年底,郑州火车站附近出现了大量英文标识错译,而类似这样的新闻这两年并不少见。
译者主体性研究多集中在文学翻译方面,主要研究从事文学作品翻译的人员的审美、性格、文化取向与翻译动机等。随着今天翻译“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事物与翻译扯上了关系,不仅翻译的内容更加丰富,翻译的主体也更为复杂。翻译队伍的壮大是件好事,这里面的问题是许多不具备相应翻译能力或翻译资格的人在从事翻译,使翻译缺少了规范或规范不被知晓和遵从,因此翻译谬误层出不穷。我们不能阻止翻译谬误的出现,正如我们不能阻止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客串”翻译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译者的主体性。
2 误译与翻译者的态度
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刘华文(2009)认为,翻译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实施程度的高低[1]。李明秋(2009)认为翻译能力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前者包括语言能力、知识能力和口译能力,后者包括心理因素、健康素质和职业素质[2]。这说明“责任心”、“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也被看作是翻译能力的一部分。万宝林(1993)把译者“望文生义”的原因概括为缺乏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语法知识不牢固、对语言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汉语语言修养不够[3]。翻译的“态度”被放在各项语言技能之前,充分说明学者对翻译主体的重视。何刚强等(2009)提出奈达在翻译《圣经》时虔诚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认为译者不仅要将翻译看作一个专业、一项工作,更应将其视为一种使命[4]。
如前所述,有些误译是译者的种种疏忽造成的。一、对原文理解的疏忽。对于句子“His success is out of the question.”,有人翻译成“他的成功是没有问题的。”殊不知“out of the ques⁃tion”的意思是“不具有可能性”,与“outofquestion”(不必质疑、没问题)意思完全不同。二、语言转换的疏忽。比如这句,“He acts a lot older than his years.”不加调整很有可能被译为“他的行为比他的年龄老得多”。这样的翻译非常拗口、难懂,不如处理为,“他一举一动都相当老练”或“他年纪轻轻,做事却相当老练”。
笔者曾让学生尝试翻译希拉里的一篇演讲词,其中有这样一句话“But thetruthis mydecision toattend lawschool was byno means assured.”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译文却让人很不满意。列举几句学生译文:“但事实是我上法学院绝不是确保的”、“事实上,我去上法学院的决定一点也不安全”、“然而事实上我决定去读法学院没有一点儿保证”、“但事实证明我加入法学院是正确的”、“但事实是我决定参加法学院是不确定的”。一个“as⁃sured”就把大量学生拦下,这说明学生的语言知识还很匮乏,也说明他们在面对不确定的单词时,不是查字典搞清楚,而是选择了凭感觉随便翻译。最后一句译文虽较为接近原文,但仍不符合汉语语法,后来还发现这句译文是学生抄自百度翻译。这些说明了我们有些学生在翻译时态度非常不严肃。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是许多学生走向翻译之路的起步阶段,此时不严谨治学,他日何以成为译界栋梁?
3 从翻译理论看译者主体性
从翻译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奈达的分析、传译、重组和检验四步,还是目前众多中国学者的理解、表达和审校三阶段,都说明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具有方法的科学性和语言的艺术性。如果不顾翻译的原则和程序、不仔细阅读原文、不认真审校地草率翻译,几乎不可能产生出色的译文。从翻译的基本方法来看,翻译有直译与意译(语言价值取向)或归化与异化(文化价值取向)之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译者都应照顾功能、审美和读者三要素,灵活运用翻译法,最好通过不同翻译法的互补来译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是多年来大家所公认的翻译标准,许渊冲(1982)认为忠实包含内容、形式和风格这三个方面,且它还可有三种度:明确、准确、精确。通顺则主要体现在译文的流畅方面[5]。可以看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如果忽视忠实与通顺的要求,就不可能翻译出好的作品。众多翻译理论如“语境顺应论”等,不仅把翻译看成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更是从文化层面强调了原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等值。社会建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工作及自身发展应在协商与合作中进行,并且重视“反思”的作用。“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应注重原文与译文的语义对等、风格对等、文化信息对等及读者反应对等[6]。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且每一个都很重要,因此,翻译是一项需要译者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的工作。
客观存在的“翻译症”要求我们时时小心、步步谨慎。“翻译症”也被认为是一种“伪异化”,这是从翻译的文化取向来说的,它绝不是真正的“异化”。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译文有太过拗口的“翻译腔”,使译文或者是语言不顺,或者是语义不通,其结果是轻则有损读者的阅读兴趣,重则让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把读者引上歧路。比如,学生往往会把“They take their plea⁃sures sadly.”翻译为“他们享乐时也郁郁不乐”,把“He was rest⁃lesslytired.”译为“他不安宁地感到疲倦”。
思果先生(思果,2002:5)强调译者“有很多东西要学,要知道”,不仅“中西书读得多,读得通,文笔好”,还要研究译学,要“懂翻译”[7]。这既是翻译家的亲身经验,也是对后来人的谆谆教诲。
4 译者态度与翻译的发展
翻译及其教学已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学科的发展仍需涉及该领域的所有人士的努力,从细微处入手,共同推动学科专业的发展。正如庄智象所说,虽然翻译教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翻译专业(尤其是本科独立专业)在我国尚处于起始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培养、测试与评估体系等诸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8]。
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对翻译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现在学外语、会外语的人很多,大多数人从事一般性的中外交流尚可,但如果是用来翻译,如果译者不经过潜心的锤炼、译文不经过细致的推敲,这样的译文出纰漏是大概率的。其次,翻译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译者,不仅要打好中西文的底子,更要了解中国国情、关注世界动态,对地理人文、科技知识等了解得越多越好。简单地说,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新东西层出不穷,翻译要跟得上。
5 教学中的举措
5.1 选择适当的翻译教学法
以提高翻译能力为目标、重视重现翻译过程及译者的主体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翻译教学法的选择。笔者倡导翻译的过程教学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强调翻译结果而侧重描写与解释翻译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态度,注意力始终停留在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反复评价、修改译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可以自己修改所译文本,然后和同学讨论后互相修改译文,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译文,这使得翻译从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转化为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针对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和常犯错误,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语义、语法和语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现象,以典型句子启示学生多接触、多思考、多比较。比如,让学生翻译“Sophisticated man”、“Sophisticated woman”、“So⁃phisticated columnist”、“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device”、“Sophis⁃ticated weapon”,在使学生了解了“Sophisticated”一词的搭配及不同翻译之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有多位学生把“She didn’t marry him because she loved him.”翻译为“因为她爱他,没有嫁给他”(也有其他误译),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翻译,而是引导学生们自发地、有意识地发掘句子的语法和逻辑关系。
其次,在翻译技巧的教学方面,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各种翻译技巧,更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在不同的语境中采用何种翻译技巧。重视比较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翻译过程中词义和词性的确定及转化、语态的选择、语序的调整以及增补还原等。比如,在练习翻译“Braindrainhasbeenour No.1concern.”时,提醒学生:英语常用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指代一种属性、概念或一个事物,翻译时宜作抽象化的处理,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然后让学生仔细考虑并确定“brain”和“concern”在句中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基本正解翻译此句,将来遇到类似情况也可举一反三;再如前文提到的“Theytaketheirplea⁃suressadly.”和“Hewasrestlesslytired.”,可先让学生思考翻译方法或进行翻译练习,然后对不同的译文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翻译,从而强调“切分”翻译法的运用。以上两句可分别译为“他们享乐时也郁郁不乐”、“他累了,然而一点也不安宁”。
第三,推行工作坊式翻译练习。工作坊体验式学习是触及学习者内心深处的学习方式。刘和平(2011)认为,工作坊式翻译练习能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的盲点,也可以改善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应有利于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省[9]。有人把“I’m a selfish pig.”(高尔斯华绥:A Modern Comedy)译为“我是头自私自利的猪。”在学生的工作坊练习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翻译。小组成员在审查中感觉到了不妥:此处译文为直译,固然没有译错,但如考虑具体语境的话,读者的接受对等很难实现,尤其是这句话出自女性之口,更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在修改阶段,小组一致同意将此句译为“我是个自私鬼”。
王湘玲等(2008)还提出了“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法模式”,作者明确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最后的学生翻译能力评估,其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具体开展形式为个人单独翻译、日志撰写、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师生讨论和问卷调查等[10]。此外,李洁波等还认为,在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引入形成性评估机制[11]。这也再次提醒我们翻译教学应包含有效评估,这对翻译教学严肃性的强调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5.2 强化学生的翻译职业道德
在强化学生的翻译职业道德方面,笔者认为有三项工作可以做。第一,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关注时事。很多翻译中的谬误是由于翻译者语言和文化知识面的狭窄而造成的,细心观察和积累相关知识将有助于翻译的进行。第二,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浮躁乃是翻译甚至是任何工作的大敌。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只有付出大量努力和艰苦劳动方能有所作为;同时,教师应身体力行,帮助学生树立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翻译作风。第三,将翻译能力的提高进行到底,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中外文水平,了解前沿的翻译动态。王湘玲等的建议也颇为可行:在每节课内安排5-10分钟讲授译者的职业道德[10]56。
在《论译者的身份》中,田德蓓指出译者兼具四种身份,即读者、作者、创造者和研究者,并分别加以详细阐述[12]。田的研究突显了译者的主体性,也强化了我们对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译者态度重要性的认识。杨绛在《记傅雷》中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我们认为,译者非通才,更非圣贤,翻译中有疏漏错误是难免的,但只要我们秉承严肃认真的态度,注重反思与积累,一定能做好翻译工作。
摘要:近年来误译的现象越来越多,引发了翻译专业人士和公众的批评。经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当今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翻译内容和翻译主体越来越复杂,许多译者并不具备相应的翻译能力,有的在翻译时缺乏严肃性。由于翻译的成功离不开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而译者态度是翻译能力的一部分,故而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应尤其注重包括译者态度在内的翻译职业道德培训和探索,这也有助于翻译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态度,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华文.汉英翻译与跨语认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2]李明秋.口译能力要素对译员素质培养要求分析[A].同声传译与翻译教学研究(第二辑)[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4.
[3]万宝林.谈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J].荆州师专学报,1993(4):86-88.
[4]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44-145.
[5]许渊冲.忠实与通顺[J].教学研究,1982(1):19-24.
[6]桑仲刚.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困境[J].中国外语,2012(4):82-88.
[7]思果.译道探微[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
[8]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7(3):14-23.
[9].刘和平.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中国翻译,2011(1):37-45.
[10]王湘玲,毕慧敏.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兼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上海翻译,2008(2):52-56.
[11]李洁波,陈伟哲,杨伟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115-117.
试论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篇8
关键词:翻译教学;修辞意识;教学培养
【分类号】H059-4
翻译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合理的修辞能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风采。然而,修辞却是翻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修辞,需要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的同时,体现原文的风格,使译文与原文形意融为一体。这就需要在翻译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修辞意识的培养,以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翻译与修辞的关系
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是原作风貌的再现,而能否处理好修辞可以认为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在西方修辞看来,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任何话语都是修辞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模式”自然也不例外。从当代修辞的角度来看,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选择有效的话语和表现形式,精心分析和构筑语境,影响受众的修辞过程。修辞作为有效运用语言、影响受众、消除分歧、取得认同的实践活动和话语艺术,其许多理论观点都给翻译工作以有益的启示。从修辞的角度审视翻译,意味着带着修辞的意识认识和解释翻译活动,把翻译当作发生于特定语境中的社会语言现象以及致力于在译语受众中产生影响的一种象征力量。
二、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对修辞意识进行深度的关注、研究,以受众为中心,体现语言的象征力量,让译文言语在受众心中产生与译者同样的修辞的构想,才能影响受众,达到译文行为的目的。 基于修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有必要在翻译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修辞意识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
1、培养学生以译文受众为中心的意识
现实中的翻译作用于人,目的是实现翻译受众对翻译话语的认同。因此,翻译中的修辞意识首先应以翻译受众为中心。然而,受众对翻译的要求不仅仅是帮助他们解决语言交际层面的困难。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历史、风俗、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并形成各自独特文化特性和语言表达方式,在研究、翻译文本时,语言或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了不可译性。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文化因素和受众的心理特征,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组,使译文受众产生与原文受众同样的反应。这体现了翻译以受众为中心,排除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信息顺利传达的精神。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也是一种致力于对译文受众产生影响的象征活动的实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将以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传达给学生。以《简·爱》为例:
my terror had passed its climax;other feelings succeeded.
我的恐惧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
作者在原文中使用了succeeded一词,Succeed在原文的上下文里意为“to come next after and take the place of”,意思是“跟着来了并代替”,在字典上可译为“继往、继续或代替”。此时,译者就需根据上下文和内在逻辑联系选择适当的词语。此句中的一个“代替”既传达了原文的意味,又符合了中文的表达习惯。
鉴于以上的例证,翻译应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度,不是简单的文本转换。由此可知,必须培养翻译学习者学会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心理出发,认识到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严格重视用译文对受众施加影响,达到翻译的目的。
2、注意受众对译文形式的认同感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话语表达传统和习惯,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另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也是不符合其话语使用规范的。在翻译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点,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两种语言的结构、表达等特点的熟悉,在翻译中,使用译文受众熟悉且具有认同感的表达方式,在结构及形式上贴近译文受众,使译文能更贴近受众的心理,才能对受众产生预期的影响。
例如,“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中国谚语是对偶句,形式对称均衡、整齐美观:“无心”对“有意”;“插柳”对“栽花”;“柳成荫”对“花不开”。在翻译成英语时,应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度,从有效影响受众的角度考虑,按译文受众习惯的“对偶工整”手法来安排,翻译成:
Follow love,and it will flee; flee love,and it will follow you.
当然在翻译过程中也经常有译文不能保留原文“对偶”特征的情况出现。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称,原文中“堂”和“杭”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只能翻译成:
In heaven is paradise; on earth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英译文未将原文的尾韵译出,这在翻译中无法避免,但译者尽量将损失减到了最小,采用了译文受众接受的形式,提高对译文受众的影响程度。
3、施加压力,扩大受众接受度
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以受众为中心。翻译教学中还要注重根据翻译目的,适当“施压”。一味的顺应翻译受众,并不能做到在所有时候都能说服受众接受译文的效果。有些时候,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特征,才能体现源语民族文化的真正特色。例如:
这对年轻夫妇并不相配,一个是西施,一个是张飞。
This young couple is not well matched,one is a Xi Shi―a famous Chinese beauty, while the other is a Zhang Fei―a well-known ill-tempered brute.
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时,虽然西施和张飞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翻译的受众却不知道这一点。这时,翻译需要巧妙地说服受众接受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在翻译时作一下加工,以简短的说明,使受众了解这两个人物的基本特点。
修辞是在翻译过程中,重建译文体系,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必要手段。因此,在翻译课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应引起翻译教師和学生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小慰.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86-90.
[2]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03:57-61.
[3]卫孝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2:54-56.
【生物教学论翻译】推荐阅读: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10-20
中学生物教学论考研重点07-08
生物教学论湖南适岗培训答案09-08
试论目标教学与生物学素质教育05-27
新课程下生物学科教学论课的改革初探07-17
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前途07-30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07-05
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07-01
教学论07-07
图论教学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