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2024-10-18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通用9篇)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1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学会团队合作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个体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促使团队和企业高效运转。

个人认为学会团队合作首先应确立共同的目标即建立共同的愿景,使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中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间要做好沟通,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在工作中有安全感和温馨感。第三,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在互助和良性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

古代日本的老渔民发现如果将几条生性活泼的沙丁鱼放入一群被打捞的懒惰的鲇鱼当中.由于好动的沙丁鱼在鲇鱼中乱窜,给鲇鱼带来一种危机感,它们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这便是有名的鲇鱼效应。鲇鱼效应同样适用于社会团体,我们公司现在的情况是鲶鱼大大多过沙丁鱼。少数沙丁鱼进入鲶鱼中也被鲶鱼同化慢慢懒惰起来了。公司缺少积极行动的新人,以打乱团体中原来已经形成了的较为稳定的工作人际关系。由与新人们个个如狼似虎,不畏强者,敢于争胜。这让原老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得不解放思想积极行动,以适应激烈的竞争从而使团体焕发新的活力与创造力。但是我们公司的人员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入新人已不现实。耽误之急是如何使原来懒惰的鲶鱼自己摆脱以往套路焕然一新。

没有危机感会变懒惰,此时我们应该引入竞争体制。竞争与合作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竞争要求合作,而合作促进竞争。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团队中,各成员互爱,互勉,互补,互利互惠。有利于竞争本身所需的信息的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传播和互相借鉴。为何竞争,怎样给员工营造危机感是我们应该深刻考虑的问题。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2

一天, 学校领导满脸喜悦并有些庄重地对我说:“区里要搞一次数学网络教学团队的比赛, 你去参加。”网络教学团队?这是什么东西?第一次听说的新名词, 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发呆, 领导将一个比赛通知塞到我的手上。接过通知, 我有些茫然。“我行吗?”这句话似乎没经过考虑, 就从我的嘴里溜了出来。“看看比赛要求吧。”主任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 让我无从拒绝。看过通知, 我大致了解到数学网络教学团队就是由三个教师组成一个团队, 根据临时抽签的内容撰写教学设计, 然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评价、陈述、答辩, 同时还有课件的制作。

既然接受了任务, 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可是, 我只教过两年多的数学, 并且都是中、低年级, 教学经验非常缺乏, 对高年级的教材把握也是一张白纸, 更不用说课件的制作了。这么多空白,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填补?我无所适从。好像什么都要准备, 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几天下来, 一点收获都没有。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于是, 我静下心来, 理清思路, 还是从整体来个计划吧。我将剩下的时间分成三个阶段:资料查阅阶段——选手交流阶段——模拟比赛阶段。有了这个轮廓, 我觉得自己清醒了很多, 做起事来也有条理了。看什么资料呢?经过分析, 我想:既然是比赛, 策划人员一定会选择比较大的课题。于是, 我把范围缩小, 锁定了一些大标题的课题。可是, 要想设计出彩, 光看教材和教参是不行的。于是, 我每天有空的时候, 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 浏览网站上同行们对同一课题的不同设计, 遇到好的, 我就将它复制下来, 粘贴在自己的博客里, 哪怕是比较理想的一个小小环节也不放过, 每天弄得很迟才睡。就当我对这学期所有年级的教材有个大体的了解时, 教育局关于教学团队比赛的补充通知来了:比赛内容选定在三、四、五年级的上册。唉, 好些天的准备都白费了。我赶紧从学校里找来上学期的教材、教参和教案, 只有再来一次。通过好几天的挑灯夜战, 总算对教材有点数, 心里也踏实了些。可是, 课件呢?其他两个选手——一个年龄相对大些, 每天练习打字都要花费很多时间, 哪有精力去学课件的制作;另一个, 虽然年轻, 但孩子小, 家里连计算机都没有。所以, 指望她们制作课件是不行了。于是, 一有空, 我就琢磨起课件来。一边在相关网站上找一些下载速度快、能改动的课件的地址, 一边自己学习制作。遇到不懂的就请教同事。好在同事非常支持,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让我在几天的时间内学会了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就在我的信心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时候, 一番对话, 又把我的信心打击得全无踪影。一天晚上, 我在小数群 (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交流群) 里看见了同行们的对话, 是关于课件制作的, 他们用的专业术语让我就像听天书一样。我想:过两天我将和这样的人去比赛, 我拿什么去比?仅有的一点自信又消失殆尽。

可是, 该来的还是来了。终于到了4月25日, 我很早就醒了, 很想让自己再休息一下, 但是睡不着, 可能还是因为紧张的缘故吧。通知上说是8∶30前报到, 我准备8∶10从家里出发。可是不到8点, 同事就打来电话说, 很多人都到了, 催我快点去。看来紧张和认真的人不是我一个啊。来到比赛地点——二中, 看到了很多同学, 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抽题了, 我心里默默为自己祈祷, 希望能抽一个平时关注比较多的课题。可是, 事与愿违, 很多人都抽到了我们平时讨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而我抽到的却是四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虽然教学的内容很容易, 但是要想设计、创新似乎有点困难。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郁闷了半天。事已至此, 也只有动手写了。写着写着, 我的思路似乎清晰起来, 平时看到的有些东西居然能突然显现在我的大脑。很快, 我敲键盘的速度快了起来, 不到50分钟就将教学设计的主体完成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 继续将一些细节考虑得再细致一些。

下午是将三人写的设计综合一下, 写一份最理想的团队设计。我们三个人经过交流、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达成了一致。形成了一个由“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实际应用”为模式的教学设计。因为下载的课件和我们写的教案不吻合, 所以我独立完成了一份课件的设计, 虽然水平不高, 但那也是我的作品啊, 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甜蜜的感觉。在我制作课件的同时, 同事也基本完成了对五号团队教学设计的评价。下午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心里轻松了很多。第二天上午的任务是根据指定团队对我们的评价和建议来修改自己的设计与课件, 另外还有教学设计的陈述与答辩。准备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 太短了。所以我们决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加班。我们草草地吃过晚饭就来到学校, 将教学设计从形成过程、媒体资源的应用和设计亮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分析, 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直忙到近9点。看着自己的成果跃然屏幕之上, 一种久违的满足感涌上心头。

第二天早晨, 我们依然早早地来到比赛现场, 将教学设计和课件重新调整, 进一步完善, 把最完美的答案提交到指定的博客位置。接下来就是答辩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答辩室。评委微笑的表情让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 也自信了很多。我将事先准备好的陈述稿娓娓道来。答辩的内容也基本在我们的预计之内。终于, 所有的过程都结束了。走出答辩室, 似乎有一种“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的轻松和愉悦, 外面的阳光也变得格外灿烂。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 或许结果并不如意料中的满意, 但我觉得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 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胜利者。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程;学生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个问题还要问吗?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培训和新课改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數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四、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

许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大的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物理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使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中给学生以启迪。让生活给学生当一部优秀的课程,让社会给学生当一个更大的课堂,使学生每一时每一刻都能处于教育之中,使学生具有永远鲜活永不干涸的知识源泉;我们还应强调物理课程的个性化、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

五、让学生重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老师们早就知道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物理学主要是揭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并使之形成规律。在研究物理中,有时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手段使自然现象变成物理规律。有时在物理问题中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因此数学知识与物理学存在相当大的联系,正如俗语所讲:“数理是一家”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掌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在学好物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处理好物理问题,并能提高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六、增强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动性

我们很多学生在信息处理上获取能力和努力程度都不够。举个例子,有的同学物理成绩总是不能有效提高,在做物理练习时不能很充分地、努力地挖掘一些隐藏的信息。说白了就是审题不过关这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眼看”是前提: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解题的基础环节。

“口读”是强化: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认知、接受题目信息的有效手段,这是一个物理信息的强化过程。

“手画”是手段、是方法:就是对特殊字、词、句、条件可以用符号(如○●◇◆△▲■□~*___等)标注;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流程。草画图形,要搞清楚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模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之一。

团队执行力培训感想 篇4

团队执行力培训感想

员工高执行力训练有感执行力就是指员工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然而工作的效率和成绩却往往与有良好的心态和信念分不开。拿破仑·希尔指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成功往往不是能与不能,而是做与不做。不做就永远不可能成功,要做就要怀着积极的心态。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正确的方法,采取快速的行动,尽快达到预期的目标。任何成功者的实践表明:心态正确,将一通百通;心态不对,则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为驾校的发展,为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来培养积极的心态。这就要求:(1)言行举止效仿你希望成为的人,并以此为目标,逐渐塑造自己。(2)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积累自己的积极的心态和经验,并将这种美好的感觉传达给别人,帮助周围的人获得积极的心态。

(3)心存感激,有积极的心态的人常怀感激之心,感激生活,感激朋友。(4)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微笑的人,你会感觉到自信和友好,微笑能为你打开友谊之门,帮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放弃琐碎的小事,琐碎的小事容易使人偏离重要目标,不要因为小事而使周围的人不愉快。(6)培养奉献的精神:一个积极心态的人所能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予。总之,注意培养积极的心态,抑制消极心态,并将积极的心态融入潜意识中,以此指导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促使我们形成强大的执行力,帮助我们实现既定的目标。[2]

打造职业化团队——培训感想 篇5

——之学习感想

有幸在工作之余能参加公司组织的《打造职业化团队》的学习,通过观看视频和同各位领导交流讨论,让我收获良多。

整个视频学习中,余世维博士在讲座中讲到职业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第一,我们对所做的事内行不内行,我们的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这是指职业化的工作技能;第二,我们的样子像不像搞这一行的,合乎不合乎这一行的规矩,有没有这一行所要求的基本素质,这是形象,样子一看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很认真去做,凡事力求完美,这是态度;第四,所有公司都希望发展壮大,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做到时时、事事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代表并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

我就从中选取一部分内容作为我汇报感想的要点,俗话说“做事要有做事的样子”,或许这就是职业化最基本的要求吧,比如说我们做教辅的,需不需要有对本学科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对工作的热忱和对市场终端的敏锐度,我想这应该都是先决条件,缺一不可。

示例1:

现在“策划六项职能”是每个策划和核心策划都必须要准备并且能熟记于心的,然而,在这个文件下发并要求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难过的发现,这个执行的并不尽如人意,每次领导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问这没有问那不知道,这就是不职业化的表现,连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我们还敢谈我们所做的教辅一定是受终端欢迎的吗?或许这个说出来我们自己都不会信服吧。

衍伸而来的是我们的责编,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的操作,因为我们的策划很辛苦的把能想到甚至是有些想不到的问题都一一整理出来,做的非常的详细,而我们的责编不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只要执行好每个策划制作出来的体例就好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我们责编的思想惰性,稍微遇事就会有百般的借口,诸如我不知道怎么弄,我不会等等借口。扪心自问,我们是责任编辑,这些诸如“我不会”“不知道怎么弄”的话语好意思说出口么?若是我们平时能多翻翻真题,多熟悉熟悉本区域的考情,多和老师聊聊,多和对应的策划沟通,这些还会难倒我们?或许这个时候这件事情就会变得“So easy”了吧,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不职业化所造成的。

示例2: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浓厚的公司文化,譬如说是公司的装潢摆设、员工的着装等等。当然这些也都会因为公司的发展而有不同的表现,这里就拿着装和素养来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吧。

我们公司没有统一的着装要求,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奇装异服,譬如夏季到来之时个别男员工穿着短裤和拖鞋就大摇大摆的走进办公室,女同事也不甘落后,偶尔会想展示一下自身的魅力,穿着短裙,浓妆现身,知道的觉得这样穿着不合时宜,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准备参加化妆舞会之类的,严重损伤公司的文化;再者就是员工的基本素养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员工都是极好的,都能严格按照公司的流程做好份内的事情,然而我深信每个公司甚至是每个部门总会有那么几个员工的素养还是有待提升的,比如说迟到且屡教不改,上班玩手机是屡禁不止,和其他人闲话家常屡见不鲜等等。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6

为了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提升士气,使团队更具有团队凝聚力,我们公司在4月26日在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举行了一天的户外拓展训练。下面是我的拓展心得体会几点感悟。

1.信任背摔感悟:

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要自我设限要相信自己同时更要相信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只要你信任别人,拿出你的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信任你,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会毫无保留地伸出爱心之手来帮助你,只有充分信任你的同伴,相信你的团队,他们才会在你需要帮助时给你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只有信任你的同伴,相信你的团队,我们在团队中才会有归属感和责任感,而台下的队员同样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有承接住上面队员的勇气、信心和责任,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幸福,能帮助别人更幸福。

2.盲人方阵感悟:

团队中沟通协作精神很重要,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理性分析一下如何做,然后做好有效的沟通,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言环境,充分信任你的团队,必要的时候要注意聆听团队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弄明白每个小团队的任务是什么,团队要达到的整体目标又是什么,每个小团队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要懂得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去完成团队的整体目标。

3.无轨电车感悟:

团队中每个人的步伐和整个队伍的步伐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自己步伐和团队步伐不一致,那么,不单是自己落伍,而是给整个团队增加阻力。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份.“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整个团队所有的人齐心协力,整个团队共同进退,才能走向胜利!经过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团队游戏之后,充满期待的“激情晚会”拉开了序幕,这一夜所有人都变得“疯狂”,所有人忘却疲惫全身心的放松自己,我们的歌声不标准,但那歌声唤醒了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不会跳舞,但我们会舞动身体,歌声尽管不动听舞蹈尽管也不优美却阐释了最真实的自我,气氛激情、真实、和谐!

4.七巧板感悟: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决策者,要能够良好的协调各个部门,合理的分配资源,使集体的各个部门形成合力,每个部门都必须有大局观和良好的协作意识,要服从决策者的指挥,以集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与其他部门之间要相互信任,要有主动沟通的意识,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共享资源并且合理配置资源来提高团队整体价值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5.毕业墙感悟: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成员,历时12分零8秒,团队一共24个人全部顺利翻越毕业墙,整个活动过程中带给大家最多的就是感动和震撼,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同时人的潜能却是无限的,所有人将自己有限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全力以赴地去为同一个目标去努力的话就会形成一股伟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团队的力量!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恩那些心甘情愿被踩的伤痕累累的人梯和伸出的一双双帮助的双手,正是所有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毫无保留地付出,团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极限完美的完成了一个原本看似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天的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训练场上所留下的余味却

依然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想通过一个个的团队游戏,思维意识也受到了冲击,每个人都有的很多的感触,团队意识应该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要主动地融入团队,相信团队,信任队友,互相配合,共同协作,为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地努力,相信经过这次拓展训练,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也相信我们的团队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会快速成长进步,未来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7

户外拓展培训在珠海平沙骑马场拓展基地进行, 分别有“汉诺塔”、“盲人方阵”、“撕名牌”、“珠行万里”、“疯狂市场”、“鼓动人心”、“团队能量圈”等项目。

张建新表示, 顺益体系 (集团) 一直坚持“厚德育人, 教育先行”的人才培养理念, 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将“沟通、分享、团队、协作”作为团队成长的基础。在人才的培养方面, 顺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此次户外拓展活动, 通过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培训, 让成员们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 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 综合提升了员工对目标确定、分解、实施的执行力及配合默契度, 增强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 树立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 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 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据了解, 顺益体系 (集团) 成立于1992年, 以珠海经济特区顺益发展有限公司为母公司, 下辖4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及办事服务机构, 以“工业集成服务”为核心业务, 拥有400多名专业的服务工程师, 服务领域涉及水泥、汽车、电力、矿山、钢铁、电子、食品、医药、电器、机械制造等40多个行业, 是集研发、制造、分销、服务、加盟连锁于一体的全国性企业集团。历经20多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中国工业集成服务的标杆企业。

团队精神培训感想 篇8

【关键词】高校;足球团队;竞赛培训;目标体系;构建

1引言

足球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已经普及〔1-2〕,但专项教学竞赛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校代表队”建制和“竞赛教育”培训体制。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内虽有“选项课”和“校联赛”的设置,但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与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需求上差距较大,“选项课”教学效能与“校联赛”竞技技能之间缺少合理过渡、有效转换,中间缺少一个“年级联赛”环节的过渡;在专项顶层设置上,没有“校代表队”建制的高校比例约占70%,“竞赛教育”培训仅限于少数学生裁判方面,缺乏参赛学生运动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指导。现实中,有“选项课”普及而无“校代表队”提高,有“校联赛”组织而无“竞赛教育”培训,这种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竞赛教学培训的思想倾向和部分教师对体育专项教育培养目标层次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与赛制不能系统衔接的现状,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整体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10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3〕 。因此,本文提出学生足球专项团队“竞赛教育”培训目标,完善高校足球教学竞赛制度,建立“竞赛教育”培训以及校院团委管理体制,在探索高校体育专项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体育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全国中文期刊文献资料中,对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为此,将我们多年专项教学、竞赛教育培训实验的结果总结出来,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专项发展的潜能和需求,我们将构建学生足球团队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访谈法:课题组通过河南农业大学毕业读研的校院代表队员,对北京、南京、广州、西安等农业院校和上海交大、西南财大等22所高校,以及河南省10所高校的走访调查,了解该校体育教学和足球竞赛培训情况。

实验法:2000年3月至2010年11月,通过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赛前采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专题理论讲座、分析比赛和准备比赛、执法比赛、联赛总结等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的1999—2009级足球项目的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组织者”、“裁判员”和校代表队员进行“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和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逻辑分析法:根据足球教学竞赛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专项发展的需求,从建立校园“三级联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出发,探讨竞赛培训体制建立和实施培训教育对学生体育人才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揭示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各个层次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逻辑发展关系。

3结果与分析

学生足球基础不同则发展目标各异。在我校,大学一年级参加足球选项课学习的人数达78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6.6%;大二时学生足球技能提高则参加比赛的需求增加。通过建立“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养学生裁判员833人,其中主裁判323人、助理裁判510人,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53人,自1999年实施“双裁制”以来,学生独立执法比赛600多场,成效显著,开创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校联赛”的新局面。其次,培养学生教练员438人,其中院队教练306人,校代表队员132人,“校联赛”评选最佳射手8人、最佳阵容运动员88人。在上述1270余名体育骨干中,有83人考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还有毕业留校、高校任教等10多人。2000~2006年期间,校代表队在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中,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连续五届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

3.1建立高校“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训学生裁判员、教练员,拓展参赛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多年竞赛实践,在体院支持和专项教师指导下,逐步完善“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三級联赛”竞赛制度,建立专项教师指导、院团委管理“大二联赛”、“校联赛”,以学生工作为主培训“裁判员”制度,以及院代表队参加“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专家指导院队组织者、校代表队员培训“教练员”的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如图1所示:

第一,培训学生裁判员:主要采用师生组合、学生以老带新的“双裁制”培训方法〔4-5〕。

(1)低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由专项任课教师指导、足球教研室管理培养低年级学生裁判员,15个学院可培训校内“助理裁判员”60人。

(2)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校联赛”,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培养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可培训校内“裁判员”60人。

第二,培训学生教练员: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竞赛指导与总结等方法。

(1)院队助理教练员培训,在“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组织院代表队培训学生“教练员”30人。

(2)院队主教练员培训,在“高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校团委管理组织校代表队训练、指导校代表队员(部分院队组织者)培训“院队主教练”25人。

第三,提高学生运动员比赛技能:举办“大二选项班联赛、校联赛”,组织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拓展参赛运动员技能,形成“二年级队、院代表队和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层次。

3.1.1创办“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建立学生裁判员培训制度,提高大二年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参赛学生实战技能

根据对22所高校的调查,各高校足球竞赛体系还不完备,校内仅有一个“校联赛”, 而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赛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上差距较大,中间缺少一个“基础”环节的衔接。

在我校,通过对大二足球选项课的调查,有89%的学生希望参加正式比赛,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项训练、备战与指挥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其中12%的学生希望学习裁判知识、掌握执法比赛技能。因此,我们在大一足球选项课基础上,创办“大二教學联赛”,将足球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衔接起来;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为“大二教学联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0多年的教学竞赛实践证明,“大二教学联赛”在选项班与校联赛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为选项班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可以弥补足球课中竞赛学时的不足,也为学生裁判知识技能“实践”提供机会,拓展了体育专项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了教学内容和方法〔4〕。

3.1.2建立“校联赛”以培训学生裁判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提高院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院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和大二教学联赛为“校联赛”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和“骨干”人才储备。“校联赛”为“大二教学联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校级竞争的舞台。

根据对22所高校的调查,“校联赛”安排已成制度,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并提前予以准备,学生足球干部已经成为各个院系代表队训练和比赛的“教练”。但是,“学生教练”处在专项选项课教学和校代表队培训之间,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因此,我们以“校联赛”的准备期为主,建立院代表队备战“校联赛”培训“学生教练员”制度和“校联赛”由学生裁判员工作、实行“双裁制”方法培训“学生裁判员”制度〔6-7〕,提高院队骨干训练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以弥补高校体育专项竞赛院代表队“教练员”、“裁判员”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建立“校联赛”团体名次奖、学生最佳裁判员、最佳射手和最佳阵容运动员评选奖励制度,逐步形成“校联赛”学生工作、教师指导和院团委协调一致的“绩能效”管理模式,促使校园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3.1.3建立参加“高校联赛”以培训校代表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提高校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校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对22所高校的调查,平时能够坚持“校代表队”培训的学校不多,有7所高校能够赛前组建“校代表队”参加本省市的高校联赛,另外,还有70%的学校存在日常没有“校代表队”而不参加高校联赛的情况。河南农大自2000年举办“校联赛”之后,注重选拔各院核心队员和表现突出、有发展潜能的运动员,组建学生校足球团队,包括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运动员和最佳裁判员,安排“校代表队”训练和对外比赛,建立专家指导、校体委与院团委管理的“高校联赛”制度〔8-9〕 ,见图1,河南农大共6次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比赛,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实践证明,“高校联赛”后,校代表队员回到各个院系组织院队参加来年的“校联赛”,带领学生进行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促进了院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以校队促院队、以院队发展促校队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提高了学校整体竞技水平。

3.1.4建立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制定完整培训计划,确保竞赛教育培训成效

根据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参加高校联赛“三级联赛”制度的安排,我们以教练技能和裁判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热身赛、联赛实战与自修、联赛总结与指导等方法,建立实战培训模式,确保二级“竞赛教育”培训成效。在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学生教练、裁判“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安排如下:

(1)在训练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位置技能与战术训练、体能与技战术训练,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取胜规律与整体攻守方法,自修内容是基本技术训练。

(2)在竞赛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赛前对手技战术分析、布置本队比赛阵型与打法,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观察分析、比赛阵容调整与指挥,自修内容是局部战术训练。

(3)在保健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的自我保护与损伤预防处置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能疲劳、恢复与营养,自修内容是体能、身体机能评价。

(4)在裁判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专项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裁判员哨声、手势、旗示技能和选位跑位原则与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双主裁判与助理裁判的配合,自修内容是裁判执法分析与总结〔10〕。如表1所示。

在培训的课时安排上,做到以下两点。

(1)在培训教练员方面:学生“助理教练”即“校联赛”院队组织者的培训课应达到13次,每次60分钟,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4次应占总数的31%,余下的69%为指导球队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学生“主教练”即“高校联赛”校队队员的培训课应达到41次,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22次占总数的54%,其余46%是在专家指导下准备比赛、执行比赛方案、参与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

(2)在培训裁判员方面:学生大二联赛“助理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中,比赛执法场次和赛后小结37次应占总数的88%,余下的12%为专题理论讲座和裁判基本功训练;学生校联赛“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培训方法与“助理裁判员”培训相同。

3.2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破解“二年级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

根据竞赛培训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即以选项班(爱好者)为基础,“二年级院队(助理裁判员)、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裁判员、助理教练员)和校代表队(院队教练)”为四个层次,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三个目标。如表2所示。

在构建“三级联赛”塔式“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中,我们以“选项班”为基础、以校代表队为最高层次,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为突破口,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两个瓶颈,弥补足球选项课中竞赛学时不足和院队骨干缺乏培训的不足,优化“院代表队”建设、促进“校代表队”发展,形成学生“教练员裁判员二级、参赛运动员三级”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对足球发展的特殊需求,将选项课教学效能持续发展成为联赛实战技能,巩固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提高足球竞赛培训成效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实施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提出建立普通高校学生足球团队“以足球选项班为基础,以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和校代表队为四个层次,以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目标”的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强化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结合,巩固体育教学效果和提高竞赛培训质量。通过采取创建“大二联赛”、“校联赛”制度和参加“高校联赛”等措施,建立专项教师指导“裁判员”和校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校联赛”执法管理水平和院代表队整体竞技水平。确定“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和二级实战培训模式,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专项选项课教学与竞赛培训的协调发展,提高实战技能,培养高等教育兼有一技之长全面发展的体育骨干人才。专项选项课教学、院队骨干培训和校代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三驾马车”,采用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的方法,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完善高校体育专项教学竞赛培训体制,培训校院级优秀体育人才和体育骨干。

4.2建议

高校体育应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密切课内与课外之間的联系,增加实战教学内容和竞赛培训方法,以实现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终身体育为目标。高校应加大体育教学竞赛经费的投入,保障校代表队的常规训练和竞赛,校代表队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和参加高校联赛的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专项综合素质和团队配合技能。补充完善校内各级代表队获得优异成绩的奖励政策,健全学生参赛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大二年级、院级和校级专项骨干培训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2〕上官义勤,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两年制专项教学模式的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29日.

〔4〕上官义勤,等.对高等学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

的实验研究〔J〕. 洛阳大学学报, 2001,(2).

〔5〕赵自明,上官义勤.“双裁制”在高校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0,(2).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04-441.

〔7〕亚洲足球联合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9-169.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6-169.

〔9〕德国足球协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国际足球教练员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8-111.

〔10〕上官义勤,等.大学生体育骨干知识技能与培训

内容的相关研究〔J〕.洛阳师专学报, 2000,(2).

团队实践感想 篇9

调研心得(5篇)

暑期文化调查感想

王翠芬

暑假是一个能让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这个暑假,以“东莞‘龙’文化”为主题,我们07,08级的学生以组队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调研”等方式,对东莞“龙”文化以及东莞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从中我获益匪浅,也度过了一个挺充实的暑假。暑假期间,我们主要对企石、横沥的草龙,厚街的旱木龙,中堂镇万江的龙舟竞渡等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根据自身条件,分工合作完成本次课题的调查。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的调查对象涉及了东莞的几个镇区,由于我是小组里唯一的厚街人,因此,我主要参与了厚街旱木龙的调查,在这次实地的调查与采访中,我获益匪浅。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前我们看过不少资料,但是,面对面交谈而获得的信息让我觉得更真实,我觉得在调查中,人与人的采访,确实不应该仅仅抱着一种类似一问一答的心态,或者将其变成类似的模式。诚然,我们也不可能谋求能在采访者身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全部答案。所谓采访倒不如看成是一种交谈,这样反而能得到更多。

这次调研活动中,我有很多的收获,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能力,也收获了感动。

首先,我收获了知识,特别是课外知识。“龙”文化,对我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范围之广,内涵之丰富,并非一个我所熟悉的话题。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地查找资料,在实地的采访中,弥补了我这方面知识的匮乏。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了解了东莞各个镇区与龙文化相关的习俗,认识了如草龙,旱木龙等习俗的制作过程和具体操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的社会见闻,增长了我的课外知识。

其次,我收获了友谊,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发现问题,然后共同商讨,解决问题,这次的调研活动把我们几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拉到了一起,也在不知不觉中,在一起共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巩固了彼此的友谊。

最后,也是最高兴的是收获了能力与感悟。参加实地的调研活动有利于加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记得阎老师曾经说过,民俗是在不断变化的,可是一直以来,在我看来,这种体会并不大。但是经过了这次实地调查,以及对录音的整理,我慢慢有这种体会了。从与被采访者的对话中,我发现一些有关习俗的活动,在表面看来或许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只要细心观察,愿意去挖掘,你会发现它确实在随着时代而变,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者是一些细节的变化并没有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总之,这是一个收获的暑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调研活动。从中我感慨万分,获益良多。

实践出真知

刘淑娴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中,而这少数人往往是通过实践而得出真理。在这一次调研中,我也很幸运地成为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自从加入了东莞“龙”文化调研小组,在阎江老师的指导下,在组员们的相互协调下,我在各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首先,调研给了我机会,让本来从来没有做过采访的我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几次采访。从准备采访问题到联系村委再到访问传承人,过程虽有点漫长,但是结果还是值得欣慰的,因为我们掌握到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其次,调研给了我力量,让本来懒散的我积极主动起来了。主动看书,积极参加每次的田野调查,积极完成每次的采访问题和田野报告,令暑假我那慵懒的生活中添加了有知识、有意义的一笔。最后,调研给了我功力,让我在写作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对于每月的一篇读书报告,不知道是压力还是动力,从看书到落笔,本来不太爱看书的我还是很认真地完成报告,而这段时间下来,自己的动笔能力提高了,文章逻辑性也加强了。可以说,我从这次的调研活动中获益不浅,学习到的东西很丰富且很有价值,在我漫漫人生路上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后盾。而在调研的过程中,作为东莞人的我,不仅非常敬佩这些在默默传承民俗文化的“龙”的传人,而且对本地“龙”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更有意识去传承和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当现在回味起那些调查的日子,心中有无数根弦在颤动。记得最后一次我们是去横沥镇田饶步村进行“舞草龙”的调查研究,听着两位老人讲着草龙惨淡的现状和村的历史,自个儿有点感慨,这是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难道就这样被埋没于现世吗?的确,每次调研都有很多感受,而我们这些感受也不能代表什么,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去保护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

至于本次的文化调研,虽然说我们在“龙”文化的资料搜集上是比较完备的,加上前期准备采访问题做得充足,并且采访前都做好联系,访谈工作都很顺利,总体来看是成功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第一,前期工作没有准备好录音、照相等工具,或者录音设备不完善,以致于有一次录音音频丢失;第二,采访时没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很多时候只是问到了表面,没有问到关于我们专题的实质问题;第三,后期工作不完善,论文的撰写本应由组员间合作完成,但是由于暑假组员各自回家,沟通上有一定不方便,以致难以分工;第四,部分组员做事有点拖拉,没有按时完成安排的任务等等。对于这些小小的不足,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在以后的实践调研中多多注意,使得调研更加圆满成功。另外,还需要补充的是,当撰写论文的时候,我们的视野还是不够开阔,思维不够创新,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走访,多看书,多与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创作力。魅力文化,魅力精神

刘慧敏

今年的夏天,一如往年的酷热,一如从前的火辣,烈日当空,渐渐磨去人们的体力,但却磨不去人们对东莞龙文化习俗的关爱,消不去我们对东莞龙文化习俗的热情。

对于我来说,今年的暑假是一个特别的暑假,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暑假,一如既往,我还是认真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我们的调研项目。我们调研的主题是“东莞“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调研”,很巧妙地将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结合在一起。

在这一个暑假中,我们接触了东莞的龙文化——舞草龙、舞旱木龙、女子舞龙、龙舟制作等等。我才知道东莞原来蕴含着异常丰富的龙文化旅游资源。这样我们的组员异常兴奋,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如果我们能对东莞的龙文化资源进行调研的话,就能加深对龙文化的认识,或许我们能从中知道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的原因,从而能更深地了解到中国的龙文化,即从东莞逐渐走向全国,因为东莞只是一个个案,全国各地都有深厚的龙文化底蕴。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组员一起度过了喜怒哀乐。这次的调研相对于上一年的调研过程来说,我们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在以后的实践调研中我们应该注意要扬长避短。

而对于本次的文化调研,我觉得我们的优点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占据着这个调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如果前期准备不足或者说不好,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而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也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其中有:充分准备了mp3等录音设备,采访之前将采访问题整理好,对于自身来说要有一个清晰地思路,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调研进行下去。还有就是组员间的合作配合的也不错,组员间能保持着联系,当然与我们的指导老师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调研工

作。虽说我们彼此间配合得很好,可是在调研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分工的问题,有时候小组内部会有点分歧,分工有点不明确等等。最后,就是后期的整理工作。需要将前面的工作整合成一篇报告,的确有点难度,而在这个难度面前,我们自己首先要有思路的同时,还要有创新的思维等等。这样我们才算是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的调研活动。

我本地调研中学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1.学会打交道。这次调研的整个过程都是需要我们小组自己去联系到访的单位以及访问的人员。无论是企石镇、横沥镇还是中堂镇、万江镇,我们都不在乎是不是本镇的同学,懂不懂本地的语言,我们都微笑着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到我们是无恶意的,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自己亲身去联系我们要联系的地方,去跟负责人打交道,后来在调研的过程中彼此认识,他们也明白我们的调研目的和工作,他们也很乐意地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包括给了一些他们申遗的申报资料,还找来了村中几个德高望重,对本地龙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来跟我们讲授该地龙文化的渊源、过程、注意事项及如今发展的状况。2.提高写作能力。每次到访或者调研我都会写田野报告和新闻稿,多写了几次,也把思路写开了。其实写作靠的就是平时的积累。3.得到自信。无论是与文化站站长还是村委的领导,我都自信地向他们介绍我们团队,自信地完成对他们的访谈。我本来是个不善于说话的人,这次调研令我说话倍添自信。

顾过去短短数十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调查与采访,我看到的不仅是舞草龙对我们的独特魅力,还有队员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真相的毅力,面对挫折的勇气,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身心焕发着迷人的光彩,闪闪发光。这样一种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这样一种魅力,我相信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样一种精神,我坚信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毕竟我们的人生之路还在延伸,我们的时间沙漏还在继续。

“龙文化”暑期调研实践感想

李汉斌

今年暑假的《东莞“龙”文化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对东莞龙文化的历史以及现状有了很深的认识。通过深入调查横沥镇的舞草龙文化、厚街旱龙舟文化、企石草龙文化等,了解到东莞龙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从实践中也获得了一些感悟。

因为长久呆在象牙塔里,我们对外界的世界只是在想象中来构造的。我们需要真正的实践调研,深入到生活,社会中去。所以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活动,通过

老师的指导分析以及对相关专业人士的采访,从而尝试对东莞龙文化挖掘出一些宝贵的资料和文化。

在以前的调研中,我们遇到过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唐突地去到目的地,所以这一次,我们都是做足功课,事先预约好才过去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在此次调研,我主要的任务就是采访拍照与录音,在采访过程中,我可以很明显地从中看出自己的经验不足,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懂得了遇到各种问题要随机应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沥镇田饶的舞龙文化,黄耀林师傅在调研过程中详细地未我们介绍了横沥草龙的相关文化。他介绍到,舞草龙是在农历八月初一开始的,每条围出一条龙,像舞狮子一样到各家去叩拜,主人家会将一些准备好的香蜡点燃,插在龙身上,或者给舞龙的孩子们派发红包。舞龙过后,就会进行化龙,也就是要将草龙用火化掉。“现在都没有人做草龙了。”他最后指出。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细节已经有了变化,是因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吧,所以我们的调查不能过于依赖资料,必须要实地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对横沥草龙感兴趣的问题向黄国华或者黄耀林提问。黄耀林师傅都给及悉心地回答。在他们的热情接待下,我们这一次的调研活动顺利结束。通过本次调研,让每位组员都更深入地了解到横沥草龙的历史文化以及现状,更加圆满地完成本次调研活动的任务。

越来越多的人跟着社会的步伐追求时尚或奢华,对于民间的传统的技艺不予理睬。我们应该洞悉到这一点,就像黄师傅所说的“民间东西要让人们认识”,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做出行动,就像田饶步村在建的文化宫,提供文物或者图书让人民大众更加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通过这次的实践,让我正确认识到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从来都不缺少知识,我们缺的只是实践。所以,这次实践使我真正认识到了知识不能全靠课本上来,而必须来源于实在的地方——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训很早就阐释了实践的重要性,而我们却没有认真地体会。

龙的传人传承龙精髓

李艳婷

我们调查小组的本次活动以“东莞‘龙’文化与东莞旅游文化资源的调研”为主题,以“采访调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研方式了解东莞市目前的“龙”文化与旅游文化资源之间的现状,比如“龙”文化的保留与传承、东莞旅游文化、东莞“龙”文化的旅游前景等,目的在于解答“龙”文化如何通过旅游篇二:社会实践团队感想 翼梦实践团团队感想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脸庞稚气未脱,他们的眼神明亮发光,他们的笑容天真烂漫,他们的心灵纯洁美好,他们有着一双会哭会笑的眼睛,跟他们在一起永远是那么的快乐放松,当你被他们围绕,你明白了什么叫“小天使”??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河北沧州南湖小学进行了接近半月的社会实践,与其说是一次社会实践,在心里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一次人生冒险,在这个冒险中,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华丽蜕变。

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翼梦团的10位队友们由最开始的只是相识到最后无可替代无法言语的默契,这将会是我们最难以忘怀的。十几天里我们为了给南湖的小天使们准备更精彩的活动而绞尽脑汁,而彻夜未眠;为了做出更精致的道具,更夺人眼球的奖品而拼尽全力;有时也会为了使活动更加完备而“各抒己见,争吵不休”······但是我们何尝不明白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南湖的小天使们,为了换来他们天真的笑容,更是为了不愧对他们的每一声发自内心的“哥哥,姐姐”······共同的目标使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永远会记得第一天,信心满满的我们站在将近100名小朋友面前,把前一天晚上的计划在脑海里仔细陈列,生怕会出一点差错,可是小孩子的耐心永远只有三分钟,在被他们几个小鬼打击的体无完肤,失魂落魄之后便陷入了失落的深渊,忘不了当时自己不想讲话的心情,更忘不了队友们在经受了同样打击之后对自己的鼓励与安慰,就这样,10个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发现弊端,共同攻克难关······共同的体验使我们一起进步。

当然了,南湖小天使们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十几天不是很长,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成为朋友的步伐。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无法满足的好奇,他们小小身体里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主见,他们那种只有孩子才能拥有的纯真,善良,活泼,以及小小恶作剧·····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促使着我们迫不及待的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欢快地畅游而不知疲倦······孩子们的笑脸,让这个炎热的夏天清凉了许多。实践结束以后,距离没有成为隔断我们的壁垒,我们仍旧与那些小天使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分享在学校的新鲜事,话题经常会从学校生活延伸到了对未来的期望,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次冒险中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那种深深责任感鞭策着我们每一位翼梦队员,当然也尝到了尽职尽责后的内心的充实,以及大大的满足感。见证队友成长,感受自己成长的同时让我对“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句从初中开始就一直铭记在心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是的,再大的困难,只要自己不泄气,只要还有希望,只要朋友在身边,任何困难都只不过是我们共同通往成功的垫脚石。翼梦,共同编织未来的梦······篇三:暑期实践团队感想

团队感想

在此次的活动中我们深刻的明白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通过此次的活动我们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团结能力,当我们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不会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篇四:团队感想 “红色之旅,沂蒙之行”实践感想 2012年暑假,我们来到了红色圣地沂蒙地区进行实践。很小的时候便听到那些有关沂蒙山的动人故事,在悠扬的沂蒙小调中接受熏陶,我们一行六人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向沂蒙进发??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想象中的沂蒙是古朴的安静的祥和的,可是一下火车,我们却见到了与想象中不同的景象,宽阔整洁的街道,葱绿茂盛的行道树,林立的高楼,闪耀的灯光,此时的临沂有着现代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有着忙碌的节奏和步调。一个地方,从原本的简陋落后却拥有着富有的精神财富的地方变为今天这样一个美丽现代的小都市,那些老辈的精神是否会在这样的过程中被消磨,人们是否会忘记那些流传多年的伟大的沂蒙精神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目的,我们开始了这里的旅程。虽然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雨从清晨便一直没有停过,但是,我们依然决定出门探访这个独特的城市。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这个陵园是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步入陵园,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便映入我们的眼帘,以此为中心,各位烈士被安葬在东西墓区里。撑着伞漫步在安静的陵园里,看着一位位烈士先烈的雕像,一架架飞机坦克的模型,我们感受着战争年代的残酷与艰辛,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伟大与坚强,也更加明白今天这份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坐落在陵园里的沂蒙精神馆和解放战争陈列馆安静的在雨中诉说着,诉说着那些年那些令我们无法忘怀的故事,那些让我们无法忘怀的人和那些永垂不朽的精神。从陵园出来,天已放晴,但是那雨中的景象却都烙印在了我们心里,属于沂蒙的故事和精神是不会随着时间随着生活改变的,那是我们要永远坚守的信念。

离开华东烈士陵园,我们又步行前往王羲之故居。走进故居,著名的洗砚池便映入眼帘,我们似能看到当年的王羲之在池边洗砚链子的情形,继续前行,是历代书法名人的石碑,上面或苍劲或婉转的字体默默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书法大家的伟大成就。整个园子的风格清新自然,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白鹅绿水,池光桥影,环境清幽。我们一边前行一边欣赏,美景美文,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人可以不付出努力便收获成功,从王羲之故居里出来,我们一边感叹着这位书法家的伟大成就,一边感叹他为了这一切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深深地了解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直到收获成功的那一天。

游览了沂蒙的人文景观,接下来,我们一同前往了沂蒙的自然景观去——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从市区坐上大巴,我们足足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下车便感受到大山的绿意和空气的清新,抬头仰望,层峦叠嶂,被称为“亚岱”的主峰海拔1156米,高高的耸立其间。我们选择了一条路线向上攀登,一路上深山古寺,小桥流水,林木蔽日,踏花蹄香,鸟鸣幽谷,涛声叠荡,在这个自然氧吧里,我们一路前行,一路享受。走到深处,石梯的坡度越来越大,伴着随之而来的疲惫感,每一步前行都变得艰难,我们一边找寻下山的路线,一边忍住小腿在打颤,终于找到漂流的入口,我们坐上皮划艇,在流水的带动下返回了出口。这一路,我们大家都很辛苦但是确实快乐的,很多事情,或许坚持一下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最后的我们并没有爬上最高的山峰,但是这一路劳累也让我们明白,迈开步伐,陆总会在我们的前方,正如当年抗战的前辈,无论在怎样的困境面前都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不畏艰辛,勇敢的前行。

上一篇:小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书信下一篇:甲乙施工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