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

2024-10-11

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精选9篇)

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 篇1

自然观与环境文化意识

西方现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自然的.文化化,西方后现代生态学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文化的自然化.我们目前所建立的环境文化,是自然文化化与文化自然化相统一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自然观是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基点.

作 者:张都爱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年,卷(期):“”(5)分类号:B0关键词:宇宙自然 天地精神 环境文化

自然环境与区域文化 篇2

关键词:强环境文化,弱环境文化,文化差异

1. 引言

“强环境”和“弱环境”这两个概念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其根据各种文化的成员归于context的意思的多寡把文化分成“上下文表意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直接表意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在强环境交流中,交流各方通常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借助这些信息来表达,语言中包含的实际意义较少。相比之下,弱环境交流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表达,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言语交流(尤泽顺,2002:105)。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基本上属于强环境文化。美国则是弱环境文化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强、弱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2. 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的差异表现

2.1 思维模式差异

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会引起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模式注重直觉整体性,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2 价值取向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个性突出会遭人们冷眼。中国文化中推崇集体主义,讲究谦虚、知礼明义,因此在中国有枪打出头鸟一词,强调集体主义,谴责个人主义。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谴责像“随遇而安”这类的消极,缺乏进取精神的行为,被认为是懒惰,无能的表现,因而为人所不取。

2.3 语言特点差异

中国文化崇尚含而不露的心态,因此汉语句子重意不重形,重在“意会”。汉字重综合和归纳、喜直觉形象,行文常从整体出发去描述。英语行文呈线性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重逻辑分析和演绎的抽象思维。汉语重意合,句群组合讲求流洒铺排,疏放迭进。英语重形合,具有实在意义的形合连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组合讲究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 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3.1 哲学方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影响,等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强。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使汉民族心理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血缘关系;二是强调等级差异。西方文明起源于中东、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英美人主要崇尚个人主义文化。受几千年孔孟之道的影响,中国人提倡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会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归结于他人的功劳,比较看重关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倾向于用非正式和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Javidi&Javidi,1994:89)。

3.2 教育方面

中国人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交流中注重给对方留“面子”。在中国教育中注重与别人保护和谐友好的关系,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或探讨具有争议的话题。与中国人相反,美国人很直接,交际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直面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是批评并乐于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此外,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更信任人际关系,相反美国人认为公正、合理的程序,书面规则适用于任何人。在孩子的教育中,从小中国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要注意处理与别人的关系,避免因过于表现自己而伤害别人,西方父母则鼓励个性发展。

4. 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面对文化冲突,我们需要:(1)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多元文化人。(2)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正确的态度,避免“民族中心主义”。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对交际的另一方的文化也要有所了解,并理解和接受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方的交际模式和原则。来自不同文化交际者继承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渠道,因而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相互沟通、理解和谅解的程度的高低。双方需要对彼此间的文化差异现象达成共识,从而创造新文化,逾越不同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手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认知行为等,最终达到相互谅解。(3)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关注日常与外国人交往中,以及影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4)坦然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撞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紧张和痛苦。(5)熟悉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了解有关交际对方的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的相关知识。(6)根据来自不同的交际风格、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的需要,站在对方立场上灵活地处理问题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5. 结语

千差万别的世界文化让人们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会因失去所有熟悉的社会符号而引起焦急,从而产生身心压力。(Oberg,1960:177)这就是“文化休克”,即面对不同文化时产生的难堪、别扭、不适应、自己无法忍受,动辄得罪对方。据统计因“文化休克”而导致失败的美国在国外工作的商业人员中有33%~60%的人未受过适当文化训练,只有2%的人受过适当文化训练。由此造成的损失以几百万美元计。因此,大多数国际商务的领导人已意识到“跨文化意识不再是可要可不要的了”(Ruch,1989:9)。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特别增强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以尽量减少文化冲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尤泽顺.“强环境”与“弱环境”:中美文化差异及冲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交融 篇3

摘要:

旬阳有典型且鲜明的地理环境特征。有着古朴、素雅的自然观、儒家礼制和风水文化等文化,在这种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河谷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蕴含着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国内城市普遍出现了地域主题意识减弱和文化特色渐失的状况,旬阳也不例外。如何保持和传承旬阳的地域特色,并在其空间形态中体现出来,则成为当前旬阳城镇规划设计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域文化;人文;思考

一、城市特色的基本涵义

城市特色是指能被感知的个性和特征,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形成的自然风貌,结构形态,文化传统,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等特征的综合,是城市物质形态、社会形态的综合反映。城市的特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城市的生命力和生产力,包括着城市的自然地理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形象特色而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当代社会,城市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特定区域里经过漫长过程形成的,更能形成城市发展的优势。

二、旬阳县概况

旬阳县位于上陕西省的东南部,秦巴山区的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平均海拔1056米,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形似太极,被誉为“太极城”。旬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林木茂盛、水源充足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古人类生活。形成了以新石器,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龚家梁、陈家坎、李家那三处文化遗址。秦时设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

三、旬阳县城市文化研究

(一)太极山城:自然环境特色

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旬阳处在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充沛。旬阳属于长江水系,山川及自然风管兼具北方的雄伟南方之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热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良好。形成天然太极城、羊山旅游区、公馆乡风景区等为代表自然风景区。

(二)旬阳城市历史特色

旬阳素有“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回过头来讲,旬阳正是因为有旬河、汉江二水合力塑造形成“S”形旬河曲水将县城天然分成阴阳鱼两岛而构成了形态逼真的“天然太极”图案而被人们关注。清乾隆年间就有诗句这样描述:“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证明太极城的称谓由来已久。

(三)旬阳城市文化特色

旬阳位于三省交汇处,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

1.大禹治水文化:旬阳禹穴(女娲洞) 禹穴俗称女娲洞,位于安康地区旬阳县关口乡,位于县城东55公里,相传大禹治汉水曾于此歇息,因而得名。

2.船帮文化:杨泗庙位于蜀河镇古渡口上崖,该庙建筑年代为乾隆年间,其虽名为庙实为船帮会馆,因其内供奉船工始祖杨四爷,故取名“杨泗庙”。

3.孝歌文化:旬阳历史悠久,文化兼容南北,旧志中有“旬河大半楚人家”之说,移民多有楚人,丧葬多习楚人风格。一人击鼓,一人敲锣,绕灵棺而行,有其固定的开场、唱腔和还阳收场的程式,有其一摇三叹、步履凝重和悲哀的抒情特点。

4.汉剧:汉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汉族声腔戏曲剧种。汉调二簧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一地就有一千二百多种,已挖掘整理出本戏420个,折子戏517个。

四、旬阳县城市特色建设的思考

旬阳历史文化积淀悠久,名城特色十分显著。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严重,部分文物古迹年久失修,历史古建过度开发和周遭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如何突显城市特色、继承和发扬旬阳的城市特色,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自然地理环境入手在于保护

旬阳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被外界称赞。从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出发,统筹搞好旬阳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保护天然的太极城自然面貌,极其重要。同时要做好旧城与新城,城市的发展用地与保护的关系。

(二)城市规划入手进行挖掘和提升

打造宜居城市和太极城文化,充分利用旬阳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城市发展以这两点为出发点,宜城市总体规划为科学依据,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宝华,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三)从思想入手:改变现有的观念—工业为主的城市

受传统观念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旬阳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发展的同事代价也是巨大的,环境破坏严重,旬阳地缘关系,用地紧张,商业地产用地向两河拓展,破坏了自然的太极山城,同时每年都会受到洪灾的侵害,直接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极强的新兴产业也成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经济发展极强。转换观念发展旅游业。以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把旬阳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名山秀川展现给观光着,带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 [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娟 .陕南河谷型城镇住区空间形态地域性研究[D]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2

[3]杜忠潮,陈亚军.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咸阳市旬邑县乡村旅游开发为例[J] .咸阳师范学报,2007(03)

[4]方婷婷.陕南山地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方法初探—以旬阳生态工业园区为例[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1

[5]卢世主.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

[6]李世杰.基于城市特色的兰州城市旅游区开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世界著名自然与文化博览》试卷 篇4

《世界著名自然与文化博览》试卷

序号姓名教室上课时间

一、填空题(共15题)

1.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圣城,是、、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对伊斯兰教来说,她是仅次于、的第三大圣地。

2.故宫旧称,是(谁)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位皇帝;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地方。

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为、、、。拙政园

与、、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4.吉萨位于尼罗河西岸,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三

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5.龙门石窟中的最大佛像是奉先寺石窟正中的佛坐像,其头高米,耳朵长米,该佛意指。相传谁为造这座佛龛曾“助脂粉

钱二万贯”。

6.公元年布达拉宫由兴建,布达拉宫白宫用于,红宫

用于。

7.美国Ivy League包括、、、、、、、8所大学。

8.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其中以王陵遗址出土的最负盛名,重量达公斤。

9.金正琨教授说标准的职业化微笑应露出颗牙齿,吃西餐时,左手执右手执餐巾叠成形放在处。

10.黄山四绝是、、、。

11.人间仙境九寨沟 “五绝” 为、、、、。

12.1835年1月26日的一场大火吞噬了澳门圣保禄教堂,只留下一堵门壁,因形状

似中国的牌坊而被当地人称为。

13.大足石刻中位于宝顶山的千手观音摩崖造像有只手,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

屏。

14.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三希堂收藏了、、三件

古代著名墨宝,目前三希中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5.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于1204年,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宝贝

被称为“卢浮宫三宝”,分别是、、。

二、名词(共2题,每题不超过100字)

1.翠玉白菜

2.封禅

三、问答题(共1题)

1.本学期我们学习和欣赏了哪四所世界著名大学,它们分别在什么城市,你认为他们的先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篇5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外部环境的特点与内容,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管理道德与组织社会责任的特点等。

1、教学目的:认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明确文化对组织发展的特殊作用,了解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管理的道德。

2、教学要求: 阐明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明确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和

作用,了解管理道德的发展阶段,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3、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

以教为导、以学为主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通过对组织外部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念上重视对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学习,使学生

认识到企业不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要

讲求管理的道德,既要利己也要利人。

本章的内容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社会责任;管理道德。

4、本章重点、难点:企业文化的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5、计划课时:8课时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的概念

认识到任何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这是系统学派对管理的主要贡献。1.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1)在一个经常变动的环境中,通

过对一个组织内部的物质的、生物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质的平衡来保证

组织的生存;(2)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外

部环境中的某些力量对管理者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1环境(Environment)定义:是指一切存在于组织外部并对组织绩效有现

实和潜在影响力的因素。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从事活动的,环境的特

点及其变化必然制约组织活动方向和内容的选择。外部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因此而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作用:决定、制约、影响作用;第二,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指组织对其环境的觉察和反应。一般有两

种基本形态:一是消极被动地适应;二是积极主动地适应——也称积极主动地管

理环境。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1、一般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政治条件、经济因素、社会背景、技术条件等。如加入WTO对一般企业具有潜在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具体的影响。

2、具体环境(Specific Environment):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

分环境,供应商、竞争者、顾客、公众压力集团、政府等都可称为组织的具体环

境。

3、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的转换

第二节 组织文化

(一)什么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守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组织文化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或亚文化,他与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一种知觉,存在于组织中而不是个人中;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而不是评价。

(二)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1、形式的文化性:组织哲学、制度文化、目标文化、价值观、道德文化;

2、内容的综合性;

3、功能的整合性;

4、形成的自觉性;

5、目的的实践性。

(三)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三部分: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核心层文化。

1、表层文化即物质层文化,他是组织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厂容厂貌、员工服饰、念物等;

2、中介文化即制度层文化,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以及生活习惯等;

3、核心文化即精神观念文化,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目标、作风、道德等,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第三节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基思.戴维斯的定义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决策者在追求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所必须承担的一种义务,即保护和改善公众利益的义务。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合法的和可实现的目标,此外还必须考虑企业的使命。

据对439名主管的调查后的答案,其中68%的主管人员都同意下述定义:“公司的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1.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2.社会对企业的影响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与范围是十分丰富和广泛的。除了企业经营绩效之外,至少还可以列举出被称为企业“永恒的社会责任”的四大类问题,即企业与职工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企业与社区关系和企业与生态环境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

1、变动性;

2、有限性;

3、相关性;

4、延续性

(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模式

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企业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二是企业对待这些期望和要求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1、传统经济模式;

2、社会责任模式

(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规范:

1、法律规范;

2、政策规范;

3、道德规范

二、管理道德

(一)提倡管理道德的意义

(二)四种不同的道德观

(三)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三、教学安排和方法

本章是共安排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小时,案例教学与讨论2小时。

1、总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现实结合,提高认识,加强案例分析,了解文化实践。使学生明确外部环境和文化管理模式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对企业的影响。

2、内容上把握

以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主要把握以上几个方面:

①讲清外部环境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说明文化的功能与应用;社会责任是对变化着的环境的一种响应;管理道德思考是管理决策制定的一个标准。

②突出重点与难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企业文化实践作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道德发展的阶段。

3、教学方法

①引入式:从管理发展的历程以及巴纳德关于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引出环境、文化、责任和道德的范畴。

②点面式:重点与难点相结合。

③启发式和讨论式

根据本章重点和难点,安排一些思考与讨论题,以课堂讨论为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对环境、组织文化、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④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教育相结合,本章将在课堂教学生引入两个案例,用于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管理道德的必要性,并用2小时进行课堂讨论。

⑤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案例也显示在屏幕上。

⑥布置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⑦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进一步讨论教学工作。

四、案例分析

案例1:海尔的企业文化

案例2:美国安然公司假账事件

【本章思考题】

1、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那几个方面?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

4、试分析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

5、试说明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6、说明管理道德与企业的关系。

本章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

1、《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环境艺术设计与民俗文化论文 篇6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历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留下很多文化魁宝和国粹值得我们后代学习和应用,对于古时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居住是首要条件,为了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古人关于地理景观、环境设计、选址方面的成就可谓成绩斐然。环境设计是把环境用艺术的眼光以及艺术方法构造、美化环境的一个建造活动过程。这过程中涉及地理、美术、气象、民俗等众多学科理论的应用。民俗应用在各地环境设计中都占到了独特的一席之地。民俗文化也是对环境选择、设计、布局的基本理论依据,所有关于环境朝向,环境好坏等元素的判断都跟民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关系到居住者民族信仰和心理感知舒适度。

一、民俗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布局的指引

纵观中华大地的建筑、环境设计,若隐若现中都能找到它们的中轴线,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对环境进行设计、安排。两边对称排布构建,形成对望,颔首有情的人性化环境设计。在环境中物语相通而显得生机盎然。小到一木一草的栽种都体现了人们对环境设计中民俗文化的应用。北京城的建筑就是一条以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为基准的原则设计。这些环境的改造设计受到各自本地的风俗文化影响,体现的是那个地方的风情,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构造适合那个地方的、符合居住者心理情感需求的环境。居住环境设计关于背山面水以求藏风纳气是民俗信仰中重要的环境设计原则,环境设计布局是人们为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角色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自然物化成心理视觉和心理信息传递、承建应用的结果。此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审美观的一种高层次心理反映,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作为统一考虑融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传统民俗文化体系理论中的道家上层审美境界就是对环境设计的手法,说道:“有长林可风,有空亭可月。”就是植树可以招来风,造亭台挖空蓄水可以有月。以奴风月来左右游人,就是对当今所提生态环境美化极高层面的认识形态。布局设计得当、安排合理对于创造一个舒适快活的环境至关重要,古人就已注意到这点的重要性,所以研究探索整体环境设计的理论非常丰富。

二、传统文化对环境选择设计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是利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法对居住环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国人“人性化”的心理需求的活动。同时体现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是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核心思想。古人概括出来的民俗文化积淀是对宅基地的选址指导理论,是从气候、地质、地貌纹理、水文、生态、风向、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角度出发,和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民俗禁忌的总概括。不但已经对环境设计有所思考,而且已经对人心理活动及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细致的考究,也即是现代人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在早几千年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即有体现。如民俗信仰中的“煞”,有建筑不能正对着尖刀形的建筑或者是物体,这就中了“煞”,需要化煞。而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解释,当人每天或是经常面对一尖形突兀的棱角,会对心理发展形成一种阴暗、受压迫之感,进而引发实体即心理和生理产生疾病等健康事件。所以民俗文化重视选择环境规划,重新设计以达到“顺应天命”。即使选址避免不了也有办法化煞,显然应对方法已经找到。这凸显出中华民族对环境设计的渊源留长和深厚功底,告诉我们学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地处北纬,所以阳光从南往北照射,民俗文化对住宅的朝向要求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接受光照,吸收光能量有利于一切自然动植物的生长和良好发育,坐北朝南就是引用自这条原理。这对我们的环境设计指导是一步非常大的进步而且经得住现代文明科学的考验。

三、民俗文化对大环境设计的.指引

所谓的大环境,即指一个村落、一个小镇、一座城市即使现代文明定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规划建设和布局上都遵循着或多或少的各家民俗文化信仰理论的参考。中国很多村落现今成为一座整体的旅游胜地,众多的游客感叹这些自然村落的美。这些美跟古人民俗文化的审美角度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布局上就已经考虑了美学原理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尽可能的贴切自然,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构造自然景观,也是我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学所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现代遗留下来的很多城市选址和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根植于民众深处的民俗文化管理着小环境同时也经营着大环境。如晋代郭璞的一个选址建设温州城的例子:初谋城于江北(今新城),他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等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见数峰错位,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其父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斗可保长安逸。固城于山,号斗城。现代勘察地质环境证明温州城由于江北。有“山如北斗,城如锁”之美称。有利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温州城如今的繁华与富有。众水所聚,气汇。这是民俗文化中说的难得的“聚水格”,此地筑城当富甲一方,如今的上海正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是民俗文化对大环境经营的例证,此种依据民俗文化进行城市环境布局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环境艺术设计在关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加入这些中华历史文化的元素,可以使现代环境显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且符合天道自然原理。

四、结语

地理环境与唐家湾区域文化价值 篇7

珠海唐家湾地处岭南,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北部。近代以来, 在多个领域涌出一大批引领风骚的时代先驱, 有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 作为太古洋行总办长达六十多年的最大买办的莫仕扬三代,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任总办唐廷枢, 中国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 大实业家蔡昌。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探究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目前只是对个体人物的研究, 范围非常局限, 主要集中在唐廷枢和苏兆征二人身上; 是以描述性为主的, 以唐家湾为中心的珠海区域文化价值的发掘还远远不够, 而对这一区域文化价值的成因的探究更是匮乏, 几乎没有。本文试图仅就地理环境这一因素探究以唐家湾为中心的珠海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2地理位置与弱势文化创新再造

珠海地处岭南,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局限, 珠海一带的开发较之中原和江淮地区明显较晚, 在明中期以前, 珠海还是一片尚未完全连成陆地的岛屿群。首先,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相对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强势文化来说, 岭南文化始终属于弱势文化, 自从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以来, 该地区就划为中央王朝的管辖之下。从此, 中央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礼俗都影响着这一地区, 再加上历代战争中所产生的流民以及岭南地区与中原及荆楚蛮越文化的交流, 使得中原主流文化一直主导着岭南区域文化, 中原主流文化是岭南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但是, 由于地理上远离中原, 岭南区域始终是中央主流文化鞭长莫及的地方, 在历代封疆大吏中, 岭南籍只是占一小部分。近代以前, 珠海区域文化就处在这样一个大文化背景下。

然而, 作为弱势文化的珠海区域文化并没有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牵制, 而是在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再造, 表现得最突出的就是近代国门打开以来, 珠海区域文化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形成了留学文化、买办文化、 商业文化。容闳、黄宽、黄胜率先留学欧美, 成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驱。唐绍仪、唐国安作为公费留学生留学美国, 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留美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家湾会同村的莫仕扬三代作为英商太古洋行的总办长达六十多年; 唐家村人唐廷枢、唐廷植兄弟, 族兄弟唐翘聊、唐瑞芝也是广大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买办。香山县三大买办家族唐家湾就占有两席。商界巨子蔡昌创立了驰名于海内外的大新公司。唐家湾人不断地推动着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 整合的结果便是在近代中国出现了以唐家湾为中心的独特的区域文化, 从而引导了岭南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作为弱势文化的珠海区域文化是如何实现文化的创新再造呢? 笔者认为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遥远的距离削弱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处于祖国边陲的珠海虽然以中原文化为其文化的核心内容, 但并没有像黄河流域那么厚重的传统文化, 而是根据现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境遇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方面, 唐家湾人并没有把读书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 没有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仕途理想, 因此有些人念了几年的私塾就外出谋生了。唐廷枢只接受过六年的正规教育, 之后就从事商业活动。另一方面, 唐家湾人摒弃了守旧、保守、顽固的封建思想, 他们敢于和洋人接触, 敢于学习西洋先进的经济制度, 颠覆中国千百年来 “士农工商”顺序, 是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 “破冰” 意义的先锋。②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华文化遭遇了危机, 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下, 中华文化本身也在寻找着自身的变革, 不能继续主导弱势文化的价值取向; 同时, 弱势文化在国难当头, 其领袖人物将进行文化反思, 洞察传统文化的劣根, 从而实现对原有文化的创新再造。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寻找救国图强的道路, 洋务派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见证了中国人作出的努力, 唐家湾人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在西学东渐的指引下, 沐浴着 “近代化” 风气的浸润, 积极向西方学习, 形成了不甘落后、开放自由、开拓进取的精神。

3地理环境与经济形态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稳定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农业文化, 整个文化的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业。

作为一个农业民族, 中国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农业劳动力与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的相结合, 由于土地是固定的, 中国人的生活范围也是相对固定的, 他们建立的社会是区域性的小型社会, 不需要与外界进行太多的沟通交流。农耕民族不需要像海洋民族那样出海远游, 也不需要像游牧民族生活地点随牧草、随季节迁徙, 几千年下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重稳定的民族心理。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社会, 宗法制在中国根深蒂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由家庭组成家族, 由家族组成宗族, 进而组成国家, 实现了家国同构。因此, 只要宗法制的农村不解体, 中国社会就能获得这种超稳定形态。

位于珠海的唐家湾, 却不具备形成这种文化超稳定的条件, 居住在唐家湾的居民大部分是由北方迁徙过来的, 没有强烈的家族观念, 打破了地域上的稳固性, 这些都为唐家湾人摆脱守旧、迂腐的封建文化创造了条件。

3. 2珠海地理环境与珠海经济形态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

从地形特征上看, 唐家湾镇有山丘、台地、冲积小平原、沙滩、海滩。其中台地就占陆地面积的53. 9%, 而山丘、沙滩、海滩又不适合农业耕种。从气候上看, 唐家湾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候风气候, 暴雨台风频发。同时又经常发生旱灾, 据史料记载, 唐家湾地区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 ( 1965年) , 共发生11次特大自然灾害。这些表明唐家湾镇没有条件形成稳定的农业生产, 唐家湾人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渔业生产没有稳定性,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数过着贫困的生活, 因此, 依儒家耕读传家的文化制度设计, 他们虽同有求取功名、 严守道德伦理之想法, 但贫困却使此种想法不可能实现。 由于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唐家湾人必须出去闯, 去外面寻找更多的谋生之道。商界巨子的蔡昌只读过三年的私塾, 十四岁就随兄蔡兴到澳洲, 从此投入到商业经营。唐廷枢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 ( 1842—1848年) 的殖民地教育。离开学校之后, 唐廷枢从洋行最低的职位做起, 进而在港英政府做翻译, 最后由自己代理洋行生意到接任买办。莫仕扬自幼聪颖过人, 富有经济头脑, 从家乡来到广州做生意, 从底层做起, 慢慢站稳脚跟。在广州, 结识了十三行的洋人, 粗通英语, 深谙洋务, 很快得到洋人的赏识。1860年赴香港经商。1870年出任太古洋行第一任买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唐家湾人形成了积极进取、不畏艰险、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的精神。

4地理环境与海洋文化

唐家湾毗邻澳门, 是珠澳文化的走廊, 澳门对唐家湾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以1535年市舶司从广东电白迁至蚝镜澳为标志, 澳门开埠至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接触的过程中, 澳门在经济、政治、 文化上的优势日益突显, 由此对珠海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澳门对珠海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说珠海文化是香山文化, 有人认为其实就是岭南文化, 甚至可以称为珠澳文化, 但笔者更赞同把珠海区域文化归为海洋文化, 这是因为珠海区域文化具备海洋文化的显著特征: ①珠海区域文化的开放性; ②珠海区域文化的多元性; ③珠海区域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显然, 澳门对于珠海区域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特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宏观方面来讲, 首先, 珠海人通过澳门最先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在鸦片战争以前, 澳门一直是中国唯一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吸纳了许多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成果, 这些成果很快就往珠海传播, 大大拓宽了珠海人民的视野, 澳门是一个窗口, 珠海人通过这个窗口看到了整个世界。其次, 珠海人最先从澳门走向世界, 澳门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澳门开埠以后, 为出国留学和移民海外打开了方便之门。再次, 澳门不断传送来西方的新思想、 新文化的信息, 使香山珠海人大受启迪, 逐渐形成了一种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敢于开风气之先的文化精神。

从微观方面来讲, 也就是对珠海普通民众来说, 澳门是他们日常讨生活的重要出路, 很多人将自己的子女送往澳门求学。为了讨生活, 不仅他们自己要学外语, 甚至逼迫其子女学外语, 将来如果能当个翻译, 家里生活就有保障了。这种为日常生活所迫而产生的需要, 客观上却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条件。唐家湾人也开始了解和学习一些外国文化, 并开始摸索和运用西洋的经商之道, 这一过程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宽广了他们的胸怀。他们开始对出国留学、外出学徒或打工已经习以为常。这些都应是珠海唐家湾出产留学生和大买办的真正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唐廷枢少时即在澳门学习英语, 后接替同乡林钦任怡和洋行总办。他深悟掌握英语对与洋人经商至关重要, 遂与兄弟费时两年编出实用英语读本, 以 《英语集全》之名正式出版。正是由于澳门这块跳板的激发, 珠海人才能接触到先进的西方文化, 出现了一大批大买办, 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从而引领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结论

唐家湾历史人物与珠海区域文化的形成, 地理环境这一因素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形成的珠海区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而是代代相传, 不断发扬光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唐家湾这种区域文化价值激励着珠海人民不断拼搏、奋斗, 不断开创。在当今中国的转型困局中, 广大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尤为复杂, 传统文化的遗产、计划经济时代的包袱以及自身文化积淀的薄弱都会对中西部地区社会改造转型和历史文化创新制造各种障碍。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吸收像珠海这样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智慧。以唐家湾为中心的珠海市作为中国近代以来区域历史文化现代转型的鲜活样本, 其文化价值创新再造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经验, 一定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后发展地区实现跨时代发展的他山之玉。

参考文献

[1]孙刚.文化遗产价值论[J].中国文化遗产, 2009 (1) .

[2]马奔腾.文化遗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J].理论前沿, 2009 (2) .

人文教育与社会规范文化环境 篇8

——题记

人文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氛围、人口素质、教育条件等,包括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归属感3个方面。而社会规范就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

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可以催生大量有激情有活力的企业家,造就有思想、有务实精神、能够同甘共苦的企业急需的人才,但文化环境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创业者对此关注相对较少。

案例:杭州人文教育环境利于创业

案例说明

浙江伟星实业专业从事中高档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生产经营,是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中国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各种纽扣的生产量、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率、 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一直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2002年销售收入及利润分别获服装辅料行业第一名。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中国铁路、武警、航空等单位制服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指定生产厂家,是雅戈尔、报喜鸟、宝姿、凯撒等国内外众多名牌服装生产厂家、中纺等十大知名外贸进出口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也是中国 服装协会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专家组组长单位。

案例分析

“5年前来杭州成立实业公司,当时注册资金只有1 000万元,总共5个人创业,现在已经发展成7家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在杭州的这些年,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杭州的包容、宽松、和谐的创业氛围。”浙江伟星实业的代表以切身体会称赞杭州营造的和谐创业环境:没有杭州的和谐创业氛围,就没有企业今天的发展。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逐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创业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立足生活、以人为本的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主要特点是:人性化创业、协调创业、可持续创业和知识创业。

伟星实业认为杭州是一座休闲、文化、创业协调互动、和谐创新的城市,是一座“天堂硅谷”和“东方休闲之都”有机统一的城市,是一座富有生气和活力、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杭州不但生活环境优越、生活条件富足、生活品位较高,而且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富有生命活力,具有生活激情,充满创业欲望。这就决定了杭州的创业必然是立足于生活品质的创业,是开放和谐、多元协调、动态平衡的创业。

案例启示

不惟创业,很多事情的成败追根究底都跟文化有关,好的思维方式产生先进的文化,而先进文化深入骨髓后很多事情都变得很简单。因而,人文教育与社会规范归根结底就是“成人”“做人”的问题。

人文教育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氛围、人口素质、教育条件等,包括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归属感3个方面。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创业文化是与创业行为有关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容极为丰富。由于创业过程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众多的交易和巨大的风险,所以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形成的“三观”:财富观、信用观和成功观。

财富观就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地区的大多数的人们是追求财富、还是鄙视财富,是认为创造财富光荣还是分配财富光荣。创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

信用观,就是人们对信用的价值评判,是将之看作行事的基本准则呢,还是一种口头标榜。信誉是个人的无形资产。创业过程涉及大量的交易行为。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它能够降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失信者以有力的惩罚(如采用“黑名 单”方法,将企业或个人的失信记录正确列入“黑名单”中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公示,使其丑名远播,人人避之不及),同时给诚信者以实在的奖励(如采用“红名单”方法,将长期诚信经营的企业的美名广泛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企业与之交易,借此获得更大的合作利益)。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通常具有信用管理机构专门化、征信体系化、系统网络化、信息数据化、评价标准化、咨询社会化等特征,我国目前尽管有些地方如上海等在金融、税收等领域进行了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探索,但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还没有确立,还存在着诸如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等诸多问题。

成败观,就是人们就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成败,是注重以结果论英雄呢,还是注重以过程论英雄。由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及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众多的原因,创业是充满风险的过程,失败在所难免。人们对创业的失败也比较包容,认为创业失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会允许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创业,屡败屡战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尊重而不是嘲笑。

先进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塑造论文 篇9

论文

论 文 题 目 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

论文小组组长 熊冬冬 学号 09020430 论文小组成员 许岳武 学号 09020434 段胜刚 学号 09020404 谢凌辉 学号 09020429 项金冬 学号 09020428 邱金辉 学号 09020422 院别、班级 物电学院 09级《四》班

2012年 5月 10 日

指 导教 师 张善平老师

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

摘要:社会不断地发展变迁,时代不停地向前推进;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环境的塑造也面对着新的挑战。大学环境的塑造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而先进文化的建设也少不了大学环境的促进和影响。只有结合先进文化和大学环境,利用各自的优势去弥补彼此的发展,才能在发展中找到准确的方向,最终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先进文化建设道路上的突破与大学环境塑造、优化的伟大创新。

关键词:先进文化;大学环境;建设;塑造;促进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的天。当我们回首过去的同时依旧发现人才才是发展之根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还提出要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先进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人才自然应当来自于大学的培养,大学是人才的来源。因而大学环境的建设与塑造是直接关乎人才的培养的,大学环境的美好建设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人才的培养同样也是大学环境建设与塑造的必然结果。所以大学环境的建设与塑造是值得大家及社会各界人士所考虑的问题。

然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则是要以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为发展的源头和先锋,以当代的先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来体现及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现在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如何更好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我们如何让当代的先进文化与当代大学环境同步发展,同步优化,共同优化,共同促进,才是解决人才和文化发展的间接方法措施。如何做到以先进文化建设为指导,全面系统加强对当今大学环境的塑造已改进,以及让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建设环境之间塑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当前大学环境的面貌简述

自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大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是从大学建筑环境,大学教学环境,大学实验实践环境,大学校园绿化环境来说,都有者巨大的改变,如今的大学已不能和过去的所谓的大学相对比了,现在的大学环境才更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真正称之为“人才摇篮”。

(一)现代当前大学环境建设所取的的巨大成就

经过半世纪的努力与奋斗,我们在大学环境的建设改进方面已经取的了许多巨大的成就,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1.全国建设符合大学人才发展的建筑楼

人才我们讲究实用,专业,而随着发展的要求,大学培养人在的方法也随之细化,专业化了。为了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而分别建设了相符合的专用建筑楼,各大学的建筑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楼房建筑,计统计调查中国的名牌大学中有95%的专业用楼,如音乐楼、实验楼、美术楼、舞蹈楼等等,而这些建筑中85%都是设备齐全,转杯陷阱的装置。中国的本科院校中有80%的都设有各自专业的使用楼,基本实现了专业话装备的匹配,符合了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条件。实现了现代化大学的高层建筑的需求,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环境。

2.系统全面的完善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资金条件

据统计中国现代大学生已基本都设定了国家助学制度,国家为了保障家庭贫困的有能力能够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有用人才特别地完善设立国家奖金,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各项措施制度,而且自2010年以来,国家把各自的助学金额平均提高了1000元,国家投入上亿元来帮助完善教育制度条件,充分使得大学培养人才有更大的空间,人才的来源更广阔。因此现代大学高等教育因学费而失学的情况已经下降了很多,在教育方针取的了无可厚非的成就。3.大学校园环境得到了绿化,实现了美丽校园

大学环境的好坏是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成败,正所谓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才,好的环境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好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成就。走遍任何一所大学校园,一定能发现湖泊、亭台、树林、山等自然环境,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环境不断地改善优化,绿化面积达到大学总面积的比例不断上升,和谐大学,优美校园早已不在是梦想,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完善,现在的大学校园已是另一个人间天堂,美丽家园了。虽然在过去地时间我们在大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取的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使得现代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真正象征代表高

端人才的源头基地,有着人才的素质和面貌特征的体现。但是与此同时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和有改进的方面

(二)新形势下大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在现在新形势下大学环境的建设和改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相容的问题。现在大学环境建设追求绿化,多元化,娱乐化的现象,而与大学文化,甚至说中国先进文化不兼容的现象,大学环境建设塑造过程中已经逐渐地遗失了文化的建设及意义,失去了文化的发展,将大学发展相隔离,再有就是由于现在大学环境建设的需要,而各大高校占地空间不断地扩大,使得学生感觉校园太大,早已失去了当初那种学校的温馨感受。据调查发现“211”和“985”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普通院校(只有一个校区的)相比较大学校园的幸福指数和温馨和谐感明显不同,普通院校普通给人温暖的感受,像大家庭一样,相反那些校园太大的则给人感觉空荡,很孤寂的感觉。

针对上述的两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相符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环境的建设与塑造。在环境绿化与优化的过程中要融合中国先进文化元素及文化发展的面貌,在规划整合的同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开发扩大建设,而忘却了学会的感受,要充分让人才的情感,知识,既能全面中和的得到发展。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自然文化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之一。然而现当代如何做到发展先进文化的同时,并从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加强大学环境的建设与塑造才是共同发展的良策。

二、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的关系

大学环境的改进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和指导,而先进文化建设也力求大学环境的同步优化。因此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同步发展的关系。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达标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的文化。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先进的文学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内容,其中先进的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 4

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只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具体讲,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化。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下:

1.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只有当自然存在的物体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创造,转化为社会的对象,人的对象时,才能称为文化现象。人类的历史是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一方面必须顺乎自然规律,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自然过滤认识的不断深入,又能逐渐超越自然,对自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

2.文化具有独特性。当今世界民族众多,民族之间的差异不是体现在人种,肤色上,而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特异性上。由于地域特点,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了生活方式,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上的不同传统,即形成了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

3.文化具有社会性。这是文化的根本特性。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

4.文化具有交融性。文化既是民族的财富,更是人类的财富。当今无论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找到其他文化的痕迹。

5.文化具有发展性。文化的生命在于发展。民族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分文化发展的历史。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民族生存环境压力和文化支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天中国文化的发展既有了渐进的一面,更表现为突变的一面,这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时代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江泽民同志关于代表先进文化进方向的论述,更表现出了预见性和前瞻性。

(二)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相互促进

我们知道所谓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化;同样我们的大学环境塑造就是要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和谐化,绿色化,科学化,有益大众师生学习生活的美好环境。由此可见,先进文化建设和大学环境塑造之间是有共同方向的,是可以相互优化和促进的。

1.先进文化建设是大学环境塑造的准绳

对于大学环境的塑造要从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先进思想道德,先进的文化艺术

为准绳。要始终从道德的尺度去规化大学环境的改建。塑造一个适合大家学习,生活的环境,规化出一个大家都向往和能够适应的大学环境

2.大学环境的塑造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

大学环境的塑造无论从思想构建还是文化艺术角度上都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大学环境的现代化就是先进文化的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大学环境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果,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好的教育才有更佳的文化底蕴。因而大学环境的塑造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所以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为更好的加强对当今大学环境的塑造,需要以先进文化建设为指导,系统全面地从硬件上,制度上,以及行为上做好对大学环境塑造的具体工作。以此同时在塑造环境的同时,加强促进对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工作。

三、以先进文化建设为指导,系统全面加强对当今大学环境的塑造

(一)、在硬件上加强对大学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先进文化建设提倡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社会性,对任何一所大学而言,环境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也有大众的共同之点;因而在塑造环境的同时,既做到突显自己的特点,又要不失本来的优势。要从硬件上加强对环境的改建和优化。据调查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环境的改建工作中,对于环境建筑则考虑到这点,典型的一处就是对体育馆的改建。整个馆型为一个扬帆起航的航船,突显了学校自办学以来的不断进取,坚持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同样也彰显了中国文化当中的奋发图强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文化建设和环境塑造相互促进,共同突显,同步优化。

(二)、在制度上注重结合实际情况规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由于先进文化具有社会性、发展性和交融性,自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文化也就会进化发展。所以面对大学环境的变化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应该在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在大学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主导路线。

2.坚持以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塑造和美化大学环境。3.向先进文化和大学环境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为前进的目标。

(三)、在行为上认真落实各项建设的政策和方案

好的策划与方案要有更好的具体施工人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出不来实际成绩。为此我们应该在行为上认真落实各项建设政策和方案。1.对各项政策和方案要具体细化,认真落实。2.要做到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在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建设为指导,加快大学环境塑造的脚步;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建设为大学环境塑造这一目标为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方案;要始终把握好先进文化建设和大学环境塑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紧密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的共同发展这一伟大战略目标,成为“十二五”规划里的一大亮点。

附件一

各成员对该论文的作用与表现: 论文小组组长:熊冬冬(09020430)

全面负责该论文的各部分撰写分配工作和各部分交稿时间,负责本论文第二部分中有关———“先进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的撰写和论文各部分的衔接整合、以及论文后续完善工作编写;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此次论文撰写。

论文小组成员:许岳武(09020434)

负责本论文的第一个部分———“当前大学环境的面貌述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撰写工作。此部分是该论文的开头部分,是论文好坏的标准之一。该部分陈述了大学环境的面貌和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次部分的撰写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全部完成,没有阻碍论文撰写的进度。

论文小组成员:谢凌辉(09020429)

负责本论文的第一个部分———“新形势下大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向”的撰写工作。此部分也是论文开头的重要部分,对论文的成败很重要。该部分陈述了目前大学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需要改进的方向。此部分的撰写及时完成,没有影响本论文的撰写进度。

论文小组成员:项金冬(09020428)

负责本次论文的第二部分———“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的关系”的撰写工作。此部分诠释了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第三部分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部分撰写没有超出预计规定的时间范围,使论文正常有序地展开撰写。

论文小组成员:邱金辉(09020422)

负责本次论文的第二部分———“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相互促进”和第三部分———“在哽件上对大学环境的改建及优化”的撰写工作。该部分讲述了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环境塑造的两者关系,提出了在哽件上的改建和优化。突出了本次论文的中心,撰写符合分配安排要求。

论文小组成员:段胜刚(09020404)

负责论文第三部分———“在制度上和在行为上的相应办法和措施”的撰写工作。该部分为论文提出了具体实质上的办法和对策,撰写按时完成,没有拖延时间。

附件二

本次论文所引用到的文献如下:

上一篇:双面网作文下一篇:高中生对于零花钱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