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2024-08-06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通用8篇)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的重要依据

A. 植物体内有无维管束 B. 生活史中有无明显的世代交替

C. 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 D. 是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

2、细胞最外一层细胞壁是

A. 初生壁 B. 次生壁 C. 角质层 D. 胞间层

3、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哪种结构中:

A. 内质网 B. 质体 C. 液泡 D. 核

4、淀粉粒主要贮存在:

A. 有色体 B. 白色体 C. 叶绿体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丝由什么组成:

A. 微纤丝 B. 微管 C. 微丝 D. 中间纤维

6、石细胞的特点是:

A. 细胞壁厚,具纹孔道,细胞腔小;B. 细胞壁薄,细胞腔大; C. 细胞壁厚,细胞腔大

7、木栓形成层属于:

A. 原生分生组织 B. 初生分生组织 C. 次生分生组织

8、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A. 大豆 B. 蚕豆 C. 花生 D. 蓖麻

9、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A. 胚根、胚芽、子叶、胚乳 B. 胚根、胚轴、子叶、胚乳

C. 胚根、胚轴、胚芽 D. 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10、侧根发生于:

A. 形成层 B. 内皮层 C. 中柱鞘 D.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

11、根初生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是:

A. 内外排列 B. 散生 C. 相间排列

12、内皮层细胞为凯氏带增厚的植物是

A. 单子叶植物 B. 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

C. 草本植物 D. 裸子植物和具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

13、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有直接关系

A. 根冠和分生区 B. 分生区和伸长区 C. 伸长区和根毛区 D. 只有分生区

14、根中凯氏带存在于内皮层细胞的:

A. 横向壁和径向壁上;B. 横向壁和切向壁上; C. 径向壁和切向壁上;D. 所有方向的细胞壁上

15、花公式中G(3: 3), 两点前的3表示:

A. 三个心皮 B. 子房三室 C. 三个子房 D. 三粒种子

16、蕃薯藤的节上,所产生的根属于:A. 主根 B. 侧根 C. 不定根

17、水稻茎的维管束属于:

A. 外韧无限维管束 B. 周木维管束 C. 外韧有限维管束 D. 双韧无限维管束

18、茎上的叶和芽的发生属于:

A. 内始式 B. 外始式 C. 内起源 D. 外起源

19、芽依其形成器官的性质可分为:

A. 休眠芽、活动芽 B. 叶芽、花芽、混合芽 C. 顶芽、叶柄下芽、腋芽 D. 定芽、不定芽

20、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显示出木射线的:

A. 长度和宽度 B. 高度和宽度 C. 长度和高度

21、水稻叶上表皮与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气孔数目的多少 B. 表皮细胞的形状 C. 有无泡状细胞

22、从叶的结构上看,夹竹桃属于:

A. 旱生植物 B. 中生植物 C. 阳地植物 D. 阴地植物

23、生姜是属于变态的: A. 根 B. 茎 C. 叶

24、叶是由茎尖生长锥周围何种结构发育而成的:

A. 腋芽原基 B. 叶原基 C. 心皮原基 D. 萼片原基

25、在被子植物体内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是:

A. 管胞 B. 筛胞 C. 导管 D. 筛管 E. 导管和管胞

26、下列花序中,花的开放次序由下向上的是:

A. 轮伞花序 B. 蝎尾花序 C. 多岐聚伞花序 D伞房花序

27、两性花无花柄、着生在伸长的花轴上称:

A. 柔荑花序 B. 隐头花序 C. 穗状花序 D. 头状花序

28、子房基部着生在花托上,花的其它组成部分都着生在花托上,低于子房,叫做:

A. 上位子房下位花 B. 上位子房周围花 C. 下位子房上位花

29、豆角的胎座式是:

A. 边缘胎座 B. 侧膜胎座 C. 中轴胎座

30、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后发育成:

A. 一个花粉粒 B. 二个花粉粒 C. 三个花粉粒 D. 四个花粉粒

31、花药中绒毡层的细胞来自:

A. 造孢细胞 B. 花粉母细胞 C. 周缘细胞 D. 四分体

32、桃的果实食用的主要部位是:

A. 外果皮 B. 中果皮 C. 内果皮 D. 肉质花托

33、荠菜的胚囊发育属于:

A. 单胞型 B. 双胞型 C. 四胞型

34、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其:

A. 根 B. 芽 C. 下胚轴 D. 上胚轴

35、梨果是肉果的一种,它的子房是:

A. 上位子房 B. 下位子房 C. 半下位子房

36、果实成熟后沿背腹二条缝线开裂的叫;

A. 角果 B. 荚果 C. 蒴果 D. 瘦果

37、荚果是什么胎座的果实:

A. 中轴胎座 B. 侧膜胎座 C. 边缘胎座 D. 特立中央胎座

38、桔子的果食属于:

A. 浆果 B. 柑果 C. 裂果 D. 闭果

39、外胚乳来源于________。

A. 受精极核 B. 珠被 C. 珠心 D. 珠柄

40、被子植物无配子生殖的胚来自:

A. 未受精的卵细胞 B. 助细胞、反足细胞或中央细胞C. 珠被或珠心细胞 D. 大孢子母细胞

41、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

A、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C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

42、1771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 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

A、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

43、吐水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 。

A、蒸腾拉力引起的 B、根系生理活动的结果C、土壤水分太多的缘故 D、空气中水分太多的缘故

44、影响气孔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孔周长 B、气孔面积 C、气孔密度 D、叶片形状

45、风和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晨、中午、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为: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低——高 D、高——高——低

46、设A、B两细胞相邻,A的渗透势为-1.4MPa ,压力势为0.8MPa, B 的渗透势为-1.2MPa, 压力势为0.4MPa,则A、B间水分的移动方向为

A、A移向B B、B移向A C、随机移动 D、无水分移动

47、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

A、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B、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C、植物对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D、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48、NO3还原成NO2是在( )中进行的。

A、细胞质 B、前质体 C、叶绿体 D、高尔基体

49、矿质元素( )与水的光解放氧有关

A、Ca、Mg、Cl B、Ca、Mn、C、Ca 、D、Mn、Cl

50、调节气孔开闭的矿质元素是:

A、P B、K C、Ca D、Mg

51、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

A、K B、Ca C、P D、N

52、以磷矿粉作磷肥,植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若将磷矿粉与 一起施用,则能增加根系对磷的吸收。

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钙镁磷肥 D、硝酸钙

53、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主要通过 向植物地上部运输。

A、韧皮部 B、质外体 C、木质部 D、共质体

54、C4植物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

A.草酰乙酸 B.磷酸甘油酸 C.果糖—6—磷酸 D.核酮糖二磷酸

55、C4—二羧酸途径中,将丙酮酸转变为烯醇式磷酸丙酮酸的酶是:

A.丙酮酸激酶 B.PEP羧激酸

32C.PEP羧化酶 14D.丙酮酸—Pi—双激酶 56、光合碳循环是五十年代卡尔文等人提出的,他们在研究C3循环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技术是 A.高压液相层析 B.放射性P自显影 C.放射性C纸层析 D.薄层层析

57、具CAM途径的植物,其气孔一般是:

A.昼开夜闭 B. 昼闭夜开 C. 昼夜均开 D. 昼夜均闭

58、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三碳糖是:

A.磷酸甘油醛 B.磷酸甘油 C.磷酸甘油酸 D.磷酸丙酮酸

59、在光合环运转正常后,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光合环中的中间产物含量会发生如下的瞬时变化:

A. RuBP的量突然升高,而PGA的量突然降低。

B. PGA的量突然升高,RuBP的最突然降低。

C. 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降低。 D. RuBP和PGA的量均突然升高。

60、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直射光下,则可观察到:

A. 反射光是绿色,透射光是红色 B. 反射光是红色,透射光是绿色

C. 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是绿色

61、在循环的光合电子传递途径中,没有 产生。

A. 氧化型细胞色素f B. e C. NADPH D. ATP

62、叶绿体的光合放氧在 内发生。

A. 垛迭的类囊体内腔 B. 亲饿颗粒 C. 间质 D. 外膜

63、光系统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 叶绿素a680 B. 叶绿素a700 C. 叶绿素b D. 类胡萝卜素

64、三羧酸循环中,在底物水平合成的一分子高能磷酸化合物是在 这一反应中形成的。

A.柠檬酸酮戊二酸 B.a-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 D.延胡索酸

65、呼吸底物的种类是决定呼吸商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4个重要因素是 。

A.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光照强度;细胞水势;物理因素如种皮不透气等

B.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温度的高低;细胞水势;其他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原时代替氧的

作用

C.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物理因素的影响,如种皮不透气等;植物体内发生物质的转化;其他

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原时代替氧的作用

D. 无氧呼吸的存在和氧化作用是否完全;光照强度;温度的高低;其他物质的还原,如硝酸盐还原时代替了氧

的作用

66、将植物幼苗从蒸馏水中转移到稀盐溶液中时,其根系的呼吸速率增加,这种呼吸被称为 。

A、硝酸盐呼吸 B、无氧呼吸 C、抗氰呼吸 D、盐呼吸

67、水稻幼苗之所以能够适应淹水低氧条件,是因为低氧时下列末端氧化酶活性加强的缘故: 。

A、黄酶 B、细胞色素氧化酶 C、酚氧化酶 D、交替氧化酶

68、植物体内糖与油脂可发生相互转变,油脂转变为糖时,其呼吸商的值 。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规律

69、糖酵解中,果糖-6-磷酸激酶的活性被除数ATP和柠檬酸等抑制,但被 增强。

A. Mg和3-磷酸甘油酸 B、无机磷和3-磷酸甘油酸 C、Mg和无机磷 D、K和无机磷

70、催化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端将一个葡萄糖残基转移到无机磷酸上形成葡萄糖-1-磷酸这一反应的酶是 。

A.淀粉合酶 B.淀粉磷酸化酶 C.α-淀粉酶 D.β-淀粉酶

71、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

A. 从形态学上端运向下端。 B.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 C.既不上运也不下运。

72、植物体内有机物转运的方向是

A. 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而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B. 既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也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C. 长距离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短离运输也可逆浓度方向进行。

D. 转移方向无任何规律

73、甘薯块根、果实、蔬菜在冬天变甜是由 酶催化淀粉降解为糖的结果。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α和β淀粉酶 D.淀粉磷酸化酶

74、在夏天香蕉迅速变甜,这是由于高温利于 酶的活化,使淀粉水解形成糖的结果。

A. 淀粉酶 B.淀粉磷酸化酶 C.R酶 D.R酶和麦芽糖酶

75、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 含量最高。

A.葡萄糖 B.蔗糖 C.苹果酸 D.磷酸丙糖

76、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 。

A、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二者的生物活性不同 C、二者合成的方式不同 D、二者在体内的运输方式不同

77、脱落酸、赤霉素和类胡萝卜的素都是由 单位构成的。

A、异戊二烯 B、氨基酸 C、不饱和脂肪酸 D、甲瓦龙酸

78、对乙烯的生物合成起促进作用。

A、AVG B、N2 C、低温 D、O2

79、曼陀罗的花夜开昼闭,南瓜的花昼开夜闭,这种现象属于 。

A、光周期现象 B、感夜运动 C、睡眠运动 D、向性运动

80、在影响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分化的多种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生长素的含量 B、“高能物质”ATP C、水分和光照条件 D、遗传物质DNA

81、小麦分蘖期的生长中心是 。A、腋芽 B、叶片 C、根系 D、叶鞘

82、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

A 等于光补偿点 B 大于光补偿点 C 小于光补偿点 D 与日光强度无关

83、Hill反应的表达方式是 2+2++

??(CH2O) +A2+H2O A CO2+2H2O*?????(CH2O)+H2O+O2* B CO2+2H2A?

C ADP+P?????ATP+H2O D 2H2O+2A?????2AH2+O2

84、通常酚氧化酶与所氧化的底物分开,酚氧化酶氧化的底物贮存在

A 液泡 B 叶绿体 C 线粒体 D 过氧化体

5 光,光合膜光,叶绿体光,叶绿体光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篇2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配备,教学实践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植物保护学专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方向、微生物工程方向、农学、茶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使学生认识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领会“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 如植物病原的种类、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病害流行与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本文针对现阶段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期激发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热情, 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 任务重

植物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对于植物保护专业, 该课程分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程, 分两个学期完成;而对于植物保护方向下的其他专业以及农学类的专业, 这门课程近几年都是在一学期完成这三部分的内容, 其时间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在内容上, 植物病理学又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总论部分主要内容有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侵染性植物病害及其病原、寄生性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原理, 各论部分则包括按照作物种类划分的各种主要病害。而随着学科的发展, 在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 还需增加一些新的知识。无疑, 现阶段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大于过去。因此, 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 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较大。

1.2 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是为了能够指导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植物病害, 并帮助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要在生产季节适时地安排教学实践, 特别是教学实习环节。以往, 如果是秋季的课程, 等所有课程结束后再开始教学实习的话, 已经到了12月底, 而此时, 即便是在广东这样的南方, 田间作物种类少且单调, 教学实习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因此, 适时的教学实践, 特别是教学实习, 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教学实习基地远离学校本部等一些客观的问题也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效果。由于广州市的道路规划及学校的再发展, 校本部的实习基地面积越来越小, 只能在较远的郊区位置再设置教学基地, 但无形中也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条件所限, 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如显微镜质量与数量的扩充上都跟不上日益扩大的招生人数;所用的植物病害标本老旧, 有的标本已经完全反映不出病害的典型症状, 有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很难找到目标, 即使找到也不是典型的形态特征。这些现实困难也是造成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客观原因。

1.3 部分学生专业思想薄弱, 存在得过且过现象

实验课上一些学生有敷衍了事的现象。比如实验课的作业一般都是绘制病原显微特征图, 有的学生把它当做是临摹课, 从书上照描病原图交差, 虽然有些学生的画工很好, 但实验课演变为临摹课, 这完全背离了实验课的宗旨。其次, 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有待提高。这门课程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 学生还没有很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未能很好地掌握。因此, 像显微镜观察这样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也不是很熟悉, 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提醒显微镜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 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索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集思广益, 参考了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1,2], 总结经验教训,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针对现阶段的这些实际问题, 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探索。具体作法如下:

(1) 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制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计划, 以老带新,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2) 配备研究方向齐全的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内容多, 任务重这一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 教学组依附并整合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的整体优势, 将植物病原各个研究方向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 都设有的相关研究室纳入授课主体, 各个研究室的教师讲授该课程中与自己研究方向相符的部分内容, 将讲授重点内容或重要病害与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相结合, 这样不仅实现了发挥多名教师所长、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而且还在不减少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 不同授课小组教师之间定期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协调课程进度。此教学模式既注重了同专业不同方向本科生的学习效果, 也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使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

(3) 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髓, 也是教学实践中最具威信力的准则之一[4]。对于植物病理学这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来说, 合理适时的实践教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减少理论课时的基础上, 不疏忽实验及实习环节的教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互相配合, 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具体做法是每一单元的理论课完成之后, 紧接着就安排相关的实验课, 以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 巩固理论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尽量将理论部分的内容, 如植物病原学、各类作物病害的内容放在课程的前半段介绍, 这样在课程进行中期即11月中上旬就可开展教学实习。利用本校所处华南地区的地域优势, 此时田间仍有各种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栽培, 不会对教学实习造成任何影响。这一教学探索不仅使课程安排更加紧凑, 而且让学生更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 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配备以及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近两年, 植物病理系利用学科建设经费添置教学用显微镜。更新实验室的多媒体放映设备, 组织教师整理、检查、更新和制作植物病害症状标本和病原玻片标本;并将组织教师整理和制作标本列为一项传统的期末工作, 起到了补充实验材料和加强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双重效果。学校农场和位于广州郊区的增城教学实习基地是专门负责全校农科专业教学实习的场所, 基本上能够满足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实习任务需要。同时教学组还与广东省农科院、珠江农场等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生外出实习的场地有充分的保障。在课程实习过程中, 尽量增加田间病害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次数, 提高学生的兴趣。

(5) 充分利用植物病理系的教学资源, 辅助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的内容。植物病害标本 (包括实物标本、瓶浸标本和镜框标本) 、植物病原玻片和挂图、田间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显微图像的投影以及网上下载的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动画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而在教学实习期间,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例如要掌握显微镜镜检技术、常规植物组织分离与培养技术、病害标本采集与玻片制作技术、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技术等。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是两周, 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实践教学内容, 还需理论课教师、实验辅助教师在这段时间内一切以实习为主, 全力以赴协同合作, 共同完成这项教学任务, 特别是外出采集标本时, 要保证至少有3~4名指导教师, 以便为学生现场解惑。

为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学习主动性, 避免敷衍了事现象, 我们还对课程的评分机制进行了改革。以往, 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给分, 而实习课单独给分, 这样无形中使学生不重视实验课。针对这种情况, 为了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病原形态的观察上, 而不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 我们鼓励学生多看玻片标本, 甚至是自己制作标本。同时, 实验课实行单独考核, 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 占实验最终成绩的40%;期末时病原实物鉴定占实验最终成绩的60%, 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 需重修。向学生提出要求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 起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认真对待实验课、不再敷衍了事的作用。

3 实践效果

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 我们就逐步开始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 至今已经完成了6届本科生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证明, 对于学生, 这套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消化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重点培养了学生植物病理学实践操作技能,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青年教师, 在这样的教学团队中, 也真正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也普遍认为经过这样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有助于他们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更好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到了解决生产中实际出现的植物病害问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高智谋, 陈方新, 吴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 2005, 3:53-54.

[2]景兰, 周洪友, 胡俊.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研究及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 (1) :192-193.

[3]王海光, 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 2008, 56 (3) :20-22.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篇3

摘 要:为了促进课程信息化建设,加强考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轻教师编制试题和试题参考答案的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方式,可实现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上机答卷考试、试卷评阅、查阅成绩和答卷、成绩分析、数据备份、考试时间设定等功能。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对试题中所包含知识点进行编号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同一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重复出现。该系统的开发为《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考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提供了辅助工具,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77-04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招录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以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为核心,并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形势需要,我校将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国际化”。我们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需求,不断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研究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

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我们将过去以考勤和期末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改为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避免了学生期末考试临时突击、单纯追求期末考试高分的弊端。然而,在期末考试中所用试卷和试题参考答案均由任课教师手工编制,试卷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知识点遗漏或知识点过于集中,并且在评卷过程中容易产生人情分或由于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成绩差异。另外,任课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编制试卷和参考答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建立试题库。加强试题库建设亦是我校推进考试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一些课程试题库[3-5]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6-9]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但是,试题库和考试系统在农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

我们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10]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病理学》[11]两本教材为参考,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本系统,教师可以按照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试题类型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的编制,建立试题库,实现手工组卷、自动组卷、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考试、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等;学生可以进行考试、查阅成绩和试卷等。

一、系统开发环境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是在Micro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开发的。我校的考试试卷是用Microsoft Word进行排版并打印输出的,为便于后期试卷的存档管理,在开发本系统的过程中,利用Microsoft Word、Microsoft Access、Visual Basic 6.0建立试题库,实现自动组卷和评分,并输出Word版本的考试试卷供存档保存。

二、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用户分级管理方式,设置了三种不同级别的用户,分别为管理员用户、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在登录窗体中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判定进入哪个用户界面。本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管理员用户窗体由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系统帮助六个功能模块组成。教工用户窗体同样由系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系统帮助六个功能模块组成。题库管理模块由试题添加、试题编辑和试题浏览维护三个子模块组成,以实现对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试题类型的添加、编辑和浏览维护,具体如图2所示。管理员用户窗体和教工用户窗体之间除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有所区别外,其余模块功能完全相同。在系统管理模块中,教工用户窗体较管理员用户窗体缺少了“教工用户管理”和“数据备份”两项功能,学生用户管理窗体中缺少了考试时间设定功能。学生用户窗体主要由考生信息、学生答卷和答卷成绩浏览三个模块组成。

三、系统主要功能及实现

利用本系统,教工用户可进行学生用户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生成、试卷管理、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管理员用户除具有教工用户的所有功能外,还可进行教工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和考试时间设定;学生用户具有上机考试、查阅成绩和教师批改后试卷功能。

1.用户分级管理

本系统将用户分为管理员用户、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三个级别。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除具有教工用户的所有功能外,还比教工用户多出“教工用户管理”、“数据备份”和“考试时间设定”功能;教工用户具有系统所有主体功能;学生用户可以上机考试、查阅成绩和试卷。管理员用户和教工用户可进行系统管理。管理员用户可对教工用户和学生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可对教工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教工姓名进行编辑操作,可对学生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学生姓名进行编辑操作,并对学生考试时间进行设定。教工用户可对学生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亦可对学生用户的用户名、用户密码和学生姓名进行编辑操作。

2.试题库构建与维护

试题库包括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七种题型,均可进行添加、查找编辑、浏览维护操作,分别是通过题库管理模块中的试题添加、试题编辑和试题浏览维护三个子模块实现的。在编制试题时,按照章节进行知识点的提炼。为了避免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试题类型在同一试卷中出现,我们对每道试题均进行了知识点信息设置,名词解释题设置了1组,其余题型均设置了4组,包括相应知识点编号和内容。试题的知识点不足4个学时,没有数据的知识点信息不需要填写,在试题编辑窗体和试题浏览维护窗体中,没有数据的知识点数据组中知识点编号显示为“A”,知识点内容显示为空白。知识点编号原则为:知识点编号为6位数字,前两位表示知识点所在的章号,范围为01-99;中间两位为知识点所在的节号,范围为01-99;后两位为知识点号,范围为01-99。例如,010101表示第1章第1节的第1个知识点。在进行试题编辑时,可通过查找条件(关键字即可),查找相应的试题,可对试题的各个部分进行编辑修改。在进行试题浏览维护时,可进行试题记录的删除和查找,并可以添加试题。

3.试卷生成与管理

本系统的试卷生成有两种方式,分别为手工组卷和自动组卷。系统按照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设定的组卷策略进行组卷,随机选择各种类型试题,并通过知识点编号避免后选试题与已选试题知识点重复。考虑到我校试卷印刷所提供文档均为Word文档,本系统将试卷以Word文档格式输出保存在硬盘中,在输出时,可命名Word文档名称,并可对保存目录进行修改。试卷管理以浏览Word文档的方式进行。根据我校试卷的排版要求,本系统对试卷Word文档版式进行了格式化设置,所输出的Word文档符合我校试卷的排版格式要求,方便试卷的打印和保存。

(1)手工组卷

手工组卷时,可根据考试需求任意组合出题类型与出题分数。本系统已经给出了各题型每小题的默认分数,亦可根据对话框自定义各题型每小题分数,并且可自定义试卷总分。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可以通过组卷策略中的对话框,定制不同的出题策略。组卷后可在安装目录下的“试卷”文件夹中生成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给定文件名的试卷Word文档和一个文件名为“给定文件名+答案”的答案Word文档,试卷文档内容为按照组卷策略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知识点不重复的试题组成的文档,答案文档则为对应试题的答案组成的文档。组卷时,由于填空题每题空数不同,因此需要设置出题分数和出题个数。

(2)自动组卷

在自动组卷中,本系统给定了填空题每空分数和其他各种题型每小题分数默认值,并默认试卷总分为100分。本系统根据试题类型,为自动组卷方式设置了10种组卷策略,包括名单简论、名多简论、名判简论、名填简论、名单多简论、名单判简论、名单填简论、名多判简论、名多填简论和名判填简论(名、单、多、判、填、简、论分别为名字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每种策略有A、B两种小题数不同的出题方式。组卷后同样可在安装目录下的“试卷”文件夹中生成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给定文件名的试卷Word文档和一个文件名为“给定文件名+答案”的答案Word文档。

(3)试卷管理

利用本系统,可通过试卷浏览查询子模块对所组试卷进行查询,可打开查询到的试卷,进入试卷的Word文档界面,此时,可对试卷Word文档进行浏览与编辑操作。

4.答卷和答卷成绩浏览

学生用户登录系统后,在进行答题之前需要阅读考试说明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能正常使用该系统。学生用户正确填写姓名和学号后,单击考试说明选项卡上的“开始考试”按钮,调用管理员用户下的学生用户管理中的考试时间设定事件,系统进行组卷,试题在对话框中逐一显示,学生用户可逐一进行答卷测试。学生用户需要按照提示的答案格式答题,否则无法正常计分。每种类型试题答完以后,如需修改,在修改完相应试题后,单击“修改保存”按钮,一次只能修改一道试题。每种类型试题答完以后,需要单击“提交”按钮,将答案提交,可以多次提交,以最后一次提交为最终提交答案。学生用户需要在考试时间结束前提交所有试题答案,未提交的试题不予计分。

学生用户提交试卷后,客观题已被计分,待试卷中的非客观题(主观题)被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评阅后,学生用户方可通过答卷成绩浏览功能查看自己的答卷与成绩。选择要查看的试题类型,即可逐一查看相应类型试题答案正确与否以及得分情况,当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考生答案将显示为红色。

5.试卷评阅和成绩分析

管理员用户和教工用户均可利用试卷评阅模块对学生用户上机考试试卷进行评阅与成绩分析。试卷评阅用于评阅学生用户在学生用户窗体中的考试试卷,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已经由系统本身自动评阅,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只需对名字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题进行评阅,学生考试成绩总分由客观题分数和主观题分数相加获得。成绩分析用于查看学生用户整张试卷并对试卷进行简单分析。

进行试卷评阅时,选择要评阅的考生的学号后,考生姓名和客观题得分在相应文本框中显示出来,只需对主观题进行评阅。主观题题目、参考答案和考生答案显示在系统“题目评阅”框架对应的文本框中,对比参考答案和考生答案,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进行评阅、打分。对主观题逐一评阅完后,依次单击“主计”(计算主观题得分)-“总计”(计算总分)-“提交”,确认后即可完成对该考生的试卷评阅。选择新的考生学号,则可进行连续评阅。

在本系统成绩分析窗体中,管理员用户或教工用户可看到考生整张试卷的所有信息,可据此分析考生的答卷情况。选择考生学号,选择要查看的试题类型,即可逐一查看相应类型试题的考生答案正确与否以及得分情况,当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时,考生答案将显示为红色。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开发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可用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的构建、普通纸质考试制卷、学生上机考试和教师试卷评阅等。本系统试题覆盖面应广,根据不同策略随机组卷,教学中所有知识点都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学生必须系统复习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

本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我们可综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本系统进行改进,确保系统质量。随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化,应及时做到系统的更新,增加试题库的试题数量,避免多次出卷时试卷内容的重复,丰富教学考核内容,并需对试题库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试题和参考答案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等操作,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本系统中试题均以文字形式表示,没有涉及植物病害和病原等图片以及绘图内容。已有多媒体考试系统的相关研究报道,我们将加强所开发系统对图片的处理能力,使试题内容更加丰富。[12]本系统的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功能相对简单,需进一步完善,以实现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 2008(3):18-20.

[2]王海光,马占鸿.紧跟学科发展,促进《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内容更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90-93.

[3]吴学超.试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的一种设计——工科大学物理试题库智能组卷(II) [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18-22.

[4]郝晗瀚,康慕宁.Excel操作题自动出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12):201-205.

[5]关树光.基于C/ S架构的《天然药物化学》电子出题系统的设计与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0):160-161.

[6]陈燕丽.会计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学报,1997(4): 52-56.

[7]李红军,陈遵德,李强.基于Web的英语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46-49.

[8]王岱君,田华,庄宝祥等.医学形态学实验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5, 24(6):613-615.

[9]华新宇.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 10-11.

[10]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徐秉良,曹克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2]阎双.基于Authorware和ODBC技术实现多媒体试题库考试系统[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4-46.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篇4

《植物保护概论》(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02班06组

组长:

组员:

实习成绩: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0-6-10

一、实习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习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习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习,才能在实习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习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习更加深入。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学习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习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习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习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习的同时也要兼顾复习,很多实习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习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习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习,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玻片制作: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篇5

一、植物病害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

(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2.立枯及猝倒——幼苗的根或茎基腐烂、幼苗直立枯死而不倒伏,称为立枯,幼苗迅速整株倒伏称为猝倒。

(四)萎蔫:植株的根或茎部的维管束受病原物的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使枝叶失去膨胀状态而下垂,叶片枯黄,凋萎,以致植株死亡。

(五)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的病变,造成不正常的形态结构的状态,称为畸形。

1.肿瘤——植物受害后,组织细胞增生,生长发育过度,病部膨大而形成肿瘤。2.丛枝和发根——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现象。

3.矮缩、皱缩——植物受病后,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使植株或器官萎缩、皱缩。4.畸形、卷叶、线叶和叶变——病部组织发育不均匀,呈现扭曲畸形、卷叶、叶片畸形变成细线状,称为线叶。有的器官转化为叶状,称为叶变。

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上的宏观结构,称为症征,主要有下列几类:

①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或营养体在植株病部上表现为明显的霉层,因颜色不同,有绿霉(柑桔青绿霉病),黑霉(甘薯软腐病),灰霉(稻瘟病),赤霉(小麦赤霉病,水稻徒长病)等,有些呈白色或灰色如霜状,则称为霜霉(霜霉病)。

②粉状物——真菌的繁殖体在病部上表现各种粉状结构。1.白粉状物——在病部上呈白粉状,如白粉病。2.黑粉状物——在病部上呈黑色粉状,如黑穗病。

3.锈色粉状物——自病部表皮下泡状病斑破裂后,散出鲜黄色或深褐色粉末,状如铁锈。如锈病。

③小黑粒或小黑点——病原真菌的繁殖体在植物病部产生表面较粗糙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如炭疽病、或产生表面较光滑的黑色粒状结构(分生孢子器、子囊壳),称为小黑粒,如黄麻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等。

④菌核——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在植物受病部位的表面或组织内,形成形状及大小不一的团粒结构,如水稻纹枯病、菌核杆腐病等。

⑤菌脓状物或胶状物——病原细菌在病部常涌出黄色或污白色的脓状或粘胶状溢滴,或用水挤压病部常见污白色混浊液,如水稻白叶枯病,花生青枯病等。

三、注意事项

1.症状及为害情况,常因病原和寄主的种类及不同的发病部位、不同的生育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2.细心观察和比较健株与受害后的异常表现,比较各种类型症状的差异及特点。

四、作业

1. 思考题:

①什么叫病害?病害与虫害,机械伤有何不同? ②认识病害的症状有何意义? 实验二 植物原真菌——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多为水生,少数为土生和陆生。

低等的鞭毛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其它为无隔、多核、发达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均较发达,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有一根或二根鞭毛,前生、后生或侧生,鞭毛又分尾鞭和茸鞭二种,是鞭毛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性生殖均以同形配偶子配合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异形配偶配合产生卵孢子。

根据鞭毛特点,鞭毛菌亚门分为四个纲:

1.根钟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不等长双根尾鞭。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后生单根尾鞭。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s)前生单根茸鞭。4.卵菌纲(Oomycetes)侧生一根尾鞭一根茸鞭。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1.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和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目(Chtridiales)——玉米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和玉米褐斑病。

3.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及水稻绵腐病(烂秧)。4.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瓜果绵腐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猝倒病。

(2)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马铃薯晚疫病。(3)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和荔枝霜疫霉病。

(4)禾生梗霉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和谷子白发病。

(5)古巴拟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和黄瓜霜霉病。

(6)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和十字花科霜霉病。

(7)白锈菌(Albugo candida)和十字花科白锈病。

(8)1~2个霜霉病未鉴定的标本,要求鉴定到属。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根肿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膨大的根细胞内不定形的芸苔根肿菌的原质团?有无见到根细胞内有大量圆球形、厚壁、密集呈鱼卵块状的休眠孢子囊堆?(绘图)

观察白菜根肿病标本,根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地上部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玉米褐斑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组织的细胞内有许多扁球形、深黄色的菌体,这是什么?菌体上有盖状的痕迹这又是什么?

观察玉米褐斑病标本,病斑发生在什么部位,有什么特点?

3.显微镜观察水霉菌和绵霉菌玻片(或新鲜材料),比较两个属的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孢子囊再生方法有何不同?

观察水霉菌或绵霉菌的卵孢子,雄器和藏卵器是什么形状?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水稻绵腐病(烂秧)标本,表现什么特征?症状属何种类型?

4.从培养皿内挑取少许瓜果绵腐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丝体,有无分隔?有无见到姜瓣状或不规则形的孢子囊(绘图)?孢子囊如何释放游动孢子的?有无见到排孢管和泡囊?

雄器和藏卵器如何配合?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 观察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瓜果绵腐病的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5.显微镜观察致病疫霉菌玻片,其孢子囊梗与Pythium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呈节状膨大的部分?孢子囊什么形态?(绘图)

观察马铃薯晚疫病的标本,病块茎和病叶各表现什么特征?有无见到病叶上的霉轮?这是什么?

6.从培养皿上挑取少许荔枝霜疫霉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与Phytophthora的有何不同?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态?

观察荔枝霜疫霉病的标本,叶部、花穗和果实等部位各表现什么症状?有无见到霉状物?

7.显微镜观察禾生指梗霉的玻片,其孢子囊梗有何特征?孢子囊什么形态?

取谷子白发病株,有无见到病部有许多黄色粉末状物,这是什么?取一块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其上,轻轻抖动病株让黄色粉末状物落在水滴上,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卵孢子什么形态?颜色?外壁分多少层?观察谷子白发病各阶段的症状(灰背、白尖、白发)。

8.显微镜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组织切片,可见到寄主表皮下面的孢子囊堆,什么形状?孢子囊便什么形状?孢子囊如何着生?病组织内有无见到卵孢子,什么形状?外壁有无花纹?

观察十字花科白锈病标本,叶部和花梗上的症状有何区别?病征有什么特点?

9.任意选取所供的1~2种作物霜霉病标本(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菠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等),挑取病斑背面的霜霉状物少许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注意其孢子囊梗分枝的方式,孢子囊的形态,查霜霉菌科分属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

观察上述各种霜霉病的标本,注意叶部和茎部的症状有无区别比较其病斑形态和霜霉状物的颜色有无不同?

附:霜霉科主要属简明分类检索表

1.孢囊梗菌丝状,短,很少分枝······················ 指梗疫霉属(Sclcrophthora)1.孢囊梗分枝明显······················· 2 2.孢囊梗上部膨大,分枝呈指掌状·············· 指梗霉属(Sclerospora)2.孢囊梗细长,直径均匀···················· 3 3.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顶端平切状············ 单轴霉属(Plasmopara)3.孢囊梗叉状锐角分枝········· ··········· 4 4.分枝不对称···················

·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4.分枝两侧对称························ 5 5.顶端尖细······················· 霜霉属(Peronospora)5.顶端膨大呈掌状,上生小梗,小梗上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eremia)

三、作业

1.指明绘图的,按要求绘出,并注明所绘各部分的名称。2. 未知霜霉病菌分属鉴定。实验三

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寄生于人、动物、植物及其它真菌上。有一类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结合成互为有利的共生体——内生菌根。

接合菌的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动的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多以同形配偶囊接触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菌亚门包括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纲(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纲的毛霉目(Mucorales)内有一些是植物的兼寄生菌。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毛霉目,毛霉科(Mucoraceae)

1.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lonifer)和番薯软腐病。2.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毛霉属(Mucor)或犁头霉属(Absidia)。3.接合菌有性生殖异宗结合形成接合孢子的示范材料。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显微境观察匍枝根霉的营养体和无性繁殖体,注意分清其匍伏枝、假根、孢囊梗、孢子囊、孢囊孢子、囊轴等各部,观察匍枝根霉的接合孢子(绘图)。

观察番薯软腐病标本,其症状属何种类型?

2.从培养皿中挑取少许毛霉或犁头霉的菌落制成玻片,在显微境下观察,与根霉有何差别? 3.观察接合菌异宗结合的示范材料,在(++)(――)和(+-)三个组合中哪一个组合才能产生接合孢子。

三、作业

绘匍枝根霉的无性阶段和接合孢子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实验四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门,多数为腐生菌,也有不少植物的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有一些寄生在昆虫上可作生防菌。子囊菌的营养体除一些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或不发达的丝状体外,大多数均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菌丝体有的还可以构成菌核、子座和子实体等各种组织结构。

无性繁殖:多数子囊菌的无性繁殖很发达,低等的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多数子囊以分生孢子梗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子囊菌有性生殖的共同特征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性结合后均产生囊状结构的子囊,子囊内再形成一定数目的子囊孢子。低等的子囊菌其子囊为裸生的。多数子囊菌的子囊形成于发育不同、形态有别的组织结构——有性子实体(子囊果)内,子囊的壁有单层和双层的。

子囊菌亚门便根据其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等特点分为6个纲。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核菌纲(Pyrenomycetes)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5.盘菌纲(Discomycetes)6.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除虫囊菌纲外的五个纲,以核菌纲和腔菌纲为主。1.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和桃缩叶病。2.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的闭囊壳玻片。3.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和小麦白粉病。4.待鉴定的几种白粉菌标本。

5.番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和番薯黑斑病。6.围小丝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和炭疽病。7.黑腐皮壳菌(Valsa)和树木腐烂病。8.玉蜀黍赤霉菌(Gibberella zeae)和小麦赤霉病。9.痂囊腔菌(Elsinoe)和疮痂病。

10.球腔菌(Mycosphaerella)和瓜类褐斑病。11.黑星菌属(Venturia)和瓜类褐斑病。

12.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腐烂病。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半子囊菌纲,外囊菌目(Taphrinales)

显微境观察桃缩叶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病叶角质层下有一层排列整齐的裸生子囊层,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有无见到成熟子囊基部的脚胞?(绘图)注意病叶的栅栏组织发生何种变形?病叶属何种病变?

(二)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Eurotiales)

显微境观察紫红曲霉菌的闭囊壳玻片,其外壁有几层细胞,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闭囊壳内有无见到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

(三)核菌纲

1.白粉菌目(Erysiphales)

(1)显微镜观察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玻片(或挑取少许禾谷类作物白粉病的白粉状物制片),分生孢子呈什么状态着生?什么形态?

挑取白粉病叶上的小黑粒点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褐色圆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什么形状?在低倍视野下用小针尖对准成熟的闭囊壳,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的外壁压破,闭囊壳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成熟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绘一压破的闭囊壳图,有附属丝、子囊、子囊孢子)显微镜观察禾白粉菌吸器玻片,什么形状?

(2)观察所供的几种植物的白粉病标本,其症状有何共同特点?

任选1~2种白粉病标本,挑取其上的黑褐色小粒点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查下列检索表,鉴定出其属名。附:白粉菌科主要属简明分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2 1.闭囊壳内只有一个子囊 3 2.附属丝针形,基部膨大 球针壳属(Phyllactinia)2.附属丝菌丝状 白粉属(Erysiphe)

3.附属丝顶部卷曲呈钩状 钩丝壳属(Uncinula)3.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壳属(Microsphaera)4.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 单丝壳属(Sphaerotheca)4.附属丝顶部呈叉状分枝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

球壳菌目(Sphaeriales)

(1)显微镜观察番薯长喙壳菌,有无见到具一根长喙的子囊壳?子囊壳内有无完整的子囊?为什么不易见到?子囊孢子什么形状?(绘图)

从病组织上挑取少量黑色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几种类型的内生分生孢子?其形状和细胞壁的厚薄有无区别?

观察番薯黑斑病标本,病苗和病薯块表现什么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刺状物和霉层?(2)在显微镜下观察围小丝壳菌引起的炭疽病切片,注意其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间有无侧丝?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各种植物的炭疽病标本,有什么病征?

(3)显微镜下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组织切片,有无见到黑色子座组织,子囊壳什么形状,有无长颈,与子座的关系怎样?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或多胞?有无颜色? 观察黑腐皮壳菌的无性阶段(Cytospora)、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发达的子座组织,孢子器有几个腔室?分生孢子什么形状?单胞、多胞?有无色泽?

观察果树腐皮病标本,属何种类型的症状?病部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或孢子角?

(4)显微镜观察小麦赤霉病穗的组织切片,注意子囊壳与子座的关系?子囊壳什么形状、颜色?子囊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怎样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绘图)

观察小麦赤霉病标本,病穗上有无见到粉红色霉层和蓝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

(四)腔囊菌纲

1.多腔菌目(Myriangiales)

显微镜观察痂囊腔菌引起的疮痂病组织切片,可见到子座内有许多散乱排列的子囊腔,每个子囊腔内有几个子囊?什么形状?子囊壁是单层还是双层的?子囊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观察柑桔疮痂病、葡萄黑痘病标本,在叶、茎和果实上的症状有何特点? 2.座囊菌目(Dothidiales)

显微镜观察瓜褐斑病组织切片,子座内的假囊壳什么形状?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双胞?有无色(绘图)

观察瓜褐斑病标本,茎部和叶部的症状为何不同,有无见到黑色小粒点,是什么? 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

显微镜观察梨或苹果黑星病组织切片,假囊壳什么形态?假囊壳内的子囊什么形态?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拟侧丝?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如何排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双细胞是否大小均等?(绘图)

观察黑星病标本,叶、枝、果实等部的症状各有何特征?

(五)盘囊菌纲,柔膜菌目(Helotiales)

观察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的标本,每一菌核可形成几个子囊盘?子囊盘外观呈什么形状?

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子囊盘切片,子囊盘可分为子实层、囊层基和囊盘被等部分,仔细观察子囊层的构造,子囊什么形状?如何排列?有无见到子囊间的侧丝?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什么形状?单胞还是多胞(绘图)

观察核盘菌引起的十字花科作物菌核腐烂病标本,寄主被害部的症状属何种类型?有无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三、作业

1.上述指明的绘图。2.白粉菌鉴定到属的结果。

实验五 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其中低等的多为寄生或专性寄生菌(活物营养寄生菌),引起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害,如多种作物上的黑粉病和锈病,高等担子菌多数为腐生的,亦有一些兼寄生菌,一些高等担子菌与高等植物的根共生联结成互为有利的外生菌根。

担子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分枝有隔菌丝体。一些担子菌的菌丝体上有锁状联合。高等担子菌的营养体能组织成结构紧密的大型子实体,如蘑菇。

担子菌的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双核的夏孢子外,多数都不很发达。有性生殖配合方式简单,性结合后从担子上形成外生型的担孢子。

担子菌根据担子果有无和担子果的发育类型分为三个纲。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层菌纲(Hymenomycetes)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仅做冬孢菌纲

1.栅锈属(Melampsora)和亚麻锈病(M.lini)。

2.柄锈属(Puccinia)和小麦秆锈病(P.graminis)、条锈病(P.striiformis)和叶锈病(P.recondita)3.单孢锈属(Uromyces)和豆类锈病。

4.胶锈属(Gymnosporangium)和苹果锈病(G.yamadai)的性子器和锈子腔阶段以及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5.黑粉属(Ustilago)和腥黑粉属(Tilletia)典型的冬孢子萌发玻片。6.黑粉菌的主要属及其引起的黑粉、黑穗病。

(1)黑粉属: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或玉米黑粉病(U.maydis)。(2)轴黑粉属(Sphacelotheca)和高梁或玉米丝黑穗病(S.reiliana)。(3)腥黑粉属:小麦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4)条黑粉属(Urocystis)和小麦杆黑粉病(U.tritici)。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锈菌目(Uredinales)

1.显微镜观察观察亚麻锈病的组织切片,有无见到寄主角质层下排列整齐的冬孢子堆?冬孢子什么形状?有没有柄?相互如何联结的?

观察亚麻锈病标本,表现什么症状?

2.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小麦三种锈病的冬抱子有何差别?(给其中一个冬孢子图)

显微镜观察小麦锈菌的夏孢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无见到外壁的微刺?有无见到发芽孔?(绘图)

观察小麦三种锈病标本,比较其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有何差别?

3.从豆类锈病病叶上挑取少许夏孢子和冬孢子分别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图)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比较有何不同?

4.显微镜观察苹果锈病组织切片,可见到病叶的表面有瓶状的性子器,有无见到性抱子和受精丝?病叶的背面有袋状的锈子腔,锈孢子是如何着生? 从桧柏上的冬孢子堆挑取少量胶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有长柄、双细胞的冬孢子(绘图)?从细胞壁的厚薄程度、冬孢子柄的长短、是否胶化等,比较胶锈属和柄锈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

观察苹果锈病在苹果叶上和桧柏枝条上的症状,分别为胶锈菌的什么发育阶段?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1.显微镜观察黑粉菌属和腥黑粉属的冬孢子萌发的玻片,比较它们的萌发方式有什么不同(担子有无分隔、担孢子侧生还是顶生、担抱子的数目和形态)。(绘图)

2.取小麦散黑穗病或玉米黑粉病、高粱或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和小麦秆黑粉病的标本,分别挑取少许黑粉状物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黑粉属、轴黑粉属、腥黑粉属和条黑粉属的冬孢子有什么不同。(绘2个属的冬孢子图)

观察上述各种黑穗、黑粉病的标本,注意其发病部位,是局部性的还是全株性?

三、作业

上述指明的几个绘图。

实验六

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很多是腐生的。有些在工业上有重要的用途;有些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还有一些可引起重要的植物病害。

其共同特点是不进行或自然情况下不常进行有性生殖;营养体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大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根据其营养体、无性繁殖体的形态以及分生孢子发育的特点分为三个形式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营养体单细胞,以芽殖方式产生芽孢子。

丝孢纲(Hyph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散生的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座上。还有一些不产生任何分生孢子,只有营养菌丝和菌核。

腔孢纲(Coelomycetes):营养体为菌丝体,分生孢子产生于孢子盘上或孢子器内。

一、实验内容和材料

(一)丝孢纲

1.稻梨形孢菌(Pyicularia oryzae)和稻瘟病。

2. 黄萎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或大丽花轮枝菌(V.dahliae)和植物的黄萎病。3. 长蠕孢属(Bipolaria)和玉米小斑病(B.maydis)。4.尾孢属(Cercospora)和芹菜叶斑病(C.apii)。5.镰孢属(Fusarium)和植物的枯萎病。

6.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植物的幼苗立枯病。7.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植物的白绢病。

(二)腔孢纲

8.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和植物的炭疽病。9.茎点属(Phoma)或大茎点属(Macrophoma)和果实的黑腐病。10.壳针孢属(Septoria)和芹菜斑枯病(S.apii)。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显微境下观察稻梨孢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2.显微镜观察轮枝菌的玻片,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怎样分枝?

3.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4.显微镜观察芹菜叶斑病菌(自制玻片):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态?几个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5.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镰孢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见到两种分生孢子?各呈什么形态?分生孢子梗什么形态?

6.从培养皿的菌落上挑取少许立枯丝核菌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如何分枝的。(绘图)

7.观察齐整小核菌的培养特性,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丝有何特征?菌核什么形状?显微镜观察菌核的切片,表层细胞和内部细胞有何不同?

8.显微镜观察炭疽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盘什么形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什么形状?

有无见到黑色的刚毛?(绘图)

9,显微镜观察果实黑腐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器什么形状?有无见到孔口?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无分隔?有无颜色?(绘图)

10.显微镜观察芹菜斑枯病的组织切片,分生孢子什么形状?有几个分隔? 11.观察半知菌主要属引起的植物病害,属何种类型的症状?产生什么病征?

实验七

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观察及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各种细菌病害症状类型的标本、图片、挂图;待诊断的细菌病害的新鲜病株,已知血清的稀释液;手持放大镜、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吸水纸、刀、针、剪等用具。

二、实验步骤

(一)症状观察

1.腐烂

柔嫩多计肥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尤其是贮藏器官组织、受病原细菌寄生后往往发生腐烂,造成这类症状的细菌,大多是从植物的伤口侵人的。欧氏杆菌属(Erwinia)中的许多种都可以引起多种植物发生腐烂,如白菜软腐病。

2.叶斑、叶枯

叶斑病主要是叶片局部的细胞或组织受细菌侵染后坏死而形成的症状。在具有网状叶脉的寄主植物上叶斑常呈多角形,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棉花角斑病、豆类叶斑等。在禾谷类作物及其它具平行脉的植物上叶斑多呈现为长条形,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初期常呈现半透明的水渍状,大多数叶斑病的病斑周围由于毒素的作用,有一黄色的晕圈所包围,有些叶斑病的坏死部分,容易在后期脱落形成穿孔,如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桃细菌性穿孔病。

3.萎蔫

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所引起的症状,如棒状杆菌(Clavibacter sp.)所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引起的花生、烟草、番茄、桑树等的青枯病。4.癌肿和其它畸形

植物的薄壁组织局部受病原细菌侵染后发生的刺激性病变,引起癌肿的病原细菌可以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刺激细胞分裂增多或体积增大,而呈现瘿瘤或簇生等现象,如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所引致的苹果毛根病,仁果类,核果类及葡萄的根癌病。

(二)细菌病害的室内诊断 1.显微镜检验法

将典型、新鲜的病组织洗刷干净,用解剖刀或剪刀在病健交界处剪取一小块病组织,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有大量的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则可初步诊断该病组织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2.血清反应法(载玻片凝集反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取一小块病组织浸于其中,静置片刻,让细菌自行涌出,(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制成细菌悬浮液。

(2)将病组织移去,加一滴已知病原细菌的抗血清,充分混合,观察是否有凝集集物形成,可另设一滴不加抗血清的作对照。

三、作业

1. 描述所观察的各类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2. 细菌病害血清诊断法的检验结果。

实验八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目的

学习从感病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病原细菌纯培养物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新鲜的病组织。

酒精灯、灭菌的细菌培养基、灭菌的干净培养皿、分离接种用具、升汞液(0.1%)、漂白粉液(1:14)70%酒精、油性笔、火柴。

三、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1.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 2.用0.1%升汞液将实验台面抹洗干净,再铺上湿毛巾; 3.将所需用品都放好在工作台,操作时尽量避免走动。

四、病原细菌的分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1.将冲洗干净的新鲜病组织剪切成小块,在70%酒精中浸一会迅速移入0.1%升汞液中处理1-2分钟(时间的长短因材料不同而异),后移入漂白粉液中浸1-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如分离的材料为肥厚多汁的组织或较粗的茎、根、枝条等,可将其表面蘸上酒精并在火焰上灼烧进行表面清毒,然后以灭菌的解剖刀削去表皮,在病部边缘挑取一小病组织块)。

2.取一灭菌的培养皿,加一滴无菌水在皿内,将上述已经过表面消毒的病组织置于其中,用灭菌的解剖刀将病组织切碎,静置片刻,制成细菌悬浮液。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少许细菌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自左至右划数条线,使用过的移植环再经火焰灭菌,移动培养皿的位置,移植环,连接上线末再划数条线,如此操作。在该培养皿的琼脂平板上重划3-4次,便可能获得分散的单个菌落。

4.将培养皿倒置,在26-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后,观察检查,如见分散的单个细菌落则进行移种,纯化并保存。

(二)平皿稀释法 1.取四个灭菌的培养皿按顺序排列,每一个皿内各加入一滴无菌水。2.细菌悬浮液的制备(同上项2)

3.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1-2环菌液移入第二个培养皿中,略略搅动,再从第二个培养皿内蘸取1-2环稀释后的菌液移入第三个培养皿内,如此依次移至第四个培养皿或至最后一个培养皿为止。

4.将已完全熔化的培养基待其冷却至45℃左右,在各培养皿内倒入10-15毫升培养基,轻轻摇动使其与皿内的细菌悬液充分混匀,静置待其冷凝后即按上项方法培养、检查、纯化和保存。

五、作业

交分离所得的纯培养菌种1支。

实验九

植物病毒的传染试验

一、实验材料

TMV病叶

健康的心叶烟植株

白菜花叶病

健康的白菜植株

无毒菜蚜

金钢砂、纱布、消毒研钵、毛笔、标签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植物病毒汁液摩擦传染试验 1.制备病毒汁液:取一小块TMV病叶,用水洗干净,放在研钵中磨碎,加蒸馏水2~10倍再进行研磨使得到病毒汁液。

2.用肥皂洗净双手,取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一盆,在其上部已展开的三片叶的正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金钢砂。

3.左手托住叶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纱布沾取少许病毒汁液,轻抹叶片,注意叶片各部位都要抹到,但不要重复以免擦伤叶表面,抹后用蒸馏水冲洗叶面以去除多余的病毒汁液及残存的金钢砂,接种后即告完毕。

4.用肥皂将双手充分洗干净,按上法用健株烟叶研磨的汁液进行接种作对照。5.将接过种的植株及对照植株放入无虫温室中,三天后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结果。

(二)介体蚜虫传染试验

1.用毛笔取无毒菜蚜20头,放在小皿中饿半小时后,移到白菜花叶病株上(病叶上先放上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将蚜虫先移到纸片上,让其慢慢爬到病叶上)饲毒5-10分钟。

2.将饲过毒的蚜虫用毛笔转移到4株白菜健苗上,每株5头(每一健苗先放一张1平方厘米的白纸片,将带毒蚜虫移到纸片上,任其爬到叶片上取食)传毒接种24小时后,喷乐果将所有蚜虫杀死。

3.用无毒菜蚜直接移到白菜健苗取食作为对照。4.2-3周后,观察发病情况并记录。

三、作业

两种传染病毒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

植物病毒的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验材料 TMV病

健康的心叶烟幼苗

消毒研钵、纱布、薄壁小管、烧杯、水浴箱、试管、棉花、1毫升及10毫升吸管、小碟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失毒温度的测定

1.取TMV病叶在研钵中研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压取汁液,1毫升吸管将病毒汁液分别装入5个薄壁小管中,分别标记处理的温度。

2.将恒温水浴箱调至95℃、90℃、80℃、70℃和60℃五个温度等级。

3.从高温至低温,依次每种温度放入一支装有TMV病毒汁液的薄壁小试管,各处理10分钟,取出立即置冷水中冷却。

4.按常规汁液摩擦接种法,分别将五种不同温度处理过的病毒汁液接种在心叶烟的健康植株上,挂好标签,放置于无虫温室中。

5.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病毒的失毒温度。

(二)稀释终点的测定

l.取六个小碟分别标记稀释度为1:10,1:102,1:103,1:104,1:105、1:106。2.用10毫升的吸管吸取蒸馏水分别放入六个小碟内,每碟9毫升。吸取1毫升TMV汁液,放入1:10的小碟中,搅匀。

4.从1:10的小碟中吸取1毫升稀释1O倍的病毒汁液移入第二个小碟中,获得1:102的病毒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至第六个小碟,分别获得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5.从稀至浓,将六种不同稀释度的病毒汁液分别用常规接种法接种在健康的心叶烟植株上,置无虫的温室中。

6.接种后第三天观察接种过的叶片坏死枯斑出现的情况,记录结果。失去浸染力前一个稀释度即为该病毒的稀释终点。

三、作业

病毒致死温度和稀释终点试验记录结果及写出分析报告。

实验十一 植物线虫病的症状观察、病原线虫的识别及线虫的常规分离方法

一、实验材料及用具

1.常见的农作物线虫病害标本:小麦粒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花生或柑桔根结线虫病;大豆胞囊线虫病;水稻潜根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

2.显微镜镜检用具。

3.带有活线虫的植物病组织或土壤标样。

4.分离线虫用的漏斗、纱布、小烧杯、吸管、离心管等。

二、实验步骤和方法

1. 取所提供的各种植物线虫病害的标本,观察其受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并作记载。

2.显微镜观察几种植物线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注意其是雌雄同形还是雌雄异形,及其内部主要器官。

3. 用漏斗法分离病植物或土壤中的活线虫,取病组织或土壤20克,置于盛有清水的纱网漏斗中(用双层纱布包扎亦可),在20-25℃的室温下静置24小时。线虫即会慢慢游出滑落到漏斗底部的乳胶管中,然后轻轻打开乳胶管的止水夹,用小烧杯收集漏斗底部的液体,用每分钟约1000转的离心机将此液体进行离心去掉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一滴沉淀液置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线虫?注意区别土壤中的寄生线虫和非寄生线虫。

三、作业

1.描述2-3种线虫病的症状特点。2.绘一种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图。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篇6

《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

武侠,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本文总结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教学内容更新、实验课和教学实习课程大纲及内容的重新设置、多媒体课件建设和教学全程录像、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等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为培养植物病理学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奠定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理论教

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

基金项目: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武侠(196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线虫学研究与教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是植保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骨干课程。本门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讲授、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及教学实习3个环节的系统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分析农业生产中病害发生原因、流行规律和控制措施。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为,一是创建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稳定、教学质量优秀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二是抓好系列教材的配套建设,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使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四是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研水平,推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试和考察方法、加强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教学内容创新

课程组成员由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稳定、具有奉献精神的博士学位教师构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完成高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根据教材内容与第二版的内容差异较小,依据课程组成员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优势,对教学内容和大纲进行大规模修订,以便学生在掌握植物病理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在植物病原真菌章节中,因为教材中采用的Ainsworth分类体系(1973)以传统的形态学为基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分类中应用及意义,增补Alexopoulus主编的《菌物学概论》(Introductory of Mycology 1996)关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变动内容。对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类地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分类的复杂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对“真菌”和“菌物”2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阐明。同时对有益真菌在农业、医药和酿造业等行业中的成功应用进行举例介绍,以便引导学生对真菌学习的兴趣,以利于拓展知识面。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章节中,对于植物病原细菌和原核生物的分类地位和分类依据变化,介绍对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演替过程。在原有经典病害讲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目前北方果蔬细菌性疮痂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和溃疡病

Clavibacter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以及姜瘟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病害的逐年加重的原因,这些细菌性病害为我国进出口相关农产品的重要检疫对象,已成为国际间制衡农产品进出口新的技术壁垒。在植物病原线虫章节中,重点讲解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alus)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结合这些线虫病害给我国农林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其中根结线虫病害已上升为我国保护地果蔬生产亟待解决的难题;甘薯茎线虫已成为甘薯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松材线虫病害的疫区蔓延迅速,并明显快速向北方地区扩展,已成为引致重大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的潜在隐患。在植物病害流行学章节中,补充了宏观植物病理学理论,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植物病原菌的时空动态变化。将病原物寄生

性和致病性章节和植物的抗病性章节合并讲授,引进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识别的分子基础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章节中,在植物病害综合治理(IPM)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理念,解决困扰人类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和生物安全问题,补充讲解了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生物防治措施优缺点等内容。

积极建立和完善了教材体系,课程组成员1人副主编编写“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1人副主编“中国检疫性植物线虫”,参编“植物病原线虫学”和“植物线虫志”等教学参考书。依据课程组成员的研究优势,为本科生自编“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物线虫学概论”和“真菌分类学”等,教材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教学参考书选用Agrios主编的“Plant Pathology”、Alexopoulus主编的“Introductary of Mycology”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病原线虫学”和“植物病

原细菌学”等。

二、实验课和教学实习课程内容和大纲修订

本课程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实验课时占47%;另外在春学期末安排周的教学实习。重新修订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指导书,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的实验体系增加了实用性强的综合性试验5个:(1)植物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学生自由采集或选择根病、叶部病害、贮藏期或苗期病害病样,独立完成培养基制作和分离纯化过程,对于分离结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2)植物病毒粒体的分离和纯化,以及摩擦接种试验。(3)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纯化,要求学生自己采集或选用病样标本,独立完成试验过程。(4)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鉴定,针对病原线虫在寄主植物为害特点,采用直接剖检法、过筛-重糖离心法和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并掌握分离原理。(5)病原物生理小种鉴定方法,本课程组现保存有

番茄叶霉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的国际标准鉴别寄主,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病原物进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开放植物病理学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增加学生试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开展试验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实习教学环节,根据胶东半岛主要植物病害发生种类和分布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病害发生区域进行病害调查。实习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青岛市园林局下设的中山公园和世纪公园,重点调查花卉和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种类,进行典型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害发生的时期和为害部位,对病害发生规律和可行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合昆虫实习,调查青岛浮山和崂山森林病害发生的种类;与城阳区夏庄镇郝家营村蔬菜科技示范区建立了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主要针对保护地蔬菜病害进行调查,从病害症状识别、田间发病分

布型、危害损失估计进行系统调查,同时对栽培条件和种植品种情况进行记载,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实习报告除完成采集标本量以及诊断结果外,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实习体会。

三、开展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教学录像建设,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辅助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完善现有教学课件,使之内容更加丰富实用。制作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课件;植物病害诊断模拟训练系统多媒体课件;植物病害流行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果树病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多媒体课件等5个教学软件。其中植物病害流行时空动态模拟教学软件开发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注册。录制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全程教学和实验操作录像片。大大地丰富

了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选择多种学习方式,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四、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成绩

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和平时考查等多种形式,测试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课考试与实验课考试分开,分别计分。理论课考试以笔试为主,侧重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课堂提问和讨论占20%,考勤占10%。实验课成绩以实验操作为主,实验操作考试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主要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如真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鉴定到属,写出拉丁名和中文名,采用的实验材料均为平时实验中观察过的真菌;平时实验课操作及实验报告撰写占总成绩的40%;考勤占10%。通过近3年来的考试考察结果表明,成绩为90分以上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8%;80~90分的学生为68%~73%;

70~80分的学生占18%~21%;60~70分的学生占8%~11%;60分以下的学生占1%~3%。本考试考查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课程学习成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3年的理论课、实验课和教学实习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手段,为以后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和相关选修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届植保专业本科生考取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60%~70%,其中20%~30%考取了重点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科研单位。

参考文献

植物病理学试题库 篇7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一) 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调整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拟向森林保护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 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和科研的兴趣, 引导学生成为学术型创新人才, 为林木病理学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普通植物病理学涉及学科范围广, 应用知识全面, 该课程以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 同时与树木学、遗传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的系统学习之前, 需要对上述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兄弟院校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实际情况, 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在第四学期开设, 在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增加1周的教学实习。同时在第二学期增设《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树木学》由第四学期调整至第三学期, 安排在《植物学》之后, 《普通植物病理学》之前。

(二) 合理选取教材及参考书, 补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观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是教师有效施教和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托, 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植物病理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 新概念、新观点不断涌现,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 植物病原分类系统的更新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理念的更新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吸纳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 (王海光等, 2015) 。我国的第1本《普通植物病理学》统编教材始发于1979年, 2009年, 《普通植物病理学》统编教材第四版教材发行。近十年内教材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 但对于植物病理学一些最前沿的知识仍未包括在内。森保专业开设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植保专业侧重点虽然不同, 但基本概念、病原生物的分类以及诊断和防治等基础知识是一致的。目前, 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相关的教材版本较多, 华南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选用的是许志刚主编的《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4版) , 同时将谢联辉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作为参考书目, 在备课和讲授的过程中, 增加了许多林木病害的案例, 尽可能地将近年来华南地区生产中遇到的有关林木病害的种类、发生为害情况、对林业生产造成的威胁和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补充到教案中, 把该方面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此外, 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相对成熟, 国内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精品课程网,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 推荐相关的网站作为课外学习的素材。

二、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 林木病理学教研室有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和一名讲师以及一位高级实验师, 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丰富。三位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 其中一位具有国外博士学位。本教研室积极鼓励年轻教师通过国内外研修及合作等途径,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教研室三位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各有所长, 在课程教学中, 根据知识点的结构不同将普病内容划分为3个不同的模块, 每个模块配以有相应专长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 激发工作热情, 调动工作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使每个知识点达到新、精、深、透的教学要求, 学生在领略教师新面孔的同时, 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法教艺,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本教研室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二者取长补短, 有机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表现力及信息量大为增强,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但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更不能不求质量和特色地完全沿袭其他兄弟院校的多媒体课件。本教学团队借助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契机, 收集了大量林木病害的素材, 结合岭南地区的生产实际需求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自主开发与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多媒体教学与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 本教研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一方面, 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园优势, 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三次校园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讲完植物病害的症状这一节后, 直接带领学生到学校树木园观察植物病害的不同病征和病状, 时间不长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 要求学生从第四学期走进实验室, 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时间能力,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同。

此外, 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 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打破传统以考试为主的形式, 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作业、读书报告、课程论文、期末考试 (各占总成绩的20%、10%、20%、50%) 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避免了学生期末考试临时突击、片面追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弊端。

四、完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素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导致一些学生对植物病害种类只知其名、不知其物, 就业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随着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林业企事业单位对森林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验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农业大学向来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在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32学时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此外, 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对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较大。在安排实验课时, 需要将各实验项目安排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后面, 使理论与实验同步。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所进行的实验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此外, 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完成几个实验项目, 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研室结合实际生产需要, 增加设计性实验,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探索。

森林保护专业停招15年, 致使本学科病害标本老旧, 急需更新和补充。然而病害的发生复杂多变, 病害标本的收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且华南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林木资源丰富, 病害的种类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也不相同, 短时间内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此, 可充分发挥学生教学实习期间的作用, 将新采集的标本鉴定后保存, 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课的材料, 如此循环,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实验教学素材得到了更新和补充。

五、结语

总之,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丰富和充实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仍需任课教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完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

摘要: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本文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 提出了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植物生理学教材 篇8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信号转导;一氧化氮

在当代本科生教育中《植物生理学》一直是生物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也是生物类考研考生大多会遇到的一门课程。多年来植物生理学教科书的不同版本相机推出,从2004年的潘瑞炽版到2009年的王忠,这些教材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提高。但是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这一节章中植物重要气体信号分子NO的信号转导机制很少提及。尽管国外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已经及时更新了气体信号分子NO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相关内容,但还缺少一个完整的信号通路模型,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植物重要中信号分子的转导机制。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建议在植物生理学教材中补充一下内容,其中包括一下两个方面。

一、气体信号分子NO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

NO广泛分布于植物器官的各个部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陈晋文等,1995),已经有大量的实验证明NO 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NO与很可能与其他植物生长物质有关系和互作。植物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大量产生,NO可能是的下游信号参与抗干旱反应(Zhou,2003)。植物重要信号物质水杨酸,它的产生以及水杨酸生理作用的实现也和NO密切相关。有报道指出,水杨酸的生物合成由NO来诱导和调节,同时NO和水杨酸供体参与到了植物的抗氧化胁迫这一生理反应(Chen,2003;Klessing,2000)。最近的证据发现,在玉米根中生长素的分布受到NO的调控,实验证明NO调控生长素的分布,从而调高玉米侧根的数量。同时发现NO被清除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受到抑制,说明NO 在生长素的下游起作用,但是目前不敢确NO 参与了生长素的生物合成。总的来说NO对于植物生长有重要的意义。

二、气体信号分子NO信号转导途径

目前通过细胞生物学手段,已经在植物中检测到NO信号传递途径与动物类似。在动物实验中发现,NO的顺乌头酸,NO在胞内调节其活性,激活的顺乌头酸传话为mRNA 结合蛋白,是一种铁离子调节蛋白(IRP)。IRP的两种结合蛋白是铁蛋白mRNA和转铁蛋白受体mRNA上的铁响应单元,当它们结合后mRNA的翻翻译水平被抑制,同时稳定铁蛋白mRNA不被降解,最终提高了细胞内的铁素转运能力,但降铁素含量。在烟草植物中有研究发现,NO抑制了顺乌头酸酶的活性。在烟草中,顺乌头酸酶的基因已经被克隆,发现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人的相应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 61%(Navarre,2000)。在动物和植物中,环鸟苷酸(cGMP)都是一种重要的信号物质。在细胞内cGMP由鸟苷酸环化酶合成。植物细胞中发现,NO可以活化鸟苷酸环化酶,促使cGMP水平上升,同时cGMP最为NO的下游信号分子调节生理反应。目前已经证明,烟草中含有可以感知NO的鸟苷酸环化酶,同时发现NO对于PAL基因的调节是有催化苷酸环化酶来完成的(Durner,1998)。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号调节机制,包括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目前發现的蛋白激酶(MAPK)有20中,其中部分受到NO的调节或影响。NO通过调节这些激酶参与到植物与与环境胁迫、病原侵染、伤害激素、等所引起的信号传递过程。

以上有关NO的内容对应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信号分子NO非常重要,因此我建议在植物生理学教材中添加这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潘瑞炽(2004). 植物生理学. 第5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忠(2009). 植物生理学. 第2 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3]张继澍(2006). 植物生理学. 第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晋文,孙长凯,黄远桂(1996)NO合酶的若干研究进展. 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进展,23:293-297

[5]Chen KM (2003) Up-regulation of glutathione metabolism and changes in redox status involved in adaptation of reed (Phragmites communis) ecotypes to drought-prone and saline habitats. J Plant Physiol, 160:293-301

[6]Klessing DF, Druner J, Noad R, Navarre DA, Wendehenne D, Kumar D, Zhou JM, Shah J, Zhang SQ, Kachroo P, Trifa Y, Puntied D, Lam E, Silva H (2000) Nitric oxide and Salicylic acid signaling in plant defen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8849-8855

[7]Navarre DA (2000) Nitric oxide modulates the activity of tobacco aconitase. Plant Physiol, 122:573-582

[8]Zhou R (2003) A new abscisci acid catqabolic pathway. Plant Physiol, 134:361-369

作者简介:李积胜(1983-),男,甘肃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生理学教学实验研究。

上一篇:党员的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下一篇:警示教育个人查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