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共12篇)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1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 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 而忽视过程, 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 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
1 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
1.1 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 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 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然后, 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 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 最终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 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 学生被动地做实验, 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的评价体系要求学生进实验室前做好预习报告, 课堂上换由学生主讲, 除了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外, 还要求学生讨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 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设计加以改进。通过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 以及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的分析,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预习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实验时, 让学生思考如果将实验修改为选取不同的植物材料进行测定, 在实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植物组织水势高低存在的差异, 当对其水势进行检测时, 配制蔗糖溶液的浓度梯度范围就会有所不同, 完全按照实验书上设计的蔗糖浓度梯度范围可能无法检测出植物组织的水势。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 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通过查找资料, 了解所要检测的植物材料的含水量特征, 设计所需的蔗糖浓度梯度溶液, 课堂上利用准备好的蔗糖母液配制所需的浓度梯度溶液, 通过发现等渗溶液来计算植物材料的水势。再让学生思考如果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没有等渗浓度的溶液, 如何能确切地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引导学生在相邻的小液流上升和下降两个浓度之间重新配制降低浓度差值的蔗糖溶液进一步进行观察[1], 最终找到小液流悬浮不动的溶液, 计算植物组织的水势。
再如预习用简易测定法进行种子呼吸强度测定时, 思考水柱上升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比较不同种子的呼吸强度时, 如何尽量减少无关因素引起的实验误差, 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实验原理分析种子的用量、捆绑的松紧度、种子悬挂的高度等因素对呼吸强度测定的影响[2]。让学生先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 (广口瓶体积的大小) 设计预备实验进行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如种子用量的选择, 由于实验过程中种子呼吸强度受密闭装置内氧气量的影响, 种子量太少, 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少, 水柱上升高度不明显, 容易造成检测的误差;如果用量太多, 密闭装置内氧气量有限, 不能满足种子呼吸作用的需要, 以致实验结果不真实。设计预实验筛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进行不同种子呼吸强度的比较。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预习报告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1.2 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植物生理学实验有一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 操作过程不像定量实验要求那么高, 以往有部分学生会先预测出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规范步骤操作, 随意性较强, 根据预测的结果编造实验数据, 完成实验报告。为了杜绝这一现象,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应加大对实验过程的检查, 在每次实验中, 对于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及设备, 检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否正确使用, 对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要求, 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从玻璃器皿的洗涤到试剂的配置, 从移液管、滴定管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等, 每次实验对学生的操作都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 即使最基本的洋葱表皮的撕取, 都要严格规范。坚决杜绝学生随便拼凑实验数据现象的发生。实验完成后, 要求学生清洗干净自己所用的玻璃仪器, 并把试剂、仪器等摆放整齐, 恢复桌面的整洁状态, 培养《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4期学生认真、科学的研究态度。
1.3 改进对实验报告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 不以实验结果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教育学生对待实验应具有科学的态度,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学术行为、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当前在学术研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 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 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或抄袭剽窃, 有少数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注重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 尊重实验的原始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得出错误的实验结果时, 不能仅仅为了实验得高分, 去抄袭他人, 甚至杜撰实验数据, 而应当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寻找原因[3]。
应把对实验报告的评价重点放在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上,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缩手缩脚, 应当大胆地去探索, 不要担心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关键是能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在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时, 侧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思考题的完成情况。当实验中出现问题时, 要学会分析。首先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完成, 其次要敢于质疑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问题。如在用BTB法、红墨水染色法进行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时, 发现2种方法测定出来的活种子的百分率相差较大, 红墨水染色法测出的活种子的比率要低于BTB法, 要试图寻找其具体原因。首先, 应从实验操作上进行检查, 是否存在人为误差, 在用红墨水法进行检测时, 用刀片沿种子胚的中心线将种子纵切为两半时是否有偏差, 选取的一半有没有可能不包含胚, 从而造成活种子的比率降低;在用红墨水进行染色时, 时间把握上是否有误, 有无造成浸泡时间过长, 而使得活种子的胚也被染成红色。其次, 检验实验设计上是否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因为2种方法选取的是不同的种子, 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通过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 再次重复该实验, 避免操作上的误差, 并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一些改动, 取100粒种子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 一半用于红墨水染色法检测, 一半用于BTB法检测, 进行发芽率的比较。如果还存在误差, 则证明差异主要是由于2种方法本身的误差所造成。最后, 进行2种方法本身实验误差分析。用红墨水染色法, 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死细胞就会被染成红色, 被定义为死种子。用BTB法, 只要胚中存在部分活细胞, 就会出现黄色晕圈, 被定义为活种子。因此用2种方法检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实验学生明确了用快速测定法测出的活种子的百分比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发芽率。
2 改进学期结束的考核方式
以往学期结束的实验考核都是从做过的实验中抽取1~2个让学生重新做一遍, 以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掌握实验原理、熟练使用实验仪器[4]。为进一步考核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应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从实验设计、原理掌握、操作过程、实验态度、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如让学生设计实验鉴定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既考查学生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的掌握, 又考查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情况, 同时还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逆境条件, 如高温、低温、干旱等来研究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培养, 然后将幼苗进行对照与逆境条件的处理, 最后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完成一系列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 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逆境对植物组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这样的考核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评定实验成绩时, 平时成绩与学期结束考核各占50%, 平时成绩中预习占30%, 实验操作占30%, 实验报告占40%, 综合后为学生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最后成绩。
3 小结
在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改进评价标准, 培养了学生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 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强, 另外, 学生敢于对试验设计加以改进, 敢于大胆探索, 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 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彦, 朱奇.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 (1) :153-154.
[2]芮海云, 卢仝, 丁敏, 等.运用简易呼吸测定装置测定植物种子呼吸强度的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2 (6) :52-53.
[3]杨建伟, 杜敏华, 庞发虎.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几个实验方法的改进[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7) :8284-8285.
[4]李滨, 彭涛, 张立立.探究性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10) :130-132.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2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主干必修课,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有很多前沿领域的研究与成果不断渗透进入这一学科,因此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在这种时代形势下,对该学科的实验课内容、形式及模式进行更新、调整或改革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要求不脱节,是很多高校同仁的共识.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我们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与改革,现就大家关注的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与同行们切磋.
作 者:李小方 张晓玲 孙越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62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年,卷(期):42(5)分类号:Q94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3
[关键词] 自主学习;植物生理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100-02
一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猛增,许多学校采取大班上课, 有些教学班达到上百人,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仅靠课堂上的输入,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风格, 学生也有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教师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1]。因此,在教学学时紧、任务重的环境下,要想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信息化时代, 学校教育已不能受用终身,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不断自我完善,才能适应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外自主学习的能力[2]。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中学,我国学生普遍接受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 习惯。而大学则要求学生在低监督情境中获得高学业成就,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最早被当作被动学习的对立面而提出,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文[3]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学生对学习承担主要责任。庞维国[4]认为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要有主动学习的心向,也就是“想学”;二是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会学。
虽然学校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目前的授课方式只是让原本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强的学生更突出,而扶弱的作用不明显。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了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我校大农学类(包括农学、林学、茶学、植保、环境科学、园艺等专业及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不仅可验证、巩固、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对以后完成毕业论文及将来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目前我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满堂灌,学生按图索骥,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常规的实验课流程是老师介绍此次实验的原理与步骤后,由学生开始按按书本或黑板上的流程进行操作,有问题再问老师。虽然学生能得到较好的数据,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只强调动手能力训练,其它方面的训练却被忽视
实验课一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但课程的核心是思维,如果学生了解整个实验流程及其发生的原理,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他们出差错的概率就很小。而大部分的同学只是按部就班,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此外,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差,有部分同学能理解书本的内容,但其表述无法让别人一听就明白;有些同学则很会说,但实验报告却写得不合格,没有逻辑性。
3 没有充分利用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理论教学由于时间紧,人数多,下课后只有少数同学来问问题。而在实验课上人数少,时间长,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动作、表情、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方式等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其性格,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教师与学生有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学生就愿意与教师多交流,老师安排的工作如小组讨论等能较顺利地进行。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们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入手,实施学生自主学生实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累新经验。
三 具体做法
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协同配合,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具体措施包括。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角色首先应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教师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的比重,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兴趣,将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方法传授,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将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要建立良好关系,教师要主动。记住学生的名字,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留心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给予帮助。除了学业上的帮助,思想上的解惑也很重要。实验中的间隔等待时间,主动与他们分享教师在读书、交友、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键是告诉他们背后的逻辑。这些付出,学生会收到信息: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并且能够给予具体的指导。他们信任了教师,教师安排的任务才能被他们顺利接受在其中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而学生自己也能收获许多。
此外,自主学习实践中,即使学生出现失误,教师也应宽容大度,肯定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态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信心,那怕较好结果只有一小点也要有充分肯定,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更难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作为是受到思想支配的,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理科训练强调逻辑性,一步步的推理要有理有据,环环相扣。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有逻辑性,逻辑性较差的文本的原因及如何修改,要求所有口头表达和写出来的东西都要让不了解此内容的的人能够听懂或者看懂,并且要学会用专业词汇。语言和文字是思维的载体,简要、清晰的说和写的能力是学术训练的最基本要求,但目前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导致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方面表现不佳且不重视。
3 增加小组讨论环节
课堂教学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小组讨论打破了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不是听就是记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具体流程是:① 教师提前布置课堂讨论题目,主要是实验的原理与步骤;② 告诉他们查资料的方法:利用学术网站、课程网站、图书等,从中找到有关的文章,关键是要围绕主题,了解“是什么”及“为什么”;③ 先小组内讨论,确定每个小组的论点和论据;④ 小组代表在全班陈述观点并回答全班提问(小组成员可代替回答),一个学期每个人至少有一次上台的机会;⑤ 教师点评和总结。
安排小组讨论的目的: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而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与学生课外所做的准备有关,每个同学都必须踊跃发言,参与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小组讨论的权重占该课程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大量精力讨论争辩的过程中,为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必须发挥主动性, 发掘潜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讨论,如何听出别人核心观点,并掌握和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 增加基础操作示范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的基本操作不过关。以前遇到了这些问题,就个别纠正,后来发现此现象很普遍,就在讲台上示范,每次讲1~2个基本操作的规范,如天平的使用和药品的正确称取、移液管和移液枪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玻璃器皿的洗涤、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等等。经提醒和示范后,效果显著,不规范操作的比例大幅下降。能得到指导,学到了本领,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较足。
5 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教学良性发展的保障。考核评估机制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保证发展后劲这个核心目标。我们打算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实验报告三方面进行评价,每部分各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并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背后的原因,让他们思想上对这些方面重视。
参考文献
[1] 任亮娥, 陈金中. 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思考与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01):47- 50.
[2]姜有为,周运海, 张刚,等. 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 22(02):177-179.
[3]唐 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J]. 教育评论, 2009 (05):52-53 .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4
一、设计性实验的组织
首先, 根据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制定出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大纲, 编写实验讲义;其次, 以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习过植物生理学相关理论的学生为实验开设对象, 向其宣传设计性实验项目,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准备工作。如, 有关植物组织的水势, 需要学生了解水势的理论、与水势相关的生理过程,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等。
二、实验设计与方案筛选
在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书写设计性实验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实验选材, 材料处理, 水势测定方法, 欲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在两个学年度共60人次参与的研究中, 有约12%的方案初稿因质量问题在第一轮被筛除, 其余方案按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修改后进行第二轮筛选, 约有2%的方案因合理性或实验室条件的局限性未能进入实施阶段。
三、实验实施
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方案预备好实验所需植物材料、药品、仪器、用具等, 由参与学生一人一组根据方案独立实施实验, 指导教师全程负责答疑释惑。
四、实验考核
依据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 此类实验的考核应突出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重。因此, 最终的设计性实验考核按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和实验的创新性四个部分, 以分别占成绩的40%、20%、20%和10%比例组成。
在两个年度的设计性实验研究过程中, 我们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了实验效果的问卷调查 (结果见下表) , 同时也收阅了学生的心得总结。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非常认可设计性实验对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及激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有91%的学生的建议中均提出多多开设此类设计性实验, 并希望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当然我们还应看到学生对实验室可提供的条件仍存在较大比例的不满意。
通过此类实验研究,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 开设设计性实验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此类实验的开设需要有能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保证在八小时以外;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购买实验耗材;材料、器皿及用具的准备工作均需要人员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开课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条件能否满足一些学生的实验设计, 如有学生设计采用露点微伏计测定比较不同温度处理对苹果果肉组织水势的影响, 一些实验室无法提供学生此类较昂贵精准的仪器, 只能采用称重法、小液流法或阿贝折射仪法等。上述条件可能是制约开始设计性实验的主要障碍。
第二, 开设设计性实验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一定要求。现有大学生普遍存在科研素质薄弱, 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研究报告的书写训练极度缺乏等问题, 这就要求开设设计性实验的老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指导学生完成全过程, 同时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能够在每一个环节引导、指正学生。
总之, 设计性实验的尝试是有益的, 首先它为本科学生创造了一个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生可以实施个人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案, 不再是在一个实验对应一种实验方法、一套实验仪器以及一系列操作步骤的“固定”的实验模式下完成实验内容, 例如有学生尝试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水势, 有学生感兴趣了解不同p H处理后仙人掌茎组织水势的变化等等;其次, 学生在实验实施中能够不断检验和修正个人的思路, 自行完善实验设计, 独立实施测定过程, 这其中包括材料的选择是否得当, 试剂浓度梯度的确定, 器皿和用具的准备等。因此, 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符合教育部提倡的“加强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 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的要求。在各院校硬件条件有限的现状下, 可以从一些实验性强的学科入手、由少量的实验项目开始, 逐步探索完善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常生, 王宇飞, 肖宏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综合性试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科学, 2008 (4)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5
一、实验须知
1、实验前须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准备好当次实验所需用具。
2、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认真进行观察,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3、实验用品和材料用后必须放回原处,以免丢失,也方便他人取用,对于需清洁的用具须及时清洁。
4、实验仪器设备等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等引起损坏或遗失的,应及时登记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5、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原处,擦净桌面,收拾整齐。离开实验时注意关闭门、窗、水、灯等。
二、实验指南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以植物病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追溯引起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认识不同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病害实验及研究的基本技能及方法,注重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篇6
关键词:考核改革 植物生理学
中圖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24-0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理论于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校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自2008年以来,我们除了对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外,同时,也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总成绩=理论考核(50%)+实验考核(50%),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理论课考核
理论课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平时表现、课程论文及答辩和期末考试,各部分成绩在理论课成绩中的比例为4∶2∶4。
1.1 平时表现
平时表现考核的内容包括:(1)遵守纪律的情况:是否有迟到、早退、缺席现象;(2)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3)课后作业:是否上交及完成质量;(4)查新汇报;为使学生及时了解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每章结束后都要布置学生就该章内容进行查新,每次抽2~3个同学进行查新汇报,根据汇报情况打分。
1.2 课程论文及答辩
为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综合能力,在理论课考核中增加课程论文及答辩。课程论文答辩安排在学期最后几周进行,以5~6人为一组,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选择论文题目,进行相关文献收集和综述,撰写论文并制作PPT,然后向全班同学答辩,最后由教师和学生评委根据其答辩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分。同学们的选题比较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植物生理学所有的研究内容,课程论文答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内容,系统、辩证地认识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打下基础。
1.3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衡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试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简答和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内容覆盖面广,有代表性,客主观题比例适当,并且以实用性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为主。
2 实验课考核
过去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报告的优劣为唯一标准,过分强调实验报告的篇幅和整洁程度及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因而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操作,有时甚至出现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实验课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
2.1 平时成绩
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前预习回答问题(20%)、实验报告(40%)、平时的实验操作(40%)。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教师会把这一学期要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安排告诉学生,并且每个实验项目都设计了一些相关问题,因此学生在预习时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还需要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鉴定试验中,为什么用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CaCO3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何种材料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中,每组中加入的叶圆片数量对实验有何影响?加入甲烯蓝溶液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放置过程中为什么要摇动数次?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通过上课时的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帮助学生弄通弄精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操作方法及结果分析,其中结果与分析是实验报告评定的主要内容。在植物生理实验中,由于很多实验方法和手段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所以最终的实验结论不一定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所以在评定实验报告时,不能单纯以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标准,而应着重在其对结果的分析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回检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
2.2 实验理论考试
实验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将考核的内容编成试题,由学生进行闭卷笔答。
2.3 实验操作考试
教师把本学期所做过的实验按其操作内容的不同细分成几个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抽签选择一个操作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可以分成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配制和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植物组织水势两个项目,植株中硝态氮含量测定实验可分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植株中硝态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两个项目。
3 课程考核改革效果的评价
以上考核方式从2008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三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一致认为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不再是“死记硬背”为主的考核方式,它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具体表现在:(1)课堂讨论和查新汇报, 促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主动查阅资料,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情况;(2)对平时实验操作的考核使得学生上实验课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提高了动手能力;(3)课程论文撰写引导学生积极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仅帮助他们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理解,融会贯通,而且提高了他们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4)课程论文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走上工作讲台及参加各种面试。
总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更全面、更公平、更客观地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一种较理想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 江月玲.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2):6-9.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7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 大学生人数猛增, 许多学校采取大班上课, 有些教学班达到上百人, 教学效果较差。另外, 仅靠课堂上的输入, 无法保证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风格, 学生也有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教师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1]。因此, 在教学学时紧、任务重的环境下, 要想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信息化时代, 学校教育已不能受用终身, 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 不断自我完善, 才能适应社会, 这就要求人们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外自主学习的能力[2]。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在中学, 我国学生普遍接受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形成了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习惯。而大学则要求学生在低监督情境中获得高学业成就, 因此,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最早被当作被动学习的对立面而提出, 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文[3]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主动自觉, 自我负责的学习模式, 其核心是学生对学习承担主要责任。庞维国[4]认为自主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要有主动学习的心向, 也就是“想学”;二是要知道如何学习, 也就是“会学。
虽然学校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 目前的授课方式只是让原本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强的学生更突出, 而扶弱的作用不明显。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 揭示了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植物生理学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是我校大农学类 (包括农学、林学、茶学、植保、环境科学、园艺等专业及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 不仅可验证、巩固、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对以后完成毕业论文及将来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我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满堂灌, 学生按图索骥, 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常规的实验课流程是老师介绍此次实验的原理与步骤后, 由学生开始按按书本或黑板上的流程进行操作, 有问题再问老师。虽然学生能得到较好的数据, 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只强调动手能力训练, 其它方面的训练却被忽视
实验课一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但课程的核心是思维, 如果学生了解整个实验流程及其发生的原理, 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他们出差错的概率就很小。而大部分的同学只是按部就班, 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此外,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差, 有部分同学能理解书本的内容, 但其表述无法让别人一听就明白;有些同学则很会说, 但实验报告却写得不合格, 没有逻辑性。
3没有充分利用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理论教学由于时间紧, 人数多, 下课后只有少数同学来问问题。而在实验课上人数少, 时间长,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动作、表情、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方式等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其性格, 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教师与学生有了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 学生就愿意与教师多交流, 老师安排的工作如小组讨论等能较顺利地进行。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 我们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从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入手, 实施学生自主学生实践,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为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累新经验。
三具体做法
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 协同配合, 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 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敢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
在自主学习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角色首先应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教师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的比重, 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兴趣, 将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方法传授, 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将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要建立良好关系, 教师要主动。记住学生的名字, 观察他们的性格特征, 留心他们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给予帮助。除了学业上的帮助, 思想上的解惑也很重要。实验中的间隔等待时间, 主动与他们分享教师在读书、交友、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键是告诉他们背后的逻辑。这些付出, 学生会收到信息: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并且能够给予具体的指导。他们信任了教师, 教师安排的任务才能被他们顺利接受在其中并且高质量的完成, 而学生自己也能收获许多。
此外, 自主学习实践中, 即使学生出现失误, 教师也应宽容大度, 肯定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态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鼓励学生, 提高他们的信心, 那怕较好结果只有一小点也要有充分肯定, 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更难的问题,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作为是受到思想支配的, 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理科训练强调逻辑性, 一步步的推理要有理有据, 环环相扣。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 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有逻辑性, 逻辑性较差的文本的原因及如何修改, 要求所有口头表达和写出来的东西都要让不了解此内容的的人能够听懂或者看懂, 并且要学会用专业词汇。语言和文字是思维的载体, 简要、清晰的说和写的能力是学术训练的最基本要求, 但目前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导致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方面表现不佳且不重视。
3增加小组讨论环节
课堂教学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小组讨论打破了以教师讲课为主, 学生不是听就是记的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具体流程是:1教师提前布置课堂讨论题目, 主要是实验的原理与步骤;2告诉他们查资料的方法:利用学术网站、课程网站、图书等, 从中找到有关的文章, 关键是要围绕主题, 了解“是什么”及“为什么”;3先小组内讨论, 确定每个小组的论点和论据;4小组代表在全班陈述观点并回答全班提问 (小组成员可代替回答) , 一个学期每个人至少有一次上台的机会;5教师点评和总结。
安排小组讨论的目的: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答案, 而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与学生课外所做的准备有关, 每个同学都必须踊跃发言, 参与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小组讨论的权重占该课程总成绩的三分之一。在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大量精力讨论争辩的过程中, 为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必须发挥主动性, 发掘潜能, 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 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此环节中, 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讨论, 如何听出别人核心观点, 并掌握和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增加基础操作示范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同学的基本操作不过关。以前遇到了这些问题, 就个别纠正, 后来发现此现象很普遍, 就在讲台上示范, 每次讲1~2个基本操作的规范, 如天平的使用和药品的正确称取、移液管和移液枪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玻璃器皿的洗涤、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 等等。经提醒和示范后, 效果显著, 不规范操作的比例大幅下降。能得到指导, 学到了本领, 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较足。
5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
科学的考核体系是教学良性发展的保障。考核评估机制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保证发展后劲这个核心目标。我们打算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实验报告三方面进行评价, 每部分各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并在开学初就告诉学生背后的原因, 让他们思想上对这些方面重视。
参考文献
[1]任亮娥, 陈金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思考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1) :47-50.
[2]姜有为, 周运海, 张刚, 等.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22 (02) :177-179.
[3]唐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J].教育评论, 2009 (05) :52-53.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8
关键词:园艺专业,植物生理学,批判性思维
引言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理论和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 更好地促进植物生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所开设的重要课程[1]。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 结合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特点, 开展了系列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
2012 年9 月14 日, 温家宝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 要 “提倡独立思想和批判思维”[2]。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 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 因此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较好的策略[3]。
1. 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体系,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 与理论课同步开设, 造成实验内容、方法单一, 缺乏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 实验学时有限, 课堂时间利用效率低, 学生积极性不高[4]。
园艺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 研究果树、蔬菜的育种、栽培、生理等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因此 《植物生理学》课程就成了本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而精确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也成为本专业的重中之重。部分院校因课时有限, 极度压缩植物生理学实验内容, 通常上课前由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板书实验方案, 通过课堂讲解, 灌输给学生, 学生比葫芦画瓢简单完成实验操作,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隔离, 缺乏沟通,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
2. 依靠园艺专业优势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贵州师范大学园艺专业于2012 年开设, 同年招收第一批本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园艺专业优势明显, 历代在温室培养园艺田、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 世纪以后, 园艺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现代园艺已成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园艺产品已成为完善人类食物营养及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的必需品。园艺专业本身综合实践应用性较强,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加强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
( 1) 夯实实验基础
植物生理学实验期初要强化实验基本技能, 因此教师可利用几个学时, 着重介绍实验基本技能, 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常识、玻璃仪器的洗涤、常用仪器的使用、各种溶液的配置和实验报告书写要点等, 使学生理解常用实验技术及原理, 认识植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 并给学生示范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直至学生掌握为止。其次, 园艺专业学生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 加强基础实验, 掌握基础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选择操作简单、涉及的仪器和配置药品较多的基础实验进行讲解, 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 如“叶绿素的提取、分离”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 可使学生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 由浅入深, 适当增加实验难度, 逐步的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步骤和方法, 使其基本技能和基础实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实验基础[6]。
( 2) 综合实验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在实验过程中, 园艺专业的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 设计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同时, 培养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自己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很多实验作为设计性实验, 并对其进行部分改进,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在综合实验环节, 为什么选择组织培养来繁殖各种名贵植物? 是因为常规的扦插繁殖难以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名贵植物种苗的需求, 且扦插繁殖系数低, 生根速度慢, 并容易携带病毒, 阻碍了种植面积的扩大。组织培养具有用材少、繁殖系数高的优点, 是快速解决当前苗木供应瓶颈的首选方法。另外为什么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2, 4 - D, 6 -BA, NAA等? 各种植物激素调节物质浓度配比如何? 都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分组进行, 自己得出实验结果。此外在植物逆境实验过程中, 不同植物对相同逆境的耐受性也不同, 如何证明? 可由学生自主选用不同植物如大豆, 苜蓿, 白刺花等进行不同浓度盐性处理, 并检测四个抗氧化酶 ( SOD, CAT, POD, APX) 活性, 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再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茎是否一直直立向上生长? 根是否直立向下生长? 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同时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并制作或改进简易实验器材, 如根据不同植株大小制作水培花盆的覆膜等。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 3) 实验结果审核
教师在审核学生的实验结果时, 可选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选用不同材料测试植物叶绿素的含量, 因此实验结果不尽相同。再如学生可将自己的实验报告汇总成电子版, 实验结果公开展示大家, 让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能找出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足。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畏首畏尾, 应当大胆地去探索, 不要担心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关键是能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教师应教育引导学生批判性看待自己的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实验条件的轻微转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反思, 比如此实验用到什么物理思想方法, 此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结论是否合理, 这里也就是对学生元认知水平的评价;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论有何异同? 影响实验缺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7]。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 能力型人才在就业和个人及社会发展中都占有优势地位。实验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强能力的平台。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反思、严格检查。甚至挑剔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论。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使思维活动更具主动性、分析性、策略性和独立性。减少盲目性、狭隘性, 思维的结果更具正确性, 从而优化学生思维的批判性[8,9]。
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 通过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进, 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浓厚的科研兴趣[10]。
总之,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理论课学习、实验课操作、结果汇报中, 他们的植物生理学知识得到不断巩固、拓展和升华, 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动手和创新能力得到稳步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春梅.植物生理学紧密结合科研改进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3) :74—76.
[2]温家宝.在清华大学的演讲[J].北京日报, 2012—09—15 (02) .
[3]朱利君, 杨远兵, 陈光升.在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4 (1) :96-97.
[4]郭丽丽, 李亚娟, 侯小改.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4) :48-49.
[5]陆长梅, 沙莎.植物生理学“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模式[J].2013 (30) :53-56.
[6]曹春燕.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园, 2013 (36) :41-41.
[7]张立新, 胡景江, 麻鹏达, 赵军, 史永敏.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互动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130-132.
[8]段崇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J].生物学通报, 2005, 40 (8) :37—39.
[9]多拉·豪维尔, 王爽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12:1.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9
关键词:微课,“互联网+”,植物生理学,标准化教学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植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知识构成包括概念、原理和应用三大部分。其中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植物激素章节的原理部分内容抽象,学生要掌握好有难度较大。植物生理实验课是与理论课配套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项目和教学体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过去多年的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探索教学改革,最近尝试将“互联网+”的思想应用于教学,利用互联网公共平台发布微课、微视频和在线测评习题等资料,帮助学生随时进行预习、复习和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标准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习、问、讲、演、做、导、结”七字标准化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及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提升。主要做法有下几个:
一、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开课,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的融合
植物生理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疑难概念和原理,实验课项目与理论课同步,相得益彰,理论课可以为实验课提供原理支撑,实验课通过学生动手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二、严格实验项目的选择,强调知识性、应用性和启发性
实验项目的选择必须立足现有实验条件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此外,我们特别重视实验对学生的启发性教育。为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测定的方法,在没有Li-6400等光合测定仪的条件下,我们应用现有的红外线CO2仪,利用干燥器制作光合作用反应室,帮助大家掌握现有主流光合测定仪设计的原理和测定的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全株测定,二是恒定叶面积测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光合作用测定的原理、方法,还掌握光合速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光合速率单位的由来。
三、实施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探索出一套较成熟的标准化教学体系,其核心思想包括“习、问、讲、演、做、导、结”七个字。提前将PPT、微课、微视频发到易班和优酷等网络共享平台,让学生提前“习”,即要求每位同学在观看视频资料后独立完成老师在问卷网针对该实验设计的问题,让学生提前了解下次实验课的背景知识,重要概念、原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操作技术要点等方面的知识。
四、加强过程考核标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过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也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但对于平时成绩的认定主要在于考勤情况和实验报告,不少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抄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因为字写得好坏会影响教师的评分。这种评分方式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缺乏评价,因而缺乏科学性。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学生的态度和操作将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并作为每次实验评分的依据,这样的评价也更客观公正,能激励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验操作和问题分析中来。
植物生理学实验改革立足现实条件和学科发展趋势,辅助理论教学,突出应用分析技术和启发性教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速,网络辅助教学大有用武之地,课程的预习、复习和测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为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富恒,朱祥春,王豫颖.植物生理学实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5(2):44-46.
[2]王若仲,丁君辉,黄志刚,等.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106-108.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10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 分析比较国内教材, 批判地继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 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普病》实验教材, 教师应该重视其科学性、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可读性。目前, 主要采用许文耀主编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此书在扩大观察性实验容量的同时, 设置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根据本校的地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 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植物资源丰富, 病害种类繁多。张家口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 属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 夏季凉爽, 昼夜温差大。在全面介绍普病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当地作物上的主要病害, 将实验教学安排在田间地头, 让学生对病害的症状特点有直观形象的了解, 克服书本上文字描述抽象难记和实验室标本褪色而有关特征不明显的不足[2],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实践知识,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三) 结合实际,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实行学分制以后, 普病的实验教学课时大为缩减, 要在有限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精选实验教学内容。通过优化重组, 既保障了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有机结合, 又有效地利用教学课时增大教学信息量, 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2]。例如:将“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技术”和“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三个实验内容合并为一个, 因为在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 已经学习了前两项技能, 因此在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实验教学时, 将已灭菌的培养基分发给学生即可, 这样既避免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 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在教师的安排下, 进行基础理论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种教学方法必然造成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兴趣, 在具体操作中缺乏主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普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实际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一) 设立开放式实验室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4]。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实验教学的日益重视和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 各校纷纷建立实验示范中心。为了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 必须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 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 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 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5]。在建立开放实验室后, 学生的实验学习分为两种类型:基础性实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实验教学,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综合性实验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 通过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制备到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全过程的研究,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加以灵活运用, 这样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以兴趣的主导下进行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注重学生预习, 参加实验准备工作
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熟悉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 力求做到在实验过程中不翻看实验指导就能顺利完成实验, 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锻炼能力[6]。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实验准备工作[2]。如学习“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和“病原真菌的形态观察”时, 带领学生挑选盒装病害标本, 准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 培养实验中需要的相关病原物,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中, 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 达到系统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
(三) 加强实地教学
在进行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时, 除了为学生准备盒装病害标本、新鲜的发病组织、培养物和照片外, 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农场实地观察植物病害的实况, 掌握病害的症状特点、描述和记载病害症状的方法, 了解各类病原物所致病害的异同点, 深刻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 为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奠定基础[2]。俗话说“说千道万, 不如实干”, 实地教学使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得到全面地检验和运用,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素质。
(四)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传统板书教学的拓展和补充, 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单调的讲解趣味化,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普病实验课程内容涉及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等,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真实的情景、生动的动画和逼真的音响效果, 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 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教师可以将病害在田间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图片生动地展现给学生, 加深了学生对病害的认识和理解。观察真菌的形态时, 如讲到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 幻灯片左边是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典型特征, 右边文字说明该属的特点, 然后插入植物受害的症状图, 这样学生既增加了对病原真菌特征的直观印象, 又掌握了病原菌的危害特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观察细菌病害的喷菌现象时, 教师通过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 使学生掌握细菌菌体从病组织喷出的状态[6]。
(五) 加强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 除提供必要的参考书和科技期刊外, 推荐一些国际植物病理学网站, 开阔学生视野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8]。除了验证性实验外, 还应增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3~4个同学为一组,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准备实验用品和实验仪器,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然后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这种实验模式, 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随着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 学生对植物病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练就扎实的实验技术, 为日后独立从事植物病理学的相关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9]。
(六) 结合本校集产学研为一体, 让实验教学走到农业推广第一线
产、学、研结合是世界高教发展的趋势。随着教育型推广组织推广模式的创新, “农业技术家教”推广模式、“科教人员+协会+农户”模式的出现[10], 教师走到了农业推广的前线,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学生随着推广体系走到了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规范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也是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2]。普病实验课一直沿用单一的考核方式, 即实验成绩由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来评定, 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之中, 这样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 而是忙于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报告[6]。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
普病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是:考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实验操作表现占40%, 实验报告占50%。这种成绩评定方法综合考察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表现, 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此项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和丰富理论教学的必由途径[11], 实验教学的改革, 对提高普病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普病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日后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教师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 转变教学理念,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方法, 科学考核学习效果, 对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 切实提高普病的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提高《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文章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 对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谢联辉.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
[2]潘月敏, 杨梅, 高智谋.《果树病害防治》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2) :16174-16176.
[3]李文英, 王建明, 宋东辉.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2, 1 (3) :258-260.
[4]葛新, 丁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 2003, 19 (2) :43-44.
[5]付争兵.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的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3) :126-127.
[6]台莲梅, 张亚玲, 靳学慧.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0) :118-119.
[7]李淼, 檀根甲, 丁克坚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7) :8280-8281.
[8]高学文, 王源超, 邵敏等.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5 (5) :68-69.
[9]张亚玲, 台莲梅, 靳学慧.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3) :96-97.
[10]高启杰, 申建为, 高雪莲等.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88-95.
植物生理学实验 篇11
摘 要: 为了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南通大学实际和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进,以期探索适合地方综合院校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地方综合院校 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1]。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系统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等基本理论知识,在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上全面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初步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院校,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一些综合院校不开或少开植物生理学的情况下,我校目前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环境科学、土地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开设了《植物生理学》这门基础课程。为了激发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不同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当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科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合理设置和优化理论教学体系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涉及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面比较广。但目前各个高校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都不尽相同。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选用了潘瑞炽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就其内容在教学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时数上,很好地精炼内容,二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涉及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等。为了使本学科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紧密衔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侧重学生所需要的必备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二是简化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如植物信号传递与转导既是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又是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植物的呼吸生理,生物化学课程对呼吸过程有详细介绍。学过的知识我们只做简单的复习,减少相近学科间内容的重复。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研究新进展,及时增补有关新知识,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如:植物体光形态建成,以及花形态发生中的同源异形基因和ABC模型,春化基因等[2]。
另外,针对开设该课程的不同专业,其课程内容的讲授也作了适当调整,比如土地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在学习植物生命规律中涉及较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为便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增设一章“植物细胞组成”,介绍主要的植物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强调植物各级水平形态结构,同时讲授重点放在植物结构方面,方便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如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缺乏环境相关知识,在植物抗性生理讲授内容上重点放在环境方面。不同的环境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层次的影响表现不同。生物技术专业除了学习植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外,更侧重于从技术方面(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等)学习,海洋技术专业更多结合海洋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介绍,使不同专业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的侧重点不同,方便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凡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了解的部分,就不讲或少讲,把重点放在植物生理机制及其在农业等实践应用上。现代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成果层出不穷,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搜索植物生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热点,补充到讲授内容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适当引入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成果,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以及教师科研案例等,加深植物生命本质这条植物生理主线的认识。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学习和探讨。课堂上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
2.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教学的成败。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中采用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教学信息反馈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2.1采用课堂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课堂互动是教与学之间沟通的有效方式,更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教学相长的一种有效途径[3]。我们预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学生总结出相应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再对这些观点加以评价和引导,以此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营造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释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给学生创设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积极、自主地钻研。在讲授植物生理具体问题时,笔者首先介绍一些具体的示例,比如学生生活中遇到或了解的植物的顶端优势,水果低温保鲜,植物秋季的落叶,有些植物生长得旺盛,但产量低,果树生产大小年现象,施肥出现烧苗,等等,然后抛出问题:植物为何会出现这些生理现象?人们在生产实践上时应该如何注意?这些问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声图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各种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自由表达,不仅能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而且能极大地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过于抽象的知识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单一渠道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且容易记忆。如植物的矿质营养,各种必需元素的过多或缺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单靠文字理解,枯燥无味不易记忆,用多媒体图片列举不同作物营养缺乏不同元素的具体形态表现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无法开设的实践课程,比如同化物的运输分配的环割实践,在北方果树生产上具体应用,如果能够带领学生到处理点进行实地参观,就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太现实。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处理工艺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的不足,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3注重分类归纳、教学信息的反馈。
植物生理学教学重点难点多,教学课时少,在备课时注重分类归纳,从教材分散庞杂的内容中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讲课时注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如讲授植物光合生理时,要求学生从光反应、暗反应两个层次理解,再掌握各个层次特点。注重课前回顾和课后小结,讲课前先对上次内容作简单回顾,突出重点、承上启下,单元内容结束时,以图表或简练的语句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全局框架,便于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注听取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便于提高教学质量。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首先,学生普通反映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容易遗忘,重点把握不好,因此每次课前对上一次课重点进行小结,在讲课时注重知识前后的连贯性,每一章结束时安排习题练习。
3.突出实际应用,注重改进实验实践教学
植物生理学理论来自生产实践,又指导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其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又应充分发挥植物生理基本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组织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精心设计实验,形成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验中很好地运用。实验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实验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实验具有一定的科研性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开展实验能力,如“植物抗性生理”。安排是水稻接种纹枯病原菌后,几个主要抗性酶活性的改变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抗性生理的理解,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乏味与枯燥,同时又联系了植物抗病性研究的前沿。此外,结合南通本地设施农业发达生产实际,增加实践学时,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南通主要设施农业基地,实地观察相关调控植物生理活动的具体操作,如水肥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到南通沿海滩涂实地了解抗性植物的生长,利用学校植物园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培养学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植物生理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践。
4.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改变高分低能状况,我们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一次考试定全局的考核方式,如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上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注重考察课程读书报告和实验报告。其中,读书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以某一植物生理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为主题,查阅国内外文献,撰写课程读书报告,并进行交流汇报,课程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读书报告占20%,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学生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是一门综合成绩,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判决书。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摸索,并付诸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师应不断吸收植物生理和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改革探索,不断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童贯和.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一点作法和体会.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4):40-42.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篇12
一、教材建设
我们选择了有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师参加的由全国10所高等师范院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合作编写的《植物生理学》 (王宝山主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1月第1版) 一书为讲课教材, 指定了配套的课外参考读物 (李合生编的《现代植物生理学》、潘瑞帜等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和曹仪植、宋占午主编的《植物生理学》) 和参考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 。教研室课程小组还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编写了实验教材 (刘萍、李明军主编,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12月第1版) , 该教材在加强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收集了一些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新技术,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同时, 了解更多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方面的先进测定方法, 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有目的的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不同专业对“植物生理学”掌握程度的具体要求不同, 分别设置不同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比例。本校“植物生理学”包括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生物技术专业和全校学生跨专业的选修课。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他们将来大部分是从事高中或初中教学, 还有的需要继续攻读研究生进行深造, 这就需要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实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周设置了3节理论课教学, 一共进行18周教学, 共54课时;同时每周设置了2课时的实验课, 15周共30课时。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 他们将来主要从事与生物有关的一些专业, 对于“植物生理学”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即可, 故我们就每周设置了2节理论课教学, 一共进行18周教学, 共36学时。而本校主要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进行了改革,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实验教学的精心设计与有效实施
我们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让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各个章节相配套的基本实验原理, 自己还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定量测定实验, 了解古老实验方法的同时学习先进的方法。如在光合速率测定中, 我们不仅设置了简单可行的改良半叶法, 还让学生学习了先进的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加深, 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 在高中教学中可以使用成本较低的改良半叶法, 知道植物确实进行了光合作用, 有有机物的生成;而上研究生深造时要选用先进的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来测定光合速率, 可得到精密的实验数据。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校、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已建立了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室教学间有实验多媒体演示系统, 已有与省级精品课程配套的实验课教学软件, 可以充分地满足教学要求;还有配套的实验设施, 由实验示范中心提供各种实验仪器 (如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系统、显微摄像系统等) , 由河南省高校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组培室, 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实验的同时, 了解相关老师的科研工作, 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加强对实验的管理,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同时每间实验室还配备有摄像头, 使植物生理实验室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理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采用了启发式和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现了四个转变:由以前的全面教授变为重点、难点讲授;由以前的单一书本知识传授变为书本知识传授与科研进展讲解并重;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由传统的板书教学转向多媒体教学。
(2) 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本课长期坚持的基本要求与特色。在实验教学方面, 加强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增加实验课的有效性。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基本技能, 根据个人兴趣, 通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 要求学生与部分老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通过项目式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的设计, 促使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培养其调查研究方法的能力和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部分同学已结合本教研室老师的科研项目,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自己编写项目申请书,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申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怀山药类原球茎繁殖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家资助, “怀山药茎尖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研究”和“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获得了校级资助。同时, 我们还邀请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 使他们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 还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辛苦和对农村经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增强他们探索科研的兴趣, 为我国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科研事业培养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3) 考核考试的规范化与方式多样化统一。植物生理学课程考试包括理论课考试和实验成绩两部分, 其中理论课占80%, 实验课占20%。我们已根据学校的要求建立了《植物生理学》试题库, 在考试时, 让老师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出各类题型的题目, 组成A、B卷试题, 将学生考试的成绩乘以80%作为理论成绩。实验课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等, 对其综合表现给以一个分值, 再乘以20%, 即为实验成绩, 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植物生理学教师多年的努力工作, 植物生理学课程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的改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被评为了省级精品教程, 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工作, 力争使植物生理学课程评上国家级精品课程。
摘要:本文对植物生理学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有效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为植物生理学的特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参考文献
[1]任建宏, 亢福仁, 刘江梅, 李绥安.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榆林学院学报, 2005, 15 (3) :60—62.
[2]丁国华, 池春玉.高等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 (1) :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