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2024-08-23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共13篇)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1

宁夏质监局车载天然气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2010年自治区政府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中关于“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的工作任务要求,现制定 “全区车载天然气(以下简称CNG)气瓶电子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0年通过对全区天然气充装站实施远程电子监控,使全区8000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实施电子标签管理,初步建立我区“车载CNG气瓶电子监管体系”。实现对车载CNG气瓶的实时、动态、全过程监管,提高车载CNG气瓶的监管能力和气瓶检验率,有效杜绝非法改装、加气站管理混乱违规操作和假证充装等违法行为,帮助CNG充装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全面完成民生计划为民办实事任务。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的组织领导,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为组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长和各市局主管副局长为成员的CNG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工程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负责日常工作。

三、职责划分

(一)自治区质监局负责“CNG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察;配合中标公司对全区特种设备监察系统、检验系统的安装调试;组织建立全区CNG气瓶数据库;组织对监察、检验、改装、充装从业人员的软件培训。

(二)各市质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充装单位和改装单位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督察和具体实施;气瓶注册及注册信息的录入;配合中标公司对本单位监察系统安装调试;监督气瓶检验单位做好气瓶电子标签的粘贴及相关工作。

(三)气瓶检验单位负责气瓶的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气瓶检验信息的录入;气瓶电子标签的发放、粘贴工作。

(四)车辆改装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改装系统软硬件安装、调试;改装车辆气瓶信息的录入;配合监察机构做好改装系统和监察系统的对接;配合气瓶检验单位做好气瓶的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五)气瓶充装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充装系统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配合监察机构做好与充装系统和监察系统的对接。

四、工作进度

(一)2010年3月5日前完成前期准备、动员、宣传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区现有CNG气瓶及充装站、改装厂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召集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CNG充装单位、CNG汽车改装单位和检验单位召开动员会议,宣传建立“车载CNG气瓶电子监管体系”的重要性,明确相关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二)4月5日前完成全区质监部门监察机构管理系统和检验系统的硬、软件的安装调式工作,建立中心数据库并能正常运行。检验系统完成后,检验机构开始将车辆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信息录入数据库。

(三)4月31日前完成石嘴山市监察系统与充装站、改装厂系统的对接工作。在石嘴山市所有充装站和改装厂建立管理系统,对站内充装设备进行改造,将充装站、改装厂电子监管系统接入监察系统管理平台,对整个系统平台进行调试,在石嘴山开展试运行工作。

(四)8月31日前完成全区“车载CNG气瓶电子监管体系”的安装调试工作。全面完成监察系统、检验系统、充装系统及改装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检验单位开始根据检验情况开展电子标签粘贴工作。

(五)9月10日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在试运行一个阶段整体体系运行良好的情况下,10月1日前申请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验收合格后体系正式投入使用。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质监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好各相关企业的宣传服务工作,确保民生计划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气瓶检验单位从3月1日起开展气瓶的安装监督检验工作和定期检验工作,逐步完善数据库中的气瓶检验信息,保证每一只粘贴电子标签的气瓶检验合格且信息完整气瓶。

(三)车辆改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确保车辆改装的安全性,在3月1日后改装车辆必须经检验单位监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要保证上传数据能够和“CNG气瓶电子监管系统”顺利对接,同时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气瓶充装单位要严格按照“CNG气瓶电子监管系统”的要求对站内设备进行改造,保证上传数据能够和“CNG气瓶电子监管系统”顺利对接,同时要加强站内管理,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自治区质监局对银川市车载天然气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11月1日,自治区质监局总工程师马远征带领区局特种设备处、监察室、计财处组成的验收组对银川市车载天然气气

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自治区效能办、经信委、安监局、财政厅和自治区政府特种设备督查组派员参加并对我区气瓶电子监管系统进行了观摩指导。

检查组通过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等方式对银川市气瓶电子监管组织机构和责任落实情况、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重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对自治区锅检所钢瓶检验站、宁夏蓝星公司八一加气站等三家天然气加气站、宁夏铭达公司等两家改装厂进行了现场检查。银川市质监局在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中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工作有方案、有目标、有检查、有记录、有效果,系统安装率100%,正常使用率100%,视频监控率89%,标签粘贴率100%,信息录入及时率100%,标签粘贴及时率100%,气瓶检验率100%。检查组一致认为银川市车载气瓶电子监管系统达到《验收工作方案》的规定,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结束后,验收组召开会议,及时对验收情况进行了通报。马远征总工程师肯定了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建立相关制度,要在日常气瓶监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效性,客观分析问题,不断完善系统,建立气瓶电子监管监管长效机制,同时要认真总结,以气瓶电子监管为契机,积极探索其他特种设备电子监管新思路。

从10月下旬开始,自治区质监局先后组织对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车载天然气气瓶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截止10月31日,全区获得许可的38家充装站和35家改装厂安装了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系统安装率达到100%,设备正常使用率达到100%;对36家获证充装单位实现远程电子监控,远程监控率达到94.7%;共完成64782只车用气瓶的数据录入,注册车用气瓶61624只,对60262只气瓶粘贴了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粘贴率97.8%。从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看,已超额完成了自治区政府下达的民生计划任务。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2

金泰喷码科技公司 (ANSER) 是一家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业用高解析喷码机的台资企业。其ANSER小霸王电子监管赋码方案可实现一台PC机同时控制多点赋码, 喷印速度快, 喷印分辨率清晰, 条码读取率高, 等级均在C级以上;可实现企业不同包装在线及时赋码;监管码、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与有效期可实现同时喷印, 一机多用。直接喷印标识后, 可替代标签打印机、贴标机等设备, 大幅节省设备与人力, 提高生产效率;在包装上直接喷印监管码, 使其无法仿造与覆盖;企业在生产内部对监管码号码直接管控, 赋码安全。

作为美国HP惠普公司在全球第一家技术合作厂商, ANSER在工业喷码机领域拥有超过24年的经验。可及时提供各式客制化全程、全方位销售与技术服务支持, 包括产品介绍、需求规划、喷码展示、整合测试、装机验收、教育训练等服务工作。ANSER小霸王电子监管赋码方案采用HP惠普TIJ喷印技术, 解析度高达600 dpi, 适合喷印各式条码。具有较高识别率及高速喷印能力 (在线条码喷印速度最高可达150 m/min) 。

ANSER专为系统整合业者所开发的独特软件整合工具———ADT (ANSER Data Tunnel:数据传输高速通道) , 与一般DLL模式相比, ADT拥有DLL的所有功能, 却精简到只有DLL 1/10的界面指令。ADT提供多种编程语言, 如C++、VB、Delphi等编程范例与原始码, 方便系统整合业者直接修改、使用, 通过ADT可大幅节省系统整合业者的开发时间与成本。ANSER结合全球墨水开发厂商, 成功开发了喷印在不同材质的墨水;满足各种包装 (材质) 喷码需求, 如上光、覆膜、彩印等。

质监局食品监管措施(范文) 篇3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质监**分局针对省市监督抽查食品合格不高的问题,结合日常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认真剖析、查找原因,研究出台了四项食品监管新举;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出台《**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隐患问题处理规定》;落实企业责任;进行讲述。其中包括:由分局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管到位、并进一步明确了“五项”岗位职责,即:主要领导职责、分管局长职责、食品科长职责、食品专职协管员职责和稽查执法人员职责、增强处理和解决企业质量问题整改不彻底的现象,并加强科、队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提高监管的实效性、报不合格情况,告之相关规定和要求,为下一步实施强制性监管打好基础、通过以上措施使单位强化自律意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利于把社会监督与单位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引导正当竞争,规范市场行为,改善竞争环境等,具体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4

为督促企业持续保持生产必备条件,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其稳定生产合格产品,荆州区质监局坚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办法》和《湖北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有序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

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是加强对获证企业证后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荆州区局通过年审实地核查,深入企业一线,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及记录,完成了辖区内的14家企业的工业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确保企业持续保持发证时的生产条件。同时,对于需要换证的**种业、**容器厂等7家企业对其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仔细的核查,确保他们符合继续使用工业生产许可证的资质,确保企业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此外,区局还加强动态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制。全局整合执法人力资源,坚持对每一家企业进行一次的定期监督检查,两次日常巡查的回访。同时不定期地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和产品进行实地核查,通过一年以来的证后监管工作,总结辖区内企业主要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1.个别企业的产品需要经检验后出厂销售的并没有经检验就出厂销售。

2.部分委托加工企业的委托合同未经省局备案,从而存在生产、销售的产品的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再发生,执法人员增加巡查力度,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并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理:

1.对于产品需检验而未检验就出厂销售的企业要求其停止该类产品的生产,完善企业的检验设备,并按要求处相应的罚款,督促企业规范其生产、销售行为。

2.对于因委托合同未经省局备案而存在产品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产品,我局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予以没收销毁,督促企业按程序对委托合同进行备案,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处以相应的罚款。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5

(2011年6月29日

涪陵)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下面我就我县煤矿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监管工作向各位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经整合后的合法煤矿企业一共14家,截至目前有149台在用强检计量器具,检定率极低。我县的煤矿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企业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工作呈现点多、面广、监管任务重的现状。

二、监管情况

安全使用煤矿强检计量器具是确保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对煤矿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工作,是保证安全稳定确保县域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并常抓不懈。

一是认真排查,摸清底数。积极与县煤监局衔接,计量科工作人员经过认真排查,建立并完善了全县所有煤矿在用的监管、使用及检定情况。进一步强化了煤矿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三方责任,对全县煤矿生产企业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数量重新进行全面清理,对受检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了底数,并督促企业将未受检的强检计量器具及时送法定机构检定。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6

搜集整理网络订餐信息。对城区出现的“饿了么”“美团”两家网络订餐平台交易量、交易时间、餐饮提供者加入方等信息进行摸底调查,详细梳理后与餐饮服务许可数据库进行核对,掌握网络第三方平台供餐者底数情况,为实施监管锁定工作范围。

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检查。对入驻网络订餐交易平台的285家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持有效许可证件、在平台公示的地址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食品加工卫生环境等情况,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责令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从严从重查处。

约谈订餐平台辖区负责人。分别对2家网络订餐平台驻南宫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宣贯《食品安全法》《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签订了责任书。对网络订餐平台提出要严格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合法资质进行审查登记,保存食品交易记录并及时更新,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报告,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义务。

质监部门监管服务年终工作总结 篇7

一、20__工作完成情况

20__年,成华质监局在市局党组和__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创新发展、服务民生、争创一流” 的工作要求和服务“五大兴市战略、推进质量强市、三个安全”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特色亮点,全力推进“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各项工作。

(一)大力开展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活动,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

1.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工作。质量强市被市政府纳入了今年的主要工作,__区于今年3月20日正式出台了《__市__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华府〔20__〕28号),区委政府目督办下达了《__区质量强区工作专项目标》(成华质监〔20__〕12号),对全面贯彻落实《__市质量发展“__”规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的水平,提出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截止目前我局牵头组织安排了__区20__年质量监管、质量提升工作,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企业指导帮扶,帮扶企业10余家。已组织5家企业申报第11届四川名牌。目前有成都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成都锦宇化机有限公司和成都鹏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3家企业申报四川名牌产品;有四川国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东湖首席餐饮有限公司 2家企业申报四川服务名牌。

2.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为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局制定并实施了第十一届四川省名牌企业培训计划,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重点培育了6家企业,已申报3a企业1家、2a企业4家、a级企业1家。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 3c认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已指导24家生产许可企业全部建档,并在监管中完成年审上报工作。1—3季度,全区产品等级品率达 88.9%,质量损失率0.5%。

3.积极探索参与“五大兴市战略”新路子。一是主动帮扶__市将军建筑模板有限公司,采用质量管理方法,攻坚克难,找准工艺特性,改进工装和设备,进行标准化流水操作等,使企业在__市二环路改建工程中,为交通先行提速提供了优质合格的产品。二是转变监管理念,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为企业办理年检组织机构代码证13580家,新办4110家,变更1055家,换证3640家。

(二)积极做好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关注民生办实事

1.不断深化标准化工作,做好做实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为确保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在今年11月获得国标委的验收通过,我局坚持以标准入手来全面提升__区养老服务水平,从领导机制到工作机制,从标准宣贯到标准实施,汇同__市标准化研究院、区民政局及相关街道对__区养老服务工作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搭建起了全区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推动体制。截止目前已编制25项标准制度正在__区的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全面实施。成都日报分别2次对我局的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开展计量专项检查,抓好诚信计量建设。一是组织12家眼镜店、11家医院、5家加油站开展诚信计量承诺活动;二是结合“5·20”世界计量宣传日,开展4次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组织部分眼镜店到学校为学生免费验光,并给部分贫困学生免费配送眼镜;三是对辖区内26家农贸市场进行巡查68次,检查计量器具 2762台;四是强制检查11家医疗单位在用强检计量器具3123台(件),周期检定率100%,检查眼镜、加油站、大型超市等企业38家,计量器具 468台(件),受检率、合格率均达到100%,检查定量包装商品46种560件,净含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总结报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总结报告

(三)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重要消费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服务民生工作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年初制定的食品监督抽查计划,对区域内食品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按时完成监督抽查和检验任务。已抽查企业30 家109批次,合格率94.5%。同时,加大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将食品监管数据及时纳入食品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次,检查企业90家,有效防止了食品问题的发生。

2. 加强特种设备监管。最近几年__区经济适用房所占的比重很大,电梯成爆发性增长。目前全区共有电梯6740部,而维保单位只有62家。为规范我区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我局制定了《__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全省由区县政府出台属首创,得到__区领导的肯定,并由市局发文转发各区市县参照学习。《意见》建立和完善了__区住宅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住宅小区电梯的安全管理职责,有效治地消除了电梯安全隐患。同时,我们针对电梯维保单位的信誉监控问题,新出台了《__区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质量安全信誉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建立起我市首个电梯维保单位信誉平台。对我区所有电梯维保单位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实行强制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不仅入档在案,也与该电梯维保单位在__区的 “生存”空间息息相关。截止目前已完成了对维保单位的季度考核,对考核后五名的维保单位进行了约谈,要求切实改正。这些做法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四川日报》、《中国质量报》、《成都日报》分别6次对我区电梯监管新做法进行了报道。

3.加强重要消费品的质量安全。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上半年办结行政执法案件1040件,其中立案案件42件,当场处罚968件,大要案27件,举报(申诉)3件。上级转办、督办件146件,全部办结。行政案件结案率、准确率达100%,无复议和诉讼案件发生。

(四)带好队伍,提高素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

结合质监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市局建成局长提出的“要学会两手抓,首先要抓好内部的自身建设和努力搞好作风建设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了督导落实,形成了全局积极向上,务实求真,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推动了质监工作逐项落实和创新发展,质监形象进一步好转。

(五)扎实开展“两个专题”教育学习活动

按照省委、市委、市局要求,从20__年5月及7月起,分别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局人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__同志一系列讲话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通过教育活动,全局人员思想得到统一,凝聚力得到增强,作风转变效果明显,工作积极性更加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一定改正,达到了教育的视频目的和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狠抓工作落实不够。往往注重开会、发文件,但抓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检查指导,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存在深入基层调研少,调研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三是缺乏苦干实干精神。有些干部工作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争功诿过,不愿意吃苦受累、出力动脑,不愿意深入思考谋划重大问题,工作重点不突出,缺乏方向性、计划性。四是创新勇气不足、动力不够。在抓发展抓落实方面还存在重安排轻落实的现象,习惯于突击,缺乏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五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够牢固。受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党性观念不强,自我约束不严。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理论学习松懈,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树得不牢。三是群众工作经验缺乏,群众路线不够落实。四是“两手抓”坚持不够好,工作存在片面性。

二、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要深继续贯彻党的__大精神,按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质量振兴纲要》(20__--),大力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强区战略,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重要消费品安全,全力服务“五大兴市战略”、“五__区战役”,在创新发展、服务民生、争创一流等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新跨越。

1.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深入推进质量强市、质量兴区工作。一是加强质量工作的宏观管理,深入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活动,有效提升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水平。二是加强品牌建设,精心培育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名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信用档案。

2.以“质量强市”工作为抓手,主动帮助区域内重点企业推行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着力打造“成华”品牌,全力完成质量强市各项目标任务。

3.加强对区域内特种设备加强监管,特别是民用住宅电梯的监管,大力宣传《住宅小区电梯安全实施意见》,采取多形式的电梯监管模式,减少群众投诉,确保电梯安全。同时完善锅炉、压力容器等的动态管理机制,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4.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班子及个人存在的问题的整改,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四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在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中有所突破,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确保圆满完市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篇8

监督管理工作计划

为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及时发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按时序圆满完成餐饮服务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0年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精神,根据国家、省、市《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保持餐饮服务监管队伍、思想、工作的稳定和职能的平稳调整交接,做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松、不断、不乱的同时,在监管到位上下功夫,有效防控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以此为基础,贴合机构改革目标要求,坚持更加注重基层发展、基础建设、依法行政、技术支撑、机制创新、责任落实的原则,切实改进监管手段和方法,全面推进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和应急体系建设,构建符合实际的综合、动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的属地化、现

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食品药品“四化”监管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总体要求

(一)加强宣传培训。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大型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负责人和其他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并开展培训和考核,强化餐饮服务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进行调查摸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餐饮服务环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三)开展专项检查。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和专项检查行动。按照“行动要加快、整顿要到位、措施要扎实、成效要巩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全面完成两年整顿任务。以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问题品种为整治对象,分月、分季组织实施专项整治,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切实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对“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以及重要会议、经贸洽谈、高考等重大活动期间加大监督频次和监管力度,认真、扎实做好重大活动和重大节日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防控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五)开展监测与评价。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专项评价。结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选取餐饮服务环节大宗消费食品开展例行风险监测。开展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状况专项评价。

(六)加强日常监管。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推行执法监督责任制,实施监管区域包干到岗,任务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各类餐饮经营单位原料采购、制作加工、清洗消毒、食品储藏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大中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单位的监管,加大食品肉类、卤制品、凉菜等高风险食品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调查研究,实施分类管理。在卫生部门实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在学校食堂和大型餐饮企业推行食品安全负责人制度,对小餐馆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度,通过实施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餐饮单位经营行为,切实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有效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能力。巩固和完善我市餐饮服务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水平。

(八)完善应急机制。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规范信息报送工作,建立重大活动保障、重大事件信息报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机制,认真做好食物中毒的预警防范工作,根据不同季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及时向社会宣传防范食物中毒的监管信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

(九)制定完善制度,加强落实。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促使餐饮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索证索票、台账建立、保洁消毒、质量安全承诺等11项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日常监督制度、行政许可制度、食品安全分析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形成用制度来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

(十)加强网络建设。要在原试点县(区)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和修复监管网络建设,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县(区)、乡(镇)、村三级监管网络,保证信息畅通,不留死角、无盲区的监管体制。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站在讲大局、保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餐饮

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止出现懈怠、松劲的工作情绪,杜绝出现监管空白。

(二)加强督促落实。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消除监管的空白和死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强化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学校食堂列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检查学校食堂的晨检及留样制度落实情况,卫生状况,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索证索票情况,履行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和不滥用食品添加剂承诺的情况,严防集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各县(区)局按照市政府《普洱市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

(三)加强与党委、政府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紧贴政府中心工作,正确处理餐饮服务产业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加强部门横向联系,躬身问计基层群众,虚心请教兄弟部门,有效推进了餐饮服务监管。

药品电子监管码探讨 篇9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是针对药品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的状态监管, 现实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产品追溯和管理, 维护药品生产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依靠覆盖全国的国家药监网平台完成产品状态查询、追溯和管理。

2 药品电子监管码出台背景

2010年6月17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发布了《关于做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凡生产基本药物品种的中标企业, 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加入药品电子监管网, 按规定做好赋码、核注核销和企业自身预警处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 在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之后, 307种基本药物也将全面纳入电子监管的范围。

3 药品电子监管码特点介绍

3.1 一件一码

突破了传统一类一码的机制, 做到对每件产品唯一识别、全程跟踪, 实现了政府监管、物流应用、商家结算、消费者查询的功能统一。

3.2 数据库集中存储动态信息

为突破质量信息和流通动态信息无法事先印刷的局限, 监管网对产品动态信息实时集中存储在超大规模监管数据库中, 同时满足了生产、流通、消费、监管的实时动态信息共享使用需求。

3.3 全国覆盖

由于产品一地生产、全国流通销售的特点, 只有做到全国统一、无缝覆盖的系统网络平台才能满足全程监管的要求。

3.4 全程跟踪

监管网对产品的生产源头、流通消费的全程闭环信息采集, 具备了质检、工商、商务、药监等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流程联动的技术功能, 为实现对产品的质量追溯、责任追究、问题召回和执法打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撑。

4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要求

4.1 药品电子监管的实现方式

电子监管码的获取:企业通过在国家药品电子监管平台上注册登记, 按企业生产药品品类、包装规格申请电子监管码资源, 并下载到企业内部。

电子监管码赋码:药品生产包装过程中给每个药品赋一个唯一识别码/号, 并在药品最小销售包装上以条形码 (监管码) 的形式显示出来。

电子监管码关联:在生产过程中将药品的小包装与中包装和大包装上的唯一识别码/号建立关联, 也以条形码 (监管码) 的形式显示, 并保存关联关系数据。

电子监管码药品流通:在药品的出入库、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记录药品识别码 (监管码) , 保存各流通环节的采集数据。

电子监管码数据上传:完成生产关联关系的数据、出入库数据、流通和销售环节数据逐一上传至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 实现药品的跟踪和溯源。

4.2 药品监管码的印刷标准

4.2.1 监管码印刷参数

4.2.2 监管码格式如下

4.2.3 印刷位置

当监管码 (Code 128C) 与商品条码 (EAN-13) 共同出现在同一药品外包装上时, 要将商品条码在与监管码印刷在不同的平面上, 或者同一平面的垂直方向上。

4.2.4 印刷方向

在产品包装表面曲率及面积允许的前提下, 监管码条码符号宜横向放置, 供人识读的字符应从左到右阅读。

如监管码条码无法横向放置时, 在保证监管码条码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可将监管码条码纵向放置, 其供人识读的字符可从上到下阅读, 也可以从下到上阅读。建议在曲面上印刷监管码条码时都应采用纵向印刷监管码条码。

在金银卡纸等反光材料上印刷监管码条码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反光对监管码条码造成的影响, 在热缩膜上印刷监管码条码时, 应克服变形对监管码条码的影响, 监管码条码的条方向要与热缩膜的缩率最大方向一致。

4.2.5 印刷颜色

监管码中竖条的颜色为黑色, 空的颜色可以为白色、黄色、橙色或红色, 但建议的颜色搭配是黑白搭配。

如果要在上述彩色背景下印制Code 128C条码, 请务必要先进行打样测试。

4.2.6 空白区尺寸

监管码两侧空白区≥10倍最小模块宽度 (即:10X) , 其中X≥0。17mm;上下空白区宽度≥1mm。

5 赋码及关联解决方案

根据包装作业流程情况, 依据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规范, 设计如下药品监管码系统解决方案。

5.1 药品监管码获取及数据管理

根据企业需求, 配备一台电脑完成药监码数据的上传、下载及分发工作 (包含监管码数据、关联关系数据、出入库数据) , 管理企业内药监码资源。下载的药监码数据需要导出至生产线采集关联管理系统以及包装印刷厂家完成赋码。

5.2 药品监管码赋码环节

5.3 采集关联环节

数据采集和数据关联是根据有限自动状态机原理, 采用事后关联模式构造的, 可以保证包装上的药品监管码和上传给药品电子监管网的关联数据完全一致。

·安倍瓶装制剂自动化生产包装线

方案概述:一级监管码采用变码印刷, 在现有包装生产线上安装固定扫描器, 扫描一级监管码, 声光报警提示错误, 自动剔除。显示屏显示扫描信息, 达到80小盒后, 打印机打印大箱码, 人工贴标。完成生产后的关联关系数据可通过网络或离线 (移动存储设备导出) 发送至数据管理单元, 再上传到药监码平台。

·生产线改造:

安装固定扫描采集平台 (含支架、声光报警, 剔除装置) , 放置条码打印机。

生产现场可扫描采集平台可选择无线模式, 需增加无线通讯设备。

5.4 出、入库管理

药品关联关系建立完成后, 进入到企业仓库环节, 需要对赋码的药品进行入库核注和出库核销。本环节配备移动式/手持式采集器或PDA采集器扫描大箱码, 完成出、入库的数据采集, 并将采集数据导出上传至药监网管理平台。

6 结束语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中国政府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产品赋予的标识。每件产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 即“一件一码”, 好像商品的身份证, 简称监管码。目前电子监管码已经从16位升级到20位, 企业准确登记其产品的商品编码后, 电子监管码可以建立与商品编码的对应关系, 完成在零售领域的结算计价功能。生产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码将产品的生产、质量等源头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 流通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并将进货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 在销售时将销售信息传输到监管网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信息可供消费者进行真假与质量查询, 供政府进行执法打假、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管理, 供企业了解市场供求情况、渠道销售情况和涉假信息。

摘要:分析了电子监管码的出台背景, 特点及需求,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要求, 赋码及关联解决方案。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10

(数据省略,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

二、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改革后,我局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一是监管对象庞大、任务繁重,而监管部门机构不健全。二是我局在职在编人员仅14人,远远不能适应现有监管任务和要求。三是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水平与适应改革餐饮环

节食品安全监管有较大差距。

为了克服自身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我局整合监管资源,调整监管模式,在辖区内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力求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以办事处、社区为触角,明确分管领导、科室和人员,人均对应一个办事处。将45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下划到各办事处,分解至每个社区,形成“区--办事处--社区”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明确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为协助做好餐饮企业日常督促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监管落到实处。年初,我局就对全区45名协管员进行培训教育,特别是针对《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培训,以便将《餐饮服务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部分前置预审工作及日常督促工作下划给各街道办事处,分解到各协管人员,务求第一时间解决困难,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与协管员签定了2011年“四品一械”安全协管目标责任书,明确协管职责,建立考核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使监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无漏洞、无盲区。

三、加强学习交流,筑牢创新机制。

药监局口服液包材监管调研报告 篇11

章 来源

口服液瓶铝盖是一种与口服液瓶配套使用的药包材,以密封性能较好、携带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口服液、口服溶液剂的包装,注册名有口服液瓶铝塑组合盖、口服液瓶易刺铝盖等(文中统称为口服液瓶铝盖),有些产量较大的药品生产企业一个月消耗铝盖的数量就达上千万只。下面笔者以这种极常用的药包材为例,浅谈目前药包材日常监管中存在的一些根据现行药包材法律法规和标准难以规范的问题以及建议:

问题一:口服液瓶铝盖的外包装标识与实际状态不符:

应用于药品包装的口服液瓶铝盖并非是独立使用,服用过口服液的人都知道,在铝盖和药液之间必须要加内衬胶塞或胶垫,胶塞(垫)起着隔绝、密封的主要作用。目前对药用铝盖和药用胶塞(垫),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国家分别独立核发药包材注册证,按照这种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分别从合法企业购进,在灌装间配套使用。但在口服液的生产操作中,出于技术和成本因素,药厂不可能分别从铝盖生产企业购进铝盖,从胶塞(垫)厂家购进胶塞垫再组装到一起用于包装口服液。目前通用的做法是:药厂有直接购进已装配好胶塞(垫)的铝盖的需求,药包材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的口服液铝盖也都配有不同材质的内塞(垫),有乳胶、硅橡胶等,那么内塞和铝盖的装配过程其实最终在铝盖生产企业完成,这种铝盖出厂时就已是两种药包材的复合成品。根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局令第13号)的规定,铝盖中所使用的药用胶塞也必须具备《药包材注册证》,符合相关标准,但因为口服液铝盖厂家往往只取得了铝盖的《药包材注册证》,内塞是外购的,出厂时就只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铝盖的品名、批号和对应药包材注册证号,造成与实际成品销售状态不符,且无法追溯内塞的合法身份。

另外,执法人员还在某铝盖生产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现了不少内衬天然胶塞的口服液铝盖成品,外包装也标有药包材注册证号,但并未注明胶塞的材质,而天然胶塞因化学性能不稳定,早在2005年就已被国家列入强制淘汰的药包材目录。虽然企业解释均为销往保健品、食品生产企业,但仅从外包装看与销往药品生产企业的铝盖无任何区别,不能排除混入药品生产企业的隐患。

实际上,不只是口服液瓶铝盖,大部分药包材的外包装标签均不同程度存在标识内容不全的问题,如仅用一张合格证代替标签、标注品名与药包材注册证不一致、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不全、未注明执行标准、效期产品未注明有效期等等,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生产不同品种的药包材通用同一种外包装,取得的所有药包材注册证号全部印在外包装上,并回收使用。

分析:目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考核通则》、国家药包材标准均未对药包材的包装标识内容加以规定,而是由企业自行制定,是导致包装标识混乱、不能起到指示作用的重要因素。

问题

二、内衬胶塞垫的复合铝盖质量控制问题:

铝盖是作为独立的药包材进行注册申报,申报的生产规程只有铝盖的生产内容,无胶塞垫的装配过程,自然,在质量标准中也无检测胶塞垫的内容,铝盖出厂时生产企业只出具根据铝盖质量标准检验的报告书,而内衬胶塞(垫)的质量检测指标是否合格,没有质保证明。作为药包材使用终端——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并无足够的药包材检验能力,对购进药包材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供货方的合格检验报告书,从药厂制定的口服液铝盖内控标准来看,一般只是对铝盖的外观、规格、尺寸、微生物限度几个有限的项目进行了规定,而无对内衬胶塞(垫)的检测项目内容。根据GMp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购进铝盖之前,会向供应商索取铝盖和内塞的药包材注册证等相关资质,但是对每次购进的铝盖是否配用了合法、合格的药用胶塞(垫),往往缺乏监控,也不具备检验能力,口服液铝盖的包装标识内容不完整也是原因之一。同时,铝盖生产企业在胶塞(垫)购进、使用、出厂的管理上较为松散,进出均未经检验,认为“反正胶塞(垫)不是我厂产品”,不需要对其质量负责,导致药用胶塞(垫)的质量控制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真空和盲点。

分析:《药品管理法》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和配制制剂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与国家标准不符的药包材。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包材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对使用不合格药包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包装药品的药包材应当立即收回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处理。但在实际监管工作中,药监部门对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是否“不合格”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判定依据。新的Y B B 系列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已核发的《药包材注册证》并没有要求变更,给监督带来困难,尤其对于类似内衬胶塞(垫)口服液铝盖的复合型药包材,缺乏适用的法定标准。而且目前对药包材的监督抽验覆盖面远远不够,《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和省级药监部门对药包材的生产、使用组织抽查检验。由于没有监督抽验权限,在承担主要日常监管工作的基层监管部门尚无法开展此项工作,监管的依据、手段和力度显存不足。有时因药包材不合格引发的药品质量问题(如水分超标、染菌等)往往都是由药品生产企业“买单”,致使药包材企业缺乏主动提升产品质量和检验能力的动力和紧迫感,不利于明确质量责任和强化质量意识。

问题

三、物料管理混乱,生产、质检、销售记录不完整,过程管理不规范

由于胶塞(垫)在口服液铝盖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它既不是用作原料,也不是中间品,而相当于成品的配件部分,根据铝盖的生产工艺规程,没有装配胶塞(垫)的内容,大多铝盖厂家对胶塞(垫)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未建立购进、使用、检验的记录,在批生产、销售记录中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所以在铝盖企业的生产现场和记录中很难追查到所有使用胶塞(垫)的来源和数量。

在日常监管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铝盖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自行购进硅橡胶等原料委托胶塞(垫)生产企业加工,再返回用作内衬胶塞(垫)装入口服液铝盖销往药品生产企业,由于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药包材的委托加工并未作出明确定性规定和报批程序,对这种行为尚无处理依据,但如果不加以规范,必然会对药包材质量进而对药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虽然对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在《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中均作了相应规定,但《考核通则》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证前监管,仅对药包材企业在申请药包材注册、再注册时有约束力。国家目前尚未制定《药包材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于证后监管,基层药监部门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程序和标准。如果监管部门发现企业在获证后生产时,有违反《通则》的行为甚至不按标准检验即销售等严重行为都只能是规劝、教育,没有处罚条款,因此规范效果并不明显。

药包材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着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但是,由于部分药包材的质量问题,包材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药品溶出,或者与药品中的有些组分发生反应而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因而,药包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但是,与药品质量管理相比,我国目前药包材质量管理明显滞后,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药包材的质量。这些问题的出现,固然有药包材生产企业自身的原因,如行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质量管理体系薄弱、自律意识差等等。企业是第一责任人,但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也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目前由于药包材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标准不完善以及与实际生产不相适应所带来的制度缺陷,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无从下手的现状同样不容忽视。

几点建议:

一、修订《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或尽快制定《药包材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适当增加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加强对药包材企业生产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使日常监管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1.加强证后监管,明确企业取得《药包材注册证》后,不按《药包材生产现场验收通则》要求组织生产的法律责任,增加相应的行政处罚的条款。改变基层药监部门遇到企业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屡教屡改、屡改屡犯的问题时无从下手的局面。

2.明确规定药包材的包装、标签标注内容,可参照药品的包装进行规范。

3.条件具备时推行药包材GMp认证制度。随着药品GMp认证工作的完成,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包材产品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这对药包材生产企业的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药包材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应对药包材生产企业推行GMp认证制度,以确保药包材的质量,满足药品包装的需要。

二、根据实际完善药包材注册标准,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确定划分批次原则。以口服液铝塑复合盖、口服液易刺铝盖这一生产链已加以延伸的品种为例,可针对最终产品(即可直接应用于药品包装的状态)予以注册,制定标准,如口服液铝塑复合盖、口服液易刺铝盖标准中应包含检测胶塞(垫)的内容,负责生产铝盖的厂家应把胶塞(垫)装配的过程纳入生产工艺规程,购进的胶塞(垫)作为原料进行管理、审核、验收,领用记录归入铝盖的批生产记录,每批产品所使用胶塞(垫)的来源、资质、批号应可追溯。

三、组织开展药包材质量监督抽验工作,要把药包材质量的监督抽验纳入日常抽验工作中,加大药包材的抽验力度。建立与药包材监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从源头上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四、与药品GMp实施相结合,督促药品生产企业等药包材使用终端加强对药包材供应方的资质审核尤其是围绕对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实地考察,严格验收程序,增加检测项目,卡住上游企业不合格药包材的出口。

五、强化企业依法生产的自律意识。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培训,切实提高企业依法生产的意识。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要紧密结合岗位操作实际,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工作,培养生产、检验等方面的技术骨干,从而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岗位标准操作能力。还可以采取信用等级评定、建立行业协会等行政指导手段引导企业争创品牌、规范发展、做大做强。

ww w.Y k j.CoM文

电子商务的税务监管制度研究 篇12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将整个贸易活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将电子商务服务定义为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及信息技术系统外包服务。其中的交易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采购、销售及相关的认证、支付、征信等服务;业务外包服务包括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经营管理等外包服务;信息技术系统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设备租用、数据托管、信息处理、应用系统、技术咨询等外包服务。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技术手段所进行的一切与商业有关的活动。而狭义的电子商务,则是指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事交易活动,目前企业界所说的电子商务,一般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即因特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手段和商业运作模式,较传统商务具有以下特点:

(1)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流通模式,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面对面”交易成为可能,同时以信息流代替了部分实物流,从而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3)电子商务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传统的商务通信主要是单向通道,而互联网的交互性使传统的单向商务通信变成了双向的通信,为商务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电子商务涉及的税务问题

1.纳税主体问题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使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一体化和流动性强。一方面,电子商务当事人无须在一个国境内有其固定的住所,可以从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对其产品、劳务等进行销售,交易主体的收益来源难以准确地判断,使税收管辖权难以界定,直接导致征税主体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网络交易有其虚拟性,在虚拟的交易中是通过交易主体的网址进行交易,无法通过网址来判断其纳税主体是谁。纳税主体可以通过虚假名称来进行交易,也可以经常性改变其网址,这样网址并不能成为确定纳税主体的依据,也就是说,纳税主体与其从事交易的网址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难以确定纳税主体。

2.征税客体问题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贸易不再以物流为主,而多以信息流为主,它将一部分原来以有形货物提供的商品转变为数字形式提供(如原来购买书籍、报纸和CD光盘的客户,现在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下载获得,还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原实物载体不再存在,更类似于提供一种服务或特许权使用),使得有形商品、服务和特许权使用的界限变得模糊,难以区分。对这些征税客体是应该按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还是按转让无形资产或提供服务征收营业税,因此而获得的所得应视为生产经营(销售货物)所得,还是视为提供劳务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来征收所得税,现行税法很难对其进行确认。

3.纳税地点的问题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它说明纳税人应向哪里的征税机关申报纳税以及哪里的征税机关有权实施官辖的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征税管辖权和是否便利纳税等问题。现行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一般是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地、财产所在地或特定行为发生地的。电子商务的无纸化、无形化、无界化,使纳税人的营业地、行业地都很难确定,势必会导致漏征或重复征税的发生。

4.税务管理的问题

传统贸易的征税是以审查企业账簿凭证为课税的依据,但电子商务的数字化、无纸化对课税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难度。电子贸易不再有传统的账簿,取而代之的是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字信息,而对这些数字信息可以随意地由企业自行修改。一方面,使税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的贸易情况,另一方面,即使税务部门掌握了企业的一些贸易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把握。

◎如何加强电子商务的税收监管

1.电子商务应坚持的税收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税收要素必须明确,但现行税法并未将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商业贸易方式纳入征税的范围,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处于一种不确定性之中。网络交易行为,其全部或大部分过程是通过无形载体进行的,但当事人交易的目的和效果均已实现,与有形交易的实质并无区别,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网络交易行为属应税行为。因此税法要相应增加有关对电子商务适用的条款,从而达到对现行税法的修订和完善,以使税收法定原则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彻底贯彻和遵守。

(2)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能力相同则税负相同,纳税能力不同则税负不同,这是税收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商品或服务的贸易,仍然具有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因此应与传统贸易适用相同的税法,担负相同的税收负担。但考虑到电子商务网站的赢利能力差异,从纵向公平的角度可制订差异税率。

(3)税收效率原则

一方面,电子税收政策尽量保持中性,以免阻碍新技术的发展,并尽量降低纳税人的奉行费用。另一方面,在制订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措施时要考虑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

2.我国电子商务监管制度的确立

(1)建立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明确纳税主体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种法定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是征纳双方法律关系成立的依据和证明。因此,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应将电子商务企业纳入税务登记范围,电子商务企业在上网经营之前,必须填报《申请电子商务税务登记报告书》,提供有关网上交易事项的相关资料,特别是计算机超级密码钥匙的备份,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应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取得专门的税务登记号,并在网页的显著位置亮证经营,以便消费者可凭此查定该网店的合法性后再进行交易,同时便于税务机关掌握国际互联网上交易的主体情况。网站在办理电子商务税务登记时,应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开户银行账户,以便税务机关可以了解及监管网站的营业收入。

(2)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征税对象及适用税率

根据电子商务运行的特点,应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不同营业类别及取得的收入所得来确认其应征的税种和纳税额,同时考虑到电子商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可先开征流转税,所得税暂免征收,其流转税税率设置为1.5%较为适度。对于有形货物的销售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征收增值税;对于无形资产、专有技术等的转让,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征收营业税。如:消费者在网店购买了一本磁带,按税法规定,应根据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消费者在线购买磁带的网上数据而不是购买该磁带,就属于特许权的转让,应根据特许权的转让收入征收营业税。

(3)建立网络商务中心,规范网上交易行为

成立全国性的网络商务中心,明确规定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必须通过网络商务中心进行网上交易活动,以利于税务部门全面掌握网上交易情况。同时,从事电子商务的纳税人应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电子账簿,对网上交易(包括接收的电子定单、银行卡及其发货记录和相关的电子合同等)进行记录,保存并传送一份相关资料给税务机关做备份,作为税款计算缴纳的凭据。

(4)开发自动扣税软件,实施网络商务中心代扣代缴制度

电子监管--质监局方案 篇13

三用心谋监管 有为提升有位

**县位于**省西南部,是**市和甘孜、凉山二州的交汇点,**市的南大门。全县幅员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15个乡1镇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10个少数民族乡,96个行政村(居委会),528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11.7万人,是一个汉、彝、藏等少数民族杂居县,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26.95%,大多居住在高山地区,农业人口占总数的80 %以上。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享受民族县待遇的县之一。截止2006年底,全县有食品经营单位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7家,食品零售企业1044家,餐饮业604,共有从业人员1365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其他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样,伴随着监督体制的改革和分段监管模式的形成,在系统内外人们的议论和社会的关注中,于2005年底组建成立,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承担组织协调,综合监督,依法组织对重大和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的职能。过去单一的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四年的工作基础和经验,特别是经过gmp、gsp认证,**县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日趋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履行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的直接执法监管,工作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而食品安全监管不仅点多面广战线长,涉及部门多,而且许多工作需要政府授权,靠“协调”这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方式监管,除了无现成模式,知识、经验一片空白外,还面临小部门协调大部门,即“小马拉大车”的尴尬。一句话,药品监管系统谁也不愿接手食品安全监管这块职能,然而国家大政方针必须维护和服从,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10人,在职7人(其中工勤人员1人,1人长期从事移民工作),从事食品药品监督工作仅5人,无食品相关专业人员。尽管面临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但我局始终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融入具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积极探索,脚踏实地,使**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得到领导认可,部门认同,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一、用心探索,在具体工作中树立信心

开始几个月,我们承担的食品安全职能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大量的具体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拟订制度措施照着上面的模式生搬硬套,综合监督工作,政府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没有用心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以及诸多现实问题容不得我们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懈怠。首先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对新机构、新机制的运行充满希望,不断作出安排,提出要求限时完成汇报结果。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食品、保健品安全问题的举报反映接踵而至,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也紧盯着、等待着看新机构是否能发挥作用,这一切使我们感到巨大压力。当时政府和监管部门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每年因欺骗性食品、保健品广告纠纷不断出现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县地处两州一市结合部,主要是汉、藏、彝三族杂居,人们辨别真伪能力相对比较差,是保健品、食品、药品非法广告宣传和假劣产品推销者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到有关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就取得合法手续,然后租借单位会议室、城乡公共场所,以产品推荐、宣传、赠送等形式聚集群众,然后就向群众高价销售以假劣食品、保健品产品,诱使群众上当。由此经常发生群众因虚假广告宣传上当受骗后到政府聚集,责怪部门监管不力,要“讨说法”的群体上访事件。针对虚假广告影响社会稳定这个突出问题,我局创造性的提出了从制度源头上进行监督治理的思路。我们运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分析食品、保健品经营质量管理,认为将食品、药品、保健品这些人们直接食用的,需要基本质量保护条件的产品放在极不卫生、毫无安全保障的环境下销售已经形成新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不能批准。聚众进行欺骗性宣传、销售价格严重虚高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危及社会稳定的安全隐患,应予取缔。查处的案件中就有进货价5元一盒的口服液卖到80元的实例,明显坑害群众,不能容忍。按照政府分管领导安排我们邀请工商、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对策,和治理办法,县政府进一步研究我们三部门意见,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禁止虚假聚众广告宣传的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凡利用公共场所聚集群众,以产品推荐、宣传、赠送、销售等形式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广告宣传一律不得批准。各部门都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很快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虚假欺骗性广告危害。从发文到现在相关部门拒绝办理违规广告10余起,县内未发生一起欺骗性聚众广告宣传,电视上无违法食品、药品广告播出,此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打开局面。

二、抓住重点,切实履行职责

协调配合治理虚假欺骗性广告工作取得的成效,增强了我们履行食品安全职能的信心,也树立起了本部门在成员单位中的良好

形象。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着手一个一个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紧抓住专项治理这个载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

2006年所有重大节假日前夕和上级安排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县政府都安排由我局牵头组织。我局利用这一有利机会熟悉了解全县食品从

农田到餐桌的现状,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律,认真结合本县实际抓落实。使每次专项整治事前有方案,事中掌握动态,事后有总结分析,有汇报。按照县政府要求我局对于每次专项检查从人员到车辆安排,从检查路线到重点地段重点品种的确定都作详尽安排。对典型案件还要进行督促办理,使专项整治取得实效。2006年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集中监督检查862户,查处涉及食品安全案件108件,立案83件,罚没金额7.073万元。取缔无证生产经营25户,缴销不合格食品1556公斤,劣质食用油2.14吨,为广大群众能吃上放心食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紧紧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问题。学校食品安全是**县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县两代会提案有学校食品安全,县委书记信箱反映的问题也有涉及学校食品安全的。工作中我们利用办理提案的机会,认真听取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批评意见建议,听取监管执法部门意见、打算,组织开展面对面交流,探索维护学校食品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明确表示执法部门要用实际行动办理提案。针对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差,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管理不规范,学生食堂大宗食品采购渠道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摊点存在销售不合格食品、违规向未成年人拆零销售香烟等问题,我们一方面组织卫生、工商、发改、烟草等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当场监督销毁一批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对18户食品经营单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对98户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培训并发放 “食品经营单位告知书”。为保证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了《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受到学生及家长和民众的好评。另一方面, 配合为门教育、卫生部门呼吁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对学校食堂基础设投入,改善食堂卫生条件。从2006年到现在,一共改扩建(包括在建)了 8 所学校食堂和相关基础设施,投入改造资金143.18万元,有力保障了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督促卫生部门加强学校从人员业务培训、健康监督,以及对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一年多来对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现场培训、校园广播、板报、集会宣讲)的宣传教育活动,接受教育的学生数为15976人。

(三)完善制度,执行好制度。

制度建设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后,对原来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6项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带头执行好制度。重点是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去年发布综合信息6期,联合信息4期。认真执行会议制度,06年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2次,安排、总结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召开协调会13次。2006年6月20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召开了半年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督办会,分管县长参加会议,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提出严格要求。制度的完善为我们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方法,建立长效机制。

2006年我们针对食品安全战线长,点多面广,涉及领域多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特点,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力度,除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在城乡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外,实行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轮流〈〈电视包月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建立了《学校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对学校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制度》,《相关部门联合审批食品、药品、保健品广告制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成员单位每年进行〈〈专项考核制度〉〉。2007年规范了电视包月宣传制度,提出了宣传、教育、规范、查处“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针对农村实际向乡镇提出了宣传、教育、指导、规范工作模式。

(五)争取政府的重视支持是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

**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食品安全工作,不仅将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2万元,去年实际到位资金4万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解决具体问题,还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到2007年4月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餐饮业从业人员管理规定(暂行)》、《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及领导机构、应急预案、聘请监督信息员、专项整治方案等规范性文件10个,县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食品安全专题汇报1次,分管县长听取汇报、安排工作19次。**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食品安全工作是推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上一篇:公开课听评课分析总结下一篇:股票组合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