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精选11篇)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1
质量监管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各部门的配合下,八月份顺利的取得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于十二月份又顺利的通过了GSP认证。在此期间,质管部作为质量监管的职能部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能够严格把关,保证公司依法经营,对树立公司在外界的形象,提高公司在同行中的信誉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对本部门在20__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质量监管方面;
根据总部的质量监管规程和操作细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公司发展需要的质量监管规程和操作细则。
为了确保公司销售的合法性,销售客户的证照需经质管部审核合格后才能开户,全年共开户1429家,并向国药主数据库申报了国药编码。
为了保证质量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质管部将收集到的质量公告信息和有关法律法规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部门,以便公司员工能及时了解药品监管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杜绝假劣药品流入本公司。每季有质量信息分析以供上级决策。
对于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均按公司的相关质量监管制度执行,做到先审批后购进,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公司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同时也保证了经营品种的合法性,全年共审核首营企业62家,首营品种202个,并建立了首营品种档案。对新增品种还做了品种信息的维护。
为提高员工的素质,质管部配合人力资源部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了药品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及制度程序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大多数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按照公司质量监管制度的要求,质管部协助人力资源部每季对各部门质量监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踪整改。
不合格药品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监管制度执行,对不合格药品的报告、报损、销毁质管部进行严格地监控。到目前为止,无不合格药品报告,这有赖于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对不合格药品的严格把控。
二、药品验收方面;
公司质量验收员严格按照《药品验收细则》的要求对购进药品与销后退回药品进行逐批验收,特别是对药品外包装检查,验收员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监管局第24号令的要求,对外包装不符合要求以及药品性状不符合规定的予以拒收,有效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公司。全年共购进验收药品5454批次,拒收药品62批次,销后退回验收药品671批次。并对新增品种建立了商品字典,在国药主数据库进行了品种信息的维护。
三、药品养护方面;
药品养护员遵循“三、三、四”原则对在库药品进行了养护检查,对主营品种、质量不稳定的品种、生物制品作为重点养护并建立养护档案,每月进行养护检查。全年三、三、四制养护了1092批次,重点养护养护了118批次。
为保证库存药品的储存条件,养护员每天进行二次的温湿度检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采取措施。为保证有关数据的准确性,质管部安排有关人员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正。养护员对养护设施设备每季度进行检查,并对所有设施设备建立了档案。每季对近效期药品进行催销,并报相关部门,使公司因失效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近效期药品催销70批次。
在过去的一年里,质管部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公司经营的正常进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监管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在今后的工作中,质管部应集思广益,不断开辟新的思路,将质量监管的内容深入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岗位,让每一位员工自觉自发地参与质量监管,让GSP工作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习惯,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2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司长赵继成在致辞中指出,地图导航定位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开展地图导航定位产品测评工作是加强地图导航定位产品统一监管、规范地图导航定位产品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强调,要高度重视测评工作,严格依据测评大纲,抓好各项测评工作的落实,确保测评工作科学、独立、权威、公正。同时要针对移动互联网地图等新型地图导航应用产品加强研究,并对相关测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有益的前瞻性探索。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张荣久表示,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领导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已经进行了4次年度测评,并向社会公布了推荐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影响力逐年提高。今年将继续整合各测评中心的先进技术优势、强化合作配合,本着科学、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测评工作的中立性,按计划完成测评工作,使2013年度地图导航定位产品测评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测评结果将成为消费者认可、市场认可的权威信息,厂家完善和提高质量的重要依据,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测评产品主要包括手机、便携式导航仪、车载导航仪和其它创新类型的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等各类地图导航定位产品。测评内容包括导航电子地图质量、导航应用软件基本功能和导航设备基本技术性能,最终对产品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今年参测产品预计100余套,测评工作计划在9月完成。
会上还向获得2012年度地图导航定位产品推荐产品的制造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2012年来自61家制造企业的63个不同型号的产品参测,45个型号的产品进入推荐名单。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3
1.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合理合法使用农、兽药的行为,完善记录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三品”企业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强化“三品”企业行业自律,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三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消费安全,更好地促进我省“三品”事业健康发展。
2.监管工作重点与进度安排
2.1“三品”蔬菜农药残留监管
结合“三品”质量抽检工作,对“三品”蔬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重点抽取白菜类、绿叶类、豆类类蔬菜,特别是豆角、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等蔬菜品种,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检测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并及时通报检测结果。
2.2畜产品、水产品监管
一是以生猪、肉牛和肉羊为重点,深入开展“三品”中畜产品“瘦肉精”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养殖场完善养殖档案制度,建立活畜出栏无“瘦肉精”承诺制度,加强兽药使用监管,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活动,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规范兽药使用环节。二是在“三品”水产品主产区,以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严厉打击在水产养殖和苗种繁育环节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并对“三品”中的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产品检测。
2.3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管
严禁“三品”加工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禁止在“三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三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2.4记录档案的监管工作
“三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落实相关记录、查验制度。对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或者未索证索票、票证保留不完备的,责令限期整改,督促规范“三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记录档案的管理工作。
3.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三品”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林
副组长:苏洪波李蔚
组员:各业务科室科长
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分成3个组,将适时到各市(州)检查验收,各小组检查结束后将检查验收情况进行总结。
4.时间安排
4.1自检和排查阶段
5月1日~5月31日为各市(州)、县(市、区)自检和排查阶段。各市(州)、县(市、区)“三品”工作机构要按照本方案重点,在辖区“三品”企业中进行自检和全面排查。县(市、区)工作机构对“三品”企业要逐一排查,市(州)工作机构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即查即改。各市(州)将各地检查情况汇总后,于6月10日前将自检和排查报告上报省绿办质量管理科。
4.2省里检查、抽查阶段
6月1日~7月31日为省里检查、抽查阶段。“三品”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产品以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督查和重点抽查。
4.3全面验收阶段
8月1日~10月31日为全面验收阶段。省领导小组要对各市(州)的“三品”质量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和总结,各市(州)工作机构于11月15日前上报工作总结。
4.4省督导组检查验收
省农业委员会按照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年底前对各地“三品” 质量监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验收考核,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5.工作要求
5.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
各市(州)、县(市、区)“三品”工作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明确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并指定专门责任人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5.2制定工作方案,分解监管任务
各市(州)、县(市、区)“三品”工作机构要根据辖区“三品”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分解监管工作任务,明确各工作阶段的监管目标,严格时限,细化工作任务、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逐级开展监管工作,确保不走过场。
5.3强化“三品”安全生产,落实主体责任
“三品”生产企业要切实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查证验货、购销台账、过程控制、产品召回等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要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
5.4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报送信息
各市(州)“三品”工作机构要加强工作信息交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坚持信息双重报告制度,在每月的26日上报监管工作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确保及时准确反映工作进展情况。
联 系 人: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质量管理科张金凤
联系电话:0431-87980046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4
(区环保局 二○○九年三月)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后,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第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十五阶段措施》)和《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房山区落实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落实十五阶段措施方案》)精神,实现我区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6%的目标,在总结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我区大气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树立全区大气治理一盘棋的思想,坚持“指标共担、突出主责,治理为主、管理从严,创新机制、常抓不懈,加强会商、联动监管”原则,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力抓好全年空气质量管理工作,争夺每一个二级天。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副区长吴会杰任组长,区环保局、区市政管委、区建委、区城管大队、房山交通支队以及拱辰街道办事处、西潞街道办事处、长阳镇、良乡镇、阎村镇、青龙湖镇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区环保局是2009年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2-
(一)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落实《十五阶段措施》及我区《落实十五阶段措施方案》;审定2009年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组织空气质量形势会商分析,提出加强空气质量监管的指导意见;按照“预报-会商-启动-响应-反馈”的基本思路,负责指挥启动在空气质量指数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ApI指数预计在90-110)和重污染(ApI指数预计在400以上)情况下全区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完成全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区环保局:负责组织制定2009年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负责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污染形成和主要贡献因素,并提出控制污染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负责临界和重污染空气质量预报和信息发送;负责根据空气质量预报和气象条件及污染特征组织空气质量形势会商分析,提出加强空气质量应急联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负责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机制的运行、组织实施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工作方案;负责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和报送。
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严厉查处工业和燃煤锅炉污染、严格控制进京车辆、严查机动车尾气、查处小煤炉;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落实有关工业和燃煤重点污染源的减排措施。
2.区市政管委:负责良乡地区道路的日常吸尘和洒水;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和重污染情况下,启动良乡地区道路吸尘和洒水压尘工作方案,增加吸尘和洒水频次,保证道路清洁和不见干;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3-
3.区建委:负责辖区内工地实施绿色施工;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牵头启动对良乡地区及其周边工地检查,确保施工环保达标;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作业;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4.区城管大队:负责监察辖区内工地,确保环保达标;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对良乡地区及其周边工地、道路遗撒和露天烧烤的执法检查;负责空气质量在重污染情况下,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作业的检查;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5.房山交通支队:负责空气质量指数在二级与三级临界状态下,配合区环保局上路检查冒烟车、无标车、黄标车等。
6.拱辰街道办事处、西潞街道办事处、长阳镇、良乡镇、阎村镇、青龙湖镇:负责本属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本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实现2009年本属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6%;按照区环保局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和领导小组发布的联动通知,在区环保局的具体要求下,组织开展本辖区的空气质量应急启动;负责及时反馈落实信息。
三、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全力落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责,全面落实。
(二)加强协调,快速反应。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协调,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大气污染;对突发情况,监控管理工作要迅速、及时、有效反应,尽最大努力减轻污染,争夺二级天。
四、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
-4-
(一)工作计划制度。
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大气污染控制“月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具体目标,每月25日前将下月“月计划”报区环保局综合管理科备案。
(二)空气质量会商制度。
加强空气质量未来趋势研究分析,正确指导空气质量监管。原则上,领导小组办公室每2周组织一次会商例会,重要情况及时会商,会商内容包括:历史同期空气质量回顾,现状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领导小组会商至少每季度一次,会商内容包括:目前的监管工作情况通报,当前的空气质量情况,现状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问题,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三)决策信息发布联动制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每日预报和市环保局启动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应急联动机制的要求,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发布联动指令信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和要求启动联动应急机制。联动指令分“超标临界应急状态(一般状态)”和“重度污染应急状态(特殊状态)”两种情况。“超标临界应急状态”是指当预报本市明日空气质量指数处于二级至三级临界状态的情况;“重度污染应急状态”是指当预报本市后三日空气质量指数可能达到四级以上,或连续多日出现较严重超标情况时的状态,主要是指大风扬尘天气或极端不利静态天气等状态。
(四)信息反馈报送制度。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明确值班
-5-
电话和传真,确保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畅通。特别是在每日16:00-18:00可能发出指令期间要有人值守,以便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之间保持密切畅通联系。
报送领导小组的信息包括日常监管信息动态和启动联动机制情况动态两个部分。各单位日常大气污染监管工作情况,每半月汇总上报(以下简称“半月报”)一次,每月15日、30日将“半月报”报区环保局综合管理科。重要活动信息及时上报。
五、组织实施
(一)根据季节特点重点抓好日常监管。
1.加强冬季及冬春之交季节监管。这一时段,区环保局要紧紧围绕工业与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等重点污染对象展开各项监管。
2.加强春、夏以及秋冬之交季节监管。这一时段,要紧紧围绕各类施工工地、道路遗撒、大风沙尘等扬尘污染控制和机动车污染控制、常年运行锅炉监测、检查,以及夏秋季焚烧秸秆等重点方面展开监管。区建委、区城管大队、区环保局和房山交通支队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日常监管。
(二)应急联动工作程序。
1.预报信息发送。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监测中心和市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小组的预报信息,于每日下午16:00-17:30将预报信息发送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人员。
2.会商。
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提供的达到“应急状态”的空气质量预测信息后,根据区环境监控中心对子站周边
-6-
12个乡镇(街道)的在线监测情况,通知有关成员进行会商,并提出临时控制措施建议,报领导小组组长(时间17:30-18:00)。
3.启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区“应急状态”空气质量的会商结果和市空气质量领导小组启动空气质量联合监管应急联动机制的要求,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发出短信(“超标临界应急状态”时的短信通知模板见附件3)通知,启动联合行动指令(时间18:00-19:00)。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立即启动联动应急机制。
4.响应。
各责任单位在收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短信通知后,半小时内向领导小组值班室(区环保局值班室,联系电话:60342002)反馈是否收到通知,并将拟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行动计划立即通报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联系人:田贺斌、刘贻刚)。超时未反馈的,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直接电话联络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通知。
当领导小组发布启动联动机制通知后,区环保监察队组织开展对重点工业和燃煤(包括小煤炉)污染进行检查和对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巡查、指导。遇重度污染应急状态时,区环保局监察科要根据市环保局污管处的通知要求,落实有关工业和燃煤重点污染企业的应急减排措施。
5.应急终止与信息反馈。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市空气质量领导小组的通知,及时通
-7-
知相关单位停止执行应急机制。
各责任单位要在每次启动联动机制的次日9:30前将本次启动联动机制的情况书面反馈区环保局环境监察队。
附件:1.房山区空气质量联合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区环保局空气质量联合监管人员联络表
3.启动超标临界应急状态响应机制短信通知模板
4.空气质量联合监管组织与实施程序简图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提高我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消费安全,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环节,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为重点,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基层监管能力为目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整体提升全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主要目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有效推广,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杜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应急机制和舆情监测及信息报送制度不断完善,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健全完善。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投入产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健全,生产记录管理、绿色防控等生产过程管控机制完善,全面实现可控可管可追溯。(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街道监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队伍健全,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执法到位、服务有效。(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水平不断捉升,群众满意度达100%。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1、组织领导。成立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强化保障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XX街道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人负责制。
2、绩效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XX街道目标考核体系,所占权重高于5%,街道党工委与各社区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
3、规划计划。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划并纳入我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4、经费保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本街道财政预算;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确保监管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依法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1、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100%落实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种养殖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黄名单”制度,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
2、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培训,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
3、过程控制。农产品生产企业、家庭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质量承诺和开展从业人员培训;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
4、产品自检。组织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
5、无害化处理。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不合格农产品用无害化专用车送到指定垃圾站分类回收。
(三)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1、市场准入和监管名录。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
2、规范经营行为。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推行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对养殖环节自配料实施监管;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占总量达到20%以上。
3、加强平台管理。建成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
4、严格质量监测。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和技术指导;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有关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基本杜绝。
(四)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开展隐患排查和监督抽查。制定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企业,全街道全年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4800个、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60个。
2、开展日常巡查。街道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认真落实日常巡查、速测等工作;街道全年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不少于4800个。
3、发布信息公告。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
(五)严格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1、执法检查。街道监管站配合市执法大队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
2、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出现因本地区生产的农产品造成其它地区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现象;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和舆情监测,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妥善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六)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
1、环境监测。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标准入户。做好农业标准的制定完善、集成转化、宣传推广、使用指导和示范落地工作。实现大型生产基地内主导农产品全面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入户率达到100%。
3、技术推广。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开展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4、质量安全认证。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等获证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到30%。
(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具有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要求的能力;明确街道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职责,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建立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监管制度;建立职责任务明确、考核体系完备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2、提升检测能力。街道农产品综合检测职责明确,具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有的检测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配合各部门提升执法能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综合执法内容,执法工作落实到位;明确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职责,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4、完善设施配件。配备街道、社区两级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制订实施街道、社区、基地三级监管人员专门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做到全员培训,每名监管人员每年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集中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八)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
1、完善制度。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
2、创新机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推行社会共治,发挥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作用,加大对诚信经营和监管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工作导向,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3、追溯体系。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加工、流通领域追溯体系的对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实施以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有效运行。
4、产销衔接。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分散农户和收购储运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监管舆论氛围。(二)组织实施阶段。
(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收集监管台账资料。(三)自查整改阶段。
(2022年10月-2022年11月)。完善监管台账资料,对照星级评审标准,认真做好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申请考核阶段。
(2022年10月-2022年I2月)。街道办事处对星级评审工作进行自己测评,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申请上级考核评价。(五)长期监测阶段。
对各社区、各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督查,确保监管成果。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各社区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财政投入。
街道财政要将农产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抽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三)强化督查考核。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街道监管站会同街道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社区、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6
为依法履行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切实保障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现制定有机产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质量强县为主体,以建立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县、富民强县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法律法规。按照中省市县的统一要求,围绕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任务
1、监测品种。2014年,计划对全县境内所有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大米(五彩米)、中药材、果类等。
2、抽样任务。有机产品监控大队负责落实人员,完成本县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并定期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县农业局、有机办。对在2013年全县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发现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单位,今年安排检查时应对该单位的产品进行重点检查。
3、检测任务分配。
有机监控大队按照责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与县农业局、有机办联系沟通,灵活安排时间,确保监督检查活动顺利开展。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营造社会氛围。
县有机产品监控大队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工作。各科、室、队、检测检验所要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增强服务责任意识,落实有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职责,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2、细化监管方案,及时反馈信息。
各科、室、队、检测检验所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细化监管方案,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定期向县农业局、有机办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有机产品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准入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建立不合格产品黑名单制度,对连续2次检查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通报,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有机产品监督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4、加强与县农业局、有机办联系沟通。
通过纵向联系,互相配合,联合执法等方式,提高有机产品执法力度与信息交流。通过开展巡查,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方2
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探讨 篇7
1 门源县畜牧业发展概括
1.1 畜牧业品牌化发展加快
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龙头企业作用突出, 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畜牧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大力发展家庭牧场, 不断提升畜牧业品质。当前畜牧业发展基础主要以家庭牧场及畜牧业大户为主。家庭牧场占整个畜牧经济的很大成分, 畜牧业专业大户、畜牧专业合作社是伴随近几年畜牧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养殖形式。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监管的面广、量大, 监管难度较大
门源县是一个畜牧大县, 牲畜养殖量大。目前, 登记备案规模养殖场多处, 再加上农村家庭的散养户, 数量庞大, 给我们的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
2.2 违禁药物来源复杂, 全面禁止困难较大
由于2002年之前, “瘦肉精”的使用还未被禁止, 部分生产企业和药品代理商追求利益, 置法律不顾, 误导养殖户添加使用, 致使“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泛滥。而目前生产、销售环节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如果制售窝点不消除, 即使这一阶段养殖环节有所好转, 过一段时间后, 仍将死灰复燃。
2.3“瘦肉精”全面排查, 快速检测卡用量较大
目前, 能快速方便筛选“瘦肉精”的方法就是使用快速检测卡。目前门源县羊、牛存栏数量众多, 如按照普查检测范围覆盖10%规模猪场、牛羊场全覆盖的比例算, 将是很大的费用开支。
2.4 监管人员不能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
随着畜牧产业的发展, 需要多畜禽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销售企业进行监管, 目前检疫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
3 意见与建议
3.1 加强基层监督能力建设
门源县级监督体系、检测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但多数畜牧兽医管理站监督力量不强、检测体系比较薄弱、执法能力不强, 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百姓的需要。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 加强基层站监督、检测能力建设, 特别是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倾斜, 全方位提升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
3.2 加大畜产品检测经费的支持
建议上级出台相关规定, 明确规定检测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检测经费拨付的数量要根据当地畜禽养殖量和肉蛋奶的产量进行计算拨付, 以此来确保抽检比例和检测项目, 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3.3 整合规范畜牧业投入品
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目前, 广大养殖场户饲料、兽药来源途径广泛, 甚至一些违禁药物通过地下黑工厂, 经纪人流入到养殖场户中。所以, 建议上级出台更严格的标准, 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探索建立畜牧部门为主体、连锁店为补充的畜牧业投入品服务体系, 规范全县兽药、饲料经营渠道, 建成现代畜牧业流通运营服务网络体系, 把好供货渠道, 控制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关。
3.4 建立有效的监管网络, 加大执法力度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18-2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需求已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物质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大事,是目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热点。2006年4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产销走上了法制轨道。
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1988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2003年加挂普洱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6年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真正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从2003年后才开始,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无公害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2009年,全市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8.5万亩,占全市农业用地的35.8%。完成了景东县、镇沅县,思茅区三县的无公害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二是“三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到2009年,全市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的企业31家,认证产品8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3家,认证产品3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4家,认证产品8个,产量232吨。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至2009年,全市完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50万亩,辐射带动150万亩;组织制定了20个地方名特优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0个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培训农业标准化科技人员120人,深入标准化示范基地宣传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多份。四是扎实开展蔬菜例行监测及上市蔬菜农残速测工作,完成了15次对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區的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超标率有3次排名全省前三名,平均超标率为9%。完成对思茅区的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做好县区技术指导工作,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7346个蔬菜样品的抽检,检出超标592个,平均超标率为8%。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了新进展,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现思茅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已完成建设,待验收后投入运行,澜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建设中,景谷、宁洱、景东三县已列入投资建设规划。同时全市5个县区、2个乡镇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已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
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农业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基础,因此必须强化农业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当前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才刚刚起步,未完全被社会和工矿企业认可,实施农业环境管理需要一定的过程;二是查处污染事故困难。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1.2 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普洱市地处边疆,又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相关的法令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等缺乏了解,近2年,经过农业、工商相关部门大力宣传,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差、能力弱,在生产中执行标准难。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过多、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兽药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土壤及灌溉水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导致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影响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市场监管难度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担负着本辖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普洱市农环站每年对上市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进行定期农残快速检测,年检测样品量不大,覆盖面小,且因只是进行定性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而且普洱市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由龙头企业或组织来生产运作较少,这给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不同部门,相关部门间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多头管理,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符合普洱实际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近几年虽然制定一部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但只是简单的标准,不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实施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二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2006年6月,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2003年开始对思茅区蔬菜的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但速测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等尚待明确。2009年思茅区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并未能真正开展检测工作,同时检测人员力量不足,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全市目前只有5个县区开展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乡镇级只建立了2个速测站,且因速测设备不统一,速测结果不稳定,检测体系也不完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品”认证)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在茶叶,且认证产品未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三品”优质不能优价,影响了企业申报认证的积极性。
1.5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全民参与,政府推动。但目前各级政府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较少,且未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经费,仅仅只能用于农残速测、“三品”认证等工作。据了解县级基本未安排专项经费。导致检测手段滞后、技术人员检测水平提高较慢等,日常监管工作难于开展。
2 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实施生产全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充分认识良好农业环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严格监管,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确保产地安全。强化执法,加大产地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力度,着力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切实保护和改善产地环境质量。
2.3 推行标准化生产
把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技术作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新农村建设,向广大农户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4加快农产品“三品”认证
加快“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对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及优势主导产业确定认证重点,在产品开发的结构上由种植业产品向畜、禽、水产品延伸。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宣传“三品”认证知识,发放“三品”认证宣传材料,提高大众对“三品”认证的认知度,扩大认证的覆盖面。
2.5 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污染的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態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以及城镇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环保、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力度。
2.6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较突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需要的工作多、难度大。尽快完善机构人员建设,全市的县、乡镇,有专人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综合中心,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要加强产品的速测和自检能力,建立监测点,努力构建以县质检站为中心,基地加工企业、市场自律速测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2.7 增加财政投入,推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事业,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议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以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兆瑞.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成效与思路[J].农业质量标准,2006,(2):9.
[2] 龚惠启,宋泽芳,张正梁.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肖顺勇,刘钦云,唐建初.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发展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5,(4):17-19.
[4] 钱永忠,王敏,吴建坤,等.试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4,(2):38-40.
年度食品监管工作计划 篇9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为目标,培养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履行政府和部门职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解决我镇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本着求真务实和抓专、抓细、抓实的原则,继续推进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突出源头治理,通过更新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监督资源等方法,建立健全监管模式,形成监管合力。着重在种植养殖、原料购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的管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我镇食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20__年目标
(一)食品安全工作目标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监测率达35%,畜产品违禁药物、畜药残留抽样合格率上升1%。
2、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5%,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5%。
3、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5%
4、食品加工点(户)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控制。
5、有效规范镇域商店食品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6、农村群体宴席报告率达90%。
(二)药品安全工作目标
1、药品经营点严格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规范经营行为,药品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2、医疗机构严格从合法渠道进货,并作好各种记录。
3、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建立镇、村两级监测网络,直接向市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上报监测病例;卫生院或药店能自觉、认真对待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发现不良反应后能及时上报。
4、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高,滥用抗菌素等得到有效遏制。
5、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充分发挥监督网络的作用,确保广大人民能就近买到安全、有效的放心药品,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四、工作重点
(一)食品监督工作重点
1、重点环节:原料购进、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
2、重点区域:农贸市场、镇村内的各类食品批发零售点、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馆。
3、重点品种: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儿童食品等。
(二)药品监督工作重点
1、以“两网”建设为重点,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方便、及时。
2、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加强对药品经营单位的监管,督促其管理规范化。
3、规范药品使用秩序,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各种记录,认真及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表。
4、以整顿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杜绝非法广告。
五、工作要求
(一)各村、镇直及驻镇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职责、职能,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纳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重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自觉抵制有害食品药品。
(二)各村、镇直及驻镇企事业单位对自身监管的环节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明确年内本单位监管环节的整治和打假重点,日常监管要分片清楚、责任到人,做到人员、措施、工作到位。
(三)各村、镇直及驻镇企事业单位对季节性食物中毒要提前作好预警,并及时报市食安办。
(四)镇、村两委班子及时调整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和工作人员,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发生变动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行,并将组织机构文件上报市食安办。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综合组织协调工作
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镇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向镇政府汇报阶段性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采取应对措施,适时协调组织开展全镇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二)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
镇食安办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推进安全优质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绿色产业种植生产基地建设;二是严厉打击经营、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控制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三是负责农产品及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
(三)畜产品源头监管
镇兽医站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安全优质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二是要整治违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经营的管理,密切监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防止其流入我市市场,严防违禁药品从人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三是治理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行为;四是负责和加强对定点生猪屠宰场内生猪检疫的监管,杜绝病害肉上市。
(四)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监管
镇经委负责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法人、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督促其完善各生产环节管理具体措施;三是对食品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监控,特别要加强对粮(面粉制品)、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保健品等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的监控;四是加强食品生产原料的监管,防止食品生产中使用非食品、劣质、有毒原料生产食品;五是加大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和抽检力度,确保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六是重点监控面粉制品、油、豆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生产加工点,禁止生产企业使用矿物油、吊白块、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有毒非食用物质和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地沟油、陈化粮进行食品生产;七是加大对各类小型食品加工厂的整治力度,对设施简陋、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小作坊要坚决取缔;八是对居民饮用水安全状况适时进行监控检测。
(五)抓好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镇食安办负责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建立经营假劣食品惩戒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三是要督促和指导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进货验收、索证索票、质量追溯、封存报告和销售台帐制度;四是在经营企业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为切入点,本着积极、稳妥、务实的精神,推进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五是加大对市场食品的监督抽验,重点要放在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和乡镇农村,发现假冒伪劣食品要追根溯源,查清其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督促经营企业主动找回已销售的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六是对故意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谋取暴利的行为要坚决从重打击;七是对经营不符合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追根溯源,依法严厉打击,对大案要案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九建立食品安全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在主要集贸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点,接受消费者监督;十对商店(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推进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先进经验;十一是严厉打击食品经营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六)抓好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镇食安办负责并做好以下相关工作:一要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业卫生许可准入制度,现场检查达不到条件的一律不得卫生许可准入;二是未经健康体检,不得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同时要保证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5%;三是努力提高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分级量化管理范围,对设施简陋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餐饮小店要坚决取缔;四是监督、指导餐饮业(食堂)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藏、加工、餐饮器具消毒等各环节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五是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覆盖面,对餐饮业(食堂)使用的粮油、调味品、酒类、饮料要加大监督和抽检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六是组织餐饮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诚信机制,树立诚信消费,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七是按《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八是对进入市场的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鲜牛奶(豆奶)饮料等卫生质量、安全状况适时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和处理。
(七)抓好药品安全工作
重点抓好药品流通环节、药品使用环节。确保广大人民用药用械安全有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抓好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和取缔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卫生部门要抓好使用环节的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制度,做好各种记录,严格规范管理,并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列入目标考核,使每一份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得到及时上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类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监测,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其它各职能部门均应按照自己的工作分工作好相关管理工作。
(八)各村工作
一是做到食品安全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有方案,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真实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资料;二是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对农村群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群体宴席报告制度的实施,按市食安办制定的《纳农村群体宴席食品安全报告检查登记表》做好报告检查登记和《农村群体宴席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月报表》的填报工作,农村群体宴席报告率要达到85%,检查率要达100%;四是进行农村市场专项整治,设立农村食品安全检查小分队,对举报多的地点、市场要反复突击检查;五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有关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督工作;六是构建农村食品消费维权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申诉举报中心、举报站、村镇举报联络点维权体系;七是在“五一”、“十一”及元旦、春节前各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发现大案要案及时报告市食安委有关部门并配合处理;八是每月25日前按时将食品安全工作各种资料上报镇食安办公室;九是按时完成镇食安办临时按排的各项工作。
(九)综合整治工作
在“五一”、“十一”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开展一次食品安全联合整治活动,解决日常监管中的难点问题和查处大案要案。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开通镇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主体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机制,增强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执法检查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开通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力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接监管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力争降低或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以上事故,积极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三、执法检查范围
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执法检查,充分履行开通镇安监站综合监管和协调职能,积极配合并敦促各村、社区、单位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安全执法检查。计划全年集中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分别不少于4次,镇安监站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不少于2次。
四、执法检查内容
(一)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申领情况;
2、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并得到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依法设置(或者依法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有效履行职责;
4、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情况;
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取证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6、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规定的落实情况;
7、是否使用国家禁用的工艺、设备;
8、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9、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情况;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情况;
10、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和正常运转情况;
11、作业票证执行情况;
12、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情况;
13、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
14、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15、对有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情况;
16、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17、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的情况;
18、劳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是否完善、落实是否到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
19、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2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二)镇安监站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工作重点是针对各村、社区、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情况以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情况等。
五、执法检查措施
(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镇监管站要严格按照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镇政府关于安监站主要职责规定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监管执法责任,积极实施执法计划,严格程序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不枉不纵。
(二)坚持实事求是,完善执法检查内容。镇安监站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监管执法人员分别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既要充分发挥监管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
(三)坚持统筹兼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镇监管站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督查,加大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执法检查力度,查找安全隐患,查处违法行为。要根据行政执法权限、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开展集中执法检查的同时,要充分结合春节前后、“两会”期间、“五一”、高温汛期、“十一”和恶劣天气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力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促进开通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四)坚持安全宣教,注重执法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开通镇的安全文化建设,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多形式的送安全文化到基层活动,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倡导和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帮助指导各村、社区、单位有效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要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积极推进委托重点乡镇实施简易程序执法,进一
步提升安全监管执法基层和基础工作。
(五)坚持绩效考核,严格岗位目标管理。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年度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镇监管站要加强执法检查档案管理,建立执法检查管理台帐,对执法工作实行台帐管理,按照“一案一卷、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执法检查档案管理制度。为严格落实镇监管站执法检查工作责任,已将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纳入年度机关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年终实行绩效考核,严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造成执法错案的相关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
开通镇人民政府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篇11
关键词:果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3001602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各级林业部门对果品质量安全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山东林业部门自2013年以来开展了果品质量安全省级抽检工作,2014年又制定了《山东果品质量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德州林业部门也制定了 《德州市果品质量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果品质量安全已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目前在县级果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改进和提高。
1 存在的问题
1.1 无专业检测机构
县级林业部门没有专业检测机构,现有技术服务力量不能适应点多面宽的果品安全生产的需要,目前没有形成有效的检测体系。经济林生产监管涉及千家万户,县乡基层林业部门人员区区只有几十人,与庞大而广泛的监管面和对象不相适应,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同时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与机构,使执法缺乏依据,只能凭眼观、鼻闻等直观经验判断,没有科学有力的检测数据支撑。
1.2 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手续
现有管理部门只有责任,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依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德政办发[2014]6号)规定,德州市林业部门负责食用林产品从种植、收购、贮存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以及职责范围内的农药、肥料等其他农业投入品质量及使用的监督管理,但没有定编定人。依据当前现状,林业部门对生产中质量安全问题管理只具指导性管理,因为林业果业机构属于经济部门无法定执法监督职权,没有强制措施。
1.3 生产者安全质量意识淡薄
现有林产品生产者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应用安全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如在经济林生产领域,现有果农90%以上是50岁以上的老果农,带有上世纪90年代果品生产老管理模式的惯性,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仍然倚重化学农药,在肥水的管理上倚重化肥,对生物防治、生物源农药、有机肥、菌肥、水质量等安全的经济林生产投入品使用认识程度低。
1.4 缺乏有效的安全评价体系
果品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少,无法建立有效的果品安全评价体系。 例如在经济林领域,目前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国标的安全生产标准只有苹果、葡萄等树种,梨、桃、杏、李等大多数树种还没有具体国标,在生产中没有直接标准可依。
2 改进建议
2.1 构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从体系建设层面,组队伍,建平台。首先是构建县、乡、村果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建设强有力的执法监测队伍,协同配合县农品质量管理机构,做好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县级林业部门以果树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设立果品质量执法、检测机构,对全县经济林产品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测、指导;乡镇由林业站负责本辖区内经济林产品安全生产;村或企业、合作组织设立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督员或监督点,负责每户或每个园区生产过程记录上报。其次是建设林产品电子管理平台,林产品进入市场有产地标签,做到网上产品可追溯。由村级监管员或监管点 收集本村或合作社范围内每日情况,登录经济林生产电子平台上传相关信息,乡级审核上报,县级监督管理,网上可查。
从立法层面,建议人大通过立法赋予林业等相关部门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权限,组建执法体系,对经济林生产各环节的监管有法可依,执法有力。
2.2 改变经营模式
从经营模式层面,建议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整合土地资源,吸引、鼓励更多的像平原县张进军、安华瓷业等民间企业资本进入经济林生产领域,建设大果园、大基地、生态园,推进林产品生产标准化。因为林产品生产领域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生产模式为主,采用何种种植技术标准,农户说了算,而林业部门管理只是指导性的,对生产者没有约束力,制约了安全生产技术快速、大面积推广。而民营企业资本掌控者市场、意识超前,食品安全意识强,对新生事物接受快,建设的园区基地有规模,使安全、新优的生产技术大面积应用推广成为可能。
2.3 大力开展质量安全培训工程
从培训层面,建议大力开展果品生产质量安全培训工程,长期、长效培训,以此来培育具有较高安全质量意识的新型林产品生产者、职业生产者,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一法一条例和相关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规范等。
2.4 制定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
从技术层面,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各类林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使生产者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建立果园生产档案制度,设立果园生产安全质量预警评警评价体系,各果园评价结果在相关媒体公布,将评价结果作为果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登记标签发放的重要依据。
从政策层面,建议政府设立应用标准化、品牌化、“三品一标”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扶持补助基金等,调动农民在生产中采用相关技术的积极性,在生产流通环节全面推行安全食品产地登记标签等市场准入制度。
2.5 从根源上治理高毒农药
【质量监管年度工作计划方案】推荐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09-15
投稿质量监管季度工作计划范文06-02
关于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08-08
质量监管问题07-09
建筑质量监管08-13
质量监管模式09-07
企业质量监管10-26
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08-30
产品质量监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