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2024-10-20

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共13篇)

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篇1

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

1、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入产品的审核职责。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2009年6月15日

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篇2

1 首先应树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1 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

1.1.1 认识院内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医院既是诊治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场所, 同时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 如医院内感染管理不善则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9世纪的俄国外科医师皮罗果夫曾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断定, 大部分患者不是由于损伤本身, 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当时科学不发达, 人们尚未认识到伤口的化脓感染甚至败血症, 外科手术感染病死率高达70%, 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消毒隔离技术被重视, 医学界在控制感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1.1.2 认识医院感染对护士自身的危害。

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中如未进行有效防护, 可造成自身的感染。有报道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 针刺伤时, 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针刺伤还可以导致艾滋病、丙肝、伤口感染等。就以2003年春季流行的SARS来讲, 疫情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措施, 致使大批医护人员遭受感染而倒下,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3 认识院内感染造成的社会危害。

院内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影响着医疗安全, 甚至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损害, 院内感染还使平均住院费用增加, 加重了社会负担。如果在医院内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则危害性更大, 后果更严重。

1.2 树立“双向防护”意识。

树立“双向防护”意识就必须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2], 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 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 均需进行隔离。

2 学习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1 学习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或传播递质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护士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如: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等等。

2.2 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 洗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3]。

在医院各项诊疗活动中, 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密切, 因而护士手上也最容易沾染大量细菌, 所以必须强调勤洗手而且要认真洗手。必须掌握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 洗手按六步法进行, 整个揉搓时间不少于15 s, 用流动水冲净, 洗手的肥皂要注意保持干燥;手消毒按要求进行刷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2.2.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

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护士必须树立无菌观念, 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 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2.2.3 隔离将处于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患者和病

原携带者同其他患者分开, 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之为隔离。按照标准预防的观念, 对不同疾病实行不同隔离, 并根据不同隔离措施的要求戴口罩、手套甚至眼罩进行双向防护。

2.2.4 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无生命物体上污染的有害微生物达到安全水平以便安全的操作。

护士必须在各项操作中随时注意区分清洁与污染, 对室内空气要经常进行通风, 对医疗器械要注意用后及时进行彻底清洁, 要认识到前期的彻底清洁工作是后期消毒灭菌成功的重要保证。

3 认真执行预防院内感染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1 院内感染管理在我国虽然只有近20年历史, 但发展

非常快, 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 原有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都经过修订和完善。护士在工作中应熟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和本院感染管理制度, 工作之余可翻阅有关医院感染书刊杂志, 以“慎独”的精神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3.2 由于护士经常处于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中,

因此保持良好的免疫性很重要[4], 应根据需要接种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 如在工作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职业暴露则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 记录暴露类型、刺伤的深度、损伤或皮肤黏膜破损接触种类、持续时间、暴露后处理、暴露后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等。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严格执行全面防护措施, 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要保证。

4 小结

护士在工作中只有树立随时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及技术, 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预防措施, 就可以做到既防止患者被感染, 同时又防止自身受到感染。

参考文献

[1]钟秀玲.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1

[2]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3~454

[3]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1, 11 (1) :78

住院治疗,提防院内感染 篇3

发生原因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源性感染。由在医院内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或是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另一种感染则是内源性的。病人在住院时接受包括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等一系列药物治疗,打破了人体内细菌群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发院内感染。

感染途径 院内人员交谈或就餐时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如食具不卫生、配餐人员和医护人員的手污染了食物等;接触感染,病人之间相互接触被污染的衣服、被褥、食具和便器等;消毒不严的诊疗器械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重于治疗 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可有效地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所有病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不随地吐痰,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遵守院规,不要去无关病房,个人以外的一切物品都可视为污染的不洁之物,尽量不要去摸、拿、使用。如无法避免时,接触后要用肥皂认真洗手。不吃医院外小摊点的食物,尽量不在病室内进餐。

2.餐具、便器、面盆、水瓶等物品要专人专用,经常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消化道传染病发生。

3.探视时最好不坐病人的床,不摸医院的物品,回去要洗手;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探视病人,必要时,给孩子戴上口罩,不要让孩子在病房内到处活动。

4.冬春季孩子在医院就医时别忘戴口罩;照料患儿的家长要勤洗手,切勿共用生活用品(如毛巾、茶杯、水桶等)。患儿换下的衣服、尿布应放入专用袋或桶内,不可随意扔在地上。凡掉在地上的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才能给患儿使用。

院内感染2013年总结 篇4

2013年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2013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组做了大量的工作。严抓制度管理,认真开展临床各项监测工作,使我院院感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将我院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明年能更好地开展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本年底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和要求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消毒隔离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限期整改。今年,我们加强了对社区服务站、室的院内感染要求,对环境卫生、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弃物等方面加强督查力度,并要求限时整改。由于工作层层落实到位,今年我院院内感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社区站、室,在今年区督查中打了个翻身仗!

二.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每月进行随机检查,每季度按要求对特殊区域进行环境学生物监测,并及

时把检查、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存在原来和整改措施。今年初,我们医院在对手术室、产房进行环境学生物监测时发现细菌菌落数明显超标,我们院感组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先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对室内物品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并在确诊为是由于空气净化器年久未做维护而引起细菌菌落超标时,立即与新华医疗供货商取得联系,及时购买空气净化设备,在自我监测合格后再由区疾控中心采样把关,确定菌落数正常后方正常使用。

(二)每季度对医院抗生素使用进行分析汇总,对抗生素使用平凡的科室多进行

督促,尽可能把抗生素使用率降下来。在查抗生素的同时还加强对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以及易感人群的前瞻性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使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左右,全年无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三)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人流室、口腔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区域进行每月不定期抽查,制定了质量考核标准,加强了对腔镜和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妇产科加强胎盘和死婴的管理,严禁胎

盘外流,做到物帐相符。

(四)加强手卫生管理,今年,我们院感组对手卫生的培训多达10余次,形式

有上课型的,有现场指导型的,使我院手卫生依从性由原来的不足20%提高到60%,也从另一个方面杜绝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在加强手卫生管理的同时还认真做好利器伤登记、长效管理工作。今年上

报经污染针尖刺伤3起,均进行实时监测管理,无一人获感染。

三. 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保障病人安全和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物品购进中,我院院感组严把索证关,对没有证照的物品坚决不让流进医院,并根据上级培训要求制定了索证目录和台账,对每一样进入医院的一次性材料均能追溯,并对有植入物的手术制定了植入物追溯留存单,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四.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根据年轻护士培训要求,本在消毒隔离、安全知识、个人防护、手卫生知识等培训共9次,提高了大家对医院感染知识的防控意识。

2010年院内感染工作总结范文 篇5

2010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采用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长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

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紧急处理措施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极为重要。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

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测工作。

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

染。

在全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器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室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登记。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结合我院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院感知识培训,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增强了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在全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卫生院2011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篇6

在卫生院院办领导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控制院内感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和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各两次,理论知识考试两次,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到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对有漏报、迟报者,经检查发现一次扣发活工资10元,发现第二次扣发20元,依次类推。填写传染病报告不完善的,缺一项扣发活工资5元,二项扣10元,依次类推。对瞒报、不报告者,一经查到,扣罚当月活工资。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

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XX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并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今年主要一抓医护人员知识培训,二抓应急处置培训,三抓医疗救治培训,四抓病例监测培训。

4、进一步加强发热、腹泻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坚持发热病人每日零报告制。

三、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一)、加强院内感染核心科室管理。

1、加强供应室管理,保障消毒灭菌包质量。供应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掌握各项灭菌监测技术,定期进行效果监测,并作好各种监测登记,认真按照《供应室工作质量标准》执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拒绝不合格的灭菌物品进入临床科室,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障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供给。

2、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尽量采用高压灭菌,须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首选2%戊二醛,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加强产科感染管理,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医护人员严格

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区域划分应相对明确,分娩结束做好消毒处理。

4、加强临床医技科室管理。

(1)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凡进入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进入病人无菌组织的器械必须采用高压灭菌,对需浸泡的器械必须使用高效消毒剂浸泡。

(2)检验科使用压脉带坚持一人一根,用后必须浸泡消毒。废弃标本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3)加强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对各类衣物应分类清洗,对感染性衣物要经消毒后单独洗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视同感染病人的衣物等同处理。洗衣机要定期消毒。供应室要做好洗衣房指导、监督工作。

(二)、积极开展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今年拟邀请疾控中心对我院开展生物监测两次。院感科对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产科等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消毒液进行不定期监测,每季度对各科室紫外线灯进行强度检测,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一次,并对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部位感染率,各种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体及其赖药性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和医护人员的不良习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给予有效控制。对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加以系统分析,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给各科室,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三)、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院内感染卡片,按时上报,如有漏报、不报者将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垃圾分类。加强对清洁工的培训管理,作好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登记,交接记录工作,严防医疗废物向外流失。

四、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拟定开展健康宣传活动4次,办传染病专栏4期。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做好学校、社会群体大型预防接种。

五、搞好医院环境消杀工作

胃镜室院内感染的对策 篇7

1 改善胃镜室的工作条件

对内镜室重新进行改造, 扩大内镜室面积。严格划分诊疗区, 清洗消毒区、无菌挂镜柜、无菌附件储藏柜等。增加内镜数量, 并配置了组合内镜流动式冲洗槽、冲洗池、内镜全管道灌洗装置、专用高压水枪、专用清洗刷、吹干机、无菌内镜挂镜柜等先进设备。

2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选派内镜室医务工作人员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班, 加强理论学习, 系统掌握院内感染的最新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 确保消毒制度的实施。

3 消毒的方法及监测

3.1 消毒方法

3.1.1 内镜常规消毒[1,2]

内镜的清洗消毒非常重要, 如果清洗不彻底, 将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严格按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规范要求执行, 按“初清洗→酶洗→浸泡消毒→末冲洗→干燥→无菌储藏”来执行, 护士将检查后的内镜用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用管道灌洗装置、清洗刷清洗10 s后用专用高压水枪吹干, 再将内镜置于酶洗槽中, 用专用管道灌洗装置冲洗5 min后高压水枪吹干, 再将内镜置于2%的碱性戊二醛水槽中, 用专用管道灌洗装置注戊二醛浸泡10 min, 取出后用高压水枪吹干, 然后用全管道灌洗装置进行末冲洗, 再放在干燥台上用吹干机吹干, 完成整个清洗消毒程序。

3.1.2 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 h灭菌。

3.1.3 终末消毒

每日工作结束, 将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及引流管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浸泡, 冲洗干净后备用。消毒槽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清洗, 1次/周;湿式清扫地面, 诊疗工作台、柜面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洗手池彻底清洗1次/d, 所有物体表面做到无碎屑、无污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气, 自动定时消毒60 min/d。

3.2 加强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136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3.2.1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3]

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 半年1次,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 否则应更换灯管。

3.2.2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利用戊二醛指示卡每日定时监测戊二醛浓度, 以确保消毒效果。生物学监测:消毒剂每月监测1次, 细菌含量<100 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2.3 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

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3.2.3. 1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15 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 及时送检, 2 h内检测。

3.2.3. 2 菌落计数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 取0.5 ml, 加入2只直径90 mm无菌平皿, 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 ml, 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 于35℃培养48 h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3.2.3. 3 致病菌检测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 取0.2 m分别接种90 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 均匀涂布, 35℃培养48 h, 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 消毒物品细菌总数<20 cfu/件,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2.4 环境卫生监测

每月对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和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 要求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 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数≤10 cfu/cm2, 空气中的细菌数≤500 cfu/cm2, 均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4 控制感染源

检查前应做好HBV等检查[4], 阳性者可专镜检查, 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 min, 以保证被检查者的安全。同时做到“一人一手套一弯盘”。加强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处理, 杜绝医疗废物引起的二次感染[5]。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 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 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消毒时间不少于20 min, 冲洗、干燥后, 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通过改善内镜室的工作条件,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采用新进的消毒方法, 加强内镜室的管理, 可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参考文献

[1]雷爱玲, 丁丽丽, 王红霞, 等.胃镜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3) :264.

[2]黄瑞娟.戊二醛消毒剂国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2) :138-140.

[3]李六亿, 巩玉秀, 武迎宏, 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0) :901-903.

[4]李毓琴.内镜检查前相关检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14) :49.

[5]徐伟莲, 尹金贵, 陈娟.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3) :118.

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安全与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接收的发育健全的患儿,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差错和医疗纠纷或及时纠正的错误现象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比率最高,达到52例次,占25%;其次是输液不能一针见血,输液头皮坏死,头皮剃毛时损伤,意外损伤,发错药,比率分别为22.5%,16.82%,12.5%,7.21%和4.8%。结论:做好儿科病房的消毒灭菌措施,是防范安全与风险隐患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工作责任心,并要严格发药配药流程。

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篇9

2013年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2013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网络,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根据2006年7月6日卫生部48号令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013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二级甲等医院复评为契机,重新梳理及完善委员会、各科室、各岗位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的制度及职责,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并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者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由考核者当场与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缺陷进追踪,并督促科室及时整改。

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及考核

为提升我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院感质量和专业水平,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于3月19~21日与供应室护士长参加绵阳市2013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岗位培训班学习。

针对流行性传染病,4月份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卫计委公布的《H7N9禽流感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组织各科室积极学习和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8月份分两批次对全院在职职工进行了院感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6.8分,每人培训7学时。

3月、7月对全院的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废弃物包装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

根据我院出现职业暴露后存在的相应问题及院感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下科室进行职业暴露及院感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现各科室已对职业暴露均能及时上报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发现的院感病人能及时上报。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测。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化学监测,并有严格的记录;对不合格的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2、对供应室灭菌物品进行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指导其对规范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并有严格的记录。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开展前瞻性监测1-11月份共调查206例病人,调查中共发现一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

例报告卡。

2、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每月第二周对上月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8-11月份共调查351例病例,骨科漏报1例带状疱疹病例。

五、6月份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进行专项检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开启、配制方法规范,使用比较规范,了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规范、贮存方法规范,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处置规范。到药械科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六、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管理标准,院感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溃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卫生部2004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于2013年6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视不够。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洗手及消毒重要性、指征、方法的认识,未掌握

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及工作时常忽略手卫生等。

八、多重耐药菌防控

今年4月我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微生物监测,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因此,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外,着重强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手卫生培训等。并对全院29例多重耐药菌病例都进行了现场指导、督查,使每个科室都能逐渐熟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规范传染病门诊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制度》,每季度对查阅门诊记录,发现漏报乙肝病例共5例,每月查住院病例,发现内1科漏报1例。在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及时重新设置了腹泻、发热门诊,添置了防护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药品,完善了各项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另外也利用各种宣传日宣传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麻疹、艾滋病等。

十、主要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手卫生知识缺乏。

基层医院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分别于2010年11月11日、2011年10月20日、2012年10月26日0∶00-24∶00, 对本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 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

2 结果

2010到2012年连续三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67%, 4.79%, 3.34%, 见表1。

3 讨论

3.1 加强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

一直以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常被认为是只有投入而无经济效益产出的工作, 多不被医院领导所重视。而长期的实践结果证明, 只有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才能从长远上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亟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重视, 它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3]。另外,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建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 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对三级组织需明确职责分工,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统筹部署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对存在问题需及时作出解决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能实施部门, 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由病区的工作人员组成, 负责本病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 实现目标管理,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卫生相关部门制定的感染预防管理要求, 制定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并采取奖惩制度, 奖励达标完成科室, 惩罚达标率低的科室, 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或领导的责任。同时, 为了保障医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医院应根据国家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 并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监控方法措施等制度, 同时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与医务人员的个人绩效直接挂钩, 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3.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与深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它需要所有医务人员均参与到医院感染预防监控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人员越多, 医院感染就越容易控制, 医院感染率渐渐下降, 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产生。因此, 医院应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与深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可分两方面, 首先医院应选派医院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国家或省内的各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班, 使其掌握先进的感染管理方法与手段[5]。然后在医院内部也需定期举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感染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技术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多重耐药菌监测、手卫生知识、无菌操作技术、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及医疗废物管理等重要知识。

3.4 开展综合性预防医院感染管理,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效果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工作开展的方方面面, 医院需积极采取综合性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地开展消毒隔离工作, 严格按要求使用各种消毒剂, 并且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与注意事项。医院应重点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灭菌工作, 对于重点易感染科室部门使用的医疗物品需加强规范消毒灭菌力度[6]。对每批消毒灭菌物品需严格检查灭菌效果, 对不合格的用品须再次灭菌, 灭菌合格后才能使用。为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手卫生, 同时对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乙肝5项检测, 隔离感染指标阳性的患者, 针对具有传染性的医务人员需及时调离治疗, 痊愈后恢复工作。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医院应规范各种抗菌药物的应用, 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避免耐药菌株产生[7,8,9]。

3.5 监督医务人员行为, 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加强一次性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院组织人员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检查, 检查其是否按规定规范地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另外, 医院必须定期对医务人员手部、消毒剂及物体表面等做细菌培养, 定期对医院病房、手术室、治疗室等进行空气培养, 对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生物监测。另外, 做好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作用也十分重要[10]。为保障一次性医疗物品的应用, 一次性医疗用品须通过采购中心向正规供应商采购, 不得私自采购。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 首先建立注明危险警示标识, 分类收集, 集中处置。

做好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还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主要环节之一, 应积极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模式, 在院领导的重视下, 建立三级管理监控网络,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做好培训监测工作, 采取综合性措施等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金友, 翟萍.探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0) :2 44-244.

[2]朱晓萍.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现状与对策[J].健康天地, 2010, 04 (3) :102-103.

[3]张丽英, 包金柱, 唐亚娟等.浅谈基层医院控制医院院内感染措施[J].首都医药, 2013, 20 (2) :15-16.

[4]李国芳, 曹岳蓉, 沈燕等.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的实践[J].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 11 (1) :142-144.

[5]马霞萍.基层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难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10) :969-970.

[6]覃桂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04 (2) :169-170.

[7]易丹.基层医院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10, 08 (31) :2885-2886.

[8]李淑芳, 肖雪琴.恩施州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09 (5) :240-241.

[9]胡海珍.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52-53.

感染科工作制度 篇11

1.感染科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重点抓医疗质量及科技创新,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护士长重点抓服务质量、消毒隔离、经济管理,并接受职能科室的监督和医疗质量检查。

2.科主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段时间内医师排班表及医师病床分管表,科室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各级医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医师认真执行医疗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嘱制度、转科、转诊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定。

4.护士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护士岗位职责。

5.各类急救药品、器械需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6.认真履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认真带教进修实习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8.每季度召开科室工作会议一次,全面总结季度工作。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凡传染病房工作人员及病员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以防感染扩散及交叉感染。2.工作人员接触病员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严禁穿隔离衣外出,留长指甲戴戒指。

3.工作人员进行治疗前后应洗净双手,并浸泡予消毒液内35分钟。

4.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地面应湿式用消毒液每天清扫二次,病人床头柜实行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

5.病员入院后,按不同病种进行隔离,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排水道。病人用过衣、物进行消毒处理,出院或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防止传染源扩散。、6.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和要求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缺项、漏报、谎报。

7.病员入院后,不得离开病区、病原之间不能互相窜房,交换物品。

8.做好住院病人、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和隔离消毒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操作常规,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监护室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患感冒或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诊疗护理工作及探视患者。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情况特殊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3、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以保证患者的休息、康复,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监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充分,专人管理,定位存放,严格交接。

5、爱护设备设施,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作好详细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定期组织检修,使各项设备处于应急状态。

6、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器皿及用物的有效期,做到定时消毒。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室内每日消毒工作,定期空气培养。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危重患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抢救及时,防护隔离到位,病情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迅速,记录完整。对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随时组织会诊。

2、一般抢救治疗工作由监护室负责;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内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凡重大抢救工作,需要多科配合者,由医务科组织力量进行。

3、抢救危重病患者是一项整体工作,除临床医护人员要认真积极地进行各项处理外,其它有关部门也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作好技术、人力、设备的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抢救工作。

4、病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保持数量备齐、性能完好。并及时清理、补充。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维护。

5、每次重大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登记,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记录资料应归入病历。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一、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

1、凡遇突发事件及多个危重病人同时抢救;

2、知名人士、高干、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危重疾病的抢 救;

4、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7、涉及刑事案件的自杀和他杀。

二、应报告的内容:

1、突发事件的发生事件、地点,以患者的病情,是否请求支援或启动批量病人应急预案。

2、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抢救情况及预后。

三、报告程序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相关部门报告。

2、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保卫处接到通知后,向院领导报告。

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组建医疗救治队伍、贮备好必备的救治药品,切实做好抗病救治的迎战准备。、2.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积极救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县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金凌应院长任组长,胡阳全任副院长,曾文林、李金庚、钟裕文、黄利民、蔡天晶、张卫、邬四明、程国平、黄汉武、熊松柏、吴小刚、邹明、吴翠华、杜新民、柳小燕、王绿英、胡家华、陈绍龙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熊松柏任办公室主任。

2.建立医疗救治专业队伍,设专家组、医疗救治组、消毒杀虫组、病原学监测组、疫情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监督组等各专业队伍。具体职责和组成人员名单按隽人医【2005】26号文件执行。专家组由金凌应同志负责,医疗救治队伍由李金庚同志负责协调调度,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病原学监测组由蔡天晶同志分管、常勇杰同志具体负责,后勤保障由黄利民同志负责,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各有关科室要通力协作,全力参与,紧急情况下随时待命,参与院外和院内救治。

三、预案启动条件和工作任务

1.启动条件:我县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灾害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启动预案后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立即进入指挥岗位,亲自组织和指挥相应卫生专业队伍投入医疗救护工作并根据对事件的预测情况,做好后继防病治病准备。

2.工作任务:一是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全院卫生防病、医疗救护工作,并负责向卫生局请示报告有关情况;二是加强值班,当接到县卫生局下达的指令或120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在灾后4小时初步建立起伤病员救治网络,紧急救治伤病员。并向我院或灾区所在卫生院迅速运送并有效地救治伤病员;三是本院救护能力不足时,不许立即向卫生防病、县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报告,请求支援,并迅速安排伤病员转诊;四是要将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时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缺报。五是当事件严重而需要有关部门支援时,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并由县局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协调解决。

四、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医院将对参与防病治病各专业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专业队员必须技术能力强、判断情况准、处理问题果断,并能24小时连续工作,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疫情报告和消毒杀虫,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后勤保障:各相关科室负责药品、器械、医务人员装备准备,要保证救护工作用车的正常运行,负责本单位救灾工作人员的运送,要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车辆待命。

3.信息保障:专家组及各小组队员,尤其是负责同志手机必须处于常开状态,值班电话要24小时值班,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协调处理有关事情,并做好记录。

感染科护理年终总结 篇12

医疗质量是立院之本,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关键,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树立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保证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要做到: 1)强化职责意识、风险意识、科学严谨意识;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考评体系;

3)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抓好医疗安全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

4)着重落实三基训练、医师定期考核、医疗质量定期讲评三项措施。5)要进一步完善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网络,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全程监控,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定期评价、及时整改等综合措施,使其真正落到各项医疗工作、各个医疗岗位、各个诊疗环节之中;

6)要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强化病案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案质量小组监控,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7)要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诊疗常规等技术操作规范,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8)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9)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规范,依法执业,加强处方规范法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0)要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积极预防、妥善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二)强化基础医疗业务建设,充分挖掘潜力,促进效益提升,全面提高科室综合实力,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增添后劲力量。 拓展医疗业务:

1)要拓展门诊业务。门诊作为医院的门户与窗口,在吸引患者就医、引导患者消费、扩展医院业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院门诊现状,加强门诊建设、实现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把加强门诊工作、提高门诊量作为实现效益增长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增加专科门诊次数,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

2)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院内资源,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认真完善门诊病历的内容填写以及门诊手册的登记。

3)要拓宽医疗市场。更新市场观念,重点加强医疗和社区工作相结合,要以自身精湛的专业技术,端正优质的服务态度打开局面同时结合社区普查专项来加强自我宣传,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

4)控制药品占总收入比例,争取达到40%以下。提高业务总收入的“含金量”。 (三)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科内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为推进医院持续发展强化组织保证。

人才是医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第一资源。要顺利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有好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是我院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好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抓好科室医务人员在职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患者的健康权益。结合实际抓好以党纪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定期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及时收集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杜绝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等现象。 (四)抓好学科建设,促进技术创新。

医院的学科技术建设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水平和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和形象。我们要从医院建设全局出发,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抓好学科专业技术建设。推动医疗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完善技术创新、学术论文撰写,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务。

(五)营造优秀的科室文化,打造专科品牌,为实现医院全面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 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主要是在本社区住院的100位老年患者, 其中女性住院患者有57人, 男性43人, 年龄74~87岁, 平均年龄 (78.2±3.2) 岁, 住院时间4~174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52.3±6.2) d。

1.2 方法

观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总结并记录研究数据, 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比较分别通过t和χ2检验, 以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 其中10例发生住院感染, 可知院感发生率为10%。其中有5例为下呼吸道感染, 占感染人数的50%;有3例患者为泌尿道感染, 占院内感染人数的30%;还有2例为胃肠道感染, 占感染人数的20%。其中占比重最大的院内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3 讨论

在老年住院患者的感染分析中发现, 感染受到住院时间、医院的住院水平及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3.1 住院时间的因素影响。

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感染患病情况与住院时间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观察可知, 以1个月为分界线, 当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时候, 院内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反之当住院时间少于1个月的时候, 感染几率就越小。在10例住院感染患者中, 有7例患者的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 这就充分说明了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感染。因此, 在住院时间上, 必须要注意。

3.2 抗生素用药时间的因素影响。

抗生素的使用, 往往也是造成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对于老年患者, 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往往造成其免疫力低下, 而出现感染[2]。例如, 在10例感染患者中, 6例患者是因为长时间使用了抗生素, 从而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因此,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同样会使老年住院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增加。所以, 在抗生素用药时间的控制问题上, 必须要注意, 防止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3.3 社区卫生条件的因素影响

老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可能还是由于社区卫生问题的影响。因为老年人本身就属于易感染体质, 如果居住的环境不卫生, 就有可能出现一些致病菌, 直接导致了老年患者的感染。不仅如此, 居住医院的周边的卫生环境也会对老年人的感染情况造成影响, 不利于老年人住院环境的保证。在既往29例感染患者中, 就有3例是因为医院卫生条件的不合格, 而出现问题。因此必须要对社区卫生条件, 进行一个质的提高。

3.4 医院护理质量的因素影响

在许多医院中都会出现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 造成了老年住院患者接受的住院服务差、其个人卫生处理不好等, 间接造成了老年人的感染。例如, 一些护理人员对老人的衣服并不进行杀毒处理, 而是进行简单的清洗, 有细菌残留, 并且造成感染的可能。

为了减少老年住院患者感染事件的发生, 必须要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来说, 抗生素用药时间, 不能超过7 d。如果超过7 d, 老年患者被感染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 一定要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 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防止老年患者的感染。

提高医院的住院水平医院。要限制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 基本上以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为宜, 这样就可以在各个方面保证老年患者的住院质量;而且医院还要提高老年患者的住院水平, 不但要注意合理营养, 在生活卫生水平上也要有所提高。

最后, 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机率的降低, 还需要从护理人员入手, 提高他们的护理质量, 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首先, 必须要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定期的打理, 提高卫生水平;其次, 还要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衣被等进行定期的更换和消毒;最后, 还要对老年人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护理, 避免细菌的感染。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提高护理质量, 就可以减低老年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俊彪.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4) :5200-5201.

上一篇:某药品的市场分析报告下一篇:最热的八一联谊会议精彩发言